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古蹟...

34
委託單位:臺灣府城隍廟管理委員會 執行單位:趙崇欽建築師事務所 中 華 民 國 一Ο三 年 十二 月

Transcript of 國定古蹟...

  •    

       

       

       

     

    委託單位:臺灣府城隍廟管理委員會

    執行單位:趙崇欽建築師事務所

    中 華 民 國 一Ο三 年 十二 月

    國定古蹟

    ﹃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 目錄

    目錄-1

    目錄

    施工前後照片 彩頁-1 第一章 前言 1-1 第一節 興修沿革 1-1 第二節 修復工程概述 1-4 第三節 修復工作紀錄內容概述 1-6 第四節 重要事件 1-7 第二章 修復工程之計畫、審議及修訂 2-1 第一節 相關作業概述 2-1 第二節 修復工程之審議及修訂 2-4 第三節 修復內容 2-14 第四節 工程合約內容 2-22 第五節 工程各項施工計畫書 2-28 第三章 施工流程、進度與紀錄方法 3-1 第一節 主要分項工程及施工流程 3-1 第二節 施工進度 3-3 第三節 施工紀錄方法 3-7 第四章 前置及各分項拆除工程 4-1 第一節 動土儀式 4-1 第二節 假設工程 4-2 第三節 屋面拆解工程 4-6 第四節 粉刷鑿除工程 4-10 第五章 牆體整修、泥作修復工程 5-1 第一節 修復前概述 5-1 第二節 牆體整修工程 5-2 第三節 牆面粉刷整修工程 5-25 第四節 地坪面磚修復工程 5-40 第六章 屋頂修復工程 6-1

    第一節 修復前概述 6-1

    第二節 施作內容 6-2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目錄-2

    第七章 裝飾修復工程 7-1

    第一節 修復前概述 7-1

    第二節 泥塑、飾物修復工程 7-3

    第三節 剪黏修復工程 7-10

    第四節 門窗彩繪修復工程 7-13

    第八章 工程其他事宜 8-1

    第一節 工務會議、工程查核與估驗 8-1

    第二節 工程驗收 8-4

    第三節 完工謝土典禮 8-5

    第四節 參與人員資料 8-6

    第五節 主要匠師經歷 8-7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工程價值重點 9-1

    第二節 執行層面檢討 9-3

    第三節 自辦發包之檢討 9-4

    第四節 後續保存維護建議 9-9 附錄 附錄一 相關往返公文紀錄 附錄-1 附錄二 工程開工報告表 附錄-8 附錄三 監造報表格式 附錄-9 附錄四 施工日誌格式 附錄-10附錄五 相關試驗報告和出廠證明 附錄-11 附錄六 彩繪拓稿記錄 附錄-15附錄七 工地協調會議紀錄表 附錄-16附錄八 工程完工報告表 附錄-19附錄九 工程驗收紀錄表 附錄-20附錄十 工程結算驗收證明書 附錄-21附錄十一 營造綜合保險單 附錄-22附錄十二 工程保固切結書 附錄-24附錄十三 台南市寺廟文物選萃封面及內頁 附錄-25附錄十四 竣工圖集 附錄-27

  • 目錄

    目錄-3

    圖目錄 圖 1-1-1 重修臺灣府城隍廟圖說(摘至蔣元樞,1777 年,省文獻會版) 1-2 圖 1-2-1 臺灣府城隍廟平面圖(事務所繪製) 1-4 圖 1-2-2 臺灣府城隍廟右護龍正立面圖(事務所繪製) 1-5 圖 1-2-3 臺灣府城隍廟左次間剖面圖(事務所繪製) 1-5 圖 2-1-1 古蹟修復範圍圖 2-2 圖 3-1-1 工程施工流程圖 3-2 圖 3-2-1 工程進度表(工程要徑網狀圖) 3-4 圖 4-2-1 竹搭鷹架位置示意圖 4-2 圖 4-2-2 安全圍籬搭設位置圖 4-4 圖 4-2-3 地坪保護措施施作位置圖 4-5 圖 4-2-4 屋頂保護措施施作位置圖 4-5 圖 4-2-5 仰合瓦屋面木製腳踏板施作示意圖 4-6 圖 4-3-1 屋瓦拆解範圍示意圖 4-7 圖 4-3-2 仰合瓦屋面構件大樣圖 4-9 圖 4-4-1 牆面粉刷修復位置及層級是意圖 4-11 圖 4-4-2 屋脊規帶粉刷鑿除位置示意圖 4-13 圖 5-2-1 左護龍前山牆北側牆體裂縫位置圖 5-3 圖 5-2-2 左護龍山牆南側牆面修復位置圖 5-5 圖 5-2-3 左護龍山牆整修剖面示意圖 5-7 圖 5-2-4 右護龍前山牆牆體修復位置圖 5-7 圖 5-2-5 原設計之角隅補牆圖 5-8 圖 5-2-6 改變補強方式-螺栓植入補牆圖 5-8 圖 5-2-7 角隅處裂縫修復圖 5-8 圖 5-2-8 右護龍山牆壁體 RC 樑柱分布圖 5-10 圖 5-2-9 左護龍背牆與隔間牆交接處修復位置圖 5-11 圖 5-2-10 左護龍背牆與隔間牆交接處修復細部圖 5-13 圖 5-2-11 左護龍隔間牆垂直裂縫修復位置圖 5-13 圖 5-2-12 門罩修復位置圖 5-18 圖 5-2-13 左護龍牆體水平裂縫位置圖 5-20 圖 5-2-14 龍堵 U 型鋼筋補強立面圖(藍色圈圍為不銹鋼絲網貼覆範圍) 5-22 圖 5-2-15 虎堵 U 型鋼筋補強立面圖(藍色圈圍為不銹鋼絲網貼覆範圍) 5-22 圖 5-2-16 左右護龍後山牆斜向裂縫位置示意圖 5-24 圖 5-3-1 蔴絨白灰粉刷位置 5-32 圖 5-4-1 尺磚地坪修復範圍圖 5-41 圖 5-4-2 尺磚地坪修復剖面圖 5-45 圖 6-1-1 府城隍廟屋頂平面圖 6-1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目錄-4

    圖 6-2-1 屋頂規帶端部補強位置圖 6-2 圖 6-2-2 規帶端部補強詳圖 6-3 圖 6-2-3 左右護龍中脊粉刷修補位置圖 6-5 圖 6-2-4 左右護龍水槽整修位置圖 6-7 圖 6-2-5 左護龍天溝修復大樣示意圖 6-8 圖 6-2-6 右護龍天溝修復前示意圖 6-10 圖 6-2-7 右護龍天溝修復後示意圖 6-10 圖 6-2-8 左右護龍硬槽新作位置圖 6-13 圖 6-2-9 硬槽剖面施作大樣圖 6-14 圖 6-2-10 左右護龍脊頭與中脊交接處裂縫修補位置圖 6-16 圖 6-2-11 左右護龍規帶整修位置圖 6-19 圖 6-2-12 左右護龍仰合瓦屋面整修位置圖 6-23 圖 7-2-1 彩繪匠師拓搞原圖 7-3 圖 7-2-2 檐版紋路整修位置圖 7-4 圖 7-2-3 泥塑整修位置圖(藍色表示泥塑整修,紅色表示泥塑新作) 7-8 圖 7-3-1 剪黏整修位置圖 7-11 圖 7-4-1 圓窗彩繪整修位置圖(藍色表示彩繪整修,紅色表示彩繪新作) 7-13 圖 7-4-2 木門整修位置圖 7-16

  • 目錄

    目錄-5

    照片目錄 照 1-2-1 龍堵牆面水垢痕跡 1-5 照 1-2-2 左護龍前山牆墀頭與左門牆附著苔癬 1-5 照 1-2-3 右護龍後側山牆斜向貫穿裂縫 1-5 照 1-2-4 屋瓦破損 1-5 照 1-2-5 左護龍室內地坪尺磚風化 1-6 照 1-2-6 左門樓剪黏破損、泥塑邊框剝落 1-6 照 4-1-1 開工前祭祀 4-1 照 4-2-1 竹棚架搭設 4-3 照 4-2-2 竹棚架及工程告示牌 4-3 照 4-2-3 垂直構件與地坪間墊以 3mm 厚之塑膠板作為保護 4-3 照 4-2-4 水平向支撐構件端部以軟墊及毛巾包覆 4-3 照 4-2-5 養灰區 4-4 照 4-2-6 槌灰區 4-4 照 4-2-7 左護龍前山牆外半阻隔式活動圍籬 4-4 照 4-2-8 材料及廢棄物臨時放置區域 4-4 照 4-2-9 地坪以塑膠軟墊保護 4-6 照 4-2-10 屋面鋪設粗糠袋及木製腳踏板 4-6 照 4-2-11 陳列文物以氣泡布包覆作為束保護 4-6 照 4-2-12 書櫃以氣泡布包覆作為保護 4-6 照 4-3-1 左右護龍屋面鋪設仰合瓦 4-7 照 4-3-2 左右護龍屋頂由前往後逐段升高 4-7 照 4-3-3 左護龍天溝 4-8 照 4-3-4 右護龍天溝 4-8 照 4-3-5 以手工進行屋瓦拆解 4-8 照 4-3-6 堪用的舊屋瓦移至材料存放區 4-8 照 4-3-7 屋瓦以疊三的方式鋪設 4-9 照 4-3-8 屋瓦 4-9 照 4-3-9 屋面拆解(一) 4-9 照 4-3-10 屋面拆解(二) 4-9 照 4-4-1 黃色卡片上面標示修復層級 4-10 照 4-4-2 手工難以鑿除部位試作後,以氣動鎚進行鑿除 4-10 照 4-4-3 以手工具進行粉刷敲除 4-10 照 4-4-4 以墨斗線標示需鑿除範圍 4-10 照 4-4-5 左護龍前山牆粉刷層底層鑿除 4-12 照 4-4-6 以鋁呎劃線標示需鑿除範圍 4-12 照 4-4-7 以手工具刮除白灰面塗 4-12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目錄-6

    照 4-4-8 面塗刮除後狀況 4-12 照 4-4-9 面層白灰厚度約 0.5~0.7cm 4-12 照 4-4-10 牆面粉刷層總厚度大多為 2.5~3cm 4-12 照 4-4-11 後殿背牆粉刷層總厚度約 6cm 4-12 照 4-4-12 左護龍前山牆粉刷層最厚處約 8cm 4-12 照 4-4-13 屋脊粉刷層鑿除 4-14 照 4-4-14 規帶表面粉刷層以手工鑿除 4-14 照 4-4-15 原有黏結材為土漿 4-14 照 4-4-16 局部壓磚鬆動脫落 4-14 照 5-2-1 壁面一水平裂縫,水平裂縫為不同材質所產生界面裂縫;垂直裂縫為

    壁內埋設管路之保護層太薄所產生 5-3

    照 5-2-2 表面白灰粉刷鑿除 5-3 照 5-2-3 電動打鑿機將 RC 樑敲除 5-3 照 5-2-4 以電動切割機切斷鋼筋 5-3 照 5-2-5 RC 樑敲除後以紅磚砌回 5-3 照 5-2-6 壁體完後鋪設不銹鋼絲網後塗刷灰泥砂漿 5-3 照 5-2-7 塗刷第二層灰泥砂漿 5-4 照 5-2-8 表面白灰粉刷完成 5-4 照 5-2-9 修復前之牆面僅有水平裂縫 5-5 照 5-2-10 粉刷鑿除後發現垂直裂痕 5-5 照 5-2-11 U 型釘植入補強 5-5 照 5-2-12 表面貼覆不銹鋼絲網 5-5 照 5-2-13 左側山牆表面粉刷刮除 5-5 照 5-2-14 將 RC 樑以粉筆及尺等份畫分 5 區 5-5 照 5-2-15 完成 RC 樑之敲除及紅磚回砌 5-6 照 5-2-16 將 RC 梁鋼筋切除 5-6 照 5-2-17 敲除後之處以紅磚回砌補齊 5-6 照 5-2-18 修復中左護龍外牆 5-6 照 5-2-19 完成 RC 樑之敲除及紅磚回砌 5-6 照 5-2-20 磚牆外側鋪設不銹鋼絲網 5-6 照 5-2-21 表面塗刷灰泥砂漿 5-6 照 5-2-22 面層白灰粉刷 5-6 照 5-2-23 發刷清除後發現角隅為 RC 柱 5-8 照 5-2-24 裂縫肇因為不同材質之交接 5-9 照 5-2-25 壁體施作 3 處交丁 5-9 照 5-2-26 以電鑽進行鑽孔 5-9 照 5-2-27 灌入植筋膠 5-8 照 5-2-28 插入不鏽鋼螺桿 5-9 照 5-2-29 一孔內植筋 3 根不鏽鋼螺桿 5-9

  • 目錄

    目錄-7

    照 5-2-30 3 孔植筋完成 5-9 照 5-2-31 紅磚回砌表面不銹鋼絲網鋪設 5-9 照 5-2-32 粉刷鑿除後發現 RC 樑柱鋼筋表面生銹 5-10 照 5-2-33 鋼筋周圍混凝土鑿除 5-10 照 5-2-34 生銹鋼筋以鐵刷刷除表面鐵銹 5-10 照 5-2-35 RC 柱鋼筋表面塗刷防銹漆 5-10 照 5-2-36 RC 樑鋼筋表面完成塗刷防銹漆 5-10 照 5-2-37 完成鋼筋防銹 5-11 照 5-2-38 鋼筋外側以無收縮水泥填補 5-11 照 5-2-39 底塗灰泥砂漿粉刷 5-11 照 5-2-40 表面白灰粉刷 5-11 照 5-2-41 鑿除角隅裂縫處之表面粉刷 5-12 照 5-2-42 牆體交接處施作上中下 3 組交丁搭接,拆除時需將磚牆拆成階梯狀 5-12 照 5-2-43 以紅磚及水泥砂漿回砌 5-12 照 5-2-44 採交丁方式回砌 5-12 照 5-2-45 交丁高度為五皮磚(約 30cm) 5-12 照 5-2-46 完成角隅處下組交丁 5-12 照 5-2-47 角隅施作上組交丁 5-13 照 5-2-48 完成角隅交丁補強 5-13 照 5-2-49 以電動切割機將需鑿除之範圍切開後再以鐵鎚及鑿刀鑿除粉刷 5-14 照 5-2-50 原埋設管線處灑水淋濕 5-14 照 5-2-51 以電動打鑿機將埋設管路處鑿深約 5cm 5-14 照 5-2-52 敲除管路周圍磚牆增加保護層厚度 5-14 照 5-2-53 以水泥砂漿填補至磚牆齊平 5-14 照 5-2-54 壁面鋪設不銹鋼絲 5-14 照 5-2-55 底塗-灰泥砂漿塗刷 5-15 照 5-2-56 表面白灰粉刷仿作 5-15 照 5-2-57 鑿除表面粉刷 5-15 照 5-2-58 以電動打鑿機將埋設管路處鑿深約 5cm 5-15 照 5-2-59 以水泥砂漿填補至磚牆齊平 5-15 照 5-2-60 裂縫以注射方式進行灌注 5-15 照 5-2-61 壁面鋪設不銹鋼絲網 5-16 照 5-2-62 表面白灰粉刷仿作 5-16 照 5-2-63 左護龍後山牆外側 5-17 照 5-2-64 牆體白灰粉刷鑿除 5-17 照 5-2-65 白灰粉刷鑿除後 5-17 照 5-2-66 修正 PVC 管彎折角度 5-17 照 5-2-67 壁體埋設管線保護層太薄造成裂縫產生 5-17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目錄-8

    照 5-2-68 以電動打鑿機將磚牆鑿深約 5cm 後埋設管線,再以水泥砂漿於管線外側填補

    5-17

    照 5-2-69 壁體表面鋪設不銹鋼絲網 5-17 照 5-2-70 表面底塗-灰泥砂漿粉刷 5-17 照 5-2-71 烘熱彎折水管重砌時管線能埋入磚牆內 5-18 照 5-2-72 重新以紅磚回砌磚腳部份 5-18 照 5-2-73 重砌時每 3 皮於灰縫中放置不銹鋼絲網 5-18 照 5-2-74 磚牆回砌完成 5-18 照 5-2-75 壁體鑽孔鋪設不銹鋼絲網 5-18 照 5-2-76 不銹鋼絲網鋪設完成 5-18 照 5-2-77 左門樓與三川殿廊牆交接處裂縫 5-19 照 5-2-78 粉刷鑿除後裂縫狀況 5-19 照 5-2-79 #3 U 型鋼筋 5-19 照 5-2-80 鑽孔植筋 5-19 照 5-2-81 灌入植筋膠 5-19 照 5-2-82 植筋完成 5-19 照 5-2-83 面鋪不銹鋼絲網 5-20 照 5-2-84 白灰粉刷完成 5-20 照 5-2-85 隔間牆外側粉刷鑿除 5-21 照 5-2-86 粉刷鑿除後 5-21 照 5-2-87 牆腳紅磚嚴重剝落,故將其拆除 5-21 照 5-2-88 紅磚重新回砌 5-21 照 5-2-89 磚牆表面不銹鋼絲網鋪設 5-21 照 5-2-90 牆面撒水濕潤 5-21 照 5-2-91 底塗灰泥砂漿塗刷 5-21 照 5-2-92 壁面白灰粉刷仿作 5-21 照 5-2-93 使用墨斗線於壁面放樣施作範圍 5-22 照 5-2-94 壁體粉刷鑿除 5-22 照 5-2-95 已無收縮水泥填補灰縫裂縫 5-22 照 5-2-96 標示 U 型釘植入位置 5-22 照 5-2-97 以鐵鎚及鑿刀鑿出深溝,便於鋼筋埋設 5-23 照 5-2-98 電鑽鑽孔深度為 12 cm 5-23 照 5-2-99 孔內灌注植筋膠 U 型釘植入 5-23 照 5-2-100 植筋完成後表面鋪設不銹鋼絲網 5-23 照 5-2-101 底塗灰泥砂漿完成粉刷 5-23 照 5-2-102 表面白灰粉刷完成 5-23 照 5-2-103 虎堵清水邊框局部拆除 5-23 照 5-2-104 虎堵清水邊框補強後依原樣仿作 5-23 照 5-2-105 右護龍後山牆外測粉刷鑿除 5-24

  • 目錄

    目錄-9

    照 5-2-106 鑿除後發現牆腳紅磚鬆動剝落 5-24 照 5-2-107 剝落紅磚清理,拆解時需保留階梯狀便於回砌交丁 5-25 照 5-2-108 牆腳紅磚回砌 5-25 照 5-2-109 回砌部份之灰縫,每隔 3 皮磚鋪設不銹鋼絲網 5-25 照 5-2-110 牆腳回砌完成 5-25 照 5-2-111 壁面鋪設不銹鋼絲網 5-25 照 5-2-112 表面塗刷白灰粉刷 5-25 照 5-3-1 白灰存放於停車場鋼構建築一樓 5-26 照 5-3-2 白灰,1 包重 20kg 5-26 照 5-3-3 麻絨,1 包重 300g 5-26 照 5-3-4 每六包麻絨裝為一麻布袋 5-26 照 5-3-5 技術工鐘東和,負責發灰 5-27 照 5-3-6 技術工施文和,負責將生石灰過篩 5-27 照 5-3-7 技術工王世璋,負責摃灰 5-27 照 5-3-8 郭慶鴻匠師,負責抹灰施作 5-27 照 5-3-9 使用海綿吸除多餘水份 5-27 照 5-3-10 白灰粉刷施作完成 5-27 照 5-3-11 於停車場空曠處進行過篩 5-29 照 5-3-12 過篩時以手將生石灰攤平並輕壓 5-29 照 5-3-13 待生石灰粉末通過篩網後,搖動篩網,直到剩下較粗的顆粒為止 5-29 照 5-3-14 過篩後之生石灰粉末 5-29 照 5-3-15 浸泡過的麻絨加 5-29 照 5-3-16 緩緩加入生石灰粉末 5-29 照 5-3-17 生石灰與水產生反應,出現高溫與沸騰現象 5-29 照 5-3-18 視情況加入適量清水以調節溫度 5-29 照 5-3-19 記錄養灰日期與配比 5-30 照 5-3-20 溫度降低後,蓋上桶蓋以免灰塵異物混入其中 5-30 照 5-3-21 發灰完成後泡水靜置一個星期 5-30 照 5-3-22 摃灰前將麻絨白灰麻布袋分裝 5-30 照 5-3-23 壓以重物,將多餘水分排出 5-30 照 5-3-24 摃灰時先將麻絨白灰倒出堆成小堆 5-30 照 5-3-25 以捶灰棒搗捶進行摃灰 5-30 照 5-3-26 摃灰時先將麻絨白灰倒出堆成小堆 5-30 照 5-3-27 再以捶灰棒進行第二次搗捶 5-31 照 5-3-28 再重新堆成小堆,重複本項步驟 5-31 照 5-3-29 搗捶至出現麻糬般的黏性 5-31 照 5-3-30 搗捶完成的麻絨白灰放回養灰桶中浸泡水中養灰 5-31 照 5-3-31 表面以清水清洗乾淨 5-33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目錄-10

    照 5-3-32 局部剝落破損部位鑿除仿作 5-33 照 5-3-33 小蘇打溶液清洗壁面煙垢但成效不佳 5-34 照 5-3-34 壁面灑水準備磨除汙損 5-34 照 5-3-35 以水砂紙手工進行磨除汙損 5-34 照 5-3-36 磨除汙損後之白灰壁面 5-34 照 5-3-37 白灰粉刷試作於右護龍 5-35 照 5-3-38 試作底塗使用益膠泥 5-35 照 5-3-39 新舊底塗間以砂漿補平 5-35 照 5-3-40 面塗蔴絨白灰粉刷 5-35 照 5-3-41 表面塗易膠泥 5-35 照 5-3-42 面塗蔴絨白灰粉刷 5-35 照 5-3-43 待蔴絨白灰接近乾燥時,進行第二次摧光 5-36 照 5-3-44 面層修復完成 5-36 照 5-3-45 土捧,裝盛白灰或益膠泥時使用 5-37 照 5-3-46 抹刀,打底時使用 5-37 照 5-3-47 摧刀,表面摧光時時使用,刀面已由匠師改為壓克力板 5-37 照 5-3-48 右護龍前山牆,粉刷層鑿除後樣貌 5-37 照 5-3-49 將砂、麻絨白灰、水泥以 3:1:0.25 的比例放入土牛中,再加水攪

    拌成灰泥砂漿 5-37

    照 5-3-50 攪拌完成的灰泥砂漿 5-37 照 5-3-51 益膠泥粉末加水 5-37 照 5-3-52 完成的益膠泥 5-37 照 5-3-53 養好的蔴絨白灰 5-38 照 5-3-54 將海菜水加入蔴絨白灰之中並攪拌均勻 5-38 照 5-3-55 壁上以磚瓦當灰誌 5-38 照 5-3-56 底層塗刷前表面以水淋濕 5-38 照 5-3-57 第一層底塗施作前先塗佈益膠泥 5-38 照 5-3-58 益膠泥塗佈後隨即抹上第一層底塗 5-38 照 5-3-59 以押尺調整牆面垂直度、平整度 5-38 照 5-3-60 第二層底塗表面以塑膠掃把在表面刮出橫向紋路 5-38 照 5-3-61 底塗乾燥後表面之紋路粗糙且明顯 5-39 照 5-3-62 施作前先將底塗淋濕 5-39 照 5-3-63 塗佈益膠泥 5-39 照 5-3-64 益膠泥塗佈後隨即抹上蔴絨白灰 5-39 照 5-3-65 上層牆面抹完灰後隨即進行第一次摧光 5-39 照 5-3-66 待蔴絨白灰接近乾燥時,進行第二次摧光 5-39 照 5-3-67 第三次摧光 5-39 照 5-3-68 白灰粉刷完成後 5-39 照 5-3-69 以墨斗線於壁面彈線放樣,垂直、水平向放樣間距為 30cm,上下層

    需錯開 15cm 5-40

  • 目錄

    目錄-11

    照 5-3-70 4mm 鑽頭鑽入牆體 5cm 5-40 照 5-3-71 鑽孔外圍以植筋膠黏結不銹鋼墊片 5-40 照 5-3-72 以鐵釘及木楔進行假固定 5-40 照 5-3-73 用手將不銹鋼螺桿壓入 5-40 照 5-3-74 不銹鋼絲網完成鋪設,不銹鋼螺桿上下層錯開 5-40 照 5-3-75 遇凸出壁體時需用電動切割機依其形狀進行切除鋼絲網 5-41 照 5-3-76 不銹鋼絲網完成鋪設 5-41 照 5-4-1 以電動機具打除風化嚴重之尺磚 5-43 照 5-4-2 完成廢土石清運 5-43 照 5-4-3 底土層撒水夯實 5-43 照 5-4-4 夯實底土層並清除遺留之石粒 5-43 照 5-4-5 灰泥砂漿鋪設 5-43 照 5-4-6 門臼下方鋪設尺磚 5-43 照 5-4-7 以壓尺將灰泥砂漿撥平並控制完成後地坪與柱礎高度等高 5-43 照 5-4-8 靠牆處之尺磚中心線對齊會議室入口中央分金線,由東向西鋪設 5-43 照 5-4-9 於地坪上彈線放樣 5-44 照 5-4-10 尺磚鋪設 5-44 照 5-4-11 以 1.5cm 木條控制灰縫寬度 5-44 照 5-4-12 尺磚依原樣採丁舖方式鋪設 5-44 照 5-4-13 依照柱礎形狀裁切尺磚 5-44 照 5-4-14 柱礎旁尺磚鋪設 5-44 照 5-4-15 水泥砂漿填縫 5-44 照 5-4-16 以海棉擦拭多餘之水泥砂漿 5-44 照 5-4-17 完成後之尺磚鋪設 5-45 照 6-2-1 於規帶上定出牆心位置 6-3 照 6-2-2 欲鑽入牆體深度為 80cm 6-3 照 6-2-3 以 90 度角垂直鑽入牆體 6-3 照 6-2-4 埋設螺桿處須離邊緣 5cm 以上 6-3 照 6-2-5 以氣槍將孔洞內磚灰清理 6-4 照 6-2-6 100cm 螺桿插入後剩 23 公分外露 6-4 照 6-2-7 以電動切割機將多餘螺桿切除 6-4 照 6-2-8 以塑膠漏斗協助灌注無收縮水泥 6-4 照 6-2-9 將螺桿插入孔洞內錨固 6-4 照 6-2-10 待無收縮水泥乾固 6-4 照 6-2-11 表面以黑色石棉膠填補 6-4 照 6-2-12 填補後表面塗刷顏料 6-4 照 6-2-13 中脊嚴重破損 6-5 照 6-2-14 將中脊粉刷、斷裂尺磚鑿除 6-5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目錄-12

    照 6-2-15 中脊粉刷以鐵鎚及鑿刀鑿除 6-6 照 6-2-16 中脊粉刷鑿除後狀況 6-6 照 6-2-17 中脊仿砌時於灰縫中加鋪纖維網 6-6 照 6-2-18 中脊脊頂尺磚仿砌 6-6 照 6-2-19 中脊底塗-灰泥砂漿塗刷 6-6 照 6-2-20 中脊面塗-白灰粉刷塗刷 6-6 照 6-2-21 中脊脊堵原有彩繪以砂紙磨除 6-6 照 6-2-22 脊頂表面依原樣重新油漆 6-6 照 6-2-23 脊底依原樣表面重新上漆 6-6 照 6-2-24 中脊油漆完成 6-6 照 6-2-25 脊堵重新繪製花草 6-7 照 6-2-26 中脊修復完成 6-7 照 6-2-27 以手工具將原有瀝青刮除 6-8 照 6-2-28 將原有瀝青手工刮除 6-8 照 6-2-29 以刮刀將原有瀝青手工刮除 6-8 照 6-2-30 將瀝青重新塗抹於水槽與壁體接合處 6-8 照 6-2-31 防水瀝青重新塗抹並以木楔將瀝青塗於縫隙上再以刮刀壓實 6-8 照 6-2-32 水槽與壁體施作防水瀝青 6-9 照 6-2-33 填塞於縫隙所使用之防水瀝青 6-9 照 6-2-34 右護龍原有水槽整修前 6-10 照 6-2-35 原有水槽之防水瀝青已嚴重風化 6-10 照 6-2-36 將原有瀝青手工刮除 6-10 照 6-2-37 使用不銹鋼釘將水槽固定於壁面 6-10 照 6-2-38 防水瀝青重新鋪設 6-10 照 6-2-39 與屋面交接端使用不銹鋼釘固定 6-10 照 6-2-40 水槽固定後再以矽利康進行填縫 6-11 照 6-2-41 用火烘熱防水毯將其回舖 6-11 照 6-2-42 塗刷石棉膠作為黏結材料 6-11 照 6-2-43 防水層鋪設完成 6-11 照 6-2-44 以墨斗線於璧面放樣範水板位置 6-11 照 6-2-45 本工程所使用之石棉膠 6-11 照 6-2-46 電動切割進行必面切割,切入深度 3cm 6-11 照 6-2-47 切割線距離水槽約 12cm 6-11 照 6-2-48 將範水板插入牆體 6-12 照 6-2-49 插入後以矽利康進行填縫 6-12 照 6-2-50 範水板與壁面間灌注矽利康填縫 6-12 照 6-2-51 範水板與壁面間灌注完成 6-12 照 6-2-52 完成後之範水 6-12

  • 目錄

    目錄-13

    照 6-2-53 屋面硬槽施作前 6-12 照 6-2-54 於仰瓦間填入灰泥砂漿 6-14 照 6-2-55 覆蓋第一層覆瓦 6-14 照 6-2-56 第一層覆瓦為原有舊瓦 6-14 照 6-2-57 第一層覆瓦表面塗刷灰泥砂漿 6-14 照 6-2-58 覆蓋第二層覆瓦並拉水線對齊瓦頭 6-14 照 6-2-59 以灰泥砂漿填實瓦內 6-14 照 6-2-60 依現況大小裁切屋瓦已便鋪設 6-15 照 6-2-61 以灰泥砂漿封槽 6-15 照 6-2-62 灰匙將封槽鏝平 6-15 照 6-2-63 灰泥砂漿填縫 6-15 照 6-2-64 新作完成後之硬槽 6-15 照 6-2-65 脊頭局部開裂現況 6-15 照 6-2-66 脊頭與中脊、規帶進行拆解 6-17 照 6-2-67 脊頭及規帶仿砌 6-17 照 6-2-68 脊頭仿砌 6-17 照 6-2-69 彎曲處以纖維網補強 6-17 照 6-2-70 脊頭及規帶灰泥砂漿塗刷 6-17 照 6-2-71 脊頭依原有尺寸仿作 6-17 照 6-2-72 脊頭表面白灰粉刷仿作 6-17 照 6-2-73 脊頭及規帶完成白灰粉刷 6-17 照 6-2-74 規帶及屋脊表面濕式施彩 6-18 照 6-2-75 使用礦物原料上彩 6-18 照 6-2-76 中脊表面退黑紅仿作 6-18 照 6-2-77 脊頭及規帶退黑紅仿作 6-18 照 6-2-78 脊頭修復完成 6-18 照 6-2-79 規帶粉刷局部龜裂 6-18 照 6-2-80 以鐵鎚擊鑿刀進行龜裂處粉刷鑿除 6-19 照 6-2-81 鑿除剝落處之粉刷並完成清理 6-19 照 6-2-82 局部有鬆動之尺磚重新仿砌 6-20 照 6-2-83 底塗灰泥砂漿粉刷 6-20 照 6-2-84 規帶完成灰泥砂漿粉刷 6-20 照 6-2-85 規帶表面上漆 6-20 照 6-2-86 規帶修復完成 6-20 照 6-2-87 規帶內部重現空洞狀況 6-20 照 6-2-88 以鐵鎚鑿刀進行規帶敲除 6-21 照 6-2-89 脊頭以下規帶敲除 6-21 照 6-2-90 規帶下方無鋪設防水毯 6-21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目錄-14

    照 6-2-91 規帶下方鋪設防水毯 6-21 照 6-2-92 新舊防水毯搭接寬度為 15cm 6-21 照 6-2-93 防水層鋪設完畢 6-21 照 6-2-94 規帶依原有形式、尺寸仿作 6-21 照 6-2-95 規帶完成灰泥砂漿塗刷 6-21 照 6-2-96 進行面層白灰粉刷 6-22 照 6-2-97 匠師進行規帶上彩 6-22 照 6-2-98 規帶完成上彩 6-22 照 6-2-99 拆除破損屋瓦 6-22 照 6-2-100 依原尺寸、色澤仿作之屋瓦進行鋪設 6-24 照 6-2-101 屋瓦抽換鋪設 6-24 照 6-2-102 抽換後進行封槽 6-24 照 6-2-103 拔除右護龍瓦槽內曼生植物 6-24 照 6-2-104 拔除左護龍瓦槽內曼生植物 6-24 照 6-2-105 破損屋瓦進行抽換 6-24 照 6-2-106 因檢視防水槽而將屋瓦拆解 60cm 6-25 照 6-2-107 拆解之屋瓦進行回舖 6-25 照 6-2-108 瓦隴以水泥砂漿封槽 6-25 照 6-2-109 瓦隴封槽完成 6-25 照 6-2-110 屋瓦鋪設完成 6-25 照 7-1-1 左山牆山花書捲泥塑現況 7-1 照 7-1-2 左院門「左通」門額現況 7-1 照 7-1-3 左院門剪黏(左側)現況 7-1 照 7-1-4 左院門剪黏(右側)現況 7-1 照 7-1-5 左護龍前山牆圓窗現況 7-2 照 7-1-6 左院門木門現況-1 7-2 照 7-1-7 右護龍前山牆圓窗現況 7-2 照 7-1-8 左院門木門現況-2 7-2 照 7-1-9 山門左廊牆水車堵邊框現況 7-2 照 7-1-10 山門右廊牆水車堵邊框現況 7-2 照 7-2-1 門額粉刷嚴重剝落 7-3 照 7-2-2 門額重新白灰粉刷仿作 7-3 照 7-2-3 剪黏後側之油漆重新上漆 7-4 照 7-2-4 門額紋路依拓稿重新仿作 7-4 照 7-2-5 門額周圍紋路仿作 7-4 照 7-2-6 門額周圍繪製紋路 7-4 照 7-2-7 門額整修完成 7-4 照 7-2-8 門額紋路完成修復 7-4

  • 目錄

    目錄-15

    照 7-2-9 修復前檐板線狀況 7-5 照 7-2-10 將檐板線之彩繪拓稿於圖稿上 7-5 照 7-2-11 將圖稿平鋪於檐板線後舖藍粉 7-5 照 7-2-12 沾黑色墨汁之毛筆將紋路繪出 7-5 照 7-2-13 沾藍色墨汁繪出紋路 7-5 照 7-2-14 紋路繪製完成 7-5 照 7-2-15 大面積以毛刷填色 7-6 照 7-2-16 小面積以毛筆填色 7-6 照 7-2-17 完成後之檐板線與畫稿比對 7-6 照 7-2-18 檐板線新作完成 7-6 照 7-2-19 紋路彩繪修復前狀況 7-7 照 7-2-20 先以毛刷清除剝落之油漆 7-7 照 7-2-21 檐板處粉刷鑿除後底塗仿作 7-7 照 7-2-22 紋路彩繪重新繪製 7-7 照 7-2-23 匠師依拓稿內容重新繪製 7-7 照 7-2-24 繪製檐板線紋路 7-7 照 7-2-25 施彩填色 7-7 照 7-2-26 施作畫色 7-7 照 7-2-27 檐板線填色修飾 7-8 照 7-2-28 檐板紋路整修完成 7-8 照 7-2-29 泥塑新作前狀況 7-9 照 7-2-30 將底塗砂漿沾濕 7-9 照 7-2-31 白灰塗刷於底塗上方 7-9 照 7-2-32 塑形 7-9 照 7-2-33 修整邊緣並壓實 7-9 照 7-2-34 施作泥塑飾帶完成 7-9 照 7-2-35 右護龍畫軸泥塑完成 7-9 照 7-2-36 左護龍書冊泥塑完成 7-9 照 7-2-37 匠師於書冊泥塑上施作彩繪 7-10 照 7-2-38 施作完成之書冊,與原有形式不同立即依原有題材修正 7-10 照 7-2-39 『台南市寺廟文物選萃』之封面 7-10 照 7-2-40 書內記載之左護龍原有泥塑題材 7-10 照 7-2-41 修正完成並完成彩繪後之書冊 7-10 照 7-2-42 修正完成並完成彩繪後之畫卷 7-10 照 7-3-1 鑽石刀 7-11 照 7-3-2 尖嘴鉗 7-11 照 7-3-3 剪黏整修前狀況 7-11 照 7-3-4 剪黏整修所用之玻璃片 7-11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目錄-16

    照 7-3-5 黏結材-灰泥砂漿 7-12 照 7-3-6 將玻璃片剪成所需之尺寸 7-12 照 7-3-7 玻璃片加工彎折 7-12 照 7-3-8 加工完成後之玻璃片比對修補部位 7-12 照 7-3-9 填入灰泥砂漿後貼上玻璃片 7-12 照 7-3-10 剪黏修復完成 7-12 照 7-3-11 將剪好之玻璃片插入 7-12 照 7-3-12 完成修補之剪黏 7-12 照 7-4-1 左護龍圓窗彩繪現況 7-13 照 7-4-2 匠師將原有題材拓搞至圖紙 7-13 照 7-4-3 圓框進行木料填補 7-14 照 7-4-4 以鑿刀清除多餘之木料 7-14 照 7-4-5 圓框整修完成 7-14 照 7-4-6 窗框塗刷底漆 7-14 照 7-4-7 彩繪匠師於花鳥剝落處補筆 7-14 照 7-4-8 窗框補土後以電動砂輪機細磨 7-14 照 7-4-9 用手指沾漆印色修補背景色 7-14 照 7-4-10 左護龍圓窗修復完成 7-14 照 7-4-11 使用之礦石顏料 7-15 照 7-4-12 匠師依據現況進行調色 7-15 照 7-4-13 去漆完成發現窗框上半部嚴重腐朽,下半部斷裂 7-15 照 7-4-14 窗框上半部以檜木進行仿作 7-15 照 7-4-15 完成圓窗框修補 7-15 照 7-4-16 以砂輪機研磨表面 7-15 照 7-4-17 再以小型砂輪機進行窗框細磨 7-16 照 7-4-18 窗框塗刷底漆 7-16 照 7-4-19 審查通過之畫稿 7-16 照 7-4-20 窗框第二次上漆 7-16 照 7-4-21 圓框油漆完成 7-16 照 7-4-22 右護龍圓窗修復完成 7-16 照 7-4-23 木門拆下整修 7-17 照 7-4-24 以電動砂輪機磨除表面油漆 7-17 照 7-4-25 腐朽處以木料進行修補 7-17 照 7-4-26 門板裝上後再施作細磨 7-17 照 7-4-27 填泥加硬化劑做為補土 7-17 照 7-4-28 門板接縫處補土填縫 7-17 照 7-4-29 木門表面油漆 7-18 照 7-4-30 門聯按金 7-18

  • 目錄

    目錄-17

    照 7-4-31 門聯按金的金箔 7-18 照 7-4-32 木門修復完成 7-18 照 8-1-1 第 1 次工務會議 8-1 照 8-1-2 第 1 次工務會議現場會勘 8-1 照 8-1-3 第 2 次工務會議 8-1 照 8-1-4 第 2 次工務會議現場勘查 8-1 照 8-1-5 工程查閱簡報-1 8-3 照 8-1-6 工地現場勘查-2 8-3 照 8-1-7 工地現場查核-3 8-3 照 8-1-8 工程查核簡報及文件查核 8-3 照 8-2-1 至工地現場確認竣工-1 8-4 照 8-2-2 至工地現場確認竣工-2 8-4 照 8-2-3 至工地現場確認竣工-3 8-4 照 8-2-4 驗收文書檢閱 8-4 照 8-2-5 工程驗收-1 8-4 照 8-2-6 工程驗收-2 8-4 照 8-3-1 供桌備有鮮花素果、祭品、金紙 8-5 照 8-3-2 參與謝土典禮人員陸續站定位 8-5 照 8-3-3 焚香告知威靈公工程順利完成 8-5 照 8-3-4 謝土典禮完成 8-5 照 9-3-1 申請採購帳號與密碼申請書 9-6 照 9-3-2 臺灣府城隍廟憑證 IC 卡 9-6 照 9-3-3 管理委員會與施工單位議價 9-7 照 9-3-4 吳坤明技士從旁協助簽約過程 9-7 照 9-3-5 趙崇欽建築師事務所進行簡報 9-7 照 9-3-6 合易茂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簡報 9-7 照 9-4-7 與會人員至工地現勘-1 9-8 照 9-4-8 與會人員至工地現勘-2 9-8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目錄-18

    表目錄 表 1-1-1 歷年興修表 1-3 表 1-4-1 重要事件表 1-7 表 2-2-1 設計書圖審查意見修正綜理表 2-4 表 2-2-2 第二次設計書圖審查意見修正綜理表 2-8 表 2-3-1 臺灣府城隍廟損壞情形一覽表 2-15 表 2-3-2 修復工程內容一覽表 2-17 表 2-4-1 施工圖總覽表 2-23 表 2-4-2 施工說明書綱要 2-25 表 2-4-3 修復工程總經費表 2-25 表 2-4-4 三級品管制度組織架構表 2-26 表 2-5-1 監造計劃書暨各項施工計畫書審定時程紀錄 2-28 表 3-2-1 「監造報表」之工程進度彙整表 3-5 表 8-1-1 工程施工查核紀錄與改善表 8-2 表 8-4-1 行政人員名冊 8-6 表 8-4-2 主要施工人員名冊 8-7 表 8-5-1 各工項主要匠師經歷 8-7

  • 施工前後照片

    彩頁-1

    左護龍前山牆外側施工前 左護龍前山牆外側施工後

    右護龍前山牆外側施工前 右護龍前山牆外側施工後

    右護龍背牆外側牆面施工前 右護龍背牆外側牆面施工後

    左護龍前牆整修前 左護龍前牆整修後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彩頁-2

    右護龍前牆整修前 右護龍前牆整修後

    右門樓內側整修前 右門樓內側整修後

    龍堵外側牆面施工前 龍堵外側牆面施工後

    虎堵外側牆面施工前 虎堵外側牆面施工後

  • 施工前後照片

    彩頁-3

    正殿背牆外側牆面整修前 正殿背牆外側牆面整修後

    左護龍前山牆內側牆面施工前 左護龍前山牆內側牆面施工後

    右護龍隔間牆牆面施工前 右護龍隔間牆牆面施工後

    後殿左山牆內側牆面施工前 後殿左山牆內側牆面施工後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彩頁-4

    左翼殿右山牆施工前 左翼殿右山牆施工後

    右護龍前山牆與背牆交接處施工前 右護龍前山牆與背牆交接處施工後

    右護龍後山牆整修前 右護龍後山牆整修後

    辦公室地坪施工前 辦公室地坪施工後

  • 施工前後照片

    彩頁-5

    左護龍屋面施工前 左護龍屋面施工後

    右護龍屋面施工前 右護龍屋面施工後

    右護龍天溝施工前 右護龍天溝施工後

    左護龍泥塑施工前 左護龍泥塑施工後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彩頁-6

    左門樓施工前 左門樓施工後

    三川殿左側墀頭施工前 三川殿左側墀頭施工後

    右護龍圓窗彩繪施工前 右護龍圓窗彩繪施工後

    左護龍圓窗彩繪施工前 左護龍圓窗彩繪施工後

  • 第一章 前言

    1-1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興修沿革 第二節 修復工程概述 第三節 修復工作紀錄內容概述 第四節 重要事件

    第一節 興修沿革

    臺灣府城隍廟,相傳建於明永曆二十三年(1669 年),在當時東安坊郡署的右

    側,初始規模較小,其後歷經數次的修改建,成為規模宏大的廟宇,現今廟址為

    台南市中西區青年路 133 號。

    臺灣府城隍廟創建創建以後,清時蔣毓英在《臺灣府志》 中曾提到:

    『 府城隍廟在府署之右,偽時建,今因之規模隘小,擴充另建,尚有

    待於將來焉(蔣毓英) 』。

    可知其初期規模相當狹小。而後在清康熙 32 年(1693 年)時臺灣知

    府吳國柱曾加以整修,但仍是沒有解決隘小的問題;乾隆 24 年(1759 年)

    知府覺羅四明有鑑於:

    『 顧歲月既久,廟貌非昔,余下車後每碩望祇謁,環睇堂階,隘且就

    蝕,思更新而式廓之,洒以簿書鞅掌,未能速為經治,心常耿耿 』。

    於是便將城隍廟及其右側的蔣毓英祠作了一次大規模的修建,使得原

    本的小廟變為前有戲臺與山門,後有正殿、後殿左右有廂房的三進式廟宇。

    乾隆 42 年(1777 年),知府蔣元樞又加以重修,並將修建完成的平面

    刻於石碑上,成為有名的圖碑(圖 1-1),由圖中可以清楚看出最前方方應

    為戲台,中央共分四進,頭進為山門、其次依序為正殿、後殿、大士殿,

    其中正殿與後殿前方均有拜亭一座,左右兩側各有一列七開間護龍、在大

    士殿右側則為蔣公祠。其後在嘉慶 4 年 (1799 年 )、道光 7 年 (1799 年 )、同

    治元年 (1862 年)均曾加以整修。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1-2

    圖 1-1-1 重修臺灣府城隍廟圖說(摘至蔣元樞,1777 年,省文獻會版)

    日治時期,充臺灣府署為步兵營,後改司令部官舍、憲兵隊等,臺灣

    府城隍廟原為官廟的地位,乃淪為民間一般廟宇。明治 33 年 (1900 年 )左右,

    廟前開闢為九公尺主要道路,原有廟埕被闢為道路,致廟門逼近街道。昭

    和 9 年 (1934 年 )黃欣等發起整修,此次整修共歷時三年方完成,由於施工

    時間甚長,周宗賢教授即依此研判現今廟貌可能為此次興修而成。

    臺灣光復後,於民國 41 年 (1952 年 )、64 年 (1975 年 )時均曾加以整修,

    其中民國 64 年 (1975 年 )之整修主要內容為木構件油漆彩繪重作,屋頂屋瓦

    及剪黏新作,其施作匠師油漆為陳木田、彩繪為潘麗水,屋瓦剪黏為葉鬃

    門下王萬得,為目前從事古蹟剪黏工作的王武雄師傅的父親,而城隍廟的

    剪黏為王武雄師傅退伍後所從事的第一場工作,因此其本人印象非常深

    刻。民國 71 年 (1982 年 ),廟前青年路依都市計劃拓寬為十五公尺道路,廟

    門突出在騎樓地上,幸對交通尚無大礙。

    而因年久失修,且左右護龍充為民居或出租營業,使得廟內環境雜亂

    殘破不堪,民國 74 年 (1985 年 )指定為古蹟後,台南市政府委託周宗賢教授

    進行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其後委託黃秋月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護設計,

    於民國 85 年 (1996 年 )4 月 26 日發包,由勝記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得標,同年

    5 月 23 日開工,於民國 86 年 (1997 年 )11 月 15 日完工。其後於 96 年 (2007

  • 第一章 前言

    1-3

    年 )時發現木質部彩繪顏料表層受損,因此委託黃韻如、吳慶泰等彩繪修復

    師進行修復,局部嚴重者並由潘岳雄師傅進行重畫。

    表 1-1-1 歷年興修表:

    修復期程 修復內容

    1 明永曆 23 年(西元 1669 年) 臺灣府城隍廟創建,位處於當時東安坊郡署右側。

    2 清康熙 32 年(西元 1693 年) 臺灣知府吳國柱加以整修。

    3 清乾隆 24 年(西元 1759 年) 臺灣知府覺羅四明整修廟體,增建前方戲臺、山門,後

    方正殿、後殿,以及左右廂房,成為三進規模。

    4 乾隆 42 年(西元 1777 年) 臺灣知府蔣元樞重修。當時最前方為戲台,中央共分四

    進,分別為山門、正殿、後殿、大士殿,其中正殿與後

    殿前方均有拜亭一座,左右兩側各有一列七開間護龍,

    大士殿右側為蔣公祠。

    5 清嘉慶 4 年(西元 1799 年) 廟體整修。

    6 清道光 7 年(西元 1799 年) 廟體整修。

    7 清同治元年(西元 1862 年) 廟體整修。

    8 明治 33 年(1900 年)左右 原有廟埕被闢為九公尺道路

    9 昭和 9 年(1934 年) 黃欣等發起整修,歷時三年,現今廟貌可能為本次興修

    而成

    10 民國 41 年(1952 年) 廟體整修。

    11 民國 64 年(1975 年) 廟體整修。主要內容為木構件油漆彩繪重作,屋頂屋瓦

    及剪黏新作,油漆匠師為陳木田、彩繪為潘麗水,屋瓦

    剪黏為王萬得。

    12 民國 85 年(1996 年) 環境及廟體全面整修,設計監造為黃秋月建築師事務

    所,承攬廠商為勝記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13 民國 96 年(2007 年) 木質部彩繪委託黃韻如、吳慶泰等彩繪修復師進行修

    復,局部嚴重者由畫師潘越雄重畫。

    14 民國 102 年(2013 年) 趙崇欽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設計監造,施工單位為合易茂

    營造有限公司,針對古蹟本體進行局部結構補強與修

    繕。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1-4

    第二節 修復工程概述

    臺灣府城隍廟位於台南市青年路 133 號,古蹟本體為一居中的殿堂三進帶雙

    護龍的平面格局(圖 1-2-1),中間殿堂由前至後依序為三開間的山門、正殿與後殿,

    各殿前後分隔,山門與正殿以明間的拜亭連接,正殿與後殿與左右兩側的過水廊

    連接。後殿左右兩側各有翼殿,翼殿分成內外兩間,前方則為八開間的護龍,護

    龍以隔間牆分成前後三段,護龍與中間殿堂間則以天井分隔,空間格局開闊完整,

    為台南市區難得一見格局完整之古蹟。

    慶城隍廟自 87 年(1998 年 )整修完成後,經過 10 餘年的風吹日曬雨淋和經歷

    921 地震、甲仙地震和霧台地震後,牆面已出現包括有牆體貫穿裂縫、牆面粉刷裂

    縫、粉刷膨拱斷落、牆面水漬和油煙沾附等程度不一的損毀情形。另外,屋頂出

    現有局部滲水的情形和屋脊斷裂、屋瓦破損等嚴重程度不一的損壞,局部剪黏、

    泥塑及油漆彩繪出現有風化、剝落等損毀;而其後在審查過程中,審查委員發現

    正殿及三川殿規帶端部均有裂縫及輕微變位、左護龍地坪尺磚局部風化嚴重的情

    形,因此建議將正殿及三川殿規帶端部整修和尺磚地坪整修一併納入。修復範圍

    包含古蹟本體的三川殿、拜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照 1-2-1~1-2-6、圖 1-2-1

    ~圖 1-2-3)。

    圖 1-2-1 臺灣府城隍廟平面圖(本事務所繪製)

    會議室 貴賓室 辦公室

    文物資料室 文物館陳列室 文物館陳列室

    後殿 天井 正殿 拜殿 三川殿

    過水廊

    左翼殿

    右翼殿

    右耳房

    左耳房

    過水廊

    N

  • 第一章 前言

    1-5

    圖 1-2-2 臺灣府城隍廟右護龍正立面圖(本事務所繪製)

    二十四司十八羅漢 七爺

    龍堵石雕

    光明燈

    三川殿正殿後殿

    圖 1-2-3 臺灣府城隍廟左次間剖面圖(本事務所繪製)

    照 1-2-1 龍堵牆面水垢痕跡 照 1-2-2 左護龍前山牆墀頭與左門牆附著苔蘚

    照 1-2-3 右護龍後側山牆斜向貫穿裂縫 照 1-2-4 屋瓦破損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1-6

    照 1-2-5 左護龍室內地坪尺磚風化 照 1-2-6 左門樓剪黏破損、泥塑邊框剝落

    臺灣府城隍廟於民國 100 年(2011 年)12 月 1 日委託趙崇欽建築師事務所進

    行本次緊急修復工程之規劃設計工作;至民國 102 年(2013 年)4 月 26 日由合易

    茂營造有限公司以總價 3,000,000 元整標得修復工程後,於民國 102 年(2013 年)

    4 月 27 日簽約完成;工程監造與施工紀錄單位為趙崇欽建築師事務所。工程於民

    國 102 年(2013 年)5 月 24 日開工,工期為 180 日曆天。

    第三節 修復工作紀錄內容概述

    本報告書採「時間」先後作為主軸,以工項作為主要分章,並赴現場觀察、

    拍照及訪談,輔以文字、圖像等工具記錄各工項之施作內容,針對重點工作進行

    詳實之紀錄,另蒐集相關文件與資料佐論之。循著上述工作模式,將繁複的古蹟

    修復工程紀錄予以系統化,清楚的表達修復工程之始末。本報告書內容包含以下

    數個章節:

    1. 第一章為前言(包含臺灣府城隍廟之興修沿革、修復工程概述、修復工作

    紀錄內容概述及重要事件表)。

    2. 第二章為修復工程之計畫、審議及修訂(包含修復工程相關作業概述、修

    復工程之審議與修訂、修復內容、工程合約內容及工程各項施工計畫書)。

    3. 第三章為施工流程、進度與紀錄方法(包含主要分項工程及施工流程、施工

    進度、施工紀錄方法)。

  • 第一章 前言

    1-7

    4. 第四章為前置與各分項拆除工程(包含動土開工儀式、假設工程、屋面拆

    除工程、粉刷鑿除工程)。

    5. 第五章為泥作工程(包含牆體整修工程、牆面粉刷整修工程及地坪整修工

    程)。

    6. 第六章為屋頂工程(包含水槽整修、屋脊規帶整修、屋面整修及硬槽新作工

    程)。

    7. 第七章為裝飾修復工程(包含油漆仿作及泥塑、彩繪整修)。

    8. 第八章為為工程其他事宜(包含工程查核與估驗、工程驗收、參與人員資料及

    主要匠師經歷)。

    9. 第九章為結論與建議(包含工程價值重點、工程檢討、後續保存維護建議、

    發包方式操作及檢討)。

    第四節 重要事件

    本修復工程之重要事件表起自委任契約簽訂、審定、會議及修復期間之重要

    事件,自開工、施工、變更設計、估驗等,工程時間從民國 102 年(2013 年)5

    月起至民國 102 年(2013 年)11 月完工,期間因部份工項需依實際損壞情形及數

    量以追加減帳,工程總計辦理一次估驗(表 1-4-1)。

    表 1-4-1、重要事件表

    時間 重要事件內容

    101.03.30 檢送損壞調查報告

    101.05.11 損壞調查報告審查

    101.08.10 檢送損壞調查報告及設計書圖

    101.08.30 損壞調查報告及設計書圖審查

    101.11.09 檢送修正後損壞調查及設計報告書

    101.12.04 文化部同意備查損壞調查及設計報告書

    102.04.26 設計監造合約簽訂

  • 國定古蹟府城隍廟白灰牆面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1-8

    時間 重要事件內容

    102.04.27 工程簽約

    102.05.03 監造單位檢送監造計畫書

    102.05.03 監造單位申請指派監造人員

    102.05.06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核定監造計畫書

    102.05.06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監造單位指派監造人員為江昭德君

    102.05.08 動工典禮

    102.05.15 施工廠商提送施工計畫書、品質計畫書、勞工安全衛生計畫書送審

    102.05.17 監造單位檢退施工計畫書、品質計畫書、勞工安全衛生計畫書

    102.05.20 施工廠商提送施工計畫書(第二版)、品質計畫書(第二版)、勞工安全衛生計畫

    書(第二版)及人員及匠師資格表送審

    102.05.21

    監造單位審核人員及匠師資格表通過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核定人員及匠師資格表

    102.05.22

    監造單位審核施工計畫書(第二版)、品質計畫書(第二版)、勞工安全衛生計畫

    書(第二版)通過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核定施工計畫書(第二版)、品質計畫書(第二版)、勞工安全

    衛生計畫書(第二版)

    102.05.23 工程動工典禮

    102.05.24 工程開工

    102.06.24 施工廠提送商假設工程施工計畫書、解體施工計畫書送審

    102.06.28 監造單位審核假設工程施工計畫書、解體施工計畫書通過

    102.07.05 施工廠商申請專任工程人變更

    召開第一次工地協調會

    102.07.08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自 7月 8日起更換專任工程人為黃敬文君

    102.07.12 白灰粉刷試作

    102.07.18 施工廠提送地坪修復工程施工計畫書、泥塑及剪黏修復工程施工計畫書送審

    102.07.19

    施工廠提送屋頂工程施工計畫書送審

    監造單位審核地坪修復工程施工計畫書、泥塑及剪黏修復工程施工計畫書通過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核定地坪修復工程施工計畫書、泥塑及剪黏修復工程施工計畫書

    102.07.22

    監造單位審核屋頂工程施工計畫書通過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核定屋頂工程施工計畫書

    102.08.06 施工廠提送面層白灰試驗報告書送審

    102.08.07 監造單位審核面層白灰試驗報告書通過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核定面層白灰試驗報告書

    102.08.09 召開第二次工地協調會

    102.08.10 粉刷底層試作

    102.08.15 施工廠提送牆體整修工程施工計畫書送審

  • 第一章 前言

    1-9

    時間 重要事件內容

    102.08.19 施工廠提送牆面粉刷施工計畫書送審

    102.08.21

    潭美颱風來襲

    監造單位審核牆體整修工程施工計畫書、牆面粉刷施工計畫書通過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核定牆體整修工程施工計畫書、牆面粉刷施工計畫書

    102.09.21 天兔颱風來襲

    102.10.02 施工廠提送油漆彩繪拓搞與泥塑及剪黏草稿送審

    監造單位審核油漆彩繪拓搞與泥塑及剪黏草稿通過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核定油漆彩繪拓搞與泥塑及剪黏草稿

    102.10.10 施工廠商申請 102 年 9月 21 日因天兔颱風免計工期一日

    102.10.16 施工廠提送油漆彩繪修復施工計畫書送審

    102.10.17 監造單位審核油漆彩繪修復施工計畫書通過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核定油漆彩繪修復施工計畫書,同意核定

    102.10.18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 102 年 9月 21 日免計工期一日

    102.10.30 施工廠商檢送第一次估驗計價資料

    102.11.07 監造單位同意施工廠商提送之第一次估驗計價報告及相關資料

    102.11.08 施工廠商申請工地負責人變更

    102.11.11 同意自 11月 11 日起更換工地負責人為郭江河君

    召開第三次工地協調會

    102.11.12 施工廠商因主要徑增加申請展延工期 7日

    102.11.13 臺灣府城隍廟同意展延工期 7日

    102.11.22 文化部政風處工程施工查核小組進行施工品質查核

    102.11.25 施工廠商申報竣工

    102.11.29 工程竣工確認

    102.12.03 工程結算書送審

    102.12.03 同意核定工程結算書

    102.12.06 工程驗收

    102.12.12 函送文化部申請期中及期末工作報告書合併審查

    102.12.24 文化部同意期中與期末報告書合併審查

    102.12.25 謝土典禮

    103.02.05 監造單位檢送期末工作報告書

    00-1封面00-2目錄00-3彩頁01第一章02第二章03第三章04第四章05第五章-106第六章07第七章08第八章09第九章10附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