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 值暨產業概況析 ·...

39
(精簡版) 指導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位: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 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 新北市八里區中山路三段 223 號 2017 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 值暨產業概況分析

Transcript of 2017 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 值暨產業概況析 ·...

  • 107年度保健食品產業創新加值輔導與推廣

    計畫成果

    指導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位: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

    目次

    (精簡版)

    指導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位: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

    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

    新北市八里區中山路三段 223 號

    電話(02)26101010

    2017 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值暨產業概況分析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

    目次

    摘要----------------------------------------------------------------------- 3

    壹、前言------------------------------------------------------------------ 4

    貳、調查範疇------------------------------------------------------------ 4

    叁、國內保健食品產值分析------------------------------------------ 5

    肆、市售保健食品功效訴求分析------------------------------ 29

    伍、台灣保健食品產業 PEST 分析----------------------- 31

    陸、未來展望------------------------------------------------------------ 35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3

    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值暨產業概況分析

    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

    曾馨誼 許瑞瑱 施坤河

    摘要

    2017 年國內保健營養食品(以下簡稱保健食品)產值約達 775 億,較去年微

    幅成長近 3%。在進出口值方面,2017 年進口值約達 316 億元,出口值約達 178

    億元,進、出口值皆相較 2016 年約略衰退 2%。

    整體而言,若以產品型態來看,以飲料、飲品型態的保健食品產值貢獻度

    最高達 46%佔比,其次為其他食品型態保健食品約佔 22%,如烹調油脂、燕麥

    片、沖泡穀粉、無糖口香糖等產品,國內保健食品將朝著融合日常飲食,貼近

    日常生活且更多元的產品型態發展;再者,全球的消費者皆傾向攝取少添加、更

    天然的食品,國內保健食品也將順應此潮流,於加工製造上減少化學合成食品

    添加物之使用,並取材自天然來源素材,特別是穀類、植物草本等具有調節生

    理機能功效訴求之素材。

    目前市售保健食品之主力功效訴求為腸胃道保健、免疫調節、營養補充、

    調節血脂及護眼(包括緩解視疲勞);潛力功效則為延緩衰老、減重減脂(體重控制)、

    腸胃道保健及護眼(包括緩解視疲勞),顯見腸胃道保健及護眼在現在及將來都是

    多數國內業者看好的保健食品功效項目。若以產值推估約有 57%國產保健食品

    在超市、超商及量販店、藥局、藥妝店等體通路販售;約有 43%在包括直銷、講

    習販售(CM 會場)、網路等虛擬通路販售,其中透過網路平台銷售近幾年成長顯

    著,為最具潛力的保健食品銷售渠道。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國內保健食品業者主要拓展的國外目標市場為東南亞

    及中國大陸,然而在拓展上普遍遇到的瓶頸,前三大項分別為缺乏國際行銷人

    才、跨國行銷能力與經驗不足、不了解國外法規。未來辦理國際行銷人才培訓

    課程、相關國際展覽或國際媒合採購會議,並協助業者蒐集國外目標市場保健

    食品相關法規訊息,以期提高國內保健食品人才素質、國產保健食品國際曝光

    度及國外買家與國內業者接觸之機會,將是當務之急。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4

    壹、 前言

    伴隨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慢性文明病的增加、少子化社會人口結構日益

    趨向中高齡化等因素,增加了民眾對保健食品之需求,引領世界先進國家食品

    產業投入以健康為訴求的保健食品製造行列,促使保健食品成為新的風潮並且

    快速蓬勃發展,台灣的保健食品產業亦在同樣的時代背景下蓬勃發展中。中華

    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本所)執行經濟部工業局「保健食品產業推

    廣計畫」,持續以平台方式服務國內保健食品業者,包括建構保健食品產業服

    務網、辦理研討會、開發共通性素材、提供業者諮詢與輔導等,期能協助整合

    國內保健食品產、官、學、研的力量,促使國內保健食品產業蓬勃發展。

    為洞悉國內保健食品產業動態與發展趨勢,本所每年針對前一年度整體國

    內保健營養食品產業(以下簡稱保健食品產業)現況進行調查,以期掌握產業與

    市場脈動,透過調查客觀瞭解國內保健食品整體產值、產業背景結構、主要國

    產販售之產品項目分佈及生產規模、市場供需分析、業者之實際需求、發展面

    臨瓶頸等要點,以作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及業者業務拓展之參考。

    貳、調查範疇

    廣義上,舉凡具特定成份,能調節生理機能,可發揮保健功效之食品皆為

    本研究調查之範圍,而調查之產品為加工食品及其素材,並不涵蓋初級農產品

    等原料。保健食品包括了機能性食品、膳食補充食品、特殊營養食品以及經衛

    福部食藥署認證之健康食品等。因此,凡具有特殊生理機能的傳統一般食用型

    態「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s)」如運動飲料、添加植物固醇之食用油、燕

    麥片、富含益生菌優酪乳、機能性飲料或飲品…等;補充營養素或具有調節特

    殊生理機能訴求之非傳統食用型態之膠囊或錠狀之「膳食補充食品 (Dietary

    supplement foods)」如綜合維他命、牛樟芝膠囊、乳酸菌膠囊、綠藻錠、藍莓

    萃取物膠囊…等;及因應特殊生理狀況需求之「特殊營養食品(Specific nutrient

    foods)」如病人用食品均屬之。因此,所謂保健食品不侷限於通過衛生署認證的

    「健康食品」,凡是具有保健或機能性訴求者均為本調查之產品範圍,保健食品

    範疇如圖 1。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5

    特殊營養食品(specific nutrient foods)

    機能性食品

    (functional

    foods)

    膳食補充食品

    (Dietary

    supplement

    foods)

    健康食品(health

    foods)

    圖 1、保健食品範疇

    叁、保健食品產值分析

    一、2017 年整體保健食品產值達 775 億台幣

    本調查主要透過問卷統計、國內具代表性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進行分

    析彙整,再推估 2017 年整體產值。2017 年整體保健食品產值達 775 億元,各

    類來源保健食品產值分佈詳如圖 2所示,微生物類來源保健食品產值約佔 28.1%、

    植物漢方或草本來源保健食品產值佔比約達 17.2%、動物來源保健食品產值約

    達 9.6%,穀類來源保健食品產值佔比約達 15.1%、保健油品約佔 4.8%,而其

    他類保健食品約達 25.2%。

    穀研所版權所有 穀研所版權所有 資料來源:穀研所彙整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6

    圖 2、2017 各類來源保健食品產值分佈

    以國內保健食品產品型態推估其產值佔比,其中飲料、飲品(含補益飲品)

    佔最大宗品項,約佔 46%,其他一般食品型態約佔 22%,因此,傳統食用型態

    產品之產值貢獻度約達 68%,膠囊、錠狀型態約佔 20%、口服/沖泡顆粒粉末(含

    業務用)約佔 12%,詳如圖 3 所示,從產品型態之產值分佈得知飲料、飲品型態

    之保健食品為目前國內保健食品發展主力,相較於 2015 年,產值約成長了 4%。

    觀察 2015~2017 年期間健康食品新認證品項,於飲料、飲品型態產品項目驟增

    21 品項,顯見國內保健食品業者看好忙碌現代人追求快速、方便之訴求,因此,

    資料來源:穀研所 2017 國內保健食品產業現況

    調查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7

    開發了多品系的飲料、飲品保健食品,預期這類產品在未來市場規模將有擴大

    趨勢。

    圖 3、不同產品型態保健食品產值分佈

    二、 歷年國內保健食品市場供需分析

    2017 年國內保健食品總產值約達 775 億元,觀察 2010 至 2017 年保健食

    品的整體產業變化(如表 2 所示),雖然自 2011 年起成長幅度趨緩,但國內整體

    產值及其市場需求值仍有逐年成長趨勢,顯見健康意識抬頭,仍有新的消費者

    進入市場,增加了保健食品之需求量及其產能,使得國內保健食品市場規模逐

    年擴大。

    觀察近 4年(2014-2017)國內保健食品產值分佈及歷年國內保健食品供需情

    形,得知,2017 年國內保健食品產值約達 775 億,較去年微幅成長近 3 %。國

    內整體市場需求值有逐年成長之趨勢,已達 912 億,推估整體市場值(市場規模)

    已達 1,435 億元在進出口值方面,2017 年進口值約達 316 億元,出口值約達

    179 億元,進、出口值相較 2016 年皆略為衰退 2%。其中係以「機能性飲料及

    飲品」及「錠狀、膠囊型態食品」兩大類品出口值有顯著性衰退,可能係因國

    2017 年保健食品產

    值約達 775 億元

    **註:其他一般食品型態泛指沖泡穀粉/ 片、

    奶粉、烹調油品、 茶包、咖啡、糖果、口香糖、醋飲、

    麵條等

    資料來源:穀研所 2017 國內保健食品產業現況調查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8

    內保健食品業者目前主要鎖定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各國為保健食品外銷目標市場,

    然而,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及東協各國,如越南、新加坡及泰國等國家之出口

    值呈現衰退。

    表 2.歷年國內保健食品市場供需分析

    三、各品項保健食品發展現況

    (一)微生物類保健食品

    相較於植物及動物來源保健食品,微生物類保健食品在台灣發展的歷程最

    為久遠,傳承自台灣早期味精、醬油、酒類等食品工業所奠定的良好發酵技術。

    再者,台灣受限於耕地面積狹小、天然資源有限及發酵技術趨於成熟等因素,

    因此,多數國內業者選擇投入技術成熟且無需大面積種植或飼養的微生物類保

    健食品生產製造行列。

    我國發酵技術水準及產品研發能力,亦受到國際肯定,國內不少微生物類

    保健食品素材製造業者也承接國際代工業務。近幾年來,國內數家上市、上櫃

    公司,如景岳、泰宗、德榮、喬本生醫、天賜爾、豐華、生展、台灣利得、金

    穎、萬寶祿等生技公司皆以微生物發酵為核心技術立足於產業界,在保健食品

    類別的營業額成長表現亮眼,也間接帶動了整體國內保健食品產業之發展。

    目前主力發展的微生物類保健食品品項發展現況分述如下:

    1. 乳酸菌類發酵保健食品

    出口值 進口值 員工人數

    (億元 ) (億元 ) (人 )

    (億元 )

    (A )a

    (B) b

    (C) b (A+C)-B (A-B)/A:(1-(A-B)/A))

    2010 554 103 248 699 81:19 10203c

    2011 529 99 230 579 81:19 9,653c

    2012 661 122 246 785 82:18 12150c

    2014 681 145 280 816 79:21 13071c

    2015 716 170 296 842 76:24 14272c

    2016 750 182 321 889 76:24 15156c

    2017 775 179 316 912 77:23 17418c

    ※註:a.(A)主要來自國內保健食品業者深度訪談、業者填覆問卷以及上市上櫃公司年報財報、飲料公會

    、公平交易委員會…等公開資訊值推估結果

    b.(B)、(C)主要來自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資料庫統計分析

    c.國內保健食品產值/食品製造業人均產值

    d. 2017年國內保健營養食品市場值(市場規模值)約達1,435億元:係以2017年度國內保健營養食品具代性之業者,

    即保健營養食品項營收佔比在總營業額50%以上之上市公司之銷售毛利率(平均約達46%)進行市場值之推估,

    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再以2017年國內保健營養食品製造廠之產值(出廠價)

    為下游行銷通路端之主要銷售產品之成本價,進行推估。

    年份

    產值 (億

    元 )

    國內市場需求值內外銷比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IEK;食品所;穀研所進行2014年保健食品產業調查結果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9

    依據台灣乳酸菌協會定義,一般所稱「乳酸菌」是指能利用碳水化合物

    進行發酵生產多量乳酸之細菌總稱,為一相當龐雜的菌群,常見的如乳酸桿

    菌屬(Lactobacillus)、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腸球菌屬(Enterococcus)、

    乳酸球菌屬(Lactococcus)及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等,在國內外學術研

    究、專利申請與相關保健產品中均可發現針對特定菌種的探討及應用。國內

    業者常應用於保健食品開發之菌屬包括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腸球菌屬

    (Enterococcus) 、小球菌屬(Pediococcus) 、乳酸球菌屬(Lactococcus)及雙

    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等。乳酸菌為益生菌的一環,而益生菌對人體的健

    康效益大致可分為 3 大類,分別為維持正常腸道菌相、免疫調節作用及代謝

    作用(即乳酸菌針對不能消化的食物殘餘物進行發酵作用,透過益生菌代謝所

    產生的短鏈脂肪酸、抑癌物質、乳糖分解酵素或其他成分,達到降低結腸癌

    發生率、緩和乳糖不耐症、降膽固醇及血壓等效果)。

    由於乳酸菌功效菌株多元,可分離自健康人體、植物素材或是優良發酵

    食品來源,並廣泛應用於特定保健功效食品之開發上,依功效訴求分類,目

    前市面常見的乳酸菌保健食品包括腸胃道保健、免疫調節、女性私密處保護(抗

    感染)、護肝、調節血脂、調節血糖、不易形成體脂肪、口腔保健等功效訴求

    品項,應用於各品項的乳酸菌株的特性亦有很大不同,例如應用於腸胃道保

    健食品之乳酸菌株,其作用通常是用來調整腸道功能,改善便祕、腹瀉或水

    土不服的情況,開發這類產品通常會使用具促進腸胃道蠕及對抗腸道壞菌之

    活體腸道益生菌株,如嗜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俗稱 A 菌)、比

    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species,俗稱 B 菌)及凱氏乳酸菌(Lactobacillus

    casei,俗稱 C 菌)、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其活菌數、耐酸鹼能力

    等成為各家業者在產品訴求上之重點。而應用於免疫調節保健食品之乳酸菌

    株則通常使用「死菌體」,藉由乳酸菌細胞壁成分或死菌體對人體免疫細胞之

    激活及促進作用,以提高免疫能力,協助身體對抗外來的有害菌或病毒,市

    面上常見提升免疫功能的益生菌如 EC-12、FK-23、,FK-23 是 Enterococcus

    faecalis 經由瞬間加熱形成的「死菌體」,而具調整過敏體質的乳酸菌株包括

    L. paracasei33(LP33)、L. johnsonii、L. rhamnosus GG 等。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0

    隨著國內外多篇與乳酸菌對人體產生的健康效益之研究文獻、期刊相繼

    發表,厚實的科學驗證基礎提供了國內保健食品業者在乳酸菌保健食品領域

    開發新穎性保健食品無限潛能,最近有國內業者篩選出具新穎功效乳酸菌株,

    能延緩骨質流失,並已通過健康食品認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精

    神益生菌(Psychobiotic)」、「菌腸腦軸線(microbiome-gut-brain axis)」等是近

    年來微生物學界熱門的研究查詢關鍵字;腸道菌不但與憂鬱症及情緒高度相

    關,科學研究已證實巴金森氏症、自閉症、成癮症,可透過腸道菌的調控來

    改善。根據健保資料統計,截至 2016 年底,國內經醫師處方服用抗憂鬱劑的

    國人有1,212,659人,人數不但明顯逐年增加,更較 5年前的用藥人數983,490

    人,大幅增加了近 1/4,這也為抗憂鬱乳酸菌保健食品帶來潛在商機,其後續

    市場發展值得關注。

    據本研究調查結果指出,國內保健食品業者未來看好的乳酸菌功效菌株

    前三名分別為免疫調節(含抗過敏)(62.2%)、腸胃道保健(57.8%)及不易形成體

    脂肪(40%)(詳如圖 5 所示),此 3 種功效訴求皆為國內健康食品己公告的功效

    申請項目,相信不管於現在或未來都是國內業者開發乳酸菌類保健食品不宜

    忽視的品項。

    資料來源:穀研所 2017 國內保健食品產業現況調查

    圖 5、國內保健食品業者看好未來具潛力乳酸菌株功效分佈

    62.2%

    57.8%

    40.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免疫調節(含抗過敏)

    腸胃道保健

    不易形成體脂肪

    護肝

    調節血糖

    調節血脂

    調節血壓

    私密處保護(抗感染)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1

    乳酸菌能應用於人及動物用產品開發兩大用途,整體而言,皆在保健訴

    求方面,以保健食品產業之應用最為廣泛,開發各種產品型態包括如乳酸菌

    粉末及其膠囊、錠狀產品、優酪乳(發酵乳)、稀釋發酵乳等,乳酸菌粉亦能添

    加在各類日常食品之中,成為機能性素材來源。常見應用添加於沖泡奶粉及

    糖果、餅乾、口香糖等休閒食品。

    以發酵乳(優酪乳)及稀釋發酵乳最具市場規模,2017 年產值達 59 億元,

    相較於 2015 年產值 55 億元,約成長 7%。該類產品為日常消費食品。通常

    以一般家庭為主要消費對象,消費量通常與國內人口數成正比,若沒有人口

    紅利其消費量無法在短期內突破,市場容易趨於飽和狀態,特別是容積 100ml

    小瓶裝的稀釋發酵乳,通常鎖定的消費對象為學齡兒童,國內持續低迷的生

    育率,長遠來看不利此類別品項之市場發展。再加上近年來,消費者對於製

    造發酵乳時果糖來源可能來自基因改造玉米澱粉及其含糖量多寡,有健康上

    的顧慮,也可能減少對發酵乳的消費量。

    反觀乳酸菌粉末及其膠囊、錠狀產品,於 2017 年產值約達 36 億元,相

    較 2015 年產值 27 億元,增幅達 33%,相較於發酵乳(優酪乳)及稀釋發酵乳

    品項,產值表現較為亮眼,可能係因乳酸菌粉作為素材較容易被下游各類食

    品加工製造業者開發利用;再者,一般民眾對於乳酸菌認知度高,且具備無數

    科學驗證實績,功效機轉明確,乳酸菌膠囊、錠狀產品常為一般國內保健食

    品業者基本經營的產品項目,而主力非在保健食品之業者亦常選擇其作為最

    初切入保健食品市場的主力品項,而致使這類品項產值具有較大市場空間。

    乳酸菌在發酵量化生產上,主要採用液態桶槽進行培養。各家廠商都有

    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範圍涵蓋篩選功效菌株、菌種培養、菌種保存、發酵

    量化最適條件之控管等,並進行國內外專利佈局,亦自行或與學界合作研究

    進行動物或臨床研究,發表於各類國際期刊。國內數家具規模的乳酸菌保健

    食品製造廠,核心技術大多著重在發酵量化最適條件之控管,主要業務在承

    接國內外代工生產(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亦提供委託設

    計與製造(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 ODM)之客制化服務,少數業者在廠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2

    房內設置動物房篩選新穎的功效菌株,建立前端篩菌平台,以利尋求新的市

    場機會。

    在動物用乳酸菌產品方面,主要開發有助於動物生長發育,能減少飼料

    用量或動物用藥施打,改良肉質及品質的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及植物發酵劑/保

    存,乳酸菌的觸角跨足畜產及養殖漁業,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乳酸菌逐漸

    應用在寵物保健食品之開發,不少業者紛紛搶攻毛小孩市場商機,而根據農

    委會動保處最新統計,2017 年全台貓、犬飼養已超過 250 萬隻,較 2015 年

    增加 10%,成長率遠高於每年不到 1.5% 的人口生育率,尤見乳酸菌寵物保

    健食品市場,在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2.發酵食品或代謝物

    2017 年「發酵食品或代謝物」整體產值約達 42 億元,該類產品主要涵蓋

    健康調味醋、納豆激酶、植物來源酵素、植物來源共生發酵產品(如穀類或蔬果

    發酵液)等保健食品項目,該品項中以植物來源共生發酵產品為最大宗品項,相

    較 2015 年產值成長 15%,該產品通常以天然蔬果、五穀雜糧或中藥草本植物

    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等微生物進行共生發酵,再加以調

    製而成的保健食品,由於「發酵液」的日文也為「酵素」,國內業者常採用此名

    稱進行產品命名,以「OOO 酵素發酵液/粉」進行銷販售,然而,嚴格來說,因

    為該產品中只含有少量的酵素,除非經過酵素萃取純化工程才能從中提取酵素

    成份,才能稱之為酵素產品,如此易造成消費者混淆,目前尚待國內衛生主管

    機關予以研擬食品標示相關規範進行管理。該類產品之組成大部分為蔬果、穀

    類或中藥草本等植物來源所富含的營養素、礦物質、維生素及經微生物發酵水

    解產生之新陳代謝產物如酒精、有機酸如醋酸及其他尚未明確之生理活性物質

    等。

    穀類或蔬果發酵液此類型產品在功效上除含活性益生菌,同時也富含經發

    酵產生的二次或三次謝代產物所衍生的保健功效,尤其強調其在抗氧化方面的

    效果,亦標榜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及胺基酸可做為天然營養補充品,可與一

    般市售化學合成之綜合維生素進行市場區隔。一般而言,產品規格通常以超氧

    歧化酶(SOD)活性、總多酚含量及有機酸含量等作為功效或品質指標,活菌數及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3

    pH 值作為安全性指標。常見的市售產品如大豆發酵液、米發酵飲品、蔬果發酵

    液飲品,亦有做成口服、沖泡粉末或濃縮液型態販售者,口服或沖泡粉末產品

    在配方調配方面,通常會搭配乳酸菌、寡糖、膳食纖維等素材,訴求「腸胃道

    保健」或幫助「體內環保」,近來,有產品訴求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傾

    向於腸胃道保健訴求。

    賦予植物來源發酵液保健功效最主要取決於植入之菌株特性,近期有國內

    學研界研發團隊從台式泡菜篩選出 Lactobacillus plantarum(胚芽乳酸桿

    菌)TWK10 乳酸菌株,此菌株具有高活性 β-葡萄糖苷酶,將之應用在益生菌發

    酵豆奶之製作,經此酵素轉換作用,能使發酵豆奶中存在高含量去醣基異黃酮

    素(能抑制細胞黑色素之生成),其主要的保健功效訴求為減緩皮膚色素沉澱,具

    美白效果。由此可見,靈活應用微生物發酵菌株,將開創植物來源發酵產品更

    多市場機會,提供消費者更多健康新選擇。除了新穎的發酵菌種能予以該品項

    的市場機會外,若能善加利用國內盛產或特有的在地食材、農產品為發酵基質

    如高麗菜、台灣紅藜、鳳梨等,或許能為產品製造行銷上的話題性,吸引更廣

    大的消費群。此外,採用天然、有機及無毒植物來源素材作為發酵基質,亦能

    提高產品價值。

    穀類或蔬果發酵液產品之市場發展瓶頸,主要為缺乏功效驗證、科學性文

    獻佐證資料不足,且無法得知明確的功效成份,可能源自蔬果本身的類黃酮、

    花青素等物質,亦可能來自微生物發酵的代謝產物。再者,目前仍無訂定任何

    CNS 標準,無法給予此類型產品明確定義,進而有效監管市售產品之品質,難

    保不肖業者以假亂真,在製作複方酵素粉末產品時,以色素、香料混以大量賦

    型劑,而僅含少量發酵成份,或以色素、香料混合醋酸液充當天然發酵液販售,

    如此一來,除損及消費者權益,亦不利產業健全發展。因此,未來制定公認的

    品質管制標準有其必要性。

    與植物來源共生發酵產品(如穀類或蔬果發酵液)原料及製程相近的發酵產

    品為健康調味醋,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健康調味醋係以醋酸菌為主要的優勢

    菌,在製程中當酸度達pH(酸鹼值)2.0-3.0左右,為避免酸度持續下降影響口感,

    通常需透過殺菌工序將醋酸菌殺滅,因此,健康調味醋通常不含活性菌,相較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4

    於植物來源共生發酵產品,市售價格較為低廉。由於醋為鹼性食品,平衡人體

    酸鹼離子為健康調味醋基本的保健訴求,以天然五穀及水果釀製而成的釀造醋

    飲,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豐富營養成份,如多種胺基酸、維生素 B 群、礦物質、

    有機酸等,也賦予健康調味醋保健形象。2017 年健康調味醋產值約達 10 億元,

    相較 2015 年產值增幅率約達 11%。近年來,國內調味品製造業大廠如大安工

    研公司、萬家香食品開始投入健康調味醋之生產,預期短期內健康調味醋仍有

    成長空間。

    納豆激酶相關產品在國內係屬認知度頗高的保健食品,消費者對其抗血栓

    的功能並不陌生,該產品主要鎖定中高齡消費者及對心血管健康狀態感到不安

    的族群。由於納豆菌粉及納豆激酶皆有特殊異味,以粉末狀服用接受度低,所

    以業者往往以膠囊將之包覆製作成膠囊食品販售,通常搭配紅麴素材製成複方

    膠囊。推估 2017 年納豆激酶產值約達 9 億元,目前納豆激酶產品相較於 2015

    年微幅衰退,負成長約達 10%,可能因國內市場已趨近於飽和,且原料價格及

    末端售價難有成長之空間,再者,國內納豆激酶相關生產規範、功效成份檢測

    未有統一標準,易導致產業魚龍混雜、產品良莠不齊,不利產業健全發展。由

    於國內尚未有公認的檢驗方法,因此,國內業者通常會將產品送交由第三公證

    單位-「日本納豆激酶協會」進行納豆激酶活性檢測,基本上,納豆激酶產品活

    性需達 2,000FU 以上,納豆菌粉需達納豆菌數 2.5×108cfu/g 以上才被認可為品

    質合格產品,該協會亦提供產品認證給日本國內外的業者進行申請,符合其制

    定之產品規格標準者,即能被授權於產品外包裝標示 JNKA 認證標章。

    此外,有關於納豆激酶抗血栓的功效驗證仍稍嫌不足,需取得更多科學驗

    證實績予以佐證,目前取得健康食品驗證之納豆激酶產品,都是添加了紅麴素

    材的複方膠囊產品,活性指標成份為來自紅麴的 Monacolin K,期待未來有單方

    的納豆激酶膠囊能通過健康食品認證。國產納豆激酶產品主要以外銷導向為主,

    主力市場鎖定在中國大陸、東南亞等區域,以原料素材型態進行銷售。

    3.真菌類保健食品

    中國及日本影響台灣真菌類保健食品之發展深遠,自 1980 年起,從中國大

    陸掘起的靈芝,及 1990 年興起的冬蟲夏草,隨後 2000 年台灣本土牛樟芝及日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5

    本巴西磨菇的竄起,在各時期引領風騷數十年,除了巴西磨菇於 2006 年在日本

    爆發重金屬污染事件,打擊國人消費信心,致使巴西磨菇保健食品逐漸退出台

    灣市場,靈芝、冬蟲夏草、牛樟芝等食、藥用真菌在台灣認知度高,長久以來

    已培育出忠實的保健食品消費市場,加上近幾年食用真菌木耳飲品加入國內保

    健食品市場行列,使得 2017 年真菌類保健食品整體產值穩定成長至 61 億元規

    模,佔國內整體微生物來源保健食品近 3 成。

    期許產、官、學、研能持續投入並揖注更多資源在高經濟價值的真菌類保

    健食品功效菌種篩選、發酵培養、純化、萃取等技術,並進行產業化運用,為

    國內真菌類保健食品產業持續開創新局,例如猴頭菇、雲芝、舞茸、白樺茸等

    真菌類保健食品皆是可開發的項目,台灣有人口老化之問題,加上近年失智人

    口逐年攀升,都增加銀髮族對改善記憶力之保健需求,目前陸續有業者投入猴

    頭菇在延緩老化訴求之保健食品開發 (目前已知的功效成份為猴頭菇酮

    (herisenones)及猴頭素(erinacines)),期待能藉以預防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

    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之發生,隨著全球人口老化的來臨,未來商機無限。

    截至 2018 年 12 月底,真菌類保健食品通過第一軌個案審查型健康食品認

    證之件數約達32件次,免疫調節及護肝目前仍為靈芝及牛樟芝 2 大功效訴求,

    而紅麴主要訴求點仍在調節血脂及血壓方面,木耳則主要訴求胃腸功能改善,

    此可由真菌類相關保健食品產值穩定成長,以及該產品於歷年通過健康食品認

    證(簡稱健字號)品項逐年增加的趨勢得知。真菌類相關保健食品仍為目前國內保

    健食品產業發展重要品項,由於紅麴能申請第二軌規格標準型健康食品認證,

    該品項佔健字號產品之大宗(含一軌 8 項次,二軌 50 項次),其次為靈芝品項(一

    軌 10 項次),近年來牛樟芝品項通過健字號件數急起直追靈芝品項,目前已有 9

    項次通過健康食品認證。

    真菌類保健食品素材能應用於保健食品之開,發除了功效卓越,往往取決

    於素材成本及其加工適口性,含有多量三萜類、皂苷等苦味物質的素材通常無

    法廣泛應用在一般食用型態食品如飲料、飲品、口服或沖包粉末等。

    一般而言,能搭配中藥材燉煮肉類食品的食用菇,如靈芝、冬蟲夏草、蛹

    蟲草、猴頭菇等被開發成飲料、飲品、沖泡粉末、濃縮液或者製作成口服 sachet

    包較能被一般消費大眾接受,而牛樟芝具強烈苦味且素材單價高,目前業者主

    要將之開發成膠囊及滴丸進行販售,滴丸型態近幾年外銷中國、越南、泰國等

    頗受當地市場歡迎。靈芝及蟲草通常應用開發成膠囊、口服粉末型態保健食品

    販售外,也普遍開發為飲品型態進行銷售,尤其靈芝飲品長期以來坐穩國內保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6

    健食品飲品市場,可能與靈芝具備卓越的免疫調節及護肝功效、素材單價低及

    加工適口性佳有關。牛樟芝飲品開發亦有逐年增加趨勢,但受限於素材成本及

    加工適口性,目前尚無食品大廠投入罐頭飲品之量產,然而朝著平民化市場銷

    售將是業者努力的方向,舉凡牛樟芝喉糖、牛樟芝咖啡、牛樟芝餅乾、牛樟芝

    茶包、牛樟芝酒等,性價比是否受到消費市場青睞,有待市場考驗。

    靈芝是中藥中最富盛名的一種,在古醫學典籍中歸類為上藥,在適當使用

    條件下非常安全。一般消費者對靈芝並不陌生,且接受度高,長久以來有穩定

    的食用族群。分佈主要以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及日本等國為主,仍以華人為

    主力消費族群,1970 年代後期,由於太空包栽培技術的突破,可將之大量產業

    化生產,作為保健食品機能性素材,應用於日常食品中,如靈芝雞精、靈芝啤

    酒、靈芝茶包,或者開發成單方或複方的罐頭飲品,亦可靈活搭配其他機能性

    素材開發多機能或多樣化的養生保健食品,目前市售靈芝保健食品開發的產品

    型態以膠囊及飲品佔最大宗品項,產值穩定成長,推估 2017 年靈芝保健食品

    產值約達 21 億元,相較 2015 年,產值成長約達 11%,尤見該品項已有穩定的

    消費客群,未來亟需開拓新的消費市場及客群。

    牛樟芝為台灣特有藥用真菌,具多重保健功效,目前已知活性成份約有 200

    多種,常見者包括三萜類化合物、多醣體、固醇類、SOD、腺苷、微量元素等

    生理活性成份,近年來逐漸被學研機構以動物試驗或臨床研究驗證其具有護肝、

    免疫調節、調節血壓、調節血糖、調節血糖等保健功效,並發表於國內外期刊。

    由於近年來產官學研投入資源進行相關研究及產業化應用發展,使得牛樟芝在

    台灣逐漸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價值鏈,上游價值鏈活動核心集中於原

    料及素材之生產供應,原料供應主要涵蓋牛樟芝樹苗培育、造林、牛樟椴木供

    應等環節,素材供應主要涵蓋牛樟芝菌種保存、菌種篩選、素材量化培養(椴木

    培養、液態發酵及固態培養)及品質安全管理(含關鍵指標活性成份分析、安全、

    安定性測試);中游價值鏈活動核心聚焦於成品生產製造,涵蓋範圍包括量化製

    程、多元產品型態(如膠囊、飲品等)及加工製程及品質安全驗證系統 (含國內

    外系統性或產品驗證標章之申請);下游價值鏈活動核心聚焦於物流、行銷,包

    括物流運輸、包裝、通路、品牌、廣告等行銷活動),有時亦涵蓋產品認證標章

    之申請,此價值鏈產生之擴散效益,讓牛樟芝在真菌類保健食品產業能快速的

    嶄露頭角,在國內真菌類保健食品中市場表現最為亮眼。

    國內牛樟芝保健食品產業仍持續穩定發展,推估整體產值約達 22 億元,相

    較於 2015 年,產值微幅成長 5%。業內指出,國內牛樟芝相關製造及販售業者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7

    約有 1000 家,較具規模之專業製造廠約有 10 餘家,除了銷售國內,亦成功

    拓展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的華人市場,特別是中國大陸市場,是目前牛樟芝保健

    食最具潛力的國外目標市場,國內業者無不積極佈局該市場。

    然而,牛樟芝在中國大陸屬於新資源食品,在未取得新資源食品許可證前,

    無法在當地以食品流通販售,目前仍未有國內業者取得新資源食品許可證,成

    為國內牛樟芝保健食品業者進軍大陸市場最大阻礙。2015 年由國內主要生產椴

    木牛樟芝子實體業者組成的民間團體「中華海峽兩岸牛樟芝產業發展協會」,積

    極與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共同協商議定「台灣牛樟芝進口中國行業標準」,

    將椴木牛樟芝子實體納入台灣地區已上市 20 年以上並經審定中藥材「品種目錄

    清單」中,未來將以「中藥材」管理方式管理進口的牛樟芝產品,這意謂牛樟

    芝出口至中國大陸只能以中藥材名義輸入,且一定要是「椴木牛樟芝子實體產

    品」,其他以固體發酵牛樟子實體或液態發酵菌絲體素材或以食品、保健食品名

    義輸入者,中國大陸主管機關皆不接受其進口,而且此項輸入僅限於福建省轄

    內通關口岸才予准牛樟芝原料進入。

    目前「台灣牛樟芝進口中國行業標準」於 2017 年 6 月更名為「台灣牛樟芝

    大陸輸入標準」,為目前牛樟芝進入中國大陸的法源依據,也為台灣中藥牛樟芝

    進入大陸開了一個規範大門,將有助於台灣牛樟芝產業可合法輸入中國大陸市

    場,並依中草藥銷售標準進行規範,目前首批開放者只有台灣本地生產的牛樟

    椴木培養的子實體,並以中藥材(飲片)銷售,其他加工的製品暫不開放。

    然而,對於多數的業者而言,椴木牛樟芝子實體以中藥材名義輸入中國大

    陸仍有阻礙,在實務操作面仍然存在著技術性及輸入成本的相關問題,例如公

    認的產品規格標準尚未建立、椴木牛樟芝標準品之取得需花費的成本考量等。

    再者,近來海峽兩岸政治關係凍結,不利雙邊正向的貿易交流,陸客團來台團

    數減少,對牛樟芝在地銷售或出口中國大陸多少帶來衝擊。未來產業發展仍需

    靠產、官、學、研共同努力,持續強化牛樟芝安全性、功效性及安定性科學驗

    證實績,尤在功效性方面能多朝人體試驗方向努力,與全球保健食品產業接軌。

    衛福部公告於 2016 年 7 月 11 日起需向衛福部食藥署提供牛樟芝原料之

    詳細加工或製造過程、規格及 90 天餵食毒性試驗報告,經審核通過,該牛樟

    芝原料始得用於食品生產。外包裝應以中文加註「嬰幼兒、孕婦、哺餵母乳者,

    如需食用本產品,請洽詢醫師或醫療專業人員」之警語字樣,亦明確標示原料

    使用部位為子實體或菌絲體及其培養方式,對於提升國內牛樟芝產業整體素質

    及其競爭力有所助益。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8

    牛樟芝子實體培養期長、產量少,因此,國內多數牛樟芝製造業者主要採

    用液態培養方式進行培養,如葡萄王、金穎、善笙等生技公司,其次為固態培

    養如偉翔、國鼎、康建等生技公司,少數業者採椴木培養如喬本、亞新、睿森

    等生技公司,但由於椴木培養牛樟芝子實體產量少且費時,為此,很多生產椴

    木牛樟芝子實體的業者仍以固態培養方式生產牛樟芝菌絲體或子實體,各家業

    者都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多數著重在培養基質成份調整及發酵條件之控管,

    進行國內外專利佈局,目前業者已陸續朝開發多元化的牛樟芝產品努力。然而,

    目前整體牛樟芝產業發展之困境在於,牛樟芝子實體及菌絲體之成份規格目前

    尚無國家標準(CNS),不利產業健全發展,目前民間相關牛樟芝公協會亦努力協

    助政府訂定相關標準。

    紅麴的發展起源於中國,中國長久以來即將紅麴應用在食品加工上,紅麴

    菌的應用層面廣泛,除一般傳統食品、調味品味外,尚可應用醫藥品、保健食

    品、保養品等。早期紅麴原料素材主要由中國進口,之後隨著國內紅麴發酵技

    術逐漸成熟,逐年減少對進口紅麴素材的依賴,近年來,國內微生物類保健食

    品發酵工廠幾乎都有量化生產紅麴素材的能力,再者,可能因紅麴於降低血清

    膽固醇的機轉明確,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紅麴保健食品取得健康食品認證達

    50 項產品(含個案審查型 8 項,規格標準型 42 項)產品,均訴求調節血脂功能,

    一般消費大眾對其認知度高,長久已來市場已培育一群忠實的愛用者,紅麴保

    健食品仍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歷久不衰。推估 2017 年紅麴保健食品產值約達 9

    億,相較 2015 年,產值呈現持平狀態,可能由於市場上有不少訴求有益降三高

    的替代產品,使得紅麴產品近年來產值停滯不前,處於無法突破的狀態,最近

    已有業者與學界合作篩選出具多重功效紅麴菌株,除能調節血脂,亦能調節血

    糖,此紅麴膠囊產品最近已取得健康食品認證,期待後續有更多紅麴新穎性功

    效如抗疲勞、抑制腫瘤等被開發出來。此外,紅麴製品在加工及貯存條件不佳

    的狀況下,容易受橘黴素污染,為此,衛福部於 2016 年 9 月發佈「紅麴製品之

    食品製造業者良好衛生作業指引」,有利於整體國內紅麴保健食品產業素質之提

    升。依現行「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之規範,紅麴色素之橘黴素限量需低

    於 200 ppb;原料用紅麴米之橘黴素需低於 5 ppm;而使用紅麴原料製成之食品橘

    黴素需低於 2 ppm。

    「蟲草」泛指真菌寄生於昆蟲幼蟲上形成的菌蟲複合體,自然界存在約有

    400 種,而中華中藥典收載的中藥材的「冬蟲夏草」則是麥角菌科(clavicipitaceae)

    真菌冬蟲夏草菌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9

    的子座及蟲體之複合體,所以冬蟲夏草只是蟲草中最有名的一株,冬蟲夏草不

    等於蟲草,而是蟲草的一部份,目前國內中藥材冬蟲夏草子實體尚未被開放作

    為一般食品(含保健食品)之原料使用。

    冬蟲夏草是中國自古傳統的珍貴中藥材,價格不匪,傳統的冬蟲夏草來源

    不易,天然冬蟲夏草原產於青康藏高原等地,寄生於蝙蝠蛾幼蟲體內的冬蟲夏

    草菌絲體,極其稀少珍貴,然而天然來源冬蟲夏草產量非常稀少,拜人工復育

    技術之賜,冬蟲夏草得以特定菌種進行人工復育。依現行「冬蟲夏草菌絲體食

    品標示相關規定」,食品品名標示為「冬蟲夏草菌絲體」時,其使用之菌株須為

    中華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或分離自冬蟲夏草之蟲草相關菌株,若食品業

    者使用中華被毛孢菌種為原料時,應備妥菌株之鑑定證明,而使用中華被毛孢

    以外菌株為食品原料時應將相關文件送交食品藥物管理署備查,目前國內保健

    食品業者最常用來生產蟲草保健食品的蟲草菌株為蝙蝠蛾擬青霉

    (Paecilomyces hepiali)(CS-4)、北蟲草(蛹蟲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

    等。此外,所有蟲草保健食品必需於產品外包裝明顯易見處,加註「本產品非

    中藥材冬蟲夏草之製品」之醒語,以利與天然來源冬蟲夏草進行區分。

    推估 2017 年蟲草保健食品產值約達 5 億元,相較 2015 年成長持平,蟲草

    保健食品整體產值無法有顯著的成長,可能受到蟲草產量低且原料素材單位售

    價偏高的影響,以致不利於其產業化發展,產量低可能與發酵培養時間長、製

    程條件不易調控、容易受雜菌污染而敗槽等因素有關。目前國內業者主要以 2

    種方式培養蟲草,其一,固態培養:使用乾燥或冷凍保存的蠶蛹作為培養基,提

    供以昆蟲來源蛋白質為養分長成的蟲草; 其二,液態培養:使用液體培養基促進

    蟲草菌絲體成長的培養方法,透過此種方法可大量收穫蟲草菌絲體,售價上亦

    較固態培養者便宜,目前國內採液態培養的廠家仍佔多數。蟲草在保健訴求上

    主要為免疫調節,功效品管指標通常為蟲草素 (Cordycepin) 及蟲草多醣

    (Cordyceps Polysaccharide)。

    相較於一般食品,保健食品通常具有原料成本高、具機能性成份、產量少、

    高單價及高毛利的特點,然而能大量製成平價的養生食品如機能性飲料、飲料、

    沖泡穀粉等傳統食用型態產品則可打破這些特點,成為一般日常食品,以親民

    的價格贏得消費者青睞,木耳飲品即是成功的案例。木耳為最傳統之平價菇類,

    採太空包栽培,嘉義縣中埔鄉為最大產區,其餘地區零星栽培,1 年產量約 1.4

    萬公噸,在國內主要用途係作為食用菜餚,應用於國內保健食品產業,則主要

    開發為木耳飲品進行銷售,推估 2017 年整體木耳飲品產值約達 4 億元,相較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0

    2015 年,產值約成長 33%,可能由於一般民眾對木耳認知度高,普遍把木耳當

    作養生的食品,近年來己有業者取得木耳飲品在訴求腸胃道功能改善方面之健

    字號認證,強化了木耳保健效益,預期木耳飲品市場未來仍然有成長空間,也

    期待有更多日常食用菇類能開發成保健食品,持續提高整體真菌類保健食品產

    值。

    此外,木耳是中國人普遍的食用菌種之一,由於熱量低且含有豐富膳食纖維

    及維生素與多種酵素之高價值產品,是一般民眾特別是女性補充鈣、鐵等營養

    素的最佳選擇,再加上木耳的植物膠質是種天然的滋補劑,如白木耳常被當作”

    素燕窩”作為滋補的飲品,富含多醣體及膳食纖維亦成為免疫調節、腸胃道功能

    改善之保健食品素材,使其成為國內保健食品之新寵。

    4.藻類保健食品

    目前全球運用於保健食品商品化及產業化開發的食用藻類主要以綠藻(小

    球藻)(Clorella)、藍藻(螺旋藻)(Spirulina)、雨生紅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及鹽生杜氏藻(杜氏鹽藻)(Dunaliella salina)、褐藻(Ascophyllum nodosum)等藻

    種為主,國內生產的藻種以綠藻及藍藻佔最大宗,並將其開發成多元型態保健

    食品販售,其中較具生產規模的業者如台灣綠藻、遠東藍藻、味丹生技、南寶

    生技、光壁企業等公司,其他藻種如杜沙藻、褐藻目前國內已有業者從事生產,

    但產量似乎仍不具規模,有待後續更多科學性研究予以佐證其保健效益,以及

    長期市場投入進行消費者教育。

    國內生產藍、綠藻保健食品主要以藻類原料素材型態供應國外市場,包括

    日本、東南亞及歐洲等,其中以日本為最大的國外市場,在全球綠藻供應鏈中

    佔一席之地。台灣早期從日本引進綠藻生產活動後,綠藻養殖技術已有超過50

    年的歷史,產量長期位居全球之冠,全盛時期佔全球總量近7成。1977年為台灣

    生產綠藻之全盛時期,當時約有30餘家綠藻養殖廠,成為全球綠藻原料的最大

    供應國,Discovery探索頻道團隊曾跨海來台採訪國內具代表性的綠藻生產工廠,

    採訪內容主要為國內綠藻廠商在生產、品管及行銷國際上之經驗談,於2014年8

    月在Discovery探索頻道播出「生活科技大解密第11季:第7集」,向全世界宣告台

    灣為綠藻生產王國,相信對於綠藻在海外市場之拓展有正面的助益。

    面對全球化競爭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之崛起,台灣的綠藻產業是否能持

    續保有競爭優勢仍是下一階段需面對的挑戰,由於中國大陸具有廣大的天然養

    殖空間,具有產量高、單價低的優勢,近年來持續以低價策略搶攻國際市場,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1

    然而他們在生產技術及產品品質方面短期間還無法超越台灣,但未來突破了技

    術發展困境、改變訂價策略、產品品質提升後,勢必對我國綠藻產業造成衝擊,

    因此,未來在綠藻品種篩選、保存、產率、純化、萃取、功效開發等各方面技

    術層次需力求不斷升級,並進行國際專利佈局,亦需有效防堵技術外流來因應。

    2017年國內藍、綠藻產值約達20億元,相較2015年產值成長趨於平緩,由

    於國內藍、綠藻產業主要為出口導向產業,國外目標市場的保健食品消費量容

    易衝擊到藍、綠藻素材產量及產值,據日本健康營養食品協會調查指出,2017

    年日本特保食品市場規模達到6,586億日元,僅比2016年的6,463億日元僅增長

    1.9%,這也使得國內以日本為出口主力的業者,跳脫藍、綠藻粉素材生產廠商

    的定位,研發末端應用保健食品如錠狀、飲品、餅乾及麵條等,朝自有品牌及

    末端成品銷售努力,在原料素材方面逐漸往日本以外的市場如東南亞、歐美各

    國努力,在技術方面朝更高層次的萃取、純化、濃縮技術努力如綠藻精(Chlorella

    Growth Factor; CGF)、微藻油DHA等,亦承接國內外OEM代工等產品開發業務,

    以尋求更多市場機會。

    綠藻為單細胞真核生物,有完整細胞核與葉綠體,在台灣以淡水天然培養

    池養殖為主,且通常採單一藻種養殖,較寒帶國家採用的桶槽發酵培養方式佳,

    可獲得單位營養成份含量高的綠藻產品,而受到國內外買家之青睞。2017 年綠

    藻產值約達 13 億元,產品之保健功效訴求多元,主要在免疫調節、調節血脂、

    調節血糖功能、延緩衰老等,品管或功效指標成份如總多酚、葉綠素、α-次亞

    麻油酸等,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通過健康食品的綠藻保健食品達 5 項次。藍藻

    為多細胞原核生物,不具細胞核,葉綠素含量少,含有豐富藻藍素,在國內主

    要以鹹水進行單一藻種養殖,功效訴求主要在免疫調節、調節血脂、抗發炎等,

    主要功效指標成份,如藻藍素、亞麻油酸( Linoleic acid ) 次亞麻油酸(α

    -Linolenic acid)等,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通過健康食品的綠藻保健食品累計達 3

    項次,2017 年藍藻產值約達 7 億元。

    藍、綠藻皆為鹼性食品,能幫助調整酸性體質,且營養價值極高,有豐富

    且含量均衡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因含完整

    的必需胺基酸,蛋白質品質媲美牛奶,因此被譽為是21世紀的「綠色超級食物」,

    為忙碌現代人因長期外食或三餐營養不均衡,有隱性飢餓問題者的最佳營養補

    充品來源。很多業者在行銷上會強調藍、綠藻保健食品為天然來源綜合維生素

    及礦物質,不含化學合成物質,能利用 100%藻粉完成打錠,不額外添加硬脂酸

    鎂、玉米澱粉等賦型劑,對健康更有保障。此外,其為非動物性來源食品,可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2

    鎖定國內外特定族群進行推廣,例如素食者、回教徒(申請哈拉(Halal)食品)、猶

    太人(申請 Kosher 食品認證)等。在業者不斷改良精進下,已發展成熟,多數業

    者已建立相關製程技術,並進行國內外專利佈局,主要的技術包括藻種篩選技

    術,確保藻種的純化及保存,破壁技術提高消化吸收率等。未來則傾向於進行

    藻種成份分析和天然物純化、保健功效科學性驗證. . .等工作,以利開發新穎性

    功效,創造高附加價值產品。

    除藍、綠藻之外,杜沙藻、褐藻及其他大型藻類如龍鬚菜、馬尾藻等亦為

    國內藻類保健食品極具發展潛力的品項,有賴產學界合作進行更多功效開發及

    科學性驗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杜莎藻富含 β-胡蘿葡素、蕃茄紅素、葉黃素、

    玉米黃素等抗氧化成份,皆具有護眼功效,隨著人口老化及 3C 產品帶來的智能

    生活環境變遷,護眼保健食品將極具開發潛力,或許有機會將杜沙藻開發成護

    眼藻類保健食品素材,目前有業者已將杜沙藻及褐藻開發成健康食品,其主力

    功效訴求分別為護肝及免疫調節,再者,國內食品產業過去在歷經多起食安事

    件後,原料/素材的選擇,逐漸朝向天然、無添加的加工方式努力,也為未來藍、

    綠藻在天然藍、綠色之色素應用開啟新商機。藍、綠藻保健食品除了申請有機

    認證,潔淨標章(Clean label)認證亦是可著力之處。

    (二)保健用植物來源保健食品

    漢方、草本植物之來源保健食品之產品型態係以飲料及飲品為主,目前以

    綠茶為最大宗品項,2017年綠茶飲料總產值約達58億,相較2015年產值衰退幅

    度約達1成。由於兒茶素具有顯著抗氧化功效,機轉明確,在保健類飲料品項中,

    單一無添加機能性素材的綠茶飲料為發展最早的品項,其中又以無糖綠茶為最

    早取得健字號之品項,此後以綠茶為主要基底添加菊苣纖維、難消化性糊精、

    茶花抽出物等機能性素材之茶飲料陸續被開發出來,在市面上造成熱銷,主要

    功效訴求為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及不易形成體脂肪。

    為迎合不同消費族群之需求,業者逐漸開發出以非綠茶為基底的機能茶飲料,

    如以發酵烏龍茶或穀物(如焙炒大麥、蕎麥、玄米等)為基底,並添加各種機能性

    素材的保健飲料,以及以純漢方草本為原料開發而成的各種機能茶飲料(如青草

    茶、草本茶等)。該類產品2017年產值約達30億元,相較於2015年成長幅度約達

    30%,這類型機能性茶飲料如烏龍茶、大麥茶(麥仔茶)、蕎麥茶皆陸續取得健康

    食品認證,再者,其他嗜好性一般飲料如碳酸飲料、檸檬茶、椰奶等都陸續取

    得健字號,尤見台灣整體飲料市場已朝保健化的趨勢進展,是否也因為少子化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3

    因素,原本走向嗜好性的飲料市場年輕客群逐年減少,反之,重視健康的中高

    齡族群人口數日亦成長,帶領著整體保健飲料市場持續的向上成長。

    2017年漢方草本植物來源飲品整體產值達42億元,整體較2015年成長27%,

    植物來源女性保健訴求飲品產值約達17億元,這類產品包括以四物湯或莓果汁

    為基底,添加機能性素材如胺基酸螯合鐵、膠原蛋白、CoQ10等或其他漢方、

    草本素材之飲品,相較2015年產值微幅衰退6%,截至2018年12月通過健康食

    品認證之四物飲累計達4項次,主要功效訴求為促進鐵吸收、延緩衰老功能,而

    非針對女性訴求的漢方飲品(如人蔘飲品、青少年成長飲品、葉黃素飲等)產值約

    達25億元,相較2015年產值約成長67%,其中具有護眼訴求之葉黃素飲於2017

    年第3季才加入市場,產值表現亮眼,預期2018年產值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中華民族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老祖宗在尋找食材過程中,

    發現了具有治療效果的食材,後來將之歸納成可治療各種疾病的中草藥或漢方

    草本的中醫典籍,因此,華人普遍重視「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將漢方、

    草本植物來源原料/素材運用於保健食品之開發,成為時下的流行趨勢,近幾年

    吸引不少生技、食品廠及藥廠投入生產製造或販售行列,尤其有不少中藥相關

    製造或進口商如華陀扶元堂生科公司、順天堂公司、港香蘭公司等陸續以漢方、

    草本植物保健飲品切入食品市場,並將中藥常用的湯劑、膏劑等劑型應用在飲

    品之開發,並開創自有品牌,已在市場上逐漸培育出忠實的顧客群。

    所有的漢方草本保健飲品,其素材雖然在衛福部食藥署公告的可供食品原

    料一覽表之列,但始終不離中藥材範疇,因此,有中醫師呼籲使用漢方保健食

    品時也應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根據人體的陰陽、寒熱屬性、性別、年齡,

    選用適合的漢方保健品。一般而言,業者在開發這類產品時皆會按中藥方劑組

    成,按 “君、臣、佐、使”的調配原則進行配方設計,同時尋求具中藥背景的

    專家或中醫師意見。但近來有不少中醫藥學專家學者指出,四物飲、人蔘飲品

    等以中草藥材或草藥為基底的食品雖然藥性濃度較低,但因為是食品,民眾若

    長期飲用仍有藥用效果,近來己與食藥署密切研商,希望管理原則訂得更明確,

    讓業者依循,也保障消費者安全,研擬方向包括限制濃度或固有成方不全部使

    用等,初步會先從食品標示著手,希望廠商明示添加成份的劑量,並加註警語

    等,未來藥事法或食安法也將針對這類可供調味或可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加以明

    確規範,讓保健食品業者有所遵循,避免可規避的模糊空間。

    未來漢方保健飲品市場發展方向將朝更為分眾化,有明顯的市場區隔,朝

    符合多元訴求之趨勢發展,未來看好護眼、護肝、抗疲勞、喉嚨保健、安神等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4

    產品發展,以符合廣大上班族之需求。而針對退休銀髮族而言,調節血壓、血

    糖、保護心血管、改善記憶力及保護關節等飲品的開發更顯得重要。

    全球有近130個國家使用植物藥或漢方草本產品,中國、日本、韓國、德國

    及美國是發展最蓬勃、需求量最高的地區。據WiseGuy Research Consultants Pvt.

    公司統計資料指出,2016年全球草本膳食補充品市場約達491億美元,預計到

    2022年將達到867億美元,從2016年到2022年將以9.9%的複合年成長率增長,足

    見漢方、草本來源保健食品未來無限的市場發展潛力。

    (三)穀類來源保健食品及保健油品

    穀類富含膳食纖維有利於降低血中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並幫助排便,已獲

    得國內外相當多的科學驗證支持,加上全穀及高纖食品已成為全球保健食品發

    展的趨勢。據統計,2017年這類穀類產品全球市場規模已達276億美元,以美國

    為最大市場。全穀物食品富含纖維、礦物質、維生素和數百種植物化學物質,

    脂肪含量較低,本身即為天然的保健食品,近幾年來也帶動國人食用雜糧全穀

    物風潮,舉凡五穀米、十穀米、多穀米等產品已逐漸走入國人日常飲食生活中,

    衛福部食藥署亦制定全穀產品宣稱規範,讓業者在產品行銷推廣上得以依循,

    產品中所含全穀(whole grain)成分佔配方總重量百分比51%(含)以上,始可以全

    穀產品或以其穀物名稱宣稱,全穀係包括果皮(糠層、麩皮)、胚芽及胚乳之穀物。

    2017年國內穀類來源保健食品整體產值約達117億元,其中以綜合穀粒/沖泡穀

    粉市場佔最大宗,產值約達64億元,佔整體穀類來源保健食品產值近6成市場,

    燕麥片產值達21億元,相較2015年產值微幅衰退5%,綜合穀粒、沖泡穀粉及燕

    麥產品成長持平。

    國內已獲得健字號認證的健康食品之產品型態更趨多元,產品型態涵蓋了

    快煮穀片、即食沖泡穀片/粉、熟飯、穀奶、麵條、穀物茶飲料等穀類加工食品,

    截至2018年12月底前取得健字號產品累計達17項次,主要以燕麥為主要保健食

    品素材。隨著穀類保健素材如大麥、燕麥、藜麥等機能性穀物及相關議題持續

    發酵,國內吹起穀類養生風潮,相關應用開發之加工食品推陳出新,且在植物

    性穀奶不含膽固醇健康概念推波助瀾下,國內各食品大廠紛紛加入生產製造行

    列。

    國內穀類保健食品市場已進入戰國時代,值得注意的是,「零食正餐化」

    是近年來零食類產品發展最為明顯的趨勢,據Euromonitor 於2000~2014年之

    統計結果指出,薯片、堅果和能量棒的銷售增長率分別達68%、140% 和162%,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5

    因此,機能性、便利性及富含營養物質將成為食品業者開發這類產品的主要方

    向。最近,國內業者也陸續將機能性穀物,應用開發至烘焙食品,如餅乾、麵

    包、擠壓及膨發米穀棒等休閒食品,未來尤其看好擠壓及膨發米穀棒產品之發

    展,因為其適口性佳,對於不喜歡平淡無味的麥片或多穀米的消費者而言,以

    穀物棒作為點心攝取能作為補充穀物纖維良好來源之一,然而,在加工上為了

    賦予高纖食品適口性,往往會加入大量油脂及糖,而使得產品油脂含量高,長

    期常溫流通貯存期間脂質易酸化劣變,有油耗味生成,品質管控不易,未來低

    糖、低脂、高纖及良好適口性將成為業者開發穀物棒產品時重要的考量因素。

    觀察市售健康即飲穀奶,從早期的無糖豆漿,接著發展成燕麥奶,直至最

    近新開發上市的薏仁奶、混合多種穀物或堅果的蕎麥核果穀飲、燕麥胚芽飲。

    乳品及豆奶市場亦趕搭此熱潮,結合榖物概念開發混合燕麥、大麥、藜麥、紫

    米等機能性穀物,推出穀物系列產品。除了燕麥的保健機能受到關注外,薏仁

    及紅豆自古在中醫膳食中有著養生的功效,特別有「利水」效用,近來,有業

    者以薏仁、黑豆及紅豆為素材開發了薏仁露、黑豆及紅豆水機能性飲料,受到

    年輕女性消費者的歡迎,在市場上造成熱銷,推估2017年紅豆水、黑豆、薏仁

    水等穀物水產值約近4億元,市售產品型態己從保特瓶裝飲料衍生為殺菌軟袋、

    沖泡粉末、沖泡茶包等多元型態發展,大多強調使用在地生產食材製作,有不

    少在地小農委託食品廠代工,以地產地銷的形式販售。

    以往穀類沖泡粉末或穀奶如豆漿、燕麥奶,為了增加適口性,業者在製造

    時業者都會加入糖粉,然而,近來消費趨勢傾向食品健康化,市場傾向於「無

    添加糖」及「多健康」之訴求,此市場現象可從無糖豆漿消費佔比逐年增加,

    而含糖豆漿費量逐年降低可得知,2017年無糖豆漿產值約達8億元,較2015年

    產值成長33%。再者,穀類沖泡飲品很適合作為咀嚼力不佳的銀髮族群食用,

    且無添加糖有利延緩血糖上升,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無糖、高纖訴求的機

    能性穀類保健食品可望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

    2017 年保健烹調油品產值約達 37 億元,相較 2015 年產值微幅成長 3%,

    主要為健康調合油品,受到黑心油品事件之影響,民眾在選購保健烹調油品時,

    除了關心其機能性以外,更在意其來源及安全性,尤其兼具有機及保健訴求的

    保健油品在近幾年的銷售有成長趨勢。此外,根據 Mintel GNPD 新品資料庫統

    計,2017 年台灣食用油中有 3 成為新品,大部份為非用來作為傳統用途的烹調

    油脂,包括玄米油、亞麻籽油、葡萄籽油、椰子油等,尤其是有機的產品特別

    受到歡迎,由此可見,國內消費者在選擇油品時,會朝向更高品質、成份單一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6

    及具機能性方向做選擇。

    近年來,穀類保健食品業者開發之產品不僅強調保健訴求,亦朝原料來源

    天然、無食品添加物或少添加食品添加物方向開發產品,因此,未來業者是否

    以申請潔淨標章(clean label)作為未來發展趨勢值得關注。「潔淨標章」(Clean

    Label)源自歐洲,係由通路商所發起。基於健康考量,期能將加工食品添加物單

    純化,當產品的添加物使用符合潔淨標章的要求時,代表產品具有無或少人工

    合成食品添加物、配方單純、加工製程簡單化及資訊透明。

    (四)動物來源保健食品

    目前國產動物來源保健食品主要為雞精、蜆精、甲魚精、膠原蛋白、特定

    訴求乳製品等保健食品,推估2017該類型保健食品整體產值約達75億元,相較

    2015年,產值約成長10%。

    中國人自古即有以中藥材燉補養生雞湯的概念,特別在早期物資匱乏的台

    灣,普通人家只有在逢年過節或生病、婦女產後坐月子時才有機會吃到雞肉,

    雞精產品長期在台灣造成熱銷,是大家公認能迅速補充體力及元氣的最佳補品,

    多少與早期留下的傳統觀念有關,市售雞精產品發展更加多元,從傳統雞精,

    進展到滴雞精及熬雞精,搭配靈芝、蟲草、人蔘等素材調配多種風味以滿足更

    多消費族群的需求。從關鍵製程來看,傳統雞精製程主要是蒸煮後,去油、濃

    縮、調配、過濾,再經商業滅菌而成,成品皆為罐頭食品,產品以常溫販售為

    主。滴雞精則是隔水加熱以蒸氣萃取,取汁去油後,成品直接以冷凍或商業減

    菌而成,熬雞精製程係以加少量的水進行熬煮,經過濾、去油後直接以冷凍或

    商業減菌而成,因此,滴雞精及熬雞精產品可為冷凍食品或常溫罐頭食品(含殺

    菌軟袋包裝食品)。

    推估2017年整體雞精產值達到29億元,相較2015年傳統雞精成長持平,而

    滴雞精及熬雞精產值成長約4成。相較於傳統雞精,滴雞精具有風味上之優勢,

    加上田原香、農純鄉等業者成功的品牌行銷策略,增加消費者認知度,老協珍、

    正官庄、娘家存元堂、長庚生技、華陀扶元堂等知名品牌陸續加入滴雞精或熬

    雞精之銷售行列,使得投入滴雞精生產的廠家數有逐年增多的現象,銷售上逐

    漸能看到市場規模。近來食品大廠陸續與養雞業者合作推出自有品牌,將更擴

    大滴雞精市場規模,然而,滴雞精及熬雞精在產品售價上遠高於傳統雞精,是

    否能像傳統雞精一樣打開普眾市場有待市場考驗。

    但就目前市場走勢來看,兩種雞精在市場的客群上有明顯市場區隔,傳統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7

    雞精主打送禮市場、上班族抗疲勞及補充精力、兒童學進及病患營養迅速補充

    等,主要銷售對象鎖定一般成人及兒童兩大區塊。滴雞精及熬雞精主要鎖定女

    性客群,主打女性經期調理、懷孕期及做月子時期因應哺乳需求之營養補充市

    場,除了女性客群特別是「孕媽咪」為主,亦以青春期少年、年長者等為對象,

    而滴雞精及熬雞精近幾年也主打高端送禮市場,是否能提供習慣選購燕窩為伴

    手禮的消費族群新選擇值得關注。

    除了從雞肉提煉雞精外,魚肉亦可作為為提煉高蛋白營養品的來源,營養

    價值不亞於雞精,近來已有業者與魚塭養殖業者合作,透過酵素水解技術生產

    製作魚精產品,目前已開發出鱸魚精、虱目魚精等產品,產品客群主要鎖定孕

    婦、哺乳婦、病後調理人群、銀髮族等,與滴雞精或熬雞精主打的客群重疊。

    此外,產品亦訴求富含魚膠原蛋白,魚精未來是否繼滴雞精之後成為下個市場

    新寵值得期待。

    以抗疲勞、護肝為訴求的補益飲品,除了雞精以外,蜆精同樣受到消費者

    歡迎,2017年蜆精產品(含蜆錠、膠囊產品)產值約達12億元,近3年成長呈現持

    平狀態,可能因為蜆精的訴求功效單一,主要在護肝及抗疲勞,尚未有其他新

    穎性功效被開發,加上很多功效訴求同質性飲品種類繁多,如人蔘飲、雞精、

    樟芝飲等能做為替代性產品所致。蜆精主要的原料取材於台灣花東地區養殖的

    黃金蜆,為台灣特有的保健食品,相關蜆精產品目前己取得7項健字號產品,近

    幾年,業者除了銷售國內市場,亦積極拓展國外市場如馬來西亞、日本、汶萊、

    泰國、菲律賓、韓國、新加坡等,未來是否能再創銷售佳績,外銷市場之拓展

    成為關鍵。

    一般消費者印象中已把「膠原蛋白」與「美容」劃上等號,由於膠原蛋白

    相關產品具有市場熟悉度高之優勢,尤其受女性消費族群青睞,致使看似成熟

    市場迄今仍歷久不衰。膠原蛋白飲目前在美容飲品市場中蔚為主流,2017年膠

    原蛋白產品產值約達13億元,相較2015年,產值成長8%。然而,國內消費者對

    其品牌忠誠度低,即使市面上膠原蛋白產品品牌眾多,以委託代工生產居多,

    產品型態以飲品、口服粉末、沖泡粉末為主,多為複方產品,目前仍未出現國

    產的領導品牌,亦有不少消費者仍偏好進口的膠原蛋白產品,特別是日本品牌。

    業者在配方上,傾向針對女性需求進行設計,例如添加大豆萃取物(含大豆異黃

    酮素)、藤黃果萃取物、維生素D3、維生素B群等。不過,食用膠原蛋白是否具

    有美容功效,目前仍缺乏科學證據佐證,加上健康食品功效訴求尚未開放美顏

    或護膚的功效項目,截至2018年度12月底,已有膠原蛋白複方保健食品通過健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8

    字號認證,主要功效訴求為不易形成體脂肪及骨質保健功能,但主要的活性成

    份皆非膠原蛋白而是額外添加機能性素材。儘管如此,對於廣大愛美性消費者

    而言,補充膠原蛋白仍是其維持青春不二首選,未來膠原蛋白系列保健食品仍

    具市場拓展空間。

    (五)其他類保健食品

    2017 年以其他類保健食品,最大宗品項,約占整體產值 25%,其中又以

    其他類膠囊、錠狀產品(不含前述乳酸菌、靈芝、牛樟芝、紅麴、綠藻、藍藻…

    等膠囊、錠狀產品)占最大宗,約 39%,推估產值約達 76 億元,類別多為進口

    原料/素材如綜合維生素、維生素 C、鈣、葡萄糖胺、大豆異黃酮、葉黃素、葡

    萄籽、蔓越莓、DHA、CoQ10 等直接充填膠囊、打錠製成之產品,相較 2015

    年產值約成長 12%。補充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居次,約佔 15%,產值約達 29 億

    元,相較 2015 年,產值微幅衰退 3%。無糖口香糖次之約佔 13%,產值約 25

    億元,相較 2015 年之產值成長約達 9%。

    推估維生素/礦物質膠囊、錠狀產品2017年產值約達到25億元,相較2015

    年,產值顯著成長約近4成,該類產品自2012年1月1日起,依劑量高低分為藥品

    和食品,衛福部食藥署訂出11項需查驗登記的維生素成分含量標準,介於或少

    於該標準的維生素可改列為食品,由於原本列為藥品銷售的維生素,本為指示

    用藥等級維生素產品如善存,大多改以維生素食品在市面上販售,由於鋪貨的

    通路不像以往只能在傳統的藥局或藥妝店販售,也增加了其在一般食品通路包

    括超市、量販店、網路等的鋪貨量,再加上維生素/礦物質產,可能也是造就維

    生素/礦物質類膠囊、錠狀產品長期以來在電視廣告曝光度高,造就了該品項類

    別在近3年產值顯著成長主因。

    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 2017年3 月31日至4月7日,針對 15-64

    歲的網友(總計回收了 2,605 份問卷)進行了一項「保健食品篇」的調查結果指

    出,由近兩年資料顯示,「維他命類」仍是多數網友較常食用的保健食品,再

    者,截至2019年1月19為止向TFDA申請「國產維生素類錠狀膠囊狀食品」核備

    的項目己達1,210項次,每年申請案件逐年攀升中,未來維生素/礦物質膠囊、錠

    狀保健食品仍是業者持續看好的發展項目。市售維生素品項多以複方的綜合維

    生素B群為主,單方則以維生素C為主,而礦物質品項以鈣片為最主要產品,這

    類產品大多會以維生素及礦物質相互調配而成,例如綜合維生素B群通常搭配鎂、

    鐵、鋅、銅、錳等礦物質,而鈣通常搭配維生素D。此外,市售維生素/礦物質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9

    類保健食品通常會針對不同族群的生理需求進行設計,例如孕期婦女為了嬰兒

    的健康需補充葉酸、銀髮族及熟齡女性,普遍容易有鈣質流失的骨質疏鬆問題,

    其產品配方會強化鈣及維生素D。

    在特殊營養保健食品方面,主要涵蓋2大品系,包括特殊營養食品及代餐包,

    營養素組成或營養素調配比例為該類型產品設計之主要訴求點,推估2017年特

    殊營養保健食品產值約達24億元,相較2015年產值成長率約達14%。特殊營養

    食品需經由衛福部食藥署查驗登記,業者取得核備函字號才得已流通販售的食

    品,鎖定具有特殊生理需求的對象嬰幼兒及病人(包括患有糖尿病、肥胖症、腎

    病、慢性肺病患者…等)而製造的保健食品,截至2019年1月29日止,通過衛福

    部食藥署查驗之特殊營養食品共有200個品項,產品項目逐年增加,目前主要以

    進口產品居多,國產品佔比仍少,產品配方設計重點主要是在調整醣類、蛋白

    質、脂質及電解質比例,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特殊營養食品有逐漸朝向本土

    化開發的趨勢發展,原本進口或代工國外品牌的特殊營養食品業者開始研發自

    由品牌,可望逐年提高國產特殊營養食品之產值,再者,2018年1~8月間亞培產

    品陸續發生變質事件,是否影響國產特殊營養食品之發展,有待關注。

    代餐包係以營養學及膳食療養學為基礎應用開發設計的體重管理食品,主

    要需求對象為想維持理想體重,進行體重控制的人士,推估這類型代餐包2017

    年產值約達7億元,相較2015年產值成長率約達17%。維持理想體重普遍為女性

    族群消費者關心的健康議題,有助於體重控制訴求的代餐包產品仍具發展潛力,

    如何將產品搭配專業人員如營養師的飲食及減重建議達到體重控制目的,將是

    持續讓產品熱銷之關鍵。

    就未來發展性而言,特殊營養保健食品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品項,因為台灣

    未來將步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對特殊營養保健食品的需求將與日俱増,若能

    著力及深耕該類產品之發展,未來可望帶來龐大商機,也預期國內將有愈來愈

    多的業者有意投入代工或自有品牌之特殊營養保健食品加工。

    肆、市售保健食品功效訴求分析

    據本研究 2017 年調查結果得知,目前市售產品主力訴求的保健食品功效

    前 3 名分別為腸胃道保健(19.72%)、免疫調節(14.08%)、營養補充(14.08%)、調

    節血脂(9.86%)、護眼(包括緩解視疲勞)(9.86%),而潛力功效前 3 名為延緩衰老

    (12.70%)、減重減脂、體重控制(11.1%)、腸胃道保健(11.1%)及護眼(包括緩解視

    疲勞)(9.52%)(詳如圖 4)。顯見腸胃道保健及護眼在現在及將來都是多數國內業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30

    者看好的保健食品功效項目,而目前主力訴求之功效項目包括腸胃道保健、免

    疫調節及調節血脂皆是目前健康食品主力發展項目。

    市售產品主力訴求功效項目之中前 3 名涵蓋之功效訴求包括腸胃道保健

    (19.72%)、免疫調節(14.08%)及調節血脂(9.86%)為目前通過健康食品認證產品中

    最主要的訴求,可能因為保健食品為一般食品,在產品標示或廣告上不能進行

    功效宣稱,必須申請健康食品認證(即健字號申請),然而,申請健康食品認證所

    費不貲,大多數業者,選擇開發類似產品,行銷上不宣稱功效,先行以保健營

    養品販售,未來則朝申請健字號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腸胃道保健及護眼符合各年齡層消費者之健康需求,不論在

    現在或未來者是業者開發產品之首選,特別是護眼保健食品成為近幾年保健食

    品業者主力開發之明星產品,目前雖無健字號標章的加持,但在消費市場上仍

    存在很大的需求性,係因現代人普遍使用 3C 產品,由手機、平板電腦散發出的

    藍光對眼睛的傷害巨大,因應此需求,不少業者順勢推出護眼保健食品,並在

    市場上熱銷,護眼功效可望成為健康食品新功效訴求項目,有待專家學者向食

    藥署提出護眼功效評估方法草案。再者,外食人口增加,飲食普遍精緻、營養

    攝取不均衡,訴求營養補充的保健食品亦是各家業者主推的產品。

    延緩衰老及減重減脂雖不是目前主力販售產品所訴求的保健功效,但仍有

    很大發展空間,業者普遍看好延緩衰老訴求之產品發展,高齡化社會的到來,

    如何延緩器官機能之老化,特別是腦部的老化,防止失智症之發生,近幾年受

    到關注,業者從預防醫學角度看到了此商機,為此,看好未來延緩衰老的保健

    食品發展潛力,截至 2018 年 10 月 31 日為止,通過延緩衰老保健功效訴求的健

    康食品已達 8 件次,每年申請通過品項有逐年增加趨勢,這類型的產品包括靈

    芝滋補飲品、四物飲、藻精飲品、含機能性成份的沖泡奶粉、提高記憶力膠囊

    等,未來是否有愈來愈多的業者申請延緩衰老訴求健字號產品,將視未來市場

    需求及其發展而定,值得後續關注。再者,受限於目前食品法規之規範,具減

    重減脂訴求之產品難以藉由文宣及廣告方式進行銷售,然而自 2014 年開始不易

    形成體脂肪健字號通過件數劇增,也說明了業者看好體重控制相關食品之市場

    潛力。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31

    資料來源:穀研所 2017 國內保健食品產業現況調查

    圖 4、國內保健食品目前販售主力及未來具發展潛力保健食品功效分佈

    伍、台灣保健食品產業 PEST 分析

    國內保健食品產業未來發展深受政治/政策(Politics)、經濟(Economy)、

    社會(Society)與技術(Technology)等 4 種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如圖 23 所示),

    分析如下:

    (一) 政治/政策環境(Politics; P)

    近幾年國內食品 GMP 制度轉型,使得國內保健食品出口至東協目標市場

    受阻,目前在出口馬來西亞方面,已由衛福部食藥署外銷營養補充食品擴

    充驗證之官方核備函取代之前由經濟部工業局核發之食品 GMP 證書,期

    待未來能與國際接軌,成為幫助國內保健食品外銷之利器,有賴國內衛生

    主管機關之協助。

    中國大陸與東協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又稱「東協 10+1」,不利長期國內業者主要以東南亞為

    外銷目標市場之發展,由於台灣非東協自由貿易區之會員國在關稅上未享

    **註:1.本功效類別僅供本研究調查使用,不得作為一般

    保健食品廣告宣傳之宣稱

    2.上述功效分佈與產值分佈無相關性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32

    有優惠,出口到東協各國的產品末端售價高較不具競爭力,且嚴重壓縮業

    者獲利空間,目前國內業者普遍尋求的解套方式為到東協的國家設立技術

    層次較低的分包廠,出口業務用半成品到該國進行成品包裝,再從當地出

    口到鄰近的東協各國。若要以 MIT 產品的模式出口,除非能選定具有在

    地特色且高單價的國產保健食品,或者我國政府能與東協進行貿議談判,

    如關稅協議以求解套。

    政府新南向政策是對於國內保健食品業者拓展東南亞市場係一大利多,亦

    可思考利用當地豐富的農產品原料做為國內保健食品素材開發的來源。

    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岸關係之和諧穩定,牽動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雙邊經

    貿活動之熱絡程度,近年來,兩岸政治關係凍結的情況下,有不少國內業

    者反應出口中國大陸市場非關稅障礙提高,出口受阻。

    台灣與國際保健食品相關規範持續演變將影響國內外保健食品產業發展

    環境,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健康食品的保健功效將新増第 14 個項目,目前

    己有醫界專家向衛福部提出「關節保健功效之評估方法草案」,此外,日

    本也於 2015 年 4 月於食品標示法中特別新增「機能性表示食品相關法規」,

    將為國內、外保健食品市場開啟新的里程碑。

    國際貿易情勢如中美貿易戰,將持續影響國際貨幣匯率,對於從事國際貿

    易、代工等相關業務之國內保健食品業者將受到影響。

    (二) 經濟環境(Economics; E)

    台灣可支配所得及購買力高,有利於非民生必需的食品如保健食品之消

    費,對國內保健食品市場長期發展有利。據統計,台灣人均 GDP(國內

    生產毛額)雖然不如新加坡、南韓、香港等區域競爭對手,但台灣物價

    相對較低,若將生活成本及通膨等因素納入考量,以購買力平價指數

    (PPP)換算之後,台灣人可支配所得相對提高,購買力遠高於星、韓

    等國家,對於國內保健食品產業之長久發展是一大利多。

    近年來,政府施行年金改革政策,影響了部份原本在保健食品消費潛力

    族群如退休銀髮族的可支配所得,是否連帶影響其對保健食品之消費意

    願,有待長期觀察。

    國內保健食品業者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及海外佈局主要為東南亞、中國大

  • 穀研所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33

    陸等,成為保健食品國際供應鏈之一環,值得注意的是,印尼、越南、

    菲律賓、印度、俄羅斯、巴西等 GDP 仍有顯著成長之國家,仍有很大

    成長空間。

    2017 年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發展協會及台灣保健營養食品工業同業公會

    相繼成立,更強化了國內保健食品產業力量,共同為營造建全的國內保

    健食品產業環境努力。

    (三) 社會環境(Society; S)

    隨著國內民眾對健康議題持續關注,健康意識持續高漲、國人平均壽命

    延長,衛生保健觀念增強,增加了對保健食品之消費,據 106 年家庭收

    支調查報告指出對醫療保健之支出比重從 14.1%持續增加至 15.2%,支

    出項目亦含概保健食品。

    高齡化社會及少子化的人口結構改變,未來銀髮族保健食品將成為各家

    業者開發之重點。

    受忙碌的社會環境且受 3C 智能生活之影響,未來保健食品在開發產品上

    將更著重消費者方便性如榖物棒、能量棒、補益飲品等產品,而通路則傾

    向於虛擬通路之開發,如網購、員購、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