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

46
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 9 月)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 P 銀行為例 ‧蔡宗廷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院講師 ‧張育菱 台灣金融研訓院專案副理 金融業是國家整體經濟之核心,其經營是否健全,對一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由於金 融從業人員的工作幾乎每日都要經手大筆金錢與客戶機密資料,具有高度之敏感性,因此,金融 產業對於其業內從業人員之人格特質尤為重視,故運用人格測驗做為從業人員的篩選工具有其必 要性。研究者所任職之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測驗中心,為使金融產業人才評鑑工具更臻 完備,促進我國金融機構選才精確性與適切性,特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 中心合作,以國內金融從業人員做為常模,專為國內金融產業訂作專屬人格測驗─「金融人才性 格測驗」,且為提供「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有力之效度證據,本研究特與 P 銀行合作,採立意取 樣方式,以 P 銀行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為研究對象,以「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明尼蘇達工作 滿意度短式量表」、「留任意願量表」以及個案銀行提供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透過 Pearson 相關檢定、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人格 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的相關性,並驗證本研究以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為 基礎建構之各變項間關聯模式以及兩類目標職務適性特質,以了解「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個案銀行目標職務之甄選效度,以利提供該行進行目標職務甄選之參考指標。本研究共計分別發 208 份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 99 人、帳戶管理員 109 ) ,回收 187 (含櫃台人員 89 人, 帳戶管理員 98 ),回收率 90%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假設之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關聯 模型成立。其中,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相關性顯著,且人格特質對工作滿

Transcript of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

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

以 P銀行為例

蔡宗廷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院講師

張育菱

台灣金融研訓院專案副理

摘 要

金融業是國家整體經濟之核心其經營是否健全對一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由於金

融從業人員的工作幾乎每日都要經手大筆金錢與客戶機密資料具有高度之敏感性因此金融

產業對於其業內從業人員之人格特質尤為重視故運用人格測驗做為從業人員的篩選工具有其必

要性研究者所任職之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測驗中心為使金融產業人才評鑑工具更臻

完備促進我國金融機構選才精確性與適切性特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

中心合作以國內金融從業人員做為常模專為國內金融產業訂作專屬人格測驗「金融人才性

格測驗」且為提供「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有力之效度證據本研究特與 P 銀行合作採立意取

樣方式以 P銀行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為研究對象以「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明尼蘇達工作

滿意度短式量表」「留任意願量表」以及個案銀行提供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透過

Pearson相關檢定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人格

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的相關性並驗證本研究以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為

基礎建構之各變項間關聯模式以及兩類目標職務適性特質以了解「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個案銀行目標職務之甄選效度以利提供該行進行目標職務甄選之參考指標本研究共計分別發

出 208份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 99人帳戶管理員 109人)回收 187份(含櫃台人員 89人

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 90

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假設之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關聯

模型成立其中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相關性顯著且人格特質對工作滿

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意有顯著之預測力並可透過工作滿意間接預測留任意願此外透過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

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帳戶管理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

性服務性綜合上述以 P銀行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為例藉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可

有效了解目標人員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情形並可做為未來相關人員甄選時之參考指

壹前言

人力資源之於企業與土地資本等經濟性生產要素同為企業重要資源之一而將其資源用

於生產並用產出換取利潤為企業最主要的經濟活動與運作目的然而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

異傳統的人力工作已逐漸被機器取代唯一不同的是人類所擁有的心智能力智慧創造力

對工作的投入與熱情使人類對工作產出的貢獻不僅是單純線性加總而係更複雜的加乘效果

這也正是人力資源在企業所擁有的眾多資源之中無可替代的關鍵價值因此合適的人才是企

業最重要的資產而「找對人」是企業建構優良團隊的第一步有趣的是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先

天與後天的個別差異人的內在性格價值觀與認知處理模式影響著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與動機

並間接影響外在的行為表現而所謂工作表現(work performance)即人們與工作有關的所有行為

諸如工作績效工作倫理態度留任或離職行為等等均受內在心智運作影響換言之倘若

企業主能掌握員工內心世界的個別差異便能以此預測員工將有的工作表現作出適當的人事決

策好好地加以規劃發展與管理讓企業得以最少的資源與成本將績效極大化另一方面

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正確的生涯決策不僅讓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價值體驗工作的成就

感與滿足感更能讓自己儘速進入生涯穩定發展階段減少蹉跎與嘗試錯誤的歷程承上人與

事之間的完美結合適才適所的人力配置是個人與企業乃至整體社會共同的目標這通常須仰

賴企業一方能善用有效的甄選方法提早在正式錄取任用前辨識出恰當的人選在現今企業的

招募實務中大多會透過履歷審核了解應徵者學經歷或是利用心理測驗專業測驗及面談等方

式了解應徵者知識技術能力是否符合應徵職位所需一般而言個人智力學經歷能影響

學習及累積所需的工作知識與技能使其將工作任務做得更好然而個人願意去運用工作知識與

技能即將工作做好的內在動力則更是影響工作任務精熟度的主要因素

Guilford (1959)認為人格(Personality)是個人特徵(Characteristics)屬性和特性的總和使個人

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與他人有所不同的一種持續且特殊的特質而由於人格的不同會造成個體的差異所以人格的存

在廣泛被用來做為區辨個別差異的標準Allport (1937 1961)認為人格是位於個體心理系統之內的

動態組織決定個人「適應外在環境」與「思想與行為」的獨特型式換句話說人格不僅是個

體有別於他人之思想與行為的一種持久特性且具有與環境互動產生不同反應的動態特性

Holland (1959 1997)提出職業適性觀點認為個人從事的職業為個人人格之展現個人人格與工

作環境特性之互動結果會影響個人的工作態度及工作表現

Holland認為當員工人格特質與工作環境相互契合時員工可透過工作充分展現個人興趣風

格及價值且會有較佳的工作滿意與績效表現反之若員工與工作環境契合度較低時則可能

績效不彰流動率高徒增企業招募及訓練成本Dawis amp Loftquist (1984)由Holland的職業適性

觀點進一步提出工作適應理論認為成功的工作適應是係基於個人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的一致

反之若員工人格特質無法與工作環境契合則易產生職業適應不良的情形Dawis amp Loftquist 假

設每個人都會努力調適以維持個人與環境間協調一致當個人與工作間的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達到穩定狀態此時員工將在組織中持續留任雙方繼續維持合作關係前述學者均強調

人格特質與個人在工作環境中的行為表現具有相關性爾後亦有許多研究支持人格特質可做為工

作滿意與工作表現的預測變數並進一步將人格特質概念應用於人事甄選與聘僱決策(OrsquoReilli

1977 Robbins 1989 Zee Zaal amp Piekstra 2003)其中尤以一些高度重視風險管理的產業除法律

上訂定基本必備的技能標準與專業門檻之外為確保營運成果控制「人為因素」所造成的風險

機率因此更加重視心理測驗於人力資源管理的運用(鄭勝泰2002)然而談到甄選工具國

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

研究或是針對特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

配合人員進退率的變化情形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

因子避免持續使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故房美玉(2002)亦認為根據所需人格

特質選擇適合的人格量表後需要做當地的效度實證

本研究選定個案銀行自新北市發跡於1957年成立至今逾一甲子原為新北市在地具代表性

的本土區域性信用合作社1997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後營業區域跨出新北市拓展至全台截至

目前共擁有64個營業據點(含國際金融業務分行)且為因應營運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對人力資源

需才殷切故近年連續委託研訓院測驗中心辦理金融專業測驗與甄選面談招募優秀金融人才

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為增進個案銀行選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本研究以該行所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

才性格測驗」應用於該行目標職位的甄選效度以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人員時適當的參考

指標

綜合以上本研究使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及其他合適量表做為研究工具分析人格特質

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之間的相關性此外由於適合不同性質工作的人格特質不盡相

同故本研究採立意取樣方式分別針對個案銀行內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以Dawis amp

Loftquist (1984)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建構各變項間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分析方法找出兩項目標職務之適性特質並驗證本研究建構模式的合

理性

貳文獻探討

一心理測驗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之應用

心理測驗(psychological testing)其實並不神秘它以考試量表問卷觀察表檢核表等各

樣的形式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可泛指針對人類潛在特質(latent trait)的一切測量心理測驗

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不過當時較缺乏標準化的程序與客觀性的指標評估測

驗的效能1904年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 Binet)發展出一套包括判斷理解和推理共30個問

題的智力測驗使早期心理測驗有了最大的進展美國心理學家Lewis Terman接續比奈對智力測

驗的研究於1916年提出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力商數的概念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1917-1918)被組織心理學家運用於士兵甄選安置與軍官的績效評估此為心理測驗從臨床與學

習輔導領域轉而被應用於人力資源管理之濫觴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心理測驗在美國軍隊

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並且在軍人的選拔中有非常好的效果這也使得心理測量在戰後的美國企業

中風行開來雖然早期有關心理測驗的發展大都集中在智力評估方面後續的測驗所涵蓋的範

圍則擴及態度(aptitude)能力(ability)興趣(interest)人格(personality)等領域並被廣泛運用到

教育工商業醫療心理與社會科學用以評估教學成效甄選人才協助精神疾病診斷參考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西方出現了許多專門提供人力資源測評服務的公司使人力資源測評成

為了一個新興產業並被應用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各層面之功能中近年來企業在面臨人員甄

選安置訓練發展績效評估與升遷決策時心理測驗已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綜觀心理測驗

的種類則可依據其測量之潛在特質分為「認知性特質的測量」與「情感性特質的測量」兩大類

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其內涵整理如[表1]

表1 心理測驗的分類

測驗類型

潛在特質

認知性特質的測量 情感性特質的測量

又稱「最佳表現測驗」(maximum performance

test)此類測驗有標準答案其作答結果有

「對錯」或是「好壞」與「優劣」的分

又稱「典型表現測驗」(typical performance

test)主要測量受測者的典型反應傾向此

類測驗的作答反應沒有「對錯」或「好

壞」「優劣」之分性格測驗的目的是希

望受測者誠實地依照自己的看法或典型的行

為反應作答

智力測驗 性向測驗 成就測驗 人格測驗 興趣測驗 態度測驗

目標特質 一般性的基本

學習能力

特定領域的學

習能力

特定領域的學

習成果

一般性的行為

表現傾向

對特定環境或

活動的偏好

對特定事物的

看法或喜好

特質屬性 天生的 天生與環境 在環境中習得

的 天生的 天生與環境

在環境中習得

測驗目的 預測未來一般

性的學習表現

預測未來特定

領域的學習表

評估過去在特

定領域的學習

成果

區 辨 個 別 差

異預測未來

行為表現

預測個體對特

定環境或活動

的喜好程度

預測個與特定

事物有關的結

果 (如銷售狀

況選舉結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上所述甄選是做出雇用某位或某些應徵者而不雇用其他人的決定的一種決策程序而心

理測驗是透過科學性與系統性的測量協助人們能夠提升決策品質的參考工具

國內學者房美玉(2002)認為在甄選過程中使用心理測驗可以增加整個甄選過程的效用提

升組織的效能心理測驗用於甄選工具所得之分數稱為預測分數(predictor)若此分數與效標的關

聯性高的話該甄選工具就具有效標關聯效度可被認定是具有效度的甄選工具(房美玉2002)

而依據Muchinsky (1999)針對十一種人事甄選方法以效度公平性實用性及成本等四個向度進

行評估(如[表2])尚無一項人事甄選方法可視為最佳方法故建議企業應搭配使用至少兩種以

上的甄選工具以互補不足這也正是心理測驗學所談的增益效度(Incremental Validity)的概念

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2 各種甄選方法之評估分析

甄選方法

評估的標準Evaluative Standards

效度

Validity

公平性

Fairness

實用性

Applicability

成本

Cost

智力測驗Intelligence tests 中 中 高 低

使用機械的性向測驗Mechanical aptitude tests 中 高 中 低

知覺動作能力測驗Sensorymotor ability tests 中 高 低 低

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ies 中 高 中 中

體能測試Physical abilities tests 高 中 低 低

面試Interviews 中 中 高 中

評價中心Assessment centers 高 高 中 高

工作範例Work samples 高 高 低 高

狀況模擬Situational exercises 中 (未知) 低 中

自傳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高 中 高 低

推薦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低 (未知) 高 低

資料來源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P130) by Muchinsky(1999)

由於本院在金融專業測驗及認證系統上深耕多年在相關領域之認知測驗已發展成熟故進

一步發展針對情感性特質的測量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以使金融產業人才評鑑工具更臻完備

而為提供「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用於個案銀行目標職位甄選之有效證據本研究根據本測驗應用

於甄選決策之目的目標對象 以P銀行目標職位從業人員為樣本以其甄選效標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做為依變項討論「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結果與前述依變項間的相關情形

做為本測驗之效標關聯佐證

二人格特質理論與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源自於拉丁語persona其意義有二一指舞臺上演員的面具做為個人

身分的表徵二指個人真正的自我包括一個人的內在動機情緒習慣與思想等(詹益統1996)

Allport被視為第一位為人格下定義的學者他曾將自古希臘時代所有與人格相關的概念整理出五

十種不同的定義並歸納出總括性綜合性等級性適應性個別性以及代表性這六大類人格

定義並提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對環境獨特適應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37)

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他又於1961年將人格的定義進一步修改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特有的行為和想

法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61)爾後不同學者針對人格此一概念亦各有其定義張春興(1991)綜

合各學者理念將人格一詞界定為人格是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由逐漸發展的心理特徵所

構成為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事物適應時所顯示的異於別人的性格且當其心理特徵表

現於行為時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其將人格綜合歸納出以下三項特點

(一)人格是由行為來定義的

個人為因應外在環境勢必會產生一些適應行為人格的定義即是由這些適應環境的行為反

應而來故對於人格的觀察必須設計情境來引發個人對周遭環境有所反應在此情境下才能進

行人格研究

(二)人格具有統合性與持久性

在不同環境與時間下所展現出個人適應環境的行為模式都有一定的脈絡存在即各種人格特

質都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雖然人格特質也可能因個人年齡或情境不同而有所改變但改

變也是些微且漸進的

(三)人格的組成來自於多種特質

人格並不是由單一特質所造成而是由多種特質所構成這些特質統稱為人格特質

心理學主要的人格理論觀點可大略分為四類心理分析或心理動力觀點現象學觀點特質

論以及社會認知論不同的人格理論針對其感興趣的某一層面人類行為提出一組有系統的觀念

或假設並利用這些建構(construct)來描述其所關心的人類行為現象因此各種取向的人格理論

均有其限制與其適用的焦點範圍不同理論所發展的工具亦針對不同的功能所設計其中特質

取向的人格理論有別於臨床治療主要係用於描述個別差異預測個人在環境中的表現Richard

M Steers (1997)認為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比較能夠普遍應用於組織中之員工行為預測原因有三

1 特質理論與以非正常行為為研究對象的精神分析取向出發點不同特質理論主要研究正常

的健康成人試圖透過對人的具體特性分析來達到對人的全面認識

2 在研究人的工作行為時還須討論員工的可靠性情感穩定性或者是理解綜合力一旦

把這些特點有機組合起來就能一目了然地瞭解每一個人

3 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及研究法所定義的人格特質不僅可以區分可以檢測而且是相對穩

定的

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人格特質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自Galton (1884)提出語詞假說(Lexical hypothesis)即用人格特質

特徵(Personality traits)來描述人共找出包含一千餘個表示人格特質特徵的字而後Allport amp

Odbert (1936)延續Galton的方式由韋氏新國際辭典(Websteracute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inary)中挑

出一萬七千多個描述人格特質和個人行為的詞彙Allport相信特質是性格的基本單位根據他的

觀點特質實際存在且奠基於神經系統中並認為特質代表人們一般的性格傾向並解釋了人們

在不同情境與時間下功能運作的規律性1963年Norman使用自然言語驗證Cattell的程序後宣稱

五因素模式是合理的人格分類模式1981年Goldberg將之正式命名為「Big Five」五大人格特質

而其中最廣被接受的是Costa amp McCras (1986)等人對五大人格特質之分類形容詞其意義及典型

特徵說明如下

1 親和性(AgreeablenessA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他人所定下之規範的遵循程度親和性高的人會替別人設想喜歡幫助別人

合作性強親切有禮貌待人友善容易相處此外親和性高的人在團體中通常扮演順從的

角色避免衝突攻擊性的話語然而即使一般認定親和性高的人比不易順從的人在人際關係

中來得受歡迎但一個人過於順從也可能顯得缺乏主見對分析批判辯證性的思維相對較弱

因此親和性的高分與低分並不能判定孰優孰劣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在極端的情況下A因

素極度高分者可能伴隨依賴性的人格違常極度低分者可能伴隨自我中心反社會及偏執的

人格違常

2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C因素)

指一個人對追求目標之專心集中程度勤勉謹慎性高的人認真負責努力工作成就導向

意志堅強不屈不撓此外也意涵負責守紀律循規蹈矩謹慎與自我控制C因素高分就正面

而言通常伴隨高度的成就因此有學者把這個維度稱作成就的意志(Will to Achieve)就負面而言

C因素高分可能伴隨過度嚴謹一絲不苟或強迫性的A型人格而C因素低分者則比較不嚴格遵

循規則以及比較不目標導向正面而言可以說是比較具有彈性負面而言則可能在自我控制目

標達成等方面較弱

3 外向性(ExtraversionE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或外在環境互動感到舒適的程度外向性高的人其特徵主動活躍喜歡

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多話喜歡刺激而外向性低的人則較保守靦腆安靜喜

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歡獨處E因素是在神經科學領域中少數被證實可能與遺傳有關的特質研究指出外向性高

的人在外在環境的刺激反應上較為遲鈍因此偏好追求更多的社會性刺激或社交活動反之內

向者對於外在刺激的反應則相較纖細敏感

4 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N因素)

指一個人的情感受到刺激反應的容易程度N因素是情緒穩定性的相反N因素高分者代表

容易緊張憂鬱沮喪情緒化缺乏安全感壓力承受與情緒控制的能力低分者則情緒穩定

性高冷靜性情平和且較能放鬆N因素在心理學上除代表情緒的感受性外亦為情緒困擾

失調與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標

5 開放性(OpennessO因素)

指一個人對認知以外的人事物的彈性與開放程度開放性高的人具有開闊心胸富有想像

力好奇心原創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變開放性低的人則顯得傳統保守安於現狀喜歡

熟悉的事物甚於新奇事物開放性高的人喜歡去不一樣的地方參加不一樣的活動嘗試不同的

食物他們喜歡新鮮感和多樣化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喜好也會轉變研究指出開放性為與

學習成效有關的重要特質

沈聰益(2003)將五大人格特質每項細分為五至六個細刻面其意涵如[表3]

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A1信賴

(Trust) 諒解不懷疑欠小心欠悲觀平和心腸軟

A2直率

(Straightforwardness) 欠複雜欠苛求欠輕浮欠迷人欠機靈欠專制

A3利他

(Altruism) 溫馨軟心腸仁慈慷慨和藹容忍不自私

A4順從

(Compliance) 不固執不要求耐性容忍不坦率心腸軟

A5謙虛

(Modesty) 不賣弄不伶俐不獨斷不爭辯欠自信欠積極欠理想

A6柔嫩心

(Tender-Mindedness) 友善溫馨同情軟心腸仁慈安定和藹

1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

C1能力

(Competence) 效率自信嚴密謀略不混淆有智能

C2秩序

(Order) 組織嚴密效率精準有系統不粗心

C3盡責

(Dutifulness) 不防衛不分心不粗心不懶惰嚴密

C4成就驅力

(Achievement Striving) 嚴密雄心勤奮進取堅決自信堅持

C5自我修養

(Self-Discipline) 組織不懶散效率不粗心富精力嚴密勤奮

C6深思熟慮

(Deliberation) 不急躁不衝動不粗心有耐性成熟嚴密不易怒

外向性

Extraversion

E1溫馨(Warmth) 友善易親近愉快不冷漠親切外向

E2群聚

(Gregariousness) 愛社交外向尋求快樂健談不退縮

E3堅持

(Assertiveness) 侵略進取獨斷自信強力狂熱

E4活躍

(Activity) 精力旺盛匆忙快速積極決斷狂熱

E5尋求刺激

(Excitement Seeking) 尋求快樂大膽冒險迷人帥氣大方有精神靈巧

E6正面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熱心幽默讚揚自發尋求快樂樂觀快活

神經質或 情緒穩定性

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

N1焦慮

(Anxiety) 恐懼憂慮緊張神經質欠自信欠樂觀

N2敵意

(Angry Hostility) 暴躁缺耐性易怒心情不穩緊繃欠溫和

N3憂鬱

(Depression) 擔憂不滿足欠自信悲觀心情不穩焦慮

N4自我意識

(Self-Consciousness) 怕羞欠自信膽怯防衛焦慮

N5衝動

(Impulsiveness) 心情不穩急性諷刺自我中心輕率易怒

N6脆弱(Vulnerability) 欠清明思維欠自信焦慮欠效率欠警覺

1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開放性

Openness

O1幻想

(Fantasy) 愛夢想想像幽默淘氣理想主義藝術複雜難以瞭解

O2美感

(Aesthetics) 想像藝術原創性狂熱理想多才多藝

O3情感

(Feelings) 易興奮自發洞察力想像親切健談

O4行動

(Actions) 興趣廣想像冒險樂觀健談變通

O5概念

(Ideas) 理想興趣廣創作好奇想像洞察力

O6價值觀

(Values) 不守舊非傳統欠謹慎輕浮

資料來源整理自沈聰益(2003)

承上可知特質取向的科學觀與大量的測驗工具發展讓人格得以用可靠有效的方式被衡

量但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定義與分類各異如盧盛忠(1997)統計被拿來形容人格特質的詞彙

總共有四千多種國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國內自製之人格測驗工具多數係以學校及政府機

構為施測對象較欠缺以任職企業界之在職人員為樣本建立可供企業界使用的人格測驗工具

而國外的測驗工具雖累積為數可觀的樣本以建立各種工作職類常模惟因國內之社會經濟文

化及勞動環境等因素異於國外因此是否能有效地類推適用至國內亦多所疑慮基此台灣金

融研訓院與台師大心測中心共同研發以國內金融人員為常模建置金融業專屬職涯心理測驗「金

融人才性格測驗」本測驗係以五大人格特質及其他重要情意測驗為基礎挑選出七項重要人格

特性並依據國內金融職業環境歸納十一種主要金融職務本測驗特色除係以本國金融從業人員

為常模外更依據金融職業工作環境設計情境試題以提高測驗的建構效度本測驗可適用於金

融機構招募甄選訓練發展人員調動升遷輔導及安置以及企業組織診斷促進金融業選

才用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有關七項金融人員主要人格特質其意義及內涵分述如下

1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積極謹慎負責主動學習與工作有關之事物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抱持著認真完成的

精神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意有顯著之預測力並可透過工作滿意間接預測留任意願此外透過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

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帳戶管理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

性服務性綜合上述以 P銀行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為例藉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可

有效了解目標人員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情形並可做為未來相關人員甄選時之參考指

壹前言

人力資源之於企業與土地資本等經濟性生產要素同為企業重要資源之一而將其資源用

於生產並用產出換取利潤為企業最主要的經濟活動與運作目的然而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

異傳統的人力工作已逐漸被機器取代唯一不同的是人類所擁有的心智能力智慧創造力

對工作的投入與熱情使人類對工作產出的貢獻不僅是單純線性加總而係更複雜的加乘效果

這也正是人力資源在企業所擁有的眾多資源之中無可替代的關鍵價值因此合適的人才是企

業最重要的資產而「找對人」是企業建構優良團隊的第一步有趣的是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先

天與後天的個別差異人的內在性格價值觀與認知處理模式影響著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與動機

並間接影響外在的行為表現而所謂工作表現(work performance)即人們與工作有關的所有行為

諸如工作績效工作倫理態度留任或離職行為等等均受內在心智運作影響換言之倘若

企業主能掌握員工內心世界的個別差異便能以此預測員工將有的工作表現作出適當的人事決

策好好地加以規劃發展與管理讓企業得以最少的資源與成本將績效極大化另一方面

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正確的生涯決策不僅讓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價值體驗工作的成就

感與滿足感更能讓自己儘速進入生涯穩定發展階段減少蹉跎與嘗試錯誤的歷程承上人與

事之間的完美結合適才適所的人力配置是個人與企業乃至整體社會共同的目標這通常須仰

賴企業一方能善用有效的甄選方法提早在正式錄取任用前辨識出恰當的人選在現今企業的

招募實務中大多會透過履歷審核了解應徵者學經歷或是利用心理測驗專業測驗及面談等方

式了解應徵者知識技術能力是否符合應徵職位所需一般而言個人智力學經歷能影響

學習及累積所需的工作知識與技能使其將工作任務做得更好然而個人願意去運用工作知識與

技能即將工作做好的內在動力則更是影響工作任務精熟度的主要因素

Guilford (1959)認為人格(Personality)是個人特徵(Characteristics)屬性和特性的總和使個人

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與他人有所不同的一種持續且特殊的特質而由於人格的不同會造成個體的差異所以人格的存

在廣泛被用來做為區辨個別差異的標準Allport (1937 1961)認為人格是位於個體心理系統之內的

動態組織決定個人「適應外在環境」與「思想與行為」的獨特型式換句話說人格不僅是個

體有別於他人之思想與行為的一種持久特性且具有與環境互動產生不同反應的動態特性

Holland (1959 1997)提出職業適性觀點認為個人從事的職業為個人人格之展現個人人格與工

作環境特性之互動結果會影響個人的工作態度及工作表現

Holland認為當員工人格特質與工作環境相互契合時員工可透過工作充分展現個人興趣風

格及價值且會有較佳的工作滿意與績效表現反之若員工與工作環境契合度較低時則可能

績效不彰流動率高徒增企業招募及訓練成本Dawis amp Loftquist (1984)由Holland的職業適性

觀點進一步提出工作適應理論認為成功的工作適應是係基於個人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的一致

反之若員工人格特質無法與工作環境契合則易產生職業適應不良的情形Dawis amp Loftquist 假

設每個人都會努力調適以維持個人與環境間協調一致當個人與工作間的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達到穩定狀態此時員工將在組織中持續留任雙方繼續維持合作關係前述學者均強調

人格特質與個人在工作環境中的行為表現具有相關性爾後亦有許多研究支持人格特質可做為工

作滿意與工作表現的預測變數並進一步將人格特質概念應用於人事甄選與聘僱決策(OrsquoReilli

1977 Robbins 1989 Zee Zaal amp Piekstra 2003)其中尤以一些高度重視風險管理的產業除法律

上訂定基本必備的技能標準與專業門檻之外為確保營運成果控制「人為因素」所造成的風險

機率因此更加重視心理測驗於人力資源管理的運用(鄭勝泰2002)然而談到甄選工具國

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

研究或是針對特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

配合人員進退率的變化情形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

因子避免持續使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故房美玉(2002)亦認為根據所需人格

特質選擇適合的人格量表後需要做當地的效度實證

本研究選定個案銀行自新北市發跡於1957年成立至今逾一甲子原為新北市在地具代表性

的本土區域性信用合作社1997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後營業區域跨出新北市拓展至全台截至

目前共擁有64個營業據點(含國際金融業務分行)且為因應營運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對人力資源

需才殷切故近年連續委託研訓院測驗中心辦理金融專業測驗與甄選面談招募優秀金融人才

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為增進個案銀行選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本研究以該行所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

才性格測驗」應用於該行目標職位的甄選效度以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人員時適當的參考

指標

綜合以上本研究使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及其他合適量表做為研究工具分析人格特質

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之間的相關性此外由於適合不同性質工作的人格特質不盡相

同故本研究採立意取樣方式分別針對個案銀行內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以Dawis amp

Loftquist (1984)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建構各變項間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分析方法找出兩項目標職務之適性特質並驗證本研究建構模式的合

理性

貳文獻探討

一心理測驗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之應用

心理測驗(psychological testing)其實並不神秘它以考試量表問卷觀察表檢核表等各

樣的形式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可泛指針對人類潛在特質(latent trait)的一切測量心理測驗

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不過當時較缺乏標準化的程序與客觀性的指標評估測

驗的效能1904年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 Binet)發展出一套包括判斷理解和推理共30個問

題的智力測驗使早期心理測驗有了最大的進展美國心理學家Lewis Terman接續比奈對智力測

驗的研究於1916年提出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力商數的概念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1917-1918)被組織心理學家運用於士兵甄選安置與軍官的績效評估此為心理測驗從臨床與學

習輔導領域轉而被應用於人力資源管理之濫觴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心理測驗在美國軍隊

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並且在軍人的選拔中有非常好的效果這也使得心理測量在戰後的美國企業

中風行開來雖然早期有關心理測驗的發展大都集中在智力評估方面後續的測驗所涵蓋的範

圍則擴及態度(aptitude)能力(ability)興趣(interest)人格(personality)等領域並被廣泛運用到

教育工商業醫療心理與社會科學用以評估教學成效甄選人才協助精神疾病診斷參考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西方出現了許多專門提供人力資源測評服務的公司使人力資源測評成

為了一個新興產業並被應用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各層面之功能中近年來企業在面臨人員甄

選安置訓練發展績效評估與升遷決策時心理測驗已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綜觀心理測驗

的種類則可依據其測量之潛在特質分為「認知性特質的測量」與「情感性特質的測量」兩大類

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其內涵整理如[表1]

表1 心理測驗的分類

測驗類型

潛在特質

認知性特質的測量 情感性特質的測量

又稱「最佳表現測驗」(maximum performance

test)此類測驗有標準答案其作答結果有

「對錯」或是「好壞」與「優劣」的分

又稱「典型表現測驗」(typical performance

test)主要測量受測者的典型反應傾向此

類測驗的作答反應沒有「對錯」或「好

壞」「優劣」之分性格測驗的目的是希

望受測者誠實地依照自己的看法或典型的行

為反應作答

智力測驗 性向測驗 成就測驗 人格測驗 興趣測驗 態度測驗

目標特質 一般性的基本

學習能力

特定領域的學

習能力

特定領域的學

習成果

一般性的行為

表現傾向

對特定環境或

活動的偏好

對特定事物的

看法或喜好

特質屬性 天生的 天生與環境 在環境中習得

的 天生的 天生與環境

在環境中習得

測驗目的 預測未來一般

性的學習表現

預測未來特定

領域的學習表

評估過去在特

定領域的學習

成果

區 辨 個 別 差

異預測未來

行為表現

預測個體對特

定環境或活動

的喜好程度

預測個與特定

事物有關的結

果 (如銷售狀

況選舉結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上所述甄選是做出雇用某位或某些應徵者而不雇用其他人的決定的一種決策程序而心

理測驗是透過科學性與系統性的測量協助人們能夠提升決策品質的參考工具

國內學者房美玉(2002)認為在甄選過程中使用心理測驗可以增加整個甄選過程的效用提

升組織的效能心理測驗用於甄選工具所得之分數稱為預測分數(predictor)若此分數與效標的關

聯性高的話該甄選工具就具有效標關聯效度可被認定是具有效度的甄選工具(房美玉2002)

而依據Muchinsky (1999)針對十一種人事甄選方法以效度公平性實用性及成本等四個向度進

行評估(如[表2])尚無一項人事甄選方法可視為最佳方法故建議企業應搭配使用至少兩種以

上的甄選工具以互補不足這也正是心理測驗學所談的增益效度(Incremental Validity)的概念

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2 各種甄選方法之評估分析

甄選方法

評估的標準Evaluative Standards

效度

Validity

公平性

Fairness

實用性

Applicability

成本

Cost

智力測驗Intelligence tests 中 中 高 低

使用機械的性向測驗Mechanical aptitude tests 中 高 中 低

知覺動作能力測驗Sensorymotor ability tests 中 高 低 低

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ies 中 高 中 中

體能測試Physical abilities tests 高 中 低 低

面試Interviews 中 中 高 中

評價中心Assessment centers 高 高 中 高

工作範例Work samples 高 高 低 高

狀況模擬Situational exercises 中 (未知) 低 中

自傳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高 中 高 低

推薦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低 (未知) 高 低

資料來源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P130) by Muchinsky(1999)

由於本院在金融專業測驗及認證系統上深耕多年在相關領域之認知測驗已發展成熟故進

一步發展針對情感性特質的測量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以使金融產業人才評鑑工具更臻完備

而為提供「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用於個案銀行目標職位甄選之有效證據本研究根據本測驗應用

於甄選決策之目的目標對象 以P銀行目標職位從業人員為樣本以其甄選效標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做為依變項討論「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結果與前述依變項間的相關情形

做為本測驗之效標關聯佐證

二人格特質理論與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源自於拉丁語persona其意義有二一指舞臺上演員的面具做為個人

身分的表徵二指個人真正的自我包括一個人的內在動機情緒習慣與思想等(詹益統1996)

Allport被視為第一位為人格下定義的學者他曾將自古希臘時代所有與人格相關的概念整理出五

十種不同的定義並歸納出總括性綜合性等級性適應性個別性以及代表性這六大類人格

定義並提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對環境獨特適應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37)

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他又於1961年將人格的定義進一步修改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特有的行為和想

法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61)爾後不同學者針對人格此一概念亦各有其定義張春興(1991)綜

合各學者理念將人格一詞界定為人格是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由逐漸發展的心理特徵所

構成為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事物適應時所顯示的異於別人的性格且當其心理特徵表

現於行為時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其將人格綜合歸納出以下三項特點

(一)人格是由行為來定義的

個人為因應外在環境勢必會產生一些適應行為人格的定義即是由這些適應環境的行為反

應而來故對於人格的觀察必須設計情境來引發個人對周遭環境有所反應在此情境下才能進

行人格研究

(二)人格具有統合性與持久性

在不同環境與時間下所展現出個人適應環境的行為模式都有一定的脈絡存在即各種人格特

質都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雖然人格特質也可能因個人年齡或情境不同而有所改變但改

變也是些微且漸進的

(三)人格的組成來自於多種特質

人格並不是由單一特質所造成而是由多種特質所構成這些特質統稱為人格特質

心理學主要的人格理論觀點可大略分為四類心理分析或心理動力觀點現象學觀點特質

論以及社會認知論不同的人格理論針對其感興趣的某一層面人類行為提出一組有系統的觀念

或假設並利用這些建構(construct)來描述其所關心的人類行為現象因此各種取向的人格理論

均有其限制與其適用的焦點範圍不同理論所發展的工具亦針對不同的功能所設計其中特質

取向的人格理論有別於臨床治療主要係用於描述個別差異預測個人在環境中的表現Richard

M Steers (1997)認為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比較能夠普遍應用於組織中之員工行為預測原因有三

1 特質理論與以非正常行為為研究對象的精神分析取向出發點不同特質理論主要研究正常

的健康成人試圖透過對人的具體特性分析來達到對人的全面認識

2 在研究人的工作行為時還須討論員工的可靠性情感穩定性或者是理解綜合力一旦

把這些特點有機組合起來就能一目了然地瞭解每一個人

3 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及研究法所定義的人格特質不僅可以區分可以檢測而且是相對穩

定的

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人格特質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自Galton (1884)提出語詞假說(Lexical hypothesis)即用人格特質

特徵(Personality traits)來描述人共找出包含一千餘個表示人格特質特徵的字而後Allport amp

Odbert (1936)延續Galton的方式由韋氏新國際辭典(Websteracute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inary)中挑

出一萬七千多個描述人格特質和個人行為的詞彙Allport相信特質是性格的基本單位根據他的

觀點特質實際存在且奠基於神經系統中並認為特質代表人們一般的性格傾向並解釋了人們

在不同情境與時間下功能運作的規律性1963年Norman使用自然言語驗證Cattell的程序後宣稱

五因素模式是合理的人格分類模式1981年Goldberg將之正式命名為「Big Five」五大人格特質

而其中最廣被接受的是Costa amp McCras (1986)等人對五大人格特質之分類形容詞其意義及典型

特徵說明如下

1 親和性(AgreeablenessA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他人所定下之規範的遵循程度親和性高的人會替別人設想喜歡幫助別人

合作性強親切有禮貌待人友善容易相處此外親和性高的人在團體中通常扮演順從的

角色避免衝突攻擊性的話語然而即使一般認定親和性高的人比不易順從的人在人際關係

中來得受歡迎但一個人過於順從也可能顯得缺乏主見對分析批判辯證性的思維相對較弱

因此親和性的高分與低分並不能判定孰優孰劣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在極端的情況下A因

素極度高分者可能伴隨依賴性的人格違常極度低分者可能伴隨自我中心反社會及偏執的

人格違常

2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C因素)

指一個人對追求目標之專心集中程度勤勉謹慎性高的人認真負責努力工作成就導向

意志堅強不屈不撓此外也意涵負責守紀律循規蹈矩謹慎與自我控制C因素高分就正面

而言通常伴隨高度的成就因此有學者把這個維度稱作成就的意志(Will to Achieve)就負面而言

C因素高分可能伴隨過度嚴謹一絲不苟或強迫性的A型人格而C因素低分者則比較不嚴格遵

循規則以及比較不目標導向正面而言可以說是比較具有彈性負面而言則可能在自我控制目

標達成等方面較弱

3 外向性(ExtraversionE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或外在環境互動感到舒適的程度外向性高的人其特徵主動活躍喜歡

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多話喜歡刺激而外向性低的人則較保守靦腆安靜喜

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歡獨處E因素是在神經科學領域中少數被證實可能與遺傳有關的特質研究指出外向性高

的人在外在環境的刺激反應上較為遲鈍因此偏好追求更多的社會性刺激或社交活動反之內

向者對於外在刺激的反應則相較纖細敏感

4 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N因素)

指一個人的情感受到刺激反應的容易程度N因素是情緒穩定性的相反N因素高分者代表

容易緊張憂鬱沮喪情緒化缺乏安全感壓力承受與情緒控制的能力低分者則情緒穩定

性高冷靜性情平和且較能放鬆N因素在心理學上除代表情緒的感受性外亦為情緒困擾

失調與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標

5 開放性(OpennessO因素)

指一個人對認知以外的人事物的彈性與開放程度開放性高的人具有開闊心胸富有想像

力好奇心原創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變開放性低的人則顯得傳統保守安於現狀喜歡

熟悉的事物甚於新奇事物開放性高的人喜歡去不一樣的地方參加不一樣的活動嘗試不同的

食物他們喜歡新鮮感和多樣化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喜好也會轉變研究指出開放性為與

學習成效有關的重要特質

沈聰益(2003)將五大人格特質每項細分為五至六個細刻面其意涵如[表3]

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A1信賴

(Trust) 諒解不懷疑欠小心欠悲觀平和心腸軟

A2直率

(Straightforwardness) 欠複雜欠苛求欠輕浮欠迷人欠機靈欠專制

A3利他

(Altruism) 溫馨軟心腸仁慈慷慨和藹容忍不自私

A4順從

(Compliance) 不固執不要求耐性容忍不坦率心腸軟

A5謙虛

(Modesty) 不賣弄不伶俐不獨斷不爭辯欠自信欠積極欠理想

A6柔嫩心

(Tender-Mindedness) 友善溫馨同情軟心腸仁慈安定和藹

1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

C1能力

(Competence) 效率自信嚴密謀略不混淆有智能

C2秩序

(Order) 組織嚴密效率精準有系統不粗心

C3盡責

(Dutifulness) 不防衛不分心不粗心不懶惰嚴密

C4成就驅力

(Achievement Striving) 嚴密雄心勤奮進取堅決自信堅持

C5自我修養

(Self-Discipline) 組織不懶散效率不粗心富精力嚴密勤奮

C6深思熟慮

(Deliberation) 不急躁不衝動不粗心有耐性成熟嚴密不易怒

外向性

Extraversion

E1溫馨(Warmth) 友善易親近愉快不冷漠親切外向

E2群聚

(Gregariousness) 愛社交外向尋求快樂健談不退縮

E3堅持

(Assertiveness) 侵略進取獨斷自信強力狂熱

E4活躍

(Activity) 精力旺盛匆忙快速積極決斷狂熱

E5尋求刺激

(Excitement Seeking) 尋求快樂大膽冒險迷人帥氣大方有精神靈巧

E6正面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熱心幽默讚揚自發尋求快樂樂觀快活

神經質或 情緒穩定性

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

N1焦慮

(Anxiety) 恐懼憂慮緊張神經質欠自信欠樂觀

N2敵意

(Angry Hostility) 暴躁缺耐性易怒心情不穩緊繃欠溫和

N3憂鬱

(Depression) 擔憂不滿足欠自信悲觀心情不穩焦慮

N4自我意識

(Self-Consciousness) 怕羞欠自信膽怯防衛焦慮

N5衝動

(Impulsiveness) 心情不穩急性諷刺自我中心輕率易怒

N6脆弱(Vulnerability) 欠清明思維欠自信焦慮欠效率欠警覺

1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開放性

Openness

O1幻想

(Fantasy) 愛夢想想像幽默淘氣理想主義藝術複雜難以瞭解

O2美感

(Aesthetics) 想像藝術原創性狂熱理想多才多藝

O3情感

(Feelings) 易興奮自發洞察力想像親切健談

O4行動

(Actions) 興趣廣想像冒險樂觀健談變通

O5概念

(Ideas) 理想興趣廣創作好奇想像洞察力

O6價值觀

(Values) 不守舊非傳統欠謹慎輕浮

資料來源整理自沈聰益(2003)

承上可知特質取向的科學觀與大量的測驗工具發展讓人格得以用可靠有效的方式被衡

量但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定義與分類各異如盧盛忠(1997)統計被拿來形容人格特質的詞彙

總共有四千多種國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國內自製之人格測驗工具多數係以學校及政府機

構為施測對象較欠缺以任職企業界之在職人員為樣本建立可供企業界使用的人格測驗工具

而國外的測驗工具雖累積為數可觀的樣本以建立各種工作職類常模惟因國內之社會經濟文

化及勞動環境等因素異於國外因此是否能有效地類推適用至國內亦多所疑慮基此台灣金

融研訓院與台師大心測中心共同研發以國內金融人員為常模建置金融業專屬職涯心理測驗「金

融人才性格測驗」本測驗係以五大人格特質及其他重要情意測驗為基礎挑選出七項重要人格

特性並依據國內金融職業環境歸納十一種主要金融職務本測驗特色除係以本國金融從業人員

為常模外更依據金融職業工作環境設計情境試題以提高測驗的建構效度本測驗可適用於金

融機構招募甄選訓練發展人員調動升遷輔導及安置以及企業組織診斷促進金融業選

才用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有關七項金融人員主要人格特質其意義及內涵分述如下

1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積極謹慎負責主動學習與工作有關之事物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抱持著認真完成的

精神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與他人有所不同的一種持續且特殊的特質而由於人格的不同會造成個體的差異所以人格的存

在廣泛被用來做為區辨個別差異的標準Allport (1937 1961)認為人格是位於個體心理系統之內的

動態組織決定個人「適應外在環境」與「思想與行為」的獨特型式換句話說人格不僅是個

體有別於他人之思想與行為的一種持久特性且具有與環境互動產生不同反應的動態特性

Holland (1959 1997)提出職業適性觀點認為個人從事的職業為個人人格之展現個人人格與工

作環境特性之互動結果會影響個人的工作態度及工作表現

Holland認為當員工人格特質與工作環境相互契合時員工可透過工作充分展現個人興趣風

格及價值且會有較佳的工作滿意與績效表現反之若員工與工作環境契合度較低時則可能

績效不彰流動率高徒增企業招募及訓練成本Dawis amp Loftquist (1984)由Holland的職業適性

觀點進一步提出工作適應理論認為成功的工作適應是係基於個人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的一致

反之若員工人格特質無法與工作環境契合則易產生職業適應不良的情形Dawis amp Loftquist 假

設每個人都會努力調適以維持個人與環境間協調一致當個人與工作間的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達到穩定狀態此時員工將在組織中持續留任雙方繼續維持合作關係前述學者均強調

人格特質與個人在工作環境中的行為表現具有相關性爾後亦有許多研究支持人格特質可做為工

作滿意與工作表現的預測變數並進一步將人格特質概念應用於人事甄選與聘僱決策(OrsquoReilli

1977 Robbins 1989 Zee Zaal amp Piekstra 2003)其中尤以一些高度重視風險管理的產業除法律

上訂定基本必備的技能標準與專業門檻之外為確保營運成果控制「人為因素」所造成的風險

機率因此更加重視心理測驗於人力資源管理的運用(鄭勝泰2002)然而談到甄選工具國

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

研究或是針對特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

配合人員進退率的變化情形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

因子避免持續使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故房美玉(2002)亦認為根據所需人格

特質選擇適合的人格量表後需要做當地的效度實證

本研究選定個案銀行自新北市發跡於1957年成立至今逾一甲子原為新北市在地具代表性

的本土區域性信用合作社1997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後營業區域跨出新北市拓展至全台截至

目前共擁有64個營業據點(含國際金融業務分行)且為因應營運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對人力資源

需才殷切故近年連續委託研訓院測驗中心辦理金融專業測驗與甄選面談招募優秀金融人才

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為增進個案銀行選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本研究以該行所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

才性格測驗」應用於該行目標職位的甄選效度以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人員時適當的參考

指標

綜合以上本研究使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及其他合適量表做為研究工具分析人格特質

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之間的相關性此外由於適合不同性質工作的人格特質不盡相

同故本研究採立意取樣方式分別針對個案銀行內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以Dawis amp

Loftquist (1984)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建構各變項間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分析方法找出兩項目標職務之適性特質並驗證本研究建構模式的合

理性

貳文獻探討

一心理測驗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之應用

心理測驗(psychological testing)其實並不神秘它以考試量表問卷觀察表檢核表等各

樣的形式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可泛指針對人類潛在特質(latent trait)的一切測量心理測驗

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不過當時較缺乏標準化的程序與客觀性的指標評估測

驗的效能1904年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 Binet)發展出一套包括判斷理解和推理共30個問

題的智力測驗使早期心理測驗有了最大的進展美國心理學家Lewis Terman接續比奈對智力測

驗的研究於1916年提出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力商數的概念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1917-1918)被組織心理學家運用於士兵甄選安置與軍官的績效評估此為心理測驗從臨床與學

習輔導領域轉而被應用於人力資源管理之濫觴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心理測驗在美國軍隊

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並且在軍人的選拔中有非常好的效果這也使得心理測量在戰後的美國企業

中風行開來雖然早期有關心理測驗的發展大都集中在智力評估方面後續的測驗所涵蓋的範

圍則擴及態度(aptitude)能力(ability)興趣(interest)人格(personality)等領域並被廣泛運用到

教育工商業醫療心理與社會科學用以評估教學成效甄選人才協助精神疾病診斷參考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西方出現了許多專門提供人力資源測評服務的公司使人力資源測評成

為了一個新興產業並被應用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各層面之功能中近年來企業在面臨人員甄

選安置訓練發展績效評估與升遷決策時心理測驗已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綜觀心理測驗

的種類則可依據其測量之潛在特質分為「認知性特質的測量」與「情感性特質的測量」兩大類

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其內涵整理如[表1]

表1 心理測驗的分類

測驗類型

潛在特質

認知性特質的測量 情感性特質的測量

又稱「最佳表現測驗」(maximum performance

test)此類測驗有標準答案其作答結果有

「對錯」或是「好壞」與「優劣」的分

又稱「典型表現測驗」(typical performance

test)主要測量受測者的典型反應傾向此

類測驗的作答反應沒有「對錯」或「好

壞」「優劣」之分性格測驗的目的是希

望受測者誠實地依照自己的看法或典型的行

為反應作答

智力測驗 性向測驗 成就測驗 人格測驗 興趣測驗 態度測驗

目標特質 一般性的基本

學習能力

特定領域的學

習能力

特定領域的學

習成果

一般性的行為

表現傾向

對特定環境或

活動的偏好

對特定事物的

看法或喜好

特質屬性 天生的 天生與環境 在環境中習得

的 天生的 天生與環境

在環境中習得

測驗目的 預測未來一般

性的學習表現

預測未來特定

領域的學習表

評估過去在特

定領域的學習

成果

區 辨 個 別 差

異預測未來

行為表現

預測個體對特

定環境或活動

的喜好程度

預測個與特定

事物有關的結

果 (如銷售狀

況選舉結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上所述甄選是做出雇用某位或某些應徵者而不雇用其他人的決定的一種決策程序而心

理測驗是透過科學性與系統性的測量協助人們能夠提升決策品質的參考工具

國內學者房美玉(2002)認為在甄選過程中使用心理測驗可以增加整個甄選過程的效用提

升組織的效能心理測驗用於甄選工具所得之分數稱為預測分數(predictor)若此分數與效標的關

聯性高的話該甄選工具就具有效標關聯效度可被認定是具有效度的甄選工具(房美玉2002)

而依據Muchinsky (1999)針對十一種人事甄選方法以效度公平性實用性及成本等四個向度進

行評估(如[表2])尚無一項人事甄選方法可視為最佳方法故建議企業應搭配使用至少兩種以

上的甄選工具以互補不足這也正是心理測驗學所談的增益效度(Incremental Validity)的概念

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2 各種甄選方法之評估分析

甄選方法

評估的標準Evaluative Standards

效度

Validity

公平性

Fairness

實用性

Applicability

成本

Cost

智力測驗Intelligence tests 中 中 高 低

使用機械的性向測驗Mechanical aptitude tests 中 高 中 低

知覺動作能力測驗Sensorymotor ability tests 中 高 低 低

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ies 中 高 中 中

體能測試Physical abilities tests 高 中 低 低

面試Interviews 中 中 高 中

評價中心Assessment centers 高 高 中 高

工作範例Work samples 高 高 低 高

狀況模擬Situational exercises 中 (未知) 低 中

自傳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高 中 高 低

推薦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低 (未知) 高 低

資料來源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P130) by Muchinsky(1999)

由於本院在金融專業測驗及認證系統上深耕多年在相關領域之認知測驗已發展成熟故進

一步發展針對情感性特質的測量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以使金融產業人才評鑑工具更臻完備

而為提供「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用於個案銀行目標職位甄選之有效證據本研究根據本測驗應用

於甄選決策之目的目標對象 以P銀行目標職位從業人員為樣本以其甄選效標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做為依變項討論「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結果與前述依變項間的相關情形

做為本測驗之效標關聯佐證

二人格特質理論與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源自於拉丁語persona其意義有二一指舞臺上演員的面具做為個人

身分的表徵二指個人真正的自我包括一個人的內在動機情緒習慣與思想等(詹益統1996)

Allport被視為第一位為人格下定義的學者他曾將自古希臘時代所有與人格相關的概念整理出五

十種不同的定義並歸納出總括性綜合性等級性適應性個別性以及代表性這六大類人格

定義並提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對環境獨特適應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37)

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他又於1961年將人格的定義進一步修改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特有的行為和想

法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61)爾後不同學者針對人格此一概念亦各有其定義張春興(1991)綜

合各學者理念將人格一詞界定為人格是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由逐漸發展的心理特徵所

構成為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事物適應時所顯示的異於別人的性格且當其心理特徵表

現於行為時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其將人格綜合歸納出以下三項特點

(一)人格是由行為來定義的

個人為因應外在環境勢必會產生一些適應行為人格的定義即是由這些適應環境的行為反

應而來故對於人格的觀察必須設計情境來引發個人對周遭環境有所反應在此情境下才能進

行人格研究

(二)人格具有統合性與持久性

在不同環境與時間下所展現出個人適應環境的行為模式都有一定的脈絡存在即各種人格特

質都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雖然人格特質也可能因個人年齡或情境不同而有所改變但改

變也是些微且漸進的

(三)人格的組成來自於多種特質

人格並不是由單一特質所造成而是由多種特質所構成這些特質統稱為人格特質

心理學主要的人格理論觀點可大略分為四類心理分析或心理動力觀點現象學觀點特質

論以及社會認知論不同的人格理論針對其感興趣的某一層面人類行為提出一組有系統的觀念

或假設並利用這些建構(construct)來描述其所關心的人類行為現象因此各種取向的人格理論

均有其限制與其適用的焦點範圍不同理論所發展的工具亦針對不同的功能所設計其中特質

取向的人格理論有別於臨床治療主要係用於描述個別差異預測個人在環境中的表現Richard

M Steers (1997)認為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比較能夠普遍應用於組織中之員工行為預測原因有三

1 特質理論與以非正常行為為研究對象的精神分析取向出發點不同特質理論主要研究正常

的健康成人試圖透過對人的具體特性分析來達到對人的全面認識

2 在研究人的工作行為時還須討論員工的可靠性情感穩定性或者是理解綜合力一旦

把這些特點有機組合起來就能一目了然地瞭解每一個人

3 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及研究法所定義的人格特質不僅可以區分可以檢測而且是相對穩

定的

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人格特質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自Galton (1884)提出語詞假說(Lexical hypothesis)即用人格特質

特徵(Personality traits)來描述人共找出包含一千餘個表示人格特質特徵的字而後Allport amp

Odbert (1936)延續Galton的方式由韋氏新國際辭典(Websteracute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inary)中挑

出一萬七千多個描述人格特質和個人行為的詞彙Allport相信特質是性格的基本單位根據他的

觀點特質實際存在且奠基於神經系統中並認為特質代表人們一般的性格傾向並解釋了人們

在不同情境與時間下功能運作的規律性1963年Norman使用自然言語驗證Cattell的程序後宣稱

五因素模式是合理的人格分類模式1981年Goldberg將之正式命名為「Big Five」五大人格特質

而其中最廣被接受的是Costa amp McCras (1986)等人對五大人格特質之分類形容詞其意義及典型

特徵說明如下

1 親和性(AgreeablenessA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他人所定下之規範的遵循程度親和性高的人會替別人設想喜歡幫助別人

合作性強親切有禮貌待人友善容易相處此外親和性高的人在團體中通常扮演順從的

角色避免衝突攻擊性的話語然而即使一般認定親和性高的人比不易順從的人在人際關係

中來得受歡迎但一個人過於順從也可能顯得缺乏主見對分析批判辯證性的思維相對較弱

因此親和性的高分與低分並不能判定孰優孰劣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在極端的情況下A因

素極度高分者可能伴隨依賴性的人格違常極度低分者可能伴隨自我中心反社會及偏執的

人格違常

2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C因素)

指一個人對追求目標之專心集中程度勤勉謹慎性高的人認真負責努力工作成就導向

意志堅強不屈不撓此外也意涵負責守紀律循規蹈矩謹慎與自我控制C因素高分就正面

而言通常伴隨高度的成就因此有學者把這個維度稱作成就的意志(Will to Achieve)就負面而言

C因素高分可能伴隨過度嚴謹一絲不苟或強迫性的A型人格而C因素低分者則比較不嚴格遵

循規則以及比較不目標導向正面而言可以說是比較具有彈性負面而言則可能在自我控制目

標達成等方面較弱

3 外向性(ExtraversionE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或外在環境互動感到舒適的程度外向性高的人其特徵主動活躍喜歡

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多話喜歡刺激而外向性低的人則較保守靦腆安靜喜

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歡獨處E因素是在神經科學領域中少數被證實可能與遺傳有關的特質研究指出外向性高

的人在外在環境的刺激反應上較為遲鈍因此偏好追求更多的社會性刺激或社交活動反之內

向者對於外在刺激的反應則相較纖細敏感

4 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N因素)

指一個人的情感受到刺激反應的容易程度N因素是情緒穩定性的相反N因素高分者代表

容易緊張憂鬱沮喪情緒化缺乏安全感壓力承受與情緒控制的能力低分者則情緒穩定

性高冷靜性情平和且較能放鬆N因素在心理學上除代表情緒的感受性外亦為情緒困擾

失調與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標

5 開放性(OpennessO因素)

指一個人對認知以外的人事物的彈性與開放程度開放性高的人具有開闊心胸富有想像

力好奇心原創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變開放性低的人則顯得傳統保守安於現狀喜歡

熟悉的事物甚於新奇事物開放性高的人喜歡去不一樣的地方參加不一樣的活動嘗試不同的

食物他們喜歡新鮮感和多樣化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喜好也會轉變研究指出開放性為與

學習成效有關的重要特質

沈聰益(2003)將五大人格特質每項細分為五至六個細刻面其意涵如[表3]

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A1信賴

(Trust) 諒解不懷疑欠小心欠悲觀平和心腸軟

A2直率

(Straightforwardness) 欠複雜欠苛求欠輕浮欠迷人欠機靈欠專制

A3利他

(Altruism) 溫馨軟心腸仁慈慷慨和藹容忍不自私

A4順從

(Compliance) 不固執不要求耐性容忍不坦率心腸軟

A5謙虛

(Modesty) 不賣弄不伶俐不獨斷不爭辯欠自信欠積極欠理想

A6柔嫩心

(Tender-Mindedness) 友善溫馨同情軟心腸仁慈安定和藹

1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

C1能力

(Competence) 效率自信嚴密謀略不混淆有智能

C2秩序

(Order) 組織嚴密效率精準有系統不粗心

C3盡責

(Dutifulness) 不防衛不分心不粗心不懶惰嚴密

C4成就驅力

(Achievement Striving) 嚴密雄心勤奮進取堅決自信堅持

C5自我修養

(Self-Discipline) 組織不懶散效率不粗心富精力嚴密勤奮

C6深思熟慮

(Deliberation) 不急躁不衝動不粗心有耐性成熟嚴密不易怒

外向性

Extraversion

E1溫馨(Warmth) 友善易親近愉快不冷漠親切外向

E2群聚

(Gregariousness) 愛社交外向尋求快樂健談不退縮

E3堅持

(Assertiveness) 侵略進取獨斷自信強力狂熱

E4活躍

(Activity) 精力旺盛匆忙快速積極決斷狂熱

E5尋求刺激

(Excitement Seeking) 尋求快樂大膽冒險迷人帥氣大方有精神靈巧

E6正面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熱心幽默讚揚自發尋求快樂樂觀快活

神經質或 情緒穩定性

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

N1焦慮

(Anxiety) 恐懼憂慮緊張神經質欠自信欠樂觀

N2敵意

(Angry Hostility) 暴躁缺耐性易怒心情不穩緊繃欠溫和

N3憂鬱

(Depression) 擔憂不滿足欠自信悲觀心情不穩焦慮

N4自我意識

(Self-Consciousness) 怕羞欠自信膽怯防衛焦慮

N5衝動

(Impulsiveness) 心情不穩急性諷刺自我中心輕率易怒

N6脆弱(Vulnerability) 欠清明思維欠自信焦慮欠效率欠警覺

1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開放性

Openness

O1幻想

(Fantasy) 愛夢想想像幽默淘氣理想主義藝術複雜難以瞭解

O2美感

(Aesthetics) 想像藝術原創性狂熱理想多才多藝

O3情感

(Feelings) 易興奮自發洞察力想像親切健談

O4行動

(Actions) 興趣廣想像冒險樂觀健談變通

O5概念

(Ideas) 理想興趣廣創作好奇想像洞察力

O6價值觀

(Values) 不守舊非傳統欠謹慎輕浮

資料來源整理自沈聰益(2003)

承上可知特質取向的科學觀與大量的測驗工具發展讓人格得以用可靠有效的方式被衡

量但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定義與分類各異如盧盛忠(1997)統計被拿來形容人格特質的詞彙

總共有四千多種國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國內自製之人格測驗工具多數係以學校及政府機

構為施測對象較欠缺以任職企業界之在職人員為樣本建立可供企業界使用的人格測驗工具

而國外的測驗工具雖累積為數可觀的樣本以建立各種工作職類常模惟因國內之社會經濟文

化及勞動環境等因素異於國外因此是否能有效地類推適用至國內亦多所疑慮基此台灣金

融研訓院與台師大心測中心共同研發以國內金融人員為常模建置金融業專屬職涯心理測驗「金

融人才性格測驗」本測驗係以五大人格特質及其他重要情意測驗為基礎挑選出七項重要人格

特性並依據國內金融職業環境歸納十一種主要金融職務本測驗特色除係以本國金融從業人員

為常模外更依據金融職業工作環境設計情境試題以提高測驗的建構效度本測驗可適用於金

融機構招募甄選訓練發展人員調動升遷輔導及安置以及企業組織診斷促進金融業選

才用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有關七項金融人員主要人格特質其意義及內涵分述如下

1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積極謹慎負責主動學習與工作有關之事物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抱持著認真完成的

精神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為增進個案銀行選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本研究以該行所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

才性格測驗」應用於該行目標職位的甄選效度以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人員時適當的參考

指標

綜合以上本研究使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及其他合適量表做為研究工具分析人格特質

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之間的相關性此外由於適合不同性質工作的人格特質不盡相

同故本研究採立意取樣方式分別針對個案銀行內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以Dawis amp

Loftquist (1984)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建構各變項間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分析方法找出兩項目標職務之適性特質並驗證本研究建構模式的合

理性

貳文獻探討

一心理測驗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之應用

心理測驗(psychological testing)其實並不神秘它以考試量表問卷觀察表檢核表等各

樣的形式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可泛指針對人類潛在特質(latent trait)的一切測量心理測驗

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不過當時較缺乏標準化的程序與客觀性的指標評估測

驗的效能1904年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 Binet)發展出一套包括判斷理解和推理共30個問

題的智力測驗使早期心理測驗有了最大的進展美國心理學家Lewis Terman接續比奈對智力測

驗的研究於1916年提出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力商數的概念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1917-1918)被組織心理學家運用於士兵甄選安置與軍官的績效評估此為心理測驗從臨床與學

習輔導領域轉而被應用於人力資源管理之濫觴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心理測驗在美國軍隊

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並且在軍人的選拔中有非常好的效果這也使得心理測量在戰後的美國企業

中風行開來雖然早期有關心理測驗的發展大都集中在智力評估方面後續的測驗所涵蓋的範

圍則擴及態度(aptitude)能力(ability)興趣(interest)人格(personality)等領域並被廣泛運用到

教育工商業醫療心理與社會科學用以評估教學成效甄選人才協助精神疾病診斷參考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西方出現了許多專門提供人力資源測評服務的公司使人力資源測評成

為了一個新興產業並被應用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各層面之功能中近年來企業在面臨人員甄

選安置訓練發展績效評估與升遷決策時心理測驗已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綜觀心理測驗

的種類則可依據其測量之潛在特質分為「認知性特質的測量」與「情感性特質的測量」兩大類

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其內涵整理如[表1]

表1 心理測驗的分類

測驗類型

潛在特質

認知性特質的測量 情感性特質的測量

又稱「最佳表現測驗」(maximum performance

test)此類測驗有標準答案其作答結果有

「對錯」或是「好壞」與「優劣」的分

又稱「典型表現測驗」(typical performance

test)主要測量受測者的典型反應傾向此

類測驗的作答反應沒有「對錯」或「好

壞」「優劣」之分性格測驗的目的是希

望受測者誠實地依照自己的看法或典型的行

為反應作答

智力測驗 性向測驗 成就測驗 人格測驗 興趣測驗 態度測驗

目標特質 一般性的基本

學習能力

特定領域的學

習能力

特定領域的學

習成果

一般性的行為

表現傾向

對特定環境或

活動的偏好

對特定事物的

看法或喜好

特質屬性 天生的 天生與環境 在環境中習得

的 天生的 天生與環境

在環境中習得

測驗目的 預測未來一般

性的學習表現

預測未來特定

領域的學習表

評估過去在特

定領域的學習

成果

區 辨 個 別 差

異預測未來

行為表現

預測個體對特

定環境或活動

的喜好程度

預測個與特定

事物有關的結

果 (如銷售狀

況選舉結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上所述甄選是做出雇用某位或某些應徵者而不雇用其他人的決定的一種決策程序而心

理測驗是透過科學性與系統性的測量協助人們能夠提升決策品質的參考工具

國內學者房美玉(2002)認為在甄選過程中使用心理測驗可以增加整個甄選過程的效用提

升組織的效能心理測驗用於甄選工具所得之分數稱為預測分數(predictor)若此分數與效標的關

聯性高的話該甄選工具就具有效標關聯效度可被認定是具有效度的甄選工具(房美玉2002)

而依據Muchinsky (1999)針對十一種人事甄選方法以效度公平性實用性及成本等四個向度進

行評估(如[表2])尚無一項人事甄選方法可視為最佳方法故建議企業應搭配使用至少兩種以

上的甄選工具以互補不足這也正是心理測驗學所談的增益效度(Incremental Validity)的概念

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2 各種甄選方法之評估分析

甄選方法

評估的標準Evaluative Standards

效度

Validity

公平性

Fairness

實用性

Applicability

成本

Cost

智力測驗Intelligence tests 中 中 高 低

使用機械的性向測驗Mechanical aptitude tests 中 高 中 低

知覺動作能力測驗Sensorymotor ability tests 中 高 低 低

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ies 中 高 中 中

體能測試Physical abilities tests 高 中 低 低

面試Interviews 中 中 高 中

評價中心Assessment centers 高 高 中 高

工作範例Work samples 高 高 低 高

狀況模擬Situational exercises 中 (未知) 低 中

自傳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高 中 高 低

推薦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低 (未知) 高 低

資料來源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P130) by Muchinsky(1999)

由於本院在金融專業測驗及認證系統上深耕多年在相關領域之認知測驗已發展成熟故進

一步發展針對情感性特質的測量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以使金融產業人才評鑑工具更臻完備

而為提供「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用於個案銀行目標職位甄選之有效證據本研究根據本測驗應用

於甄選決策之目的目標對象 以P銀行目標職位從業人員為樣本以其甄選效標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做為依變項討論「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結果與前述依變項間的相關情形

做為本測驗之效標關聯佐證

二人格特質理論與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源自於拉丁語persona其意義有二一指舞臺上演員的面具做為個人

身分的表徵二指個人真正的自我包括一個人的內在動機情緒習慣與思想等(詹益統1996)

Allport被視為第一位為人格下定義的學者他曾將自古希臘時代所有與人格相關的概念整理出五

十種不同的定義並歸納出總括性綜合性等級性適應性個別性以及代表性這六大類人格

定義並提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對環境獨特適應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37)

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他又於1961年將人格的定義進一步修改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特有的行為和想

法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61)爾後不同學者針對人格此一概念亦各有其定義張春興(1991)綜

合各學者理念將人格一詞界定為人格是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由逐漸發展的心理特徵所

構成為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事物適應時所顯示的異於別人的性格且當其心理特徵表

現於行為時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其將人格綜合歸納出以下三項特點

(一)人格是由行為來定義的

個人為因應外在環境勢必會產生一些適應行為人格的定義即是由這些適應環境的行為反

應而來故對於人格的觀察必須設計情境來引發個人對周遭環境有所反應在此情境下才能進

行人格研究

(二)人格具有統合性與持久性

在不同環境與時間下所展現出個人適應環境的行為模式都有一定的脈絡存在即各種人格特

質都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雖然人格特質也可能因個人年齡或情境不同而有所改變但改

變也是些微且漸進的

(三)人格的組成來自於多種特質

人格並不是由單一特質所造成而是由多種特質所構成這些特質統稱為人格特質

心理學主要的人格理論觀點可大略分為四類心理分析或心理動力觀點現象學觀點特質

論以及社會認知論不同的人格理論針對其感興趣的某一層面人類行為提出一組有系統的觀念

或假設並利用這些建構(construct)來描述其所關心的人類行為現象因此各種取向的人格理論

均有其限制與其適用的焦點範圍不同理論所發展的工具亦針對不同的功能所設計其中特質

取向的人格理論有別於臨床治療主要係用於描述個別差異預測個人在環境中的表現Richard

M Steers (1997)認為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比較能夠普遍應用於組織中之員工行為預測原因有三

1 特質理論與以非正常行為為研究對象的精神分析取向出發點不同特質理論主要研究正常

的健康成人試圖透過對人的具體特性分析來達到對人的全面認識

2 在研究人的工作行為時還須討論員工的可靠性情感穩定性或者是理解綜合力一旦

把這些特點有機組合起來就能一目了然地瞭解每一個人

3 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及研究法所定義的人格特質不僅可以區分可以檢測而且是相對穩

定的

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人格特質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自Galton (1884)提出語詞假說(Lexical hypothesis)即用人格特質

特徵(Personality traits)來描述人共找出包含一千餘個表示人格特質特徵的字而後Allport amp

Odbert (1936)延續Galton的方式由韋氏新國際辭典(Websteracute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inary)中挑

出一萬七千多個描述人格特質和個人行為的詞彙Allport相信特質是性格的基本單位根據他的

觀點特質實際存在且奠基於神經系統中並認為特質代表人們一般的性格傾向並解釋了人們

在不同情境與時間下功能運作的規律性1963年Norman使用自然言語驗證Cattell的程序後宣稱

五因素模式是合理的人格分類模式1981年Goldberg將之正式命名為「Big Five」五大人格特質

而其中最廣被接受的是Costa amp McCras (1986)等人對五大人格特質之分類形容詞其意義及典型

特徵說明如下

1 親和性(AgreeablenessA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他人所定下之規範的遵循程度親和性高的人會替別人設想喜歡幫助別人

合作性強親切有禮貌待人友善容易相處此外親和性高的人在團體中通常扮演順從的

角色避免衝突攻擊性的話語然而即使一般認定親和性高的人比不易順從的人在人際關係

中來得受歡迎但一個人過於順從也可能顯得缺乏主見對分析批判辯證性的思維相對較弱

因此親和性的高分與低分並不能判定孰優孰劣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在極端的情況下A因

素極度高分者可能伴隨依賴性的人格違常極度低分者可能伴隨自我中心反社會及偏執的

人格違常

2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C因素)

指一個人對追求目標之專心集中程度勤勉謹慎性高的人認真負責努力工作成就導向

意志堅強不屈不撓此外也意涵負責守紀律循規蹈矩謹慎與自我控制C因素高分就正面

而言通常伴隨高度的成就因此有學者把這個維度稱作成就的意志(Will to Achieve)就負面而言

C因素高分可能伴隨過度嚴謹一絲不苟或強迫性的A型人格而C因素低分者則比較不嚴格遵

循規則以及比較不目標導向正面而言可以說是比較具有彈性負面而言則可能在自我控制目

標達成等方面較弱

3 外向性(ExtraversionE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或外在環境互動感到舒適的程度外向性高的人其特徵主動活躍喜歡

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多話喜歡刺激而外向性低的人則較保守靦腆安靜喜

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歡獨處E因素是在神經科學領域中少數被證實可能與遺傳有關的特質研究指出外向性高

的人在外在環境的刺激反應上較為遲鈍因此偏好追求更多的社會性刺激或社交活動反之內

向者對於外在刺激的反應則相較纖細敏感

4 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N因素)

指一個人的情感受到刺激反應的容易程度N因素是情緒穩定性的相反N因素高分者代表

容易緊張憂鬱沮喪情緒化缺乏安全感壓力承受與情緒控制的能力低分者則情緒穩定

性高冷靜性情平和且較能放鬆N因素在心理學上除代表情緒的感受性外亦為情緒困擾

失調與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標

5 開放性(OpennessO因素)

指一個人對認知以外的人事物的彈性與開放程度開放性高的人具有開闊心胸富有想像

力好奇心原創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變開放性低的人則顯得傳統保守安於現狀喜歡

熟悉的事物甚於新奇事物開放性高的人喜歡去不一樣的地方參加不一樣的活動嘗試不同的

食物他們喜歡新鮮感和多樣化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喜好也會轉變研究指出開放性為與

學習成效有關的重要特質

沈聰益(2003)將五大人格特質每項細分為五至六個細刻面其意涵如[表3]

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A1信賴

(Trust) 諒解不懷疑欠小心欠悲觀平和心腸軟

A2直率

(Straightforwardness) 欠複雜欠苛求欠輕浮欠迷人欠機靈欠專制

A3利他

(Altruism) 溫馨軟心腸仁慈慷慨和藹容忍不自私

A4順從

(Compliance) 不固執不要求耐性容忍不坦率心腸軟

A5謙虛

(Modesty) 不賣弄不伶俐不獨斷不爭辯欠自信欠積極欠理想

A6柔嫩心

(Tender-Mindedness) 友善溫馨同情軟心腸仁慈安定和藹

1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

C1能力

(Competence) 效率自信嚴密謀略不混淆有智能

C2秩序

(Order) 組織嚴密效率精準有系統不粗心

C3盡責

(Dutifulness) 不防衛不分心不粗心不懶惰嚴密

C4成就驅力

(Achievement Striving) 嚴密雄心勤奮進取堅決自信堅持

C5自我修養

(Self-Discipline) 組織不懶散效率不粗心富精力嚴密勤奮

C6深思熟慮

(Deliberation) 不急躁不衝動不粗心有耐性成熟嚴密不易怒

外向性

Extraversion

E1溫馨(Warmth) 友善易親近愉快不冷漠親切外向

E2群聚

(Gregariousness) 愛社交外向尋求快樂健談不退縮

E3堅持

(Assertiveness) 侵略進取獨斷自信強力狂熱

E4活躍

(Activity) 精力旺盛匆忙快速積極決斷狂熱

E5尋求刺激

(Excitement Seeking) 尋求快樂大膽冒險迷人帥氣大方有精神靈巧

E6正面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熱心幽默讚揚自發尋求快樂樂觀快活

神經質或 情緒穩定性

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

N1焦慮

(Anxiety) 恐懼憂慮緊張神經質欠自信欠樂觀

N2敵意

(Angry Hostility) 暴躁缺耐性易怒心情不穩緊繃欠溫和

N3憂鬱

(Depression) 擔憂不滿足欠自信悲觀心情不穩焦慮

N4自我意識

(Self-Consciousness) 怕羞欠自信膽怯防衛焦慮

N5衝動

(Impulsiveness) 心情不穩急性諷刺自我中心輕率易怒

N6脆弱(Vulnerability) 欠清明思維欠自信焦慮欠效率欠警覺

1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開放性

Openness

O1幻想

(Fantasy) 愛夢想想像幽默淘氣理想主義藝術複雜難以瞭解

O2美感

(Aesthetics) 想像藝術原創性狂熱理想多才多藝

O3情感

(Feelings) 易興奮自發洞察力想像親切健談

O4行動

(Actions) 興趣廣想像冒險樂觀健談變通

O5概念

(Ideas) 理想興趣廣創作好奇想像洞察力

O6價值觀

(Values) 不守舊非傳統欠謹慎輕浮

資料來源整理自沈聰益(2003)

承上可知特質取向的科學觀與大量的測驗工具發展讓人格得以用可靠有效的方式被衡

量但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定義與分類各異如盧盛忠(1997)統計被拿來形容人格特質的詞彙

總共有四千多種國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國內自製之人格測驗工具多數係以學校及政府機

構為施測對象較欠缺以任職企業界之在職人員為樣本建立可供企業界使用的人格測驗工具

而國外的測驗工具雖累積為數可觀的樣本以建立各種工作職類常模惟因國內之社會經濟文

化及勞動環境等因素異於國外因此是否能有效地類推適用至國內亦多所疑慮基此台灣金

融研訓院與台師大心測中心共同研發以國內金融人員為常模建置金融業專屬職涯心理測驗「金

融人才性格測驗」本測驗係以五大人格特質及其他重要情意測驗為基礎挑選出七項重要人格

特性並依據國內金融職業環境歸納十一種主要金融職務本測驗特色除係以本國金融從業人員

為常模外更依據金融職業工作環境設計情境試題以提高測驗的建構效度本測驗可適用於金

融機構招募甄選訓練發展人員調動升遷輔導及安置以及企業組織診斷促進金融業選

才用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有關七項金融人員主要人格特質其意義及內涵分述如下

1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積極謹慎負責主動學習與工作有關之事物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抱持著認真完成的

精神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其內涵整理如[表1]

表1 心理測驗的分類

測驗類型

潛在特質

認知性特質的測量 情感性特質的測量

又稱「最佳表現測驗」(maximum performance

test)此類測驗有標準答案其作答結果有

「對錯」或是「好壞」與「優劣」的分

又稱「典型表現測驗」(typical performance

test)主要測量受測者的典型反應傾向此

類測驗的作答反應沒有「對錯」或「好

壞」「優劣」之分性格測驗的目的是希

望受測者誠實地依照自己的看法或典型的行

為反應作答

智力測驗 性向測驗 成就測驗 人格測驗 興趣測驗 態度測驗

目標特質 一般性的基本

學習能力

特定領域的學

習能力

特定領域的學

習成果

一般性的行為

表現傾向

對特定環境或

活動的偏好

對特定事物的

看法或喜好

特質屬性 天生的 天生與環境 在環境中習得

的 天生的 天生與環境

在環境中習得

測驗目的 預測未來一般

性的學習表現

預測未來特定

領域的學習表

評估過去在特

定領域的學習

成果

區 辨 個 別 差

異預測未來

行為表現

預測個體對特

定環境或活動

的喜好程度

預測個與特定

事物有關的結

果 (如銷售狀

況選舉結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上所述甄選是做出雇用某位或某些應徵者而不雇用其他人的決定的一種決策程序而心

理測驗是透過科學性與系統性的測量協助人們能夠提升決策品質的參考工具

國內學者房美玉(2002)認為在甄選過程中使用心理測驗可以增加整個甄選過程的效用提

升組織的效能心理測驗用於甄選工具所得之分數稱為預測分數(predictor)若此分數與效標的關

聯性高的話該甄選工具就具有效標關聯效度可被認定是具有效度的甄選工具(房美玉2002)

而依據Muchinsky (1999)針對十一種人事甄選方法以效度公平性實用性及成本等四個向度進

行評估(如[表2])尚無一項人事甄選方法可視為最佳方法故建議企業應搭配使用至少兩種以

上的甄選工具以互補不足這也正是心理測驗學所談的增益效度(Incremental Validity)的概念

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2 各種甄選方法之評估分析

甄選方法

評估的標準Evaluative Standards

效度

Validity

公平性

Fairness

實用性

Applicability

成本

Cost

智力測驗Intelligence tests 中 中 高 低

使用機械的性向測驗Mechanical aptitude tests 中 高 中 低

知覺動作能力測驗Sensorymotor ability tests 中 高 低 低

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ies 中 高 中 中

體能測試Physical abilities tests 高 中 低 低

面試Interviews 中 中 高 中

評價中心Assessment centers 高 高 中 高

工作範例Work samples 高 高 低 高

狀況模擬Situational exercises 中 (未知) 低 中

自傳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高 中 高 低

推薦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低 (未知) 高 低

資料來源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P130) by Muchinsky(1999)

由於本院在金融專業測驗及認證系統上深耕多年在相關領域之認知測驗已發展成熟故進

一步發展針對情感性特質的測量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以使金融產業人才評鑑工具更臻完備

而為提供「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用於個案銀行目標職位甄選之有效證據本研究根據本測驗應用

於甄選決策之目的目標對象 以P銀行目標職位從業人員為樣本以其甄選效標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做為依變項討論「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結果與前述依變項間的相關情形

做為本測驗之效標關聯佐證

二人格特質理論與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源自於拉丁語persona其意義有二一指舞臺上演員的面具做為個人

身分的表徵二指個人真正的自我包括一個人的內在動機情緒習慣與思想等(詹益統1996)

Allport被視為第一位為人格下定義的學者他曾將自古希臘時代所有與人格相關的概念整理出五

十種不同的定義並歸納出總括性綜合性等級性適應性個別性以及代表性這六大類人格

定義並提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對環境獨特適應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37)

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他又於1961年將人格的定義進一步修改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特有的行為和想

法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61)爾後不同學者針對人格此一概念亦各有其定義張春興(1991)綜

合各學者理念將人格一詞界定為人格是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由逐漸發展的心理特徵所

構成為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事物適應時所顯示的異於別人的性格且當其心理特徵表

現於行為時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其將人格綜合歸納出以下三項特點

(一)人格是由行為來定義的

個人為因應外在環境勢必會產生一些適應行為人格的定義即是由這些適應環境的行為反

應而來故對於人格的觀察必須設計情境來引發個人對周遭環境有所反應在此情境下才能進

行人格研究

(二)人格具有統合性與持久性

在不同環境與時間下所展現出個人適應環境的行為模式都有一定的脈絡存在即各種人格特

質都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雖然人格特質也可能因個人年齡或情境不同而有所改變但改

變也是些微且漸進的

(三)人格的組成來自於多種特質

人格並不是由單一特質所造成而是由多種特質所構成這些特質統稱為人格特質

心理學主要的人格理論觀點可大略分為四類心理分析或心理動力觀點現象學觀點特質

論以及社會認知論不同的人格理論針對其感興趣的某一層面人類行為提出一組有系統的觀念

或假設並利用這些建構(construct)來描述其所關心的人類行為現象因此各種取向的人格理論

均有其限制與其適用的焦點範圍不同理論所發展的工具亦針對不同的功能所設計其中特質

取向的人格理論有別於臨床治療主要係用於描述個別差異預測個人在環境中的表現Richard

M Steers (1997)認為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比較能夠普遍應用於組織中之員工行為預測原因有三

1 特質理論與以非正常行為為研究對象的精神分析取向出發點不同特質理論主要研究正常

的健康成人試圖透過對人的具體特性分析來達到對人的全面認識

2 在研究人的工作行為時還須討論員工的可靠性情感穩定性或者是理解綜合力一旦

把這些特點有機組合起來就能一目了然地瞭解每一個人

3 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及研究法所定義的人格特質不僅可以區分可以檢測而且是相對穩

定的

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人格特質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自Galton (1884)提出語詞假說(Lexical hypothesis)即用人格特質

特徵(Personality traits)來描述人共找出包含一千餘個表示人格特質特徵的字而後Allport amp

Odbert (1936)延續Galton的方式由韋氏新國際辭典(Websteracute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inary)中挑

出一萬七千多個描述人格特質和個人行為的詞彙Allport相信特質是性格的基本單位根據他的

觀點特質實際存在且奠基於神經系統中並認為特質代表人們一般的性格傾向並解釋了人們

在不同情境與時間下功能運作的規律性1963年Norman使用自然言語驗證Cattell的程序後宣稱

五因素模式是合理的人格分類模式1981年Goldberg將之正式命名為「Big Five」五大人格特質

而其中最廣被接受的是Costa amp McCras (1986)等人對五大人格特質之分類形容詞其意義及典型

特徵說明如下

1 親和性(AgreeablenessA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他人所定下之規範的遵循程度親和性高的人會替別人設想喜歡幫助別人

合作性強親切有禮貌待人友善容易相處此外親和性高的人在團體中通常扮演順從的

角色避免衝突攻擊性的話語然而即使一般認定親和性高的人比不易順從的人在人際關係

中來得受歡迎但一個人過於順從也可能顯得缺乏主見對分析批判辯證性的思維相對較弱

因此親和性的高分與低分並不能判定孰優孰劣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在極端的情況下A因

素極度高分者可能伴隨依賴性的人格違常極度低分者可能伴隨自我中心反社會及偏執的

人格違常

2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C因素)

指一個人對追求目標之專心集中程度勤勉謹慎性高的人認真負責努力工作成就導向

意志堅強不屈不撓此外也意涵負責守紀律循規蹈矩謹慎與自我控制C因素高分就正面

而言通常伴隨高度的成就因此有學者把這個維度稱作成就的意志(Will to Achieve)就負面而言

C因素高分可能伴隨過度嚴謹一絲不苟或強迫性的A型人格而C因素低分者則比較不嚴格遵

循規則以及比較不目標導向正面而言可以說是比較具有彈性負面而言則可能在自我控制目

標達成等方面較弱

3 外向性(ExtraversionE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或外在環境互動感到舒適的程度外向性高的人其特徵主動活躍喜歡

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多話喜歡刺激而外向性低的人則較保守靦腆安靜喜

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歡獨處E因素是在神經科學領域中少數被證實可能與遺傳有關的特質研究指出外向性高

的人在外在環境的刺激反應上較為遲鈍因此偏好追求更多的社會性刺激或社交活動反之內

向者對於外在刺激的反應則相較纖細敏感

4 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N因素)

指一個人的情感受到刺激反應的容易程度N因素是情緒穩定性的相反N因素高分者代表

容易緊張憂鬱沮喪情緒化缺乏安全感壓力承受與情緒控制的能力低分者則情緒穩定

性高冷靜性情平和且較能放鬆N因素在心理學上除代表情緒的感受性外亦為情緒困擾

失調與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標

5 開放性(OpennessO因素)

指一個人對認知以外的人事物的彈性與開放程度開放性高的人具有開闊心胸富有想像

力好奇心原創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變開放性低的人則顯得傳統保守安於現狀喜歡

熟悉的事物甚於新奇事物開放性高的人喜歡去不一樣的地方參加不一樣的活動嘗試不同的

食物他們喜歡新鮮感和多樣化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喜好也會轉變研究指出開放性為與

學習成效有關的重要特質

沈聰益(2003)將五大人格特質每項細分為五至六個細刻面其意涵如[表3]

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A1信賴

(Trust) 諒解不懷疑欠小心欠悲觀平和心腸軟

A2直率

(Straightforwardness) 欠複雜欠苛求欠輕浮欠迷人欠機靈欠專制

A3利他

(Altruism) 溫馨軟心腸仁慈慷慨和藹容忍不自私

A4順從

(Compliance) 不固執不要求耐性容忍不坦率心腸軟

A5謙虛

(Modesty) 不賣弄不伶俐不獨斷不爭辯欠自信欠積極欠理想

A6柔嫩心

(Tender-Mindedness) 友善溫馨同情軟心腸仁慈安定和藹

1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

C1能力

(Competence) 效率自信嚴密謀略不混淆有智能

C2秩序

(Order) 組織嚴密效率精準有系統不粗心

C3盡責

(Dutifulness) 不防衛不分心不粗心不懶惰嚴密

C4成就驅力

(Achievement Striving) 嚴密雄心勤奮進取堅決自信堅持

C5自我修養

(Self-Discipline) 組織不懶散效率不粗心富精力嚴密勤奮

C6深思熟慮

(Deliberation) 不急躁不衝動不粗心有耐性成熟嚴密不易怒

外向性

Extraversion

E1溫馨(Warmth) 友善易親近愉快不冷漠親切外向

E2群聚

(Gregariousness) 愛社交外向尋求快樂健談不退縮

E3堅持

(Assertiveness) 侵略進取獨斷自信強力狂熱

E4活躍

(Activity) 精力旺盛匆忙快速積極決斷狂熱

E5尋求刺激

(Excitement Seeking) 尋求快樂大膽冒險迷人帥氣大方有精神靈巧

E6正面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熱心幽默讚揚自發尋求快樂樂觀快活

神經質或 情緒穩定性

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

N1焦慮

(Anxiety) 恐懼憂慮緊張神經質欠自信欠樂觀

N2敵意

(Angry Hostility) 暴躁缺耐性易怒心情不穩緊繃欠溫和

N3憂鬱

(Depression) 擔憂不滿足欠自信悲觀心情不穩焦慮

N4自我意識

(Self-Consciousness) 怕羞欠自信膽怯防衛焦慮

N5衝動

(Impulsiveness) 心情不穩急性諷刺自我中心輕率易怒

N6脆弱(Vulnerability) 欠清明思維欠自信焦慮欠效率欠警覺

1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開放性

Openness

O1幻想

(Fantasy) 愛夢想想像幽默淘氣理想主義藝術複雜難以瞭解

O2美感

(Aesthetics) 想像藝術原創性狂熱理想多才多藝

O3情感

(Feelings) 易興奮自發洞察力想像親切健談

O4行動

(Actions) 興趣廣想像冒險樂觀健談變通

O5概念

(Ideas) 理想興趣廣創作好奇想像洞察力

O6價值觀

(Values) 不守舊非傳統欠謹慎輕浮

資料來源整理自沈聰益(2003)

承上可知特質取向的科學觀與大量的測驗工具發展讓人格得以用可靠有效的方式被衡

量但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定義與分類各異如盧盛忠(1997)統計被拿來形容人格特質的詞彙

總共有四千多種國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國內自製之人格測驗工具多數係以學校及政府機

構為施測對象較欠缺以任職企業界之在職人員為樣本建立可供企業界使用的人格測驗工具

而國外的測驗工具雖累積為數可觀的樣本以建立各種工作職類常模惟因國內之社會經濟文

化及勞動環境等因素異於國外因此是否能有效地類推適用至國內亦多所疑慮基此台灣金

融研訓院與台師大心測中心共同研發以國內金融人員為常模建置金融業專屬職涯心理測驗「金

融人才性格測驗」本測驗係以五大人格特質及其他重要情意測驗為基礎挑選出七項重要人格

特性並依據國內金融職業環境歸納十一種主要金融職務本測驗特色除係以本國金融從業人員

為常模外更依據金融職業工作環境設計情境試題以提高測驗的建構效度本測驗可適用於金

融機構招募甄選訓練發展人員調動升遷輔導及安置以及企業組織診斷促進金融業選

才用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有關七項金融人員主要人格特質其意義及內涵分述如下

1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積極謹慎負責主動學習與工作有關之事物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抱持著認真完成的

精神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2 各種甄選方法之評估分析

甄選方法

評估的標準Evaluative Standards

效度

Validity

公平性

Fairness

實用性

Applicability

成本

Cost

智力測驗Intelligence tests 中 中 高 低

使用機械的性向測驗Mechanical aptitude tests 中 高 中 低

知覺動作能力測驗Sensorymotor ability tests 中 高 低 低

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ies 中 高 中 中

體能測試Physical abilities tests 高 中 低 低

面試Interviews 中 中 高 中

評價中心Assessment centers 高 高 中 高

工作範例Work samples 高 高 低 高

狀況模擬Situational exercises 中 (未知) 低 中

自傳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高 中 高 低

推薦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低 (未知) 高 低

資料來源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P130) by Muchinsky(1999)

由於本院在金融專業測驗及認證系統上深耕多年在相關領域之認知測驗已發展成熟故進

一步發展針對情感性特質的測量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以使金融產業人才評鑑工具更臻完備

而為提供「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用於個案銀行目標職位甄選之有效證據本研究根據本測驗應用

於甄選決策之目的目標對象 以P銀行目標職位從業人員為樣本以其甄選效標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做為依變項討論「金融人才性格測驗」結果與前述依變項間的相關情形

做為本測驗之效標關聯佐證

二人格特質理論與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源自於拉丁語persona其意義有二一指舞臺上演員的面具做為個人

身分的表徵二指個人真正的自我包括一個人的內在動機情緒習慣與思想等(詹益統1996)

Allport被視為第一位為人格下定義的學者他曾將自古希臘時代所有與人格相關的概念整理出五

十種不同的定義並歸納出總括性綜合性等級性適應性個別性以及代表性這六大類人格

定義並提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對環境獨特適應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37)

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他又於1961年將人格的定義進一步修改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特有的行為和想

法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61)爾後不同學者針對人格此一概念亦各有其定義張春興(1991)綜

合各學者理念將人格一詞界定為人格是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由逐漸發展的心理特徵所

構成為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事物適應時所顯示的異於別人的性格且當其心理特徵表

現於行為時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其將人格綜合歸納出以下三項特點

(一)人格是由行為來定義的

個人為因應外在環境勢必會產生一些適應行為人格的定義即是由這些適應環境的行為反

應而來故對於人格的觀察必須設計情境來引發個人對周遭環境有所反應在此情境下才能進

行人格研究

(二)人格具有統合性與持久性

在不同環境與時間下所展現出個人適應環境的行為模式都有一定的脈絡存在即各種人格特

質都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雖然人格特質也可能因個人年齡或情境不同而有所改變但改

變也是些微且漸進的

(三)人格的組成來自於多種特質

人格並不是由單一特質所造成而是由多種特質所構成這些特質統稱為人格特質

心理學主要的人格理論觀點可大略分為四類心理分析或心理動力觀點現象學觀點特質

論以及社會認知論不同的人格理論針對其感興趣的某一層面人類行為提出一組有系統的觀念

或假設並利用這些建構(construct)來描述其所關心的人類行為現象因此各種取向的人格理論

均有其限制與其適用的焦點範圍不同理論所發展的工具亦針對不同的功能所設計其中特質

取向的人格理論有別於臨床治療主要係用於描述個別差異預測個人在環境中的表現Richard

M Steers (1997)認為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比較能夠普遍應用於組織中之員工行為預測原因有三

1 特質理論與以非正常行為為研究對象的精神分析取向出發點不同特質理論主要研究正常

的健康成人試圖透過對人的具體特性分析來達到對人的全面認識

2 在研究人的工作行為時還須討論員工的可靠性情感穩定性或者是理解綜合力一旦

把這些特點有機組合起來就能一目了然地瞭解每一個人

3 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及研究法所定義的人格特質不僅可以區分可以檢測而且是相對穩

定的

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人格特質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自Galton (1884)提出語詞假說(Lexical hypothesis)即用人格特質

特徵(Personality traits)來描述人共找出包含一千餘個表示人格特質特徵的字而後Allport amp

Odbert (1936)延續Galton的方式由韋氏新國際辭典(Websteracute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inary)中挑

出一萬七千多個描述人格特質和個人行為的詞彙Allport相信特質是性格的基本單位根據他的

觀點特質實際存在且奠基於神經系統中並認為特質代表人們一般的性格傾向並解釋了人們

在不同情境與時間下功能運作的規律性1963年Norman使用自然言語驗證Cattell的程序後宣稱

五因素模式是合理的人格分類模式1981年Goldberg將之正式命名為「Big Five」五大人格特質

而其中最廣被接受的是Costa amp McCras (1986)等人對五大人格特質之分類形容詞其意義及典型

特徵說明如下

1 親和性(AgreeablenessA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他人所定下之規範的遵循程度親和性高的人會替別人設想喜歡幫助別人

合作性強親切有禮貌待人友善容易相處此外親和性高的人在團體中通常扮演順從的

角色避免衝突攻擊性的話語然而即使一般認定親和性高的人比不易順從的人在人際關係

中來得受歡迎但一個人過於順從也可能顯得缺乏主見對分析批判辯證性的思維相對較弱

因此親和性的高分與低分並不能判定孰優孰劣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在極端的情況下A因

素極度高分者可能伴隨依賴性的人格違常極度低分者可能伴隨自我中心反社會及偏執的

人格違常

2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C因素)

指一個人對追求目標之專心集中程度勤勉謹慎性高的人認真負責努力工作成就導向

意志堅強不屈不撓此外也意涵負責守紀律循規蹈矩謹慎與自我控制C因素高分就正面

而言通常伴隨高度的成就因此有學者把這個維度稱作成就的意志(Will to Achieve)就負面而言

C因素高分可能伴隨過度嚴謹一絲不苟或強迫性的A型人格而C因素低分者則比較不嚴格遵

循規則以及比較不目標導向正面而言可以說是比較具有彈性負面而言則可能在自我控制目

標達成等方面較弱

3 外向性(ExtraversionE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或外在環境互動感到舒適的程度外向性高的人其特徵主動活躍喜歡

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多話喜歡刺激而外向性低的人則較保守靦腆安靜喜

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歡獨處E因素是在神經科學領域中少數被證實可能與遺傳有關的特質研究指出外向性高

的人在外在環境的刺激反應上較為遲鈍因此偏好追求更多的社會性刺激或社交活動反之內

向者對於外在刺激的反應則相較纖細敏感

4 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N因素)

指一個人的情感受到刺激反應的容易程度N因素是情緒穩定性的相反N因素高分者代表

容易緊張憂鬱沮喪情緒化缺乏安全感壓力承受與情緒控制的能力低分者則情緒穩定

性高冷靜性情平和且較能放鬆N因素在心理學上除代表情緒的感受性外亦為情緒困擾

失調與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標

5 開放性(OpennessO因素)

指一個人對認知以外的人事物的彈性與開放程度開放性高的人具有開闊心胸富有想像

力好奇心原創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變開放性低的人則顯得傳統保守安於現狀喜歡

熟悉的事物甚於新奇事物開放性高的人喜歡去不一樣的地方參加不一樣的活動嘗試不同的

食物他們喜歡新鮮感和多樣化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喜好也會轉變研究指出開放性為與

學習成效有關的重要特質

沈聰益(2003)將五大人格特質每項細分為五至六個細刻面其意涵如[表3]

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A1信賴

(Trust) 諒解不懷疑欠小心欠悲觀平和心腸軟

A2直率

(Straightforwardness) 欠複雜欠苛求欠輕浮欠迷人欠機靈欠專制

A3利他

(Altruism) 溫馨軟心腸仁慈慷慨和藹容忍不自私

A4順從

(Compliance) 不固執不要求耐性容忍不坦率心腸軟

A5謙虛

(Modesty) 不賣弄不伶俐不獨斷不爭辯欠自信欠積極欠理想

A6柔嫩心

(Tender-Mindedness) 友善溫馨同情軟心腸仁慈安定和藹

1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

C1能力

(Competence) 效率自信嚴密謀略不混淆有智能

C2秩序

(Order) 組織嚴密效率精準有系統不粗心

C3盡責

(Dutifulness) 不防衛不分心不粗心不懶惰嚴密

C4成就驅力

(Achievement Striving) 嚴密雄心勤奮進取堅決自信堅持

C5自我修養

(Self-Discipline) 組織不懶散效率不粗心富精力嚴密勤奮

C6深思熟慮

(Deliberation) 不急躁不衝動不粗心有耐性成熟嚴密不易怒

外向性

Extraversion

E1溫馨(Warmth) 友善易親近愉快不冷漠親切外向

E2群聚

(Gregariousness) 愛社交外向尋求快樂健談不退縮

E3堅持

(Assertiveness) 侵略進取獨斷自信強力狂熱

E4活躍

(Activity) 精力旺盛匆忙快速積極決斷狂熱

E5尋求刺激

(Excitement Seeking) 尋求快樂大膽冒險迷人帥氣大方有精神靈巧

E6正面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熱心幽默讚揚自發尋求快樂樂觀快活

神經質或 情緒穩定性

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

N1焦慮

(Anxiety) 恐懼憂慮緊張神經質欠自信欠樂觀

N2敵意

(Angry Hostility) 暴躁缺耐性易怒心情不穩緊繃欠溫和

N3憂鬱

(Depression) 擔憂不滿足欠自信悲觀心情不穩焦慮

N4自我意識

(Self-Consciousness) 怕羞欠自信膽怯防衛焦慮

N5衝動

(Impulsiveness) 心情不穩急性諷刺自我中心輕率易怒

N6脆弱(Vulnerability) 欠清明思維欠自信焦慮欠效率欠警覺

1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開放性

Openness

O1幻想

(Fantasy) 愛夢想想像幽默淘氣理想主義藝術複雜難以瞭解

O2美感

(Aesthetics) 想像藝術原創性狂熱理想多才多藝

O3情感

(Feelings) 易興奮自發洞察力想像親切健談

O4行動

(Actions) 興趣廣想像冒險樂觀健談變通

O5概念

(Ideas) 理想興趣廣創作好奇想像洞察力

O6價值觀

(Values) 不守舊非傳統欠謹慎輕浮

資料來源整理自沈聰益(2003)

承上可知特質取向的科學觀與大量的測驗工具發展讓人格得以用可靠有效的方式被衡

量但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定義與分類各異如盧盛忠(1997)統計被拿來形容人格特質的詞彙

總共有四千多種國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國內自製之人格測驗工具多數係以學校及政府機

構為施測對象較欠缺以任職企業界之在職人員為樣本建立可供企業界使用的人格測驗工具

而國外的測驗工具雖累積為數可觀的樣本以建立各種工作職類常模惟因國內之社會經濟文

化及勞動環境等因素異於國外因此是否能有效地類推適用至國內亦多所疑慮基此台灣金

融研訓院與台師大心測中心共同研發以國內金融人員為常模建置金融業專屬職涯心理測驗「金

融人才性格測驗」本測驗係以五大人格特質及其他重要情意測驗為基礎挑選出七項重要人格

特性並依據國內金融職業環境歸納十一種主要金融職務本測驗特色除係以本國金融從業人員

為常模外更依據金融職業工作環境設計情境試題以提高測驗的建構效度本測驗可適用於金

融機構招募甄選訓練發展人員調動升遷輔導及安置以及企業組織診斷促進金融業選

才用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有關七項金融人員主要人格特質其意義及內涵分述如下

1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積極謹慎負責主動學習與工作有關之事物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抱持著認真完成的

精神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他又於1961年將人格的定義進一步修改為「人格是個體心理與生理系統中決定他特有的行為和想

法之動力組織」(Allport 1961)爾後不同學者針對人格此一概念亦各有其定義張春興(1991)綜

合各學者理念將人格一詞界定為人格是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由逐漸發展的心理特徵所

構成為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事物適應時所顯示的異於別人的性格且當其心理特徵表

現於行為時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其將人格綜合歸納出以下三項特點

(一)人格是由行為來定義的

個人為因應外在環境勢必會產生一些適應行為人格的定義即是由這些適應環境的行為反

應而來故對於人格的觀察必須設計情境來引發個人對周遭環境有所反應在此情境下才能進

行人格研究

(二)人格具有統合性與持久性

在不同環境與時間下所展現出個人適應環境的行為模式都有一定的脈絡存在即各種人格特

質都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雖然人格特質也可能因個人年齡或情境不同而有所改變但改

變也是些微且漸進的

(三)人格的組成來自於多種特質

人格並不是由單一特質所造成而是由多種特質所構成這些特質統稱為人格特質

心理學主要的人格理論觀點可大略分為四類心理分析或心理動力觀點現象學觀點特質

論以及社會認知論不同的人格理論針對其感興趣的某一層面人類行為提出一組有系統的觀念

或假設並利用這些建構(construct)來描述其所關心的人類行為現象因此各種取向的人格理論

均有其限制與其適用的焦點範圍不同理論所發展的工具亦針對不同的功能所設計其中特質

取向的人格理論有別於臨床治療主要係用於描述個別差異預測個人在環境中的表現Richard

M Steers (1997)認為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比較能夠普遍應用於組織中之員工行為預測原因有三

1 特質理論與以非正常行為為研究對象的精神分析取向出發點不同特質理論主要研究正常

的健康成人試圖透過對人的具體特性分析來達到對人的全面認識

2 在研究人的工作行為時還須討論員工的可靠性情感穩定性或者是理解綜合力一旦

把這些特點有機組合起來就能一目了然地瞭解每一個人

3 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及研究法所定義的人格特質不僅可以區分可以檢測而且是相對穩

定的

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人格特質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自Galton (1884)提出語詞假說(Lexical hypothesis)即用人格特質

特徵(Personality traits)來描述人共找出包含一千餘個表示人格特質特徵的字而後Allport amp

Odbert (1936)延續Galton的方式由韋氏新國際辭典(Websteracute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inary)中挑

出一萬七千多個描述人格特質和個人行為的詞彙Allport相信特質是性格的基本單位根據他的

觀點特質實際存在且奠基於神經系統中並認為特質代表人們一般的性格傾向並解釋了人們

在不同情境與時間下功能運作的規律性1963年Norman使用自然言語驗證Cattell的程序後宣稱

五因素模式是合理的人格分類模式1981年Goldberg將之正式命名為「Big Five」五大人格特質

而其中最廣被接受的是Costa amp McCras (1986)等人對五大人格特質之分類形容詞其意義及典型

特徵說明如下

1 親和性(AgreeablenessA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他人所定下之規範的遵循程度親和性高的人會替別人設想喜歡幫助別人

合作性強親切有禮貌待人友善容易相處此外親和性高的人在團體中通常扮演順從的

角色避免衝突攻擊性的話語然而即使一般認定親和性高的人比不易順從的人在人際關係

中來得受歡迎但一個人過於順從也可能顯得缺乏主見對分析批判辯證性的思維相對較弱

因此親和性的高分與低分並不能判定孰優孰劣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在極端的情況下A因

素極度高分者可能伴隨依賴性的人格違常極度低分者可能伴隨自我中心反社會及偏執的

人格違常

2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C因素)

指一個人對追求目標之專心集中程度勤勉謹慎性高的人認真負責努力工作成就導向

意志堅強不屈不撓此外也意涵負責守紀律循規蹈矩謹慎與自我控制C因素高分就正面

而言通常伴隨高度的成就因此有學者把這個維度稱作成就的意志(Will to Achieve)就負面而言

C因素高分可能伴隨過度嚴謹一絲不苟或強迫性的A型人格而C因素低分者則比較不嚴格遵

循規則以及比較不目標導向正面而言可以說是比較具有彈性負面而言則可能在自我控制目

標達成等方面較弱

3 外向性(ExtraversionE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或外在環境互動感到舒適的程度外向性高的人其特徵主動活躍喜歡

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多話喜歡刺激而外向性低的人則較保守靦腆安靜喜

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歡獨處E因素是在神經科學領域中少數被證實可能與遺傳有關的特質研究指出外向性高

的人在外在環境的刺激反應上較為遲鈍因此偏好追求更多的社會性刺激或社交活動反之內

向者對於外在刺激的反應則相較纖細敏感

4 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N因素)

指一個人的情感受到刺激反應的容易程度N因素是情緒穩定性的相反N因素高分者代表

容易緊張憂鬱沮喪情緒化缺乏安全感壓力承受與情緒控制的能力低分者則情緒穩定

性高冷靜性情平和且較能放鬆N因素在心理學上除代表情緒的感受性外亦為情緒困擾

失調與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標

5 開放性(OpennessO因素)

指一個人對認知以外的人事物的彈性與開放程度開放性高的人具有開闊心胸富有想像

力好奇心原創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變開放性低的人則顯得傳統保守安於現狀喜歡

熟悉的事物甚於新奇事物開放性高的人喜歡去不一樣的地方參加不一樣的活動嘗試不同的

食物他們喜歡新鮮感和多樣化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喜好也會轉變研究指出開放性為與

學習成效有關的重要特質

沈聰益(2003)將五大人格特質每項細分為五至六個細刻面其意涵如[表3]

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A1信賴

(Trust) 諒解不懷疑欠小心欠悲觀平和心腸軟

A2直率

(Straightforwardness) 欠複雜欠苛求欠輕浮欠迷人欠機靈欠專制

A3利他

(Altruism) 溫馨軟心腸仁慈慷慨和藹容忍不自私

A4順從

(Compliance) 不固執不要求耐性容忍不坦率心腸軟

A5謙虛

(Modesty) 不賣弄不伶俐不獨斷不爭辯欠自信欠積極欠理想

A6柔嫩心

(Tender-Mindedness) 友善溫馨同情軟心腸仁慈安定和藹

1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

C1能力

(Competence) 效率自信嚴密謀略不混淆有智能

C2秩序

(Order) 組織嚴密效率精準有系統不粗心

C3盡責

(Dutifulness) 不防衛不分心不粗心不懶惰嚴密

C4成就驅力

(Achievement Striving) 嚴密雄心勤奮進取堅決自信堅持

C5自我修養

(Self-Discipline) 組織不懶散效率不粗心富精力嚴密勤奮

C6深思熟慮

(Deliberation) 不急躁不衝動不粗心有耐性成熟嚴密不易怒

外向性

Extraversion

E1溫馨(Warmth) 友善易親近愉快不冷漠親切外向

E2群聚

(Gregariousness) 愛社交外向尋求快樂健談不退縮

E3堅持

(Assertiveness) 侵略進取獨斷自信強力狂熱

E4活躍

(Activity) 精力旺盛匆忙快速積極決斷狂熱

E5尋求刺激

(Excitement Seeking) 尋求快樂大膽冒險迷人帥氣大方有精神靈巧

E6正面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熱心幽默讚揚自發尋求快樂樂觀快活

神經質或 情緒穩定性

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

N1焦慮

(Anxiety) 恐懼憂慮緊張神經質欠自信欠樂觀

N2敵意

(Angry Hostility) 暴躁缺耐性易怒心情不穩緊繃欠溫和

N3憂鬱

(Depression) 擔憂不滿足欠自信悲觀心情不穩焦慮

N4自我意識

(Self-Consciousness) 怕羞欠自信膽怯防衛焦慮

N5衝動

(Impulsiveness) 心情不穩急性諷刺自我中心輕率易怒

N6脆弱(Vulnerability) 欠清明思維欠自信焦慮欠效率欠警覺

1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開放性

Openness

O1幻想

(Fantasy) 愛夢想想像幽默淘氣理想主義藝術複雜難以瞭解

O2美感

(Aesthetics) 想像藝術原創性狂熱理想多才多藝

O3情感

(Feelings) 易興奮自發洞察力想像親切健談

O4行動

(Actions) 興趣廣想像冒險樂觀健談變通

O5概念

(Ideas) 理想興趣廣創作好奇想像洞察力

O6價值觀

(Values) 不守舊非傳統欠謹慎輕浮

資料來源整理自沈聰益(2003)

承上可知特質取向的科學觀與大量的測驗工具發展讓人格得以用可靠有效的方式被衡

量但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定義與分類各異如盧盛忠(1997)統計被拿來形容人格特質的詞彙

總共有四千多種國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國內自製之人格測驗工具多數係以學校及政府機

構為施測對象較欠缺以任職企業界之在職人員為樣本建立可供企業界使用的人格測驗工具

而國外的測驗工具雖累積為數可觀的樣本以建立各種工作職類常模惟因國內之社會經濟文

化及勞動環境等因素異於國外因此是否能有效地類推適用至國內亦多所疑慮基此台灣金

融研訓院與台師大心測中心共同研發以國內金融人員為常模建置金融業專屬職涯心理測驗「金

融人才性格測驗」本測驗係以五大人格特質及其他重要情意測驗為基礎挑選出七項重要人格

特性並依據國內金融職業環境歸納十一種主要金融職務本測驗特色除係以本國金融從業人員

為常模外更依據金融職業工作環境設計情境試題以提高測驗的建構效度本測驗可適用於金

融機構招募甄選訓練發展人員調動升遷輔導及安置以及企業組織診斷促進金融業選

才用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有關七項金融人員主要人格特質其意義及內涵分述如下

1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積極謹慎負責主動學習與工作有關之事物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抱持著認真完成的

精神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人格特質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自Galton (1884)提出語詞假說(Lexical hypothesis)即用人格特質

特徵(Personality traits)來描述人共找出包含一千餘個表示人格特質特徵的字而後Allport amp

Odbert (1936)延續Galton的方式由韋氏新國際辭典(Websteracute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inary)中挑

出一萬七千多個描述人格特質和個人行為的詞彙Allport相信特質是性格的基本單位根據他的

觀點特質實際存在且奠基於神經系統中並認為特質代表人們一般的性格傾向並解釋了人們

在不同情境與時間下功能運作的規律性1963年Norman使用自然言語驗證Cattell的程序後宣稱

五因素模式是合理的人格分類模式1981年Goldberg將之正式命名為「Big Five」五大人格特質

而其中最廣被接受的是Costa amp McCras (1986)等人對五大人格特質之分類形容詞其意義及典型

特徵說明如下

1 親和性(AgreeablenessA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他人所定下之規範的遵循程度親和性高的人會替別人設想喜歡幫助別人

合作性強親切有禮貌待人友善容易相處此外親和性高的人在團體中通常扮演順從的

角色避免衝突攻擊性的話語然而即使一般認定親和性高的人比不易順從的人在人際關係

中來得受歡迎但一個人過於順從也可能顯得缺乏主見對分析批判辯證性的思維相對較弱

因此親和性的高分與低分並不能判定孰優孰劣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在極端的情況下A因

素極度高分者可能伴隨依賴性的人格違常極度低分者可能伴隨自我中心反社會及偏執的

人格違常

2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C因素)

指一個人對追求目標之專心集中程度勤勉謹慎性高的人認真負責努力工作成就導向

意志堅強不屈不撓此外也意涵負責守紀律循規蹈矩謹慎與自我控制C因素高分就正面

而言通常伴隨高度的成就因此有學者把這個維度稱作成就的意志(Will to Achieve)就負面而言

C因素高分可能伴隨過度嚴謹一絲不苟或強迫性的A型人格而C因素低分者則比較不嚴格遵

循規則以及比較不目標導向正面而言可以說是比較具有彈性負面而言則可能在自我控制目

標達成等方面較弱

3 外向性(ExtraversionE因素)

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或外在環境互動感到舒適的程度外向性高的人其特徵主動活躍喜歡

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多話喜歡刺激而外向性低的人則較保守靦腆安靜喜

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歡獨處E因素是在神經科學領域中少數被證實可能與遺傳有關的特質研究指出外向性高

的人在外在環境的刺激反應上較為遲鈍因此偏好追求更多的社會性刺激或社交活動反之內

向者對於外在刺激的反應則相較纖細敏感

4 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N因素)

指一個人的情感受到刺激反應的容易程度N因素是情緒穩定性的相反N因素高分者代表

容易緊張憂鬱沮喪情緒化缺乏安全感壓力承受與情緒控制的能力低分者則情緒穩定

性高冷靜性情平和且較能放鬆N因素在心理學上除代表情緒的感受性外亦為情緒困擾

失調與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標

5 開放性(OpennessO因素)

指一個人對認知以外的人事物的彈性與開放程度開放性高的人具有開闊心胸富有想像

力好奇心原創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變開放性低的人則顯得傳統保守安於現狀喜歡

熟悉的事物甚於新奇事物開放性高的人喜歡去不一樣的地方參加不一樣的活動嘗試不同的

食物他們喜歡新鮮感和多樣化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喜好也會轉變研究指出開放性為與

學習成效有關的重要特質

沈聰益(2003)將五大人格特質每項細分為五至六個細刻面其意涵如[表3]

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A1信賴

(Trust) 諒解不懷疑欠小心欠悲觀平和心腸軟

A2直率

(Straightforwardness) 欠複雜欠苛求欠輕浮欠迷人欠機靈欠專制

A3利他

(Altruism) 溫馨軟心腸仁慈慷慨和藹容忍不自私

A4順從

(Compliance) 不固執不要求耐性容忍不坦率心腸軟

A5謙虛

(Modesty) 不賣弄不伶俐不獨斷不爭辯欠自信欠積極欠理想

A6柔嫩心

(Tender-Mindedness) 友善溫馨同情軟心腸仁慈安定和藹

1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

C1能力

(Competence) 效率自信嚴密謀略不混淆有智能

C2秩序

(Order) 組織嚴密效率精準有系統不粗心

C3盡責

(Dutifulness) 不防衛不分心不粗心不懶惰嚴密

C4成就驅力

(Achievement Striving) 嚴密雄心勤奮進取堅決自信堅持

C5自我修養

(Self-Discipline) 組織不懶散效率不粗心富精力嚴密勤奮

C6深思熟慮

(Deliberation) 不急躁不衝動不粗心有耐性成熟嚴密不易怒

外向性

Extraversion

E1溫馨(Warmth) 友善易親近愉快不冷漠親切外向

E2群聚

(Gregariousness) 愛社交外向尋求快樂健談不退縮

E3堅持

(Assertiveness) 侵略進取獨斷自信強力狂熱

E4活躍

(Activity) 精力旺盛匆忙快速積極決斷狂熱

E5尋求刺激

(Excitement Seeking) 尋求快樂大膽冒險迷人帥氣大方有精神靈巧

E6正面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熱心幽默讚揚自發尋求快樂樂觀快活

神經質或 情緒穩定性

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

N1焦慮

(Anxiety) 恐懼憂慮緊張神經質欠自信欠樂觀

N2敵意

(Angry Hostility) 暴躁缺耐性易怒心情不穩緊繃欠溫和

N3憂鬱

(Depression) 擔憂不滿足欠自信悲觀心情不穩焦慮

N4自我意識

(Self-Consciousness) 怕羞欠自信膽怯防衛焦慮

N5衝動

(Impulsiveness) 心情不穩急性諷刺自我中心輕率易怒

N6脆弱(Vulnerability) 欠清明思維欠自信焦慮欠效率欠警覺

1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開放性

Openness

O1幻想

(Fantasy) 愛夢想想像幽默淘氣理想主義藝術複雜難以瞭解

O2美感

(Aesthetics) 想像藝術原創性狂熱理想多才多藝

O3情感

(Feelings) 易興奮自發洞察力想像親切健談

O4行動

(Actions) 興趣廣想像冒險樂觀健談變通

O5概念

(Ideas) 理想興趣廣創作好奇想像洞察力

O6價值觀

(Values) 不守舊非傳統欠謹慎輕浮

資料來源整理自沈聰益(2003)

承上可知特質取向的科學觀與大量的測驗工具發展讓人格得以用可靠有效的方式被衡

量但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定義與分類各異如盧盛忠(1997)統計被拿來形容人格特質的詞彙

總共有四千多種國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國內自製之人格測驗工具多數係以學校及政府機

構為施測對象較欠缺以任職企業界之在職人員為樣本建立可供企業界使用的人格測驗工具

而國外的測驗工具雖累積為數可觀的樣本以建立各種工作職類常模惟因國內之社會經濟文

化及勞動環境等因素異於國外因此是否能有效地類推適用至國內亦多所疑慮基此台灣金

融研訓院與台師大心測中心共同研發以國內金融人員為常模建置金融業專屬職涯心理測驗「金

融人才性格測驗」本測驗係以五大人格特質及其他重要情意測驗為基礎挑選出七項重要人格

特性並依據國內金融職業環境歸納十一種主要金融職務本測驗特色除係以本國金融從業人員

為常模外更依據金融職業工作環境設計情境試題以提高測驗的建構效度本測驗可適用於金

融機構招募甄選訓練發展人員調動升遷輔導及安置以及企業組織診斷促進金融業選

才用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有關七項金融人員主要人格特質其意義及內涵分述如下

1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積極謹慎負責主動學習與工作有關之事物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抱持著認真完成的

精神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歡獨處E因素是在神經科學領域中少數被證實可能與遺傳有關的特質研究指出外向性高

的人在外在環境的刺激反應上較為遲鈍因此偏好追求更多的社會性刺激或社交活動反之內

向者對於外在刺激的反應則相較纖細敏感

4 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N因素)

指一個人的情感受到刺激反應的容易程度N因素是情緒穩定性的相反N因素高分者代表

容易緊張憂鬱沮喪情緒化缺乏安全感壓力承受與情緒控制的能力低分者則情緒穩定

性高冷靜性情平和且較能放鬆N因素在心理學上除代表情緒的感受性外亦為情緒困擾

失調與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標

5 開放性(OpennessO因素)

指一個人對認知以外的人事物的彈性與開放程度開放性高的人具有開闊心胸富有想像

力好奇心原創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變開放性低的人則顯得傳統保守安於現狀喜歡

熟悉的事物甚於新奇事物開放性高的人喜歡去不一樣的地方參加不一樣的活動嘗試不同的

食物他們喜歡新鮮感和多樣化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喜好也會轉變研究指出開放性為與

學習成效有關的重要特質

沈聰益(2003)將五大人格特質每項細分為五至六個細刻面其意涵如[表3]

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A1信賴

(Trust) 諒解不懷疑欠小心欠悲觀平和心腸軟

A2直率

(Straightforwardness) 欠複雜欠苛求欠輕浮欠迷人欠機靈欠專制

A3利他

(Altruism) 溫馨軟心腸仁慈慷慨和藹容忍不自私

A4順從

(Compliance) 不固執不要求耐性容忍不坦率心腸軟

A5謙虛

(Modesty) 不賣弄不伶俐不獨斷不爭辯欠自信欠積極欠理想

A6柔嫩心

(Tender-Mindedness) 友善溫馨同情軟心腸仁慈安定和藹

1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

C1能力

(Competence) 效率自信嚴密謀略不混淆有智能

C2秩序

(Order) 組織嚴密效率精準有系統不粗心

C3盡責

(Dutifulness) 不防衛不分心不粗心不懶惰嚴密

C4成就驅力

(Achievement Striving) 嚴密雄心勤奮進取堅決自信堅持

C5自我修養

(Self-Discipline) 組織不懶散效率不粗心富精力嚴密勤奮

C6深思熟慮

(Deliberation) 不急躁不衝動不粗心有耐性成熟嚴密不易怒

外向性

Extraversion

E1溫馨(Warmth) 友善易親近愉快不冷漠親切外向

E2群聚

(Gregariousness) 愛社交外向尋求快樂健談不退縮

E3堅持

(Assertiveness) 侵略進取獨斷自信強力狂熱

E4活躍

(Activity) 精力旺盛匆忙快速積極決斷狂熱

E5尋求刺激

(Excitement Seeking) 尋求快樂大膽冒險迷人帥氣大方有精神靈巧

E6正面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熱心幽默讚揚自發尋求快樂樂觀快活

神經質或 情緒穩定性

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

N1焦慮

(Anxiety) 恐懼憂慮緊張神經質欠自信欠樂觀

N2敵意

(Angry Hostility) 暴躁缺耐性易怒心情不穩緊繃欠溫和

N3憂鬱

(Depression) 擔憂不滿足欠自信悲觀心情不穩焦慮

N4自我意識

(Self-Consciousness) 怕羞欠自信膽怯防衛焦慮

N5衝動

(Impulsiveness) 心情不穩急性諷刺自我中心輕率易怒

N6脆弱(Vulnerability) 欠清明思維欠自信焦慮欠效率欠警覺

1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開放性

Openness

O1幻想

(Fantasy) 愛夢想想像幽默淘氣理想主義藝術複雜難以瞭解

O2美感

(Aesthetics) 想像藝術原創性狂熱理想多才多藝

O3情感

(Feelings) 易興奮自發洞察力想像親切健談

O4行動

(Actions) 興趣廣想像冒險樂觀健談變通

O5概念

(Ideas) 理想興趣廣創作好奇想像洞察力

O6價值觀

(Values) 不守舊非傳統欠謹慎輕浮

資料來源整理自沈聰益(2003)

承上可知特質取向的科學觀與大量的測驗工具發展讓人格得以用可靠有效的方式被衡

量但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定義與分類各異如盧盛忠(1997)統計被拿來形容人格特質的詞彙

總共有四千多種國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國內自製之人格測驗工具多數係以學校及政府機

構為施測對象較欠缺以任職企業界之在職人員為樣本建立可供企業界使用的人格測驗工具

而國外的測驗工具雖累積為數可觀的樣本以建立各種工作職類常模惟因國內之社會經濟文

化及勞動環境等因素異於國外因此是否能有效地類推適用至國內亦多所疑慮基此台灣金

融研訓院與台師大心測中心共同研發以國內金融人員為常模建置金融業專屬職涯心理測驗「金

融人才性格測驗」本測驗係以五大人格特質及其他重要情意測驗為基礎挑選出七項重要人格

特性並依據國內金融職業環境歸納十一種主要金融職務本測驗特色除係以本國金融從業人員

為常模外更依據金融職業工作環境設計情境試題以提高測驗的建構效度本測驗可適用於金

融機構招募甄選訓練發展人員調動升遷輔導及安置以及企業組織診斷促進金融業選

才用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有關七項金融人員主要人格特質其意義及內涵分述如下

1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積極謹慎負責主動學習與工作有關之事物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抱持著認真完成的

精神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1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勤勉謹慎性

Conscientiousness

C1能力

(Competence) 效率自信嚴密謀略不混淆有智能

C2秩序

(Order) 組織嚴密效率精準有系統不粗心

C3盡責

(Dutifulness) 不防衛不分心不粗心不懶惰嚴密

C4成就驅力

(Achievement Striving) 嚴密雄心勤奮進取堅決自信堅持

C5自我修養

(Self-Discipline) 組織不懶散效率不粗心富精力嚴密勤奮

C6深思熟慮

(Deliberation) 不急躁不衝動不粗心有耐性成熟嚴密不易怒

外向性

Extraversion

E1溫馨(Warmth) 友善易親近愉快不冷漠親切外向

E2群聚

(Gregariousness) 愛社交外向尋求快樂健談不退縮

E3堅持

(Assertiveness) 侵略進取獨斷自信強力狂熱

E4活躍

(Activity) 精力旺盛匆忙快速積極決斷狂熱

E5尋求刺激

(Excitement Seeking) 尋求快樂大膽冒險迷人帥氣大方有精神靈巧

E6正面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熱心幽默讚揚自發尋求快樂樂觀快活

神經質或 情緒穩定性

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

N1焦慮

(Anxiety) 恐懼憂慮緊張神經質欠自信欠樂觀

N2敵意

(Angry Hostility) 暴躁缺耐性易怒心情不穩緊繃欠溫和

N3憂鬱

(Depression) 擔憂不滿足欠自信悲觀心情不穩焦慮

N4自我意識

(Self-Consciousness) 怕羞欠自信膽怯防衛焦慮

N5衝動

(Impulsiveness) 心情不穩急性諷刺自我中心輕率易怒

N6脆弱(Vulnerability) 欠清明思維欠自信焦慮欠效率欠警覺

1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開放性

Openness

O1幻想

(Fantasy) 愛夢想想像幽默淘氣理想主義藝術複雜難以瞭解

O2美感

(Aesthetics) 想像藝術原創性狂熱理想多才多藝

O3情感

(Feelings) 易興奮自發洞察力想像親切健談

O4行動

(Actions) 興趣廣想像冒險樂觀健談變通

O5概念

(Ideas) 理想興趣廣創作好奇想像洞察力

O6價值觀

(Values) 不守舊非傳統欠謹慎輕浮

資料來源整理自沈聰益(2003)

承上可知特質取向的科學觀與大量的測驗工具發展讓人格得以用可靠有效的方式被衡

量但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定義與分類各異如盧盛忠(1997)統計被拿來形容人格特質的詞彙

總共有四千多種國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國內自製之人格測驗工具多數係以學校及政府機

構為施測對象較欠缺以任職企業界之在職人員為樣本建立可供企業界使用的人格測驗工具

而國外的測驗工具雖累積為數可觀的樣本以建立各種工作職類常模惟因國內之社會經濟文

化及勞動環境等因素異於國外因此是否能有效地類推適用至國內亦多所疑慮基此台灣金

融研訓院與台師大心測中心共同研發以國內金融人員為常模建置金融業專屬職涯心理測驗「金

融人才性格測驗」本測驗係以五大人格特質及其他重要情意測驗為基礎挑選出七項重要人格

特性並依據國內金融職業環境歸納十一種主要金融職務本測驗特色除係以本國金融從業人員

為常模外更依據金融職業工作環境設計情境試題以提高測驗的建構效度本測驗可適用於金

融機構招募甄選訓練發展人員調動升遷輔導及安置以及企業組織診斷促進金融業選

才用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有關七項金融人員主要人格特質其意義及內涵分述如下

1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積極謹慎負責主動學習與工作有關之事物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抱持著認真完成的

精神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1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續表3 五大人格特質細刻面意涵

五大人格特質 細 刻 面 意 涵

開放性

Openness

O1幻想

(Fantasy) 愛夢想想像幽默淘氣理想主義藝術複雜難以瞭解

O2美感

(Aesthetics) 想像藝術原創性狂熱理想多才多藝

O3情感

(Feelings) 易興奮自發洞察力想像親切健談

O4行動

(Actions) 興趣廣想像冒險樂觀健談變通

O5概念

(Ideas) 理想興趣廣創作好奇想像洞察力

O6價值觀

(Values) 不守舊非傳統欠謹慎輕浮

資料來源整理自沈聰益(2003)

承上可知特質取向的科學觀與大量的測驗工具發展讓人格得以用可靠有效的方式被衡

量但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定義與分類各異如盧盛忠(1997)統計被拿來形容人格特質的詞彙

總共有四千多種國內學者鄭勝泰(2002)則認為國內自製之人格測驗工具多數係以學校及政府機

構為施測對象較欠缺以任職企業界之在職人員為樣本建立可供企業界使用的人格測驗工具

而國外的測驗工具雖累積為數可觀的樣本以建立各種工作職類常模惟因國內之社會經濟文

化及勞動環境等因素異於國外因此是否能有效地類推適用至國內亦多所疑慮基此台灣金

融研訓院與台師大心測中心共同研發以國內金融人員為常模建置金融業專屬職涯心理測驗「金

融人才性格測驗」本測驗係以五大人格特質及其他重要情意測驗為基礎挑選出七項重要人格

特性並依據國內金融職業環境歸納十一種主要金融職務本測驗特色除係以本國金融從業人員

為常模外更依據金融職業工作環境設計情境試題以提高測驗的建構效度本測驗可適用於金

融機構招募甄選訓練發展人員調動升遷輔導及安置以及企業組織診斷促進金融業選

才用才精確性與適切性有關七項金融人員主要人格特質其意義及內涵分述如下

1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積極謹慎負責主動學習與工作有關之事物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抱持著認真完成的

精神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1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 穩定性(Stability)

理性情緒穩定抗壓力強面對壓力較強的情境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眼前的工作處理較

不去考慮人情壓力等其他外在的因素

3 說服性(Persuasiveness)

誠信不對他人隱瞞事實結果的好壞都會據實以報具有說服力以及真誠的態度別人會

常來詢問你的意見或是你的提議容易為大家接受

4 服務性(Service Orientation)

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同事及客戶處理瑣碎的事務對於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都較有耐心

5 果決性(Resolution)

面對問題時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可以迅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在與人溝通上常常可以馬

上抓到重點

6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樂於結交朋友就算在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很快地與人結識而不會感到焦慮同時較能正確

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也較能去安慰與鼓舞別人

7 開放性(Openness)

比起獨自工作更善於與其他人合作且較能接納他人提出的意見不侷限於固定的工作模

式與流程喜歡經由不同的管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本研究依據前述動機與目的並考量研究族群特殊性採用以上七項人格特質因素分類做

為人格特質變項衡量基準

三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工作適應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為R V Dawis於196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

學工作適應計畫(Minnesotarsquos Work Adjustment Project)所提出工作適應理論是關於個人與工作環

境兩者間互動與調適過程的理論它關注於人類的個別差異(Human variability)並由特質取向的

角度來看工作適應的問題工作適應理論聚焦在研究人的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作為以解釋在

多樣化充滿變異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行為反應不盡相同的現象其理論假定人的需要(needs)

必須被滿足而工作環境中有許多滿足這些需要的機會人有能力從環境中獲得這些需要的滿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1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足且會透過與環境互動的調適行為以獲致這些需要的滿足

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為構成工作適應理論的兩大要素前者是指個人的能力需求後者則

是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當個人需求由工作環境獲得滿足而個

人的能力則必須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再增強的酬賞系統」(吳芝譯

1996)而工作適應正是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結果Dawis amp Lofquist (1984)認為工作適應

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者不斷尋求並完成以及維持和工作環境之間的

調和性」(Dawis amp Lofquist 1984引自李茂興1998)其理論主要認為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

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一致性(correspondence)即個人及工作環境之間配合得當的狀態個人在工

作場所中之能力表現可為其帶來某些回饋如薪資福利職位人際關係等而個人之能力

也回應了工作環境之要求此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相互滿足達到一致(賴秀騰2002)若個人

與工作之間一直能維持適當的符合程度則雙方合作關係即能一直維持換言之工作人格與工

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則是

最佳之工作安置狀況而個體之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適應之情

形基此Dawis (2005)提出滿意與適任兩個概念認為工作適應係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

工作之適任與滿意之程度針對個人工作適應情形的預測Dawis amp Lofquist (1984)進一步提出工

作適應情形的三項評估指標

(一)滿意度(satisfaction)指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的程度

(二)適任度(satisfactoriness)指個體所具備的技能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的程度

(三)工作持久(tenure)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

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與滿意度關係著工作之持久個人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能與

適任度有關而當個體如果自動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能與滿意度有關適任度能適度地調節滿意

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而滿意度能適度地調節適任度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關係因此工作持

久仰賴適任度與滿意度之間達到適當的恆定狀態由此可知個人與工作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關

係工作環境必須給予個人所需要適當的回饋與報償如薪資福利尊重人際關係和工作

空間等個人才會持續有繼續任職的意願倘若個人以其能力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同時也由工

作中得到個人需求的滿足若兩者適配或一致的情形良好則個人工作適應的情形也會良好若

個人發覺其需要無法被工作環境滿足時個人會開始覺得不滿足而需要再採行一些調適行為甚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1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至有可能會主動提出離職的要求相對地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其所表現的能力技術要能符合工

作環境的職務適任要求若個人無法達成工作環境要求即個人不適任時環境亦會產生負向回

饋要求個人工作調適直到達成一致性為止更而甚者可能會因個人適切性的不一致而遭工作

環境解任因此透過前述相互調適的過程使得個人與工作環境都達到滿足個人得以繼續留

任在工作環境中才是所謂的為「工作適應」

綜上所述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之契合程度影響著工作之持久性並能有效預測個體工作

適應的情形意即在工作環境固定的情況下當工作者特質與工作環境之要求條件相吻合時

是人力資源最穩定的安置狀況如[圖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個人的工作人格透過「適任度」

及「滿意度」之展現影響著個人在此一工作環境中的工作持久性

圖1 特定工作環境下工作人格與工作持久的關係

其中本研究以特定職務之「適性特質」作為「工作人格」變數評估指標以員工在工作環

境中展現的「工作績效」評估其「適任度」之高低而員工在工作環境中留任之持久性則以「留

任意願」評估之是故依據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本研究假設各變項相關模式

工作人格 工作持久

適任度

滿意度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1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由於個人的人格展現在適應環境的行為反應因此對人格的研究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框

架中進行才能展現其穩定性與對目標行為的預測力且不同的職業環境特性與其合適的人格特

質亦不盡相同故本研究透過與個案銀行需求訪談凝聚共識將目標對象鎖定於其行員人口最

大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採用立意取樣研究方法並依照職務類別區分樣本個別

進行適性特質之分析與研究

四人格特質與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乃指對於工作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

量長久以來工作績效一直是組織行為的重要依變項不管是領導行為組織設計員工激勵

其最終的都離不開對績效的追求Campbell (1990)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體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程

度並提出工作績效為組織期望與規定角色必須呈現的行為Edwards (1992)整合多位學者的看

法認為個人與工作績效可從「需求與能力」及「需求與供給」兩個觀點切入其中「需求與

能力」是指個人能力與工作之間的契合「需求與供給」則是指個人需求與工作屬性之間的契合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被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而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

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1986)在探討影響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中特質論者

早已提出個人人格特質會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之看法(Weiss amp Adler 1984)陸續也有許多

學者認為人格似乎是決定工作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Wexley amp Klimoski (1984)認為工作行為

會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因此了解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其工作行為其主要關鍵在於當

個人具備了某些人格特質會產生有效的行為因而才有較好的工作績效蔡維奇(2000)認為人

格特質是影響工作動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工作行為與態度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聚焦在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連性的研究當中發現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工

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量Piedmont amp Weinstein (1994)指出外向性是業務員的典型特質是涉及高

度人際互動類型工作之工作績效有效預測變數此外親和性亦是五大人格特質中另一個涉及人

際互動的因素亦有許多研究也支持親和性是工作績效的有效預測變數開放性則被較多的研究

證實與訓練績效相關在接受訓練課程中開放性高的人最能夠從中受益展現最明顯的學習成

果Salgado (1997)的研究中情緒穩定性(神經質的反面)在所有職業類群與所有工作準則中都

是有效的預測變數而且顯著水準與嚴謹性相當國內的研究者也在多種行業中進行人格特質與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1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調查林能白丘宏昌(1999)以四類不同的服務業為對象利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衡量服務人員的人格並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瞭解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與服務品質績效

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具有不同人格特質的服務人員的確影響顧客所知覺的服務品質因此認為

管理者可根據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不同針對欲提升服務品質之構面有效配置員工工作提升組

織服務品質績效在以金融產業為對象的國內研究中沈聰益(2003)以保險業務員為對象發現

謹慎性特質對銷售績效最具預測力而外向性與銷售績效的關係則較為薄弱張育菁(2005)以某

兩家銀行理財專員為對象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

性經實證結果發現理財專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其中五大人格特質的開放性顯

著影響工作績效此外陳秋燕(2006)亦指出開放性與謹慎性特質越顯著之理財顧問其工作績

效也將愈優良吳家德(2007)則發現具備親和性與謹慎性特質之理專員工其工作表現會越認真

綜合以上多數研究均支持人格特質在不同行業裡對工作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外

向性與親和性特質為人際互動相關特質與業務性質的工作績效呈正相關而開放性則被證實與

訓練績效呈正相關在國內針對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研究中則以謹慎性開放性親和性

及情緒穩定性曾被證實與工作績效正相關

(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

工作滿意的概念源自於Roethisberger和Whitehead在1927年至1932年間的霍桑實驗其研究發

現工作者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

主要因素工作滿意度一詞則出現於1930年代由Hoppock (1935)出版的「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其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

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其後研究學者根據其研究範圍目的以及所根據的理論

架構不同對工作滿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由於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觀點相當分歧許士軍

(1976)將其歸納為三

1 綜合性定義

將工作滿意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重點在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及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與看法以及工作者對工作角色的感情知覺

2 期望差距的定義

將滿意的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價值差距而定」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1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差距愈小滿意程度愈大反之則滿意程度愈小

3 參考架構的定義

工作滿意度是根據個人參考架構對工作特性加以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又可稱為構面性定

義重點在於工作者對其工作特定構面之情感反應

Seashore amp Taber (1975)指出研究工作滿意之問題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 工作滿意代表社會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產物

2 工作滿意是組織內一種早期警戒的指標

3 提供給組織及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的變項透過工作滿意之研究了解其影響而擬定計劃

及策略

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滿意的可能影響早在Fisher amp Hanna (1931)Hoppock (1935)Smith

(1955)Locke (1976)的研究中就已被察覺但卻直到證實工作滿意有時間上以及不同工作情境上

的穩定性(Staw amp Ross 1985)以及Staw Bell amp Clausen (1986)發現個人如果有正面情緒會對他

們的工作感到愉悅並穩定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性情因素對工作滿意有直接影響之性情觀點才被

重視Robbins (1991)指出工作滿意依賴人格可能比工作本身更多並且結論出群體人員的人格

特質在決定群體行為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及Watson amp Clark (1992)

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與情感(affect)有顯著的關係而情感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的關係根據Costa

McCrae amp Dye (1991)對於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親和性人格特質愈高的人越容易與他人合作或相

處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會較高亦能夠預測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外謹慎性較高的人具

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因此謹慎性高的人對工作會感到滿意而穩定的情緒(低神經質)及外向性

是「快樂的人格」之顯著表徵有較佳的工作滿意反之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表現出負向的情

感因此對工作易產生負面思考因而對工作較不滿意蔡欣嵐(2001)在對半導體業工作者的研

究中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構面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中親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工作滿意

度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又以外向性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最高而神經質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負

相關開放性則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李俊杰(2004)發現人格特質本身會影響其對工作的滿

意感受其中以「謹慎性」及「外向性」對工作滿意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以上大部分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具有相關性而五大人格特質中之謹慎性

外向性和親和性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之反向)則與工作滿意度則呈負相關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1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之傾向

(三)人格特質與留任意願

關於留任意願的定義March amp Simon (1958)引用「組織均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的

概念描述員工之所以會留在組織中是因為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他們也就是個人在貢獻與組織提

供的誘因間取得均衡Tett amp Meyer (1993)認為留任意願是員工經過審慎思考後留在組織的意願

另一方面離職傾向一般被視為留任意願的負向指標在現有的文獻中許多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意願或離職傾向做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之衡量標的且大多學者都認為留任意願與離職傾

向是一體兩面的情形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留任意

願與離職行為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高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

能性便愈低而當員工的留任意願愈低的情況下其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則愈高惟Kraut (1975)

認為留任意願對於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相較於離職意願對組織成員離職行為的預測更為

有效(轉引自劉美玲2008)Mowday Koberg amp McArthur (1984)亦指留任組織的意願與否為離職

行為的最佳預測變數因此本研究採積極面的「留任」做為研究變項定義留任意願是員工經

過審慎思考評估其留任之成本效益後願意留在同一組織或不傾向離職的工作態度

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影響的研究甚少通常是藉由工作滿意度來影響留任意願的反指標離

職傾向蔡欣嵐(2001)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特質愈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而工作滿

意度與離職傾向成反比關係也就是外向性人格特質者的個人離職率應該比內向性人格特質者

低黃石發(2003)指出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中具備「開放外向型人格」「謹慎成就型人格」與「學

習內控型人格」的特質對研發人員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以及個別之「工作滿意

度」與「工作適應性」皆呈現顯著且正向的影響效果而工作滿意度會影響離職行為因此可以

推論人格特質透過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離職行為

綜合以上人格特質對留任意願的直接影響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均指人格特質可能透過工

作滿意對留任意願造成間接之影響

參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四大構面

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礎假設本研究與工作適應理論相應的各變項相關模式如[圖3]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1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3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與個案銀行合作以其關注之甄選目的做為效標驗證「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應用於

目標職位之甄選效度並找出該行於甄選目標職位櫃檯人員帳戶管理員兩項職務人員時適

當的參考指標故採立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以個案銀行P銀行內從事櫃

台人員帳戶管理人員兩類職務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為對象了解樣本之人格特質與工作績

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之間相關情形並納入背景變項探討各變項差異該行櫃台人員總人數

為255人帳戶管理員204人在職三年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為93人與115人共計分別發出208份

研究測驗及問卷(含櫃台人員99人帳戶管理員109人)回收187份(含櫃台人員89人帳戶管理員

98人)回收率90本節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個案銀行組織特性以及目標職務工作特性說明如下

(一)個案銀行簡介

個案銀行P銀行為台灣本土銀行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新北市區域性信用合作社於1997

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其營業總部位於新板特區另於台北市等九縣市也有據點P銀行為國內少

數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銀行中仍獨立經營的基層金融機構亦為大型金控風潮下少數以基層金

融起家的銀行由於P銀行起源於新北市在信用合作社時代就有其光輝的歷史尤其在板橋一

帶基層深厚紮根一直為其他銀行難以撼動該行於1997年合併高雄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

合併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並於2014年合併臺北市第九信用合作社後分行由47家擴張至64

家為因應營業規模持續擴大P銀行期望在人力資源之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各功能均能運

用適切之工具及方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並讓人才適才適所發揮其最大績效故同意提供該行

人數所占最多之兩項職務櫃台人員帳戶管理員樣本協助本研究

適性特質 留任意願

工作績效

工作滿意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2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二)目標職務工作特性

本研究以櫃台人員及帳戶管理員兩類職務為主參考本研究對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主管及金融

業界專家訪談結果整理此兩類職務工作特性及工作所要求之能力特質如下

1 櫃台人員

(1)工作特性

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例行工作諸如資金提存匯款支票存款匯兌

託收票據外幣買賣各項代收等臨櫃服務事項以及帳務日結表單歸檔報表整理或總務財

產管理等內務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

業程序亦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

(2)要求能力

櫃台人員工作須熟悉公司的作業規範與流程遵守法令規定與公司內部控制規範熟悉電腦

操作與金融商品知識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可能包含信託銀行內控產壽險投資型保

險外幣收付理財及金融市場常識與道德等

(3)適性特質

櫃台人員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需具備誠實可靠負責等人格特質且櫃台人員擔任

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因此活潑主動積極且具有服務熱誠的

人通常較為適合

2 帳戶管理員

(1)工作特性

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動撥貸

放後管理客戶維繫等等帳戶管理員需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發掘潛在業務機

會與客戶服務需求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支援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

(2)要求能力

帳戶管理員需擬定業務推展計畫進行融資前徵信評估與融資審核所需能力包含授信架構

的規劃財務分析的運用相關專業證照及訓練需求包含銀行內控授信外匯中小企業財務

理財等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2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適性人格特質

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肯學習不畏吃苦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帳戶管理

員拓展業務反之在此職務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則通常有太過謹慎缺乏穩定性無法說服

他人服務不夠周延親和力不足或學習態度不佳等傾向

綜上所述由於適合不同組織文化不同性質工作之適性人格特質不盡相同故本研究採立

意取樣方式將工作環境情境變數予以控制一方面以統計方法驗證目標職務適性特質與前述受

訪者認知是否相符合另一方面驗證工作適性與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之相關性與關聯

模式

三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採用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工作態度量表以及個案銀行員工績效

考核分數做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本研究採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共同研發編製之「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做為人格特質之衡量工具本測驗可分為兩種測驗題型分別為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第二部

分「自我陳述」共有100題其中包含「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服務性」「果決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7項分測驗每項分測驗包含13-16題在第一部分「情境反應」的題型

中每題都有一段情境敘述做為題幹且有2至4個敘述句做為選項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

行為的程度對每個選項進行畫記在第二部分「自我陳述」的題型中每題皆為一個敘述句

受試者需依照符合自己反應行為的程度進行畫記本測驗之測驗結果為7個分測驗之總分以

各分測驗之得分對照整體百等級常模表換算為百分等級分數百分等級分數在40分以下者代

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低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介於40至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

特質上得分約同於測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高於60分者代表受測者在該項特質上得分高於測

驗對照常模群體之平均在測驗的一致性部分量表原「謹慎性」Cronbach s α係數為078「穩

定性」073「說服性」076「服務性」075「果決性」082「親和性」078「開放性」074

整體信度介於073~082堪稱良好在區辨效度部分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均介於033~064之

間屬於中度相關顯示各分測驗的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效度考驗方面則透過

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檢視與因素分析其中為使測驗題目敘述能符合金融業工作場合之現況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2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在命題者完成命題後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嚴謹地修題審題之外更透過委託單位邀請相關金

融學者專家針對題目之內容敘述給予建議使題目更加融入金融行業職場之工作情境以期能

得到更精確真實之受試者反應

(二)工作態度問卷

本問卷用於衡量本研究「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兩個項度為避免問卷名稱過於敏感致

使受訪者不願作答或不願誠實作答故以「工作態度問卷」命名之問卷包含1~20題之「明尼蘇

達工作滿意度問卷」與21~38題之「留任意願問卷」兩個部分共計38題說明如下

1 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

Weiss et al (1967)發展之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簡稱MSQ)

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長式量表共100題短式量表共20題由於長式量表有100題考驗受測者

作答的耐心和細心過程中可能因此產生誤差故一般調查多半採用短式量表本研究採用孫譽

瑋(2009)翻譯之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之短式量表做為工作滿意變項之評估工具量表評分方式李

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

度由低至高分別給予1sim5分每題分數加總即為工作滿意之得分量表總分介於20~100分之間

分數愈高表示工作滿意愈高反之若分數愈低則表示工作滿意度愈低參考孫譽瑋(2009)翻

譯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對377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員工進行人格特質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

關性研究其研究指本量表Cronbach s α為093信度良好

2 留任意願量表

本部分量表僅一個構面共18題由研究者自行發展題號接續前項工作滿意度量表兩者

合併為一份工作態度問卷量表評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從「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無意見」「符合」「非常符合」等程度分別給予1sim5分分數愈高表示留任意願的程

度愈高其中第22232426293133題為反向題採反向計分量表總分介於18~90分

之間本量表原編製22題經預試分析後刪除22353637題等4題因素負荷量在04以下之題

目Cronbach s α係數由092提升至093

(三)個案銀行員工績效考核分數

本研究定義之工作績效係採個案銀行透過其績效考核實務所提供之連續三年年終考核分數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2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之平均數依據個案銀行公告之績效考核要點其考核方式係採客觀評估由受考核者單位幹部

主管依照不同職別與層級經過至少二至三人以上覆核核定之客觀評估結果其考核等第分

為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共六等本研究依據個案銀行提供之近三年績效考核數據由

優甲上甲甲下乙丙六等由低至高轉換為1~6分並以三年平均數計之

(四)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針對目標職務工作特性適性人格輔以業界專家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項包含

1典型的一天一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力(工作經驗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或每季要處理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位上留任較久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6在這項職位上淘汰率較高的員工通常有哪些特點人格特質

肆實證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AMOS Trial 220進行資料分析與

假設檢定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個案銀行櫃台人員帳務管理人員樣本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分佈情形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內部一致性指標為Cronbach s α值吳統雄(1990)參考兩百篇提出信度的

研究報告指出在衡量信度是否足以判斷時建議以下範圍做為參考信度高低的標準如[表4]

所示

(三)Pearson相關分析

以Pearson相關分析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各構面之相關程度與關係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2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值介於-1與+1之間正負符號表示相關的方向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

關依據HinkleWilliam amp Stemphen (1982)對相關係數的強度解釋相關係數範圍09以上為非常

高度相關07~09為高度相關05~07為中度相關03~05為低度相關00~03為甚少相關Pearson

卡方檢定(Chi-Sqsuare)則用以檢定二個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4 Cronbach s α值參考指標

範 圍 評定標準

Cronbach s α lt03 不可信

03leCronbach s α lt04 勉強可信

04leCronbach s α lt05 稍微可信

05leCronbach s α lt07 可信(最常見)

07leCronbach s α lt09 很可信(次常見)

09leCronbach s 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90)

(四)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當代行為與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的重要

統計方法它融合了傳統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與「線性迴歸分析」的統計技術可用來

檢定觀察變項(Observed Variables)與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之間的假設關係對於各種因果模

式進行模型辨識估計與驗證SEM可分為兩類次的體系一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即使用觀察變項來建構潛在變項二為結構模式分析可稱為潛在變項

模式或線性結構模式主要是在建立潛在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適應理論為基

礎假設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與留任意願間的關聯模式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統計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的評估本研究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

標採取[表5][表6]參考值評估整體模式對資料的適合情形

(五) 主管及專家訪談資料整理

為能更深入了解目標職務工作特性及其所需人格特質研究者透過個案銀行人力資源人員安

排與該行人力資源主管目標職務主管及第一線業務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目標職務之工作特性

與適性特質進行質性資料整理再與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比對及討論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2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表5 驗證性因素分析內在品質檢定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gt05

項目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5

測量誤差(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lt05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gt06

平均萃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gt05

表6 結構模式分析模式適合度指標

指 標 參考值

卡方值 越小越好

卡方值自由度 小於5即可接受

GFI gt08

AGFI (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gt08

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lt01

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 gt09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有關本研究樣本各變項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可知兩類樣本在人格特質分布均在穩定性特質平均分數最高分果

決性特質平均分數最低分兩類樣本大部分特質的平均分數均在與測驗常模一般程度略同的區間

內惟穩定性親和性兩項特質所得平均分數高於測驗常模平均因此穩定性與親和性應可視

為P銀行樣本相較同業突出的優勢特質而這個結果也與該行誠懇務實信用可靠體貼熱誠之

經營方針相互呼應工作績效指標方面本研究樣本的平均分數均約同於甲等依照個案銀行考核

辦法甲等加計優等甲上人數合計得為單位受考人數之75且從樣本標準差來看樣本之間

工作績效分數其差異非常小顯示本研究樣本工作績效指標呈現右偏且集中趨勢工作滿意方

面櫃台人員平均分數為7146標準差898帳戶管理員樣本平均分數6867標準差834櫃台

人員樣本工作滿意平均分數較帳戶管理員樣本略高留任意願方面櫃檯人員樣本平均分數

5774標準差931帳戶管理員平均分數為5836標準差926帳戶管理員樣本留任意願平均分

數較櫃檯人員樣本略高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2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7 本研究樣本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櫃台人員(N=89) 帳戶管理員(N=98) 樣本全體(N=187)

變項 M SD M SD M SD

謹慎性 5031 2972 5270 2977 5157 2969

穩定性 7134 2604 7061 2655 7096 2624

說服性 5681 2741 5829 3012 5758 2879

服務性 5706 2843 5933 2894 5825 2864

果決性 4766 2534 5145 2892 4965 2727

親和性 6618 2536 6616 2699 6617 2615

開放性 5861 2642 5995 2899 5931 2773

工作績效 385 051 427 060 407 060

工作滿意 7146 898 6867 834 7000 874

留任意願 5774 931 5836 926 5806 927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共包含人格特質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及留任意願四大構面各構面分別採用不同之

評估工具各項工具之信度分析如[表8]所示顯見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均具有大於07之高度信度

而工作績效指標Cronbachrsquos α值058雖不及大部分學者定義高信度之07水準但依據吳統雄

(1990)之定義應尚屬可接受範圍

表8 信度分析

變項 評估工具 細項 題數 信度

人格特質 金融人才性格測驗

謹慎性 14 087

穩定性 14 080

說服性 16 081

服務性 14 085

果決性 14 081

親和性 14 084

開放性 14 082

工作滿意

工作態度量表

明尼蘇達 工作滿意度量表 20 091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量表 (研究者自編) 18 092

工作績效 近三年績效考核分數平均 3 058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2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四Pearson 相關分析

[表9]顯示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留任意願均達顯著相關

其中服務性謹慎性親和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性最高服務性親和性謹慎性則依序最與留任

意願相關果決性謹慎性與工作績效相關顯著

表9 本研究各變項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謹慎性 1 --- --- --- --- --- --- --- --- ---

2穩定性 50 1 --- --- --- --- --- --- --- ---

3說服性 79 52 1 --- --- --- --- --- --- ---

4服務性 80 62 71 1 --- --- --- --- --- ---

5果決性 51 41 63 47 1 --- --- --- --- ---

6親和性 65 61 63 75 61 1 --- --- --- ---

7開放性 65 66 65 71 52 78 1 --- --- ---

8工作滿意 32 22 30 36 16 31 30 1 --- ---

9留任意願 25 20 22 31 14 26 23 61 1 ---

10工作績效 16 -003 011 012 19 014 011 008 009 1

註plt05 plt01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各職務適性特質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步先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前述歸納之各職務適性特質之信效度若該特質因素負

荷量與項目信度較低則予以刪除以減少測量誤差並提升整體組合信度

1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0]所示櫃台人員樣本其服務性謹慎性與親和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項

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達087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69顯

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2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0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合信度

(CR)

平均萃取

變異量

(AVE)

親和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72 052 048

服務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92 085 015

謹慎性 larr 櫃台人員適性特質 084 071 029

087 069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2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因素分析

如[表11]所示帳戶管理員樣本在親和性服務性與開放性三項特質具有高度因素負荷量與

項目信度且在假設模型中保留此三項特質組合信度最高在人格特質構面上收斂效度最好

由[表4-13]所示整體特質組合信度達093平均萃取變異量為077顯示整體適配情形良好

表11 帳戶管理員適性特質因素析

觀察變項 larr 潛在變項 因素負荷量 項目信度 測量誤差組 合 信 度

(CR)

平均萃取

變 異 量

(AVE)

開放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親和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95 090 010

服務性 larr 帳戶管理人員適性特質 087 076 024

093 081

適配標準值 gt05 gt05 lt05 gt06 gt05

(二)本研究假設結構模式分析

1櫃台人員

[表12]顯示在櫃台人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3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

準R平方為010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約10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042

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8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8工作滿意對留任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2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意願的路徑值為086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74即工作滿意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

74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路徑值為041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17顯示工作績

效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為17

表12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31 000 010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2 003 018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086 026 074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41 317 017 不顯著

圖3 櫃台人員模式路徑圖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3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表13]引用余泰魁(2006)建議適配指標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

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3 櫃台人員假設關聯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505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37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7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7

2帳戶管理員

[表14]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路徑值為01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

水準R平方為003即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力僅3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路徑值為

043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016即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預測力達16工作滿意

對留任意願的預測路徑值為100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R平方為100工作績效對留任意願的

路徑值為-006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R平方為000顯示在帳戶管理員樣本中工作績效對留

任意願的解釋力趨近於0

表1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分析

路徑 路徑值 t值 R平方 顯著性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績效 016 003 003 不顯著

人格特質 rarr 工作滿意 043 016 019 顯著

工作滿意 rarr 留任意願 100 032 100 顯著

工作績效 rarr 留任意願 -006 941 000 不顯著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3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圖4 帳戶管理員模式路徑圖

[表15]顯示本研究假設模式各項適配指標均達標準值是一個適配良好的模型

表15 帳戶管理員模式適配度指標

自變數 適配標準值 適配指標

卡方值 越小越好 1698

卡方值自由度 lt5 154

適配度指標(GFI) gt8 095

調整後適配度指標(AGFI) gt8 088

RMSEA lt1 008

比較適配度指標(CFI) gt9 098

綜合上述櫃檯人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92)親和性(因素負荷量

084)謹慎性(因素負荷量072)帳戶管理員最關鍵之適性特質依序為親和性(因素負荷量095)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3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開放性(因素負荷量087)服務性(因素負荷量087)而本研究假設關聯模型在兩類職務樣本的考

驗下均成立即證實人格特質可透過工作績效工作滿意間接影響其留任意願與工作適應理論

假設相符

伍結論

一工作適性的重要性合適的性情是最稀有的天賦

人格是個人有別於其他個體之特徵(特質)的組合反應在個人內在的態度感受與外在的行為

表現上因此人格提供一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來解釋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工作適性

(personality-job fit)假設個人人格與工作要求假如能相互適配便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也因此更能勝任工作換句話說了解適合某一產業或職位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個人勝任提升

組織績效提高人員穩定性本研究結果亦證實此性情觀點發現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留任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的影響最顯著約可達到40的預

測力並間接影響留任意願約可達到40~50的預測力對工作績效也有15~30的預測力顯

示人格特質可以做為員工對工作產生的內在感受外在工作表現以及是否會繼續留任或採取離職

行為的預測變數

事實上企業在選才用人時性格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性格部分因素是天生的無法在

短期內改變反之能力的提升與訓練資源的投入成正比選對性格的人只要投入適當的訓練

資源與輔導自然會累積專業發揮所長反之選錯性格的人企業可能在投入大量訓練後

新人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Kleiman (1997)指出選錯人對企業的損失不斐光

是企業選錯人的有形成本就是此人年薪的30更遑論員工離職對周遭員工帶來的士氣影響甚

至商譽損失等無形成本基此新時代評估員工的標準已然改變企業甄選除了基本專業知識與

技能的考量外為探索個體細微的差異面辨識人與人之間關鍵的不同點更需要透過對於人格

特質的了解預測個人在未來工作中特定情境下可能的反應和行為以正確地選任合適的人員

降低不適任工作者帶來的組織內耗

本研究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P銀行櫃台人員主要適性特質為親和性服務性謹慎性

對照質性訪談對於櫃台人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之描述由於櫃台人員擔任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服

務窗口與客戶的互動非常重要因此活潑樂於與人結識較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想法及情緒等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3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特質較能勝任這些都符合本研究對於親和性之定義此外櫃台人員工作大多為今日事今日畢

的例行工作因此必須對瑣碎需要花較多時間的工作有耐心且由於櫃台人員是提供消費者服

務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人員因此必須具有服務精神樂意幫忙客戶處理問題以上

特性亦均符合服務性特質之定義又櫃台人員工作項目不但種類繁多且涉及複雜精細的帳務計

算與制式化的標準作業程序且每日經手大量帳務與金錢因此必須具備謹慎負責可靠之特

質與本研究對謹慎性之定義相符合另一方面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P銀行帳戶管理

員主要適性特質為開放性親和性服務性對照質性訪談對於帳戶管理員工作特性需求特質

之描述由於帳戶管理員工作包含業務開發受理撰寫授信案件徵信評估融資審核案件

動撥貸放後管理客戶維繫並與理財業務團隊合作以達成銷售目標等因此必須具有洞察力

能夠發掘潛在業務機會肯學習善於與人合作等開放性特質此外更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能力與客戶及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提供提供顧客優質服務亦符合本研究對親和

性服務性之定義

二甄選工具評估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提供個人職業選擇與業界甄選參考指標

人力資源管理乃針對組織發展需求提高組織內成員的工作績效與發展潛力將組織內人力

做最有效的運用進而有效達成組織目標並強化組織核心競爭優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

發合適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先找對的人上車(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更是企業建構

優良團隊的第一步人員甄選是一個雙向發訊(two-way signaling)的過程過程中組織「選」人

與個人「擇」組織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無論是組織居於雇主的地位遴選它所聘用的人才以達

成組織的目標還是個人本著受雇人的立場選擇他想要加入的組織以獲致個人需求的滿足

雙方都是基於各自之目的蒐集資訊評估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並做出選擇

心理測驗是一種對行為標準化系統化取樣的程序與工具不同於甄選面談會因為不同的評

估者造成不同的量測結果心理測驗兼具客觀性與一致性並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個體間的差異的

比較協助我們容易明瞭個體間差異所代表的意涵提供組織與個人在理性的基礎下進行評估

及決策然而運用心理測驗做為甄選工具時測驗必須是可靠穩定正確且有效的並能夠

提出有關這項測驗信度與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以免造成決策錯誤的遺憾例如國內學者鄭勝泰

(2002)認為企業運用心理測驗的實施成效在國內較少有學者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研究或是針對特

定的產業進行各項工作職類的全面研究故對於人因風險程度較高的產業仍待配合人員去留和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3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工作表現長期追蹤定期修訂人格測驗常模及綜合判斷指標來有效掌控風險因子避免持續使

用過時之測驗工具反使公司風險增加

相較於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金融人才性格測驗是依照國內金融產業實際人才需求編製且

無論在題目設計及計分常模均是針對金融業實際狀況建置故與國內金融產業人員選用目的性

具有高度相關經過本研究檢定本項測驗整體具有09以上的高度信度且與工作績效工作滿

意留任意願等測驗效標相關性顯著且其關聯模式更恰與工作適應理論相符顯示本測驗具有

很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由於特定工作所需的人格特質可能因工作特性組織特性而異而適性的

意義便是在於找出個人人格特質與特定職務的要求有多契合故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與個案

銀行合作針對特定組織特定職務了解其人員人格常模結果發現個案銀行的人員優勢特質

為穩定性及親和性櫃台人員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服務性謹慎性及親和性帳戶管理員

適性特質則主要包含良好的親和性服務性及開放性以上均可做為個案銀行在進行相關職務甄

選時的參考指標

三win-win 創造雙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工作滿意系統的關注

根據工作適應理論主張「適任度」為個人符合工作要求的程度意即組織對個人工作表現

的滿意程度「滿意度」為工作提供個人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需求滿足程度個人與工作環境之

間的關係為相互回饋滿足彼此需求的價值交換系統又可稱滿意系統(satisfying system)關係如

[圖5]所示在排除其餘外在因素單以均衡角度解釋[圖5]左下角為個人績效表現不佳員工亦

無法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之情形理論上雙方可在互有共識下合意離職左上角為員

工雖可自工作環境獲得足夠的需求滿足但績效表現不彰故被組織淘汰之情形右下角為員工

績效表現優秀但工作環境無法回饋其所需求之滿足感故主動提出離職之情形右上角則為當滿

意系統達到雙向供需均衡穩定滿足員工與企業主均願意持續合作創造雙方雙贏之最適情形

可見無論高度工作滿意度或工作績效均無法保證員工持續留任唯有加強對雙方滿意度的關注

維持滿意系統的均衡才能確保組織內人力穩定性

本研究結果支持工作適應理論假設模式驗證留任意願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交互作用結

果且發現工作滿意對員工留任意願有高度預測力因此為維持組織內人力素質與人員流動穩

定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加強對滿意系統內指標的偵測包含員工績效滿意度薪資福利合理性

怠工曠職離職率等以創造讓員工滿足的工作環境不僅能提高組織效能亦能提升組織形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3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組織

適任度(工作績效)

滿意度

(

工作滿意)

持續合作(win-win)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合意離職(--)

圖5 滿意系統均衡結果

四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基於時間資源等因素之考量本研究尚有些許未見完善之處茲提出以下本研究所受到的

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採用個案銀行實際績效考核數據做為績效評估指標因該指標雖最貼近個案銀行考

核實務卻也因該行考核分數僅分為六等資料分布不夠分散導致本項指標信度不高且根據

詹志禹(2011)指出相關係數會因全距受到限制而變小故本研究對工作績效相關的考驗結果較不

顯著建議未來在指標量化數據選取上可透過綜合考量個人自評或360度綜合評估結果避免

採用單一角度的評估與造成樣本偏誤

2 本研究因研究設計上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僅針對個案銀行特定職位且需工作三年

以上之在職人員再加上人力物力時間與問卷回收率的限制使得整體效樣本數僅187份

建議未來若能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職位的人員進行取樣增加其樣本數則研究結論將更趨於真

實應可獲得更正確之研究結果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3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3 本研究相關測驗及問卷係透過人資單位轉知雖內容經過設計且保證資料僅作整體分

析不會作個別探討與揭露但仍難免受訪者於回答時因擔心自己意向會被得知因此作答時可

能持保留態度或不符實情的情形發生此外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涉及個人隱私具有敏感性

亦有受訪者因此拒絕填答事實上任何一種測驗都是對個人潛在特質的探求因此無法避免涉

及個人隱私且相關測驗結果多被用於攸關個人重大利益的決策所以在測驗的處理及運用上

必須注意測驗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的保障測驗安全包含施測者必須了解測驗的目的用途及效

能避免測驗對象功能的誤用或對測驗結果做出超出範圍的解釋造成對受測者做出不公平的

處置甚至帶來傷害另一方面受測者必須誠實依照自己的實際情形作答否則將嚴重破壞測

驗的公平性以及測驗的信效度資料隱私保障在「測驗品管準則」(Guidelines for Test Use)有嚴格

的規定個人的測驗結果在未經受測者同意下是不宜公開的否則就是侵犯個人隱私本研究在

施測前即詳細說明測驗目的及資料處理方式回收資料後測驗結果的處理過程均在去識別化下

進行整體統計分析雖是透過合作個案銀行人資人員邀請受測者填答但僅回饋最終統計分析結

果予本案相關人員並不做個別分析本研究結果雖證實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具有信效度但仍無

法百分之百保證單一測驗就能讓企業選才萬無一失因為人的行為模式相當複雜受到個人和環

境等各種因素交叉影響

綜言之心理測驗並不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而是用來提高企業用人正確率的參考工具唯

有施測者與受測者均須充分了解使用測驗的目的性並依各自的角色確保測驗安全才能達到真

正的適才適所為彼此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茂興 (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2 李俊杰 (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 沈聰益 (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

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4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吳統雄 (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37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6 吳家德 (2007)「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內部行銷業承諾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南地區銀行為例」台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余泰魁 (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4687-717

8 林能白丘宏昌 (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

162175-200

9 邱永祥 (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 房美玉 (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組織文化對於內外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間關

連性的影響」管理評論21369-96

11 柯惠玲 (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2 高國騰 (1994)「個人特質工作機會工作績效及工作滿意度四者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

險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孫譽瑋 (2009)「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國際觀光旅館餐

飲部員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秋燕 (2006)「理財顧問工作績效表現與個人屬性構面之關係探討-以 S銀行為例」淡江大

學碩士論文

15 陳柏熹 (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16 郭文祥 (1980)「大學畢業生離職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7 許士軍 (197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証研究」政大學報3523

18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9 張育菁 (2005)「理財專員的專業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 黃石發 (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

人員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 黃廷賢 (2001)「臺灣上市上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38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22 黃惠君 (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

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3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

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4 劉美玲 (2008)「理財專員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5 蔡坤宏 (1998)「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26 蔡維奇 (2000)召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27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

28 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碩士論文

29 盧盛忠 (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賴秀騰 (2002)「國民小學工友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31 Allport G W and Odbert H (1936) Trait-names Apsycho-lexical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2 AllportG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3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mp Winston

34 Black J S amp Stevens G K (1989) ldquoThe influence of spouse o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overseas assignment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

585-592

35 Campbell J P (1990) ldquo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rdquo In M Dunnette amp LM Houghs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687-371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39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36 Costa P T and McCrae Jr R R (1986) ldquo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1992

37 Costa McCrae and Dye (1991)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essa

38 Dunaway L J amp Running A (2009) ldquoJob satisfaction as self-care within a restrictiv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vadas studyrdqu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1

557-564

39 Edwards J R (1992) ldquoA cybernetic theory of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organization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38-174

40 Fisher V Eamp Hanna J V (1931) The dissatisfied worker New York Macmillan

41 Galton F (1884) ldquoMeasurement of Characterrdquo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42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otter J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entice-Hall

43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4 Hoppock R (1935) Locus of Control and Managersrsquo Leadership Styles NewYork Harper

45 Jackofsky E F (1984) ldquoTurnover rateand Job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9

46 Johnston J (1995) ldquo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rdq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5 53-71

47 Judge T A Bono J E Ilies R and Gerhardt M W (2002) ldquo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765-780

48 Kraut A I (1975) ldquoPredici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2 233-243

49 Locke E A (1976) ldqu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rdquo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40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1297-1350

50 March J G and Simon H A (1958) ldquoTheories of bureaucracyrdquo In J M Shafritz amp J S Ott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24-132 1992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51 Maslow A H (1943) ldquo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rdquo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52 Mobley W H (1977) ldquo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53 Mowday RT Koberg C S and McArthur AW (1984) ldquo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rsquo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1 79-94

54 OrsquoReilli C A (1977) ldquoPersonality-Job Fit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rdqu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36

55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56 Piedmont R L and Weinstein H P (1994) ldquo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dquo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 255-265

57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and Boulian P V (1974) ldquo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58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59 Salgado J F (1997) ldquo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30-43

60 Seashore S E and Tobor T D (1975) ldquo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rdquo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33-368

61 Staw B M and Ross J (1985) ldquoStability in the midst of change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rdquo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0 469-480

62 Staw B M Bell NE and Clausen J A (1986) ldquoThe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41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lifetime longitudinal testrdquo Administrative Science

63 Tett R P and Meyer J P (1993) ldquo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i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rdquo Personnel Psychology 462 342-346

64 Vroom Victor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65 Watson P T and Clark L A (1992) ldquoOn traits and temperament General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rdquo Journal of Personality60

441-475

66 Weiss D J R V Dawis G W England and L H Lofguist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67 Weiss H M and Adler S (1984) ldquo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dquo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68 Wexley N W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69 Williams C R and Livingstone L P (1994) ldquoAnoth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rdquo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269-298

70 Zimmerman R D and Darnold T C (2009) The impact of job performance on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he voluntary turnover process A meta-analysis and path

關 鍵 詞

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留任意願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42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一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工作態度問卷

親愛的朋友同仁您好

首先感謝您撥冗填寫問卷這是一份學術性問卷主要在探討有關人格特質與工

作態度的相關性期望借重您寶貴的經驗請您惠予協助請您針對問卷題目逐

題作答不要有遺漏的題項 念本問卷之填答並無對與錯的觀 請儘量誠實的描

述您自已並正確的依照您的實際感受及看法填答您的回答完全保密僅做為學

術研究之用絕不做其他用途且不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請您放心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1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忙碌程度

2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給予我獨自發揮的機會

3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事情

4 目前的工作讓我在親友間有好的評價

5 我滿意上司對待我的方式

6 我滿意上司做決定的能力

7 目前的工作不會違背我的良心

8 我目前的工作很穩定

9 目前的工作能提供我服務別人的機會

10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有機會指導他人

11 目前的工作能充分發揮我的能力

12 我滿意目前工作組織的決策方式

13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量與我所領的薪水

14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晉升的機會

15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自由判斷的機會

16 目前的工作能讓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17 我滿意目前的工作環境

18 我對於目前同事間的相處感到滿意

19 我對於目前在工作上的所獲得的讚美感到滿意

20 目前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

21 在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未來一年您是否繼續留任於目前公司

22 您是否認為有其他比現職更理想的工作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43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以下每題皆有一句敘述句或問句請根據各題項與您實際

狀況的符合程度選取最適當的答案您的回答完全保密

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不會對外公開亦不做個別探討

請放心填答

非常不符合

合23 從您開始在這家公司服務後是否曾經考慮離職

24 在未來的 3 年內我有可能離開目前公司

25 我幾乎不會想到離職

26 有時確實會考慮離開目前公司

27 我覺得在我可能選擇服務的所有企業中本公司是個相當理想的

工作場所

28 我覺得繼續留在本公司服務是一件正確的事

29 我覺得長久待在本公司服務不會有太大的益處

30 雖然別家公司工作性質及條件較優厚我仍願意待在現在的公司

工作

31 只要工作性質相似我到別的公司做也無所謂

32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我也不會考慮離開本公司

33 只要能得到多一點的薪水我就可能轉換目前工作

34 如果現在離職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犧牲

35 我覺得有責任繼續擔任現在的工作

36 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我會覺得有罪惡感

37 無論公司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想離開公司

38 我對公司具有相當高的忠誠感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的題項非常感謝您的協助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44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附錄二 金融人才適性計畫-業務主管及專家訪談問卷

填表人姓名

職稱

問項 櫃台人員 帳戶管理員(AO)

1典型的一天一

週的工作內容

2需要的入門能

力(工作經驗

學歷證照等)

3固定每周每月

或每季要處理

的工作

4什麼樣專業知

識能力技術

是必須具備的

5能夠在這項職

位上留任較久

的員工通常有

哪些特點人格

特質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6在這項職位上

淘汰率較高的

員工通常有哪

些特點人格特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謹慎性穩定性說服性 服務性果決性親和性 開放性 其他請說明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45

兩岸金融季刊 第三卷第三期(2015年 9月)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Personality Test by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stay take P

bank for example

Chung Ting Tsai Adjunct Lecturer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Ling Chang Assistant Project Manager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its

management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a countryrsquo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handle highly sensitive asset the industry places a particularly strong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its employees Therefore personality tests ar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tools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employment The Taiwan Academ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Testing Center

where the researcher is employed cooperated with PCPET to develop a personality test This test is

based on domestic financial personnel norms and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recruiting procedures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employees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and valid evide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the researcher

collaborated with the P BANK which provided its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 managers as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Minnesota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tention Will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years of actual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ores at P Bank The research us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performa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and it used the SEM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th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 total of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rticipants (including 99

counter staff and 109 account managers) and received from 18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89 counter staff

and 98 account manager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0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46

蔡宗廷張育菱金融人才性格測驗對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留任意願之效標關聯驗證以P銀行為例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is significantly relevant Furthermor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well as for indirectly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 Bank counter staffrsquos adaptive traits were Agreeableness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ereas the account managersrsquo adaptive traits were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Personality Test could be an efficient reference for P

Bank when selecting suitable people for counter staff and accounts manager Its results could also

indicate potential employeesrsquo future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