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CHINAWATERTRANSPORT 疫情冲击下,长江港口突围路在 ...epaper.zgsyb.com/page1/1/2020-06/12/06/2020061206_pdf.pdf2020/01/01  · 境治理,坚决捍卫‘碧水蓝天’。”李志超介

Transcript
Page 1: CHINAWATERTRANSPORT 疫情冲击下,长江港口突围路在 ...epaper.zgsyb.com/page1/1/2020-06/12/06/2020061206_pdf.pdf2020/01/01  · 境治理,坚决捍卫‘碧水蓝天’。”李志超介

一孔之见

一孔之见

面对困难,长江沿线港口积极面对、奋力突围,一方面根据上级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另一方面优先保供,为各类防疫重点物资和生产原材料运输提供了强大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长江航运仍然是维系东西物流运转的主要通道,更是抢运防疫物资的快速通道。”袁硕告诉记者,四川成德、绵和、雅安等地 50%的出川货物通过公路或铁路运至重庆港,然后经水路抵达长江下游港口、以及上海港等沿海港口或运出海外;反之,川内所需的 50%以上的大宗物资、商品是通过长江航运至武汉、重庆,再经泸州、宜宾港入川。

作为物流通道的重要节点,疫情期间,宜昌港务集团坚持保证生产作业不中断,严格防疫工作管理,对进出港各类人员严格进行体温监测、登记、扫码,公共区域常态化消毒,充分供应员工防疫物资。专项制定复

工复产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加强防疫意识宣贯,为复工复产职工提供坚实保障,至 3月底集团已全面复工复产。

宜昌港务集团董事长王红表示,疫情期间,正值宜昌本地化工企业化肥出运季,在物流通道不畅的情况下,宜昌港务集团根据宜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积极筹建临时运输装卸专班,满足新洋丰、兴发集团、三宁化工等“停不得”企业运输需求。专班历时 15 天,服务客户 26 家,累计安排车辆 307 台次,运输集装箱 383 自然箱,运输货物共计 39979 吨,赢得了广大企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位于长江下游的张家港港务集团在疫情暴发前期,严格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内防反弹不懈怠,外防输入不放松。他们制定了疫情防控操作指南,迅速做好了口罩、医用酒精、体温测量仪等防疫物资的储备,按

照“不停工、保生产、抗疫情、保安全”要求,严控人员集中聚集,重点场所每日消毒;优化船岸交流机制,在港船舶禁止人员上下,因特殊原因上下船的人员,禁止进入船方生活区。

“我们启动优先保供,努力为船方排忧解难。”张家港港务集团董事长詹新望介绍,在采取“船员不上岸、交接不接触”等一系列严密防疫措施前提下,该集团坚持船舶正常靠港作业,确保了湖北等地能源物资的正常保供。1月 23日至今,累计装运湖北地区所需物资驳船 167 艘次,共 133 万吨。他们还全力做好出口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先后协助“敬明”轮、“宇联”轮运送防疫物资驰援所罗门群岛。

春节期间,张家港港务集团各码头单位为湖北籍及途经湖北的船舶免费提供鱼肉、禽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在得知部分湖北籍船舶口罩不足实际情况后,又免费向每条船舶配发 10 只口罩。同时精心服务,尽力保障了水上停泊区域驳船生活所需。

防控保供两不误

泸州港码头。 本报资料室供图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长 江 沿 线 港 航 企 业 全 力 投 入 疫 情 防 控

“主战场”,构筑了应急物资保障“生命线”,担当起复工复产“先行官”。但疫情就像一块“试金石”,在检验成绩的同时 也 暴 露 出 了 行 业 存 在 的 不 足 。 在 国内疫情趋于平稳,境外疫情仍在蔓延的情 况 下 ,如 何 在 常 态 化 防 疫 的 情 况 下 ,保 证 港 口 满 负 荷 运 转 ,仍 然 是 一 场 考验。

疫情期间,智慧港口优势凸显。在自动化码头,通过自动化远程操控集装箱桥吊、自动导引车及轨道式龙门起重机,可以实现集装箱接卸作业“零接触”。采用科技手段,把简单的任务自动化,复杂的任务智能化,降低人员聚集和接触风险,

为码头生产作业低风险、高效率创造条件。而且,此次疫情对货物的运输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都需要港口企业快速做出调整,在追求高质量、高品质发展方面寻求突破,而智慧港口将是港口转型升级的一个主抓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用其强大的集聚、融合驱动力,重塑定义港口全方位的价值链,也

为智慧港口的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持。除了技术支持,部门协调和制度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实现数据共享,才能建立广泛联系和实时协同,从而打造一条数字化供应链,促进智慧港口形成新生态。

“ 莫 道 春 光 难 揽 取 ,浮 云 过 后 艳 阳天。”相信港口行业会将此次疫情作为契 机 ,将 人 工 智 能 技 术 应 用 到 仓 储 、装卸、托运等每一个环节,利用优化的智能决策开展业务,不断丰富智慧港口内涵,推动行业向着高质量转型发展。

□ 王寅娜

以数字技术催化港口转型

6 CHINA WATER TRANSPORT

2020年 6月 12日 星期五

责编 美编 陆民敏 港 口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4 月以来,沿江各大港口吞吐量环比持续增长,通过精准施策、激发港口活力,各类防疫重点物品、民生关键物资和生产原材料通过长江源源不断补给到沿江各地和生产企业,长江港口正逐步恢复昔日繁忙。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转观念、强管理、拓市场”成为长江港口的选择。泸州港着力打响了“三大经营措施”:天天直航、水水中转、多式联运,致力于主要货源市场开发与经济腹地拓宽,同时努力争取疫情下的政府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外贸不足内贸补,直达不足中转补,有效增加了港口箱量与收入。

“内需将会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内贸集装箱增长将迎来春天。”袁硕表示,泸州港集装箱约 90%来源于腹地经济区,需进一步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和“水水中转”业务,扬长避短,集聚腹地经济区货源“散改集”,促进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要通过重点布局“水水中转”航线,加强与重庆地区民生、港盛等支线船公司及重庆港合作,开行“宜昌—重庆—泸州”及“水富—泸州—重庆”航线,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体系优势,努力做好铁矿石、水泥熟料等“散改集”大宗货源项目,坚持“宜转则转、宜达则达”,实现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持续增长。

此外,降本减负,与客户共度时艰也成为许多港口不约而同地选择。减免堆存费、减免房租这些点滴善意,为中小微企业减轻了不少压力。

宜昌港务集团将进一步落实防疫工作要求,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对企业经营的支持政策,主动作为,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奋力开拓,努力弥补疫情对经营工作的影响。据了解,该集团采取了一系列为客户降本减负的举措。他们对宜都东阳光、枝江奥美等重点保障企业的防疫医疗物资及原料进出口优先作业;主动延长货物免堆期,为客户节约物流成本;为 100 多个承租集团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 280多万元,缓解其经营压力。

“张家港港务集团落实阶段性降费要求,努力为客户降本节支。”詹新望介绍,

“今年 1—4月份,我们按照 0.2元/吨的收费标准收取港口设施保安费,已减免百万元。我司还对来港客户实行不同程度的堆存期减免或优惠政策,目前已落实减免或优惠堆存费 39万元,预测全年减免或优惠可达 400万元。对承租集团房屋的客户给予租金减免,据统计,减免租金超 400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长江港口正在坚强恢复中。“不论在何时,港口仍是物流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疫情期间中西部地区中欧班列逆势增长,充分说明了物流通道建设的重要性。”几位港口负责人都表示,长江港口将构筑起应急物资保障“生命线”,担当起复工复产“先行官”,充分挖掘长江黄金水道潜力,提升东中西通道的整体效率,全力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期待长江港口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全力以赴促增长

清风吹拂,碧波荡漾;车载船装,鳞次栉比。在渤海湾一隅,这个花开锦时、营运繁忙的港口正在展现“最美颜值”,蓝天碧水尽收眼底。6 月 9 日,记者走进锦州港,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未来港口发展方向一定是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型、由高耗能扩张型向低碳环保发展型转变、由功能单一型向综合物流供应链型发展。”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志超告诉记者,作为地方发展的引擎,锦州港不仅承载区域振兴重任,更时刻把生态建设嵌入发展大局,在寸土寸金的港区内不断扩大港区绿化面积,着力构建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港口,彰显港口的责任与担当。

推进港区环境治理

“锦州港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为可持续发展加装‘绿色引擎’,将绿色港口建设融入港口规划、生产营运全过程,全面推进港区环

境治理,坚决捍卫‘碧水蓝天’。”李志超介绍。

港口,依水而兴、以水为要。 2009 年 6月,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 3000 万元将原有两座污水处理厂改造成一座综合型污水处理厂,污水罐总储水能力达 8000 立方米,日处理污水能力 6000 立方米。处理后的含油压舱水和生活污水经检测,各指标均低于《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保护一湾碧水奠定了基础。

2018 年 12 月,锦州港“港区铺设污水管网 2100 米、一体化泵站安装”工程竣工,并实现与市政污水管网顺利对接,彻底解决了港区污水排放问题。此后,为实现污水可跟踪,2019 年 8 月,锦州港再投资 26 万元,购置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系统,处理后的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可联网在线监测。

在扬尘治理方面,据介绍,2010 年,锦州港投资近 3000 万元,沿二港池煤炭堆场东、西、北三面建设了长达 2900 多米、高 15 米的

挡风抑尘网。抑尘网采用波纹状钢结构桁架,底部为近 2 米高的坎墙,最高可抵挡 8 级大风。 2012 年初,锦州港又沿三港池北面、东面投资近 6000 万元建设 3731 米的挡风抑尘网,使锦州港煤炭堆场实现了半封闭。

如今,走进锦州港散货堆场,喷淋设施、专业洒水车定人、定点、定车进行有序洒水降尘,散货苫盖率实现除作业面外散货苫盖率 95-100%(作业面约 5%)。

此外,为提高脱硫、除尘效率,2013 年,锦州港投资 600 余万元对原有 2 座锅炉进行提标改造,改造后的除尘器脱硫效率达85%以上;2014 年锦州港于三港池再建一座锅炉房,新增 3 台蒸汽锅炉,配套安装多管除尘器、二级脱硫塔等设备;2018 年,公司对所有锅炉房脱硫装置、管道进行更新,并增加脱硝设备;2019 年,锦州港对锅炉进行提标升级改造。在线监测数据显示,锦州港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均达标排放。

“今年,锦州港将‘蓝天保卫战’中锅炉提标改造工作纳入公司重点工作中,目前该工作正有序推进。”锦州港安全管理部经理刘刚表示。

引进新能源装备

2012 年,锦州港将港内的运输车队由柴油车更换为天然气车;2018 年,他们一次性采购 165 台“豪沃”LNG 牵引车及配套半挂

车,并以零首付创新方式交付多家口岸物流车队经营。

此外,锦州港还投资了 1100 万元实施集装箱岸电改造项目。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后,可实现在港期间关闭辅机,节省燃料费,并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一系列清洁能源工艺设施的建设,为锦州港的天空更添一抹亮色。

据介绍,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对节能降耗创新项目重磅奖励。港口动力运行部通过对港区内的高杆灯进行节能、经纬度时控改造,使照明和关闭时间更精确,项目全面实施后,预计每年可为港口节约照明费用数十万元。

绿色港口建设已经融入锦州港管理体制机制中。为防止散货产生的扬尘污染周边环境,控制锅炉废气对大气的污染,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制订《锦州港重污染天气专项应急预案》(简称《预案》)。

“我们在接到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或减排指令后,会立即启动《预案》。港口调度室按照指令要求,通知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限产、停产措施落实减排工作。”刘刚告诉记者,除上级部署的应急减排工作外 , 为确保周边环境不受影响,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在严格执行日常的抑尘措施的基础上,还根据气象变化和现场实际情况,由生产部门调度下达指令启动《抑尘应急预案》,五级及以上大风即停止散货作业,降低大气污染。

承揽清洁货源

曾几何时,汩汩“黑金”源源不断汇入港口,并助推锦州港成为中国褐煤中转第一大港。如今,为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锦州港不惜壮士断腕,大力调整货源结构,将油品、粮食、矿粉、集装箱作为优势货源,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削弱煤炭货种承揽力度。

2019 年以来,为增强港口辐射力度,锦州港相继开通了“新肇—锦州”“太阳升—锦州”“东莱—锦州”“霍林河—锦州”四条海铁班列。2019 年 3 月 11 日,锦州港通过整合西线集装箱货源,成功开通“齐齐哈尔—锦州港”的“行”字头班列,全程运行时间约 20 小时,较普通班列缩短近 10 小时。目前,锦州港腹地辐射已经从最初的通辽地区延伸至1000 公里之外的满洲里、扎兰屯、讷江等地,依安的淀粉、扎兰屯的味精、满洲里的木材都“跋山涉水”来到锦州港。

当下,更清洁的集装箱正努力成为锦州港的“新代言”。粮食、建筑材料、氧化铝、家具等货种通过这些“块式箱体”,通江达海、一路南下。2017—2019 年,锦州港集装箱连续 3 年突破百万标箱,2019 年全年吞吐量完成 188万标箱。

此刻,天蓝水碧,沙鸥翔集,船舶往来期间,绿化区内的蔷薇花开得正盛。以“绿色引擎”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锦州港正从容铺就最美画卷……

把生态建设嵌入发展大局

锦州港以绿为底激发内生动力

□ 全媒记者 樊雪菲 通讯员 孙娜

疫情冲击下,长江港口突围路在何方?□ 全媒记者 张涛 记者 赵红

俯瞰锦州港集装箱码头。 锦州港供图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长江这条横贯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不可避免受到疫情影响。从初期陷入困境的紧张,到沉着防控、保产突围,长江沿线港口走出了一条“不屈”的发展曲线。

6 月 8 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长江沿线三家港口企业,意在了解疫情给长江港口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受疫情带来的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消费需求大幅减少等因素影响,港口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航次和货源减少,改港费、滞船费等费用出现上涨,空箱滞留问题严重。

泸州港是长江经济带和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港口,中远海运、民生、长航、太平洋、中外运均在泸州辟有航线,每周有10 余班泸州至武汉、上海的集装箱班轮。四川泸州港务公司董事长袁硕表示,疫情防控形式最紧张的时候,泸州港集装箱运输航次和货源明显减少。

峡口明珠——宜昌港,是长江上中游的枢纽。宜昌港务集团提供的资料也显示,疫情期间,北方煤炭到港情况明显减少,煤炭市场持续低迷,贸易商意愿不强;本地货源因本地企业复工复产不足,货物进出口量大幅缩减。因疫情影响,原定于 3 月 16日的三峡船闸检修工作延期至 2021 年,导致应急集装箱翻坝运输工作无法开展。

根据生产数据统计,宜昌港务集团1—3月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 196.4万吨,货物 自 然 吨 237.8 万 吨 ,集 装 箱 吞 吐 量18488TEU,同比分别减少 35%、31%、47%。自 4月份开始,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和国家省市相关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经济形势逐步向好,带动港口生产逐步恢复。

记者整理资料发现,1—3 月,芜湖、南京、马鞍山等长江干线大部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有所下降。有专家指出,在欧美疫情蔓延情况下,港口集装箱行业将滞后约 2—3个月受影响,至下半年连续几个月还将呈下降态势。

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南京港 2—3月份集装箱吞吐量跌幅均超过 10%;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在 1—2 月份快速增长后,3 月份也出现了 11.5%的跌幅;重庆港 2020 年一季度货物吞吐量平均跌幅为 18.1%。

与此同时,各项费用大幅上涨。2 月,集卡运价普遍上涨 30%以上,部分运力紧缺线路的集卡运价翻倍。这导致集装箱运输链上从事门到门运输服务的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较大。在航次减少的情况下,船舶运输效率、船舶周转率和运力满足率等均有所降低。

此外,集装箱免费堆存期的延长也给码头堆场造成一定压力。由于集装箱货流到发不平衡,不少港口空箱滞留问题严重,集装箱使用费大幅上涨。

疫情让港口经营承压

新闻观察新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