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家门前“游乐场” - cmb.shcm.gov.cncmb.shcm.gov.cn/resfile/2019-12-11/03/03.pdf ·...

1
本报讯 近日,由崇明供销社投资 建设,国内知名养老企业海阳集团运 营的清怡养护院正式启用,一流的环 境、与时俱进的养护理念,受到了老人 们的一致欢迎。 清怡养护院坐落于原堡镇医院旧 址,在投资改造的过程中,崇明供销社 保留了医院原有的景观园林、绿化植 被,几十年的参天大树,四季常青。 走进养护院,一流的设施环境同 样让人耳目一新,颜色亮丽的房间、时 尚洋气的咖吧、医疗美发室、棋牌书法 室、影音台球室等,打破了人们对养老 院沉闷环境的传统印象。养护院还不 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帮助老人交流交 友,丰富精神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乐。 海阳养老是全国最大的养老服务 综合供应商,覆盖32个城市,服务老 人300余万名。相关负责人介绍,由 于崇明的环境优势,崇明的养老市场 前景十分乐观。入驻崇明,是海阳养 老集团互联网+岛屿式高端养老的有 益探索。 目前,位于堡镇的清怡养护院共 设置养老床位499张,硬件配套设施 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管理系统, 并从欧美引进专业护理技术及管理体 系,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着力为老人 打造“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医养 融合”互联网养老新模式。 除了满足长者的养老需求外,秉承 “让天下长者养老无忧”的理念,清怡养 护院还设立了“可持续照料中心”,作为 当地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的补充,向周边 社区长者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 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综合 编辑:施昊豪 3 2019 年 12 月 11 日 CHONGMINGBAO 投稿:[email protected] 崇明报 打造自家门前“游乐场” 记者 姚红梅 摄影 张悦阳 五棚整治 美化人居环境 摇摇椅、跷跷板、“跑步机”、“旋 转木马”……走进竖新镇民强村的 陆正昌家中,仿佛是来到了游乐场, 这些原本只在游乐场才能一见的 “新奇玩意”,竟齐刷刷地出现在他 家的院子里,更稀奇地是这些都是 老陆亲手制作完成的。 陆正昌并非工匠,也没学过手 艺,造这个“游乐场”,凭得是他的 天赋。 “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有 些技艺,我看上几遍就能学会。”老 陆说,这还真不是他在吹牛。有一 次,老陆去邻居家串门,当时正是端 午节前夕,邻居家正在包粽子。但 凡包过粽子的人都知道,这是项技 术活,尤其对新手来说,没那么容 易。谁知老陆在一旁不声不响地看 了一会,拿起粽叶来,三下五除二, 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成型了,看 得邻居“目瞪口呆”。 “但凡这些手艺啊,我都没来由 地喜欢,总忍不住要多瞧上几眼。” 老陆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他时 常待在工地上。“工地上,木匠、泥瓦 匠,什么样的工艺都有”,老陆常年 “顺便学习”,有时他也会“登门造 访”,从家里专门赶去工匠家中 请教。 “看得多了,这些东西自然而 然就懂了。”老陆觉得他的这种天赋 来自“多瞧上几眼”,因为了然于胸, “游乐场”的建设过程中,老陆没画过 一张图纸,“这些都在脑子里”。 图纸是一张没画,但心思老陆花 了不少,“游乐场”里最受欢迎的“跑步 机”老陆就改过好几回。 “跑步机”是由一个“圆”加两个竖 桩组成。把竖桩固定在地上,“圆”架 在上面,通过轴承,人进入“圆”中跑 动,自然就形成了“跑步机”的效果。 “最初这个设计我是在网上看到的,觉 得挺有意思,就买了材料自己动手 做。”老陆说。“跑步机”的原材料是钢 管,把钢管弯曲,然后进行焊接,逐步 拼成一个“圆”。 可以跑起来了,妻子是产品的第一 个试验者。几次跑下来,老陆发现了问 题。不能跑得快,一快,很容易在“圆” 中打滑。“这东西都是放在外面供人玩 耍的,安全很重要。”老陆决定想点办法 改进。经过多次摸索,他想到可以在 “圆”中加条“横杠”,“这样一来就可以 当作扶手,跑得快点也可以。”老陆说。 扶手装好后没多久,“跑步机”的 运作又出现了新问题。跑起来很容 易,但惯性过大,停下来就要费一番功 夫。为此,老陆又把装好的扶手重新 拆了下来,把中空的横杆挖去一块,这 样一来,扶手变成了插销,安全性能就 大大提升了。 实际上,不管是“跑步机”,还是 “游乐场”中的其他“设备”,老陆都 两次,甚至三次、四次返工过。尽管 返工一次意味着他得在黑乎乎的 “工具房”里待上好几天,但老陆倒 甘之如饴,对他来说,不断改进自己 的技艺是件快乐的事情。 老陆的“游乐场”之所以吸引 人,除了大型“设施”外,小摆件也添 彩不少。 小水车就是老陆的“得意之 作”。池中的水通过水泵抽到高处, 再从烧水壶中流出,落下时,水压的 力量带动下面的青蛙跷跷板不断高 低起落,十分灵动有趣。 不管是烧水壶或者跷跷板,仔 细凑近看,都是旧货。“其实,很多 东西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难 看,但发挥点想象,就都是宝贝 呢。”一个家里丢弃的油烟机管口, 一个废旧的老式灯罩,老陆灵机一 动加上了一块圆形桶,修饰整容一 番,就成了一个好看又实用的垃圾 桶;人家家里翻新装修丢弃的鹅卵 石,老陆捡了回来,刷上漆,写上毛 笔字,摆放在架子上颇具韵味。 现在,“游乐场”初具规模,已经 成了村里甚至是邻村人“没事要来 玩一玩”的地方,这让老陆有些“受 宠若惊”,“能用自己的手把家里装 扮好看,还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真的 很开心。”老陆开心地说。 本报讯 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 会日益临近,作为临近花博园的乡镇 之一,竖新镇目前正积极开展“五棚” 整治行动。 随着施工队员开始作业,竖新镇 仙桥村宋德斌一家的小棚被拆除。“其 实早就想拆了,看着也清爽多了。”宋 德斌告诉记者,被拆的小棚前些年用 来圈养一些鸡鸭,最近几年主要用来 堆一些干柴。这次拆除后,他打算把 这里改为一片菜地,再种上一些花。 不只是宋德斌一家,仙桥村许多 村民积极行动,主动拆除影响环境面 貌的破旧“五棚”。自开展“迎花博,治 五棚”专项行动以来,作为全国文明 村,竖新镇仙桥村发挥党员干部的引 领作用,向每家每户发放“迎花博治 五棚”倡议书,营造共同参与的氛围。 据了解,经过前期排摸,仙桥村共 有30家农户需要进行五棚整治,目前 已完成20多家。仙桥村党支部副书 记黄娣表示:“我们会征询村民的意 见。对于符合规定,有正当作用的棚 房予以保留,并指导村民对其进行整 理修缮;对宋德斌家里这种荒废许久 的破旧棚房进行拆除。预计年底前就 能完成村里的五棚整治工作。” 除了仙桥村,竖新镇春风村的五 棚整治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据春风 村党支部书记卞东红介绍,目前,春风 村共有1200户村民,需拆除的“五棚” 数量为 76 户,已拆除 30 户,正在以每 天 2~3户的速度拆除。 据悉,仙桥、惠民、竖河、大东、春 风5个先行村已率先启动整治工作, 确保年底前完成整治,其余16个村也 已经完成前期排摸工作。竖新镇经济 发展办主任孙君帅表示,各村以村民自 拆为主,村委会帮拆为辅。区里要求竖 新镇将 2 个村作为为先行村示范推进, 但通过自我加压,竖新镇明确由5个村 示范带头,确保今年年底前这5个村通 过整治,验收达标。 在拆除“五棚”的同时,竖新镇还 同步做好垃圾清运处置工作,以“治五 棚”为契机,做好存量垃圾清理、美化 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态素质,以更加 优美宜居的城乡风貌迎接2021年第 十届中国花博会。 崇明老师用农田里的麦草作画 花费四年时间,竖新“鲁班” 村民试玩“跑步机” 堡镇新建养护院 开启养老新模式 发扬博爱精神 真情温暖人心 天生一双巧手 “跑步机”诞生记 “旧货”成艺术品 萝卜全部免费? 60岁的陈德林是武汉新洲的一 位老菜农,今年为了扩大规模,借款与 人合伙承包了200亩新地,全种了萝 卜。但这几天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气愤 的事:陈德林地里的萝卜,在短短三天 时间里,全部被人薅走了。几千人跑 到菜地里薅萝卜,拦都拦不住。原因 竟是一则“萝卜全部免费”的谣言! 事件回放:12 月 1 日,陈德林和合 伙人进城学习,突然接到妻子高女士 电话,说好多人到地里薅萝卜,拦都拦 不住。数百人密密麻麻地围在他的菜 地里拔萝卜,人们大袋小包地扛着萝 卜往附近车里走,嘴里还不断地喊“免 费的萝卜啊”。 这些人为什么会突然跑到这里来 薅萝卜?高女士表示:这些人自称在 网上看到消息,专门来采摘免费萝 卜。陈德林介绍,这200亩萝卜有少 部分不抗旱品种,另外大部分是抗旱 品种。“最近萝卜价格低不好卖,不抗 旱的品种长期在地里容易长坏。我就 私下跟附近的村民、熟人说,这部分萝 卜免费送,让他们自己到地里弄回去 吃。不知道怎么回事,传成了这片萝 卜全部免费。 12月4日下午,陆续有不少网友 发现事情出现误会,并呼吁网友手下 留情,不要再传播谣言,帮助菜农及时 止损。新洲区公安分局民警向记者表 示,确实接到过“200 亩萝卜被人拔 光”的报警,目前警方正在对事件细节 进行调查。 一年的辛苦收成就这样没了,心 疼这位菜农!但更要提醒大家:以后 再听到类似的消息时多长个心眼,不 要以讹传讹、以谣传谣! 记者 施昊豪 记者 杨祎晨 本报讯 日前,“全民健身、活力中 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 上海市崇明区分站赛,在区体育场 举行。 本次活动分儿童组、少年组、青年 组、壮年组和老年组五个组别,测试内 容包括引体向上、30秒跳绳、掷实心 球、坐位体前屈、1分钟仰卧举腿、 3000 米 快 走 等 多 个 项 目 ,涵 盖 人 体 的 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五类素 质。来自全区的 6-69岁年龄段的 200 位市民参加达标测验。 开展体育达标测验 享受体育竞赛乐趣 走进登瀛中学的美术教室,陈列 柜里展示着几十件麦草画。透亮金黄 的色泽描摹出的山水、花鸟极富美 感。这些画作都出自登瀛中学的美术 老师陈苏羽之手。麦草画,是中国独 有的工艺品之一,一根麦秆需要经过 “熏、蒸、漂、刮、推、烫”等工序才能入 画创作。 陈苏羽,出生在安徽,从小在田间 长大,乡村独特的美感深深吸引着 她。因为从小一直学国画,因此她经 常思考着该如何用最自然的形式来展 现 美 感 。 陈 苏 羽 介 绍 ,2004 年 大 学 毕 业后,她来到了横沙岛进行美术教 学。记忆中学校门口就是一块麦田, 就是在那里,她开始尝试以麦草入画, 并制作出了第一幅麦草画。 与一般的山水画不同,麦草具有 独特的纹理,如何把握这个特性需要 慢慢摸索,因此在刚开始制作时遇到 了不少困难,但她没有被困难吓住,而 是认真学习、专心研究,终于在麦草画 的制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 陈苏羽在创作中,用麦草表现崇 明的农作物、虾、蟹、芦苇等,还把崇明 的景色制作进画中。后来,她因为工 作调动,到了登瀛中学继续从事美术 工作。崇明优越的地理环境,让她萌 生了继续创作的念头,她开始利用课 后的闲暇时光创作麦草画。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现在的她把 麦草画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亲手去体 会大自然的魅力。在陈苏羽的一节公 开课上,她以虾为主题,教学生了解虾 的结构并用麦草来制作出一只虾,让 学生以这种方式感受大自然,培养动 手能力。 谈起从哪儿收集的麦草,陈苏羽 笑着说,有些是从崇明农户那里要来 的,有些是老家的亲戚专门帮她收集 的。制作一幅麦草画不仅耗时还耗费 心血,在热水中浸泡好的麦草需要刨 开、刮平,然后晾干打磨 7-8 遍后才算 准备完成。 “你瞧这两只依偎在一起的绣丝 兔是不是非常可爱?”陈苏羽介绍道, 在麦草画中最难制作的就是绣丝,制 作前要把麦草剪成薄薄的细丝,接着 往上粘贴,极为考验制作者的细致程 度。陈苏羽表示,希望用最淳朴的技 艺,描绘出崇明这片热土上的每一寸 美好。 本报讯 近日,建设镇界东村村民 冯宗香一大早便赶到了建设镇红十字 会,将一面写有“为民解忧弘扬人道 雪中送炭彰显博爱”的锦旗送到建设 镇红十字会,表达感谢。 冯宗香家住建设镇界东村,大儿 子患有脑瘫,至今生活完全不能自 理。小儿子已经7岁了,但是智力不 健全。2019年3月5日,老公秦海鸣 在家中突然昏倒,被确诊为大血管爆 裂,加上公公前些年患了癌症,生活的 重担全都压在冯宗香身上。 建设镇红十字会了解具体情况 后,发动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其募 捐、向区红十字会争取人道救助资金, 帮助其上爱心栏目,多次上门给予关 心帮助,使其逐渐走出困境,重拾对生 活的信心。 建设镇红十字会 记者 朱卓君 记者 朱敏欢

Transcript of 打造自家门前“游乐场” - cmb.shcm.gov.cncmb.shcm.gov.cn/resfile/2019-12-11/03/03.pdf ·...

Page 1: 打造自家门前“游乐场” - cmb.shcm.gov.cncmb.shcm.gov.cn/resfile/2019-12-11/03/03.pdf · 村民试玩“跑步机” 堡镇新建养护院 开启养老新模式 发扬博爱精神

本报讯 近日,由崇明供销社投资建设,国内知名养老企业海阳集团运营的清怡养护院正式启用,一流的环境、与时俱进的养护理念,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欢迎。

清怡养护院坐落于原堡镇医院旧址,在投资改造的过程中,崇明供销社保留了医院原有的景观园林、绿化植被,几十年的参天大树,四季常青。

走进养护院,一流的设施环境同样让人耳目一新,颜色亮丽的房间、时尚洋气的咖吧、医疗美发室、棋牌书法室、影音台球室等,打破了人们对养老院沉闷环境的传统印象。养护院还不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帮助老人交流交友,丰富精神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乐。

海阳养老是全国最大的养老服务综合供应商,覆盖 32 个城市,服务老人 300 余万名。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崇明的环境优势,崇明的养老市场前景十分乐观。入驻崇明,是海阳养老集团互联网+岛屿式高端养老的有益探索。

目前,位于堡镇的清怡养护院共设置养老床位 499 张,硬件配套设施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管理系统,并从欧美引进专业护理技术及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着力为老人打造“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医养融合”互联网养老新模式。

除了满足长者的养老需求外,秉承“让天下长者养老无忧”的理念,清怡养护院还设立了“可持续照料中心”,作为当地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的补充,向周边社区长者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综合 编辑:施昊豪 32019年12月11日

CHONGMINGBAO投稿:[email protected] 崇明报

打造自家门前“游乐场”□ 记者 姚红梅 摄影 张悦阳

五棚整治 美化人居环境

摇摇椅、跷跷板、“跑步机”、“旋转木马”……走进竖新镇民强村的陆正昌家中,仿佛是来到了游乐场,这些原本只在游乐场才能一见的

“新奇玩意”,竟齐刷刷地出现在他家的院子里,更稀奇地是这些都是老陆亲手制作完成的。

陆正昌并非工匠,也没学过手艺,造这个“游乐场”,凭得是他的天赋。

“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有些技艺,我看上几遍就能学会。”老陆说,这还真不是他在吹牛。有一次,老陆去邻居家串门,当时正是端午节前夕,邻居家正在包粽子。但凡包过粽子的人都知道,这是项技术活,尤其对新手来说,没那么容易。谁知老陆在一旁不声不响地看了一会,拿起粽叶来,三下五除二,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成型了,看得邻居“目瞪口呆”。

“但凡这些手艺啊,我都没来由地喜欢,总忍不住要多瞧上几眼。”老陆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他时常待在工地上。“工地上,木匠、泥瓦匠,什么样的工艺都有”,老陆常年

“顺便学习”,有时他也会“登门造访 ”,从 家 里 专 门 赶 去 工 匠 家 中请教。

“看得多了,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就懂了。”老陆觉得他的这种天赋

来自“多瞧上几眼”,因为了然于胸,“游乐场”的建设过程中,老陆没画过一张图纸,“这些都在脑子里”。

图纸是一张没画,但心思老陆花了不少,“游乐场”里最受欢迎的“跑步机”老陆就改过好几回。

“跑步机”是由一个“圆”加两个竖桩组成。把竖桩固定在地上,“圆”架在上面,通过轴承,人进入“圆”中跑动,自然就形成了“跑步机”的效果。

“最初这个设计我是在网上看到的,觉得挺有意思,就买了材料自己动手做。”老陆说。“跑步机”的原材料是钢

管,把钢管弯曲,然后进行焊接,逐步拼成一个“圆”。

可以跑起来了,妻子是产品的第一个试验者。几次跑下来,老陆发现了问题。不能跑得快,一快,很容易在“圆”中打滑。“这东西都是放在外面供人玩耍的,安全很重要。”老陆决定想点办法改进。经过多次摸索,他想到可以在

“圆”中加条“横杠”,“这样一来就可以当作扶手,跑得快点也可以。”老陆说。

扶手装好后没多久,“跑步机”的运作又出现了新问题。跑起来很容易,但惯性过大,停下来就要费一番功夫。为此,老陆又把装好的扶手重新拆了下来,把中空的横杆挖去一块,这样一来,扶手变成了插销,安全性能就

大大提升了。实际上,不管是“跑步机”,还是

“游乐场”中的其他“设备”,老陆都两次,甚至三次、四次返工过。尽管返工一次意味着他得在黑乎乎的

“工具房”里待上好几天,但老陆倒甘之如饴,对他来说,不断改进自己的技艺是件快乐的事情。

老陆的“游乐场”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大型“设施”外,小摆件也添彩不少。

小 水 车 就 是 老 陆 的“ 得 意 之作”。池中的水通过水泵抽到高处,再从烧水壶中流出,落下时,水压的力量带动下面的青蛙跷跷板不断高低起落,十分灵动有趣。

不管是烧水壶或者跷跷板,仔细凑近看,都是旧货。“其实,很多东西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难看 ,但 发 挥 点 想 象 ,就 都 是 宝 贝呢。”一个家里丢弃的油烟机管口,一个废旧的老式灯罩,老陆灵机一动加上了一块圆形桶,修饰整容一番,就成了一个好看又实用的垃圾桶;人家家里翻新装修丢弃的鹅卵石,老陆捡了回来,刷上漆,写上毛笔字,摆放在架子上颇具韵味。

现在,“游乐场”初具规模,已经成了村里甚至是邻村人“没事要来玩一玩”的地方,这让老陆有些“受宠若惊”,“能用自己的手把家里装扮好看,还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真的很开心。”老陆开心地说。

本报讯 2021 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日益临近,作为临近花博园的乡镇之一,竖新镇目前正积极开展“五棚”整治行动。

随着施工队员开始作业,竖新镇仙桥村宋德斌一家的小棚被拆除。“其实早就想拆了,看着也清爽多了。”宋德斌告诉记者,被拆的小棚前些年用来圈养一些鸡鸭,最近几年主要用来堆一些干柴。这次拆除后,他打算把这里改为一片菜地,再种上一些花。

不只是宋德斌一家,仙桥村许多村民积极行动,主动拆除影响环境面貌的破旧“五棚”。自开展“迎花博,治五棚”专项行动以来,作为全国文明

村,竖新镇仙桥村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向每家每户发放“迎花博 治五棚”倡议书,营造共同参与的氛围。

据了解,经过前期排摸,仙桥村共有 30 家农户需要进行五棚整治,目前已完成 20 多家。仙桥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娣表示:“我们会征询村民的意见。对于符合规定,有正当作用的棚房予以保留,并指导村民对其进行整理修缮;对宋德斌家里这种荒废许久的破旧棚房进行拆除。预计年底前就能完成村里的五棚整治工作。”

除了仙桥村,竖新镇春风村的五棚整治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据春风村党支部书记卞东红介绍,目前,春风村共有 1200 户村民,需拆除的“五棚”数量为 76 户,已拆除 30 户,正在以每

天 2~3户的速度拆除。据悉,仙桥、惠民、竖河、大东、春

风 5 个先行村已率先启动整治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整治,其余 16 个村也已经完成前期排摸工作。竖新镇经济发展办主任孙君帅表示,各村以村民自拆为主,村委会帮拆为辅。区里要求竖新镇将2个村作为为先行村示范推进,但通过自我加压,竖新镇明确由5个村示范带头,确保今年年底前这5个村通过整治,验收达标。

在拆除“五棚”的同时,竖新镇还同步做好垃圾清运处置工作,以“治五棚”为契机,做好存量垃圾清理、美化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态素质,以更加优美宜居的城乡风貌迎接 2021 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

崇明老师用农田里的麦草作画

花费四年时间,竖新“鲁班”——

▲ 村民试玩“跑步机”

堡镇新建养护院开启养老新模式

发扬博爱精神真情温暖人心

天生一双巧手

“跑步机”诞生记

“旧货”成艺术品

萝卜全部免费?60 岁的陈德林是武汉新洲的一

位老菜农,今年为了扩大规模,借款与人合伙承包了 200 亩新地,全种了萝卜。但这几天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气愤的事:陈德林地里的萝卜,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全部被人薅走了。几千人跑到菜地里薅萝卜,拦都拦不住。原因竟是一则“萝卜全部免费”的谣言!

事件回放:12月 1日,陈德林和合伙人进城学习,突然接到妻子高女士电话,说好多人到地里薅萝卜,拦都拦不住。数百人密密麻麻地围在他的菜地里拔萝卜,人们大袋小包地扛着萝卜往附近车里走,嘴里还不断地喊“免费的萝卜啊”。

这些人为什么会突然跑到这里来薅萝卜?高女士表示:这些人自称在网上看到消息,专门来采摘免费萝卜。陈德林介绍,这 200 亩萝卜有少部分不抗旱品种,另外大部分是抗旱品种。“最近萝卜价格低不好卖,不抗旱的品种长期在地里容易长坏。我就私下跟附近的村民、熟人说,这部分萝卜免费送,让他们自己到地里弄回去吃。不知道怎么回事,传成了这片萝卜全部免费。

12 月 4 日下午,陆续有不少网友发现事情出现误会,并呼吁网友手下留情,不要再传播谣言,帮助菜农及时止损。新洲区公安分局民警向记者表示,确实接到过“200 亩萝卜被人拔光”的报警,目前警方正在对事件细节进行调查。

一年的辛苦收成就这样没了,心疼这位菜农!但更要提醒大家:以后再听到类似的消息时多长个心眼,不要以讹传讹、以谣传谣!

□ 记者 施昊豪

□ 记者 杨祎晨

本报讯 日前,“全民健身、活力中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上海市崇明区分站赛,在区体育场举行。

本次活动分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壮年组和老年组五个组别,测试内容包括引体向上、30 秒跳绳、掷实心球 、坐 位 体 前 屈 、1 分 钟 仰 卧 举 腿 、3000 米快走等多个项目,涵盖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五类素质。来自全区的 6-69岁年龄段的 200位市民参加达标测验。

开展体育达标测验享受体育竞赛乐趣走进登瀛中学的美术教室,陈列

柜里展示着几十件麦草画。透亮金黄的色泽描摹出的山水、花鸟极富美感。这些画作都出自登瀛中学的美术老师陈苏羽之手。麦草画,是中国独有的工艺品之一,一根麦秆需要经过

“熏、蒸、漂、刮、推、烫”等工序才能入画创作。

陈苏羽,出生在安徽,从小在田间长大,乡村独特的美感深深吸引着她。因为从小一直学国画,因此她经常思考着该如何用最自然的形式来展现美感。陈苏羽介绍,2004 年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了横沙岛进行美术教学。记忆中学校门口就是一块麦田,就是在那里,她开始尝试以麦草入画,

并制作出了第一幅麦草画。与一般的山水画不同,麦草具有

独特的纹理,如何把握这个特性需要慢慢摸索,因此在刚开始制作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她没有被困难吓住,而是认真学习、专心研究,终于在麦草画的制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

陈苏羽在创作中,用麦草表现崇明的农作物、虾、蟹、芦苇等,还把崇明的景色制作进画中。后来,她因为工作调动,到了登瀛中学继续从事美术工作。崇明优越的地理环境,让她萌生了继续创作的念头,她开始利用课后的闲暇时光创作麦草画。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现在的她把麦草画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亲手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在陈苏羽的一节公开课上,她以虾为主题,教学生了解虾

的结构并用麦草来制作出一只虾,让学生以这种方式感受大自然,培养动手能力。

谈起从哪儿收集的麦草,陈苏羽笑着说,有些是从崇明农户那里要来的,有些是老家的亲戚专门帮她收集的。制作一幅麦草画不仅耗时还耗费心血,在热水中浸泡好的麦草需要刨开、刮平,然后晾干打磨 7-8遍后才算准备完成。

“你瞧这两只依偎在一起的绣丝兔是不是非常可爱?”陈苏羽介绍道,在麦草画中最难制作的就是绣丝,制作前要把麦草剪成薄薄的细丝,接着往上粘贴,极为考验制作者的细致程度。陈苏羽表示,希望用最淳朴的技艺,描绘出崇明这片热土上的每一寸美好。

本报讯 近日,建设镇界东村村民冯宗香一大早便赶到了建设镇红十字会,将一面写有“为民解忧 弘扬人道雪中送炭 彰显博爱”的锦旗送到建设镇红十字会,表达感谢。

冯宗香家住建设镇界东村,大儿子患有脑瘫,至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小儿子已经 7 岁了,但是智力不健全。2019 年 3 月 5 日,老公秦海鸣在家中突然昏倒,被确诊为大血管爆裂,加上公公前些年患了癌症,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冯宗香身上。

建设镇红十字会了解具体情况后,发动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其募捐、向区红十字会争取人道救助资金,帮助其上爱心栏目,多次上门给予关心帮助,使其逐渐走出困境,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 建设镇红十字会

□ 记者 朱卓君

□ 记者 朱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