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 nou.edu.tw · 第二章...

18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2-0 導讀與學習目標 導讀 高齡者隨著年齡增長而身體機能逐漸衰弱,是一種正常的老化現象。然而,每個人的老化 速率並不相同,影響老化速率的原因也很多,其中的健康促進是能夠有效減緩老化的速率。 第一節說明老化的生理理論,自然老化和罹患疾病的不同。 第二節探究隨年齡而產生之生理變化,例如:遺傳、衛生、環境、營養、年輕時的勞動程 度、生活習慣、有無慢性疾病等,這些都會影響老化的進行。 第三節介紹健康與疾病指標,首先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憲章在 1948 年對健康的定 義為:身體的、心理的及社會的層面皆處於安適狀態,而並非僅是沒有疾病而已。個體對於自 己健康的感受通常與其安適狀態(well-being)與生活滿意度有關,因此將影響生活滿意度之因 素概分生理與心理進行討論。 第四節說明健康促進,前半部簡介健康促進的定義、起源、在台灣的發展情形;後半部則 介紹何謂健康促進行為,並且發展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以達成延緩失能、壓縮疾病的目標。 學習目標 學習完本章之後,學習者將能夠: 1. 了解高齡者老化現象的生理理論。 2. 說明高齡者生理變化的老化現象。 3. 探討目前台灣健康促進之政策推動及發展現況。 4. 分析高齡者健康促進的行為與策略。 5. 體認高齡者健康促進的重要性。 2-1-1 生理老化理論的前提 老化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而且具有多種向度,通常還會伴隨著某些生理上功能的喪失以 及衰退。學者 Strehler, B.(1986)曾經提出一個生理上的老化理論必須符合以下四個前提: 一、普遍性:這個過程必須有普遍性,各種生物體都必須經歷同樣的現象。 二、有害性:這個過程的發生必須是有害的,會造成生理功能的衰退。 三、漸進性:這個過程必須是漸進的,也就是功能的喪失會隨著時間而逐漸發生。 四、內因性:功能喪失必須是自然發生的,沒有辦法被有機體本身所矯治或更正。 根據以上四點可以知道:自然老化和疾病是不同的。雖然疾病具有有害性、漸進性、內因 性等特點,但疾病卻沒有普遍性。例如:並非所有的人都會得到關節炎或者阿茲海默症。 參考文獻: Strehler, B. L.(1986)Genetic instability as the primary cause of human aging.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21,283.

Transcript of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 nou.edu.tw · 第二章...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2-0 導讀與學習目標

    導讀 高齡者隨著年齡增長而身體機能逐漸衰弱,是一種正常的老化現象。然而,每個人的老化

    速率並不相同,影響老化速率的原因也很多,其中的健康促進是能夠有效減緩老化的速率。

    第一節說明老化的生理理論,自然老化和罹患疾病的不同。

    第二節探究隨年齡而產生之生理變化,例如:遺傳、衛生、環境、營養、年輕時的勞動程

    度、生活習慣、有無慢性疾病等,這些都會影響老化的進行。

    第三節介紹健康與疾病指標,首先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憲章在 1948 年對健康的定

    義為:身體的、心理的及社會的層面皆處於安適狀態,而並非僅是沒有疾病而已。個體對於自

    己健康的感受通常與其安適狀態(well-being)與生活滿意度有關,因此將影響生活滿意度之因

    素概分生理與心理進行討論。

    第四節說明健康促進,前半部簡介健康促進的定義、起源、在台灣的發展情形;後半部則

    介紹何謂健康促進行為,並且發展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以達成延緩失能、壓縮疾病的目標。

    學習目標

    學習完本章之後,學習者將能夠: 1. 了解高齡者老化現象的生理理論。

    2. 說明高齡者生理變化的老化現象。

    3. 探討目前台灣健康促進之政策推動及發展現況。

    4. 分析高齡者健康促進的行為與策略。

    5. 體認高齡者健康促進的重要性。

    2-1-1 生理老化理論的前提

    老化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而且具有多種向度,通常還會伴隨著某些生理上功能的喪失以

    及衰退。學者 Strehler, B.(1986)曾經提出一個生理上的老化理論必須符合以下四個前提:

    一、普遍性:這個過程必須有普遍性,各種生物體都必須經歷同樣的現象。

    二、有害性:這個過程的發生必須是有害的,會造成生理功能的衰退。

    三、漸進性:這個過程必須是漸進的,也就是功能的喪失會隨著時間而逐漸發生。

    四、內因性:功能喪失必須是自然發生的,沒有辦法被有機體本身所矯治或更正。

    根據以上四點可以知道:自然老化和疾病是不同的。雖然疾病具有有害性、漸進性、內因

    性等特點,但疾病卻沒有普遍性。例如:並非所有的人都會得到關節炎或者阿茲海默症。

    參考文獻: Strehler, B. L.(1986)Genetic instability as the primary cause of human aging.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21,283.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2-1-2 主要的老化理論

    五種常見的老化理論,雖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老化現象,卻沒有任何一個理論可以充分而

    且適當的解釋老化的原因(林歐貴英、郭鐘隆,2003),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理論: 一、用久必損理論(wear and tear theory)

    器官就像機器,隨著時間的消逝而逐漸耗損(Wilson,1974)。在這個模式中,老化是已經

    被事先設定的過程,也就是說每一個物種都有他的生物時鐘,能夠決定他們最長的壽命,以及

    器官受損的速率。例如:蝴蝶最多可活幾個禮拜,狗最多活 20 年,而人的壽命最長大約可達

    120 年左右。但人體老化過程也受到外界環境壓力而造成影響,例如:營養不良造成細胞持續

    損壞,又沒辦法自行修復。本理論在許多橫紋肌、心肌和整個神經系統上得到驗證,這些組織

    都是由細胞構成,而且無法再進行細胞分化。

    二、自體免疫理論(autoimmune theory of aging)

    這是生理老化中最常見的理論之一,提出老化是因為體內免疫系統隨著時間演變而產生缺

    陷,不僅攻擊外來的蛋白質、細菌和病毒,也產生抗體攻擊自己體內組織。高齡者通常容易受

    感染。本理論的優點在於能夠解釋隨著人類年齡的增長,為何許多疾病的發生率逐漸增加,例

    如癌症、糖尿病以及風濕性關節炎(Finch,1990)。缺點則是它只解釋了免疫系統的變化,而沒

    有解釋為何免疫系統會隨著時間產生缺陷。

    三、交互連結理論(cross-linkage theory)

    骨膠原是一種重要的結締組織,隨著年齡產生變化,例如:皮膚產生皺紋,導致血管、肌

    肉組織、皮膚、水晶體以及其他器官失去彈性,減慢傷口癒合的速度。這些變化是由於細胞經

    由交互連結、化合物的累積而在細胞中產生必要分子間的連結,這個過程會老化細胞的運作,

    而且顯現老化的徵兆。

    四、自由基理論(free radical theory)

    自由基理論是交互連結理論的延伸之一(Finch, 1990; Harman, 1981)。自由基是高度活躍

    的分子,會從細胞中斷裂分離,而形成擁有一對不成雙的電子。自由基是當細胞氧化時會產生

    的物質,它會與其他細胞分子互動,造成 DNA 異變,改變蛋白質的行為,造成損害。為了防止

    自由基產生,醫學專家常常會建議大家多吸收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 E、ß 胡蘿蔔素和碘。

    五、細胞老化理論(cellular aging)

    老化會使細胞的複製過程變慢,每個細胞具有一定程度的 DNA,而最終也會耗盡。細胞看

    起來似乎隨著生物時鐘,在一定的複製次數之後停止複製。這個現象在早衰症(progeria)及維

    耳納氏症候群(Werner Syndrome)都可以發現,基因異常導致細胞加速老化,使早衰症患者

    在 15-20 歲,維耳納氏症患者在 40-50 歲就壽命中止。

    參考文獻:

    1.林歐貴英、郭鐘隆(2003)。社會老人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Wilson, D. L.(1974)The programmed theory of aging. In M. Rockstein, and J.

    Chesky(Eds.),Theoretical aspects of aging.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1-21.

    3.Finch, C. E.(1990) Longevity, senescence and the genome.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4.Harman, D.(1981)The aging proces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78,7124-7128.

    2-2-1 隨年齡而產生的生理變化

    一、基礎代謝

    基礎代謝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低,約每 10 年減低 20%,可能是高齡者非脂肪組織的減

    少所造成,高齡者對熱量的需求也比年輕人少。

    二、身體組成與體重

    高齡者身體非脂肪結構(主要為蛋白質和水)減少,脂肪占的比例增加。而非脂肪部分主

    要為肌肉,長期缺乏運動會使肌肉萎縮,因此規律性運動及良好飲食是很重要的。

    三、循環系統

    心臟會隨年紀越大重量越重,應付緊急狀況的能力也跟著降低。若沒有任何心血管疾病,

    收縮壓會隨年齡增長而稍微上昇,但舒張壓並不會增加。急遽或強力的勞務和運動對於不適應

    的高齡者之心臟功能會造成負擔,循序漸進的中等程度運動較為適當。

    四、消化系統

    1.牙齒:因蛀牙及牙周病會發生掉牙。缺牙或不當假牙會影響到食物的攝取,偏向澱粉質之軟

    食,而且咀嚼不夠會容易消化不良。

    2.舌(味覺):高齡者多數喪失相當比例的味蕾。味覺在 74 到 80 歲時降低 80%,酸甜鹹辣四

    味中,對鹹的味覺並無降低,其他三種則降低許多。抽菸者比不吸菸者更嚴重。另外缺乏鋅

    亦使味覺降低。

    3.胃:年過 40 之後,有時由於胃細胞萎縮使胃酸分泌及酸度減少,影響鈣、鐵質吸收。胃細胞

    萎縮也會使幫助吸收維生素 B12 的內因子產製受影響,間接導致 B12 缺乏症。

    4.腸:大腸、小腸張力減少,運動性較低,造成慢性便秘。預防方式為每天飲用 8 到 10 杯水,

    並食用富含纖維質的食品。

    五、內分泌系統

    1.卵巢:停經的來臨是在二、三年間慢慢的發生,月經逐漸減少,間隔延長。有的人則很快停

    經,約半數的人在 45~50 歲間停經。

    2.睪丸:男人性機能於 20 歲處於頂點,35 歲以後睪丸之生理能力開始有走下坡之傾向,老年

    則睪丸變小變軟。睪丸酮的分泌減少,精液黏度減低,性功能減低。從 50 歲開始逐漸高潮來

    的慢、短、消失的快。

    3.胰島腺:高齡者胰島素分泌減少,給予大量糖分可維持較高的血糖。但偏高的血糖會加速組

    織的衰退,規律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有助於維持其穩定狀態。

    4.甲狀腺:高齡者甲狀腺的分泌減少,多數內分泌專家認為這是因為需求量減少。除非甲狀腺

    素缺乏,否則不需使用甲狀腺素藥物。

    六、髮膚

    1.頭髮:無論男女皆隨年齡增長而灰白,某些人則變禿。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2.皮膚:高齡者皮膚變薄,且出現皺紋,主要是皮下脂肪喪失所造成。

    七、免疫系統

    隨年齡的老化難以好好控制免疫系統。身體對外來的組織細胞及病原體抵抗力減低;另一

    方面,卻又形成對自己身體組織的抗體(自體免疫)。飲食採取低熱量、低蛋白,理論上可延緩

    免疫系統老化,但長期如此容易造成生長發育及營養方面的缺失,導致感染病症入侵。

    八、泌尿系統

    高齡者流經腎臟的血液減少,腎絲球濾過率減低,尿糖出現機會增加。然而,若無腎臟疾

    病,應該還有良好的排泄功能。但高齡者腎臟功能較禁不起額外負擔,對脫水、缺乏運動等

    血流減少的情況應該避免,以免加重負擔。

    九、肺臟

    肺為內臟中老化最迅速的器官。肺組織因為老化喪失彈性,使得進出肺的空氣量減少,呼

    吸功能減低。抽煙、氣管炎、肺氣腫會加速肺活量的減少。測量肺活量可作為預測平均餘命的

    指標。維生素 A、C、E 及規律性的運動有助於肺臟健康和維持肺活量。

    十、骨骼

    高齡者骨骼變薄、變脆弱的原因通常因為鈣質的流失,尤其以停經婦女為主。

    十一、肌肉

    肌肉的肌力與耐力在老化過程中逐漸喪失,其喪失程度要看是否有規律性的運動。

    十二、神經系統

    1.腦:為身體老化最快的部分。腦細胞約有 150~160 億個,但過了 20 歲之後平均每天會死十

    萬個腦細胞,不會有新的腦細胞來補充,並且會有沈積程度不等的脂褐質顆粒。但是腦細胞

    如果經常利用,譬如看書、寫文章、思考等等,可以延長腦細胞的生命。

    2.神經:神經傳導在高齡者約慢 10%,反應正確度低,但尚能運作準確。

    3.反射:高齡者反射通常較遲緩,極端的壞情況可能是疾病徵兆,因此高齡者不適合開快車。

    4.記憶:高齡者短期記憶力差,但長期記憶則不受影響。

    十三、感官

    1.耳:高齡者對高頻率音的感覺降低,因此對高齡者講話,除了聲音放大之外,以低音有耐性

    的慢慢講為妥。助聽器並無法代表正常聽力,因為助聽器不但放大講話聲音,也會同時放大

    周圍環境的雜音,剛開始使用可能不太習慣。

    2.眼:眼睛的水晶體的調節功能在 40 歲前會慢慢減退,過了 40 歲後就快速減退,而出現老花。

    除了老花,還有白內障也是常見的問題,眼睛極易遭受外來傷害。

    十四、睡眠

    高齡者對睡眠需求少於年輕人,且睡眠不深,不易一夜長夢。

    十五、體溫

    身體對體溫的調節範圍會隨年齡老化變差。(李世代,1994)

    參考文獻:李世代(1994)。中老年人的保健。台北:健康世界雜誌社。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2-3-1 生理因素影響生活滿意

    一、高齡者的生理因素會對他們的生活滿意度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效果?

    1.內政部「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1)以性別、年齡別、教育程度、及婚姻狀況等項目,調查國內 65 歲以上老人,對於自己目

    前健康與身心功能狀況的看法。

    (2)受試的看法概分很好、還算好、普通、不太好、很不好、很難說及拒答七項來呈現。

    (3)亦調查生理狀況影響自我評價、老年生活期望、及老年生活擔心的問題。

    二、65 歲以上高齡者對自己目前健康與身心功能狀況之看法 (單位:%)

    項 目 別 很好 還算好 普通 不太好 很不好 很難說 拒答

    男 15.41 25.31 36.75 17.89 4.34 0.29 0.00 性

    別 女 7.74 18.39 36.49 27.76 9.04 0.56 0.00

    65~69 歲 15.22 22.74 35.95 20.31 5.28 0.50 -

    70~74 歲 9.92 21.42 39.91 22.30 5.95 0.50 -

    75~79 歲 10.13 18.60 38.06 26.20 6.58 0.42 -

    別 80 歲及以上 9.38 24.64 31.54 23.97 10.23 0.21 0.02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三、65 歲以上高齡者對自己目前健康與身心功能狀況之看法與教育程度間的關係 (單位:%)

    項 目 別 很好 還算好 普通 不太好 很不好 很難說 拒答

    不識字 6.75 15.90 34.98 31.59 10.48 0.30 -

    小學(含自修、私塾) 10.57 20.80 40.99 21.44 5.80 0.39 0.01

    國(初)中 16.36 26.07 34.65 16.39 4.79 1.74 -

    高中(職) 15.66 27.07 37.58 18.03 1.62 0.02 0.03

    專科 15.67 50.05 24.22 7.50 2.56 - -

    大學及以上 31.88 31.85 18.21 11.64 6.42 - -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四、65 歲以上高齡者對自己目前健康與身心功能狀況之看法與婚姻狀況間的關係 (單位:%)

    項 目 別 很好 還算好 普通 不太好 很不好 很難說 拒答

    有配偶或同居 13.16 23.94 36.33 20.45 5.79 0.33 -

    喪偶 9.49 18.76 36.83 26.08 8.21 0.62 0.01

    離婚或分居 7.84 23.21 31.53 30.82 6.52 0.09 -

    況 未婚 10.46 19.17 50.88 17.12 2.37 - -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整體來說,而且以女性、80 歲以上、離婚或分居、不識字以及沒工作者的健康與身心狀況

    較不好(如下表)。

    項 目 別 很好 還算好 普通 不太好 很不好 很難說 拒答

    女 7.74 18.39 36.49 27.76 9.04 0.56 0.00

    80 歲及以上 9.38 24.64 31.54 23.97 10.23 0.21 0.02

    不識字 6.75 15.90 34.98 31.59 10.48 0.30 -

    離婚或分居 7.84 23.21 31.53 30.82 6.52 0.09 -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五、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重點 1.生理狀況影響自我評價

    (1)高齡者面臨長期疾病纏身,隨著健康每況愈下,士氣越來越低迷,進而影響生存價值。

    (2)住在照護機構的高齡者,其生活滿意度較住在社區的高齡者低。

    (3)推測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具有慢性疼痛,或有日常生活功能及人際互動限制的高齡者,較

    易認為其生活品質欠佳。 2. 65 歲以上高齡者對老年生活的期望 (單

    位:%)

    項 目 別

    身體

    健康

    治安

    良好

    經常

    外出

    旅遊

    能與

    家人

    團圓

    和樂

    良好

    居住

    環境

    經濟

    來源

    無虞

    過符

    合自

    己興

    趣的

    生活

    與老

    伴住

    到理

    想的

    安養

    有人

    細心

    照顧

    起居

    活動

    生活

    繼續

    研究

    進修

    生活

    經常

    從事

    志願

    服務

    生活

    經常

    參加

    宗教

    修行

    活動

    生活

    其他不知

    94 年調查 36.33 1.82 3.86 30.98 5.68 17.03 11.28 1.69 8.10 0.44 0.98 2.10 1.15 22.56

    65~69 歲 33.75 1.43 5.17 30.41 7.29 17.34 12.00 2.49 6.92 0.37 1.06 2.64 1.28 23.89

    70~74 歲 36.83 1.90 3.62 31.66 4.20 17.32 11.23 1.27 5.95 0.52 0.63 1.92 1.05 22.83

    75~79 歲 39.66 2.67 2.49 30.02 5.05 16.00 11.29 1.15 9.00 0.85 1.58 1.99 1.33 20.81

    別 80 歲及以上 36.21 1.42 3.53 32.10 5.75 17.24 10.13 1.52 12.06 0.01 0.65 1.55 0.87 21.95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六、65 歲以上高齡者對未來生活擔心的問題 (單位:%)

    項 目 別

    自己

    健康

    失能

    照顧

    (自

    己)

    配偶

    健康

    失能

    照顧

    (配

    偶)

    經濟

    來源

    人身

    安全

    人際

    關係居住

    遺產

    處理

    子女

    照顧

    事業

    傳承

    後事

    處理

    子女

    奉養 其他 沒有

    不知

    總計 24.35 10.61 1.93 1.36 15.52 1.61 0.32 1.51 0.32 7.56 0.27 2.09 3.38 2.48 40.36 7.03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男 20.89 11.11 2.24 1.50 15.94 2.12 0.43 0.44 0.75 5.67 0.43 1.42 2.25 2.66 44.87 6.36性別

    女 27.82 10.11 1.62 1.21 15.11 1.10 0.20 0.20 2.27 9.44 0.12 2.77 4.51 2.29 35.85 7.70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高齡者非常重視自己的健康及醫療照護問題,政府必須有效整合民間機構團體規劃和推動

    疾病預防,加速促進健康生活的衛生教育以及慢性病防治的管理等,並建立罹病者的照顧政策。

    2-3-2 社會及心理因素影響生活滿意度

    一、65 歲以上高齡者居住安排 (單位:%)

    與子女同住(含配

    偶、子女配偶及孫子

    女)

    僅與

    配偶

    同住

    獨居

    住在

    老人安養

    機構

    住在養護機構

    或護理之家

    與親戚朋

    同住

    其他

    94 年 59.95 20.01 11.32 1.03 0.96 0.42 0.39

    男 53.33 25.78 11.00 1.45 1.10 0.53 0.35

    女 66.58 14.24 11.65 0.60 0.81 0.31 0.44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二、65 歲以上高齡者參與社會活動情形 (單位:%)

    宗教活動 志願活動 進修服務

    養生保健團

    體活動

    休閒娛樂團

    體活動

    政治性團體

    活動 項 目 別

    固定參加

    94 年調查 9.23 4.79 3.30 10.56 6.05 0.63

    男 7.70 5.04 2.86 9.50 7.56 1.14 性

    別 女 10.76 4.54 3.75 11.63 4.55 0.11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三、65歲以上老人過去一週之生活感受情形 (正向指標) (單位:%)

    有無此情形或感覺 有此情形或感覺之天數

    生活感受項目 總計 從未 有 總計 1~2 天 3~4 天 5~7 天

    ……

    5.覺得很快樂 100.00 23.98 76.02 100.00 12.61 19.25 68.14

    ……

    8.覺得日子過得很好 100.00 22.56 77.44 100.00 8.34 19.25 72.41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四、65歲以上老人過去一週之生活感受情形(負向指標) (單位:%)

    有無此情形或感覺 有此情形或感覺之天數

    生活感受項目 總計 從未 有 總計 1~2 天 3~4 天 5~7 天

    ……

    2.覺得心情很不好 100.00 66.67 33.33 100.00 55.54 20.25 24.22

    ……

    4.睡不好覺 100.00 57.46 42.54 100.00 44.75 24.60 30.64

    ……

    9.覺得很悲哀(傷心) 100.00 73.78 26.22 100.00 59.11 19.17 21.72

    10.提不起勁(精神)來做事 100.00 73.39 26.61 100.00 55.57 19.72 24.72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五、65 歲以上高齡者對目前的整體生活之滿意情形— 性別與年齡層 (單位:%)

    項 目 別

    很滿意

    還算滿意不太滿意 很不滿意

    無意見、很難說或

    拒答

    94 年 21.80 57.34 10.68 3.23 6.95

    男 23.42 57.87 9.77 3.38 5.56 性

    別 女 20.18 56.81 11.59 3.08 8.34

    65~69 歲 21.95 56.96 10.79 3.00 7.31

    70~74 歲 20.22 58.35 11.40 3.13 6.90

    75~79 歲 19.60 59.39 10.80 3.51 6.70

    別 80 歲及以上 26.24 54.27 9.36 3.43 6.69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五、65 歲以上高齡者對目前的整體生活之滿意情形 — 教育程度 (單位:%)

    項 目 別 很滿意 還算滿意 不太滿意 很不滿意 無意見、很難說或

    拒答

    不識字 20.10 50.80 13.43 4.40 11.28

    小學(含自修、私塾) 21.13 60.30 9.10 3.57 5.89

    國(初)中 21.59 63.01 11.94 1.09 2.38

    高中(職) 21.87 59.21 12.37 1.74 4.80

    專科 26.86 60.18 6.35 1.32 5.29

    大學及以上 35.58 55.49 5.03 0.84 3.06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六、65 歲以上高齡者對目前的整體生活之滿意情形 — 婚姻狀況 (單位:%)

    項 目 別 很滿意 還算滿意 不太滿意 很不滿意 無意見、很難說或

    拒答

    有配偶或同居 23.35 56.62 10.63 3.12 6.28

    喪偶 19.96 58.43 10.83 3.01 7.77

    離婚或分居 9.04 59.78 14.14 7.53 9.51

    況 未婚 30.82 53.04 2.98 5.68 7.48

    資料來源: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七、高齡者對於自己健康的感受

    1.通常與其安適狀態及生活滿意度息息相關。

    2.自覺健康狀況良好者比較快樂、滿意,且參加較多社會活動,不易感到緊張及孤獨。

    3.對自己的健康評價會影響其疾病發生率,尤其是功能性能力較差者的死亡率,比自認功能性

    能力良好者較高。

    參考文獻:林歐貴英、郭鐘隆(2003)。社會老人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4-1 健康促進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是在 1978 年的國際基層健康照護會議上提出健康促進的概念,之

    後,1986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加拿大召開第一屆國際健康促進大會當中,提出渥太華憲章(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指出「全民健康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且應於公元 2000 年前

    達到全民均健的目標」,並且在此大會中定義「健康促進」為:「使人們增強其掌控和改善自

    身健康之能力的過程」,並且提出健康促進推動的五項重點:

    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2.創造具支持性的環境

    3.強化社區的行動力

    4.開發個人的技能

    5.重新定位健康服務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梁金麗(2001)。社區老人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臺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

    所。

    2.劉劍華(2002)。社區健康營造之老年人其社區參與程度及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對生活品質之相

    關研究。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2-4-1 何謂健康促進? (影音文字)

    1.健康促進在流行病學三級預防措施中屬於初級預防。

    2.WHO 渥太華憲章將健康促進廣義地定義為:「使人們能夠強化其掌控並增進自身健康的過

    程」。

    3.英國學者 Tannahill:『健康促進是透過衛生教育、預防及健康保護三個層面的努力,來增強正

    向健康與預防負向的健康。』

    4.學者 Green:『健康促進是指結合教育的和環境的支持,使民眾能採取有益健康的行動及生

    活方式。』

    5.李蘭教授:『健康促進更積極且更具挑戰性的定義即是正面的健康,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有

    信心,同時體力充沛、有朝氣。』

    6.健康促進的內容涵蓋了整體性的健康服務、預防、高度的安適狀態。

    7.中心目標在於增進每個人自我照顧的知能及對健康的自我責任。

    8.主要的工作重點則包括吸菸、喝酒、藥物濫用、營養、駕駛行為、運動、性教育、家庭發展、

    危險因子的處理、心理壓力調適、適應能力、自尊心的增強、安全生活等。

    參考文獻:

    1.黃松元(2000)。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2.李蘭(2001)。從衛生教育到健康促進。台灣衛誌,20(1),1-4。

    2-4-2 健康促進的起源 (圖文網頁)

    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的概念起源自 1965 年 Leavell 及 Clark 所提出的三段五級的

    觀念:

    一、初段預防:第一級為健康促進、第二級為特殊保護。

    二、次段預防:第三級為早期發現(診斷)、早期治療(疾病控制)。

    三、三段預防:第四級限制蔓延(殘障)、第五級恢復常態(復健)。

    健康促進與特殊保護都屬於初段預防的範圍,藉由增進身心健康、提高對致病因子的抵抗

    力,希望達到個體安適,促進健康的目的。

    而健康促進一詞首見於加拿大健康及福利部長 MarcLalonde 在 1974 年提出的健康白皮

    書,當中指出影響人類健康的除了醫療保健體系之運用及個體生物因素(human biology)之外,

    還有所處的環境因素(environment)以及個人生活方式(lifestyle)(劉劍華,2002) 。

    參考文獻:

    劉劍華(2002)。社區健康營造之老年人其社區參與程度及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對生活品質之相

    關研究。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2-4-2 健康促進的發展歷程 (影音文字)

    1.傳統醫學和健康科學著重於「疾病」問題的預防與診療。

    2.第一次公共衛生革命把國民健康型態整個轉向為以慢性病為主的健康問題。

    3.首次健康促進概念出現在 1945 年 Henry E. Sigerist 將醫學工作分為四個部分: (1)健康的促進 (2)疾病的預防

    (3)疾病的復原 (4)復健

    4.1974 年加拿大衛生福利部長 Lalonde 以非傳統醫學的觀點,將國民致病及死亡的因素歸納為:

    (1)行為因素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

    (2)生物性因素;

    (3)環境的危害;

    (4)現有醫療體系不健全。

    5.1979 年,美國公共衛生部門出版的「健康人民」,指出造成美國疾病和死亡的四個因素為:

    遺傳(20%)、環境(20%)、健康服務系統(10%)和生活型態(50%)。

    6.然而,健康促進的定義是將健康促進視為影響健康的一般因子,若不能把影響健康的一般因

    子放在重要的地位,將嚴重影響預防疾病的效果。

    7.世界衛生組織(WHO)、加拿大衛生與福利機構以及加拿大公共衛生學會於 1986 年在加拿

    大渥太華的第一屆健康促進國際會議中強調為了達到增進健康的目標,透過社區組織的方法

    往往是最有效的。

    8.健康促進包括倡導個人和社區的健康認知,改變態度以促使行為的改變,及尋求改善健康的

    方法。

    9.健康促進策略運用在社區及解決造成健康不平等的社會和經濟的原因上。

    參考文獻:

    1.黃松元(2000)。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2.姜逸群、黃雅文(1992)。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台北,文景。

    3.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1994)。公共衛生學。台北,巨流。

    4.高毓秀(2009)。健康促進概念的起源。引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UhDPDEGfERnEp2rwv2rk2qUU.yw-/article?mid=1889,2009

    年 11 月 3 日。

    2-4-3 健康促進在台灣

    隨著醫療及社會的進步,我國高齡人口及高齡比率因國民壽命延長與出生率降低而顯著增

    加,1949年高齡人口僅18萬4千622人,占總人口2.5%。我國從1993年開始進入人口高齡化國

    家( ageing society),截至2008年底,65歲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比率為10.4%。由於國民壽命持

    續延長(2006年男性為75歲、女性為81歲)及生育率下降(2006年總生育率為1.12人),根據行政

    院經建會的推估,65 歲以上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 2017年將超過14%,達到國際慣例及聯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合國等國際機構所稱的高齡社會(aged society);到2025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達到超

    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

    參考文獻:

    1.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2007)。人口政策專區之「人口政策白皮書」。

    http://www.ris.gov.tw/version96/pe_004.html

    2.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中華民國臺灣 97 年至 145 年人口推計報告。行政院經濟建

    設委員會。

    2-4-4 高齡者康促進

    在全世界人口快速老化的今天,高齡者的健康促進活動常常是被忽略的。高齡者的健康促

    進行為不強調疾病和殘障,重點在於增進高齡者最大潛力,以及將老化所產生的影響減到最小。

    健康促進對於高齡者的重要性有三項:

    一、高齡者是所有年齡層人口當中成長最快速的一群;

    二、老化與慢性病的罹患率呈現高度正相關;

    三、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以及高成本的長期照護體系當中,高齡者是最主要的消費群。 專家比較年輕人、中年人和高齡者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後發現,在執行健康行為的頻率上,

    高齡者明顯高於其他兩者,而在整體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健康責任、營養及壓力處理上的得

    分也高於年輕人及中年人,其中得分最高的為自我實現及人際關係,運動項目得分則最低。

    2-4-5 健康促進策略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 2007 年的統計,65 歲以上高齡者,門診與住院的醫療花費約占健保費

    用的三成,可見政府擔負了龐大的高齡者醫療費用。世界各國為了解決高齡者的健康問題與醫

    療負擔,並且因應 WHO (世界衛生組織)所強調的全民健康,逐漸重視高齡者的健康問題,

    許多學者也相繼提出高齡者健康促進行為的策略與理由。

    而根據張蓓貞(2004)的研究指出,影響健康促進相關的因子包括了:

    一、政策、社區認知、全球問題、生活型態及職業因素:包括國內健康促進相關政策、WHO

    對健康促進的推行、社會高齡化之後對健康促進的重視等。

    二、整體概念:包括人性、精神與身體的相關性,也就是是否將健康促進作為生活必須要的一

    部份。

    三、自我照顧概念:例如達成健康促進將可增進個人尊嚴、是否有意願參加專業照護活動、政

    府是否能夠提供適當措施。

    四、場所的控制:考慮個人對健康維護的責任與權利,以及造成健康無力感與疏遠的要素。

    五、健康概念:個人有能力達到最大潛能狀態,包括:父母因素、環境因素、組織因素、個人

    因素等。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六、危險概念:包括生活形態是否成為危險因子,例如:飲酒、吸煙、作息不正常等,以及環

    境因素,例如:工作場所是否不利身體健康,還有其他遺傳等相關危險因子。

    參考文獻:

    1. 行政院衛生署(2007)。國民健康局年報。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 張蓓貞(2004)。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台北:新文京出版社。

    2-4-6 健康促進行為

    高齡者健康促進的行為項目,包含戒菸、壓力處理、運動、營養攝取、足夠睡眠、規律服

    藥及健康資源之尋求等方面,以下依序陳述。

    一、戒菸

    自從醫學研究發現抽菸容易導致肺癌,同時也是導致其他疾病的高危險因素,尤其以心血

    管方面最甚之後,戒菸就成為了推行健康促進必要的項目之一。根據我國國民健康局 2007 年

    進行的成人吸菸行為調查統計,目前 65 歲以上有吸菸習慣的國人,自覺健康狀況很不好的人占

    24.02%,為最多數,其次為普通及不好。

    二、壓力處理

    高齡者的壓力來源,除了生理功能上的退化之外,仍有許多導致壓力的因素。Thomas

    Holmes 和 R. H. Rahe 發現,高齡者在過去一年當中,有許多經歷過的事情可能會帶來壓力,

    最大的前十項依序為:伴侶死亡、離婚、分居、入獄、家庭親密成員死亡、個人身體重大疾病

    或受傷、結婚、被解雇、婚姻的危機、退休。

    三、運動

    運動不但能夠幫助個人減輕壓力,規律的運動也可以幫助預防骨質疏鬆,增加心肺功能,

    維持與改善身體系統與組織的機能,並且預防老化所引起的種種心血管疾病等,不但減輕身體

    負擔,也間接減輕龐大醫療負擔。

    目前台灣幾項常見的高齡者運動包括:爬山、騎腳踏車、游泳、健走等,除了可以增加肌

    力、肌耐力外,也提升關節靈活度以及心肺適能。另外,中式的休閒養身活動,例如:體操、

    太極拳、氣功、元極舞等也很常見。根據國民健康局 2001 年以及 2005 年的國民健康調查指出,

    65 歲以上高齡者最常從事的活動是散步,占所有運動百分比的一半以上

    四、營養攝取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提供的老年期營養當中提出銀髮生活 321 的概念,當中所謂的「3」,

    就是指飲食三概念:均衡飲食,食物多樣化;三餐正常,餐餐規律;每天攝取 6 杯水份,包含

    白開水、飲料、湯。

    五、足夠睡眠

    對高齡者而言,足夠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由於隨著年齡增長,神經系統的結構功能以及

    化學傳導物質的改變,導致睡眠週期變得紊亂,原本正常的睡眠形態也被改變了。

    六、規律服藥

    目前中央健康保險局公告的慢性病共有 98 種,包括大家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癲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癇、肝硬化、慢性貧血、偏頭痛等,都包括在內。慢性病雖然沒有立即致命的危險,但需要定

    期看醫生並且服藥控制,才能避免病情惡化及併發症的產生。(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

    2009)。

    七、健康資源之尋求

    若高齡者能夠擁有照顧自己的知識,便能夠繼續維持身體功能,並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以免除因生活照顧不足引發的健康威脅。因此高齡者要如何尋求健康資源,並了解如何照顧自

    己,對於高齡者維持促進健康來是說是相當重要的。目前台灣可尋求健康資源的管道除了網站

    上的資訊外,到各地區健康服務中心(衛生所)或衛生局亦可索取許多相關資訊。

    參考文獻:

    使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方便又省錢(單張)。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

    http://health99.doh.gov.tw/educZone/edu_detail.aspx?Catid=11707&Type=SEARCH,檢閱日

    期:2009 年 4 月 24 日。

    2-5 單元回顧

    2-1-1 生理老化的前提

    學者 Strehler, B.(1986)曾經提出一個生理上的老化理論必須符合以下四個前提:

    1.普遍性:這個過程必須有普遍性,各種生物體都必須經歷同樣的現象。

    2.有害性:這個過程的發生必須是有害的,會造成生理功能的衰退。

    3.漸進性:這個過程必須是漸進的,亦即功能的喪失會隨時間進展而逐漸發生。

    4.內因性:功能喪失必須是自然發生的,沒有辦法被有機體本身所矯治或更正。

    2-1-2 主要的老化理論

    五種常見的老化理論,包含:

    1.用久必損理論:器官就像機器,隨著時間的消逝而逐漸耗損(Wilson, 1974)。在這個模式中,

    老化是已經被事先設定的過程,也就是說每一個物種都有他的生物時鐘,能夠決定他們最長

    的壽命,以及器官受損的速率。

    2.自體免疫理論:這是生理老化中最常見的理論之一,提出老化是因為體內免疫系統隨著時間

    演變而產生缺陷,不僅攻擊外來的蛋白質、細菌和病毒,也產生抗體攻擊自己體內組織。高

    齡者通常容易受感染。

    3.交互連結理論:骨膠原是一種重要的結締組織,隨著年齡產生變化。這些變化是由於細胞經

    由交互連結、化合物的累積而在細胞中產生必要分子間的連結,這個過程會老化細胞的運作,

    而且顯現老化的徵兆。

    4.自由基理論:自由基是高度活躍的分子,會從細胞中斷裂分離,而形成擁有一對不成雙的電

    子。自由基是當細胞氧化時會產生的物質,它會與其他細胞分子互動,造成 DNA 異變,改變

    蛋白質的行為,造成損害。

    5.細胞老化理論:老化會使細胞的複製過程變慢,每個細胞具有一定程度的 DNA,而最終也會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耗盡。

    參考文獻::Wilson, D. L.(1974)The programmed theory of aging. In M. Rockstein, and J.

    Chesky(Eds.),Theoretical aspects of aging.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1-21.

    2-2-1 隨年齡而產生的生理變化

    隨年齡增長,年長者感受到的身體變化,包括:攝護腺肥大、頻尿、眼睛老花、頭髮變白、

    五十肩、身體水腫、心導管阻塞問題、記憶力衰退、體力變差、牙齒裝假牙、重聽和走路易喘

    等。

    2-3-1 生理因素影響生活滿意度

    1.中華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重點 —— 生理狀況影響自我評價

    (1)高齡者面臨長期疾病纏身,隨著健康每況愈下,士氣越來越低迷,進而影響生存價值。

    (2)住在照護機構的高齡者,其生活滿意度較住在社區的高齡者低。

    (3)推測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具有慢性疼痛,或有日常生活功能及人際互動限制的高齡者,較易

    認為其生活品質欠佳。

    2.高齡者非常重視自己的健康及醫療照護問題,政府必須有效整合民間機構團體規劃和推動疾

    病預防,加速促進健康生活的衛生教育,以及慢性病防治的管理等,並建立罹病者的照顧政

    策。

    2-3-2 社會及心理因素影響生活滿意度

    高齡者對於自己健康的感受:

    1.通常與其安適狀態及生活滿意度息息相關。

    2.自覺健康狀況良好者比較快樂、滿意,且參加較多社會活動,不易感到緊張及孤獨。

    3.對自己的健康評價會影響其疾病發生率,尤其是功能性能力較差者的死亡率,比自認功能性

    能力良好者較高。

    2-4-1 健康促進的定義

    1.世界衛生組織(WHO)渥太華憲章將健康促進廣義地定義為:「使人們能夠強化其掌控並增

    進自身健康的過程」。

    2.英國學者 Tannahill:「健康促進是透過衛生教育、預防及健康保護三個層面的努力,來增強正

    向健康與預防負向的健康。」

    3.學者 Green:「健康促進是指結合教育的和環境的支持,使民眾能採取有益健康的行動及生活

    方式。」

    4.李蘭教授:「健康促進更積極且更具挑戰性的定義即是正面的健康,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有信

    心,同時體力充沛、有朝氣。」

    2-4-2 健康促進的起源

    1.首次健康促進概念出現在 1945 年 Henry E. Sigerist 將醫學工作分為四個部分:健康的促進、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疾病的預防、疾病的復原和復健。

    2.1974 年加拿大衛生福利部長 Lalonde 以非傳統醫學的觀點,將國民致病及死亡的因素歸納

    為:(1)行為因素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2)生物性因素;(3)環境的危害;(4)現有醫療

    體系不健全。

    3.1979 年,美國公共衛生部門出版的「健康人民」,指出造成美國疾病和死亡的四個因素為:

    遺傳(20﹪)、環境(20﹪)、健康服務系統(10﹪)和生活型態(50﹪)。

    4.世界衛生組織(WHO)、加拿大衛生與福利機構、以及加拿大公共衛生學會於 1986 年在加

    拿大渥太華的第一屆健康促進國際會議中強調為了達到增進健康的目標,透過社區組織的方

    法往往是最有效的。

    5.健康促進包括倡導個人和社區的健康認知,改變態度以促使行為的改變,及尋求改善健康的

    方法。

    2-4-3 健康促進在台灣

    1.隨著醫療及社會的進步,我國高齡人口及高齡比率因國民壽命延長與出生率降低而顯著增

    加,截至 2008 年底,65 歲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比率為 10.4%。

    2.根據行政院經建會的推估,65 歲以上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 2017 年將超過 14%,達到國

    際慣例及聯合國等國際機構所稱的高齡社會(aged society);到 2025 年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超

    過 20%,達到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

    2-4-4 高齡者健康促進

    1.高齡者的健康促進行為不強調疾病和殘障,重點在於增進高齡者最大潛力,以及將老化所產

    生的影響減到最小。

    2.健康促進對於高齡者的重要性有三項:

    (1)高齡者是所有年齡層人口當中成長最快速的一群。

    (2)老化與慢性病的罹患率呈現高度正相關。

    (3)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以及高成本的長期照護體系當中,高齡者是最主要的消費群。

    2-4-5 健康促進策略

    根據張蓓貞(2004)的研究指出,影響健康促進相關的因子包括:

    1.政策、社區認知、全球問題、生活型態及職業因素

    2.整體概念

    3.自我照顧概念

    4.場所的控制

    5.健康概念

    6.危險概念

    參考文獻:張蓓貞(2004)。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台北:新文京出版社。

    2-4-6 健康促進行為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高齡者健康促進的行為項目,包含:

    1.戒菸:自從醫學研究發現抽菸容易導致肺癌及其他疾病的高危險因素,尤其以心血管方面最

    甚之後,戒菸就成為推行健康促進必要的項目之一。

    2.壓力處理:高齡者的壓力來源,除了生理功能上的退化之外,仍有許多因素,例如:伴侶死

    亡、離婚、分居、入獄、家庭親密成員死亡、個人身體重大疾病或受傷、結婚、被解雇、婚

    姻的危機、退休。

    3.運動:運動不但能夠幫助個人減輕壓力,規律的運動也可以幫助預防骨質疏鬆,增加心肺功

    能,維持與改善身體系統與組織的機能,並且預防老化所引起的種種心血管疾病等,不但減

    輕身體負擔,也間接減輕龐大醫療負擔。

    4.營養攝取:行政院衛生署提供的老年期營養 —— 銀髮生活 321 的概念;當中所謂的「3」,

    就是指飲食三概念:均衡飲食,食物多樣化;三餐正常,餐餐規律;每天攝取 6 杯水份,包

    含白開水、飲料、湯。

    5.足夠睡眠:對高齡者而言,足夠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由於隨著年齡增長,神經系統的結構

    功能以及化學傳導物質的改變,導致睡眠週期變得紊亂,原本正常的睡眠形態也被改變了。

    6.規律服藥:慢性病雖然沒有立即致命的危險,但需要定期看醫生並且服藥控制,才能避免病

    情惡化及併發症的產生。

    7.健康資源之尋求:若高齡者能夠擁有照顧自己的知識,便能夠繼續維持身體功能,並擁有獨

    立生活的能力,以免除因生活照顧不足引發的健康威脅。

    參考文獻: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 (2009)。

    2-6 自我評量

    是非題

    1.「用久必損理論」解釋了許多疾病的發生率會隨著人類年齡增長而逐年增加的現象。

    2.肺為內臟中老化速度最快的器官,肺組織因老化喪失彈性,導致進出肺的空氣量減少,呼吸

    功能亦隨之降低。故檢測肺活量功能可作為預測平均餘命的指標。

    3.對於個人身體健康與否的衡量,主要應依據醫院檢測與醫生診斷的結果而定。

    4.高齡者期望的老年生活以「身體健康」為首要項目,也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因此促進健康

    生活的衛生教育與推廣慢性病防治等工作,成為政府當務之急。

    5.個體對於自己健康的評價會影響其疾病發生率,意即認為自己健康較差的高齡者,在往後的

    死亡率會較自認身體狀況良好者高。

    6.學者Strehler, B.在1986年曾經提出生理上的老化理論必須符合普遍性、有害性、漸進性及內

    因性四個前提。

    7.「健康促進」一詞首度出現在1978年,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之國際基層健康照護會

    議上,其提出影響人類健康的四項因素包括:醫療保健體系的運用、個體生物因素、環境因

    素及個人生活方式。

    8.高齡者的健康促進行為不強調疾病或殘障治療,而是把重點放在增進高齡者最大潛力以及將

  •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老化所產生的影響減到最小上。

    9.隨著年齡增長,高齡者的運動能力亦逐漸喪失,因此運動無法成為健康促進的行為項目。

    10.隨著年齡漸長而導致的生理變化,高齡者要進入睡眠得花費更多時間,亦容易在睡眠期間醒

    來,因而導致睡眠效率降低等現象。

    2-7 延伸閱讀

    1.洪麗娜(2003)。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安養機構老人健康促進行為之探討。台中:中國醫藥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2.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2007)。人口政策專區之「人口政策白皮書」。

    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中華民國臺灣97年至145年人口推計報告。行政院經濟建設

    委員會。

    4.行政院衛生署(2007)。國民健康局年報。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5.張蓓貞(2004)。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台北:新文京出版社。

    6.行政院衛生署(2007)。成人吸菸行為調查統計。行政院國民健康局。

    7.行政院衛生署(2001)。國民健康調查。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8.行政院衛生署(2005)。國民健康調查。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9. Strehler, B. L.(1986)Genetic instability as the primary cause of human aging.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21,283.

    10. Wilson, D. L.(1974)The programmed theory of aging. In M. Rockstein, M. L. Sussmsn, and

    J. Chesky(Eds.),Theoretical aspects of aging. New York: Acadmic Press,11-21.

    11. Finch, C. E.(1990)Longevity, senescence and the genome. Chicago: Un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2. Harman, D.(1981)The aging proces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78,7124-7128.

    2-8 議題討論

    學習完本章後,你對「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是否有較深刻的認識呢?試著去思考

    以下兩個議題,可以在「課程討論區」提供自己的想法和同學們一起討論。

    1.你認為高齡者健康促進是否重要?為什麼?影響健康促進的相關因子中有哪些對高齡者是較

    重要的?

    2.除了教材中所列出的高齡者健康促進行為項目之外,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