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研究法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ir.hust.edu.tw/bitstream/310993100/357/1/16-11+以工作...經由方法研究與時間研究,製程共節省了操作次數12...

28
163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HSIUPING JOURNAL. VOL.16,pp.163-178 (March 2008) 以工作研究法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 徐志宏、張燦明、李子元、 王昱仁、江建志、劉依錦、邱欣怡 家具工業原為台灣重要傳統工業之一,近年來由於受到匯率、工資、材料來源及國 際景氣等不利因素的衝擊,外銷市場己漸被具有廉價勞工及低生產成本優勢的新興國家 所取代。在這樣的演變下,本研究提出提升間歇性小批量製程效率的實施流程,針對個 案公司之製程問題加以探討,進行自製外包分析、方法研究、時間研究與標準化,改善 工時過長、成本過高,期望能達到降低、節約物料與勞力、合理的有效運用人員與機器 設備、減少等待時間與提高設備使用率,以提高生產力和企業競爭力。經由自製外包分 析,將自製成本高於外包成本的後腳、側檔及前腳等三組件給予外包,總共節省 30160 元。經由方法研究與時間研究,製程共節省了操作次數 12 次,時間 66.48 分,已逹到改 善的效益,最後再予以標準化。本研究提出提升間歇性小批量製程效率的實施流程,可 作為類似製程的改善參考。 關鍵詞:木業家具、自製外包分析、方法研究、時間研究、標準化。 徐志宏: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助理教授 張燦明: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助理教授 李子元: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講師 王昱仁: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江建志: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劉依錦: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邱欣怡: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投稿日期:961002 接受刊登日期:961023

Transcript of 以工作研究法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ir.hust.edu.tw/bitstream/310993100/357/1/16-11+以工作...經由方法研究與時間研究,製程共節省了操作次數12...

  • 163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HSIUPING JOURNAL. VOL.16,pp.163-178 (March 2008)

    以工作研究法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

    徐志宏、張燦明、李子元、

    王昱仁、江建志、劉依錦、邱欣怡

    摘 要

    家具工業原為台灣重要傳統工業之一,近年來由於受到匯率、工資、材料來源及國

    際景氣等不利因素的衝擊,外銷市場己漸被具有廉價勞工及低生產成本優勢的新興國家

    所取代。在這樣的演變下,本研究提出提升間歇性小批量製程效率的實施流程,針對個

    案公司之製程問題加以探討,進行自製外包分析、方法研究、時間研究與標準化,改善

    工時過長、成本過高,期望能達到降低、節約物料與勞力、合理的有效運用人員與機器

    設備、減少等待時間與提高設備使用率,以提高生產力和企業競爭力。經由自製外包分

    析,將自製成本高於外包成本的後腳、側檔及前腳等三組件給予外包,總共節省 30160

    元。經由方法研究與時間研究,製程共節省了操作次數 12 次,時間 66.48 分,已逹到改

    善的效益,最後再予以標準化。本研究提出提升間歇性小批量製程效率的實施流程,可

    作為類似製程的改善參考。

    關鍵詞:木業家具、自製外包分析、方法研究、時間研究、標準化。

    徐志宏: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助理教授 張燦明: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助理教授 李子元: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講師 王昱仁: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江建志: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劉依錦: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邱欣怡: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投稿日期:961002 接受刊登日期:961023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64

    Using Work Study to Improve the Process Performance – Take Example by Woody

    Furniture

    Chih-Hung Hsu, Tsan-Ming Chang, Tzu -Yuan Lee,

    Yu-Ren Wang, Jian-Zhi Jiang, Yi-Jin Liu, Xin-Yi Qiu

    Abstract

    The i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pose a procedure for promoting the process performance

    by using make or buy analysis, method study, time study and standardization. This study is

    used to find out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propose the improvement subjects and promote the

    performances. Moreover by the case of study the production of woody furniture is exemplified

    to specify how the operation time of woody furniture reduced 66.48 minutes, promot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make or buy analysis, this study saves 30160 dollars.

    Keywords: woody furniture, make or buy analysis, method study, time study, standardization.

    Chih-Hung Hs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Tsan-Ming C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Tzu -Yuan Lee, Lecturer, Department of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Yu-Ren Wang ,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Jian-Zhi Jiang,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Xin-Yi Qiu,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 以工作研究法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徐志宏、張燦明、李子元、王昱仁、江建志、劉依錦、邱欣怡 165

    壹、前言

    台灣家具製造業近五十年曾有過非常

    輝煌的一頁,可是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

    家具製造業無法避免要面臨著國內外考

    驗,由於材料供應日益短缺造成家具生產

    成本日漸升高,以及勞力密集之製造方法

    導致生產成本高,現今海外公司之競爭也

    威脅到台灣家具工業的生存。過去,一般

    工廠為了要增加生產,常用的方式就是增

    加機器設備,增加人員來促進生產。接著

    就是極力設法加強管理,延長工作時間,

    迫使工作加快,後來也用獎勵方式給予獎

    金,以促使生產加快,但這究竟是一種消

    極的方法,因為每一個工作內可能隱藏很

    多無效動作和無效時間,這些都是使人員

    增加忙碌而缺乏效率的因素。而工作研究

    正是針對此一問題而求解決並提高生產力

    的有效工具 [3]。為了提升競爭力及利

    潤,改善家具生產製程,減少生產所費之

    工時,進而降低勞工成本是本研究的動機。

    本研究目的有三:

    1.針對個案公司椅子的作業流程,將自製

    成本與外包成本加以分析,將自製成本

    高於外包成本者,並建議是否發放外包

    來降低成本。

    2.本研究對個案公司椅子的生產方法,以

    方法研究進行分析,減少時間浪費及無

    效動作,提供個案公司改善的方法。

    3.再以時間研究量測標準時間並予以標準

    化,以達到最低成本及生產最大效益。

    貳、增進製程效益實施步驟

    傳統產業的間歇性製程由於工作變

    更,必須分批加工而造成不同批次之間會

    產生中斷的現象,所以不適合大量生產的

    生產線模式,但可以用工作研究的方法來

    從事分析改善,增加生產效率[4]。本研究

    針對於間歇性小批量的生產型態,提出一

    套提升木業家具間歇性製程效益的實施流

    程,先進行現狀瞭解並蒐集資料,接著進

    行自製外包分析,再進行方法研究、時間

    研究與效益評估,最後再予以標準化,該

    流程的步驟如圖 1 所示。

    現狀瞭解蒐集資 自製外包分析

    方法研究 時間研究

    效益評估

    標準化

    圖 1 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實施步驟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66

    參、個案研究

    本研究以某個案木業公司的家具製程

    進行分析,本研究以椅子生產為改善對

    象,椅子如圖 2 所示,主要先進行方法研

    究再時間研究,以下逐一進行以本研究為

    提升木業家具間歇性製程效益的各實施步

    驟來說明。

    圖 2 個案研究椅子

    3.1 現狀瞭解蒐集資料

    本個案椅子的製造方法,由操作程序

    圖分析,需經 40 道操作過程,其製程分為

    後腳、後檔、上背、背板、側檔、前檔、

    前腳、座板等八部份製程,15 道檢驗程序,製造時間共花費 337 分,改善前操作程序圖如圖 3 所示。其製程說明如下:

    (1)後腳之製程:

    操作 1:後腳之長度定長度(3 分)。 操作 2:後腳之表面砂光(10 分)。 檢驗 1:檢查後腳之尺寸,然後送至花

    鉋機處。 操作 3:後腳打花成形(15 分)。 操作 4:後腳鑽組合木釘孔(10 分)。 操作 5:在砂光台上研磨砂光(10 分)。 檢查 2:檢查尺寸。

    (2)後檔之製程:

    操作 6:後檔送到鋸台處定長度(3 分)。 操作 7:後檔送到砂光機砂光表面(10

    分)。 檢查 3:檢查後檔尺寸,然後送至鑽孔處。 操作 8:在鑽孔機處鑽組合木釘孔(10

    分)。

    操作 9:在砂光台上研磨砂光(10 分)。 檢查 4:檢查研磨後,後檔之尺寸。 上背之製程: 操作 10:上背送至鋸台處定長度(3 分)。 操作 11:上背送至砂光機砂光表面(10

    分)。 檢查 5:檢查上背研磨後尺寸,然後送至

    鑽孔機處。 操作 12:上背在鑽孔機鑽組合木釘孔,

    然後送至立軸機處(10 分)。 操作 13:在立軸機打出上背之曲線(15

  • 以工作研究法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徐志宏、張燦明、李子元、王昱仁、江建志、劉依錦、邱欣怡 167

    分)。 操作 14:在砂光台上研磨砂光(10 分)。 檢查 6:檢查砂光後尺寸。

    (3)背板之製程:

    操作 15:背板送到鋸台處定長度(3 分)。 操作 16:剖出背板之寬度(5 分)。 操作 17:在砂光機處研磨砂光(10 分)。 檢查 7:檢查砂光後之尺寸,然後送至花鉋

    機處。 操作 18:在花鉋機打出背板之花線(15

    分)。 操作19:在鑽孔機處鑽組合木釘孔(10 分)。 操作 20:在砂光機台處砂光研磨毛邊(10

    分)。 檢查 8:檢查砂光研磨後尺寸。 操作 21:組合椅子後半部位(後腳、後檔、

    上背、背板)倒角(5 分)。

    (4)側檔之製程:

    操作 22:側檔送至鋸台處定長度(3 分)。

    操作 23:在砂光機處研磨砂光(10 分)。

    檢查 9:檢查側檔研磨後尺寸,然後送至

    鑽孔機處。

    操作 24:在鑽孔機處鑽木釘孔(10 分)。

    操作 25:在砂光機處研磨砂光(10 分)。

    (5)前腳之製程:

    操作 26:前腳送至鋸台機定長度(3 分)。

    操作 27:在砂光機處研磨砂光(10 分)。

    檢查 10:檢查砂光研磨後尺寸,然後送 至

    鑽孔機處。

    操作 28:在鑽孔機處鑽木釘孔(10 分)。

    操作 29:在砂光機處研磨砂光(10 分)。

    (6)前檔之製程:

    操作 30:前檔送至鋸台機定長度(3 分)。 操作 31:在砂光研磨砂光(10 分)。 檢查 11:檢查研磨砂光後尺寸,然後送至

    鑽孔機處。 操作 32:在鑽孔機處鑽木釘孔(10 分)。 操作33:在砂光機處研磨砂光毛邊(10 分)。 操作 34:先組合前檔、前腳,再與椅子後

    半部組合起來,再進行倒角(5分)。

    檢查 12:檢查椅身組合是否有問題。

    (7)座板之製程:

    操作 35:將座板送至鋸台機處定長度(3

    分)。

    操作 36:將座板繼續剖開定寬度(5 分)。

    操作 37:送至砂光處研磨砂光(10 分)。

    檢查 13:檢查座板尺寸是否正確,然後

    送至花鉋機。

    操作 38:在花鉋機處打出座板之花線(15

    分)。

    操作 39:在砂光機處研磨砂光(10 分)。

    檢查 14:檢查座板是否有問題。

    操作 40:將座板與椅身組合並檢查是

    否有長短腳(3 分)。

    檢查 15:進行噴漆前整張椅子之檢查。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68

    圖 3 改善前椅子操作程序圖

  • 以工作研究法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徐志宏、張燦明、李子元、王昱仁、江建志、劉依錦、邱欣怡 169

    3.2 自製外包分析

    在製造流程中,有許多個加工複雜以

    及高成本的步驟,為了減少時間及成本之

    浪費,則可以考慮發放給外包工廠加工,

    以減少製造時間及作業,讓製作過程能更

    快,也可以節省不必要的成本。本研究進

    行自製外包分析,計算出所需成本,將自

    製與外包以成本來比較,在此以座板為

    例,計算如下:

    (1) 座板自製分析

    a.直接材料費用

    恆隆木業公司生產椅子座板成本為

    50 元,外包加工每張座板為新台幣 30 元。

    每月自製 200 張座板,不良率 2%,則每

    張負擔材料損失費 1 元。其計算過程如下:

    (a)允許 2%不良率發生時每月應生產之數

    量為 200×(100/98)=204(張)

    (b)每月不良品數量為 204-200=4(張)

    (c) 每 月 額 外 負 擔 之 材 料 損 失 費 用 為 4×50=200(元)

    (d)自製每張必須多負擔之材料損失費用為 200÷200=1(元)

    b.直接人工費用

    自製則需一名作業員操作,每月薪資

    為 32000 元,每月製造 200 張座板,所以

    每張直接人工費用為 32000÷200=160(元)

    c.間接材料、工具費用

    每支耗費潤滑油、工具費用為人工作

    業成本的 25%即 160×0.25=40(元)

    d.其他費用

    計算所需電費,製造椅子座板所需要

    機器名稱及其馬力數列於下:

    鋸台機 1½HP

    砂光機 1¾HP

    花鉋機 1HP

    鑽床機 1HP

    立軸機 1HP

    合 計 6¼HP

    (a)1 馬力(HP)=0.75 千瓦特(KW),1 度= 千瓦特-小時

    (b)一天(八小時)用電度數 0.75×6¼×8=37.5(度)

    (c)設每度費用新台幣 2.5 元,則每天所需電費 2.5×37.5=93.75(元)

    (d)每月(25 天計)所需電費 93.75×25=2343.75(元)

    (e)每張座板所負擔電費 2343.75÷200=11.72(元)

    (f)每張座板成本為 1+160+40+11.72=212.72(元)

    (g)自製 200 張座板每月總費用為 212.72×200=42544(元)

    (2) 座板外包分析

    由前述瞭解外包每張座板為 30 元,每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70

    月製造椅子 200 張,座板為 200 支,外包

    允許 2%不良率存在,其計算過成如下:

    (a)每月需要製造座板

    200×(100/98)=204(張)

    (b)每月產生之不良品數為 204-200=4(張)

    (c)每月額外負擔之材料費為 4×50=200(元)

    (d)外包廠商每張多負擔之材料損失費為200÷200=1(元)

    (e)所以外包每張費用為 50+30+1=81(元)

    (f)故每月製造 200 良品的總費用為 81×200=16200(元)

    由前可知,自製座板成本為 42544 元

    高於外包座板成本為 16200 元,所以將椅

    子 座 板 發 包 給 外 包 廠 商 加 工 , 即 可 省

    26344 元。其他組件經自製外包分析後,

    計有後腳、側檔及前腳需外包,成本比較

    如表 1 所示。

    表 1 需外包的組件成本分析

    組件 自製成本 外包成本

    後腳 42360 元 32400 元

    側檔 42440 元 32400 元

    前腳 42480 元 32320 元

    3.3 方法研究

    為建立最經濟合理的操作程序,以四

    大 原 則 的 剔 除 (Elimination) 、 合 併

    (Combination)、重排(Rearrangement)、簡

    化(Simplification),來剔除製造椅子多餘之

    動作,不能剔除的儘可能予以合併,來節

    省時間 [1]。在此以四大原則運用在座板

    為例,如表 2 所示。其餘組件改善方法均

    相同。

    表 2 座板改善前 ECRS 表

    1.將原物料移動至鋸台機,鋸切上 背之長度。

    2.將上背移動到砂光機,砂光研磨 上背。

    3.檢查尺寸。 4.鑽組合木釘孔。 5.移動到花鉋機處打曲線、花線。 6.物料移動至砂光機,砂光研磨上背。 7.檢查尺寸。

    改善前工作效率: 10 件/分

    剔除第一次檢查之動作。將第一次砂

    光動作與第二次砂光合併在一起。將鑽孔

    與打花線動作重排,使動線更加流暢,改

    善後如表 3 所示。

  • 以工作研究法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徐志宏、張燦明、李子元、王昱仁、江建志、劉依錦、邱欣怡 171

    表 3 座板改善後 ECRS 表 1.將座板先給外包加工處理。 2.回廠後將座板移動到砂光機,砂

    光研磨座板。 3.檢查尺寸。

    後 改善後工作效率: 43 件/分

    本研究再運用流程程序圖來說明椅子

    從零件入庫到椅子完成成品,針對每一個

    組件做較細部的分析,以加工、檢驗、遲

    延、搬運及儲存來說明椅子作業流程及所

    須時間,並找出隱藏成本。圖 4 為座板改

    善前後的流程程序圖。

    3.4 時間研究

    時間研究之意義,指在研析實施某一

    設定工作所需之時間標準,此一標準係指

    一訓練有素之作業員在一定的工作條件與

    環境下完成該設定工作所需之時間 [2]。

    觀 測 次 數 多 寡 可 謂 為 一 種 抽 様

    (Sampling),必須精確地決定觀測次數,使

    觀測的樣本數足可代表母體(Population)

    [1]。本研究參考奇異公司訂定之觀測次數

    表,依工作週程時間而定。

    本研究以後腳來說明時間研究之計

    算,後腳步驟為鑽孔、砂光、倒角、倒角

    及捉三角等五個單元,以馬錶方式來進行

    作業員測量,如表 4 所示。以後腳為例,

    總 工 時 為 33 分 , 在 工 作 週 程 時 間 的

    20.00-40.00 間,依據奇異公司訂定的觀測

    次數表訂測量時間為五次。以後腳的第一

    步驟鑽孔為例,第一次時間為 8 分,第二

    次時間為 7 分,第三次時間為 9 分,第四

    次時間為 11 分,第五次時間為 8 分,五次

    鑽孔測得單元總時間為 43 分。

    所謂評比,係分析作業員執行操作之

    狀況,將被觀測人員所需之工作時間調整

    為一般「正常工人」所需之「正常時間」

    [5]。本研究採用西屋評比法,為廣泛應用

    的一種評比方法。評比係數以觀測人員技

    術、努力、工作環境及一致性四種因素總

    和再加上 1.00 的正常係數,所以評比係數

    為 1.20。

    一位作業員在工作之時可能會因為生

    理、心理之需而中斷工作去喝水、上廁所,

    因疲勞需作短暫休息或接受上級指示,也

    有可能發生不可能避免之遲延,這些事項

    都會增加工作所需之時間,故需加以寬放

    若干百分率。本研究寛放率訂私事寛放

    2%、疲勞寛放 4%、特殊寬放 10%,所以

    總寬放率為 16%。

    故後腳鑽孔單元標準時間之計算如

    下: 平均時間=總時間÷測量次數 允許時間=正常時間×寛放率 標準時間=正常時間×寬放時間 =平均觀測時間×評比係數 +正常時間×寬放率

    =正常時間+正常時間×寬放率

    =正常時間×(1+寬放率)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72

    (總時間) 8+7+9+11+8=43 (分)

    (平均時間) 43÷5=8.6(分)

    (正常時間) 8.6×1.2=10.32 (分)

    (允許時間) 10.32×0.16=1.65 (分)

    (標準時間) 10.32+1.65=11.97 (分)

    其他作業單元的計算方法均相同。

    再以時間研究所測量出來的標準時

    間,繪出改善後的操作程序圖,製成最精

    準的椅子製造流程及製造時間,操作次數

    簡化為 24 次,總時間簡化為 270.52 分,

    檢驗次數簡化為 10 次。如圖 5 所示。

  • 以工作研究法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徐志宏、張燦明、李子元、王昱仁、江建志、劉依錦、邱欣怡 173

    圖 4 座板改善前後流程程序圖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74

    表4

    後腳

    時間

    研究

  • 以工作研究法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徐志宏、張燦明、李子元、王昱仁、江建志、劉依錦、邱欣怡 175

    圖 5 改善後椅子操作程序圖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76

    3.5 效益評估

    本研究將自製成本與外包成本加以分

    析,對於自製成本高於外包成本的組件,

    可給予外包來降低成本,經分析後,計有

    後腳、側檔及前腳等三組件需外包,總共

    節省 30160 元,如表 1 所示。

    經改善前後的操作程序圖可知,椅子

    的製程也由改善前(如圖 3)原本操作次數

    需 40 次,時間 337 分,改善後操作次數只

    需 24 次,時間 270.52 分,共節省了操作

    次數 12 次,時間 66.48 分(如圖 6),已逹到

    改善的效益,改善前後的效益如表 4 所示。

    表 4 改善前後效益評估

    操作 (次)

    檢驗 (次)

    時間(分)

    改善前 40 15 337

    改善後 24 10 270.52

    3.6 標準化

    將改善後的作業經個案公司相關單位

    核定同意後便可進行標準化,標準化可使

    生產工作有依循的標準,並使各操作間易

    於銜接、薪資獎工發放公平、採購量有所

    依據、可據以安排生產計劃、產品品質均

    一、按規定操作可降低工安意外、指導溝

    通容易與工作成果可以效率化與簡單化等

    優點。標準化後也應保持彈性,在每隔一

    段時間後,應視需求予以檢討製程是否有

    改善的空間。

    伍、結論

    本研究的結論有三:

    1.本研究將個案公司的組件進行自製成本

    與外包成本分析,將自製成本高於外包

    成本者,給予外包以降低成本。

    2.本研究對個案公司的椅子生產製程,以

    剔除、合併、重排與簡化、並以操作程

    序圖與流程程序圖進行方法研究,減少

    時間浪費及無效動作,提供了個案公司

    改善的方法。

    3.本研究對個案公司以時間研究將椅子製

    程的作業單元訂定標準時間,並予以標

    準化,使生產安排有所遵循,以逹到最

    低成本及生產的最大效益。

    本研究所提出的提升間歇性小批量製

    程效益的實施流程,可作為日後類似製程

    的改善參考。

    陸、參考文獻

    [1]張清波,(2003),工作研究理論應用實

    務,泰勒出版社。

    [2]陳文哲、葉宏謨, (2003),工作研究,

    中興管理顧問公司。

    [3]梁添富、林亮宗、蔣寬和,(2000),台

    中一家本土小型塑膠製品工廠推動合理

  • 以工作研究法提升木業家具製程效益:徐志宏、張燦明、李子元、王昱仁、江建志、劉依錦、邱欣怡 177

    化工程之探討,修平學報,第 1 捲,第

    151-168 頁。

    [4]盧坤宏,(1997),工作研究法提升製程

    效益-以 9712 葉片生產為例,交大管理

    學報,第 17 捲第 1 期,第 135-152 頁。

    [5]F. E. Meyers and J. R. Stewart, (2002),

    Motion and time study for lean

    manufacturing, Prentice Hall.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78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HSIUPING JOURNAL. VOL.16,pp.179-190 (March 2008)

    應用模糊綜合評鑑分析於管理科系 本位課程規劃之等級評估

    徐志宏、郭輝明、王士元、徐佳佑、

    楊朝全、侯宏易、徐萱齡、李信良、吳晨宇

    摘 要

    在日益進步的社會、產業急劇變化、科技發展迅速,如何促使教育進步,以符社會

    需求,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而學校的教學內容,對於學生未來的就業,能夠達到

    什麼程度的幫助,將左右這個系所未來發展方向。因此,本研究透過本位課程來規劃某

    管理科系課程內容及理念,藉由本位課程的設計並導入 CIPP 評鑑模式與模糊綜合評鑑分

    析,來了解課程內容是否合乎現在學生與社會需求。此種評估模式不僅可將評鑑課程的

    過程中,所獲得不明確和主觀的信息合理量化,同時簡單容易施行。學術單位可以此模

    式經常性地實施本位課程評估,作為調整課程之參考,以幫助學生達成有效學習之目的。

    關鍵詞:本位課程評估、CIPP 評鑑模式、模糊綜合評鑑、管理科系。

    徐志宏: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助理教授 郭輝明:樹德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系助理教授 王士元: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助理教授 徐佳佑: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楊朝全: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侯宏易: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徐萱齡: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李信良: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吳晨宇: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 投稿日期:961012 接受刊登日期:961126

    179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80

    Using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to Evaluat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or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Chih-Hung Hsu, Hui-Ming Kuo, Shih-Yuan Wang,

    Jia-You Hsu, Chao-Quan Yang, Hung-Yi Hou,

    Xuan-Ling Hsu, Xin-Liang Li, Chen-Yu Wu

    Abstract

    This paper applies a curriculum evaluation model by embedding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into Context, Input, Process and Product (CIPP), an extensively used model in

    Taiwan. Then the curriculum of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t Hsiup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s used as an example to be assessed by the model. The paper shows the model would supply a

    more logical and fair results. Schools can use this model to evaluate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order to face the rapid changes of industries' structures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Keywo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CIPP,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sT.

    Chih-Hung Hs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Hui-Ming Kuo,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TU. Shih-Yuan Wa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Jia-You Hsu,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Chao-Quan Yang,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Hung-Yi Hou,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Xuan-Ling Hsu,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Xin-Liang Li,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Chen-Yu Wu,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IT.

  • 應用模糊綜合評鑑分析於管理科系本位課程規劃之等級評估:徐志宏、郭輝明、王士元、徐佳佑、楊朝全、侯宏易、徐萱齡、李信良、吳晨宇 181

    壹、前言

    1.研究動機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產業結構

    的變化與社會的變遷,台灣各學校的課程

    已 有 多 元 化 、 自 由 化 與 民 主 化 的 趨 勢

    [15]。因此,已有不少學者開始推廣以學校

    為本位的課程發展理念,並強調以學校為

    本位發展課程的重要性,期使學校能結合

    校內與社區資源,主動進行課程設計與發

    展的活動,以規劃出可以與時代同步,且

    可以適合學生與學校需要的課程 [13]。

    但這種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發展理想

    是否能順利實施,與實施後是否能順利的

    落實等,已成為學校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因此,如何建構出適合管理相關科系使用

    的本位課程和課程評鑑模式,使管理相關

    科系的課程在發展與設計的過程當中,可

    適時的獲得回饋、修正與引導的功能,以

    提昇管理相關科系的課程品質,確有其必

    要性,此為本研究動機。

    2.研究目的 有鑒於各學校規劃課程的方式不甚一

    致,而且各校內部、外部的環境與條件亦

    不盡相同。因此,本研究參考王元仁 [2]

    的方法,應用 CIPP 評鑑模式與模糊評判分

    析導入在某管理科系本位課程的設計,來

    達到下列目的:

    1.發展適合管理相關科系的本位課程,適

    時修訂課程標準及內容,以因應社會與

    產業需求,達成有效教學。

    2.導入 CIPP 評鑑模式與模糊評判分析,以

    建構出簡單易行,又客觀、合理之課程

    量化評估模式。

    貳、文獻探討

    1.本位課程

    1.1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步驟

    學校本位的課程經營實施是一個動態

    的歷程,茲將其步驟簡述如下 [3]:

    1.了解:指對教育目標、教學目標和課程

    目標的真正了解,一定要先閱讀並深入

    了解掌握,方能有效革新。

    2.選擇:根據課程標準以學科教學目標,

    並參酌一般教科書的撰寫特性、出版特

    性、內容特性及學生程度來選擇適合本

    校學生使用的教科書。

    3.融合:將課程教育目標、學科指導目標、

    教科書的內容和學校的整體教育目標、

    家長對學校和學生的期望作融合。

    4.處理:考量學生能力程度、成熟度以及

    學生的個別差異等因素來篩選合適教

    材,必要時可以增減、重組排列,並思

    考如何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學習。

    5.教學:開發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評量

    方法,以進行有效的教學和評量,尤其

    要盡可能的增加學生直接體驗、經驗課

    程的機會,以提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6.回饋:針對課程實施運作情形,包括教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82

    師、學生的反應和評量結果,調整教材

    的難易度、分量和進度,以保證學習的

    品質。 1.2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優點

    一般言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約有

    如下十二項優點 [1, 10]:

    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能讓全校大多數或全

    體教師共同參與作業,小則可以充分考

    量特定學生的能力、興趣、需求等以及

    社區的需求,大則可與國家教育目標有

    所關聯或一致。

    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而得到的產品,可充

    分反映各個參與者的專長,並因而激發

    教師的教學興趣。

    3.學校賦予教師充分的自由與自主,並需

    學習新的知能,使教師在發展過程中增

    加了知識,提升了技能,改變了行為方

    式和態度,有助於提升教師的職業地位

    和聲望。

    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可促使教師分配較多

    時間於每節課的規劃,進而改善對學生

    實施的訓練。

    5.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可鼓勵教師更積極參

    與課程決定的機會。

    6.教師在課程發展中具有自主權,為了促

    使此項自主性更周延,因此發展人員也

    要包含家長、學生、專家、行政人員,

    這正是民主參與精神的表現。

    7.由於教師處於實際教育情境中,對於學

    生的需求最能立即加以了解,因此,其

    所發展的課程,應最能符合學生之需求。

    8.由於學校課程發展是以學校為中心,對

    於學校所處社區的資源(包含人力和物

    力),較能充分加以利用。

    9.學校課程發展以教師為自主的個體,重

    視教師的意義系統,而非重視他人所提

    的新奇改革措施,所以較易於提高教師

    改革的動機和熱誠。

    10.學校課程發展,打破了課程研究發展和

    課程執行兩者分離的現象,學校教師不

    是執行現成的課程,而是研究發展適合

    學生學習的課程,並且立即加以執行。

    11.賦予學校、教育人員更多自主權力與責

    任,共同參與課程事務,使教師對課程

    的發展與實施負有責任,轉變教師在課

    程中的角色,使由被動轉為主動,中央

    單位成為支持者及促進者 [7]。

    12.學校本位課程能因應學校特色發展及

    學生需要,課程內容可隨時受到修正。 1.3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可能發現

    的缺失或限制 至於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可能發現的

    缺失或限制,有如下十項:

    1.關於學校課程發展的主體-教師的問

    題:以往的課程,均不太重視課程設計

    能力的培養,而初任教師比較關心的是

    自我形象、教室管理與適應生存的問

    題,不是課程發展的概念與技術。換言

  • 應用模糊綜合評鑑分析於管理科系本位課程規劃之等級評估:徐志宏、郭輝明、王士元、徐佳佑、楊朝全、侯宏易、徐萱齡、李信良、吳晨宇 183

    之,教師的職前教育並未培養教師從事

    學校課程發展的能力,同樣地,也未養

    成其必要的興趣與信心 [10]。

    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出來的教材品質可能

    偏低。由於教師每日的教學負荷量稍嫌

    繁重,又得加重他們從事教材發展的額

    外工作,可能因而減少他們可用於教學

    的時間之外,教師有無該領域的背景與

    訓練,亦有爭議 [1, 6]。

    3.教師必須能夠熱愛學生,樂於與學生接

    觸,在實際面對面教學過程中,獲得滿

    足感與回饋,如此教師才願意多撥出時

    間來從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有賴學校的倡導、人

    員的投入、經費的支撐以及社區的合

    作,否則,其成效便值得質疑 [1]。

    5.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時需重組學校行政結

    構,並改變教師間、師生間的權力結構,

    是否會遭致抗拒,可能影響其成果 [1]。

    6.學校既然進行課程發展工作,一定要編

    列此項經費,這和以往學校只是奉令行

    事所需之經費不同。

    7.效率和均等的兩難:社會各界對於學校

    教育的績效考核,經常著眼於各校可以

    比較的部份,而忽視了各校之創新與特

    色。特別是在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下,

    一味要求「齊一」避免所謂的「差別待

    遇」。教育機會均等理想之追求,應在經

    費、師資、制度、設備之外,再致力於

    學校課程發展工作,使學校教育更能引

    發學生個別潛能之發展 [10]。

    8.學校在各種衝突要求下可能趨於崩潰,

    學校教育人員處於許多壓力中,例如教

    育主管機構的規定、校外考式的內容、

    家長的期望、學生的興趣,而且校內組

    織亦存在著複雜而微妙的關係與控制,

    因此,從事學校課程發展工作,便常常

    遭遇左右為難的情境。另外,社會人士

    及學校人員本身,往往比較重視短期及

    明顯的效果,忽視長期及隱含的效果。

    這些現象足以促使學校中止其課程發展

    工作,返回原先的狀態。

    9.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需要家長、社區人

    士的積極參與,除了可以了解彼此的專

    業背景之外,並能共同的探索某些議題

    或共謀教學資源的取得。但是在繁忙的

    社會中,家長參與度若不足,對學校本

    位課程發展會造成限制。

    10.學校本位課程實施成效只能寄望於教

    師深省及自覺覺人,落實班級教學中水

    準或效能的講究。 2.CIPP 課程評鑑

    CIPP 的評鑑方式最早是由 Stufflebeam

    等人於 1971 年提出,此種評鑑模式認為評

    鑑是一種描述、獲取、及提供敘述性與判

    斷性的資訊之流程 [4, 19, 20],係將受評

    對象的環境背景、所擁有及使用的資源、

    教學過程和產出成果等予以全面性、整體

    性的評鑑 [9, 18],此模式包含有背景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84

    (Context)、輸入(Input)、過程(Process)、

    成果(Product)等四部分。

    課程評鑑在課程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

    相當重要的角色,它是評鑑在課程領域的

    應用,也就是由評鑑人員收集有關課程的

    各種資料,用以判斷課程的價值 [8, 11]。

    CIPP 評鑑模式應用在課程評估時,其內涵

    有四:

    1.背景評鑑(Context Evaluation):主要在

    評估決定課程目標的理論與相關背景之

    根據,例如學校在規劃各項課程工作與

    計劃時,是否有將與課程相關的重要背

    景內容,如學校教育目標、教育政策、

    環境因素、社會或產業需求等因素納入

    考量。

    2.輸入評鑑(Input Evaluation):又稱為資

    源評鑑,其主要目的在了解學校於特殊

    背景、條件因素下,為達成其各項課程

    目標所挹注的元素,如組織、經費、設

    備、人員、工作計劃等各項資源。

    3.過程評鑑(Process Evaluation):本步驟

    的目的在於了解,某方案實施過程中所

    產生的問題與缺失。例如針對學校某課

    程方案,進行檢討並提出回饋,使學校

    了解各項資料使用情形和學校老師各項

    教材、教學活動、教學進度、學生學習

    方式等與教育目標結合情形。

    4.成果評鑑(Product Evaluation):旨在評

    估課程實施的成效,並了解成果和預期

    目標的差距,以做為解釋與判斷一個課

    程方案應如何修正,或是否該繼續執行

    的依據。

    Stufflebeam 提出 CIPP 的評鑑方式,

    主要是為克服當時評鑑領域的八項缺點,

    亦即為針對受評者的逃避、焦慮、固守不

    變、懷疑等四大問題與針對評鑑者的缺乏

    運作綱領、提供不當解決方案、誤解無顯

    著差異的意義、與缺乏評鑑的重要元素等

    [12]。CIPP 評鑑模式雖有其適用的情景,

    不過由於它兼具有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的

    優點,因此本模式被提出後,台灣教育界

    即廣為採行。 3.模糊綜合評鑑

    模糊數學理論是由美國加州大學 L.A.

    Zadeh 教授於 1965 年提出,該理論至目前

    為止已被成功的應用於許多領域,如工業

    控制、人工智慧、教育研究等,它的基礎

    是以模糊集合來取代傳統式的二分法集

    合,以歸屬度函數來研究與處理灰色或不

    明確的信息資料,使資料可以被客觀的量

    化,讓不明確信息中的數量規律性可以被

    合理的反應出來 [16, 21]。模糊綜合評估即

    在此基礎上,利用模糊數學的轉換與辨識

    功能,對某一受評事物具有多種屬性,且

    這種屬性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做綜合

    性的考慮,並進行全面性的綜合評價,其

    步驟可歸納如下 [5, 14, 17]:

  • 應用模糊綜合評鑑分析於管理科系本位課程規劃之等級評估:徐志宏、郭輝明、王士元、徐佳佑、楊朝全、侯宏易、徐萱齡、李信良、吳晨宇 185

    3.1 建立因素集

    進行模糊綜合評估的第一步驟,為

    建立會影響受評事項各個因素的集

    合 , 此 集 合 可 用 u 表 示 之 。,其中 代表

    各影響因素。在本文中各課程評鑑指標

    即為此因素集。

    }...,,{ 21 muuuu = muuu ...,, 21

    3.2 決定模糊權重集

    為了解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可經由問

    卷調查或專家會議等方式,決定並給與各

    因素相對應之權數,再由各權數組合成一

    因素權重集合,此集合可用 Χ 表示之,

    ,其中 代表

    各因素之權數,而且 , 。

    在本文中,即藉由問卷方式來獲得各評估

    項目的權重,1 代表最低的權重,2 代表次

    高的權重,依此類推,5 則代表最高的權

    重 [2]。

    },...,,{ 21 mxxxX = mxxx ,...,, 211

    1

    =∑=

    m

    iix 0≥ix

    3.3 決定評價集

    評判者對於被評估事項所做出的各種

    評估結果所組成的集合,即稱為評價集,

    此集合可用 Y 表示之,

    在本文中 代表各項可能的評

    估結果,此結果以差、可、中、良、優等

    5 種方式來表示。

    },...,,{ 21 myyyY =

    myyy ,...,, 21

    3.4 建立單因素模糊評估集

    在此考驗中,進行單因素模糊評

    估,以確定受評事項在評價集元素中的

    歸屬程度,並建立單因素模糊評估集,

    此集合可用 R 表示 },...,,{ 21 mRRRR = ,

    在本文中 代表每個單因素

    的評估情形,因此 R 可用一矩陣來表示其中

    mRRR ,...,, 21

    121 =+++ mnmm rrr K [2]。

    ⎥⎥⎥⎥

    ⎢⎢⎢⎢

    =

    ⎥⎥⎥⎥

    ⎢⎢⎢⎢

    =

    mnmm

    n

    n

    m rrr

    rrrrrr

    R

    RR

    R

    L

    MMM

    L

    L

    M

    21

    22221

    11211

    2

    1

    … (1)

    3.5 進行模糊化合成運算

    此步驟藉由矩陣的運算再經單一化的

    處理,即可得到受評事項的結果[2]。

    [ ]⎥⎥⎥⎥

    ⎢⎢⎢⎢

    =⋅=

    m

    m

    R

    RR

    xxxRXAM

    L 2

    1

    21 …(2)

    參、實例驗證

    本 位 課 程 規 劃 SWOT ( 優 勢

    〈Strength〉、劣勢〈Weaknesses〉、機會

    〈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s〉)分析

    與評估,針對校內外影響因素,依據 SWOT

    (優勢、劣勢、契機、危機)分析法所作

    的科系發展需求評估分析,如表 1 所示。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86

    表 1 科系本位課程規劃 SWOT

    S ﹡位於台中、彰化、南投交界處

    ﹡距離台中市很近

    W ﹡大眾交通不便利 ﹡位於大里工業區,區內交通繁

    O ﹡附近古蹟多,可提供教學源 ﹡位於大里工業區,可就近產學

    合作

    環境

    T

    ﹡噪音多、交通流量頻繁 ﹡路小車多學生上下課非常危

    險 ﹡附近有科技大學科系重疊

    S ﹡校友眾多,產官學各行各業均

    W ﹡雖已遷校,面積仍不夠寬敞 ﹡校園綠化不足 ﹡改名後知名度不高

    O ﹡加強產學合作 ﹡與上下游學校形成策略聯盟 ﹡發展本系特色

    規模

    T ﹡國內外競爭加劇 ﹡出生率年下降 ﹡招生不易

    S ﹡班級教學設備完善 ﹡資訊設備冠於中部

    W

    ﹡經費不足 ﹡需償還銀行新校區建設之貸

    款 ﹡無財團支持

    O ﹡在經費許可下,由政府補充經

    費 ﹡加強與產學之合作,爭取經費

    設備資源

    T ﹡私校經費來源有限 ﹡招生困難,經費更形有限

    本位課程規劃 SWOT(續)

    S﹡教師教學經驗豐富 ﹡教師流動率低

    W﹡大多數偏重智育教學 ﹡教師兼業務繁重

    O﹡加強鼓勵在職進修 ﹡增聘博士師資,爭取改制科技

    大學

    教師資源

    T﹡年齡層高 ﹡部分教師兼職學校業務 ﹡博士師資仍嫌不足

    由該管理科系教師填寫模糊評判分析

    問卷的方式,來作為學校課程評鑑結果。

    此問卷的審核項目,是針對本位課程的四

    個部分「背景 C、輸入 I、過程 P、成果 P」,

    分別提出審核,以優、良、中、可、差來

    區別其差異性。問卷由該系老師及業界代

    表和校友代表填寫,資料如下表 2 所示:

    表 2 問卷審核項目

    評估項目

    1.符合發展本位課程特色之需求 2.符合啟發學生創意思考之需求 3.符合學生就業的需要 4.綜合各科目間的連貫性 5.綜合各科目學分與時數分配情形 6.符合學校教育目標之需求

    背景部分 C

    ontext 7.符合教育環境和教育政策

  • 應用模糊綜合評鑑分析於管理科系本位課程規劃之等級評估:徐志宏、郭輝明、王士元、徐佳佑、楊朝全、侯宏易、徐萱齡、李信良、吳晨宇 187

    問卷審核項目(續)

    1.學校編列相關預算情形 2.運用產業界資源之情形 3.學校實習教室硬體設備配合情形 4.教學實習設備與課程符合學生學

    習需求 5.教學實習設備符合學生就業需求 6.教育經費成本面支出面 7.資源特性: 建築、圖書儀器、設備

    輸入部分 Input

    8.人力特性: 學生、教師、行政人員1.學校圖書使用情形 2.各科系教師配合本位課程的教學

    能力 3.學生參與校內實習情形 4.可依學生反應調整課程深淺或進

    度之機制 5.學生對課程的滿意情形 6.教師對課程的滿意情形 7.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優缺點分析 8.課程內涵 9.教學內容配合課程 10.教育環境品質學校組織、學校氣

    過程部分 Process

    1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反應 1.學生的升學成果 2.學生學習的成果 3.學生的就業情形 4.業界對學生的滿意情形 5.學生考取專業證照的成果

    成果部份 Product

    6.學生成就表現

    本文所提本系課程評鑑權重之決定,

    係由問卷所得結果,整理而得。在主項目

    部分的權重分別為背景部分為 0.21,輸入

    部分為 0.24,過程部分為 0.32,成果部分

    為 0.23,每個子項目的權重則由課程招集

    人決定,如下表 3 所示。

    表 3 課程評鑑項目之權重

    評估項目 權重 1.符合發展本位課程特色之

    需求 0.19

    2.符合啟發學生創意思考之需求 0.15

    3.符合學生就業的需要 0.17 4.綜合各科目間的連貫性 0.16 5.綜合各科目學分與時數分

    配情形 0.09

    6.符合學校教育目標之需求 0.11

    背景部分 C

    ontext 占全部21%

    7.符合教育環境和教育政策 0.13 1.學校編列相關預算情形 0.12 2.運用產業界資源之情形 0.08 3.學校實習教室硬體設備配

    合情形 0.11

    4.教學實習設備與課程符合學生學習需求 0.14

    5.教學實習設備符合學生就業需求 0.18

    6.教育經費成本面支出面 0.15 7.資源特性: 建築、圖書儀

    器、設備 0.16

    輸入部分 Input

    占全部24%

    8.人力特性: 學生、教師、行政人員 0.06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88

    課程評鑑項目之權重(續) 1.學校圖書使用情形 0.042.各科系教師配合本位課程

    的教學能力 0.12

    3.學生參與校內實習情形 0.074.可依學生反應調整課程深

    淺或進度之機制 0.09

    5.學生對課程的滿意情形 0.116.教師對課程的滿意情形 0.107.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優缺點

    分析 0.12

    8.課程內涵 0.119.教學內容配合課程 0.0810. 教 育 環 境 品 質 學 校 組

    織、學校氣氛 0.06

    過程部分 Process

    占全部32%

    1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反應 0.10

    1.學生的升學成果 0.112.學生學習的成果 0.213.學生的就業情形 0.184.業界對學生的滿意情形 0.195.學生考取專業證照的成果 0.15

    成果部分 Product

    占全部23%

    6.學生成就表現 0.16

    由模糊評判問卷先針對背景部份進行

    評估:

    ⎥⎥⎥⎥⎥⎥⎥⎥⎥

    ⎢⎢⎢⎢⎢⎢⎢⎢⎢

    =

    008.038.031.023.0008.008.046.038.0008.023.046.023.0008.038.031.023.0008.031.023.038.0008.023.062.008.0008.023.038.031.0

    1R

    RXA ×=

    [ ]13.011.009.016.017.015.019.0=

    ⎥⎥⎥⎥⎥⎥⎥⎥⎥

    ⎢⎢⎢⎢⎢⎢⎢⎢⎢

    ×

    008.038.031.023.0008.008.046.038.0008.023.046.023.0008.038.031.023.0008.031.023.038.0008.023.062.008.0008.023.038.031.0

    上式均質化後得:

    ⎥⎦⎤

    ⎢⎣⎡=

    10

    108.0

    127.0

    139.0

    126.0

    1x

    [ ]008.027.039.026.01 =x

    =1x 背景部分

    經由同樣程序可得到輸入部分,過程

    部分與成果部份分別為:

    [ ]014.027.042.017.02 =x

    =2x 輸入部分

    [ ]007.027.045.022.03 =x

    =3x 過程部分

  • 應用模糊綜合評鑑分析於管理科系本位課程規劃之等級評估:徐志宏、郭輝明、王士元、徐佳佑、楊朝全、侯宏易、徐萱齡、李信良、吳晨宇 189

    [ ]03.009.045.036.006.04 =x

    =4x 成果部分

    RXA ×= [ ]23.032.024.021.0=

    ⎥⎥⎥⎥

    ⎢⎢⎢⎢

    ×

    03.009.045.036.006.0007.027.045.022.0014.027.042.017.0008.027.039.026.0

    [ 008.027.039.026.0= ]

    YAW ×=

    [ ]

    ⎥⎥⎥⎥⎥⎥

    ⎢⎢⎢⎢⎢⎢

    ×=

    12345

    008.027.039.026.0

    83.3= 由上可得到此課程整體評鑑的結果為

    3.83,此結果根據評價集中所定義的 5 個

    等級第,該管理科系所規劃的本位課程是

    屬於「良」的等級。

    肆、結論

    本研究中,該管理科系所規劃出課程

    內容已能為學生提升專業知識,且分析出

    職業所需的一般知識、專業領域知能、基

    礎能力、安全知識及工作責任。因此,該

    管理科系的本位課程符合學生在職場上的

    需求,該課程能為學生設計一整套有效學

    習模式,讓學生能在有效時間內,達到最

    經濟實惠之學習。

    課程評鑑在課程設計與發展過程當

    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主要目的

    在於評估課程的效果,以促進課程方案的

    改善,達到社會需求的成效,方能促進社

    會進步。因此,對管理相關科系而言,課

    程評鑑的指標與實施方式如能被妥善的建

    立,當有助於學生學習成效與教育品質的

    提昇。本研究中該管理科系所規劃的本位

    課程經由模糊評判分析得知評鑑結果是

    「良」等級,表示課程內容成效良好,符

    合社會潮流及業界需求。此評鑑模式將可

    應用於其他管理相關科系的課程評鑑上,

    對課程發展及培育專業人才而言,將有助

    於學生學習成效、提昇管理科系教育品質

    及業界之認同。

    伍、參考資料

    [1]王文科(1997),學校需要另一種補充的

    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台北市:師

    大書苑。

    [2]王元仁(2000),以模糊理論建構以技職

    為導向的課程單元之評估模式,教育研

    究資訊,1-12。

    [3]李錫津(1997),學校本位之課程經營與

  • 修平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190

    實施,台北市:師大書苑。

    [4]周春美、沈健華(1994),以評鑑為工具

    尋求教育品質之提昇,技術及職業教育

    雙月刊,45-49。

    [5]洪欽銘、顏晴榮(1999),模糊理論應用

    在 CAI 課程軟體評估之探討,第 14 屆

    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55-61。

    [6]胡應銘(1999),從實務觀點看學校本位

    課程發展,教師天地,31-35。

    [7]游淑燕(1992),教師在課程行政決定模

    式中的潛在角色形象,嘉義師院學報,

    445-467。

    [8]陳品華、李一靜(1999),職業學校新課

    程評鑑模式初探,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

    刊,40-43。

    [9]陳添財(2001),運用 CIPP 評鑑模式檢

    討改進高職評鑑之實施,技術及職業教

    育雙月刊,47-50。

    [10]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市:

    東華書局。

    [11]黃政傑(1994),課程教學之變革,台

    北市:師大書苑。

    [12]黃政傑(2000),技職教育的發展與前

    瞻,台北市:師大書苑。

    [13]黃政傑、張嘉育(1999),落實學校本

    位課程發展,教學天地, 6-12。

    [14]張良德、洪欽銘、施純協(1996),模

    糊綜合評判應用在技術能力分析上之

    研究,第 11 屆全國技術與職業教育研

    討會,43-49。

    [15]張嘉育(1998),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

    創新,台北市:揚智書局。

    [16]童麗珍(1998),模糊數學理論在進行

    決策中的應用,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

    研討會,103-106。

    [17]溫坤禮、游美利(1995),利用模糊綜

    合評估於教學反應之研究,第十屆全

    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257-263。

    [18]潘雅芳(1995),師資培育評鑑國際學

    術研討會報導-如何建立我國師資培

    育課程評鑑制度,教育研究雙月刊,

    66-69。

    [19]Stufflebeam, D. L. ( 1971 ) . The

    relevance of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for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5, 19-25.

    [20]Stufflebeam, D. L. & Shinkfield, A. J.

    (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Boston:

    Kluwer-Nijhoff.

    [21]Zadeh L. A. ( 1965 ) , Fuzzy set,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Vol.8, 33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