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捕捉隐形的 - hebnews.cnhbrb.hebnews.cn/pc/paper/att/202001/23/39843a17... · 红素铁主要是三价铁与蛋白质和羧 酸结合成的络合物,此型铁要还原成 亚铁离子后才能被吸收。非血红素

Transcript

热点释疑

喝茶会造成铁流失吗

2020年1月23日 星期四

版面编辑:王璐丹 视觉编辑:喻萍 11新知

□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医生,我的脸色长期苍白,容易头晕,是患贫血了吗?”这是河北省中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王永敏在门诊经常听到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儿童贫血率在 25%左右,妇女贫血率在20%左右,孕妇贫血率高达 35%,成年男子贫血率则在10%左右,青少年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

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贫血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人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喝茶太多容易贫血”“贫血的人不能喝茶”。这让爱喝茶的人非常揪心。喝茶真的会导致贫血吗?贫血的人到底能不能喝茶?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饮茶不会对铁元素含量带来较大影响

贫血是常见病,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致使血清铁明显减

少、贮存铁极度减少引起的,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王永敏介绍,人体内铁含量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汗液、尿液的排出都会带走人体相应的铁,所以需要通过食物持续摄入铁。

之所以会有喝茶导致贫血这种说法,一个常见的理由是茶叶中含有多酚类物质,这种物质会与食物中的铁元素结合形成复合物,会降低铁的吸收率,使贫血病情加重。

“从这个角度来讲,茶叶的确有一定抑制铁吸收的可能性。”王永敏介绍,我们吃下去的铁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血红素铁,多见于肉类产品,比如牛肉、鱼肉、鸡肉和动物内脏。还有一种是非血红素铁,是植物食物中铁存在的形式之一,常见于豆

类和绿叶蔬菜中。“动物性食物所含的血红素铁,

吸收率高,大约可被吸收20%-30%。”王永敏说,这种类型的铁本身就有结合性质,不会受到膳食影响。而非血红素铁主要是三价铁与蛋白质和羧酸结合成的络合物,此型铁要还原成亚铁离子后才能被吸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多在5%以下,膳食中存在的植酸、草酸会影响铁的吸收。

但王永敏也表示,从目前的人群调查来看,喝茶不会对人体铁的吸收产生很大影响,也不会导致贫血。

“每 100 克茶叶中真正可提取出来的多酚类物质含量非常少。”王永敏说,如果喝的茶不是特别浓,只是用茶水来替代日常饮水,并不会影响到铁的吸收。只有把铁补充剂放在茶水里一起饮用的时候,或者是把富含铁的

食物和茶一起吃的时候,才表现出降低铁吸收率的效果。并且这些铁必须是“非血红素铁”才会受到茶的影响。

“另外,如果多补充维生素 C 也可以部分消除这种负面效果。”王永敏介绍,维生素 C能促进肠内铁的吸收,它可以使难以吸收的三价铁,还原成容易吸收的二价铁,还能使血浆输铁蛋白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肝脏铁蛋白的二价铁离子。

增加铁的总量和吸收率,能很好地防止贫血

日常喝茶基本不会影响铁吸收,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安然无恙地喝茶。

“少量饮茶可促进肠道蠕动和肠液分泌,有助于营养物质吸收;而长时间、高浓度饮茶则刺激胃黏膜、抑

制肠液分泌,不利于营养的吸收。”王永敏表示,虽然喝茶并不会影响人体内铁元素含量,但是,对一些严重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喝茶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同时,研究表明,吃正餐时喝茶,会减少铁质吸收量。为了更好地吸收铁营养,减少茶多酚等化合物的影响,在补铁的同时,一定要避免饮用浓茶或过量饮茶。对于那些有缺铁性贫血的高风险者,研究者推荐最好在两餐之间、饭后一个小时后再喝茶。

那么,如何更好地防止贫血?“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以药

物治疗为主。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王永敏说,无机铁主要为硫酸亚铁,口服时有铁锈味,常伴有胃肠刺激等副作用,生物利用度低。而有机铁是铁与蛋白质及其衍

生物或合成螯合剂等结合而成的,主要有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服用口感较好、吸收利用率高,是目前补铁的主力军。

服用补铁剂时切记要严格依照医嘱,不少人抱有“是药三分毒”的观点,在患病期间尚能遵医嘱服用铁剂治疗,而等到血红蛋白正常后就自行匆匆停药。王永敏指出,其实血红蛋白正常后并不能马上停用铁剂,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持续2—3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王永敏还建议,轻度贫血患者可以在饮食上进行调整改善贫血症状,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食疗过程中应多摄入动物内脏、鸡蛋黄、血豆腐等这类铁吸收率较高的食物,也可以食用阿胶、红枣等滋补食品补血。注意摄入的食物多元化,保证营养均衡,切勿偏食。平时生活中应注意观察自己有没有乏力、心慌、气短、皮肤苍白等症状,一旦有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新研究:吃核桃有益肠 道 和 心 脏 健 康美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作为健康饮

食的一部分,每天吃核桃可能会增加肠道中一些有益健康的细菌,进而降低心脏病患病风险。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期在美国《营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共招募42名超重或肥胖的志愿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三个不同的饮食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饮食。第一组饮食中添加了核桃(每天57克至85克);第二组添加了与核桃中含量相当的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第三组则加入了等量的油酸,以替代核桃中的α-亚麻酸。

结果发现,第一组受试者体内有益健康的肠道细菌增加,而这些肠道细菌的变化与一些心脏病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相比之下,另两组受试者肠道细菌虽也有变化,但这种变化与心脏病风险因素间没有显著关联。

研究人员说,大量证据表明,饮食上的微小调整可能对健康大有裨益。这一发现有助人们了解如何以积极的饮食方式促进有益肠道微生物的生成,人们或许可以用核桃替代一些不健康的零食,不仅好吃,还能增进肠道和心脏健康。

研究告诉你如何洗衣既护衣物又环保洗衣机有不同洗涤模式,哪种会让衣物更

不易褪色、对环境更有利?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用25摄氏度的水洗衣半小时,效果最好。

利兹大学研究人员与宝洁公司合作,经由真实洗衣过程和实验室检测评估不同洗涤模式。他们从消费者提供的待洗脏衣服中分别选取亮色和暗色 T恤衫,依照日常家庭洗衣量一次洗涤 8件亮色 T 恤衫和 12件暗色 T 恤衫,同时加上白色布片以观察衣物褪色和染色情况。

结果显示,在洗涤剂相同、洗衣机转速相同和洗涤次数相同的前提下,用25摄氏度的水洗涤 30 分钟,衣服在染料褪色、染料染色和微细纤维释放等三方面表现明显优于用 40 摄氏度水洗涤85分钟。另外,水温从20摄氏度升至40摄氏度时,染料脱附率和染料脱附量均明显增加,而水温从40摄氏度升至60摄氏度时这些变化不明显。

研究报告由荷兰《染料与颜料》杂志刊载。报告主要作者露西·科顿说,由于近年快时尚兴起,人们丢弃更多衣服,由此对环境威胁更大,“冷水快洗是让人们保留衣服久一点的简便方法”。

澳美科学家培育出抗登革热病毒的转基因蚊子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17 日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科学家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同行合作,第一次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一种能抵抗全部4种血清型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埃及伊蚊,有望对有效抑制这种病毒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科学家普拉萨德·普拉德卡博士介绍说,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成功对埃及伊蚊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感染和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能力显著降低。

“这是第一个针对全部 4 种类型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基因改造)工程方法,对有效抑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普拉德卡说。

据介绍,此前已有科学家尝试对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种群进行基因改造,以使它们对病毒产生抗性,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能针对一两种登革热病毒,预防病毒传播效果有限。

参与研究的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副教授奥马尔·阿卡巴里说,这项突破性进展意味着,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出现可行的基因改造方法用于控制登革热病毒传播,从而减少病痛乃至死亡人数。该成果还可能对控制其他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产生广泛影响。

登革热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媒传播,人感染后会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同时会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疹,严重病例会导致死亡。(本组稿件/河北日报记者王璐丹综合新华社)

“电”与“气”的“恩怨情仇”

氟被称为反应性最强的元素,它看似危险,却被化学工作者们变成了安全物质,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1900年,法国化学家便用氟制取了六氟化硫。“这是一种很重的气体,比空气重四倍多,如果将这种气体储存在容器内,它也不会

‘逃窜’出来。”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中心运维负责人刘克成说,如果在上面放一张薄的锡箔纸,纸会漂浮在气体上,不会掉下去,就像变魔术一样。

但六氟化硫真正有用的地方并不在于“变魔术”,而是与电力行业的“相遇”“相恋”。

故事要从这出剧目的关键道具——开关设备说起。

“输电网络就像我们家里的电路一样,需要开关设备根据电网调度指令接通或者切断电路。”刘克成说,开关担负着“保险丝”的功能,当电网发生故障的时候,迅速切断故障部位与其他部分的连接,防止故障扩大。

“电网开关设备的作用虽然与家用开关相似,但是技术要求更加苛刻。”刘克成介绍,前者的工作电压可能高达百万伏,超出家庭用电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在这种环境下,带电部件即便已经分离,相互之间仍然可能发生放电,从而导致开关失灵等故障,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

经过仔细研究,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六氟化硫气体中,带电部件即便接近也不容易发生放电。

“六氟化硫气体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及优异的消除电弧的能力,其耐电强度为同一压力下氮气的 2.5倍,击穿电压是空气的 2.5 倍,灭弧能力是空气的 100倍,是一种优于空气和油之间的优异超高压绝缘介质材料。”刘克成说,不仅如此,在常温大气压下六氟化硫气体具有非常高的化学稳定度。在大气中,3200年也不会分解,并且无毒、无臭、不易燃烧。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绝缘性和稳定度,从1960年开始,六氟化硫气体在电力设备领域大放光彩。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英国的电力网络和变电所目前使用的六氟化硫达 1000 公吨,而且以每年 30至 40公吨的速度增加。

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物品,六氟化硫气体也不是那么“清白”。

“要说六氟化硫气体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它会造成地球变暖,是地球变暖系数很高的污染物。”刘克成说,六氟化硫气体的温室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气体的23900倍。

欧盟调查发现,2017年,28个成员国境内排放的六氟化硫总量,其暖化威力相当于673万公吨二氧化碳,也等同于130万辆汽车连续行驶一整年。

据介绍,虽然目前大气层中,

六氟化硫含量远远不及二氧化碳,但等到2030年全球用量估计将大幅提高75%,且人工合成的六氟化硫不会自然分解,人们必须加强电力行业六氟化硫气体的监督管理,发展利用再生净化设备,减少六氟化硫气体的大气排放量。

捕捉隐形的“碳”,把气体管起来

每天,废旧的六氟化硫气体由四面八方汇集至检测中心。进入车间之后,每瓶气体都会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信息,通过条形码识别后被记录到计算机中。气体从哪座站来,目前是什么状态,内部的组分是什么,净化后被用到哪台设备……都能实时在电脑中查到。

这就是国网河北电科院针对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再利用开发的六氟化硫气体回收中心。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夏彦卫表示,在建成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中心以前,六氟化硫主要依靠各地市公司、检修公司自行回收,在人员、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基本达不到理想的回收效果。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展专项治理研究,建设了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中心,并以中心为依托,面向电网六氟化硫近零排放,完成了电网六氟化硫全寿命精益化管理创新。

该创新采用“统一回收、统一净化、统一检测、精益化管理”的

“3+1”新模式,基于实物 ID 实现各类六氟化硫设备及气体数量、废气回收、净化及再利用信息的精确统计,通过在线处理和高性能回收回充技术,大幅提高六氟化硫废气回收率并缩短检修时间,借助智能终端实现回收处理中心和各作业现场的实时管控和信息交互,以六氟化硫全寿命精益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设备检修、退役全过程和六氟化硫全寿命周期数量及质量高效管控。

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都伴随着无数次的创新尝试和反复实践。

“循环再利用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气体净化这个环节。”刘克成说,检修、退役设备中六氟化硫气体成分十分复杂,包含多类酸性分解产物、固体颗粒、水分、空气组分等各种杂质,要将废气处理至纯度达到99.9%且各类杂质低于限值的国家标准,技术难度很高。

研究人员进行了反复的试验,设计了碱洗法、吸附法、深度冷凝法、固化分离等一系列纯化工艺,建立了由分子筛、六氟化硫气体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制冷机组、净化罐和存储罐组成气体回收处理装置系统。

“六氟化硫气体进入系统以后,首先会通过分子筛。”刘克成介绍,分子筛的主要作用是对六氟化硫气体进行净化,将水分、分

解产物等杂质除去,经过初步除杂的六氟化硫气体随后就会经过冷凝器。

“回收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采用冷冻液化法。”刘克成说,在回收时,系统利用压缩机的抽吸性和压缩性把六氟化硫气体吸入,并压缩至某一较高的压力。同时利用制冷剂的低蒸发温度特性,将较高温度的六氟化硫气体冷却至冷凝温度进行液化,贮存到净化罐中,再在净化罐中通过冷媒的作用对液态六氟化硫进行温度和压力控制,深度冷却。

“深度冷却后的液态六氟化硫已经被固化提纯,除去了空气等杂质,最后利用空气压缩机将贮存在净化罐中的六氟化硫回充入钢瓶中进行检测实验。”刘克成说。

“中心去年 9 月建成投运,经过实际运行观察计算,年度回收、净化处理六氟化硫能力可达到100 吨,回收率将超过 96.5%。”刘克成说。

寻找六氟化硫气体替代物

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促进六氟化硫气体安全使用和清洁回收再利用,控制六氟化硫气体向大气排放等手段外,开发和研制新型绿色气体来替代六氟化硫气体在电网设备中使用,才能釜底抽薪,解决六氟化硫气体污染问题。

美国国家标准研究员认为,为适应环保需求,比较实际的解决方案是在气体绝缘开关(GIS)中使用六氟化硫混合气体代替纯六氟化硫气体。

“目前,已有一些企业研发出在电气绝缘气体领域六氟化硫气体的替代物。”刘克成说,其中包括日本东芝株式会社和 AE 帕瓦株式会社的专利——用含三氟碘甲烷(CF3I)的混合气体替代六氟化硫作为GIS用绝缘气体。

据介绍,三氟碘甲烷是一种温室系数比二氧化碳还小的无毒无色的气体,对大气的污染为零,现在一般用于灭火剂,但研究表明,三氟碘甲烷的电气绝缘性能比六氟化硫更加优异。生产绝缘开关等电力设备时,如果用三氟

碘甲烷气体来替代六氟化硫气体,气体的用量、成本只有六氟化硫的1%。

事实上,早在 2014 年 ABB 集团就宣布开发出新型绝缘气体混合物用于替代六氟化硫,在开关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BB 首席执行官史毕福表示,该公司研发的环保型气体绝缘环网柜产品使用了绿色环保气体代替传统的绝缘气体六氟化硫,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极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全新一代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可用于超高压交流输电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具有同等级产品中目前最高的绝缘水平和开断性能。另外,该产品还降低了温室气体的用量和泄漏的可能性。

这一新技术率先应用于瑞士苏黎世奥尔里克的一个变电站,并应用于瑞士电力公司的试点项目中。除了170千伏高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以外,ABB 还将在中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中应用这种新气体混合物。

不难看出,用新型的电气绝缘气体来代替传统的六氟化硫气体,有着巨大的推广前景。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型的电气绝缘气体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其环保价值方面,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价值,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还需一个过程。

“现有的传统六氟化硫绝缘气体已有数十年的应用,从生产、运输、保存、灌装等环节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技术趋于成熟。而且六氟化硫的生产有规模效应,可以大幅度摊薄成本。”刘克成说,投资新型的电气绝缘气体,需要从零开始,安全性验证、政策审批、建新的生产线、技术可靠性论证、形成新的技术规模等,需要不菲的资金、技术、人力的投入。

“国家电网拥有众多的电力研究院,有技术实力和动力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和产品。”刘克成说,有理由相信,新型电气绝缘气体的大规模推广已不再遥远。

捕捉隐形的﹃碳﹄

——

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再利用为电网节能减排提供新范本□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无论工业、农业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最基础的能源——电力。众所周知,在电力领域,火力发电厂

通过燃烧煤炭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个

毫不起眼的环节,产生和排放另一种温室气体——六氟化硫。

六氟化硫作为一种理想的绝缘介质,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上,但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

重点控制的温室气体之一。有关研究显示,六氟化硫造成的温室效应相比二氧化碳大得多,由于不如二氧

化碳为人们所熟知,因此被称为隐形的“碳”,在所有温室气体中破坏程度最高、存在时间最久,会造成大陆

气温升高和海洋温差变小,进而导致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化解,影响人类健康。

从上世纪开始,世界各国竞相开展六氟化硫的回收和重复使用工作。前不久,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六

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中心建成投运,捕捉隐形的“碳”喜见成效,经过实际运行计算,预计年回收、净化处理

六氟化硫气体可达百吨。

奇妙科技

图①: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中心。 图②: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六氟化硫气体质量检测。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供图

①①

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