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應試錦囊 審題不周演說再好也徒然pdf.wenweipo.com/2017/04/26/a19-0426.pdf · A19...

1
A19 責任編輯:鄭樂泓 2017 2017 4 4 26 26 星期三 星期三 名師應試錦囊 名師應試錦囊 逢星期三見報 中文科老師 王美琪 審題不周 審題不周 演說再好也徒然 演說再好也徒然 曉夢迷蝶 曉夢迷蝶 羅賓 現職中學教師 [email protected] 隔星期三見報 旅遊非集郵 珍惜眼前景 「如果鏡子是無心的相機,所以健 忘,那麼相機就是多情的鏡子,所以留 影。」台灣詩人余光中雖富想像力,大 概當年寫這句時也沒想像到,目下相機 竟會普及至斯。 遙想昔日菲林年代,拍照人每按快門 前,總不免左思右想,或調好角度,或 謹慎對焦。有時單着眼躊躇良久,覺得 構圖無可取處,往往寧可廢然關機。 即使鼓起勇氣按下了快門,留住的圖 畫,還須留待沖洗一刻方得重見,這份 珍惜、期盼,都是昔時攝影的趣味之 一。 然科技進步,世人對攝影也新增了 「多快好省」的苛求,菲林被歲月的河 流沖洗褪色,數碼相機悄悄飛入尋常百 姓家,童稚老嫗人手一機,不必再擔心 菲林耗盡,也無須顧慮沖洗菲林的開 銷。 若「物以罕為貴」不假,那麼相機和 照片定必不再高貴。雖然如此,仍有人 孜孜追求規格先進的高價相機,此舉本 無不妥,惟倘不在構圖心思、攝影技巧 處下功夫,則只能算是「玩相機」,而 非「玩攝影」了。這裡按下不論。 肉眼欣賞 心靈感受 且說旅客遊覽異地勝景,拍照留念, 或用以炫耀於友儕之間,或留作無聊時 摩挲緬懷,此皆人之常情,未可厚非。 但如本末倒置,總是以機代目,遊覽時 間大半花在拍照上面,令旅遊淪為集郵 任務,則無異買櫝還珠。 有說人類視力堪比擁有 5 億像素、180 度廣角鏡頭的「超級相機」,此雖未可 盡信,但人腦記憶他人偷不去、搶不 走,卻實屬「超級相簿」。 勝景之前,還該憑肉眼欣賞,用心靈 感受。舉機拍照之於旅行,該如一粒草 莓之於蛋糕。 古人認為「鏡花水月」雖虛幻不可捉 摸,卻自有其空靈之美。鏡中花、水中 月確比實物更富美感,但數碼相機中的 照片預覽,卻不見得比當下的眼前美景 更真切動人。 隔星期三見報 松睿(退休教師,閒時不休,讀書、代課、練口 語,期望自己仍有餘力幫助學生進入大學。) 論語點滴 論語點滴 應屆中文科文憑試雖已告一段落,但筆 者為了讓在校的同學好好準備中文科各卷, 本文會先集中討論說話卷,以供學生好好預 備。 首先,學生必須小心審題,如果審題不 周,即使是演說高手也是徒然,難臻上品。 以 2017 年文憑試中其中一題為例: 假如需為兒童節發行一枚紀念郵票,以 下哪一項較為適合作為郵票主題?試討論並 達成共識。 風箏 顏色筆 題目關鍵詞為「兒童節」、「紀念郵票」 和「郵票主題」,考生應集中討論為兒童節 發行一枚紀念郵票選擇一個適合的主題。但 不少考生忽略「兒童節」和「紀念郵票」, 大多集中討論「哪一樣物品能象徵兒童」, 窮舉風箏或顏色筆的特點,再羅列出兒童的 特點,忽略了題目所設定的特定語境,偏離 題旨。此等內容,即使是伶牙俐齒的高手, 最多也只能取得中下品之分數。 此外,考生就所選擇的立場作拓展解釋 時,必須要注意推論是否合理,切勿在缺乏 充分申述拓展便妄下斷語。同時勿犯邏輯謬 誤,並注意所舉的例子是否恰當。例如2017 年文憑試中其中一題: 如果可以去除人性的缺點,你會選擇以 下哪一項? 貪心 懶惰 嫉妒 此種選擇題目,考生必須掌握三種事物 之不同,並作出比較選擇。三項選擇均是人 性的缺點,考生只要言之有物,各自表述, 並以適合例子引證,就能突圍而出。不過, 有考生指要去除懶惰的缺點,舉出因為懶惰 導致父母責難,令學童跳樓自殺的案例;又 指台灣捷運站斬人案的兇手也是因為懶惰被 呵責而動殺機。因此懶惰會涉及生命安危, 所以懶惰必須要去除。凡此種種,胡亂 推論,荒謬無稽,自暴其短。 綜合而言,學生要說話卷取勝,必須先 做好闡述語言,對應題目論述,多做審題。 討論時應靈活變通,隨機應變。 其父攘羊 而子證之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 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躬 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 其中矣。《論語.子路》 語譯:葉公對孔子說:「我家鄉有一 個正直的人,父親偷了一隻羊,他就去 告發父親、頂證父親犯法。」孔子回答 說:「我家鄉正直的人卻不同呢!父親 會為兒子隱瞞,兒子也會為父親隱瞞, 正直就在當中了。」 上述這則故事,孔子的言論很惹人非 議,議者批評他是非不分、徇情枉法。 可是,傳統卻替他辯護,明朝朱熹: 「父子相隱,天理人情之至也。順理為 直,父不為子隱,子不為父隱,於理順 耶?」南北朝的皇侃甚至以為:「若父 子不相隱,則傷教破義,長不孝之 風。」 孝親當前 仗義讓路 他們認為:「孝道」和「仗義舉報」 都合人性,但當兩者有衝突時,「仗義 舉報」就得讓路,因為孝道、親情是 「天理之至」,人要捨舉報而取親情。 這樣的辯解說服力較弱,原因不單是人 不應罔顧法紀、漠視公德,更在人的良 知是否真的如是取捨?很成疑問。 另外,也有人用「攘」這個字為孔子 辯護,以為「攘羊」可解作「羊是自來 羊」,根本不能構成「偷」的罪行。可 是,這種解釋有偏袒孔子之嫌,因為, 無論字典或傳統,均把這個「攘」字解 作偷。故此,這種辯解不能成立。然 則,這個難題怎樣解決呢? 世界上,有些問題是不可解決 (solve)、但其實是可以消解的(dis- solve)。所謂消解,就是藉着釐清問題 去解決問題。譬如,「獅子與老虎,何 者較為好打?」這道問題,人若持解決 進路,就會絞盡腦汁去想答案,獅子還 是老虎。 但持消解進路的人,是不會去想答案 的,他會分析出:「獅子」和「老虎」 只是兩個類別的概念,是實化(reifica- tion)的,兩個「概念」不是有生命的 生物,「它們」不能對打;要真打,就 要各找一隻真獅子和真老虎,故此,這 個問題並無答案。 除非,這問題化成以下問題:「在一 般的情況下,一隻成年獅子和一隻成年 老虎,何者較為好打?」但回答這問題 也不容易,因為事實上,很少野生獅子 會和野生老虎打架的。 一理通,百理明,要評論「其父攘 羊」的問題,就先要把實況弄清楚。因 為,判斷道德對錯,必須落實在具體的 行為上,而不在抽象的規條上。例如: 「遲到是不道德的」很難憑空判斷,倘 若,學生因在街上遇到迷路的小孩,他 怕小孩遭拐帶 而陪他找媽 媽,這樣的遲 到就很合乎道 德了。 可惜,這則 論語提供的資 料太少,並不 容易評論。現 憑常理推測, 分析如下: 葉公家鄉有 一個人,這人 偷了別人一隻羊,他的兒子知道了,在 沒有規勸父親之前,就往失羊的人家去 告發父親。葉公以此沾沾自喜,並暗責 孔子「因情徇法」。 告發之前 可先規勸 兒子這種行為是否合宜?按常理,人 不會贊同他的做法,因為,他的舉報是 主動的,並無考慮親情。至少,在告發 父親之前,他理應先規勸父親歸還羊 隻;就是父親不合作,他也可以私下對 失主加以賠償,這尚算兩全其美。況 且,偷羊相對來說只是小事,不同販 毒,販毒為禍社會,理應大義滅親。 或許,另外有些情況也會頂證父親, 如別人告發,自己不得不作證,但這些 情況,均是考慮了親情之後的。孔子曾 任大司寇,並攝相事,怎會不重視法紀 呢?徇情枉法,並不合乎儒家良知。孔 子反對的是兒子的寡情薄義,無人情 味;並不是正直舉報。 親情可貴,正義價高,孰輕孰重?存 乎一念。 筆者今年曾到上海旅遊,充斥着豐富的 文學氣息,到了好幾處地方都記錄着張愛 玲的故事。 我曾到了一個旅遊景點,名為「田子 坊」,那是一條老式小街,坐落在一個大 型商埸旁邊。那裡有形形式式的店舖,有 新派設計師開的服裝店,有講論傳統藝術 家的博物館;有些賣土耳其雪糕,有些賣 潤膚霜。當中有一間手繪書籤店,一張上 面印着一段話「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 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 得。」此句出自《半生緣》。我十分感 動,立即買了。 愛情有缺憾 離合越半生 張愛玲是一個對愛情不抱希望的人,認 為愛情是有缺憾的人。然而,這張書籤上 引用的一句,是多麼無私,是多麼浪漫。 這是既真實又殘酷的事情。 容我在此援引這世代的一句話:「認真 便輸了」你愈是認真、愈是無私看待一 段感情,你從這段感情上得到的悲情就愈 多,看到愛情的缺憾就愈大。 《半生緣》是一長篇小說,內容主要圍 繞沈世鈞、顧曼楨、許叔惠和石翠芝的四 角戀愛,又以世鈞和顧曼楨的愛情故事為 主線。二人受命運捉弄,離離合合,跨越 半生的感情,最終還是以悲劇作結。有不 少文學評論說到《半生緣》在情節鋪陳和 人物描寫都細膩無瑕,有如一部有聲有色 的電影。 真的,過去也有影視作品改編自此故 事,有由黎明、吳倩蓮主演的電影(1997 年),也有於 2002 年由譚耀文、李心如主 演的,及於 2016 年由楊佑寧、楊紫主演的 電視劇。讀者們,如果你也有興趣的話, 不妨一看。 張愛玲見證着現代文學的發展,亦是現 代文壇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她漂泊於上 海、香港、天津、美國各地,最後在美國 定居。看着上海風光,我很是羨慕。 這裡有歷史與現代交織的建築物,有傳 統與新派衝擊的思想,有科技與文學互相 愛戀的氣氛。香港不是沒有張愛玲的過 去,不是沒有張愛玲立足之地,然而,張 愛玲文學生存的空間卻那麼狹小。 人人都只羨慕着上海台北的文學氣氛,彷 彿新一代只喜愛拍下自己當文青的模樣。 廖尹彤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通用教育學部講師 網址:www.hkct.edu.hk/ 聯絡電郵:[email protected] 言必有中 言必有中 隔星期三見報 愛就是不問值得 星期二.通識博客/通識中國 星期四.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星期三 .中文星級學堂 .文江學海 .百科啟智 星期五 .通識博客/通識中國 .文江學海 星期一 .通識博客 (一周時事聚焦、通識把脈) .通識博客/通識中國 .百搭通識 報告組織同學會 某某硯兄足下:客冬聚首,倏易寒暄 。勞燕 分飛,逼於境遇。此情此景, 能不慨然!弟栗碌 如恒,毫無足述。 回憶聯牀共話,賞奇析疑,徒增離索 之感耳!同學某君,近有組織同學會之 發起,辦理已將次就緒。一方徵求學 員;一方報告成立。 足下亦同學一分子,謹奉簡章數份。 凡我同學有應行入會者,尚祈就近通 知,冀收集思廣益之效。事屬團體行 為,想 足下亦必樂予贊助也。手此奉告,即 教安。 弟 某某鞠躬 註釋 寒暄:主客酬答曰寒暄。謂問天氣 之冷暖也。 勞燕:《古詩》:「東飛伯勞西飛 燕。」喻人之異地分居也。 栗碌:即忙碌意。 離索:離羣索居,謂獨處也。 前函語譯 某某先生: 去年冬裡會面後,天氣又 變寒為暖了。勞燕一般的 分飛,莫非各為衣食所 逼。這種情景,怎能不引 起我們的感慨!我一生忙 忙碌碌,沒有一毫足述的 地方。回想從前「聯牀共 話」、「賞奇析疑」的時 候,徒然感到現在「離羣 索居」的孤寂而已!同學 某君,近來發起組織同學 會,手續上已經將近完備 了。一方面徵求學員;一 方面報告成立。你也是同 學當中的一分子,所以寄 上章程數份。凡有同學應 行入會的,望你就近通 知,將來可收「集思廣 益」的效果。這是關於團 體的行為,想你也一定贊 成的。 弟 某某 書籍簡介︰ 《文言尺牘入門》編寫了文言尺牘示範一百零六 篇,取材以實用為主,適用人群廣泛,涉及內容豐 富,如託帶家書、僱乳母、勸提倡國貨、謝贈國語 留聲機片等等,每篇尺牘後,均附簡註,並列語釋 一篇,讀者可對照參詳。雖時空相離,然情理相 契,世人仍可巧作變化,移作今用。 資料提供︰ 題目問顏色筆與兒童節紀念郵票的關係 題目問顏色筆與兒童節紀念郵票的關係若只 若只 列舉顏色筆的特點 列舉顏色筆的特點就是離題了 就是離題了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拍照留念雖然重要 拍照留念雖然重要但旅行並不是為了 但旅行並不是為了 打卡 打卡」。 」。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父親偷羊雖然不對 父親偷羊雖然不對但除了告發之外 但除了告發之外還有其他方法 還有其他方法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半生緣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著作 是張愛玲的著作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Transcript of 名師應試錦囊 審題不周演說再好也徒然pdf.wenweipo.com/2017/04/26/a19-0426.pdf · A19...

  • A19 ■責任編輯:鄭樂泓 20172017年年44月月2626日日((星期三星期三))中文星級學堂

    名 師 應 試 錦 囊名 師 應 試 錦 囊 逢星期三見報 ■中文科老師 王美琪

    審題不周審題不周 演說再好也徒然演說再好也徒然

    曉 夢 迷 蝶曉 夢 迷 蝶■羅賓 現職中學教師[email protected]隔星期三見報

    旅遊非集郵珍惜眼前景

    「如果鏡子是無心的相機,所以健忘,那麼相機就是多情的鏡子,所以留影。」台灣詩人余光中雖富想像力,大概當年寫這句時也沒想像到,目下相機竟會普及至斯。遙想昔日菲林年代,拍照人每按快門

    前,總不免左思右想,或調好角度,或謹慎對焦。有時單着眼躊躇良久,覺得構圖無可取處,往往寧可廢然關機。即使鼓起勇氣按下了快門,留住的圖畫,還須留待沖洗一刻方得重見,這份珍惜、期盼,都是昔時攝影的趣味之一。然科技進步,世人對攝影也新增了

    「多快好省」的苛求,菲林被歲月的河流沖洗褪色,數碼相機悄悄飛入尋常百姓家,童稚老嫗人手一機,不必再擔心菲林耗盡,也無須顧慮沖洗菲林的開銷。若「物以罕為貴」不假,那麼相機和

    照片定必不再高貴。雖然如此,仍有人孜孜追求規格先進的高價相機,此舉本無不妥,惟倘不在構圖心思、攝影技巧處下功夫,則只能算是「玩相機」,而非「玩攝影」了。這裡按下不論。

    肉眼欣賞 心靈感受且說旅客遊覽異地勝景,拍照留念,或用以炫耀於友儕之間,或留作無聊時

    摩挲緬懷,此皆人之常情,未可厚非。但如本末倒置,總是以機代目,遊覽時間大半花在拍照上面,令旅遊淪為集郵任務,則無異買櫝還珠。有說人類視力堪比擁有5億像素、180

    度廣角鏡頭的「超級相機」,此雖未可盡信,但人腦記憶他人偷不去、搶不走,卻實屬「超級相簿」。勝景之前,還該憑肉眼欣賞,用心靈感受。舉機拍照之於旅行,該如一粒草莓之於蛋糕。古人認為「鏡花水月」雖虛幻不可捉摸,卻自有其空靈之美。鏡中花、水中月確比實物更富美感,但數碼相機中的照片預覽,卻不見得比當下的眼前美景更真切動人。

    隔星期三見報

    ■松睿(退休教師,閒時不休,讀書、代課、練口語,期望自己仍有餘力幫助學生進入大學。)論 語 點 滴論 語 點 滴

    應屆中文科文憑試雖已告一段落,但筆者為了讓在校的同學好好準備中文科各卷,本文會先集中討論說話卷,以供學生好好預備。首先,學生必須小心審題,如果審題不

    周,即使是演說高手也是徒然,難臻上品。以2017年文憑試中其中一題為例:

    假如需為兒童節發行一枚紀念郵票,以下哪一項較為適合作為郵票主題?試討論並達成共識。

    風箏 顏色筆

    題目關鍵詞為「兒童節」、「紀念郵票」和「郵票主題」,考生應集中討論為兒童節

    發行一枚紀念郵票選擇一個適合的主題。但不少考生忽略「兒童節」和「紀念郵票」,大多集中討論「哪一樣物品能象徵兒童」,窮舉風箏或顏色筆的特點,再羅列出兒童的特點,忽略了題目所設定的特定語境,偏離題旨。此等內容,即使是伶牙俐齒的高手,最多也只能取得中下品之分數。此外,考生就所選擇的立場作拓展解釋

    時,必須要注意推論是否合理,切勿在缺乏充分申述拓展便妄下斷語。同時勿犯邏輯謬誤,並注意所舉的例子是否恰當。例如2017年文憑試中其中一題:

    如果可以去除人性的缺點,你會選擇以下哪一項?

    貪心 懶惰 嫉妒

    此種選擇題目,考生必須掌握三種事物之不同,並作出比較選擇。三項選擇均是人性的缺點,考生只要言之有物,各自表述,並以適合例子引證,就能突圍而出。不過,有考生指要去除懶惰的缺點,舉出因為懶惰導致父母責難,令學童跳樓自殺的案例;又指台灣捷運站斬人案的兇手也是因為懶惰被呵責而動殺機。因此懶惰會涉及生命安危,所以懶惰必須要去除。凡此種種,胡亂推論,荒謬無稽,自暴其短。綜合而言,學生要說話卷取勝,必須先

    做好闡述語言,對應題目論述,多做審題。討論時應靈活變通,隨機應變。

    其父攘羊 而子證之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

    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躬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論語.子路》語譯:葉公對孔子說:「我家鄉有一個正直的人,父親偷了一隻羊,他就去告發父親、頂證父親犯法。」孔子回答說:「我家鄉正直的人卻不同呢!父親會為兒子隱瞞,兒子也會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當中了。」上述這則故事,孔子的言論很惹人非議,議者批評他是非不分、徇情枉法。可是,傳統卻替他辯護,明朝朱熹:「父子相隱,天理人情之至也。順理為直,父不為子隱,子不為父隱,於理順耶?」南北朝的皇侃甚至以為:「若父子不相隱,則傷教破義,長不孝之風。」

    孝親當前 仗義讓路他們認為:「孝道」和「仗義舉報」

    都合人性,但當兩者有衝突時,「仗義舉報」就得讓路,因為孝道、親情是「天理之至」,人要捨舉報而取親情。這樣的辯解說服力較弱,原因不單是人不應罔顧法紀、漠視公德,更在人的良知是否真的如是取捨?很成疑問。另外,也有人用「攘」這個字為孔子

    辯護,以為「攘羊」可解作「羊是自來羊」,根本不能構成「偷」的罪行。可是,這種解釋有偏袒孔子之嫌,因為,無論字典或傳統,均把這個「攘」字解作偷。故此,這種辯解不能成立。然則,這個難題怎樣解決呢?世界上,有些問題是不可解決

    (solve)、但其實是可以消解的(dis-

    solve)。所謂消解,就是藉着釐清問題去解決問題。譬如,「獅子與老虎,何者較為好打?」這道問題,人若持解決進路,就會絞盡腦汁去想答案,獅子還是老虎。但持消解進路的人,是不會去想答案

    的,他會分析出:「獅子」和「老虎」只是兩個類別的概念,是實化(reifica-tion)的,兩個「概念」不是有生命的生物,「它們」不能對打;要真打,就要各找一隻真獅子和真老虎,故此,這個問題並無答案。除非,這問題化成以下問題:「在一

    般的情況下,一隻成年獅子和一隻成年老虎,何者較為好打?」但回答這問題也不容易,因為事實上,很少野生獅子會和野生老虎打架的。一理通,百理明,要評論「其父攘

    羊」的問題,就先要把實況弄清楚。因為,判斷道德對錯,必須落實在具體的行為上,而不在抽象的規條上。例如:「遲到是不道德的」很難憑空判斷,倘若,學生因在街上遇到迷路的小孩,他怕小孩遭拐帶而 陪 他 找 媽媽,這樣的遲到就很合乎道德了。可惜,這則

    論語提供的資料太少,並不容易評論。現憑常理推測,分析如下:葉公家鄉有

    一個人,這人

    偷了別人一隻羊,他的兒子知道了,在沒有規勸父親之前,就往失羊的人家去告發父親。葉公以此沾沾自喜,並暗責孔子「因情徇法」。

    告發之前 可先規勸兒子這種行為是否合宜?按常理,人

    不會贊同他的做法,因為,他的舉報是主動的,並無考慮親情。至少,在告發父親之前,他理應先規勸父親歸還羊隻;就是父親不合作,他也可以私下對失主加以賠償,這尚算兩全其美。況且,偷羊相對來說只是小事,不同販毒,販毒為禍社會,理應大義滅親。或許,另外有些情況也會頂證父親,如別人告發,自己不得不作證,但這些情況,均是考慮了親情之後的。孔子曾任大司寇,並攝相事,怎會不重視法紀呢?徇情枉法,並不合乎儒家良知。孔子反對的是兒子的寡情薄義,無人情味;並不是正直舉報。親情可貴,正義價高,孰輕孰重?存

    乎一念。

    筆者今年曾到上海旅遊,充斥着豐富的文學氣息,到了好幾處地方都記錄着張愛玲的故事。我曾到了一個旅遊景點,名為「田子

    坊」,那是一條老式小街,坐落在一個大型商埸旁邊。那裡有形形式式的店舖,有新派設計師開的服裝店,有講論傳統藝術家的博物館;有些賣土耳其雪糕,有些賣潤膚霜。當中有一間手繪書籤店,一張上面印着一段話「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此句出自《半生緣》。我十分感動,立即買了。

    愛情有缺憾 離合越半生張愛玲是一個對愛情不抱希望的人,認為愛情是有缺憾的人。然而,這張書籤上引用的一句,是多麼無私,是多麼浪漫。這是既真實又殘酷的事情。容我在此援引這世代的一句話:「認真便輸了」—你愈是認真、愈是無私看待一段感情,你從這段感情上得到的悲情就愈多,看到愛情的缺憾就愈大。《半生緣》是一長篇小說,內容主要圍繞沈世鈞、顧曼楨、許叔惠和石翠芝的四角戀愛,又以世鈞和顧曼楨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二人受命運捉弄,離離合合,跨越

    半生的感情,最終還是以悲劇作結。有不少文學評論說到《半生緣》在情節鋪陳和人物描寫都細膩無瑕,有如一部有聲有色的電影。真的,過去也有影視作品改編自此故

    事,有由黎明、吳倩蓮主演的電影(1997年),也有於2002年由譚耀文、李心如主演的,及於2016年由楊佑寧、楊紫主演的電視劇。讀者們,如果你也有興趣的話,不妨一看。張愛玲見證着現代文學的發展,亦是現

    代文壇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她漂泊於上海、香港、天津、美國各地,最後在美國定居。看着上海風光,我很是羨慕。這裡有歷史與現代交織的建築物,有傳

    統與新派衝擊的思想,有科技與文學互相愛戀的氣氛。香港不是沒有張愛玲的過去,不是沒有張愛玲立足之地,然而,張愛玲文學生存的空間卻那麼狹小。人人都只羨慕着上海台北的文學氣氛,彷

    彿新一代只喜愛拍下自己當文青的模樣。

    星期三見報

    ■廖尹彤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通用教育學部講師網址:www.hkct.edu.hk/聯絡電郵:[email protected]

    言 必 有 中言 必 有 中 隔星期三見報

    愛就是不問值得

    星期二.通識博客/通識中國 星期四.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星期三.中文星級學堂.文江學海.百科啟智

    星期五.通識博客/通識中國.文江學海星期一.通識博客(一周時事聚焦、通識把脈).通識博客/通識中國.百搭通識

    尺牘入門

    尺牘入門

    報告組織同學會某某硯兄足下:客冬聚首,倏易寒暄

    ①。勞燕②分飛,逼於境遇。此情此景,能不慨然!弟栗碌③如恒,毫無足述。回憶聯牀共話,賞奇析疑,徒增離索④

    之感耳!同學某君,近有組織同學會之發起,辦理已將次就緒。一方徵求學員;一方報告成立。

    足下亦同學一分子,謹奉簡章數份。凡我同學有應行入會者,尚祈就近通知,冀收集思廣益之效。事屬團體行為,想

    足下亦必樂予贊助也。手此奉告,即頌

    教安。弟 某某鞠躬 月 日

    註釋①寒暄:主客酬答曰寒暄。謂問天氣

    之冷暖也。②勞燕:《古詩》:「東飛伯勞西飛

    燕。」喻人之異地分居也。③栗碌:即忙碌意。④離索:離羣索居,謂獨處也。

    前函語譯某某先生:去年冬裡會面後,天氣又變寒為暖了。勞燕一般的分飛,莫非各為衣食所逼。這種情景,怎能不引起我們的感慨!我一生忙忙碌碌,沒有一毫足述的地方。回想從前「聯牀共話」、「賞奇析疑」的時候,徒然感到現在「離羣索居」的孤寂而已!同學某君,近來發起組織同學會,手續上已經將近完備了。一方面徵求學員;一方面報告成立。你也是同學當中的一分子,所以寄上章程數份。凡有同學應行入會的,望你就近通知,將來可收「集思廣益」的效果。這是關於團體的行為,想你也一定贊成的。弟某某 月 日

    書籍簡介︰《文言尺牘入門》編寫了文言尺牘示範一百零六篇,取材以實用為主,適用人群廣泛,涉及內容豐富,如託帶家書、僱乳母、勸提倡國貨、謝贈國語留聲機片等等,每篇尺牘後,均附簡註,並列語釋一篇,讀者可對照參詳。雖時空相離,然情理相契,世人仍可巧作變化,移作今用。

    ■資料提供︰

    ■■題目問顏色筆與兒童節紀念郵票的關係題目問顏色筆與兒童節紀念郵票的關係,,若只若只列舉顏色筆的特點列舉顏色筆的特點,,就是離題了就是離題了。。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拍照留念雖然重要拍照留念雖然重要,,但旅行並不是為了但旅行並不是為了「「打卡打卡」。」。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父親偷羊雖然不對父親偷羊雖然不對,,但除了告發之外但除了告發之外,,還有其他方法還有其他方法。。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半生緣半生緣》》是張愛玲的著作是張愛玲的著作。。資料圖片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