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烟云2019/08/30  ·...

1
责编: 林小宇 美编: 韩惠彬 2019年8月30日 7 旧事新说 电话:(0591)87802011 E-mail: [email protected] 1859 年秋末,金门烈屿村,一个男孩 呱呱坠地,洪夺(套)喜出望外。金门洪 家靠航运起家,传到他这已经第三代了, 他为孩子起名洪天赏,感恩老天赐福添 丁,让洪家航运后继有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曾祖父洪天 赏6岁时,其父在一次航行中受伤离世。 至此,洪家三代先祖均“倾覆 濡洪涛 中”,家道中落。直到 1878 年,曾祖父才开 始恢复祖上的航运事业。 台江后洲坞里 (现为台江安平社区) 是曾祖父 6 岁时来福州跟随其大伯父学武 习文的地方。坞里的房子很宜居,推门可 见沙洲,还有水坞的潺潺流水环绕,距其 100米处,还有后洲万寿高书庙。庙里供 奉的民族英雄陈文龙,是曾祖父少年时期 的偶像。 每个少年都有一个英雄梦,曾祖父也 不例外。在其大伯父的指导下,曾祖父开 始练习南拳的基本功—南拳“三战母”,拳 经有云:“要想功夫好,练好三战母,三战 母是大宝,双掌推出排山倒”。怀揣英雄 梦的少年,经过刻苦练习,终就练成一身 正气。 1878 年,熙熙攘攘的台江码头,洪怡 和商号正式挂牌,在一众外国洋行招牌中 尤为醒目。 这年,身为主理人的曾祖父,年方十九。 要在鱼龙混杂的码头站稳脚跟不容 易,尤其当时的台江码头,自五口通商后, 福州经济命脉一度被外国买办商行把持, 各大帮派林立,勾心斗角,纷争不断。 成年后的曾祖父勇敢正直,敢于为贫 者出力,为弱者发声,渐渐获得后洲坞里 一带的乡亲和邻里的信任,被拥护成为台 江码头船帮的领袖。还得到英国怡和洋 行的信任,获得了授权挂牌洪怡和商号和 怡和洋行福州船运码头事务的代理权。 清廷给予曾祖父红顶商人的五品顶戴,一 时风光无限。 也就是在这年,曾祖父恢复了祖上的 航运事业,航线上至华北、东北,下至厦 门、金门、台湾、南洋等地,洪家的航运再 起风云。然而,“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 洋人占尽”,自 1861 年美国在中国设立旗 昌轮船公司开始,外国轮船只数和吨位数 逐年增加,随着轮船技术的不断改进,传 统的帆船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1885年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曾祖父 将“洪怡和商号”改为“洪怡和茶庄”;另一 件事是祖父洪发绥出生了,20多年后,他 那一声“我愿结识天下人”,叩响了“海丝 茶王”的大门。 擅于经营的曾祖父,在开“洪怡和”商 号时,还贩卖各地名茶。五口通商后繁荣 的福州港,带来了茶叶的发展高潮。据 载,1856 年至 1886 年,福州茶叶出口占全 国茶叶出口总额的 35%到 44%,在 1886 年 达到了 13.41 万吨,为历史高点。其中,在 众多出口的茶类中,福州茉莉花茶最具特 色,不仅清香独特,口味清甜,其市场溢价 空间更是高于其它茶类。 这款曾经士大夫追捧的“天香”,成为 了欧洲贵族的心头好,嗅到商机的曾祖 父,决定在茶市大展拳脚。 1893年,曾祖父带着年满9岁的儿子 洪发绥,到隔壁的“福生隆”茶行拜师学 艺。4 年后,少年学成,后洲坞里“洪春生” 茶庄应运而生。茶庄成立后,父子两人, 一主内一主外,曾祖父负责茶庄贸易和出 口生意,祖父则专心跟随聘请的茶师傅们 制茶。不到5年,原来简陋的柴木工坊变 成了占地 2 亩的一流厂房。 熬过了航运寒冬,尤其将茶叶产销一 体化经营的洪家,在茶市迎来了自己的黄 金时代。 1902 年,“福胜春茶庄”在中选路挂牌 成立,主要负责茶叶生产;坞里“洪春生茶 庄”负责茶叶批发;“洪怡和”茶庄商号经 营的茶叶注册了“洪”字商标,在茶客中博 得了“刀牌烟仔,洪字茶”之誉。此后,洪 家这三大茶行犹如三驾马车齐驾并驱,茶 叶远销全国及东南亚各地,并在各国的茶 业评选中,屡次获奖,成为海上茶业丝绸 之路的见证者。1933年,洪发绥在思安堂 日记中写道:“民国22年年终结账,自有资 金 621 万元折黄金 30 万两 (不包括不动产 及上海康元厂、福州电灯厂股票等) 。” 随着洪家茶业不断扩大,祖父洪发绥 更是与时俱进地将茶叶生产由手工生产 转向半机械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进一步发展花香工艺,祖父还设立了 花茶研究室,研发了茉莉精油、“夜来香花 茶”等茶叶相关衍生产品。借由洪家茶在 全国及东南亚各国设立的 30 多处茶庄和 代理商,销往全球,一代“海丝茶王”就此 而生。 茶香不仅飘万里,还飘进了一位少女 的心里。1936年,一位妙龄女郎因慕名洪 家的茉莉花茶,不远万里,从上海来到福 州,不仅与祖父因茶生情,还与洪家茶结 下了不解之缘。 大概连曾祖父也没想到,当年为扭转 航运亏损转投获利大的茉莉花茶市场的 这一决定,居然在多年后成就了一番佳 话。 洪家金门青岐老厝,背山面水,左边 是清水岩祖师庙,右边是关帝庙,正前方 是一望无际、浩瀚的台湾海峡。 每年春节,曾祖父都会回老家,将一 对大大的灯笼挂在洪氏宗祠里,希望为洪 家添丁添福。 他这一生,虽生逢乱世,仍葆勇敢正 直之心。他的至交陈衍曾为其撰《金门洪 景星先生墓志铭》,铭评曰: “趋时观变猛 而鸷,前沉后扬足扶义;江神海若敛恣肆, 蒙褫咨齑纷涕泗;俾尔绳绳毋失坠,既佚 既息妥此隧。” 我的曾祖父洪天赏,字景星。生于 1859 年秋末,卒于 1930 年春末,享年 71 岁。 至今我仍怀念他。 (洪植锦/口述 韩惠彬 林小宇/撰文) 100 怀这款漆画老木盒是北方“洪怡和”茶庄 特制的“洪字茶”包装,盒盖印有天官赐福 的洪春生招牌,右面印“协心同力”,左面印 “争回旅大”。那是因为当时日俄战争后日 本从帝俄手中占领了旅顺、大连两地,并要 求清政府割让,为此曾祖父洪天赏义愤填 膺通过茶盒作为宣传工具,号召国人上下 一心,斗争到底,争回旅大。 从左至右:洪家茶创始人洪天赏(字景 星,第一代)、洪发绥(字心广,第二代)、洪 汝宁(字宗兴,第三代)。 一代茶王洪发绥(左)与四子洪汝正

Transcript of 台江烟云2019/08/30  ·...

Page 1: 台江烟云2019/08/30  · 怡和洋行福州船运码头事务的代理权。清廷给予曾祖父红顶商人的五品顶戴,一 时风光无限。也就是在这年,曾祖父恢复了祖上的

责编:林小宇 美编:韩惠彬

2019年8月30日 7旧事新说 电话:(0591)87802011

E-mail:[email protected]

1859 年秋末,金门烈屿村,一个男孩呱呱坠地,洪燿夺(套)喜出望外。金门洪家靠航运起家,传到他这已经第三代了,他为孩子起名洪天赏,感恩老天赐福添丁,让洪家航运后继有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曾祖父洪天赏 6 岁时,其父在一次航行中受伤离世。至此,洪家三代先祖均“倾覆浡濡洪涛中”,家道中落。直到1878年,曾祖父才开始恢复祖上的航运事业。

台江后洲坞里(现为台江安平社区),是曾祖父6岁时来福州跟随其大伯父学武习文的地方。坞里的房子很宜居,推门可见沙洲,还有水坞的潺潺流水环绕,距其100米处,还有后洲万寿高书庙。庙里供奉的民族英雄陈文龙,是曾祖父少年时期的偶像。

每个少年都有一个英雄梦,曾祖父也不例外。在其大伯父的指导下,曾祖父开始练习南拳的基本功—南拳“三战母”,拳经有云:“要想功夫好,练好三战母,三战母是大宝,双掌推出排山倒”。怀揣英雄梦的少年,经过刻苦练习,终就练成一身正气。

1878 年,熙熙攘攘的台江码头,洪怡和商号正式挂牌,在一众外国洋行招牌中尤为醒目。

这年,身为主理人的曾祖父,年方十九。要在鱼龙混杂的码头站稳脚跟不容

易,尤其当时的台江码头,自五口通商后,福州经济命脉一度被外国买办商行把持,各大帮派林立,勾心斗角,纷争不断。

成年后的曾祖父勇敢正直,敢于为贫者出力,为弱者发声,渐渐获得后洲坞里一带的乡亲和邻里的信任,被拥护成为台江码头船帮的领袖。还得到英国怡和洋行的信任,获得了授权挂牌洪怡和商号和怡和洋行福州船运码头事务的代理权。清廷给予曾祖父红顶商人的五品顶戴,一时风光无限。

也就是在这年,曾祖父恢复了祖上的航运事业,航线上至华北、东北,下至厦门、金门、台湾、南洋等地,洪家的航运再起风云。然而,“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自1861年美国在中国设立旗昌轮船公司开始,外国轮船只数和吨位数逐年增加,随着轮船技术的不断改进,传统的帆船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1885年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曾祖父将“洪怡和商号”改为“洪怡和茶庄”;另一件事是祖父洪发绥出生了,20多年后,他那一声“我愿结识天下人”,叩响了“海丝茶王”的大门。

擅于经营的曾祖父,在开“洪怡和”商号时,还贩卖各地名茶。五口通商后繁荣的福州港,带来了茶叶的发展高潮。据载,1856年至1886年,福州茶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35%到44%,在1886年达到了13.41万吨,为历史高点。其中,在众多出口的茶类中,福州茉莉花茶最具特色,不仅清香独特,口味清甜,其市场溢价

空间更是高于其它茶类。这款曾经士大夫追捧的“天香”,成为

了欧洲贵族的心头好,嗅到商机的曾祖父,决定在茶市大展拳脚。

1893年,曾祖父带着年满9岁的儿子洪发绥,到隔壁的“福生隆”茶行拜师学艺。4年后,少年学成,后洲坞里“洪春生”茶庄应运而生。茶庄成立后,父子两人,一主内一主外,曾祖父负责茶庄贸易和出口生意,祖父则专心跟随聘请的茶师傅们制茶。不到5年,原来简陋的柴木工坊变成了占地2亩的一流厂房。

熬过了航运寒冬,尤其将茶叶产销一体化经营的洪家,在茶市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1902年,“福胜春茶庄”在中选路挂牌成立,主要负责茶叶生产;坞里“洪春生茶庄”负责茶叶批发;“洪怡和”茶庄商号经营的茶叶注册了“洪”字商标,在茶客中博得了“刀牌烟仔,洪字茶”之誉。此后,洪家这三大茶行犹如三驾马车齐驾并驱,茶叶远销全国及东南亚各地,并在各国的茶业评选中,屡次获奖,成为海上茶业丝绸之路的见证者。1933年,洪发绥在思安堂日记中写道:“民国22年年终结账,自有资金621万元折黄金30万两(不包括不动产及上海康元厂、福州电灯厂股票等)。”

随着洪家茶业不断扩大,祖父洪发绥更是与时俱进地将茶叶生产由手工生产转向半机械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了进一步发展花香工艺,祖父还设立了花茶研究室,研发了茉莉精油、“夜来香花茶”等茶叶相关衍生产品。借由洪家茶在全国及东南亚各国设立的30多处茶庄和代理商,销往全球,一代“海丝茶王”就此而生。

茶香不仅飘万里,还飘进了一位少女的心里。1936年,一位妙龄女郎因慕名洪家的茉莉花茶,不远万里,从上海来到福州,不仅与祖父因茶生情,还与洪家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概连曾祖父也没想到,当年为扭转航运亏损转投获利大的茉莉花茶市场的这一决定,居然在多年后成就了一番佳话。

洪家金门青岐老厝,背山面水,左边是清水岩祖师庙,右边是关帝庙,正前方是一望无际、浩瀚的台湾海峡。

每年春节,曾祖父都会回老家,将一对大大的灯笼挂在洪氏宗祠里,希望为洪家添丁添福。

他这一生,虽生逢乱世,仍葆勇敢正直之心。他的至交陈衍曾为其撰《金门洪景星先生墓志铭》,铭评曰:“趋时观变猛而鸷,前沉后扬足扶义;江神海若敛恣肆,蒙褫咨齑纷涕泗;俾尔绳绳毋失坠,既佚既息妥此隧。”

我的曾祖父洪天赏,字景星。生于1859 年秋末,卒于 1930 年春末,享年 71岁。

至今我仍怀念他。(洪植锦/口述

韩惠彬 林小宇/撰文)

台江烟云(下)

﹃福胜春﹄青岐岩莲香茶的茶罐上,印着一张曾祖父时代的合影,曾

祖父洪天赏端坐其中,其他人一字排开站立其旁,气场十足。

早在100多年前,曾祖父就将全家福的照片印在﹃洪家茶﹄上,于曾祖

父而言这既是一种商标,也是一种彰显;于我来讲更是一个故事,一种

情怀……

这款漆画老木盒是北方“洪怡和”茶庄特制的“洪字茶”包装,盒盖印有天官赐福的洪春生招牌,右面印“协心同力”,左面印

“争回旅大”。那是因为当时日俄战争后日本从帝俄手中占领了旅顺、大连两地,并要求清政府割让,为此曾祖父洪天赏义愤填膺通过茶盒作为宣传工具,号召国人上下一心,斗争到底,争回旅大。

从左至右:洪家茶创始人洪天赏(字景星,第一代)、洪发绥(字心广,第二代)、洪汝宁(字宗兴,第三代)。

一代茶王洪发绥(左)与四子洪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