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28
金金金金金金金金 IT 金金金金 金金金金金金 金金金金金金金 金 金 金

description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朱 东 华. 金融危机中的中国 IT 企业表现. UT 斯达康 目前股价 2.44 美元. 中芯国际 目前股价 1.15 美元. 空中网 目前股价 3.09 美元. 百度 目前股价 234.62 美元. 中国移动 目前股价 48.09 美元. 直接影响:金融服务领域是 IT 行业最大的收入来源。软件业约15-30%的收入来自于金融领域。 间接影响: 43%的公司计划削减它们在 IT 领域的开支。.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Page 1: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朱 东 华

Page 2: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金融危机中的中国 IT 企业表现

UT 斯达康 目前股价 2.44 美元

中芯国际目前股价 1.15 美元

空中网目前股价 3.09 美元

中国移动目前股价 48.09 美元

百度目前股价 234.62 美元

Page 3: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直接影响:金融服务领域是 IT 行业最大的收入来源。软件业约 15-30% 的收入来自于金融领域。

间接影响 : 43% 的公司计划削减它们在 IT领域的开支。

Page 4: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微软、惠普和 Nvidia 等公司公布了裁员计划。 10 月 6 日 eBay 正式宣布裁员 10 %,

9 月中旬起,不完全统计:美国 IT 公司总计裁去 19683 个工作职位(不包括外包服务提供商裁剪的 24.6 万人)

提供高性能软硬件的厂商所遭受的打击要远远大于那些提供数据中心外包和安全服务的公司。

Page 5: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产业规模 国内第一支柱产业

2000 年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始终居领先地位。 2001-2007 年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24.9% ,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07 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5.6 万亿元,增长 18% ;软件业务收入 5800 亿元,增长 20.8% ,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领先,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 12% ,增加值占全国 GDP 的比重达 5.27% 。

2000~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与国民经济比较

Page 6: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产业规模 世界产业规模第二位

从全球范围来看,自 2003 年开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连续四年位列世界第二。 2007 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 22.4% 。目前,中国境内生产的显示器、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笔记本电脑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 50% 、 31% 、 43% 、 80% 和 40% 。

2007 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全球市场份额

Page 7: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对外贸易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了

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 2001 年的 1241 亿美元增长至 2007 年的 8047 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 36.5%. 其中,出口额从 2001 年的650.2 亿美元增至 2007 年的 4595 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 38.5% ,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 37.6% ,占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的 66% 。

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在全国商品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 37% ,占全球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的比重超过 18% ,国际竞争力在平稳提升。

Page 8: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核心基础产业薄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知识密集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产品过剩。中国能生产的整机,如彩电、程控交换机、微机、手机、激光视盘机等产品几乎全部过剩,主要依靠降价销售参与市场竞争,而高端服务器、路由器、关键元器件、系统软件等产品基本依赖进口。

上游原材料、设备和关键电子元器件大量依靠进口,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受制于人,这些产品的生产属于高附加值环节,而加工制造属于低附加值环节,而且大多数加工出口的产品缺少自主品牌和销售渠道,导致产业大部分利润都被上下游企业所攫取。直接影响了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Page 9: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经济动荡与 IT 产业变革

汉语中危机既有“危”“危”又有“机”“机”

机会总藏在危险当中

Page 10: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美国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和 1987 年全球股灾,美

国的经济实力地位相对下降。然而,美国经济在 1990 年代中后期出现了高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即所谓新经济的良好表现。

美国信息产业对新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新经济的不断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使经济主体间更加和谐,美国发展新经济的主要经验是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广泛参与、风险投资活跃。

Page 11: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日本 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直接大幅推高了日本进口原材料

(如石油、矿产资源等)的价格,压缩了日本重化工业产品的利润空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日元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日元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压缩高成本、低利润的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 日本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针对于日本传统行业产业能耗大、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的局面,日本政府推出一系列强制性的政策措施,加快企业低效产能的清除,通过产业国际转移和企业国内合并重组来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放缓,而代表新兴产业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取代之前的重化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 70 年代经济转型之后,产业活力的恢复使得日本重新步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实现了 80 年代日本的经济繁荣。

Page 12: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日本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和日元持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面临新兴经济体的强大竞争压力,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日本经历了了漫长的结构改革和调整时期。

日本开始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的第三次大规模产业结构升级,总体上呈现出服务化和信息化特征,日本 IT产业的发展为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一片黯淡的日本经济涂抹了一笔亮色,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引擎。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日本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信息

产业一直是发展最快的产业部门。 1995-2004年间,日本信息产业实际产值增长 88.1%,不仅大大超过了实际 GDP总额增长的 9.0%,也明显超过了日本传统支柱产业电气机器工业增长的 72.6%和汽车工业增长的 16.3%。2004年,信息产业的实际产值达到 61.91兆日元,占 GDP总额的 11.7%,稳居日本第一大产业部门的地位。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两次通货紧缩的冲击之后, 2000年以来,日本经济重新进入了恢复性增长阶段。截止到 2005年日本的 GDP已经连续 6年实现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1.5%,其中 2000年、 2004-2005年的三年中实际增长速度都在 2%以上。

Page 13: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其内在的规律?

的确良彩电,洗衣机电脑 汽车 住房????信息化时代?

Page 14: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人才是最好的、最稳健的投资

洗牌 打牌 洗牌

危机经济发展 资源重组 发展

Page 15: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金融危机带给我国 IT 行业的机会 金融危机必然会影响到国外 IT 企业的发

展势头,这恰恰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此次金融风暴或是中国 IT 企业提升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地位的好机会。

Page 16: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市场+人才

Page 17: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市场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 IT 行业强有力的支撑,此次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 IT 行业来讲可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经济增长率高居亚太地区各国之首,市场潜力巨大,

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按国际同口径计算, 2007 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产值

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比 2006 年提高了 2.2 个百分点,其中内销总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提高了 2 个百分点,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64.5% ,成为推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 2007 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销售额为 5623.7 亿元,继续成为世界第一大集成电路市场。

根据美国著名的市场分析公司 IDC 的预测报告,中国 IT市场 2005 年到 2010 年复合增长率为 11.5% ,到2010 年,市场总规模将达到 538.8 亿美元 (4358.7 亿元人民币 )。

Page 18: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人才

目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已超过全国理工科大学生总数 1/3

我国有自身有牢固的人才储备

中国在 2001 年以前远远低于美国,但经过短短 7年时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数变成了美国的近两倍。最近 10 年,美国每 年高校毕业生总量比较平稳,平均增速在 2 %以下,而我国则呈持续快速发展的增长势头,平均每年净增 20 %以上,特别是 2003 年,比 2002 年增长了 46 %

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 200多万

2005 年日本在校大学生 250 万

Page 19: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2008 年美国 IT 产业的就业人数 410万

中国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数达到777万人

量变到质变

Page 20: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微软把中国选为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 认为“中国人才储备很牢固”

Page 21: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 1978 年到 2007年底,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 万人,尤其近几年留学回国人员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表示, 30 年来出国留学教育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和效益,已成不争的事实。“从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方面讲,在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过程中,留学回国人员提供着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Page 22: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目前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形成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海归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截至 2006 年底,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总量达到 17000多家,其中留学人员创业企业 3588家,注册资金总额达到 45 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有 40多家,其中有大多数都是海归留学生创办的企业。

Page 23: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金融危机创造了吸引海外 IT 人才的机会

金融危机将引发一股人才流动,对于目前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 IT行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招揽世界顶级 IT 人才的机遇。

Page 24: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印度“海归派”对印度软件业发展功不可没

网络泡沫、“ 911事件”造成美国经济不景气,许多留美印度学子不得不带着他们的技术、资金和业务返回故土。他们是印度的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大量财富。如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IT时代“工作跟着人走”,“海归派”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印度通晓英语的廉价劳动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Page 25: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金融危机创造了扩大市场的机会开发软件和服务市场

金融危机会促使银行向 IT 服务商提出数据整合、风险控制以及外包等进一步的服务要求,而这些服务一直以来都是中国 IT 业的一个短板,所以正好可以借洋巨头跌入低谷的机会加以提升。

借机并购 欧美等国不少 IT 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都难以为继,

对于国内那些有资本实力的 IT 公司来说,一个收购中意资产的时机已然到来。不过在目前全球金融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企业并购要注意自己的现金安全,不能因为并购而对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

扩大市场份额 深挖亚非等新兴市场份额,借机进入欧美等过去难以

打进的发达国家市场。

Page 26: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只等羽毛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成大业 vs 成大器

Page 27: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

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制订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级科技人才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核心基础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知识密集型高端产品。

Page 28: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IT 产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