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3 华文教育史课业

7
1 BCP 3063 :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 Sejarah Perkembangan Pendidikan Bahasa Cina Di Malaysia 题目 TAJUK KUMPULAN GROUP EL BP 02 (A121PJJ) DISEDIAKAN OLEH NAMA NO. ID NO. TELEFON LAU SIEW YAN D20102041525 +60167151778 NAMA TUTOR E-LEARNING: Encik Yau Cheak Fatt TARIKH SERAH: 30HB. OKTOBER 2012 对于以下几个跟华教发展息息相关的课题,你有何见解? (a) 关丹独中双轨制的争论 (b) 华小拨款必须制度化 (c) 80 年代华小所面对的冲击

Transcript of 3063 华文教育史课业

Page 1: 3063 华文教育史课业

1

BCP 3063 :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

Sejarah Perkembangan Pendidikan Bahasa Cina Di Malaysia

题目 TAJUK

KUMPULAN

GROUP EL BP 02 (A121PJJ)

DISEDIAKAN OLEH

NAMA NO. ID NO. TELEFON

LAU SIEW YAN D20102041525 +60167151778

NAMA TUTOR E-LEARNING: Encik Yau Cheak Fatt

TARIKH SERAH: 30HB. OKTOBER 2012

对于以下几个跟华教发展息息相关的课题,你有何见解?

(a) 关丹独中“双轨制”的争论

(b) 华小拨款必须制度化

(c) 80年代华小所面对的冲击

Page 2: 3063 华文教育史课业

2

目录 页数

1. 关丹独中“双轨制”的争论 3

2. 华小拨款必须制度化 4

3. 80 年代华小所面对的冲击 5-6

4. 参考资料 7

Page 3: 3063 华文教育史课业

3

关丹独中“双轨制”的争论

独立中学是由马来西亚华人民间赞助维持创办的中学,是马来西亚特有的教育体

制,目前共有 61座,分布在各个州属。其运作是由华校董事联合总会及华校教师公会负

责。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的政策就是要肩负着发展中华民族母语教育和承传中华民族文化,

培育民族子女,为国储才的教育任务。由于华文是非官方语言,华中在马来西亚独立后就

全被改为国民型中学,而不接受改制的就称为独立中学,必须在经济上自力更生,因此除

了学生要自行付学费外,全校上下也得需时常对外募捐,以维持学校日常开销。

“万事起头难”,近来因为了关丹独中办学路线,各造争吵不休,把整个课题吵得

沸沸腾腾,使到办学路程经历了不少煎熬。依我认为,关丹独中应以“非典型双轨制”办

学,以独中统一课程和考试为主、政府课程和考试为辅为教育方针。

统考为主,政府考试为辅才是较适合关丹独中的,因为关丹独中是彭亨州唯一的

独中。惟有成绩理想的学生才有能力去应付“双轨制”的教育方式,然而对于那些成绩中

等或中下的学生来说,若兼顾不到双轨的话,还可以到附近哪所独中就读呢?这已很明显

地扼杀了学生的少年生涯啊!到时学生又是落得两岸不着地的局面,华裔子弟的辍学率不

但无减,反而攀升。

“非典型双轨制”是校方以筛选方式,将优秀生及有能力兼顾双轨的学生,推荐

进入双轨班就读,报考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一般上,校方应鼓励及协助又报考大马教育文

凭考试的学生。因为若学生能掌握三语,多一张政府承认的教育文凭,想必学生毕业后,

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占优势。

环境条件也不容许关丹独中采用“双轨制”的教育方式来办学。因为关丹不是华

裔人口及密度高的城市,加上地域限制与个别家庭的经济能力等客观问题,进入独立中学

的华小毕业生并不多,学生来源并非能与城市独中相比。如果硬要采用“双轨制”方式来

办学,可能导致学生来源大大减少。再来,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准备应付统考以十分吃

力,倘若还要逼学生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参与政府考试,无形中加重老师的负担,更是加

重学生的压力。同时,对于家境中等的家庭来说,家长除了要付学生昂贵的学费外,那还

有能力送儿女到外进行额外应付政府考试的补习呢?因此我还是认为关丹独中应以非典型

双轨制办学。

893 字

Page 4: 3063 华文教育史课业

4

华小拨款必须制度化

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语言和多元宗教信仰的国家,同时也是由各

组共同组建的国家。国家于 1957年独立前,我国早已拥有各种语文媒介源流的学校。我

国大部分华小都是由华社出钱出力兴办。虽然华小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但因为政府实

行单元化教育政策,导致华小遭受不公平、不合理的对待,如:增建华小、师资短缺、

发展拨款不足等问题。

因此我认为,华小拨款必须制度化。因为近 30年来,华裔人口不断增加,以及越

来越多非华裔子弟也被送往华小就读,导致人民对华小的需求不断地增加。这些需求造成

华裔人口稠密的城市,长期面对华小不足的问题恒生,孩童报读华小无门,家长被迫得舟

车劳顿远到其他地区上学,早出晚归,造成家长与孩子面对更加大的压力和负担。同时也

加剧交通阻塞,无谓的消耗汽油,无形中也加重了国家的社会成本和经济负担。然而,我

国政府并没有根据地方居民需求,制度化的主动拨款拨地和增建华小。

在申请发展拨款方面,华小一直以来所获得的拨款都不足以应付学校硬体设备建

设的用途。许多华小的校舍简陋不堪,经常还发生因白蚁、虫蛀或长久失修而倒塌的事

件,危及学生和教师们的人身安全。就因如此,我国政府和教育部更应该重视华小发展拨

款不均及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制度化的进行发展拨款或建校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

境,因为这将方便学生在其居住区内就读和进行课外活动。但很可惜,这些计划只着重增

建国小,并没有主动规划和增建华小。此外,半津贴华小所获得的待遇也不及全津贴学

校。因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是行政拨款不足于支付电费的问题外,华小还受到更不

公平的待遇。如: 中央付款制度只惠及全津贴学校,完全无视半津贴学校的需求,此举

其实就是边缘化半津贴学校,完全不符合“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

政府必须公平对待各源流小学,以确保各校获得足够的发展拨款。因为惟有这样,

学校才能正常运作,教学才得以进行。政府应按各源流学校的学生人数、建校和维修需

求作为主要考量,以制定制度以公平合理给予足够的发展拨款。这样才能证明政府公平

对待各源流学校的诚意和决心。此外,政府更应该考虑把拨款制度化和系统化,让学校能

够预算可得款项进行维修、提升设备和发展,让教师们能够专心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良好

的环境下受教。

913 字

Page 5: 3063 华文教育史课业

5

80 年代华小所面对的冲击

到了 80年代,华文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大家想像地那么乐观,因为政府继续采取改

变华校性质的措施;教育制度或课程的更改,使华小陷入是非论争之中,影响其发展及操

作。

1983 年全面正式实行小学 3M 制新课程纲要。在该制度下,华小只有华文与数学课

本是用华文编写的,其他科目均用马来文。此外,音乐课堂百分之五十是马来歌曲,另百

分之五十则是从马来歌曲翻译而成的华文歌曲。 3M制度规定华、淡小的学生只能在三年

级才开始上英文课,每周两节;而马来文则在一年级下半年开始。依我看,这样的教育政

策最终将使华小变质,然后再以国语来替代华语教学,渐渐地华人教员将慢慢被淘汰,采

用了马来教员在华小职教。因此,我认为华小学生应从一年级开始上英文课而不是等到三

年级才学习。因为在学前教育已上英文课,学生已有英文的基础,若在一年级就开始学习

英文,肯定能得心应手。待到三年级才学习的话,学生又要重新学习,这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还加重学习负担,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1987 年,教育局委派一些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到华小担任学校行政高职。这又引

发广大的华社激烈的反应。学校的学生家长计划在校前抗议及罢课。最终达成“四一方

案”,即除课外活动主任一职只需谙华语外,不需强制有华文文凭。至于其他四职,即校

长、第一副校长、第二副校长及下午班主任须保留给有正式华文资格的教师担任。不过,

当时的教育部长安华坚持不妥协,导致华小高职事件越演越烈。于是茅草行动(Operasi

Lalang)在 1987年 10 月 27日展开,当时的大马警察搜捕了反对党的党员以及一些社运

工作者。茅草行动堪称为马来西亚民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更常被拿来与 1969年

发生的 513事件相提并论。但官方始终还摸不着头脑,因为课外活动主任不谙华语,该如

何使学校的行政进行得顺畅呢?毕竟,华小都以华文媒介语沟通,若是采用其他语言,学

生也无法完全理解校方规定的要求。因此,完全无法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华小师资问题並不是一个新课题,董总更不是第一天想要与教育部联手解

决这个问题。华小师资问题自 8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困扰着华社。华小师资的问题之所

以一直存在,而且久久不能解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教育部內的「小拿破仑」横

行,导致华小师资数据不齐全,不能让决策者做出最好的判断。另外,教育部一向来以国

小为主为政策,也是导致今日华小乱象纵生的主因之一。而这两个问题互相加强,衍生更

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被派到华小,导致学校管理层在行政问题上面对

着咬牙切齿的难题。自 80年代开始, 华文小学师资短缺是华社长期面对的问题, 然而

最可悲的是华社在就这课题被耍了 42年, 执政的尤如在伤口上洒盐, 甚至用刀把伤口割

大, 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华社的容忍, 污辱华社的智慧。 但最悲哀的莫过於历任的教

Page 6: 3063 华文教育史课业

6

育部副部长沦为帮凶, 一步一步的把华小特徵变质, 把华小的根一根一根的腐蚀, 企

图让华文教育枯萎而倒下。因此,华人应捍卫维护华小,继续保留华教的根。

1181 字

Page 7: 3063 华文教育史课业

7

参考资料

1. 林国安.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课程结构调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考察。发表于“华研

人文沙龙”论文发表会,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7 年 6 月 29 日。 2.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185 年简史(1819-2004)。 董总 50 年特刊,2004 年。 3. 王琛发. 异姓连枝 : 十九世纪马来西亚华人同乡会馆拟血缘的集体先人崇拜 。发表

于《中华文化的诠释与发展学术研讨会》,2005 年 6 月 25 日,清华大学。 4. 沈天奇. 华文中学改制. 董总 50 年特刊,2004年。 5. 董教总简介. 董教总网站,2009 年 2 月 12 日查阅。 6. 李学数.华教先驱斗士:沈慕羽.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2009 年 10 月 15 日查

阅。 7. 教育部承认英语教数理难行 董教总吁取消双语教学政策。独立新闻在线,2007 年

10 月 29 日。 8. 英语教数理词汇 陈思源:黄家定误导群众. 独立新闻在线,2005 年 12 月 21 日。 9. 柯嘉逊:《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2002 年 3 月版。

10.郑良树:《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第四分册),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校教师

总会,2003 年。

11.周聿峨:《东南亚华文教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2.《教总 33 年》,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1987 年。

13.何国忠编:《百年回眸:马华文化与教育》,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5 年 4

月。

14.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00-1999》,吉隆坡:教总·林连玉基金,20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