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盛夏 - szb.jsichuan.comszb.jsichuan.com/ybb/page/444/2017-07/12/04/2017071204_pdf.pdf ·...

1
2017 年 7 月 12 日 星期三 责编:刘 编辑:汤 美术编辑:熊国艳 文艺 文艺 热线电话 数字报:http://www.baozhiku.com/ybb 内部资料 免费赠阅 印刷单位:重报印务有限公司承印 04 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宣传部 重庆市渝北区文明办 重庆市渝北新闻社 夏日炎炎,烈日当空,街上各种各样的解暑饮料热 销起来,那么古人在夏天是不是只能喝喝“凉白开” 呢?其实古人早就想出了不少制作夏季饮料的招数, 而且还很多、很广。 最早的时候,普通百姓的冷饮就是井水。因为井 水在地下,通常都比地面上的河水要清凉。井水不仅 方便,而且不用花费钱,生活用水就是从井中挑出来,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井,十分便捷。有了一口井,就可以 用来冰镇水果、食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依靠井水解渴。早在秦 朝以前,皇室和达官贵人就有储存冰的习惯。开凿冰 窖,一般建于地下,原理跟井的构造相同,然后在冬季 时,派队伍收集一年所需的冰块,这些收集的冰块大多 是自然冰块,很多都是下雪河水结冰而形成的。采集 回来的冰块,就放到冰窖里,然后到了夏天,就可以凿 成小块放在水里饮用。 到了汉代,就出现了一种比较讲究的饮料—蜜 水。这在汉代是比较流行的饮料,在水中加入蜂蜜,喝 起来甘甜可口,因此十分地受人追捧。蜜水虽制作简 单,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原因在于古代养 殖技术还不够发达,蜜蜂的养殖也没有,所以,只能靠 采蜜来获取蜂蜜。所以蜜水价格自然也就不低,相比 于井水这种廉价的饮料,蜜水是高档消费者的饮料。 到了汉末,在井水里加蜜已慢慢成了常见的喝 法。汉末枭雄袁术,便十分爱喝这种饮料,袁术死时正 是大热天,想喝杯蜜水,但当时军中已绝粮,哪还有 蜜?厨师端来了水,袁术长叹“我袁术怎么到了这个地 步”后,趴在床上吐血而死。这就是《魏书》所谓“时盛 暑,欲得蜜浆,又无蜜……”袁术想喝的这种“蜜浆”,就 是类似蜜水的一种夏季饮料。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 代枭雄竟让一杯饮料羞死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外饮料 史上的一件奇闻。 到了隋唐,饮料比以前讲究多了,出现了类似深受 今人推崇的保健饮料,时人把这种饮料称为“饮子”。 饮子是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解渴的同时,还具有 清热解毒的功效。这种饮子跟现在广东地区的凉茶有 很大的关联,凉茶也是用草药熬制而成的,由于广东地 区比较燥热,因此凉茶也成为了大众饮品。它是由中 药演变过来的,除了功效多以外,夏天喝还能消暑。所 以饮子也可能是因为功效显著而备受推崇。 饮子一经推出后,就十分受人喜爱,也很快取代蜜 水的地位,原因在于饮子的成本比蜜水要低,而且用草 药熬制,每次就能熬一大锅。饮子很受隋唐消费者的 欢迎,当时长安街头“饮子店”很多,和今街头冷饮店一 样,生意兴隆,有的饮子店还可以先喝后付钱。这种饮 品的制作方法和销售模式也一直流行到后来的几百年 里。 到了元代,还出现了一种叫“冰酪”的冰冻奶食,也 就是原始的冰淇淋。忽必烈很喜欢冰酪,将它列为宫 廷消暑食品,经御膳房多次改进,风味更佳。这位皇帝 曾降旨,冰酪的制作方法不得外传,于是成了皇宫的专 利品。据说,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忽必烈把冰酪的制 作方法透露给了他。马可波罗回到家乡,又把它献给 了意大利王室,从而传入了欧洲。到了1660年,意大 利人才在巴黎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冰淇淋店。 到了清代,由于藏冰业的高度发展,冰不再是罕贵 之物,冰饮业一跃而上,变得非常普及,冰价也为之暴 跌。《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 担冰吆卖,曰冰胡儿。”这种冰胡儿,就是比较原始的冰 棍。当时还出现了冷饮佳品,一是酸梅汤,用乌梅和冰 糖水熬成,外用冰围住,久而自凉;二是西瓜汁,西瓜去 籽拧汁,入于冰中镇凉。这些饮料冰镇后吃起来绝对 爽口,真是“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当然,茶也是古代不得不提的一种饮料,喝茶这种 传统似乎是很早之前就流传下来的。没有机器的年 代,喝茶也是颇为复杂的一件事,还有就是因为茶比水 有味道,喝进去在嘴里有回甘,因此,古人对喝茶也是 十分重视的。茶自然也成为了古人的一种消暑的饮 料。夏天,通常都是冲一大木桶的茶,不仅可以自己 喝,还可以跟邻居分享一下,大家一起喝茶消暑。京城 的大碗茶,也是这样演变而来的,在经过了烈日劳作 后,喝一大碗茶解渴是最好不过的。 仔细想来,古人避暑的饮料其实都是原生态的, 没有任何污染,不仅健康,还解渴,虽然没有现代的物 资丰富,但有了这些避暑饮品相伴,夏天也没那么难 熬了。 小时候看《水浒》,看到白胜吟唱“赤日炎 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 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心中感触特别深。那 时在乡下,条件艰苦,甚至连电都没有,炎热 的夏天让人没处躲藏。而作为农民的父母, 每次从田里回家,脸上都是豆大的汗滴,总会 心疼无比。那时感觉恣意摇扇的公子王孙 们,是那样令人羡慕。及至人到中年,生活条 件已今非昔比,盛夏不再是令人烦闷痛苦的 季节,谁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季节是最公平的,不管是冷热风雨,都是 面对众生,不会规避一个人,也不会强追一个 人,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官商巨贾。事实上, 不管是谁,总想生活得舒服一些,那些 在酷暑下辛勤劳作的人,也是为了这个目 的。人在盛夏,也许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 内心,盛夏既然有着公平的法则,自会带着所 有人走出炎热酷暑。 人在盛夏,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最重 要。喜读的人可以看点闲书,静坐旁卧皆可, 让思想在文字里游走,也许这是度夏的最好 方式,比空调冷气来得更加有效。爱棋的人 可以博弈一盘,不管兵马将帅,不管黑子白 子,每一颗棋子都是自己,东征西讨左冲右 突,在虚拟的战阵里体会惬意人生。好茶的 人可以泡上一杯香茗,看热气袅袅升腾,想着 过往的喜怒哀乐,幻想着以后的爱恨情仇,酷 暑和茶香混为一体,时间和思 绪纠缠难分,这恰是盛夏的妙处。 人在盛夏,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最难得。 你可以“俗”,侃大山拉家常,情趣相投的人在 一起,聊天是很好的排遣方式。东邻西舍前村 后院,啥都可以讲;地方趣闻时事热点,啥都可 以评;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啥都可以侃。你还 可以打麻将耍扑克,不在乎胜负,为的就是享 受难得的盛夏休闲时光。你也可以“雅”,写几 句歪诗,别管押不押韵;画一幅画,不管构图和 色彩;弹两支曲子,只要自己觉得好听就行。 盛夏就是这样的季节,热辣辣的阳光虽在,阳 光下的空闲就看你的自由发挥。 人在盛夏,做些平常无暇做的事最享 受。你可以静,听风儿吹过枝头,也会在心头 掠过一丝凉爽;听雨声洒落阶下,久远的心思 都可以发芽;看夜空星星闪烁,自会想起儿时 的故事;瞧花儿开了再谢,或能体会生命的真 谛。你可以动,早起迎着晨曦锻炼,中午去河 里游泳,夜晚趁着月色去拜访老友。你会感 觉到和盛夏一起悸动,身体不再压抑,生活更 加多姿多彩。 人在盛夏,生活完全可以自己掌握。只 要你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有适应季节的 能力。如果你是大人,可以学学孩子,跟他们 一样喜欢盛夏;如果你是孩子,可以学学成 人,客观地面对生活,享受盛夏带来的独特感 受;如果你是老人,不妨加入年轻人的队伍, 让生命像盛夏一样火热。 巴倒烫 文/兰卓 大热天,有些东西是坐不得的,比如露天的石 头,没有空调的汽车,坐上去屁股就要遭“巴倒烫”。 巴倒烫的滋味是很难受的,也许你也有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妈妈在熬糖或煮米羹,你垂涎三尺地站在锅 边,突然滚烫的糖汁或者米糊沾到你手上,巴倒烫得 你钻心的痛,甩都甩不脱,慌乱得手舞足蹈。 在重庆言子里,巴倒烫的意思是,某人遭倒霉的 人或事纠缠上,甩都甩不开。比如,你轻信亲戚朋友 合伙做买卖,受了骗亏到唐家沱,巴倒烫得你哑巴吃 黄莲有苦说不出,死个舅子都不再相信他了。 隔壁的大爷大妈去听讲座,登记家庭信息后, 免费试用保健按摩椅,每人还可免费领一盒延年益 寿的保健品,之后那拨人天天打电话来,甚至送货 上门服务。有位大妈花光了积蓄,还傻傻地把房子 抵押给了卖保健品的,遭了巴到烫,惹出了大麻烦。 也有用巴倒烫的办法去拿捏别人的。比如,单 位有人悄悄发了钱,被你晓得了,你送上一句“不发 给我,你们晓得后果的”,你巴到烫他们,结果你也 得了好处。 “哎呀,遇得到哟,遭了巴倒烫!”某人说这句话 的时候,往往一脸无辜,咬牙切齿。重庆方言剧《山 城棒棒军》,让仇小豹扮演的巴经理“巴倒烫”深入 人心,以至于市民在路上看到仇先生,一般直呼“巴 倒烫”。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去年10月的一天他 还真遇到了巴倒烫—空中飞来一块水泥块,砸破 了头皮,还好无大碍。 有年,某小区居民楼上掉下一个杈棍,插在一 个路人头上,医脱几十万元,没人站出来认账,受害 者家属将这栋楼的40多户业主告上法院,结果这 些业主各自分摊了数千元的医疗费。大家都知道, 真正的肇事者只有一个,其他的业主遭了巴倒烫。 受天气和地形的影响,重庆人肝火很旺,遇上 倒霉事,刨都刨不脱,就像锅里烙粑粑,烙泡、烙熟、 烙起二面黄,“巴倒烫”三个字便冲口而出,委屈的 情绪得到发泄,也淋漓尽致地透出了重庆人那股不 服输的冲劲。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 两顿。天气越来越热,重庆人的夜生活却越来越有 烟火气。“整起,喝夜啤酒!”下班了,哪怕是深夜了, 几个兄弟伙、姊妹伙约起,就去喝夜啤酒。越是麻辣 越要吃,越是热越是吃得爽,要的就是酣畅淋漓。夏 天的火锅比冬天还要火爆,火锅的滚烫翻滚、红火就 如重庆人的性格,辣得有味,烫起安逸。吃火锅是有 讲究的,要的是巴倒烫:毛肚、鸭肠等菜品不能丢进 去煮,要用筷子夹住,巴着锅沿沾着锅底料时上时下 地烫几秒钟,这样烫出来的菜品口感好、味美鲜嫩。 在重庆的街头巷尾,有的火锅店就叫巴倒烫火锅,光 是看着这样的店名就会满口生津。 人在盛夏 文/谢观荣 古人避暑喝什么 文/荆墨 盛夏 组图 苗青

Transcript of 人在盛夏 - szb.jsichuan.comszb.jsichuan.com/ybb/page/444/2017-07/12/04/2017071204_pdf.pdf ·...

  •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责编:刘 宏 编辑:汤 静 美术编辑:熊国艳文艺文艺 热线电话

    数字报:http://www.baozhiku.com/ybb 内部资料 免费赠阅 印刷单位:重报印务有限公司承印

    04

    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宣传部 重庆市渝北区文明办 重庆市渝北新闻社 宣

    夏日炎炎,烈日当空,街上各种各样的解暑饮料热

    销起来,那么古人在夏天是不是只能喝喝“凉白开”

    呢?其实古人早就想出了不少制作夏季饮料的招数,

    而且还很多、很广。

    最早的时候,普通百姓的冷饮就是井水。因为井

    水在地下,通常都比地面上的河水要清凉。井水不仅

    方便,而且不用花费钱,生活用水就是从井中挑出来,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井,十分便捷。有了一口井,就可以

    用来冰镇水果、食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依靠井水解渴。早在秦

    朝以前,皇室和达官贵人就有储存冰的习惯。开凿冰

    窖,一般建于地下,原理跟井的构造相同,然后在冬季

    时,派队伍收集一年所需的冰块,这些收集的冰块大多

    是自然冰块,很多都是下雪河水结冰而形成的。采集

    回来的冰块,就放到冰窖里,然后到了夏天,就可以凿

    成小块放在水里饮用。

    到了汉代,就出现了一种比较讲究的饮料——蜜

    水。这在汉代是比较流行的饮料,在水中加入蜂蜜,喝

    起来甘甜可口,因此十分地受人追捧。蜜水虽制作简

    单,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原因在于古代养

    殖技术还不够发达,蜜蜂的养殖也没有,所以,只能靠

    采蜜来获取蜂蜜。所以蜜水价格自然也就不低,相比

    于井水这种廉价的饮料,蜜水是高档消费者的饮料。

    到了汉末,在井水里加蜜已慢慢成了常见的喝

    法。汉末枭雄袁术,便十分爱喝这种饮料,袁术死时正

    是大热天,想喝杯蜜水,但当时军中已绝粮,哪还有

    蜜?厨师端来了水,袁术长叹“我袁术怎么到了这个地

    步”后,趴在床上吐血而死。这就是《魏书》所谓“时盛

    暑,欲得蜜浆,又无蜜……”袁术想喝的这种“蜜浆”,就

    是类似蜜水的一种夏季饮料。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

    代枭雄竟让一杯饮料羞死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外饮料

    史上的一件奇闻。

    到了隋唐,饮料比以前讲究多了,出现了类似深受

    今人推崇的保健饮料,时人把这种饮料称为“饮子”。

    饮子是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解渴的同时,还具有

    清热解毒的功效。这种饮子跟现在广东地区的凉茶有

    很大的关联,凉茶也是用草药熬制而成的,由于广东地

    区比较燥热,因此凉茶也成为了大众饮品。它是由中

    药演变过来的,除了功效多以外,夏天喝还能消暑。所

    以饮子也可能是因为功效显著而备受推崇。

    饮子一经推出后,就十分受人喜爱,也很快取代蜜

    水的地位,原因在于饮子的成本比蜜水要低,而且用草

    药熬制,每次就能熬一大锅。饮子很受隋唐消费者的

    欢迎,当时长安街头“饮子店”很多,和今街头冷饮店一

    样,生意兴隆,有的饮子店还可以先喝后付钱。这种饮

    品的制作方法和销售模式也一直流行到后来的几百年

    里。

    到了元代,还出现了一种叫“冰酪”的冰冻奶食,也

    就是原始的冰淇淋。忽必烈很喜欢冰酪,将它列为宫

    廷消暑食品,经御膳房多次改进,风味更佳。这位皇帝

    曾降旨,冰酪的制作方法不得外传,于是成了皇宫的专

    利品。据说,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忽必烈把冰酪的制

    作方法透露给了他。马可波罗回到家乡,又把它献给

    了意大利王室,从而传入了欧洲。到了1660年,意大

    利人才在巴黎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冰淇淋店。

    到了清代,由于藏冰业的高度发展,冰不再是罕贵

    之物,冰饮业一跃而上,变得非常普及,冰价也为之暴

    跌。《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

    担冰吆卖,曰冰胡儿。”这种冰胡儿,就是比较原始的冰

    棍。当时还出现了冷饮佳品,一是酸梅汤,用乌梅和冰

    糖水熬成,外用冰围住,久而自凉;二是西瓜汁,西瓜去

    籽拧汁,入于冰中镇凉。这些饮料冰镇后吃起来绝对

    爽口,真是“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当然,茶也是古代不得不提的一种饮料,喝茶这种

    传统似乎是很早之前就流传下来的。没有机器的年

    代,喝茶也是颇为复杂的一件事,还有就是因为茶比水

    有味道,喝进去在嘴里有回甘,因此,古人对喝茶也是

    十分重视的。茶自然也成为了古人的一种消暑的饮

    料。夏天,通常都是冲一大木桶的茶,不仅可以自己

    喝,还可以跟邻居分享一下,大家一起喝茶消暑。京城

    的大碗茶,也是这样演变而来的,在经过了烈日劳作

    后,喝一大碗茶解渴是最好不过的。

    仔细想来,古人避暑的饮料其实都是原生态的,

    没有任何污染,不仅健康,还解渴,虽然没有现代的物

    资丰富,但有了这些避暑饮品相伴,夏天也没那么难

    熬了。

    小时候看《水浒》,看到白胜吟唱“赤日炎

    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

    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心中感触特别深。那

    时在乡下,条件艰苦,甚至连电都没有,炎热

    的夏天让人没处躲藏。而作为农民的父母,

    每次从田里回家,脸上都是豆大的汗滴,总会

    心疼无比。那时感觉恣意摇扇的公子王孙

    们,是那样令人羡慕。及至人到中年,生活条

    件已今非昔比,盛夏不再是令人烦闷痛苦的

    季节,谁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季节是最公平的,不管是冷热风雨,都是

    面对众生,不会规避一个人,也不会强追一个

    人,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官商巨贾。事实上,

    不管是谁,总想生活得舒服一些,那些

    在酷暑下辛勤劳作的人,也是为了这个目

    的。人在盛夏,也许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

    内心,盛夏既然有着公平的法则,自会带着所

    有人走出炎热酷暑。

    人在盛夏,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最重

    要。喜读的人可以看点闲书,静坐旁卧皆可,

    让思想在文字里游走,也许这是度夏的最好

    方式,比空调冷气来得更加有效。爱棋的人

    可以博弈一盘,不管兵马将帅,不管黑子白

    子,每一颗棋子都是自己,东征西讨左冲右

    突,在虚拟的战阵里体会惬意人生。好茶的

    人可以泡上一杯香茗,看热气袅袅升腾,想着

    过往的喜怒哀乐,幻想着以后的爱恨情仇,酷

    暑和茶香混为一体,时间和思

    绪纠缠难分,这恰是盛夏的妙处。

    人在盛夏,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最难得。

    你可以“俗”,侃大山拉家常,情趣相投的人在

    一起,聊天是很好的排遣方式。东邻西舍前村

    后院,啥都可以讲;地方趣闻时事热点,啥都可

    以评;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啥都可以侃。你还

    可以打麻将耍扑克,不在乎胜负,为的就是享

    受难得的盛夏休闲时光。你也可以“雅”,写几

    句歪诗,别管押不押韵;画一幅画,不管构图和

    色彩;弹两支曲子,只要自己觉得好听就行。

    盛夏就是这样的季节,热辣辣的阳光虽在,阳

    光下的空闲就看你的自由发挥。

    人在盛夏,做些平常无暇做的事最享

    受。你可以静,听风儿吹过枝头,也会在心头

    掠过一丝凉爽;听雨声洒落阶下,久远的心思

    都可以发芽;看夜空星星闪烁,自会想起儿时

    的故事;瞧花儿开了再谢,或能体会生命的真

    谛。你可以动,早起迎着晨曦锻炼,中午去河

    里游泳,夜晚趁着月色去拜访老友。你会感

    觉到和盛夏一起悸动,身体不再压抑,生活更

    加多姿多彩。

    人在盛夏,生活完全可以自己掌握。只

    要你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有适应季节的

    能力。如果你是大人,可以学学孩子,跟他们

    一样喜欢盛夏;如果你是孩子,可以学学成

    人,客观地面对生活,享受盛夏带来的独特感

    受;如果你是老人,不妨加入年轻人的队伍,

    让生命像盛夏一样火热。

    巴倒烫文/兰卓

    大热天,有些东西是坐不得的,比如露天的石

    头,没有空调的汽车,坐上去屁股就要遭“巴倒烫”。

    巴倒烫的滋味是很难受的,也许你也有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妈妈在熬糖或煮米羹,你垂涎三尺地站在锅

    边,突然滚烫的糖汁或者米糊沾到你手上,巴倒烫得

    你钻心的痛,甩都甩不脱,慌乱得手舞足蹈。

    在重庆言子里,巴倒烫的意思是,某人遭倒霉的

    人或事纠缠上,甩都甩不开。比如,你轻信亲戚朋友

    合伙做买卖,受了骗亏到唐家沱,巴倒烫得你哑巴吃

    黄莲有苦说不出,死个舅子都不再相信他了。

    隔壁的大爷大妈去听讲座,登记家庭信息后,

    免费试用保健按摩椅,每人还可免费领一盒延年益

    寿的保健品,之后那拨人天天打电话来,甚至送货

    上门服务。有位大妈花光了积蓄,还傻傻地把房子

    抵押给了卖保健品的,遭了巴到烫,惹出了大麻烦。

    也有用巴倒烫的办法去拿捏别人的。比如,单

    位有人悄悄发了钱,被你晓得了,你送上一句“不发

    给我,你们晓得后果的”,你巴到烫他们,结果你也

    得了好处。

    “哎呀,遇得到哟,遭了巴倒烫!”某人说这句话

    的时候,往往一脸无辜,咬牙切齿。重庆方言剧《山

    城棒棒军》,让仇小豹扮演的巴经理“巴倒烫”深入

    人心,以至于市民在路上看到仇先生,一般直呼“巴

    倒烫”。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去年10月的一天他

    还真遇到了巴倒烫——空中飞来一块水泥块,砸破

    了头皮,还好无大碍。

    有年,某小区居民楼上掉下一个杈棍,插在一

    个路人头上,医脱几十万元,没人站出来认账,受害

    者家属将这栋楼的40多户业主告上法院,结果这

    些业主各自分摊了数千元的医疗费。大家都知道,

    真正的肇事者只有一个,其他的业主遭了巴倒烫。

    受天气和地形的影响,重庆人肝火很旺,遇上

    倒霉事,刨都刨不脱,就像锅里烙粑粑,烙泡、烙熟、

    烙起二面黄,“巴倒烫”三个字便冲口而出,委屈的

    情绪得到发泄,也淋漓尽致地透出了重庆人那股不

    服输的冲劲。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

    两顿。天气越来越热,重庆人的夜生活却越来越有

    烟火气。“整起,喝夜啤酒!”下班了,哪怕是深夜了,

    几个兄弟伙、姊妹伙约起,就去喝夜啤酒。越是麻辣

    越要吃,越是热越是吃得爽,要的就是酣畅淋漓。夏

    天的火锅比冬天还要火爆,火锅的滚烫翻滚、红火就

    如重庆人的性格,辣得有味,烫起安逸。吃火锅是有

    讲究的,要的是巴倒烫:毛肚、鸭肠等菜品不能丢进

    去煮,要用筷子夹住,巴着锅沿沾着锅底料时上时下

    地烫几秒钟,这样烫出来的菜品口感好、味美鲜嫩。

    在重庆的街头巷尾,有的火锅店就叫巴倒烫火锅,光

    是看着这样的店名就会满口生津。

    人在盛夏文/谢观荣

    古人避暑喝什么文/荆墨

    盛夏 组图 苗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