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正虎:...

1
暂住中,结下真情 1964年秋,18岁的谢玉凤跟随从南 京军区转业的丈夫来到兵团工二师十四 团(现兵团六建)工作。当时,十四团在 伊宁市施工,单位暂时没有给谢玉凤夫 妇分配住房,把他们安置在伊宁市一户 维吾尔族居民家中暂住。这是一个三口 之家,有达大(维吾尔语“父亲”)霍家訇、 阿帕(维吾尔语“母亲”)海丽尼赛和儿子 阿布勒克。 谢玉凤的丈夫每天在工地上忙碌, 谢玉凤第一次来新疆,人地两疏,加之又 住在语言沟通不畅的少数民族群众家 里,她感到很孤独。海丽尼赛见谢玉凤 整日郁郁寡欢,就用简单的汉语加上手 势与她交流:“别担心,你就把这儿当成 自己的家。” 海丽尼赛一家人把谢玉凤当成亲人 般照顾,经常为她做好吃的饭菜改善生 活,还教谢玉凤一些简单的维吾尔语。果 园里的水果熟了,海丽尼赛一家人带她到 果园采摘水果,共享收获的喜悦。 阿布勒克比谢玉凤小5岁,常常围着 她姐姐长姐姐短地喊个不停。海丽尼赛一 家人的贴心照顾,让谢玉凤感受到了家的 温暖。 半年后,单位分配了住房,谢玉凤才 恋恋不舍地与海丽尼赛一家告别,搬到了 距伊宁市 3 公里远的郊外工区住地。 第二年5月,谢玉凤的丈夫因工作需 要到外地修建公路,此时谢玉凤已有身孕, 不能与丈夫同行,只好在家待产。由于工 区住地缺医少药,生活条件差,谢玉凤打算 到市里找房子住。 当谢玉凤四处找 房子时,正巧遇见了海 丽尼赛。海丽尼赛得 知谢玉凤正为找房子 的事发愁时,不高兴地 说:“自己家不住,还在 外面找什么房子?你 赶快搬回家住,我们来 照顾你。”于是,谢玉凤又一次住进了那 个让她倍感温暖的家中。 当年7月,在海丽尼赛一家人的悉 心照料下,谢玉凤在伊宁市友谊医院顺 利生下了女儿。3天后,谢玉凤出院回 家,刚进家门,海丽尼赛就给她端上了一 碗热气腾腾的揪片子,谢玉凤感动地流 下了眼泪。 在产后的日子里,海丽尼赛一家人对 谢玉凤悉心照料,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 的。孩子满月后,谢玉凤要回单位上班,海 丽尼赛提了一个请求,向谢玉凤要了一张 结婚照,并拿出家中珍藏的金首饰让她挑 选一件。谢玉凤说: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 要,还是留给弟弟结婚用。”海丽尼赛含着 眼泪说: “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你就 像我的亲女儿一样,以后不管你走到哪,要 记得常回来看看。这就是你的家,我们都 是你的亲人。”谢玉凤也流着泪说: “你们就 是我的爸妈,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你们的 恩情。” 1968年夏天,谢玉凤在工地转移前又专 程来到伊宁市看望海丽尼赛一家。此后,因 施工需要,建设工地辗转天山南北,长年在外 施工。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发达,谢 玉凤与海丽尼赛一家从此失去了联系。 念恩人,千里寻亲 谢玉凤退休后,始终有一个心愿:希 望能找到 50 多年前帮助过她的海丽尼赛 一家人。 谢玉凤把深藏已久的心愿告诉了儿 子儿媳,儿子儿媳也被这段感人的故事所 打动,决定帮母亲找到恩人。 今年8月,谢玉凤在儿子儿媳的陪伴 下踏上了前往伊宁市的寻亲之旅。8 月 2 日晚,他们到达伊宁市。 50 多年过去了,伊宁市变化很大,海 丽尼赛家原来的住址已经很难找到。第二 天一大早,谢玉凤就迫不及待地在伊宁市 街头四处转悠,凭着记忆找到海丽尼赛一 家曾经生活过的街道,与儿子儿媳一起四 处打听维吾尔族爸妈当年的家庭住址。 在寻找中,谢玉凤碰巧遇到海丽尼赛 的一个亲戚,亲戚告诉她,海丽尼赛夫妇已 经过世了。听到这个消息,谢玉凤难过得 流下了眼泪,她请亲戚一定帮她找到弟弟 阿布勒克。 当亲戚带她来到阿布勒克的家时,一 进院子,谢玉凤一眼就认出了阿布勒克,上 前大声喊着阿布勒克的名字,俩人潸然泪 下。阿布勒克告诉姐姐: “父亲因患糖尿病 已于 1981 年过世,母亲于 2004 年去世,两 位老人生前经常提起你……”谢玉凤听后 心里既伤心又遗憾,伤心的是找到了日夜 思念的恩人,两位老人却已过世,遗憾的是 没能在两位恩人生前见他们一面。 阿布勒克说: “我今年 64 岁,已退休在 家。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伊宁一家医院工 作,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公安部门工作,如今 我们一家很幸福。” 双方相互留了电话号码。阿布勒克 高兴地说: “就像父亲母亲说的那样,咱们 是亲亲的一家人,以后要常来常往,再也不 分离。” 爱延续,回报社会 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因为爱心还在 延续。 感恩于当年维吾尔族亲人的无私帮 助和关爱,退休后的谢玉凤热心参与社会 公益活动,用一颗慈爱之心回报社会,积极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大家亲切 地称谢玉凤为“爱心奶奶”。 谢玉凤退休后,从石河子搬到了乌鲁 木齐的儿女处居住。闲不住的她在新疆工 程学院找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一次偶 然的机会,她从一位老师的口中得知一个 名叫阿丽屯奶萨·图如克的维吾尔族姑娘 虽然家境贫寒却依然刻苦学习的事情,便 决定要帮助她。 通过学校老师的牵线,谢玉凤与阿丽 屯奶萨·图如克相识了,谢玉凤搂着阿丽屯 奶萨·图如克说: “我没有孙女,你就当我的 孙女吧。”从那以后,在谢玉凤的小屋里时 常飘出阿丽屯奶萨·图如克快乐的笑声和 歌声。 天气凉了,谢玉凤早早就给阿丽屯奶 萨·图如克买来羽绒服,并亲手帮她换上。 今年暑假前,谢玉凤又给阿丽屯奶萨·图如 克买了漂亮的裙子。阿丽屯奶萨·图如克 说: “奶奶您太好了,等以后我工作了,一定 要好好孝敬您。” 阿丽屯奶萨·图如克的脸色渐渐红润 了起来,性格逐渐开朗,慢慢地喜欢与班里 的同学聊天交流了。谢玉凤看在眼里,喜 在心中。 谢玉凤还帮助了依合拉斯等几个家 庭困难的哈萨克族大学生。依合拉斯在 霍城县长大,自小父母双亡。虽然家境贫 寒,但依合拉斯刻苦好学,考上了大学,靠 着叔叔的资助才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谢玉凤得知这些情况后,当即向校方 表示愿尽一份微薄的力量,资助依合拉斯 4年的生活费,帮助他完成学业。 谢玉凤生活并不富裕,每月只有 1300 多元退休金,可她说:“只要有爱 心,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她希望 自己资助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能 够安心学习,学到真本领,学业有成走上 社会后,能够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回报社 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 结,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做一个对国家 有用的人。 谢玉凤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 要不忘入党初心,用自己的行动维护民 族团结,为社会奉献爱心,让民族团结之 花开遍天山南北。”她还有一个心愿,就 是在有生之年能够聚集起更多的社会爱 心人士投身民族团结,让生活处处充满 爱的阳光。 53年后,69岁的兵团六建退休工人谢玉凤找到了自己的维吾尔族弟弟阿布勒 克,延续起这段 谢 玉 凤(中) 和她资助的学生们 在一起(资料图片)。 谢玉凤和维吾尔族弟弟阿布勒克(左)一家人合影(资料图片)。 12月2日,十师一八四团二连果园承包户常正虎在给果树大棚压 土覆塑料膜,确保果树顺利过冬。 一八四团冬季时间长、温度低,每年果树越冬工作都较为艰巨。 今年,为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升果品品质,一八四团引进冷棚 设备,建设冷棚 394 座,省去压枝、覆土等繁重工序,让果树“简装”越 冬。入冬以来,常正虎对承包的7座冷棚的玉露香梨树和桃树进行修 枝,盖上篷布、覆土,确保果树安全越冬王艳花 摄影报道 常正虎: 帮果树“简装”越冬 12月1日,七师一二八团社区医生陈盼盼(右)在为辖区老人测量血压。 连日来,一二八团卫生室为辖区腿脚不便、患有慢性疾病的空巢 老人提供上门问诊服务。陈盼盼来到辖区老人家中,为老人测量血 糖、血压,并对老人的生活起居注意事项给予指导和建议。问诊后,她 与同事及时更新了辖区老人的健康档案。 朱红红 李雪 摄影报道 陈盼盼: 为空巢老人上门问诊 8 人物 周刊 新闻线索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7 年 12 月 20 日 星期三 本版主编:钟新责任编辑:赵华版式设计:石磊武帆 电话:0991-5509362 兵团网:www.bingtuannet.com 12 月 12 日,十师一八三团便民蔬菜直销店店长左红霞(左)在为顾 客挑选的水果蔬菜称重。 “蔬菜水果很新鲜,而且物美价廉,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也很好。” “蔬菜品种齐全,价格比别的菜店便宜。”连日来,在一八三团便民蔬菜 直销店内,前来购物的居民络绎不绝,他们对店内的商品质量和店员 的服务都很满意。 由于蔬菜直销店采用直销模式,减少了蔬菜流通的中间环节,拉近了 “菜园子”到“菜篮子”的距离,既降低了价格,又保证了质量,深受居民欢迎。 居民丁延华说,自从蔬菜直销店开张以后,自己就经常到这里购买蔬菜、水果。 左红霞介绍说,店里经营的各类蔬菜、水果和副食品种类齐全,每 天的营业额都在 3000 元左右。 曹士叶 何晓震 摄影报道 左红霞: 开蔬菜直销店便民惠民 纽荷兰 FR 自走式青贮收获机 纽荷兰—牧草、青贮及秸秆全程机械化的解决方案领导者 自 1998 年,纽荷兰引进首 台自走式青贮收获机至今,纽荷 兰青贮收获机已经历了多次产 品升级。最新的纽荷兰FR青 贮收获机具有行业最大的切碎 滚筒和适用性极广的籽粒处理 器,人字形切刀确保了在各种切 碎长度下都具有极佳的切碎 质量。VARIFLOW 系统可快 速改变切碎滚筒与风机之间的 间隙,实现青贮玉米收获和牧草 收获之间的切换,从收获玉米变 为收获牧草时,切碎滚筒与风机 间隙减少60%,风机吹送的物 料更集中。可配多种型号不对 行玉米割台及牧草捡拾台,一机 多用,功能更全面。对比其他产 品,纽荷兰青贮机收获质量更 高、割茬更低,用户收益更明显, 深受各地的用户欢迎。 FR系列收获机使用专为 青贮机设计的发动机,该发动机 采用多项业内领先技术,得益于 单台发动机技术,整个系列的机 身整体重量和复杂性都大为降 低,因而极其便于保养维护。强 劲的动力使工作范围内的传动 扭矩显著提升,使FR收获机即 使在崎岖田地上也能轻松进行 收割作业。 公司: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马吉路2号10层 电话:400-900-6809 网址:www.newholland.com 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 纽荷兰 NewHolland 跨越半个世纪的亲情 跨越半个世纪的亲情 兵团日报驻八师记者站 张德智 文/图 “姐姐,上次咱们分别 后,我时常想起过去的事,我 今天专程和老伴来看望你!” “我也一直思念着你们。 这次来了就多住一段时间, 咱们好好叙叙旧。” 12 月 10 日,家住伊宁的 阿布勒克和老伴专程来到兵 团六建退休工人谢玉凤家中 探望,姐姐谢玉凤和维吾尔 族弟弟阿布勒克相见格外高 兴,贴心的话儿说不完。 谢玉凤怎么会有一个维 吾尔族兄弟?这里有一个感 人至深的故事,一段跨越半 个世纪的亲情。

Transcript of 常正虎:...

Page 1: 常正虎: 跨越半个世纪的亲情epaper.bingtuannet.com/pc/att/201712/20/c792c8cd-a0ec-498d-a229-771ba... · 暂住中,结下真情 1964年秋,18岁的谢玉凤跟随从南

暂住中,结下真情

1964年秋,18岁的谢玉凤跟随从南京军区转业的丈夫来到兵团工二师十四团(现兵团六建)工作。当时,十四团在伊宁市施工,单位暂时没有给谢玉凤夫妇分配住房,把他们安置在伊宁市一户维吾尔族居民家中暂住。这是一个三口之家,有达大(维吾尔语“父亲”)霍家訇、阿帕(维吾尔语“母亲”)海丽尼赛和儿子阿布勒克。

谢玉凤的丈夫每天在工地上忙碌,谢玉凤第一次来新疆,人地两疏,加之又住在语言沟通不畅的少数民族群众家里,她感到很孤独。海丽尼赛见谢玉凤整日郁郁寡欢,就用简单的汉语加上手势与她交流:“别担心,你就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

海丽尼赛一家人把谢玉凤当成亲人般照顾,经常为她做好吃的饭菜改善生活,还教谢玉凤一些简单的维吾尔语。果园里的水果熟了,海丽尼赛一家人带她到果园采摘水果,共享收获的喜悦。

阿布勒克比谢玉凤小5岁,常常围着她姐姐长姐姐短地喊个不停。海丽尼赛一家人的贴心照顾,让谢玉凤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半年后,单位分配了住房,谢玉凤才恋恋不舍地与海丽尼赛一家告别,搬到了距伊宁市3公里远的郊外工区住地。

第二年5月,谢玉凤的丈夫因工作需要到外地修建公路,此时谢玉凤已有身孕,不能与丈夫同行,只好在家待产。由于工区住地缺医少药,生活条件差,谢玉凤打算

到市里找房子住。当谢玉凤四处找

房子时,正巧遇见了海丽尼赛。海丽尼赛得知谢玉凤正为找房子的事发愁时,不高兴地说:“自己家不住,还在外面找什么房子?你赶快搬回家住,我们来

照顾你。”于是,谢玉凤又一次住进了那个让她倍感温暖的家中。

当年7月,在海丽尼赛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谢玉凤在伊宁市友谊医院顺利生下了女儿。3天后,谢玉凤出院回家,刚进家门,海丽尼赛就给她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揪片子,谢玉凤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在产后的日子里,海丽尼赛一家人对谢玉凤悉心照料,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孩子满月后,谢玉凤要回单位上班,海丽尼赛提了一个请求,向谢玉凤要了一张结婚照,并拿出家中珍藏的金首饰让她挑选一件。谢玉凤说:“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还是留给弟弟结婚用。”海丽尼赛含着眼泪说:“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你就像我的亲女儿一样,以后不管你走到哪,要记得常回来看看。这就是你的家,我们都是你的亲人。”谢玉凤也流着泪说:“你们就是我的爸妈,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

1968年夏天,谢玉凤在工地转移前又专程来到伊宁市看望海丽尼赛一家。此后,因施工需要,建设工地辗转天山南北,长年在外施工。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发达,谢玉凤与海丽尼赛一家从此失去了联系。

念恩人,千里寻亲

谢玉凤退休后,始终有一个心愿:希望能找到50多年前帮助过她的海丽尼赛一家人。

谢玉凤把深藏已久的心愿告诉了儿子儿媳,儿子儿媳也被这段感人的故事所打动,决定帮母亲找到恩人。

今年8月,谢玉凤在儿子儿媳的陪伴下踏上了前往伊宁市的寻亲之旅。8月2日晚,他们到达伊宁市。

50多年过去了,伊宁市变化很大,海丽尼赛家原来的住址已经很难找到。第二天一大早,谢玉凤就迫不及待地在伊宁市街头四处转悠,凭着记忆找到海丽尼赛一家曾经生活过的街道,与儿子儿媳一起四处打听维吾尔族爸妈当年的家庭住址。

在寻找中,谢玉凤碰巧遇到海丽尼赛的一个亲戚,亲戚告诉她,海丽尼赛夫妇已经过世了。听到这个消息,谢玉凤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她请亲戚一定帮她找到弟弟阿布勒克。

当亲戚带她来到阿布勒克的家时,一进院子,谢玉凤一眼就认出了阿布勒克,上前大声喊着阿布勒克的名字,俩人潸然泪下。阿布勒克告诉姐姐:“父亲因患糖尿病已于1981年过世,母亲于2004年去世,两位老人生前经常提起你……”谢玉凤听后心里既伤心又遗憾,伤心的是找到了日夜思念的恩人,两位老人却已过世,遗憾的是没能在两位恩人生前见他们一面。

阿布勒克说:“我今年64岁,已退休在家。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伊宁一家医院工作,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公安部门工作,如今我们一家很幸福。”

双方相互留了电话号码。阿布勒克高兴地说:“就像父亲母亲说的那样,咱们是亲亲的一家人,以后要常来常往,再也不分离。”

爱延续,回报社会

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因为爱心还在延续。

感恩于当年维吾尔族亲人的无私帮助和关爱,退休后的谢玉凤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一颗慈爱之心回报社会,积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大家亲切地称谢玉凤为“爱心奶奶”。

谢玉凤退休后,从石河子搬到了乌鲁木齐的儿女处居住。闲不住的她在新疆工程学院找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一次偶

然的机会,她从一位老师的口中得知一个名叫阿丽屯奶萨·图如克的维吾尔族姑娘虽然家境贫寒却依然刻苦学习的事情,便决定要帮助她。

通过学校老师的牵线,谢玉凤与阿丽屯奶萨·图如克相识了,谢玉凤搂着阿丽屯奶萨·图如克说:“我没有孙女,你就当我的孙女吧。”从那以后,在谢玉凤的小屋里时常飘出阿丽屯奶萨·图如克快乐的笑声和歌声。

天气凉了,谢玉凤早早就给阿丽屯奶萨·图如克买来羽绒服,并亲手帮她换上。今年暑假前,谢玉凤又给阿丽屯奶萨·图如克买了漂亮的裙子。阿丽屯奶萨·图如克说:“奶奶您太好了,等以后我工作了,一定要好好孝敬您。”

阿丽屯奶萨·图如克的脸色渐渐红润了起来,性格逐渐开朗,慢慢地喜欢与班里的同学聊天交流了。谢玉凤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谢玉凤还帮助了依合拉斯等几个家庭困难的哈萨克族大学生。依合拉斯在霍城县长大,自小父母双亡。虽然家境贫寒,但依合拉斯刻苦好学,考上了大学,靠着叔叔的资助才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谢玉凤得知这些情况后,当即向校方表示愿尽一份微薄的力量,资助依合拉斯4年的生活费,帮助他完成学业。

谢玉凤生活并不富裕,每月只有1300多元退休金,可她说:“只要有爱心,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她希望自己资助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安心学习,学到真本领,学业有成走上社会后,能够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回报社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谢玉凤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不忘入党初心,用自己的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为社会奉献爱心,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她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聚集起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投身民族团结,让生活处处充满爱的阳光。

53 年后,69岁的兵团六建退休工人谢玉凤找到了自己的维吾尔族弟弟阿布勒克,延续起这段——

◀谢玉凤(中)和她资助的学生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谢玉凤和维吾尔族弟弟阿布勒克(左)一家人合影(资料图片)。

12月2日,十师一八四团二连果园承包户常正虎在给果树大棚压土覆塑料膜,确保果树顺利过冬。

一八四团冬季时间长、温度低,每年果树越冬工作都较为艰巨。今年,为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升果品品质,一八四团引进冷棚设备,建设冷棚394座,省去压枝、覆土等繁重工序,让果树“简装”越冬。入冬以来,常正虎对承包的7座冷棚的玉露香梨树和桃树进行修枝,盖上篷布、覆土,确保果树安全越冬。 王艳花 摄影报道

常正虎:

帮果树“简装”越冬

12月1日,七师一二八团社区医生陈盼盼(右)在为辖区老人测量血压。连日来,一二八团卫生室为辖区腿脚不便、患有慢性疾病的空巢

老人提供上门问诊服务。陈盼盼来到辖区老人家中,为老人测量血糖、血压,并对老人的生活起居注意事项给予指导和建议。问诊后,她与同事及时更新了辖区老人的健康档案。 朱红红 李雪 摄影报道

陈盼盼:

为空巢老人上门问诊

8版客户端人物周刊

新闻线索邮箱:[email protected]年12月20日 星期三

本版主编:钟新责任编辑:赵华版式设计:石磊 武帆

电话:0991-5509362兵团网:www.bingtuannet.com

12月12日,十师一八三团便民蔬菜直销店店长左红霞(左)在为顾客挑选的水果蔬菜称重。

“蔬菜水果很新鲜,而且物美价廉,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也很好。”“蔬菜品种齐全,价格比别的菜店便宜。”连日来,在一八三团便民蔬菜直销店内,前来购物的居民络绎不绝,他们对店内的商品质量和店员的服务都很满意。

由于蔬菜直销店采用直销模式,减少了蔬菜流通的中间环节,拉近了“菜园子”到“菜篮子”的距离,既降低了价格,又保证了质量,深受居民欢迎。居民丁延华说,自从蔬菜直销店开张以后,自己就经常到这里购买蔬菜、水果。

左红霞介绍说,店里经营的各类蔬菜、水果和副食品种类齐全,每天的营业额都在3000元左右。 曹士叶 何晓震 摄影报道

左红霞:

开蔬菜直销店便民惠民

纽荷兰FR自走式青贮收获机纽荷兰——牧草、青贮及秸秆全程机械化的解决方案领导者

自1998年,纽荷兰引进首

台自走式青贮收获机至今,纽荷

兰青贮收获机已经历了多次产

品升级。最新的纽荷兰FR青

贮收获机具有行业最大的切碎

滚筒和适用性极广的籽粒处理

器,人字形切刀确保了在各种切

碎长度下都具有极佳的切碎

质量。VARIFLOW系统可快

速改变切碎滚筒与风机之间的

间隙,实现青贮玉米收获和牧草

收获之间的切换,从收获玉米变

为收获牧草时,切碎滚筒与风机

间隙减少60%,风机吹送的物

料更集中。可配多种型号不对

行玉米割台及牧草捡拾台,一机

多用,功能更全面。对比其他产

品,纽荷兰青贮机收获质量更

高、割茬更低,用户收益更明显,

深受各地的用户欢迎。

FR系列收获机使用专为

青贮机设计的发动机,该发动机

采用多项业内领先技术,得益于

单台发动机技术,整个系列的机

身整体重量和复杂性都大为降

低,因而极其便于保养维护。强

劲的动力使工作范围内的传动

扭矩显著提升,使FR收获机即

使在崎岖田地上也能轻松进行

收割作业。

公司: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马吉路2号10层

电话:400-900-6809 网址:www.newholland.com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

纽荷兰NewHolland

跨越半个世纪的亲情跨越半个世纪的亲情●兵团日报驻八师记者站 张德智 文/图

“ 姐 姐 ,上 次 咱 们 分 别后,我时常想起过去的事,我今天专程和老伴来看望你!”

“我也一直思念着你们。这次来了就多住一段时间,咱们好好叙叙旧。”

12 月 10 日,家住伊宁的阿布勒克和老伴专程来到兵团六建退休工人谢玉凤家中探望,姐姐谢玉凤和维吾尔族弟弟阿布勒克相见格外高兴,贴心的话儿说不完。

谢玉凤怎么会有一个维吾尔族兄弟?这里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