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老滨江道上的市井繁华 - jwb.com.cn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19-04-06/07/jwb2019040607.pdf · 路的交口,终点在老西开靠近南京路 口,区间往返并有停站,1962年拆除。

Transcript
Page 1: 老滨江道上的市井繁华 - jwb.com.cn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19-04-06/07/jwb2019040607.pdf · 路的交口,终点在老西开靠近南京路 口,区间往返并有停站,1962年拆除。

1941 年,我生于北京,1949 年冬,迁居到天津,在劝业场街生活了五十多年。陈年旧事,历历在目。我记得1956 年以前的滨江道,完整保留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商业面貌。每当想起这条老街,仍能童趣萌生,无限乡愁怅惘不已。

穿越时空重温旧日时光

绿牌电车道始发于劝业场与和平路的交口,终点在老西开靠近南京路口,区间往返并有停站,1962年拆除。

我常坐绿牌电车去劝业场,熟悉了滨江道两侧的买卖字号,也目睹了这些店铺多次易名改业的变化。尤其少年时代,我的父、叔和邻居给我讲述了某些店铺的来龙去脉,现在回想,犹如穿越时空,历史画面顿然呈现在眼前。

滨江道原属旧时法租界,街名数度易称:福熙将军路、26 号路、兴亚三区 中 经 三 路 ,1946 年 改 称 滨 江 道 至今。法租界与英租界的规划理念完全不同,英租界强调宁静、整洁,不允许建立商业区。法租界则相反,有意识开辟商业中心,滨江道很快成为天津市最重要的商业核心地带。

西开教堂前热闹的夜市

西开天主教堂周围建有完整的教区设施,包括医院、学校和民居。鸿吉里、大吉里、法汉中学、西开小学、通义小学环绕周边。教堂前的独山路和滨江道通过墙子河桥连接,形成大众消费带。独山路上老万成当铺收归国有后仍操旧业,两旁书店、茶庄、饭馆应有尽有。不但白天热闹,入夜更是好玩。我仍记得在昏暗的路灯下,铁栏杆桥两边挤满卖崩豆、萝卜、炸蚂蚱的小贩。记得当时蝗虫闹得很凶,每当路灯亮时,蚂蚱趋光而聚,噼里啪啦地从空中扑向行人。附近居民便趁机捕捉俯拾皆是的蚂蚱,就地煎炸,口味清香松脆,常被顾客当做美食。

街上各色店铺一应俱全

滨江道上原南京路和陕西路之间的区段,左侧有书铺、文具店、药房、食品糕点店、百货商店。建筑恢弘、店面考究的当属聚兴和大药房、中西大药房、同安药厂。尤其是福记北辰饭店体量庞大,十分气派。左侧门脸还有

明记包子铺、张星辰镶牙所、迪明文具店、大元兴面包房、小吕宋百货店、迓福食品商店。

聚兴和大药房楼高三层,毗邻同庆里,店招高悬“自采地道药材”“东北人参鹿茸”,殊显古雅。住在明德里(明新里)的名医董晓初当年在此坐堂问诊。1953年,我上小学途遇暴雨淋身,高热不退,久治未愈,幸蒙董大夫精心调制,专以石膏祛热散寒,使我痊愈。

迪明文具店是该路上学生们经常光顾的新式文具店。这里出售的派克、关勒铭、慎昌依金笔属于高档文具,但也非常畅销。逢年过节,文具店出售年画,附近居民络绎不绝,颇显过年喜庆气氛。

大元兴面包房是自备面粉代为加工的面包加工点,因这一地区的老居民喜食面包,故此项业务颇受欢迎。

普爱里也是该路段的重要里巷,原为孙传芳的房产,21 号曾为天津建党馆旧址(江著元旧居)。

福记北辰饭店(后改为天津市饮食服务公司)坐落在陕西路一侧,早年相当有名,南来北往的旅客(演艺界最多)经常下榻于此,是当年绿牌电车道上的地标性建筑。记得 1960年,饭店地下室培训女理发员,顾客可以享受 1角钱全套理发的优惠。

迓福食品店位于滨江道与陕西路的把角,门脸新颖宽阔,二层小楼经营干鲜果品、应时糕点,尤其上海糖果、良乡栗子和东北毛榛最为著名。

法国电灯房成地标建筑

滨江道从南京路至山西路右侧,是天津法商电灯公司发电厂(俗称法国电灯房)。紧靠南京路口有个造冰厂,每逢盛夏季节,小孩子们常来这里争抢汽车掉落的冰块儿,为此常有打架发生。打架后虽衣裤沾满泥污,回家又遭家长呵斥,但依然乐此不疲。

法国电灯房主楼巍然,院墙高约2.8米。大院儿内有两座高大的梯形水

蒸气木笼,总是雾气蒙蒙。整日运煤车辆不断出入,聒噪之声不绝于耳,但附近居民早已习惯,因为家居用电全靠它来支撑。每遇节庆日子,法国电灯房用成串儿的灯泡勾绘出厂房轮廓,通体明亮,堪称滨江道南京路口一大灯光夜景,行人无不驻足观赏。

名流热衷的“东方小巴黎”

滨江道从陕西路至山西路区间:左 侧 是 旅 津 广 东 中 学(市 立 十 九 中学),该校历史悠久,为广东人陈祝龄创办的私立中学。当年该校有两层带屋檐的校舍,校门正面有礼堂,学校后楼有大院,原为女校,该校礼堂和体育设施在同类学校中少见。与其毗邻的是祥云里和顾翰林公馆(后因顾家移居德邻里改为中式餐馆)。

滨江道上陕西路至山西路区间,与旅津广东中学正对面的是上世纪 40年代天津著名的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巴黎饭店,又名公信大楼。饭店楼高

五层,整体外观是现代主义风格,新颖简约。巴黎饭店安有电梯接送客人,每层客房 20 余间,楼道有公共卫生间。楼下正门有大礼堂,可以聚会跳舞,不少社会名流经常光顾。“东方小巴黎”莫非源出此楼?

上世纪 50 年代,公信大楼已变为公寓,广东人、上海人多居于此。当年这里有人传授亚伟速记,立信会计学也在此招生,还有沈克达教授提琴,总之,此楼能人不少。公信大楼的底商有万寿山理发店、宇宙照相馆和佩文斋南纸局。公信大楼以西恒安里有仁民诊治所、新远书局、儿童玩具店、华英烟行。滨江道与山西路把角处是山西人开的汇通票号,又称聚元银号(上世纪 60年代改为春和广告社),这一侧的小门脸很多,但都是小营生。

何德骞

西开教堂

上世纪30年代法国电灯房

广东中学老照片巴黎饭店旧影

北辰饭店与小吕宋百货店

马成/制图

责任编辑:张 桐 副刊专刊部电话:27509181

2019年4月6日 星期六天津卫·乐活志 7

百年唱片留声津城(五)

胡蝶和老唱片《最后一声》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之漫话变迁

纪晓岚笔下的运河故事

津沽运河往事(九)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的一部笔记体著作,成书于 1789 至 1798 年间。所记之事除部分亲历外,大多为亲朋好友提供。

纪晓岚生于今河北省沧县卫河(今南运河)畔,由于在京城为官,经常乘舟沿南、北运河游走于故乡与京城之间,故在这部著作中,记录了不少发生在运河两岸的逸闻。

如《槐西杂志(一)》曾记载,在雍正二年(1724 年)间,沧州乡下有一人逼其弟媳改嫁,并将其两个侄女卖到青楼,邻里闻后愤愤不平。有一天,他腰缠重金,乘巨船到天津贩卖绿豆,傍晚将船停靠在南运河边,独自坐在船舷上,垂下双足在水中冲洗。忽然西岸有一艘断了纤索的盐船,顺水势横扫而过,两艘船的船舷相擦,将其双膝以下筋骨断碎,血肉模糊,号啕多日而死。纪晓岚外祖父、武清王庆坨人张雪峰言:“他贩卖自己的亲侄女,实在是罪有应得,不遭此祸才称怪事呢!”

在《槐西杂志(一)》里,还记载了纪晓岚亲眼所见的另一件事。他住在南运河畔的水明楼上,居楼中可以鸟瞰南运河。雍正十一年(1733 年)夏季的一天,纪晓岚推窗往南眺望,只见一条渡船上,装满了几十名等待渡河的男女,当渡船正在离岸时,船上一位老者被人奋击一拳落到岸边的浅水里,老者起身怒视,渡船早已抛他远去。时南运河正在暴涨,洪波汹涌,水流湍急。一艘帆船从上游顺势而下,急如箭矢,正撞在刚驶出的渡船上,瞬间渡船被撞击粉碎,船上之人全都毙命。人问老者何往。老者言:“我堂弟把童养媳卖与别人为妾,约定今日书写卖身契。我把田产典质,凑足身价,想找堂弟把孩子赎回来。”众人听后叹言:“老者所挨之拳乃善有善报啊!”

纪晓岚的文字虽有说教成分,但其 所 叙 述的 运 河 故事 却 生 动传神,读来非常亲切,是 不 可 多得 的 运 河文化遗产。

侯福志

人这一生,走过无数街道,但能承载记忆中最美、最快乐时光的,一定是伴着自己长大的那条老街。因为那里镌刻了成长,留下了乡愁。

“天津卫”专刊今起推出的主题征文——“老街忆往”,邀请读者将记忆中的老街、老事,用文字、口述方式呈现,带大家穿越时空,感受老天津卫原汁原味的市井文化。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口述电话:13032268256

老滨江道上的市井繁华

二十世纪 30 年代初,我国已创作出 了 京 剧 戏 歌(京 剧 与 流 行 歌 曲 结合),同时也出现了第一位戏歌演唱者——胡蝶。胡蝶是横跨默片时代和有声影片时代的电影皇后,拍摄多部影片并在片中自己配唱插曲。

1933 年,上海新创刊的《明星日报》为 模 仿 美 国 奥 斯 卡 金 像 奖 发 起了 中 国 电 影 皇 后 的 选 举 活 动 ,历 经两 个 月 的 投 票 选 举 ,胡 蝶 当 选 。《明星日报》准备举办盛大的加冕典礼,却 遭 到 她 婉 言 拒 绝 ,胡 蝶 回 信 中 写道 :“ 当 此 国 难 严 重 时 期 ,务 请 取 消加冕典礼,诸承厚爱,实不敢当。”她推 辞 的 理 由 非 常 充 足 ,同 时 让 我 们也看到了一位影星的爱国情怀。但是,这使报社十分为难,冥思苦想之后决定,以“救国”为题发起“航空救国游艺茶舞大会”,将门票收入用来购买飞机抗日。

1933 年 3 月 28 日下午,“航空救国游艺茶舞大会”在上海大沪跳舞场举行。胡蝶在接受了“电影皇后”证书之后,献上一首京剧戏歌《最后一声》,这是一首抗日歌曲。歌中唱道:

“亲爱的先生,感谢你殷情,恕我心不宁,神不静。这是我最后一声。你对着这绿酒红灯,也想到东北的怨鬼悲鸣?莫待明朝国破恨永存,先生,今宵红楼梦未惊!看四海沸腾,准备着冲锋陷阵。我不能和你婆娑舞沉沦,

再会吧,我的先生!我们得要战争,战争里解放我们。拼得鲜血染遍大地,为着民族争最后光明!”

胡蝶演唱的这首京剧戏歌当时被誉为“冲破民族思想的第一次改良京剧”。1933 年 6 月 7 日,由百代唱片公司将此灌成唱片,当时销量极大,这也是胡蝶灌录的第一张唱片。我收藏有这张老唱片,更有意义的是这是我父亲收藏的遗存。

常兆新

从老乡家里淘宝

今年六十七岁的李向武,紫砂藏品没有重样的。走进李向武的家俨然置身于紫砂博物馆一般,书架、桌面、柜子,随处可见排列整齐的紫砂壶和摆件。

李向武是天津文博协会紫砂委员会负责人,谈及最初着迷紫砂壶的缘由,李向武笑了笑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收藏的第一个紫砂壶叫龙蛋壶,那是在宝坻一个老乡家里淘到的,当时也不知道有什么价值,就是打心眼里喜欢。我在供销部门工作,一个月去一趟村里统计供应情况,那阵是计划经济时代,没有饭店,都是派饭,就是去老乡家里吃饭。在一个老太太家,我看见随处堆放着瓶瓶罐罐,其中有一把提梁壶吸引了我,和我姥姥以前用的一样,便打算收藏起来。”李向武一边展示着这把壶,一边接着说,

“我心急,出价十块钱,老太太听了为之一惊,说嘛不卖了。在当时,一人一天才挣八毛钱,所以老太太不知道这是什么宝贝,不想卖了。后来,我和老太太熟络了后,她才肯卖给我。打这开始,我就留心收集紫砂壶。”

紫砂壶,在李向武看来不仅是别致的工艺品,而且还是激发茶香的泡茶“神器”。李向武说:“夏天用茶缸子沏茶隔几个小时就馊了,而在紫砂壶里放好几天都不坏,因为紫砂的透气性好。农村晒枣,中间放上盛有水的紫砂壶,当加湿器,就是利用了紫砂透气的特点。懂茶的人都知道,用紫砂壶沏茶和茶缸子不是一个味儿,格外香。”

卖房买紫砂摆件

李 向 武 的 藏 品 虽 多 却 整 齐 有序,暴露在空气中一尘不染,这是因为 他 天 天 擦 拭 把 玩 。“ 紫 砂 越 养 越糯,越漂亮,过去老天津卫人说手把壶,就是这个意思,喜爱一把壶成天拿着不离手。”

为了踅摸到心仪的紫砂壶,李向武多次去宜兴寻宝。每到星期六,凌晨三四点去沈阳道赶集成为家常便饭。“过去没有网络,消息闭塞,全靠自己淘换,这其中有不少难忘的故事。记得在古文化街的一个店铺里,民国陈秀珍的壶卖四千块钱,我刚把壶放

下准备划价的工夫,这壶就被别人出手买走了,可把我心疼坏了。”吸取了这次教训,李向武再遇到珍品时,便当机立断。“我很熟的一个店主告诉我他那有把好壶,台湾有位老板为此来两趟了,让我也来看看。他要价八千块钱,我一看壶真好,没划价就决定买下。当时周围好多人看着,我灵机一动先把壶盖揣在自己兜里,后来台湾老板要买,没壶盖他也买不走。他就这么跟着我,最后加价十倍我都没卖。”

李向武为了收藏紫砂工艺品可以说是一掷千金,甚至为了买一个摆件,卖了一套房。“我朋友父亲家里有个紫砂牛,品相相当不错,那色泽度

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红木做的,我特别喜欢。老爷子被我的这份热爱感动,软磨硬泡下同意卖给我。可我手里没这么多钱啊,便把一套独单卖了三万五千块钱,拿出三万块买紫砂牛,现在看来很值。”

紫砂文化历久弥新

紫砂笔洗、烛台、笔筒、摆件,过去也是条件好的有钱人家才用得起,正所谓“一两黄金一两砂”,紫砂壶自明代万历年间兴起至今,也有了不少变化。李向武拿出一把茶壶介绍:“你看这个壶盖和口都是圆的,也没有螺丝扣,但是倒扣壶盖不掉落,十分神奇。为此,我专程去宜兴叫工艺师仿制,但

做了很多都达不到大师的效果。还有这把壶刻的从右往左念的‘人民公社好’,说明这是 1958 年之前的壶,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特色。”

现在喜好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可能识别真假的人却寥寥无几。李向武介绍:“现在紫砂矿石很稀缺,很多冒充紫砂的假壶其实是用氧化锌、氧化铝、铁红粉等化学料做的,一点紫砂都没有,用模子浇铸,成批制作,不仅欺骗消费者,泡茶用还影响身体健康。还有就是手工做壶要反复打磨,一天做不完的还要喷水放进干燥箱,很耗费功夫和心思,而电脑合成机器做的,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区别。”

嘉嘉/文 高莹辉/摄

卖房也要搞收藏的紫砂迷卖房也要搞收藏的紫砂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紫砂陶,可做茶壶、笔洗、笔筒、烛台、摆件等,从古至今是文人雅趣的

代表。李向武收藏紫砂制品三十多年,从明、清、民国到现代,紫砂制品多达一千五百余件,他特别欣赏紫砂中的工匠精神。

记忆中的滨江道 何德骞/绘

天津卫 林学仁/治印

笔者珍藏的胡蝶老照片

住宅变迁:过去平房草屋大杂院,现在高楼大厦换人间。 庞平/绘

老街忆往

李向武收藏的明、清时期紫砂壶、灯架、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