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 Chi Mei ·...

3
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社會服務部 周秀如社工師 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德雷莎修女 時間過的很快,一轉眼在醫院從事社會工作即將邁 入第十個年頭,回顧這段日子的酸甜苦辣,雖然辛苦疲 憊,當中的成就與感動也是難以言諭。一路走來,從一 開始許多人詢問「社工是什麼?」、「是志工嗎?」、 「好有愛心喔!」到現在越來越多民眾可以不經說明就理解我們的專業角色,甚至 主動指名求助社工,足見在醫院中心理社會層面的專業需求日益龐大。事實上,社 會工作這一門助人的專業,相對於醫師關注在人類生理的運作上,社工師除了關心 個人的心理狀況外,更關注在個人與環境間的互動,期望可以協助個人、家庭或是 團體能適應所在的社會環境脈絡,增強或恢復他們的社會功能。 生病,對所有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因著疾病的大小以及生病者在家中所扮 演的角色不同,對家庭會產生不同的震盪,也影響著家庭的復元時間與程度。這就 如同颱風來襲時,有時可以依舊風平浪靜,有時則迅速雨過天晴,若下下小雨吹吹 風實屬幸運,然而若遇到狂風豪雨淹水樹倒的景況,甚至更嚴重帶來巨大海嘯,所 形成的嚴重災害及創傷難以抹滅。疾病亦像是氣候一般,來的突然,有些家庭可以 很快地調適恢復平靜回到生活軌道上,有些卻因著重大變故,家中慌成一團,焦急、 氣憤、沮喪各種情緒一擁而至,需要大家幫忙才能維持基本生活,即便社會上的溫 暖不少,但在急難之時,醫院裡的社工師常扮演著居中協調、安撫溝通及協助連結 引導的橋樑角色,讓病家可以順利回到平衡運作。 助人自助

Transcript of 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 Chi Mei ·...

Page 1: 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 Chi Mei · 事,他們卻都不讓我說,只是說沒事不要想太多,我自己的身體我難道不清楚嗎?」; 情況三:醫師說「接受治療明明就對他比較好,為什麼他要拒絕呢?」,患者說「我

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社會服務部 周秀如社工師

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德雷莎修女

時間過的很快,一轉眼在醫院從事社會工作即將邁

入第十個年頭,回顧這段日子的酸甜苦辣,雖然辛苦疲

憊,當中的成就與感動也是難以言諭。一路走來,從一

開始許多人詢問「社工是什麼?」、「是志工嗎?」、

「好有愛心喔!」到現在越來越多民眾可以不經說明就理解我們的專業角色,甚至

主動指名求助社工,足見在醫院中心理社會層面的專業需求日益龐大。事實上,社

會工作這一門助人的專業,相對於醫師關注在人類生理的運作上,社工師除了關心

個人的心理狀況外,更關注在個人與環境間的互動,期望可以協助個人、家庭或是

團體能適應所在的社會環境脈絡,增強或恢復他們的社會功能。

生病,對所有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因著疾病的大小以及生病者在家中所扮

演的角色不同,對家庭會產生不同的震盪,也影響著家庭的復元時間與程度。這就

如同颱風來襲時,有時可以依舊風平浪靜,有時則迅速雨過天晴,若下下小雨吹吹

風實屬幸運,然而若遇到狂風豪雨淹水樹倒的景況,甚至更嚴重帶來巨大海嘯,所

形成的嚴重災害及創傷難以抹滅。疾病亦像是氣候一般,來的突然,有些家庭可以

很快地調適恢復平靜回到生活軌道上,有些卻因著重大變故,家中慌成一團,焦急、

氣憤、沮喪各種情緒一擁而至,需要大家幫忙才能維持基本生活,即便社會上的溫

暖不少,但在急難之時,醫院裡的社工師常扮演著居中協調、安撫溝通及協助連結

引導的橋樑角色,讓病家可以順利回到平衡運作。

助人自助

Page 2: 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 Chi Mei · 事,他們卻都不讓我說,只是說沒事不要想太多,我自己的身體我難道不清楚嗎?」; 情況三:醫師說「接受治療明明就對他比較好,為什麼他要拒絕呢?」,患者說「我

在接觸病人及其家庭的過程中,聽到了許多的人生故事,有重病但家人都不理

的獨居老人,有為了孩子努力配合治療、期望活下去的癌症患者,有走在人生最後

一段路的末期患者等等,除了用心傾聽,帶著熱忱與耐心,更重要的是高度的敏感

度,讓我得以與他們的距離更接近,陪伴他們走過這一段風暴的日子。印象深刻一

位獨自扶養孩子的罹病母親,除了擔心自己的疾病外,還要擔心幼兒與自己的醫療

費及生活費,不只是媽媽充斥著現實生活的擔憂及心理上的負荷,早熟的孩子心中

也充滿恐懼與不安,在一路陪伴支持的過程中,除了讓媽媽放心接受醫療外,並連

結相關資源來協助生病過程中的相關支出,陪伴孩子討論及引導親子溫暖互動,媽

媽痊癒後,再經由轉介就業服務中心找到合適的工作,讓他可以有能力照顧孩子持

續生活。令人感動的是他斬釘截鐵的告訴我:「非常謝謝你的幫助,我一直告訴自

己跟孩子,除了感恩外,我不想要一直手心向上,我也希望有一天可以手心向下」。

雖然社工生涯中看過各型各樣身處苦難中的人們,有人期待依賴、有人急於自立,

但協助終究是一時的,依靠救助過生活畢竟不長久,若能培養他們的能力,給他們

機會,讓他們有能力自助甚至助人,才是長久之計。

看見差異、尊重差異

在病房中,常見到以下情況,情況一:家屬抱怨「我覺得他應該渴了,為什麼

叫他喝水都說不想喝、不要喝呢?」,患者卻回答「一直說喝水對我好,我已經喝

的很脹了還一直要叫我喝。」;情況二:病人頻頻問病情,家屬卻說:「不要告訴

他他得癌症,他一定會受不了」,患者則說:「我猜是得癌症了吧,我想交代一些

事,他們卻都不讓我說,只是說沒事不要想太多,我自己的身體我難道不清楚嗎?」;

情況三:醫師說「接受治療明明就對他比較好,為什麼他要拒絕呢?」,患者說「我

寧願將剩下的時間多陪陪家人,做我想做的事,也不要都待在醫院,只為了多活幾

個月」。事實上,每個人身處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會產生不同的見

解,但我們用自己的立場去解讀他人的需要,進而要求他做你期望他做的事,但往

往忽略當事人心中或直接呼喊「這不是我要的」。在一路陪伴患者及家屬的過程中,

常需要帶著患者、家屬及團隊成員去傾聽、去訴說,並看見彼此位置的需求差異,

進而學習能夠尊重差異,並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看到別人真正的需要,而不是強加

Page 3: 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 Chi Mei · 事,他們卻都不讓我說,只是說沒事不要想太多,我自己的身體我難道不清楚嗎?」; 情況三:醫師說「接受治療明明就對他比較好,為什麼他要拒絕呢?」,患者說「我

我們認知的需要」。

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在這麼多個從事醫務社工的日子裡,並非全然順遂,也曾遇到棘手的事件,除

了得承受患者或家屬的怒氣與情緒,還要面對團隊成員的期待與壓力,加上身為一

個社工師應有的專業倫理判斷,在各夾縫中掙扎著,在盡心盡力付出結果卻不盡如

人意時,身為社工人的失落與自責總是不禁湧上心頭,甚至產生轉換跑道的念頭。

但,回歸自己選擇這條路的初衷及使命,告訴自己不要放棄。畢竟,在幫助一個人、

一個家庭度過難關,看到他們在專業的協助下能夠重新生活,解決自己的問題時,

只要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句簡單的謝謝,就是我從事社會

服務工作最大的動力,也讓我能一路秉持著「在別人的需

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的信念,在遇到困難時堅持下去。

患者手工製作的感謝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