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抗病毒戰略首部曲-疲勞感是病毒 感染的早期症狀(上) · 侵入身體,造成潛伏的慢性發炎問 題。 家母常說,胞弟在發生白血病的 前五年,常提到身體很累,然而,對

Transcript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39

前 言 筆者近日常往返醫院探視住院的

阿嬤,注意到現在急診室的觀察床愈

擴充愈多,甚至上回新聞報導,病人

多到要睡在急診室地板上打點滴,為

何有此人滿為患的窘境?依我的觀

察,是因為現代醫學針對病毒的防治

盲點很多,沒有辦法早期的診斷及有

效的治療,這三年多,全球疫情處在

舊的病毒潛伏於人體未解,新型病毒

又一波一波趁虛而入的險境。

一台電腦速度變慢,我們立刻警

覺它可能被病毒感染了;身體莫名奇

妙的疲勞了,人類卻不知道已經被病

毒感染了,往往讓疾病發展到較嚴重

的症狀一個一個出來後,才去治療,

都已經太遲了,甚至很多人讓病毒由

經絡蔓延進入臟腑,潛伏寄生在細胞

裡面,產生永久性的傷害。一旦病毒

寄生在人體,要排出身體外面或消滅

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需用到有效

的、針對性的藥物,才有辦法將它的

訊號強化出來,啟動免疫細胞去消

滅。因此,必需將經絡系統偵測及排

除外邪功能恢復,才能防止病毒再度

侵入身體,造成潛伏的慢性發炎問

題。

家母常說,胞弟在發生白血病的

前五年,常提到身體很累,然而,對

一個身心操勞的竹科工程師而言,我

們會認為他的疲勞感產生是因為工作

過勞及睡眠不足的關係。但現在,我

發現不能那麼設想,病毒潛伏的慢性

感染是必需慎重考量的病因。

筆者看診不曾戴口罩,一整天工

作下來,若沒有被病人的病毒感染,

常能保持神清氣爽,但若稍被患者的

病毒感染上身時,往往很快就會產生

疲勞感,甚至是在睡眠比一般時間還

多的情形下,疲勞感依舊產生,就是

提不起勁。因此,醫學上必需重視『疲

勞感』這個症狀,它往往是病毒感染

很早期的症狀。當然,年輕體壯的病

人在感冒病毒的時候,並沒有發生疲

勞的現象,這些人多半是免功能比較

強的病人,他的自癒力通常也會比較

強。

二十一世紀奪取人類生命的魔鬼是

「病毒」

在《二十位微生物學家》這本書

中提到:十九世紀,一些手術後或嚴

重挫傷後的患者,死亡率極高,人們

都說這些病人最後是被魔鬼帶走的。

但當時外科醫師李斯特(Lister, 1827-1912)經過細心的臨床觀察與實驗比較,發現「外界的微生物」就是引起

中西醫結合專科醫師 烏日聯和中醫診所院長 李曜暄醫師

抗病毒戰略首部曲-疲勞感是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狀 (上 )

台中縣中醫會刊

40

發炎化膿的魔鬼,倡導開刀房的消毒

殺菌衛生,使手術後的病人由很高

的死亡率降至幾乎為零,造福整個

人類。二十世紀,佛萊明(Fleming, 1881-1955)發現青黴素(盤尼西靈),開啟抗生素治療傳染病的新紀元,增

進人類福祉與健康,延長人類壽命。

二十一世紀,醫學生技突飛猛進,

但仍舊帶走人類生命的魔鬼到底是什

麼?我要說:那是「病毒」,「病毒」

產生了急性感染、種種慢性病、疑難

雜病,甚至發展成危重症、癌症,同

樣會奪走一個人的生命。可是,現代

醫學對病毒的認識及抗病毒的藥物非

常欠缺,導致疾病未能有效控制與治

癒,罹病年齡層愈來愈低。

二十一世紀醫學欲再進步,必需

將中醫抽象名詞與西醫實質的解剖生

理病理變化相結合,探求出疾病的真

相,尋找根治之道,然後篩選有效的

中草藥或西藥來做根本的治療,疾病

才有可能愈治愈少,人類才有可能愈

來愈健康。

經絡系統動態運轉 調節人體溫濕平衡的新發現

這裏我要再次提出先前文章曾經

提出的醫學上的新發現,就是經絡不

只是身體上的位置路線,而是一條條

有脈動循環的、立體的能量流。台大

研究者也發現,經絡其實是個「帶電

的組織液」。這個在組織液中流動的

脈動電子流,依筆者臨床上、實質上

的體驗,一分鐘運轉約 28次左右,小孩速度更快,搭配六組特定的運轉

中樞「陰臟陽腑」,六經所搭配臟腑

細胞中的「粒腺體」(細胞能量工

廠),是經絡動能的來源,經絡是有

呼吸律動的,而粒腺體是執行細胞內

呼吸的胞器,藉電子傳遞鏈產生細胞

能量 ATP。也就是說,經絡系統平常會將五臟六腑所產生的生理熱,經由

在組織液中脈動的電子流,循著特定

的路徑(即經絡系統)輸送到體表,

維持溫暖、濕潤並且散熱,這是人體

極重要的功能之一,所以,「溫、濕」

調節一旦發生障礙後,會產生「風、

寒、暑、濕、燥、火」的六淫病證。

而這電子流除了擔負熱的平衡

外,對病毒的排除也很重要,依據筆

者推論,強大的一波又一波的電子脈

衝的流動,對外來物質有掃描偵測的

效應,若有跟本身 DNA頻率不相容的外來物質(包括病毒等病原體),

訊息會傳遞給免疫細胞,才能對外來

的病毒、細菌作有效的辨識與產生免

疫作用,進行排除病毒或細菌的行

動,所以,經絡系統的順暢運轉對免

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症狀產生的真相與經絡系統走向有

非常吻合關係的新發現

筆者另外要再強調的一個新發

現,病毒侵犯或潛伏經絡後,會在體

液中流動,導致全身沿經絡路線產生

發炎熱象,並表現該經絡各種「熱證」

症狀;但若此病毒是以干擾細胞功能,

使粒腺體功能關閉或其他反制病毒的

求救功能失靈,就會產生該經絡各種

「寒証」、「虛證」症狀;病毒甚至

會藉由經絡系統的組織液進入腦脊髓

產生中樞神經精神病變。如果病情轉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41

重或久病內傳臟腑,會導致長期感染

的慢性發炎症。此被病毒感染後體液

的流動是依照經絡系統的走向與規

律,藉由體溫傳導分佈時產生的流動

動力,這解釋為什麼人體生病後,症

狀會有符合經絡走向的結果,並產生

寒熱燥濕的變化。所以,針灸為什麼

可以調治那麼多內科病,原因在調順

經絡;內科醫師絕對不可不知經絡走

向與理論,因為病因病機常是藉著祂

去分析就清楚簡單多了。真的是不明

經絡,開口動手便錯!由此,可分出

以經絡系統為診治依據的是經方派,

經方派必需能把到經絡的脈象,下經

絡的診斷才算正統,貨真價實,並不

是用開經方方劑治病就可叫經方派,

以症狀問診辨證論治的模式較偏時方

派。

譬如 H1N1新型流感所產生的是少陽少陰合病証,這是我的發現,因

此,H1N1感染後的症狀表現幾乎以此二條經絡發炎的走向去呈現(見後

描述)。瞭解症狀產生的源頭,才能

將種種複雜的症狀加以串聯理解,歸

納分析,進而找出疾病真正的致病源

予以治療,才能真正根治疾病,不致

重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覆轍。

中醫學甚至傷寒論都必需更新 才能切合時宜

前兩天,有位好友因吐瀉打電話

求助於我,由於前一兩週我就發現有

一隻侵犯太陽陽明經(足陽明胃、手

太陽小腸)的病毒流行起來,經氣感

比對懷疑是 Bunyavirus infection,會造成腹瀉、口乾等腸胃不適症狀,當

然,最近流行的 H1N1或 B型流感也都會產生胃腸炎的症狀,只是它們會

合併頭昏、頭暈等其他症狀。於是,

我告訴她飲用我針對病毒研發的廣效

排毒飲及消毒飲,並囑若因嘔吐喝不

下去,就用口含著也會有療效,幸運

地,傍晚她就能笑著來看診了,我再

針對殘餘腹微痛的局部氣滯開點藥就

沒事了。這就是針對病因(致病病毒)

下藥,而不是對症下藥,也不需辨證

論治,但是要經由把脈分辨是何種病

因。

依我體會,傷寒與溫病這類有規

律的疾病診治模式,是與特定致病源

產生的特定疾病表現有關,我們必需

加以認真體會,才有辦法吸取古人的

精華,舉一反三。傷寒論六經實質至

今仍無定論,是因為對動態經絡系統

的不瞭解。根據我的氣感體會,傷寒

六經實質上講的是人體「太陽、少陽、

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六組維持

人體溫度與濕度恆定的重要路徑,就

是經絡系統。為何古書描述與現代疾

病的觀察無法完全比照,乃因為時空

轉變,水土不同,體質不同,流行的

致病源也不同,產生的症狀表現也不

同。因此,中醫歷代典籍演化至今,

各醫家均有不斷的更新,如金元四大

家,溫病學派,這些都是在不同時空

的不同致病源所產生的不同疾病類

別,醫師細心觀察體會,針對這些不

同致病源產生疾病的演變規律所做的

臨床歸納總結。古人不知有病毒或細

菌這類致病源,因此,依其導致的病

症在何條經絡,而分類為太陽病、陽

明病等,又依其疾病的表現不同,分

台中縣中醫會刊

42

寒、熱、燥、濕等名稱,故將這會產

生太陽經風證的致病源命名為太陽傷

風。但依我體會,就算同樣是陽明溫

病,但是引起的外邪(病毒、細菌等

致病源)不同,針對性的用藥也需完

全不同。現代的疾病更加嚴重化、複

雜化,所以,必需要能做中醫更新的

動作,才能切合時用。若只應用古方

來解決現代的疾病,仍舊無法有效地

幫助人類認清新的疾病、根治新的病

毒。在此,再提出個人的看法:傷寒

論中的「合病」指的也可能是一種病

毒同時侵犯兩組經絡,如:H1N1病毒侵犯少陽少陰兩經;「傳經」指的

可能是病毒進一步的擴散到其它經或

是病毒產生變種的特性,如:H2N2病毒侵犯太陰太陽兩經、H3N2侵犯陽明經。

現代科學化的中醫更新,必需結

合在西方醫學的基礎之上,病毒在人

體上造成疾病的演變規律,必需加以

確切的觀察分析,並篩選有效藥物,

譬如:H1N1新型流感,根據本人脈診,它是少陽與少陰合病的一種病毒

所產生的種種症狀,臨床篩選,筆者

以馬齒莧、大青葉為君藥來治療,療

效肯定,而不是溫病方中的銀花、連

翹、板藍根之屬可治,這就是更新的

能力。

參考西方醫學病毒學的知識 認清魔鬼真面目

現代電子顯微鏡的發明,讓病毒

現出原形,生技的進步,更清楚認識

病毒結構及基因密碼。以下摘錄徐明

達院長所寫的《病毒的故事》一書中

的一些內容,讓醫者更瞭解魔鬼的技

倆,它們是很精、很難纏的喔。第 59頁「病毒如何入侵?不同的病毒會發

展出進入感染不同內皮細胞或眼睛結

膜的方法。流感病毒會感染呼吸道內

皮細胞;冠狀病毒通常感染上呼吸道

或腸道的內皮細胞;2003年 SARS病毒感染下呼吸道。我們常聽到的腸病

毒,顧名思義是感染腸道,其實也可

能感染其他地方。」;第 47頁「病毒入侵人體後,在準備期階段的重要

工作之一,就是想辦法逃避或解除細

胞的攻擊。細胞感受病毒入侵時,會

啟動一群對抗病毒的基因(例如大家

常常聽到的干擾素),一方面壓制病

毒複製,一方面發出警報信號給身體

的警察單位免疫系統,要免疫系統緊

急處理入侵的病毒。有些狡猾的病毒

會發展出各種對抗細胞攻擊的策略:

有些病毒會把原本對它不利的動作反

轉成幫忙感染及複製的工具;有些病

毒會傳送模仿細胞解除警報的信號,

欺騙免疫系統;有些比較複雜的病毒

(例如引起天花的病毒)甚至會「招

降」細胞基因,放在自己的基因體

中,再利用這些叛變的細胞基因對抗

細胞;有些病毒怕遭到感染的細胞自

殺,發展出防止細胞自殺的策略。」;

第 48頁「準備期階段是病毒感染過程決定性的一刻。病毒必須在此階段

作出重要的決定,若一切順利,就開

始進行下個階段的工作;但若細胞內

外的環境對它不利,例如細胞的抵抗

力太強,病毒無法使用或啟動一些細

胞機器,或細胞工廠管理程序無法改

變時,病毒要不就放棄感染這個細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43

胞,要不就想辦法暫時與細胞共存。

狡猾的病毒會選擇幾種方式和細胞共

存:第一種是靜悄悄的隱居,伺機在

出來;第二種是慢慢地做,同樣等待

好時機東山再起;第三種是乾脆歸化,

將核酸與細胞染色體結合成細胞的一

份子。」;第 64頁「血管為了讓血液中的警察細胞大隊趕快進入感染

區,會擴張血管(產生發熱的現象)

及鬆開血管壁,讓警察細胞從血管

跑出去(因液體及細胞流到組織內而

產生水腫),進入感染區的警察細胞

則開始開槍(其中一種子彈就是自由

基)殺死病毒或被病毒感染的組織細

胞。這些複雜的動作就是發炎反應。

發炎的反應特徵是:紅腫、發熱及疼

痛。」、「病毒為了要通過免疫系統

這道防線,「想」出千奇百怪的花招。

它會以量取勝,或使盡干擾、安撫、

偽裝、欺騙、躲藏的伎倆,甚至暗殺

的手段。」;第 79頁「不僅人體長期寄居的病毒有逃避免疫系統的本

事,會造成急速感染的流行病毒也有

這種本領,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最

為惡名昭彰。流行性感冒病毒就像千

面人,每年一小變,幾年一大變,不

停的改變容貌(病毒外殼蛋白),使

免疫系統認不出來。所以,今年的流

感疫苗明年很可能就無效了。有的病

毒會製造特別的蛋白分子,專門對付

免疫系統,使免疫系統看不到病毒。

冠狀病毒就會製造一種模仿細胞內和

抗體結合的蛋白,使抗體無法發揮功

能。」;第 162頁「病毒在龍捲風式傳染病的傳播,例如:流行性感冒,

大都是靠空氣或口沫散播。大的口沫

滴(半徑一厘米)大概最多飛行兩、

三公尺,就會因重力掉下來。小滴的

口沫在比較乾燥的地方會快速揮發,

不會飛太遠。但若溼度高,則這些含

有病毒的口沫,會隨著氣流漂浮傳的

較遠;更糟糕的是,越小滴的口沫越

容易吸入肺部(大滴的口沫在鼻腔就

被抓住了),造成肺部感染。當然,

病毒能感染的範圍,視它能在空氣中

活多久而定。流感病毒能感染得範圍

很小,大都是靠近距離傳染,除非是

用力咳嗽或打噴嚏,口沫大量地加速

送出,打一個噴嚏大概會產生約兩萬

個大大小小的水珠,傳染力很高;口

蹄疫病毒就可以活的很久,或造成長

距離(範圍可達九公里遠)的傳染。」

西方醫學偏重較嚴重時的疾病診治 無症狀或輕症狀往往成為治療的盲

點 慢性潛伏的全身性發炎問題只有症狀支持療法 縱容了病毒病毒的感染分急性發作與慢性潛

伏,過去,醫學比較偏重急性發作的

治療、症狀的控制;對慢性潛伏的病

毒感染,並未積極尋求根治的方法。

病毒慢性潛伏感染後,產生了什麼樣

症狀疾病,如今醫學對這個領域的知

識仍然非常欠缺,這塊弱點與盲點的

補足,必需靠中醫經絡系統以及西醫

的病毒學加以結合,而想要加以結

合,必需須憑藉人類敏銳氣感與高敏

感度的靈性,才有辦法加以逐漸的認

清疾病的真相。

病毒感染後從輕到無症狀到嚴重

到死亡的程度均有,現代醫學較偏重

於中重度感染時期的症狀治療,若能

台中縣中醫會刊

44

從很早期的症狀就能篩檢出病毒感

染,治療就省事多了,用藥也單純很

多,身體也可避免嚴重或無可避免的

損傷。通常病程愈長,累積的病毒愈

多,治療的時間也就需要愈久,治療

的修正藥量也就會愈大,中藥服用的

劑量是跟病人病勢的嚴重成正比關

係,不見得與體重成正比關係,因為

它不是為了緩解症狀而設,而是為調

整修正人體不平衡而設。因此,當病

毒感染嚴重的時候,初期使用的劑量

要較大,服用的頻率要較快,才能

有效的將病毒的攻勢扼止,並協助人

體的免疫細胞將其消滅、回復平衡,

這是中藥使用上的常識,若是病重藥

輕,治療依舊沒效。

疲勞感,一般民眾都擔心是肝病,

但臨床上我觀察到與病毒感染的關係

非常密切,尤其是脾胃、肝膽、腎、

心氣本身較虛弱的人感染病毒時,極

易有疲勞感。疲勞感分急性與慢性,

急性就是之前沒有,突發疲倦的狀態;

慢性疲勞是指長時間的疲勞感,睡眠

後也無法恢復,總感覺提不起精神,

很容易累而提早睡覺。

各種病毒在人體侵犯的入口及適

合它潛伏寄生的部位與細胞各有不

同,因此產生不同的脈象與症狀,醫

家若能一一加以辦識其病毒特性,觀

察其產生的病症結果,並篩選有效的

藥物,如此將能有效的根治這類病人

產生的疾病,避免日後變成慢性過敏

疾病的危險。(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