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 bbs.pku.edu.cn—§石器时代... · 中 更 新 世 78 万年...

44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 种类 时间 意义 代表 特征 分特征 总体特征 黑猩猩 700 万年 600 万年 脑量增大; 牙齿弱化; 嘴往后缩。 阿法种 400 万年 300 万年 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科成员,只 有非洲才有。 阿法种是其他两种的祖先。 非洲中又称纤细种,之后发展为 能人阶段。 头骨向后,嘴前突,犬齿突 出,两性差别大,脑量小 -500ml非洲种 300 万年 100 万年 1924,南非,汤恩小儿 粗壮种 200 万年 100 万年 能人 250 万年 最早的人属成员。 已知的最早的工具制作者。 NO.1470750ml——250 万年、东非 脑量明显变大, 可以打制石器(奥杜韦技 术), 脑扁平。 直立人(匠人) 170 万年 20 多万 能人——直立人 能人——匠人——直立人 北京人(50~23)、爪哇人; 3733 号,170 万年,肯尼亚图卡纳湖 头骨骨脊发达(两道增强结 构),会做手斧 早期智人 50 万年 3 人属智人种,智人的早期阶段 金牛山人、大荔人; 人属海德堡种(过渡阶段的早期智人); 尼安德特人(较晚的早期智人) 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 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 平均为 1350 毫升 晚期智人 10 多万 —现在 山顶洞人 眉脊由“一字型”变成秀气 的“倒八字型”; 面部垂直,下颌突出来了;

Transcript of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 bbs.pku.edu.cn—§石器时代... · 中 更 新 世 78 万年...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

种类 时间 意义 代表特征

分特征 总体特征

黑猩猩700万年—600万年

脑量增大;

牙齿弱化;

嘴往后缩。

阿法种400万年-300万年

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科成员,只

有非洲才有。

阿法种是其他两种的祖先。

非洲中又称纤细种,之后发展为

能人阶段。

头骨向后,嘴前突,犬齿突

出,两性差别大,脑量小

-500ml。非洲种

300万年-100万年

1924,南非,汤恩小儿

粗壮种200万年-100万年

能人 250万年最早的人属成员。

已知的最早的工具制作者。

NO.1470(750ml)——250万年、东非

脑量明显变大,

可以打制石器(奥杜韦技

术),

脑扁平。

直立人(匠人)170万年—20多万

能人——直立人

能人——匠人——直立人

北京人(50~23)、爪哇人;3733号,170万年,肯尼亚图卡纳湖

头骨骨脊发达(两道增强结

构),会做手斧

早期智人50万年—3万

人属智人种,智人的早期阶段

金牛山人、大荔人;

人属海德堡种(过渡阶段的早期智人);

尼安德特人(较晚的早期智人)

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

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

平均为 1350毫升

晚期智人10多万—现在

山顶洞人

眉脊由“一字型”变成秀气

的“倒八字型”;

面部垂直,下颌突出来了;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2

第四纪分期

环境 动物群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Q1

早更新世

250万年

较温暖,

黄土堆积面积较小,

河湖相堆积较多。

变化较小,较稳定;

早期人类连续发

展,避难地。

泥河湾动物:

长鼻三趾马、真马、剑齿虎、爪兽、

板齿犀、桑氏鬣狗等。

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动物群:

从早期延续到晚期

(Q2

中更新世

78万年

气候转冷,冷暖循环加剧,多层古土壤;

黄土面积扩大,河湖相堆积减少;

出现洞穴遗址。

出现过一个中更新世大暖期。

北京猿人—肿骨鹿动物群:肿骨鹿、中国鬣狗、纳玛象、葛氏

斑鹿、梅氏犀等。

(Q3

晚更新世

(进入PA

中期)

12.8万年

气候干冷,黄土堆积面积最大。河套大角鹿、赤鹿、最后鬣狗;

普氏野马、普氏羚羊、披毛犀等。

1或 1.2万年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3

土壤层与第四纪地层学

土壤层 时期

岩性特征

土色 红——黄

土质 坚硬——疏松

孔隙 小——大

古土壤层 厚——不发育

午城黄土

(山西隰县午城镇)

早更新世早、中期

(240-120)红色;土质坚硬;

古土壤层较厚;钙板。

离石黄土

(山西离石县陈家崖)

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

(120—12.8)

棕红至棕黄色;土质较坚硬;

中等孔隙;多层古土壤层;

钙结核;较发育。

马兰黄土

(北京西山斋堂马兰村)

晚更新世

(12.8—1或 1.2)

淡灰黄色,较疏松,柱状;

节理发育,大孔隙,钙结核姜状;

成组或零星分布,古土壤层不发育。

黑垆土 全新世

雨花台砾石层 早更新世(250)

网纹红土 中更新世(78)

下蜀黄土 晚更新世(12.8)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4

旧石器早期 旧石器中期 旧石器晚期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三 模式四 模式五

砾石;

刃口较短。

石斧;

刃口较长。

勒瓦娄哇技术——通过预制石核

来剥取固定形状石片的技法;

即先做龟背状石核,将另一石核放

于龟背上,可以控制敲打石片后的

形状。

石叶技法——修理石核,剥

取石叶的技法;

柱状石核,从侧面砸,得到

细长石叶,接起来之后刃口

将极长。

细石器技术,与木棒一起

做结合工具。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5

旧石器考古之最

最早的人科成员 南方古猿

最早的人属成员、已知的最早的工具制作者 能人

最可靠的早期人类化石 蓝田公王岭(120万年左右)最早的旧石器文化 泥河湾马圈沟(166)东亚地区最早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蓝田公王岭蓝田人(115)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晚的直立人 安徽和县人(20)中国境内最早的早期智人(具有早期智人特点) 湖北郧县人(80)中国境内最早的晚期智人 广西柳江人(5)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早更新世遗址 泥河湾盆地小长梁(130)中国无争议的最早的文化遗址 马圈沟(166)中外合作的第一个项目 东谷坨

首次拼合研究 岑家湾

最北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辽宁本溪庙后山

南方第一个正式发掘的旧石器遗址 观音洞

中国境内石器出土密度最大的遗址 陕西洛南龙牙洞

黄土地层与黄土—古土壤系列的对比L: Loess黄土, 冷期(冰期)

S: Soil古土壤, 暖干期(间冰期)

L1: 马兰黄土

S1-L15: 离石黄土

L15底层以下: 午城黄土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6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的二元结构

南北二元结构北方 石片石器(刮削器为主的细石器工业)

南方 砾石石器(砍砸器为主的重型石器工业)

华北两大系统说北:周口店——峙峪系 船头状刮削器—雕刻器传统

南:山西匼河——丁村系 大石片砍砸器—大三棱尖状器系统

河流阶地

原来的河床,因河流下切而抬升,

在河边形成阶梯状台地。

下部 砂砾石层——河床相

上部 粘土——河漫滩相

关于石器

中国旧石器时代最常见的三种石器 砍砸器、尖状器、砍砸器

中国旧石器时代最普遍的三种打制石器的技术

(这个说法有待进一步确定)砸击法(石英等硬且小的石料得垫在石砧上)、锤击法、碰砧法

深海氧同位素层位 粗略时间段

全新世 MIS1 S0 黑垆土 1万年旧石器晚期 MIS2 L1 l 马兰黄土上层 5万年~1万年

MIS3 L1 s 古土壤

旧石器中期 MIS4 L1 l 马兰黄土下层 12.8万年~5万年MIS5 S1 离石黄土

旧石器早期 …… …… …… 260万年~12.8万年(有待进一步确定)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7

操作链

S1:备料条件:硬度约为 6、7度,均质、韧性与脆性,可获性来源:砾石、碎块

S2:打片剥取石片——毛坯

直接打制石器——砾石石器

S3:修理(第二步骤加工)

修理出合适的使用刃口或形状

再修理

S4:使用权宜工具——用完就扔

精制品——多次使用——年代越往后,修理越精致

S5:废弃加工过程的废弃

使用后的废弃

洞穴与岩溶

水平洞 e.g:观音洞 地下水的水平作用,近洞口处部分是重点。

岩厦 e.g:鸽子洞 河流的侧蚀作用,更适宜人类居住。

裂隙 e.g:汤山洞穴堆积 居住或偶然堆积,视情况而定。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8

岩石

燧石

燧石俗称“火石”,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是比较常见的硅质岩石,致密、坚硬,多

为灰、黑色,敲碎后具有贝壳状断口,根据其存在状态,分为两种类型:

层状燧石:多与含磷和含锰的黏土层共生,分层存在,单层厚度不大,但总厚度可达

几百米,有块状和鲕状的区别。

结核状燧石:多产于石灰岩中,有球状、卵状、棒状、盘状、葫芦状、不规则状等结

核体,一般只有 5-15厘米,大的可达 1-2米。燧石由于坚硬,破碎后产生锋利的断口,所以是最早为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所青睐,绝大

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打击制造的,燧石和铁器击打会产生火花,所以也为古代人用作取火工

具,中国古代常用一小块燧石和一把钢制的“火镰”击打取火,所以燧石也叫作火石,燧石

枪也是利用扳机击打火石引发火药的。现代利用燧石的坚硬性质,将燧石作为研磨的原料。

石灰岩

石灰岩(CaCO3)简称灰岩,又叫石灰石,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

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

石灰岩是喀斯特地形的主要构成成分,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的灰色或灰白色沉积

岩;主要由方解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微粒组成。方解石的主要来源通常是来自海洋生

物的尸体沉降累积和陆地的落枝腐物残渣与泥沙一起在河或海床上累积。如果再经过高温高

压的地壳运动,便会形成大理石(一种变质岩)。岩石中常有其他混入物,如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石英等,依所含混入物的不同,可以分

为白云质石灰岩、粘土质石灰岩和硅质石灰岩;纯石灰岩中混入物一般少于 5%。石灰岩是冶金、建材、化工、轻工、农业等部门的重要工业原料。石灰岩被开采出来用

作路基,建筑,和水泥的生产。而位于太平洋的一个名为雅浦岛的小岛,石灰岩甚至被用作

石制货币的原料,沿用至十九世纪,被称之为雅浦岛石币。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9

玄武岩

玄武岩是一种地下岩浆从火山中喷出或从地表裂隙中溢出凝结形成的火成岩。

玄武岩的主要成分是硅铝酸钠或硅铝酸钙,二氧化硅的含量大约是 45-52%,还含有较高的氧化铁和氧化镁,是一种细粒致密的黑色岩石。由于喷发时产生大量气孔,有时是大孔

如杏仁状构造,后来中间常被其他矿物充填。玄武岩岩浆的黏度小,易于流动,形成很大的

覆盖层,常形成广大的熔岩台地,所以分布很广。

玄武岩根据其成分不同可以分为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高铝玄武岩;按其结构不同

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玄武玻璃;按其充填矿物不同可分为橄榄玄武岩、紫

苏辉石玄武岩等。

没有被风化的玄武岩是黑色或暗绿色的致密岩石,由于其凝结后产生六方晶体节理,被

风化后形成六方柱状,风化厉害可以形成黄褐色的玄武土,如果进一步被雨水淋滤,除去二

氧化硅形成铝土矿。有的玄武岩气孔中还充填有铜、钴、硫磺等矿物。

石英

石英是硅的氧化物之一,其化学组成为 SiO2,三方晶系。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含有杂质时颜色不一,无色透明的晶体称水晶,乳白色的称乳石英,浅红色的称蔷薇石英,紫

色的称紫水晶,黄褐色的称烟晶、茶晶,黑色的则称墨晶。

纯洁的石英能够让一定波长范围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通过,具有旋光性、压电和

电致伸缩等性质。石英的完整晶体产于岩石晶洞中,块状的产于热叶脉矿中,粒状的则是花

岗岩、片麻岩和砂岩等各种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英是大陆地壳数量第二多的矿石,仅次于长石,质地坚硬,是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

SiO2的十余种天然同分异构体中唯一在常温常压下稳定的变体。石英有很多种变体,一些是半珍贵的宝石。尤其在欧洲和中东地区,自古以来石英被广

泛用作制作珠宝和硬石雕刻。

石英晶体也可用人工方法生长;石英也能做为玻璃的制作材料之一。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0

脉石英

脉石英是石英( SiO2)的集合体,呈乳白、灰白、白色,油脂光泽,致密块状,比重2.65左右,熔点 1700℃以上,耐温性好,耐酸碱性好,导热性差,高绝缘,低膨胀,化学性能稳定,硬度大于 7。脉石英是由地下岩浆分泌出来的 SiO2的热水溶液填充沉淀在岩石裂缝中形成的。外观呈乳白色、白色,致密坚硬。石英为显晶质,结晶颗粒粗大,在 2mm以上。化学成分很纯,SiO2含量达 99%以上,杂质成分很小,有的夹有红色或黄褐色水锈。这类硅石在加热时,二氧化硅晶型难转变,易使晶型转化不完全,膨胀性大,易于松散,用

该原料制硅砖,如果工艺条件不当,制品容易出现裂纹甚至开裂,气孔率高,强度较低。但

制品抗渣性好。

石英岩

石英岩是石英含量大于 85%的一种变质岩,一般是由砂岩或其他硅质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而形成的。在岩浆附近,也可能是硅质岩石经过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石英

岩。

主要矿物是石英,一般为浅色或白色,质密坚硬,但其颗粒常结成致密块状,肉眼不容

易区分。

石英岩一般为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也含有少量的长石、绢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有各种颜色,硬度高,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或铁路的铺轨石。纯色颗粒细腻的可以作为工艺品

雕刻原料。

砂岩

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粒含量大于 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成分有关,可

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

有的砂岩可以抵御风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经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例如

石英砂岩中的颗粒比较均匀坚硬,所以砂岩也被经常用来做磨削工具。

砂岩由于透水性较好,表面含水层可以过滤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

染。

砂岩是由碎屑沉积形成的,和生物沉积形成的如煤,以及化学沉积形成的如石膏、碧玉

不同,碎屑可以是其他岩石的或某些矿物晶体的,胶结这些碎屑的物质可以是方解石、黏土

或硅土。碎屑的粒径在 0.0625至 2mm之间,如果碎屑粒径过小会形成片岩或页岩,过大会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1

形成砾岩或角砾岩。砂岩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砂粒一层层地沉积,可能是水或大气搬

运造成的;然后在压力的大气压力下,被从上面淋滤下的碳酸钙或硅质胶结到一起,其中含

有的铁、硅、锰等元素会造成砂岩不同的颜色。

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别,使得各种砂岩有不同的节理、粒径、颜色和性质,主要有陆相沉

积和海相沉积两大类。

角页岩

角页岩,具有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的中高温热接触变质岩石的统称。由中高温

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具有角岩结构和块状构造的岩石。有云母角岩、长英质角岩、钙硅角

岩等类型

水晶

水晶(Quartz Crystal)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大型石英结晶体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 SiO2。水晶呈无色、紫色、黄色、绿色及烟色等,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 7,性脆,无解理;水晶密度 2.56-2.66克/立方厘米,水晶折射率 1.544-1.553,几乎不超出此范围;水晶色散 0.013,水晶熔点为 1713℃。

黑曜岩

黑曜石(Obsidian)又名十胜石,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玻璃。它的成因是因为火山熔岩迅速地冷却凝结,晶体结构没有足够的时间成长。 因为熔岩流外围冷却的速度最快,所以黑

曜石通常都是在熔岩流外围发现。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硬度:5 ,比重:2.339-2.527,折射率:1.48-1.51,含水 1-2%,化学组成为 SiO2(H2O)。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2

砾石

砾石是指平均粒径大于 2毫米,小于 64毫米的岩石或矿物碎屑物,地质学中将粒径小于 2毫米的定义为砂,大于 64毫米至 256毫米的为卵石。

砾石可以细分为细砾(粒径为 2-10毫米),粗砾(10-100毫米)和巨砾(大于 100毫米);典型的砾石比重为 1800千克/每立方米。

砾石由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而成;常沉积在山麓和山前地带;或由于岩石被

水侵蚀破碎后,经河流冲刷沉积后产生;砾石胶结后形成砾岩或角砾岩。

砾石可用来铺路,目前全球的砾石路总长甚至超过水泥路和沥青路总合。细砾还是制作

混凝土的重要材料。

角砾岩

角砾岩和砾岩一样,也是一种碎屑岩,由从母岩上破碎下来的,颗粒直径大于 2毫米的碎屑,经过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形成的岩石,砾石的平均直径如果在 1-10毫米,为细砾,10-100毫米称为粗砾,大于 100毫米为巨砾。其胶结物中常含有矿物,角砾岩也可以做为建筑材料。

角砾岩比较粗糙,可以见到明显的砾石,如果胶结成岩石的砾石超过 50%是圆形的为砾岩,超过 50%为具有棱角的,则称为角砾岩。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3

火山岩

喷出岩是一种火成岩,也被称为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在地表迅速冷却凝固后形

成的岩石,由于冷却速度很快,一般喷出岩的结构会形成细粒、隐晶,或形成玻璃质,经常

包含有碎屑和斑晶;含有斑晶的称为“某某斑岩”,比如英安斑岩、流纹斑岩等等,岩石中

及含有斑晶也含有碎屑,大些的碎屑则称为角砾。

喷出岩由于冷却很快,有时其中气体无法逸出,形成很小的气泡,最典型的如浮岩,由

于含气量大,造成比重小,甚至能在水中漂浮。

喷出岩中含硅量低的一般称为玄武岩,含硅量高的为流纹岩,此外硅含量中等的还有安

山岩、粗面岩和英安岩等。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和碎屑会形成凝灰岩。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4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250~12.8)名称 时间地点 人种类型 发现 特征 文化意义 其他

北方北部

北京猿人

23—50北京周口店

直立人

头骨 6个(5个遗失);

头骨残片、

牙齿,肢骨

1、头骨:脑量 1050毫升左右;头骨低矮,骨壁厚(10mm,现代人 5mm);眉脊一字型,增强结构(还有在头顶正中从前延伸至后的“矢状脊”),

吻部突出;颅内结构已介于人猿之间。

2、肢骨:形状已经现代化,上肢尤甚;髓腔细(1/3)。3、面部:较低平,鼻骨塌宽,颧骨突出。4、牙齿:铲形门齿。

1、头骨原始,肢骨进步——镶嵌进化!

2、牙齿与面部特征与蒙古人种相关。

3、为劳动创造人的证据。

标准化石——

肿骨鹿、中国

鬣狗。

北京人具显著

蒙 古 人 种 特

色,这一点在

周口店后期有

继承。——本

地起源?

金牛山人

28或 20辽宁营口

早期智人头骨、肢骨、

躯干骨

1、头骨的原始之处:头骨较低矮,眉脊很粗大,眶后宽缩显著,面骨的高、宽与北京人相近,牙齿

明显比北京人更硕大,无增强结构。

2、头骨的进步之处:颅盖显著增高,颅宽位置上移,颅骨厚度明显减薄,脑量增大(1390ml,近现代人平均值)

3、与现代蒙古人种接近,额鼻缝水平走向,额面朝向前方,门齿舌面呈铲形。

1、直立人(北京猿人)与早期智人(金牛山

人)同时共存——镶嵌

进化的一种形式。

金牛山人和北

京猿人是兄弟

(都在北纬 40度左右,且两

种人类共存)。

— — 本 地 起

源?

北方南部

蓝田人

115陕西蓝田公

王岭

直立人40岁左右的女性头骨

1、头骨高度很小。2、脑量小(only780ml)。3、头骨壁极厚(12mm)。4、眶上圆枕极为发达粗壮。5、牙齿硕大。

1、东亚地区最早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2、蓝田陈家窝人(完整下颌骨)。

陈家窝和公王

岭 的 继 承 关

系。——本地

起源?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5

大荔人

20陕西大荔县

甜水沟口

早期智人

完整的 30多岁的男性

头骨

1、接近直立人的原始特征:头骨低短,眉脊粗大,显著的矢状脊,头骨壁很厚,枕鳞枕面和项面之

间交接成直角。

2、更多典型早期智人特征:眉脊为倒“八”字型,头最大长、最大宽、颅高、头骨最宽处的高度介

于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间,脑量为 1120ml。3、其梨状孔两侧上方的骨面膨隆与欧洲尼人接近,

maybe某种程度上的基因交流。

某种程度上的

基因交流?

西南地区

元谋人

170或60—70云南元谋

直立人 两枚牙齿地层成为争论焦点。李四光认为自然力不能形成那样

的底层,代表有人类作用?不一定吧。

元谋人是中国最早的

直立人?不确定。

争议:地层

华南地区

巫山化石

200重庆巫山

禄丰古猿

后代,非人

下颌骨一

段、牙齿 1枚

近人、近猿特征兼具

禄丰古猿后代

非人

郧县人

80、90湖北郧县

曲远河口

学堂梁子

直立人?

早期智

人?

两个头骨 兼具直立人与早期智人特征

可能是中国境内最早

的早期智人,具有早智

的特点(存疑)

汤山人

50多万年或更早

南京汤山镇

直立人 2个头骨1、面部保存完整。2、鼻梁高耸。3、下颌骨额突的丘状膨隆。

1、与北京人相对应。2、与中国古人类化石不同,是否为与

欧洲近基因交流

的证据。

又称“南京人”

某种程度的基

因交流?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6

和县人

20安徽和县 直立人

较完整头盖

骨铲形门齿——蒙古人种特征

1、中国境内最晚的直立人。

蒙古人种特征

巢县人

20安徽巢县银

山村

早期智人枕骨与上颌

骨残片枕骨与尼人特征相近。

1、枕骨与尼人特征相近,是否基因交

流?

2、早期智人与直立人并存的又一证

据。(镶嵌进化)

又称“银山人”

某种程度的基

因交流?

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12.8~5)名称 时间地点 人种类型 发现 特征 文化意义 其他

北方北部

许家窑人

10——12.5山西阳高县

许家窑

或河北阳原

县侯家窑

早期智人

10余个个体头骨片与牙

齿多破碎

1、原始性:头骨厚(10mm,约同北京人,蓝田人12mm),牙齿大。

2、近尼人:头骨圆度、吻部突出度。3、黄种人(蒙古人种):铲形门齿、印加骨(顶枕间骨)。

4、病理特征:骨小孔病、氟牙。

人类来源不清:北京猿

人迁徙?基因交流?

蒙古人种特征

某种程度的基

因交流

北方南部

丁村人

12山西襄汾县

丁村

早期智人

3枚少年牙齿

幼儿头骨片

门齿是很典型的铲形——蒙古人种 /

蒙古人种特征

西南地区

/ / / / / / /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7

华南地区

马坝人

12广东曲江马

坝镇

早期智人 头盖骨

1、典型的早期智人。2、圆形眼眶(现代人呈方形)及较锐的眶下缘同尼人。——中西方交流基因

南方人类的代表,一直

都是研究中国境内 PA中期人类的重要标本。

某种程度的基

因交流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化石(5~1)名称 时间地点 人种类型 发现 特征 文化意义 其他

北方北部

山顶洞人

2.7北京周口店

晚期智人

3个完整头骨(1男 2女)

阶段性特点:

1、脑量达 1400ml左右,前额垂直。2、眉脊消失或很弱,吻部后缩。3、下颌突出,牙齿变小,特别是前部。 蒙古人种:铲形门齿、宽塌鼻梁、前外突出颧骨。

——一脉秉承与“北京猿人”

PA早期时,周口店北京人就已经有了蒙古

人种特征,并且一脉秉

承至周口店时期,这是

否能成为多地区起源

的证据?

蒙古人种特征

北方南部

/ / / / / / /

西南地区

柳江人

晚于 5广西柳江通

天岩

晚期智人头骨

头后骨

原始性:眉脊较粗,前额稍后斜,股骨壁较厚。

蒙古种:铲形门齿,颧骨外前突,鼻骨低宽。

地方性:中头型(宽:长=75%;北方长头,小于 75%;南方圆头,大于等于 75%),阔上面型,特阔鼻型,和现代南方人特征较近。

1、最早的晚期智人。2、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验证两

种假说的关键。

蒙古人种特征

尤其注意其地

方性特征——

区域发展的例

证?

资阳人

4?(无定)四川资阳

晚期智人完整老年女

性头骨体质特征明显比柳江人进步 / /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8

华南地区

/ / / / / / /

现代人的来源及体质特征

1、现代人的来源: 区域连续进化

证据一:体质特征的连续(蒙古人种特征:铲形门齿、颧骨突出、鼻骨塌宽等)

证据二: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旧大陆东西文化差别大)

非洲夏娃

证据一:DNA的证据证据二:考古学的证据(基因交流?传播?)

PA人类发展小结

1、吴新智:“区域进行为主,基因交流为辅”。2、北方地区比较多地体现在蒙古人种特征的继承发展,南方则更多反映有基因交流的证据。这符合非洲夏娃学说“由南至北”。然而,柳江人很值得注意,他处于交通路口,既有蒙古人种特征又有当地特征,这是否能成为人类起源区域发展的例证?而且从考古发掘的文化特征角度讲,不能简单说。

3、总之,我还是更支持“以区域进行为主,基因交流为辅。” 我的假说:从气候、地理的角度看……

4、 PA早期,北方典型古人类较少具有基因交流因素,而南方典型古人遗址大多在中更新世时出现,且多具有基因交流因素,是否由南至北受到阻隔?中期、晚期时,北方许家窑人也开始有基因交流因素,南方人类同样如此。……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19

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250~12.8)名称 时间地点 发现 文化特点 文化意义

北方北部

泥河湾盆地

马圈沟

166泥河湾层

下部,目前

是层位最

低者

石制品

动物骨骼

大象屠宰遗

石器特征:

与小长梁近,很少经过二次加工者。

中国无争议的最早

的文化遗址

小长梁

130泥河湾湖

相地层

石制品等

燧石原料,

大量石核、石片,少量刮削器等

锤击法剥片

基本原地埋藏最早发现的早更新

世遗址

东谷坨

100小长梁东

北 1km石制品等

时代与小长梁相近,石器原料与技术

也相近精制品数量很多,还有“定型石核”

中外合作的第一个

项目

岑家湾

97在小长梁

与东谷坨

之北泥河

湾湖相地

层之上的

古土壤层

石制品等石器工业面貌:

与前三者相同石制品可拼合程度非常高

首次拼合研究

拼合研究可了解行

为特点(人类一次性

活动研究)

小结

文化特点:原始与进步交织,镶嵌进化。——(定型石核值得关注)、(精致也许因为原料好)

意义:中国与东亚最早的旧石器之一。

注意从小长梁到东谷坨,石器由简单转向精致的原因在于 110万年左右开始冷期,温带草原环境,狩猎为主。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20

庙后山

40辽宁本溪

庙后山南

石器

零星的人类

化石

/ /最北(北纬 41度)的 PA早期遗址

北京猿人

23—50北京周口

店第一地

人类化石

石器

1、是一处洞穴遗址2、石器原料:原料丰富,主要为脉石英、水晶、砂岩和燧石。原料多来源

于河滩、山坡。

3、打片:砸击法为主、锤击法重要、碰砧法可能。(广泛使用砸击法,有大

量的砸击石片和石核,是周口店石器

工业的鲜明特点)

4、修理:简单,多为权益工具;错向尖状器出现。(错向尖状器是北京猿人

精致工具的代表)

5、刮削器为主近 80%,尖状器较多,砍砸器很少,出现雕刻器、石锥等。

(40°N,草原发达,人主要食肉。)6、生计方式:狩猎或食腐为主,采集较少。(食肉证据:大量碎骨、利刃石

器)

7、文化分期:早、中、晚1) 原料:砂岩—石英—燧石

2) 技术:锤击—砸击—精修

3) 组合:砍砸器(温暖湿润的暖

温带森林环境)—刮削器(草

原环境为主)—精修石器(温

暖干燥,灌丛草原植被)、(端

刮器主要出自本期,加工精制

的小型石锥自本期才有出)

8、生活环境:1) 多次冷暖波动,人类生活于暖

期;

2) 早期偏暖湿,晚期偏干凉。

9、穴居、用火痕迹(火烧骨)

1. 人类化石特征、

意义详见上表。

2. 整个周口店就

是人类旧石器

时代的发展脉

络。

3. 石器特色(如错

向尖状器)、石

器技术(如砸击

法)在其他北方

北部遗址均有

继承发展,是否

能从石器文化

产业发展的角

度去解释人类

多起源?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21

金牛山人

28或 20辽宁营口

金牛山

人类化石

石制品

用火痕迹

1、洞穴遗址2、文化特点:原料:石英为主(脉石英为主,还有

石英岩和变质岩)

技术:锤击法为主,砸击法重要(与

北京人联系)

组合:刮削器、尖状器等中小工具为

总体特点与周口店相近

3、穴居与用火:发现 9处灰烬堆,应是用火遗迹,还有垫石与压石块封藏等现象;洞

穴遗址里发现石制品、用火痕迹和

大量的动物骨骼碎片,可以肯定是

居址。

(中更新世的人类可以利用洞穴

作为他们休息与进餐的场所,却不

一定是长期居住。只有发现大量原

地埋藏的遗物,特别是用火痕迹的

存在才能证明是居址。)

1、两种人类文化同时共存,镶嵌

进化。

2、不同人类文化相近。

3、资料丰富,是中更新世人类行

为与活动特点

的最好证据。

4、人类化石特征、意义详见上表。

PA

早期

北方北部小结

1、栖居形态:早期露天居址,泥河湾古河滨; 晚期洞穴居址多见,分布较广——气候转冷。

2、动物资源利用——肉食。3、用火,均应与环境相关。4、石器工业:原料、技术与组合均应与环境相关,气候变冷,靠北。5、北方北部在 PA早期大部分时间内均是温带草原环境,以中小石片为主的区域特征:“周口店—峙峪系”(船头状刮削器—雕刻器系统)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22

北方南部

西侯度

180山西芮城

西侯度

砍痕鹿角

石制品

石制品人工性质有不小争论,石制品

可能因为自然力作用而受到打造。/ 具有不小争论

蓝田人

115陕西蓝田

公王岭

40岁左右的女性头骨

(人骨化石特点、意义详见上表) (人骨化石特点、意义详见上表)东亚地区最早的直

立人化石

泾川上

下 115—65上 70—23甘肃泾川

石制品

1、石器工业:早晚两期,均为砾石原料、锤击技

术。

2、环境:中更新世暖期,植被繁茂。

3、早晚两期的石制品:共同特点:

a) 剥片—锤击法,转向打法产生

多面体石核,石片大小不一,

形状不规则。

b) 修理—锤击法,加工简单粗

糙,两面加工比例高。

差异:

a) 早期—粗大型,发现大尖状

器;砍砸器数量较多。

b) 晚期—中小型者居多,出现小

型尖状器,刮削器数量增多,

而砍砸器比例下降。

早晚两期石制品的

变化——环境变化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23

洛南龙牙洞

60、70~3、4陕西洛南

盆地

石制品

1、附近洛河阶地:近百处地点,近万件石器,典型的砾石工业。

原料:附近河滩砾石,直接加工。

种类:石核、石片

组合:砍砸器、大尖状器、石球、手

斧(精致,石英岩制作,仅见于露天

地点)。

——可能中更新世暖期,森林环境。

2、龙牙洞内:数万件石制品,石片工业?

原料:河滩砾石,主要为石英岩、

石英。

种类:石核、石片、

组合: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

细小石器。

——可能是中更新世冷期北人南

下,带来石片石器文化传统。

1、中国境内 PA遗址中,石器存放

密度最大。

2、属于同一时期的洞内与洞外

的石器工业,两

者的石器组合

差距巨大。

匼河

80山西芮城

石制品

1、环境:河谷、森林,大量象类化石(象——森林环境)。

2、原料:石英岩砾石原料,附近河滩。3、技术:锤击法、碰砧法剥片,第二步加工简单,石器使用率很低。

4、组合:形体较大的砍砸器、大尖状器为主,也有刮削器、小

尖状器、石球等。

发现三棱大尖状器,与丁村最

先发现的相似。

刮削器和小尖状器的形体都

较小,是以小型石片加工——

与北方北部的石器工业有较

多的相似之处。(猜测:文化

交流,或者冷期北人南下带来

石片石器工业传统。)

山西匼河——丁村

系:大石片砍砸器—

大三棱尖状器系统。

区域文化特点表现。

陈家窝

60、70陕西蓝田

陈家窝

下颌骨

石制品

1、环境:平原河谷,林木繁盛。2、人类化石:下颌骨具有直立人原始特征。

3、石制品:多为石英岩砾石,技术为锤击法、碰砧法,组合为砍砸

器、大尖状器、刮削器。

从公王岭到陈家窝

的连续性。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24

大荔人

20陕西大荔

县甜水沟

完整头骨

石制品

1. 文化特点:

【以小型石片石器为主的石器工业】

a) 原料:河滩就地取材,燧石、石

英岩和砾石个体较小。

b) 技术:锤击法(主要)、砸击法(偶

用),加工较粗糙。

c) 组合:刮削器、尖状器、石锥、

雕刻器——小型石器为主。

2. 文化传统问题:

【当地是大石器文化分布区,小石

器组合出现,为什么?】

a) 环境因素:适应其生活在较为

干凉的草原或森林—草原环

境的产物。

b) 外来因素:与文化和人群的交

流有关,就像头骨上所带有的

基因交流特征。

c) 石料因素:石料本身体积很

小。

1、当地是大石器文化分布区,小

石器组合却出

现,值得猜想。

2、人类化石特征、意义详见上表。

PA

早期

北方南部小结

1、栖居形式:露天居住(露天遗址与洞穴遗址同时存在,成群组的发现于河流两旁——区域特点)。2、植被繁茂,北方北部华北与华南的过渡地带:森林环境与森林—草原环境,以中小石片为主的区域特征“匼河——丁村系”(大石片砍砸器—大三棱尖状器系统)。

3、生计方式:重型工具组合,适应在森林环境工作,应该以采集活动为主。4、用火证据少见,食肉证据不多。——可能与露天遗址保存条件有关,也可能是需求不大。5、石器工业特点:砾石工业(整体呈现粗大类型)。原料:附近河滩或冲沟的砾石,以石英岩为主。

技术:锤击法为主,碰砧法重要,砸击法偶然存在——联系大型砾石石器。

组合:砍砸器为主,大尖状器和石球占重要地位,刮削器、尖状器则相对较少。

西南地区

巫山化石

200重庆巫山

动物化石

石制品

化石(下颌骨与牙齿)系禄丰古猿后

代/ 非人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25

元谋人

170或 60—70云南元谋

化石

石制品

地层成为争论焦点。李四光认为自然

力不能形成那样的底层,代表有人类

作用?不一定吧。

元谋人是中国最早的直立人?

不确定。争议很大

盘县大洞

20—10贵州盘县

石制品

动物化石

早期智人牙

齿化石

1、大洞洞体巨大,堆积厚度很厚。2、技术:锤击法打片、修理,与观音洞接近。——其剥片技术与对石核

的利用率已有一定水平块状素材

比例较高。

3、组合:与观音洞相近,刮削器最多,砍砸器、尖状器次之,其他小型工

具很少。仅钻具与凹缺刮器比例更

高。有类似勒瓦娄哇石片以及盘状

石核的出现。

4、原料:特殊,燧石、玄武岩与石灰岩各占 3成,少量钟乳岩使用,甚至还用犀牛牙打片,

原料缺乏。

5、动物化石: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云贵高原土著种类(反映的总体是一种亚热带生

态环境,但间或有过转向干凉

的短期波动。)

1、工具原料的选用与竹木文化

说的相关性。

2、区域性旧石器文化发展的新

资料。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26

观音洞

19—4或 5贵阳黔西

县观音洞

动物化石

石制品

1、真正意义上较深长的水平洞。2、居住洞口,多次占用,各层不厚。(可能住几天走了,过几年又回来

了)

3、动物化石较老。从整个动物群看,观音洞附近在当时的环境基本上

是一个山地地形,但有比现在茂密

的森林和竹林,在山间的盆地和岩

溶洼地中有许多沼泽与湖泊。

4、生计:狩猎——大量碎骨,种类集中。

5、原料:硅质灰岩,岩块,取自附近山坡;片状毛坯为主,少

量块状应用。(和北方北部相近

——海拔高,动物资料—小型

原料)

6、锤击法:打片、修理。陡刃石器较多。正向加工为主,反向

亦有(大部分石器都有两个以上的修理边缘,单向加工者居

多)。7、组合:刮削器绝大多数,砍砸器、尖状器次之。其他小型工

具很少。

1964年发掘,南方第一个正式发掘的

旧石器遗址。

黔北桐梓

18贵州桐梓

人类化石

石制品

1、灰岩洞穴,洞口不大,洞体呈“之”字形,不大适合居住。

2、 7层堆积,仅第 4层发现石制品与化石,可能是人在洞口活动,冲入

洞内的堆积。

3、人化石:兼具直立人与早期智人的特征(MAYBE正处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的过渡阶段;反映了进化过

程的镶嵌进化)。

4、石料:燧石、硅质岩,山坡碎块。

5、技术:锤击法,单面加工,块状毛坯多。

6、组合:数量较少,均为刮削器。7、 24种哺乳动物化石,属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镶嵌进化又一例证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27

PA

早期

西南地区小结

1、环境:石灰岩山区(贵州西部、北部),喀斯特地貌,二级阶梯;相对较晚(中更新世晚期);少(人类与文化遗产数量保存有限)。

2、栖居:穴居,重复利用。——这和南方大环境有异——maybe because:一、本区为多洞穴的石灰岩山区,择洞而居很方便;二、本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且多阴雨。

3、生计:大量碎骨,狩猎活动明确——附近为起伏很大的山地,岩溶地貌发育,土壤、植被条件较差,各类动物资源较易利用(可以藉此理解西南地区石器组合,刮削器占绝大多数)。

4、石器工业:总体属于中小型石片石器。原料为附近的硅质岩类结核,砾石成分少。5、石器地方特色:陡刃,块状毛坯较多使用。

华南地区

繁昌人字洞

300河北蔚县

石制品 石制品文化性质存疑 存疑

郧县人

80、90湖北郧县

曲远河口

学堂梁子

石制品

人类化石

石器工业特点:

1、200多件,延续时间长,无变化。2、原料:石英、砂岩砾石,当地河滩。3、:锤击法普遍,偶用砸击法,工具直接用砾石修理。

4、组合:砍砸器、刮削器,采集的大尖状器可拼合原地埋藏。

动物群: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人类化石兼具直立

人和早期智人特点;

人类化石特点意义

详见上表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28

汉中盆地(华南最北)

陕西汉中

南郑龙岗

寺—梁山

石制品

石器工业特点:

1、原料:当地河滩砾石,石英岩、石英或砂岩。

2、技术:锤击法,直接加工(剥片+修理)。

3、组合(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差异):砍砸器、石球、大尖状器(包括原

手斧)、刮削器(大石片,为重型

刮削器)。

——砍砸器—森林—坚果—石球

影响:

1、开启南方旧石器早期露天遗址发现的先河。

2、砾石工业的发现成为认识中国旧石器文化南北二元结构的基

础。

3、反映了早期人类在汉水上游地区活动的特点(栖居、生计、

时期生产等)。

理解 PA文化南北二元结构的基础

百色盆地(华南最南)

78广西百色

(右江河

谷)

石制品

1、石器特色是两面加工的大尖状器多为舌形,无石球。舌形大尖状器

更适应挖掘土壤中的植物根茎。

2、百色盆地最具特色的石器类型还有手斧,其发现的总数与所占比例

为华南各区之首。

3、百色盆地高阶地上发现的砾石石器工业是岭南地区 PA 早期的代表,其流行的尖刃类工具

(大尖状器&原石斧)多为舌状尖刃,更适应挖掘土壤中的

植物根茎。

舌形尖刃

长江下游

标准剖面

为陈山与

毛竹山

石制品

人类化石

1、石器工业特点——石制品硕大粗重,几乎不见轻型工具类型。

2、砾石原料。加工以砾石、石核为主,石片加工工具数量有限。

3、锤击技术为主。

4、石器组合:砍砸器为主(边刃、端刃、复

刃)

石球很少但典型(修理细致)

大尖状器(不甚发达,舌形尖

刃是代表)

重型刮削器(数量有限,粗大)

1、典型南方砾石工业。

2、毛竹山的砾石环带结构(遗迹

形象)值得注意

—可能是建筑

遗迹或石料仓

库。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29

湘西北澧水流域

网纹红土

(中更新

世时期)

石制品

1、不同遗址的石制品密度不一,中心营与临时活动地点之别。

2、津市虎爪山,最早,4级阶地。3、澧县鸡公垱,石制品密集,多大尖状器——长条形砾石加工的大三

棱尖状器尤具特色。(南北方交

流?)

4、石门大圣庙,原始地面,石制品很少,临时活动地点(没有石球,砍

砸器一样多,但最多是尖状器)。

5、石器工业特征: 原料:当地砾石,砂岩、石英

岩较多。

技术:锤击技术,直接加工。

组合:大尖状器,精致,数量

多,砍砸器亦常见,极少见石

球。石片刮削器不多。

大三棱尖状器——

南北石器文化交

流?

PA

早期

华南地区小结

1、环境:热带、亚热带,平原河谷(所以石球少)。2、栖居:露天遗址,成群分布。3、生计:重型工具,适应森林环境,采集。4、石器工业:砾石原料,锤击技术,直接加工,砍砸器为主的重型工具组合。5、注意动物群南移的现象。

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12.8~5)名称 时间地点 发现 文化特点 文化意义

北方北部

板井子

10—7河北阳原

板井子村

石制品

1、泥河湾盆地东缘,阳原板井子村后,桑干河 3级阶地。2、石制品 3000多件,锤击技术为主,刮削器占绝大多数,修理较精致。3、三角形石片加工,类似莫斯特。4、总体与许家窑相近,但不见石球。

注意与许家窑的区

别与联系,同是泥河

湾盆地 PA文化区。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30

许家窑

12.5—10山西阳高

县许家窑

&河北阳原

县侯家窑

石制品

人类化石

1、地层与时代泥河湾湖湘层上部,黄绿色亚粘

土。

动物群——普氏野马、披毛犀等—

—晚更新世早期——干凉气候下

的森林、灌丛和草原环境。

2、石制品文化特点 突出特点:以刮削器为主体的小

石器工业伴随大量的石球。其中,

原始柱状石核以及圆头刮削器十

分引人瞩目。

原料:

石英、燧石、火山岩俱用,体积

小砾石,优质原料缺乏。

技术:

锤击法为主(绝大部分石片是打击

台面,自然台面或者可能是修理台

面的标本很少);

砸击法亦用(与北京人相联系?)

原始柱状、盘状石核使用;

修理进步。

组合:

刮削器、尖状器、石锥等小型工具;

端刮器出现(是 PA晚期华北最主要的工具,跟狩猎经济相联系);

大量石球,专门用途(民族学猜测,

做成链球狩猎?—贾兰坡)。

PA中期代表性遗址。

人类化化石特

点意义详见上

表。

小结

人类:来源不清。

(北京猿人迁徙?

基因交流?)

文化:承前启后。

特色:大量石球,专

业化工具。

鸽子洞

5—4辽宁喀左

县大凌河

边的洞穴

(岩厦)

石制品

动物化石

人类化石

1、石制品文化特点: 和北方PA早期工业传统的关系密

切,但与过渡阶段的周口店和泥

河湾盆地相比,则显原始了。

原料为石英岩、燧石等。

锤击法打片,亦有砸击技术使用,

修理简单(石锤、直接)

石器以刮削器为主,尖状器次之,

仅一件砍砸器。

组合以中型者居多。

2、人类化石特点 人类化石时代确定与动物群:

此时动物群的整体面貌与华

北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

群接近,故时代应为 PA晚期。 人化石:

2件头骨片—晚期智人1髌骨(膝盖骨)—非晚期智人

按照现在的材料看,

鸽子洞一直还是应

该放在 PA 晚期来看。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31

周口店第十五地点

14—11北京

周口店

石制品

动物骨骼

1、地层和时代3层,均有遗物,中层为主动物群:中晚更新世之交,肿骨鹿

逐渐消失,赤鹿出现。

2、居住和用火洞穴

大量石制品、动物骨骼碎片

烧骨、烧石(红烧土块)

3、石制品文化特点 原料:石英为主,来源与岩性与

第一地点相同。

组合:刮削器为主(形体多较小),

尖状器、雕刻器、砍砸器。

修理把手大石片

技术:

锤击法为主(锤击法打下的石

片形体多较小,台面也较小。

并且,以打击台面为多,自然

台面次之,并可能有修理台面

技术的存在)。

石核利用率较高,但无预制石

核。

有些较规整的石片显示,剥片

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存在。

北京人晚期以砸击法为主,这

里却很少见到。

文化继承性问

题:和周口店第

一地点的技术

明显改变。

文化的主人:无

人类化石,是否

直立人?还是

早期智人(同新

洞)?

北方南部

丁村

12山西襄汾

丁村

石制品

动物化石

人类化石

1、石制品文化特点——以大型为主 原料:角页岩砾石、附近河滩冲

技术:锤击法、碰砧法,

砾石、石核毛坯、大石片毛坯、

双阳面毛坯(非洲也有,这是在

中国首次发现这种技术的地方)

组合:砍砸器、大尖状器、石球、

刮削器,典型器物:大三棱尖状

2、问题:时代问题——

3级阶地是中更新世或晚更新世中期代表

&更早的传统?文化传统问题——

大石器传统的代表

&样本的偏差?(新研究,不同地点样本大小不一,成因尚

无统一认识)

PA中期文化代表不再是丁村,

而应是许家窑。

匼河—丁村系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32

泾渭文化

陕西长武

窑头沟

吕梁山以

西泾渭河

流域

石制品

石制品文化特征:

1、以小型石器为主的石片石器工业;2、石料:石英岩为主体;3、剥片技术以锤击法为主,石核为小型扁平或多面体;

4、石片多小型,不规则,有窄长与三角形石片;

5、石器组合:小型刮削器为主、小型尖状器修制精,偶见砍砸

器(砾石直接加工)

相对文化上的差别,

更多是时代上的差

别。

织机洞

10~全新世早期

河南荥阳

石制品

1、文化特征 下文化层:

砾石石器——砍砸器等重型工具

上文化层:

石片石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小型

工具

2、人类行为演变 下文化层:

就地取材、河滩砾石

简单砾石石器

小范围活动、植物性资源

上文化层:

远距离运输石料(燧石等)

刮削器等小型利刃精致工具

大范围活动、动物资源利用

环境一定,行为改变

——意义重大!!!

(4、5万年,暖期,森林,环境未变,可

能又来一群人,也可

能同一群人行为方

式发生变化。)

西南地区

水城硝灰洞

5.7贵州水城

残破洞穴

石制品

动物化石

石制品文化特点:

玄武岩砾石

刮削器为主

(和 PA早期西南地区相似)

锐棱砸击技术

——PA晚期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技术:对着卵石,放斜着打,

首先在贵州发现并命名,后又在三

峡地区发现,又名“扬子技术”。

南方较稳定,因此技

术发展更显渐进。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33

华南地区

马坝人

12广东曲江

马坝

石制品

人类化石

石制品:

2件砾石石器采自当年发掘的堆积。

尽管发现有限,但也可证实此时华

南砾石工业的主人已经是早期智

人。

人类化石特点意义

详见上表

鸡公山

下部 10—5

上部 2湖北荆州

石制品

1、地层与时代(长江 2级阶地)上部:PA晚期,浅黄的到黄色的亚粘土,石片石器;

下部:PA中期,棕褐色亚粘土,砾石石器。

2、主要发现上文化层数百件小型石片石器

下文化层,数万件石制品,墓葬很多,

并有石器加工区,与可能是居住的石

圈等遗迹。——标志着和早期相比,

人群开始扩大。

3、活动面结构 500平米,非常好的原生遗址。 5个石圈:周围是 1米左右宽的砾

石或石制品等组成的环带,中间

为空白区,或置放有石器。

石器加工区:石圈外有数处。

东部是由石核、石片与石锤等

构成的初加工区;

西部则主要是石片石器等,应

是二次加工区。

4、石器工业特征(承前启后) 原料:石英岩、石英、砂岩等

砾石。

技术:锤击法打片、修理,除

砾石毛坯外有较多石片毛坯

应用,大尖状器加工程序化,

刮削器等加工精制。

组合:大尖状器(最有特色)、

砍砸器、刮削器等并存。

重要特点—轻型刮削器的加

工较细致,发现数量也较多。

遗址的性质与意义:

应该是一处中

心营地或基本

营地遗址。

石器工业——

过渡性特点:

1、砾石尖状器加工的程序化。

2、片状毛坯应用。3、精制品增加,( ESP 石片加工的轻型刮削

器)

反映了华南砾

石工业的发展。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34

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5~1)名称 时间地点 发现 文化特点 文化意义

北方东部

洞穴遗址

海城仙人洞

4—2辽宁海城

石制品

骨角制品

1、石器工业 数万件石制品

石英原料,河滩砾石

砸击、锤击并用

修理技术进步——指垫法

刮削器、尖状器、钻具(石钻)、

砍砸器(和朝鲜半岛 PA晚期发掘情况一致——体现延续性)

2、骨角制品: 倒刺鱼镖、标枪尖

骨锥、骨针、装饰品

洞穴遗址;

和金牛山地理

位置接近;

采集、狩猎和渔

猎并存的综合

经济,未特化

的石片石器组

合。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35

山顶洞

2.73.4(下窨)北京

周口店

第一地点

之上

石制品

动物化石

人类化石

1、地层与时代 分洞口、上室、下室与下窨 4部

5层堆积,浅灰色、松散固结—晚期特点

动物群:喜暖——香猫、猎豹

——说明遗址处最盛期冰期之前

2、文化特征 石器工业:简单、未变,北京人

的石器(石英,刮削器,石核石

片等)

骨角器:新兴工业,中心转移(骨

叉、骨刀、鹿角斧、骨针)

装饰品:丰富多样(石珠、穿孔

砾石、海蚶壳、蚌壳)——爱美

观念的流行

墓葬:随葬品、赤铁矿粉——原

始宗教意识

3、技术、经济与社会 技术发展:磨制(给新石器到

来提供技术基础)、钻孔、染

色(装饰?身份的区别?)

生产力提高:

远距离运输—蚌壳、海蚶壳

大量装饰品—闲暇时间

综合型经济:

石工具:未特化,无专门发展

骨角器:渔猎工具存在

采集(尖状器)、狩猎(刮削

器)、渔猎(骨角器)——适

应当地环境——最盛期冰期

之前

社会组织:人口数量增加

同营地多火塘——关系平等

1、骨角器与装饰品真正反映山

顶洞人的生产

力和技术发展

水平,间接反映

精神文化层面

—人族群的区

别 ? 等 级 之

分?——透过

物品揣测人类

行为的意义。

2、理解环境对山顶洞文化的重

要性影响!

3、人类化石特点意义详见上表。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36

东方广场

2.2—2北京

石制品

用火痕迹

动物骨骼

1、临河阶地,河漫滩相堆积2、小型燧石工具:端刮器等(和山顶洞不规则的边刮器不同)

3、用火痕迹、大量的动物骨骼碎片

4、临时狩猎营地——专门化的狩猎

细石器技术已经成

为此时的主导技术,

与此相应的是大量

的加工精致、便于

携带的细石器产品。

特别是以端刮器等

为主的工具组合,更

说明此时当地的居

民已经完全转化为

专业的狩猎者。大

量的动物骨骼遗存,

特别是动物骨骼所

带有的各类人工加

工痕迹及其破碎方

式,更直接显示这些

猎人的狩猎对象、以

及处理消费这些猎

物的方式与习惯。

冀东北的细石器

1万多年 石制品等

昌黎亭泗涧:19件石核均为船底型石核

滦县东灰山:除船底型石核外还

有锥型石核

迁安瓜村

堆积均较薄,临河,遗物较少,

临时狩猎活动;

细石器工业:船底型石核为主

(华北地区东南部的细石器特点)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37

北方西部的露天遗址

小石器类型

萨拉乌苏

5—4内蒙古

乌审旗

萨拉乌苏

河沿岸

石制品

动物化石

人类化石

(晚期智人)

1、石器工业:原料小砾石,仅 2—4cm,40公里外采集;

锤击技术,修理精致;

有端刮器、边刮器、钻具、凹缺刮

器等,是专业狩猎工具。

2、河湖相地层——称“萨拉乌苏”组。

3、生计:大量动物骨骼,300多件羚羊角——专业猎羊人(与峙峪猎马

人相对应)

是中国最早发现的

PA遗址之一。

峙峪

3山西朔州

峙峪村

石制品

动物化石

人类化石

1、峙峪河 2级阶地,河漫滩相堆积,大量文化遗物与灰烬遗迹等同时

发现。

2、石器工业: 来自当地砾石,石英、石英岩、

硅质灰岩等原料;

打片锤击技术、砸击技术。

显著特点是第二部加工技术的改

善,使得本阶段石器工业明显区

别与早中期。

剥片产品多交规整,但仍被划

分为小石器文化系统。

石器组合:端刮器、边刮器、

凹缺刮器、齿状器、尖状器还

有箭头等。

3、草原与灌木草原地带,晚更新世动物群,多为食草类,野马

野驴很多——专业猎马人。

4、人类顶骨残片 1 件 ,属晚期智人。

华北西边草原地区,

专业狩猎现象。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38

石叶类型

水洞沟

2.6宁夏灵武

水洞沟

石制品

1、特点: 石叶和石叶石核所占比例占主导

地位;

使用预制石核(两种)的方法来

剥取石叶,并以此为坯材继续加

工各类石器。

2、原料:硅质灰岩为主,次为石英岩、燧石

等。当地砾石。

3、技术:锤击技术,预制长身石核(勒

瓦娄瓦技术),修理台面剥取石

叶。(CN地区罕见)4、组合:端刮器、边刮器、凹缺刮器、尖状器、箭头等。

5、来源:外来,或本地起源。——更多人接受水洞沟文化有

文化交流。

最早发掘,目前仍是

唯一一处典型石叶

文化。

3万年左右,北方文化交流的例证。

细石器类型

泥河湾盆地

1.6—1虎头梁遗

址群

石制品

动物化石

1、粉红石灰岩原料,开采自南部山区2、预制楔形石核技术(只在华北北部发现,与只在南边、日本西南的船

底型石核相对),与东北亚及日本

东北部的涌别技术同。

3、石器组合端刮器为主,边刮器、尖状器、

雕刻器、石矛头、箭头等。

4、栖居形态:露天营地遗址:火塘成组(有

中心营地)

大量石制品及动物碎骨(动物

屠宰场、狩猎瞭望点)

1、楔形石核技术大概从 1.6万年开始。

2、泥河湾盆地的发展连续性。

晋南地区

2.5—1沁水下川;

吉县

柿子滩等

石制品

动物化石

1、原料:优质燧石,尤其是下川(下川附近有很好的石料,其他则靠远

程输送)

2、技术:锥形、半锥形、柱形以及宽楔形细石核。

3、组合:端刮器为主——经济形态一致,专业化的狩猎者、边

刮器,尖状器、箭头、雕刻器

等典型 PA晚期组合——区别于西方 PA晚期。

4、来源:本地起源

/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39

苏鲁豫地区

最盛期冰

期阶段石制品等

许昌灵井,打井,发现(许昌人

是发掘灵井时发现的)。

舞阳大岗,裴李岗文化层之下。

鲁南苏北,多地表采集。

特征:主要是船底型细石核技

法,与日本西南部相近。

——此时是最盛期冰期,大陆

架东移原因,海底洞洞壁上竟

有壁画。

环境与行为绝对无

法分割!

南方

四川盆地内

铜梁张二塘

资阳人B

地点

间冰阶

(4—2.5)石制品等

发展趋势:

砾石直接加工,块状石坯(观音洞、

大洞—块状毛坯—西南地区的区域特

点—跟北方明显区别),砍砸器多。

▼片状毛坯增多,砍砸器减少。

这个地区带“尖”的工具较少,

可能与当地石多土少有关。

文化特点:

砾石原料

锤击技术

石器组合中砍砸器占较大比

重,但是石片石器已占主体。

南方 PA晚期最突出的特点

——石片石器成为

主体

四川盆地边缘

富林文化

2四川汉源

富林镇

石制品等

1、大渡河边2级阶地,河漫滩相堆积,临时营地。

2、燧石原料,小块,质量不好,附近。3、锤击技术为主,砸击亦用,用石核、块状毛坯者占一半以上。

4、边刮器为主,端刮器、尖状器也有发现。(草原环境)

5、来源:北方南下(气候冷)?本地起源?

最盛期冰期北人南

下,是否带来了技术

交流?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40

云贵高原

传统型

贵州威宁

草海、

贵州普定

穿洞下层

石制品等

1、与当地大洞、观音洞联系紧密。2、燧石原料3、锤击技术4、片状或块状毛坯。

5、边刮器、端刮器、尖状器(西南地区传统石器组合)。

6、传统型,即与当地文化有紧密联系。

PA晚期多元文化表现

之一

新型

贵州兴义

猫猫洞、

贵州普定

白岩脚洞、

贵州普定

穿洞上层

石制品等

1、多扁平砾石石料2、锤击技术与锐棱砸击技术(西南地区最先发现,也在三峡发现,称为

“扬子技术”)。

3、反向修理——成为一种文化特点。Maybe because使用锐棱砸击技术打下的石片正反面都较

平有关。

南方东部

岭南区

2万多广西柳州

白莲洞

石制品等 1、跟富林文化接近,小型石片石器。2、现在工作人员在白莲洞岩厦里工作,实际上白莲洞遗址是水

平洞。

文化发展趋势:

早期:

从砾石石器发展到

石片石器——本地

发展抑或北方影响

(气候变冷,北方人

南迁、东移,带来技

术)

早晚期之间:

陶器出现。

长江中下游区

2—1江西万年

仙人洞

石制品

骨角器

原始陶器

1、典型洞穴堆积、多层,分为上中下2、石器工业下部:小型石片石器

中部:砾石石器

3、距今两万多年出现原始陶器。4、仙人洞可以看出 PA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序列。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41

晚期:

砾石石器重新启用

——可能与采集植

物性食物或原始农

业的出现有关。

(事实上,2万年左右不太可能出现原

始农业,陶器可能用

来盛装采集之物。)

2—1江西吊桶

环下层

(岩厦)

石制品

骨角器

原始陶器

1、位于仙人洞附近,文化特点遗址。2、下层是典型的晚期文化,小石片石器,燧石、石英、水晶。

3、砸击技术特别发达。

4、 BP 2万,砾石石器重现,陶器出现——当时的人类行为发生

重大转折。

5、 BP 1万,无石片石器,磨制石器出现。

汉水上游

河南南召

小空山、

湖北房县

樟脑洞

/ / /

旧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北方北部

泥河湾盆地

地层:连续

文化发展:渐变

石器技术:楔形石核(1.5)——锥形(1)——锥形石核最先在华北南部发现,本土楔形转为锥形说明南人到北,而

北人至更北

栖居形态:渐变

生计方式:狩猎采集——农牧渔猎

泥河湾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

北方南部

河南郑州

新密李家沟

地层:连续

文化发展:突变

栖居形态:渐变

生计方式:专业化狩猎——成熟农业

过渡方式:突变

BP9000,细石器石核、石叶大量减少,出现大量陶器,而且陶器技术远超之前,有精美绳纹,显然是两

个文化。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42

南方

仙人洞

吊桶环

地层:连续

文化发展:连续

栖居形态:无变化

生计方式:狩猎采集——原始农业

过渡方式:渐进、本地起源

(砾石石器—石片石器—砾石石器—出现磨制石器)

解释变化原因

环境变迁——北方冰期很冷,北方草原带南压;暖期后,南方森林带北侵。正是这种地带、环境的不断变迁,促进文化交流发展。

人口压力(没得吃了,种粮食呗~) 技术进步

社会发展——社会组织、人群关系间的快速发展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旧——新,必然是众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作用!!!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43

早期

人类化石的分布与体质特征石器工业的特点

经济与社会时代特点 区域性特点

分布:

时代特点

地域特点

体质特征:

直立人的特征

早期智人的特征

区域进化的特征

早更新世

栖居:露天

石器工业:

——原料:就近

技术:简单剥片,直接使用

组合:简单,东谷坨除外

中更新世

栖居:露天、洞穴

石器工业:

——原料:就地,近距搬运

技术:简单剥片,修理复杂

组合:复杂

北方:

南、北两区

南方:

东、西两区

1、 生计方式:

狩猎或食腐

采集

2、 社会组织:

中心营地

平等

中期

环境 人类的发展 文化发展 中期(过渡阶段)研究的重要性

气候变化:

暖湿—干冷—暖湿

12.8—8:间冰期 8—5:冰期 5—3:间冰期 北方显著,南方较稳定

早期:早期智人

晚期:晚期智人

发展连续性,但标本数量仍旧

继承:早期的区域性特点

发展:居址扩大(鸡公山为

例)、石器技术进步、生计活

动专门化发展趋势(石球、

程序化尖状器—鸡公山大尖

状器)

人类行为变化:适应能力、

计划性

承前启后:

认识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发展

连续性的关键。

检验非洲夏娃假说的关键

寻找外来人类化石以及外来文

化的证据,验证 DNA结论。

旧石器考古整理(李唯)

44

晚期

环境特点 区域特点(区别于早中期) 时代特点

早期 4—2.5:较温暖湿润 2.5—1.5:最盛期冰期

1.8万年为级点!表现:极地的冰盖迅速扩大并扩

散,低纬地区海平面迅速下降,

中国沿海一带(黄海、渤海、东

海)下降幅度达 130—150米左右,沿海大陆架出露。此时,台

湾岛、日本列岛均有路桥与大陆

相连(理解楔形石核、船底型石

核的传播)

1.5—1:转暖,间冰期1.2万年时,突然变冷,促进人类发展农业。

结果:环境严酷,大陆架出

露——文化交流区域扩大!

北方—东西

华北的西北部:受干冷的大陆性气

候影响最严重,形成荒漠草原区、

冻土区。

华北的东南部:局部的温带半湿

润、半干旱的草原或森林—草原环

境 remain。(PA晚,海岸线东移,导致原本的华北干旱化,越西越旱,类似原

来的西北,也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狩

猎经济的出现。)

南方—多区

变化显著其中南岭以北的大部分

地区早期的亚热带森林景观 bereplaced by 温带森林草原环境甚至是半干旱的草原环境。东西两部

分差异模糊。

1、原始技术 石器技术大发展

——石叶技术、细石器技术、

修理精致

骨角器技术

——需要的磨制技术为下一

段新石器时代过渡

建筑

——拓展的基础;中欧半地

穴、中国北方帐篷(猛犸象

骨建筑)

2、生计方式狩猎专业化——端刮器

多样化——综合型经济

3、社会组织独立火塘——大的人群已经分

出家组织

关系平等

4、精神文化墓葬与原始宗教意识

装饰品——表示族群、身份

5、文化交流 北方欧亚草原地带通道的形成

(此时衣料、建筑、用火的发展)

石叶与细石器的传播

南方可能是渐进

交流尚无可靠证据

新旧石器时代过渡

渐进 本地起源

突变(间断)技术传播

人群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