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_Google

3
177 WWW.ELLEMEN.COM ELLEMEN SEPTEMBER 2015 SCOTT BEAUMONT 不 要 担 心,我 们 会 翻 开 下一章 在沸沸扬扬的中国 互联网热潮中, Google 像 一 个 轻 盈 的 影 子,它 不 曾 离 开,却 隐 而 未 现 。 开 复 走 了,刘 允 走 了, Google 中国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2013 年 ,当 英 国人 Scott Beaumont ,从 伦 敦 来 到 上 海 时,他 发 现 这 里 比 预 期 中 好, 员工依旧保有热诚,广告市场蓬勃兴盛。 采 访 、撰 文 、编 辑 :费文晶 摄影: IOSO INTERVIEW 大访谈 Google Search1997(前身是BackRub1997年拉里和塞吉决定为 BackRub 重新命名) YouTube 2005215日创立, 200611 月, Google收购了YouTube Google Doc:2006Android200711 5Google Chrome 200892Google Play201237Google Drive 2012424Google X2010Google+ 2011628Nexus 20101 6Gmail: 200441 Google Map200522010年“退出中国” 风波后, Google 国业务聚焦于广告, 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报 告, 2014Google 中国网络广告营收预 62亿人民币。 Google 大中华区总裁 助理:邵雨航 插画:小虫

Transcript of Interview_Google

177WWW.ELLEMEN.COM E L L E M E N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5

S C O T T B E A U M O N T 不要担心,我们会翻开

下一章在沸沸扬扬的中国互联网热潮中,G o o g l e像一个轻盈的影子,它不曾离开,却隐而未现。

李开复走了,刘允走了,G o o g l e中国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2 013年,当英国人S c o t t B e a u m o n t,从伦敦来到上海时,他发现这里比预期中好,

员工依旧保有热诚,广告市场蓬勃兴盛。

采 访、撰 文、编 辑:费文晶 摄 影:I OS O

I N T E R V I E W 大访谈

Google Search:1997年 (前身是BackRub,1997年拉里和塞吉决定为 BackRub 重新命名)

YouTube:2005年2月15日创立,2006年11月,Google收购了YouTube

Google Doc:2006年

Android:2007年11月5日

Google Chrome:2008年9月2日

Google Play:2012年3月7日

Google Drive:2012年4月24日

Google X:2010年

Google+:2011年6月28日

Nexus:2010年1月6日

Gmail: 2004年4月1日

Google Map:2005年2月

2010年“退出中国”风波后,Google中国业务聚焦于广告,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报告,2014年Google中国网络广告营收预估62亿人民币。

G o o g l e大中华区总裁

助理:邵雨航

插画:小虫

179178 WWW.ELLEMEN.COM WWW.ELLEMEN.COM E L L E M E N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5S E P T E M B E R 2 0 1 5 E L L E M E N

在北京的办公室位于中关村的清华科

技园,九层高,紧挨着网易和搜狐,让人

回想起Google正式进入中国的2006年。坐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61层的

Google食堂里,却提供了另一种思维,

整个食堂如同张开的膀臂,收纳了浦江

两岸的风光,这是Scott在上海办公室

最喜欢的一个区域。

这个办公室占据了环球金融中心三

个楼层,上下打通,没有方向感的人,很容易迷失。这里的一些会议室以电影名字命名,

Scott的办公室叫“盗梦空间”,没错,其实是一间小会议室,如果不出差,他通常在这

里进行视频会议。大屏幕下,摆放着三个毛绒玩具,两个是代表中国羊年的羊,一个是

爱说笑话的公仔,Scott喜欢这个公仔,这是他离开欧洲时,同事们的送别礼物。

对很多人来说,Google是一个远在万里的科技公司,广告为其提供了90%以上的

收入来源,让它可以“不务正业”。Alphabet集团成立后,它将成为一家更纯粹的互联

网公司,它参与了人们互动方式的每一个环节,从信息本身到渠道(搜索引擎),从沟通

工具(Android、Gmail)到现实世界(Nest),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疗、生物科

技等技术领域寻求发展,甚至有一天会把人类送上月球。尽管Google强调“一直在中

国”,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人们正渐渐习惯没有Google搜索的日子,即使偶尔

还会怀念特殊日子里Doodle带来的小惊喜。

2013年夏天,继李开复、刘允之后,出生于英国南部小镇的Scott Beaumont,从

伦敦来到上海,先是领教了中国南方城市恼人的湿热,接着是办公室里散布的悲观情

绪,但他发现这里比预期中好,充满活力的市场,生生不息的挑战,更鼓舞人的是,众多

的Google员工,在经历了一段艰难日子之后,依然保有热诚。

当中国工作的机会来到Scott面前时,他正试图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他绝不是循规

蹈矩的人,喜欢运动和竞赛,渴望在中国成功,以他的经验、努力和乐观,尽管英国人

的内敛沉稳暂时隐藏了他的火热。这两年中,Scott在努力扩展Google中国的广告业

务,甚至期望2016年能将中国市场做到Google全球前十。对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Google产品什么时候能回到中国,Scott坚定地说,“我们在努力,一直在努力。”

Q:外界对Google的印象通常是创新,在

Google工作多年,你最深的体验是什么?

A:这是一家令我惊叹的公司。高层管理人

员确实面临很多挑战,但最好的一部分是,

人们非常享受彼此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

都喜欢和身边的人共事。这也是一个给我

很多启发的公司,每个人都把自己和公司的

使命联系在一起。Google允许、要求人们

一家公司,被Google以七亿多美金收购,

但我的公司没有。看到这些差距,我开始思

考为什么机会来的时候我们做错了。

Google的一个理念是,跳出失败,从

中学习,改变现状。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我

们随时面对很多问题,当我一说到创新,我

敢保证会遭遇疑问:是吗?我们真的可以失

败吗?当然我不希望人们失败,但是就像运

动员,不把自己推到一个快要崩溃的极点,

你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好。

Q:知道自己要来中国任职时,你怎么想?

A:那时我在欧洲,我热爱那里的团队,但

已经看不到什么挑战了,以我的性格,这有

问题,所以我想找一些新的事情做。有一

天,我接到一个电话,说现在有件事情,可

能会令我感兴趣,是一个在中国的机会。我

喜欢挑战,喜欢建立团队,喜欢解决问题,

我也知道那时Google在中国遇到一些问

题。不管怎样,我回家后告诉太太,说,机

会来了,但不是在英国,她问我是要去加州

吗?我说不是,是相反的方向,去上海。我

有两个儿子,一直希望他们能体验不同的文

化,所以整个家庭很快就作出了决定。

Q:当时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

A:回头看,我发现自己其实一无所知,当时

考虑的是在中国市场如何做一些不同的产

品,如何管理。来了之后,我发现这里有很

棒的员工,他们在Google工作多年,但依

然保有热情。那时,团队关注的事情有些偏

差,卡在2010年的事情上,而且工作的方式

不太正确,我很高兴能为此做一些改变。

人们常常会问我,中国怎么样,我发现

任何关于中国的问题都很难回答,总是会产

生细小的差异,我必须考虑再三。所以关于

之前的期待,我其实并不那么明确,我带着

学习的热情来到这里,就想帮助Google,

好好利用我们拥有的资源,我依然怀有这个

想法,时间会告诉我是否能成功。

Q: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相比,哪些对你提

出更大的挑战,哪些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A:中国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做

到”这种态度,这里很有活力,乐观,有发展

和改进的欲望。总体来说,欧洲是碎片的,

消极,悲观,谨慎。大部分发展成熟的市场,

人们都很舒适,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努力工

作。但语言会是一个挑战,我在这里的一个

合作伙伴,英语说得不太好,但我几乎不会

说中文,我可以感知到他与我有相同的幽默

感,我渴望与他对话,如果在欧洲,这个问

题会容易得多。

Q:Google的绝大部分营收来自广告,中

国市场占据多少比例?

A:我们不能透露具体数字,但我不断挑战

团队,说,到2016年,我们要成为Google全球前十位市场。Google在中国的业务比

人们想象的要大,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Q:中国市场的增长有多快?

A:很快,是Google全球平均增长率的两倍

多,也比中国市场本身的增长要快,但之前

基数较低,所幸现在处于正确的轨道。

Q:目前广告业务是否包括服务出口、展示

广告和移动广告三部分?

A:如果只说广告业务,我们还有台湾和香

港地区的业务,在大陆有两条收入线,一是

针对想在海外拓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也就

是出口业务;另一个是针对在中国本土拓展

业务的广告业务。对于前三个,我们可以讨

论所有Google工具,包括Google搜索和

YouTube,但针对在中国本土拓展业务的

广告业务,我们只能移除搜索和YouTube,做第三方展示和移动广告。

Q:除了广告,Google在中国还有什么亮点?

A:Google文化学院。这是一个中国积极

参与的项目,它将原来只能在各大著名艺术

机构欣赏到的艺术品,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了

全世界。它覆盖六十多个国家,愈六百万件

艺术品,有十五个合作伙伴来自中国大陆。

Q:最令你期待的数字技术是什么?

A:健康医疗领域。两年前,我看到一个和

麦克风大小的设备,它有类似相机镜头的

感应器,感应器贴在额头上后,设备会进行

8-10个测试,包括心电图,可测量血流量和

气温等指标,然后将报告发给手机,并邮件

医生,医生根据这些数据给你电话,它特别

适用于医生和医疗水平不如大城市的乡村。

Google有位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声称现

在在世的人有可能

活到1000岁,大家

都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我们从小受制

于教育,固定在线

性思维中,但科技

允许指数级变化,

我们低估了科技改变人类的潜力,这回到了

Google的使命,它不是一个广告公司,而是

一个期望用科技让人类生活得更好的公司。

Q:你认为这是Google想要成为的企业。

A:我们已经是这样的企业了,但大家认为

Google还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它靠广告

挣钱,这没错,广告业务不是目标,是达到目

标的方式,正是这种机制,Google才得以

成立更利他主义、看得更远的项目。

Q:说说你眼中的Larry Page和Sergey

Brin。

A:Sergey无疑富有创意。Larry,真不知

道该怎么形容,他那么有动力,想正确地使

用科技,做不同的事情,他们都是令人惊叹

的科学家,也是独一无二的创新者。Larry

G O O G L E

Q & A

Scott Beaumont(石博盟)

大学毕业后

在HSBC James Capel公司长期担

任电信行业的股票

分析师。

2005年创办移动公司

Refresh Mobile曾任T-mobile执行

副总裁,负责业务

拓展。

2009年初

加入Google,担任

北欧和欧洲中部战

略合作拓展业务的

执行总经理。

2013年至今 Google大中华区

总裁。

去创新和挑战,人们必须重新思考做事情

的方式,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好上十倍。

Google同样允许失败,希望人们从中学到

经验,马上开始下一个目标。

Q:你失败的经历是什么?

A:我们每周五和美国开会,当时我们做了

一个新产品的演示,每一个软件工程师都认

可那个产品,并且对将要实现的目标很期

待,但六个月之后,没有往我们想要的方向

走,我们结束了这个项目。

我个人的失败经历,是自己的公司,我

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它从来没有达到我希

望的高度,比如和我公司在同一个基金的另

180 WWW.ELLEMEN.COMS E P T E M B E R 2 0 1 5 E L L E M E N

为使命燃烧热情,Sergey则是一个天才。

Q:Google的工作经历是否令你发生了一

些改变?

A:我要想一想,我不知道会是什么答案,

你可以问问我身边的人。如果问我自己,

我比过去快乐很多,Google允许我去

做自己,把自己最好的那部分发挥出来。

Google不会要求员工这样做,那样做,

我们会说,“好的,你喜欢这个,你喜欢那

个,让我们坐下来谈谈,如何让你更好地工

作。”成为你自己,在这里是被尊重,被肯定

的,这是件很棒的事,真的,很棒的事。

Q:Google的文化如何体现在CEO身上?

A:我希望团队会说我是一个积极看问题的

思考者,我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喜欢数据,

能够感同身受,并给予员工指导,这是我

希望的,我相信这些都是Google文化的体

现。在其他公司,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你想

做一件事,我也想做一件事,然后我们因此

打架,在Google出现这种情况后,马上会

有人站出来问,“等一等,什么对Google是

最好的?”如果你要做的对Google更好,没

问题,你去做,我可以帮助你,因为我很自

信,马上有另外一件有趣的事等着我。

另一点是积极看待问题。我刚来中国

时,办公室里有悲观的情绪,2010年的事

件后,大家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我在内部

和大家分享过一个我在美国读到的实验,关

于如何理解悲观和乐观。实验中,乐观主义

者和悲观主义者被带入一个房间,他们回答

一些问题,然后离开,其实真正的测试是在

走出去之后,他们打开门,正要往街上走,

地上有张10美元的钞票,大部分的乐观主

义者看到了,但没有一个悲观主义者看到。

如果不从正面去思考问题,你永远发现不了

你可能达到的成就。还有关键的一点,乐观

主义者要站在现实的基础上,永远向机会敞

开,但不是天真,比如AI(人工智能),我们

对它会将我们带到何处存有疑虑,所以努力

的同时,也要意识到潜在的问题。

Q:你从小就喜欢挑战吗?

A:我出生在英格兰南部的Bapchild村,大

概只有几百人,我在旁边的小镇上学。我的

家庭并不富裕,但我从不感到缺乏,生活稳

定快乐。我喜欢上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在英国读大学时,遇到了现在的妻子。我从

小就有“企业家精神”,送报纸,为别人洗

车,打工,想办法赚钱。我曾在银行工作,

几年之后我觉得没有新东西,你知道自己下

一步要做什么,当时我的女朋友,现在的太

太,说为什么我们不休息一阵,于是我们买

了张单程机票去南美洲,不知道会在那里呆

多久,最后呆了将近两年。在某些方面,我

想自己一直都不是循规蹈矩的人。

Q:一个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人,第一份工作

为什么选择去银行做分析师?

A:我成长在这样一个年代,去投行工作

在英国被认为是最好的工作,后来发现这

个工作并不适合我。我在汇丰后面几年的

工作,就像一个计算机游戏,不再有挑战

性。如果追溯到十二三岁,我想做宇航员。

我喜欢太空,至今依然为太空的一切着迷。

在Google,这一切都在发生,看看我们的

Moon Shot(登月计划),去年10月参加行

业的一次颁奖时,我的团队鼓励我穿宇航员

衣服上台,然后我就这么做了,也算梦想成

真,那顶宇航员的帽子一直放在我的桌上。

有生之年,我希望自己能去太空看一看。

Q:什么事情是你最害怕的?

A:我曾读过几本关于Google的书,有几章

是关于Google中国2010年发生的事情,当

我们打包行李准备来中国时,我太太看到了

这本书,并阅读了关于中国的那几章,她说

如果之前就读,也许不会这么容易做这个决

定,我对她说,不要担心,我们会翻开下一

章,这也是我对团队说的,我们现在进入下

一章节了,希望下一章节是更积极的。所以

如果说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我们没能成

功地书写下一章。还有一个害怕的是,我的

家庭在这里不开心,如果他们不开心,我就

没法在这里工作,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享受

这里的生活。█

G o o g l e 允许我去做自己,并把自己最好的那部分发挥出来。G o o g l e不期 望 员 工 成 为 公 司 想 要的样子,也不会要求一个员工要这样,要那样。成为你自己,在这里是被尊重,被肯定的,这是件很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