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經濟會議〉技術創新與學習:台灣與南韓的中小企業經驗 -謝斐宇

15
技術創新與學習:台灣與南韓的中 小企業經驗 謝斐宇 中研院社會所 [email protected] 2014 公民經濟會議

Transcript of 〈公民經濟會議〉技術創新與學習:台灣與南韓的中小企業經驗 -謝斐宇

技術創新與學習:台灣與南韓的中小企業經驗

謝斐宇中研院社會所[email protected]

2014 公民經濟會議

報告大綱

為何我們要關注中小企業? 為何在知識密集型經濟的產業轉型中, 製造業仍

然重要? 台灣戰後工業化發展的獨特特徵 中小企業的創新從何而來?

為何我們要關注中小企業?

大量就業機會 經濟的骨幹 均等的經濟成長 想法與創新的來源

為何在知識密集型經濟的 業轉型中產 , 製造業仍然重要?

歐洲國家及美國的經驗 設計與創新不能在真空或實驗室中產生,而需

要貼近生產現場

台灣戰後工業化發展的獨特特徵

1. 分散式工業化 (decentr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中小企業網絡由兩個部門, (a) 裝配部門與 (b) 零件部門(協力廠商)所構成(對照:階層化與垂直整合企業)。群聚在一地理區域中。專注於生產流程的特定階段(專業分工)、彈性專業化生產 (對照:廠內生產\大量生產)。具開放性而不具依賴性的生產網絡(對照:中心衛星工廠體系 ) ,廠商間既競爭又合作。活躍的中小企業體系出口產品至世界市場。

台灣戰後工業化發展的獨特特徵

2. 與全球市場相聯結的活躍零件部門: 多的獨立零件製造廠與專業加工廠專精於生產眾中間投入,並不製造最終產品零件製造廠與供應商並不閉鎖於特定裝配廠

兩個部門能 一同成長。夠零件製造廠擁有許多客戶與出口管道

降低風險。零件製造廠與專業加工廠直接進入全球生產鏈,直接面對國外客戶

高度國際化。

台灣戰後工業化發展的獨特特徵

3. 跨 業間的高度連結:產資訊不只散 於產業內,也在產業間傳遞,而形佈成資訊與學習的多重來源。與馬歇爾式的外部經濟概念類似。 --> 案例:第三義大利、 谷、丹麥、德國南部矽、中臺灣。

台韓比較:隱形冠軍 vs 國家冠軍

台韓比較:隱形冠軍 vs 國家冠軍 韓國

大財閥導向,包括創新活動。 支援個別廠商擴大產能及市占率的發展策略 。 專注於大量生產的裝配產業,零件部門薄弱。 零件廠著重於建立與政府與大財閥的垂直關係,水

平互動弱 零件廠間的純競爭關係、零和賽局 依賴於少數的大財閥。

台灣 零件廠商創新依賴於外部經濟的支援體系。 既合作又競爭。

中小企業的創新從何而來?

1. 零件製造廠與專業加工廠的技術能力:技術的相互依 與 業間學習賴 產技術趨同 (technical convergence) :創新與突破通常是在解決中間生產流程的特定問題時所產生,但接著這些突破會對其他金屬應用產業提供免費的技術投入(以技能或技術的形式)、促成技術傳播與新技術的使用。

中小企業的創新從何而來?

技術變遷大多發生在零件廠商、加工過程、在資本財產業中而非最終產品上( i.e. 輕量與節能材料的需求促成了許多上游及精密加工產業的進步)。

研發支出、專利、資本投資等指標都難以捕捉這類型中小企業創新及開發能力。這些創新通常與製程的精進有關,漸進的製程創新對整體經濟來說相當重要。這是許多台灣中小企業的貢獻。

中小企業的創新從何而來?

2. 多重連結與多重學習來源:台灣零件廠商直接出口的能力正說明了透過聯結不同生產網絡來接觸到新資訊的重要性:多元出口,多元學習管道。與韓國比較:韓國中小企業在技術、通路、資本方面高度依賴於大財團( i.e. 韓國汽車零件的案例)。

這意味著他們的技術學習來源受限並倚賴於與少數大財閥間的垂直交換。

缺乏獨立出口的能力意味著他們接觸不同的資訊與技術學習的機會有限。

中小企業的創新從何而來?

3. 群聚: 業聚落是創新的萬靈藥 ?產 嗎聚落的優點:

降低運輸成本 地理上的臨近性鼓勵面對面互動,強化了廠商間的關係,也有利於資訊交流。

美國 谷與台灣新竹高科技聚落經驗的複製。矽與韓國經驗相較:沒有互動的聚落成功的秘訣是?地理群聚並不是促成產業聚落成功的關鍵要素,如何強化廠商間的橫向聯繫及合作關係與資訊流通也許更為重要。

結論

1. 中小企業創新模式需要長期的技術\技能累積。品質導向\高附加價 的製造業,強調的是技術工值(skilled labor)的養成以及以工藝為基礎的技能

技術人才訓練及技職教育深化的急迫性2. 我們如何建構出人性化\高品質的生產體制(quality regime)?3. 如何在現今中小企業的協力網絡及聚落的結構下,孕育出一個技術創新與發展的相互支援型外部經濟 (external economies),在全球市場上競爭?

中小企業的官方定義

韓國:在製造業中,員工人數少於 300人,實收資本額低於 800億韓圜( 800萬美金)。

台灣:在製造業中,員工人數少於 200人,實收資本額低於 8000萬台幣( 240萬美金)。

日本:員工人數少於 300人,實收資本額低於3億日圓( 300萬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