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用人上的“牵扯因素” -...

1
11 NINGBO DAILY 时评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杨继学 电话/87682831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 感觉不看剧,要被人民抛弃了。不 知道李达康,没法跟人聊天了。在 看的过程中,我最关注的问题还 是:用人。 习近平同志指出:谁最了解干 部的德才和实绩啊?那应该是领导 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他们 在推荐干部方面的权重应该适当加 强。用人上的失职,主要原因不是 不了解干部,而是其他牵扯因素太 多了。 何为牵扯因素?我的理解是, 党管干部,有着严格完备的制度规 定,必须“一把尺子待人,一个标 准行事”。选人用人上只要坚持公 道正派,其他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赋予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 门在推荐干部方面的更大权重,这 既是一种政治信任,也是一种责任 担当。如果在用人上掺入各种个人 利益和感情因素,必然会使推荐、 使用干部偏离公道正派,对干部制 度产生“破窗效应”,导致用人上 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这种用人 上的牵扯因素,在电视剧《人民的 名义》中,得到了比较充分和生动 的反映。 身份决定圈子,同类容易结 盟。剧中汉东省有个特别醒目的圈 —“汉大帮”,因为汉大政法 系的血缘,高育良在与他的学生祁 同伟、陈海、侯亮平的关系处理 上,就有着一种比较紧密的“牵 扯”。祁同伟其人无底线、无原 则,群众有举报,高育良却用诡辩 的方式,替自己的学生说话,即使 在荐举已不可能的情况下,仍企图 为他在“上推”和“下拉”之间求 得平衡。侯亮平虽执师生礼,但他 有原则,高育良为之感叹:“侯亮 平,不能为我所用。”这个感叹意 味深长:“为我所用”是基于师生 关系的一种“牵扯”,也隐含着他 对这位学生的欣赏和喜欢;“不 能”则表明侯亮平对这种“牵扯” 的冲破。 汉东省官场还盛传有个“秘书 帮”,因为在自己身边工作过,领 导们知根知底,用起来放心,就对 秘书过度照应。反观现实,这种 “牵扯因素”是比较盛行的。有的 地方的干部中,给领导当过秘书的 比例过大,你安排了,我也要安 排,你“高配”了,我也要“高 配”。有的年轻干部提起来,一查 总与一些领导干部沾亲带故。瓜田 李下还要讲究避嫌呢!一些有担当 有作为的优秀干部得不到提拔,而 在领导身边的、与领导沾亲带故 的,即使是那种推一推才动一动的 “鼠标式”干部,也会得到“火箭 式”提拔。这种干部“逆淘汰”现 象,使少数干部得利,而更多的干 部则为之心冷、失落。 形成强烈对照的是,易学习是 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却因缺乏 政治资源,徘徊在领导视线之外, 在正处级上原地踏步28年。官场 曾有这样一段流行语:“要想有进 步,常去组织部;要想被提拔,常 去领导家。”易学习本质上还是个 “从政的百姓”,只知道干,不跑不 送,他因此没有被“牵扯”到提拔 名单上去。 各种“牵扯因素”的存在,说 得重一点,是一种“政治雾霾”, 作为“政治生态”的用人环境被严 重污染了。信奉“圈子文化”,是 腐败的根源。其核心是利益决定立 场,利益结成命运共同体。高育良 的“牵扯”,不仅是对学生的提 携,更是一种无原则的利益考量。 这种利益共同体是十分危险的,有 些案子一查就是一串人,皆缘于 此。 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 的局面。好在剧中贯穿着一道亮 色,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公道正 派,正气凛然,不容许组织部成了 一把手的组织部,不容许把党组织 等同于个人,不容许党的干部成为 某个人的家臣。他建议破格提拔易 学习,并认为:使用这样的干部, 心里有底气。由此相信,一个风清 气正的用人生态环境有望形成,更 多的“易学习”会被发现和寻找出 来。 警惕用人上的“牵扯因素” 竺鹏杰 日前,《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 条例》发布,并将于今年7月1日 正式施行。该《条例》对体现文明 道德要求的文明行为和破坏公共生 活秩序的不文明行为,分别进行了 不完全列举,并对文明道德行为作 出了倡导性、鼓励性规定,对不文 明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引发广 泛关注。 算好“经济账”,让不文明行 为人“受不了”。趋利避害是人的 本性,嫌麻烦、贪图方便、节省时 间……是许多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动 机,但以往以道德约束为主的制约 手段,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 《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吸烟、车 窗抛物、闯红灯、违规养狗等不文 明行为要受罚,还可能影响个人信 用记录,无疑给不文明行为划出了 一条明显而严厉的法律红线,极大 提高了其代价和成本。当不文明行 为的代价远远超过文明的成本,行 为人觉得“划不来”“不合算”“受 不了”时,他们必定会摈弃不文明 行为,假以时日,文明就会成为习 惯。 设立“举报奖”,使不文明行 为“无处躲”。依靠人民战争路 线,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尚能取 得胜利,宁波围剿不文明行为理应 不在话下,其“重中之重”在于: 坚决依靠人民,充分动员人民,让 不文明行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 洋大海中。《条例》一大亮点就是 建立了“禁止与倡导分设”的文明 行为基本规范体系,以及与之相对 应的“惩戒与奖励并举”的处置措 施,设置了爱心公园(荣誉墙)、 文明行为积分奖励、不文明行为举 报奖励、社会服务折抵罚款等多样 化文明行为奖惩机制。对于群众较 为关心的举报奖,也希望相关部门 尽早出台奖励细则,通过经济杠 杆,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让不文明行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 老鼠,从而形成监管部门省力、举 报群众得利、文明氛围浓郁的“三 赢”局面。 念好“紧箍咒”,逼监管者远 离“散懒怠”。《西游记》 的故事告 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孙悟空这样 的“好干部”“好同志”,取经团队 当仁不让的得力干将,也有松散、 懒惰、倦怠的时候。要让西天取经 圆满成功,“紧箍咒”很重要。《条 例》在广泛动员市民参与举报、制 止不文明行为时,若监管部门不能 当好“强硬后台”和“保护伞”, 及时跟进对被举报的不文明行为予 以严肃处罚,不仅会严重挫伤群众 的参与积极性,还将损害法律法规 的权威性,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 力。没有“铁一样的执行力”,法 律终将沦为一张废纸。故而《条 例》对职能部门及人员未履职或徇 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已明确 要求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监察 机关责令改正,对相关责任人员依 法给予处分和追责。这就是戴在监 管部门头上的“紧箍”,用纪检监 察的抓手,倒逼监管者远离“散懒 怠”,这是决定 《条例》 能否拥有 “铁一样的执行力”的关键,也是 消除不文明行为的“取胜之匙”。 “绞杀”不文明行为,这三招 成效如何,我乐观其成。 (来源: “明州府”微信公众号 三招“绞杀”不文明行为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 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鼓励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 大官”。这句语重心长的话,虽然 是说给广大青年学生的,但也值得 广大党员干部深思和践行。 是立志做大事,还是立志做大 官?无论是尚未从业的广大青年, 还是已经在岗的党员干部,都体现 为人生目标的定位和价值的追求。 对于前者来讲,首先要面对的是做 事与做官的职业选择问题,即要不 要走从政之路;对于后者而言,考 虑的则是做官与做事的关系处理问 题,即到底是为了哪一个。就从政 为官的意义而论,做官就是做事的 平台。官当得如何,就看事干得怎 样。作为党员干部,也应该“要立 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党的根本宗旨意味着,做官就 是当“公仆”,绝不是当“老爷”;做 事就是为民服务,绝不是为己谋利。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说过,“当干部,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一 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 系群众,都可以干出事业来。”像贵 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历 时 36 年“和大山较劲”,带领群众凿 绝壁、修水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 的历史,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 貌,从而书写了新时期现实版的“愚 公移山”。 虽然说做大官有更大的平台, 可以做更大的事情,但实际上,职 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与价值的高 低、成就的大小,并不能直接画等 号,甚至有时成反比。像焦裕禄、 沈浩和廖俊波等好党员、好干部, 虽然职务不高,但秉公用权、勤政 务实,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 为人民所景仰;而像周永康、薄熙 来之流,尽管身居高位,却滥用职 权、胡作非为,干了不少祸国殃民 的坏事,被群众所唾弃。 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只想做 大官、不想做大事。平心而论,有 志于成长进步可以理解、无可厚 非。需要注意的是,从干部成长规 律和选用条件来看,只有德才兼备 才能被提拔重用。德,反映出做官 的态度;才,体现为做事的能力。 反过来说,要想做官、升官,也得 做事、成事。如果因为羡慕职务的 光环、沉醉身份的荣耀、享受权力的 快感而去做官,就会志为利惑、心为 物役,最终不但官做不好,还有跌入 腐败泥淖的危险。 干部队伍是宝塔型结构,越往 上位置越少,即便有做大事的能力, 也未必有做大官的机会。这对党员 干部更是一种考验。在热播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中,易学习二十多年 没被提拔使用,但他始终兢兢业业、 勤勤恳恳地做事情;而另一个人孙 连成,在仕途不顺、提升无望的情况 下,就庸庸碌碌、疲疲沓沓地不干 事、不作为。这一正一反的典型,具 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警示意义。 干部职务一阵子,党员身份一 辈子,做事是永远的追求。官能当多 大,往往受制于客观因素;而事能干 多少,常常取决于主观努力。如何做 官、怎样做事,见证的是信念,考量 的是党性。 党员干部也该这样立志 “天一观点” 微信公众号 解读新闻辨析是非 交流观点碰撞思想 请扫码关注 据 5 月 8 日 《北 京 青 年 报》 报道:“鲍师傅”面包店意外成 网红后,金典鲍师傅、至尊鲍师 傅、鲍大师傅、鲍家糕点等系列 门店也在京城遍地开花。而最初 的原装鲍师傅鲍才胜目前在北京 地区只有 14 家直营门店。 辛辛苦苦做品牌, 冒名李鬼纷纷来。 冤枉李逵遭围剿, 维权太难叹无奈。 创新拼不过山寨, 大众创业遇阻碍。 市场监管今何在? 袖手旁观太不该。 郑晓华 罗琪 新华社记者 杨玉华 记者近期在基层调研发现, 个别地方存在这样一些干部,他 们不贪不占不跑官,但也不思进 取不干事。这样的干部爱耍花拳 绣腿、擅做表面文章,真本事没 有几招、“假把式”一套一套,热 衷于轰轰烈烈喊口号、认认真真 走形式、规规矩矩装样子。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 推进的关键一年,形势严峻复 杂,机遇稍纵即逝。一些地方重 点领域改革缺乏实质性突破,原 因往往在于落实中央部署动力不 足、能力不够,让中央的改革部 署和各项政令在落地时打了折、 走了样、形成了中梗阻。改革越 到基层越需要出实招、求实效、 见真章。中央改革发展的决策部 署明确之后,关键在落实,重点 在基层,决定在干部。改革要取 得预期效果,增强百姓获得感, 各级干部要带头撸起袖子加油 干、扑下身子抓落实。 欲破“假把式”,先要正作 风。各地各部门应在干部队伍中 大力倡导务实担当的实干作风, 对于不作为、无担当的“假把 式”,要亮出教育和问责两把利 剑,进行思想矫正和作风帮扶, 对屡教不改的要严肃问责。 除了正作风,还要严学风。 基层干部要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 平,特别是精准把握中央改革精 神和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能 力,思维要跟得上经济社会的快 速发展,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和现代治理水平,解决“本领恐 慌”。 最终还要清政风。各地各部 门要树立一种“干部是干出来 的、不是说出来的”用人导向, 用明确的容错激励机制让那些敢 闯敢干的干部脱颖而出、担当重 任,让“假把式”没有容身之 地,使改革队伍的面貌为之一 新、精神为之一振。 (新华社北京 5 月 9 日电) 改革来不得半点“假把式” 本期主持 杨继学 据 5 月 9 日 《成 都 商 报》 报道: “不听话就把你交给派 出所,喊警察把你抓走!”这 样的吓唬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 少见。7 日,在成都青白江红 阳派出所值班的社区民警江旎 敏,就遇到了这样一起特殊的 “求助”,当事妈妈骑着电动车 将自己不听话的儿子载到了派 出所门口,提出要江旎敏帮她 “吓唬”一下孩子,帮忙改掉 孩子身上的坏毛病。 点评:表面上看,是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往深了看,是 其威权主义的价值观使然。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不是 “摆事实讲道理”,而动辄以权威压人,像这位家长,自己权威不够 了,甚至想到了动用公权。无疑,她是信奉警察权威的,但其行为 成了“高级黑”,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还有损警察在孩子心中的形 象。 @干快递:家长也要克服能力恐慌,不能拿孩子没辙。 @狗佛手:从此警察成了这个孩子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据 5 月 9 日 《中国青年报》 报 道: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孩 子入园难的问题引发了更多担忧。 一些无证幼儿园偷偷开张,虽然办 学条件不佳、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但依然有家长送孩子就读。对于无 证幼儿园,50%的受访幼儿家长支 持管,36.3%的受访幼儿家长支持 关。 点评:孩子入园是刚性需求,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正规渠道的 资源不够,非正规的就会应运而生。解决这种乱象,要两条腿走 路,一是增加、扩大正规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一是结合实际,通 过有效管理使一些无证幼儿园规范化。正规的满足了需求,非正规 的自然就没了市场。 @供货单:价格也是个问题,很多家长就是因为这个才让孩 子进无证幼儿园的。 @过滤掉了:幼儿园也变成义务教育好了。 据 5 月 9 日 《中国青年报》 报 道:老贵阳人吃了大半辈子的酸 粉,近日突然在贵阳街头“消 失”。贵阳市内不同区域、十余家 原本售卖酸粉的小吃店店主均表 示,从几天前起,厂家不再生产酸 粉,目前只能供应其他种类的米 粉。原来,当地环保部门加大了环 保执法力度,而当地绝大多数生产 酸粉的厂家使用的是烧煤的小锅 炉,纷纷停产以躲避检查执法。 点评:吃酸粉是民生,保护环境更是民生。当地酸粉生产厂家 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想继续赚酸粉钱,就必须淘汰自家的小锅 炉,不然,与环境执法部门玩躲猫猫,不仅耗费精力,生意也不会 长久。及时按要求“转型升级”,使用符合要求的设备,还可以抢 占先机,赢得更多利润。 @疯狂的疯狂:做小本生意的往往缺乏长远眼光,得过且过。 @DSL:酸粉不是厨师“做”出来的而是厂家“生产”出来 的? 据5月9月云南网报道: 云南昭通市纪委查处了大关县 人大常委会龙顺英等 5 人违反 工作纪律问题,并在全市范围 内公开通报批评。2016年5月 至 2017 年 2 月,大关县人大常 委会副处级领导干部龙顺英等 5人分别多次将对节子(灌 木)拿到县人大办公楼楼顶烧 制,并于上班时间在办公室加 工打磨制成手杖,用于自己玩 耍或赠送亲友。 点评:这件事至少反映了几个问题:这些人太闲,所在岗位的 工作量严重不足;这些人纪律太松懈,所在部门的管理制度太宽 松;这些人大小也是领导,多少有点“有权任性”。虽然只是“违 反工作纪律”,但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公开通报批评”理所应当。 @高梁地里大麦熟:官太小了,没人通知他们暗访啥时开始。 @骨盆带:公开通报批评?这不是罚酒三杯吗?

Transcript of 警惕用人上的“牵扯因素” -...

11 NINGBO DAILY时评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责任编辑/杨继学 电话/87682831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范 昉

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 热播,感觉不看剧,要被人民抛弃了。不知道李达康,没法跟人聊天了。在看的过程中,我最关注的问题还是:用人。

习近平同志指出:谁最了解干部的德才和实绩啊?那应该是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他们在推荐干部方面的权重应该适当加强。用人上的失职,主要原因不是不了解干部,而是其他牵扯因素太多了。

何为牵扯因素?我的理解是,党管干部,有着严格完备的制度规定,必须“一把尺子待人,一个标准行事”。选人用人上只要坚持公道正派,其他就会变得简单起来。赋予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推荐干部方面的更大权重,这既是一种政治信任,也是一种责任担当。如果在用人上掺入各种个人利益和感情因素,必然会使推荐、使用干部偏离公道正派,对干部制度产生“破窗效应”,导致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这种用人

上的牵扯因素,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得到了比较充分和生动的反映。

身份决定圈子,同类容易结盟。剧中汉东省有个特别醒目的圈子——“汉大帮”,因为汉大政法系的血缘,高育良在与他的学生祁同伟、陈海、侯亮平的关系处理上,就有着一种比较紧密的“牵扯”。祁同伟其人无底线、无原则,群众有举报,高育良却用诡辩的方式,替自己的学生说话,即使在荐举已不可能的情况下,仍企图为他在“上推”和“下拉”之间求得平衡。侯亮平虽执师生礼,但他有原则,高育良为之感叹:“侯亮平,不能为我所用。”这个感叹意味深长:“为我所用”是基于师生关系的一种“牵扯”,也隐含着他对这位学生的欣赏和喜欢;“不能”则表明侯亮平对这种“牵扯”的冲破。

汉东省官场还盛传有个“秘书帮”,因为在自己身边工作过,领导们知根知底,用起来放心,就对秘书过度照应。反观现实,这种

“牵扯因素”是比较盛行的。有的

地方的干部中,给领导当过秘书的比例过大,你安排了,我也要安排,你“高配”了,我也要“高配”。有的年轻干部提起来,一查总与一些领导干部沾亲带故。瓜田李下还要讲究避嫌呢!一些有担当有作为的优秀干部得不到提拔,而在领导身边的、与领导沾亲带故的,即使是那种推一推才动一动的

“鼠标式”干部,也会得到“火箭式”提拔。这种干部“逆淘汰”现象,使少数干部得利,而更多的干部则为之心冷、失落。

形成强烈对照的是,易学习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却因缺乏政治资源,徘徊在领导视线之外,在正处级上原地踏步 28 年。官场曾有这样一段流行语:“要想有进步,常去组织部;要想被提拔,常去领导家。”易学习本质上还是个

“从政的百姓”,只知道干,不跑不送,他因此没有被“牵扯”到提拔名单上去。

各种“牵扯因素”的存在,说得重一点,是一种“政治雾霾”,作为“政治生态”的用人环境被严重污染了。信奉“圈子文化”,是

腐败的根源。其核心是利益决定立场,利益结成命运共同体。高育良的“牵扯”,不仅是对学生的提携,更是一种无原则的利益考量。这种利益共同体是十分危险的,有些案子一查就是一串人,皆缘于此。

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局面。好在剧中贯穿着一道亮色,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公道正派,正气凛然,不容许组织部成了一把手的组织部,不容许把党组织等同于个人,不容许党的干部成为某个人的家臣。他建议破格提拔易学习,并认为:使用这样的干部,心里有底气。由此相信,一个风清气正的用人生态环境有望形成,更多的“易学习”会被发现和寻找出来。

警惕用人上的“牵扯因素”

竺鹏杰

日前,《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发布,并将于今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该《条例》对体现文明道德要求的文明行为和破坏公共生活秩序的不文明行为,分别进行了不完全列举,并对文明道德行为作出了倡导性、鼓励性规定,对不文明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引发广泛关注。

算好“经济账”,让不文明行为人“受不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嫌麻烦、贪图方便、节省时间……是许多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动机,但以往以道德约束为主的制约手段,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

《条例》 规定,公共场所吸烟、车窗抛物、闯红灯、违规养狗等不文明行为要受罚,还可能影响个人信

用记录,无疑给不文明行为划出了一条明显而严厉的法律红线,极大提高了其代价和成本。当不文明行为的代价远远超过文明的成本,行为人觉得“划不来”“不合算”“受不了”时,他们必定会摈弃不文明行为,假以时日,文明就会成为习惯。

设立“举报奖”,使不文明行为“无处躲”。依靠人民战争路线,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尚能取得胜利,宁波围剿不文明行为理应不在话下,其“重中之重”在于:坚决依靠人民,充分动员人民,让不文明行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条例》 一大亮点就是建立了“禁止与倡导分设”的文明行为基本规范体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惩戒与奖励并举”的处置措施,设置了爱心公园 (荣誉墙)、

文明行为积分奖励、不文明行为举报奖励、社会服务折抵罚款等多样化文明行为奖惩机制。对于群众较为关心的举报奖,也希望相关部门尽早出台奖励细则,通过经济杠杆,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让不文明行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从而形成监管部门省力、举报群众得利、文明氛围浓郁的“三赢”局面。

念好“紧箍咒”,逼监管者远离“散懒怠”。《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孙悟空这样的“好干部”“好同志”,取经团队当仁不让的得力干将,也有松散、懒惰、倦怠的时候。要让西天取经圆满成功,“紧箍咒”很重要。《条例》在广泛动员市民参与举报、制止不文明行为时,若监管部门不能当好“强硬后台”和“保护伞”,

及时跟进对被举报的不文明行为予以严肃处罚,不仅会严重挫伤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还将损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没有“铁一样的执行力”,法律终将沦为一张废纸。故而 《条例》对职能部门及人员未履职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已明确要求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和追责。这就是戴在监管部门头上的“紧箍”,用纪检监察的抓手,倒逼监管者远离“散懒怠”,这是决定 《条例》 能否拥有

“铁一样的执行力”的关键,也是消除不文明行为的“取胜之匙”。

“绞杀”不文明行为,这三招成效如何,我乐观其成。

(来源:“明州府”微信公众号)

三招“绞杀”不文明行为

匡 吉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鼓励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句语重心长的话,虽然是说给广大青年学生的,但也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和践行。

是立志做大事,还是立志做大官?无论是尚未从业的广大青年,还是已经在岗的党员干部,都体现为人生目标的定位和价值的追求。对于前者来讲,首先要面对的是做事与做官的职业选择问题,即要不要走从政之路;对于后者而言,考虑的则是做官与做事的关系处理问题,即到底是为了哪一个。就从政为官的意义而论,做官就是做事的平台。官当得如何,就看事干得怎

样。作为党员干部,也应该“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党的根本宗旨意味着,做官就是当“公仆”,绝不是当“老爷”;做事就是为民服务,绝不是为己谋利。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说过,“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干出事业来。”像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历时 36年“和大山较劲”,带领群众凿绝壁、修水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从而书写了新时期现实版的“愚公移山”。

虽然说做大官有更大的平台,可以做更大的事情,但实际上,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与价值的高低、成就的大小,并不能直接画等

号,甚至有时成反比。像焦裕禄、沈浩和廖俊波等好党员、好干部,虽然职务不高,但秉公用权、勤政务实,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人民所景仰;而像周永康、薄熙来之流,尽管身居高位,却滥用职权、胡作非为,干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坏事,被群众所唾弃。

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只想做大官、不想做大事。平心而论,有志于成长进步可以理解、无可厚非。需要注意的是,从干部成长规律和选用条件来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被提拔重用。德,反映出做官的态度;才,体现为做事的能力。反过来说,要想做官、升官,也得做事、成事。如果因为羡慕职务的光环、沉醉身份的荣耀、享受权力的快感而去做官,就会志为利惑、心为

物役,最终不但官做不好,还有跌入腐败泥淖的危险。

干部队伍是宝塔型结构,越往上位置越少,即便有做大事的能力,也未必有做大官的机会。这对党员干部更是一种考验。在热播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中,易学习二十多年没被提拔使用,但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事情;而另一个人孙连成,在仕途不顺、提升无望的情况下,就庸庸碌碌、疲疲沓沓地不干事、不作为。这一正一反的典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警示意义。

干部职务一阵子,党员身份一辈子,做事是永远的追求。官能当多大,往往受制于客观因素;而事能干多少,常常取决于主观努力。如何做官、怎样做事,见证的是信念,考量的是党性。

党员干部也该这样立志

“天一观点”微信公众号

解读新闻辨析是非交流观点碰撞思想

请扫码关注

据 5月 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鲍师傅”面包店意外成网红后,金典鲍师傅、至尊鲍师傅、鲍大师傅、鲍家糕点等系列门店也在京城遍地开花。而最初的原装鲍师傅鲍才胜目前在北京地区只有14家直营门店。

辛辛苦苦做品牌,冒名李鬼纷纷来。冤枉李逵遭围剿,维权太难叹无奈。

创新拼不过山寨,大众创业遇阻碍。市场监管今何在?袖手旁观太不该。

郑晓华 文 罗琪 绘

新华社记者 杨玉华

记者近期在基层调研发现,个别地方存在这样一些干部,他们不贪不占不跑官,但也不思进取不干事。这样的干部爱耍花拳绣腿、擅做表面文章,真本事没有几招、“假把式”一套一套,热衷于轰轰烈烈喊口号、认认真真走形式、规规矩矩装样子。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形势严峻复杂,机遇稍纵即逝。一些地方重点领域改革缺乏实质性突破,原因往往在于落实中央部署动力不足、能力不够,让中央的改革部署和各项政令在落地时打了折、走了样、形成了中梗阻。改革越到基层越需要出实招、求实效、见真章。中央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明确之后,关键在落实,重点在基层,决定在干部。改革要取

得预期效果,增强百姓获得感,各级干部要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

欲破“假把式”,先要正作风。各地各部门应在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务实担当的实干作风,对于不作为、无担当的“假把式”,要亮出教育和问责两把利剑,进行思想矫正和作风帮扶,对屡教不改的要严肃问责。

除了正作风,还要严学风。基层干部要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特别是精准把握中央改革精神和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能力,思维要跟得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现代治理水平,解决“本领恐慌”。

最终还要清政风。各地各部门要树立一种“干部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用人导向,用明确的容错激励机制让那些敢闯敢干的干部脱颖而出、担当重任,让“假把式”没有容身之地,使改革队伍的面貌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改革来不得半点“假把式”

本期主持 杨继学

据 5月 9日《成都商报》报道:“不听话就把你交给派出所,喊警察把你抓走!”这样的吓唬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7 日,在成都青白江红阳派出所值班的社区民警江旎敏,就遇到了这样一起特殊的

“求助”,当事妈妈骑着电动车将自己不听话的儿子载到了派出所门口,提出要江旎敏帮她

“吓唬”一下孩子,帮忙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

点评:表面上看,是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往深了看,是其威权主义的价值观使然。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不是

“摆事实讲道理”,而动辄以权威压人,像这位家长,自己权威不够了,甚至想到了动用公权。无疑,她是信奉警察权威的,但其行为成了“高级黑”,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还有损警察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干快递:家长也要克服能力恐慌,不能拿孩子没辙。@狗佛手:从此警察成了这个孩子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据5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孩子入园难的问题引发了更多担忧。一些无证幼儿园偷偷开张,虽然办学条件不佳、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但依然有家长送孩子就读。对于无证幼儿园,50%的受访幼儿家长支持管,36.3%的受访幼儿家长支持关。

点评:孩子入园是刚性需求,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正规渠道的资源不够,非正规的就会应运而生。解决这种乱象,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增加、扩大正规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一是结合实际,通过有效管理使一些无证幼儿园规范化。正规的满足了需求,非正规的自然就没了市场。

@供货单:价格也是个问题,很多家长就是因为这个才让孩子进无证幼儿园的。

@过滤掉了:幼儿园也变成义务教育好了。

据5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老贵阳人吃了大半辈子的酸粉 , 近 日 突 然 在 贵 阳 街 头 “ 消失”。贵阳市内不同区域、十余家原本售卖酸粉的小吃店店主均表示,从几天前起,厂家不再生产酸粉,目前只能供应其他种类的米粉。原来,当地环保部门加大了环保执法力度,而当地绝大多数生产酸粉的厂家使用的是烧煤的小锅炉,纷纷停产以躲避检查执法。

点评:吃酸粉是民生,保护环境更是民生。当地酸粉生产厂家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想继续赚酸粉钱,就必须淘汰自家的小锅炉,不然,与环境执法部门玩躲猫猫,不仅耗费精力,生意也不会长久。及时按要求“转型升级”,使用符合要求的设备,还可以抢占先机,赢得更多利润。

@疯狂的疯狂:做小本生意的往往缺乏长远眼光,得过且过。@DSL:酸粉不是厨师“做”出来的而是厂家“生产”出来

的?

据 5月 9月云南网报道:云南昭通市纪委查处了大关县人大常委会龙顺英等 5人违反工作纪律问题,并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通报批评。2016年 5月至2017年2月,大关县人大常委会副处级领导干部龙顺英等5 人分别多次将对节子 (灌木) 拿到县人大办公楼楼顶烧制,并于上班时间在办公室加工打磨制成手杖,用于自己玩耍或赠送亲友。

点评:这件事至少反映了几个问题:这些人太闲,所在岗位的工作量严重不足;这些人纪律太松懈,所在部门的管理制度太宽松;这些人大小也是领导,多少有点“有权任性”。虽然只是“违反工作纪律”,但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公开通报批评”理所应当。

@高梁地里大麦熟:官太小了,没人通知他们暗访啥时开始。@骨盆带:公开通报批评?这不是罚酒三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