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繪本教學進行五年級家庭教育之行動研究ir.nptu.edu.tw/retrieve/19717/327.pdf ·...

34
教育與社會變遷 以繪本教學進行五年級家庭教育之行動研究 羅瑞玉 150 、楊茜評 151 摘要 本研究嘗試以繪本教學進行國小五年級的家庭教育,期能增進學童家庭觀念 與態度。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一班五年級 24 位學生為對象,由研究者擔任 教學設計及教學者,總計實施十個單元,為期九週的教學。在研究資料蒐集,包 括同儕教師教學觀察檢核及研究者的錄影觀察、教學省思,以及學生的回饋學習 單、活動單、訪談記錄及家長的意見等。最後,透過各項文件資料進行分析,獲 致以下結論。 壹、繪本教學方案合乎五年級的身心發展,貼近學生的家庭生活,引發學生共鳴, 提升學生的家庭教育學習成效。 一、議題選擇生活化,動態活動引導更能加深學習印象。 二、繪本教學中,學生的興致高昂,參與踴躍主動學習。 三、在討論分享上,小組合作的表現優於個人發表;反省及統整是觀念建立的重 要過程。 四、家庭教育課程中,老師的鼓勵及多元的角色有助於學生的思考及表達。 貳、以繪本教學融入家庭教育課程,能有效增進學生與家人溝通的技巧及適應家 庭結構變化的能力 一、故事內容反映現實,有助於觀念的澄清及刻板印象的泯除。 二、學校中的家庭教育課程搭配親子活動,學習效果更加乘。 三、家人的參與有助於親子溝通,也是動力維持的關鍵。 叁、家庭教育課程後的實踐與練習,確實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及對家庭角色的認同 一、參與家庭活動,有助孩子對於角色的認同並培養責任感。 二、抽象的觀念透過故事的描述有投射與理解的效果。 三、繪本中角色與現實生活相對照,學生反省更加確實。 關鍵詞:繪本教學、家庭教育、行動研究、五年級學童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一)兒童家庭觀念薄弱,亟需建立提昇 研究者擔任五年級的的導師,經常發現班上的同學與家人的相處的一些現象, 150 美和科大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副教授 151 屏東縣泰山國民小學教師 - 327 -

Transcript of 以繪本教學進行五年級家庭教育之行動研究ir.nptu.edu.tw/retrieve/19717/327.pdf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以繪本教學進行五年級家庭教育之行動研究

    羅瑞玉150、楊茜評 151

    摘要 本研究嘗試以繪本教學進行國小五年級的家庭教育,期能增進學童家庭觀念

    與態度。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一班五年級 24 位學生為對象,由研究者擔任

    教學設計及教學者,總計實施十個單元,為期九週的教學。在研究資料蒐集,包

    括同儕教師教學觀察檢核及研究者的錄影觀察、教學省思,以及學生的回饋學習

    單、活動單、訪談記錄及家長的意見等。最後,透過各項文件資料進行分析,獲

    致以下結論。

    壹、繪本教學方案合乎五年級的身心發展,貼近學生的家庭生活,引發學生共鳴,

    提升學生的家庭教育學習成效。

    一、議題選擇生活化,動態活動引導更能加深學習印象。

    二、繪本教學中,學生的興致高昂,參與踴躍主動學習。

    三、在討論分享上,小組合作的表現優於個人發表;反省及統整是觀念建立的重

    要過程。

    四、家庭教育課程中,老師的鼓勵及多元的角色有助於學生的思考及表達。

    貳、以繪本教學融入家庭教育課程,能有效增進學生與家人溝通的技巧及適應家

    庭結構變化的能力

    一、故事內容反映現實,有助於觀念的澄清及刻板印象的泯除。

    二、學校中的家庭教育課程搭配親子活動,學習效果更加乘。

    三、家人的參與有助於親子溝通,也是動力維持的關鍵。

    叁、家庭教育課程後的實踐與練習,確實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及對家庭角色的認同

    一、參與家庭活動,有助孩子對於角色的認同並培養責任感。

    二、抽象的觀念透過故事的描述有投射與理解的效果。

    三、繪本中角色與現實生活相對照,學生反省更加確實。

    關鍵詞:繪本教學、家庭教育、行動研究、五年級學童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一)兒童家庭觀念薄弱,亟需建立提昇

    研究者擔任五年級的的導師,經常發現班上的同學與家人的相處的一些現象,

    150美和科大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副教授 151屏東縣泰山國民小學教師

    - 327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覺得難過且擔憂:

    小俊身體狀況不佳,自己也不太在意,常讓七十幾歲的外婆從家中

    走來學校送外套,而每次外婆來,小俊常不為所動,直到老師及同學告

    知,他才很不高興的走出去,對外婆說:「我又不會冷,幹嘛拿外套來,

    很煩ㄟ」,事後,老師問了一下狀況,發現小俊並沒有對於外婆的關心

    感到感恩或珍惜,反而覺得很不耐煩。

    類似的情況也常會在其他的孩子上產生,常令研究者深刻感受到孩童家庭教

    育的缺乏,對於家庭概念以及家人之間相處的倫理觀念都相當薄弱,亟需建立與

    提升。事實上,家庭教育的每個生活在家庭中的成員都需要學習,不僅是父母需

    要親職教育(林淑玲,2000)子女也要有子職教育,應該學習對於父母及其他長

    輩應有的態度與責任。而在鄉下地區資訊及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研究者更覺得教

    師應該擔負起這樣的責任

    (二)家庭結構變化遽速,學校應落實家庭教育

    現代社會變動的快速讓人措手不及,歷經了全球化以及社會的變遷,家庭結

    構出現了劇烈的改變,全球化帶來了大規模的移民,國內的「移動」,讓許多核

    心式的小家庭,愈加支離破碎,家人間的情感支援逐漸消失,完整的家庭教養更

    加困難(何琦瑜.陳雅慧,2006)。現在的學生在面對這樣的變化,往往不知該

    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取而代之的是以不適當的行為來表現心中的不滿及委屈,

    研究者深覺學校更應擔負家庭教育的工作,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以正面積極的態

    度來面對適應這些轉變。

    (三)嘗試以繪本生活化的教材取代傳統教條訓練,期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與實

    踐能力

    說教式的傳統教學方法,難免流於枯燥乏味,若是能夠結合生活經驗,將有

    助於抽象觀念的建立,也更容易瞭解及掌握,所以教材及教學的方式非常重要。

    基於上述的省思,研究者希望透過有趣且貼近生活的教學媒材,並設計完整的課

    程來提昇學生家庭教育的學習成效及補足家庭中不足的缺憾。「繪本」的特質非

    常容易引發兒童興趣且拉近師生距離,能夠深入帶領學生進入情境,近年來,以

    閱讀繪本的方式融入教學都有不錯的成效,像是王玲雁(2009)以繪本融入生活

    課程;呂明娟(2007)以繪本進行性別平等議題。

    國內對於家庭教育的學術研究多偏重於父母的管教方式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學校推行家庭教育的策略及內涵,較缺乏針對學校落實家庭教育所推行的計畫性

    課程。研究者想進一步探討完整的家庭教育課程對學童家庭觀念的建立是否有所

    - 328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助益,並將「家庭教育」融合於課程當中,以兒童為設計本位,培養孩子面對及

    適應家庭遽速變遷的能力並藉由這樣的帶動藉發展,加強親子之間的互動,這樣

    的力量也可以刺激父母不斷的成長(Scolnick,1980)。

    基於上述幾個因素,研究者期待透過行動研究方案來進行家庭教育的課程,

    除了解決教育現場上的問題,更希望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引領學生,加強親子之

    間的互動及溝通,重新認識「家」的意義,能夠適應多元家庭的轉變,減低外在

    衝擊的傷害,藉由這道橋樑,落實家庭教育的功能及效用以及喚醒父母對家庭教

    育的重視以及鼓勵教師對家庭教育課程的設計,提昇這方面的專業知能。

    二、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依據本研究的動機,研究者先探討九年一貫課程中重大議題「家庭教育」中

    的核心概念「個人身心發展」、「家庭成員的溝通技巧」、「家人的角色認同及

    調適」、「認識不同的家庭文化」的能力指標,再從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網站

    (http://tcgwww.taipei.gov.tw/)上所推薦的繪本故事書中挑選出適用的繪本,以及

    繪本作家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的家庭系列作品,透過繪本,經由師生

    共讀、欣賞、討論和延伸活動,進行兩個教學階段,先行運用訪談、觀察記錄等

    方法了解學生家庭背景,再輔以教學日誌、活動學習單、學童回饋學習單及家長

    意見回饋單等,分析學生的核心能力學習及運用的情形。並且探究教學活動實施

    的過程中學生的態度、觀念及言行表現,以明瞭運用繪本教學後,對於學生觀念

    態度的建立及言行表現的增進有無影響。

    具體而言,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

    1.依九年一貫家政議題設計適合五年級學童家庭教育課程之繪本教學方案。

    2.探討繪本的教學活動後,對於增進學生「個人身心發展」、「家庭成員的溝

    通技巧」、「家人的角色認同及調適」、「認識不同的家庭文化」能力指標,

    觀察學生的觀念和言行表現的情形有何改變。

    3.探討繪本教學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家庭教育觀念及態度之影響。

    4.探討繪本教學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動機的影響。

    5.歸納出研究的結論,提出設計運用繪本進行家庭教育教學活動的建議,以提

    供有相關需求的老師設計課程時參酌的依據。

    (二)待答問題

    依據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如下:

    1. 如何依九年一貫家政議題設計出適合五年級學童家庭教育課程之繪本教學

    方案。

    - 329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2. 繪本的教學活動對於增進學生「個人身心發展」、「家庭成員的溝通技巧」

    「家人的角色認同及調適」、「認識不同的家庭文化」能力指標等觀念及

    言行表現的情形為何?

    3.繪本教學融入家庭教育課程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家庭教育觀念及態度有何影

    響?

    4. 繪本教學活動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動機有何影響?

    5.提出相關課程設計時,運用繪本進行家庭教育進行教學活動有何建議?

    三、名詞釋義

    (一)繪本教學

    一般繪本教學是指以繪本內容來設計活動進行教學,本研究所指的繪本教學

    是以研究者所挑選的七本繪本為教材,進行為期十週的教學活動,主要以共讀內

    容及分享生活經驗為主,並輔以角色扮演、問題討論、小遊戲以及課後實作練習

    等延伸活動,以引導及建立學童的家庭觀念,並實踐於生活當中。本研究所使用

    的繪本有《愛心樹》(謝爾.希爾弗斯坦,1995)、《爺爺一定有辦法》(菲比.

    吉爾曼,1999)、《我有兩個家》(瑪麗安,2009)、《幸福的滋味》(法里德.

    卡拉特巴里,2009)和受到英國格林納威獎項肯定的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

    (Anthony Browne)的家庭系列,有《大猩猩》、《朱家故事》、《穿過隧道》,

    內容含括父母之情、手足之情、祖孫之情、家務分工及單親家庭及重組家庭孩童

    的心路歷程。

    (二)家庭教育課程

    本研究所指的家庭教育為「家庭教育法」中第二條所指具有增進家人關係及

    家庭功能之各種教育活動,其範圍包括「子職教育」、「倫理教育」、「親職教

    育」、「婚姻教育」、「兩性教育」、「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及「其他家庭教

    育事項」,而課程方案則是對照九年一貫家政議題能力指標設定教學目標來設計

    課程活動。

    有關課程設計針對「溝通」、「尊重」、「責任」、「感恩」四個面向設計

    教學活動。共有10個單元,18節課,並分二階段教學。

    (三)五年級學童

    本研究以研究者擔任導師班教學的山山國民小學五年○班的24位學生為研

    究對象。本班的學童一半以上的家庭屬於多元家庭,其中涵蓋了單親家庭、隔代

    家庭、及新移民家庭,家庭成員的互動及溝通上特別缺乏,在家言行表現及態度

    - 330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不盡理想,也因在家庭角色的責任與認知觀念上不足,造成家庭凝聚力薄弱,所

    以乃根據學生特質與教育現場之問題加以教學。

    (四)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顧名思義就是將「行動」和「研究」結合起來(蔡清田,2000),

    本研究就是依教育現場所觀察到,學生缺乏家庭教育倫理及道德的觀念,所以

    想透過繪本教學設計家庭教育課程,以行動研究方式來探討其成效。

    貳、相關文獻回顧

    一、學校家庭教育課程的實施

    (一)家庭教育概念

    早期的學者大多認為,「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對於子女的管教(林淑玲,2000),

    探討家庭教育內涵中,多強調「父母」角色所擔負的責任,像是父母教養的態度

    對孩子的影響,理想家庭模式中,父母們確立正確的教養態度及信念才能成功育

    子(缪建 ,2000);導致家庭教育的缺陷都來自於父母的不和諧、或教養方式

    不當(翟真潔,2011)。目前除了「家庭教育」一詞外,也有人提及「家庭生活

    教育」(family life education),在學術上被歸為「家庭關係」(family relation)

    中的一環,有些論述將這兩個名稱視為等同意義(周麗端、唐先梅,2003;謝銀

    沙,2005),就我國而言,「家庭生活教育」雖是外來語,但確實可與台灣狀況

    相比較,提供未來的趨勢發展的基石。

    (二)家庭教育的內涵與核心能力

    國小的教師是家庭以外進行家庭教育的第一線,經由專業知能的培養將家庭

    教育的理念融入於教學現場中(林慧貞,2006),以活動「融入」(infusion approach)

    原有課程,不但準備容易,也較不易影響原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有課程的目標

    (Jarcho,1985),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2003)中有關家政議題的中家庭

    教育之內涵與核心能力摘述如表1。

    - 331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表1

    家庭內涵核心能力

    核 心 能 力 基 本 意 涵

    個人身心發展 學習認識、接納自己,尊重他人,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庭成員溝通技巧 透過家庭生活,學習家人溝通技巧與情感表達、家庭

    活動策劃、家人共學成長以建立健康家庭。

    家庭角色認同與調適 認識家庭的組成、角色、家庭的發展、調適家庭變化,

    學習如何利用各種資源以解決家庭問題與危機。

    認識不同的家庭文化 認識、尊重與接納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傳統及文化。

    家庭教育的內涵包括了父母對子女、學校教師對學生以及社會機構對個人提

    供的各種家庭知能、態度及能力的教育活動,林淑玲(2003)的調查指出,目前

    高中以下學校教師認為家庭教育之內涵包括了14個向度,其中「家庭倫理教育」

    及「家庭溝通」所要求的能力正對應目前九年一貫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能力指

    標,

    家庭倫理教育其實就是指家庭之間的人際關係,如何與家庭成員互動相處、

    互相關懷,自己在家庭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這與九年一貫教育中關於家庭

    的能力指標,高年級學童應該要學習接納自己,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參與

    家庭活動,並學習與家中成員做有善的互動是相呼應的;家庭功能則強調與家人

    溝通的技巧,健康家庭的特質之一就是要有良好的溝通(Stinnet& Defrain,1989;

    簡春安,1996;McMaster,1983),高年級學童必須習得利用有效的溝通策略來

    參與家庭事務,以建立和諧的家庭。

    由家庭內涵核心能力所推演下來的分段能力指標共有十九條,研究者雖擔

    任高年級教學,但因為對象是五年級,剛由中年級銜接上,所以除了選取第三學

    習階段(小學五至六年級)五條外,還是輔以其他階段的能力指標,以利觀念的

    統整,總共八條並加以敘述如下表2:

    - 332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表2

    本研究所採用之高年級能力指標

    核心能力 個人身心發展 家庭成員溝通

    技巧

    家庭角色認同

    與調適

    認識不同的家

    庭文化

    分段

    能力

    指標

    4-2-1瞭解個人

    具有不同的特

    4-2-3適當地向家

    人表達自己的需

    求與情感

    4-3-1瞭解家人角

    色意義及其責任

    4-3-5瞭解不同

    的家庭文化

    4-2-2認識自己

    與家人在家庭

    中的角色

    4-3-2運用溝通技

    巧與家人分享彼

    此的想法與感受

    4-3-3探索家庭生

    活問題及其對個

    人的影響

    4-3-4參與家庭活

    動、家庭共學,

    增進家人感情

    本研究除了針對對九年一貫課程中家政議題中的「家庭教育」三大核心能力

    及其基本意涵做深入的探討,並對課程目標及適用於高年級的八條能力指標的主

    概念、次概念和意涵作進一步的分析,有助於研究者掌握課程的目標,並依學生

    的能力設計教案及活動,家庭教育除了知能與觀念的建立外,更重要的是家人之

    間情意的表達與身體力行,更希望透過孩童的帶動,讓父母重視並參與,進而增

    進親子之間的關係,而學校方面更應該提供專業資源與家庭積極雙向合作,並搭

    配計畫性的本位課程,進行階段式的教學,家庭教育的推展才能有更大的成效。

    二、繪本教學的功能

    (一)繪本定義

    繪本雖屬兒童文學的一環,但因觸角延伸四面八方,所以難以單純的概念下

    定義(林真美,2010),日本更是成立了繪本學會,發展出自有的方法論,有別

    於過去將繪本歸屬於兒童文學反而自成派別(谷本成剛、灰島佳里,2011),所

    以繪本真的難以單一領域來作解釋。一般而言,繪本也稱作圖畫書,也就是「picture

    books」(林敏宜,2003),它與有插圖的書不同,它在圖像及文字的部份都有其特

    殊的要求(林真美,1999),它可以透過圖像及文字的感知作為想像與思考的觸

    媒,而本文中所指的繪本及圖畫書是同義的。

    (二)繪本在教學上的功能

    繪本的功能,針對不同的族群讀者有其不同的意義及價值,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對於學齡孩童而言,「繪本」是提高閱讀動機的最好推手,也因為同時

    - 333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具備了多種功能,確實在教學上適合廣泛運用,對於教科書較為制式的論述,「繪

    本」不失為一項活潑的輔助教材,而各式主題的內容也應現代社會的趨勢應運而

    生,快速跟上時代的潮流,無國界、無年齡更是能滿足現在教育多元化的需求。

    綜言之,繪本教學其功能有六:

    1.豐富的圖像及有趣的故事強化孩童的閱讀動機。 對於文字掌握力較遲緩的孩

    童,閱讀上容易遇到挫折,也就特別排斥,但是他們的注意力卻會高度放在這些

    漂亮的圖像當中,孩子喜歡圖畫,當然可以吸引他們(劉美玲,2002)透過圖中

    的總總細節,了解故事的全貌,這樣能夠帶給他更多的成就感與自信,間接提昇

    了他對閱讀的興趣。圖畫書常會透過大人來閱讀,孩童在聆聽的當中,會透露出

    語言、情感,孩子也可從中獲得樂趣(林敏宜,2000;林良,1986)。

    2.具體的圖像刺激想像力及增加記憶力。繪本啟迪兒童思想,增進兒童的視覺知

    覺(陳海泓,2001),提供了想像的素材,新奇的觀念,培養想像創造的能力(林

    敏宜,2003;劉美玲,2002;陳海泓,1997),因此圖畫書的價值就在於,它以

    文字及圖畫傳達的意念符號,產生的藝術經驗(Huck,Hepler,Hickman,1993),

    這樣的過程,思考並不受限,的確是創造想像力的必備元素。關於圖像記憶,在

    醫學證明上,「非語言記憶比語言記憶要強烈」,前者包含了視覺、聽覺、嗅覺

    及情感,一個具體的字詞或某意象若能形成圖畫,便可同時儲存(吳淑玲,2004),

    而 Pavio(1968)的「二元暗碼假設」(dual coding hypothesis)也指出,任何事物

    的記憶仰賴語言及意象兩系統,兩系統雖各自獨立但若彼此連結,效果會更好,

    簡言之,兩種記憶痕跡好過單獨一種(Pavio & Walsh,1994),可見圖像的輔助

    對記憶的影響。

    3.擴展視野及認知範圍:繪本的內容可幫助孩子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人性百

    態,甚至培養國際觀及拓展其眼界。《世界的一天》(安野光雅,1991),這本

    繪本就請了八個國家的十位畫家共同創作完成,同樣的一天,不同國家的人正在

    做些什麼,而這是孩童平常無法親自體驗,但是透過繪本,卻可以藉此了解。對

    於閱歷不多、文化刺激低的孩童,繪本提供了各種觀察、思考及感受的認知體驗,

    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及學習經驗(林敏宜,2000;方素珍,1997)。透過故事中的

    主角,可以教導孩童許多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式,促進兒童的社會化(劉宗銘,

    1985),雖然是本沒有文字的繪本,卻從可愛的插圖中,讓孩童自行想像推敲,

    要交朋友該如何開始,要具備什麼樣的心及態度,擴展自己的生活圈。故事中的

    意義,激起孩子情緒及共鳴的圖畫有助於擴展文字情境、渲染文字效果,都有助

    於孩子認知能力的精進(陳海泓,1997)。也就是說透過繪本確實可強化其概念,

    繪本豐富的顏色及圖形自然容易被吸收,與自己曾有的經驗內化擴展成新經驗,

    認知能力也就隨之發展。

    - 334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4.有助於抽象概念的傳達:繪本的文字雖簡單直接,但內容中的圖像往往透露了更

    多訊息,與生活中的經驗思維相互應和,閱讀可由外而內,這樣的歷程,可以涵

    養從具象解釋抽象的意念的高層次閱讀能力(林美琴,2009)。近幾年有許多研

    究運用了繪本在其他領域的教學活動, 情感教育(陳美姿,2000)、品德教育

    (蔡子瑜,2000;洪堯群,2000)等,研究結果發現運用繪本進行教學增進學生

    情感的表達;以及「利社會」、「分享」等道德觀的培養,透過故事的教學及影

    導,效果都明顯提昇,彰顯出繪本在教育方面的價值與功用。

    5.圖像助於美感的培養:近幾年的繪本圖像大量運用各式各樣的媒材,【爺爺一定

    有辦法】運用了寫實的油畫技巧;【幸福的滋味】則以拼貼的方式來呈現立體的

    風格;【愛心樹】以鋼筆的線條勾勒出細緻的筆觸,好的圖畫總是充滿想像力,

    別出心裁的設計,充滿詩意的的美麗畫面,對於孩童的心與眼是最直接的教材(賈

    延祥,姜洪偉,2010)。林敏宜(2003)也提到優美的圖畫書中調和的色採及精

    美的印刷可陶冶孩子心性。繪本中的插畫,透過多元的樣貌,可豐富兒童的視覺

    經驗(楊理淑,2006);在這樣自然的薰陶之下,對於美的傳遞極有潛移默化的

    效果(陳珮琦,2000;方素珍,1997),由此可見,繪本中的圖像對於孩童的藝

    術涵養確實有著深遠的影響,「美」是抽象的藝術的概念,無需專業的解釋,透

    過繪圖者精細的安排,已為孩童做了最好的詮釋。

    6.親子共讀的最佳教材:繪本的魔力就在於它無年紀的絕對限制,不同的年紀、生

    活經驗都會造就出不同角度的解讀方式,親子共讀是相當有趣且效果極佳的閱讀

    活動,透過親子的互動,培養孩童的興趣與習慣。學齡前後的兒童好奇心强,而

    且有較大的求知欲,他们喜歡色彩鲜豔、形象逼真、新颖有趣的圖畫(孫筠,2005),

    掌握兒童的心理,所以目前國小教育及幼稚園紛紛鼓勵家長利用繪本來與學童進

    行早期閱讀活動,透過繪本做為媒介,這是大人進入兒童世界的一把鑰匙;而透

    過大人「說」,兒童能夠感受到這個故事的「生命力」,聽到具體的故事,擁有

    一個愉快的閱讀經驗(林真美,1999)。

    三、繪本教學實施

    以家庭教育為主題的繪本的教學策略,依相關繪本教學研究發現大致流程為

    引導舊經驗、共讀活動、討論分享、延伸活動以及綜合活動。以繪本作為題材,

    教學方式活潑,能夠選擇的範圍也較廣,教學者有更多的彈性。具有教育意義及

    生活化的繪本,透過活動引發兒童與故事對話,更能與自身經驗做聯結,成為輔

    助教材(許碧珊,2008)。課程設計上除了讓孩童清楚認定身為家庭的一員必須

    負起責任,共同經營家庭,並非只依靠父母,並鼓勵孩童多主動與家人溝通,透

    過孩子的表現也能影響父母,帶動父母,像是孩子氣質不同也會影響父母採取不

    - 335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同的管教態度(Bell,1968),對於學校推動相關活動也具備良好的的起使點,

    教師可以透過學童鼓勵家人的參與,畢竟促進「親子互動」是推動家庭教育課程

    的重要關鍵。在繪本教學中,研究者就繪本的挑選以及課程引導方面分別做論

    述:

    (一)繪本的挑選

    主題清楚,插畫風格明亮,文字流暢,故事性豐富,能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

    價值觀,基本上都適合孩童閱讀,如何選擇適合課程教學的圖畫書,有幾個要點

    需要把握:(Norton,1987;方淑貞,2010)

    1.主題清楚

    主題是一本書的靈魂,希望藉由內容主題的傳達,能讓讀者參考,並從中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教師必須針對各班孩童的能力、經驗去挑選一本能切

    合他們生活經驗的圖畫書。

    2.寫作風格及語言意境

    既然圖畫書是教師與學童間的溝通橋樑,那在文字、語言風格上就必須篩選,

    意境太深的並不適合生活經驗不足的學齡兒童閱讀,也會失去趣味性,雖然圖畫

    能夠輔助解讀,但畢竟課程有一定的主題及目標,還是要考量學童對文字的掌握

    度。

    3.插畫及文字是否擺脫刻板印象

    一本優良的圖畫書可以幫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道德觀,在內容方面應該

    盡量以客觀的角度述說,而不帶偏頗或是傳統的刻板印象,以避免學童有先入為

    主的觀念。

    4.舊經驗的聯結度

    學童若能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圖畫書相聯結,自然容易產生共鳴,教師

    在傳達主題就會更加容易,學生也能夠分享及瞭解,學習上印象會更加深刻。

    5.建立正確的價值、道德觀

    任何一個作者用心將自己的意念寫下,除了希望讀者獲得閱讀上的樂趣外,

    另一方面則試著傳達一些訊息及觀點,兒童若能從中獲得生活的智慧或是觀念的

    釐清及是非判斷的準則,更是一大收穫。

    由上述可知,圖畫書雖然是故事取向,但是主題及敘述的風格的要求,不

    亞於文學作品,更因為文字不多,簡短的內容就必須能夠涵蓋抽象的概念,作者

    必須累積其能量及經驗,才能將想法呈現在粹鍊的文字當中,也考慮到讀者是以

    兒童為主,用字遣詞必須淺顯易懂。研究者發現,文學作品重視內容的細節及文

    - 336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字上的雕琢;圖畫書則是重視概念的傳達及與讀者的互動是否有所共鳴。

    (二)課程引導

    在繪本教學的課程設計中,繪本是為傳達的媒介,繪本的引導及課後的討論

    都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關鍵,在引導的部份,可以針對幾個部份教導學童如何看懂、

    讀懂繪本(林美琴,2009;洪文珍,1989)參閱幾位學者進行繪本活動所進行的

    相關活動(林敏宜,2003;許碧珊,2008)來做修改,設計活動如下:

    1.暖身活動

    在這個活動的主要目標為引起孩童的動機,利用孩童的舊經驗分享,統整出

    故事的主題。1.導讀後全班共同朗讀。2.問題討論:關於問題的提問,教師應該

    避免封閉性答案的問題,以免流於觀念的直接灌輸而失去了讓兒童獨立思考的機

    會;對於提問的範圍則需跳脫「記憶性」及「既定」的問題,課程目標首重觀念

    的建立及傳達而非背誦故事(方淑貞,2010)

    2.延伸活動

    課程若是一成不變,學童的注意力容易減弱,也易感到疲乏, 若是加上一

    些有趣的活動,就能夠讓孩童重新聚焦,對課程展現活力。:1.學習單:教師可以

    利用自編的學習單統整兒童的觀念,並針對主題進行相關的活動,要求兒童完成,

    將觀念化為實際行動,運用於實際生活上,學習成效更加。2.互動活動:透過一

    些「做」的活動,能增加學習的印象,課程也比較活潑,「實際做」的練習要比

    「聽」要來得深刻。3.角色扮演:利用角色的扮演建立解決問題及困難的實境,

    學童較能身歷其境去思考,轉換歷程的同時也能學習培養同理心。

    3.綜合活動

    藉由學童的討論及分享,教師進行統整的過程中,可從中獲知個別的感受及

    想法,以了解課程學習後的成果,做為評估課程設計及調整的參考。對於學童,

    這也是一種溝通技巧的學習,聆聽不同的意見,學習包容及尊重,並重組自己的

    思維。(林敏宜,2003;許碧珊,2008)

    三、繪本教學與家庭教育的相關研究

    以下就近年來運用繪本在家庭教育上的相關研究,整理如下表都採用繪本做

    為主要題材,依其整理如表3:

    表3

    - 337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繪本在家庭教育上的應用

    研究者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及發現

    鄭惠雅

    (2009)

    探討繪本教學融入新

    移民女性親職教育課

    程的可行性與實施成

    行動研究 肯定了繪本在親職教育課程

    中的成效與可行性,也發現對

    於大人,繪本仍有不同的價值

    及解讀

    鄭淑蓮

    (2004)

    利用自製繪本探究家

    對這些幼兒的影響,以

    及她/他們如何看待自

    己的家

    行動研究 呈現了家庭與家庭間的差異

    及差異背後所隱含的意涵,因

    此,對於幼兒教育而言,本研

    究將提供不同層面的貢獻與

    思考。

    陳凱婷

    (2007)

    建立一套喪親兒童繪

    本團體方案並實際運

    用,協助喪親兒童減少

    悲傷反應與促進生活

    適應

    實驗前後測

    利用繪本並以團體的歷程來

    做為喪親療傷的方式確實有

    其正向的力量及改變

    孔員

    (2005)

    探討幼兒學童運用繪

    本推動親子共讀的成

    行動研究 親子共讀對於幼兒及各方面

    能力的增長確實有其幫助,得

    到家長的肯定,也間接增進了

    親子間的互動

    黃智瑜

    (2011)

    透過繪本教學活動中

    提升學生對於多元家

    庭組成的認識與接受

    行動研究 因生活經驗與故事的連結對

    於低年級更容易增進對多元

    家庭型態的了解,也增加了對

    家庭的認同感

    余秀玲

    (2008)

    運用家庭概念繪本應

    用於國小生活課程教

    學之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 家庭概念繪本應用於國小生

    活課程教學是具體可行的透

    過這樣的課程實施促進學生

    體認家的意義與價值。

    由上述的研究方向及結果,不難發現以繪本運用於家庭教育中的親職教育以

    及增進親子關係,的確是有其成效,而大部份的研究者也是就教育現場所遇到的

    問題而採用行動研究用以解決問題,但目前的研究面向大都侷限於「家庭的認同」,

    也沒有根據九年一貫能力指標設計相關的課程,來檢視學生進行教學後是否具備

    在這方面的相關能力,較少針對學生在較為完整的家庭教育課程後所建立的觀念

    或成效做探討,促發了研究者根據能力指標來設定主題,並以此挑選適合的繪本

    - 338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來進行教學活動,並探討其成效及結果。

    參、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教育行動研究

    根據 Tolbert(1991)與Mcniff (1988)對行動研究的定義,一個成功的行動研究,

    不但可以改善專業的發展,更可讓拓展實務的過程更有效率,進而改善自己的工

    作環境,也就是說,此研究必須對自己的實務工作有所省思,以求增強自己的專

    業圖像。教育行動研究則是根據教育現場所遇到的問題,提出一個研究方案進行

    解決或是提高其成效,應用於改進學校實務,把研究的功能與教師的工作結合,

    藉以提升教師的素質、改進教師的研究技巧、思維習慣,強化教師的專業精神(王

    文科,1995)。本研究觀察學童的家庭親子互動,感知家庭教育的重要與亟需性,

    研究焦點就是將此問題做為達成目標的方法,並從省思、修正的反覆過程中尋求

    更好的解決方式,並從中提昇自己的專業能力。

    二、研究架構與流程

    本研究根據Jean McNif and Pamela(2001)所運用的行動研究循環(action

    research cycle)與螺旋(spiral)採取的行動研究模式進行行動研究步驟如下:問

    題擬定及分析、計畫、資料蒐集,以及最後的反省修正。藉由問題的發現及分析,

    解決問題再修正,以不斷循環的方式,在教學歷程、學生學習及師生互動方面做

    調整,除了提高教師專業成長,也能增加學習成效。本研究以繪本的共讀及討論、

    延伸活動來引導學生,透過故事內容傳達每個人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應擔負

    的責任、並學習如何與家人做善意而有效的溝通,以及認識不同的家庭文化。學

    生藉由這些課程設計及活動過程中,建立起對待家庭成員應有的友愛及孝順的態

    度,更可以培養他們適應現代的生活,創造及改變未來家庭的能力。從討論互動

    中,找出方法修正。整個過程中,一邊進行教學工作,一邊進行觀察及蒐集資料

    做分析,不斷檢視修改,以完成行動研究的目標,提高此研究的成效。究研究架

    構及流程繪如圖1。

    - 339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從教學現場發現問題

    探討九年一貫課程「家政議題」家庭方面的核心能力指標及內涵

    確定問題與聚焦

    設計行動研究課程 挑選適合的家庭教育繪本

    實施第一階段教學:大猩猩、穿過隧道、

    愛心樹、爺爺一定有辦法

    蒐集相關文獻並決定策略

    與同儕研討、請教專家,統整建議

    整理資料 進行教學省思

    調整課程

    進行第二階段教學:朱家故事、

    我有兩個家、幸福的滋味

    歸納提出建議 圖 2 研究架構圖

    - 340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三、教學流程

    (一)實施第一階段教學

    預備教學情境時,先擬定繪本教學教案設計,規劃家庭教育實施策略。先挑

    選其中三本繪本做教學,其中包含師生共讀繪本、發表討論、體驗、延伸課程的

    教學活動和成就測驗,檢視教學成效。第一階段的教學流程以下 表4 做說明。

    表4

    第一階段教學流程

    日 期 時 間 單元目標

    教 材

    五月七日

    (星期一)

    閱讀課

    週一第六節

    讓學童先行對所

    要讀的繪本作者

    有初步的認識

    大猩猩、穿過隧道

    蘋果樹

    五月八日

    (星期二)

    彈性課

    週二第七、八節

    第一單元

    (溝通)

    大猩猩

    五月十五日

    (星期二)

    彈性課

    週二第七、八節

    第一單元

    (溝通)

    穿過隧道

    五月二十二日

    (星期二)

    彈性課

    週二第七、八節

    第二單元

    (感恩)

    愛心樹

    (二)實施第二階段教學

    根據第一階段教學後的資料分析、教學省思、同儕討論及專家建議後進行課

    程調整,再進行另外四本繪本教學。第二階段的教學流程以 表5 做說明。

    表-5

    第二階段教學流程

    日 期 時 間 單元目標 教 材

    五月二十八日

    (星期一)

    閱讀課

    週一第六節

    讓學童先行對所

    要讀的繪本作者

    有初步的認識

    爺爺一定有辦法

    朱家故事

    幸福的滋味

    我有兩個家

    五月二十九日

    (星期二)

    彈性課

    週二第七、八節

    第二單元

    (感恩)

    爺爺一定有

    辦法

    六月五日

    (星期二)

    彈性課

    週二第七、八節

    第三單元

    (責任)

    朱家故事

    - 341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表-5〔續〕

    第二階段教學流程

    六月十二日

    (星期二)

    彈性課

    週二第七、八節

    第四單元

    (尊重)

    我有兩個家

    六月十九日

    (星期二)

    彈性課

    週二第七、八節

    第四單元

    (尊重)

    幸福的滋味

    六月二十五日

    (星期一)

    閱讀課

    週一第六節

    同學各自分享

    這段時間教學的

    心得及啟示

    綜合討論

    四、研究場域與對象

    (一)研究現場環境背景

    本研究場域是研究者任教的學校-屏東縣山山國小(化名),全校僅六班,

    為小型的學校,該校位於屏東縣高樹鄉,因為屬於鄉下地方,農田較多,家長的

    職業也多以務農為主,週遭環境以自然環境為主,既非住宅區也沒有所謂的商業

    區,資訊和資源取得不是那麼容易,老年人口及外籍新娘較多。學校每學期會定

    期舉辦親職講座或是親子活動,由於村莊勞動人口多,家長的學歷及經濟水平普

    遍低落,家長對於親職教育的態度並不是太重視,所以並不熱衷參與。就研究者

    目前觀察,這裡的家庭教養方式,有幾個特點:1.親子之間的互動疏遠:學生的父

    母因為農務或是在外工作,非常忙碌,沒有時間進行親子溝通或互動。家裡的成

    員僅剩無工作的老人家或是外籍母親,溝通上易有代溝。2.多元家庭管教不易:

    孩童母親為外籍新娘的家庭,雖有心管教或是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卻礙於文化及

    語言的差異而心有餘而力不足,管教子女的方式較為放任,對於學生的態度、家

    庭責任要求也不高。3.傳統教養觀念蒂固,不容易改變:鄉下老年人口居多,許多

    家庭都是三代同堂,甚至大家族聚居一塊,對於教養孩童的觀念就難以變革,容

    易出現祖父母溺愛兒孫的現象。4.家長參與度低落:研究者曾經為了提高學生在家

    閱讀的時間,試圖利用家長的力量,鼓勵家庭進行親子共讀,無奈家人常因工作

    或忙碌為由 ,參與度不高,若是需要親子共同合作的課業,能夠確實完成的孩

    童,僅有少數幾個。

    (二)研究對象

    本班共有二十四人,男生有十二位,女生有十二位,並分別以 B、G 來做為

    男生及女生的代號。根據調查,班上大部份的學童放學後都上安親班,但有幾位

    - 342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同學家庭功能較弱,就會參與學校所辦的課後輔導及晚上夜間天使的課後照顧。

    研究者分別就家庭特性及親子互動的狀況做分類如表 6:

    表 6

    研究對象家庭背景及在校表現資料

    代號 家庭類型 親子互動 教養方式 學校活動參與度 在校表現

    B1 小家庭 多 民主 低 愛閱讀、個性活潑 人緣佳

    B2 單親(父) 少 民主 低 專注力高、個性早熟內斂

    B3 單親(父) 多 民主 學生有表演時 迷糊粗心、個性樂觀隨性

    B4 隔代 溝通有障礙 放任 低 常缺交功課、個性易退縮

    B5 隔代、繼親 溝通有障礙 放任 低 做事態度敷衍、愛說話

    B7 小家庭 訓話居多 嚴格 低 愛捉弄人喜歡幫老師做事

    B8 單親(父) 少 放任 低 作業常缺交、常打瞌睡

    B9 單親(父) 少 嚴格 低 活潑、迷糊、很聽話

    B11 多元 良好 民主 母親會參與 學習意願高、負責認真

    B12 單親(父) 少 放任 低 自我中心、易怒

    B13 小家庭 僅母親較多 嚴格 母親會參與 個性退縮缺乏自信

    B14 小家庭 僅母親較多 民主 學生有表演時 自我中心、自律

    G15 單親(父) 少 放任 幾乎沒有 喜歡學大人愛當領頭

    G16 隔代 溝通有障礙 放任 幾乎沒有 個性退縮缺乏自信

    G17 單親(父) 少 放任 幾乎沒有 學說謊易感委屈

    G18 多元 僅母親較多 民主 母親會參與 心智早熟愛閱讀

    G19 小家庭 少 民主 幾乎沒有 生活懶散反應敏捷

    G20 單親(父) 良好 民主 每次參與 缺乏自信需要認同感

    G22 小家庭 良好 民主 幾乎沒有 挫折容忍力相當低

    G23 單親(父) 良好 民主 幾乎沒有 依賴感強 缺乏自信

    G24 小家庭 少 民主 學生有表演時 喜歡依賴朋友老師

    G25 隔代 良好 嚴格 學生有表演時 自尊心強 生活自律

    G26 單親(母) 少 放任 幾乎沒有 喜歡打扮交新朋友

    G27 小家庭 僅母親較多 民主 學生有表演時 非常內向 缺乏自信

    從上表歸納得知,家庭結構與學生學習表現與外在行為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但教養方式若是採放任狀態,學習態度都相當懶散;而研究樣本中的親子互動普

    遍偏低,研究者探究其原因在於,樣本中單親家庭佔多數且百分之九十皆為父親

    - 343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撫養,而父親通常負責家中的生計,於是在家中的時間非常少,與學童相處的機

    會也就大大的減低。

    (三)研究者理念及背景

    研究者畢業於台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已有十年教學經驗,對於學生的學

    習狀況和生活都能掌握妥適。就讀社會科教學碩士班後,更掌握社會議題、質性

    研究相關知能,加上本身喜歡不同屬性的設計課程,尤其是一些有創意的活動,

    因此,行動研究的理念深得我心。

    從文獻探討中發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斷被強調,以學校的角度來進行家長

    的親職活動或家庭教育者多,以教學的出發點來進行家庭教育課程設計,探討其

    成效與影響者少。研究者針對此點,由學生在家庭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出發,將

    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尊重」、「責任」、「溝通」及「感恩」透過繪本的教學來傳達,

    並且建立在家庭中應有的態度及觀念,由學生來帶動父母親或是祖父母,重新凝

    聚家庭的向心力,提昇家庭功能,進而重視家庭教育。

    四、繪本課程教學設計

    本研究是運用繪本進行家庭教育的行動研究,以下就研究的課程繪本內容及

    課程設計,單元名稱、主題及內容概要規劃如表7:

    表7

    繪本教學運用家庭教育課程單元進度表

    教學時間 單元名稱 繪本教材 教學重點

    20120507 大家來閱讀 大猩猩、穿過隧道

    蘋果樹

    先行對第一階段教學所用的繪本

    教材有初步的認識

    20120508 貼心話悄悄說 大猩猩 達到能力指標4-3-2 運用溝通技

    巧與家人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

    20120515 我們都是一家人 穿過隧道 達到能力指標4-3-2 運用溝通技

    巧與家人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

    20120522 小樹長大了 愛心樹 達到能力指標4-2-3適當地向家

    人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情感

    - 344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表7〔續〕

    繪本教學運用家庭教育課程單元進度表

    教學時間 單元名稱 繪本教材 教學重點

    20120528 閱讀眾樂樂 爺爺一定有辦法、

    朱家故事、我有兩

    個家、幸福的滋味

    讓學生對第二階段教學所用的繪

    本教材有初步的認識

    20120529 家有一老、如有

    一寶

    爺爺一定有辦法 達到能力指標4-3-1瞭解家人角

    色意義及其責任

    20120605 家事誰來做 朱家故事 達到能力指標4-3-1 瞭解家人角

    色意義及其責任

    20120612 家家有本難唸的

    我有兩個家 達到能力指標4-3-3探索家庭生

    活問題及其對個人的影響

    20120619 幸福在哪裡 幸福的滋味 達到能力指標4-3-5瞭解不同的

    家庭文化

    20120626 綜合檢討 上過的所有教材 綜合討論、觀念整理及想法分享

    五、研究的信、效度

    (一)研究信度

    質性研究者必須從不同資料來源蒐証、分析,為了建立研究可信度及擴展研

    究者的主觀觀點,採取三角檢核法(triangulation),結合不同的資料收集,綜合

    觀察、訪談。研究者採用 Danzine(2006)三角檢證的分類,包括:1.研究者的三

    角檢核:研究者以行動研究做為問題解決的策略,進行過程中,利用同屬進行教

    學的同伴,透過教學觀察,交換意見與建議及聆聽參與教學的學生回饋及想法,

    以避免加入太多研究者主觀的想法。2.資料的三角檢核:利用各種文獻書籍、前輩

    的經驗分享、回饋學習單、學生作品、及問卷、訪談記錄、觀察記錄、教學省思

    筆記來交叉參閱,加以分析歸納並修正。3.方法的三角檢核:運用各種教學技巧、

    訪談、教室觀察來收集資料。

    (二)研究的效度

    行動研究是尋求理解個人在機構情境與實務工作中的主觀經驗,並嘗試透過

    - 345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探討其意義及背景而形成主觀的詮釋(陳惠邦,1998)。本研究之效度包括:

    1.表面效度

    (1)清楚詳實研究問題的情境及背景,對於研究報告的撰寫能詳細記錄其歷,

    讓讀者能完全了解及過程及結果。(2).以淺顯易懂、連貫的方式呈現報告,並對

    研究的優缺點、建議及限制詳細描述,以提供讀者參考及運用,符合 Bell(1985)

    所提到的效標標準應有「可轉移性」(transferability)。

    2.內容效度

    在研究過程中,盡量避免研究者主觀或批判式的結論或觀點,以教學省思筆

    記及各種觀察資料來輔助,並以各方式交叉分析,盡量達成行動研究用以解決問

    題的初衷。對於研究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及瓶頸,詢問專家、現職教師或是參考

    文獻,來修正可行的解決問題方案,其中包含了:(1)自我效度,藉由學生的學

    習過程、評量、教學省思及課程觀察來審視自己的教學成效,並隨時依學生學習

    情況做調整。(2)同儕效度:與同仁之間經驗交換與學習,透過旁觀者的觀察予以

    研究者懇切的意見與建議,也可達成協同合作的目的。(3)專家效度:為了讓教學

    活動更流暢並檢視其流程是否能達成學習成效,透過教授的審查並給予適當的建

    議及意見做修正。

    六、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一)文件資料來源

    研究者為確實了解高年級學童在九年一貫重大議題中家政教育中關於家庭

    的學習後成效及進步情形,有關資料蒐集包括 1.繪本教學活動回饋問卷,2、主

    題能力指標檢核表,3.、學童回饋學習單,4.學童課後活動學習單, 5.、學童家

    庭生活周記,6.家長回饋單,7.、課堂觀察, 8.、教學活動檢核表: 9.、教學省思

    筆記 10.兒童個別訪談紀錄。

    研究者多在觀察實施訪談,其中包含課堂上學生發問或是研究者即時的問

    題,針對比較少發言或是表達較不清楚的學童進行個別訪談,以了解學生想法改

    變的情形及心得。

    (二)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1.編碼

    (1)【筆】:研究者觀察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的反應及行為、態度以及發生

    事件及當下教學者的處理記錄。

    (2)【觀】:其他觀察教師對於教學過程所做的記錄。

    (3)【訪】:研究者私下訪談學生的記錄摘要。

    - 346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4)【省】:研究者針對教學記錄所做的反省及檢討摘要。

    (5)【回】:學生在課程後的學習回饋單。

    (6)【學】:學生在課程後的課後活動學習單。

    (7)【家】:家長回饋單中的意見及建議。

    (8)【週】:學生每星期的生活週記。

    (9)【討】:研究者與觀察教師在教學課程後所做的討論。

    (10)【T】:指研究者。

    (11)【S】:指學生。

    針對這些編碼資料也註記學生號碼及詳細日期,以(資料來源-學生座號)

    的方式及(資料來源-日期)加以分類,例如週 15,就代表 15 號學生的生活週記;

    筆 20120612,就代表教學者於 20120612 的課程觀察記錄,後面八碼分別表示西

    元(年)、月、日。以下將處理資料時所用的轉譯符號表說明如表 8。

    表 8

    轉譯符號表

    資料代碼 意 義

    T 指研究者

    S 指大部份學生

    S15 指 15 號學生

    週 24 指 24 號學生家庭生活週記

    家 18 指 18 號學生家長

    回 24 指 24 號學生學習回饋單

    學 19 指 19 號課後活動學習單

    筆 20120522 指研究者上課觀察筆記

    觀 20120522 指觀察教師上課觀察筆記

    省 20120522 指研究者教學省思日記

    訪 S18 指訪談 18 號學生記錄

    討 20120522 指研究者與觀察教師課程後討論記錄

    2.文字實例

    編碼有助於研究者整理大量的文字資料,從課堂中及課後的學習狀況分析佐

    證,歸納出學生的學習成效,故研究者將其部份文字實例列舉如下:

    (1)教師部份

    S8 坐在班上的最後面,上課總是懶洋洋的趴著,自從可以從繪本教學

    - 347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活動得到榮譽卡點數後,都會主動分享,而且表達一次比一次進步,不

    再是幾個字的回答,卻能夠完整敘述一個想法,真是令人感動。(省

    20120529)

    同學討論到家中溝通時容易遇到的問題 S7、S8 及 S26 開始自顧玩

    起來並且發出聲響,影響到同學發言(筆 20120508)

    孩子因為父母離婚而受到傷害,為了保護自己難免對人產生不信任感,

    針對這一點,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換個方向想,並試著理解父母需要分開

    的無奈事實,而這本繪本中用了最簡單的方式做了說明,不要讓孩子覺

    得是因為自己的問題才導致父母離婚,這只是一個個案,不代表所有的

    人都是如此。(觀 20120612)

    觀:學生在發表時,有時會脫離主題,除了影響時間,也會分散了學生

    的注意力。

    T:這一點我倒是沒注意到,有時急於將後面的問題快些討論完,對於

    這樣的學童,我也就不予特別的回應,繼續往下走,但是也擔心孩子覺

    得老師並沒有好好將他的話聽完,會覺得挫折,不過如果好幾個學生都

    如此,我會再重新說明,讓大家更瞭解,免得被誤導。(討 20120522)

    以上的實例皆為教學時研究者的課堂觀察、教學省思以及觀察教師的課

    堂觀察及研究者及觀察教師的討論記錄。

    (2)學生部份

    S2:在家裡,大部份都是阿媽跟我在家,阿媽身體還不錯,可是我看到

    她有時做家事都很辛苦,我也會去幫忙。

    回 7:我覺得失約會讓人感到傷心難過,爸爸教我要守信用,自己也要

    說到做到。

    學 12:我今天很有禮貌的問爸爸一些事,結果爸爸很驚訝,但是他很

    高興的說:「要是每次都這麼乖就好了」。我以後要有禮貌一點。

    訪 8:哥哥雖然有點兇,但是買東西都會想到我,而且沒有他,有時功

    課會不知怎麼寫,大部份我都很喜歡他。

    週 1:今天我用撒嬌的跟媽媽說,我想跟同學出去玩好不好?沒想到她

    只唸了兩句但還是答應了,如果用比較好的口氣跟媽媽說話,要求都比

    較容易成功。

    家 20:這次的作業好像必須請哥哥幫忙,雖然中間會吵,但當他們一

    起完成時,我發現兩個人也都很開心,那幾天都比較沒有吵架。

    以上的實例為課堂上學生的發言以及課後學習單、回饋單、週記、對學

    生的訪談以及學生家長的回應所做的文字記錄。

    - 348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肆、結果與討論

    在進行了七個單元後的課程後,研究者根據觀察教師的記錄及學生的成長與

    表現,依繪本教學及各主題的能力指標來進行歸納整理如下:

    一、繪本教學能提昇學習動機及正向積極的學習態度

    研究者及觀察教師發現班上同學在上課程之前表現都比其他傳統課程要期

    待且興奮,s8、s26、s7、s27 都屬於學習進度落後的學生,在進行課程時都願意

    主動分享並積極參與活動,如表 9 說明

    表 9

    學生對於繪本教學學習態度觀察結果歸納表

    觀察結果與發現

    1 大部份的同學都踴躍分享,學習被動的學童也都願意舉手發表看法。

    2 圖像的解讀沒有標準答案,激發孩童的好奇心,樂於分享發現。

    3 沒有文字的內容,學生很起勁,從中找尋線索,他們驚人的觀察力有時出乎

    預料,越需要想像力的空間越能激發他們的潛能。

    4 對於繪本的投入比教科書要高,繪本將一些情境及心理層面都以圖表達,所

    以學生反而從圖片的暗示去感受主角的心情及感受,體會更深入。

    5 不同的教材讓學生覺得新鮮,上課之前有別於過去鬧哄哄,專心等待今日的

    課程主題,期待閱讀到不同的繪本故事。

    6 下課有一些同學都想借閱繪本,再重新讀過內容,相互討論。

    經由表9 示,使用繪本教學除了提昇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於學習態度也有

    正面積極的影響,此結果與學者(陳怡如,2003;林敏宜,2003;許碧珊,2008;

    林美琴,2009;)提出的觀點相似,繪本中的圖像可以讓學習活動多元化, 精

    美的圖片激發學童的想像力,可提昇學習成效,也有助於學習落後的學生參與,

    對於學習態度有正面的影響。

    二、繪本教學有助於提昇抽象概念的理解力

    這次的主題選擇都是屬於抽象的「溝通」、「感恩」、「責任」及「尊重」等議

    題,若是以教條式的方式說明,不但枯躁且難以引起共鳴,但這幾本繪本以家庭

    為背景,呈現出生活中的情節,學生很快就能與相關經驗做聯結,並且理解概念。

    如表 10 說明:

    - 349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表 10

    學生對於抽象概念理解力觀察結果歸納表

    11 對於老師的提問都能快速掌握當重點,s15 平常上課屬於理解力較差的一位

    但是針對繪本有一些觀念的分享,都能夠回答流暢,並舉出生活實例舉證。

    2 將繪本所傳達的觀念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時,多數的同學都可以舉一反三,瞭

    解老師的提問做分享。

    3 繪本內容主軸線條清楚,學生能清楚的描繪分享作者所要傳達的意念。

    4 具體的文字及圖畫表達了複雜的情緒及狀態,連平常安靜的 s2 及 s24 都能夠

    清楚的說明並且引起共鳴。

    經由表10 顯示,繪本內容中運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及具象的圖畫具化了生活中抽

    象的概念,圖像中的訊息傳達了意念,兒童易於從中了解其真義並結合生活經驗

    產生共鳴,此結果與學者(鄭明進,1989;劉美玲,2001;林美琴,2009)提出

    的觀點相似,許多研究也都利用繪本這樣的特點進行品德教育、情感教育的教學

    活動(陳美姿,2000;蔡子瑜,2000;洪堯群,2000)。

    三、繪本教學在「溝通主題」教學活動提昇學習成效

    透過「大猩猩」及「穿過隧道」,學童能夠從前者主角與父親的互動反思自

    己平常與家人的溝通態度需要改善;從後者知曉擁有手足的可貴,應該與家人利

    用有效的溝通共同合作解決問題,以確實達到家庭部份中的能力指標 4-3-2 運用

    溝通技巧與家人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如表 11 說明:

    表 11

    學生在溝通主題的學習成效觀察結果歸納表

    觀察結果與發現

    1 從故事的例子中反思建立同理心,尤其是單親家庭中的 s4、s25、s23 都提到

    了自己也會有忙碌或是心情不佳時,家人也會有,應該要多體諒。

    2 願意主動與家人溝通,關心家人,大部份的女生都比較大方的表示,自己會

    主動分享生活中的事,並表達對家人的愛。

    3 能夠以多角度面向面對手足特質的異同,幾位擁有弟妹的同學後來在抱怨之

    餘就會去思考他們的優點,覺得平常溝通應該多些耐性。

    4 了解手足之情朋友難取代,在進行信任遊戲之後,學生大呼,以為已經是最

    好的朋友,應該不會擔心,其實不然,發現最信任的仍是自己的家人。

    5 重視手足對自己的重要,s14 想到過去有事情總是姐姐出手幫忙;而 s4、s25、

    s28 也提到平常感覺孤單時其實都有弟妹陪伴,渡過許多有趣的時光。

    6 改變對待手足的方式,多予以包容,同學在反覆討論中,大部份同學還是覺

    得有手足是不錯的,雖然會吵架,但是很快就和好,下次如果意見不同時,

    會試著好好說。

    - 350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經由表 11 顯示,利用繪本教學中的故事,以提問及討論的方式確實能夠讓

    同學反思自己的行為並進行調整,符合了林敏宜(2002)所提及透過討論,教師

    才能了解兒童對主題的理解,而學生藉由別人的分享也能夠再思考歸納出新的想

    法,在聆聽別想法的同時學習接納及尊重(柯華葳、幸曼玲,1996)。能力指標

    4-3-2 運用溝通技巧與家人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意指以誠懇、真心的態度與

    家人進行良善的溝通及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從學童的課程觀察中在這次的主

    題單元中的學習成效確實提昇。

    四、繪本教學在「感恩主題」教學活動提昇學習成效

    「感恩」常應用於學校課程當中,觀察教師提出這次感恩的對象擴及了祖父

    母,學生分享了許多與老人家的相處經驗,發現了學生的貼心,更理解了鄉下家

    庭中學生對祖父母的依賴,而「蘋果樹」雖然與語文課程「愛心樹」雷同,但不

    同的教學活動呈現了不同的效果。如表 12 說明:

    表 12

    學生在感恩主題的學習成效觀察結果歸納表

    1 家人的管教態度影響學童的觀念,s19、s4 家庭屬於放任而 s11 家庭則屬於權

    威型的,後者的孩子就比較懂得感恩且瞭解父母的苦心;前者所表達的觀念

    則是不在乎將家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2 學童願意主動幫忙並多陪伴,在課程討論時,學生曾表達不知家人真正的需

    要為何,但透過「蘋果樹」中卻發現陪伴可以帶給大樹快樂,從中引導孩童

    思考現實的情況,領悟了這個道理。

    3 隔代教養的孩子,在生活上與祖父母已是互相依賴,讀完這篇故事,學生擔

    心如果阿公阿媽越來越老,不再能陪伴或是生病後,那該怎麼辦?因此他們

    會特別珍惜與祖父母相處的時間,甚至會照顧他們。。

    4 能夠感念祖父母的付出,s16、s14、s2 都從繪本故事中的爺爺想到自己與祖

    父相處的點滴,分享了他們對自己的重要性,充滿感謝之意。

    5 正視家人對自己的付出也希望自己能有所回饋,當同學讀到大樹不斷的給

    予,小男孩卻沒有停止要求,紛紛發表覺得男孩不應該,老師趁勢反問學童

    怎麼做,他們也踴躍分享自己能為家人所做的事。

    6 透過故事瞭解老人的智慧而產生崇拜之心,s14 也由此回憶自己已逝的外公

    很厲害,常常想很多方法讓他開心,引起許多同學的回應與共鳴。

    經由表 12 顯示,其中提到家人的管教態度影響學童的觀念及行為表現,正

    符合了家庭教養的確是關鍵(陳莉,2007),學童心智不夠成熟,很多時候還是

    需要提醒由別人的例子中去反思,此回「爺爺一定有辦法」就提供了非常貼近生

    - 351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活的實例,利用它引導學童回想生活中的經驗,相互比較,這樣的引導有助於學

    習的成效(林美琴,2009;洪文珍,1989),除此之外,研究者也發現,反覆的

    問答,抽絲剝繭可以讓學生做更深層的思考,自然會去細想生活中的點滴並與故

    事的脈絡相聯結,自己想出解決的辦法,印象更加深刻。這兩個單元的能力指標

    4-2-3 適當地向家人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情感,在情感方面意指以不同的方式向家

    人表達感恩及愛,從學童的課程觀察中在這次的主題單元中的學習成效確實提

    昇。

    五、繪本教學在「責任主題」教學活動提昇學習成效

    了解每個人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學習自己所應擔負的責任在家庭教育中

    是相當重要的,「朱家故事」以詼諧的手法談論做家事,的確讓學童印象深刻,

    觀察教師也提及讓學童以角色扮演實際演練感受當下的心情,分享及表達都更加

    真切。如表 13 說明:

    表 13

    學生在責任主題的學習成效觀察結果歸納表

    觀察結果與發現

    1 了解做家事也是自己的責任之一,學生共讀完繪本,了解到家是每個人的,

    也能認同家中的事就該由家人共同完成,不能只依靠誰全權負責,因為那樣

    的感覺很不好。

    2 更能體會母親及阿媽的辛苦,s14 及 s19 本來抱怨做家事會佔用到自己的時

    間,但透過討論以及聽完同學分享後,會反省並彼此比較,想到自己的母親

    做這麼多卻沒有怨言,也沒有像故事中的媽媽離家幾天,自己都會覺得不好

    意思,也知道以後應該多做一些替他們分憂解勞。

    3 希望能公平分配家事,班上幾位女生 s23、s17、s20 在家中都負責大部份的

    事,雖然知道這也是自己的責任,還是免不了抱怨,認為都是家裡的一份子,

    每個人都應該要做。

    4 喜歡做能掌握要領的家事,當同學在分享自己的經驗時,對於自己擅長的還

    是比較喜歡,因為做得好總能得到稱讚。

    5 男女學童都不排斥做家事,男童雖然做的經驗並不多,但是卻都願意分擔,

    認為做家事是應該的,不過比較特別的是,男童做家事獲得的讚賞是比女童

    要多的。

    6 喜歡大家一起做家事的感覺,不少同學表示,如果兄弟姐妹一起做時,會像

    比賽一樣,覺得特別有趣。

    - 352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經由表 13 顯示,學齡階段的兒童的家庭任務應該是鼓勵他們共同合作完成

    家庭的家務事(黃迺毓,2010;Duvall,1977;Erickson,1970 ;黃德祥,1997;

    蔡春美,2005),所以班上的同學都有做家事的經驗,對此他們也不排斥,研究

    者希望他們做家事的動機是因為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而家務是責任之一,而不

    僅是存在「幫忙」的觀念,所以透過「朱家故事」來當成一面鏡子,讓學生看看

    是否如同自己的家,在看別人的同時,發現自己有沒有像裡頭的角色不負責任,

    明明是自己的東西卻沒收,自己的碗盤卻沒洗…,這樣的反思過程很重要,思考

    是觀念建立的必要過程,與舊有的經驗有所聯結,這樣的方式才能使圖畫書的主

    題功能發揮最大的成效(方淑貞,2010)。在課程討論過程中,學童了解做家事

    應該由大家共同完成,負起責任,並且實際行動。本單元的能力指標為 4-3-2 瞭

    解家人角色意義及其責任,意指瞭解家庭成員所擔負的角色責任並且共同合作相

    互協助,從學童的課程觀察中在這次的主題單元中的學習成效確實提昇。

    六、繪本教學在「尊重主題」教學活動提昇學習成效

    班上一半以上的學生的家庭背景都屬單親家庭,這次的主題讓這些學生分享

    抒發自己的心情,透過一些觀念的澄清及引導,學生能夠以更正面的態度來面對

    這些問題。如表 14 說明:

    表 14 學生在尊重主題的學習成效觀察結果歸納表

    觀察結果與發現

    1 孩子需要時間調整培養,班上單親家庭的同學,母親都是在 5-8 歲這段時間

    離開,所以學生在描述調整的過程時,情緒平靜許多,也紛紛表示現在比較

    能夠接受這樣的事實。

    2 文化刻板印象獲得澄清,讀完「幸福的滋味」後,s19、s5、s20 都提到原來

    自己對繼母的印象都被過去一些童話故事所影響。

    3 孩子的想法需要被尊重聆聽,大部份單親家庭的孩子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希望家人也能聽聽自己的意見,畢竟她(他)也是家裡的一份子,像是 s3

    及 s2 在分享心路歷程都有蠻成熟的見解。

    4 心結解開心情更坦然,學生了解到家中若有新成員要加入,應該給予機會認

    識,畢竟對方也會擔心,並非如自己所想,心情就釋懷得多。

    5 學習體諒重新建立信任感,s23 及 s4、s25 剛開始對於父母親分開其實非常生

    氣也不能接受,透過故事的講解與討論也了解到大人分開有一些無奈,想到

    自己也已慢慢適應長大,只希望家人都過得好。

    6 親子活動最易拉近家人間的距離,s5 及 s17、s15 都提到有新叔叔或新媽媽

    時,剛開始雖排斥,但好幾次因為出遊而多認識,也就不那麼害怕。

    - 353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經由表 14 顯示,家庭結構的轉變對於孩子的心理狀態的確影響很大,此家

    庭的孩子在研究上也發現較一般孩童要早熟、獨立(NYE,1957,引自黃迺毓,

    2010),所以孩子的想法需要被聆聽,心中的委屈及情緒才有出口,以輕鬆的繪

    本帶入嚴肅的話題,學生在討論分享之餘,抒發了心情,也就能坦然接受事實,

    正如學者研究提到繪本的確有紓發情緒的功能(林敏宜,2003;鄭瑞菁,2005;

    林真美,1996;陳娟娟,1997;陳珮琦,2000;祝士媛,1989;方淑貞,2003),

    大人的世界比孩子複雜得多,一定需要適當的引導幫助他們理解一些現實面,這

    兩本繪本都是以兒童心理的角度為出發點,孩子感受特別深,也驗證了透過繪本

    的世界是最容易打開進入兒童心房的一把鑰匙林敏宜(2003)。本單元的能力指

    標為 4-3-3 探索家庭生活問題及其對個人的影響,意指找出改善的方式,調整家

    庭問題對個人帶來的影響,並學習適應,從學童的課程觀察中在這次的主題單元

    中的學習成效確實提昇。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此次行動研究,進行了為期十週的教學活動,在這歷程當中,透過觀察、討

    論發現問題,反覆省思並尋求修正策略,研究者歸納結論如下:

    (一) 繪本教學方案合乎五年級的身心發展,貼近學生的家庭生活,引發學生共

    鳴,提升學生的家庭教育學習成效。

    1.議題選擇生活化,動態活動引導加深學習印象

    研究者發現學童對於生活化的議題,特別有共鳴,在分享時就可以就自己的

    實際經驗來說明,也特別有自己的想法,像是「我有兩個家」及「幸福在哪裡」

    提到的是單親及繼親的家庭問題,班上同屬於這些狀況的學生,特別能夠理解文

    中主角的心情,討論起來如同在描述自己的情形,更能產生同理心。

    2.繪本教學中,學生的興致高昂,參與踴躍主動學習

    在研究觀察中,故事的描述有別於教科書中的嚴肅內容,繪本的趣味性更加濃烈,想像空間無限,激發了學生的潛能。繪本教學活動比傳統教學更為多元化,

    上課討論氣氛熱絡,討論的過程中,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這讓學習能力較弱

    的同學也能夠參與其中發表自己的想法,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自信成了最大的鼓

    勵,這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要求轉為主動積極。

    3.在討論分享上,小組合作的表現優於個人發表;反省及統整是觀念建立的重要

    過程

    合作學習可以幫助不善表達的學生做有效的學習,「溝通」能力是家庭教育

    中重要的一環,討論過程中雖然遇到問題及爭執,但學生卻能學習如何溝通解決,

    - 354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並將這樣的方法應用於家庭生活中。

    4.教學歷程中,老師的鼓勵及多元的角色有助於學生的思考及表達

    當老師對於同學的說明或分享給予讚賞或是意見時,學生感覺是被尊重且肯

    定的,尤其對於生性較為害羞,學習較為被動的同學,這樣的鼓勵相當重要。在

    討論過程中,老師必須放下過去權威的角色,站在學生的立場體會他們的心情進

    行引導,學生感受到支持,更能敞開心胸暢談自己的想法。

    (二)將繪本教學融入家庭教育課程,能有效增進學生與家人溝通的技巧及適應家

    庭結構變化的能力

    1.故事內容反映現實,有助於觀念的澄清及消弱刻板印象

    學童在過去的童話中,對於一些角色或是內容而產生一些刻板印象,此回的

    繪本故事貼近現實生活,在澄清的過程中也能夠改變過去以偏概全的錯誤觀念。

    2.家庭教育課程搭配親子活動,學習效果更加乘

    家庭教育課程的宗旨為家人共同學習,透過此次的教學,希望由學童去帶動

    家人,課後的活動都以共同合作的原則,安排相關的親子活動,像是祖孫、手足、

    親子溝通等…,研究者發現因為家人的參與提昇了彼此之間的信任感,也因良好

    的互動增加,孩童對於家庭更有向心力,這在繼親家庭及單親家庭的成長中的孩

    子特別明顯。

    3.家人的參與有助於親子溝通,也是動力維持的關鍵

    家庭教育的重點除了觀念的建立,更重要的是能夠將它化為行動,落實於生

    活中,像是「做家事」、「與家人溝通」這樣的生活經驗,鼓勵孩子每天做這樣

    的作業,研究者就發現剛開始雖是以完成作業的心態,但在過程當中,同學可以

    慢慢感受到原來做這些事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而且完成後的成就感及帶給家人

    的開心,這是一種自我的肯定,經過一段時間後自然能夠養成好習慣。家長的參

    與與回應則是代表他們對於學生的重視及鼓勵,也是親子間一個重要的溝通,所

    以態度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三)家庭教育課程後的實踐與練習,能夠確實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及對於家庭角色

    的認同

    1.參與家庭活動,有助孩子對於角色的認同並培養責任感

    孩子漸漸成長,應該讓孩子瞭解家庭的經營是全家人的責任,所以家庭活動

    的參與,不但能夠讓他們對家產生向心力,也能夠從中一起學習,達到家庭共學

    的目標。

    - 355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2.抽象的觀念透過故事的描述有投射與理解的效果

    「責任」、「感恩」、「尊重」及「溝通」都是抽象的概念,平常雖以講述

    的方式或是以實例不斷提醒學生,但是效果有限,因為孩童從未思考及反省,但

    這次以繪本故事呈現,主題貼近生活,學生能夠迅速將它與生活經驗相互聯結,

    具體又全面的陳述對於學童理解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比較敏感的議題,透

    過繪本中「第三人稱」的角色,學生在討論起來能夠更自在,並且融入其中,感

    同身受。

    3.繪本中角色與現實生活相對照,學生反省更加確實

    研究者發現,在閱讀繪本的過程當中,學生因為以旁觀者的角色,所以很容

    易就看到各個角色不適當的作法或是應該改進的地方,在進行思考時也能夠更全

    面。當他們根據內容分享自己的想法後,再請他們對照自己的做法及行為,學生

    就能夠很快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

    二、建議

    (一)繪本教學方面

    1.教師教學活動設計要多元,善用角色扮演活動幫助孩童省思

    從研究結果當中可以發現,多元的活動內容不但能夠持續孩子的學習動機,

    也能給予孩子更多的刺激,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像是根據主題設計相關動

    態活動,讓學生實際體驗並操作,不僅印象更深刻,也更容易理解老師傳達的觀

    念。

    2.教師的角色要多變,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做對談

    這次的教學媒材是利用繪本的故事內容來做引導,以輕鬆的方式來討論抽象

    或是敏感的主題,所以教師必須放下過去較為傳統權威的角色,不斷轉換立場來

    協助孩子敞開心胸分享及討論自己的想法。

    3.適時的獎勵有必要,鼓勵孩子分享內心的想法

    問題的討論是著重於經驗的分享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教師以鼓勵的口吻

    來肯定孩子每一次的分享,確實有助於學生的自信心,尤其是班上幾位學習進度

    較為落後的同學,請他們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予以讚賞,每一次的表現就

    會更加進步。

    4.重視提問的切入點,引導討論活動的進行

    問題討論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重心,所以每個問題切入的角度都相當重要,題

    目所含括的範圍若太大,學生的回答就難以聚焦,容易偏離重點;題目若是過於

    侷限,分享時就難以以各個不同的角度做思考,難以做討論,因此題目的提問最

    - 356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好由淺入深,先以故事的主題內容為主,封閉性的答案做為最開始的引導,協助

    學童回想共讀的內容並作初步的整理及歸納,再接著以旁觀者的角度來思考文中

    主角所遇上的問題及狀況,最後再以反思的方式,請學生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做對

    照並提出更進一步的想法或分享,循序漸進的提問引導有助於學童釐清錯誤建立

    正確的觀念。

    (二)在教材選擇方面

    1.瞭解孩童的需要,選擇適合的家庭教育議題繪本

    高年級的學童接近青春期,自主性及自我的想法都逐漸突顯,在挑選繪本時,

    應該依其班上學童的屬性、家庭背景來做為考量的原則之一,教師可以就學生目

    前所需學習的主題來做為選擇繪本內容的範疇。

    2.內容應配合學生的家庭型態,貼近現實,依程度挑選圖文

    家庭教育可說是重要的生活課程,舉凡與家庭成員相關的學習活動都可涵括

    其中,所以在繪本內容挑選上,盡量以貼近現實生活的故事會更容易運用於教學

    中,在討論問題方面,也能夠設計多層次的問題,讓同學更深入分享。

    3.多利用繪本結合親子活動,舉辦親子共讀或是親子共同做繪本

    學校的家庭教育課程是針對學童的家庭觀念做適當的引導及調整,正確的觀

    念建立後就應該實際應用到生活中,舉凡「溝通」、「尊重」、「感恩」、在親

    子關係中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所以如果能夠搭配教學活動中所運用到的繪

    本,利用課餘舉辦親子共讀或是共同製作繪本,家人不僅能夠更瞭解學童在校的

    學習狀況,也能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陸、參考文獻

    孔員(2005)。幼稚園推動親子共讀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學系,屏東縣。

    方素珍(1997)。圖畫書、學習與探索。台北:光佑

    方淑貞(2010)。Fun 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台北:心理。

    王麗慧(2011)。以繪本教學促進國小二年級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的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系研究所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安野光雅(1991)。世界的一天。台北:漢聲。

    江福貞(2004,6 月)。學校――家庭教育的領航員。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0。

    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0/40-21.htm。

    何琦瑜、陳雅慧(2006)。 家庭,全球未來的挑戰。載於何琦輿(主編),家

    庭教育—贏的起點(18-26 頁)。台北:天下雜誌。

    - 357 -

  • 教育與社會變遷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淑玲(2004)。繪本主題教學資源手冊。 台北:心理。

    呂明娟(2007)。運用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未出

    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學教育行政系,屏東縣。

    杜宜展(譯)(2010)。 家庭學校關係:親師合作的成功策略。

    Olsen,G., & Fuller, M. L.原著。台北:學富文化。

    李慧美(2003)。開啟新世紀的親職教育,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家庭教育學(559-590 頁)。嘉義:揚智文化。

    沉瓊桃、陳姿勳(2004)。家庭生命週期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探討。 社會政策

    與社會工作學刊,8(1),133-170。

    谷本成剛、灰島佳里(2011)。如何幫孩子選繪本:28 部世界經典繪本深入導讀

    (歐凱寧,譯)。台北:貓頭鷹。

    周麗端(2003)。家庭教育—以生命歷程觀點建構,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協會

    (主編):新世紀的家庭教育(24-35 頁)。台北:師大書苑。

    周麗端、唐先梅(2003)。家庭生活教育專業化之經驗:以美國經驗為例。家

    政教育學報,5,1-22。

    林良(1985)。兒童文學的「文學價值」和「教育功能」。師友,215,1-2。

    林良(1986)。兒童讀物插畫。 載於:施政廷(主編),認識兒童插畫。台北:

    天衛文化。

    林良出版社譯(2005)。大猩猩。台北:格林文化。

    林芬玲(2007)。台南縣市國民中學家庭教育課程內涵及及實施策略之研究(未

    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林芬玲(2008)。台南縣市國民中學家庭教育課程內涵及及實施策略之研究(未

    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高雄市。

    林春貴(2002)。國中教師家長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與組織氣氛、行政決定關

    係知覺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

    政碩士,高雄市。

    林美琴(2009)。繪本有什麼了不起。台北:天衛文化。

    林真美(1979)。在繪本花園裡。台北:遠流。

    林真美(1998)。穿過隧道。台北:遠流。

    林真美(2010)。繪本之眼。台北:天下雜誌。

    林敏宜(2003)。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淑玲(2000)。家庭與家庭教育。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

    教育學(55-75 頁)。台北:師大書苑。

    - 358 -

    http://0-www.airitilibrary.com.lib1.npue.edu.tw/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10287337&view=pubresult%20http://0-www.airitilibrary.com.lib1.npue.edu.tw/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10287337&view=pubresult%20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osYYUA/record?r1=13&h1=1

  • 教育與社會變遷

    林淑玲(2003)。家庭教育的概念分析。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家

    庭教育學(57-95 頁)。嘉義:濤石文化。

    林慧貞(2006,6 月)。家庭教育課程融入教學方案設計。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43。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6/56-28.htm。

    洪文珍(1989)。如何導引兒童看圖畫書。國教之聲,32(3),8-12。

    洪堯群(2000)。故事講述與討論對幼兒助人意願與利社會道德推理之影響。

    國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台北市。

    孫筠(2005)。 寧夏教育, 編輯部郵箱(4), 29-30

    翁雅屏(2002)。國小學童家庭價值觀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嘉義

    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台北:教育部。

    梁慧珍(2009)。繪本團體方案之實施對增進兒童情緒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的碩

    許碧珊(2008)。繪本閱讀創造思考教學提昇兒童語文創造力之研究。 台北:文

    史哲。

    陳海泓(1997)。讓兒童想像力展翅飛翔以(瘋狂星期二)導讀為例。語文教育

    通訊,118,43-54。

    陳海泓(2001)Booktalks:增進學生閱讀和討論的有效班級閱讀教學 ,載於國

    民教育輔導叢書第十輯--兒童閱讀教育。台南:國力台南師範學院實習輔導

    處。

    陳珮琦(2000)。1989-1999 年台灣地區兒圖畫書珠兩性角色之分析研究(未出

    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系,台北市。

    陳凱婷(2007)。繪本團體運用於國小喪親兒童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屏東縣。

    黃迺毓(2010)。家庭教育。台北:五南。

    黃智瑜(2011)。應用繪本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多元家庭型態」

    為主題(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學系研究所碩

    士論文,屏東市。

    黃德翔(1997)。親職教育。 台北:偉華。

    楊理淑(2006)。繪本運用在單元設計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賈延祥、姜洪偉(2010)。兒童閱讀需求與繪本生產。編輯學刊,6,30-33。

    廖榮利(1985)。健康的家庭生活。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教館

    漢聲雜誌譯(2010)。朱家故事。台北:英文漢聲。

    趙雲(1988)。兒童的語言世界。 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 359 -

    http://0-cnki50.csis.com.tw.lib1.npue.edu.tw/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Bas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baseinfo&Field=BaseID&Value=NXJY&NaviLink=%e5%ae%81%e5%a4%8f%e6%95%99%e8%82%b2mailto:[email protected]://0-www.airitilibrary.com.lib1.npue.edu.tw/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8%b4%be%e5%bb%b6%e7%a5%a5%22%020http://0-www.airitilibrary.com.lib1.npue.edu.tw/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5%a7%9c%e6%b4%aa%e4%bc%9f%22%020

  • 教育與社會變遷

    劉宗銘(1985)。好朋友一起走。台北:上誼。

    劉美玲(2001)。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鄭小芸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