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 章 PDM系統之導入ebc.ie.nthu.edu.tw/km/MI/pdm/Chapter10.pdf ·...

29
183 10 PDM 系統之導入 本章的重點是介紹 PDM 導入所必須採行的步驟,本章將會提供企業在導入 PDM 系統的相關功能所必須考慮以及規劃的資訊。當讀者的公司與本章所介紹 到的活動與作業相類似時,將可以運用本章所介紹的步驟來建置適當的 PDM 統。然而,由於不同公司與產業型態,PDM 的應用範圍便有不同,此處所介紹 的導入項目便需要稍做修改,但是讀者仍可將本章所提供的資訊做為 PDM 導入 的基礎,而後調整所導入的 PDM/CAD/DM 系統以因應公司實際的需要。 10.1 所列的是本章所要導入的 PDM 系統概觀,本章將會以此系統架構 為基礎依序介紹如何導入 PDM 系統。 UNIX網路 專案 資料倉庫 設計者 工作區 工作群組伺服器 PDM 資料 倉庫 #1 資料 倉庫 #2 內部 外部 工程部門 製造部門 品保部門 客戶 供應商 工程設計工作站 1. 產生企業單元(BI) 2. 設定資料單元(DI) 3. 建立DIBI關聯 4. 登錄DI 瀏覽 10.1 導入之 PDM 系統概觀 10.1 導入規劃工作 要建立標準的 PDM 方法與程序,首先必須對 PDM 系統功能的導入以及程 序的整合進行先前的規劃,使得所有納入 PDM 系統控管的資料、功能與程序都 能達到標準化。本章所提的導入方式是「由下而上」的導入方式,換言之,是將 整個 PDM 系統的導入過程分為幾個階段來進行,每一階段依序導入 PDM 的部 份功能;同時,依序將所導入的 PDM 系統功能整合到公司正在進行的專案計畫 中,逐步導入並且予以整合,這樣的作法可以避免公司行政文化受到巨大的變動。

Transcript of 第10 章 PDM系統之導入ebc.ie.nthu.edu.tw/km/MI/pdm/Chapter10.pdf ·...

  • 183

    第 10章 PDM系統之導入

    前 言

    本章的重點是介紹 PDM導入所必須採行的步驟,本章將會提供企業在導入PDM系統的相關功能所必須考慮以及規劃的資訊。當讀者的公司與本章所介紹到的活動與作業相類似時,將可以運用本章所介紹的步驟來建置適當的 PDM系統。然而,由於不同公司與產業型態,PDM的應用範圍便有不同,此處所介紹的導入項目便需要稍做修改,但是讀者仍可將本章所提供的資訊做為 PDM導入的基礎,而後調整所導入的 PDM/CAD/DM系統以因應公司實際的需要。

    圖 10.1所列的是本章所要導入的 PDM系統概觀,本章將會以此系統架構為基礎依序介紹如何導入 PDM系統。

    UNIX網路

    專案資料倉庫

    設計者工作區

    工作群組伺服器

    PDM

    資料倉庫

    #1

    資料倉庫

    #2

    內部 外部

    工程部門製造部門品保部門客戶供應商

    工程設計工作站1. 產生企業單元(BI)2. 設定資料單元(DI)3. 建立DI與BI關聯4. 登錄DI

    瀏覽

    圖 10.1 導入之 PDM系統概觀 10.1 導入規劃工作

    要建立標準的 PDM方法與程序,首先必須對 PDM系統功能的導入以及程序的整合進行先前的規劃,使得所有納入 PDM系統控管的資料、功能與程序都能達到標準化。本章所提的導入方式是「由下而上」的導入方式,換言之,是將

    整個 PDM系統的導入過程分為幾個階段來進行,每一階段依序導入 PDM的部份功能;同時,依序將所導入的 PDM系統功能整合到公司正在進行的專案計畫中,逐步導入並且予以整合,這樣的作法可以避免公司行政文化受到巨大的變動。

  • 184

    整個 PDM系統規劃的步驟首先從需求分析開始,而後定義 PDM系統運行的作業環境,最後再將這些需求記錄成文件,以做為系統設計時的規格。接著,

    必須研究如何處理已經存在於公司內的舊有資料,以及這些資料如何整合到未來

    將導入的 PDM系統之內。由於導入 PDM系統的期間,公司活動仍在運行,因此這項新舊資料整合工作勢必要同步進行。除了現階段所使用的 CAD系統之外,在導入 PDM系統之後可能採行的 CAD系統與其他辦公室工具,也必須考慮到整合的問題。在規劃過程中,系統需求文件與全盤的訓練計畫也必須納入考

    量,規劃工作還包括了整合 PDM導入過程中所必須使用到的軟體與硬體資源,並且還需要獲得客戶與供應商的配合。一份完整的規劃工作除了完成上述的工作

    之外,最後還必須包括詳細的專案進行時程。

    導入PDM系統的流程

    步驟1. 規劃PDM系統的導入相關事宜

    步驟2. 制定PDM系統需求規格

    步驟3. 評估PDM工具並從中挑選

    步驟4. 制定導入PDM各階段策略性目標

    步驟5. 確認PDM各項功能

    步驟6. 製作相關文件與報告

    步驟7. 訓練PDM計畫必要參與成員

    步驟8. 成立PDM計畫團隊

    步驟9. 執行PDM導入與整合

    10.1.1 需求分析

    規劃過程的第一項工作是定義所導入 PDM系統的需求。換言之,執行導入工作的人員必須先進行系統的需求分析。此項需求分析便是簡單地思考以及記錄

    公司進行 PDM相關作業的種種程序,以及公司未來將要如何適當的處理這些PDM作業程序。倘若公司內已有標準的作業程序,則現階段的作業程序可以做為將來 PDM作業流程的基礎,公司內的標準作業程序書便可以做為參考的依據; 倘若現階段公司並沒有標準作業程序,執行人員便可以進行實地調查,而後修正

    以做為日後導入 PDM系統時的基礎,這將有助於您 PDM系統的導入成功。為了使導入的 PDM系統可以充分發揮其應具備的功能,需求分析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如果此項工作未能確實達成,則將未經合理化的作業程序套入 PDM系統時將會困難重重。

    流程圖等相關的工具有助於需求分析工作的進行,首先,確定每一項基本

    流程以及每一項流程所相關的資訊個體是否是必須的,並且對於每一項作業流程

  • 185

    的主要流程,一一分析之後並使用流程圖繪出。例如,倘若要導入的 PDM功能項目包括了構型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則構型管理活動的每項流程的基本元件必須詳加定義與確定,諸如構型元件、構型控制、構型稽核。在此項分

    析過程中,必須由相關作業的工程師共同參與,以便確實呈現真實的情形。事實

    上,尋求公司內各個營運作業功能部門的專業人士的支援,可以加速此項分析工

    作的達成,需要留意的是,此時的分析工作是將所有作業流程統統記錄在紙上,

    藉由明文規定,未來導入的 PDM系統將會達成公司營運作業的真實情形。即使想一次將所有的 PDM系統功能全部導入,在分析的過程中可能不會考慮到未來公司的擴展過程,以及其他營運作業所會產生的作業流程,但是隨著需求分析的

    進行,可以讓需求分析人員發現到更多以往未曾考慮到的項目。

    一旦產生了定義 PDM相關作業流程的流程圖之後,下一個步驟便是定義PDM系統中的資料模式「物件」、屬性、以及物件相關性,這些資料模式項目將會用來定義輸入、查詢、以及結果(報表)畫面,然後便可以依此產生 PDM系統的操作流程。由於使用者有不同的作業需求與環境,在分析的過程中必須定義使

    用者群組、定義資料安全性以及每個使用者群組的存取法則、產生資料與使用者

    彼此相關性、以及系統發展法則、使用者角色以及儲存規則。在此必須留意的是,

    導入的 PDM系統所要面對的是實體資料檔案,這些檔案是經由舊有的文件資料所轉換而得的檔案,隨著公司活動不斷運行,這些實體檔案將會不斷的產生,必

    須不斷地控管,因此,假若公司不希望多花工夫將舊有的文件資料轉換成電子檔

    案,這些舊有的資料將無法納入未來 PDM系統的資料倉儲內,則在進行資料模式的定義時,必須仔細規劃這些資料模式的項目,以便適當管理公司在進行 PDM過程時所面對的產品相關資料,PDM系統的屬性物件將會定義用來辨視以及管理的資料項目,而 PDM系統對資料檔案的操作流程是將檔案從個人工作區移到PDM整體管理的資料倉庫。倘若操作者需要資料的話,則其透過安全資料存取法則將資料檔案從 PDM的資料倉庫移到個人的工作區,倘若有必要將資料倉庫的資料移到另一個資料倉庫時,則必須規劃 PDM系統可以自動完成這項作業,但是前題是,資料項目以及安全法則必須定義完整。

  • 186

    定義PDM的資料模式

    •物件、屬性與關係

    •定義輸入、查詢以及結果(報表)畫面

    •產生PDM系統的工作流程

    •產生使用者群組、定義安全存取規則

    •產生內部關係

    •定義規則、角色、以及存取的範本

    •決定舊有資料是否要轉換到電子檔以存入至PDM系統

    •決定檔案的存取權限以及傳送流程

    •決定使用的軟體、檔案格式(IDEF 、STEP 、PDF)

    除了資料存放位置的變換之外,為了許多文件的評核的需求,PDM系統還會啟動不同的認證與存取法則,將資料從一種狀態(評核中)改變成另一種狀態(已發佈)。考量到使用者會有資料預覽以及資料傳輸交換的需要,PDM系統亦必須能夠啟動其他的應用軟體以便讓使用者可以線上瀏覽資料,或是轉換資料檔案格

    式以利網路傳輸。例如,從設計軟體所產生的圖檔格式或是文書檔案,可以利用

    轉換器(Translator)轉換成中性的格式(IGES或 PDF);轉換成中性格式之後,資料檔案可以傳送至其他供應商或客戶以方便觀看。PDM系統對資料的操作流程還應該可以將變動通知單以及設計圖的標註從設計變更相關主管傳送到另一個相

    關成員,這項工作可以透過 PDM系統中的 E-Mail系統來達成訊息與通知單的傳送。除此之外,PDM系統亦可以啟動並且控制公司內所使用的設計與辦公工具,圖 10.2所列是典型的資料模式「物件」圖。

  • 187

    企業企業

    使用零件

    描述要件

    附加件 附加件

    計畫 #1計畫 #1 計畫 #2計畫 #2內部程序內部程序

    專案專案 合約必須資料合約必須資料 其他合約資料其他合約資料

    最終/部分組成件最終/部分組成件

    零件表零件表 零件零件 組成件組成件

    軟體設計套件軟體設計套件 硬體設計套件硬體設計套件製造套件製造套件

    變更通知變更通知

    問題報表問題報表

    變更通知傳送變更通知傳送

    因果圖因果圖

    模組(自產)模組(自產) 原始檔案(自產)原始檔案

    (自產)瀏覽(外來)瀏覽(外來) CALS傳送

    (外來)CALS傳送

    (外來)

    圖 10.2 PDM資料模式

    設計文件

    DD_NO(Key) Character 25 文件編號

    DD_Rev(Key) Character 3 文件版本

    DD_Project Character 30 專案名稱

    DD_Cage_Org  Character 5 文件管理部門

    DD_Cage Character 5 文件存放位置

    DD_Title Character 30 文件標題

    DD_Type Character 10 文件種類

    DD_Size Character 1 文件大小

    DD_Shts Integer 3 表單數目

    DD_Diststmt Character 1 傳送狀態

    DD_Distlstcd Character 10 傳送列示代碼

    DD_Rep Character 25 取代圖檔編號

    DD_Contract Character 30 合約編號

    DD_Date Date 8 日期

    DD_Security Character 30 政府分類層級

    DD_Right_Gt Character 10 政府權利

    DD_Right_Co Character 30 公司分類層級

    設計文件

    DD_NO(Key) Character 25 文件編號

    DD_Rev(Key) Character 3 文件版本

    DD_Project Character 30 專案名稱

    DD_Cage_Org  Character 5 文件管理部門

    DD_Cage Character 5 文件存放位置

    DD_Title Character 30 文件標題

    DD_Type Character 10 文件種類

    DD_Size Character 1 文件大小

    DD_Shts Integer 3 表單數目

    DD_Diststmt Character 1 傳送狀態

    DD_Distlstcd Character 10 傳送列示代碼

    DD_Rep Character 25 取代圖檔編號

    DD_Contract Character 30 合約編號

    DD_Date Date 8 日期

    DD_Security Character 30 政府分類層級

    DD_Right_Gt Character 10 政府權利

    DD_Right_Co Character 30 公司分類層級

    設計文件設計文件

    DD_NO(Key)DD_NO(Key) CharacterCharacter 2525 文件編號文件編號

    DD_Rev(Key)DD_Rev(Key) CharacterCharacter 33 文件版本文件版本

    DD_ProjectDD_Project CharacterCharacter 3030 專案名稱專案名稱

    DD_Cage_Org DD_Cage_Org  CharacterCharacter 55 文件管理部門文件管理部門

    DD_CageDD_Cage CharacterCharacter 55 文件存放位置文件存放位置

    DD_TitleDD_Title CharacterCharacter 3030 文件標題文件標題

    DD_TypeDD_Type CharacterCharacter 1010 文件種類文件種類

    DD_SizeDD_Size CharacterCharacter 11 文件大小文件大小

    DD_ShtsDD_Shts IntegerInteger 33 表單數目表單數目

    DD_DiststmtDD_Diststmt CharacterCharacter 11 傳送狀態傳送狀態

    DD_DistlstcdDD_Distlstcd CharacterCharacter 1010 傳送列示代碼傳送列示代碼

    DD_RepDD_Rep CharacterCharacter 2525 取代圖檔編號取代圖檔編號

    DD_ContractDD_Contract CharacterCharacter 3030 合約編號合約編號

    DD_DateDD_Date DateDate 88 日期日期

    DD_SecurityDD_Security CharacterCharacter 3030 政府分類層級政府分類層級

    DD_Right_GtDD_Right_Gt CharacterCharacter 1010 政府權利政府權利

    DD_Right_CoDD_Right_Co CharacterCharacter 3030 公司分類層級公司分類層級

    圖 10.3 資料模式物件屬性

  • 188

    圖 10.3則是典型設計軟體的屬性列表,這些資料所顯示的資訊包括了工程圖標題區的資料以及傳送過程的文件記錄,這些資料將是記錄工程圖與零件表所

    必須保留的資料內容。

    請注意,接下來的導入工作將會啟動 PDM系統作業流程,從檢查設計檔進出 PDM資料倉庫開始,以做為公司在進行 PDM作業流程期間的評核作業的基準,在此項基準完成之後,才能導入線上評核作業,藉由 PDM作業流程功能模組所提供的相關功能來控制整個線上評核作業。最後,在導入 PDM系統之後讓設計工程師與繪圖作業員直接在線上作業,透過 PDM系統整合設計與辦公室工具所提供的人機介面來進行設計作業。透過線上評核作業流程,評核人員可以在

    線上下達變更的建議與指令,而作業人員可以直接在線上進行評核與修改作業,

    藉由版本的控制可以保證資料的一致性以及資料不致流失。

    10.1.2 PDM系統需求規格

    經過了需求分析之後,必須將需求分析的結果記錄成文件,此份文件便是

    系統需求規格。系統需求文件不但包括了 PDM系統的需求,而且可以做為 PDM系統導入過程中的指引,系統需求文件亦可做為導入的 PDM系統測試的基礎,以檢驗系統導入是否符合了最初系統導入的需求。

    10.1.3 PDM工具的選擇

    在市面上已有許多 PDM系統工具,未來 PDM工具亦會因為市場需求的提昇而不斷增加。依據系統導入的困難度,PDM系統可以分成兩大類:

    1. 商業套裝軟體 2. 系統發展工具 (Toolkit)

    商業套裝軟體,在對於初導入 PDM的廠商或許是不錯的建議,因為導入的過程是比較簡單,但是受限於系統軟體已經發展完成,因此其功能較為固定而使

    得其應用受到限制;系統發展工具則因為提供了彈性化的工具套件與函式庫,所

    以在彈性上可以依據公司的實際需求而選用必須的套件,然而因為其彈性高,所

    以在導入之初必須經過充分的規劃,而且必須自行發展程式來整合所需的工具,

    因此導入的困難度要來得高。

    有些商業套裝軟體經過完善的設計,功能完備,但是要選用 PDM系統仍必須依據企業實際需求來決定 PDM系統的導入。倘若公司有 PDM需求, 但是可用人力有限,而功能面又不是非常特殊需求的情形下,可以選用已經設計完善的商

    業套裝軟體。但是對於產品設計具有特殊需求,而且少量多樣生產的企業而言,

    則建議採用 PDM系統發展工具來發展更多的系統功能,這些系統發展工具可以做為整個 PDM系統的核心「引擎」。在選用 PDM系統發展工具時,穩定性與安

  • 189

    全性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除此之外,必須將此系統核心整合其他的週邊作業工

    具,如此可以節省導入工夫、整合設定時間、減少系統管理以及系統維護與調整

    所需耗費的工夫,達到更多元化的整合功能,使得 PDM系統的績效事半功倍。

    10.1.4 導入策略

    在需求分析完畢之後,可以得到需要導入的 PDM系統大略的雛型,以及PDM系統需求規格。但是要一次導入整個 PDM系統的功能,對於公司來說,人力與成本的付出是非常龐大,而 PDM系統導入對公司整體上下所造成的衝擊也是不易承受的。因此,在導入的過程必須制定策略來決定區分導入系統的階段,

    以及每一階段所必須導入的系統功能與進行的工作。由於公司活動仍在進行,因

    此為了不影響公司的相關成員的正常活動,以及公司與客戶、供應商之間的作

    業,本章是建議 PDM系統導入的策略是採逐步增加系統的功能,並且同步進行訓練與系統整合的工作,讓公司的相關成員逐漸習慣新系統。在每一階段導入的

    結尾可以做一檢測,以了解是否導入的系統合乎要求,同時,進行下一階段的檢

    討與修正。本章將 PDM系統的導入策略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檔案的登入(Check In)與取出(Check Out) 第二階段:資料檔案的瀏覽/標註(Markup)、編輯、傳送、轉換 線上資料與流程控管 第三階段:PDM系統與 CAD 、Office 、MRP工具的整合 整合制定過的流程 第四階段:企業間的資訊整合

    依據各階段導入的目標,將 PDM系統的使用分階段加到系統導入時程中,並且讓相關的不同產品生產線、專案以及計畫開始使用 PDM系統的功能,以便運用系統的新功能,並且讓設計人員可以得到 PDM系統的新功能。

    10.1.5 功能的確認

    將 PDM系統整合到公司各個成員的應用系統時,無須先確認其功能可能影響到的部份,因為各個使用者的工作環境下的應用系統是各自獨立的,相對於整

    個 PDM系統而言,每一個使用者的工作區間對於 PDM系統只是資料與檔案的傳輸。因此,在系統分析時,可以個別確認各個成員所需功能,每一個關鍵,每

    一個檔案轉移,每一項資料輸入,每一個使用者存取,每一個圖檔瀏覽與列印作

    業,每一項檔案轉換過程,…,等等。在導入過程中,必須設計”測試環境”,以便在真正導入到真實環境之前便可測試到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

    10.1.6 文件

  • 190

    在規劃的工作完成時,企業的標準作業流程文件必須能夠規劃完成,以便

    做為日後公司資料管理的指引。若公司型態是商業營利為主的機構,則請先定義

    企業經營作業的流程,以便未來所有的作業運作流暢。在整個導入的過程中,可

    以視此標準作業程序書為一個基礎,以便在日後運到問題時可以解決之。倘若在

    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時,為了確保資料的正確與安全性,必須保留備份,而此項

    備份作業仍必須有正確與定義清楚的操作流程以便做為指引。

    10.1.7 訓練

    在系統導入的過程中,依據公司內成員以及客戶的需求可以規劃出兩種不

    同的訓練:

    1. 概觀式訓練 2. 詳細式並且是實作性訓練

    概觀式訓練是指所有的成員必須對將要導入的 PDM系統有初步的了解,包括:何謂 PDM、以及 PDM包括了那些功能、PDM將會帶來如何的效益、…等等。需要留意的是,PDM的導入將會對企業內的成員造成文化上以及行為上的一些變動,因此,所有的成員都必須意識到這項訓練是公司內所有成員都會接受

    到的,但是每一個成員所面臨到的變動會隨著其作業型態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

    成員必須接受進一步的專業訓練。對於這些專業成員,除了概觀式的訓練外,就

    必須設計詳細,而且實作性的訓練。每一位成員都將因為接受到規劃完善的訓練

    而對 PDM有所了解,而且也更容易熟練 PDM系統來完成其所在職位上的作業。兩種層次的訓練差異如下:

    ◎ 概觀性訓練 PDM對企業所造成的衝擊以及一些變更的介紹,讓公司員工以及相關人員(客戶、供應商)可以從訓練中了解 PDM的輪廓,如圖 10.4所示。 ◎ 詳細, 實作訓練 因應不同層級的使用者需求,設計出不同的進階訓練課程

  • 191

    零件 資料單元(Data Item)

    附加

    附加

    附加

    企業單元(Business Item)

    1234567

    1234566

    1234567

    1234568

    描述資料

    設計文件

    實體檔案/紙張

    作用檔案(變更)

    中性檔案(瀏覽/傳送)

    非CAD檔案或紙張檔案夾

    物件導向PDM 如何作用

    零件 資料單元(Data Item)

    附加

    附加

    附加

    企業單元(Business Item)

    1234567

    1234566

    1234567

    1234568

    描述資料

    設計文件

    實體檔案/紙張

    作用檔案(變更)

    中性檔案(瀏覽/傳送)

    非CAD檔案或紙張檔案夾

    物件導向PDM 如何作用

    圖 10.4 概觀性訓練

    詳細實作性的訓練可以區分成下列三種類別: ◎ PDM管理人員訓練 ◎ 設計者/繪圖者訓練 ◎ 一般使用者訓練

    PDM管理者訓練應該包括了大約六個小時的訓練課程,內容應該涵蓋 PDM理論、PDM 流程分析、以及實作性的 PDM操作。PDM管理人員必須學習如何查詢設計與製造資料,排出瀏覽與評核所需的軟硬體,以及查看、標記與瀏覽線

    上的圖檔,並且回應相關訊息。

    設計者與繪圖者必須學習如何透過 PDM系統來啟動他們所需使用的設計工具,並且從 PDM資料倉儲中取出設計檔案來進行修改,而後再將其置放回PDM系統之中,倘若需要變更的話,設計人員要能夠送出變更的套件到 PDM工作流程之中。PDM的目標是:只需要輸入資料一次,則該資料便存在 PDM系統環境中,使用者可以在 PDM系統中進行資料的變更,而且公司的客戶以及供應者以及內部的員工可以重覆使用這些資料。所有的設計人員以及繪圖人員最起碼

    必須知道如何進入以及離開 PDM系統,操作檔案,以及在系統中查到所需的資訊。設計人員與繪圖人員所需的訓練時數大約是八個小時。

    一般使用者是指那些只想查看或是列印圖檔或文件的 PDM系統相關成員,這些使用者先前必須到文件傳送中心來取用所需的文件與圖檔的列印結果,

    而在 PDM系統導入之後,這些使用者便可以透過 PDM所提供的查看功能來查看圖檔或是文件,並且線上將其列印出來,但是他們並不能去變動檔案的內容。

    這些使用者所需接受的訓練只需大約二小時的訓練課程。

  • 192

    PDM管理中心訓練課程

    時程:六小時

    對象:負責構型管理中心整體流程管

       理的人員

    內容:包括PDM理論,構型管理流程

       以及實做的PDM操作訓練,構

       型管理中心人員必須學習如何

       查詢設計與製造資料,排定瀏

       覽、評估、標註、評核套件的

       時程。

    設計人員/繪圖人員訓練課程

    時程:八小時

    對象:執行產品零組件設計與繪製的工作人員

    內容:設計人員必須學習如何透過PDM來啟動

       CAD工具,取用設計檔案(Check out),

       使用後並將其登入(Check In),並且傳送

       變更的套件到PDM工作流程中。

       最基本的要求:必須知道如何進入與離

       開系統,操作檔案以及查詢資訊。

    一般使用者訓練課程

    時程:二小時

    對象:一般使用者係指那些只想瀏覽

       或是印出圖檔或文件的人員

    內容:一般使用者必須知道如何向文

       管中心取用列印許可的相關規

       定。

    10.1.8 資源

    在導入 PDM系統的時候,除了系統需求之外,由於設計環境的複雜,使得PDM系統的複雜性提高。因此所擬出的系統需求書之中必須包括了下列的軟硬體配備:

    (1) 硬體:硬體所指的是將來 PDM系統將會在那一種作業平臺之上運作,因此,系統分析人員必須審慎考慮目前以及未來將會持續運作以及支援的作業平臺,這

  • 193

    些必須考量現階段公司內所使用的作業環境與系統,下面所列為目前的作業平

    臺: UNIX工作站(SUN, HP) IBM相容之個人電腦(PC) 麥金塔 PC

    大部份穩定的 PDM系統的硬體配備都要求至少要是 Pentium等級以上的PC,其記憶體必須至少 64MB,而儲存空間則至少 1GB的硬碟空間,以便做為圖形檔案的暫時儲存區;而為了連結多個設計工作環境,在網路配備的考量則是

    必須要考慮的,最好可以考慮每一部電腦的高速網路卡,以及網路集線器(HUB)等網路配備。

    (2) 軟體:PDM系統最主要的軟體套件便是整個 PDM系統軟體,這一套系統軟體必須是網路工作環境下的軟體,而非單一電腦上使用的應用軟體。因此,在採

    購 PDM系統工具之時,必須考慮到系統可以支援足夠的使用者人數,以便 PDM系統可以在同一時間內讓預期的人數同時上線操作。因此,在這一部份便需要考

    慮到,需要購買多少的伺服器上的 PDM 系統,以及多少客戶端的 PDM 操作介面。本章建議在導入過程中,使用者人數必須列入考慮,每一導入階段將會有多

    少人使用 PDM系統,並且隨著導入的複雜度以及功能的提昇,使用人數將會增加,則再逐次提高 PDM 系統使用者的人數,因此 PDM 系統必須能夠具備擴充性。

    除了 PDM系統主體之外,由於許多使用者必須能夠在線上觀看圖檔與文件,每一個使用者端必須能夠安裝線上瀏覽與觀看圖檔與文件的軟體;而對於評

    核人員可能必須標記以及比較圖文編輯前後的結果,因此,標記以及比較的軟體

    就必須安裝於這些人員的操作機器之上;在圖檔與文件傳輸頻繁的單位(例如設計單位、供應商與客戶),圖檔以及文件必須進行轉換格式,例如設計圖檔轉換成中性格式(IGES, STEP),文件檔必須轉換成 PDF檔以便不同國家的人都可以觀看文件,⋯,等等,因此,圖檔與文件轉換軟體也是必須的套件。除此之外,訊

    息傳送的工具,以及工作流程中必須的視訊會議工具,都要列入 PDM系統導入過程中必須考慮的軟體。這些軟體的數量愈多,廠商愈多,相對的,對於 PDM系統的導入與整合工作也會愈複雜。本章建議,在導入 PDM系統的過程,或許會有部門間的歧見,這就必須有高層來支持與協調,並且所導入的 PDM系統必須是中性標準化的系統,而不是針對特定功能性部門來設計的。

    10.1.9 系統整合

    當完成了第一階段的 PDM系統導入之後,檔案的置入以及取出(File Check In/Check Out)功能將可進行,則此時公司便可以依據此一階段所得到的電子檔案來做為 PDM系統中設計資料的基準線。

  • 194

    在本章所要探討的是:所需導入過程所需的 PDM功能有那些,系統分析人員可以藉由與一些在處理與控制系統的關鍵工作人員討論,以便了解有那些系統

    需要整合,以及整合的方式,並且考量舊有的資料以及未來的電子 CAD資料要如何處理。成本以及操作便利性,兩者之間必須作出取捨,而這也正是許多 PDM系統在導入以及與其他應用系統整合時最常遇到的問題。有關舊有資料要如何整

    合到 PDM系統之中,本章將會在後面詳細探討之。

    此處所著重的是:在整個導入過程中,有多少應用程式在運行,而這些應

    用程式是由那些成員在負責操作與維護,並且這些應用程式所負責的工作任務有

    那些,有那些文件檔案是透過應用程式所產生,在那些正常時段運作。將這些問

    題一一釐清之後,才有辦法擬出系統的排程。這一項工作不須立即將所有的應用

    程式所產生的資料找齊,一次針對一個應用程式來進行,如此才不會多頭馬車,

    混亂工作進程。但是在調查的時候,不要忘了考慮安全性與機密性資料的分類,

    換言之,有那些資料是可以傳送的,有那些資料不能傳送,同時必須清楚釐清資

    料管理的責任歸屬以及人力的配置。最後,再考慮是否需要考慮調查公司內部作

    業流程,甚至必須對作業流程予以調整與改變。

    10.1.10 作業時程

    接下來,要導入 PDM系統,系統規劃人員必須制定 PDM系統的導入與整合的作業時程。本章僅介紹基本的作業時程,讀者可以依據公司的實際需求,對

    本章所提供的作業時程作調整。

    在制定時程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擔心會不會做得太多或是做得太少,不過,

    先不要擔心這些事,因為不寫下來,就不能釐清 PDM導入的程度以及問題的徵結。PDM系統導入的工作時程要隨時因應導入的實際情形而做修正,以便反應每一階段導入的結果。在決定導入的時候,系統規劃人員所制定的工作時程是用

    來查驗構想與實際情形的差異。圖 10.4所列是本章所提供的簡易 PDM導入作業時程,讀者可以自行加入估算的時間,也可以做調整。系統規劃人員可以在先前

    制定導入 PDM的時候,天馬行空地想像公司可能要進行的事情,但是在時間的考量上,規劃人員必須能夠精確地設定大約所需的時間,在工作時程上必須明確

    定義所須完成的工作項目以及完成的效果,以便對每一階段性的工作做到適當的

    分割。同時,由於導入 PDM系統的工作並不是個人便可完成,因此 PDM導入的時程必須讓相關的工作單位可以同意,並且讓高層單位來核可,在時間與人力

    的考量上,依據實際情形來搭配,以免工作負荷太重或是無法達成。

  • 195

    2001 2002 2003

    ID 任務名稱 時間長度 起始日期五

    月 四

    月 五

    月 十

    月 十

    月 1 計畫需求 0天 5/1/2001

    2 計畫#1 0天 5/1/2001 5/1

    3 計畫#2 0天 5/1/2001 5/1

    4 計畫#3 0天 5/1/2001 5/1

    5 PDM規劃 320天 5/1/2001

    6 事前客製化作業 10天 5/1/2001

    7 記錄使用者需求 15天 5/3/2001

    8 網路介面規劃 64星期 5/1/2001

    9 PDM導入 701天 5/1/2001

    10 第一階段:檔案置入/取出 82天 5/1/2001

    11 定義文件需求 5天 5/1/2001

    12 外購並導入系統 60天 5/3/2001

    13 確認功能規格 20天 7/26/2001

    14 第二階段:瀏覽與標記 75天 8/23/2001

    15 定義文件需求 5天 8/23/2001

    16 外購並導入系統 60天 8/30/2001

    17 確認功能規格 10天 11/22/2001

    18 第二階段:檔案掃描/編輯 227天 5/1/2001

    19 定義文件需求 5天 8/23/2001

    20 外購並導入系統 60天 8/30/2001

    21 確認功能規格 10天 11/22/2001

    專案:PDM專案時程

    日期:7/1/2000

  • 196

    2001 2002 2003

    ID 任務名稱 時間長度 起始日期五

    月 四

    月 五

    月 十

    月 十

    月 22 第二階段:線上流程控管 347天 5/1/2001

    23 定義文件需求 5天 5/1/2001

    24 外購並導入系統 60天 3/13/2002

    25 確認功能規格 60天 6/5/2002

    26 第二階段:傳輸 227天 5/1/2001

    27 定義文件需求 5天 5/1/2001

    28 外購並導入系統 60天 12/6/2001

    29 確認功能規格 10天 2/28/2002

    30 第三階段:整合設計工具 300天 3/13/2002

    31 設計工具#1(Pro-Engineer) 60天 3/13/2002

    32 設計工具#2(CATIA) 60天 6/5/2002

    33 設計工具#3(UG) 60天 8/28/2002

    34 設計工具#4(Mentor) 60天 11/20/2002

    35 其他設計工具 60天 2/12/2003

    36 MS Office 60天 11/20/2002

    37 Interleaf 60天 2/12/2003

    38 第三階段:整合其他系統 677天 5/1/2001

    39 設定整合的程度 20天 5/1/2001

    40 取得整合的許可 20天 5/29/2001

    41 購買使用者使用權 30天 5/7/2003

    42 導入功能模組 40天 6/18/2003

    專案:PDM專案時程

    日期:7/1/2000

  • 197

    2001 2002 2003

    ID 任務名稱 時間長度 起始日期五

    月 四

    月 五

    月 十

    月 十

    月 43 訓練設計相關人員 50天 8/13/2003

    44 將擷取文件從標準範圍擴大到WIP

    30天 10/22/2003

    45 第四階段:軟體設置 155天 6/3/2003

    46 計畫支援 640天 7/24/2001

    47 使用者 74星期 7/29/2002

    48 使用者端系統安裝 635天 7/24/2001

    49 工作區設定 630天 8/7/2001

    50 使用者支援 60天 8/14/2001

    51 電話線上協助 120星期 11/20/2002

    52 使用者回饋 120星期 2/12/2003

    53 使用者需求分析 120星期 5/1/2001

    54 程序 670天 6/12/2001

    55 產生 PDM程序 200天 6/12/2001

    56 維護 PDM程序 125星期 8/14/2001

    57 舊有資料移植 130天 5/1/2001

    58 PDM觀念傳達給公司各項計畫

    10天 5/1/2001

    59 資料轉換與移植 120天 5/15/2001

    60 取得資料基準 285天 8/23/2001

    61 確認資料基準 30天 8/23/2001

    62 確認檔案/資料位置 60天 10/4/2001

    63 將檔案移到狀態區 45天 12/27/2001

    專案:PDM專案時程 日期:7/1/2000

  • 198

    2001 2002 2003

    ID 任務名稱 時間長度 起始日期五

    月 四

    月 五

    月 十

    月 十

    月 64 驗證檔案 30天 2/28/2002

    65 解決檔案存取問題 30天 4/10/2002

    66 封包檔案 30天 5/22/2002

    67 將檔案置入 PDM倉儲 60天 7/3/2002

    68 制定線上流程控管指引 213天 6/5/2002

    69 資料管理規劃 150天 5/1/2001

    70 合約資料控管 60天 5/1/2001

    71 非合約資料控管 60天 5/1/2001

    72 存取權限管理 45天 7/24/2001

    73 產生查詢與報表 45天 9/25/2001

    74 其他資料整合 260天 1/1/2003

    75 MRP系統 90天 1/1/2003

    76 採購系統 90天 5/7/2003

    77 提案/會議討論系統 80天 9/10/2003

    78 CITIS資料傳送 180天 4/22/2003

    專案:PDM專案時程

    日期:7/1/2000

  • 199

  • 200

    10.2 PDM專案團隊

    由於 PDM的導入非個人之力,而且也非公司的例行功能性活動,因此在導入的時候,必須另行成立一個專案團隊,以便可以實現導入的目標。PDM系統的導入必須由高層來主導,因為 PDM系統的導入將會對公司的文化以及組織造成影響,若是由某一部門來負責的話,勢必成為權利鬥爭的焦點所在。而在跨組

    織的協調上,絕非單一部門來主導便可完成,所以對於 PDM計畫團隊必須有一高層來主持或是做為協調的工作,此即「由上而下」的導入方式,由高層人士來

    負責整項 PDM系統的導入事宜。也因此,高層必須先體認 PDM導入的迫切性以及對公司所帶來的益處,倘若高層人士不能明瞭 PDM系統,則 PDM的導入很容易變為電腦系統軟體的導入,而重蹈以往公司在進行電腦化所產生的問題。

    PDM專案團隊必須每個星期定期討論目前的狀態,解決掉的問題,制定相關決策,以及接下來所必須進行的工作項目。此專案團隊是決定 PDM導入是否能夠成功的重要關鍵,因此在成員的挑選以及高層的支持是重要的課題。

    10.2.1 PDM專案工程師

    PDM專案工程師所扮演的角色有如組織系統的磐石,主導了 PDM系統運轉的方向以及所有相關功能的主宰。至少在整個 PDM作業環境建立以前,他所扮演的角色必須是十分強硬,以便能夠在推動過程遇到阻礙時予以突破,整合過

    程遭受挫折時,找到解決的方案。專案工程師必須對整個 PDM的過程有充分的了解,並且對於公司的資料管理法規也有相當程度的瞭解,而對於公司導入 PDM所需的設計工具、所需的軟硬體需求以及網路應用也要有所認識。專案工程師最

    好能夠經歷公司的每一個功能性單位,並且能夠讓整個導入專案可以在所需的時

    間,計畫預算以及所要求的系統規格之下完成。專案工程師必須能夠掌握整個專

    案團隊成員的狀態,以便可以因應不同的 PDM導入需求以及不同環境的整合過程。專案工程師的個人工作職責是確保所有的工作項目都可以明朗,並且指派工

    作項目給不同的成員執行,同時掌握工作的進度以及問題的回報,確保整個工作

    進度不致落後。

    依據上述,專案工程師必須是一位夠資格擔任 PDM導入工作的人,而且在整個導入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宛如整個公司的擁有者一般。而且必須

    能夠得到高層的信賴與支持,以便整個導入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10.2.2 專案團隊成員

    由於 PDM導入的範圍遍及整個資料管理相關部門,所以,PDM專案的主

  • 201

    要核心成員包括來自於這些部門的主管或代表:

    主要參與單位: 設計工程部門—硬體與軟體(負責人員以及管理人員) 繪圖人員 電腦資源中心—資訊系統, 網路系統相關人員 設計工具安裝、整合與維護人員 構型與資料管理人員 資料傳送中心 支援單位: 製造與品保部門 產品服務部門 可靠部工程部門 文件服務部門

    10.3 PDM導入與整合

    在 PDM導入的過程中,將會有兩條平行的道路同步進行。首先,將逐步導入 PDM系統的部份功能,而後將這些功能整合到公司目前正在進行一些計畫中。接著,可以繼續導入 PDM系統的其他功能, 並且將它們整合到公司的計畫中,直到所有的 PDM系統的功能全部導入,並且所有的計畫都可以包括舊有的資料、現在設計資料、以及合約資料與內部程序。

    本章將依據下列四個階段導入 PDM的功能:

    第一階段:檔案的登入(Check In)與取出(Check Out) 第二階段:資料檔案的瀏覽/標註(Markup)、編輯、傳送、轉換 線上資料與流程控管 第三階段:PDM系統與 CAD 、Office 、MRP工具的整合 整合制定過的流程 第四階段:企業間的資訊整合

    10.3.1 第一階段:檔案的共享與管理

    第一階段是想要取代公司原先舊的管理系統,試圖以 PDM系統來來管理那些紙面圖樣,並且將它們安置到可控管的資料倉儲之中,透過線上控管機制來評

    核其變動性。當然,在剛開始的規劃過程中,或許有點經驗不足或是考慮不週之

    處,但是假若導入之前先進行紙上規劃,則便可以事前控制設計的結果。一般而

    言,真正的設計專家是透過電腦輔助設計工具或是以往的產品資料庫來產生設計

    檔案,這些設計出來的結果便是工程人員與繪圖人員所得到的 CAD圖檔,將來可以用來改進公司的產品。至於紙面圖樣仍然可以做為保存設計圖樣的影像,但

  • 202

    實際只是做為備份,設計檔案才是真正 PDM系統做為控管的對象。

    第一階段:檔案的共享與管理

      目標:檔案的登錄(Check In)與取出(Check Out)

      方法:選擇伺服器與網路系統來做為導入的基礎

         選擇分散式網路與資料庫

         網路協定使用TCP/IP,並指定主機的IP位址

         以PC為Client端

         建立接收電子檔案的介面

         安裝PDM資料庫與相關應用軟體

         選用物件導向PDM工具套件

    檔案置入與取出

    檔案置入與取出的過程必須先行定義,以便了解有那些項目必須規劃,接

    著便是要規劃軟硬體的需求以符合這些過程的作業。首先,選擇伺服器與網路來

    達到初步的導入工作,導入工作可以將整個作業環境透過分散式網路與資料庫來

    完成,以便未來擴充以及系統提昇仍能適用。確定整個環境的網路是建立在 TCP/IP的協定之上,在網路上的每一部工作站或是 PC 都有唯一的 IP 來彼此連結,如此 PDM系統便可以透過 TCP/IP 來串聯每一部電腦,而每一位使用者端的電腦也可以透過網路來取得 PDM系統的資料。將每一部使用端的作業環境設定完成,以確定使用者介面(瀏覽器或是主從架構),如此可以節省未來導入 PDM系統之後,每一個設計人員或是使用者在操作 PDM系統可以更快上手。網路架構必須規劃妥善,包括每一部電腦的工作流量以及資料傳輸情形,以避免未來的

    網路塞車問題。

    大部份的 PDM系統都支援多種作業平臺,而且也允許系統內可以有不同的主機類型(PC或MAC),若公司現階段是採用典型的電子與機械設計工具,在資料的格式上較為一致,維護上將不會有介面上的問題。除非公司必須將這些機械

    設計模式以及一些電子設計檔案納入控管範圍,則將產生不同應用軟體與操作上

    的問題,這些問題將成為未來整合性的重大課題,本章將於後面詳細論之。

    接著安裝 PDM資料庫與應用軟體,在安裝的過程中,請正確地依循產生所提供的安裝程序來進行安裝,並且採用軟體的預設狀態以降低軟體的複雜度。而

    且在軟體安裝過程詢問到是否安裝於分散式網路架構時,請選擇「確定」以建置

    PDM系統於分散式網路之上。

    接下來的導入階段,本章將假設公司會採用物件導向的 PDM工具箱,而非商業套裝軟體,以便未來導入過程中可以保有擴充性與彈性。注意,若是公司決

    定採用商業套裝軟體,仍然可以依循接下來的階段目標導入 PDM系統功能,只

  • 203

    是要依循所選購軟體中的規格指示,依據軟體的限制來進行調整。

    在安裝完初步軟體工具之後,再來要產生初步系統功能(檔案置入與取出)所需的物件、屬性以及彼此關係。這些資料模式可以參考前面所述,在此並不需

    要產生任何有關工作流程的物件,而檔案置入與取出所需要的物件是「硬體設計

    套件」,此物件是企業單元(BI)並且包括了資料模式,而附加的資料項目包括了模式設計 CAD檔案、設計工具 CAD檔案、檢視圖檔、PDF檔案以及傳輸交換的標準檔案。這些資料物件是用來表示在 PDM系統倉儲中置入與取出以及複製的實際檔案,PDM中的產品文件將會提供產生這些資料項目物件的標準程序,可以透過系統管理與公用程式來管理公司的資料項目。

    為了產生「硬體設計套件」企業項目,導入人員必須決定有那些資料項目

    是設計過程中所必須保存的,依據這些資料是否需要進行查詢便可決定其需要

    性。首先,使用者一定會想要瀏覽圖檔與文件,而且想要查看的資料是一次輸入

    完畢而不用再另行輸入。由於重覆輸入的動作需要耗費成本,儘可能將這些成本

    降低。當然使用者可以一次輸入完畢之後,日後再做些調整,但儘可能不大幅度

    的重覆輸入,系統導入人員可以使用先前所述的資料屬性來做為範例,依據公司

    的實際需求來調整其中的資料項目。

    一旦產生了企業項目與資料項目,接著可以讓使用者試著運作 PDM系統,最好是先試著感受一下 PDM的運作,執行一些查詢作業,並且執行一些系統功能、動作、查詢、檔案管理程序以及閱讀輔助說明,然後再產生使用者個人工作

    區,藉以確定使用者的權限。

    使用者可以將一些檔案移到其所屬的個人工作區,並且產生企業項目與資

    料項目,並且進行一些資料的增刪作業以建立一些關係,而後確認 PDM資料倉儲的正確無誤。接著進行一些專案性質有關的設計資料,產生每一項設計的資料

    項目,建立零組件的父子層關係圖。當這些 PDM的基準資料建立了之後,則工程變更過程評核通過的結果,便可利用這些檔案來更動設計。

    10.3.2 第二階段:線上資料檔案的操作

    在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檔案置入與取出作業之後,接下來所要加入的 PDM功能便是希望一般使用者可以在線上進行資料檔案的瀏覽/標註(Markup)。這些資料包括了設計圖檔以及其他的文件,諸如合約資料、內部流程、規格、問題報表、

    企畫書、…、等等,並且線上進行資料與流程控管、以及將一些設計 CAD檔案轉換成可以瀏覽與傳送的中性檔案。因此,轉換的標準便必須透過合約或國際公

    認的標準,諸如 IGES、SGML、XML、STEP。倘若有舊有的資料時,此一階段必須納入到 PDM系統的控管範圍,因此針對舊有資料必須進行資料的轉換,以便可以透過 PDM 系統來進行瀏覽、儲存、傳送與管理。

  • 204

    當導入了這些 PDM系統功能,使用者將可以進行非紙面作業的資料擷取與控管作業,並將所得到的資料做為管理的基準。

    為了讓使用者可以進行檔案的管理功能,除了 PDM系統主體外,一些額外的軟體必須安裝,以便使用者可以執行瀏覽、標記及檔案轉換的功能。在此處必

    須注意的是,在此一階段的導入工作,尚未考慮到軟體之間的整合,但是未來這

    些軟體勢必要全面整合。因此,在選擇這些軟體之時必須考慮到整合的可能性與

    困難度。

    第二階段:線上資料檔案的操作

      目標:資料圖檔的瀏覽/標註(Markup)

         檔案的編輯

         資料檔案的傳送

         資料檔案的轉換

         線上資料與流程控管 瀏覽

    使用者可能必須執行的瀏覽工作可以分成下列兩類:

    ◎ PDM使用者瀏覽 ◎ 一般性瀏覽

    PDM使用者瀏覽是指設計人員、線上流程控管人員以及任何人需要瀏覽PDM系統所控管的圖檔與文件時所必須的功能。這些使用者可以透過 PDM系統所內建的功能來完成瀏覽的工作,也可另行安裝其他的瀏覽工具來執行瀏覽的功

    能。但是另行安裝其他的瀏覽工具的話,系統導入人員仍然必須考慮到 PDM系統整合的問題,而且必須考慮軟體之間的操作介面是否可以支援。

    一般性瀏覽則是指那些人在文件傳送中心或是透過電話想要複製圖檔、零

    件表、線路圖以及其他文件所執行的功能。這些人員只需要查看或是列印他們所

    需要的文件,而不需要進行設計模式的檢核或是進行設計資料的修改。因此,這

    些人可以不列入 PDM系統控管範圍。

    由於 PDM系統所涵蓋的範圍遍及不同的使用者,因此系統必須提供適當的安全機制來控管使用者對資料的處理,以確定經過授權的使用者才可以瀏覽文

    件。這也是為何先前的資料模式要使用樹狀結構來表示的原因。每一個使用者在

    剛開始對於某一系列的物件可以進行存取,而這些安全資料則儲存在 PDM系統資料庫中,以便做為日後再使用時的確認。這些安全性功能可以依據 PDM瀏覽

  • 205

    者或是一般瀏覽者的需求,設定不同的存取權限。

    一般性瀏覽實際上是不同資料庫的結合(PC與工作站),藉以方便使用者辨視(安全性存取)與查詢所需的文件,並且透過瀏覽工具來觀看想要的影象。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者可以利用其他的軟體來轉換原先以設計工具儲存的設計檔案,

    並且將其轉換成為中性格式以便瀏覽與傳送。可以使用的標準格式包括了

    PDF(Portable Data Format)檔案,此類的標準格式可以讓文件檔變為影象,讓每個使用者都可以瀏覽與傳送;而工程設計圖檔則可以利用 IGES或是 STEP格式,透過 ASCII格式傳送,便於不同使用者進行瀏覽與讀取。

    標記

    在一些設計過程與工程變更過程,常常需要對圖樣上的變動下達意見,因

    此在圖樣上的標記作業便需要有能對圖檔進行標記的軟體。目前,已有許多標記

    軟體可供使用,這些標記工具透過不同的顏色標記的功能,讓評核者可以檢視設

    計圖檔,並且在圖檔上進行標記。而設計工程師則可以從標記的結果,了解需要

    進行修正的部份。同樣的,倘若此功能是 PDM系統所提供的話,則導入工作將會簡化,倘若是採用不同的軟體,則日後也必須考慮到整合的問題。

    設計檔案的編輯

    原先是紙面繪製或保存的圖樣或文件,必須透過工具將其轉換成 PDM系統可以控管的資料。本章建議:倘若未來的使用上,這些資料並不會進行修改,只

    是進行參考的話,則可以透過掃描工具將其變為影象檔案;倘若日後仍需要進行

    修改,或是其內部的資料要為其他功能所使用到,則建議是重新以未來整合到

    PDM系統的 CAD工具與軟體來重新繪製,以便日後在進行資料控管時,不致於有資料重覆輸入與資料不一致的問題出現。

    傳送

    資料的傳送大多發生在廠商之間的資料互傳,此處便必須考慮到資料傳送

    的方式以及資料傳送內容的標準。倘若是與軍方單位合作的話,資料內容必須符

    合MIL-STD-1840;至於其他的合約廠商,可以在合約中議訂傳送過程中所必須注意到的事項。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是被委託單位,則轉換工作必須公司

    自行完成,也因此,轉換工具必須自行準備。

    除了資料的內容必須標準化之外,電子化傳送方式也是必須考慮到的,雖

    然現在已經有無線的方式傳送,但是考慮到設計檔案的複雜與龐大,因此傳送仍

    然透過實體線路來進行,透過 CITIS功能的建立,公司的客戶、供應商以及其他與公司有企業上往來的廠商皆可以瀏覽到公司的 PDM資料庫,只要公司做好必

  • 206

    要的安全保護與限制,便可以確保公司資料的安全。

    線上進行資料與流程控管

    整合上述 PDM系統的功能,並且加上工作流程管理的功能,便可以進行線上資料與流程控管,PDM系統將提供功能來定義與實現舊有的設計變更流程,也可以依據 PDM系統的功能來改善原有的設計流程。

    在導入 PDM系統時可能需要先進行工作流程分析,並且將其繪製成工作流程圖,而後依據 PDM系統手冊的指引將這些工作流程逐步建立到 PDM系統中。由於此項工作因應不同公司需求而有不同的結果,稱之為 PDM的客製化。

    在此處要注意的是:要將上述的所有工具整合到公司的 PDM系統並不容易,系統規畫人員必須找尋這一方面的專家來進行分析才能完成整合的工作。倘

    若公司在預算範圍內並沒有考量到這些人事成本,可能需要讓這些工作繼續透過

    企業的運作來達成,而非 PDM系統內的線上資料與流程控管。這並不是本章所樂見的結果,本章是希望透過客製化可以達到各個企業都能有企業流程。

    10.3.3 第三階段:週邊系統整合

    在完成第二階段之後,在 PDM系統中便儲存了基準的設計資料項目。但是,公司的運作仍在進行,因此對於 PDM系統來說,仍有新的設計資料一直在產生,而這些資料亦必須控管,這些新產生的設計資料我們稱之為WIP。例如,設計過程的瀏覽意見,以及未發布的設計檔案,注意,理想的狀況是當所有的設

    計工具與 PDM系統之間提供了整合介面模組,而且工程人員與繪圖人員可以透過 PDM系統來啟動他們所使用的設計工具,並且完成設計工作時,這些WIP才有可能正常運作。設計人員整天埋首於設計工作(WIP 狀態),在一天的工作完畢時,關掉設計工具,PDM系統將會記錄此項設計資料產生的時間,並且將資料記錄指到設計人員的個人工作區內實際的設計檔案。

    這項過程將會一直重覆,一直到所產生的設計通過所有的評核程序(如圖10.5所示)。接著,PDM系統中的工作流程管理應用功能,將會把設計檔案從設計人員的個人工作區移到適當的資料倉儲之中。這些設計檔案一直儲存在資料倉

    儲之中,只有在設計人員主管完成線上評核之後才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變動。

  • 207

    傳送變更通知到生命週期

    零件工程師檢閱

    文件資料確認生產線vs MRP

    計畫工程師產生變更通知部署

    工程圖/繪製圖校對

    內部/外部構型管理中心決策

    構型管理評估

    製造部門完成變更通知部署

    構型管理中心檢閱

    構型管理中心召集人檢閱

    計畫管理者評核

    客戶檢閱構型管理發佈

    傳送評核過的變更

    傳送變更通知到生命週期

    零件工程師檢閱

    文件資料確認生產線vs MRP

    計畫工程師產生變更通知部署

    工程圖/繪製圖校對

    內部/外部構型管理中心決策

    構型管理評估

    製造部門完成變更通知部署

    構型管理中心檢閱

    構型管理中心召集人檢閱

    計畫管理者評核

    客戶檢閱構型管理發佈

    傳送評核過的變更

    圖 10.5 線上資料與流程控管

    PDM資料的基準是透過 PDM系統完成設計審核時進行擷取,這項工作不必工作人員親自以人工來進行,而對應的檔案也自動移到適當狀態的位置。這些

    資料只需輸入一次到 PDM資料庫之中,透過 PDM工作流程管理功能,便可讓特定的工程人員來進行資料的維護與修正。

    10.3.4 第四階段:企業間的資訊整合

    第四階段包括了將所導入的 PDM系統緊密地整合到軟體發展工具,並且透過所建立的 CITIS功能完成資料傳輸,透過 PDM系統,使用者可以控管軟體稽核資料。這種資料管理的方式與硬體設計套件管理的方式是相同的。然而,基準

    卻是虛擬的軟體數位資訊,使用者必須擷取發展中的軟體轉移到新軟體之間的相

    關資訊。換言之,從原先標準資訊到發展中的資訊都必須嚴密控管。

    整合軟體設計工具

    系統中的軟體資訊必須再度更新,這是因為硬體發展過程中不斷進展的緣

    故。軟體設計工具介面模組必須外購,或是評估後選擇最適當的模組,將其整合

    到公司的 PDM系統之中。這種整合過程的操作指引必須予以制定,在一些情形下,這些工作是很容易達成的,因為使用者可以透過硬體發展的過程得到經驗,

    並將其運用到軟體整合過程。

    CITIS

    PDM系統的 CITIS功能是與外部客戶、供應商以及合約商的溝通功能,在此項功能之中,必須考慮到防火牆的設計,並且保護 PDM系統每一項目在進行

  • 208

    資料存取與傳送時不致發生問題。

    一旦建立了適當保全的網路,則公司的資料便可以獲得保障,使用者將不

    必透過特殊的管道進行資料的傳送,或是必須透過直接郵遞的方式進行資料的寄

    送。

    將 PDM功能整合到應用程式中

    需要整合到 PDM系統中的應用程式必須仔細評估其應用的範圍,以及整合的完整度。或許有人會問到:為何不將所有的應用程式全部整合到 PDM系統中?為什麼要針對不同的應用程式做不同的事情?

    但是在資料管理的前題之下,應該要以資料為優先考量。在好處與成本的

    取捨之後,所有的資料應該放到 PDM的檔案夾之中,管理者需要控管現在以及未來的資料,而且決定使用者將如何處理舊有的資料。要將 PDM系統整合到應用程式,公司有三種選擇:

    1. 將所有的圖檔掃描之後變為影像檔,或是將設計 CAD 檔變為標準格式中性檔,並且將設計規格等文件一併放入 PDM系統中。 2. 產生標準的單元來儲存設計相關資料,並且讓所有的設計檔案與文件保留成本來的面目。例如紙面文件就保有紙面文件,圖檔則保持成為圖檔,並且將這些

    資料檔案與文件保留在原先置放的位置,藉由資料的參考來找到所需的資料。 3. 不用變動,只要針對 PDM系統導入之後的設計圖檔進行控管,而原來舊資料則保持不變。

    公司可以針對不同的應用程式來個別考慮上述三種選擇,在評估變動的成

    本以及所獲的好處之時,公司可以依據評估的結果來決定您所要選擇的動作。當

    然,公司可以依據現階段所使用的應用程式來控管或擷取電子化基準,或是在發

    展過程中的應用程式取得設計工具資料以做為未來整合的參考。請記住,可以執

    行所有資料的查詢將是不錯的目標,這些資料包括了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公司

    將會考慮納入控管而且成本上許可的資料。除此之外,還必須考慮的是:假如公

    司使用了過去的設計做為未來專案的參考,或是公司經常修改了過去的設計以做

    為產品的改善,最好能夠將這些舊有的資料掃描成為電子檔案並且將其納入

    PDM系統的控管範圍。

    使用者/資料安全性

    使用者/資料的安全性是所有資料管理課題上必須考慮的,因為這將影響到公司的機密與商機。許多 PDM 都將這項課題單獨探討以凸顯重要性,尤其是設計資料、內部程序與合約資料或是任何要納入 PDM系統的資料,都必須考量使用者/資料的安全性。

    使用者存取安全性的項目必須考慮到:

  • 209

    ◎ 決定合約與計畫的透明層級 ID與密碼是否足夠? 您是否需要控制資料存取必須事先需要告知? ◎ 依據狀態(在途或已發表)來定義存取 ◎ 依據資料倉儲(邏輯或是實體)來控制存取 ◎ 依據 PDM使用者類型(外來者或系統管理者)來控制存取 ◎ 依據公司的部門功能來控制存取 ◎ 依據 PC或工作站來控制存取 ◎ 依據政府資料分級(未分類、 可公開、機密 、極機密)來控制存取

    一旦公司依據計畫決定了系統的需求以及 PDM系統所需功能,便可以制定了每一項資料可以存取的權限,以及使用者對每項功能與資料可以進行的權限。

    每一個 PDM使用者在使用 PDM系統公用功能時,都設定為有效的使用者。而不同功能性存取資料的權限則依據使用者的角色以及需求來決定,這些使用者設

    定是儲存在 PDM系統的資料庫之中(如圖 10.6所示)。

    使用者

    資料庫

    使用者安全資訊

    PDM工具

    使用者瀏覽工具

    PC或工作站

    相同的使用者安全確定程序與方法

    圖 10.6 使用者/資料安全性 支援

    在各種時刻,規劃人員必須提供支援給 PDM系統的使用者,支援的型態包括了:

    ◎ 所有使用者初步的訓練, 這些使用者包括了 PDM管理者, 設計人員以及一般使用者,…等等 ◎ 電話線上問題解決說明 ◎ 當人事變動以及工作變更時, 安全性設定的變動

    規劃人員必須能夠決定並且提供所能給予的協助與說明,以便 PDM系統未

  • 210

    來運行時可以無礙。

    網路

    圖 10.7所示為典型 PDM網路組態的概觀。

    公司伺服器

    計畫 1

    計畫 2

    訓練環境

    研發環境

    未來計畫

    工作群組伺服器

    SUN

    HP

    HP

    公司伺服器

    計畫 1

    計畫 2

    訓練環境

    研發環境

    未來計畫

    工作群組伺服器

    SUN

    HP

    HP

    圖 10.7 PDM伺服器網路組態

    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有許多的網路設定仍需要進行,而這些設定一旦有一

    些環節出了問題,將會成為整個資料管理工作者最大的惡夢。對於同一部門而

    言,最好作業環境能夠一致,以便利網路上的整合;倘若不行的話,就必須設定

    好網路連結的作業機制,以便於資料的傳輸與存取。而對於不同部門間,則需要

    考慮網路的穩定性以及資料傳輸的流量問題,因此,在進行整合的過程,最好能

    有專業的廠商進行專業的規劃,並且因應公司實際的需求規畫網路架構。

    如前所述,PDM系統的範圍依據導入的範圍,勢必會是跨部門的大合作,網路的規劃必須考慮到擴充性,並且易於維護,以便達到 PDM系統應用的效能。因此,在導入 PDM系統之前,最好能夠評估實際的網路架構,以便將網路問題先行解決,待網路解決之後,再考慮 PDM系統的導入工作。

    10.4 結論

    在導入 PDM系統之前,必須先做好需求分析,以便確定未來導入的系統可以符合需求。而在實際系統導入之前,所必須考慮的層面包括了人、事、物幾個

    維度同時探討。在人員方面,必須有專案團隊來主導整個導入的工作,同時必須

    界定使用者的層級與範圍,才能確定不同使用者的工作範圍與需求;在事方面,

  • 211

    必須了解所有管理資料的流程與方式,制定文件以記錄之,需要改進者則合理

    化,不需改進者則明文界定之;在物方面,包括了平時所處理的資料有那些,彼

    此之間的關係為何,舊有資料如何處理,軟體需求有那些,應用程式應如何整合,

    網路環境應如何配合等等。此時的規劃工作是「由上而下」的方式,由高層來支

    持整個導入工作的進行,並且協調不同部門與功能性的分工權責定義,使得 PDM系統規劃可以具備宏觀而完整的功能。

    正式導入 PDM系統時,在不要好高鶩遠,想要一口氣全部導入所有的 PDM功能,在導入的工作是採取「由下而上」的方式,先將 PDM系統的功能分成幾個階段逐次導入,這樣可以讓整個導入工作穩定發展,而且對於公司上下文化衝

    擊也較小,而且更能注意各個使用者的問題,在導入的每一階段切實解決之。

    習題

    1. 為何 PDM的導入必須有高層的支持?若由設計部門來主導的話,可能會遭遇到怎樣的阻礙?

    2. 針對本章所提的導入時程,考慮自己的公司若要導入 PDM相關功能的話,是否適用,若需修改的話,請修改之。

    3. 試著規劃一個適合中小型公司所使用的網路架構,以便未來可以導入 PDM系統。

    4. 試著為某所大學來規劃出 PDM系統的物件資料模式。 5. 請以某所大學為基礎,分析 PDM系統所需要的人、機、資訊以及組織等組成因素。

    參考文獻

    1. Ceri, S., and Pelagatli, G., Distributed Databases: Principles and Systems, McGraw-Hill, 1984.

    2. Davis, G.B., and Olson, M.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2nd Edition., McGraw-Hill, New York, 1985.

    3. Kroenke, D.M., Database Processing: Fundamentals, Design, Implementation, 4th Edition, 1992.

    4. Batini, C., Ceri, S., and Navathe, S., Conceptual Database Design, Benjamin-Cummings, 1992.

    5. Laudon, K.C., and Laudon, J.P.,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4th Edition., Prentice-Hall,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