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22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许多初涉中医实验研究的人,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着手研究,不知道观察什么指标。 比如,发现某张中药复方治疗肿瘤,比如肝癌,有效,打算开展实验验证其疗效,揭示其作用机制,怎么办?从何入手? 你们说怎么办?如何开展研究,实施具体步骤?. 本章介绍实验中医学的常用实验方法和技术,以及应用这些方法研究中医的典型范例。 希望通过集中对常用具体实验方法的介绍,让大家了解不同学科主要方法、异同,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学会如何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或不同方法的组合。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Page 1: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Page 2: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许多初涉中医实验研究的人,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着手研究,不知道观察什么指标。

比如,发现某张中药复方治疗肿瘤,比如肝癌,有效,打算开展实验验证其疗效,揭示其作用机制,怎么办?从何入手?

你们说怎么办?如何开展研究,实施具体步骤?

Page 3: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本章介绍实验中医学的常用实验方法和技术,以及应用这些方法研究中医的典型范例。

希望通过集中对常用具体实验方法的介绍,让大家了解不同学科主要方法、异同,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学会如何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或不同方法的组合。

各节中的研究现状和范例,希望对如何应用具体某一实验手段研究中医有比较具体的认识,通过典型范例的介绍分析,使这种认识更加深化。

在实验研究中可以观察许多方面,看看中药治疗后在哪些方面起作用。其中形态学是最常用的观察手段。即使在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也是如此。有许多优点,实在。比如中药的药效学实验、毒理实验、质量检测等往往采用这些实验。

Page 4: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形态学方法大体有 3 个层次:大体解剖、光镜、电镜。

大体解剖:肉眼所见,最为基本。如果肿瘤体积在用了中药后,没有减小,再什么先进的研究也没有必要。临床所见也大体如此,比如咳嗽好了没有,骨头接上了没有。这些最基本。

但是,想深入细致地看,难。肉眼能力的局限。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仅若干倍。所以就必须借助光镜和电镜。

光镜:通常可以放大 100-400 倍(范围在 50-1600倍)。由于放大,所以要求组织经过处理,最常见的是石蜡包埋、切片、染色。

电镜:通常可以放大 500-10000 倍。由于放大倍数太大,石蜡切片还不能满足,所以要求特殊的包埋、切片、染色技术。

Page 5: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章 第一节

解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Page 6: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形态结构的重要医学基础学科,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根据其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部分。

大体解剖学是指用刀剖割,用肉眼观察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的科学,根据具体研究方法和观察内容的不同,又将其进一步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主要按照机体各系统来叙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局部解剖学是按照机体自然分区如头、颈、胸、腹、四肢等叙述各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毗邻关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

Page 7: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第 2-3 段讲解剖学发展史,建议自学。)

大体解剖学在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体解剖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学习

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其他生命科学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虽然,解剖学是一门经典的学科,但是在今天医学实验中还一直在运用,不仅在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就是在实验医学,这样的技术也十分重要。

学生在教学实验中,往往表现出对实验动物的脏器结构位置不清楚,找不到胃;解剖手法不对,损伤组织结构;技术不熟练等等。

Page 8: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一、大体解剖学的主要方法 1.标本防腐固定方法标本防腐固定剂常用者为 10%左右的福尔马林(甲

醛)。常用的防腐固定方法是先灌注,后浸泡。在动物实验中,有时为了保证组织的新鲜,也采取

类似方法。比如,将小鼠等实验动物麻醉,开胸,左心室插入针头,缓慢注入固定液,同时切开右心房,让血液和固定液流出,待动物组织变硬后(当然得参照具体实验方法),终止固定,取材。

请注意,临床中常用的是手术和尸检。实验动物取材,往往也是非固定的,因此在熟悉固定后人体或动物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后,成竹于胸,是很重要的。

Page 9: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2 .断面解剖方法采用锯切方法制作断面标本是研究器官的位置、器

官与器官之间或局部与整体之间位置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

3.血管灌注技术 血管灌注是将一些带有色料的填充剂灌注到血管内

,通过解剖法,显示血管位置、行径和分支特点。4.淋巴管灌注方法淋巴管较为细小,淋巴液无色透明,用一般解剖方

法不易观察,所以通常多先注入有色的注射剂,然后再进行解剖观察。

Page 10: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二、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教材主要涉及:

1.中医藏象理论的研究第一段,介绍了中医最早的解剖纪录,这有力地推

动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发展。教材以下谈到:

Page 11: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有人把中医肝藏与平滑肌的生理解剖进行比较,认为肝藏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人体平滑肌系统。依据:( 1 )肝属木,血管、淋巴管、支气管平滑肌等均显示出“木”的结构特征;( 2 )肝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而平滑肌系统正是人体最大的内脏运动体系;( 3)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主疏泄)的物质基础是血管平滑肌;( 4 )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形成高血压,即中医的肝阳上亢证;( 5 )肝胆相表里,胆是一个平滑肌器官;( 6 )目中之风轮即黑睛由肝所主,黑睛正是平滑肌群。( 7 )肝经药物的药理效应往往直接或通过植物神经或更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平滑肌,如柴胡利胆、天麻扩张小血管等。 意义如何?

Page 12: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三焦的本质。如张锡纯、谢利恒等认为三焦是网膜;章太炎、陆渊雷认为三焦是淋巴系统;李抑衡认为三焦是消化系统,主要指胃、小肠、大肠,其生理功能还涉及循环及排泄系统;李聪甫认为三焦走胸腹腔全部;刘继安认为三焦为胸膜、腹膜;曾羡忠、赵守勋认为三焦是植物神经系统;赵意兰认为三焦是与交感神经相互联络的脊神经;张金衡认为三焦是皮下脂肪;庞还宜认为三焦是脏腑与脏腑、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空隙之处;赵棣华则推崇“胰腺”之说,认为三焦的功能“只有胰腺才有这三大功能”。

对以上论述如何看待?解剖学能干什么,如何入手?

Page 13: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2 .经络实质的研究

这两段内容丰富,大家读后有何感想?

还是单解剖学科不够,必须要求多学科才行。

古代经络学说涉及哪些内容?

Page 14: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3.穴位结构的研究( 1 )体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大体解剖学用于体针穴位结构的研究较用于其它穴位

如耳针、头针、眼针穴位结构的研究时间早,资料丰富,国内外均有大量报道。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穴区局部层次解剖方法,研究范围从对单一穴位解剖结构的观察,到一条经脉上的所有穴位结构的观察,最后总结归纳出穴位结构的共性。

综合大量研究结果发现,穴位 34%位于大神经干上, 90%处于神经干周围; 46%正位于大血管周围, 19%正位于血管上;在四肢及躯干,微细淋巴管集束的地方多有穴位; 55%穴位正位于肌肉群上,有些穴位只有筋膜而无肌肉或皮下组织。因此,一般认为穴位大体解剖结构包括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筋膜等。

Page 15: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Page 16: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上述研究结果对阐明针刺穴位防病治病的机理,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危险穴位,明确穴位各层次结构,还可避免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

( 2)耳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严振国等对耳廓各部解剖名称与人体各部位的投影关

系及其神经分布进行了详细解剖研究,指出耳廓的耳舟部和对耳轮上脚分别相当于上肢和下肢,其神经支配均为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属于躯体神经;耳甲腔和耳甲艇分别相当于胸腔和腹腔,耳轮脚周围相当于消化系统,均由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为脑神经。

Page 17: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因此,针刺和贴压耳穴所引起的神经冲动,可以影响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上位颈部脊髓后角的胶状质,波及孤束核,再传到迷走神经运动核等脑神经核发生反射,通过各脑神经调整头面、颈部器官和胸、腹腔内脏的机能而治愈疾病。这些脏器的机能调整后,也能通过它们的内脏传入神经再调整同节和邻节体壁的机能,而治愈四肢和躯干的疾病。另外,还可以通过分布于耳穴动脉的植物性神经的内脏传入纤维来影响胸部交感神经和脊神经,以调整体壁与内脏的功能。

( 3 )头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4 )眼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Page 18: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大体解剖学除主要应用于上述内容的研究外,近年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巨刺法”(针灸临床常用的一种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取穴刺法,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的疼痛性疾病和偏瘫)的解剖学基础,有人认为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大脑皮层是“巨刺”效应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巨刺”的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是多层次的,其效应的产生是各级中枢整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有人对“子午流注”的解剖基础进行了探讨,提出“子午流注”这一机体的昼夜生理节律活动,下丘脑起重要作用,下丘脑中视上核作为主要起搏点,并由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松果体等共同参与完成这一高级复杂的调整活动。

Page 19: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三、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范例 该项研究,我校严振国教授有着丰富的研究积累,

著作等身,而且在全国中西医界大体解剖学没有大的成就的状态下,可谓异军突起。这与他们思路新,抓住穴位解剖这个具有明显中医优势的领域,坚持不懈,长期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请自学。

Page 20: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四、展望1.危险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2 .大体解剖学技术与巨微、显微解剖技术相结合

(介绍书上内容) 应用大体解剖学技术研究穴位的大体解剖结构已基

本完善,今后对穴位结构的研究将不再单纯是大体解剖,而将趋于大体与巨微、显微、超微解剖技术相结合,对穴位结构进行多方位研究。

Page 21: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3.大体解剖学技术与现代神经解剖学技术——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法相结合 HRP技术对探求内脏传入神经元节段及体壁(腧穴)传入神经元节段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一般以活体动物作为实验材料,以 2 %戊巴比妥钠( 40mg/ 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穴位 HRP引入时,剪掉穴位局部的被毛,以微量注射器抽取 30% HRP 10μl,直接注入穴区。动物存活 48-72小时后,再次麻醉状态下行心脏灌注固定。取相应脊神经节及相应脊髓节段,先固定于 1%多聚甲醛 -1.25%戊二醛 0.1M磷酸缓冲溶液中 1 小时,然后移入 0-4℃10%蔗糖 0.1M磷酸缓冲液( pH7.4 )中4℃冰箱保存过夜。以恒冷箱自动切片机进行冰冻连续切片, TMB法作成色反应,经贴片、复染、脱水、封片,最后在光镜下明视野观察脊神经节及相应脊髓节段 HRP阳性标记细胞。

Page 22: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 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如周玉林等发现曲泽穴可能无迷走神经分布。陶之理等发现穴区与相应内脏的传入神经有几个节

段重叠,推测这种重叠可能就是针刺治疗相应内脏疾患的形态学基础,也可能是牵涉性疼痛及“经穴——脏腑相关理论”的形态学依据。

许宏基等对猫眼周穴区的感觉神经进行追踪研究。结果发现,眼针各穴区的感觉纤维向脑干脊束核内投射,既有各自的集中区,又有相互重合。各穴针刺后,冲动传向脑干脊束核尾侧段不同的位置。这些结果说明眼针穴区是有特异性的,为针刺特定穴区主治特定部位疾病提供了形态学依据;而投射区的互相重合,说明各穴区在主治功能上相互有联系,这可能是选穴时采用主穴配辅穴的形态学依据。

4.大体解剖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介绍书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