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从那个年代过来...

1
A6-A7 2 0 1 8 . 1 1 . 2 5 ”:SHerLife90 80 1 1 9 2 / 1192 1192 iPad

Transcript of 阿拉从那个年代过来...

Page 1: 阿拉从那个年代过来 对拍照热情似火epaper.zhoudaosh.com/images/2018-11/25/A06-A07/A06-A071125.pdf · 浴袍一样,一套套衣服调了拍。要拍四五个 钟头,跟拍电影一样。二十多年过去了,相

A6-A7

2018 . 11 . 25 星 期 日 编 辑 顾 筝g调查

做好功课,带好行头来拍照

这条商业街并不长,目测不过几百米,路

也不算宽,两侧都是些小吃类餐饮店。

但有些特别的是,这里营造了一种穿越

的气氛,光线昏暗,仿佛来到了上世纪二三十

年代的上海滩。

路中间铺设了一条电车轨道。沿着轨道

一路逛过去,每走几步,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

复古旧物件,比如老式街灯、老上海美人画、

老字号招牌、小巷仓库等,还有黄包车、二八

自行车也沿街摆放了好几辆。

这样的场景氛围被阿姨爷叔们一眼相

中,成为他们口口相传、炙手可热的拍照胜

地。

阿姨们在风情街的第一站是洗手间。

拖着行李箱的阿姨们个个表情淡定,姿

态优雅地走进洗手间。在几分钟时间里,她们

像变戏法似地从行李箱取出旗袍墨镜油纸

伞、羽扇丝巾太阳帽。

在阿姨们忙着换装期间,三名爷叔也没

闲着。他们很快在一家麻辣烫小店前发现了

一辆黄包车。于是迅速围上去,选好位置角

度、架好三脚架,只待阿姨们手捏羽扇、款款

旗袍信步而来,在镜头前拗出各式造型。

很明显,专门来拍照的阿姨们要比逛街

的顾客还多。你甚至会怀疑自己的眼睛,怎么

放眼望去,似乎有一半人都穿着旗袍在拗造

型?灯光已经这么昏暗了,却依然有阿姨戴着

大墨镜。

“川沙摄影团”里一位戴着红墨镜的阿

姨告诉我们,这个商场是朋友圈的小姐妹推

荐给大家的。

“阿拉朋友发在朋友圈的照片老灵呃,所

以今朝阿拉是有备而来,做了交关(很多)功

课。比方讲,淘宝上要买好旗袍啦丝巾啦。这

是要上镜的,衣橱里厢最漂亮的衣裳总归要

拿出来呃。”红墨镜阿姨显得很兴奋。

“阿拉当中有一个朋友前两天还特地来

探路,把坐地铁的路线都搞清爽了。随后大家

约好辰光,今朝老清老早就在川沙地铁站集

合了。”

“哎,侬腰呢?腰的味道没出来呀!”很快

红墨镜阿姨就没空搭理我们了。她转过头,为

正在拗造型的小姐妹出谋划策:“屁股么要撅

起来呀!”

“侬快点拍好伐?我腿要抽筋唻!”团里

另一位身穿粉绿色旗袍的阿姨在黄包车前摆

了七八个不同姿势后,终于忍不住对着认真

拍照的爷叔发嗲了。

每拍完一处景,阿姨们的表情就变得紧

张又期待,要求爷叔在相机或手机上“回放”

照片,看一看效果如何。所以你很容易听到阿

姨们这类清脆的声音:“哎哟哟,这张手像鸡

脚爪,删脱删脱!”“侬帮我看看,这张角度好

伐?动作到位伐?表情笑了僵伐?”

魔都有多处阿姨钟爱的拍照胜地

阿姨爷叔的“摄影基地”并不局限于浦

东。如果你在周末乘坐 10 号线到龙柏新村

站,只要跟着精心打扮的“阿姨团”走,就会

找到她们的另一处拍照胜地———“爱琴海购

物公园”。

商场一楼设置了一片立体背景墙,比如

蔚蓝大海、纯白立柱,再搭配蓝色半圆形窗

格,刻意营造出地中海风情。绿植、复古自行

车等阿姨喜欢的元素也是一个都不能少。

8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巧遇了 10 位组团

前来的爷叔阿姨。爷叔主要负责拍照,阿姨们

戴上墨镜和太阳帽,在背景墙前模拟出在海

边吹海风、晒太阳的场景。

两位爷叔分外敬业,在这片雪白与蔚蓝

交织的背景墙前,不厌其烦为 8名阿姨拍了

两个半小时。阿姨们也蛮“上路”的,不时拿

出包里提前准备好的小蛋糕、红提等,争相递

给辛苦的爷叔们吃。

除了“1192 弄”、“爱琴海”,还有一些

商场出现在阿姨妈妈朋友圈的频率也很高,

比如“壕气”的月星环球港、文艺气息浓烈的

K11 等。

我们发现,被阿姨看上的商场是有一些

共性的,比如离地铁站特别近,有风格鲜明的

背景墙,名气响亮等。

阿姨们拍得开心,至于旁边人怎么看,这

事得去大众点评看看。

“阿姨们摆拍,爷叔帮着拍照,为了一个

镜头在那里站很久,路也不好走了。”

“我们去母婴室换尿布,里面成堆的阿姨

在换旗袍,还一脸费解地看着我们,好像我们

跑错地方打扰她们了一样!”

“行人们左闪右躲,100 米路程,需要避

过 3-5个摄影团。”

不要说部分吃瓜路人有意见,一些喜欢

拍照的阿姨也对其他拍照阿姨有意见。

比如阿姨王倍倍就说:“室内拍照,为啥

要戴墨镜啦?拍照片么,最好是本色不做作,

露八颗牙齿,拍出灿烂的笑容!”

王阿姨偏爱风格自然的照片,整理出来

配点文字,印成册子。她觉得这样的方式更有

纪念意义。

“我已经印了十几本了,老灵呃!没事体

从抽屉里翻出来看看,心情老好呃。”

她们从拍照片难的时代走来

与年轻人相比,阿姨妈妈们对拍照的热

爱程度似乎更加炽烈。

其实也不难理解,对于 90 后来说,拍照

是一件跟吃饭刷牙一样平常的事情。

但时光倒流三十年,在上世纪 80 年代,

拍照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当时阿姨妈妈

们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极少有机会在镜

头前当主角。

王倍倍回忆说:“阿拉工资才 54 块一个

月的辰光,印一张照片,要 2 块 4 角,不舍得

呀。还好格辰光阿拉在上海照相机厂上班,多

了些拍照的机会。屋里厢有重要事体,好请单

位同事来帮忙拍照。”

那时候为了省钱,她还专门把照片寄到

香港去印。

“到 1985 年左右,阿拉工资涨到 96 块,

冲印照片变成 1块 5角一张。但是假使寄到

香港,冲印一张照片只要花 7角港币,加上运

费一道算,也便宜交关。”

68 岁的沈云霞说:“商场里那种背景墙,

阿拉看了老亲切呃,有点像老早照相馆里的

布景。格辰光时兴拍时装照,后头背景布好拉

下来,还可以一张张调换,设计得金光闪闪。”

“44 岁辰光,我在静安区一家私人照相

馆里拍了一套艺术照。老隆重噢,有专门的化

妆师,要粉扑打底、涂口红、烫波浪头,衣服像

(欢迎关注星期日周刊微信号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SHerLife)

“阿拉从那个年代过来,对拍照热情似火”星期日周刊记者 李欣欣

在魔都一些新兴

的商业场所,总能看到

一些阿姨摄影团,她们

装备齐全,丝巾、旗袍、

墨镜……一样不缺,拗

起造型来不惜时间。

与年轻人相比,阿

姨妈妈们对拍照的热

爱程度似乎更加炽烈。

其实也不难理解,

对于 90 后来说,拍照

是一件跟吃饭刷牙一

样平常的事情。

但时光倒流三十

年 , 在上世纪 80 年

代,拍照可是一件很奢

侈的事情。当时阿姨妈

妈们处于风华正茂的

年纪,却极少有机会在

镜头前当主角。

阿姨们走进了“1192 弄老上海风情街”以后…… /晨报首席记者 杨 眉 实习生 陈蠩钰 摄

浴袍一样,一套套衣服调了拍。要拍四五个

钟头,跟拍电影一样。二十多年过去了,相

册还珍藏着。”

在她看来,经常拍照片能提醒自己要

保持好身材和好气色。她每天坚持步行几

个小时,身材数十年几乎没变化。

郑娅奋也是一名酷爱拍照的阿姨。

“我每趟出门都要带着充电宝,否则手机

容易因为拍照片没电。人物照我欢喜拍自

己,阿拉女儿讲我自恋,但照片可以提醒自

己,虽然年纪大了,照样可以清清爽爽、美

美的。”

“我个人蛮反感在商场里不分场合大

声喧哗的拍照方式。但是我也老理解呃,阿

拉这一代人,年轻辰光经历蛮坎坷的,哪怕

有机会拍一两张 ‘咪咪照’,都老珍贵

呃。”

郑娅奋记得很清楚,自己读中学时,也

就是上世纪 60 年代末,上海时兴“咪咪

照”,大概只有 1.5×2 厘米大小。根据照相馆等级不同,价格有每张 1角 5分的,也有

2角的。

“格辰光大的照相馆看不上 ‘咪咪

照’业务,要到二类、三类照相馆去。一般

都是学生去拍,每个月的零用钱一点点省

下来,才好去拍上一张。阿拉从那样的年代

走过来,现在拍照片噶便当了,所以身边的

小姐妹都对拍照热情似火,灼热得发烫。”

给阿姨拍照的爷叔们

在“阿姨拍照团”里,多半会有挂着单

反的爷叔身影。不过呢,郑娅奋倒不喜欢请

爷叔帮忙拍照。“伊拉拍照片邪气(特别)

认真,以至于每趟拍照辰光太长,原本自然

的笑容会僵脱,效果反而不好了。”

由于上海阿姨们实在太抢镜,大家很

容易忽略背后勤勤恳恳的爷叔们。

和在镜头前尽情释放的阿姨相比,爷

叔显得羞涩多了。他们总是在敬业地帮阿

姨拍好照片后,才默默将手机递给阿姨,为

自己留几张做纪念。

当然,也有怒刷存在感的。我们在

1192 弄老上海风情街看到,不少爷叔打扮

得非常用心,多口袋工装马甲、鸭舌帽,加

上长枪短炮、补光灯,腔调与装备都不输各

路摄影采风团。

这些爷叔在现场十分投入,除了按快

门,还要指导阿姨摆造型时的手势、眼神落

点及侧脸角度。期间不时大声招呼其他来

往的顾客:“来来来,当心当心,这边在拍照

片,大家停一停让一让。”

这不,一面弄堂背景墙旁,一位穿着复

古喇叭裤的爷叔正在给妻子拍照。他手捧

单反相机,眯起眼睛聚精会神调光圈,嘴里

不断提示着:“侬立了墙壁旁边,出来点,眼

睛朝‘老鸭粉丝’这里看,好好,勿要动勿

要动!”

“复古喇叭裤”告诉我们,在照相馆时

代,通常只有在结婚、生日宴等重要时刻,

大家才会郑重其事地去照相馆留下纪念。

当然,和其他城市相比,早在上世纪七

八十年代,上海艺术照市场就有不少名店

了。专业的师傅、精湛的技术,照相馆一度

引领着时尚潮流。

“哪能拍法子才到位,还有构图呀审美

呀,这些阿拉上海人心里有数呃。”

照片这件曾经的“奢侈品”,转眼成了

动动手指就唾手可得的寻常事。青春不可

追,对阿姨爷叔们来说,在时尚洋气的商

场,用电子影像留住今天,大概也是一种安

慰吧。

在“1192 弄”经常可以看到手拖拉杆箱的阿姨们

“1192 弄老上海风情街”成为阿姨爷叔的天然摄影棚为了给阿姨们拍出好照片爷叔们相当卖力

富丽堂皇的环球港也是阿姨青睐的拍照场所“爱琴海”的地中海风情对阿姨爷叔颇具吸引力

iPad凭借超大屏幕成为阿姨爷叔喜爱的摄影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