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慢火车”上的阅读时光 - peoplerail.com · 铁、动车速度那么快,1000多公里的 距离四五个小时也就到了。此时看书刚 刚进入状态,故事才要铺展开,火车就

Transcript
Page 1: “慢火车”上的阅读时光 - peoplerail.com · 铁、动车速度那么快,1000多公里的 距离四五个小时也就到了。此时看书刚 刚进入状态,故事才要铺展开,火车就

B2 2018年9月20日

本版编辑 赵元梓 实习编辑 李 欢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王晓丹 热线电话:(010)51871931 E-mail:[email protected] 文化视线

书香铁路·家风家教书房高铁高铁

影像·文学

“慢火车”上的阅读时光■权翠芳

敬爱的老付同志:我想,如果您读到这封信,应该

会感到些许惊讶吧,毕竟我们已经很久没有通过书信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了。上一次,我还身在军营,离家的孩子只能依托文字来诉说思念。

此刻,我将笔尖停驻在纸上,泛开的墨迹让我仿佛看到了黑夜里一列正在行驶的火车轰隆而过的情景,有惊叹、有震撼、有我熟悉的您的样子。对年幼的我而言,您就是那长长铁路线上最伟岸的人。我记得您年轻时经常出差,坐着那吐着白汽的黑色长龙翻过山岭、穿过平原、跨过河流,从一座城市去到另一座城市,从我的目之所及走向未知。一晃眼的时间,您就要退休了,岁月在不经意间悄悄流逝。也许,是我太过粗心大意了吧,没精打细算着时间,没精心呵护着想念。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言:“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想,您之于那条长长的铁路线也是如此吧。虽然您即将退休,但在我眼中,您的身上依然闪烁着一名老铁路人的光芒。

我记得自己从初入铁路时的生疏到渐渐了解铁路,再到熟练掌握业务技能,都是您用实际行动来为我树立学习的榜样。您始终秉承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对我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又总是念叨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舞我前行。我知道,这背后藏着的是您说不出的爱。

在部队的这些年,是我们沟通最频繁的几年。您会在休息时专程过来

看我,每次见到却不多说什么,不过是“瘦了、黑了、头发剪短了、训练累不累”这样的家常话,好像全天下的父亲都一样,面对儿女时都不知如何表达,但在信中您却不是这样。

您在信中曾说:“如果社会足够公平,那限制女性的就只有她们自己而已。”我明白您是想鼓励我好好训练。于是,我凭着遗传自您血脉中的执着信念,更加努力地训练和学习。这中间有过朋友的不解和质疑,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行为方式,因为我明白您那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后来,我成了部队里的业务标兵,在退伍后来到铁路工作,这些都离不开您的鼓励。

您在奶奶 90 岁时将她接到身边来照顾,尽管那时的她已经记忆模糊,几乎不认识人,总是错把您当成是她的外甥,可您依旧对她悉心照料,在这方面您是我的榜样。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家教,最好的方法就是您行我践,最好的老师就是您。

马克·吐温说:“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这和您说的“一天过完,不会再来”是一样的道理。我要把握现在,一丝不苟地努力工作。这些您经常提到的句子,今天被我用在这里您会不会觉得很欣慰?

记得听过一首叫 《父亲》 的歌,里面有一句:“我是您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唱出的是这个时代儿女们的心声。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最想对您说的是:您牵挂的孩子,长大了。

您的女儿:付佳(作者供职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

有限公司长春车务段)

与父书

身为一名铁路人,与火车打交道的机会要比别人多些。每次出门前收拾行李,我都不忘带本书,留在火车上看。我喜欢那种在火车上读书的感觉——身体与灵魂都在路上。

但这几年,我越来越多地为带什么书而犯难:带本严肃厚重些的书吧,高铁、动车速度那么快,1000 多公里的距离四五个小时也就到了。此时看书刚刚进入状态,故事才要铺展开,火车就到站了,不得不合上书本下车;带本轻巧消闲的书吧,打开手机就有更多好看、好玩的内容可以打发时间,何必费神地带本书来消遣?况且,周围的人都在低头玩手机,我正襟危坐捧书阅读,会不会显得有些另类甚至古怪?由此,更加怀念那些在绿皮火车上度过的惬意的阅读时光。

现在,每当眼前闪过绿皮火车的身影,心中总像有根线轻轻牵动一下,心底那些与绿皮火车有关的记忆便纷至沓来。各种交错出现的画面中,总有一个年轻女孩坐在车窗前,凝神读着一本书,微风吹动她的长发,也吹动着她手中的书页……那个女孩,就是我。

许是今生与火车有缘,在我不到一岁时就被母亲抱在怀中,从故乡陕西来到青海,与退伍后留在青海工作的父亲团聚。此后的日子里,我们时常坐着绿皮火车,在家与故乡之间无数次来回。

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绿皮火车拥挤、喧闹,速度很慢,常常走着走着就在某个小站停车,一停好长时间,说是要等另一列火车从前方站开来会车。但似乎没人着急、没人焦虑,旅客们依然休闲地做着自己的事:聊天、打扑克、吃东西、织毛衣、看书

看报。顶多有人从打开的窗户伸出头去,探身朝前或向后望望,似乎能看出火车为什么停这么久似的。

在各色旅客中最引起我注意的,就是那些专心看书的人,他们似乎对周遭一切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他们长久地保持着一个姿势,目光紧紧追随着手中的书页,有时面露微笑,有时轻轻叹息,好像书中正发生着什么奇妙的事情。任何人都别想影响他们,连过道里高声叫卖着“瓜子花生方便面,啤酒饮料八宝粥”的售货员也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在喧闹的车厢里,他们安静的身影显得那么与众不同、独具魅力。后来,当我也爱上读书,也有了在火车上读书的体验,才深深地明白了那种在火车上阅读的奇妙感觉,也深深为之沉醉。

风笛声响,车轮有节奏地碾过钢轨,像一条绿色的长龙在春天的大地上驰骋。窗外是连片的田野、不断倒退的风 景 , 这 意 象 强 烈 地 指 向 “ 诗 与 远方”,而读书是抵达“诗与远方”最好的途径。

漫长的旅途,读书,是与自己相处最好的方式。在覆着绿色皮面的长椅上坐下来,调整好坐姿,歪靠在椅背上,小茶桌上的茶杯里是刚泡好的热茶,外加话梅、瓜子之类的零食,惬意的阅读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火车慢悠悠地行进着,车轮咣当咣当响着,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光线刚刚好。没有任何干扰,不必操心工作上的各种麻烦、生活中的油盐酱醋,暂时屏蔽掉俗世纷扰,任自己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与主人公一起笑、一起落泪,浑然忘

我,这样的时光得来不易。不拘是本什么书,只要自己喜欢就

好。那年月,出门带的行李中,是断然不会少了一本书的。若时间紧张忘了带书,车站候车室里就有书店,卖各种畅销书和流行杂志,还有三五角一份的各地晚报。书店生意都不错,人来人往,热闹红火。十来块钱一本的长篇小说,两三元一本的 《读者文摘》《女友》《八小时之外》,是最好的旅途伴侣。

火车上读书的人不少,或坐或站,或在车厢连接处铺张报纸席地而坐。年轻小伙子们手中多半是武侠小说,姑娘们自然是三毛或琼瑶的书。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翻着小人书,一两本小人书翻来翻去,也不觉得厌烦。若是有幸遇到同样喜欢在火车上读书的邻座,可以交流探讨一下彼此手中正在读的书,那真是如沐春风,人生一大乐事啊!

不知不觉间,书页被不断地轻轻翻过,故事似要结束。火车猛地一颤——停车了。到了某个小站,揉揉酸困的双眼,发觉天色已近黄昏。夕阳斜照,给一切涂上淡淡的昏黄,天边还有绚丽的火烧云,美极了,恍若梦境,一时让人有点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想象。打开窗户,让清凉的微风吹进来,伸个懒腰,打个长长的呵欠,神思才回到眼前的世界。小茶桌上,茶水早已凉透,零食未吃一口,却觉得满口甘甜,齿颊生香,心境澄明——阅读就是这么奇妙。

最难忘夜行火车上的读书时光。绿皮火车时代,能够买到卧铺是很幸运的事,出门远行,大半只能坐硬座。当天色渐暗,夜幕笼罩大地,远处的城市和村庄渐次亮起灯光,车窗上映出自己和邻座的脸庞,难捱的夜晚来临了。车厢

里逐渐安静下来,旅客们睡眼惺忪,东倒西歪,渐次进入时断时续的梦乡。

那些专心阅读的人,是黑夜中的守望者。黑夜与宁静,恰是他们此刻打开一本书的最佳理由。车轮发出单调的咣当咣当声,头顶是昏黄的灯光,身旁是逐渐歪靠在自己身上的旅客,这一切如背景音乐般让阅读之旅显得更为顺畅与惬意。

那些年,无数次乘坐通勤车来往于家和工作的小站之间。通勤列车都是半夜走、半夜到,每次的来与往,我都是靠着一本本书度过漫漫长夜,直到天色渐晓。时隔多年,上学时读过的书大都已淡忘,唯有那些在绿皮火车上读过的书,像泡在显影液中的底片,时间越长而越发清晰。

这是个一切都“快”的时代,节奏越来越快,速度越来越快。“快”当然是好事,千山万水不再迢迢,思念与眷恋不用沉重。因为怀念某些过去的瞬间而连带着怀念过去,未免有些矫情。我为如今的方便与快捷而欣喜着,同样也在心底里,悄悄怀念着那些缓慢的、不再回来的岁月,为那些绿皮火车上的阅读时光留下一点位置。

(作者供职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青藏铁道报社)

“保护孩子是人类的本能,教育孩子则需要学习,要学会去做一个好妈妈。”在我即将为人母时,父亲的谆谆告诫,至今还在我的耳畔回响。

还记得初为人母时,我看着女儿粉红的小脸蛋儿,欣喜之余,更感受到一种责任。为了教育好女儿,我订阅了 《家庭教育》 月刊,通过看别人的故事,学习教育子女的方法。

记得里面有一篇文章是关于家长要不要吃孩子递过来的东西。文章讲到传统的中国妈妈总是对孩子说:

“妈妈不吃,宝宝吃。”这看似疼爱孩子的举动,时间长了,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妈妈不需要我”的印象,以后家长需要孩子帮助时,他甚至会觉得你不应该对他有所要求。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改变了观念。每当孩子吃东西时,我总会装作很想吃的样子,对女儿说:“宝贝喂妈妈一点,妈妈也想吃。”刚开始这个做法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直到女儿上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放学回来,她兴奋地递给我一个小塑料袋,高兴地说:“妈妈,这种丝丝糖很好吃,这是我给你买的,你吃点,看喜不喜欢。”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丝丝糖甜在嘴里,更甜在心里。

女儿的性格比较内向,话不多。原以为这样的孩子会安静地学习,但事实上小时候她上课经常走神,坐不住。为了让她能静下心来看书学习,我经常周末带她去“泡书店”。早上9点多,我和女儿一起走进书店,一开始,她静不下心来,总是东跑跑、西望望、东翻西翻,我也不管她,只要她在视线范围内就行了。就这样,我们从一开始呆 1个小时到后来坐满一整个上午,她渐渐地能静下心来看书了,也慢慢地爱上了读书。

女儿现在很懂事,但我偶尔也会

想起她那段叛逆的青春岁月。女儿上初一时,我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出差,她时常一个人“小鬼当家”。有时出差回来,我发现家里被她弄得乱七八糟,尤其是发现她和我在一起时也不怎么说话,光拿着手机玩。一次,我带她出去吃饭,饭菜都上桌了,她还只顾着低头摆弄手机,我生气地说:“不要玩了,吃饭了!”她竟把手机一下子砸在桌上,大声说:“我哪里玩了,我是在和同学讨论数学题。”我顿时觉得无言以对,女儿也一直低头垂泪。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心理学培训班。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青春期孩子有一个特点,在她的心目中,朋友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老师,第三位才是父母。这时我恍然大悟,难怪女儿不像从前听话了。于是我结合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开始调整思路和方法。首先放低姿态,不再以居高临下的母亲形象与她相处,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姿态与她交流,遇事不再用命令的口气。渐渐地,女儿愿意跟我说话了,特别是在晚饭桌上,我们边吃边聊,十分开心。我也凭借着这样不动声色的引导,和女儿一同顺利度过了她的青春期。

时光荏苒,转眼女儿已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了。大一下学期,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女儿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她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妈妈,我得了一等奖学金,未来两个月你不用寄生活费了。”看着快乐成长的女儿,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有一件很贴心的“小棉袄”。

教学相长,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也从一个不懂教育、培养女儿的年轻妈妈,变成了心理日渐成熟的母亲。女儿,谢谢你,你是上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

(作者供职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生活段)

学习做个好妈妈■张晓春

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积极引导乡村学校对校内设施设备进行整合,丰富农村孩子课余生活。图为南川区石墙镇桥塘小学学生放学后在多功能室内练习绘画。

王全超 摄

生命绽放

■版画\

邓扬威

诗歌\

铁万钢

根、茎、叶、蕾都是站名,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月都是站台花朵在春风中抵达

母亲的双手是霓裳赐予的花托

读书的时候,我时常被一些细微的事情所感动。比如 《红楼梦》 里史湘云醉卧芍药裀,香梦沉酣,憨态可掬,旁边的芍药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花瓣落了一身,满头满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香气隐隐。再比如 《世说新语》 里雪夜乘船夜访戴安道的王子猷,辗转一夜到达,到了友人家却转身返回,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些细微的美好,细腻而温柔,琐碎又温暖,让人不忍移目。

8 月份,因为很多事情混杂在一起,我的内心时常波澜起伏。于是,我试着跑步、阅读、写日记、摄影,或者在下班以后开车出去,打开车窗,让清凉的晚风扑面而来。看着城市的灯火阑珊,我慢慢安静下来。也许,有时候我们给自己织了太多的网,生生把自己困住了,一直疲于前行,而忽略了生活中细微的美好。

清晨,我出门跑步的时候,看见天空蔚蓝,飘着几朵云彩,像卷起的一朵朵浪花。立秋以后,已经有微微的凉意,阳光也不再如夏日那般刺眼,变得收敛很多。路边大片的蓝色喇叭花和紫茉莉披着晨曦蓦然绽放;南瓜藤上缀着金黄色圆滚滚的南瓜,碧绿的橙子挂满枝头,要把树枝压弯了似的;棉花地里枝丫上悬挂着柔软洁白的棉花……这些忽然映入眼帘的细小事物让我开心起来,尔后回味,依然美好。

细微的美好无处不在。譬如有一天我跑步的时候,恰好听到蒙曼的一本书

《四时之诗》,声音圆润舒展,如同雨打绿枝的天籁之音。此书介绍了一些古人描写四时之景的诗,从“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的春季,到“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夏季;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秋日,到“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冬日,四时顺时而动,皆有其美,尽管算不上恢宏壮阔,但于细微处深入人心。

实际上,古人对于四季变迁、朝晖夕阴、时间流转的敏感度,是我们这些现代人望尘莫及的。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一眨眼便是一周、一月甚至一年,

对身边细微的美好浑然不知。像我,恍恍惚惚地成长了 20 多年,也忽略了很多触手可及的风景。

细想起来,除了大自然的四时之美,生活中还有很多细微的美好,给人以滋养和抚慰,让人沉静且平和。如果能及时感受这些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富有诗意。

记得一次乘坐火车转车的间隙,我和朋友匆匆去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博物

馆。博物馆是一个让人褪去浮躁、静心凝神的地方,身处其中,我们细细地去欣赏、去感受陈设文物的肃穆和精美。这些文物散发着古老的气息,或造型独特、或技艺考究、或浑厚、或精巧。流连其中,我们时时感慨古人的审美意境和匠人智慧。那些花纹精美、工艺考究、造型栩栩如生的生活器皿,那些质地精良的漆器、瓷器、玉器,如琢如磨、温润透亮,于细微处展现惊心的美,让我的内心一次次悸动。

还记得一次随心所欲的旅行。我曾一个人在夏季的雨水中,避开游人如织的高峰,只身去苏州耦园,安静地在园子里徜徉。这时候方觉雨中的园林无处不美,此时此刻雨阔烟淡、庭院深深、植被茂盛,愈发显出园子的宁静。整个园子的布局错落有致,花草自然更替,鸟兽优哉游哉,让我禁不住陶醉其中,陶醉于这细微的美好、平和的静谧。

这样的时候,屋檐上的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坠落下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旁,葡萄涨绿、榴花耀眼,散发着特有的生机与活力。我坐在亭子里听雨打芭蕉的声音,看水中嬉戏的鸳鸯,宁静深远。平时熟读的文字浮现在眼前,我曾记下好看的建筑,用心的布局、点睛的手笔,我在耦园一一对上实物,逐渐于细微处融于自然,消弭疲倦。

后来我想明白了,无论是四时之美,还是文物匠心之美;无论是园林之美,还是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之美,都有丰富细腻的一面。也许,这些美好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经常被忽略了。拥抱细微的美好,美好将无处不在。

细微的美好■张周艳

雨后,漫步于皖南山水间。 彭道德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