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 更人道更宽容地对待 精神障碍xmwb.xinmin.cn/xmwb/resfile/2014-11-21/A25/A25.pdf · 容地对待“精神障碍”,这是观念问 题,也是法律问题。

Transcript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来信:[email protected]新民网:www.xinmin.cn

本报政法部主编 |第15期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责编:崔以琳 视觉:窦云阳

!"#

! ! ! ! 更多精彩内

容请关注新民晚

报法制类微信公

众号!新民法谭"

!微信号 "#$%&'()*

有妈的孩子也像根草A26

“90后”路边猜硬币输5400元A27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通过!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

更人道更宽容地对待!精神障碍"

! ! ! !如同感冒一样,人类难免会受精神疾患的侵扰,如何更人道、更宽容地对待“精神障碍”,这是观念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本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通过《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自明年)月(日起实施。从维护市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到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保障,这部地方立法均给出了明确说法。

!心理危机"干预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工

作生活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本市各类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升高。“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自杀等严重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增加了全社会经济负担,影响个人和家庭幸福。”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施荣范说。

,'-'年《上海市居民心身健康调查》显示:上海民众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现患率已居国际中等水平,精神疾病的终身患病率虽低于多数发达国家,但上升趋势明显。上海市民每.个人中有-人一生中患过至少-种心理行为问题,每/个人中

有-个正存在某种心理行为问题。因此,心理危机问题日益成为政

府和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干预严重心理危机,本市积累了一定经验,在全国最早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但总体而言,目前全市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能力依然薄弱。一个突出问题是,心理危机的就诊率普遍较低。就诊率低,一个客观原因是,作

为辖区唯一的精神专业医疗机构———区精神卫生中心承担了辖区内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管理和心理卫生服务,但心理咨询室均设置在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就诊患者的私秘性很难保证。为此,条例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实施作出如下规定———

! 乡镇街道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募志愿者等方式,组织社会力量和具有精神卫生专业知识的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心理健康指导;

! 政府部门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置的协调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置。

! 市卫生计生部门设立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服务、监测、教育、培训和评估,为社会公众提供心理危机

干预的技术支持。

不必讳疾忌医目前,本市在册管理的严重精

神障碍患者约--0)万人,全市卫生计生、民政、公安系统共有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1家,核定床位2''/

张,实际开放床位-)-1&张。长久以来,提及精神疾患,人们

总是难免心生禁忌,以致讳疾忌医。这种狭隘的偏见,对生命而言,并不亚于疾病本身。消除偏见,或许可以先从“用语规范”开始。今年年初,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俞悦提出书面意见,建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表述,本市地方立法修改“精神疾病”的表述,统一使用“精神障碍”。这个建议已在通过的条例中得到回应。如果说,充分的心理危机干预

是精神健康促进的促进的第一步,意在源头预防;那么,一旦患病,及时科学的治疗,则是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关键。为此,条例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看护、诊断和治疗,都有明确的规定。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疑似

精神障碍患者初次就诊时,3&小时候内要得出诊断结论,条例为此对医生执业能力提出特别要求: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具有主治医师以

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虽然,作为上位法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并未对精神科执业医师的职称提出要求,但条例还是提出了对执业医师的“职称要求”。这一立法意图是———“有利于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沈晓初说。于是,一旦被送诊的疑似精神

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具有危险行为倾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应当立即指派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诊断。如果无法作出诊断结论,应当将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留院观察,并在3&小时内作出诊断结论。同时,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留

院观察期间,精神科执业医师如果认为需要治疗,应当经过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书面同意,方可实施治疗。其中,若要治疗可能危害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生命安全的躯体疾病,却又无法取得患者或者家属的书面同意,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可以先行治疗,然后将治疗的理由告知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及其近亲属,并在病历中予以记录。“所有这些与治疗有关的程序

设定,都是为了让真正有病的患者得到及时诊治,让没有精神障碍的

人不被非正常的误诊。”沈晓初说。

帮助实现回归社会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既要加强医疗救助,也要给予他们生活上的救助。现实生活中,精神障碍患者往

往遭遇“就业歧视”,生活也随之陷入困境,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关心帮助。为此,条例第./条第二款特别规定:民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确定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助的内容和标准,并依法给予医疗救助和适当的生活救助。生活救助之外,法律援助也不

可或缺。在精神障碍患者易受侵害的权益之中,财产权益,便是其中一种。因为失去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精神障碍患者的财产权益需要监护人代为管理。不幸的是,一些监护人将精神障碍患者的财产权益占为己有,乃至发生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无家可归的情形。类似的权益受损,需要法律援助,精神障碍患者都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援助,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援助———这已是法定规范。

本报记者 姚丽萍

! ! ! !本报讯(通讯员 沈茜 记者袁玮)2月 &.日,长宁公安分局在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指导和支持下,历经两个月的缜密侦查及一昼夜的尾随跟踪与守候伏击,于 &.日凌晨 1时许在松江枫泾道口处及延长西路一旅馆内抓获1名涉嫌贩毒的犯罪嫌疑人,缴获冰毒 &-公斤,摧毁一个以犯罪嫌疑人纪某为首的重大运输、贩卖毒品团伙。今年 3月初,长宁公安发现

纪某有重大贩毒嫌疑,纪某曾多次从广东省大肆购买毒品回沪贩卖,贩毒活动频繁、数量较大。据此,长宁公安在市局缉毒处及市局相关单位的指导下,成立专案组全力展开侦查。

经过二个月的缜密侦查,侦查员掌握了纪某贩毒团伙的活动特点:该团伙主要成员为纪某、章某(女)、齐某三人。犯罪嫌疑人纪某每月前往广东“上家”处“进货”,由齐某驾驶大型物流货运车辆长途毒品运输至本市,由章某负责联系下家贩卖。

2月初,侦查员发现犯罪嫌疑人纪某和广东深圳“上家”频繁联系,并多次与纪某确定货车前往广东时间。2月 -/日,纪某乘

坐航班飞往深圳,齐某也驾驶车辆驶往广东方向。专案组判断,犯罪嫌疑人纪某等人此次前往广东必定是去购买毒品,遂果断派出侦查员赶赴深圳开展侦查工作。

2月 &)日,侦查员发现犯罪嫌疑人纪某一个人乘坐飞机返回上海。2月 &1日,齐某所驾驶的货车在一深圳货场装货后开往高速公路方向。结合已掌握的情况,专案组判断犯罪嫌疑人纪某已成功从上家处购得毒品,且毒品就伪装在齐某所驾驶车辆的货物内。自此,侦查员开始了 &1小时不间断对犯罪嫌疑人纪某及货车的跟踪监视。与此同时,专案组派出多路侦查员分别在沪昆高速公路枫泾收费站及纪、章二人在本市的两处落脚点展开守候伏击。

2月 &.日凌晨 1时许,侦查员在沪昆高速公路枫泾收费站将运输毒品的货车拦下,当场将驾驶员齐某及随车人员王某抓获,并在车辆后厢内查获毒品冰毒约&-公斤。随后,侦查员在延长西路一旅馆内将等待“接货”的犯罪嫌疑人纪某、章某抓获。目前,现犯罪嫌疑人纪某、章

某、齐某、王某已被长宁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审理中。

! ! ! !本报讯(通讯员 岳明静 记者江跃中)“法律果然是最公正的,感谢法院、感谢法官!”小王一边向承办法官送上锦旗,一边表达谢意。承办法官略显羞涩地接过了锦旗。“原告当时几乎没有证据,只有一件工作服,而且上面印的并非被告公司的名字……”回想当初,所有的情节都历历在目……

打工小伙陷!职场危机"

&'-&年,来沪不久的小王被青浦一家具厂录用,但双方却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家具厂没有提及自家名称,迷糊的小王也不知道自己的东家到底是谁,只知道厂子门口挂着中原公司的牌子,还有一件印有“中原公司”名字的工作服。

工作期间,小王曾因受伤生病住院。没想到,出院后,他收到的竟是厂长口头辞退他的通知,原因是生意惨淡。小王觉得这分明是厂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在经历仲裁未获支持后,他向青浦区法院递交了

诉状,要求确认 &'-&年 )月4,'-,

年 -,月与红星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对方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 2'''元及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额 )5/万元。

蹊跷衣服引疑团重重打开卷宗一看,承办法官不禁

一愣:除了一件印有中原公司的工作服,小王并未提供其他有力证据,“明明工作服上印着中原公司的名字,为何偏偏状告红星公司?”带着疑问,承办法官当即拨打了小王的电话询问情况,并调取了仲裁卷宗。原来,小王曾以中原公司为被申请人申请了劳动仲裁。仲裁期间,中原公司提供了其

与红星公司的委托加工合同,所以小王才撤回申请,转而要求确认与红星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但最终却因证据不足未获支持。承办法官当机立断,依法追加

中原公司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东家不认账事实难查第一次庭审,中原公司并未到

庭,红星公司趁机对小王提供的及法院调取的所有证据全盘否决,代理人朱某一口咬定与小王素未相

识,不可能与他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小王的情绪顿时变得激动。担心矛盾进一步激化,承办法官立即选择了休庭。庭后,她一遍遍翻阅卷宗内容,

终于发现红星公司曾陈述为员工安排过宿舍,而宿舍地址与小王陈述的居住地址几乎一致。而小王虽不能准确说出暂住地的具体号码,但表示曾在暂住地办理过居住登记。“这也许就是查明事实的关键”,承办法官马上赶往派出所,调取了小王的在沪居住信息。

证据链锁定劳动关系第二次庭审,中原公司终于露

面。“既然原告不是你方员工,为何却住在你方安排的宿舍内?”承办法官犀利地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红星公司半天答不上来。青浦区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虽

不认可原告是其员工,但未对原告居住在其员工宿舍内的事实作出合理解释,结合原告持有被告处员工工作服,被告法定代表人也认可原告曾在其公司工作的事实,对原告有关与被告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主张予以采信。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被告应支付工资差额 -5/万余元。

立法议事厅

缴获冰毒 !"公斤长宁公安破获一起跨省贩卖毒品案件

青浦法官抽丝剥茧帮打工者争得利益

从一个宿舍地址找出线索

平安城市法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