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學音樂教育的研究...

115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Music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Master’s Thesis 社區大學音樂教育的研究- 以臺中市山線社區大學為例 A Study of Music Education in the Taichung Mountainview Community College 研 究 生: 劉秋揚 撰 指導教授:陳曉嫻 教授 中華民國 105 年 7 月

Transcript of 社區大學音樂教育的研究...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Music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Master’s Thesis

    社區大學音樂教育的研究-

    以臺中市山線社區大學為例 A Study of Music Education in the Taichung

    Mountainview Community College

    研 究 生: 劉秋揚 撰

    指導教授:陳曉嫻 教授

    中華民國 105 年 7 月

  • 謝 誌

    研究所已經三年級了,來到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唸書至少也有四年

    了,在考上研究所之前都在本校音樂系和東海大學音樂系旁聽或修課,沒想到

    在研究所期間還修習了教育學程。

    謝謝曉嫻老師,願意指導我的論文,也謝謝方銘健老師和林依潔老師在百

    忙之中願意擔任口試委員和幫我看論文。謝謝特教所的胡嘉容、王湘婷同學,

    給我的論文很多建議。謝謝東海大學音樂系的郭宗愷、魏心怡、楊湘玲、蕭雅

    文、陳英宜老師,感謝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的李麗蓉、陳韻雅、許智惠、

    沈雕龍、馬上雲、黃馨瑩、蘇同右、林吳素霞、徐麗紗、羅世榮、莊敏仁老

    師,還有幼教所的魏美惠老師,謝謝教育學程碩士專班的曾榮華、葉憲峻、林

    世元、范國樑、許文獻、施枝芳、顏佩如、陳信亨、魏麗敏、高敬堯、葉天

    喜、陳嘉皇、林彩岫、張淑芳、黃韻如、王盈丰、何慧群、鄭裕篤、陳盛賢、

    李元萱老師。

    還有我可愛的教育學程碩士專班所有同學,我蠻想念你們的。最後感謝

    黃威琮、劉可暄和吳美瑩。

  • i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大學音樂教育的教學,選定研究的對象是台中市山線

    社區大學,在對其社區大學的音樂課程作大量的觀課後,選定其中一門音樂

    課,作全程的觀課並訪談該任課教師。本研究是屬於質性的研究,對所有的觀

    課、訪談都採全程錄音,並配合一些必要的錄影、照像,觀課、訪談都有日誌

    或心得的撰寫。

    本研究以三角檢測、長期參與、成員檢核來提高信效度,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個案教師的教學觀

    (一) 同伴學習的重要性。

    (二) 當成人精通一項樂器時,透過主動的建構知識、自我導向的學習策略,

    學習者對其他類似的樂器可以很快的上手。

    (三)成人學習能力高於小孩。

    二、個案教師的班級經營:教師可以視班級情況來選擇適當的班級經營方式。

    三、個案教師的音樂課程設計:曲目為主的音樂課程設計,有助於成人音樂的學

    習。

    最後根據觀課、個案教師的訪談等研究結果,研究者對社區大學音樂教

    師、教育單位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社區大學、音樂教育、成人音樂教育

  • ii

  • iii

    Abstract

    The study aimed to comprehend the music educ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 and

    take Taichung Mountainview Community College as a target. After a great amount of

    observations, a music course and the instructor were sampled. This study was

    qualitative,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In this study, triangulation, long-term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nt feedbacks

    were utilized to improv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First, teaching approach of the teacher:

    (A) Importance of peer learning.

    (B) When an adult mastered a musical instrument, he/she could quickly learn

    another similar instrument through ac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strategies.

    (C) Learning ability of adults was higher than children.

    Second,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he teacher: Teachers should utilize appropriate

    method due to various class dynamics.

    Third,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teacher: repertoire based curriculum design could

    help adults to learn music.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for music

    teachers in community college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Keywords: community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dult music education

  • iv

  • v

    目 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ⅲ

    目次………………………………………………………………………………ⅴ

    表次………………………………………………………………………………ⅶ

    圖次………………………………………………………………………………ⅷ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9

    第二節 社區大學....................................................................................................39

    第三節 音樂教育......................................................................................................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63

    第一節 研究方法......................................................................................................63

    第二節 研究流程......................................................................................................67

    第三節 研究對象......................................................................................................69

    第四節 研究工具.......................................................................................................71

    第五節 資料的收集與處理......................................................................................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5

    第一節 個案教師的教學觀.....................................................................................76

    第二節 個案教師的班級經營.................................................................................79

    第三節 個案教師的音樂課程設計與規畫..........................................................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7

    第一節 結論...............................................................................................................87

  • vi

    第二節 建議...............................................................................................................89

    參考文獻...................................................................................................91

    一、中文部分...........................................................................................................91

    二、外文部分...........................................................................................................95

    附錄............................................................................................................97

    附錄一 參與研究同意書..........................................................................................97

    附錄二 個案教師訪談大綱......................................................................................98

    附錄三 終身學習法...................................................................................................99

  • vii

    表次

    表 2-1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16

    表 2-2 全國一般社區大學的分佈............................................................................39

    表 3-1 已觀課的課程一覽表....................................................................................65

    表 3-2 烏克麗麗初級班學員基本資料表...............................................................69

    表 3-3 資料來源代碼表.............................................................................................73

    表 4-1 烏克麗麗初級班18週的課程設計...............................................................84

  • viii

    圖 次

    圖 3-1 研究流程圖......................................................................................................68

    圖 4-1 四分法的班級經營方式.................................................................................79

  • 1

    第一章 緒論

    音樂課程可以分為器樂和聲樂兩個主要的部分,本研究之社區大學音樂教

    育的研究,是以台中市山線社區大學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在音樂課程上則以器

    樂的課程為主,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

    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第 一節 研究動機

    終身學習是現代教育的趨勢,當我們離開學校時,就會進入到成人學習階

    段,社區大學提供了另一個成人學習的管道,它所提供的課程包含學術性課

    程、社團活動課程、生活藝能課程(張德永,2013)。成人教育的目的除了發展個

    人潛能、提高專業素養外,更要培養一個全人思考的成人,引領成人共同營造

    一個公民社會。

    終身教育就是終身學習的歷程,個人可在一生中繼續不斷地進行有計畫、

    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黃富順,2000),當代終身教育最重要的事是教導學生自主學

    習、資訊檢索、批判思考的能力(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1998)。有關成人教育

    的理論基礎,黃富順指出可以由成人教育的心理學基礎、成人教育的社會學基

    礎、成人教育的哲學基礎三個面向來探討(黃富順,2000)。

    在心理學的理論中,艾力克遜(Erikson)所提出的八個階段中將人生分為八

    個階段分別為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兒童期、學齡兒童期、青少年期(青春

    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其中成年早期、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

    期後三期是成人教育所關心的重點。

    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每個人都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應該要有維護公平

    正義的道德勇氣,瞭解各種社會現象的原理,知道該如何提出社會問題的解決

    之道。

  • 2

    從哲學的觀點,最常被提及的就是知識論、形而上學和價值論(楊國赐主

    編,2002;陳嘉陽,2014;張淑娟,2012), 法國孔德(A. Comte )認為知識包

    含了神學、哲學、科學(陳奎憙,2001;陳嘉陽,2014),學校教育以科學教育為

    主。而成人教育除了人文的素養、博雅的教育、批判思考的養成,也應該顧及

    到成人生涯知能的學習,才能擁有幸福的生活。

    成人教育在台灣目前有成人基本教育(識字教育)、進修學校教育、隔空教

    育、大學專科推廣教育、社區大學(林振春,2011;林月琴等編著,2003;許育

    典,2014;黃富順,1988)。在成人學習上,目前資訊網路發展快速,在電腦、

    平板電腦、手機普及之下,移動學習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終身學習指個人在人

    生中各階段都要不斷地學習,以促進個人潛能的開發,適應社會變遷的需要,

    還有自我實現的目的(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2010)。

    談到台灣社區大學的源起,在1998年政府發佈「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

    時,當時教育部是希望推動類似美國「社區學院」的學制,來實現成人學習與

    社區發展的結合,在1999年,也將社區學院設置條例草案送到立法院審議了。

    但當時還有一個民間很強力的教改團體,主張現在社區大學的創建,2002年

    時,社區大學的倡議得到立法院的青睞,於是「社區大學」勝出,台灣目前社

    區大學的法源依據是2002年起公佈施行的「終身學習法」(林振春,2011)。

    台灣社區大學的構想,來自1994年台大數學系教授黃武雄的提倡(林振春,

    2011),他認為知識不應為菁英所獨有,知識需要解放,於是初擬由地方政府設

    置社區大學,核發社區大學文憑,由於他的倡議,臺灣第一所社區大學於1998

    年成立,即為在臺北市木柵國中成立的文山社大(許育典,2007)。由於文山社大

    的辦學卓越,加上2002年終身學習法賦予社區大學法源基礎,之後全國各縣市

    也紛紛跟進設立社區大學。

    談到音樂教育,首先可以先瞭解音樂教育的黃金三角包含教師、課程、與

    學生,主題涵括教師的班級經營、教育理念等;課程的課程設計、音樂教案設

    計等;學生的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調查等(李家菁2005;林亭均,2013)。

  • 3

    目前台中市山線社區大學,其所開設的音樂課程有下列九門:

    一、國台語歌曲教唱

    二、烏克麗麗初級班、中級班

    三、鍵盤(電子琴)彈奏:

    四、薩克斯風+長笛

    五、日式12孔陶笛

    六、國樂—南胡(二胡)

    七、國樂—笛子、古箏

    八、國樂—古箏

    九、國樂—古箏、琵琶、柳琴、二胡、笛子、葫蘆絲

    有關成人歌唱教學研究,在林亮如(2010)老師的《成人音樂學習》書中已

    有詳盡的說明,本研究是著重於器樂教學的研究,所以在這裡不多做敘述。

    研究者在大學之前是主修自然科學,但對音樂的熱誠總是有增無減,好不

    容易通過大學聯考和術科考試,才得以進入音樂系就讀,但總覺得這一路走來

    跌跌撞撞,非常不順利。

    研究者非常嚮往美國的社區大學,它兼具社區居民教育的重責大任,同時

    也銜接起學院派的橋梁,透過社區大學,民眾可以更順利的取得大學文憑及學

    以致用。既然在台灣也有同樣名為社區大學的學校,自然引起研究者濃厚的研

    究動力。

  •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如下:

    一、 研究目的

    探究研究對象之社區大學音樂教師的教學觀與教學技巧、班級經營、教學課

    程設計。

    二、待答問題

    (一)研究對象之社區大學音樂教師的教學觀與教學技巧為何?

    1.教師的教學觀為何?

    2.教師的教學技巧為何?

    (二)研究對象之教師班級經營的方式為何?

    (三)研究對象之社區大學音樂教師的教學課程設計為何?

    1.音樂教師的課程規畫設計為何?

    2.音樂教師所選用的教材為何?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涉及之重要名詞意義明確,茲將其定義界定如下:

    一、社區大學

    從1998年第一所社區大學,在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首度成立後(中華民國成

    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2013),迄今,全台已成立了將近一百所的社區大學(張

    瓊齡主編,2013)

    目前我國社區大學的設置法源為終身學習法(許育典,2014),根據最新公

    布(103年6月)的終身學習法第1條規定:「為鼓勵終身學習,推動終身教育,強化

    社會教育,增進學習機會,提升國民素質,特制定本法。」第10條規定:「直轄

    市、縣(市)主管機關為推展終身學習,得設置社區大學或委託辦理之;其設

    置、委託條件與方式、校務運作、組織、師資、課程、招生、場地、收費退

    費、補助、獎勵、評鑑、學習證明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自治法規,由直

    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定之。」

    所以目前社區大學大都委由地方政府來經營、設立,優點是社區大學可以

    結合地方文化特色來發展,缺點是每個直轄市、縣(市)都有自己的社區大學

    規定,沒有統一性,萬一在開放大學對學分上的認證,則會顯得困難重重。本

    研究所指的社區大學,是指依終身學習法所設立的社區大學而言。

    二、成人音樂教育

    「成人教育」在歐美國家,是指針對十八歲以上或已超過規定離校年齡

    者,提供各種繼續教育或學習的機會,在台灣「成人教育」指成人已不再參加

    全時間、正規的學校教育,而政府或其他機構為他們提供有系統再學習的活

    動,目的在發展他們的潛能、充實新知,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詹秀員,2009)。

    成人學習的特色包含以下五點(張德永,2013):

  • 6

    (一)成人學習不追求文憑及學位。

    (二)強調個人的主動參與學習。

    (三)老師的角色不再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老師與學生間是成人間

    經驗的相互交流。

    (四)成人學習講求能立即應用。

    (五)成人學習要求要有明確的成果。

    「音樂教育」包含了幾個面向的教學(Musicology, 2015):

    (一)一般音樂。

    (二)和聲學。

    (三)對位法。

    (四)作曲。

    (五)管弦樂器。

    (六)聲樂和器樂表演。

    「音樂教育」指有目標、有計畫、具體的、持續的實行音樂的活動,音樂

    教育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透過音樂教育,來達成美感教育的目標,一個是音

    樂技能的學習(范儉民,1990)。鄭方靖在《當代五大音樂教學法》中提到當今

    教育思潮強調「學生中心」、「興趣取向」、「統整取向」,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應該

    要有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劃、多元智能的啟發教學、遊戲化的活動設計、統整所

    有科學的教學設計(鄭方靖,2012)。

    而林亮如(2010)在《成人音樂學習》中提到,「成人音樂教育」在喚醒學員

    與生俱來的音樂能力,提供成人探索各種族群音樂的機會,一方面也拓展學生

    的視野,除了消遣娛樂,學習音樂也會形成各種社群網絡的連結,同時也有音

    樂治療的療效。音樂在治療成人的一些疾病如長期不明的疲勞、記憶衰退、心

    情沮喪等等,皆顯示具有相當功效(吳幸如、黃創華,2006)。

  • 7

    綜上所述,成人音樂教育,是指針對十八歲以上或已超過規定離校年齡

    者,提供有系統的音樂學習的活動,目的在發展他們的多元智能、充實新知、

    學習音樂的技巧、消遣娛樂、達成美感教育的目標、形成各種社群網絡的連結

    和音樂的治療。

  • 8

    第四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中市山線社區大學一零四年度的音樂課程為研究對象,在

    音樂的課程方面則以器樂的課程為主。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是要了解社區大學音樂教育的現況,包含教師的教學、班

    級經營等;教材的選用、課程活動設計、教案設計等;學員的學習動機

    等,以期可以提出社區大學音樂教育的建議。

    (三)研究期間

    本研究的題目「社區大學音樂教育的研究-以台中市山線社區大學為

    例」於2014年11月確定,並開始著手蒐集資料,實際在台中市山線社區大

    學觀課期間為2015年至2016年,預計於2016年7月完成論文。

    二、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僅以台中市山線社區大學的音樂教育為研究對象,研究的結果

    無法推論至全部的社區大學。

    (二)任何的研究,尤其是質性的研究都無法避免主觀性,本研究採取參與

    式研究法,故授課的教師也可能因而改變教學方式、教案設計、班級經

    營等等,來配合研究者所做的研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終身學習是現代教育的趨勢,因為學習不只發生在學校,也發生在任何的

    地方,即使學生離開學校,它在各處還是應該持續的進修、進步。當人們離開

    學校時,就會進入到成人學習階段,成人學習階段除了可以在各處發生外,它

    也可以回歸到學校教育,在這方面,現在政府推動的其中一項就是社區大學的

    形式。

    社區大學提供了常規的基礎教育、義務教育之後的學校教育,讓成人可以

    持續的進修,它所提供的課程包含學術性課程、社團活動課程、生活藝能課程

    (張德永,2013)。

    當中音樂課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黃武雄在一九九八年發表的(我們要辦

    甚麼樣的社區大學?〉中說到,「藉生活藝能課程充實生活內容,重建私領域的

    價值觀」(張瓊齡主編,2013),而這些年政府也持續的推動美感教育。音樂課程

    不但可以是學術性的課程如音樂史、音樂欣賞,也可以是社團活動的課程,同

    時也可以是生活藝能課程如演唱、演奏、音樂創作。

    因此以下就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社區大學、音樂教育分節討論:

    第一節 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

    終身教育是指教育的過程應持續一生,與個人的生命相始終(中華民國成人

    教育學會,1995),所以終身教育自然包含了成人教育,「成人教育」與「終身

    學習」是現代教育的新趨勢,也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下就成人教育與終

    身學習討論之:

  • 10

    一、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名詞的使用(黃富順,1988),在美國、加拿大地區普遍使用「成

    人教育」(adult education)一詞;在英國大都使用繼續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

    的名詞;德國則使用擴充教育(waiterbildung)這個名詞;法國廣泛使用的名詞為

    繼續教育(formation continue);澳洲則延用回流或繼續教育(recurrent or

    continuing education)的名稱;在日本、印度及我國則以社會教育(social

    education)來包含成人教育;在緬甸、伊朗,識字教育就是全部的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一門新興的科學(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1991),在二十世紀

    中期,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由西方社會開始發展(林月琴等編著,2003),

    有關成人教育,可以研究的議題相當廣泛,以下只針對成人教育的意涵與目

    的、成人教育的相關名詞、成人教育的理論基礎、成人教育在台灣的發展、成

    人學習等主題討論之:

    (一)成人教育的意涵與目的

    成人教育是一門綜合各個科學的學科,主要教導的對象為成人,就

    內容來說,是成人參與活動學習的過程,目的在建立成人教育理論,解

    決成人實物的問題。簡而言之,就是為成人提供各種有系統的學習活動

    (蔡培村、武文瑛,2010)。

    學者詹樑棟(詹樑棟,2005)則認為成人教育學在探討成人的學習,

    成人教育並不具有強迫性,往往是受教者自願接受教育,以發展個人潛

    能,和喚醒他們批判思考的能力,養成成人正確的世界觀。

    Hirano 等人 (Hirano, Magalhães, Croso, Giannecchini, and Munhoz‚

    2013)在《Current Issues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中提到成人教育應該達

    到的目標,包含學習者可以提高知識和自信、實現公民權利和提高屬社

    會歸屬感、能夠找到工作和恢復一個人的尊嚴,政府所提供的成人教育

  • 11

    需便利、無障礙,所學的必須與生活相關,並照顧到弱勢族群。

    Maliszewski 和 Solarczyk-Szwec (2014)指出成人教育對社會、經濟、

    政治、文明的整體都有著重大的影響,成人教育同時扮演著促進就業、

    發展積極的公民、個人發展、社會公平的催化劑。

    國際比較成人教育會議對「成人教育」的定義是(黃富順,1988):成人

    教育是個人不再參加學校正規的、全時的教育,而有意的從事有組織、

    有順序、連續的活動,以求訊息、知識、瞭解、技巧、欣賞和態度的改

    變;或以認清瞭解個人及社會問題為目的的過程。

    學者林月琴等人則(林月琴等編著,2003)認為,成人教育從字面上的

    意義就是「擔負成人社會角色的人所進行持續的、有系統的學習活動,

    目的在促進態度、知識、價值和技巧上的改變」;成人教育從功能上來

    說,是在提供社會中的成人發展潛能、充實新知、改進技術、提升專業

    資格,引導成人得到新的發展,或使成人在態度和行為上產生改變;成

    人教育從性質上來說,是一種有系統、有組織的成人學習活動、是一種

    科學領域、是一種民間的社會運動、是由政府或民間提供成人學習的活

    動。另外林月琴等人也提到成人教育可分為兩種:

    1.博雅的成人教育:強調價值中立,包含了博雅藝術教育、自由人的教

    育、釋放心靈的教育。

    2.激進的成人教育:強調社會改革,社會結構的不平等限制了個人,成

    人教育就是要讓人獲的自由,以實際的行動來營造一個更公平的社

    會。

    綜上所述,成人教育是一種科學的領域,是針對成人所實施有系統、持

    續性的學習活動,目的除了發展個人潛能、吸收新知、提高專業素養外,

    更要培養一個全人思考的成人,引領成人共同營造一個公民社會,讓人類

    可以回歸到一個更質樸、自由的新時代。

  • 12

    (二)成人教育的相關名詞

    1.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就廣義來說是指教育全體,意指終身教育的過程;狹

    義的社會教育是學校以外的教育,又可以稱為成人教育(林月琴等

    編著,2003)。陳奎憙(2001)教授亦指出,社會教育一詞常與學校教

    育對,是指學校教育以外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活動,社會教育有時也

    稱為成人教育,實施社會教育的機構包含圖書館、文化中心、博物

    館、社會教育館等等,另外大眾傳播媒體如電視、廣播、報刊、雜

    誌等等,也負有社會教育的任務與功能。

    學者林振春(2011)說明了台灣百年的社會教育發展,從早

    期威權統治( ~1980)的社會教育以掃除文盲、改善社會風氣為主;

    到民主過渡期的社會教育(1980~1996),普設文化中心做為推動社會

    教育的重要機構,引進歐美成人教育的做法;到民主體制時期

    (1996~ )的社會教育,「終身學習」幾乎取代了社會教育這個名

    詞,而「終身學習法」也成了社會教育最重要的法規。

    綜上所述,廣義的社會教育是指終身教育,包含了學校教育和

    成人教育,狹義的社會教育是指成人教育。

    2.終身教育

    我國自古就有一句名言:「活到老,學到老。」這點明了終身學

    習的重要性,春秋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天葉公向子路

    問孔子的為人,子路一時之間不曉得怎麼回答,孔子說:「女奚不曰: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從這裡

  • 13

    可以看出終生學習的樂趣,更有意思的是,我們的孔子還是個音樂

    家,而大家所知道的法國大革命最重要的影響人物盧梭先生,也是

    一個大音樂家,而音樂神童莫扎特最在乎的事除了音樂之外,它最

    在乎的就是人性的民主化,也就是人性、自由、平等、博愛的憲法

    四大原則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現,這個理念在他的歌劇魔笛中表現的

    一覽無遺( Grout, D. J. & Palisca, C. V. ,2001),研究者者甚至認為音樂

    與所有科學似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終身教育就是終身學習的歷程,個人可在一生中繼續不段地進

    行有計畫、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黃富順,2000)。亦即終身教育包含了

    一生受教育的總和,涵蓋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青年、中年、老

    年的所有正規、非正規、非正式的教育;也包含了家庭、學校、社

    會三種教育領域。

    當代終身教育最重要的事是教導學生自主學習、資訊檢索、

    批判思考的能力(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1998)。自主學習就是學生

    會自動自發的學習;資訊檢索就是學生會使用各種圖書(館)資料、電

    子資源、網際網絡、人脈找到問題正確解答的能力;「批判思考」概

    念和政治學上的「公民社會」(呂亞力,2009)、社區大學說的「公民

    意識」(李天健主編,2012a)、教育上常談的「品德教育」、社會學提

    到的「社會資本」、一般人口中的道德良知、甚至和佛教上所說的成

    佛、基督教所說的每個人要成為小耶穌的概念(李常受編譯,1995)十

    分類似,意指學生或成人都應該具備反省思考的能力,促進社會公

    義的實行,並使人類生活能持續的進化,使自己、別人、後代都可

    以得到益處。

  • 14

    (三)成人教育的理論基礎

    有關成人教育的理論基礎,黃富順指出可以由成人教育的心理學基

    礎、成人教育的社會學基礎、成人教育的哲學基礎三個面向來探討(黃富

    順,2000):

    1.成人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現代心理學可分為五大學派(葉重新,2000;郭靜晃等著,1993):

    (1)行為學派:代表人物有巴夫洛夫、華森、桑代克、史金納、

    Bandura(葉玉珠等著,2010)等人,研究的重點為明確的外顯行

    為、Bandura 社會學習理論等等。

    (2)精神分析學派:又稱為心理動力取向,代表人物有佛洛伊德、阿

    德勒、艾力克遜、佛洛姆等人(郭靜晃等著,1993),研究重點

    有人格發展(如佛洛伊德的心理發展理論、艾力克遜的社會心理

    發展八階段)、身心發展、心理治療等等。

    (3)人本心理學: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吉斯等人,研究的重點有馬

    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羅吉斯的理論等等。

    (4)認知論:代表人物有皮亞傑、Bruner、Vygotsky 等人(葉玉珠等

    著,2010),研究重點有皮亞傑的四個階段(感覺動作期、前運

    思期、具體運思期、型式運思期)的發展理論、Bruner 的表徵系

    統論(動作表徵期、形象表徵期、符號表徵期)、Vygotsky 的社

    會認知發展理論(社會文化對認知的影響、近側發展區、訊息的

    處理)等等(張新仁等合著,2003)。

    (5)生理心理學:重視大腦與神經系統歷程得探討,研究重點為生理

    與心理歷程的關係。

    在成人教育的領域中,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很值得探討的

  • 15

    (蔡培村主編,1996),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

    求、愛與關懷、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但理論基礎是基於

    三個基本假設:1.只有未滿足的需求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求不

    能充當激勵因素。 2.人的需求按重要性排列,從基本的生理需求到

    複雜的自我實現。3.個人只有在較低需求得到滿足後,才會提升較高

    層的需求,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艾力克遜(Erikson,1902~1994)是精神分析學派的繼承者,它結

    合了心裡理、社會因素,將人生分為八個階段分別為嬰兒期、幼兒

    期、學齡前兒童期、學齡兒童期、青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

    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整理如下(郭靜晃等著,1993;葉玉珠等著,

    2010):

  • 16

    表2-1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

    階段 年齡 心理危機(發展關鍵) 發展順利的特徵 發展障礙者特徵

    1.嬰兒期 0-2 信任與不信任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

    2.幼兒期 2-4 活潑自動與羞怯懷疑 能按社會行為要求表

    現目的性行為

    缺乏信心,行動畏首畏

    3.學齡前兒

    童期

    4-6 主動進取與罪惡感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

    向,開始有責任感

    畏懼退縮,缺少自我價

    值感

    4.學齡兒童

    6-12 勤勉與自卑 具有求學、做事、待

    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

    滿失敗感

    5.青少年期 12-20 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 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

    與自我追尋的方向

    生活無目的、無方向,

    時而感到徬徨迷失

    6.成年早期 20-34 親密與孤立 與人相處有親密感 與社會疏離,時感寂寞

    孤獨

    7.成年中期 34-65 精力充沛與停滯不前 熱愛家庭關懷社會,

    有責任心有正義感

    不關心別人生活與社

    會,缺少生活意義

    8.成年晚期 65~ 自我統整與絕望 隨心所欲,安享餘年 悔恨舊事,徒呼枉過一

    從上表可以看出,艾力克遜所提出的八個階段中,成年早期、成

    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後三期是成人教育所關心的重點,其中成人的心

  • 17

    理危機,的確也給了成人教師在教學上,一個可供參考的課程活動設

    計指標。

    2.成人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兩個人以上就造成了社會,兩個人以上發生的事,就是社會學研

    究的範圍。社會學的演進(陳奎憙,2001;陳嘉陽,2014)要歸功於以

    下幾位大師:

    (1)法國孔德(A. Comte ):於 1838年首創社會學一詞,他認為知

    識包含了神學、哲學、科學,孔德主張以自然科學的方法,客

    觀的從事社會現象的分析和解釋,認為有建設社會學成為一種

    實證科學的必要。

    (2)英國思賓塞(H. Spencer):有機比擬論,他將人類社會與生物

    的有機體相比擬。

    (3)涂爾幹(E. Durkheim):法國正統社會學的開創者,也被稱為

    教育社會學之父。

    (4)馬克思(K. Marx):德國社會學家,他是經濟決定論者。

    (5)韋伯(M. Weber): 他反駁馬克思的觀點,認為資本主義的形

    成並不只是基於經濟因素,還應考慮其他因素,如「宗教」因

    素。韋伯還提出理想科層體制對社會學研究有貢獻,我們現在

    的公務人員的考試制度及行政人員行政中立的做法就是想科層

    體制的實踐(張潤書,2009)。

    大致上教育社會學理論可分為三大學派(陳奎憙,2001;陳嘉陽,

    2014):

    (1)結構功能論(和諧理論學派):主要強調社會中的結構與能、整

    合、穩定、共識,代表人物有法國的涂爾幹(E. Durkheim)、美國

  • 18

    的帕森斯(T. Parsons)、美國的墨頓(R.K.Merton)等人。

    a.涂爾幹:主要的思想包含

    (a)社會連帶說(Social solidarity):強調個人與社會是相互影

    響、彼此牽連。

    (b)集體意識:集體意識就是社會成員的一種共識、信仰、

    認同感,其所形成的規範對個人有拘束力。

    (c)教育的功能就是促進社會化。

    b.帕森斯: 帕森斯認為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才是社會學分

    析的單位,社會行動是指社會團體或組織所採取的行動,當

    然也包含個人的行動。社會體系(social system)是指由社會行

    動有意向、有系統的彼此交互作用的網狀組織。分析社會體

    系的目的,在說明一個社會制度下行動者的「角色」與「角

    色期望」所代表的意義。社會制度給予個人行為的期望,個

    人須扮演好角色的義務,制度的功能即能充分發揮,社會亦

    能穩定發展。帕森斯分析社會體系的都有四個作用:

    (a)模式的維持(pattern-maintenance):社會制度的維

    持,指文化、藝術等。

    (b)體系的統整(integration):秩序的維持與穩定,主要

    指法律。

    (c)目標的達成(goal-attainment):以實現團體目標,主

    要指政治。

    (d)調適的作用(adaptation):系統如何適應世界的改

    變,並滿足生存、物質的需求,主要是指經濟如民生。

    (2)衝突論(陳奎憙,2001;陳嘉陽,2014;楊國赐主編,2002):衝

    突論認為社會是由不斷的對立與衝突、變遷、強制所形成

  • 19

    的,因此教育上也同樣出現階級複製、文化對立、權利衝突

    等現象。代表人物有馬克斯、包爾斯與金帝斯(Bowles &

    Gintis)、布迪爾(Bourdieu )、Apple 、Willis、Waller、哈伯瑪

    (J.Habermas)。

    a.馬克斯:主張工人要有階級意識,來對抗資本家的剝削。

    b.包爾斯與金帝斯(Bowles & Gintis):社會再製理論,由上階

    層社會出身的兒童,仍然是下一代的精英,從低階層社會來

    的兒童,依然貧窮如故。

    c.布迪爾(Bourdieu ):主張教育反應了既得利益者的符號暴力

    (symbolic violence)與文化再製(cultural reproduction),這個

    觀點和上述的社會再製理論相似。

    d.艾波( Apple):主要研究學校內的非正式文化。

    e.威里斯 (Willis) :從文化創生論(Cultural production)論的觀點

    來討論社會再製現象,他發現勞工階級學生,最後還是成

    為勞工命運。

    f.華勒(Waller):認為學校是一種強制性、專製化的強制機構。

    g.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主要學者為法蘭克福學派的哈伯

    瑪,批判理論繼承康德、黑格爾(辯證法)、馬克思的「批

    判」傳統,試圖從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批判其有關霸

    權、宰制與優勢等概念所牽連背後之意識型態。隨著科技

    無發展而產生「工具理性」(為達目的所採用的手段稱為

    工具理性,例如考試本來是為了評量,但為了考試而考試

    就是一種工具理性的扭曲)的扭曲,批判理論要喚起人們

    的反省,進而促成社會大眾批判意識的覺醒。

    (3)解釋論(陳奎憙,2001;陳嘉陽,2014;張淑娟,2012): 結構功

  • 20

    能論、衝突論都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研究社會現象、教育現象,

    解釋論是從微觀(micro)的觀點來研究社會或教育現象,大都採

    用質性研究:觀察法、訪問法、文件分析多屬之。主要的理論

    有現象學(phenomenology)、符號(象徵)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俗民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知識社會學

    (sociology of knowledge):

    a.現象學(phenomenology): 現象學為胡塞爾(E.Husserl)所

    創,強調回歸事象本身。

    b.符號(象徵)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人透過符號

    (symbol)來表達意念、價值與思想,符號包含語言、文字、

    手勢、表情等,符號的意義隨個人和情境而變化,而有不同

    的解釋(解讀),無論解讀正確與否會產生和此解讀相符應的

    結果。

    c.俗民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 主要在探討人們日常生活

    的態度與行為----即人如何了解生活世界的意義,試圖分析人

    們在現實社會裡的日常生活方式, 把人所做事情的方法為什

    麼會這樣子,理出一套來龍去脈。

    d.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knowledge): 知識是由社會(人)所

    建構出來的,知識本身和人一樣,形成階層化,學校課程與

    教學的實施,都由社會優勢團體掌控,他們自訂標準,安

    排、運用學校課程來灌輸某種價值、信念或意識型態,使學

    生被動接受事實,而壓抑學生主動批判的能力,結果形成不

    公平的社會再製現象。楊格(M.Young)提出(紙筆)考試反應出

    中產階級文化經驗,勞工階級子女在課程分配和考試中吃

    虧。柏恩斯坦(B. Bernstein)的文化輸送理論指出社會階層與

    語言型態有閉塞型、精密型,例如勞工的子女講話「俗又有

  • 21

    力」(台語)、語彙不足、不經修飾,是為閉塞型的語言形

    態,中上階層的子女講話精緻、咬文嚼字,是為精密型語言

    形態,柏恩斯坦主要是從知識和語言(文化因素)切入,揭露

    學校教育基本上是在進行文化再製的事實。

    黃富順(2000)認為成人教育的社會功能有:

    (1)社會化功能。

    (2)提供技術勞工,增進經濟效益。

    (3)促進社會流動。

    而學者蔡培村、武文瑛(2010)從教育機會均等論、現代化理論、

    福利國家論來探討成人教育與社會學的關係:

    (1)教育機會均等論:教育機會均等與學習權相關,而學習權是社會

    發展的基礎。讓成人教育在受教權或是取得重要知識上都有均

    等的機會。

    (2)現代化理論:現代化是指技術生產模式、活動型態、社會組織、

    思維方式的變革總體,意指國家、社會提供成人教育、學習的

    方式應現代化,對現代化的問題能立即回應,除了滿足職業技

    術、成就動機、工作績效的需求,更要能洞悉社會變遷、公平

    正義的問題,擬出最適當的補救措施。

    (3)福利國家論:福利國家與成人教育的中心思想都是公平、互助、

    正義、連帶的精神,將教育視為與國家休戚與共的福利。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可以從社會進化的觀點來看待成人教

    育與社會學的關係,所有理論的重點應該是人類社會需要持續的進

    化,從結構功能論來看,我們需要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可

  • 22

    以體會的範圍下分工,這樣每個人才可以更便利的擁有食、衣、

    住、行、育、樂與秩序;從衝突論來看,社會上的每個人,應該要

    有維護公平正義的道德勇氣,促使人類文明的進化;從解釋論的觀

    點,可以讓我們更瞭解各種社會現象的原理原則、來龍去脈,進而

    知道該如何提出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

    至於社會進化核心理念應該就是「愛」,聖經也有提到「愛是

    一切律法的總綱」,「愛是一切律法的總綱」在人世間最好的實踐,

    就是人性、自由、平等、博愛的實現。

    3.成人教育的哲學基礎:

    哲學的要素最常被提及的就是知識論、形而上學和價值論(楊國

    赐主編,2002;陳嘉陽,2014;張淑娟,2012),略述如下:

    (1)知識論:知識論又稱為認知論,在探討人的認知(思維)過程與結

    果。知識論可以探討的主題相當廣泛,以下只針對兩項作討

    論,一個是認識知識的管道,另一個是知識與科學的脈絡:

    a.認識知識的管道(楊國赐主編,2002;陳嘉陽,2014):

    (a)感覺

    (b)理性思考:偏重演繹和推論。

    (c)專家學者

    (d)直觀(直覺):偏重經驗

    (e)天啟

    (f)其他

    b.知識與科學脈絡: 法國孔德(A. Comte )認為知識包含了

    神學、哲學、科學(陳奎憙,2001;陳嘉陽,2014),學校教

    育以科學教育為主,甚麼是科學(Science) ?用邏輯和演繹的

  • 23

    方法,所歸納出來有系統的知識即為科學,人類經由準確

    觀察而建立知有系統、有組織的知識,除上述以外,包含

    了探索研究事務、分析資料數據,嘗試理論假設等的精神

    及方法都是科學的範疇。

    研究者歸納多年學習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經驗,將科

    學分類為總綱科學、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

    (a)總綱科學:數學(mathematics)、電腦資訊學(computer

    informatics)、圖書資訊學等均屬之,總綱科學不屬於

    自然科學,也不屬於人文科學,但它們像針線一樣把

    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織在一起。

    (b)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

    ⅰ.生命科學:包含了生物(生物學、植物學、動物醫

    學、農業學)、健康教育(醫學)。

    ⅱ.物質科學:包含(應用)物理學與化學。

    (ⅰ)(應用)物理學:傳統物理學有四大領域,包

    含力學(靜力學、動力學、流體力學)、電學、

    熱力學(熱力學最高宗旨,不使用核電石油,

    使用水當成燃料)、光學,一般大學只會上到

    傳統物理學,研究所以上才會上到如量子力

    學、相對論等。

    (ⅱ)化學

    ⅲ.地球科學:包含天文、大氣、海洋和地質學,也

    有人將物理、化學和地球科學合併起來統稱物質科

    學。

  • 24

    (c)人文科學:

    ⅰ.社會科學:

    (ⅰ)歷史:

    (ⅱ)地理

    (ⅲ)公民:包含重要的四個範圍:政治、法律、經

    濟(與商學)、文化(人類學)。(亦包含社會學)。

    ⅱ.語言學:包含各種語文的學習。

    ⅲ.心理與教育學

    ⅳ.管理學:管理學最大的兩個分枝是行政管理和企業

    管理,管理學的興起是近一百年的事。

    ⅴ.藝術與音樂:目前可歸納為八大藝術:音樂、文

    學、建築、美術、戲劇、電影、舞蹈、雕刻(凌嵩郎

    等編著,1987)。

    ⅵ.其他人文科學:

    (ⅰ)大眾傳播學:利用各種媒體將訊息傳遞給人

    群,目前主要包含廣告、廣播電視電影網路多媒

    體(影像傳播)、新聞。

    提及音樂與科學的脈絡,論及音樂的領域,我們可以將音

    樂區分為(俞人豪,1997;Musicology, 2015;研究者歸納整

    理):

    (a)音樂的核心領域(樂理):包含樂器演奏和作曲(即為一般

    的主副修)、和聲、曲式、音樂史、視唱聽寫、對位法

    (音樂與數學)、指揮、樂器學到管弦樂法、音樂教

    育、電腦音樂、鍵盤配樂等。

    (b)音樂與科學的跨學科領域,即為一般學院派所稱音樂

  • 25

    學的領域,包含民族音樂學(音樂與人類學)等等,如

    下的分類只是一種相對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劃分:

    ⅰ.在總綱科學方面有:音樂文獻目錄學(音樂與圖書

    資訊學)、電腦音樂(音樂與電腦)、對位法(音樂與

    數學)

    ⅱ.在自然科學方面有:音樂治療(音樂與醫學)、音響

    學(音樂與物理學)、樂器學(音樂與物理學)、樂器

    製作(音樂與應用物理學)

    ⅲ.在人文科學方面有:民族音樂學(音樂與人類學)、

    田野調查(音樂與人類學)、音樂教育(音樂與教

    育)、音樂行銷(音樂與商學)、音樂史(音樂與歷

    史)、音樂社會學(討論音樂與政治、法律、經

    濟、文化的關係)

    (2)形而上學:應該對所有的科學有所認識後,再研究形而上學會比

    較恰當,形而上學探討下列幾個主題

    a.宇宙論:人類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關於這一點

    從科學的邏輯實證上來說,是完全肯定的。宇宙論研究宇宙

    的起源、生長、發展、和宇宙間的各種現象(楊國赐主編,

    2002)。和宇宙論相關的科學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力學

    等等,目前研究太空科學科技很有名的機構有美國的航太總

    署(NASA)、俄羅斯的太空總署等等。

    b.人類學

    c.宗教學

    d.本體論:關於事務的本質有兩種說法,第一個是唯心論,認

    為物質是心靈的產物;第二種是唯物論,認為最根本、實在

  • 26

    的是物理能量或物質,強調心靈只是輔助而已(楊國赐主編,

    2002;陳嘉陽,2014)。

    (3)價值論:

    a.倫理學:探討人際的行為規範。

    b.美學:又稱為藝術哲學。

    有關成人教育哲學的觀點,學者黃富順、鄧運林都指出有六種重

    要的成人教育哲學思想(黃富順,2000;鄧運林,2001):

    (1)博雅成人教育:博雅教育淵源於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

    里斯多德,強調博雅的學習、有系統的知識和發展心靈與理智力

    量,博雅教育包含智慧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藝術教育,

    在教學上,蘇格拉底提倡產婆式教學,認為老師就像助產士,學

    生就像生產婦,助產士只是站在協助的角色幫助產婦,不是要代

    替產婦生產。

    (2)進步主義的成人教育:進步主義源自歐洲的理性主義、經驗主

    義、實用主義及科學思想,其教育哲學是強調與社會的關係、經

    驗中心的教育、民主教育、職業教育,著名的倡導者有杜威(John

    Dewey)等人,屬於進步主義的成人教育家有林德曼(E. Lindeman)

    等人。在美國,成人教育受到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影響最大,尤其

    是美國化教育、社區教育的推行都是最好的例證。

    (3)行為主義的成人教育: 代表人物:巴夫洛夫(Pavlov) 、華森

    (Watson)、 桑代克(Thorndike) 、史金納(Skinner),行為學派盛行

    在美國,影響擴及全世界,20世紀20至50年代,其間40多年,心

    理學界幾乎全為行為學派的天下。行為主義在教學上的應用有編

    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PI)、電腦補助教學(CAI)、精熟學

  • 27

    習(mastery learing)、個人化系統教學、心理治療上的行為改變技

    術(張新仁等合著,2003)。行為主義在成人教育上強調控制行為改

    變、增強學習、目標管理的概念。

    (4)人文主義的成人教育:人文主義的成人教育學派的發展與存在主

    義哲學和人本心理學有關,主要強調自由、自主、信任、積極合

    作、自我導向學習,人文主義的教育學者有盧梭等人,人本心理

    學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吉斯等人,而諾爾斯(M. Knowles)將人文

    主義的思想實際應用在成人教育。

    (5)激進主義的成人教育:激進主義的成人教育源自馬克思主義、社

    會主義等,主張教育是一種達成社會改革的動力,著名的激進主

    義成人教育學者有弗雷勒(P. Freire)等人(王秋絨等譯,1999),弗

    雷勒最著名的就是推動巴西成人識字教育,提倡教育真正的功能

    在使被壓迫者的意識覺醒。

    (6)分析主義的成人教育:分析主義的成人教育源自邏輯實證主義、

    科學的實證主義、英國的分析哲學,強調成人教育不在於特定的

    教育實務工作,而是要建立一種健全的成人教育理念。

    學者蔡培村、武文瑛則從以下三個角度來探討成人教育的哲學

    思維(蔡培村、武文瑛,2010):

    (1)公民素養論:強調成人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公民素養,非實用、職

    業教育的功利主義,公民素養論主張博雅成人教育、人文主義的

    成人教育、激進主義的成人教育。

    (2)生涯知能論:指人生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生涯意為人生全部的過

    程,知能代表著知識、需求和技能,故生涯知能包含安全的生

    存、美滿的生活、和追求生命意義的整體規劃。

    (3)學習社會論:係指政府應提供人們終身學習機會的社會,教育從

  • 28

    1920年代基本教育普及、1960年代中等教育發達、1980年代高等

    教發展,至1990年代全民終身學習的推動,學習社會的趨勢成為

    推動國家社會進步的動力。

    綜上所述,從哲學的觀點來看成人教育,成人瞭解哲學的要素:

    知識論、形而上學和價值論是很有意義的,而成人教育除了人文的素

    養、博雅的教育、批判思考的養成,也應該顧及到成人生涯知能的學

    習,才能擁有幸福的生活,終而達到全民終身學習的目標。

    (四)成人教育在台灣的現況

    有關成人教育在台灣的現況有很多面向可以分析,以下茲就成人基本

    教育(識字教育)、進修學校教育、隔空教育、大學專科推廣教育、社區大

    學分述如下(林振春,2011;林月琴等編著,2003;許育典,2014;黃富

    順,1988):

    1.成人基本教育(識字教育) : (國民教育法〉規定凡六歲至十五歲之國

    民,應受國民教育,已逾齡未受國民教育之國民,應受國民補習教

    育。國民補習教育,由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附設國民補習學校實施。

    2.進修學校教育: (補習及進修教育法〉規定:進修教育,由高級中等

    以上學校依需要附設進修學校實施之。進修學校分高級中學及職業進

    修學校、專科進修學校、大學進修學校三級。各級進修學校,由同

    級、同類以上學校附設為限。

    3.隔空教育:隔空教育最重要的法規就是(空中大學設置條例〉,我國

    目前隔空教育的實施有空中進修學院(分別由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和國立

    台中科技大學附設)和空中大學(包含新北市的國立空中大學、高雄市

    立空中大學)。

    4.大學專科推廣教育:大學和專科都可以設立推廣教育,有的課程有發

  • 29

    給學分證明,可以將來入學時抵免學分;有的課程沒有發給學分證

    明,完全是學生的主動學習。

    5.社區大學:社區大學的法源是(終身學習法〉,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為推展終身學習,得設置社區大學,或委託依法設立或立案之

    財團法人、公益社團法人或學校辦理社區大學。

    (五)成人學習

    有關成人學習的論述,其主題範圍相當廣泛,而每個學者所闡述的

    重點也有所不同(黃富順,2000;張德永,2013;黃富順,1989;郭為藩

    編著,2003;林月琴等編著,2003;詹樑棟,2005;蔡培村、武文瑛,

    2010),不過成人學習理論大都和心理學相關,學者張德永歸納成人學習

    的理論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張德永,2013):

    1.第一階段:成人教育學自教育學中獨立出來:此時期以成人教育學、自

    我導向學習理論和轉化學習理論為主。

    2.第二階段:以情境學習理論為主,主張知識必須在情境中被建構出

    來。

    3.第三階段:以靈性學習與數位學習為主。

    蔡培村、武文瑛則將成人學習理論分為三種(蔡培村、武文瑛,2010):

    1.傳統學習取向:

    (1)行為主義

    (2)人本學派

    (3)認知學派

    (4)進步主義:

    (5)建構主義

  • 30

    2.社會學習取向:

    (1)情境學習

    (2)批判成人學習

    (3)女性主義學習

    (4)行動學習

    (5)服務學習

    3.新興學習取向:

    (1)全腦學習

    (2)靈性學習

    (3)身體學習

    (4)敘說學習

    (5)後設認知學習

    (6)加速學習

    學者詹樑棟則將成人學習理論分為(詹樑棟,2005):

    1.經驗學習

    2.組織學習

    3.自我導向學習

    4.轉化學習

    5.批判性學習

    6.解放學習

    7.情境學習

    綜合上述的成人學習理論,研究者從成人學習的心理學面向、成人

    學習的社會學面向、成人學習的哲學面向、成人學習的其他面向來討論。

  • 31

    1.成人學習的心理學面向:

    (1)行為學派導向: 行為學派代表人物有巴夫洛夫、華森、桑代克、

    史金納、班杜拉(Bandura)(葉玉珠等著,2010)等人。

    a.情境學習(張新仁等合著,2003;張德永,2013;蔡培村、

    武文瑛,2010;詹樑棟,2005):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強

    調人類經由觀察別人的行為而獲得學習,即人類的社會行

    為、反社會行為和行為的改變都可以經由觀察別人的行為

    而獲得。情境學習理論主張知識必須在從真實的情境中建

    構出來,如修習教育學程的人,則必須經由實地實習或到

    學校教育實習,才能把教育學程的知識建構出來。情境學

    習理論強調知識技能的習得必須進入專業情境中,以學徒

    的角色進行觀察和參與。

    (2)精神分析學派導向:代表人物有佛洛伊德、阿德勒、艾力克遜、

    佛洛姆等人(郭靜晃等著,1993)。

    (3)人本心理學導向: .人本心理學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吉斯等

    人。

    a.自我導向學習(黃富順,1989;蔡培村主編,1996;詹樑

    棟,2005): 諾爾斯(M. Knowles)在成人教育理論上最著名的

    就是「自我導向學習」,他說明自我導向學習就是:「一種沒

    有他人幫助,由個體自己引發以評斷自己的學習需要,形成

    自己的學習目標,尋求學習的人力和物質資源,選擇適當的

    學習策略,以及評鑑學習成果的過程。」自我導向學習就是

    自我計畫學習、自我教學、自動學習。

    b.轉化學習(詹樑棟,2005;張德永,2013): 馬斯洛曾提到人

    有一種本能衝動,驅使人們朝向健康、充分的人性、自我實

    現。美國成人教育家梅齊羅(J. Mezirow)受馬斯洛的影響,提

  • 32

    出了成人學習的「轉化學習」,梅齊羅闡述「轉化學習」就

    是:轉化學習可被理解為是成人如何審視自身思維,而不是仿

    照他人的想法、價值、感覺與判斷,而提出自身行事準則的

    一種知識論與行動計畫。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對各種

    觀點(諸如權力所造成的影響、意識形態、種族、階級、性別

    差異、宇宙觀等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被理性的評估)進行批判性

    的反思,以提出具包容性、整合性、洞察性、整合性的看法

    並付諸行動。

    (4)認知論導向:代表人物有皮亞傑、Bruner、Vygotsky 等人(葉玉珠

    等著,2010)。

    (5)生理心理學導向

    2.成人學習的社會學面向:

    (1)組織學習(詹樑棟,2005;張潤書,2009):成人組織學習就是成

    人有時候為了學習的方便,也會採用組織學習的方式,例如筆

    者這次所觀摩的烏克麗麗班,學員會利用 Line 群組相約到某個

    學生家進行練習,一來可以避免一個人在家練習的單調乏味,

    二來不會的地方又可以請教同學,可謂是組織學習的活生生例

    子。最注重組織學習的莫過於企業界或公家單位,而在組織學

    習上很有名的就是美國學者聖吉(Peter Senge)的《第五項修

    練》,書中首倡學習型組織,強調學習型組織應具備系統思考、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而聖吉

    認為系統思考最重要,而把系統思考稱為第五項修練。組織學

    習在成人學習方面的應用有企業的組織學習、建立學習型社

    區,建立學習型社區就是結合社區的工商業、學校、地方政

  • 33

    府、專業組織,共同營造一個適合終身學習的環境。

    (2)批判學習(蔡培村、武文瑛,2010;詹樑棟,2005):批判理論主

    要學者為法蘭克福學派的哈伯瑪,批判理論繼承康德、黑格爾

    (辯證法)、馬克思的「批判」傳統,批判學習認為成人學習應

    不僅限技術性知識,也應該包含詮釋性知識與批判性知識,建

    立理想言談與權力對等的情境,使社會朝向合理化的方向發

    展。

    (3)解放學習(詹樑棟,2005): 提倡解放學習的有成人教育學者有弗

    雷勒(P. Freire)等人(王秋絨等譯,1999),弗雷勒最著名的就是

    推動巴西成人識字教育,提倡教育真正的功能在使被壓迫者的

    意識覺醒。

    3.成人學習的哲學面向:

    (1)經驗學習(詹樑棟,2005;林亮如,2010;林月琴等編著,

    2003):美國成人教育精神之父林德曼(E. Lindeman)指出成人教育

    的主要目標是經驗意義的探索,杜威也主張成人教育必須幫助成

    人展開經驗領域、解決實際問題,從生活中學習。

    (2)靈性學習(蔡培村、武文瑛,2010;張德永,2013):學者張德永

    指出靈性學習有助於人們了解宇宙中更高的力量,透過學習、提

    升與淨化,可以達到自我超越的目標。

    4.成人學習的其他面向:

    (1)數位、資訊網絡的移動學習:目前資訊網路發展快速,數位學習

    已經取代傳統的學習,在電腦、平板電腦、手機以及檔案傳

    輸、儲存等雲端技術突破之下,移動學習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 34

    二、 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的理念自古就有,無論是根源於儒家的中文文化,或是根源於希

    臘文化和基督教的西方文化,對終身學習的理念,總是不約而同的大力提倡。

    蘇格拉底曾說過:「只要我活著,我就會不斷地質問與學習(張淑娟,2012)。」

    不過在古希臘,只有少數的貴族才可意受教育。雖然自古就有很多公立或私立

    學校的存在,但教育的普及是從義務教育和政府規定強迫入學才開始的,在西

    方,普魯士(德)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普魯士(德)於1763年頒布

    法律規定學齡兒童強迫入學,違反者處以罰款(陳嘉陽,2014),爾後歐洲各國

    也相繼效法實施義務教育。

    台灣從日治時期開始立法實施義務教育,中國大陸於從1986年開始施行義

    務教育(黃富順,2003),在義務教育、強迫入學施行之前,大部分土地上的人

    類、人民幾乎都是文盲比較多,而對這些大多數的文盲來說,他們的生活恐怕

    如馬奎斯的小說《百年孤寂》一樣,他們是生活在黑暗的時代。

    有了義務教育,成人學習或終身學習才會開始有意義,「終身學習」這個

    理念雖然自古有之,但在西方是1920年代後才開始有了發展(中華民國成人及終

    身教育學會主編,2010;黃富順,2000),1960年代開始終身學習被大力的提

    倡,提倡者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等(林月琴等編著,2003)。1990年代後,世

    界各國陸續立法實行終身學習(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2010),以下

    就終身學習的定義、推動終身學習的原因、各國推行終身學習的情形,我國推

    行終身學習的情形、我國推行終身學習的檢討分述如下:

    (一)終身學習的定義

    終身學習指個人在人生中各階段都要不斷地學習,以促進個人潛能

    的開發,適應社會變遷的需要,還有自我實現的目的,在幼兒、兒童時

  • 35

    期,就要養成習慣,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成人時期,則要把握學習的機

    會,充實新知,提升技能,因應工作、生活的需要(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

    教育學會主編,2010)。終身學習強調學習活動不限於兒童、青少年時期,

    也不侷限於學校內發生,而將學習活動視為人出生到死亡的生命過程,包

    含正規、非正規、非正式的學習活動(張淑娟,2012)。

    (二)推動終身學習的原因

    黃富順指出推動終身學習的成因有:

    1.基於經濟發展的需要。

    2.基於促進社會團結與進步的需求。

    3.基於加強社會適應力。

    4.由於壽命延長,生命期任務重新分配的需要。

    而在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推動終身學習的原因也不同(林月琴

    等編著,2003):

    1.在開發中國家推動終身學習的原因與情形:開發中國家因為文盲比較

    多,所以以推動基本教育(識字教育)為主,除了注重讀、寫、算的能

    力,還包含其他的知識、問題的解決和生活所需的技能。值得一提的

    是,在開發中國家,成人的基本教育因為國家經費的問題,許多成人

    基本教育是以非正規的教育方式來進行,大多採用隔空教育、大眾媒

    體來進行,偶爾會安排師生面對面的討論。

    2.在已開發國家推動終身學習的原因與情形:已開發國家由於高度的工

    業化,國民所得很高,初始教育普及,成人參加學習多是因為經濟發

    展的因素、為了保住工作、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已開發國家推

    動成人教育作法有:

    (1)對成人繼續教育提供補助。

  • 36

    (2)對成人學習提供學習成就認證。

    (3)對失業、殘障者、移民者、低教育水準等弱勢或團體給予特別

    得關注。

    有學者指出(林月琴等編著,2003),已開發國家在終身學習上,都將

    終身學習當成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的手段,幾乎忽略了終身教育其他重要

    的功能,如公民意識的培養,對人性、自由、平等、博愛等信念的堅持,

    或對終身學習所帶來的樂趣,皆很少注重。這樣對人類的進化,無疑形成

    了很大的阻礙,終身學習淪為商品,淪為雇主剝奪員工、迫使員工增加技

    能的藉口,只是為了讓員工幫雇主賺更多錢,或可以剝奪更多開發中國家

    資源、人力的思維。

    (三)各國推行終身學習的情形(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2010):

    1.美國於1976年頒訂終身學習法。

    2.英國於2000年制定「學習技能法」,是英國規範終身學習、終身教

    育最重要的法案。

    3.法國於1971年制定了帶薪進修假法案,建立了成人職業進修的制

    度。

    4.韓國(南韓)於2000年訂頒終身教育法,重點有:

    (1)建立終身學習的完整體系。

    (2)明確規範政府的職責。

    (3)提出有效的推展機制,學習帳戶制、大學學歷的自學檢定等。

    (四)我國推行終身學習的情形(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2010;

    黃富順,2003;林振春,2011):

  • 37

    我國於2002年頒訂「終身學習法」,是全世界第六個專為終身教育或

    終身學習立法的國家,回顧我國推動終身學習的歷程,從社會教育,到成

    人教育,到終身學習,標榜著我國社會教育的變遷:

    1.早期威權統治時期-社會教育(1949~1980年):推動社會教育,注重失學

    民眾的識字教育,發展補習教育,提供國民第二次進修的機會。1953

    年公佈「社會教育法」,爾後於各縣市設立文化中心。

    2.民主過渡時期-成人教育(1980~2000年):1980修訂「社會教育法」,成

    人教育躍上舞台,許多學者著書將外國成人教育的經驗介紹給國人,

    1998年發佈「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

    3.民主體制期(2000~ )-終身學習: 我國於2002年頒訂「終身學習法」,

    本來是要推動類似美國的社區學院,在這次頒訂終身學習法時,變成

    由社區大學取代社區學院。社會教育法雖然沒有廢除,實則已被終身

    學習法所取代。

    (五)我國推行終身學習的檢討

    黃富順指出我國推行終身學習的問題如下(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

    學會主編,2010):

    1.欠缺完整的推動架構:韓國對終身學習的推動最為用心,有專責的單

    位,且非常落實,反觀我國對終身學習並不熱衷,也未落實。

    2.法制化不足: 韓國從2000年訂頒終身教育法以來,短短15年已經經過

    多次修訂,過韓國對終身學習提出有效的推展機制,如學習帳戶制、

    大學學歷的自學檢定等,反觀我們對終身學習並沒有推出有效的機

    制。

    3.欠缺學習成就認證的完整機制:我國目前只對學校體系的學習成果給

    予認可,對於非正規、非正式的學習成果並沒有獲的採認,目前社區

    大學而在抵免學分方面,有些課程若修習及格,會發給學員學分證

  • 38

    明,但只能抵免空中大學的學分,其他大學對這種學分證明則不予認

    可(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2010;台中市山線社區大學,

    2015b)。

    4.終身學習機構間欠缺整合與聯繫。

    5.終身學習推動經費不足。

    學者林振春則從邁向品牌社會的觀點來探討終身學習在台灣所面

    臨的問題(林振春,2011):

    1.台灣本身不生產知識:

    (1)台灣社會滯留在代工階段。台灣的大學只是知識的代工廠。

    (2)台灣的教育成為失根的教育。

    2.文化多樣性的萎縮。

    3.產業空洞化恐將淪為第二世界的居民:

    4.台灣社會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仍欠缺反省。

    由上述可知,韓國對終身學習的推動,還蠻值得我們效法,除了不斷的修

    正終身學習法,還努力的推行終身學習,難怪韓國近來在經濟表現非常亮眼,

    在文化也掀起了一股韓流的風潮。從知識、科學、文化的觀點,我們除了應該

    學習他國的科學、技術外,我們本身也可以生產對世界有助益的知識,也可以

    引領世界的脈動,例如近來印度電影造成世界風潮,連歐美國家都對印度電影

    非常喜愛,因為印度電影不但反應了他們自己的文化、世界觀、幽默風趣,它

    還引領人們反思許多世界上的問題。

    而終身學習除了無所不在的學習外,同時也是政府持續推動的政策,於是

    社區大學在各鄉(鎮、市)、縣(市)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所以下一節茲就社區大

    學討論之。

  • 39

    第二節 社區大學

    研究者認為想要瞭解社區大學,先瞭解全國社區大學的分佈是很重要

    的,這樣在閱讀社區大學相關文獻、書籍時,才能更清楚得掌握到作者的想

    法,及書中有關社區大學的描述。本節先探討一般社區大學的概況,再討論原

    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的分佈。

    在一般社區大學方面,研究者除參考學者劉育忠在《假如我們的日子是

    彈珠:社區大學幸福教學的十堂課》書中的「全國的社區大學分佈圖」(劉育忠,

    2012),並一一打電話到每個縣市政府求證,到2015年11月為止,全國一般社區

    大學的分佈如下:

    表2-2

    全國一般社區大學的分佈

    所在區域 社區大學名稱

    基隆市(1所) 基隆社區大學(1999年成立)

    台北市(13所) 台北文山社區大學(1998年成立)

    士林社區大學(1999年成立)

    萬華社區大學(2000年成立)

    信義社區大學(2001)

    中山社區大學(2003)

    大同社區大學(2003)

    松山社區大學(2003)

    北投社區大學(2003)

    內湖社區大學(2003)

    南港社區大學(2003)

    中正社區大學(2003)

    大安社區大學(2006)

  • 40

    新北市(12所) 永和社區大學(1999)

    新莊社區大學(1999)

    板橋社區大學(1999)

    淡水社區大學(2000)

    蘆荻社區大學(2000)

    新店崇光社區大學(2001)

    中和社區大學(2001)

    三重社區大學(2001)

    林口社區大學(2004)

    萬金石海洋社區大學(2009)

    樹林社區大學(2010)

    三鶯社區大學(2010)

    桃園市(4所) 中壢社區大學(2007)

    桃園社區大學(2007)

    新楊平社區大學(2007)

    八德社區大學(2009)

    (桃園縣在2014年12月升格為直轄市桃園市)

    新竹市(3所) 青草湖社區大學(2000)

    科學城社區大學(2002)

    婦女社區大學(2002)

    新竹縣(2所) 竹北社區大學(2007)

    竹東社區大學(2007)

    苗栗縣(2所) 苗栗社區大學(1999)

    大明社區大學(2005)

  • 41

    台中市(9所)

    海線社區大學(2003)

    大墩社區大學(2002)

    五權社區大學(2002)

    大坑社區大學(2002)

    台中文山社區大學(2002)

    山線社區大學(2003)

    犁頭店社區大學(2004)

    光大社區大學(2005)

    屯區社區大學(2008)

    彰化縣(7所) 二林社區大學

    彰化社區大學

    鹿秀社區大學

    美港西社區大學

    湖埔社區大學

    二社田社區大學

    員永村社區大學

    南投縣(1所) 南投縣社區大學(2000)

    雲林縣(4所) 山線社區大學(2011,在雲林科技大學)

    虎尾社區大學(在虎尾科技大學)

    平原社區大學(西螺)

    海線社區大學(北港)

    嘉義市(2所) 嘉義社區大學(2001)

    博愛社區大學(2011)

  • 42

    嘉義縣(2所) 邑米社區大學

    邑山社區大學

    台南市(7所) 台南社區大學(2003)

    南關社區大學(2004)

    新營社區大學(2004)

    北門社區大學(2005)

    曾文社區大學(2005)

    新化社區大學(2005)

    永康社區大學(2009)

    高雄市(5所) 第一社區大學(2000)

    港都社區大學

    旗美社區大學

    鳳山社區大學(2003)

    岡山社區大學(2008)

    屏東縣(2所) 屏東縣屏北區社區大學(2007)

    屏東縣屏南區社區大學(2007)

    台東縣(1所)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2001)

    花蓮縣(1所) 花蓮縣社區大學(1999)

    宜蘭縣(2所) 宜蘭社區大學(1999)

    羅東社區大學(2001)

    金門縣(1所) 金門縣社區大學(2003)

  • 43

    澎湖縣(1所) 澎湖縣社區大學(2009)

    所以到2015年11月,全國的社區大學總共有81所。在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方

    面,學者呂佳陵(2005)提到台灣有12個縣市有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學者陳婉

    君(2006)也舉出12個縣市的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研究者補充從個縣市政府的

    電話詢問、網站 Google、網站 Yahoo 的查詢,到2016年5月為止,全國原住民

    部落社區大學共有13所分佈如下:

    台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新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桃園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新竹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苗栗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南投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臺中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嘉義縣原著民族部落大學

    高雄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屏東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宜蘭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台東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而在社區大學的課程中,音樂課程占了相當多的比例,所以下一節茲就音

    樂教育討論之。

  • 44

    第三節 音樂教育

    談到音樂教育,教育或音樂教育的黃金三角就是教師、課程、與學生,主

    題涵括教師的班級經營、教育理念、專業知識、人格、教學技術及教學熱忱;

    課程的課程設計、音樂教案設計、教學目標、實施過程、評量;學生的學生學

    習動機、滿意度調查、學習行為、人格特質、個別差異等(李家菁2005;林亭

    均,2013)。本研究以教師的教學觀 、班級經營、教學課程設計為主,所以以下

    茲就音樂的領域、音樂教學(法)、社區大學的音樂課程、教學觀、班級經營、

    教學課程設計分述如下:

    一、音樂的領域

    在 New Grove 音樂辭典(Musicology, 2015)中有提到阿德勒(Guido Adler)將

    音樂的領域畫分為歷史領域的音樂學和系統的音樂學,其中歷史領域的音樂學

    包含音樂古文字學、記譜學、樂器發展史、歷史上各種音樂的形式、歷史上各

    種音樂創作手法等等;系統的音樂學則包含了民族音樂學、音樂教育(包含以下

    的教學:音樂概論、和聲學、對位法、管弦樂法、器樂與聲樂的演唱奏。)、音

    樂美學、音樂心理學、曲調節奏和聲的研究等等。

    研究者先後曾經在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東海大學音樂系、臺中教育大學

    音樂系就讀,每個學校的風格都有點不太一樣。臺灣藝術大學有分西洋音樂學

    系和國樂系,而且非常注重八大藝術,分別是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美

    術、電影、建築、雕刻(凌嵩郎等編著,1987);東海大學則是以西洋音樂學系

    為主,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則比較強調音樂教育,以下研究者將這三個學校音

    樂系的學習心得歸納音樂領域的學習重點有音樂演奏(主、副修包含理論作曲、

    國樂)、音樂史、曲式學、和聲學、音樂基礎訓練(視唱聽寫)、指揮法、對位

    法、(民族)音樂學與音樂(論文)寫作、音樂教育與音樂教學法、合唱到合唱指

  • 45

    揮、管弦樂合奏到管弦樂指揮、電腦音樂與音樂科技、樂器學到管弦樂法、歌

    曲創作與流行音樂寫作分述如下,一般的樂理課本介紹的大概也是包含這些內

    容,由於樂理是國、高中音樂班的學習重點,故在此不再贅述:

    (一)音樂演奏:研究者在這裡舉例理論作曲主修作討論。

    理論作曲主修(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2015):

    1.大學入學術科考試:理論作曲考試已經十幾年從未變更過了,但要完

    全達到下面考試的要求,學生恐怕也要蠻認真的。

    (1)筆試 40%:

    a.完成數字低音的四部和聲:給學生數字低音,完成四部和聲

    寫作。

    b.高音題曲調的混聲四部和聲寫作:給學生高音曲調,完成四

    部和聲寫作。

    c.動機發展,完成一首鋼琴曲:給學生幾個音,讓學生以這些

    音當成動機發展,完成一首鋼琴曲。

    (2)面試60%:

    a.副修樂器自選曲:口試委員想知道考生的副修考甚麼曲子。

    b.鍵盤和聲:給考生數字低音,讓學生以密集和聲的方式即席

    彈出四部和聲,但不可以違反和聲進行的規則。

    c.鍵盤轉調。

    d.作曲理念與其他相關知識:彈奏考生在筆試時寫的鋼琴曲,

    其他則看口試委員要不要問考生問題。

    2.大學四年理論作曲的要求:

    大一上學期期末通常是不考試,從大一下開始每學期都要

    期末考,期末考需要創作的曲子大約有變奏曲、藝術歌曲、合唱

    曲、奏鳴曲、賦格或創意曲、室內樂(3人以上)、管弦樂、管弦樂、

    自由創作曲等。

  • 46

    大部分的老師都會要求要寫非調性音樂,根據研究者的觀

    察,大三、大四以後,理論作曲的學生都會寫打擊樂的曲子,大四

    下則是以畢業音樂會的方式來代替期末考試。

    (二)音樂史

    1.西洋音樂史:研究者所就讀的這三所大學音樂系,所使用的上課指定

    用書都是 Grout 和 Palisca(2001)的《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這

    本西洋音樂史都另外附有譜例兩冊和音樂 CD,偶爾在音樂書店也可

    以看到中國大陸人民音樂出版社所翻譯的這本教科書。

    2.中國音樂史:研究者就讀期間,臺灣藝術大學國樂系、東海大學音樂

    系的中國音樂史老師都指定楊蔭瀏(1997)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稿》為

    主要教材,不過隨著科技的發達,很多學者都根據這本書再重新編寫

    過中國音樂史,也增加了很多譜例和附加聆聽媒體、光碟,讓音樂史

    的學習變成了一種享受。

    3.臺灣音樂史:想要瞭解臺灣音樂史,許常惠(2000)的《臺灣音樂史初

    稿》,呂鈺秀(2003)的《臺灣音樂史》,呂錘寬(2005/2007)的《臺灣傳統

    音樂概論(歌樂篇、器樂篇)》是很值得推薦的好書,許常惠將臺灣音

    樂史分為臺灣傳統音樂、西式新音樂、原住民音樂,呂鈺秀除了延續

    許常惠的分法,又將臺灣音樂史分為臺灣史前時期、荷西時期、明鄭

    及清領時期、日據時期、和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的近代臺灣音樂,而

    呂錘寬的臺灣傳統音樂概論,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的瞭解臺灣傳統音

    樂。

    4.現代音樂。

    (三)曲式學

    研究者就學期間,在臺灣藝術大學唸的是黎翁斯坦( Leon Stein)在1979

    年出版的的《 Structure & Style: The Study And Ananlysis of Musical Forms 》,

    全音出版社有潘皇龍(1989)翻譯的《音樂的結構與風格》,在臺中教育大學

  • 47

    唸的是 Green 在1979年出版的《Form in Tonal Music﹐An introduction to

    Analysis》(調性音樂的曲式分析),不過音樂書房賣的陳啟成(1999)的《曲

    式分析與作曲》,淺顯易懂,又與作曲相結合,真得十分難得。

    (四)和聲學

    研究者在臺灣藝術大學期間,教的是張邦彥老師翻譯自日文島岡 讓

    (1992/1995)等的《和聲的理論與實習Ⅰ、Ⅱ》,這套和聲書還有第Ⅲ冊,

    但大學都只有教到第Ⅱ冊,有關日本的和聲學,這套書可以說是相當權

    威,日本為了展現他們的國力,他們自創了一套與歐美不同的和聲記號,

    很科學,也很方便。

    在東海大學期間,老師是使用自編教材,不過很多都是取自 Edward

    Aldwell 和 Carl Schachter 在1989年寫的《Harmony and Voice Leading》,教學

    步驟和《Harmony and Voice Leading》書中的方法類似。

    在臺中教育大學期間,和聲學教的是由張己任(2005)翻譯的同一本

    書:《Harmony and Voice Leading》。

    (五)音樂基礎訓練(視唱聽寫)

    在台灣藝術大學就讀期間,除了唱法國視唱教本外,其他與大學入

    學考試的視唱聽寫一樣:調性視唱、非調性視唱、曲調與節奏視唱、音程

    聽寫、節奏聽寫、和絃聽寫、和聲聽寫、曲調聽寫、兩聲部聽寫等等。在

    臺中教育大學上的課除了和大學入學考試視唱聽寫一樣外,還有唱法國視

    唱教本、唱柯大宜的66首二部合唱練習曲(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唱第一

    部,一個唱第二部)、做總譜鋼琴視奏。

    (六)指揮法

    研究者在臺灣藝術大學就讀期間,同學們最常看的書就是廖年賦

    (2001)的《管弦樂指揮研究》。在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是使用自編教材。

    (七)對位法

  • 48

    在臺灣藝術大學,教師是使用自編教材,教學方式和 Jeppesen 的

    《Contrapuntal Execises》類似(謝朝鐘譯,1991),這對瞭解 Palestrina 的作曲

    方式很有幫助。在臺中教育大學,教師也是使用自編教材。不過音樂書房

    賣的陳啟成(1998)的《嚴格對位與自由對位》,蠻淺顯易懂的。

    (八)(民族)音樂學與音樂(論文)寫作

    1.音樂學

    (1)音樂學最常最被提及的就是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中有關

    「Musicology」的詞條( Musicology, 2015;李美燕、樑中行、黃均

    人摘譯,2000)。

    (2)研究者認為音樂學就是音樂的科學,音樂學應當包含:

    a.音樂的核心領域(樂理):包含樂器演奏和作曲(即為一般的主

    副修)、和聲、曲式、音樂史、視唱聽寫、對位法、指揮、

    樂器學到管弦樂法、音樂教育、電腦音樂等。

    b.音樂與科學的跨學科領域,包含民族音樂學(音樂與人類

    學)等等:

    (a)在總綱科學方面有:音樂文獻目錄學(音樂與圖書資訊

    學)、電腦音樂(音樂與電腦)、對位法(音樂與數學)等。

    (b)在自然科學方面有:音樂治療(音樂與醫學)、音響學(音

    樂與物理學)、樂器學(音樂與物理學)、樂器製作(音樂

    與應用物理學)等。

    (c)在人文科學方面有:民族音樂學(音樂與人類學)、田野

    調查(音樂與人類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