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伟人探求伟人学用之道学用之道 -...

1
江西省报纸副刊研究会 江西日报副刊部 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WENHUA GANPO 副刊部主办 主编 杨淑玲 美编 杨数 电话: 0791-86849979 B3 JIANGXI DAILY 2017 9 15 日 星期五 读书 品书 书现场 近日,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广西人民出版社承办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是著名党 史和毛泽东研究专家陈晋及其团队集二十年之功,搜集梳理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笔记,分成《战略卷》《哲学卷》《文学卷》《历史 · 附录卷》等,读者从 中可了解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理念,认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源泉和发展轨迹,也可了解不同历史阶段毛泽东如何将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运用 在党和国家的决策上,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形成渊源,增强读者对毛泽东思想和党史、国史的认识,深入学习领会毛泽东管党 治党的经验。 —编 者 郭元鹏 童话故事需要“童心写作” 读先贤散文邂逅淡泊人生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探求伟人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学用之道 毛泽东于读书世界透露的春光,是一道难得的景观。他在读书过程中留下的那些有感而发、直抒 胸臆的批注,和写进论著的对于各种书籍的引用和评论,以及在各种场合关于所读书籍的谈话,事实上 已成为他的思想智慧和文化个性的组成部分。研究这些材料,可从一个侧面了解毛泽东的许多思想观 点形成发展的脉络,还可发现他某些稍纵即逝的思想探索火花,体会他卓越的领导力和影响力的一个 来源。 毛泽东的阅读和他的思想智慧 毛泽东的经验、智慧和才情,来源于对中国历史和现 实的调查研究,来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也来 源于他对古今中外书籍孜孜不倦地阅读理解和发挥运 用。从毛泽东的阅读可看出,他对前人和同时代人创造 的思想、提供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是如何吸收、扬弃和发 展的。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创造,多多少少可 以从他徜徉的书籍世界里找到一些伏线。也就是说,毛 泽东通过阅读积累和营造的“胸中日月”,到他通过实践 积累和创造的“人间天地”,是有迹可寻的。博览广学,深 读细品,赋予他观察和认识主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赋予 他领军、理政和治国的思想智慧,赋予他独具魅力的人格 内涵和领导能力。 毛泽东最大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来自他主导创立的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他的丰富阅读有密 切关联。他的理论思想,常常是在读什么书、怎样读,想 什么问题、怎样想,做什么事情、怎样做这样一些具体过 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 展,有三个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 法,这仿佛是一个人的灵魂;二是丰富曲折的中国革命和 建设实践,这仿佛是一个人的躯体;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包括五四运动以来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中蕴含的经验、 智慧、作风、气派,这仿佛是一个人的血脉。没有科学的 灵魂,不可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坚实的躯体, 其灵魂则无所依附;没有畅通的血脉,其躯体则难以得到滋 养因而羸弱。三者具备,便形成鲜活生动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阅读和他的领导风格 驻足毛泽东的读书世界,我们还可以看到他鲜明的 政治领导风格。 毛泽东是知识分子出身,通过各种理论的比较选择 后,才确定其未来的道路。他深深懂得,人们接触到的知 识、理论、观点,对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影响很大。中国 革命和建设,经历了那么复杂曲折的过程,每段行程都面 临如何总结经验、认识和解决新的历史课题的问题,党员 干部队伍的文化知识和理论准备又往往严重不足,如果 不通过读书学习,不断充实新的知识,不断提升思想理论 水平和工作能力,中国共产党要干成那么多惊天动地的 事情,是不可能的。从实际效果来讲,中国共产党正是通 过延安整风学习,才全面成熟起来,才得以储备了那么多 成熟干部,才能在此后的革命和建设中穿越那么多险隘, 取得那么多成就。 除了社会实践的教育,在毛泽东看来,读书始终是革 命者、建设者的必修功课。用他 1939 1 28 日在一个 会上讲的话来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有了学问, 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 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提倡读书, 亲自编书、荐书和讲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毛泽东习惯运 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编书、荐书、讲书,前提都是读书,而且是要精读之 后才能去编、去荐、去讲,最终让人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 得。毛泽东既是政治家,又是读书人,两种身份的结合, 自然使他把书作为动员和宣传工具,作为理论创造和思 想普及的工具。他很清楚,要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 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书学习,就是 “授人以渔”。因此,在历史发展关头,在重大问题面 前,他总是推荐一些有现实针对性的书目让干部们去 读,以便打通思想,从而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或适 应即将到来的新的历史考验。他甚至在一些会议上印 发他选编的著作篇章,有时候还亲自在会议上逐一讲 解。所谓领导力和影响力,就是通过深思熟虑,激活他 人的希望和梦想,提供共同遵行的价值和战略,拿出解 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和策略。编书、荐书、讲书,就属于实 现领导的桥和船。 毛泽东的这种政治领导风格和工作方法,促成党内 浓郁的读书学习气氛。就领导层来说,刘少奇的理论修 养很高,这与他勤奋读书有关。始终在一线日理万机的 周恩来从来不放松读书,这从他 1973 3 26 日给毛泽 东的一个报告中可以看出:“凌晨读《史记 · 汲郑列传》及 太史公曰云云,深有所感,愧未能及。”朱德的名言是:“做 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董必武是有名的饱学之 士,他在自寿诗中常常谈读书学习之事:《七十自寿》讲 “革命重理论,马恩指出早”;《八十初度》说“观书有得觉 思清”;《八六初度》再道“马列至言皆妙道,细思越读越分 明”。这些都使人强烈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是把读 书学习当作一种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来看待的。 (摘自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 陈 晋 主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7 4 【看点】 “五帝三皇神圣事,一篇读罢头 飞雪”。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善于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这在古今 中外的政治家中是极为罕见的。毛 泽东为什么爱读史书?爱读什么史 书?又如何点评历史?《毛泽东读书 笔记精讲》一书,带领我们走近爱读 历史的毛泽东。 【推荐理由】 本书是学者陈晋研究毛泽东读书 笔记的系列专著之一。全书搜集梳理 了毛泽东一生读史的文字资料,依据 毛泽东的读史笔记和对所读史书的点 评,对毛泽东的读史背景、读史方法、 读史感悟等做了深入解读,系统地展 示了毛泽东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及历史 智慧。内容丰富,考据精详,文字通 俗,兼具史料价值和阅读价值。该书 是领导干部提升学习力领导力的生动 教材,也是广大普通读者提升素养,以 达学以致用的经典读本。 【先读为快】 新书过眼 本版邮箱: [email protected] 306 306 《深情史》一书收录了七十余篇短小 精致的故事,题材丰富,尤以爱情为主。 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 点,但个中的缠绵悱恻、恩怨纠葛都是一 致的,所引发的哀戚感伤、唏嘘感叹也是 一以贯之的。同时,这也是一本阅读之 书或重写之书—这些故事都来自阅 读,皆为化典新编,每篇题后均标明了故 事来源。 《丝路奇缘》 冉红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7 6 万里丝路上的 红酒与爱情 张衍 《我相信中国》作者张申府先生 系张岱年之兄,中国译介罗素第一 人。民国时期就已致力于哲思探究, 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罗素思想的学 者。本书作者的精选集:收入了先生 19191985 年间发表的政论杂著、学 术译述、散文随笔;囊括了其在《新青 年》《每周评论》《北平新报》等报刊上 发表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后期回忆周 恩来、蔡元培、李大钊、章士钊、罗素 等人的文章和他的学术生活小传。 系列书评《深情史》 刘丽朵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7 8 《我相信中国》 张申府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7 9 每次去拜访朋友,总是要在人家书橱 前站一会儿,一来是想淘一淘有什么好书, 二来也想借此了解一下主人的阅读喜好, 好多一些谈资。我喜欢古代散文典籍,我 会很小心地翻阅然后同样很小心地把书放 回原处,在我心里,每一本书都宛如一位先 贤,翻阅它们就是与这些前辈的一次邂逅。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里多次说到这 八个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出 自《尚书》里的《五子之歌》,而《尚书》正是 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也是最早的一部散 文集。这句话以及这本书因此而举世皆 知,我们的许多经史典籍以及中华民族的 智慧也随着总书记的无数次引用而庄严地 走到了世界面前。 中国的典籍里散文是最值得读的。首 先,我们的历史本身就如同一部散文,它从 神话开始切入,或紧或慢,潇洒浩荡,一路走 来,中间夹叙夹议,无数英雄人物闪烁其间, 而儒家思想虽历经百世或有罢黜,却依然端 坐在我们民族的心头,正可谓“形散而神不 散”。同时,我们的史书也选择了散文作为 与之最匹配的文体,这些散文书写了几千年 的史实、文化、思想、哲学和信仰,它们记载 了过去,也规定了我们的未来。《尚书》记录 了两千多年,《春秋》两百多年,《史记》三千 多年,《资治通鉴》一千三百多年,其中《史 记》被认为代表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成 就。这些散文里蕴藏和传承的“仁义礼智 信”,比西方的“普世价值观”要具体和实在 多了。许多人生样板鲜活得如在眼前。 我读《史记 · 孔子世家》和《孔子家语》 时,就想着那一日黄昏与孔子在郑国的城 门口相遇。孔子与弟子们走散了,一身尘 土满脸风霜站在那里,当听人说自己“累 累如丧家之犬”时,孔子“欣然笑曰:然 哉!然哉!”笑得一点都不勉强。我喜欢 这位老人!他带着一票弟子到处传播他 的学说,那么淡泊,那么无私,那么信念执 著而又不改初心。作为读书人我愿意追 随在他身后。 翻开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我遐 想着走进魏晋时的那片竹林与嵇康对饮, 我想问问他为什么不愿从政而专心在城外 打铁,是担心身为曹家孙婿必遭排挤,还是 有意言辞激烈与山涛划清界限从而使朋友 免受牵连。有一点我知道,中国文人的节 操风骨就是从那时开始萌生,我们骨子里 从来都驻留着他们的基因,淡泊名利、刚直 不阿、矢志不渝成了中国文人的金字标签。 每次这样的阅读都会让我掩卷沉思, 这真的就是一场珍贵的邂逅,在这一刻我 们可以重温一章历史,聆听一段人生,发现 一条心路。“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 鉴,可明得失。”我们时常呼唤文人情怀的 回归,那么,我们在与圣贤邂逅的时候,有 没有打量一下自己,是否疾世愤俗而又爱 憎分明,面对逝者如斯常发对于生命的思 考,心系家国命运也能记得住乡愁,是否人 淡如菊还流露并坚守着儒雅和正直呢。 在前行的路上有时候也需要回头看 看,看看我们是从哪里走来,有着怎样的初 心。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们执着于追问 地球的历史,而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公民,我 愿意每天在阅读里和我们的前人邂逅,去 濡染他们的文人情怀,去寻找他们的人生 足迹,同时去追问我们自己的前世今生和 明天。 (作者系省地矿局赣东北地质大队党 委书记) 夏磊 据《信息时报》报道:恐怕说你也不信, 中国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化家高洪波为了 让孩子少碰 iPad,把网络游戏中的“植物大 战僵尸”改编成童话书,让孩子完成从游戏 到阅读的过渡。近日,他来到广铁一中外 国语学校开讲,跟学生们畅谈阅读、写作和 儿童文学。 说起来似乎有点奇葩,一个大作家在 创作童话故事的时候,竟然借用了“植物大 战僵尸”的架构,把“植物大战僵尸”变成了 童话故事。这样的童话创作真的好吗?而 答案是,确实不错。 2011 年前后,高洪波把当时非常流行 的“植物大战僵尸”游戏改编成童话书,引 导学生从游戏过渡到阅读。“我自己也是先 学会玩这个游戏,发现挺好玩的,然后把游 戏的角色配上对话和情节,再赋予一些真 善美等价值引导,孩子玩完游戏可以把注 意力放到看书上来,后来书还挺畅销,还挺 成功的。”他说。 为何只是将一款游戏的内容改编成了 童话故事,就能吸引孩子的眼光?道理其 实也是简单的。这款游戏是很多孩子都喜 欢的,为了探寻自己喜欢的游戏,也就激发 了阅读欲望,有了阅读欲望,也就从游戏走 进了书本里。这牵涉的问题是:如何让童 话故事更具有吸引力。 创作童话故事是有难度的,别以为童 话故事只是胡编乱造就可以了,写的越是 离奇越是能吸引孩子。如果一个童话作家 所拥有的只是“成人心态”,其创作的童话 故事就很难吸引孩子—童话故事需要 “童心写作”。 就像高洪波在创作以“植物大战僵尸” 为主要人物架构童话故事的时候,他不是 火急火燎地动笔,而是自己先玩这款游戏, 找到这款游戏吸引孩子的重点环节在什么 地方,找到了孩子关心的重点,将这些重点 作为吸引孩子的着力点。拥有了一颗童心 创作的童话故事才能让孩子喜欢阅读。 眼下的童话故事创作本身就已经出现 了贫瘠的尴尬,这是因为童话故事创作带 来的利益不大。而当童话故事创作又是失 去了“童心色彩”的时候,则加剧了这种现 象。我的儿子原本也喜欢看童话故事。可 是给他买了几本书之后,都没有看完就被 他抛弃了。他说这样的童话故事一点都不 好看。 如何让童话故事吸引孩子,让他们从 游戏里走进阅读里?这需要童话作家多些 “未泯的童心”,不能只是把“成人的语言” 换成“儿童的语言”,还需要在内容上,在人 物设计上,真正吸引孩子。要实现“读书就 像玩游戏”,而不是强迫孩子阅读。 纸质阅读被电子产品冲击,孩子们盯 着手机不爱看书让很多师长“头大”,可在 高洪波看来改变没那么难。儿童天性就是 爱玩,被电子产品诱惑是难改变的,我们要解 决的是转移注意力的问题。童话作家别再创 作“孩子看不懂,大人不愿意看”的童话。 《手绘文物世界史》 上海博物馆 著 译林出版社 2017 9 如何选 100 件文物,代表全人类 的文明史,是一个令人遐想联翩的 话题。上海博物馆于 2017 年与大英 博物馆合作,引进了风靡全球的世 界性巡展“浓缩的世界史—大英 博物馆百物展”,从大英博物馆所有 藏品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 100 藏品“以物述史”,展示两百万年的 世界历史。 万里丝路,连通东西,跨越古今。古丝绸之路,将不同文 明、宗教、种族联系在一起,创造了共同繁荣。如今,习近平 主席提出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的战略构想,更是跨越时空、高瞻远瞩,具有深远的历史 继承性和时代创新性。 今年 5 14 日至 15 日,万众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得到与会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高度评 价。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用什么出版物反映时代主题并 向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献礼,一直是萦绕在江西出版人心 头的情愫。 《丝路奇缘》就是这样一本合时之作。该书通过讲述跨 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将法国的葡萄酒和新疆的葡萄巧 妙地联系起来,并用“丝路”作纽带,优美如诗的字里行间,处 处飘荡着葡萄美酒的芳香。 全书主要讲述的是新疆西域雪莲葡萄酒酿造出的“艾斯 来沛”牌葡萄酒与法国玛丽娅葡萄酒公司生产的“阿黑叶古” 牌葡萄酒,翻译成汉语意思都是“回味”,而且通过检测发现 两家公司酿制的配方也相同。因为法国玛丽娅葡萄酒公司 的产品早于新疆西域雪莲葡萄酒公司面市,所以该公司的总 经理一怒之下将新疆西域雪莲葡萄酒公司告上了法庭,指责 他们抄袭葡萄酒配方。但未曾想,这一官司竟引出了库尔班 和玛丽娅的爱情故事。 《丝路奇缘》这部精品力作集“一带一路”、少数民族和中 法友谊等题材于一身,特色鲜明,读罢令人回味无穷。 全书语言质朴、民族色彩浓郁。尤其是阿克巴尔、阿娜 尔汗、克里木等人的对话,幽默、质朴,充满维吾尔族的特色, 会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异域风情。该书将新疆这个神秘的让 人充满想象的地方全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亲身体验新 疆的歌舞、风俗、人情。跟着书中人物的脚步,我们可以真切 感受到新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全面深入地认识少数民族同 胞,深刻体会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该书不同于近年来常见的文学理论、历史著作、游记,而 是以长篇小说这种相比而言有所创新的形式来表现丝路文 化,将古丝绸之路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巧妙地联 系了起来,令人耳目一新。通过青年音乐家“艾丽”的采风路 线,让读者感受发生在新疆这个古丝绸之路重镇上的丝路故 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之所以相识相知相爱,就是因为这条 古代的丝绸之路。 书中描写的上个世纪那种深刻的爱情与当代较为浮躁 的爱情有着强烈的对比,这种不同时代爱情观的强烈对比将 对当下的年轻人有深刻的教育 意义。 全书布局严谨,叙事紧凑, 语言娓娓而热烈,丰赡而俊美, 既百转千回又气势宏阔。故事 从“艾丽”受“玛丽娅”之托前往 新疆寻找“库尔班”开始,以新疆 的葡萄和葡萄酒为线索缓缓展 开。在寻找途中“艾丽”遇到一 个又一个看似充满传奇浪漫色 彩,但细细想来又合情合理的人 和事,令人动容。 轻握书卷,浓浓的西域风情 再次夹杂着甘醇的葡萄酒香气 袭来,倏而想起,后年是中法建 55 周年,愿《丝路奇缘》的出版 能让中法友谊之树根深叶茂、万 古长青。

Transcript of 探求伟人探求伟人学用之道学用之道 -...

Page 1: 探求伟人探求伟人学用之道学用之道 - epaper.jxnews.com.cnepaper.jxnews.com.cn/jxrb/page/186/2017-09-15/B03/466015054360… · 史和毛泽东研究专家陈晋及其团队集

主办

江西省报纸副刊研究会 江西日报副刊部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WENHUA GANPO ■ 副刊部主办 主编 杨淑玲 美编 杨 数 电话:0791-86849979 B3JIANGXI DAILY2017年9月15日星期五 读 书

品书书现场近日,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广西人民出版社承办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是著名党

史和毛泽东研究专家陈晋及其团队集二十年之功,搜集梳理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笔记,分成《战略卷》《哲学卷》《文学卷》《历史·附录卷》等,读者从中可了解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理念,认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源泉和发展轨迹,也可了解不同历史阶段毛泽东如何将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在党和国家的决策上,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形成渊源,增强读者对毛泽东思想和党史、国史的认识,深入学习领会毛泽东管党治党的经验。

——编 者

书书语语

□ 郭元鹏

童话故事需要“童心写作”

读先贤散文邂逅淡泊人生

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探求伟人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学用之道毛泽东于读书世界透露的春光,是一道难得的景观。他在读书过程中留下的那些有感而发、直抒

胸臆的批注,和写进论著的对于各种书籍的引用和评论,以及在各种场合关于所读书籍的谈话,事实上已成为他的思想智慧和文化个性的组成部分。研究这些材料,可从一个侧面了解毛泽东的许多思想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还可发现他某些稍纵即逝的思想探索火花,体会他卓越的领导力和影响力的一个来源。

毛泽东的阅读和他的思想智慧

毛泽东的经验、智慧和才情,来源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调查研究,来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也来源于他对古今中外书籍孜孜不倦地阅读理解和发挥运用。从毛泽东的阅读可看出,他对前人和同时代人创造的思想、提供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是如何吸收、扬弃和发展的。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创造,多多少少可以从他徜徉的书籍世界里找到一些伏线。也就是说,毛泽东通过阅读积累和营造的“胸中日月”,到他通过实践积累和创造的“人间天地”,是有迹可寻的。博览广学,深读细品,赋予他观察和认识主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赋予他领军、理政和治国的思想智慧,赋予他独具魅力的人格内涵和领导能力。

毛泽东最大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来自他主导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他的丰富阅读有密切关联。他的理论思想,常常是在读什么书、怎样读,想什么问题、怎样想,做什么事情、怎样做这样一些具体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这仿佛是一个人的灵魂;二是丰富曲折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这仿佛是一个人的躯体;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五四运动以来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中蕴含的经验、智慧、作风、气派,这仿佛是一个人的血脉。没有科学的灵魂,不可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坚实的躯体,其灵魂则无所依附;没有畅通的血脉,其躯体则难以得到滋养因而羸弱。三者具备,便形成鲜活生动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阅读和他的领导风格

驻足毛泽东的读书世界,我们还可以看到他鲜明的政治领导风格。

毛泽东是知识分子出身,通过各种理论的比较选择后,才确定其未来的道路。他深深懂得,人们接触到的知识、理论、观点,对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影响很大。中国革命和建设,经历了那么复杂曲折的过程,每段行程都面临如何总结经验、认识和解决新的历史课题的问题,党员干部队伍的文化知识和理论准备又往往严重不足,如果不通过读书学习,不断充实新的知识,不断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中国共产党要干成那么多惊天动地的

事情,是不可能的。从实际效果来讲,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延安整风学习,才全面成熟起来,才得以储备了那么多成熟干部,才能在此后的革命和建设中穿越那么多险隘,取得那么多成就。

除了社会实践的教育,在毛泽东看来,读书始终是革命者、建设者的必修功课。用他1939年1月28日在一个会上讲的话来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提倡读书,亲自编书、荐书和讲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毛泽东习惯运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编书、荐书、讲书,前提都是读书,而且是要精读之后才能去编、去荐、去讲,最终让人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毛泽东既是政治家,又是读书人,两种身份的结合,自然使他把书作为动员和宣传工具,作为理论创造和思想普及的工具。他很清楚,要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书学习,就是

“授人以渔”。因此,在历史发展关头,在重大问题面前,他总是推荐一些有现实针对性的书目让干部们去读,以便打通思想,从而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或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的历史考验。他甚至在一些会议上印发他选编的著作篇章,有时候还亲自在会议上逐一讲解。所谓领导力和影响力,就是通过深思熟虑,激活他人的希望和梦想,提供共同遵行的价值和战略,拿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和策略。编书、荐书、讲书,就属于实现领导的桥和船。

毛泽东的这种政治领导风格和工作方法,促成党内浓郁的读书学习气氛。就领导层来说,刘少奇的理论修养很高,这与他勤奋读书有关。始终在一线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从来不放松读书,这从他1973年3月26日给毛泽东的一个报告中可以看出:“凌晨读《史记·汲郑列传》及太史公曰云云,深有所感,愧未能及。”朱德的名言是:“做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董必武是有名的饱学之士,他在自寿诗中常常谈读书学习之事:《七十自寿》讲

“革命重理论,马恩指出早”;《八十初度》说“观书有得觉思清”;《八六初度》再道“马列至言皆妙道,细思越读越分明”。这些都使人强烈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是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来看待的。

(摘自《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陈 晋 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

【看点】

“五帝三皇神圣事,一篇读罢头飞雪”。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这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中是极为罕见的。毛泽东为什么爱读史书?爱读什么史书?又如何点评历史?《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一书,带领我们走近爱读历史的毛泽东。

【推荐理由】

本书是学者陈晋研究毛泽东读书笔记的系列专著之一。全书搜集梳理了毛泽东一生读史的文字资料,依据毛泽东的读史笔记和对所读史书的点评,对毛泽东的读史背景、读史方法、读史感悟等做了深入解读,系统地展示了毛泽东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及历史智慧。内容丰富,考据精详,文字通俗,兼具史料价值和阅读价值。该书是领导干部提升学习力领导力的生动教材,也是广大普通读者提升素养,以达学以致用的经典读本。

【先读为快】

新书过眼

本版邮箱:[email protected] 期第306306

《深情史》一书收录了七十余篇短小精致的故事,题材丰富,尤以爱情为主。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点,但个中的缠绵悱恻、恩怨纠葛都是一致的,所引发的哀戚感伤、唏嘘感叹也是一以贯之的。同时,这也是一本阅读之书或重写之书——这些故事都来自阅读,皆为化典新编,每篇题后均标明了故事来源。

《丝路奇缘》冉 红 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7年6月

万里丝路上的红酒与爱情

□ 张 衍

社科

《我相信中国》作者张申府先生系张岱年之兄,中国译介罗素第一人。民国时期就已致力于哲思探究,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罗素思想的学者。本书作者的精选集:收入了先生1919—1985年间发表的政论杂著、学术译述、散文随笔;囊括了其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北平新报》等报刊上发表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后期回忆周恩来、蔡元培、李大钊、章士钊、罗素等人的文章和他的学术生活小传。

系列书评②

《深情史》刘丽朵 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7年8月

小说

《我相信中国》张申府 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7年9月

每次去拜访朋友,总是要在人家书橱前站一会儿,一来是想淘一淘有什么好书,二来也想借此了解一下主人的阅读喜好,好多一些谈资。我喜欢古代散文典籍,我会很小心地翻阅然后同样很小心地把书放回原处,在我心里,每一本书都宛如一位先贤,翻阅它们就是与这些前辈的一次邂逅。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里多次说到这八个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出自《尚书》里的《五子之歌》,而《尚书》正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也是最早的一部散文集。这句话以及这本书因此而举世皆知,我们的许多经史典籍以及中华民族的

智慧也随着总书记的无数次引用而庄严地走到了世界面前。

中国的典籍里散文是最值得读的。首先,我们的历史本身就如同一部散文,它从神话开始切入,或紧或慢,潇洒浩荡,一路走来,中间夹叙夹议,无数英雄人物闪烁其间,而儒家思想虽历经百世或有罢黜,却依然端坐在我们民族的心头,正可谓“形散而神不散”。同时,我们的史书也选择了散文作为与之最匹配的文体,这些散文书写了几千年的史实、文化、思想、哲学和信仰,它们记载了过去,也规定了我们的未来。《尚书》记录了两千多年,《春秋》两百多年,《史记》三千多年,《资治通鉴》一千三百多年,其中《史记》被认为代表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这些散文里蕴藏和传承的“仁义礼智信”,比西方的“普世价值观”要具体和实在多了。许多人生样板鲜活得如在眼前。

我读《史记·孔子世家》和《孔子家语》

时,就想着那一日黄昏与孔子在郑国的城门口相遇。孔子与弟子们走散了,一身尘土满脸风霜站在那里,当听人说自己“累累如丧家之犬”时,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笑得一点都不勉强。我喜欢这位老人!他带着一票弟子到处传播他的学说,那么淡泊,那么无私,那么信念执著而又不改初心。作为读书人我愿意追随在他身后。

翻开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我遐想着走进魏晋时的那片竹林与嵇康对饮,我想问问他为什么不愿从政而专心在城外打铁,是担心身为曹家孙婿必遭排挤,还是有意言辞激烈与山涛划清界限从而使朋友免受牵连。有一点我知道,中国文人的节操风骨就是从那时开始萌生,我们骨子里从来都驻留着他们的基因,淡泊名利、刚直不阿、矢志不渝成了中国文人的金字标签。

每次这样的阅读都会让我掩卷沉思,

这真的就是一场珍贵的邂逅,在这一刻我们可以重温一章历史,聆听一段人生,发现一条心路。“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我们时常呼唤文人情怀的回归,那么,我们在与圣贤邂逅的时候,有没有打量一下自己,是否疾世愤俗而又爱憎分明,面对逝者如斯常发对于生命的思考,心系家国命运也能记得住乡愁,是否人淡如菊还流露并坚守着儒雅和正直呢。

在前行的路上有时候也需要回头看看,看看我们是从哪里走来,有着怎样的初心。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们执着于追问地球的历史,而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公民,我愿意每天在阅读里和我们的前人邂逅,去濡染他们的文人情怀,去寻找他们的人生足迹,同时去追问我们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明天。

(作者系省地矿局赣东北地质大队党委书记)

□ 夏 磊

据《信息时报》报道:恐怕说你也不信,中国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化家高洪波为了让孩子少碰 iPad,把网络游戏中的“植物大战僵尸”改编成童话书,让孩子完成从游戏到阅读的过渡。近日,他来到广铁一中外国语学校开讲,跟学生们畅谈阅读、写作和儿童文学。

说起来似乎有点奇葩,一个大作家在创作童话故事的时候,竟然借用了“植物大战僵尸”的架构,把“植物大战僵尸”变成了童话故事。这样的童话创作真的好吗?而答案是,确实不错。

2011年前后,高洪波把当时非常流行的“植物大战僵尸”游戏改编成童话书,引导学生从游戏过渡到阅读。“我自己也是先学会玩这个游戏,发现挺好玩的,然后把游戏的角色配上对话和情节,再赋予一些真善美等价值引导,孩子玩完游戏可以把注意力放到看书上来,后来书还挺畅销,还挺成功的。”他说。

为何只是将一款游戏的内容改编成了童话故事,就能吸引孩子的眼光?道理其实也是简单的。这款游戏是很多孩子都喜欢的,为了探寻自己喜欢的游戏,也就激发了阅读欲望,有了阅读欲望,也就从游戏走进了书本里。这牵涉的问题是:如何让童话故事更具有吸引力。

创作童话故事是有难度的,别以为童

话故事只是胡编乱造就可以了,写的越是离奇越是能吸引孩子。如果一个童话作家所拥有的只是“成人心态”,其创作的童话故事就很难吸引孩子——童话故事需要

“童心写作”。就像高洪波在创作以“植物大战僵尸”

为主要人物架构童话故事的时候,他不是火急火燎地动笔,而是自己先玩这款游戏,找到这款游戏吸引孩子的重点环节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孩子关心的重点,将这些重点作为吸引孩子的着力点。拥有了一颗童心创作的童话故事才能让孩子喜欢阅读。

眼下的童话故事创作本身就已经出现了贫瘠的尴尬,这是因为童话故事创作带来的利益不大。而当童话故事创作又是失去了“童心色彩”的时候,则加剧了这种现

象。我的儿子原本也喜欢看童话故事。可是给他买了几本书之后,都没有看完就被他抛弃了。他说这样的童话故事一点都不好看。

如何让童话故事吸引孩子,让他们从游戏里走进阅读里?这需要童话作家多些

“未泯的童心”,不能只是把“成人的语言”换成“儿童的语言”,还需要在内容上,在人物设计上,真正吸引孩子。要实现“读书就像玩游戏”,而不是强迫孩子阅读。

纸质阅读被电子产品冲击,孩子们盯着手机不爱看书让很多师长“头大”,可在高洪波看来改变没那么难。儿童天性就是爱玩,被电子产品诱惑是难改变的,我们要解决的是转移注意力的问题。童话作家别再创作“孩子看不懂,大人不愿意看”的童话。

《手绘文物世界史》上海博物馆 著译林出版社2017年9月

如何选 100件文物,代表全人类的文明史,是一个令人遐想联翩的话题。上海博物馆于 2017年与大英博物馆合作,引进了风靡全球的世界性巡展“浓缩的世界史——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从大英博物馆所有藏品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 100 件藏品“以物述史”,展示两百万年的世界历史。

艺术

毛泽东的阅读和他的领导力

万里丝路,连通东西,跨越古今。古丝绸之路,将不同文明、宗教、种族联系在一起,创造了共同繁荣。如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更是跨越时空、高瞻远瞩,具有深远的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创新性。

今年5月14日至15日,万众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得到与会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用什么出版物反映时代主题并向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献礼,一直是萦绕在江西出版人心头的情愫。

《丝路奇缘》就是这样一本合时之作。该书通过讲述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将法国的葡萄酒和新疆的葡萄巧妙地联系起来,并用“丝路”作纽带,优美如诗的字里行间,处处飘荡着葡萄美酒的芳香。

全书主要讲述的是新疆西域雪莲葡萄酒酿造出的“艾斯来沛”牌葡萄酒与法国玛丽娅葡萄酒公司生产的“阿黑叶古”牌葡萄酒,翻译成汉语意思都是“回味”,而且通过检测发现两家公司酿制的配方也相同。因为法国玛丽娅葡萄酒公司的产品早于新疆西域雪莲葡萄酒公司面市,所以该公司的总经理一怒之下将新疆西域雪莲葡萄酒公司告上了法庭,指责他们抄袭葡萄酒配方。但未曾想,这一官司竟引出了库尔班和玛丽娅的爱情故事。

《丝路奇缘》这部精品力作集“一带一路”、少数民族和中法友谊等题材于一身,特色鲜明,读罢令人回味无穷。

全书语言质朴、民族色彩浓郁。尤其是阿克巴尔、阿娜尔汗、克里木等人的对话,幽默、质朴,充满维吾尔族的特色,会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异域风情。该书将新疆这个神秘的让人充满想象的地方全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亲身体验新疆的歌舞、风俗、人情。跟着书中人物的脚步,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新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全面深入地认识少数民族同胞,深刻体会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该书不同于近年来常见的文学理论、历史著作、游记,而是以长篇小说这种相比而言有所创新的形式来表现丝路文化,将古丝绸之路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巧妙地联系了起来,令人耳目一新。通过青年音乐家“艾丽”的采风路线,让读者感受发生在新疆这个古丝绸之路重镇上的丝路故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之所以相识相知相爱,就是因为这条古代的丝绸之路。

书中描写的上个世纪那种深刻的爱情与当代较为浮躁的爱情有着强烈的对比,这种不同时代爱情观的强烈对比将对当下的年轻人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全书布局严谨,叙事紧凑,语言娓娓而热烈,丰赡而俊美,既百转千回又气势宏阔。故事从“艾丽”受“玛丽娅”之托前往新疆寻找“库尔班”开始,以新疆的葡萄和葡萄酒为线索缓缓展开。在寻找途中“艾丽”遇到一个又一个看似充满传奇浪漫色彩,但细细想来又合情合理的人和事,令人动容。

轻握书卷,浓浓的西域风情再次夹杂着甘醇的葡萄酒香气袭来,倏而想起,后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愿《丝路奇缘》的出版能让中法友谊之树根深叶茂、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