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特报APPzhuhaidaily.hizh.cn/resfile/2019-03-11/07/tqb2019031107.pdf珠海特报APP...

1
珠海特报 APP 责任编辑:朱万红 美编:邱耀升 校对:董敏 07 中国 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一声春雷拔地而起,耀眼 红光映透夜空。 3月10日零时二十八分, 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大凉山,长 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星 6C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腾空而起,随后卫星成功进入 预定轨道。这一刻,中国长征 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 刷新为“300”。 长征火箭: 追梦太空的起点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强, 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一系列 中国太空探索的大动作,都是 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运送下完 成的。 火箭,是连接人与太空的 天梯,更是追梦太空的起点。 翻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300 次 发射史,就如同翻开一部中国 航天的发展史。 1970 年 4 月 24 日,长征一 号运载火箭在全国人民的期待 中起飞,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 空,开启了我国自主进入太空 时代的新纪元。 “彼时,我国运载火箭的运 载能力是300千克。2016年 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首飞成功,我国运载火箭近地 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 力分别达到了 25 吨级和 14 吨 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 部长尚志说。 40多年间,长征火箭运载 能力提升了数十倍。 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 箭的首飞也是我国当年唯一一 次航天发射。而到2018年,长 征系列运载火箭全年发射37 次,使中国航天发射数量独占 鳌头。 尚志介绍,长征一号运载火 箭首飞时,还是中国火箭的一枝 “独苗”。现在长征火箭家族已拥 有退役、现役17型运载火箭和多 型在研、论证型号,形成了发射 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 卫星、飞船的能力。 2015 年 9 月 20 日,我国新一 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成功发射, 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 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备受关 注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也正 在开展关键技术深化论证工作, 将成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 火箭,不断为中国航天提供更多 可能。 “1.65 米的跨越”: 中国航天制造能力最新注解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60多 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 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 国航天不断努力的注解。 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 在此之前中国火箭直径是3.35 米直径,而长五火箭的直径为5 米,虽然只是 1.65 米的跨越,却 凝结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 长郝照平介绍,5米直径大型箭 体结构为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 用,是火箭实现运载能力重大跨 越的基础,设计、制造、试验难度 很大。 “长征五号突破了 12 项重大 关键技术 247 项关键技术,不仅 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 进行列,同时带动了国内相关工 艺、工业制造能力的进步。”郝照 平说。 无毒无污染: 绿色火箭渐成长征系列主流 长征六号的成功首飞,拉开 了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 箭投入使用的序幕。随后,长征 七号、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 先后登场。 未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 将研制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 征九号、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完 成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更新换 代,绿色无污染的环保推进剂将 成为中国火箭的主流。 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 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现在采用的 三种新型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 污染的推进技术。三型新型发动 机的研制,使我国运载推进技术 水平大幅提高,不断为“美丽中 国”做出努力。 开放合作: 中国火箭自信走向世界 随着技术的进步,长征火箭 的“国际范儿”越来越足。 1985 年 10 月,中国政府向 世界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 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1990 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成功 发射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亚洲 一号”通信卫星,中国航天自此踏 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截至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已完成48次国际商业发射,发 射56颗国际商业卫星,并向国际 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打 造了“中国长征火箭”这一知名品 牌。 近年来,国际商业航天市场 蓬勃发展,中国先后为老挝、白俄 罗斯、阿尔及利亚等国提供了国 际商业发射服务。 在2015年老挝一号广播通 信卫星项目中,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首创“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 新模式,为长征火箭拓展国际商 业发射市场开辟了新思路。 共享发展成果: 让普通人的“航天梦”不 再遥远 随着中国航天的接续发展, 航天科技不再只是“高大上”的硬 科技。 “我们将借助优势的航天运 输服务,通过全新共享发展的新 模式,为市场提供满意的发射服 务和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 航天与人的良性互动。”郝照平 说。 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多元 的发射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推出了“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 太空班车”三型“太空车”概念,旨 在为客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系统解 决方案、优化组合的发射资源配 置。 为了让普通人的“航天梦”不 再遥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将 逐步实施太空车、太空星网、亚轨 道飞行体验等面向大众的商业航 天计划,为全球的大众化小卫星 提供搭载服务。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 创新、成于实干。探索浩瀚宇宙,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 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航 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表示, 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 量,站在长征火箭300次发射的新 起点上,我们将大力弘扬航天精 神,在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中续 写更大的辉煌。 新华社西昌 3 月 10 日电 新华社广州3月10日电 广东省深圳市拟通过建立和完 善违法犯罪与信用信息核查机 制,加强职业准入管理,以预防 诸如有“前科”的网约车司机抢 劫杀人等犯罪行为。《深圳经济 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修订草案) 》即将进入审议,目 前正在征求公众意见。 根据该草案,用人单位在 新招录人员时,应当按照法律 法规有关职业准入的规定,核 查新录用人员的违法犯罪与信 用记录。用人单位有此需求 的,公安机关、公共信用信息主 管部门应当予以提供。 草案规定,曾侵犯未成年 人且构成犯罪的人员,不得从 事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教育培 训工作。 金融电信违法犯罪是重点 防控部位之一。草案明确,金 融机构、电信企业应当落实实 名制,建立用户真实身份信息 登记制度。金融机构、电信企 业在为新用户办理登记手续 时,应当通过二代身份证识别 设备、联网核验等措施验证用 户身份信息。 在出租屋安全管理方面, 草案规定,出租人应按照规定 为出租房屋配备必要的视频门 禁设备等安全防盗设施和消防 安全器材,及时发现和排除各 类安全隐患。集中租赁的出租 房屋应当明确具体管理人员, 加强管理。 根据该草案,物流、寄递经 营企业应当在收寄前验视物件 并进行安全检查。寄件人或者 其委托人拒绝验视的,物流、寄 递经营企业不得收寄。 深圳: 拟建立和完善 违法犯罪与信用信息核查机制 新华社太原3月10日电 记者从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获 悉,为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山西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 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 全的实施意见》,要求所有生鲜 乳运输车辆安装实时定位和视 频监控系统,实现生鲜乳运输 环节的全程实时监控。 山西是我国奶业十大主产 区之一,为加快推进奶业振兴, 这个省今后将鼓励乳品生产企 业在严格执行生产许可、食品 安全标准等法律法规标准,确 保乳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发 展居民小区和周边酒店、饭店、 商店乳制品供应,实现生产加 工销售一体化。 为保证群众喝上放心奶, 山西省将加强源头管理,严格 奶牛养殖环节饲料、兽药等投 入品使用和监管,除养殖场和 加工企业外,其他任何单位和 个人一律不得进行生鲜乳收购 活动,引导奶牛养殖散户将生 鲜乳交售到合法的生鲜乳收购 站,实现生鲜乳运输环节的全 程实时监控。 此外,山西省要求,任何 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加工生 鲜乳对外销售,严格执行婴 幼儿配方乳粉相关法律法规 和标准,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 产品配方注册管理;逐步建立 乳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完善 联合惩戒机制和市场退出机 制;力争3年内在规模以上企 业建立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 系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体系。 山西: 将全程实时监控生鲜乳运输安全 新华社南宁3月10日电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家事审 判改革工作,多部门联手构建 全方位保护妇女儿童及老年人 合法权益工作联动机制。 自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 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家事审判 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广西积极 构建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目前,6个县区正在开展试点 工作,引进青少年事务社工参 与人民法院审理涉未成年人案 件的社会调查、调解、心理疏 导、回访观护和帮教等,最大限 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为促进家庭纠纷的实质 化解,各试点法院审理婚姻家 庭案件时,通过开展庭前评估 和心理疏导,引导当事人理性 平和解决家事纠纷;创设离婚 案件冷静期制度;成立反家暴 合议庭,下达人身安全保护 令;推出“蓝天家书”,规劝当 事人珍惜缘分、教育好子女; 实行判后回访帮扶,追踪判后 效果,尽可能地帮助解决问题 和困难。 为推动家事审判改革工作 顺利进行,自治区高院组织汇 编下发了家事少年案件审判工 作规程,内容包括家事案件财 产申报、家事案件调查、心理咨 询疏导、人身安全保护令等19 项配套制度。 广西: 构建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新华社海口3月10日电 记者10日从海南电网公司获 悉,该公司 2019 年在海口、三 亚试点推行 100 至 200 千伏安 及以下的小微企业低压供电, 加上去年出台的优化电力营商 环境10项举措,海南小微企业 办电、用电成本进一步降低,办 电效率不断提高。 海南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 介绍,目前,海口供电局已适度 超前规划配网建设,试点区域 内用电报装容量在 100 至 200 千伏安的小微企业客户可以不 安装专用变压器,只要就近接 入低压供电线路,每户节约的 费用按企业规模从10万元到 20 万元不等。 海南望江楼实业有限公 司是首批享受到此项惠利的 小微企业之一。酒店负责人 潘美旭高兴地说:“安装一个 100千伏安专用变压器的成 本约 10 万元到 15 万元,实行 低压供电后,酒店便不用再自 己花钱买变压器,节省了一笔 接电费用,减轻了企业负担, 这是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措 施。” 低压供电仅是海南电网 公司打造现代供电服务体系 的系列举措之一。去年,海南 电网公司出台优化电力营商 环境10项举措,着力降低企 业用电成本,其中电网投资建 设范围延伸至客户红线,高压 报装享受送电至厂门口服务 的容量标准从5000千伏安降 至 3000 千伏安等举措,去年 累计为客户节约投资成本 1.85 亿元。 如今,小微企业办电不仅 越来越省钱,也越来越便捷。 海南电网公司推出客户经理服 务模式,小微企业及高压客户 用电报装都能享受到客户经理 的全流程服务。 “供电局受理我们的用电 报装后,客户经理就加了我们 的微信,从前期资料准备到设 计图纸的注意事项、施工过程 中的难点要点等,客户经理都 及时提供专业解答。”海南福德 汽车销售集团有限公司的李经 理没跑过一次营业厅,用电报 装就办妥了。 海南: 降低小微企业用电成本 300 新华社三亚3月10日电 历时 121 天,航行 17000 余海里,我国“探 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 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覆盖 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 TS10 深潜 科考航次,于3月10日返回海南省三 亚市。 记者在10日举行的TS10科考 航次情况报告会上获悉,由中国科学 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牵头组织 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深潜科 考航次,共完成了5个热液区及2个 异常区的深海水下实地勘察,获得了 大量高质量、高分辨率的海底热液活 动视像资料,采集了丰富的热液流 体、硫化物、基岩以及热液大生物样 品,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 深海热液科考成果,为深入研究现代 海底热液流体系统的物质循环、生命 演化和适应机制以及生态环境效应 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样品。 TS10 航 次 自 2018 年 11 月 10 日开始,于 2019 年 3 月 10 日结束。 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高海况、 海底地质环境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和 中印度洋热液区,共下潜作业62 次。其中,2018 年 12 月在西南印度 洋单月下潜作业25次,刷新了中国 载人深潜史单月下潜作业次数的新 纪录。在位于高海况的西南印度洋 西风带完成了连续15次下潜作业, 实现了6-7级海况下的安全回收, 多次完成了夜间布放、回收,完全具 备了应急连续下潜的能力。 “深海勇士”号在地质环境复杂、 多变的热液区海底,多次完成原位监 测设备的水下布放与回收,成功实现 了海底丢失潜标的追踪;完成了一款 国产深海成像声呐和二款万米机械 手的海底试验,验证了高精度的水下 搜寻、搜救作业和深海水下试验能 力。一系列成果和新数据书写了中 国载人深潜新历史,本航次的完成, 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运维能力大幅 提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3 月 10 日摄)。 新华社发 3 月 10 日凌晨,我国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 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 星 6C”卫星发射升空。 新华社发 西62 62 300 300

Transcript of 珠海特报APPzhuhaidaily.hizh.cn/resfile/2019-03-11/07/tqb2019031107.pdf珠海特报APP...

珠海特报APP 责任编辑:朱万红 美编:邱耀升 校对:董敏 07中国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一声春雷拔地而起,耀眼红光映透夜空。

3月10日零时二十八分,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大凉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星6C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随后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一刻,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

长征火箭:追梦太空的起点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强,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一系列中国太空探索的大动作,都是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运送下完成的。

火箭,是连接人与太空的天梯,更是追梦太空的起点。翻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00次发射史,就如同翻开一部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中起飞,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开启了我国自主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纪元。

“彼时,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300千克。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分别达到了25吨级和14吨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尚志说。

40多年间,长征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数十倍。

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首飞也是我国当年唯一一次航天发射。而到201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全年发射37次,使中国航天发射数量独占

鳌头。尚志介绍,长征一号运载火

箭首飞时,还是中国火箭的一枝“独苗”。现在长征火箭家族已拥有退役、现役17型运载火箭和多型在研、论证型号,形成了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飞船的能力。

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成功发射,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备受关注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也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深化论证工作,将成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不断为中国航天提供更多可能。

“1.65米的跨越”:中国航天制造能力最新注解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60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的注解。

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在此之前中国火箭直径是3.35米直径,而长五火箭的直径为5米,虽然只是1.65米的跨越,却凝结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郝照平介绍,5米直径大型箭体结构为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是火箭实现运载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础,设计、制造、试验难度很大。

“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247项关键技术,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行列,同时带动了国内相关工艺、工业制造能力的进步。”郝照平说。

无毒无污染:绿色火箭渐成长征系列主流

长征六号的成功首飞,拉开了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随后,长征七号、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先后登场。

未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将研制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九号、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完成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更新换代,绿色无污染的环保推进剂将成为中国火箭的主流。

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现在采用的三种新型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技术。三型新型发动机的研制,使我国运载推进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不断为“美丽中国”做出努力。

开放合作:中国火箭自信走向世界

随着技术的进步,长征火箭的“国际范儿”越来越足。

1985年 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中国航天自此踏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截至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完成48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56颗国际商业卫星,并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打造了“中国长征火箭”这一知名品牌。

近年来,国际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先后为老挝、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国提供了国际商业发射服务。

在2015年老挝一号广播通信卫星项目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创“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新模式,为长征火箭拓展国际商

业发射市场开辟了新思路。

共享发展成果:让普通人的“航天梦”不

再遥远

随着中国航天的接续发展,航天科技不再只是“高大上”的硬科技。

“我们将借助优势的航天运输服务,通过全新共享发展的新模式,为市场提供满意的发射服务和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航天与人的良性互动。”郝照平说。

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多元的发射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推出了“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三型“太空车”概念,旨在为客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系统解

决方案、优化组合的发射资源配置。

为了让普通人的“航天梦”不再遥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将逐步实施太空车、太空星网、亚轨道飞行体验等面向大众的商业航天计划,为全球的大众化小卫星提供搭载服务。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表示,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站在长征火箭300次发射的新起点上,我们将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在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中续写更大的辉煌。

新华社西昌3月10日电

新华社广州3月 10日电广东省深圳市拟通过建立和完善违法犯罪与信用信息核查机制,加强职业准入管理,以预防诸如有“前科”的网约车司机抢劫杀人等犯罪行为。《深圳经济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修订草案)》即将进入审议,目前正在征求公众意见。

根据该草案,用人单位在新招录人员时,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职业准入的规定,核查新录用人员的违法犯罪与信用记录。用人单位有此需求的,公安机关、公共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应当予以提供。

草案规定,曾侵犯未成年人且构成犯罪的人员,不得从事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教育培训工作。

金融电信违法犯罪是重点

防控部位之一。草案明确,金融机构、电信企业应当落实实名制,建立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金融机构、电信企业在为新用户办理登记手续时,应当通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联网核验等措施验证用户身份信息。

在出租屋安全管理方面,草案规定,出租人应按照规定为出租房屋配备必要的视频门禁设备等安全防盗设施和消防安全器材,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集中租赁的出租房屋应当明确具体管理人员,加强管理。

根据该草案,物流、寄递经营企业应当在收寄前验视物件并进行安全检查。寄件人或者其委托人拒绝验视的,物流、寄递经营企业不得收寄。

深圳:

拟建立和完善违法犯罪与信用信息核查机制

新华社太原3月 10日电记者从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要求所有生鲜乳运输车辆安装实时定位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生鲜乳运输环节的全程实时监控。

山西是我国奶业十大主产区之一,为加快推进奶业振兴,这个省今后将鼓励乳品生产企业在严格执行生产许可、食品安全标准等法律法规标准,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居民小区和周边酒店、饭店、商店乳制品供应,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为保证群众喝上放心奶,山西省将加强源头管理,严格

奶牛养殖环节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和监管,除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进行生鲜乳收购活动,引导奶牛养殖散户将生鲜乳交售到合法的生鲜乳收购站,实现生鲜乳运输环节的全程实时监控。

此外,山西省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加工生鲜乳对外销售,严格执行婴幼儿配方乳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逐步建立乳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完善联合惩戒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力争3年内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

山西:

将全程实时监控生鲜乳运输安全

新华社南宁3月 10日电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工作,多部门联手构建全方位保护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联动机制。

自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广西积极构建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目前,6个县区正在开展试点工作,引进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人民法院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的社会调查、调解、心理疏导、回访观护和帮教等,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为促进家庭纠纷的实质化解,各试点法院审理婚姻家

庭案件时,通过开展庭前评估和心理疏导,引导当事人理性平和解决家事纠纷;创设离婚案件冷静期制度;成立反家暴合议庭,下达人身安全保护令;推出“蓝天家书”,规劝当事人珍惜缘分、教育好子女;实行判后回访帮扶,追踪判后效果,尽可能地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

为推动家事审判改革工作顺利进行,自治区高院组织汇编下发了家事少年案件审判工作规程,内容包括家事案件财产申报、家事案件调查、心理咨询疏导、人身安全保护令等19项配套制度。

广西:

构建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新华社海口3月 10日电记者10日从海南电网公司获悉,该公司2019年在海口、三亚试点推行100至200千伏安及以下的小微企业低压供电,加上去年出台的优化电力营商环境10项举措,海南小微企业办电、用电成本进一步降低,办电效率不断提高。

海南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口供电局已适度超前规划配网建设,试点区域内用电报装容量在100至200千伏安的小微企业客户可以不安装专用变压器,只要就近接入低压供电线路,每户节约的费用按企业规模从10万元到20万元不等。

海南望江楼实业有限公司是首批享受到此项惠利的小微企业之一。酒店负责人潘美旭高兴地说:“安装一个100 千伏安专用变压器的成本约10万元到15万元,实行低压供电后,酒店便不用再自己花钱买变压器,节省了一笔接电费用,减轻了企业负担,这是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措

施。”低压供电仅是海南电网

公司打造现代供电服务体系的系列举措之一。去年,海南电网公司出台优化电力营商环境10项举措,着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其中电网投资建设范围延伸至客户红线,高压报装享受送电至厂门口服务的容量标准从5000千伏安降至3000千伏安等举措,去年累计为客户节约投资成本1.85亿元。

如今,小微企业办电不仅越来越省钱,也越来越便捷。海南电网公司推出客户经理服务模式,小微企业及高压客户用电报装都能享受到客户经理的全流程服务。

“供电局受理我们的用电报装后,客户经理就加了我们的微信,从前期资料准备到设计图纸的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的难点要点等,客户经理都及时提供专业解答。”海南福德汽车销售集团有限公司的李经理没跑过一次营业厅,用电报装就办妥了。

海南:

降低小微企业用电成本

次的飞跃﹄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

00

次发射五大看点

新华社三亚3月10日电 历时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潜科考航次,于3月10日返回海南省三亚市。

记者在10日举行的TS10科考航次情况报告会上获悉,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牵头组织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深潜科考航次,共完成了5个热液区及2个异常区的深海水下实地勘察,获得了大量高质量、高分辨率的海底热液活动视像资料,采集了丰富的热液流体、硫化物、基岩以及热液大生物样品,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深海热液科考成果,为深入研究现代海底热液流体系统的物质循环、生命演化和适应机制以及生态环境效应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样品。

TS10 航次自 2018 年 11 月 10日开始,于2019年 3月10日结束。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高海况、海底地质环境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热液区,共下潜作业 62次。其中,2018年12月在西南印度洋单月下潜作业25次,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史单月下潜作业次数的新纪录。在位于高海况的西南印度洋西风带完成了连续15次下潜作业,实现了6-7级海况下的安全回收,多次完成了夜间布放、回收,完全具备了应急连续下潜的能力。

“深海勇士”号在地质环境复杂、多变的热液区海底,多次完成原位监测设备的水下布放与回收,成功实现了海底丢失潜标的追踪;完成了一款国产深海成像声呐和二款万米机械手的海底试验,验证了高精度的水下搜寻、搜救作业和深海水下试验能力。一系列成果和新数据书写了中国载人深潜新历史,本航次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运维能力大幅提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3月10日摄)。 新华社发

▶3 月 10 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

新华社发

次下潜

我国载人深潜器首次完成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深潜科考

6262

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