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17

Transcript of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Page 1: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Page 2: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54

神秘樹屋

-地標@福榮街 #74

貓之物語 

-守護貓@朱記樓梯報紙檔 #88

天台一條街-媽姐的流金歲月 #110

Page 3: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Page 4: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Page 5: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味之博物館 ——

情味@

劉成和醬園

Page 6: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劉成和醬園三代傳承解說若不是身為深水埗「老」街坊的朋友Maggie穿針引線,我也不曾想像自己會踏足如劉成和醬園這類舊式的老店舖。因為對於我這個現代人來說,在貨品齊全的超級市場購物已是最方便的選擇,真的想不到需要到這類店舖的理由。

不過,這類舊式店舖能夠在市場立足百多年不倒,必定有它過人之處。或許,這是一個好機會,讓我跳出超級市場的陳列架,進入一個不為現代人所熟悉的世界……

劉成和醬園位於深水埗元州街,招牌上由右到左的店名像是宣告著它的年代久遠;而根據其店名估計,這店應該是由一位名叫劉成和的人創立的,可是現時的老闆卻姓梁,究竟他與這店的關係是怎樣的呢?原來這店是由梁志傑(右圖中)的外公開創的……

早在1900年,老闆梁志傑的外公劉時及其兄長劉成已在青山道附近創辦「劉成和醬園」。「劉成和」主要以兄長「劉成」的名字命名,後加一個「和」字,取其「和氣生財」之意。劉成和的首個商標就是由梁志傑的外公劉時設計的。

話說老闆梁志傑的父親梁科本來在劉成和醬園隔壁的涼菓子店打工,後來涼菓子店結業,正當梁爸爸打算回鄉歸故里之際,醬園適逢需要人手,梁志傑的外公外婆因欣賞其才幹,於是立刻聘用梁科,傳授煮醬油技術,後更招他為「醬園駙馬爺」,與長女梁琼有結婚,並誕下梁志傑。及後,梁科常教伙計周叔煮醬油的技術,並與他一同研究醬料烹調秘方,亦師亦友。

這店的第三代傳人就是梁志傑。店舖亦因重建影響由青山道搬到元州街現址。除梁志傑外,還有於醬園工作了超過三十年的周叔(右)和石叔(左),而周叔負責每天煮醬油,例如麵豉醬、甜醋等等。

Page 7: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19

Page 8: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Page 9: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資深員工:周叔到目前為止,劉成和醬園已經歷了三代,而周叔和石叔更是在這裏跨越第二、三代的老伙計。若論從事醬油行業的年月,對於醬油的

知識及煮醬油的技術,相信周叔應該得到一個最資深員工獎。

「我六十年代就從中國大陸來到香港,當時想在香港地找份穩定的工作並不容易。當時大多數人都到紗廠打工,而我卻來了這兒做伙計,六十蚊一個月,中間離開過一段短時間,去了油麻地幫其他人做醬油生意,不久又回來工作,一直做到現在,不經不覺都有

三十多年。」周叔與很多在六十年代生活的香港人一樣,經歷了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只是他所經歷的有點不同……

「初來香港,經歷過很多事情,例如1967年暴動,又例如制水,四日才供水一次,人人提著幾個水桶走到十字路口的街喉排隊取水,認真辛苦。幸好舖頭裏頭有口科學井,打一條鐵進地底,再用泵將水泵出來用。」

周叔所提及的正是1963年那一次香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荒,當時全港的水塘存水只夠四十三天食用。因此政府規定每天供水四小時,其後更改為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時。每次制水,洗澡、洗衣服等皆成問題。一家人提著水桶,輪流排隊取水成為一般市民生活的重要環節。不過周叔的經歷反映了當年部分市民已運用科技改善生活,如一口科學井,減低了制水之苦;同時也反映了當年不是每個市民的生活都受到制水影響。

21

Page 10: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Page 11: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23

醬油外傳劉成和醬園的其中一個特色,是它的調味料夠多夠齊全。這裏不論是簡單家常菜會用到的調味料,抑或是酒樓餐館烹調特色菜所用的調味料,都應有盡有。

如果這裏是醬料包羅萬有的博物館,兩位伙計便是資深的博物館導賞員——他們能夠如數家珍般道出每一種調味料的原料、製作方法和食譜;興之所至時,他們更會告訴你一些關於醬油的傳說或趣聞,又或者是一些他們在舖頭工作的軼事。

不過,這所博物館與一般博物館的最大分別在於這裏充滿生命力——因它如今仍與每個顧客的家庭緊緊連繫著。

天花板的幾把三葉吊扇徐徐轉動,格格作響;木枱上的卡式收音機傳來沙沙的聲音,在大氣的電波中播放著經典粵曲。在這裏,看不見香港人的那份匆忙,說故事的和聽故

事的都一派悠閒。時空頓時凝聚於過去與現在、現實與想像之間。我津津有味地聽著一個個故事,眼前的景物將我帶到過去,不知不覺間,我已進入了這奇妙的時空之中。

眼前一個個玻璃樽,裏面都藏著屬於自己的秘密,默默地靜候著我們去打開……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周叔用來煮麵豉醬的工具原來一點都不簡單。周叔說:「這個用來製醬的爐是我和太子爺的爸爸(梁科)用石屎做的,火則是用火水開的。特別之處就是散熱夠快,就算煮了兩三個小時,爐的四周都是涼涼的。」

Page 12: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柱侯醬:鹽 + 糖 + 水 +

五香粉 + 花生油 + 肉桂粉 + 南乳 + 麻醬 +

麻油 + 磨豉

麵豉醬:鹽 + 糖 + 水 + 黃豆

酸梅:梅子 + 鹽

茶瓜:白瓜 + 水 + 糖+ 醋

酸薑:薑 + 糖 + 醋

湖南蕎頭 紅蘇薑:薑 + 食用花紅粉 + 糖

錦菜:木瓜 + 甘筍 + 糖

瓜英:木瓜 + 甘筍 + 青瓜 + 糖

Page 13: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25

吃茶瓜正衰人?

大家有沒有聽過「茶瓜餸飯,好人有限」這句說話呢?茶瓜是把白瓜用醋、糖等調味料醃製而成。它的味道甜而帶酸,可佐膳放湯。據周叔說,茶瓜性質平和,夠「正氣」,可以對付「風邪」,以前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昂貴的費用去看醫生,若有人熱氣或有點不舒服,都會買些茶瓜來撈飯吃,又或者加上芫茜和魚片煲湯、又或者用來蒸瘦肉,吃後再飲杯涼茶,便可以清熱氣、除百病。因此若有面色不好、神情呆滯的客人,十之八九都是來買茶瓜的。

柱侯醬秘密典故

柱侯醬是佛山的名產之一。據說古時有一個官,人稱「柱侯大老爺」。他的廚藝十分精湛,人們對其手藝都一致讚賞。當中有一位好奇的食客很想知道大老爺的煮醬秘方,於是躲在廚房偷看。可是,這食客最終還是被大老爺發現了。食客心想這次得罪了大老爺,可真糟糕;誰不知大老爺不單沒有動怒,反倒向食客分享他的廚藝心得。原來他煮得一手好菜的箇中奧秘在於其選用的醬料。後人便稱那種醬料為柱侯醬。

馳名麵豉醬

劉成和醬園最馳名的可算是麵豉醬。雖然煮麵豉醬的成份只是黃豆、水、鹽和糖,可是要煮得色香味俱全則全靠師傅的經驗。

「其實麵豉醬是將適量的鹽、糖和水加進發酵的黃豆中煮,至於加入多少糖、鹽和水則每一次都不同,要視乎每批黃豆原材料的質素而定。而煮出來的麵豉品質則很受天氣影響。例如吹北風的時候,煮出來的麵豉顏色會比較黑,夏天或秋涼時煮出來的色澤和味道都有點差別……」

酸梅

過了清明時節便是摘梅子的好時候。新鮮摘下來的梅子是青色的,周叔會把梅子放在陰暗處,擺放至梅子變成黃色。然後再用鹽醃製。酸梅通常被用來蒸排骨或炆鴨。

後來我嘗試翻查資料,發現在佛山的電台節目《佛山地理雜誌》也曾有過類似的介紹。話說柱侯醬創於清代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相傳在那時,祖廟附近的三元里有家生意十分好的飯店,裏面有個叫梁柱侯的廚師,能做出與眾不同的菜式,他的肉類菜式因為色香味俱全,所以特別受歡迎。原來梁柱侯做菜,用的是自家製的醬料。後來,梁柱侯自己開了一間小食店兼營醬料。當他正考慮給自製的醬料起名時,原來人們一早已給此醬改名為「柱侯醬」。梁柱侯去世後,人們將他的製醬方法繼承下來,柱侯醬便成為廣東佛山特產了。

五柳菜之解構

人們多用五柳菜來煮石斑、鯇魚、星洲炒米甚至炒蛋。它由紅蘇薑、酸薑、蕎頭、瓜英和錦菜五種醃菜混合而成的。兩種薑都帶點辣,可是其色澤不同,且紅蘇薑夠軟身;酸薑夠爽口;來自湖南的蕎頭酸而多汁;瓜英和錦菜有嚼勁,味道酸甜,兩者的分別只在於錦菜比瓜英少了青瓜,以及被調較至不同的顏色。將五種味道、口感及顏色不同的材料加起來煮成醬,便是酸甜開胃且令菜色味道更錦上添花的五柳菜了。

Page 14: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呷醋?醋是劉成和醬園主要售賣的貨品之一,包括米醋、添丁甜醋、黑米醋和浙醋。當中最多人買的就是添丁甜醋。周叔告訴我,甜醋的材料有很多,包括白醋、焦糖和八珍料,即花椒、八角、草果、甘草、靚白糖加水煮,再加入陳皮、老薑、黑豆、肉桂等。街坊們家裏有人添丁時,總愛買十多斤甜醋弄豬腳薑。聽到這裏不禁垂涎……

不過,甜醋的風頭在2003年曾被白醋蓋過。一直沉默的石叔這時突

然開腔:「那時非典型肺炎流行,很多人一窩蜂地過來買白醋,短時間內便賣個清光。」我也曾聽聞煮白醋可以殺

菌,不過周叔再告訴我有關白醋的功效更令人驚訝——用煮過的白醋先浸鴨鵝,然後才燒,會令燒鴨鵝的皮更香脆。此外,米醋竟然還可以用來去除波鞋的污漬!

Page 15: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27

「政府在05年尾通知我們將會收樓,為免影響交貨給批發,我們索性在06年停做批發,只做零售。誰知到現在07年了,政府仍未與我們談賠償問題……」若店內的貨品賣光便不再補貨,因此店內的貨品種類比以前相對地減少了。

在這裏除了那些「看得見」的調味料有趣的之外,那些「看不見」的,就是那些已經不再售賣的東西,也同樣有趣,讓我們從中了解六、七十年代一撮香港藍領生活的點滴。

回看七十年代,醬園除了賣醬油及其他調味料之外,也會售賣涼菓小食。「每天午飯時段,街上都擠滿了人,主要是附近製衣廠、紗廠、線廠和其他工廠的工友。那種擁擠的情況真的難以形容,人頭湧湧,有的更迫得要走出馬路去。

那時很多人會趁這段時間來買東西,尤其是那些工廠女仔,她們都愛買涼菓,即是話梅、陳皮、嘉應子、桂花薑、山楂、甘草欖、和順欖、蘇欖、糖欖等等,一、兩毫子就有交易。」

「有時跟那些工廠姑娘聊天,慢慢熟絡了,會相約上班前去荔枝角泳池游早水,或者放工後一起去荔園玩,一毫子可以拋香口膠,就算是聽歌都只是三毫子左右的消費。我最喜歡聽張圓圓(即張德蘭)唱歌,最記得的就是聽歌的地方地上有好多香口膠,好『黐

浪漫情懷: 涼菓小食

腳』,或許個個都邊聽歌邊吃香口膠吧?」

不知道周叔是否在這浪漫的情景下順理成章地認識他的妻子呢?「呵呵!我後生的時候都算幾靚仔,當然要趁青春去過開心自由的日子啦! 後來那些工廠女仔都嫁人了,而我直至四十歲才返大陸娶老婆。」這已是另一個似曾相識的回鄉娶妻故事了。原來世事總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浪漫的投射與現實總存在分歧。不過,涼菓代表了往日一些少年情懷,也給周叔帶來很多快樂的回憶卻是可以肯定的……

涼菓是中國的一種醃製小吃,有止暈止嘔、潤肺生津、治肚瀉及嘔吐功用。涼菓的製法視乎不同的瓜果而異,經醃製熬煮或浸漬、乾製而成。涼菓的醃製通常分為乾製與濕製兩種。

乾製:用鹽將瓜果醃製一段長時間,然後曬乾,再漂水將過量的鹽份除去,跟著再加進一些糖精和其他醃料,再次把它曬乾。 濕製:用鹽水攪拌及漂水,加上糖使其先入味,再曬乾,最後便以糖水把它浸著。

Page 16: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酒.架勢店內有一張特製的長椅子,是由八個大酒罎並列陳放,上面鑲嵌著一塊酸枝製成的木板。周叔一邊用毛巾抹著玻璃瓶蓋,一邊自豪地介紹這張特別的椅子:「這張椅子是老闆(梁科)設計的,很多街坊過來買東西時都會順便坐下歇一歇,和我們閒聊一會。就算他們不是來買東西,也沒有所謂。」

「例如住樓上天台屋的婆婆,八十多歲了,只認得由家到街市的路,她每次買完菜都會進來坐一會兒,待回過氣來才慢慢爬七層樓

梯回家。」周叔又笑說:「不過,你看這椅子,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酒罎蓋隔著,其實不是坐得太舒服的,或許老闆將椅子設計成這樣,用意是使我們不要坐太久偷懶?又或者想客人不要坐太久,妨礙做生意……」我們雖不能

肯定為何椅子會有這樣的設計,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深棕色的長木椅子上,除了有酒罎蓋和量酒器外,還扛著街坊情及不少回憶……

此刻在店舖內的已是空酒罎,可是以前這些酒罎內真的存放了各式

Page 17: 味之博物館 - SuperBookCity · 味之博物館 -情味@劉成和醬園 #16 平到笑地產 -前舖後居@ 百變車房 #36 民間歷史記載者 -花牌@新忠花店

許芷盈對深水埗的探索清楚道出人們在舊區以外察覺不到的人和事,⋯⋯告訴人們即將失去的並不是一些與時代脫節的舊事舊物,而是一個尋常人家仍可以在尋常生活中綻放出點點色彩的年代。馬國明

把別人漏了眼的,或不小心遺棄的東西執拾起來,重新看個究竟,去整理、審視和理解當中的故事、情節和社會關係。蕭競聰

HK$ 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