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警惕用人上的“牵扯因素” - daily.cnnb.com.cndaily.cnnb.com.cn/nbrb/images/2017-05/10/A11/nbrb20170510A11.pdf · 圆满成功,“紧箍咒”很重要。《条 例》在广泛动员市民参与举报、制

Transcript

11 NINGBO DAILY时评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责任编辑/杨继学 电话/87682831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范 昉

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 热播,感觉不看剧,要被人民抛弃了。不知道李达康,没法跟人聊天了。在看的过程中,我最关注的问题还是:用人。

习近平同志指出:谁最了解干部的德才和实绩啊?那应该是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他们在推荐干部方面的权重应该适当加强。用人上的失职,主要原因不是不了解干部,而是其他牵扯因素太多了。

何为牵扯因素?我的理解是,党管干部,有着严格完备的制度规定,必须“一把尺子待人,一个标准行事”。选人用人上只要坚持公道正派,其他就会变得简单起来。赋予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推荐干部方面的更大权重,这既是一种政治信任,也是一种责任担当。如果在用人上掺入各种个人利益和感情因素,必然会使推荐、使用干部偏离公道正派,对干部制度产生“破窗效应”,导致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这种用人

上的牵扯因素,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得到了比较充分和生动的反映。

身份决定圈子,同类容易结盟。剧中汉东省有个特别醒目的圈子——“汉大帮”,因为汉大政法系的血缘,高育良在与他的学生祁同伟、陈海、侯亮平的关系处理上,就有着一种比较紧密的“牵扯”。祁同伟其人无底线、无原则,群众有举报,高育良却用诡辩的方式,替自己的学生说话,即使在荐举已不可能的情况下,仍企图为他在“上推”和“下拉”之间求得平衡。侯亮平虽执师生礼,但他有原则,高育良为之感叹:“侯亮平,不能为我所用。”这个感叹意味深长:“为我所用”是基于师生关系的一种“牵扯”,也隐含着他对这位学生的欣赏和喜欢;“不能”则表明侯亮平对这种“牵扯”的冲破。

汉东省官场还盛传有个“秘书帮”,因为在自己身边工作过,领导们知根知底,用起来放心,就对秘书过度照应。反观现实,这种

“牵扯因素”是比较盛行的。有的

地方的干部中,给领导当过秘书的比例过大,你安排了,我也要安排,你“高配”了,我也要“高配”。有的年轻干部提起来,一查总与一些领导干部沾亲带故。瓜田李下还要讲究避嫌呢!一些有担当有作为的优秀干部得不到提拔,而在领导身边的、与领导沾亲带故的,即使是那种推一推才动一动的

“鼠标式”干部,也会得到“火箭式”提拔。这种干部“逆淘汰”现象,使少数干部得利,而更多的干部则为之心冷、失落。

形成强烈对照的是,易学习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却因缺乏政治资源,徘徊在领导视线之外,在正处级上原地踏步 28 年。官场曾有这样一段流行语:“要想有进步,常去组织部;要想被提拔,常去领导家。”易学习本质上还是个

“从政的百姓”,只知道干,不跑不送,他因此没有被“牵扯”到提拔名单上去。

各种“牵扯因素”的存在,说得重一点,是一种“政治雾霾”,作为“政治生态”的用人环境被严重污染了。信奉“圈子文化”,是

腐败的根源。其核心是利益决定立场,利益结成命运共同体。高育良的“牵扯”,不仅是对学生的提携,更是一种无原则的利益考量。这种利益共同体是十分危险的,有些案子一查就是一串人,皆缘于此。

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局面。好在剧中贯穿着一道亮色,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公道正派,正气凛然,不容许组织部成了一把手的组织部,不容许把党组织等同于个人,不容许党的干部成为某个人的家臣。他建议破格提拔易学习,并认为:使用这样的干部,心里有底气。由此相信,一个风清气正的用人生态环境有望形成,更多的“易学习”会被发现和寻找出来。

警惕用人上的“牵扯因素”

竺鹏杰

日前,《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发布,并将于今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该《条例》对体现文明道德要求的文明行为和破坏公共生活秩序的不文明行为,分别进行了不完全列举,并对文明道德行为作出了倡导性、鼓励性规定,对不文明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引发广泛关注。

算好“经济账”,让不文明行为人“受不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嫌麻烦、贪图方便、节省时间……是许多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动机,但以往以道德约束为主的制约手段,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

《条例》 规定,公共场所吸烟、车窗抛物、闯红灯、违规养狗等不文明行为要受罚,还可能影响个人信

用记录,无疑给不文明行为划出了一条明显而严厉的法律红线,极大提高了其代价和成本。当不文明行为的代价远远超过文明的成本,行为人觉得“划不来”“不合算”“受不了”时,他们必定会摈弃不文明行为,假以时日,文明就会成为习惯。

设立“举报奖”,使不文明行为“无处躲”。依靠人民战争路线,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尚能取得胜利,宁波围剿不文明行为理应不在话下,其“重中之重”在于:坚决依靠人民,充分动员人民,让不文明行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条例》 一大亮点就是建立了“禁止与倡导分设”的文明行为基本规范体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惩戒与奖励并举”的处置措施,设置了爱心公园 (荣誉墙)、

文明行为积分奖励、不文明行为举报奖励、社会服务折抵罚款等多样化文明行为奖惩机制。对于群众较为关心的举报奖,也希望相关部门尽早出台奖励细则,通过经济杠杆,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让不文明行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从而形成监管部门省力、举报群众得利、文明氛围浓郁的“三赢”局面。

念好“紧箍咒”,逼监管者远离“散懒怠”。《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孙悟空这样的“好干部”“好同志”,取经团队当仁不让的得力干将,也有松散、懒惰、倦怠的时候。要让西天取经圆满成功,“紧箍咒”很重要。《条例》在广泛动员市民参与举报、制止不文明行为时,若监管部门不能当好“强硬后台”和“保护伞”,

及时跟进对被举报的不文明行为予以严肃处罚,不仅会严重挫伤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还将损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没有“铁一样的执行力”,法律终将沦为一张废纸。故而 《条例》对职能部门及人员未履职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已明确要求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和追责。这就是戴在监管部门头上的“紧箍”,用纪检监察的抓手,倒逼监管者远离“散懒怠”,这是决定 《条例》 能否拥有

“铁一样的执行力”的关键,也是消除不文明行为的“取胜之匙”。

“绞杀”不文明行为,这三招成效如何,我乐观其成。

(来源:“明州府”微信公众号)

三招“绞杀”不文明行为

匡 吉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鼓励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句语重心长的话,虽然是说给广大青年学生的,但也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和践行。

是立志做大事,还是立志做大官?无论是尚未从业的广大青年,还是已经在岗的党员干部,都体现为人生目标的定位和价值的追求。对于前者来讲,首先要面对的是做事与做官的职业选择问题,即要不要走从政之路;对于后者而言,考虑的则是做官与做事的关系处理问题,即到底是为了哪一个。就从政为官的意义而论,做官就是做事的平台。官当得如何,就看事干得怎

样。作为党员干部,也应该“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党的根本宗旨意味着,做官就是当“公仆”,绝不是当“老爷”;做事就是为民服务,绝不是为己谋利。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说过,“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干出事业来。”像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历时 36年“和大山较劲”,带领群众凿绝壁、修水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从而书写了新时期现实版的“愚公移山”。

虽然说做大官有更大的平台,可以做更大的事情,但实际上,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与价值的高低、成就的大小,并不能直接画等

号,甚至有时成反比。像焦裕禄、沈浩和廖俊波等好党员、好干部,虽然职务不高,但秉公用权、勤政务实,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人民所景仰;而像周永康、薄熙来之流,尽管身居高位,却滥用职权、胡作非为,干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坏事,被群众所唾弃。

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只想做大官、不想做大事。平心而论,有志于成长进步可以理解、无可厚非。需要注意的是,从干部成长规律和选用条件来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被提拔重用。德,反映出做官的态度;才,体现为做事的能力。反过来说,要想做官、升官,也得做事、成事。如果因为羡慕职务的光环、沉醉身份的荣耀、享受权力的快感而去做官,就会志为利惑、心为

物役,最终不但官做不好,还有跌入腐败泥淖的危险。

干部队伍是宝塔型结构,越往上位置越少,即便有做大事的能力,也未必有做大官的机会。这对党员干部更是一种考验。在热播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中,易学习二十多年没被提拔使用,但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事情;而另一个人孙连成,在仕途不顺、提升无望的情况下,就庸庸碌碌、疲疲沓沓地不干事、不作为。这一正一反的典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警示意义。

干部职务一阵子,党员身份一辈子,做事是永远的追求。官能当多大,往往受制于客观因素;而事能干多少,常常取决于主观努力。如何做官、怎样做事,见证的是信念,考量的是党性。

党员干部也该这样立志

“天一观点”微信公众号

解读新闻辨析是非交流观点碰撞思想

请扫码关注

据 5月 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鲍师傅”面包店意外成网红后,金典鲍师傅、至尊鲍师傅、鲍大师傅、鲍家糕点等系列门店也在京城遍地开花。而最初的原装鲍师傅鲍才胜目前在北京地区只有14家直营门店。

辛辛苦苦做品牌,冒名李鬼纷纷来。冤枉李逵遭围剿,维权太难叹无奈。

创新拼不过山寨,大众创业遇阻碍。市场监管今何在?袖手旁观太不该。

郑晓华 文 罗琪 绘

新华社记者 杨玉华

记者近期在基层调研发现,个别地方存在这样一些干部,他们不贪不占不跑官,但也不思进取不干事。这样的干部爱耍花拳绣腿、擅做表面文章,真本事没有几招、“假把式”一套一套,热衷于轰轰烈烈喊口号、认认真真走形式、规规矩矩装样子。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形势严峻复杂,机遇稍纵即逝。一些地方重点领域改革缺乏实质性突破,原因往往在于落实中央部署动力不足、能力不够,让中央的改革部署和各项政令在落地时打了折、走了样、形成了中梗阻。改革越到基层越需要出实招、求实效、见真章。中央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明确之后,关键在落实,重点在基层,决定在干部。改革要取

得预期效果,增强百姓获得感,各级干部要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

欲破“假把式”,先要正作风。各地各部门应在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务实担当的实干作风,对于不作为、无担当的“假把式”,要亮出教育和问责两把利剑,进行思想矫正和作风帮扶,对屡教不改的要严肃问责。

除了正作风,还要严学风。基层干部要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特别是精准把握中央改革精神和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能力,思维要跟得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现代治理水平,解决“本领恐慌”。

最终还要清政风。各地各部门要树立一种“干部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用人导向,用明确的容错激励机制让那些敢闯敢干的干部脱颖而出、担当重任,让“假把式”没有容身之地,使改革队伍的面貌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改革来不得半点“假把式”

本期主持 杨继学

据 5月 9日《成都商报》报道:“不听话就把你交给派出所,喊警察把你抓走!”这样的吓唬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7 日,在成都青白江红阳派出所值班的社区民警江旎敏,就遇到了这样一起特殊的

“求助”,当事妈妈骑着电动车将自己不听话的儿子载到了派出所门口,提出要江旎敏帮她

“吓唬”一下孩子,帮忙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

点评:表面上看,是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往深了看,是其威权主义的价值观使然。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不是

“摆事实讲道理”,而动辄以权威压人,像这位家长,自己权威不够了,甚至想到了动用公权。无疑,她是信奉警察权威的,但其行为成了“高级黑”,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还有损警察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干快递:家长也要克服能力恐慌,不能拿孩子没辙。@狗佛手:从此警察成了这个孩子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据5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孩子入园难的问题引发了更多担忧。一些无证幼儿园偷偷开张,虽然办学条件不佳、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但依然有家长送孩子就读。对于无证幼儿园,50%的受访幼儿家长支持管,36.3%的受访幼儿家长支持关。

点评:孩子入园是刚性需求,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正规渠道的资源不够,非正规的就会应运而生。解决这种乱象,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增加、扩大正规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一是结合实际,通过有效管理使一些无证幼儿园规范化。正规的满足了需求,非正规的自然就没了市场。

@供货单:价格也是个问题,很多家长就是因为这个才让孩子进无证幼儿园的。

@过滤掉了:幼儿园也变成义务教育好了。

据5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老贵阳人吃了大半辈子的酸粉 , 近 日 突 然 在 贵 阳 街 头 “ 消失”。贵阳市内不同区域、十余家原本售卖酸粉的小吃店店主均表示,从几天前起,厂家不再生产酸粉,目前只能供应其他种类的米粉。原来,当地环保部门加大了环保执法力度,而当地绝大多数生产酸粉的厂家使用的是烧煤的小锅炉,纷纷停产以躲避检查执法。

点评:吃酸粉是民生,保护环境更是民生。当地酸粉生产厂家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想继续赚酸粉钱,就必须淘汰自家的小锅炉,不然,与环境执法部门玩躲猫猫,不仅耗费精力,生意也不会长久。及时按要求“转型升级”,使用符合要求的设备,还可以抢占先机,赢得更多利润。

@疯狂的疯狂:做小本生意的往往缺乏长远眼光,得过且过。@DSL:酸粉不是厨师“做”出来的而是厂家“生产”出来

的?

据 5月 9月云南网报道:云南昭通市纪委查处了大关县人大常委会龙顺英等 5人违反工作纪律问题,并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通报批评。2016年 5月至2017年2月,大关县人大常委会副处级领导干部龙顺英等5 人分别多次将对节子 (灌木) 拿到县人大办公楼楼顶烧制,并于上班时间在办公室加工打磨制成手杖,用于自己玩耍或赠送亲友。

点评:这件事至少反映了几个问题:这些人太闲,所在岗位的工作量严重不足;这些人纪律太松懈,所在部门的管理制度太宽松;这些人大小也是领导,多少有点“有权任性”。虽然只是“违反工作纪律”,但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公开通报批评”理所应当。

@高梁地里大麦熟:官太小了,没人通知他们暗访啥时开始。@骨盆带:公开通报批评?这不是罚酒三杯吗?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