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NEIXINWEN...

Post on 25-Nov-2020

0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GUONEIXINWEN...

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国内新闻 值班总编 黄延伟 编辑 王辉 校对 李红4电话:4396809 E-mail:xcrbzbs@sina.com

2019年 8月 5日 星期一

GUONEI XINWEN

中 国 电 力 企 业 联 合 会 的 数 据 显示,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 3.4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其中,第三产业用电量继续“快跑”,信息传输和软件技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增长均超过 10%。新产业、新消费成为上半年用电新亮点。

新产业带动电量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带动数字化、信息化相关行业用电增速超前。据中电联统计,上半年,互联网数据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 术 服 务 业 用 电 同 比 分 别 增 长46.2%、35%。

“随着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的落地,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的投运,拉动一些西北省份用电量增幅显著。”中电联行业发展部副主任叶春说。

上半年,西藏、内蒙古和广西分

别以 16.6%、12.1%和 10.9%的用电增速名列全国“前三强”。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专门建设乌兰察布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目前,苹果、华为二期、阿里巴巴等数据中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规划服务器规模 100万台……

“这些项目充分利用了当地能源充足和电价洼地的优势,未来还将带动内蒙古用电量快速增长。”叶春表示。

新消费电量继续“快跑”

中电联数据显示,与消费相关的道路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7.3%、12.9%、10.7%。

“这些电量增长显示了‘夜间经济’‘线上经济’不断繁荣发展,旅游消费持续火热。传统零售企业积极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拓

宽销售渠道,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 善 。” 叶 春 分 析 说 , 此 外 网 上 购物、乡村电气化也推动农村居民用电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被称为避暑胜地的浙江湖州莫干山,游客络绎不绝。“湖州立足生态优势、做优服务业,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15.7%,其中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 用 电 量 同 比 分 别 增 长 10.6% 、29.2%。”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卢峰介绍说。

新能源催生增长

随着环保要求提升以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以电代油”“以电代煤”的电能替代工程持续推进。

据中电联统计,1 月至 6 月,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增长 31%,港口岸电、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增长分别高达 316.9%、129%。

受充电桩广泛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上充电设施不断完善影响,人们乘坐电动汽车出行越来越便利,出行范围越来越大。

上半年,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的智慧车联网平台接入充电桩总数 31.1 万个,充电电量 4.1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22.4%。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绿树成荫,船只静静停靠在岸边充电,再也没有大功率柴油机带来的轰鸣和烟尘。这一切得益于全面建设的“绿色岸电”。成本更低廉,使用更舒适环保,让船主们纷纷实行“油改电”。

“目前我们已经在大运河徐州段59 个港口实现了岸电全覆盖。”国网徐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杨睿说,上半年,岸电用电量增长超 13.4 万千瓦时,同比增长 239.3%。

上半年,全国累计完成电能替代量约 980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2.9%。

(新华社北京 8月 3日电)

新产业、新消费成为用电新亮点新华社记者 姜琳

7月 27日,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大型太阳能驱动“墨子Ⅱ型”长航时飞机在天空翱翔。7月 30日,上海奥科赛飞机有限公司发布消息,历时近两年研发,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大型太阳能驱动“墨子Ⅱ

型”长航时飞机,27日在浙江德清莫干山通航机场成功首飞。和 I代相比,这款飞机的光电转换效能、飞行时间等,都有了大幅提升,已接近商业化应用。目前,“墨子Ⅱ型”正和移动运营商、5G、蜂窝设备商等合作,布局低空数字化产业。

新华社发(上海奥科赛飞机有限公司供图)

“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这是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新表述之一,透露出未来消费发展的新动向。

会议明确提出,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60.1%,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与发达国家高达 80%至 90%的消费率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外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当下,强调深挖内需潜力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巨大潜力在于消费,促消费与我国经济增长由外需驱动转为内需驱动的发展模式相适应,不仅有利于稳内需,也将成为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抓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说。

记者近期调研也发现,不少外贸企业通过加强创新,在开拓国内市场中挖到更大“金矿”。而今年报名参加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企业有3000 多家,远超首届,热情的参展商正是为中国巨大的“买买买”潜力而来。

从这组数据或能感受中国消费的力量——

每小时,百姓花费超 45 亿元用于购物和餐饮消费,快递企业处理超过615 万件快件,今年“双十一”期间,某电商平台上百家品牌成交额过亿元……

有外媒评价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减少对投资、出口的过度依赖,更注重内需市场,这种转变将使得中国经济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更具韧性。

以改革促消费,用改革激活力添动力。

扩内需、促消费一直在做,但这次强调“用改革办法”让人眼前一亮。

尽管 6 月份消费增速达 9.8%,但保持未来高速增长的持续性仍需努力,特别是当前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待优化、社保制度等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因素,制约了消费增长潜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

部主任赵萍认为,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消费,与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一致,即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激发经济内生动力持续培育消费增长点。

具体来说,就是从供给端入手,通过为企业减税降费,让其轻装上阵,并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等,让企业有能力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从需求端入手,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保改革等,激发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

以当前多地大力发展的“夜经济”为例,如何解决夜间出行便捷化问题?安全保障措施如何到位?……这些都需要城市管理多方面的配套改革。

会议还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等补短板工程和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部署。在王小广看来,提高供给效率,关键是提高创新回报率,降低投机回报率,而投资是改善供给的重要方面,应多做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新华社北京 8月 2日电)

“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消费新走向

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 刘红霞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 升 产 业 基 础 能 力 和 产 业 链 水平。专家表示,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更要重视产业基础能力培育和产业链安全,这展现了应对复杂环境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产业基础能力主要是指基础零部 件 、基 础 材 料 、基 础 工 艺 、基 础 技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认为,产业基础能力是

在价值链和产业链上游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和控制力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技术水平的先进性、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如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专家表示,要注重产业基础能力的发展质量、可持续性以及国际竞争力,并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要加强原创技术的研发,培育基础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此外,产业的配套能力也很重要,产业发展不能碎片化,应该成体系,要注重产业链的完整

性。”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

在李晓华看来,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短板攻关,大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同时,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创业环境等措施,为技术产业化创造良好环境,使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互相促进。

“要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张春晓认为,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过程中,要摒弃浮躁,需静下心,踏踏实实做事,定能收到实效。

(新华社北京 8月 4日电)

补齐产业链短板 培育发展新动能新华社记者 刘羊旸 安娜

新华社郑州 8 月 4 日电 (记者刘高阳) 近日,河南资产建信金投稳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有限合伙) 完成工商注册,落户河南郑州中原基金岛。该基金总规模 50 亿元,主要用于河南省内市场化债转股实施。

该基金由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发起设立。此次设立债转股专项基金,将采用市场化债转股等综合金融服务手段,专项支持河南省内优质国企降杠杆、调结构,积极支持优质民企实施债转股,助力各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悉,河南资产作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河南省内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已为河南能源、神火集团等众多河南省内企业提供了支持。建信投资是建设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市场化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

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 2019 年 3 月末,河南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累计已签约金额 1067 亿元,已落地 金 额 393 亿 元 , 资 金 到 位 率36.83%,河南能源、安阳钢铁等多家企业资产负债率比债转股实施前下降,资产负债结构得到优化。

河南成立50亿元基金支持优质国企降杠杆

新华社北京 8 月 3 日电 (记者姜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称,下半年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偏紧,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5.5%左右。

“ 当 前 正 值 迎 峰 度 夏 关 键期,高峰时段部分地区将存在电力缺口。”中电联新闻发言人于崇德说,下半年分区域看,华北、华中区域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需要采取错避峰措施;华东、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应富余。

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 4074 万千瓦、同比少投产 1194 万千瓦,主要是新增 太 阳 能 装 机 容 量 1164 万 千瓦 、 同 比 少 投 产 1417 万 千 瓦 。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506 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 61.5%。新增煤电装机984 万千瓦、同比少投产 54 万千瓦。

非 化 石 能 源 发 电 量 快 速 增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 513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1.8%;核电发电量 16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3.1%;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 2145 亿千瓦时、1063 亿千瓦时 , 同 比 分 别 增 长 11.5% 、29.1%。

水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弃风弃光问题继续改善。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新能源利用率均超过 95%。

“预计全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略低于 2018 年的 4378 小时。”于崇德说。

中电联预计下半年电力供需

总体平衡

新华社成都 8 月 4 日电(记者张海磊)盛夏八月,暑意正浓。汽车行驶在四川省乐至县,一片片产业林规模发展,特色民居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农村环境干净整洁。这是战斗英雄罗光燮的家乡。

罗光燮,四川乐至人,1941 年 12月 3 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1 年加入儿童团。1958 年到公社兴办的纤维厂工作。因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并于 1958 年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60 年 8 月,罗光燮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边防部队某部工兵连1 排 2 班。他刻苦学习,积极工作,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1962 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开始后,伏在积雪皑皑的阵地上,罗光燮 在 日 记 本 上 写 下 了 豪 迈 的 誓 言 :

“为了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愿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甚至鲜血和生命。”战斗中,他双手二度冻伤,仍主动请战。

11 月 18 日,罗光燮所在工兵排奉命配属边防某部清除侵华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西段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这一据点是印军指挥中心和重要供应基地的门哨。战斗中,前进中的攻击部队遭到敌人炮火、机枪的猛烈轰击和扫射,地面又有敌人布置的地雷障碍,伤亡不断增加,2 名排雷战士相继负伤。这时,罗光燮挺身而出,紧握爆破筒,冲进雷区。闯过两

道炮火封锁线后,不慎触发一颗被积雪覆盖着的地雷,左脚被炸掉,陷入昏迷,爆破筒滚下山坡。他苏醒后,印军炮火仍在继续。为了争取时间,在不能站立、没有任何排雷工具的情况下,他义无反顾地向前滚去,以身体引爆地雷。左臂被炸断后,他仍继续向前滚动,不断引爆地雷,一条六公尺宽的无雷区被炸开,罗光燮英勇牺牲,年仅 21岁。

为表彰罗光燮的英雄壮举,战后所在部队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根据其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3 年 3 月 9 日,国防部追授他“战斗英雄”称号。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在烈士的家 乡 ,人 们 不 断 传 颂 着 他 的 英 雄 事迹。乐至县宝林镇党委书记陈建军说,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学习英烈先辈、传承光荣传统”主题教育活动,组 织 全 镇 机 关 干 部 职 工 、中 小 学 教师、村(社区)干部学习。此外,全镇还在不畏艰辛、英勇奋斗的烈士精神激励下,进行乡村振兴建设,努力提升人居环境。

今天的乐至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曾经的“石头城”变成田园城市,并连续两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借力成资同城化、成渝城市群发展机遇,乐至县正依托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基底打造文旅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向成渝中部县域经济强县发起冲刺。

罗光燮:

以身排雷的战斗英雄

拉萨市八廓商城附近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7月 27日摄)。拉萨市垃圾分类今年将完成全部硬件工作,包括前端分类垃圾箱投放、

中端分类储运体系建立、后端分类处理厂扩容新建等。新华社记者 周锦帅 摄

新华社上海 8 月 4 日电 (记者何欣荣) 上海的垃圾分类已经“满月”。在上海的中心城区徐汇,包括“绿主妇”“移动厢房”等新名词不断涌现,在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里不断激发社会治理的“新动能”。

根据上海市有关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垃圾分类实效进行的最新测评,徐汇排名前三。作为中心城区,徐汇的垃圾分类面临着老旧里弄多、设施改造难等挑战。如何把“新时尚”落到实处,关键点之一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力度。

在徐汇的凌云街道,活跃着一支“绿主妇”队伍。在社区的工作室里,摆满了“绿主妇”们用垃圾做成的物品,如用牛奶利乐包做成的购物筐,用废弃塑料做成的工艺品,等等。“绿主妇”的主要成员是社区里的家庭主妇,她们指导居民把收集到的湿垃圾进行粉碎发酵处理,将生产的液体酵素用于小区种植,实现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凌云的‘绿主妇’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带动了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的成长。这不仅为垃圾分类夯实了基础,也为社区的和谐善治提供了社会资本。”复旦大学教授刘建军说。

徐汇的天平街道老旧里弄多,垃圾分类设施较难“生根”。2018年以来,天平街道累计完成了 172

个垃圾库房的硬件改造,但仍有90 多条老弄堂因为空间狭小,硬件设施缺位,使得垃圾分类难以顺利开展。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天平街道通过实地走访,充分协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和志愿者的力量,最终确定了“移动厢房”的模式。即通过环卫部门的及时清运,让垃圾桶有需则来、无需则走,同时根据居民投放习惯,合理设定放桶和撤桶的时间。

上海市委党校教师汪仲启说,有些居民区因为条件所限,设置垃圾库房并非易事。但在街道和居委会带领下,小区设施不足的“问题 ” 反 而 成 为 上 下 互 动 的 “ 支点”,这对基层治理是一个有益启示。

统计显示,通过垃圾分类,截至今年 6 月份徐汇的干垃圾控制量已减至 909 吨/日,同比减少 25%,7 月 份 这 一 数 字 还 在 继 续 下 降 。

“推进垃圾分类,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这并非行政部门的独角戏,而需要 充 分 发 挥 社 会 治 理 创 新 的 作用。”上海徐汇区绿化市容局局长王缨说,下一步徐汇将做实“两网融合”,支持推广“餐厨垃圾不出社区”试点,努力实现垃圾分类

“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

垃圾分类“满月”

上海在“新时尚”里激发“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