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合肥史上第一个大型百货商场 从百货大楼到电商平台 折射合肥 …newspaper.hf365.com/jhcb/pc/attachment/201908/26/...更难得的是,在计划经济转为 市场经济后,在全国各地一大批

Transcript
Page 1: 合肥史上第一个大型百货商场 从百货大楼到电商平台 折射合肥 …newspaper.hf365.com/jhcb/pc/attachment/201908/26/...更难得的是,在计划经济转为 市场经济后,在全国各地一大批

重点 A03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星级编辑/邵伟 版式/李绍山

美编/李绍山 校对/劲松

晨报讯 1959年,合肥第一座大型百货商场开门迎客。

从百废待兴到凭票供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合肥人的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合肥商业与时代大潮同频共振,现代商贸流通网络逐步建立完善发展。

从缝衣针到“三大件”老合肥人都爱“到大楼买”

上个世纪 50 年代中期,全国各地大建设风起云涌。经过几年的恢复性建设和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合肥经济也有了迎头跟上的势头。

只不过,一直以来,合肥商业设施简陋,没有一座大型百货商场。

很快,这件事儿引起了省、市领导的关注,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商业部还从基建项目中挤出50万元着手筹建合肥百货大楼。”合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1959 年 8 月 25 日,在合肥市中心四牌楼的东北角,一座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百货大楼建成开业了。很多老合肥人还记得,那是个“凭票供应”的年代。

而在百货大楼一个个崭新的玻璃柜台里,商品按照日用百货、文化用品、广播器材等分为38个项目,经营品种多达 15000多种,其中合肥市出产的商品就占4000多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从一分钱两根的缝衣针到“三大件”的电视机、自行车,市民都习惯于“到大楼买”。

此外,百货大楼里还附设了服装缝纫部,代客裁剪缝衣,市人民银行也在里面设了储蓄所,便于市民存款取款。

更难得的是,在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后,在全国各地一大批

“百货大楼”纷纷关门营业时,合肥百大始终屹立,还衍生出鼓楼、百大电器、合家福等,构筑成“百大商业集团”。

■“史上第一”看合肥之变

合肥史上第一个大型百货商场

从百货大楼到电商平台折射合肥商业变迁

编者按:七十年风雨兼

程,七十年春华秋实。新中

国成立七十年来,合肥人许

多个“第一次”,涌现于时代

大潮中。

1949 年,解放后合肥

第一所幼儿园落成;1956

年,合肥一条公交线路开

通;1957年,合肥第一条民

航线路正式开航;1959年,

合肥第一家百货大楼开业

……即日起,江淮晨报开设

专栏“史上第一看合肥之

变”系列报道,回望过去面

向未来。

从百货大楼到商业综合体,合肥商业业态的变迁历时四十余年。

而今,合肥商贸流通业态结构更加丰富,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店、餐饮酒店、社区便利店等各类商业网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却只用时十余年,合肥商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目前,全市现有各类连锁超市 120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连锁企业达 120多家。家乐福、麦德龙、特易购、沃尔玛等世界500强以及北京华联、永辉超市、万达集团、华润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国购广场、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砂之船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设施相继开业。

合肥百大、商之都等本地商贸企业也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提升商品质量、优化购物环境等途径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8万平方米以上商业综合体38个,城区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达到1900多万平方米,5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110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专业批发市场35个。全市共有48个市级商贸企业集聚区,面积465.5万平方米,入住企业10796家。

2018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7亿元,同比增长9.1%,比建国初期增长了近30万倍,是2000年的20倍,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14位。

第一条商业街、步行街陆续落成三孝口、四牌楼成“双中心”

在第一个百货商场落成后的几十年里,合肥的商业走上了正轨,业态却显单一。

变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来。这一期间,合肥历经第二次大规模城市改造,三孝口片区迎来了高光时刻。

1986年,七桂塘被打造成合肥市第一条商业街区。不少老合肥人记忆犹新,当时,七桂塘市场正门呈月牙

形,门额上书“七桂塘市场”五个鎏金大字,下为鲜花、盆景拥簇着的“嫦娥奔月”雕塑。入口处还设计了七个叠式水池,水池内设置了形态各异的石雕,还有七株从外地移植而来的桂花树,寓意传说中使七桂塘与传说中“因七棵桂花树而得名”相吻合。

而合肥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则又要晚上几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淮河路历经三期改造,由线及面、提质扩容,逐渐向现代商业街区发展。1993年,淮河路第一次改造开始,现代商业逐渐兴起,淮河路成为合肥第一条商业步行街。1998年,市政府对淮河路东段拓宽改造,进一步拓展其商业功能,使其发展为集购物、旅游、文化、休闲、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商业步行街。2012年,淮河路步行街被授予“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

这些年中,城隍庙、罍街等一大批特色商业街也相继落成,其中淮河路步行街、罍街获得国家级特色商业街称号,七桂塘商业步行街等15个街区获评省级特色街,黉街等31个街区被认定为市级特色街。

对市民来说,更快、更直观的变化,发生在当下。如今,合肥人只要在家中用电脑鼠标或手机就能实现一键买菜、购物,生活方式正在被颠覆。不仅是通过天猫、京东、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巨头,更多合肥本土品牌也拥抱互联网,进军O2O。

本土生鲜品牌“谊品生鲜”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已开设超400家门店,“生鲜传奇”已布点120家,苏宁云商集团在全市人口密集社区已开设了80多个苏宁小店,此外还涌现出一大批如“菱鲜邻里”、“你我您”、“十荟”社区生鲜团购电商等生鲜零售新业态。

京东、苏宁、阿里巴巴一达通、唯品会、网易考拉等一大批知名电商企业先后入驻合肥,合肥荣电实业、百大易商城、生鲜传奇、景徽菜篮子、徽之尚商城、九个挑夫等一批本土电商平台先后上线,行业影响力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网易考拉合肥仓单日单量6月3日开

仓以来,日均处理单量在5000单左右,为即将到来的‘双11’大促累积了经验。”合肥出口加工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键购买”海外产品已不是梦想,在空港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进口车厘子、澳洲龙虾一下飞机,就能直接送进合肥人的“大菜篮”。

“我们将深入推进经营方式、零售业态以及盈利模式转变,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一体化,构建全渠道、全时空的消费场景,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商品。”合肥百大集团董事长刘浩表示,百大集团将充分利用新技术、AR等黑科技,融合零售连锁和农产品流通两大主业,打造“基地+农批+中央大厨房+菜场+超市”可视化和可追溯的健康生活全产业、“百货+电器+精品超市+跨境+体验业态”时尚生活体验中心。

晨报星级记者 于巧妮/文 李福凯/摄通讯员 陈晓柯 刘婵

进入二十世纪,合肥商业逐渐由传统百货业进入更加注重“品牌与体验”消费的一站式购物中心时代。

彼时,合肥百大已完成股份制改革,在1996年成功上市,进入快速发展期,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建立起

“立足合肥,覆盖全省”,百货、超市、家电联动发展的连锁网络体系。

外来零售品牌纷纷在合肥跑马圈地,传统百货业开始向购物中心转变。2001年,百盛在合肥开设第一家商场,2002年,国购广

场、元一时代广场相继诞生,商业业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百货业态,慢慢向购物中心转变。

记者从合肥市商务局了解到,2006年至今,万达广场、银泰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大量涌现,合肥人生活品质和消费便利化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世界知名品牌和高端百货店,优化合肥商业结构,提升消费档次。LV、Gucci、Dior、Armani 等国际一线品牌相继进驻,进一步提升了合肥商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满足居民的高端消费需求。

本世纪初传统百货转型购物中心

合肥人一年“买买买”近3000亿 商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知名电商纷纷“相中”合肥 本土品牌入局O2O

城隍庙。

淮河路步行街。

长江路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