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31
1 《家訓出ん才》 0 0 6 ) 0 0 0 斧乖 堆塩 0 1 0 1 監監 0 6 7漢 0 楼氏家訓 (第二幹) 楼之推和《楼氏家訓》 楼之推(531-約 590 以後),字介,是我國娑晉南北朝 時期Ц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楼氏原籍瑯征∬沂(今山東∬ 沂北),先世蜜東晉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亂,梁元帝蕭 繹自立於江勃,之推任散騎侍石。承聖三年(公元 554 年), 西娑破江勃,之推悪俘西去。他為回江南,乘榲河水漲,從 弘彰(今河南三斧峽西南)偷渡,經砥柱之蓑,先逃奔北櫟。 但南方穆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歸之蝋未殖,即留居北櫟, 官♭榲斧侍石。公元 577 年櫟亡入周。幕代周後,又仕於幕。 家訓一書在幕滅穆(公元 589 年)以後完成。 他撰寫的《楼氏家訓》是中國第一本関条家庭教育的幹 本。他從實麿出發轄為國家需堰六種人才:一是有所作為的 政治家;二是有修養的理関家和學者;三是有勇有謀卓絕善 戰的赦事家;四是稱職清白的地方官吏;五是出使不廠君命

Transcript of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Page 1: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1

《家訓出英才》

第一課

何謂「家訓」?

家訓是指父母或祖輩對子孫的一些訓話、教導、指引,內容包括

做人處事的方法和道德教育。

中國自古講究門風,重視忠孝節義、禮義廉恥的教育,歷史上有

許多傳世的家訓影響後代深遠。先人留下許多形式的家訓,以其人生

的經驗,諄諄教誨子孫。本課程摘錄四位名人對子孫的訓育,作者生

長朝代雖然不同,經歷各有差異,但主要內涵卻有相通之處,皆強調

倫理道德的重要性。

顏氏家訓 ( 第 二 課 )

顏 之 推 和 《 顏 氏 家 訓 》

顏 之 推 ( 531-約 590 以 後 ) , 字 介 , 是 我 國 魏 晉 南 北 朝

時 期 著 名 的 文 學 家 和 教 育 家 。顏 氏 原 籍 瑯 邪 臨 沂 ( 今 山 東 臨

沂 北 ) , 先 世 隨 東 晉 渡 江 , 寓 居 建 康 。 侯 景 之 亂 , 梁 元 帝 蕭

繹 自 立 於 江 陵,之 推 任 散 騎 侍 郎。承 聖 三 年( 公 元 554 年 ),

西 魏 破 江 陵 , 之 推 被 俘 西 去 。 他 為 回 江 南 , 乘 黃 河 水 漲 , 從

弘 農( 今 河 南 三 門 峽 西 南 )偷 渡,經 砥 柱 之 險,先 逃 奔 北 齊 。

但 南 方 陳 朝 代 替 了 梁 朝 , 之 推 南 歸 之 願 未 遂 , 即 留 居 北 齊 ,

官 至 黃 門 侍 郎。公 元 577 年 齊 亡 入 周。隋 代 周 後,又 仕 於 隋 。

家 訓 一 書 在 隋 滅 陳 ( 公 元 589 年 ) 以 後 完 成 。

他 撰 寫 的《 顏 氏 家 訓 》 是 中 國 第 一 本 論 述 家 庭 教 育 的 課

本 。 他 從 實 際 出 發 認 為 國 家 需 要 六 種 人 才 :一 是 有 所 作 為 的

政 治 家 ;二 是 有 修 養 的 理 論 家 和 學 者 ; 三 是 有 勇 有 謀 卓 絕 善

戰 的 軍 事 家 ; 四 是 稱 職 清 白 的 地 方 官 吏 ; 五 是 出 使 不 辱 君 命

Page 2: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2

的 外 交 官 ; 六 是 精 通 興 建 事 業 的 管 理 者 和 工 程 技 術 專 家 。上

述 人 才 的 培 訓 都 從 儒 家 「 少 成 若 天 性 ,習 慣 如 自 然 」 幼 年 教

育 開 始 , 所 以 顏 之 推 認 為 教 育 子 女 是 做 父 母 的 重 要 而 嚴 肅 的

課 題 。

《 顏 氏 家 訓 》 之 《 教 子 》( 節 錄 )

( 第 三 課 )

原 文 :

上 智 不 教 而 成,下 愚 雖 教 無 益,中 庸 之 人,不 教 不 知 也 。

古 者 , 聖 王 有 胎 教 之 法 : 懷 子 三 月 , 出 居 別 宮 , 目 不 邪 視 ,

耳 不 妄 聽 , 音 聲 滋 味 , 以 禮 節 之 。 書 之 玉 版 , 藏 諸 金 匱 。 子

生 咳 提 , 師 保 固 明 孝 仁 禮 義 , 導 習 之 矣 。 凡 庶 縱 不 能 爾 , 當

及 嬰 稚 , 識 人 顏 色 , 知 人 喜 怒 , 便 加 教 誨 , 使 為 則 為 , 使 止

則 止 。 比 及 數 歲 , 可 省 笞 罰 。 父 母 威 嚴 而 有 慈 , 則 子 女 畏 慎

而 生 孝 矣 。 吾 見 世 間 , 無 教 而 有 愛 , 每 不 能 然 ; 飲 食 運 為 ,

恣 其 所 欲 , 宜 誡 翻 獎 , 應 訶 反 笑 , 至 有 識 知 , 謂 法 當 爾 。 驕

慢 已 習 , 方 復 制 之 , 捶 撻 至 死 而 無 威 , 忿 怒 日 隆 而 增 怨 , 逮

于 成 長 , 終 為 敗 德 。 孔 子 云 : 「 少 成 若 天 性 , 習 慣 如 自 然 」

是 也 。 俗 諺 曰 : 「 教 婦 初 來 , 教 兒 嬰 孩 。 」 誠 哉 斯 語 !

譯 文 :

智 力 超 群 的 人 , 不 用 教 育 就 能 成 才 ; 智 力 低 下 的 人 , 即

使 教 育 也 毫 無 用 處 ; 才 智 平 常 的 人 , 不 教 育 就 不 明 事 理 。 古

時 候 , 聖 明 的 君 王 施 行 胎 教 之 法 : 妃 嬪 懷 孕 到 三 個 月 時 ” 就

要 遷 居 到 別 的 宮 室 , 目 不 邪 視 , 耳 不 妄 聽 , 音 樂 、 飲 食 都 按

照 禮 的 要 求 加 以 節 制 。這 種 胎 教 之 法 都 刻 寫 在 玉 版 上 , 珍 藏

在 銅 櫃 裡 。 太 子 出 生 , 尚 在 襁 褓 之 中 , 太 師 、 太 保 就 闡 明 孝

仁 禮 義 的 道 理 , 以 此 對 他 引 導 教 育 。 平 民 百 姓 縱 然 不 能 這

樣 , 也 應 當 在 孩 子 剛 剛 懂 得 看 別 人 的 臉 色 、辨 識 別 人 的 喜 怒

的 時 候 , 就 加 以 教 誨 。 讓 他 去 做 , 他 才 去 做 ; 讓 他 不 做 , 他

就 不 做 。 這 樣 , 等 他 長 到 數 歲 的 時 候 ,就 可 以 少 挨 笞 杖 的 責

罰 了 。 做 父 母 的 既 威 嚴 又 慈 愛 , 那 麼 子 女 就 會 敬 畏 謹 慎 , 並

由 此 而 生 出 孝 心 。 我 看 世 上 有 些 父 母 , 對 子 女 不 加 以 教 誨 ,

而 只 是 一 味 溺 愛 , 往 往 不 能 如 此 ; 他 們 對 子 女 的 飲 食 起 居 、

言 行 舉 止 , 任 其 為 所 欲 為 , 本 該 訓 誡 的 , 反 而 加 以 獎 勵 ; 本

該 呵 責 的 ,反 而 一 笑 了 之 ,等 到 孩 子 懂 事 以 後 , 還 以 為 按 照

Page 3: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3

道 理 本 當 如 此 。子 女 驕 橫 輕 慢 的 習 性 已 經 養 成 了 ,這 時 才 去

管 教 、 制 止 ,即 使 將 他 們鞭抽棍打至 死 , 也 難 以 樹 立 父 母 的

威 信 。 父 母 的 火 氣 一 天 天 增 加 ,子 女 對 父 母 的 怨 恨 也 越 來 越

深。這 樣 的 子 女 長 大 成 人 以 後,終 將 是 道 德 敗 壞。孔 子 說「 少

成 若 天 性 , 習 慣 如 自 然 」 , 是 很 對 的 。 俗 話 說 : 「 教 育 媳 婦

要 從 剛 進 門 的 時 候 開 始 , 教 育 孩 子 要 從 嬰 兒 的 時 候 開 始 。 」

這 話 確 實 很 有 道 理 。

原 文 :

凡 人 不 能 教 子 女 者 , 亦 非 欲 陷 其 罪 惡 ;但 重 於 訶 怒 , 傷

其 顏 色 , 不 忍 楚 撻 慘 其 膚 耳 。 當 以 疾 病 為 諭 ,安 得 不 用 湯 藥

鍼 艾 救 之 哉 ? 又 宜 思 勤 督 訓 者 ,可 願 苛 虐 於 骨 肉 乎 ? 誠 不 得

已 也 。

譯 文 :

人 們 不 能 教 育 好 子 女 , 並 不 是 故 意 要 讓 子 女 陷 入 罪 惡 的

境 地 , 只 是 不 願 斥 責 傷 了 孩 子 神 色 , 不 忍 心 鞭 打 使 孩 子 疼

痛 。 就 像 用 疾 病 來 作 比 喻 , 難 道 能 不 用 湯 藥 或 針 艾 來 救 治

嗎 ? 還 應 想 一 想 那 些 勤 於 督 促 訓 誡 孩 子 的 人 ,他 們 難 道 願 意

責 罰 自 己 的 親 骨 肉 嗎 ? 這 實 在 是 不 得 已 啊 !

( 第 四 課 )

原 文 :

父 子 之 嚴 , 不 可 以 狎 ; 骨 肉 之 愛 , 不 可 以 簡 。 簡 則 慈 孝

不 接 , 狎 則 怠 慢 生 焉 。 由 命 士 以 上 , 父 子 異 宮 , 此 不 狎 之 道

也 ; 抑 搔 癢 痛 , 懸 衾 篋 枕 , 此 不 簡 之 教 也 。 或 問 曰 : 「 陳 亢

喜 聞 君 子 之 遠 其 子 , 何 謂 也 ? 」 對 曰 : 「 有 是 也 。 蓋 君 子 之

不 親 教 其 子 也 , 詩 有 諷 刺 之 辭 , 禮 有 嫌 疑 之 誡 , 書 有 悖 亂 之

事 , 春 秋 有 邪 僻 之 譏 , 易 有 備 物 之 象 : 皆 非 父 子 之 可 通 言 ,

故 不 親 授 耳 。 」

譯 文 :

以 父 親 的 威 嚴,就 不 該 對 孩 子 過 分 親 昵;以 至 親 的 相 愛 ,

就 不 該 不 拘 禮 節。不 拘 禮 節,慈 愛 孝 敬 都 談 不 上;過 分 親 昵 ,

放 肆 不 敬 之 心 就 會 產 生 。 從 有 身 份 的 讀 書 人 往 上 數 , 他 們 父

子 是 分 室 居 住 的 , 這 就 是 不 過 分 親 昵 的 辦 法 ; 當 晚 輩 的 替 長

輩 抓 搔,收 拾 臥 具,這 就 是 講 究 禮 節 的 道 理。有 人 要 問:「 陳

亢 很 高 興 聽 到 君 子 與 自 己 的 孩 子 保 持 距 離 的 事 、 這 是 什 麼 意

Page 4: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4

思 呀 ? 」 我 要 回 答 說 : 「 不 錯 啊 , 大 約 君 子 是 不 親 自 教 授 自

己 孩 子 的 , 因 為 《 詩 經 》 裡 面 有 諷 刺 罵 人 的 詩 句 , 《 禮 記 》

裡 面 有 不 便 言 傳 的 告 誡 , 《 尚 書 》 裡 面 有 悖 禮 作 亂 的 記 載 ,

《 春 秋 》 裡 面 有 對 淫 亂 行 為 的 指 責 , 《 易 經 》 裡 面 有 備 物 致

用 的 卦 像 , 這 些 都 不 是 當 父 親 的 可 以 向 孩 子 直 接 講 述 的 ,所

以 君 子 不 親 自 教 授 自 己 的 孩 子 。 」

原 文 :

人 之 愛 子 , 罕 亦 能 均 ; 自 古 及 今 , 此 弊 多 矣 。 賢 俊 者 自

可 賞 愛 , 頑 魯 者 亦 當 矜 憐 , 有 偏 寵 者 , 雖 欲 以 厚 之 , 更 所 以

禍 之 。 共 叔 之 死 , 母 實 為 之 。 趙 王 之 戮 , 父 實 使 之 。 劉 表 之

傾 宗 覆 族 , 袁 紹 之 地 裂 兵 亡 , 可 為 靈 龜 明 鑒 也 。

譯 文 :

人 們 喜 愛 自 己 的 孩 子 ,卻 少 有 能 夠 一 視 同 仁 的 。 從 古 到

今 ,這 中 間 的 弊 端 可 夠 多 了 。 那 聰 慧 漂 亮 的 孩 子 , 當 然 值 得

賞 識 喜 愛 ,那 愚 蠢 遲 鈍 的 孩 子 , 也 應 該 憐 憫 同 情 才 是 , 有 那

偏 寵 孩 子 的 人 , 雖 然 想 以 自 己 的 愛 厚 待 他 , 反 而 以 此 害 了 。

共 叔 段 的 死 , 實 際 是 他 母 親 造 成 的 , 趙 王 如 意 被 殺 , 實 際 是

他 父 親 造 成 的 。 其 它 像 劉 表 的 宗 族 傾 覆 , 袁 紹 的 兵 敗 地 失 ,

這 些 事 例 都 像 靈 龜 、 明 鏡 一 樣 可 供 借 鑒 啊 。

《 顏 氏 家 訓 》 之 《 治 家 》( 節 錄 )

(第 五 課 )

原 文 :

夫 風 化 者 , 自 上 而 行 於 下 者 也 , 自 先 而 施 於 後 者 也 。 是

以 父 不 慈 則 子 不 孝 , 兄 不 友 則 弟 不 恭 , 夫 不 義 則 婦 不 順

矣 。 父 慈 而 子 逆 , 兄 友 而 弟 傲 , 夫 義 而 婦 陵 , 則 天 之 兇 民 ,

乃 刑 戮 之 所 攝 , 非 訓 導 之 所 移 也 。

譯 文 :

教 育 感 化 這 件 事 , 是 從 上 向 下 推 行 的 , 是 從 先 向 後 施 行

影 響 的 。 所 以 父 不 慈 就 子 不 孝 , 兄 不 友 愛 就 弟 不 恭 敬 , 夫 不

仁 義 就 婦 不 溫 順 了 。 至 於 父 雖 慈 而 子 要 叛 逆 , 兄 雖 友 愛 而 弟

要 傲 慢 , 夫 雖 仁 義 而 婦 要 欺 侮 , 那 就 是 天 生 的 兇 惡 之 人 , 要

用 刑 罰 殺 戮 來 使 他 畏 懼 , 而 不 是 用 訓 誨 誘 導 能 改 變 的 了 。

Page 5: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5

原 文 :

裴 子 野 有 疏 親 故 屬 飢 寒 不 能 自 濟 者 , 皆 收 養 之 ; 家 素 清

貧 , 時 逢 水 旱 , 二 石 米 為 薄 粥 , 僅 得 遍 焉 , 躬 自 同 之 , 常

無 厭 色 。 鄴 下 有 一 領 軍 , 貪 積 已 甚 , 家 童 八 百, 誓 滿 一 千 ;

朝 夕 每 人 肴 膳 , 以 十 五 錢 為 率 , 遇 有 客 旅, 更 無 以 兼 。 後 坐

事 伏 法 , 籍 其 家 產 , 麻 鞋 一 屋 , 弊 衣 數 庫 , 其 餘 財 寶 , 不

可 勝 言 。 南 陽 有 人 , 為 生 奧 博 , 性 殊 儉 吝 , 冬 至 後 女 婿 謁

之 , 乃 設 一 銅 甌 酒 , 數 臠 獐 肉 ;婿 恨 其 單 率 , 一 舉 盡 之 。 主

人 愕 然 , 俛 仰 命 益 , 如 此 者 再 ; 退 而 責 其 女 曰 : 「 某 郎 好

酒 , 故 汝 常 貧 。 」 及 其 死 後 , 諸 子 爭 財 , 兄 遂 殺 弟 。

譯 文 :

裴 子 野 有 遠 親 故 舊 饑 寒 不 能 自 救 的 ,都 收 養 下 來 。 家 裏

一 向 清 貧 ,有 時 遇 上 水 旱 災 , 用 二 石 米 煮 成 稀 粥 , 勉 強 讓 大

家 都 吃 上 ,自 己 也 親 自 和 大 家 一 起 吃 ,從 沒 有 厭 倦 。 京 城 鄴

下 有 個 大 將 軍 , 貪 欲 積 聚 得 實 在 夠 狠 , 家 僮 已 有 了 八 百 人 ,

還 發 誓 湊 滿 一 千 ,早 晚 每 人 的 飯 菜 , 以 十 五 文 錢 為 標 準 , 遇

到 客 人 來 , 也 不 增 加 一 些 。 後 來 犯 事 處 死 , 籍 冊 沒 收 家 產 ,

麻 鞋 有 一 屋 子,舊 衣 藏 幾 個 庫,其 餘 的 財 寶,更 多 得 說 不 完 。

南 陽 地 方 有 個 人,深 藏 廣 蓄,性 極 吝 嗇,冬 至 後 女 婿 來 看 他 ,

他 只 給 準 備 了 一 銅 甌 的 酒 , 還 有 幾 塊 獐 子 肉 , 女 婿 嫌 太 簡

單 ,一 下 子 就 吃 盡 喝 光 了 。這 個 人 很 吃 驚 , 只 好 勉 強 應 付 添

上 一 點,這 樣 添 過 幾 次,回 頭 責 怪 女 兒 說:“ 某 郎 太 愛 喝 酒 ,

才 弄 得 你 老 是 貧 窮 。 ” 等 到 他 死 後 , 幾 個 兒 子 為 爭 奪 遺 產 ,

因 而 發 生 了 兄 殺 弟 的 事 情 。

《顏氏家訓》之《慕賢》(節錄)

(第六課)

原文:

古 人 云 : 「 千 載 一 聖 , 猶 旦 暮 也 ; 五 百 年 一 賢 ,猶 比

髆 心 。 」 言 聖 賢 之 難 得 , 疏 闊 如 此 。 儻 遭 不 世 明 達 君 子 ,

安 可 不 攀 附 景 仰 之 乎 ? 吾 生 於 亂 世 , 長 於 戎 馬 ,流 離 播 越 ,

聞 見 已 多 ; 所 值 名 賢 , 未 嘗 不 心 醉 魂 迷 向 慕 之 也 。 人 在 年

少 , 神 情 未 定 , 所 與 款 狎 , 熏 漬 陶 染 , 言笑 舉 動 , 無 心 於 學 ,

潛 移 暗 化 , 自 然 似 之 ; 何 況 操 履 藝能 , 較 明 易 習 者 也 ? 是 以

Page 6: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6

與 善 人 居 , 如 入 芝 蘭 之 室 , 久 而 自 芳 也 ; 與 惡 人 居 , 如 入

鮑 魚 之 肆 , 久 而 自 臭 也 。 墨 子 悲 於 染 絲 , 是 之 謂 矣 。 君 子

必 慎 交 遊 焉 。 孔 子 曰 : 「無 友 不 如 己 者 。 」 顏 、 閔 之 徒 , 何

可 世 得 ! 但 優 於 我 ,便 足 貴 之 。

世 人 多 蔽 , 貴 耳 賤 目 , 重 遙 輕 近 。 少 長 周 旋 , 如 有 賢 哲 ,

每 相 狎 侮 , 不 加 禮 敬 ; 他 鄉 異 縣 , 微 藉 風 聲 ,延 頸 企 踵 , 甚

於 飢 渴 。 校 其 長 短 , 覈 其 精 麤 , 或 彼 不 能 如 此 矣 。 所 以 魯

人 謂 孔 子 為 東 家 丘 , 昔 虞 國 宮 之 奇 , 少 長 於 君 , 君 狎 之 ,

不 納 其 諫 , 以 至 亡 國 , 不 可 不 留 心 也。

譯文:

古 人 說 : “ 一 千 年 出 一 位 聖 人 , 還 近 得 像 從 早 到 晚 之

間 ;五 百 年 出 一 位 賢 人 , 還 密 得 像 肩 碰 肩 。 ” 這 是 講 聖 人 賢

人 是 如 此 稀 少 難 得 。 假 如 遇 上 世 間 所 少 有 的 明 達 君 子 , 怎 能

不 攀 附 景 仰 啊 ! 我 出 生 在 亂 離 之 時 ,長 成 在 兵 馬 之 間 , 遷 移

流 亡 , 見 聞 已 多 , 遇 上 名 流 賢 士 , 沒 有 不 心 醉 魂 迷 地 向 往 仰

慕 。 人 在 年 少 時 候 , 精 神 意 態 還 未 定 型 , 和 人 家 交 往 親 密 ,

受 到 熏 漬 陶 染 , 人 家 的 一 言 一 笑 一 舉 一 動 , 即 使 無 心 去 學

習 , 也 會 潛 移 默 化 , 自 然 相 似 , 何 況 人 家 的 操 行 技 能 , 是 更

為 明 顯 易 於 學 習 的 東 西 呢 ! 因 此 和 善 人 在 一 起 , 如 同 進 入 培

育 芝 蘭 的 花 房 , 時 間 一 久 自 然 就 芬 芳 ; 若 是 和 惡 人 在 一 起 ,

如 同 進 入 賣 鮑 魚 的 店 鋪 , 時 間 一 久 自 然 就 腥 臭 。 墨 子 看 到 染

絲 的 情 況 , 感 嘆 絲 染 在 什 麽 顏 色 裏 就 會 變 成 什 麽 顏 色 。 所 以

君 子 在 交 友 方 面 必 須 謹 慎 。 孔 子 說 :「 不 要 和 不 如 自 己 的 人

做 朋 友 。 」 像 顏 回 、 閔 損 那 樣 的 人 , 哪 能 常 有 , 只 要 有 勝 過

我 的 地 方 , 就 很 可 貴 。

(第七課)

原文:

用 其 言 , 棄 其 身 , 古 人 所 恥 。 凡 有 一 言 一 行 , 取 於 人

者 , 皆 顯 稱 之 , 不 可 竊 人 之 美 , 以 為 己 力 ; 雖 輕 雖 賤 者 ,

必 歸 功 焉 。 竊 人 之 財 , 刑 辟 之 所 處 ; 竊 人 之 美 ,鬼 神 之 所

責 。

譯文:

採 用 了 某 人 的 意 見,卻 抛 棄 了 這 個 人,這 種 行 爲 被 古 人

認 爲 是 可 恥 的 。 凡 有 一 言 一 行 , 凡 採 納 一 個 建 議 、 辦 理 一 件

事 情 , 是 得 到 別 人 的 幫 助 ,應 該 讚 揚 人 家 , 不 該 竊 取 他 人 成

Page 7: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7

果 , 以 爲 己 力 ; 當 成 自 己 的 功 勞 。 即 使 是 地 位 低 下 的 人 , 也

一 定 要 肯 定 他 的 功 勞 。 竊 取 別 人 的 錢 財 , 會 遭 到 刑 罰 的 處

置 ; 竊 取 別 人 的 成 果 , 會 遭 到 鬼 神 的 譴 責 。

《顏氏家訓》之《勉學》(節錄)

(第八課)

原文:

人 見 鄰 里 親 戚 有 佳 快 者 , 使 子 弟 慕 而 學 之 , 不 知 使 學 古

人 , 何 其 蔽 也 哉 ? 世 人 但 見 跨 馬 被 甲 , 長 矟 彊 弓, 便 云 我 能

為 將 ; 不 知 明 乎 天 道 , 辯 乎 地 利 , 比 量 逆 順 , 鑒 達 興 亡 之

妙 也 。 但 知 承 上 接 下 , 積 財 聚 穀 , 便 云 我 能 為 相 ; 不 知 敬

鬼 事 神 , 移 風 易 俗 , 調 節 陰 陽 , 薦 舉 賢 聖 之 至 也 。 但 知 私

財 不 入 , 公 事 夙 辦 , 便 云 我 能 治 民; 不 知 誠 己 刑 物 , 執 轡 如

組 , 反 風 滅 火 , 化 鴟 為 鳳 之 術 也 。 但 知 抱 令 守 律 , 早 刑 晚

捨 , 便 云 我 能 平 獄 ; 不 知 同 轅 觀 罪 , 分 劍 追 財 , 假 言 而 姦

露 , 不 問 而 情 得 之 察 也 。 爰 及 農 商 工 賈 , 廝 役 奴 隸 , 釣 魚

屠 肉 , 飯 牛 牧 羊 , 皆 有 先 達 , 可 為 師 表 , 博 學 求 之 , 無 不

利 於 事 也 。

譯文:

人 們 看 到 鄉 鄰 親 戚 中 有 稱 心 的 好 榜 樣 ,叫 子 弟 去 仰 慕 學

習 , 而 不 知 道 叫 去 學 習 古 人 , 為 什 麽 這 樣 糊 塗 ? 世 人 只 知 道

騎 馬 披 甲 ,長 矛 強 弓 , 就 說 我 能 為 將 ,卻 不 知 道 要 有 明 察 天

道 ,辨 識 地 利 , 考 慮 是 否 順 乎 時 勢 人 心 、 審 察 通 曉 興 亡 的 能

耐 。 只 知 道 承 上 接 下 , 積 財 聚 谷 , 就 說 我 能 為 相 , 卻 不 知 道

要 有 敬 神 事 鬼 , 移 風 易 俗 ,調 節 陰 陽 ,推 薦 選 舉 賢 聖 之 人 的

水 平 。 只 知 道 不 謀 私 財 , 早 辦 公 事 , 就 說 我 能 治 理 百 姓 , 卻

不 知 道 要 有 誠 己 正 人 , 治 理 有 條 理 , 救 災 滅 禍 ,教 化 百 姓 的

本 領 。 只 知 道 執 行 律 令 , 早 判 晚 赦 , 就 說 我 能 平 獄 , 卻 不 知

道 偵 察 、 取 證 、 審 訊 、 推 斷 等 種 種 技 巧 。 在 古 代 , 不 管 是 務

農 的、做 工 的、經 商 的、當 仆 人 的、做 奴 隸 的,還 是 釣 魚 的 、

殺 豬 的 、 餵 牛 牧 羊 的 人 們 中 , 都 有 顯 達 賢 明 的 先 輩 ,可 以 作

為 學 習 的 榜 樣 , 博 學 尋 求 , 都 有 利 於 成 就 事 業 啊 !

原文:

夫 學 者 所 以 求 益 耳 。 見 人 讀 數 十 卷 書 ,便 自 高 大 , 凌 忽

長 者 , 輕 慢 同 列 ; 人 疾 之 如 讎 敵 , 惡 之 如 鴟 梟 , 如 此 以 學 自

損 , 不 如 無 學 也 。

Page 8: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8

古 之 學 者 為 己,以 補 不 足 也;今 之 學 者 為 人,但 能 說 之

也 , 古 之 學 者 為 人 , 行 道 以 利 世 也 ; 今 之 學 者 為 己 , 脩 身 以

求 進 也。夫 學 者 猶 種 樹 也,春 玩 其 華,秋 登 其 實;講 論 文 章 ,

春 華 也 , 脩 身 利 行 , 秋 實 也 。

譯 文

說 到 學 習 這 件 事 , 本 來 是 用 以 求 取 知 識 的 。常 見 世 人 才

讀 數 十 卷 書 , 便 高 傲 自 大 起 來 , 凌 犯 忽 略 尊 長 , 對 同 輩 輕 視

傲 慢;以 至 一 般 人 對 他 的 疾 恨,就 像 仇 敵,厭 惡 的 有 如 鴟 梟 。

像 這 樣 用 求 知 來 自 我 貶 損 , 還 不 如 不 學 的 好 。

古 時 候 的 人 求 學 ,是 為 了 充 實 自 己 的 學 問 、 道 德 , 來 彌

補 這 方 面 的 不 足 ; 現 代 的 人 求 學 , 對 所 講 習 的 學 問 、 道 德 ,

不 能 躬 行 實 踐 , 只 能 空 口 說 說 , 來 求 知 於 人 。古 時 候 的 人 求

學 , 是 為 了 行 道 來 為 社 會 上 廣 大 人 群 謀 福 利 ; 現 代 的 人 求

學 , 是 為 了 自 身 的 進 修 借 以 求 取 高 官 厚 祿 。 說 到 求 學 這 件

事 ,就 好 比 種 樹 一 樣 , 在 春 天 賞 玩 它 的 花 朵 ,在 秋 天 收 穫 它

的 果 食 ; 當 講 解 討 論 文 章 的 時 候 , 有 如 在 欣 賞 春 天 的 花 朵 ,

當 身 修 以 後 , 行 為 能 為 廣 大 人 群 謀 取 福 利 的 時 候 ,也 就 有 如

秋 天 收 穫 果 實 了 。

(第九課)

原文:

人 生 小 幼 , 精 神 專 利 , 長 成 已 後 , 思 慮 散 逸 , 固 須 早

教 , 勿 失 機 也 。 吾 七 歲 時 , 誦 靈 光 殿 賦 , 至 於 今 日 , 十 年

一 理 ,猶 不 遺 忘 ; 二 十 之 外 , 所 誦 經 書 , 一 月 廢 置 , 便 至 荒

蕪 矣 。 然 人 有 坎 壈 , 失 於 盛 年 , 猶 當 晚 學 , 不 可 自 棄 。 孔

子 云 : 「 五 十 以 學 易 , 可 以 無 大 過 矣 。 」 魏 武 、 袁 遺 ,老 而

彌 篤 , 此 皆 少 學 而 至 老 不 倦 也 。 曾 子 七 十 乃 學 , 名 聞 天 下 ;

荀 卿 五 十 , 始 來 遊 學 , 猶 為 碩 儒 ; 公 孫 弘 四 十 餘 , 方 讀 春

秋 , 以 此 遂 登 丞 相 ; 朱 雲 亦 四 十 , 始 學 易 、論 語 ; 皇 甫 謐 二

十 , 始 受 孝 經 、 論 語 : 皆 終 成 大 儒 , 此 並 早 迷 而 晚 寤 也 。

世 人 婚 冠 未 學 , 便 稱 遲 暮 , 因 循 面 牆, 亦 為 愚 耳 。 幼 而 學

者 , 如 日 出 之 光 , 老 而 學 者 , 如 秉 燭 夜 行 , 猶 賢 乎 瞑 目 而

無 見 者 也 。

譯文:

人 生 在 幼 小 的 時 期,精 神 專 一,長 成 以 後,思 慮 分 散 ,

這 就 該 早 早 教 育 , 不 要 失 掉 機 會 。 我 七 歲 時 候 , 誦 讀 《 靈 光

殿 賦 》,直 到 今 天,十 年 溫 習 一 次,還 不 忘 記。二 十 歲 以 後 ,

Page 9: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9

所 誦 讀 的 經 書 , 一 個 月 擱 置 , 就 生 疏 了 , 但 人 會 因 困 頓 而 壯

年 失 學 , 還 該 晚 學 , 不 可 以 自 己 放 棄 。 孔 子 就 說 過 : 「 五 十

歲 來 學 《 易 經 》 可 以 沒 有 大 過 失 了 。 」 曹 操 、 袁 遺 老 而 更 專

心 致 志 ; 這 都 是 從 小 學 習 到 老 年 仍 不 厭 倦 。 曾 參 十 七 歲 才

學 , 而 名 聞 天 下 ; 荀 卿 五 十 歲 才 來 遊 學 , 還 成 為 儒 家 大 師 ;

公 孫 弘 四 十 多 歲 才 讀 《 春 秋 》 , 憑 此 就 做 上 丞 相 ; 朱 雲 也 到

四 十 歲 才 學《 易 經 》、《 論 語 》,皇 甫 謐 二 十 歲 才 學《 孝 經 》、

《 論 語 》 , 都 終 於 成 為 儒 學 大 師 ; 這 都 是 早 年 迷 糊 而 晚 年 醒

悟 。 世 上 人 到 二 、 三 十 婚 冠 之 年 沒 有 學 , 就 自 以 為 太 晚 了 ,

因 循 保 守 而 失 學 , 也 太 愚 蠢 了 。幼 年 學 的 像 太 陽 剛 升 起 的 光

芒 ;老 年 學 的 , 像 夜 裏 走 路 拿 著 蠟 燭 ,總 比 閉 上 眼 睛 什 麽 也

看 不 見 要 好 。

原文:

古 人 勤 學 , 有 握 錐 投 斧 , 照 雪 聚 螢 , 鋤 則 帶 經 ,牧 則 編

簡 , 亦 為 勤 篤 。 梁 世 彭 城 劉 綺 , 交 州 刺 史 勃 之 孫, 早 孤 家

貧 , 燈 燭 難 辦 , 常 買 荻 尺 寸 折 之 , 然 明 夜 讀 。孝 元 初 出 會

稽 , 精 選 寮 寀 , 綺 以 才 華 , 為 國 常 侍 兼 記 室, 殊 蒙 禮 遇 , 終

於 金 紫 光 祿 。 義 陽 朱 詹 , 世 居 江 陵 , 後 出 揚 都 , 好 學 , 家

貧 無 資 , 累 日 不 爨 , 乃 時 吞 紙 以 實 腹。 寒 無 氈 被 , 抱 犬 而

臥 。 犬 亦 飢 虛 , 起 行 盜 食 , 呼 之 不至 , 哀 聲 動 鄰 , 猶 不 廢 業 ,

卒 成 學 士 , 官 至 鎮 南 錄 事 參 軍 , 為 孝 元 所 禮 。 此 乃 不 可 為

之 事 , 亦 是 勤 學 之 一 人 。東 莞 臧 逢 世 , 年 二 十 餘 , 欲 讀 班 固

漢 書 , 苦 假 借 不 久 ,乃 就 姊 夫 劉 緩 乞 丐 客 刺 書 翰 紙 末 , 手 寫

一 本 , 軍 府 服 其 志 尚 , 卒 以 漢 書 聞 。

譯文:

古 人 勤 奮 好 學 , 有 用 錐 子 刺 大 腿 以 防 止 瞌 睡 的 蘇 秦 ;

有 投 斧 于 高 樹 、下 決 心 到 長 安 求 學 的 文 黨 ;有 映 雪 勤 讀 的 孫

康 ; 有 用 袋 子 收 聚 螢 火 蟲 用 來 照 讀 的 車 武 子 ; 漢 代 的 倪 寬 、

常 林 耕 種 時 也 不 忘 帶 上 經 書 ;還 有 路 溫 舒 ,在 放 牧 時 就 摘 蒲

草 截 成 小 簡 , 用 來 寫 字 。 他 們 也 算 勤 奮 好 學 的 人 。 梁 朝 彭

城 的 劉 綺 ,是 交 州 刺 史 劉 勃 的 孫 子 , 幼 年 喪 父 ,家 境 貧 寒 無

錢 購 買 燈 燭 , 就 時 常 買 些 蘆 草 , 將 它 的 莖 折 成 尺 把 長 , 點 燃

後 照 明 夜 讀 。 梁 元 帝 當 初 出 任 會 稽 太 守 時 , 精 心 選 拔 了 一

批 僚 屬 ,劉 綺 就 以 自 己 的 才 華 ,被 選 任 爲 湘 東 王 府 的 常 侍 兼

記 室 參 軍 ,很 受 梁 元 帝 的 器 重 , 最 後 官 至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 義

陽 的 朱 詹 ,世 代 住 在 江 陵 ,後 來 到 了 揚 都 。 他 十 分 勤 學 卻 因

Page 10: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10

家 中 貧 窮 無 錢 ,有 時 連 續 幾 天 都 不 能 生 火 煮 飯 , 就 時 常 靠 吞

食 廢 紙 來 充 饑 。天 氣 寒 冷 沒 有 被 子 就 抱 著 狗 取 暖 而 睡 。 狗 也

十 分 饑 餓 , 就 跑 到 外 面 去 偷 東 西 吃 ,朱 詹 大 聲 呼 喚 也 不 見 它

回 家 , 那 悲 哀 的 叫 聲 , 驚 動 了 四 鄰 。 儘 管 如 此 , 他 依 舊 沒 有

荒 廢 學 業 ,終 於 成 爲 學 士 ,官 至 鎮 南 將 軍 錄 事 參 軍 ,受 到 梁

元 帝 的 禮 遇 。 朱 詹 所 爲 , 是 一 般 人 所 無 法 做 到 的 , 他 也 是 一

個 勤 奮 好 學 的 人 。東 莞 的 藏 逢 世 , 在 二 十 多 歲 的 時 候 , 想 讀

班 固 的 《 漢 書 》 , 但 苦 於 借 來 的 書 不 能 長 久 閱 讀 , 就 向 姐 夫

劉 緩 討 取 名 片 、書 信 的 邊 角 紙 來 親 手 抄 錄 了 一 本 。將 軍 府 中

的 人 都 佩 服 他 的 志 氣 和 毅 力 , 後 來 他 終 於 因 研 究 《 漢 書 》 聞

名 。

《顏氏家訓》之《名實》(節錄)

(第十課)

原文:

名 之 與 實 , 猶 形 之 與 影 也 。 德 藝 周 厚 , 則 名 必 善 焉 ; 容 色

姝 麗 , 則 影 必 美 焉 。 今 不 脩 身 而 求 令 名 於 世 者, 猶 貌 甚 惡 而

責 妍 影 於 鏡 也 。 上 士 忘 名 , 中 士 立 名 , 下 士 竊 名 。 忘 名 者 ,

體 道 合 德 , 享 鬼 神 之 福 祐 , 非 所 以 求 名 也 ; 立 名 者 , 脩 身

慎 行 , 懼 榮 觀 之 不 顯 , 非 所 以 讓 名 也 ; 竊 名 者 , 厚 貌 深 姦 ,

干 浮 華 之 虛 構 , 非 所 以 得 名 也。

譯文:

名 與 實 的 關 系 , 好 比 形 與 影 的 關 系 。 德 藝 周 厚 , 那 名 就

一 定 好 ; 容 貌 美 麗 ,那 影 就 一 定 美 。 如 今 不 修 身 而 想 在 世 上

傳 好 的 名 , 就 好 比 容 貌 很 醜 而 要 求 鏡 子 裏 現 出 美 的 影 了 。上

士 忘 名 , 中 士 立 名 , 下 士 竊 名 。 忘 名 , 就 是 體 道 合 德 , 享 受

鬼 神 的 福 祜 , 而 不 是 用 來 求 名 的 ; 立 名 , 就 是 修 身 慎 行 , 生

怕 榮 譽 會 被 湮 沒,而 不 是 為 了 讓 名 的;竊 名,就 是 外 樸 內 奸 ,

謀 求 浮 華 的 虛 名 , 而 不 是 真 能 得 到 名 的 。

原文:

吾 見 世 人 , 清 名 登 而 金 貝 入 , 信 譽 顯 而 然 諾 虧 ,不 知 後

之 矛 戟 , 毀 前 之 干 櫓 也 。 虙 子 賤 云 : 「 誠 於 此 者 形 於 彼 。 」

人 之 虛 實 真 偽 在 乎 心 , 無 不 見 乎 跡 , 但 察 之 未 熟 耳 。 一 為

察 之 所 鑒 , 巧 偽 不 如 拙 誠 , 承 之 以 羞 大 矣。 伯 石 讓 卿 , 王 莽

Page 11: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11

辭 政 , 當 於 爾 時 , 自 以 巧 密 ; 後 人 書之 , 留 傳 萬 代 , 可 為 骨

寒 毛 豎 也 。 近 有 大 貴 , 以 孝 著 聲, 前 後 居 喪 , 哀 毀 踰 制 , 亦

足 以 高 於 人 矣 。 而 嘗 於 苫 塊 之 中 , 以 巴 豆 塗 臉 , 遂 使 成 瘡 ,

表 哭 泣 之 過 。 左 右 童 豎, 不 能 掩 之 , 益 使 外 人 謂 其 居 處 飲

食 , 皆 為 不 信 。 以 一 偽 喪 百 誠 者 , 乃 貪 名 不 已 故 也 。

譯文 :

我 見 到 世 上 的 人,清 名 播 揚 但 金 錢 暗 入,信 譽 昭 著 但 許

諾 有 虧 ,真 不 知 是 不 是 後 面 的 矛 戟 ,在 搗 毀 前 面 的 盾 牌 啊 !

虙 子 賤 說 過 :「 在 這 件 事 上 做 得 真 誠, 就 給 另 件 事 樹 立 了 榜

樣 。 」 人 的 虛 或 實 , 真 或 偽 固 然 在 於 心 , 但 沒 有 不 在 行 動 上

表 現 出 來 的 , 只 是 觀 察 得 不 仔 細 罷 了 。一 旦 觀 察 得 真 切 , 那

種 巧 於 作 偽 就 還 不 如 拙 而 誠 實 , 接 著 招 來 的 羞 辱 也 夠 大 的 。

伯 石 的 推 讓 卿 位 , 王 莽 的 辭 謝 政 權 , 在 當 時 自 以 為 既 巧 又

密 ,可 是 被 後 人 記 載 下 來 ,留 傳 萬 世 ,就 叫 人 看 了 毛 豎 骨 寒

了。近 來 有 個 大 貴 人,以 孝 著 稱,先 後 居 喪。哀 痛 毀 傷 過 度 ,

這 也 是 以 顯 得 高 於 一 般 人 了 ;可 他 在 草 薦 土 塊 之 中 , 還 用 有

大 毒 的 巴 豆 來 塗 臉 , 有 意 使 臉 上 成 瘡 , 來 顯 出 他 哭 泣 得 多 麽

厲 害 , 但 這 種 做 作 不 能 蒙 過 身 旁 童 僕 的 眼 睛 , 反 而 使 外 邊 人

說 他 喪 中 的 居 處 飲 食 都 在 偽 裝 。 由 於 有 一 件 事 情 偽 裝 出 現

假 , 而 毀 掉 了 百 件 事 情 的 真 , 這 就 是 貪 名 不 足 的 結 果 啊 !

原文:

或 問 曰 : 「 夫 神 滅 形 消 , 遺 聲 餘 價 , 亦 猶 蟬 殼 蛇 皮 ,

獸 迒 鳥 跡 耳 , 何 預 於 死 者 , 而 聖 人 以 為 名 教 乎 ? 」 對 曰 :

「 勸 也, 勸 其 立 名 , 則 獲 其 實 。 且 勸 一 伯 夷 , 而 千 萬 人 立 清

風 矣 ; 勸 一 季 札 , 而 千 萬 人 立 仁 風 矣 ; 勸 一 柳 下 惠 , 而 千

萬 人 立 貞 風 矣 ; 勸 一 史 魚 , 而 千 萬 人 立 直 風 矣 。 故 聖 人 欲

其 魚 鱗 鳳 翼 , 雜 沓 參 差 , 不 絕 於 世 , 豈 不 弘 哉 ? 四 海 悠 悠 ,

皆 慕 名 者 , 蓋 因 其 情 而 致 其 善 耳 。 抑 又 論 之 , 祖 考 之 嘉 名

美 譽 , 亦 子 孫 之 冕 服 牆 宇 也 , 自 古 及 今 , 獲 其 庇 廕 者 亦 眾

矣 。 夫 修 善 立 名 者 , 亦 猶 築 室 樹 果 , 生 則 獲 其 利 , 死 則 遺

其 澤 。 世 之 汲 汲 者 , 不 達 此 意 , 若 其 與 魂 爽 俱 昇 , 松 柏 偕

茂 者 , 惑 矣 哉 !」

譯文:

有 人 問 道: 「 一 個 人 的 靈 魂 湮 滅 , 形 體 消 失 之 後, 遺 留

在 世 上 的 名 聲 ,也 就 像 蟬 蛻 下 的 殼 ,蛇 蛻 掉 的 皮 以 及 鳥 獸 留

Page 12: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12

下 的 足 迹 一 樣 了 , 與 死 者 有 什 麽 關 係 , 而 聖 人 要 把 它 作 爲 教

化 的 內 容 來 對 待 呢 ? 」 我 回 答 說 : 「 那 是 爲 了 勉 勵 大 家 啊 ,

勉 勵 一 個 人 去 樹 立 好 的 名 聲 ,就 可 以 獲 得 向 善 的 果 實 。 況 且

我 們 勉 勵 人 們 向 伯 夷 學 習 , 成 千 上 萬 的 人 就 可 以 樹 立 起 清 廉

的 風 氣 了 ; 勉 勵 人 們 向 季 札 學 習 , 成 千 上 萬 的 人 就 可 以 樹 立

起 仁 愛 的 風 氣 了 ; 勉 勵 人 們 向 柳 下 惠 學 習 ,成 千 上 萬 的 人 就

可 以 樹 立 起 堅 貞 的 風 氣 了 ; 勉 勵 人 們 向 史 魚 學 習 ,成 千 上 萬

的 人 就 可 以 樹 立 起 剛 直 的 風 氣 了 。 所 以 聖 人 希 望 世 上 云 云 衆

生 ,不 論 其 天 資 稟 賦 的 差 異 , 都 紛 紛 起 而 仿 效 伯 夷 等 人 , 使

這 種 風 氣 連 綿 不 絕 , 這 難 道 不 是 一 件 大 事 嗎 ? 世 間 衆 多 的 庶

民 , 都 是 愛 慕 名 聲 的 , 應 該 根 據 他 們 的 這 種 感 情 而 引 導 他 們

達 到 美 好 的 境 界 。 或 許 還 可 以 這 樣 說 , 祖 父 輩 的 美 好 名 聲 和

榮 譽 , 也 好 比 是 子 孫 們 的 冠 冕 服 飾 和 高 牆 大 廈 , 從 古 到 今 ,

得 到 它 的 庇 蔭 的 人 也 夠 多 了 。 那 些 廣 修 善 事 以 樹 立 名 聲 的

人 ,就 好 比 是 建 築 房 屋 栽 種 果 樹 , 活 著 時 能 得 到 好 處 , 死 後

也 可 把 恩 澤 施 及 子 孫 。那 些 急 於 追 逐 實 利 的 人 , 就 不 明 白 這

個 道 理 。 他 們 死 後 , 如 果 他 們 的 名 聲 能 夠 與 魂 魄 一 道 升 天 ,

能 夠 同 松 柏 一 樣 長 青 不 衰 的 話 , 那 就 是 怪 事 了 ! 」

《顏氏家訓》之《涉務》(節錄)

(第十一課)

原文:

吾 見 世 中 文 學 之 士 , 品 藻 古 今 , 若 指 諸 掌 , 及 有 試 用 ,

多 無 所 堪 。 居 承 平 之 世 , 不 知 有 喪 亂 之 禍 ; 處 廟 堂 之 下 ,

不 知 有 戰 陳 之 急 ; 保 俸 祿 之 資 , 不 知 有 耕 稼 之 苦 ; 肆 吏 民

之 上 , 不 知 有 勞 役 之 勤 , 故 難 可 以 應 世 經 務 也 。 晉 朝 南 渡 ,

優 借 士 族 ; 故 江 南 冠 帶 , 有 才 幹 者 , 擢 為 令 僕 已 下 尚 書 郎

中 書 舍 人 已 上 , 典 掌 機 要 。 其 餘 文 義 之 士 , 多 迂 誕 浮 華 ,

不 涉 世 務 ; 纖 微 過 失 , 又 惜 行 捶 楚, 所 以 處 於 清 高 , 蓋 護 其

短 也 。 至 於 臺 閣 令 史 , 主 書 監 帥 , 諸 王 籤 省 , 並 曉 習 吏 用 ,

濟 辦 時 須 , 縱 有 小 人 之 態, 皆 可 鞭 杖 肅 督 , 故 多 見 委 使 , 蓋

用 其 長 也 。 人 每 不 自 量 , 舉 世 怨 梁 武 帝 父 子 愛 小 人 而 疏 士

大 夫 , 此 亦 眼 不 能 見 其 睫 耳 。

譯文:

我 見 到 世 上 的 文 學 之 士 ,評 議 古 今,好 似 指 掌 一 般 非 常

熟 悉 , 等 有 所 試 用 , 多 數 不 能 勝 任 。 處 在 累 代 太 平 之 世 , 不

Page 13: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13

知 道 有 喪 亂 之 禍 ;身 在 朝 廷 之 上 , 不 知 道 有 戰 陣 之 急 ; 保 有

俸 祿 供 給 ,不 知 道 有 耕 稼 之 苦 ; 縱 肆 吏 民 頭 上 , 不 知 道 有 勞

役 之 勤 : 這 樣 就 很 難 應 付 時 世 和 處 理 政 務 了 。晉 朝 南 渡 , 對

士 族 優 待 寬 容 , 因 此 江 南 冠 帶 中 有 才 幹 的 , 就 拔 擢 為 尚 書

令 、 僕 射 下 尚 書 郎 、 中 書 舍 人 以 上 的 官 職 , 執 掌 機 要 。 其 餘

只 懂 得 點 文 義 的 ,多 數 迂 誕 浮 華 , 不 會 處 理 世 務 , 有 了 點 小

過 錯 , 又 捨 不 得 杖 責 , 因 而 把 他 們 放 在 清 高 的 位 置 上 , 來 給

他 們 護 短 。 至 於 那 些 臺 閣 令 史 、 主 辦 監 帥 、 諸 王 簽 省 , 都 對

工 作 通 曉 熟 練 , 能 按 需 要 完 成 任 務 , 縱 使 流 露 出 小 人 的 情

態 ,還 可 以 鞭 打 監 督 , 所 以 多 被 委 任 使 用 , 這 是 在 用 他 們 的

長 處 。 人 往 往 不 能 自 量 ,世 上 都 在 抱 怨 梁 武 帝 父 子 喜 歡 小 人

而 疏 遠 士 大 夫 , 這 也 就 像 眼 睛 不 能 看 到 眼 睫 毛 了 。

原文:

古 人 欲 知 稼 穡 之 艱 難 , 斯 蓋 貴 穀 務 本 之 道 也 。 夫 食 為

民 天 , 民 非 食 不 生 矣 , 三 日 不 粒 , 父 子 不 能 相 存 。耕 種 之 ,

茠 鉏 之 , 刈 穫 之 , 載 積 之 , 打 拂 之 , 簸 揚 之 ,凡 幾 涉 手 , 而

入 倉 廩 , 安 可 輕 農 事 而 貴 末 業 哉 ? 江 南 朝 士 , 因 晉 中 興 ,

南 渡 江 , 卒 為 羈 旅 , 至 今 八 九 世 , 未 有 力 田 , 悉 資 俸 祿 而

食 耳 。 假 令 有 者 , 皆 信 僮 僕 為 之 , 未 嘗 目 觀 起 一 墢 土 , 耘

一 株 苗 ; 不 知 幾 月 當 下 , 幾 月 當 收 , 安 識 世 間 餘 務 乎 ? 故

治 官 則 不 了 , 營 家 則 不 辦 , 皆 優 閑 之 過 也 。

譯文:

古 人 深 刻 體 驗 務 農 的 艱 辛 , 這 是 為 了 使 人 珍 惜 糧 食 ,

重 視 農 業 勞 動 。 民 以 食 為 天 , 沒 有 食 物 , 人 們 就 無 法 生 存 ,

三 天 不 吃 飯 的 話 , 父 子 之 間 就 沒 有 力 氣 互 相 問 候 。糧 食 要 經

過 耕 種 、 鋤 草 、 收 割 、 儲 存 、 舂 打 、 揚 場 等 好 幾 道 工 序 , 才

能 放 存 糧 倉 , 怎 麽 可 以 輕 視 農 業 而 重 視 商 業 呢 ? 江 南 朝 廷 裏

的 官 員 , 隨 著 晉 朝 的 復 興 , 南 渡 過 江 , 流 落 他 鄉 , 到 現 在 也

經 歷 了 八 九 代 了 。 這 些 官 員 從 來 沒 有 人 從 事 農 業 生 產 , 而 是

完 全 依 靠 俸 祿 供 養 。 如 果 他 們 有 田 產 , 也 是 隨 意 交 給 年 輕 的

僕 役 耕 種 ,從 沒 見 過 別 人 挖 一 塊 泥 土 ,插 一 次 秧 , 不 知 何 時

播 種 , 何 時 收 獲 , 又 怎 能 懂 得 其 他 事 務 呢 ? 因 此 , 他 們 做 官

就 不 識 世 務,治 家 就 不 辦 產 業,這 都 是 養 尊 處 優 帶 來 的 危 害。

《顏氏家訓》之《養生》(節錄)

Page 14: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14

(第十二課)

原文:

神 仙 之 事 , 未 可 全 誣 ; 但 性 命 在 天 , 或 難 鍾 值 。人 生

居 世 , 觸 途 牽 縶 : 幼 少 之 日 , 既 有 供 養 之 勤 ; 成 立之 年 , 便

增 妻 孥 之 累 。 衣 食 資 須 , 公 私 驅 役 ; 而 望 遁 跡 山 林 , 超 然

塵 滓 , 千 萬 不 遇 一 爾 。 加 以 金 玉 之 費 , 鑪 器 所 須 , 益 非 貧

士 所 辦 。 學 如 牛 毛 , 成 如 麟 角 。 華 山 之 下, 白 骨 如 莽 , 何 有

可 遂 之 理 ? 考 之 內 教 , 縱 使 得 仙 , 終 當 有 死 , 不 能 出 世 ,

不 願 汝 曹 專 精 於 此 。 若 其 愛 養 神 明, 調 護 氣 息 , 慎 節 起 臥 ,

均 適 寒 暄 , 禁 忌 食 飲 , 將 餌 藥 物 , 遂 其 所 稟 , 不 為 夭 折 者 ,

吾 無 間 然 。 諸 藥 餌 法 , 不 廢 世 務 也 。 庾 肩 吾 常 服 槐 實 , 年

七 十 餘 , 目 看 細 字 , 鬚 髮 猶 黑 。 鄴 中 朝 士 , 有 單 服 杏 仁 、

枸 杞 、 黃 精 、 朮 、 車 前 得 益 者 甚 多 , 不 能 一 一 說 爾 。 吾 嘗

患 齒 , 搖 動 欲 落 ,飲 食 熱 冷 , 皆 苦 疼 痛 。 見 抱 朴 子 牢 齒 之

法 , 早 朝 叩 齒 三 百 下 為 良 ; 行 之 數 日 , 即 便 平 愈 , 今 恆 持

之 。 此 輩 小 術, 無 損 於 事 , 亦 可 脩 也 。 凡 欲 餌 藥 , 陶 隱 居 太

清 方 中 總 錄 甚 備 , 但 須 精 審 , 不 可 輕 脫 。 近 有 王 愛 州 在 鄴

學 服 松 脂 , 不 得 節 度 , 腸 塞 而 死 , 為 藥 所 誤 者 甚 多 。

譯文:

得 道 成 仙 的 事 情 , 不 能 說 全 是 虛 假 , 只 是 人 的 性 命 長 短

取 決 於 天 , 很 難 說 會 碰 上 好 運 還 是 遭 遇 厄 運 。 人 在 世 一 生 ,

到 處 都 有 牽 掛 羈 絆 ; 少 年 時 候 , 要 盡 供 養 侍 奉 父 母 的 辛 勞 ,

成 年 以 後 ,又 增 加 養 育 妻 子 兒 女 的 拖 累 。 衣 食 供 給 需 求 , 為

公 事 、 私 事 操 勞 奔 波 , 而 希 望 隱 居 於 山 林 、 超 脫 塵 世 的 人 ,

千 萬 人 中 遇 不 到 一 個 。 加 上 得 道 成 仙 之 術 , 要 耗 資 黃 金 寶

玉 ,需 要 爐 鼎 器 具 ,更 不 是 貧 士 所 能 辦 到 的 。學 道 的 人 多 如

牛 毛 , 成 功 的 人 稀 如 磷 角 。 華 山 之 下 , 白 骨 多 如 野 草 , 哪 裏

有 順 心 如 願 的 道 理 ? 再 認 真 考 查 內 教 , 即 使 能 成 仙 ,最 後 還

是 得 死 ,無 法 擺 脫 人 世 間 的 羈 絆 而 長 生 。 我 不 願 意 讓 你 們 專

心 致 力 於 此 事 。 如 果 是 愛 惜 保 養 精 神 ,調 理 護 養 氣 息 ,起 居

有 規 律 , 穿 衣 冷 暖 適 當 , 飲 食 有 節 制 , 吃 些 補 藥 滋 養 , 順 著

本 來 的 天 賦 , 保 住 元 氣 , 而 不 致 夭 折 , 這 樣 , 我 也 就 沒 有 什

麽 可 批 評 的 了 。 服 用 補 藥 要 得 法 , 不 要 耽 誤 了 大 事 。庾 肩 吾

常 服 用 槐 樹 的 果 實 , 到 了 七 十 多 歲 , 眼 睛 還 能 看 清 小 字 , 鬍

鬚 頭 髮 還 很 黑 。 鄴 城 的 朝 廷 官 員 有 人 專 門 服 用 杏 仁 、 枸 杞、

黃 精 、 白 術 、 車 前 , 從 中 得 到 很 多 好 處 , 不 能 — 一 例 舉 。 我

曾 患 有 牙 疼 痛 , 牙 齒 松 動 快 掉 了 , 吃 冷 熱 的 東 西 , 都 要 疼 痛

Page 15: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15

受 苦 。 看 了 《 抱 樸 子 》 裏 固 齒 的 方 法 , 以 早 上 起 來 就 叩 碰 牙

齒 三 百 次 為 佳 , 我 堅 持 了 幾 天 , 牙 就 好 了 , 現 在 還 堅 持 這 麽

做 。 這 一 類 的 小 技 巧 , 對 別 的 事 沒 有 損 害 , 也 可 以 學 學 。 凡

是 要 服 用 補 藥 , 陶 隱 居 的 《 太 清 方 》 中 收 錄 的 很 完 備 , 但 是

必 須 精 心 挑 選 , 不 能 輕 率 。最 近 有 個 叫 王 愛 州 的 人 ,在 鄴 城

效 仿 別 人 服 用 松 脂 , 沒 有 節 制 , 腸 子 堵 塞 而 死 。 被 藥 物 傷 害

的 人 很 多 。

(第十三課)

原文:

夫 養 生 者 先 須 慮 禍 , 全 身 保 性 , 有 此 生 然 後 養 之, 勿 徒

養 其 無 生 也 。 單 豹 養 於 內 而 喪 外 , 張 毅 養 於 外 而 喪 內 , 前

賢 所 戒 也 。 嵇 康 著 養 生 之 論 , 而 以 傲 物 受 刑 ;石 崇 冀 服 餌 之

徵 , 而 以 貪 溺 取 禍 , 往 世 之 所 迷 也 。

夫 生 不 可 不 惜 , 不 可 苟 惜 。 涉 險 畏 之 途 , 干 禍 難 之 事 ,

貪 欲 以 傷 生 , 讒 慝 而 致 死 , 此 君 子 之 所 惜 哉 ; 行 誠 孝 而 見

賊 , 履 仁 義 而 得 罪 , 喪 身 以 全 家 , 泯 軀 而 濟 國, 君 子 不 咎

也 。 自 亂 離 已 來 , 吾 見 名 臣 賢 士 , 臨 難 求 生, 終 為 不 救 , 徒

取 窘 辱 , 令 人 憤 懣 。 侯 景 之 亂 , 王 公 將 相 , 多 被 戮 辱 , 妃

主 姬 妾 , 略 無 全 者 。 唯 吳 郡 太 守 張 嵊, 建 義 不 捷 , 為 賊 所

害 , 辭 色 不 撓 ; 及 鄱 陽 王 世 子 謝 夫人 , 登 屋 詬 怒 , 見 射 而

斃 。 夫 人 , 謝 遵 女 也 。 何 賢 智 操 行 若 此 之 難 ? 婢 妾 引 決 若

此 之 易 ? 悲 夫 !

譯 文 :

養 生 的 人 首 先 應 該 考 慮 避 免 禍 患 , 先 要 保 住 身 家 性 命 。

有 了 這 個 生 命 ,然 後 才 得 以 保 養 它 ;不 要 白 費 心 思 地 去 保 養

不 存 在 的 所 謂 長 生 不 老 的 生 命 。 單 豹 這 人 很 重 視 養 生 , 但 不

去 防 備 外 界 的 餓 虎 傷 害 他 , 結 果 被 餓 虎 吃 掉 ; 張 毅 這 人 很 重

視 防 備 外 來 侵 害 , 但 死 於 內 熱 病 。 這 些 都 是 前 人 留 下 的 教

訓 。稽 康 寫 了 養 生 的 論 著 ,但 是 由 於 傲 慢 無 禮 而 遭 殺 頭 ; 石

崇 希 望 服 藥 延 年 益 壽 ,卻 因 積 財 貪 得 無 厭 而 遭 殺 害 。 這 都 是

前 代 人 的 糊 塗 。

生 命 不 能 不 珍 惜 ,也 不 能 茍 且 偷 生。走 上 邪 惡 危 險 的 道

路 , 捲 入 禍 難 的 事 情 , 追 求 欲 望 的 滿 足 而 喪 身 , 進 讒 言 , 藏

惡 念 而 致 死 , 君 子 應 該 婉 惜 生 命 ! 行 忠 孝 的 事 而 被 害 ; 做 仁

義 的 事 而 獲 罪 , 喪 一 身 而 保 全 家 , 喪 一 身 而 利 國 家 ,這 些 都

是 君 子 所 不 追 究 責 備 的 。 自 從 梁 朝 亂 離 以 來 , 我 看 到 一 些 有

Page 16: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16

名 望 的 官 吏 和 賢 能 的 文 士 , 面 臨 危 難 ,茍 且 求 生 , 最 後 仍 不

得 救 , 還 白 白 地 遭 致 窘 迫 和 侮 辱 , 真 叫 人 憤 懣 。

《顏氏家訓》之《省事》(節錄)

(第十四課)

原文:

君 子 當 守 道 崇 德 , 蓄 價 待 時 , 爵 祿 不 登 , 信 由 天 命 。 須

求 趨 競 , 不 顧 羞 慚 , 比 較 才 能 , 斟 量 功 伐 , 厲 色 揚 聲 , 東

怨 西 怒 ; 或 有 劫 持 宰 相 瑕 疵 , 而 獲 酬 謝 , 或 有 諠 聒 時 人 視

聽 , 求 見 發 遣 ; 以 此 得 官 , 謂 為 才 力 , 何 異 盜 食 致 飽 , 竊

衣 取 溫 哉 ! 世 見 躁 競 得 官 者 , 便 謂 「 弗 索 何 獲 」 ; 不 知 時

運 之 來 , 不 求 亦 至 也 。 見 靜 退 未 遇 者 ,便 謂 「 弗 為 胡 成 」 ;

不 知 風 雲 不 與 , 徒 求 無 益 也 。 凡 不 求 而 自 得 , 求 而 不 得 者 ,

焉 可 勝 算 乎 !

譯 文 :

君 子 應 該 謹 守 正 道、 推 崇 德 行, 蓄 養 聲 望 以 待 時 機。 一 個

人 如 果 官 職 俸 祿 不 能 往 上 升 ,那 實 在 是 因 爲 天 命 的 緣 故 。自

己 去 索 求 奔 走 , 不 顧 羞 恥 ,與 別 人 比 較 才 能 大 小 。 量 功 勞 高

低 , 聲 色 俱 厲 , 怨 這 怨 那 , 甚 至 有 人 以 宰 相 的 毛 病 相 要 挾 ,

以 此 獲 得 酬 謝,有 人 大 聲 吵 嚷,混 淆 視 聽,以 此 求 得 被 任 用 。

靠 這 些 手 段 得 到 官 職 ,就 說 是 有 才 能 。 這 與 偷 盜 食 物 來 填 飽

肚 皮 , 竊 取 衣 服 求 得 溫 暖 有 什 麽 區 別 呢 ! 世 人 看 見 那 些 奔 走

鑽 營 而 獲 得 官 位 的 人 ,就 說 : “ 不 去 索 取 怎 麽 能 獲 得 呢 ? ”

他 們 不 明 白 時 運 到 來 之 時 , 你 不 求 取 也 會 來 的 ; 他 們 看 見

那 些 恬 靜 謙 讓 卻 沒 有 得 到 賞 識 的 人 , 就 說 :「 不 去 爭 取 怎 麽

能 成 功 呢 ? 」 他 們 不 明 白 時 機 未 到 , 徒 然 追 求 是 沒 有 好 處

的 。 世 上 那 些 不 去 索 求 卻 獲 得 了 , 以 及 索 求 了 卻 沒 有 獲 得 的

人 , 哪 能 計 算 得 清 呢 !

《顏氏家訓》之《止足》(節錄)

(第十五課)

原文:

禮 云 : 「 欲 不 可 縱 , 志 不 可 滿 。 」 宇 宙 可 臻 其 極, 情

性 不 知 其 窮 , 唯 在 少 欲 知 足 , 為 立 涯 限 爾 。 先 祖 靖 侯 戒 子

姪 曰 : 「 汝 家 書 生 門 戶 , 世 無 富 貴 ; 自 今 仕 宦 不 可 過 二 千

Page 17: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17

石 , 婚 姻 勿 貪 勢 家 。 」 吾 終 身 服 膺 , 以 為 名 言 也 。

天 地 鬼 神 之 道 , 皆 惡 滿 盈 。 謙 虛 沖 損 , 可 以 免 害。 人

生 衣 趣 以 覆 寒 露 , 食 趣 以 塞 飢 乏 耳 。 形 骸 之 內 , 尚 不 得 奢

靡 , 己 身 之 外 , 而 欲 窮 驕 泰 邪 ? 周 穆 王 、 秦 始 皇、 漢 武 帝 ,

富 有 四 海 , 貴 為 天 子 , 不 知 紀 極 , 猶 自 敗 累, 況 士 庶 乎 ? 常

以 二 十 口 家 , 奴 婢 盛 多 , 不 可 出 二 十 人, 良 田 十 頃 , 堂 室 纔

蔽 風 雨 , 車 馬 僅 代 杖 策 , 蓄 財 數 萬, 以 擬 吉 凶 急 速 , 不 啻 此

者 , 以 義 散 之 ; 不 至 此 者 , 勿 非 道 求 之 。

譯文:

《 禮 記 》上 說:「 欲 望 不 可 以 放 縱,心 志 不 可 以 滿 盈。」

宇 宙 還 可 到 達 邊 緣 , 情 性 則 沒 有 個 盡 頭 。 只 有 少 欲 知 止 , 立

個 限 度 。 先 祖 靖 侯 教 誡 子 侄 說 : 「 你 家 是 書 生 門 戶 , 世 代 沒

有 出 現 過 大 富 大 貴 , 從 今 做 官 不 可 超 過 二 千 石 , 婚 姻 不 能 貪

圖 權 勢 之 家 。 」 我 衷 心 信 服 並 牢 記 在 心 , 認 為 這 是 名 言 。

天 地 鬼 神 之 道 , 都 厭 惡 滿 盈, 謙 虛 貶 損, 可 以 免 害。 人

生 穿 衣 服 的 目 的 是 在 覆 蓋 身 體 以 免 寒 冷 , 吃 東 西 的 目 的 在 填

飽 肚 子 以 免 饑 餓 乏 力 而 已 。 形 體 之 內 , 尚 且 無 從 奢 侈 浪 費 ,

自 身 之 外 ,還 要 極 盡 驕 傲 放 肆 嗎 ? 周 穆 王 、 秦 始 皇 、 漢 武 帝

富 有 四 海 , 貴 為 天 子 , 不 懂 得 適 可 而 止 , 還 把 致 敗 壞 受 害 ,

何 況 士 庶 呢 ? 常 認 為 二 十 口 之 家 , 奴 婢 最 多 不 可 超 出 二 十

人 , 有 十 頃 良 田 , 堂 室 才 能 遮 擋 風 雨 , 車 馬 僅 以 代 替 扶 杖 。

積 蓄 上 幾 萬 錢 財 ,用 來 準 備 婚 喪 急 用 。已 經 不 止 這 些 ,要 合

乎 道 理 地 散 掉 ;還 沒 有 達 到 這 個 數 目 , 也 切 勿 用 不 正 當 的 辦

法 來 求 取 。

《顏氏家訓》之《藝離》(節錄)

原文: 禮 曰 : 「 君 子 無 故 不 徹 琴 瑟 。」 古 來 名 士 , 多 所 愛 好 . 洎 於 梁 初 , 衣 冠 子 孫 , 不 知 琴 者 , 號 有 所 闕 ; 大 同 以 末 , 斯 風 頓 盡 . 然 而 此 樂 愔 愔 雅 致 , 有 深 味 哉 ! 今 世 曲 解 , 雖 變 於 古 , 猶 足 以 暢 神 情 也 . 唯 不 可 令 有 稱 譽, 見 役 勳 貴 , 處 之 下 坐 , 以 取 殘 盃 冷 炙 之 辱 . 戴 安 道 猶 遭 之 , 況 爾 曹 乎 ! 譯 文 :

Page 18: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18

《 禮 記 》說:「 君 子 沒 有 重 大 的 事 故,不 將 琴 瑟 撒 離 身 旁。」

自 古 以 來 的 名 士 ,大 多 愛 好 琴 瑟 。 直 到 梁 朝 初 年 , 貴 家 子 弟

不 懂 琴 瑟 ,便 會 被 稱 為 有 闕 憾 。 武 帝 大 同 末 年 , 愛 好 琴 瑟 的

風 氣 突 然 消 失 。琴 瑟 的 樂 韻 和 悅 高 雅 , 使 人 回 味 無 窮 ! 今 世

琴 曲 的 歌 辭 , 由 古 曲 變 化 過 來 , 仍 然 能 舒 暢 人 的 精 神 和 感

情 。但 不 可 以 讓 自 己 出 名 ,否 則 會 被 權 貴 勞 役 , 受 到 宴 會 上

坐 在 卑 下 的 位 置 、 享 用 剩 酒 泠 肉 的 恥 辱 。 像 載 安 道 那 樣 的 清

高 之 士 尚 且 遇 上 這 類 事 , 何 況 是 你 們 !

《顏氏家訓》之《終制》(節錄)

(第十六課)

原文:

死 者 , 人 之 常 分 , 不 可 免 也 。 吾 年 十 九 , 值 梁 家 喪 亂 ,

其 間 與 白 刃 為 伍 者 , 亦 常 數 輩 ; 幸 承 餘 福 , 得 至 於 今 。 古

人 云: 「 五 十 不 為 夭 。 」 吾 已 六 十 餘 , 故 心 坦 然 , 不 以 殘 年

為 念 。 先 有 風 氣 之 疾 , 常 疑 奄 然 , 聊 書 素 懷 , 以 為 汝 誡。

先 君 先 夫 人 皆 未 還 建 鄴 舊 山 , 旅 葬 江 陵 東 郭 。 承 聖

末 , 已 啟 求 揚 都 , 欲 營 遷 厝 。 蒙 詔 賜 銀 百 兩 , 已 於 揚 州 小

郊 北 地 燒 塼 , 便 值 本 朝 淪 沒 , 流 離 如 此 , 數 十 年 間, 絕 於 還

望 。 今 雖 混 一 , 家 道 罄 窮 , 何 由 辦 此 奉 營 資 費? 且 揚 都 汙

毀 , 無 復 孑 遺 , 還 被 下 溼 , 未 為 得 計 。 自 咎 自 責 , 貫 心 刻

髓 。 計 吾 兄 弟 , 不 當 仕 進 ; 但 以 門 衰 , 骨 肉 單 弱 , 五 服 之

內 , 傍 無 一 人 , 播 越 他 鄉 , 無 復 資 廕 ;使 汝 等 沈 淪 廝 役 , 以

為 先 世 之 恥 ; 故 靦 冒 人 間 , 不 敢 墜失 。 兼 以 北 方 政 教 嚴 切 ,

全 無 隱 退 者 故 也 。

譯文:

死 亡 , 這 是 人 常 有 的 事 , 不 可 避 免 。 我 十 九 歲 的 時 候 ,

正 值 梁 朝 動 蕩 不 安 , 其 間 有 許 多 次 在 刀 劍 叢 中 過 日 子 , 幸 虧

承 蒙 祖 上 的 福 蔭 , 我 才 能 活 到 今 天 。 古 人 說 : 「 活 到 五 十 歲

就 不 算 短 命 了 。 」 我 已 年 過 花 甲 , 六 十 有 餘 , 所 以 心 裏 平 靜

坦 然 , 不 為 餘 生 顧 慮 了 。 以 前 我 患 有 風 濕 病 ,常 懷 疑 自 己 會

突 然 死 去 , 因 而 姑 且 記 下 自 己 平 時 的 想 法 ,作 為 對 你 們 的 囑

咐 訓 誡 。

我 的 亡 父 與 亡 母 的 靈 樞 都 沒 能 送 回 建 鄴 祖 墳 處,暫 時 葬

在 江 陵 城 的 東 郊 。承 聖 末 年 , 已 啟 奏 要 求 回 揚 都 , 著 手 準 備

遷 葬 事 宜 , 承 蒙 元 帝 下 詔 賜 銀 百 兩 ,我 已 在 揚 州 近 郊 北 邊 燒

Page 19: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19

制 墓 磚 。 此 時 正 值 梁 朝 滅 亡 , 我 流 離 失 所 到 了 此 地 ,幾 十 年

來 ,對 遷 葬 揚 都 已 不 抱 什 麽 希 望 了 。 現 今 雖 然 天 下 統 一 , 只

是 家 道 衰 落 , 哪 裏 有 能 力 支 付 這 奉 還 營 葬 造 墓 的 費 用 ? 況 且

揚 都 已 被 破 壞 , 老 家 沒 有 一 個 親 人 了 。加 上 墳 地 被 淹 ,土 地

低 窪 潮 濕 , 也 沒 辦 法 遷 葬 。 只 有 自 己 責 備 自 己 銘 心 刻 骨 地 感

到 愧 疚 了 。

(第十七課)

原文:

今 年 老 疾 侵 , 儻 然 奄 忽 , 豈 求 備 禮 乎 ? 一 日 放 臂, 沐 浴

而 已 , 不 勞 復 魄 , 殮 以 常 衣 。 先 夫 人 棄 背 之 時 ,屬 世 荒 饉 ,

家 塗 空 迫 , 兄 弟 幼 弱 , 棺 器 率 薄 , 藏 內 無 塼。 吾 當 松 棺 二

寸 , 衣 帽 已 外 , 一 不 得 自 隨 , 床 上 唯 施 七 星 板 ; 至 如 蠟 弩

牙 、 玉 豚 、 錫 人 之 屬 , 並 須 停 省 , 糧 甖 明 器 , 故 不 得 營 ,

碑 誌 旒 旐 , 彌 在 言 外 。 載 以 鱉 甲 車 ,襯 土 而 下 , 平 地 無 墳 ;

若 懼 拜 掃 不 知 兆 域 , 當 築 一 堵 低 牆 於 左 右 前 後 , 隨 為 私 記

耳 。 靈 筵 勿 設 枕 几 , 朔 望 祥 禫, 唯 下 白 粥 清 水 乾 棗 , 不 得 有

酒 肉 餅 果 之 祭 。 親 友 來 餟 酹 者 , 一 皆 拒 之 。 汝 曹 若 違 吾 心 ,

有 加 先 妣 , 則 陷 父 不孝 , 在 汝 安 乎 ? 其 內 典 功 德 , 隨 力 所

至 , 勿 刳 竭 生 資 ,使 凍 餒 也 。 四 時 祭 祀 , 周 、 孔 所 教 , 欲 人

勿 死 其 親 , 不 忘 孝 道 也 。 求 諸 內 典 , 則 無 益 焉 。 殺 生 為 之 ,

翻 增 罪 累。 若 報 罔 極 之 德 , 霜 露 之 悲 , 有 時 齋 供 , 及 七 月 半

盂 蘭 盆 , 望 於 汝 也 。

譯文:

我 現 在 年 紀 已 老 了 , 而 且 疾 病 纏 身 , 假 如 突 然 死 了 ,

難 道 還 要 求 喪 事 一 定 要 禮 儀 完 備 麼 ? 哪 一 天 我 撒 手 離 世 , 只

要 幫 我 沐 浴 身 體 就 可 以 了 , 不 用 再 舉 行 招 魂 的 儀 式 , 給 我 穿

上 我 日 常 所 穿 的 衣 服 裝 殮 。 我 的 亡 母 辭 世 的 時 候 ,到 處 都 在

鬧 饑 荒 , 家 境 貪 困 窘 迫 , 我 們 兄 弟 年 幼 孤 弱 ,所 以 她 的 棺 木

很 薄 , 墳 內 也 沒 有 用 磚 。 因 此 , 埋 葬 我 時 應 當 用 兩 寸 厚 的 松

木 棺 才 , 裡 面 除 了 衣 服 和 帽 子 之 外 , 甚 麼 都 不 要 放 進 去 , 棺

才 的 底 部 只 放 一 塊 七 星 板 ; 至 於 像 蠟 弩 牙 、 玉 豚 、 錫 人 之 類

的 隨 葬 品 , 都 要 撒 掉 不 用 , 糧 罌 之 類 的 明 器 , 不 要 置 辦 , 碑

志 銘 旌 , 就 更 不 用 說 了 。 棺 木 用 鱉 甲 車 運 送 ,貼 著 土 埋 下 就

行 ,墓 頂 跟 地 面 平 齊 , 不 要 堆 墳 ; 你 們 要 是 擔 心 以 後 祭 拜 掃

墓 時 不 知 道 墓 的 四 周 疆 界 , 可 以 在 墓 的 前 後 左 右 建 一 堵 矮

Page 20: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20

牆,或 者 你 們 隨 意 做 一 些 標 記,靈 床 上 不 要 放 置 枕 几,朔 日 、

望 日 , 以 及 祥 日 、 禫 日 祭 奠 的 時 候 , 只 要 放 些 白 米 粥 、 清 水

和 乾 棗 就 行 , 不 准 有 酒 、 肉 、 糕 餅 、 鮮 果 等 祭 品 。 親 友 們 如

果 要 來 祭 奠 , 一 概 回 拒 他 們 。 你 們 要 是 違 背 我 的 心 意 , 營 葬

的 標 準 超 過 我 亡 故 的 母 親 , 那 就 是 陷 你 們 的 父 親 於 不 孝 ,這

樣 的 話 ,你 們 能 夠 心 安 麼 ? 像 誦 經 施 捨 這 些 功 德 事 , 你 們 量

力 而 行 , 不 要 傾 盡 家 財 , 以 致 你 們 自 己 饑 寒 交 迫 。 四 季 的 祭

祀 ,是 周 公 、孔 子 所 教 化 的 事 , 目 的 是 使 人 不 要 忘 記 奉 行 孝

道 。若 按 照 佛 經 的 觀 點 來 看 , 這 都 是 沒 有 用 處 的 。 要 是 宰 殺

生 靈 進 行 祭 祀 ,反 而 會 增 加 死 者 的 罪 孽 。 你 們 要 是 想 報 答 父

親 的 無 盡 之 恩 , 表 達 你 們 的 追 思 之 情 ,按 時 齋 供 , 到 七 月 十

五 的 孟 蘭 盆 會 時 , 我 們 望 你 們 能 來 掃 祭 。

原文:

孔 子 之 葬 親 也 , 云 : 「 古 者 , 墓 而 不 墳 。 丘 東 西 南 北 之

人 也 , 不 可 以 弗 識 也 。 」 於 是 封 之 崇 四 尺 。 然 則 君 子 應 世

行 道, 亦 有 不 守 墳 墓 之 時 , 況 為 事 際 所 逼 也 ! 吾 今 羈 旅 , 身

若 浮 雲 , 竟 未 知 何 鄉 是 吾 葬 地 ; 唯 當 氣 絕 便 埋 之 耳 。 汝 曹

宜 以 傳 業 揚 名 為 務 , 不 可 顧 戀 朽 壤 , 以 取 堙 沒 也 。

譯文:

孔 子 安 葬 親 人 時 說 道 : 「 古 代 的 墓 是 沒 有 土 堆 的 。 我 孔

丘 是 四 處 奔 走 的 人 , 不 能 不 在 墓 地 上 留 個 標 誌 。 」 於 是 在 墓

上 造 了 個 土 堆 , 只 有 四 尺 高 。 這 樣 看 來 君 子 處 世 行 道 , 也 有

不 能 守 著 墳 墓 的 時 候 ; 何 況 為 事 勢 所 逼 無 法 守 墓 呢 ! 我 現 在

寄 居 在 外 , 自 身 就 像 浮 雲 一 樣 飄 蕩 不 定 , 都 不 知 道 何 處 是 我

的 葬 身 之 地 , 只 要 在 我 斷 氣 以 後 , 隨 地 埋 葬 就 行 了 。你 們 應

該 以 繼 承 功 業 、 弘 揚 美 名 為 要 事 , 不 可 顧 戀 朽 骨 墳 土 , 以 至

於 而 埋 沒 了 自 己 的 前 程 。

Page 21: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21

朱子治家格言

朱柏盧和《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又叫《朱子家訓》、《柏盧先生治家

格言》、《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理學家朱用

純一篇家訓格言,有五百零六字,主要敎人立身處世,勸人

勤儉持家、安份守己、注重倫常。因為治家格言內容淺白,

道理由生活入手,所以廣為傳誦,對華人社會有深遠影響。

因為叫《朱子治家格言》,不少人誤為是宋代理學家朱熹

所作,其實朱子只是尊稱。作者姓朱(公元 1617~1688),

名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明末江蘇崑山人。入清後隱居

不仕,其學篤守程、朱,知行並進,所著之治家格言,尤為

膾炙人口,卒後門人私諡為孝定先生。

《朱子治家格言》有很多名句,就算未讀過原文,日常生

活亦會聽過,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宜未雨而

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見色而起淫心,報在

妻女」等等。

(第十八至二十課)

原文: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

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

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

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

愈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

美妾嬌,非閨房之福。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祖宗

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

儉約;教子要有義方。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與肩

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刻薄成家,理

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姪,須分多潤寡;長

幼內外,宜法肅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貲財,

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

勿計厚奩。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

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Page 22: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22

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牲禽。乖僻自是,悔

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

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愬?當忍耐

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再想。施惠無念,

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

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

暗箭,禍延子孫。家門和順,雖饔餐不繼,亦有餘歡;國課

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

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

庶乎近焉。

譯文:

每天早晨,天剛微亮的時候,就要起床!那時屋子裏面還

是黑暗的,先用水來灑濕堂前階下一帶地方的灰塵,然後用

帚掃地!房子的裏面和外面都要整齊清潔。已經到了黃昏的

時,便要休息;睡覺以前,門戶有要關的,或要鎖的,必須

自己去查看一下。我們對於所吃的一頓粥,或一頓飯,應當

想著它的所以得來是不容易的;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

線,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凡事先要準

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

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自己享受,必須

節約!設宴待客,切忌不肯散席,讓賓客留連忘返!飲食用

具,質樸結實,又洗得乾淨,雖然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

玉製的好些。飲食的東西,節約而做得精美,就是園裏種的

蔬菜,也勝於珍貴的肴饌。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

良好的田園!三姑和六婆,都是姦淫和盜竊的媒介;美麗的

婢女和嬌豔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家僮、奴僕,不可僱

用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豔麗的妝飾!祖宗雖然年代久

遠了,祭祀卻要虔誠的舉行;子孫雖是笨拙的,五經、四書,

卻要誦讀,並要把其中的「微言大義」,記在心裏,做為世

的方針。自己做人,要節儉樸實;教訓兒子們要有合宜的方

法,使他們做事有规范和有道理。不要貪不義的財!不要喝

過量的酒!和做小生意的挑販們交易,不要佔他們的便宜!

看到窮苦的親戚或鄰人們,要溫慰他們,並且要對他們有金

錢或其他的援助!對人刻薄而起家的,決沒有長久享受的道

理。亂了倫常的人,會立刻見到滅亡的。兄和弟,叔和姪的

中間,要把多的分出來,補助少的。一家人裏,老的、少的、

Page 23: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23

女的、男的,應有嚴正的規矩和莊重的言辭。聽信婦人數挑

撥話,而傷了骨肉之親的感情,那裏配做一個大丈夫呢?看

重錢財,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兒子的道理。嫁女兒,要為她

選擇賢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貴重的聘禮!娶媳婦,須求賢淑

的女子,不要貪圖豐厚的妝奩!看到富貴的人,便做出諂媚

的樣子,是最可恥的;遇著貧窮的人,便裝起驕傲的態度,

是鄙賤不過的。人們住家,要慎防爭鬥訴訟!因為訴訟,無

論勝敗,總要傷財耗時,甚至破家蕩產,所以結果總是凶多

吉少的。處世,不可多說話!話說多了,總難免有失當的地

方。不可恃勢力來欺陵壓迫孤兒寡婦!不要貪口腹之慾而任

意的屠殺牛羊雞鴨等物!性情乖張古怪,卻自以為是的人,

做錯了事情,終於懊悔,一定是多的。甘心頹廢,自暴自棄

的人,是難成家立業的。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

會受牽累。屈意敬奉老練有德的人,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

以靠他指導或扶助。聽人向你說話,不考察他的用意,便相

信它?怎知道他不是來說人的壞話呢?總要忍氣耐煩的再

三思考!因為一點事情起了口角,怎知不是我自己的不對?

必須平心靜氣的自己反省!對人施了恩惠,不要記在心裏而

望酬報!受了人的惠,不要忘記報答!無論做什麼事,當留

有餘的地步;得意以後,就要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他人

有了喜歡吉慶的事情,不可有妒忌的意思!人有了禍患的時

候,不可有幸災樂禍的心腸!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見,就:

是沽名釣譽,不是真正的行善。做了事,而怕他人知道,就

是有意做大惡,不是偶然做了的壞事。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

邪心的,將來報應,恐怕要在己的妻女身上呢!懷恨在心而

暗中用計傷害人的,將會替自己的子孫留下禍根!家裏和氣

平安,雖然窮得吃不飽,也是令人覺得多喜歡的。錢和其他

要納稅捐,趕快的繳完,即使袋子裏沒有剩餘的錢也會自然

得到極大的快樂。讀古人的書,要有志氣來學聖賢的行為,

不止為了科舉的及第;做一個官吏,要有忠君愛國的思想,

怎麼可以計謀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們守住本分去工作,守

份安命,不妄求;順時勢以進行,聽自然的成就。如果能夠

這樣的做人,那就差不多和聖賢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Page 24: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24

錢氏家訓

錢鏐 和《錢氏家訓》 吳越國為五代十國時期十國之一。其創建人錢鏐為杭州人,少時無賴,曾以販鹽為盜;後應募為兵,漸由偏將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劉漢宏、薛朗、董昌等勢力的過程中,佔有了兩浙之地。唐昭宗天復二年(公元九 0二年),封其為越王。九 0四年,改封吳王。及朱溫建梁,始封其為吳越王。吳越地域狹小,極盛時,只轄有杭、越、湖、蘇、秀、婺、睦、衢、台、溫、處、明、福十三州;另又設有鎮海、鎮東、中吳、宣德、武勝、彰武等節鎮。由於地狹兵少,實力不足,因此吳越一直以效忠於中原王朝為主要軍略;憑此,吳越便有效地防禦了周邊割據勢力對吳越國的侵擾。錢鏐一面向中朝稱臣,一面則自為小朝廷;其府署不僅稱朝廷、僚屬稱臣,而且還自立年號,共有天寶、寶大、寶正等三個年號。同時,他還自行與新羅、渤海等國往來,又給他們行制冊、加封爵,儼然中朝一皇帝。雖然如此,錢鏐勤於政事,瞭解民間疾苦,如築捍海塘等 水利工程,就頗得民心。公元九三二年,錢鏐以八十一歲高齡去世。 《錢氏家訓》是一篇無價的寶典,是錢家先祖后唐時期吳越國王錢鏐留給子孫的精神遺產。錢氏家族把《錢氏家訓》在錢家代代相傳,成為人才輩出的不竭動力。《錢氏家訓》分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大部分,對錢氏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國的思想行為,作了全面的規範和教誨。《錢氏家訓》不只是錢氏後人的行為準則,更是留給每個中國人的寶貴精神遺產,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認真學習的成長訓言。 錢氏家族源遠流長,繁衍至今。目前子孫已有數百萬之眾,且代有名人,如科技界「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清代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錢大昕;近今國學大師錢穆、錢鐘書,以及國務院原副總理錢其琛等,皆為錢鏐後裔。 (第二十一至二十四課) 原文: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儘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

Page 25: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25

讀經傳則根底深,看史鑑則議論偉;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

欲造優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則。內外門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饑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忠厚傳家,乃能長久。

信交朋友,惠普鄉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救災賙急,排難解紛。修橋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濟眾渡。興啟蒙之義塾,設積谷之社倉。私見盡要剗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見利而起謀,不見才而生嫉。小人固當遠,斷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亦不可曲為附和。

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嚴以馭役,寬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廟堂之上,以養正氣為先;海宇之內,以養元氣為本。務本節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興學育才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 譯文:

存心謀事不能違背規律和正義,言行舉止都應不愧對聖賢教誨。曾子的「一日三省」教誨不要忘懷,程子用以自警的《四箴》應當銘記。要求自己不能夠不謹慎嚴格,面對財物不能夠不清廉耿直。個人處理事務要有魄力、果斷,對人起心動念要寬容、厚道。祇知往前走的人,其處境會越來越狹窄;懂得回頭看的人,其見識會越來越廣闊。花叢密布柳枝繁雜的地方能夠開闢道路,才顯出本領;狂風大作暴雨肆虐的時候能夠站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根基。能夠正改過錯,天地就容忍,能夠安守本分,鬼神也無可奈何。熟讀古書才會根基深厚,了解歷史才能談吐不凡。擅長寫作才能有豐富著作,蓄養道德才能有大的回報。

想要營造幸福美好的家庭,必須建立適當妥善的規矩。

街巷房屋裡裡外外要整齊清潔,長幼之間的順序倫理,要謹慎嚴格。對父母叔伯要孝敬承歡,對嬸姆兄弟要和睦友愛。祖先雖年代久遠,祭祀也應該虔誠;子孫即使頭腦愚笨,更必須讀書學習。娶媳婦要找品德美好賢良女子,不要貪圖嫁妝;嫁女兒要選才德出眾傑出女婿,不要羡慕富貴。家庭富

Page 26: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26

貴時要幫助家族中人,設立免費的學校和共有的田地;年景饑荒時要救濟親朋戚友,籌備施拾的錢糧。把勤勞節儉當做根本,一定會豐衣足食;用忠實厚道傳承家業,就能夠源遠流長。 用誠信結交朋友,把恩惠遍及鄉鄰。救濟寡婦,憐惜孤兒,尊敬長者,關愛幼小。救濟受災的人們,接濟緊急的需要,為別人解除危難,化解矛盾糾紛。架橋鋪路方便大家行走,開河造船幫助大家通渡。興辦小童接受啟蒙教育的免費學校,建設存儲糧食用以救濟飢荒的民間糧倉。要去除全部的個人成見,要提倡全面的公眾利益。不要看見利益就動心謀取,不要見別人才高就心生嫉妒。小人固然應該疏遠,但一定不能公然與之成為仇敵;君子固然該親近,也不能毫無原則一味追隨。 執行法令不能像山一樣不可動搖,保持節操像玉一樣潔白無暇。像愛護自己的子一樣去愛護百姓;像對待自己的仇敵一樣鏟除蛀蟲。管理屬下要嚴格,體恤百姓要實厚。官員如能用一分心力,百姓就能得十分利益,君王如肯受一點辛苦,百姓就能得萬倍的恩惠。自己的利益千萬不要千方百計去謀取;而天下百姓的利益,就一定要排除萬難去謀取。如果這是當前一時的利益,也要謀取;如果是千秋萬代的長遠利益,就更要謀取。才智出眾的人,之所以能夠使國家強盛,不過是匯集大家的智慧;極端無知的人,之所以會敗壞國家大事,祇因為總喜歡自以為是。即使聰顈明智,也要以愚笨自處;即使功高蓋世,也要以辭讓自處;即使勇猛無雙,也要以膽怯自處;即使富甲天下,也要以謙恭自處。

朝廷中,要把培養剛正氣節作為首要之事;普天下,要把培養元氣生機作為根本之基。發掘生財之本,努力節約開支,國家就會富足;選拔任用才德兼備的人,國家就會強大。興辦學校,培養人才,國家就會昌盛,與鄰邦交往,信守道義,國家就會安定。

(原錄自張仲超編著《錢代家訓》的意解。)

Page 27: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27

諸 葛 亮 《 誡 子 書 》

何 謂 誡 子 書 ?

誡 子 書 , 也 作 戒 子 書 , 中 國 歷 代 名 人 喜 歡 寫 信 勸 誡 子 女 ,

是 一 種 中 國 古 代 家 庭 的 道 德 教 育 , 最 有 名 的 是 諸 葛 亮 的 《 戒

子 書 》,是 寫 給 八 歲 的 諸 葛 瞻。鄭 玄、羊 祜、王 僧 虔、張 融 、

徐 勉 皆 有 《 誡 子 書 》 。 馬 援 有 《 戒 兄 子 嚴 敦 書 》 , 顏 延 之 有

《 庭 誥 文 》,雷 次 宗 有《 與 子 姪 書 》,楊 樁 有《 誡 子 孫 文 》。

背 景

《 誡 子 書 》是 諸 葛 亮 五 十 四 歲 臨 終 前 寫 給 八 歲 兒 子 諸 葛 瞻

的 信 , 全 封 信 只 有 八 十 六 個 字 , 以 規 勸 、 督 導 孩 子 的 學 習 為

主 , 兼 及 為 人 處 世 之 道 與 修 身 養 性 之 理 。 雖 然 不 像 諸 葛 亮 的

名 篇 《 前 出 師 表 》 、 《 後 出 師 表 》 那 樣 縱 論 江 山 社 稷 , 謀 略

經 邦 濟 世 ,慷 慨 天 下 正 氣 ,忠 義 千 古 流 芳 , 但 它 卻 是 人 類 社

會 在 教 育 子 女 中 的 智 慧 結 晶 。《 誡 子 書 》 收 錄 在 後 人 為 諸 葛

亮 輯 錄 整 理 、 出 版 的 《 諸 葛 亮 集 》 。

(第 二 十 五 至 二 十 六 課 )

原 文 :

夫 君 子 之 行 ,靜 以 修 身 ,儉 以 養 德;非 澹 泊 無 以 明 志 ,非

寧 靜 無 以 致 遠 。 夫 學 須 靜 也 , 才 須 學 也 ; 非 學 無 以 廣 才 , 非

志 無 以 成 學 。 怠 慢 則 不 能 勵 精 , 險 躁 則 不 能 冶 性 。

年 與 時 馳 , 意 與 歲 去 , 遂 成 枯 落 , 多 不 接 世 。

悲 守 窮 廬 , 將 復 何 及 !

分 析 :

一 封 信 有 十 大 重 點 :

第 一 重 點 : 寧 靜 的 力 量

「 靜 以 修 身 」 、 「 非 寧 靜 無 以 致 遠 」 、 「 學 須 靜 也 」

Page 28: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28

諸 葛 亮 忠 告 孩 子 寧 靜 才 能 夠 修 養 身 心 , 靜 思 反 省 。 不 能 夠 靜

下 來 , 則 不 可 以 有 效 的 計 劃 未 來 , 而 且 學 習 的 首 要 條 件 , 就

是 有 寧 的 環 境 。

第 二 重 點 : 節 儉 的 力 量

「 儉 以 養 德 」

諸 葛 亮 忠 告 孩 子 要 節 儉 , 以 培 養 自 己 的 德 行 。

第 三 重 點 : 計 劃 的 力 量

「 非 澹 泊 無 以 明 志 」 、 「 非 寧 靜 無 以 致 遠 」

諸 葛 亮 忠 告 孩 子 要 計 劃 人 生 , 不 要 事 事 講 求 名 利 , 才 能 夠

了 解 自 己 的 志 向 , 要 靜 下 來 , 才 能 夠 細 心 計 劃 將 來 。

第 四 重 點 : 學 習 的 力 量

「 夫 學 須 靜 也 」 、 「 才 須 學 也 」

諸 葛 亮 忠 告 孩 子 寧 靜 的 環 境 對 學 習 大 有 幫 助 ,當 然 配 合 專 注

的 平 靜 心 境 , 就 更 加 事 半 功 倍 。

諸 葛 亮 他 相 信 才 能 是 學 習 的 結 果 。

第 五 重 點 : 增 值 的 力 量

「 非 學 無 以 廣 才 」 、 「 非 志 無 以 成 學 」

諸 葛 亮 忠 告 孩 子 要 增 值 先 要 立 志 , 不 願 意 努 力 學 習 , 就 不 能

夠 增 加 自 己 的 才 幹 。 但 學 習 的 過 程 中 , 決 心 和 毅 力 非 常 重

要 , 因 為 缺 乏 了 意 志 力 , 就 會 半 途 而 廢 。

第 六 重 點 : 速 度 的 力 量

「 怠 慢 則 不 能 勵 精 」

諸 葛 亮 忠 告 孩 子 凡 事 拖 延 就 不 能 夠 快 速 的 掌 握 要 點 。

第 七 重 點 : 性 格 的 力 量

Page 29: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29

「 險 躁 則 不 能 冶 性 」

諸 葛 亮 忠 告 孩 子 太 過 急 躁 就 不 能 夠 陶 冶 性 情 。

第 八 重 點 : 時 間 的 力 量

「 年 與 時 馳 」 、 「 意 與 歲 去 」

諸 葛 亮 忠 告 孩 子 時 光 飛 逝 , 意 志 力 又 會 隨 著 時 間 消 磨 ,「 少

壯 不 努 力 , 老 大 徒 傷 悲 」

第 九 重 點 : 想 像 的 力 量

「 遂 成 枯 落 」、「 多 不 接 世 」、「 悲 守 窮 廬 」、「 將 復 何 及 」

諸 葛 亮 忠 告 孩 子 時 光 飛 逝 , 當 自 己 變 得 和 世 界 脫 節 , 才 悲

嘆 蹉 跎 歲 月 , 也 於 事 無 補 。

要 懂 得 居 安 思 危 , 才 能 夠 臨 危 不 亂 。 想 像 力 比 知 識 更 有 力

量 。

第 十 重 點 : 精 簡 的 力 量

諸 葛 亮 寫 給 兒 子 對 於 為 學 做 人 的 忠 告 腳 踏 實 地 , 規 劃 是 人

生 。

這 是 諸 葛 亮 告 誡 教 育 子 女 的 一 篇 短 文。詞 句 雖 簡,但 句

句 發 人 深 省 , 若 能 細 嚼 其 味 , 將 領 略 無 盡 。

在 今 天 ,社 會 上 到 處 都 講「 快 速 」,求「 效 率 」,見「 成 果 」。

因 此 ,許 多 事 經 常 在 沒 有 周 全 思 考 下 就 決 定 ,其 所 衍 生 的 事

端 , 往 往 更 加 棘 手 , 甚 至 招 架 不 住 ! 我 們 幾 乎 可 以 感 受 周 遭

有 那 麼 多 人 , 每 天 活 在 疲 於 奔 命 中 ,日 日 沈 陷 在 掙 錢 的 追 逐

下 , 這 是 何 等 的 悲 哀 !

Page 30: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30

《家訓出英才》總練習 請把正確答案填在方格內。 (一)以下那位是《顏氏家訓》的作者? A. 顏回 B. 顏真卿 C. 顏之推 (二)以下那一本是 中 國 第 一 本 論 述 家 庭 教 育 的 課 本 ?

A.《 錢 氏 家 訓 》 B.《 顏 氏 家 訓 》 C.《 朱 子 治 家 格 言 》 (三)那位古人說才 智 平 常 的 人 (中 庸 之 人 ), 不 教 育 就 不 明 事

理 ?

A. 諸 葛 亮 B. 顏 之 推 C. 朱 熹

( 四 ) 那 位 古 人 看 到 染 絲 的 情 況 , 感 嘆 絲 染 在 什 麽 顏 色 裏 就

會 變 成 什 麽 顏 色 ?

A. 孔 子 B. 孟 子 C. 墨 子

( 五 ) 顏 之 推 說 「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 ,「今之學者」

做 學 問 又 為 了 甚 麼 目 的 ?

A. 出 名 B. 謀 利 C. 做 官

( 六 ) 「 五 十 以 學 易 , 可 以 無 大 過 矣 」是那位古人說的?

A. 老 子 B. 莊 子 C. 孔 子 ( 七 ) 那 位 為 防 讀 書 打 瞌 睡 , 有 用 錐 子 刺 大 腿 ?

A. 蘇 秦 B. 張 儀 C. 車 武 子

(八)那位東漢歷史人物因「辭 政」被後世批評「虛偽」? A. 班 固 B. 王 莽 C. 光 武 帝

(九)顏之推患了牙病,用甚麼方法治癒? A. 叩 齒 B. 拔 牙 C. 食 藥

Page 31: 0[¶− Qœ‡æbM0 - rthk.hk®¶訓出英才課文.pdf · [¶− qœ‡ægp n} n „‹ 0

家訓出英材

31

(十)「 欲 不 可 以 放 縱 , 誌 不 可 以 滿 盈 」 出 自 那 本 古 書 ? A. 《 論 語 》 B. 《 禮 記 》 C. 《 尚 書 》

(十一)《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朱柏廬是那個年代的人? A. 明 末 B. 晚 清 C. 宋 末

(十二)「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一句,「庭除」是甚麼意思? A. 花 園 B. 後 園 C. 堂前階下

(十三)「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是出自那家訓? A.《 顏 氏 家 訓 》 B.《 錢 氏 家 訓 》 C.《 朱 子 治 家 格 言 》

(十四)朱柏廬主張飲食要做到:? A. 約 而 精 B. 清 淡 C. 恰 可

(十五)朱柏廬認為「子孫雖愚」,甚麼不可不讀?

A. 經 書 B. 刑 律 C. 醫 書

(十六)《錢氏家訓》作者錢鏐是甚麼地方人士? A.廣 州 B. 杭 州 C. 北 京

(十七)科技界「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有甚麼關係? A. 錢鏐後裔 B. 同 學 C. 來 自 同 一 家 庭

(十八)錢鏐認為人做錯事,應該怎樣? A. 正改過錯 B. 詐 作 沒 事 C. 自 怨 自 艾

(十九)甚 麼 是 誡 子 書 ? A. 家書 B. 警 告 信 C. 誡 條

(二十)諸 葛 亮 忠 告 孩 子 怎 樣 才 能 夠 修 養 身 心 ? A. 靜 B. 誦 經 C. 告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