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 情 源头活水话父亲 -...

Post on 09-Oct-2020

11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亲 情 源头活水话父亲 -...

□伊人水乡

卖鞋垫的女孩

众 生生

再忆生活“过渡段”

□绮岸

本版联系方式本版联系方式::6523362965233629 电子信箱电子信箱::lydailylydaily618618@@163163.com.com选稿基地选稿基地::洛阳网洛阳网··河洛文苑河洛文苑 选图基地选图基地::河图网河图网 洛阳网洛阳网··摄影天地摄影天地

洛浦音符 高连芹 摄

亲 情情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编辑:田中够 校对:杜晶华 组版:杨燕生 活 11

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好,为人也亲切随和。他退休后我把老两口接到了洛阳,父亲每天散步、买菜、下棋、聊天,很快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前年带父母看牡丹,父亲突发脑血栓,右腿突然抬不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虽然可以走路了,但行动有些迟缓了。去年,因为叔父病故,父亲回老家住了几天,下台阶时摔了一跤,还是那条腿,这次是骨折,手术后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轮椅上,反应也越发迟钝,口齿也不很清晰了。去年一个温暖的冬日,我去陪父亲,在走廊上看到父亲坐在轮椅上晒着太阳睡着了。阳光照在他那突显苍老的脸上,看着他满脸的老年斑和皱纹,看着他不再挺拔、硬朗的身体,我心里突然一颤,父亲老了,父亲真的老了!我顿感惊慌失措,感到无助和害怕,就好像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一棵视作依靠的大树已枝枯叶落,自己却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心中的酸楚和疼痛无以言表。

1937 年,父亲出生在嵩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这是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小山村,说它普通,是因为它和那个时代所有的山村一样破旧、贫穷;说它不普通,是因为记忆中村东头的那片清泉和芦苇荡。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中的一首,描写的就是这里。这首诗写景生动,寓理于景,历来脍炙人口,抒发了这样的感受: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诗名来看,原来池塘边应该还有个亭子,但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已然没有亭子的印象了,只有老家“源头”那清澈的泉水和一大片的芦苇。“活水”是名不虚传的,据说舀到碗里会一直旋转,停不下来。这池活水先入焦涧河、再入伊河、终入黄河,算起来,应是黄河的重孙子了,而老家沿沟而下和焦涧河的交汇处,就是朱村——大概是朱熹生活过的地方。因为朱熹的这首诗,因为那片池塘,老家“东源头”这个小村子多了几分文化气息、几许历史蕴味。“源头活水”也成了嵩州的八大景之一。

父亲生在这个小山村,长在这个小山村。小时候家里很穷,爷爷奶奶都是极老实本分的人,没有文化。爷爷曾经靠给盐贩子当苦力,翻山越岭挑盐来养家糊口,奶奶讨过饭,家里穷得居无片瓦,缺吃少穿。父亲甚至没有鞋穿,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冬天,幼小的他光着脚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一双小脚冻得黑紫黑紫的,裂着血口子,那该是怎样的疼痛、怎样的煎熬啊!父亲光着脚来到这个世界,又光着脚走过了童年,走过了少年,十几岁的时候,才有了属于他的第一双鞋。直到现在,一到冬天,父亲的脚后跟就会裂出一条条口子,又痛又痒。

为了改变家里的状况,不再这样贫穷下去,爷爷奶奶千方百计让父亲进了学校,感谢爷爷奶奶的英明果断,连肚子都吃不饱的父亲读书了!虽然经常肚子空空,但父亲有了精神食粮,他起早贪黑、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一步步上到了中学毕业,有了工作,家里的境况总算有了改善。父亲先是当了一名老师,后来到县知青办、镇政府和县法院工作。家里出了读书人、出了公家人,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父亲成了家里的骄傲,也是全村的自豪。

父亲的一生很平凡,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之举。但父亲身上的可贵品质,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家最宝贵的财富。

父亲勤学苦干。父亲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着二老的期望和全家的希望,学习十分刻苦。除帮家里干一些活外,其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参加工作后,父亲也一直坚持读书,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那时用的是煤油灯,在昏黄闪烁的灯光下,父亲从少年读到中年。记得小时候我半夜醒来,常看见煤油灯下父亲读书的身影。中年的时候,父亲的眼睛就出了问题。调到县法院后,父亲又埋头学习法律书籍,废寝忘食工作,几年后即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审判员”。在一个陌生的领域短时间内拿到省级荣誉,这中间父亲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努力,可想而知。父亲写得一手好字,

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总有村里人来请父亲写对联,一写就是大半天。

父亲正直清廉。父亲当公家人几十年,从未拿过公家的一针一线,没有利用工作之便占过公家一点便宜。偶尔有亲戚朋友找他办事,父亲一概回绝,不留情面。有一次,老家一个亲戚找他办事,带了一箱水果,父亲硬是连人带水果推出门外。当今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在父亲看来是不可思议、不可饶恕的。我和父亲在一起时,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工作要努力,做人要清廉,可不敢吃人家、拿人家的”,一遍又一遍,几乎从我进门叮嘱到我出门,让我时时警醒,敬畏法度。

父亲朴实节俭。“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一个物件在父亲母亲眼里都是有用的,一身衣服可以穿十几年,原本的颜色都已经看不出来了;一个搪瓷茶缸可以用几十年,瓷面变得斑斑驳驳;一套老式的沙发可以坐一辈子,海绵垫早已经没有了弹性;用了十来年的塑料垃圾桶破了,用透明胶带缠了一圈又一圈。菜总是买最便宜的,黄叶子也不肯择掉……受其影响,我们兄妹几个从小就养成了物尽其用、不浪费的好习惯,随手关灯关水,吃完饭碗里粒米不留,铅笔短得握不住了还舍不得丢……总感到糟蹋东西,是可耻的,是极大的犯罪。

父亲大爱无疆。不论哪个亲戚、朋友需要帮助,父亲都会及时伸手相助。妗子去世得早,舅舅一直未娶。为了让舅舅身边有人照应,父亲让刚上小学的我跟着舅舅一起生活,甚至把我的户口也迁了过去。两个表姐出嫁后我一直和舅舅一起生活。放寒暑假,我想回家住,可父亲母亲总催着我去陪舅舅。每年除夕,我都是陪着舅舅过的。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候,父亲一定很想我,但他知道舅舅更需要我。伯父早年无子,后来父亲又把二弟过继给了伯父。为了他人,忍痛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了出去,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大爱呀!父亲母亲操劳了一辈子,抚养了五个儿女,又带大了所有孙辈。都说隔代亲,一点不错,父亲母亲为自己舍不得多

花一分钱,但对孙辈们是有求必应,疼爱得不得了。孩子放在他们那儿,子女们可以放心、放手地去工作,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是父亲母亲对家庭的付出,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父亲是个孝子。奶奶因为脑血栓瘫痪在床多年,父亲在县城上班,每次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奶奶翻身、擦洗、按摩。记得奶奶去世的那天,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一进门便跪倒在地,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号啕大哭。父亲是个硬汉,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落泪,此情此景,终身难忘。

时间如白驹过隙,父亲马上就到耄耋之年了。正如歌里所说:人间的甘甜有十分,父亲只享受了一分;生活的苦涩有一分,父亲却承受了十分。七十九载,风雨沧桑,含辛茹苦,现在,父亲老了,出行要坐轮椅,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好在母亲身体硬朗,每天推着父亲做康复、散步、晒太阳。母亲是个开朗乐观的人,也很健谈,两个老人相濡以沫一辈子,共同支撑并带出了今天这一大家子。为了少给孩子们添负担,父母坚持自己住,孩子们今天这个来看看,明天那个来陪陪,老两口倒也不寂寞。逢年过节,孙辈绕膝,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父亲母亲安享天伦之乐,这个画面,满满的都是幸福。

小时候,父亲是一棵树,默默地让我们攀爬;成长中,父亲是一盏灯,为我们驱走黑暗;成人后,父亲是一条路,为我们指引着方向。父亲虽然没有给予子孙家产万贯,可是父亲的优秀品质是后代永远的榜样,也是父亲传给我们的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父亲也很欣慰,我们兄弟姐妹,在他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都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没有辜负父亲母亲的期望。

勤学苦干、正直清廉、朴实节俭、大爱无疆——这些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文化、一种基因,正融入我们的血液,植入我们的骨髓;这种精神,就好似源头活水,源源不断,代代相传。

祝父亲晚年安康,幸福美满!

每每面对墙壁上的婚纱照,才发现十年光阴又倏忽而逝。这婚纱照是我们结婚十多年后补拍的,细细想来,它映射出我们之前虽苦犹甜、并肩奋斗的如水岁月,也见证了之后幸福温馨的流金年华。

那年,闺密多次忽悠:我们两家结伴去补拍婚纱照吧,趁我们还年轻,还能拍出漂亮的照片!我们俩一拍即合,只是各自回家都不能说服老公。他们理由很多:结婚照是形式,我们的婚姻坚如磐石,无需外在的形式证明;我们的房子正在还贷,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才是正道。

我和闺密就私下密谋,彼此回家说对方老公已经答应了,你不能让我们在人家那里丢面子吧!我们已经向婚纱店付了预约金,不照就违约了。果然,我们伎俩得逞,才有了这张婚纱照“出炉”的机会。

当时,拍婚纱照早已蔚然成风,年轻的准新郎新娘会挑选最漂亮最时尚的婚纱套照,而我们在反复比较后,只照了最经济实惠的几张照片,满足小小的浪漫情怀。我们都是一家三口去照的,孩子们开心极了,在影楼漂亮的婚纱迷宫里穿梭。想必他们看到妻儿开心的模样,藏在心灵深处的幸福童话也已翻开,只是不说破而已。

如果把我们的婚姻生活比作一篇情理并茂的文章,这张婚纱照就是最精彩的过渡段。它承接了我们之前十多年的性格磨合,相互包容,即便是囊中羞涩,也要给予孩子欢乐,更要为老人的健康埋单,尽管为他父亲看病让我们债台高筑,我们也相扶而行,直到拥有自己的安乐窝,有时间去考虑拍婚纱照了;当然它也开启了我们现在的幸福模式,多年的共同经营,已经步入“既没有什么奢侈品,也不缺少必需品”的小康之家。

儿子外出上学,我们又迎来新的二人世界,有时间利用闲暇时光去旅游,有精力去照顾双方健在的老人,慰藉他们孤寂的心灵,把人生每一步的责任稳稳扛在肩上。

我们应该还有很多机会去照更漂亮的婚纱照,然而第一次总是新鲜美好的,尽管它不是出现在最重要的时刻,但它背后点点滴滴筑梦的美好记忆,会让我们彼此欣慰终生。

源头活水话父亲□苟 文

带孩子去电影院的路上,见到了这个女孩。

路边放一个纸箱,纸箱上摆着一些鞋垫,女孩远远地坐在路边的树林里,低着头,路上行人来来往往,她不曾抬头看上一眼。

女孩黑、瘦,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10来岁的样子,应该是个小学生吧。

电影快放映了,我没有过多停留,拉着孩子急急往前走。走了几步,孩子停下来:

“妈妈,我想买鞋垫。”“妈妈刚给你买了好几双鞋垫呀。”“我还想再买。”我迟疑了一下,和孩子回到纸箱前。

鞋垫是人工做的,一针一线,密密实实,有的绣着并蒂莲花,有的绣着鲤鱼跳龙门,还有的绣着“金榜题名”“吉庆有余”等字样……

“我买2双鞋垫。”孩子招呼女孩。女孩走到纸箱边:“10 块钱 1 双。”她依然低着头,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我拿了一张50元的钞票递给女孩,不料她竟怕被烫着似的缩回手去:“没有零钱,找不开。”

孩子急了:“妈妈,你找找有没有零钱。”我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 7元。孩子看着女孩,然后又看看我:“怎么办?”我一时也没了主意,又惦记着即将放映的电影,于是安慰孩子:“看完电影,我们换了零钱回来再买鞋垫。”女孩看了我们一眼,随即又低下头去。

那天的电影好长呀,孩子不停地看手机上的时间。走出电影院,孩子去冷饮店买了两杯奶茶,她说要送给卖鞋垫的女孩一杯,在街上待了那么久,她一定渴了。

此时,天色已晚。我们又回到路边,回到女孩放纸箱的地方,可女孩已经不在那里了。孩子端着奶茶,一脸失望:“妈妈,我当时说买5双鞋垫就好了,就不用找零钱了。”这也正是我懊悔的地方:为何不多买几双呢?女孩那么小,那么羞涩,那些鞋垫,不知多久她才能卖光。

我安慰孩子:“下次见到她,咱们多买几双。”

后来,我们多次经过那个地方,可再也没见过那个卖鞋垫的女孩。那天,初冬的雨一直下,冷风一个劲儿地吹,当我们走过那个地方时,孩子突然冒出一句话:“妈妈,那个女孩没有再来卖鞋垫,是不是她家的日子已经好过了。”我使劲儿点点头。孩子甜甜地笑了。

□段昊

我耳边的三句话

职 场场

□柴焱烽

土得掉渣的洋名字世 相相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与其被动应付干耗一天,内心空虚焦虑,不如踏踏实实去干一天,这样反而会感到更充实、更有成就感。因此,每天上班前,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三句话提醒、鞭策自己。

第一句话是:“我这个人不怕活儿,有任务就找我。”这是一位老兄接到任务时常说的一句话。诚然,工作任务越多,必然付出越多、辛劳越多,并且出错的可能性越大,承担的责任越大,许多人因此不愿主动接受工作任务。“不怕活儿”就是不推诿、不退缩、不抱怨,体现的是一种主动担当的精神。当领导安排一项工作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那么你在领导心目中的位置可想而知。

第二句话是:“你不干总要有人干,还不如自己干。”各单位、各部门都承担着各自的职责,常规性任务也好,临时性工作也罢,总需要有具体的人来落实。一项工作自己做了,他人就不用做;自己不做,他人就需要做。“自己干”,就是有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面对工作主动分担,是能团结会协作的体现,久而久之,别的部门和别的同事就愿意跟你合作共事;反之,你在单位就是一个难打交道的人,同事就会敬而远之,无形中你就成了孤家寡人。

第三句话是:“唉声叹气也是干,高高兴兴也是干。”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心态,工作都在那里,不会因为你的消极情绪而减少。心怀抵触、被动应付,不仅工作质量上不去,而且自己也会感觉苦、累。“高高兴兴干”,乐观工作、积极应对,把工作作为事业,把任务变成兴趣,这样工作有了激情,自己也身心愉悦、乐观向上,还会感染身边的人,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

这三句话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教会我担当、团结、乐观,帮助我更好地工作、生活,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一日,路过一个此前挺有名的大酒店,发现那里重新装修后改了个洋气十足的名字,心中颇不以为然。但想想遍地楼宇多洋名,也很无奈。

如今,很多楼宇的建设越来越追求品质了,许多小区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地势高低起伏,建筑错落有致,各种现代化基础设施给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好好的小区非要起个外国名字,给人的感觉是把这块地方整得媚态十足。

我比较认同冯小刚说开发商的那些话。他说,2000 年以前,千城一面,根本没有特色,小区名字起的都是什么

托斯卡纳、加州水岸、纳帕、普罗旺斯、格拉斯,简直匪夷所思,我们无法想象美国、英国、法国有个叫苏州、通州的楼盘。并不是他们不喜欢中国文化,而是他们自己住在自己的地方,建了一个自己的社区,肯定是按照他们的文化起一个名字。

开发商盖房子就图个卖,建酒店就图做生意,对这些楼盘和酒店,不管是开发者还是消费者,罩在这些洋名字下,开始可能觉得品位不凡、倍儿有面子,但等到真有机会去了加州、普罗旺斯或者西雅图,估计会觉得无非如此嘛!或者过些年后,中国文化软实力大

为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回归尊贵,这些洋名字可能会像一时冲动文在身上但又无法洗掉的刺青一样令你难受。

冯小刚说这话已是十四五年前的事了,时至今日,洋名字在中国也已经不怎么时尚了,可我们一些商人居然还拿洋名字当宝贝,可不就土得掉渣吗?

当然,人家的孩子,起啥名字是人家的自由,咱无由置喙,大不了不买人家的楼盘、不进人家的酒店,但总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顺便提提,还是有几个楼盘名字起得不错的,比如“东陌”“峰渡”之类,是在我们的文化底蕴上动了脑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