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 10 (2012) Made in Pudo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85
2012.5.29 MADE IN PUDO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DELIGHTFULLY. 封面图片绘制:戴刚 老师 WE TRY TO REACH WHERE WE IMAGINE.

description

I basically devoted my high school years in publishing. I was the chief editor of a student magazine called SOLO and I really loved my team and the result of issue No. 10. - LUNA9000 终于又找了个方式使这本杂志“永生”! Good old dayz.

Transcript of SOLO 10 (2012) Made in Pudo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2012.5.29MADE IN PUDO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DELIGHTFULLY.

封面图片绘制:戴刚 老师

WE TRY TO REACH WHERE WE IMAGINE.

电 子 版

2 3

地图绘制:等价

4 5

导览

the cu

lt ser

ie

s design

ed b

y PL

. THE UNIVERSE IS O

U

R P

LAY

GR

OU

ND

第十期!从2004 年起 Solo 不可思议地走到了现在!

Time to celebrate! 只是简单地作一个回顾,孰不知多少 Solo 人早已为这本杂志挥洒了整个高中时期

的热血。关于 Solo 的名称来源,以及各种“内部”信息,尽在“关于 Solo 的一切”专题中。

而在这期杂志中,你还能读到更多的专题与文章。比如开篇栏目浦外十五年,将带你重新逛一圈“芳

龄”十五的浦外校园,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的天地,以及一生的精神家园。

有一小撮思维过于活跃的人,想了些或奇怪或严肃的问题,诸如“你在死前十分钟想做什么”,“爱情存在吗”

等等,我们找了一些人共同探讨,如果你也有所心得,欢迎通过联系邮箱与我们交流。

当中国人的视野瞬间变得全球化时,越来越多的人说道:“出去!”于是,用一个特别的版块来

探讨这些理想主义之外的现实问题就显得很需要了。在“到外边去”,你会读到一些从浦外走出国门的

小留学生的文章,以及关于留学的建议与贴士。

此外在每个版块的最后都有一个名为返场的栏目,可以作为甜点。

如果还想轻松一下,可以召集伙伴们一起玩一局封底的无敌 Solo 棋,这里有绝对变态的规则与刺激

的抽卡环节。此外,完成最后一页的调查报告还能换取限量Solo 明信片。

最后,这本 Solo 还有很多东西,你想怎么去读它,这由不得我们。

Remember, it's in your own hands.

导览

6 76 7

浦外十五年校友回忆录

校友来信

老师眼中的浦外之李军

老师眼中的浦外之陈敏

关于 Solo 的一切Solo 起源说

历届主编采访

N things about Solo

返场·1历届人气十大歌手采访

梦想与团队活动介绍

到外边去Part 1 - 我在美国读高中

揭露真实的美国学校生活

“幸苦辛福”——我形容留学生活

Life is Hard, Unfair and sucks

Part 2 - 来自留学生的提示

海外留学几点小建议

对话

Part 3 - 调查研究

SOLO 留学观察

足下与“搭车日记”的主人公畅谈

钱哲佳:带着爱去旅行

My Little HK

艺术,由心而生 走进戴刚以及浦外艺术的一角:艺术之路

Solo 与戴刚老师的二次畅谈

谈谈陈志刚

皮影社的那些故事

拾遗

返场·2与本栏目有关的书籍、电影推介

目录目录

校友回忆录十五年,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不算长。但是每

个学生在浦外学习生活的七年,对于人的一

生已经足够久了。浦外人的独特尝尝会被概

括为为“浦外精神”,这恐怕难有其他学校

可及。Solo 采访了一些老校友,并获得了一

些珍贵的老照片,让我们一起走进浦外的各

个角落。 谈谈陈志刚戴刚老师亲笔述说曾经的一位天才学生的故

事,讲他如何从弗洛伊德、波德莱尔、达利

那儿找寻心灵的归宿。原文本来应该刊登在

报纸上。“他的痛苦也从他的画中反映出来,

死亡的骷髅和他的签名联在一起,表现了残

酷的现实与美好梦想的冲突。”

14

24 & 154

26

28

32

33

38

41

44

48

48

50

52

54

54

55

58

58

62

72

76

86

90

94

98

102

108

Denn die Ende entgegen eine rechte der sebte horizont Maerchen.Six, little stitches thread through my heart.

8 99

科学思维学校食堂调查研究报告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食品营养问题

食品价格问题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思索:从快子到中微子实验

视界时时刻刻

东邪西毒

论动漫

所有人问所有人校园问答

一日谈

返场·3不一样的电影

实验音乐略谈

学校食堂调查研究报告在 Solo 组织的全校性问题收集活动中,频率

最高的问题莫过于“Solo”名称的来源与针

对学校食堂的投诉了。相信这样一份详细的

调查报告能解决你心中一切关于“吃”的问

题与烦恼。

导览

入口:慢!

名单

出口:We Try To Reach Where We Imagine

无敌 Solo 棋规则介绍

有奖调查问卷

或许很少有读者会仔细阅读每期 Solo 的主编寄语。只要真正经历一期杂志的出版便会很容易明白为何历

届 Solo 主编都免不了在杂志的开头结尾碎碎念一番。经历了一回为一本杂志肩负巨大压力并呕心沥血的

经历,我从此对出版业肃然起敬。凡能熬过漫长编辑之苦的人,或许前世是某类江湖侠客,再次投胎后

没有刀剑,用文字打败时间。

我自觉不算侠义之士,无法如冯唐所言以“文字打败时间”,在别人忙着在三维空间中疯狂迈进且不敢

上光速不罢休时,我淡定地在时间维中以光速向前踱步。近期培养起一个行事准则:慢!回想高中第一年,

过得真是快,留下的回忆是大概是几次 Live,是摇滚乐,是对 Skins 里的叛逆青春的向往;第二年对时间

的流逝变得敏感起来,回忆更为琐碎,是冯唐的《北京三部曲》,是事久建材市场内部隐秘的淘碟者天堂,

是在科恩画廊前的庭院打太极拳并让一束阳光透过参天大树正好照到身上,是在浦东图书馆写作业时恰

巧碰上了儿时最爱主持人今波的讲座,是在草莓音乐节交到同来看 Blonde Redhead 的新朋友,是看着花

花草草感受时间的停滞。最后忍不住欠揍地感叹一句:衰老了啊!

如果再拿 Solo 做比较就更明显了。编辑 Solo 9 时,每周末都会兢兢业业工作到深夜;到了 Solo 10,心中

则是不停地想:再拖会吧,看我还能拖多久。当然最后总会有一段日子要极度紧张地赶工,必须要暂时

调整到奋斗模式,但即使这样,心中还是一个“慢”字,这本 Solo 10 也被磨蹭成了一百六十多页的大部头。

看这本杂志可能需要些时间。内容更深,篇幅更长。于是诸位不妨也试着让心境慢下来。慢下来,更多

地留意细节,感受时间与生命。

在写下这些话语时,我猛然发现,Solo 串起了我的整个高中生活。如今,即将完成 Solo 10 工作的我,竟

已经成了准高三生,站在成年的边缘。这些时光如此珍贵,怪不得在前文我会如此罗嗦。于是在最后得

感谢每一位 Solo 的参与者,感谢你们共同撑起了这个小小的团队,我们的青春年代因 Solo 而热血!

冯友兰写道:一个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我想这也是对本文标题的最佳解释。■

文 /PL

慢!

112

112

115

116

118

120

132

134

136

140

142

156

157

5

9

10

160

163

165

入口 The Entrance

10 1111

趴体Party

01 浦外十五年02 关于 Solo 的一切

03 返场·1

01 Party Is On Time BY SOLO PFLS

10

成员名单成员名单

Editor In Chief 总编辑

Art Editor 美术编辑

Reporter 记者

Proof Reader 责任校对

Adervertising 广告部

Printing 印刷

Email Address 联系邮箱

Authorities In Charge 主管

Date 出版日期

庞璐 Pang Lu

徐楚研 Xu Chuyan

胡怡凡 Hu Yifan

谭俊豪 Tan Junhao

庞璐 Pang Lu

李佳懿 Li Jiayi

龚怡赟 Gong Yiyun

吴中开 Wu Zhongkai

马恩卉 Ma Enhui

冯嘉韵 Feng Jiayun

徐楚研 Xu Chuyan

路培欣 Lu Peixin

郭安琪 Guo Anqi

路培欣 Lu Peixin

胡怡凡 Hu Yifan

上海艺杰印刷设计有限公司

[email protected]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Pudo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2012 年 5 月 29 日

Ten years living in a paper bag.

浦外十五年

12 1312

本刊艺术字绘画:乔毓怡

Tender is the night Lying by your side.2.42631×10-12 m:电子的康普顿波长。在考虑到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为前提下,康普顿波长被认为是测量粒子位置的基本限制。

浦外十五年

14 15

浦外十五年,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不算长。但是每个学生在浦外学

习生活的七年,对于人的一生已经足够久了。每一个浦外的毕业

生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着这个地方的烙印。尽管时代在变,可这所

学校的风格则一直传承。如今校友散遍世界各个角落,都在为自

己的未来打拼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讲,浦外还非常年轻,有许多

的未来等着同学们去创造。我一直等着那一天,能够骄傲地报出

一串名字,竖起大拇指宣称,那是我校友!

——曹顺康

主持人:曹顺康 ,2002 年进浦外

参与讨论:

CHU:褚研雯,1996 年进入浦外

XIANG:项敏阳,1996 年进浦外

WANG:王巍,1999 年进浦外

ZHAO:赵悠,1999 年进浦外

CHEN:陈家庆,1999 年进浦外

图片鸣谢:许佑伟,体育组陈老师

曾经的校园

说实在的,我进校的时候浦外已经建成许多年。我们学校 1997 创建,我是 2002 年

入校的,也就是说头五年的艰苦岁月我没有赶上。但是许多“遗迹”都还清清楚楚

的诉说了当年的故事。刚建校时,学生是在临时搭建的小屋里上课的,因为教学楼

都还没有建成。临时小屋的地点就是如今正门的位置。我入校的时候那些临时小屋

都还在。相信对于当时的学生而言,到还没建成的教学楼里探险一定是一项非常刺

激的活动,尤其是在晚上。

看到今天学校这么大的面积,我总要和别校的人感叹,比起市中心的那些重点中学,

能拥有这么一个宽阔的校区,也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施展才

华的空间非常大,有一个标准的操场已经是非常幸福,我们还有那么多篮球场,甚

至还有网球场。这些设施与一些小一点的大学校区比已经非常完善了。每每谈到这里,

也总是流露出控制不住的骄傲和满足。

CHU:当时校门是那个食堂后面的门,河的门口还有一条路,很窄。

WANG:门口的三八河一直在,当时的停车场没有现在的那么大,门口还有块广告牌。

XIANG:成片的麦田。没有地铁,没有店铺。侧门(当时是正门)河边种着蚕豆。

校门口是很窄的双向小道。感觉很符合“牛角尖”这个地名。

ZHAO:当时浦外周围都是农场、农家,还有鸭子(很像现在的农家乐)。我们还

会从农

民那里买点东西,因为当时没有小卖部。(原来外卖阿姨的前身是农民。。。)

CHU:那个时候寝室只有两幢,综合楼那会还没造呢。

XIANG:刚入校的时候只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外观和内部应该与现在差不多。

ZHAO:我进学校的时候寝室已经很好了,那时候高中的综合楼还没建。

CHEN:宿舍楼那个时候没有空调;教室也一样,夏天虫子漫天飞的 ; 那时候教室也

没有电脑。

校友回忆录

When you're fifteen, somebody tells that they love you, you gonna believe it.

浦外十五年

16 17

体育馆与操场

进校后率先动工的是学校的体育馆,每天早操都有卡车驶

进学校,卷起层层扬尘。外面裹着脚手架的时候我们就在

猜测那里面会有什么设施呢?也许是一个室内游泳池?或

者是室内网球场?体育馆门口的大台阶是非常有气势的,

一级级往上走,有一种通向天上的感觉。这样的台阶也很

少在其他的方看到。

内部的篮球场实在是举办大型赛事的标准。记得第一次在

这里举办晚会的时候,感觉像是参加一次盛大的演唱会,

全校的师生都聚集在一起,很温暖很有一个大家庭的氛围。

这也是很难在别处体验到的。

当然,体育馆作为平时不常去的地方,也受到一些别样的

青睐。因为受众仍是在校生,我自然不能告诉你们当时自

己是如何酣畅淋漓的享受墙外的食物,我也不能告诉你们

三楼有个教工之家是逃课的好去处,我更不能告诉你们每

到夜晚在体育馆发生的各种浪漫。无论如何体育馆是个好

地方,各年级学生混杂的地方,有时也是个不错的社交场

所。

WANG:最早,操场还是黄土的,跑道是煤渣的。那时做

早操的话只有一个体育馆后面的门通向操场,而且那条小

路有点像田埂地一样杂草丛生,还有很多虫子的。

ZHAO:我就记得运动会的时候我们会拿着垫子(当时是

每人一块小垫子)从左边挪到右边,再从右边挪到左边,

因为比赛场地有很多。

注释:

上面照片皆为 2009 年第七届校运

会。

上:健美操表演。

中:体育组杨红老师领衔的太极拳

表演。

下:英语教研组长费振玉老师为获

奖者颁奖。曾经的领奖处还保留着

这样一个颁奖的环节。

注释:

本页照片皆来自1998年第二届校运会。

“十七、八岁的少年时间没有概念,一辈子的意义往往是永远。”

浦外十五年

18 19

这个角落或许是某些浦外人心里最隐秘的回忆。曾经有位蔡阿姨,因为浦外而

“致富”,甚至盖了幢小白屋,养了条黄狗。可惜,她后来离开了。

摄影 / 许佑伟

不复存在的事物

小卖部

这是个曾经在浦外出现过的事物。它的出现和关闭都是一个谜。一度学生们都依靠这个不大的教育超市

来解决三餐。我想这大概是他最终灭亡的原因吧。起初超市提供方便面,结果成为了最抢手的商品,补

货的速度都赶不上学生们抢的速度。接着就再也看不到这种东西了。然后就是各种膨化食品,薯片之类的。

一方面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另一方面薯片的单价也接近了正常食堂的物价,所以幸免于难。一阵疯狂之后,

大家也理性了起来,超市成为供给日常零食的最主要货源,大家也就不从家里搬货来学校了。最出名的

就是“泡椒凤爪”、“相思卷”、“麦丽素”和花生之类的饭后小食。

当然最主要的供应还是饮料。女生饭后喜欢来一杯酸奶,男生打完球后常带一瓶运动饮料。渐渐的成为

了一种习惯,每个人都很难再离开这个超市的存在。可是一天,来学校后发现它再也不存在了。它的离

去那么突然,没有任何事先通知,它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猜想他也许还会再回来,可是再也没有。

我们为它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也为自己的悲惨未来而抑郁不已。

可是不久,一年后回校却发现各处都出现了自动售货机。也许是一个更加合理的替换方案吧。满足了有

限的商品需求。也许未来这个售货机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丰富,因为同学们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在西

班牙时看到过有一百多件货物的售货机,已经如超市一般。也许可以考虑引进这种机器。机器可以记录

每个人对每样东西的历史消费数据,分析后决定允不允许该同学今天再买第三杯可乐。我们已经进入信

息时代很多年,这样的技术革新也不是不能想象,是吧?

饮水机

返校时看到每条走道都配置了一台饮水机,这些机器与大学里用的差不多,非常方便、干净。可是少了

一份自己搬水扛水的乐趣。我在校的时候,都是每间教室有一个家用饮水机。男生自愿扛水,从每一层

的堆放点搬到教室,换好后再将空桶放回原处。夏天的时候偶尔会水源紧张,于是每班的男生就上演了

抢水屯水的好戏。有时空桶也会成为低年级同学玩耍的工具。不过有时候控制不好水压饮水机就会经常

漏水,搞得打扫卫生的同学非常手忙脚乱。

饮水机常常放在教室的最后,这又让我想起了学校旧的教室的门。门上开着一扇窗。通过这扇窗,多少

班主任在偷偷观察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当时也没有窗帘,走过窗边教室里的一切一览无遗。如今这道防

盗门倒是阻碍了老师们工作的便捷。

I'm eighteen, I need my heroine. 1.60217733×10-19 C:基本电荷。一个质子所带电荷。

浦外十五年

20 21

老师们

WANG:因为我那时是学生会干部,所以学生会的老师都

还蛮照顾我的。比如像孙政庭老师。印象深的还有梁珊珊

老师,不过她好像都退休了。哦对了,还有 3H。HHH 韩

海虹老师,名字记忆犹新。

ZHAO:我刚进学校的时候有一个桑老师,我们觉得她非

常漂亮,因为她每天都会换不一样的漂亮衣服。还有一个

老师,我们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小蚂蚁,因为她的头圆圆的,

身体也圆圆的。另外还有老戴,因为她是我高三的班主任,

所以印象特别深。老戴是出了名的严厉,我记得她那个时

候一直跟别的老师抢课,我们几乎从早到晚都在上数学课

( 敬业。。。)

CHEN:教过我的我都记得住名字 ; 两个班主任印象最深 :

高凤金和老戴。

其他想说的话

CHU:我们一直以浦外为骄傲,因为浦外不只是培养了我们这么多年,还给了我们那么多好朋友。经历

七年的同窗感情,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我们现在回头一看,身边的好友都是十年以上的交情啦。寝

室里的生活也很快乐,一起玩儿,唱歌,听音乐,看男生打球(从窗口望出去),哈哈。希望你们有属

于自己的学生生活,而不是走过才感叹自己疯了那么多年,什么都没留下。■

食堂的变迁

学校原本只有一个食堂,两层都有座位。进校后总

发生座位不够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高低年级在不

同时间进餐的原因。然后我们就见证了食堂的扩建,

也成为了新食堂的第一批客人。

说到食堂,就不得不提像走马灯一样换的食堂餐饮

公司了。最开始吃饭可不需要刷卡,那时候连卡都

没有,进食堂直接拿就可以了。每个人也没有份数

的限制。我想这也是早一批餐饮公司倒闭的原因。

引入了刷卡机制之后,也引发了麻烦,因为学生可

以用他们手中的卡决定食堂的生死。如果饭餐不合

胃口,就可以选择不买,那么食堂就面临着亏损的

危机。于是早一批面对超市挑战的餐饮公司又倒了。

到了后来就演变成每学期都要换一家公司经营,好

处就是同学们一直可以尝到不同的菜式。坏处就是

我至今也想不起哪怕是一家餐饮公司的名字了。

曾经为了帮助高三的学生复习,食堂开了夜宵档。

在新食堂一楼售卖饺子作为同学们挑灯夜战的补

充。还记得到时自己每次晚自修迟到的情景,还有

在食堂和同学像饿狼般吞食的神情。之后似乎这样

的福利也被取消了,大概是女同学因此积累了脂肪,

希望学校能撤走这罪恶的根源吧。

WANG:食堂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在第一节晚自

习下课还有晚点心,大家都是蜂拥过去买的。

XIANG:外观一样。不过刚入校的时候,似乎光

一楼就足够全校师生用餐了吧!

ZHAO:那个时候我们食堂还没有人来承包,所以

菜很难吃,几乎天天都吃一样的。但还是蛮干净

的,不过有一次我们吃饭的时候看到了一只很大的

老鼠。

注释:

上左:第二届校运会。

上右:2002 年上海市第一届高校校长杯乒

乓球比赛。左边为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组体育

组组长,据说与中间的朱建国校长儿时便是

球友,右边为我校兵乓球教练罗老师。

下:第二届校运会。曾经的老师们。画面前

方从右至左依次为:生活老师胡李华,财务

处周玉荣,校办处张小华,音乐老师黄莹。

One, twenty one guns. Lay down your arms, give up the fight.

浦外十五年

22 23

其实就是这样,母校是我们熟悉的那些人,那些老师,那些同学,那些朋友,而这些只是母校很小的一部分,

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存在。但无论怎样,有种氛围是不会变的,匆忙的脚步、小树林朗朗的谈笑声、1

号楼挂着鲜红的活动横幅、食堂门口那些五颜六色的宣传以及一张张充满着无限活力的笑脸。这便是母

校的魅力吧,有一种深深的牵挂,有一种心灵的契合,有一种难舍的情分。成长着,唯有一处牵挂,那

便是母校。像诗中写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她,她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她,她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你在哪里,哪里便有她的身影;她在那里,心里便有不舍的归宿;默然、想念、寂静、欢喜。

后记:

策划 /Solo老校友采访 / 以半

下图:十大歌手场景一虫一世界。/ 许佑伟

Twenty three seconds, all things we love will die.Twenty two, psycho for sex ang glue.

浦外十五年

24 25 摄\许

佑伟

总是有那么一个阶段,你不懂这世上还有人想的和自己不同;你不知道这复杂的世界烟云还远远没有消散;

你更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总在懵懂无知中揣摩到以为是真理的东西,但却被所有人嘲笑到无地自容。

我参与的 Solo 工作是宣传片。当年我在直升班的时候,徐力骄偶尔找到我,给了我一些做片子的建议。

而后当我升入高一,就着手拍了那么四、五部小宣传片。结果 08 年在学校放映了两部,09 年为 Solo6 又

放了一部。在现在的我看来,宣传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入其中的热情和乐趣吧。

在浦外度过七年,说快很快,说慢也很慢。我可以想起在那片水泥地上走路,双手插在口袋里,脑子里

回旋着一些在当时该想的东西。至少,在我所在的那个群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包括我;这就更

让我感觉到,当走在教学楼或者寝室里时,我是行走在一个我拥有的地方。

确切地说,我拥有了浦外七年,我给她带来的变化不及她的胸怀的千万分之一;而她给我的,却是人生

中超过大半的信念。从 11 岁到成年,这可称之为奇迹的人之成长阶段中,浦外所烙上的东西太多了。

诚然,当我在浦外的时候,我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里有很多人丿目而视,又或许我根本不够他们撇一下

的格;我也不知道当渺小的我走出宽阔的浦外时,那曾经被我拥有的世界一下子失去了。

" 浦外是个好学校。" 很多人会这样说。他们肯定不知道,在拨开操场上那片白色雾气之后,我们到底能

看见什么。换句话说,是浦外的阳光帮我们拨开了雾气,预见到了更远的东西。■

2012.3

by:章漱凡

复旦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无题

A valueless collection of hopes and past desires.

浦外十五年

26 27

SIR: 李军 ,2003 年来浦外

记:记者

记:您觉得浦外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SIR: 就是这几年哦。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应该不是外表,而是我们这个学校内在的

东西变化很多。学校的管理各方面也上轨道了。然后这个学校这几年积累下来的

浦外所独有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校园文化,还有我们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浦外

的文化气息。这是我觉得浦外变化最大的地方。

记:您在浦外这些年中,您自身有什么变化吗?

SIR: 我的变化啊…就是我的年龄增长了。其他的变化不大。

记:浦外让您印象最深的老师是哪一位?

SIR:……我自己。浦外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老师。我很乐意跟我的同事们接触,有的

时候非常喜欢跟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流,因为有思想的碰撞。

记:浦外有哪一点吸引了您让您选择来这里教书吗?

SIR: 说实话,当初最吸引我的就是它是一所外国语学校。然后自己是教英语的,

所以一直梦想教英语的话要在一所以英语特色和氛围非常鲜明非常浓厚的学校。

老师眼中的浦外 ——之李军老师

下图来自杨一帆

记:对浦外食堂的饭菜有何感想?

SIR: 我没非常大的讲究,只要吃饱就 OK 了。哦对了我觉得有时候饭有点硬。

记:对喜欢浦外的什么活动?

SIR: 模联!

记:浦外有什么特别的标志吗 ?

SIR: 英语和这种英语特色的教学 .

记:现在最想对浦外说什么 ?

SIR: 我觉得我们这所学校从创立到现在发展的过程中间 , 浦外不管是其本身还是学

生,教师都有非常好的成长。当然到现在这个阶段也一定会有挑战和机遇,我相信

我们每个浦外人都能在这所学校里非常愉快的工作和学习。也希望同学们都能参与

到浦外的发展中去。

记:看过 SOLO 吗?

SIR: 我买过很多本。第一次是“被迫”买的,被同学们一起拉过去就买了…好像

第二次也是这样。但是我觉得这本杂志很好。因为完全是学生的视角在看待问题,

有非常鲜明的学生的观点。对于老师来讲,我也非常乐意去感受一些现在的学生是

怎么看问题的,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是怎么样的。我就觉得 SOLO 发展的过程中应

该更偏向于积极向上的东西多一些,因为不光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更重要的,

我觉得一本杂志是你要教会别人去思考。

只有 2 个时候格外想看杂志,

1 去厕所大号时候,

2 坐在舒服的沙发上时候。

往往这 2 个时候都是看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是很具有娱乐性的东西,往往这些东

西不深刻很有趣,而且很舒适,并且容易被接受。我想 SOLO 可能就是背负着这

样一些。

就如 SIR 所提议的,一本好的杂志是能教会别人思考,我想,SOLO 会向这样的方

向前进,在杂志浅显的语句中让人思考。撰稿 / 以半

mP=1.6726231×10-27kg: 质子质量。

浦外十五年

28 29

记:浦外到现在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陈:从两个方面。一是浦外的硬件来说是越变越美了,二是浦外的教学理念也是越来越变化大的,越来

越新了,越宽泛、国际化了。

记:在浦外那么多年,您自身有什么改变?

陈:我其实也跟浦外一起在成长,浦外带给我许多新的理念和新的机遇。

记:当初选择来浦外教书的原因是什么?

陈:选择浦外的话因为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学校一定会很有生命力,一是新的学校。二是浦外本身就是外

语类的学校,会有一定国际化的这种目标和方向的。其次自己也想挑战一下,新的学校一定会给自己的

教学生涯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记:那您对浦外食堂的饭菜有什么想法吗?

陈:现在浦外的食堂好像都是社会化的来管理了,这点我觉得是很可惜的。前几年我们浦外自己办食堂

的时候饭菜真的是很好吃的。不过这两年其实也算可以了。

记:对浦外之后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吗?

陈:总是希望它能够越来越好,因为自己很热爱这个学校,相信浦外在成长的时候我自身也会成长。

记:您认为浦外的标志是什么?

陈:嗯….. 我觉得还是语言吧,这个特色比较显著一点。不过这两年我觉得都有蛮大的进步的。

记:对 SOLO 有什么想说的吗?

陈:我买过两期。一开始是因为支持学生买的。不过这份杂志真的满独特的,在上海的学校里面应该是

很优秀的,所以希望这个杂志能够越办越好,一期一期的也挺不容易的。

老师眼中的浦外 ——之陈敏老师

陈:陈敏 ,1997 年进浦外 , 社会课老师

记:记者

采访后记

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成人,从门外汉到专才,从人

类的结绳记事到今天信息时代,老师的作用时时刻刻贯穿其中。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老师。

老师的默默付出换来了人类文明的勃勃生机。我想,不论是语数英,还是体育美术科学,每一门的老师

都在无私中透露着平凡,三尺讲台便是他们的战场。近十五年,陈老师用自己的付出默默灌溉着一届又

一届初三,可能容易被人们所忽略,但实是重要的、需要被感激的。■

上图来自校友刘畅

撰稿 / 以半

3130

本板块涵括

Solo 起源说

历届主编采访

N things about solo

需要思想,需要独立,更需要张扬这一切。

Solo 的精神:想你所想,然后向别人展示。

一份除了学生以外没有固定主题,一年只出一本的杂志,

在一路的跌撞与探求中,顽强地存活到今日。

每一期都凝结了不同人的小看法,小情绪。

当然,销售完毕后的自豪感才是无以伦比的。

冲着两位二进制数就该庆祝一下,

其实是俗套地追忆似水年华,收集各方感慨。

这些人,这点事。

Solo 也就是这样延续下来的。

me=9.1093897×10-31 kg:电子质量。

32 33

Solo 是 2004 年由浦外第一届 Solo 社长发起的面向全市中学生的个性杂志,最初的 Solo 1 是由浦外、建

平、华二三校联资推行的。Solo 1 即便有三校资助的 6000 元,但在未曾合作的情况下,与出版社的协商

是相对困难的。而后通过两位社长与其协商,销售回笼资金再支付费用,Solo 1 总算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下面让我们翻翻史料,看看创办 Solo 的第一任社长如何解释“Solo”。

Solo 名称的由来

·“Solo”的本意是独唱独奏,当我们发现这与我们追求的精神如此契合时,我们从单词中找到了灵感,

于是 Solo 拥有绚丽的青春独唱的创意。正如 Solo 本身的含义一样,我们追求张扬独立的个性,我们追求

奔放洒脱的灵魂,我们追求一切能秀出我们年轻活力的东西,这便是我们追求的 Solo 精神。

Solo 在最初的设定

·Solo 就是要把那些不被注目的志趣与品位写出来,刻出来,摊开在桌面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Solo 是帮助我们呐喊的扩音器,只是我们的呐喊不再是为了宣泄寂寞的心声。因为在前进的路上有志同

道合的伙伴不断加入,勇往直前的信心更加坚定。

Solo 的宗旨

·Solo 见学生所见,闻学生所闻,想学生所想,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而生。Solo 被力求于打造一个能真

正成为学生交流合作的舞台,立足浦东,辐射上海!■

Solo 起源说

提示:

A1:solo 6 主编张欣

A2:solo 7 主编黄一鸣

A3:solo 8 主编颜彬

Q1:策划完成前心目中的 solo 是怎样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吗?

A1:不世俗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特立独行的 / 作为一本学生杂志,我不希望和其他学校的学生杂志一

样毫无新意、充斥着所谓的美文和学生活动,可读性很低。我想有一些原创的、有想法的内容在里面。

差距还好吧,当然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必须加一些大家不希望看的东西,但是大体上还是把想法表

现出来了

A2:我非常喜欢 VISION 和 Wallpaper 那种简洁艺术又有内容的杂志,我曾经想过要做这样的但是 Solo

毕竟是以校园为基础,而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也不一定能为大众所接受,所以必须做许多的妥协。而这也

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在社会中一样会碰到许多两难的抉择,就算以后真的有幸做一本真正的有刊号的杂

志上,一样要在内容与受众群体里做取舍,Solo 就算各位喜欢杂志喜欢文学艺术校园生活的同学的试验

田吧。

A3:心目中:欢乐充实并且物有所值,有的板块可以抓人眼球。

理想与现实:第八期的时候差距并不大,可能是因为自己本来就指望不高。第九期的时候就有了很大的

距离,这个 PL 应该最清楚,很多很有棱角的东西在审查中一一被磨平,使有的内容不尴不尬。

Q2: 完成一本 solo 的过程中最快乐的是什么时候呢?

A1: 征到好稿的时候,排版排完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特定的几个人在忙活这个包括我,可能一整个晚上

都在排,拍完会非常有成就感),还有拿到第一本样稿的时候。

A2: 最快乐的时候不是发行的时候。当我从完全不会排版到自学会了还能去教别人怎么排版,这是一个

快乐。其次便是通过 solo 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上几届主编张欣徐力骄,还有现在的庞璐,这是

最让我知足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遇上不容易,通过一本杂志而认识更是幸运。

A3:对我个人来说是排版的时候。一个人窝在电脑前面超级超级惬意 ~

对我们整个团队来说,是一同策划、跑印刷、拉广告的时候,总有种难兄难弟的情谊。

主编们的采访实录

左:每一期的 Solo 都少不了大量的修改。Solo 9 的封面在正

式诞生前曾有一个试验版。

中:Solo 1 的第一篇文章,讲述“我的高中”。

右:Solo 9 宣传照。

关于 Solo 的一切

10-33 厘米:普朗克长度,定义:普朗克时间乘以光速。经典的引力和时空开始失效、量子效应起支配作用的长度标度。I found you standing there when I was seventeen. Now I'm thirty-two, and I can't remember what I'd seen in you.

34 35

Q3:那么,过程中又有什么坎坷?

A1:印杂志需要资金,不够的话,只能拉赞助。这个过程其实是很艰难的。还有就是一些意见不合吧,

主创学生和老师的观点总会有些不一样的。琐碎一点说,排版过程占用 大量学习时间,平衡 Solo 和学习

是一件挺头疼的事情,我个人来说肯定偏向 Solo,哈哈,当然也被老师找过谈话。当然最终这些问题都

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A2:一个是印刷的过程还有一个是资金的问题。

A3:我想来想去,第八期好像挺顺风顺水的,除了我们排版两个人累了点,印刷跑得累了点,貌似没什

么坎坷啊哈哈哈哈。(咳咳……)

Q4: 碰到压力或纠结是怎么顺利解决的?

A1: 冷静下来列个计划,多沟通一下。

A2: 印刷就是赶时间呗,没有别的方法。资金,我们第一次做了 Solo 的提价,开了先例。 (这就是提

价的真相啊……所以买了那期的童鞋们多体谅一下吧)

A3:这个有诶。我们那期只有两个排版的人,一个是我,一个是薏尔,所以压力大啊,而且我有点轻微拖延。

最后十万火急,还是赶出来了。这个没有解决方案,只能逼自己。

Q5:杂志最闪亮的地方?

A1:几乎全部是学生原创,学生排版。

不知道有没有人评价过我们那期 Solo 6 花瓶,感觉排版很不错的但是内容上,有一点点粗糙,可以提升

一下吧。

A2:我离开 Solo 一年多了,说实话,现在看我觉得我做的一点也不闪亮,可能时间过去久了自己价值观

和眼光都有所变化。大家如果还有人记得 Solo7,回头看看,大家觉得哪里闪亮,那就是我觉得闪亮的地

方了。

A3:说第八期吗?第八期比较平易通俗,十分欢乐,闪瞎你的眼啊。

Q6:内部曾经发生过什么特别想吐槽的事情?

A1:这个还好。对了,关于排版,我很喜欢用大幅图片做成一个小的扉页,当时 SZT 老师似乎有过不满

哈 ~

A2:工作的很平淡。我也不太爱吐槽。想吐槽现在时间过去久了也淡忘了。

A3:还记得那时候的宣传音频吗?“我要买 Solo——!!!!!”其中有希腊王子的声音,这个高三的

你们懂的。还有那个幼稚小朋友的声音是孙雯老师的女儿的声音!这是真的!! 封面的变迁:在所有封面中文艺小清新风格明显多于真人秀风格,而 Solo 5 的封面或许是最霸气的吧。此外 , 同时翻

阅 9 本 Solo,甚至再加上各位手中的这本 Solo 10,可以明显地看到 Solo 的内容与排版改变巨大,从中也能反映时代

的变化。如此看来 Solo 还挺有历史价值的。

关于 Solo 的一切

6.62*10-34:普朗克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假定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这样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于 hv,v 为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 为一常量,叫为普朗克常数。

36 37

Q7: 除了内部人员以及印刷厂等后期技术负责方

以外还有校外的合作者吗?评价一下。

A1: 三林中学——这绝对不是个好的合作伙伴。

还有大境中学等。第二期似乎是跟华二的。

A2: 我那届没有合作。Solo 是浦外的,没有非合

作不可的必要。除非是有刊号的杂志,那需要尽可

能扩大辐射范围。在联系校外前,更应该从自身出

发看看怎么能吧杂志做的更好。

A3:昂立教育。谢谢你们慷慨解囊!太慷慨了! ( 去

补课还是会有意外收获的 )

Q8 给自己打个标签吧。

A1: 有强迫症的理想主义者

A2: 什么叫标签?形容自己?我比较多变,标签

会限制住自己。(反正就是多变……此省略号表示

无限循环)

A3:女 瘦子 钢盔头 电影 闷骚 欧美系帅哥年龄不

限 不平行。

Q9 业余爱好?

A1: 看片儿,去图书馆,拍照,追迷笛音乐节神马。

A2: 音乐电影看书。不过进了大学太忙了,每天

教授布置的书都看不完没有任何时间看闲书看电

影。只能听听音乐了。还有喜欢打鼓吧。

A3: 电影以及电影以及电影。八卦。YY。

( ↑总结:这一打都是文艺青年的范儿。)

Q10 偏爱的文风与小说类型?

A1: 看小说没有散文杂文多。。偏爱看影评类的,

还有看杂文。文风啊,我喜欢那种稍微活泼点的,

那种矫情的男默女泪般的实在是受不了。

杂文推荐李海鹏的《佛祖在一号线》。 小说的话,

推荐冯唐的《北京,北京》,他所有出版的书都看

过了,非常喜欢。还有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

茨威格的所有中篇,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

A2:我只有初中的时候看过点小说,高中基本不

看小说。我觉得非小说类的书对人的思考更有启

迪。昆德拉的书还是印象很深。另外柏拉图什么这

种是必看的,到了大学就知道这些书不看不行了,

属于基础书目。其他的有个学者叫萨义德,融合了

东方和美国的视角,

A3:我什么都看……推荐的话,Raymond carver

的诗。

Q11 有没有别的话想说呢?

A1:讲一下我在高中非常喜欢对我影响也非常大

的老师吧,教语文的施鑫峰老师。 如果不是他推

荐了我们那么多书,带给我们新的看问题的视野

(最早就是因为他开始看茨威格看龙应台的),我

肯定还是以前那个只须吃饱不必思考的屁孩。

所以如果你们有机会上他的课,千万要认真听讲,

尤其是那些扩展出去与课本无关的东西,那些太珍

贵了。(希望这位老师可以看到 ^_^)

A2 :借这个机会谢谢以前教过我的老师吧,太多

了,一一列举不齐。圣诞也不回国回不了母校了,

非常感激以前这些老师,感激母校。肉麻的话说不

出,千言万语也就是一句谢谢了

A3: 对老弟说吧:“加油!■

(1) Solo 的编辑们最为期待的就是这最终的忙碌一刻。

首先,收货。

(2) 其次,找壮汉与帮手想办法把这些相当于 N 个壮汉

的“砖头”搬进仓库。(此工序其实很不容易,可能要

装货卸货多次,耗费整个中午)

(3) 销售当日自然来不及用拖车搬运杂志了。于是,拉

壮丁,直接搬!

(4) 开卖了,队伍早已排到教学楼里面。最有成就感的

场面也是最忙碌的时刻。等到人群散去,竟然只剩一块

“砖头”了。

(5) 合个影呗。真壮观。卖本杂志竟需要如此多的小贩。

(6) 剩下地只能静静地躺在仓库了。Solo 的主编们都是

理想主义者,每次都会留压仓货。于是印数便逐年下降

2000,1200,1000,800……其实,销量从来没变过。 采访 / 徐楚研

关于 Solo 的一切

I was 37 then, strapped in my seat as huge 747 plunged through dense cloud cover on approach to the Hamburg airport.

38 39

关于资金的事:

·最初办 Solo 是个烧钱的活儿,Solo 1 时三所学校各贴了 2000 进去,其余的缺口全是靠社长们自己和印

刷厂谈判(已经不需要人工费了)。

·Solo 2 开始策划时只有预算的三分之一的资金可供使用。即便仍然没有充裕的资金,Solo 2 的成员们在

其原有基础上扩大了版图,与更多的学校联手销售,却由于跨校合作不成熟错估了市场,造成了滞销。

这无疑是对当时根基仍然不稳的 Solo 一次沉重的打击,也使 Solo 3 成为了历届 Solo 最困难的一届。然而

社长凭借以往的销量说服广告商引来投资,使 Solo 的筹资出现了大的转机,减轻了后几届的负担。然而,

运行所需的资金仍然是前几任社长们比较头疼的事。不过,现在貌似解决了。现在的 Solo 广告赞助费用

一般都会占总收入很大比例。(别抱怨 Solo 价格贵了,Solo 其实是“慈善事业”,基本上是成本价销售,

甚至低于成本价。)

·曾经有个主编去联系十来所高中卖 Solo。

·大部分 Solo 的印刷总费用都是销售后的回笼资金支付,完全靠社长自己和印刷厂谈判取得的资格。

·Solo 9 意义重大,主编面对滞销问题曾尝试去市中心的广场都卖(下图)。最终的结果是,参与叫卖

的 3 位小贩仅仅赚到了中饭钱(卖了大约 20 本)。但 Solo 算是走进了社会。那天张天爱同学在雨中高

喊着的话语“我们是一本完全由学生独立制作的杂志,希望能让社会听到我们的心声”令人感动不已,

Solo 精神闪闪发光。

Solo 是如何变成“校刊”的:

·很多同学都有这个疑问,在此必须指出Solo不是浦外官方意义上的“校

刊”。Solo 的出版过程学校一般尽可能地少参与,以使 Solo 成为一本

有着独立杂志性质的学生刊物。

·Solo 的最早的运行都是有合作伙伴的,但由于各个学校对于 Solo 的

关注度问题,核心就一直在浦外,到了如今就演变成 Solo 的购买者几

乎全在浦外的状况。当然这也有利于 Solo 在内容上更加灵活与自由。

关于主编们:

·孙老师有话:循规蹈矩的,大胆创新的(比如说之前那位联系了十所学校的),不可理喻的(" 就是叛

逆过头,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by 孙政庭)

关于现在:

·可以说成为 Solo 社的成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帮人无组织无纪律,却必须什么都会:排版、撰稿、

打杂,分工很不明确。

·但是在内心中 Soloers 却越来越把 Solo 当做一本正经的、牛逼的专业杂志社而不是一个学生社团,因为

待在 Solo 社远比普通的学生社团要困难得多。

·都说 Solo 是一个文艺爱好者的天下,但它包含着一个商业产物的所有要素:审核、成本、赞助、推广、

发行等等……

关于未来:

·这里要引用孙老师原话 ---- 现在资金等已经不成问题了,就是要把 Solo 的质量搞上去!很多人买

Solo 未必是想看里面的内容,而是对于自己学校品牌的一个拥护。Solo 的内容需要更有深度,主导学校

的流行趋势而不是盲目追逐。

·Solo 未来的目标谁也不知道,因为一届一届的更换非常频繁,于是 Solo 只能继续无组织无纪律的走下去,

但令人欣慰的是,Solo 的精神正在一点点地体现,这是一种独立的精神,一种创造的精神。■

上图:作者与 Solo。当文字成为实体时的喜悦。

关于 Solo 的一切

2011年6月某日,大雨天,广场售卖。

40 41

图为Solo 9 宣传片截图撰稿 / 徐楚研 , 庞璐,沈瑞伟

Solo 里有着它的文化、它的信仰、以及它的传承,我们将我们的年轻张狂无畏都注入了 Solo。

希望 Solo 也能一直带着它独有的时代个性这样走下去。

返场·1人物

PFLS 的“十大歌手”活动可谓是一场盛会,各路高手纷纷涌现,一路过关斩将、披荆斩棘,最终杀入决赛,

带给了我们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很多优秀的选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曾

经的十大歌手。

张曜麟 & 吴曜辰

Q:作为我们学校的一对双胞胎,你们可以说已经吸引了不少眼

球。怎么区分你们呢?

A: 其实我觉得我们两个长得不是很像,很容易就区分了。

Q: 一个戴眼镜一个不戴眼镜?

A: 对的。

Q: 你们谁戴眼镜?

A: 哥哥戴眼镜。

Q: 你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A: 额……一个比较开放,一个比较内向。

Q: 参加十大有什么难忘经历?

A: 其实十大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进入了复赛,因为我们是双胞

胎,所以复赛的时候就一起唱一起进了决赛,还有嘛就是……

复赛的歌曲是我们原创的。

Q:平时喜欢谁的歌?

A:嗯……好听的都听阿。

Q: 你们会不会经常被认错呢?

A: 在家里没有,在学校里有可能有。比如说就是一个人在前面走,

后面有个人在大声的叫着哥哥或者弟弟的名字,一边叫还一边

跑,等回头了他才发觉不是自己要找的……

Q:采访就到这里,谢谢你们。

42 43

丁雨田

Q:你参加了第几届十大?

A: 额……让我算一算……(- - 这个问题貌似变

得很复杂 ......)

Q:唱了哪首歌?

A:要全部都说么?好多……印象最深的是《Why

Don’t U Kiss Her》。

Q:平时喜欢听谁的歌?

A: 嗯,好多。。。

Q:你是什么星座?信星座么?

A: 白羊的。。。好像不太相信,我比较相信血型

Q:你是什么血型的?

A: B 型的,我感到很自豪。

Q:你喜欢吃什么?

A:(激动状)我喜欢吃披萨,意大利面,咖喱。。。

还喜欢吃牛排。

Q:自己爆点料吧,说说喜欢的女生类型之类的。

A: ……我喜欢不凶的,长头发的,最好是不戴眼

镜的(不包括隐形眼镜)还喜欢会洗衣服的 , 还要

会烧饭的,还有要可以陪我聊天的这很重要。

Q:谢谢你能抽出时间接受采访。

肖娇

Q: 你学的是哪种街舞?

A: 摁…是 Hip - Hop。

Q: 那学了多长时间呢 ?

A: 五…四年。

Q: 为什么会想学街舞呢?

A: 就喜欢啊。

Q: 平时有什么爱好吗?

A: 平时喜欢素描…然后喜欢打鼓,喜欢玩钢琴这

样子。

Q: 好多才多艺……那你的素面画得好吗?

A: 还可以…

Q: 参加十大的时候有什么感想吗?

A: 那个聚光灯打得我看也看不见,好紧张。

Q: 平时会刻意保持体形吗?

A: 不会啊。

Q: 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王巽颋

Q:你参加十大的时候唱的是什么歌?

A:唱的啊。。。你是问决赛还是初赛预赛。

Q:就说你印象最深的吧。

A:那决赛。决赛唱的是《你那么爱他》

Q:那你有没有和你搭档发生过矛盾或者说在这过程中有碰到什么问题

吗?

A:就……在选歌的过程中有一点小摩擦吧……但是他还是听我的。

Q:今年是你在浦外的最后一年是对吗?

A:对,可以这么说。

Q:那你会参加十大吗?

A:额……这个……还是又把机会留给其他人……

Q:那你未来的打算和动向是什么?

A:啊……未来打算和动向这……指什么方面的?

Q:可以说说你的志向之类的或者为什么选择去美国。

A:额……我选择去美国是比较欣赏那边的高中有那个…musical,我希望去那边可以参加这样的活动。

Q:我们的采访就到这里,谢谢你能抽出时间。

A:不用谢。

严慧

Q: 是不是平时就喜欢听歌?

A: 是的……什么样的都听。

Q:有什么爱好?

A: 听歌,弹吉他,小提琴,写东西。

Q: 写东西?是小说么?

A:写诗歌。

Q: 喜欢吃甜的东西?

A:恩。很多甜的都爱,蛋糕,曲奇……不喜欢很干的东西。

Q:关于十大……

A: 就感觉参加十大的时候自己还很小。

Q: 用两个字形容一下自己。

A: 想不出来……那就低调吧。■ 采访 / 白一舒 李华君

返场

You thought you might be a ghost. 10-43 秒:普朗克时间,是指时间量子间的最小间隔。没有比这更短的时间存在。普朗克时间 = 普朗克长度 / 光速。

4544

梦想与团队

首先,请各位现在拿到这本包装精美的Solo的同学们原谅。原谅在下在这里的一番笨拙拙舌的“老生长谈”,

只为感叹一番,却也是同时长叹一口气:“梦想与团队”小型趣味运动会结束了。作为初中部的我们,

独立地搞一次这样的活动,真的是极其不容易的,不知耗费了多少晚自修,不知多少个晚上睡觉前都还

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知和队员之间吵了多少架,争论了多少次,不知有多少汗水甚至泪水,欢笑与

收获,都注定成为 2012 年 5 月,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5 月 9 日,一个很普通但或许对“梦想与团队”成员极其不普通的日子,我们的“梦想与团队”趣味运

动会开展了。来自中预的 112 名同学在操场进行了丰富有趣的活动项目:飞空夺球,障碍接力,搭桥过河,

盲人寻物等小游戏精彩纷呈。经过激烈的角逐,中预 5 班、2 班、7 班分别荣获前三甲,操场上的同学们

一个个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总的来说,浦东外国语学校,“梦想与团队”趣味运动会进展的十分顺利

~{ 撒花 }

当然啦,“梦想与团队”社团接下来的活动还很精彩。5 月 21 日的模拟申报活动定也会夺人眼球。

运动会圆满结束了,对所有努力付出过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个收获满满的过程,一路欢笑,一路汗水,

一路辛勤,也是一路满足,多少次辛苦的付出终成为最后我们最灿烂的笑脸。我想,对每一个切身参加

活动的同学来讲,这次活动无疑都是收获满载的。尽管活动过程中稍有不足,可对于我们来说,也恰好

应了我们的信念,拥有梦想,参与团队,理解分享,包容合作。

正是借此机会,感谢所有“梦想与团队”付出过的人:24 位勤勤恳恳的社团同学,我们最亲爱的,时刻“质疑”

我们,关心着我们,在我们压力山大时安慰我们的辅导老师蔡丹忆老师与李军老师,百忙之中抽空来参

加本次运动会的屠老师,高老师黄老师一各位时刻支持着我们的中预年级班主任,所有高中模联的同学,

所有任劳任怨的志愿者们,以及所有积极参加运动会的中预年级同学们。此处,特别感谢高一(1)班周

偲聪同学和高一(4)班刘彦廷同学对摄影技术方面的支持。也是借此机会讲声对不起,我们社团刚刚成

立,还有很多事宜未考虑好,也欢迎所有老师同学能指正我们的错误与不足,相信不久的未来,我们一

定会越来越好的!

最后一句(大家不要嫌我烦了):谢谢观看!还有一句:请继续支持浦外 Dreams&Teams 梦想与团队社团!

谢谢!

梦想与团队社长 杨子悦

◇其实在前期宣传的时候,自己心中的概念也是模糊不清的。“Dreams

and Teams”,这几个平日里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藻,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但

静下心来思索,作为组织者,自己对于它的理解又有多少。

拍宣传片,贴吧文,海报,徽章,书签,邀请函,报名表,宣传单 ...... 现

在想想都有点后怕,这短短的两周半是怎么把它们都做好的。每天中午、

下午,甚至晚自习都必须呆在学生处嘴里喊着“学生处是我家”,也不免

给辛苦的生活添了些欢乐。

也直到运动会当天,那鲜艳明亮的 T 恤好似每个人的心情。虽然很少的人

来观摩,虽然运动会并不完美。但是对着相机,我们都会心地,放肆地笑了,

这些笑容很真,我想没有比这更完全的微笑了。

望着天际,我突然开始向,我们 24 个人,一个人不怎么完美的运动会,

一次拭目以待的模拟申报,便是“Dreams and Teams”的最好体现了吧 。

梦想与团队社团宣传组初一(1)龙一婧

◇本次的活动耗费了许许多多人许许多多的精力。从着手准备到整个整个晚自修在学生处确定细节处理

再到运动会正式开幕到顺利闭幕,整个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可想而知。还记得闭幕式后 24 名学

生领袖和指导老师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那么灿烂,那么阳光,那么真实,那么具有感染力……

这是我们大伙儿成长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是我们脑海中永远美丽的回忆……

梦想与团队社团策划组组长 初一 2 班 傅之君

飞空夺球

飞空夺球

左:运动员宣誓

中:障碍接力 1

右:障碍接力 2

返场

46 4747

眼界Eye Signt

01 到外边去02 足下

03 艺术,由心而生04 返场·2

◇ 5 月 9 日 , 梦想与团队的成员 , 中预至初一的 24 位同学倾力打造了这次迷你运动会 , 主题是

关爱残疾人 , 设置了各种障碍比赛 , 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生活。

比赛当天 , 操场上非常拥挤 , 人声鼎沸 , 大家都跃跃欲试 , 希望取得成功 . 比赛项目由 : 盲人寻物 ,

飞空夺球和过河搭桥等 . 都需要合作的力量。

还有许多趣味小游戏 , 如滚铁环 , 扔胶棒等 . 我都参加了 . 扔胶棒那里人很多 , 非常热闹 , 需要

排队 , 志愿者都忙不过来了 . 每个人有 5 次机会 , 只要有一根胶棒扔到小箱子里 , 就会有一本

本子 , 不过 , 难度可真不小。

进场时 , 每个人都能拿到一个精美别致的书签 , 这次活动真有趣 , 希望学校还能多多举办这样

有意义的活动。

参与活动同学 中预 7 班

◇本次梦想与团队活动顺利地落下了帷幕。同学

们也从中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

就拿“盲人寻物”来说,参加这项运动项目的同

学都充分体会到了没有光明的生活是多么不容

易。海伦凯勒说过只有聋了的人才会更加珍惜声

音,只有盲了的人才会更加珍惜光明。通过这次

运动会我们真正地明白了要珍惜生活中的分分秒

秒、时时刻刻。这次我们收获了很多,这我们会

永远铭记在心里。■

参与活动同学 中预 8 班

上左:主管领导关心

上中:记者采访

上右:获胜队伍

下:盲人寻物

到外边去

48 49

Part 1 - 我在美国读高中

揭露真实的美国学校生活

说美国生活是繁忙的,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在这里,艺术,体育和学习同样重要。

先就以偏概全,从我的一天来给大家展示美国学校生活的一鳞半爪。

6:30 起床

6:30---7:00 洗澡刷牙

7:00---7:35 打扫图书馆

7:35---7:55 早餐

8:00---9:20 第一节课:数学

9:25---10:00 休息(星期一是校会,在学校教堂,其他时间是空闲时间)

10:10---11:30 第二节课(一个学生一年会有 6 或 7 节课,一年两个学期,

一个学期 3 或 4 节课

11:40---13:00 第三节课:英语

13:00---13:45 午饭时间

13:50---15:10 第三节课:化学 )

15:10---15:40 休息

15:45---17:30 排练 1 / 体育

17:30---18:20 晚饭

18:20---22:00 晚自习 / 排练 2

22:00---22:30 休息,洗澡

22:30---23:30 继续做没做完的作业或者看书

23:30 睡觉

一天三到四节一个半小时长的课就已经让人变得无精打采,而下午的体育训练

以及各种艺术排练就是筋疲力竭最好的诠释。不过与此同时,美国学校也给了

学生宝贵的机会和难忘的经历。

我一直对音乐剧抱有着幻想,当我来到美国以后,我的这一个看似在国内高中

无法实现的空想变成了现实。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以及对自己歌喉的一些小自负,

我报名参加了学校音乐剧“Curtains”(2007 年再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的试镜

(audition)。一天后公布了结果,我被纳入了学校音乐剧剧团。第一次排练,指

导老师 Sheila 开门见山的发布了一整个学期的排练计划,包括从第一次排练到

正式出演的时间以及地点。从九月底到十一月初,每天的三点半到五点半,我

的时间就在学校剧院中度过。Sheila 带领整个剧团在第一个月学会了整部剧所需

的所有歌曲 ; 第二个月由导演 David 和舞蹈导演 Gretel 带领,在剧场里设计动作

以及就此排练再一次次的修改 ; 第三个月依旧是一次次的排练,只不过到了演

出前两个礼拜排练的时间变成了六点半到十点半的正式排练 (dressed rehearsal)。

三个月的训练的结果是四场成功的演出,对于我来说,一个初来乍到的国际学

生,站在这舞台之上对着满席的观众鞠躬致谢让我忘却了三个月的辛苦和抱怨,

剩下的只有满满的美好回忆和志趣相投的朋友。

与此同时,给予学生宝贵机会的美国学校更可以变得“冷血无情”。美国

学校的校规很细致,指明了什么事可以做什么是不能做。有些东西碰了就

只 有 一 个 结 果 —— 开 除 (get kicked-out)。 刚 开 学 时, 有 一 位 来 自 西 海 岸

的美国学生被开除了,原因是盗窃同宿舍同学的耳机。这一位学生人很开

朗,交际也很广和老师关系融洽,但是学规就是王道,这位同学第二天就

被卷铺盖走人了。去年,四位学生干部因为被查处携带大麻,直接被开

除。每年学校都会因为不同原因开除大把大把的学生。有些东西有些人就

在你的身边,但是只要你和他们保持距离,他们就不会影响你,但如果因

为想寻求新鲜以及刺激或者缓解压力而放下心中的原则和尊严,结局会是

十分可悲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学校能把某些学生遣送回国的原因。■

文 / 王巺颋

到外边去

50 51

“幸苦辛福”——我形容留学生活

目前我只选了一门 AP(大学预科)课程,Statistics。基本上日常作业花两个小

时左右。理科真的是小菜一碟,不用说了(我在国内的理科水平很多人还是知

道的)。对我们国际学生来说毋庸置疑的是文科比较困难。笔头作业是比较

少,但作业中经常会有阅读,还是 4-5 页大本的,但就算底子再差,借助词典

理解之后也不会有问题。只是绝对不能无视阅读作业,因为往往第二天都会有

Reading Quiz。还有就是 Project,往往是个人或是小组合作给你一定的时间做一

个量较大的 Paper Work(其实真的也不是很多)。这里假期确实很充足,课外

活动也很丰富。整学年基本只有 180 天的课(这是我们这儿的规定),而且像

我们学校一学年只有两次 exams,也就是说没有小考。学校的课外活动的话有各

种各样的体育,篮球美式橄榄拉拉队长跑……根据学校各有不同,此外,还有

Art Club,Science Olympia……由于我们学校有 House System(没错,就是跟霍

格沃茨一样的四学院),以此来促进不同年龄学生间的交流,因此还有由此而

来的各种 leaders。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学校是基督教学校,每周一都是 Chapel

Day,学生们都需打扮正式赞颂上帝还有必修的相关课程。但个人觉得其实挺好

的,因为总体来说同学老师真的可能因为是新教的关系所以非常友好,而且基

督教,作为美国 90% 以上人口信仰的宗教,的确是需要了解的。我一直认为了

解一个区域的宗教也是接近其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

之后便是日常生活了,之前一直以为自己还算自立,但其实果然还有差距的。

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我只有一位约莫 50 岁的至今单身的 hostmother。但一

直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因为她还有她的家人真的都待我很好。但还是要学

会摆脱自己的坏习惯,避免给人家带来麻烦。并且要学会主动做家务。

各种辛酸苦辣,终究还是得自己去尝。■

Noraφ

9:13 PM 12/4/2011

于 Augusta, GA

严格说起来,这年我是一个交换生。所以跟很多在寄宿学校上学的留学生们还

是不一样的。除了签证不一样外,最大的不同就是作为交换生,需要与寄宿家

庭一起生活,因此也就有了很多额外的欢乐与烦恼。

初来乍到,首先就是语言关。其实就这一点来说,浦外的学生还是很吃香的。

在此要再次感谢 Cherry 及其他相关老师四年来的教导,回想起来报纸唱歌电影

真的是在不知不觉间培养语感,而且 SBS 真的是很好的美音教材,想去美国的

孩子真的要好好早读晚读哦!

最重要的也是占了绝大比重的便是校园生活了。就我所在的学校来说(也算是

当地小镇上数一数二的学校了,SAT 平均分 2000+),还真的是很人性化的。

图片来自 nipic.com

到外边去

52 53

在国内老是听说美国的教育制度多么宽松,所以一批又一批的亚洲人揣着小护照投入了美国教育的怀抱

中,结果问题就出现了 : 本来期待是美国制度改造亚洲人,结果现在却是亚洲人在把美国学生老师给逼

疯了之后把美国制度给改造了。前阵子读了一篇报道,说南加州的好几所私立学校现在已经难觅白人踪影,

因为白人家长纷纷抱怨由于亚洲人增多的缘故导致学校越来越 academic 了,如果这个孩子平均成绩是 B,

那他基本上就是年级垫底的了。于是美国家长们都纷纷把孩子转到其他不 academic 的学校去了。

其实在公立学校里也有这个状况存在,由于亚洲移民尤其是中国移民的增多,学校里有关学术的顶尖位

置基本上已经都被亚裔(尤其是华裔)占据了。最典型的要数 MathTeam, 放眼望去,60 个孩子里,不是

亚洲人的只有不到十个人,以一种团结的姿态和谐地坐在教室的最角落,教室的其他部分都已经被以中

国人和印度人领衔的亚洲人占据。三个队长,两个华裔,一个白人。

在这里,如果你是亚洲人,那么当地人就会无条件认为你很 intelligent,很 smart。其实不然,我在这里遇

到过的许许多多华裔孩子个个都相当努力,每天做作业做到很晚,周末还有爸妈布置的作业,从初中开

始就去 U of M(University of Minnesota) 上数学班,还要打工,做志愿者。有些在 junior year 得时候课

表上已经全部都是 AP(大学预科)课程了,到了 senior year 更是直接去 U of M 上课修大学学分去了。

在这个 16 岁还没有过恋爱经历大约就算剩女得地方,勤奋的亚洲孩子们以学习为重,情感靠后的优良传

统,手持名牌大学通知书,拉风地驶过 16 岁的花季。

其实,写了那么多,无非就是想告诉各位小朋友,生活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不停地希望然后失望,

希望然后失望。比如四个月前,我抱着希望离开上海;四个月后,我抱着希望遥望东方想念家里桌上得

那一碗番茄蛋汤。再比如,四个月前,我在上海的地铁里被挤得不成人样;四个月后,我走在美国得人

行道上用力寻找着人的气味。我们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中挣扎,怀念过去生活的美好,渴望未来生活的绚丽,

却忽视了当下生活的幸福。

如果下次再有人同我说:Life is hard, unfair and sucks.”我得先承认,然后再用一个可爱的 ,However, 借用

我们校长的一句名言:

‘Make a great day, or nor, the choice, is yours!’■

文、图 / 杨学雪

到外边去

54 55

Part 2 - 来自留学生的提示

都说“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既然我们都已经知道学习是无止境的,学

问的海洋无边无际,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拼命的跳进学习的深渊,学个无止境

呢?岂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其实,要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要探讨学问

和生活的联系开始。 从我们出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了漫长的学习。合适

的教育能助我们一臂之力,为此,有很多学生离开祖国,高中就开始留学海外。

但是不管在哪都一样,学习都离不开生活。在这里,我为将来有打算出国学习

的浦外学子们提供一点小小的建议。

1. 不要对友善的请求说不。

在美国交朋友,是一件及其简单而且美好的事情。例如有人好心邀请你去参加

party,可千万不要犹豫了。能有人邀请你去参加 party,应该感到非常荣幸。有

空就去参加,不仅能交到新朋友, 而且可以更好了解美国文化。 但是要注意安

全!(很多 party 会有烟酒供应,即使是高中生开的 party 也不例外。)

2. 要自信。

国人往往缺乏自信, 也许是我们太谦虚了。但是在一些西方国家,缺乏自信往

往会导致失去很多机会。

3. 要努力参加各种活动

要经常大胆尝试各种活动,不仅能激发兴趣,还能交朋友,练口语。

4. 学习要用功。

即使在美国,学习也是被看得很重要的。永远不要误认为在国外上学要比国内

轻松,学习轻松不轻松取决于各人。在很多方面,国外学生比国内学生要苦。

所以,想要让留学物有所值,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其实学习只是个工具,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是比

起生活,学习还是个工具而已。不要为了学习而抛弃的生活,生活比学习更加

重要。出国了,别忘了好好享受生活啊!■

文 / 陈昀

海外留学几点小建议

S:出国半年多了,不管怎么样,多少还是体会到

了一些国内外的不同,向那些准备出国或是想要

出国的同学来提一些小小的建议吧。

S: 首先说说我去的国家吧,我去的是英国。

T:我也在英国唉,不过是今年 3 月去的。既然有

这个机会,那我也来向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吧。

T: 首先,我想说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人经常

提到的种族歧视!举个我自身的几个例子吧,在

学校宗教室里可以看见达赖和奥巴马握手的照片;

上课老师会把香港和中国分成两个国家;还会有

同学用低级的笑话取笑中国。其实,刚去的时候

英语不好,和他们肯定是争不过的,最好的办法

就是用自己的成绩来向他们证明,中国人是值得

称赞的!

S:是的,只要好好努力学习就不会被歧视。

T:其实,我还想说的是一句经验性的话:去国

外的中国人分成两种,【要么最好 要么最差】。

S:说好了吗?

T:嗯,换你了。

S: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语言适

应的问题。很多人会问刚出国后要多久才能完全

听懂当地人说的话?根据现在来看的话,高中生

过来差不多需要一年。但其实越早来的话适应的

越快,因为英国人的英语也是一点点学起来的,

所以来得早的话你会发现他们说的话并不难,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进入一个境界(在中国

俗称装逼。)这个时候他们会用很多稀奇古怪的

词导致外国学生很难听懂。这也是为什么来得越

早学的就快的原因。

T:嗯,对了,你英语进步的快吗?

S:还好吧。,其实自己总结了一下,想要快速

提升英语有两个办法:1. 多和同学说话,多看电

视 2.find a NATIVE girlfriend.

T:说到 native girlfriend 我又想到了一点,就是英

国人他们比较早熟,而且很开放!而且最重要的

是在校园里老师并不会反对异性交往的问题!作

为中国学生,我们自身还是要谨慎点,毕竟应该

学业为重。

S: 我接着说了,现在来说说学习上的问题吧。很

多人都说“在中国学习烂的人出国后都是顶级的

学生。”真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欺骗了那么多

的留学生。

T: 不是吧?我们学的真的很简单,都是国内学过

的。

S:过两年你就知道了。英国初中的课确实是很简

单,只要是中国的学生过去后都能全班第一。

但是,到了高中后你将会发现:打开书本一看,

这不是大学里面才学的吗?!比如说我学数学高

数和物理还有美术 (ps. 英国高中两年第一年只要选

4-5 门课,第二年可以 drop 一门或者保持原状,

对话

到外边去

56 57

但最少要学 3 门 ) 数学和高数在学微积分,物理在

学光子、玻子和一大堆高科技仪器的工作原理,

美术在画 1.8 米 x1.8 米的碳画。所以,在英国你

必须在上高中前就考虑你大学要学什么,然后在

高中选这些课为考大学做准备 ( 因为英国大学比较

看中高中学的课程 )。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你一定要

选自己喜欢的课,否则你将会很快说出这么一句

话:“妈妈,我好想回家。”T:你这么一说我又

想说一件事了。

S: 说吧说吧。

T: 这是我刚来英国的时候最郁闷的事,那就是寂

寞啊 ! 因为刚来什么都听不懂,什么都看不懂,朋

友也没有几个,连看个电视都是全英文的。而且,

英国娱乐设施相对较少而且价格昂贵,所以也没

什么可以玩的。于是就会感觉很无聊。不过静下心,

去看看英国的景,去读两本全英文的书。即使是

一页只有几十个单词的 spongebob,也是很不错的

选择!心理关,一定要克服。

S:嗯嗯,不过其实摆脱寂寞的最好方法就是找一

个可以谈谈心的人。可以是给家人打电话,也可

以是和同学在网上没事联系联系,说说话。一开

始英文不好的时候就可以找个同样是说中文的人

谈谈心,这样就不会觉得那么寂寞了。

其实出国后大致要注意的就是以上的几点 . 最后,

希望同学们可以参照一下我们的对话,来为自己

的出国计划做一些新的计划和打算。

T: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 , 然后找一

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

S&T: 最后 祝大家 Merry Christmas & Happy New

Year !!!■

文 / 王僖明 (S), 汤佳 (T)

图 / 王僖明

右边红色房子为笔者学校

美术作业

校徽校牌

操场

到外边去

58 59

Part 3 - 调查研究

SOLO 留学观察

写在前面

留学对这个年龄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接触新的文化,知识,远离父母的

悉心呵护,自己闯荡?变得无忧无虑,或者是更大的压力?对你的家庭和朋友

而言呢?

无论如何,留学这件事可以是一把双刃剑:让你摆脱现在的苦恼,又给你平添

苦恼;让你有机会接受优秀的教育,同时又给你的家庭增加负担……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的年度报告显示:近年一直处于领先

地位的印度留学生人数被中国超越,2009-2010 年度,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

达到 12.8 万,而印度学生是 10 万人,这意味着中国首次成为美国留学生的最大

来源国。在赴美留学生里,中国、印度与韩国人数位列前三,分别占 18%、15%

与 10%。上一学年,赴美留学学生总人数增长 3%,而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则激

增 30%。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涌动着一股留学热潮,并且仍在逐渐升温。

留学热也反映出很多社会现象:比如说对于国内现有教育制度的不信任,甚至

说可能是跟风……无论如何,本文也只能提供一些个人的研究和观点,在最后

也会提供一份校友采访,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对不同的

留学目的地的比较。

美国

可以说是最热门的留学国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以英语为母语使得语言障碍

少了很多,而“大熔炉文化”也使得外来人相对比较容易融入。以我身边为例

吧,从初三开始出国的同学 9 成去的是美国,且大多数是在东部、东北部,环

境惬意宜人的一些城郊或者乡村地区。这样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同的——

我们需要在城市的喧嚣中寻求宁静。

曾经作为交流生在美国呆过一年,而后回到我校,目前在高二就读的 JP 告诉我

们:“我去的高中是一座基督教学校,那里的同学都很虔诚,待人也很友善。”

现在他的目标是,高考完后直接报考美国大学。其实在中国,通过交流生项目

进入美国高中的也不少。这样的项目往往持续一年,而如果你成绩优异,且有

意愿的话,是可以转为正式学生留下来。

美国优秀的高中很多,更不乏世界闻名的优秀大学——由美国东北部八所顶尖

的“常春藤”大学,都是所有全世界学子神往的地方。

跨越大西洋,再看欧洲

英国对很多浦外人并不陌生——每年暑假我校都会组织学生前往英国,参观与

学习。我有一位亲戚,在位于浙江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学习两年之后,目前在利

物浦大学,正策划转到其他更好的大学。英国给他最深的感觉,那就是适应不

同国度文化,气候差异的重要性。英国“臭名昭著”的天气,让他不得不经常

带着防水“冲锋衣”出门;刚刚到英国,发现许多东西不够,到超市里搞不清

状况也闹了不少笑话……不过,课余时间,有空还能和朋友出去郊游,逛街,

还是很轻松的。在我去过英国之后,我也亲身体会到了很多——英国的彬彬有礼,

英国的保守内敛,还有她迷人的郊野,沁人的空气。

英国也有不少好大学是为人熟知,再此也不必列举了。其高中是两年制的,这

样也可以节省一年的光阴。不过英国的各项留学消费,比起美国,都会高出

20% 左右……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地方。

到外边去

60 61

欧洲大陆的中国留学生则就略显少了——语言障碍可能是主要原因。面积为

1016万平方千米的这样一块大陆竟然包含了上百种语言,由此而来的,各

国的文化也会有不少差异。德国和法国,对中国而言是比较大的留学国家(毕

竟德法语的用途范围较广且不算冷门)。很多人会优先考虑这些国家。

其实,在欧洲的前百名大学排名中,前三十名内,除了英国学府占据了几乎半

边天,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排名第 4,:哥本哈根大学(丹麦),乌得勒支大学(荷

兰)等也都排名靠前,不亚于一部分德国法国的学院。我也曾经在 21 世纪英文

报上看到关于到比利时等国家留学的信息,甚至不需要学习第二门外语,也可

以说是节省了许多精力。

加拿大,澳洲,其它亚洲国家

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留学地区的其他选择。

加拿大的大部分的城市分布在靠近美国的南部这块区域,气候宜人。在这里也

有著名的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等,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准。

此外加拿大费用较低。

南半球的澳洲,新西兰,作为英联邦国家,也是近几年留学的热门区域。春节

期间我采访了一位目前正在堪培拉读书的大学生,她告诉我们:“除了澳洲气

候宜人,风景优美的优点,相比起很多远跨十几个时区的欧美国家,澳洲几乎

不需要关心时差。而且澳洲夏天时候正巧是我们的农历春节,暑假刚好能回家

团聚。当然,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我在上回家的飞机时穿的还是短袖,到中国

就套上了棉袄风衣。”

亚洲的主要的留学目的地就是日本,新加坡和韩国。这些亚洲国家同属儒家文

化圈,许多生活习惯,甚至是语言都有相似或相同的地方。但是即使在这些国家,

也需要忍受很多歧视,还有必要的学业压力。

留学之己见

出国之前,对每个人来说几乎都是必要的事情有:上各种课,背各种单词,考各

种试,花各种钱,填写各种资料。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后面这些程序往往需要找

一个可靠的留学中介。本人就有过一段不太愉快的与留学中介打交道的经历——

见面就和你夸夸其谈,信誓旦旦承诺能让像你“这么优秀的小孩”上个好高中好

大学。一见面就谈钱,参加一些简单到无聊的考试,最后还不让你通过要你亲自

去确认等等……当然,我并不是一竿子打死说所有的留学中介都很可恶,只是希

望各位能锻炼自己独立的思考。

“国人素质问题”、“学习压力问题”、“歧视问题”是目前中国高中和大学

留学生谈到的最多的困难。出国不是意味着你脱离了父母的拘束,可以为所欲

为——相反,国外的学习压力(对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而言)不会比国内轻多少:

要看很多书,要为各项“A”努力着,常常是没时间没工夫把心思放在“电

子游戏”上;在国外,你代表的是一个中国人的形象,而不像是在国内,自家关

上门出丑也无伤大雅。最后,对于各种各样的诱惑,还有身心理上的问题,在异

国他乡独自一人的你又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都需要成熟的心智。

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就去美国为例,每年需要花费的费用以十几、

几十万(人民币)为数计,越靠近城市的高中费用越高,反之亦然。大学的费用

也差不多——诚然,这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家庭是不小的负担。当然如果你足够

优秀,也可以通过奖学金来为父母省钱,到大学后也能通过打工挣取一些日用费。

综上所述,高中甚至更早出国不仅对于自身,对于家庭也是一种考验。

无论如何,从我那些出国的老同学身上,我能感受到最深的,那就是自身各方面

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加开朗,大方,成熟——这些,都是借由独自一人在外处理

大小事务的经历锻炼而来的,是一种可贵的经历。■

文 / 等价

62 63

我的灵魂在拥

抱整个生命与所

有美好的事物”

与“

搭车日记”

的主人公畅谈

2011/7/12

02 足下两位浦外的第二届毕业生,于 2011 年的夏天,从成都出发搭车走完了川藏线。2012 年 1 月 25 日,他

们带着这部视频日记般的独立电影“搭车日记”在上海蓝山国际青年旅社进行了交流会。当天前来参加

的人数之多出乎了记者的意料,其中也不乏与他们心境相通的驴友。在交流会开始之前,SOLO 对两位

校友进行了采访,既聊了旅行中的事儿,也谈到了浦外。

1. 首先向问问此行的缘由?即直接原因?是什么理由让你们觉

得今年夏天一定要去一次西藏?

戚伟民:就我们想去玩,计划了两三个礼拜,看了看买的书,

也问了问别人。关键就是看怎么去:有些人坐飞机去,有些人

坐火车去。先是看到有些人包越野车队,也看到有人搭车去的,

我们觉得这个挺有意思,想看看这个方法可不可行,然后了解

下来觉得不是很难,就准备去了。

2. 为什么想到要把这事儿做成电影?

戚伟民:因为我们两个都很喜欢电影,就想可以把搭车的过程

拍下来,没想过可以做成电影。渐渐就出来了,一开始就觉得

可以给朋友和自己看看。后来上路之后就碰到了很多有意思的

人和事,过了一个礼拜就觉得这些东西可以讲个故事,把我们

一路上的东西记录下来之后自然而然的 story line 就出来了,回

去之后肯定能够剪成一个像纪录片一样的东西。也算是自己给

自己一个交代,就像写日记一样,这是我们个人的东西。虽然

说拍的是我们在旅行,但我觉得却是关于我自己生活的纪录片。

做成之后给一些同学看,许多人有感触,觉得挺感动的,也看

到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东西,这是值得分享的。

(1)

戚伟民(左)与章剑杰(右)接受采访

“搭车日记”主创访谈│足下

64 65

在纳木错 2011/7/29

和我们一起打水漂的可爱藏族小男孩。他和另一个小女孩不但没有像其他一些藏族小孩子一样问我们伸手要钱,还替我们捡能够漂得更远的石子。 2011/7/11

在纳木错 2011/7/29

“搭车日记”主创访谈│足下

66 67

章剑杰 : 这是我们第一次背包旅行,以前也没学过怎么做电影,

像这样去做了就去做了,也走完了,也好像差一点,很多东西

在于一个尝试,其实生活的选择很多。

3. 一路上一定会遇到一些阻力吧,你们是如何克服的?

戚伟民:要去旅行,这些是肯定会想到的,关键就是体验这种

感觉,站两三个小时,这些人每一个搭你,看看这些人是怎么

样的, 他们不搭你的理由是什么。我觉得阻力一定是有的,

但只要遇到一个人搭你,那种感觉很有意思:愿意搭你那这个

人肯定跟你有相似之处,心态也是比较 open, 你们也可以聊些

有意思的事情,他会有些故事跟你讲。父母也都觉得你想去就

去吧。我想未来这种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不要害怕与父母之

间的隔膜,这是肯定会发生的,可以听旁边人的意见,但关键

的做决定还是要看自己。

4. 是否想以后尝试拍电影?

戚伟民:我们做电影都不是专业的,用的软件也都是最基础的

绘声绘影。用专业的角度说瑕疵实在太多了,只是想给自己一

个交代。以后有可能会去学一学,没什么遗憾。

5. 留心到了电影的配乐,有 Into The Wild 的配乐,有国内硬

摇滚乐队,能否简述音乐对你的影响?

戚伟民:我从初中开始听摇滚,后来就听重金属这种。他们和

新都桥的牦牛。(舌头萌翻了!)2011/7/1

(2)

第一天搭上的第二辆车。来自四川眉山的年轻卡车司机。 2011/6/30

流行乐很不同,中国的流行音乐说到底就是劈腿和三角恋,这样的生活很单调。而

他们的 topic 就很多,有讲政治的,讲文化的,讲现代人生活的。我觉得摇滚表达的

东西第一很真实,第二他崇尚自由和热爱生活。这个对我的影响很大。他讨论的很

多话题让我更关注了这些生活上的东西。我后来到瑞典去交流,那里的朋友介绍给

我死亡金属,听进去之后觉得这东西很有魅力。那些人看上去全身都是纹身,头发

留那么长,胡子留那么长,但其实他们人都很可爱,很 nice。

章剑杰 :Into The Wild 本来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配乐也跟我们这部片子比较搭,

想到搭车去也是受了这部电影的影响。

6. 戚伟民在后记里说“当我回顾过去,我清楚地知道真正起到激发我灵魂的因素并

不是父母长辈们的教导、学校的教育、或者那些经验的分享。”你又说“而原先,

我只是在扮演父母、社会给予我的角色,走一条没有“意外”的路。”那你现在,

也就是去过拉萨以后,所走的路能不能激发你的灵魂?还是理想与现实总归有差距?

简而言之就是想知道是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

“搭车日记”主创访谈│足下

68 69

章剑杰 : 有没看两部纪录片《后革命时代》和《待业青

年》?这里面就记录了一些社会最底层的年轻人的挣扎,

他们追求梦想,从老家出来到北京组个乐队,就住在很

边上的郊区破房子里,那一圈都这样的年轻人,他们都

很穷,一个晚上演出分摊下来一个人 50 块。

戚伟民:一天就吃三个面包。我觉得这就像是达尔文的

《进化论》:优胜劣汰,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的

我认为都成功了,比如说痛苦的信仰和夜叉。

要尊重现实,也不是说妥协于现实,而是要理性。我觉

得这要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想达到的状态来说的

吧。就像我们一般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生活条件很好,

内心没有那么多的挣扎,那就大可以去好好读书。而我

能理解那些人的原因是他们的内心就是有那种强烈的冲

动,只是我们现在不能完全地体会到罢了。有的时候我

的内心也有这种冲动,也很想去做其他的事情。一语概

括就是——要自己想好,要对自己负责。不管发生什么

都要承担,不要后悔。

7. 浦外,那时的浦外是怎样的?那时学习紧张吗?你觉

得浦外和别的学校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浦外最

大的局限在哪?最大的优势在哪?

章剑杰 : 觉得紧张的人是紧张的,觉得不紧张的人是不

紧张的。我觉得浦外的环境还是比较开放的,比较注重

个人的。

戚伟民:浦外这个平台很开放,听说现在变得有点应试

了。我觉得这是跟整个体制有关系。赵小君老师以前给

我们上一节专门讲文化的课,他把很多他去过的地方的

因为章剑杰有高原反应,经过一天休整,和塔草原的游玩之后,从新都桥开始继续搭车。 2011/7/2

惊险山路上拍下的壮观的澜沧江。 2011/7/9

“小卡车”与《公路之歌》 2011/7/10

照片共享给我们看,讲当地的文化,他碰到的人。

章剑杰 : 以前这课就是在图书馆里,让我们随便拿点书看看,

有点像自习。有一天赵小君老师就把我们带到多功能厅,

拿了个幻灯机,放照片给我们看,跟我们讲这是什么什么

地方,我是什么时候去的,在那里发生的事等等,还给我

们听古典乐,介绍佛教也有。

戚伟民:我认为四大名校之类的都挺不错的,但没有什么

让我觉得他们有那么特别。不像浦外有赵老师,有外语文

化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使我们这个个体变得与众不同。

8. 最后对现在的所有浦外学生说些什么吧。忠告之类的。

章剑杰 : 我觉得浦外的的局限就是所有中国学校的局限。

戚伟民:浦外的优势是浦外自己的优势。

多去看看,出去走走,多接触点不同的人,培养些兴趣。

多去看看王小波和冯唐。这是让自己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

章剑杰 : 现在肯定有些同学自己的兴趣爱好身边没什么人

可以产生共鸣,这种同学也千万不要觉得自卑。比如我以

前就喜欢玩游戏,后来再喜欢上看电影和看书,其实我走

的是这样一条路,而不是从小就是读书,很常规。我知道

一部分同学很喜欢自己的东西,他们对学习反而不是有很

大的动力,我觉得其实这未必是一件坏事。殊途同归,很

多东西其实到最后是走到一块儿的。

然乌湖边的 " 事故现场 "。 2011/7/11

戚伟民在大昭寺。

“搭车日记”主创访谈│足下

70 71

戚伟民曾写了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后记,最后,

谨以其中的一段结尾:

不久前我用激烈的语言宣泄着身心分离的挣扎。

我想现在我不会再一味抱怨,因为我的那份快乐

始终在。我始终能感受到我的《搭车日记》的经

历中获得的智慧与力量。 我或许不能立刻改变我

身处的环境,但是我正在寻找突破口。这并不是

“等待”。就像我在搭车一样。因为我的心已经“在

路上”,它并没有停止。我的灵魂在拥抱整个生

命与所有美好的事物,并接受一切的可能性。当

它找到突破口时,便会带着大脑与躯体“越狱”。

(3)

(4) (5)

注:

(1) 在纳木错。2011/7/19

(2) 在稻城,在一段骑行后,徒步去城外的雄登寺途中。

2011/7/5

(3) 搭车第一天。花了一整天,辗转 6 辆车,到达当天

目的地康定。2011/6/30

(4)、(5) 在纳木错。2011/7/19

搭上最后一辆车前拍下的青海湖和油菜花。

“搭车日记”主创访谈│足下

72 73

带着爱去旅行钱哲佳的非洲、印度之行展板回放

已经习惯了走在路上被注视,被拦下要求照

相,可当这个我们在城市宫殿的向导,那

可爱的老头,在最后说 you are so wonderful 的

时候,我还是被感动了。他完全可以收了钱一走

了之,可他陪着我们照相,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

这个国家的人民太可爱!他们活得很真实很热情

很有爱!

——2012.1.20 在乌代普尔

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他们异常的热情并没有让我们感到任何不自在,

我们毫无戒备地跟他们互动着,给他们拍照,与他们握手。我被他

们欢乐真实的天性打动了。孩子就该是这样的,能够无惧地自然地释放天

性。被他们包围着的时候,我再次感受到,世界遗产这样的景点变得如此

不重要,他们,才是旅行的意义。

——2012.1.16 在德里

很神奇,走在恒河边,我的心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地上

的牛粪,不断来骚扰我们的船夫 , 河里的漂浮物 , 丝

毫不影响我观赏瞻仰圣河的心情 . 妇女在河里洗衣 , 老头在

河里洗澡 , 小船在河里飘荡 , 对我来讲都是美景 , 一点都不

脏 . 晚上的庆典活动非常热闹 , 有着共同信仰的人们看得十

分专注 , 跟着一起拍手歌唱 .

——2011.1.29 在瓦拉纳西

天黑了,我们坐在船上,面朝着一个个火堆。家人们抬

着用鲜艳的绸缎包裹着的尸体来到河边,用圣水浸泡,

不断往头上洒水。之后便放在一旁晾干,等待火葬。他们

相信,这样,便可直接去到天堂。家人们不能哭,这样会

打扰到灵魂;家人们也不拿骨灰,因为灵魂已经得到了净化。

——2011.1.30 在瓦拉纳西

都说去过印度的人,要么是对它爱得要死一定会再去,要么就是一肚子的不满再也不会去了。我认为,你会成为这其中的哪一

种人,与这个国家的好坏关系不大,完全取决于旅行中的心境,取决于你是愿意用乐观,善于发现美的心去感受这个国家,

还是处处嫌弃防备看不顺眼。我绝对属于前者。本想写一篇总结性的游记谈谈见闻和在特蕾莎修女的慈善组织里做义工的感受,

可后来发现,把我旅行途中每天写的微博整合起来可能会更好。当天写下的心情,总是最真实的。

在垂死之家的女士们里,有一个较年轻的姑娘,叫 olivia,她精神有问题。给她喂食的时候,她很乖,嘴巴张得好大,还会时

不时的大笑。她会突然伸起手来捏我的腰,可只要我握住她的手,一直握着,她就平静下来了,继续享受她的食物。她的世

界好像很简单,吃饭,睡觉,大笑。多么美好的世界。

——2012.2.5 在加尔各答

除了照顾病患们带来的快乐之外,与来自世界各地义工

间的交流也是相当愉快的。我们每天都会碰到一个日

本阿姨,她在垂死之家做义工已经三年。在她身上我见识到

了日本女人极度细腻讲究的品质。她对叠衣服的方式有着接

近强迫症的要求,每天都会皱着眉头用她蹩脚的英文对着我

们吼 nonono。可爱,可敬!

——2012.2.6 在加尔各答

旅行中碰到的很多困境和意外,以后回忆起来都是很精彩的经历!我们这一路,拉肚子,丢相机,搭火车找不到车厢坐在地上

睡觉,在清真寺被小孩子性骚扰!哈哈 ~~ 现在想想 , 真是觉得自己好幸运,能够有这么完整的 Indian experience!

——2012.2.9 在加尔各答

今天是在垂死之家最后一天。临走时跟会说英文的 mary

拥抱说了再见,整个屋里只有她醒着,她是比较健康

的一个。男士那边有个很聪明的男生,他是唯一记住我名字

的,当得知我要走了后,他给了我一个飞吻。虽然没能得到

批准把他们的样子记录下来,可这些可爱的脸蛋鲜活的生命,

早就印在我脑海里,不会忘记

——2012.2.9 在加尔各答

带着爱去旅行│足下

74 75

“You don’t have to be physically strong,

because you will learn how to feel strong. At

Harnas we only live by three things, being an

animal lover, constant change and to always

expect the unexpected.”

这是一次非常不同的旅行经历。一个月的时间,我

与来自各国的义工们一起 , 住在搭建在草原上的

小木屋里,每天伴着狮子羚羊的吼叫声入睡。

在那里,我享受着每一刻与动物相处的时光。第一

次与猎豹亲密接触时的兴奋,得到怀孕的猫鼬妈

妈生下两个猫鼬宝宝的消息时的激动,在雨中为双目

失明的老母猴唱歌时心底的万般柔情,狒狒爬上我头

顶在我身上尿尿时气愤无奈又好笑的心情,就连晚上

打着手电上厕所时害怕遇到蛇的忐忑不安,现在回想

起来,都是如此的美好!

到这个动物保护组织的第一天,负责义工项目的经

理就跟我们说“动物是不会骗人的。希望在你们

离开的时候,可以从动物的眼神里看到你自己的美丽”。

是的,想要在这里得到完整的体验,必须克服恐惧,

心中有爱。在动物面前,我们掩饰不了内心的任何情绪,

它们都可以闻得到、感受得到。你恐惧,它们就会攻击;

你爱它们,它们就会信任你依赖你。这是多么简单直

接真实的关系。

我们每天的日程,除了喂食,打

扫圈地,带动物散步等这些日

常工作外,还有机会与里面的工作人

员一同到大草原里追踪被放生的动物

做研究,或者参加辨别动物脚印和粪

便的课程。这些活动,让我增长了很

多有关各种动物的知识。我知道了猎

豹与美洲豹的本质区别,我知道了狮

子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我知道了

各种羚羊的名称和它们脚印的区别。

我了解得越多,对生命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就越深,想要做些什么来保护它们的意

识就越强烈。每一个生命,人类和动物,都是美丽的。当我们可以静下心来,

自由地不带偏见和恐惧地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时,便可以感受到心中充满了爱,这

也是丰富和净化自己心灵的过程。

这段旅行做了很多疯狂的事情,与豹共枕,还有跳伞,没少让父母担心。我想说,

我只是在顺应着自己的心,想要自由地体验感受这个世界,丰富自己的生命。

我很珍惜自己的这份勇气和热情。旅行,是脚下的路,更是心中的路。怀着一颗慈

悲的心,微笑着去拥抱生命。■

带着爱去旅行│足下

76 77

夜 晚 的 尖 沙 咀 。

前 言

之前 Tracy 约稿,说:你上个暑假去香港不是挺兴奋的么,你除了看 Suede 的演出不是

还逛了几天么,所以一定要好好写写啊,结果我一拖再拖,其实只是不愿回忆罢了。重

温那些照片,看着,感慨万千。如果用颜色形容香港,那便是各种颜料混在调色盘中那

种恶心的模样。

之前另一位朋友向我极力推荐香港的理由是:那里的空气是自由的,“在大陆绝对体验

不到啊,就算不去购物那么去感受一些不同世界还是很值得的啊”。而短短在香港体验

了四日,我倒没有感到与上海有太多不同,或者说,我心中却产生了对于“自由”的疑问。

香港人暴露在赤裸裸的金钱利益中,生活的压力甚至大于我所生活的上海,而在另一方

面,香港人享有成熟的西方法制体系,也有国人最求之不得的言论自由,社会上的资源

也更多。香港告诉我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没有一座大都会不是地狱,而城市永远是

世界发展的中心。

在这个看似前言的部分我几乎把所有感叹与抽象的结论抒发完了,所以这几乎是总结,

这真是“欲抑先扬”。在香港我几乎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因为它过于纷繁复杂,作为结

果之一,我懒于计划行程,只是定一个大致的活动范围,甚至随便找辆公交车任凭它开

到某个角落直到实在不敢往下走了再回头。因此,这绝不是一篇好的游记,它所介绍的

香港,仅是冰山一角,而我从中得到的各种结论,或许也只是一家之言。

My Little HK │足下

78 79

Cult 式开始

我来香港的理由完全出于偶然:Rock N' Roll !

那时怀疑过自己为了一次演出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是否是

大脑异常。现在想想觉得确实是大脑异常。这可能是每

个人成长路上都会经历的事,去找一个地方逃避现实。

我可以选择打一天三国杀,也可以选择去西藏徒步旅行,

或者看场电影,去某个咖啡馆,沉浸于一本书中。但最后,

我的逃避选择是去一场演出。

这个偶然的机遇使我与香港相逢,而之后三天在闹市的

短暂逗留也因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那些 Rock Anthem 而显

得有些迷幻。最好时间永远停留在大屿山边的那个疯狂

之夜,因为我有些无心面对这个城市。然而在香港剩下

的每一秒都如渗入了我的骨髓一般深刻,尤其是触觉上

的,那桑拿般的热浪。

鼓手Sim

on Gilbert

。酒店遇乐队。

与一群从大陆来的歌迷在场馆外排队,那天枯燥但美好。站在第一排拍摄后面熙熙攘攘的观众。

My Little HK │足下

有些人会说他们的青春就在这天后随着 Suede 而去了。而对我而言仅仅是有时生活太过无情而去寻求短暂的解脱。

80 81

演出现场(网络图片)

天星小轮

住在闹市的中心尖沙咀的一家很糟糕的 guest house。旅店位于老旧的重庆大厦,

内部充满了中东烤肉铺、中东大饼铺、拳击录像带、私人货币兑换铺子,游荡

着的不知道在进行什么交易的中东人与无所事事的黑人以及背着大包包的贫穷

驴友。大陆人一般保守,思想迂腐,故我不敢在这里多待。一墙之隔的外部世

界便是繁华的尖沙咀商业区,对面的 HMV 唱片店是我唯一挥霍了几大张港币

的地方。楼下的金店很多,相机镜头店很多,茶餐厅更多。正值盛夏,我走进

去问到那浓郁的奶茶味就胃中翻滚,里面坐着麦兜和麦太们。

走个 10 分钟就到了维多利亚港,一股海风的咸臭味依旧没有抵挡内地游客的热

情,即使是在 8 月的三伏天。在金紫荆广场只有内地游客,他们在煞有介事地

和一朵花合影。导游也是煞有介事地手握喇叭介绍这朵花的重要性。

HMV 店内的杂志

看来旅行真的不能跟团。在我看来,维港最独特的一道

风景线不是湾仔的金紫荆广场也不是尖沙咀的滨海星光

大道,更不是法轮功宣传板,而是连接两岸的渡轮。

这个存在已有百年的轮渡公司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Star

Ferry。两天中我反复乘坐它来往于尖沙咀与湾仔。我想

起了 6、7 岁时在周末闲来无事和外公外婆坐着外滩的渡

轮在黄浦江来来回回地穿梭,后来外滩不再是记忆中的

外滩了,渡口由于无人问津而纷纷消失。然而天星小轮

却没有被地下隧道与地铁淘汰。香港人已经离不开天星

小轮了,尤其是在下班高峰。那些年轻人,有的甚至西

装革履,整齐地涌入古董般的船舱。我看到一小哥坐在

入口边的绿漆的铁皮小屋里,约莫只有二十几,白白净净,

那些没有八达通卡的人,掏出硬币投在小屋前的钱币桶

里,小哥便人工掰动绿漆的机械臂,开闸放人。一时间

我有一些时空错乱。

港人通勤青睐最破最古老的公共交通。即使为了节约金

钱(轮渡花费几乎只有地铁的五分之一)而搭乘着香港

最破最过时的交通工具,每个通勤者依旧守着基本的秩

序,足以体现这个城市值得尊敬的地方。这一点也可以

在街边动辄几十米的公交车候车队看出。

(1)

(2)

(3)

(4)

注:

(1)、(2)、(4) 维港

(3) 天星小轮

My Little HK │足下

82 83

港岛,庙街,香港人

某日,在烈日下我特意搭双层巴士前往港大。途中我爬上公车的二层,慢慢欣赏沿途的风光。

寸土寸金,寸寸丰富。在上海,居民小区、商铺、饭店、烧烤摊挤成一块的景象多极,但港岛的城市是

竖着长的。行走在这里的街道上,随便从某方位望去,杂货店,茶餐厅,7-11 零售店,巴士站,一应俱

全。尘土笼罩着一切,空间前所未有地被利用、压缩。到了港岛我的想象力显得渺小。在这里,行走平

面是立体与环状的,楼房见缝插针地堆在坡道上。平台层层叠叠,我想到的是真人版“是男人就上一百层”

游戏。

丰富的反义词便是堵塞。我开始迟疑这里究竟是不是人待的地方。实在太挤了,连棵行道树都没有,蜿

蜒曲折的马路可以很快地把人转晕,忘记东南西北。但是晕了也不要紧,环岛走一圈也没多久啊,但是

人却被当做水泥建筑的填充工具,但是……如果让我判断这种生活这是否值得选择,一定会陷入逻辑循环,

直至死机。

不如抛弃这个矛盾想想别的。香港成熟。尽管在上海

或中国的很多城市我们可以有幸看到政府会建造炫目

的建筑以更新城市的外衣,但我宁愿不要这些东西而

希望政府能像香港学习。有的政府善于美容,而香港

政府善于维持,没必要的东西就不添油加醋了。在重

庆大厦里我看到各处张贴的警示如“抽烟罚款 3000 港

币”总是心里一颤,这里的完善的社会制度也足以让

上海汗颜了。

港 岛 港 大 是 个 森 林

My Little HK │足下

84 85

改革开放后,香港不再是中国对外的唯一通

道,衰落,回归,即使这样,按照“一国两制”

方针,香港高度自治,保留资本主义社会体制,

照样自由集会,自由抨击政府,政府钱多了

直接每个居民发 6000 港币,于是香港人拿这

钱去吃遍世界美食,去赌马,去按摩院。香

港一直处在世界流行前沿,最新的唱片、电影、

国外杂志定能找到,街头的姑娘一律按照最

新一期 ELLE 穿着,住 5000 港币一月的一室庙 街 点 心

一厅。“香港人市民们不崇尚文化与思想,崇尚实用知识和技术技能,头脑简单地挣钱,头脑简单地休

息,像佛经里说的,饿了吃,困了睡,激素水平高了去深圳”(冯唐 -《在香港清炒一盘楼花》)。香

港人其实过得不错。

傍晚想要休息,便去了庙街。有些令人失望,它完全不能和上海城隍庙相比,那些小商品基本上都是从

广东和义乌运来的。于是只能吃了,但在这里也无法期望吃到怎样的美味,只是当我坐在甜点店旁的水

泥地上的板凳上,我可以不停地揣摩香港人的心境,眼前的这碗西米露也变得可口极了。有时候,幸福

就来自于最平凡的小事儿。

尾 声

“你说你总在一星期,有一天真的不想返

工,我说这並

不稀奇,亦符合人性的一种。

反而我有一种想法,常被朋友指摘:我说

要每个星期 

找一天搭的士返工 

搭的士

返工 

让你减轻伤痛 

即使已很穷 

但这

个世界已经失控 

既然你的钱最後亦被剥

削在每月的人工 

为何不改善在一天的交

通?你改变不了现在 

你改变不了将来 

你改变不了这个时代 

大学时你的锐气现

在已不再 

你怎能每日每夜也继续在打工

 

直到死並

都未搭过的士返工 ”

(搭的士

上班去—

—M

y Little A

irport

曾经一起在香港共同看演出的两位网友据说今夏又要去故地重游,而对于我,逃避的日子

已经过去了。在香港,我其实无处可逃,我不知道世界上所有的城市最终会向怎样的方向

发展,我感到一丝恐惧,一丝不知所措,尽管这样,短暂地四天旅程后我不禁爱上了这个

城市,爱它的美食与风骨。

人们说香港的年轻人是这个城市最坚固的螺丝钉,他们有些迷茫,就像 21 世纪的绝大数年

轻人一样。回到上海再听 My Little Airport,感触明显更多了。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偶而的

现实题材外,多数歌曲都还是浪漫与天真的。MLA 隶属于维港唱片,他们最近的一张碟是

False Alarm的“The World Is So Fucking United世界真係好撚大同”。作为过客的我,只能一笑。

文 /PL

My Little HK │足下

86 87

戴刚 美术教师 画家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2000 年来到

我校任教。作为一位美术老师,十多年来,他

带领师生在浦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活

动,有意无意间让美的气息环绕了整个校园。

而作为一名画家,他的画作常常出现在国内外

各类画展上,水彩画《蓑衣》于 1991 年杭州

西湖艺术节展览后被日本著名收藏家竹内洋一

先生收藏。

Solo 此次与戴刚老师倾心交谈,他的故事,

就像一幅淡淡的精致的水墨画,在我们面前慢

慢地晕染开来。

走进戴刚老师以及浦外的艺术一角

艺术之路

美的种子

戴刚老师 60 年代出生于上海,父母亲都是浙江美院的学生,

母亲学的是油画,而父亲习国画,是著名画家潘天寿的高徒。正是

在这样一个艺术家庭中长大,从小他就耳濡目染受到多方艺术熏

陶。“因为我母亲 (1) 出生于医生世家,她当时有能力买了很多画

册,所以家里经常会有很多母亲的同事特意从很远来看这些画册谈

论画册中的画。我印象中有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册、伦勃朗画册、俄

罗斯画家列宾的画册,印刷精美的很厚一本,所以我小时候从四、

五岁开始就在家里面偷看这些画册,这是外面没有的。因为六七十

年代是文革时期,满眼都是红红绿绿的工农兵形象的画面,这种书

都是属于禁书。而这样的经历在我小时候就不知不觉种下了别样美

的种子。”

习画伊始

14 岁开始学画,戴刚老师的绘画生涯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了。

在 80 年代,戴刚老师在文化宫学画,那时有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

下放到小城市,是很好的机会和资源,在学画过程中他碰到了很多

好老师。“我最早比较崇拜梵高,马蒂斯那时候有本传记小说,是

欧文斯通写的《渴望生活》,看完以后很激动,于是就跑到郊外去

画素描,模仿梵高的画。”

后来,老师就开始努力考学校,希望在艺术的氛围和名师指导

下更好地习画。就这样,考了好几年,北京电影学院考过,中央工

艺美院考过,上海戏剧学院考过,鲁迅美院也考过。“往往就是我

的文化课耽误了我的考试”。老师的话里有一种一笑置之的坦然和

率性。画画是费时费力的一件事,要做好这件就势必会影响另一件。

但画画是兴趣所在,所以老师坚持了。若有机会做自己觉得快乐的

事,就应该努力争取,坚持走自己认定的人生路,才是对人生最好

的选择。

(1)

戴母作品

戴父作品

艺术,由心而生

88 89

(5 倪瓒 )

(4 安德鲁怀斯“?” )

(3 克尔维尔“手枪与人”)

(2 戴刚年轻时临摹左恩的作品 )

(6 牛奶盒金字塔 )

名家影响

在绘画这条路上,老师受到过很多画家的影响。最早习水彩画的时候,常常临摹瑞典画家佐恩(Zorn,

Anders)的画。后来令他印象很深的一个画家是来自美国的安德鲁怀斯 (4)(Andrew Wyeth),在 80 年

代对中国画坛影响很大。“这个画家一直生活在缅因州,从来不出去旅行,他觉得人家整天在外面也不

过走马观花,看不到真正内在,自己身边的矿还没挖完,为什么要出去。他讲的这些话给我很大的启示,

所以我后来就很关注当下的周围的熟悉的东西。”基于这些画家的影响,老师创造了系列作品,如 《打

开了没有全打开》 等。老师说到这里,马上就令我想到他曾给我们看过的一些画作,有课堂一角,身边

细小物件,同学灿烂的笑容,都是我们身边普通平常却美丽的事物。还有德国画家丢勒的细腻的技法,

加拿大画家克尔维尔 (3) 的画作都对老师有很大影响。

国画之路

在 2006 年,无意中在上海博物馆看到元朝一个大画家倪瓒 (5)(即云林子)的画。(倪瓒擅山水、竹石、

枯木等,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作品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倪瓒论画主张抒发主观感情,

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我当时一下子就被电到了,一看就看了两个小时。所以从 2007 年开始就画中国画,跟着中国著名书画

家了庐老师学中国画。

校园艺术

老师 2000 年来到浦外,那时的浦外还没有什么课外艺术活动。正好碰上知己,热爱艺术的赵小君老师,

两位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一拍即合,合作默契,于是便诞生了一系列的校园艺术活动和作品。“最早

的牛奶盒金字塔就是一个比较大型的活动:因为看到严重的浪费现象,在全校收集了将近五六千个空的

牛奶盒,做了这么一个金字塔 (6),喻意浪费是一个累积的过程,给大家一个警示。当时这个作品还参加

了上海美术馆的活动,获得集体创作奖。” “走近名画也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活动,还有真诚的面对

自我第一届自画像活动的场景仍依依在目,全校同学都坐在操场上拿了个镜子画自己, 感受自己, 认识

自己。”(场面的确很壮观啊 ~)■

艺术,由心而生

90 91

Solo 与戴刚老师的二次畅谈

Solo:您选择做一名老师的初衷是什么呢?

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吧,我母亲从报社下

放到中学做一名美术教师,所以我选择做老师也

很自然。

Solo:(很老套的一个问题)如果不做老师,会

想做什么呢?

戴:艺术家吧。呵呵。(小编想说老师其实你现

在已经是了啊!)

Solo:有没有想过让女儿继承自己的衣钵呢?

戴:她还是有一点天赋的,之前画的也不错,但

是画画太累了,我还是尊重她自己的意愿吧,她

想去美国念书,我就送她去了。

Solo:我们都知道您很喜欢旅行的,那这和您之

前说的安德鲁怀斯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态度有矛盾

吗?

戴:这其实没有矛盾的。有时候要远距离的看,

旅行呢,其实是去寻找,并不是去猎奇,走得越远,

人越要找到自我。就像你一直呆在上海,有一天

离开这里,再回头看,就会觉得这里特别好,你

老是呆在这个地方,反而不容易认清楚这个地方。

Solo:能推荐几本您喜欢的书吗?

戴:嗯,我很喜欢这本台湾画家、作家蒋勋的《美,

看不见的竞争力》,可以一读。我早期也读巴尔

扎克,卡夫卡,杰克伦敦的书。

Solo:您对学校里的艺术活动有什么新的创意

吗?

戴:这次去美国,看到有一个地区的艺术节上看

到很多学生用粉笔在地上画名画,我当时就觉得

这个做法很新奇,值得一试,或许以后可以在校

园里开展这样的活动。

学生闪问:请问您支持人体艺术吗?现在的同学

可能会态度不端正,你是否仍会给他们介绍它?

如果浦外要开一个人体艺术社,且如果有裸体艺

术,你愿意做一名辅导老师,倾毕生所学指导对

这方面不熟悉的同学吗?”

戴:这个嘛(笑)首先,人体艺术是由人神崇拜

开始的,是一种对人体的美的体现。不过我觉得

中学生接触还太早了,大学就可以了。因为高中

生思维各方面都没有大学生那么成熟,这个好像

有点早,大学还差不多。(人体艺术是所有有关

人体的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创作和行为。目

前对人体艺术的理解大都局限的认为是男性或者

女性展示身体之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是对人

体艺术认识的误区。)

学生闪问:您觉得艺术能改变世界吗?

戴:你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学生闪问:退休后有什么想达成的目标?

戴:画画旅行吧。(追问:您最想去的是哪里啊?)

中国许多偏僻的角落。还没去过的,就像贵州啊,

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这样一路画一路走过去,

一边画一边和他们聊天。我一直想带着画板去旅

行,可以积累很多创作素材。

学生闪问:有没有想过开个人画展呢?

戴:嗯,之前在田子坊开过一个四人联展,但还

没尝试过个人画展,以后肯定是要办的。(笑)

Solo:嗯,我们一定号召大家去捧场!

学生闪问: 在您与我校的学生的相处下,您觉得

我们这几届艺与往届的学生有什么不同?好或坏

皆可。有哪些学生令您印象深刻?

戴:我以前提过一个,潘耀楠。他拍照给我印象

很深,有一次他到我家里,他把他自己拍的照片

带给我看。他拍的是一些教室里没人注意的地方,

就是拐角处啊、电视机后面的一些灰尘啊…这种

学生眼界比较独特,他关注的是一些别人不关注

的东西。他见识看过,看过很多展览。他曾经到

过俄罗斯,看过东宫的藏品,还给我看过藏品的

照片。他对艺术还蛮有感悟的,对音乐也是,他

还用电吉他做过一张光盘,送了我一张。你们要

是有兴趣,我下次带来给你们听听。他也收藏古

董,他父亲是收藏中国古钱币的吧。(追问:艺

术世家吗?)恩对,他们最早好像是从新疆过来

的。

学生闪问:那现在学校里您有没有关注到一些有

艺术天分的人呢?

(此时一旁的徐丽老师热情的加入了我们的谈

话)

徐:现在的话,初三 7 的孙梦凡。以调皮来说啊,

他也渴望被别人理解的,也希望能交到朋友但他

的方式呢。因为他学习不是特别好,在大家都是

以学习为标准的社会里,他很多时候都是不被人

看好的。但他是有思想的,画也挺与众不同的 。

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越来越自信了,觉得

艺术,由心而生

92 93

自己的画是不一样的,有特色的。他到底画了些

什么,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作为喜欢画画的人,

很多时候,画画也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表达内心

思想的工具。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每个人画出的画应该是不一样的。

学生闪问:您以前给我们上美术课说一个从小跟

你学画画的学生的故事。后来他没考上美院,当

了工人,你现在感到愧疚吗?如果再给你一次机

会,你会选择还以当初那样的方式教他吗?你在

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讲他的故事是因为感到愧疚

吗?

戴:恩,有一点。他没考上大学,他走的路就比

较坎坷了。不像考上大学路就比较顺了,他现在

是当一个工人,画画也满艰难的。(老师看着本

子,喃喃的又重复了一遍刚刚的话,话语里,有

他的愧疚。弯弯的内疚的笑眼,哈哈的自嘲声,

不经让人感叹:老师是多么善良的人。采访结束

之后戴刚向 SOLO 提供了一篇他自己撰写的记述

这位画家 , 陈志刚 , 的文章,以及他的一些作品 ,

附在本栏后。)

Solo:您觉得现代学生成为一名艺术家的道路比

起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戴:机会肯定是更多了。(机会是多了,选择也

更多了)对,(就是想当艺术家的人太多了)是,

确实蛮难的。机会多也难,主要是有好的思路。

和戴刚老师放松地聊天,才发现他完全是一个温

和可亲的人。不仅丝毫没有因为我们的屡次打扰

而有一丝不悦,反而给予我们许多帮助、支持与

提点。

时间在我们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匆匆溜走了,

留给我们的是戴刚老师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他

的艺术,他的生活,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收获,

和那内敛沉静却让人无法忽略的,他的光芒。■

撰稿:路培欣 郭安琪 孙梦凡作品

艺术,由心而生

94 95

谈谈陈志刚

说起陈志刚,不能不说他身上有着比一般画画的人更多的艺术天赋。如果他生长在象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他的绘画会象韩寒在文学界一样有大的影响;如果他有一个艺术的家庭,他的绘画人生会非常精彩。

可是世界上没有这么多的如果,只有残酷的现实。他生长在一个小城市的普通人家;父亲是中学里的语

文教师,母亲是中学普通的员工,他有一个哥哥,他排行第二。他小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 : 他站

在家门口,白白胖胖的圆脸 , 鼻子下还挂着象面条一样的大鼻涕 , 在嘴巴下面还兜着一个皱巴巴的白色小

口罩 . 等他大一点又是另一幅画面 , 大概是 5 岁多 , 整天手里抓个树棍在玩耍 , 如果你停下脚步叫他来一段 ,

他会毫不犹豫在你面前表演起他自编的棍舞 , 表演时他神情专注 , 小小的棍棒在他手里上下翻飞 , 看的你

眼花缭乱 , 在很长时间里竟然没有重复的动作 , 你不得不为他的想象力暗暗叫好 .

真正让他与绘画世界联系上大概在他 8 岁左右 , 他不知为何走进了我的房间 , 那是一个学校单人房间 , 离

他家也就 50 米左右 , 自从那天进来 , 一交往就是十几年 . 那时我是一个临时的中学美术教师,快乐的单

身汉,我那温馨的小屋除了拥有几本在当初让绘画人羡慕的画册外 , 还有每年春节从南开大学回来的诗

人杨子 , 还有常在这小屋举办的艺术小沙龙 --- 喝酒 , 朗诵诗歌 , 小型画展,兴许是这样的自由环境吸

引了这个男孩吧。殊不知他在来我这之前画了好多武打动作画 , 当他看到一本达利画册时 , 惊奇世界上怎

么会有这样奇奇怪怪的画家 , 画画还可以这样画 , 之后他的武打动作画面更加自由 , 慢慢的他离不开我的

小屋。我这里除了达利画册,还有我母亲留下的一本《列宾画集》是 50 年代莫斯科版本,印刷非常精美。

还有很多名著,再加上在南开大学读中文的朋友杨子经常介绍好书,如:卡夫卡的《城堡》,佛洛依德,

波特莱尔,等人的书。陈志刚不管有什么书拿到就看,因为他的阅读量很大,且与他的年龄不相符,所

以他画出的内容从武打转向超现实的画面。而且开始写小说,一写就是两三厚本。

艺术,由心而生

96 97

后来我又买了一本德国画家丢勒的大画集。他的画从原来的线条,慢慢转向丢勒明暗的画法。其中有一

张名为《I Not》的画,他说是用一堂课时间构思了草图,再用三小时一气呵成。我周围的画友都为之哑

口无言。对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画的内容如此艰涩,手法如此老道。他把达利的超现实想象和

丢勒的铜版画一样的画法融合起来形成他独有一套。这样专心画画,他的文化课成绩也亮起了红灯,他

以前每门功课都是 95 分以上。他的痛苦也从他的画中反映出来,死亡的骷髅和他的签名联在一起,表现

了残酷的现实与美好梦想的冲突。

奇怪的是我那时整天在应付高考画着应试的石膏,而教他走的却是我所认为”艺术家”的方向。我完全

没有认清现实,盘算他的未来 , 我只是被他的艺术天才给迷住了,只知道不断给他布置练习,甚至在他

考中学前的五年级还给他布置为卡夫卡的《乡村医生》画插图。现在看到的有 20 多幅插图,就是在这样

的情况下画成的。一个 12 岁的少年竟有如此震撼的作品 , 曾经也令南京艺术学院我的老师苏天赐教授欣

赏,认为志刚是天才。志刚对绘画技巧的钻研精神从他画中对墨水的深浅层次的处理便可见晓。当然在

同一时期我的水彩画大有长进,主要在学佐恩和怀斯,多少给予了他一定的影响。

我最终没有把他送进美术学院,以至于不能让他现在从事他本该属于的绘画艺术 , 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当他面临中考时,我为他报考了浙江美院附中,寄去的报名作品多为平时创作,只是没有一张应试的石

膏素描,因为我从来没有教他画过石膏素描,只临摹过几张大师的线描。所以最后连准考证都没有拿到。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中国现行教育产生不了大师,也就不奇怪了。)

中国有多少这样的人才在默默无闻地自生自灭?中国不缺少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的伯乐,和产生天才

的土壤。陈志刚现在早就到了成家的年龄,但还孑然一身在工厂当个小工人,无奈地、默默地浪费着他

的才华。谁之过?(我之过?社会之过?)■

2010 年 9 月 17 日

戴刚

艺术,由心而生

98 99

没有完成的梦想

皮影社的那些故事

我们学校有才的学生多多,好的学生作品也太多,有时真不知

选什么好。考虑再三,决定选一些拓展课上的作品“透一下”,

如一些藏在皮影室从来没有机会露面的皮影作品,因为只是半

成品,各种原因使拓展课无法继续下去。他们花了很多心血,

作品却一直无声地躺在皮影室的仓库里,作为指导老师深感内

疚,借这次机会拿出来在 SOLO 上“透透气”。

这次选编的是以前高一年级皮影拓展课的作品,我清晰地记得

这些制作人的名字:黄薏尔,胡倩卿,顾珏怡,王苏,杨晓意等。

还有我校的才子章漱凡,有很多同学看过他导演的电影《初三

日记》,但他还有一部纯手工绘制的动画《悟空服毒记》,这

部动画展开来有十五米之长,全是用毛笔绘作,画面很精彩,

之前已拍好,也开始后期配音了,仍因种种原因没能完成,很

遗憾。

有很多很多各年级皮影拓展课上学生的剧本、手稿和道具仍被

我藏在皮影室里,这些由学生自编、自导、自制、自演的小故

事是他们的智慧的结晶。但愿在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今后能有

多余的时间启迪智慧,放飞梦想。■

文 / 戴刚

艺术,由心而生

100 101

艺术,由心而生

102 103

拾遗

窗 / 戴刚

01

02

03

04

05

艺术,由心而生

The day I died was the best day of my life ...Now I got 99 red balloons floating in the summer sky.

104 105

06

07

08

10

11

12 13

艺术,由心而生

First you creep, then you leap, up above a hundred feet.

106 107

工笔画 / 戴安安

工笔画 / 戴刚

艺术,由心而生

108 109

返场·2与本栏目有关的书与电影推荐

厨房中的人类学家

庄祖宜

在读这本书之前,仅仅当我看到作者人生履历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这本书将会表达的一定是一种充

满热情与梦想的美食人生观。 “庄祖宜,师大英语系毕业,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西雅图华盛顿大

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2006 年毅然决然放下博士论文,进入美国麻州剑桥厨艺学校研习烹饪。”这样一

个看似不可思议的转折千真万确就发生了——从高端深奥的人类学家转行做厨师。书中的人间美味让人

垂涎欲滴,但你能看到的绝不仅仅只是美食,你会感受到作者豁达与果断,她对生活的热爱,人与人之

间因着这份热爱而构筑的深情厚谊。当我们抱怨生活却又常常停滞不前的时候,试着做一些改变吧,去

做自己想做的,去实现那些听上去异想天开的梦想吧!

荐书

恋物百科全书

李欣频

这本书里收录了作者在世界各地旅行收获的心水之物和点滴感受,

她把它们都珍藏在自己的恋物博物馆里。书里提到很多新奇有趣

的东西,比如女巫收集癖什么的,我才知道原来世界各地都有关

于女巫的故事传说,不论是在日本还是欧洲。或许很多人觉得血

拼这件事在旅行中是最要不得的,但有时候,旅行的美好记忆往

往在你逐一细看所带回来的东西时骤然涌现,每一个物件都是永

存的回忆。读完它,就像读完任何一本吸引人的旅行书籍一样,

你可能也会产生一种明天就出发的冲动,那就不要再犹豫,去旅

行吧。

目送

龙应台

“最犀利的一支笔也有最难以言尽的时候”。我觉得用这句话描

述《目送》一书真的合适不过。如果一个毫不知晓龙应台的读者,

读到的第一本她的作品便是《目送》的话,一定会完全被这部作

品中的悲欣交集、亲人朋友间的真情感动。但其实细细读了以后,

就会知道这远不止是感动。“这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

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

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是一本生死笔记,

深邃,忧伤,美丽。” ■

文 / 路培欣

返场

110

法国:

爱在黎明破晓时,爱在日落黄昏时

Before Sunrise , Before Sunset

这两部电影的拍摄相隔九年,对于片中两位主演,也只能感慨句:多少人

曾羡慕你年轻时的容颜。什么叫一见钟情?一对年轻男女在巴黎的艳遇,

没想到一见钟情的两人的谈话竟也平淡无奇。日出时他俩就奔向了各自的

目的地,浪漫地约定明年的维也纳再见。九年后,他已成为了畅销书作家,

两人再次于巴黎相遇。也还是漫无目的的谈话,但夜幕即将降临,他是否

会选择留下?

美国:

单身男人

A Single Man

著名时装设计师 Tom Ford 步入影坛的第一部作品,四位主演都是我的大

爱。一个英国移民的二十四小时。他本来准备在这天结束生命,但他改变

了主意。清晨,他在过世男友的车祸噩梦中醒来,去大学上课,忍不住多

看两眼那个眉目清秀的学生,与一同移民的好友共进晚餐,爱上那个学生,

但无奈死亡就这样来到。

德国:

再见列宁

Good Bye Lenin!

对于过往的历史事件,我们总是看似过往云烟,极少关注历史发生的那刻

处于时代漩涡中的人的生存状态。母亲是东德的劳模,唯一的信仰就是共

产主义。在 1989 年的一天目睹儿子参加游行后昏倒。半年后醒来,柏林

墙已拆除,东西德合并。儿子怕母亲受不了,便给在病床上的母亲制造了

一个东德。■

文 /Tracy

荐影

01 科学思维02 视界03 所有人问所有人04 返场·3

112 113

学校食堂调查研究报告

  

一 .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2011 年 10 月 23 日早,周一,笔者随医务室某老师一起来到了学校

的食堂“内部”,刚走进去,感觉两个字——干净、真的很干净,

比大家想象的要好的多的多的多(图 2)——小白菜上没有一片烂

叶子,地上堆着成堆的菜,不过不要担心,地比菜还干净(不是夸张),

旁边有两个大池子,一个里面泡着切好的白菜、一个里面泡着西红柿,

西红柿都偏黄。走到准备荤菜的区域,正好看到食堂的阿姨们在“搞”

鳝丝,唯一可以证明的是,鳝丝绝对是活的(图 3)。

再往旁边看,有一个推车,上面放的依次是——速冻青豆、×××

有限公司鸡米花、万盛达骨肉相连串。

在笔者写这篇文章的草稿时,曾在此处写的是:

  “至于质量怎么样,我们也无从考证”

在打这篇报告时,为防止打错那个“万盛达骨肉相连串”,确定箱

子上写的是“盛”字,就上“百度”查了一下……“百度一下,你

就知道”,我的确确认了这个产品叫“万盛达骨肉相连串”,但“百

度”同时让我知道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该产品供应商为上海福照得商贸有限公司,品牌为万盛达,原产地

为山东,保质期却长达 360 天(图六)。

早饭、中饭、晚饭,一日三餐是一个人的一天中必不可少的,而它的质量与卫生安全,对于每一位正在

生长发育中的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食堂,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了每一位学生的生

活与学习,然而,我们对学校食堂饭菜的制作过程与来源却知之甚少,为了让我校食堂,即浦外食堂的“真

相”更为透明,笔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相对比较全面的调查,并对食堂的饭菜价格与质量进行了客观

上的分析,于此公布“调查结果”。在此,再次感谢所有帮助与支持本次调查的教师、同学及食堂的叔叔、

阿姨。

经调查,笔者将调查结果分别从一下三块来介绍: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食品营养问题

·食品价格问题

学校食堂调查研究报告

学校食堂调查研究报告│科学思维

1

2

3

01

科学思维

114 115

二 . 食品营养问题

讲完了浦外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后,我们再来看一下食品的营养搭配方面的问题。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相对要比成年人高。而如果营

养不均衡则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缺少人体内的必要元素,会造成学习工作时注意力不易集中,

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状况,严重危害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当前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拥有健康

的身体是取得优良成绩的根本。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对食堂的营养搭配进行了调查。经过研究,我们了

解到中学生(13-17 岁)平均每天应该获得的食物。

中学生每日需求的食物:

 · 谷类及薯类:包括米饭、馒头、面条、玉米、红薯等 500 克

 · 动物性食物:肉 100 克、鱼虾类 25 克、蛋 50 克、奶及奶制品 100 克

 · 豆类及豆制品:大豆及其制品 150 克

 · 蔬菜和水果:水果 100 克、蔬菜 300 克

 · 烹调用油:食用油 15~25 克

笔者在一个月内随机抽取了5天的菜谱,与中学生每日需求的食物做对比:

(1) 谷物及薯类:此类食物的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又叫糖,主、要来源于植物中的淀粉,

主要为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成细胞。我校食堂每天早上有包子、面条,中饭和晚饭,米饭都

会作为主食出现在饭桌上,因此,此类食物是足量的。

(2) 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类、鱼虾类、蛋和奶及奶制品,这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

质和脂肪。蛋白质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为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脂肪则为人体贮能备用。

除了牛奶及奶制品外,其他几种食物均足量。在此,笔者也并不提倡食堂提供奶制品,因为奶制品不易保存,

极易引发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3) 豆类及豆制品:豆制品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学校每天早上都会有豆浆,足量。

(4) 蔬菜及水果:蔬菜和水果的主要成分为维生素和无机盐,维生素起到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的

作用;无机盐旧称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并参与生理活动的调节。在食堂的水果和蔬菜中,

蔬菜是足量的,但是从本学期开始,食堂就停止了水果的供应,希望能够尽快恢复。

(5) 烹调用油:烹调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足量。

大家都知道,正常的肉制品进行高温消毒、加上少

量防腐剂后真空包装,保质期也只有 6 个月,那么

学校里保质期长达 12 个月的“骨肉相连”是怎么一

回事呢?在此,希望校方让食堂做出合理的解释,

并希望食堂不要再做保质期过长的食品给学生。

我们继续往前走——等等,鸡蛋……!——装鸡蛋

的筐子放在了出荤菜区的路上的旁边一个很不起眼

的角落里,框里的鸡蛋……“惨不忍睹”,光看表变,

很多鸡蛋已经撞裂(见图 4),蛋清流得“到处”都

是,里面还有好几个蛋壳,我想:大家一定知道裂

了的鸡蛋最好是不要吃的吧!细菌很容易就会进入

鸡蛋……

后来我们又看了洗土豆、淘米、做菜、做糕点、和

消毒的地方,都很好。

最后,我们从食堂的一楼出来,结束了本次“食堂

之旅”。

总的来说,我校食堂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做的还是

很好的,就是希望以后在细节方面能有更大的改善。

在此,感谢陪同的医务室老师。 ■

4

注释:

4:仓库内鸡蛋

5:仓库一角落

6:从网上查询骨肉相连的保质期为360天。

5

6

学校食堂调查研究报告│科学思维

116 117

关于量:每份菜的价格和它所含的量是有直接关系的。学期初,学校食堂增设公平秤供学生校验。而且

在食堂内部张贴的价目表中也很详细、明了地列出了每份菜因所含的量。校方这样做事十分合理、透明的。

但有件事是不得不提的,学校食堂在涨价后,饭菜的量也明显减少。我们不反对涨价,但是如果涨了价,

量却减少的话是不是就显得有些不合理了呢?希望食堂做出相应的调整。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邻居学校【张江集团学校】和我们在同一社会背景下,人均食堂用餐的价格。

(注:以下数据通过调查计算得到,或许不是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但是代表了大多数人。)

  浦外:人均 400 ¥/ 月

  张江集团学校:人均 300 ¥/ 月

乍一看,我们学校人均费用比张江集团学校的人均费用高!对不对。哈哈,被骗了你。我们学校一天供

应 3 餐,而张江集团学校只供应午餐。

现在再来看呢?哈哈~

总之呢,我们学校食堂这次的涨价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有些方面确实还需要改进~!

总结: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我们不难看出我校食堂还是很好的,我们希望同学们向食堂提出

更多宝贵的意见,让我们的食堂越做越好!■

文 /2_7182& 罗琰

由此看来,学校的饭菜大体不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

由于我校食堂为点餐,所以,为了让广大同学能够合理膳食,笔者给出一下几条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 坚持一日三餐原则,饮食要有规律,不要一天到晚不吃饭。

 · 粗细粮搭配,做到食品多样化。

 · 不能吃过多油腻的食物。

 · 每日喝 200~250 毫升牛奶。

 · 日食盐量控制在 5~7 克。

 · 制零食摄入量,进餐时不能喝过多饮料。

 · 少吃泡面。

希望通过以上几个合理搭配营养的建议,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如何合理膳食,当然,我们还应该多参加体

育锻炼来保持自己的健康。 ■

三 . 关于价格

有没有发觉我们饭卡上的余额少的更快了呢?有没有发觉我们去充饭卡的次数又多了呢?有没有发觉每

次充饭卡的金额变多了呢?

啊哈,没错我们学校食堂涨价了!

这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学校就按照浦东新区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我们学校食

堂对价格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午饭一客从 6.5 元上调到 8 元,明码标价(大家可以在食堂一二

楼墙壁上看到)等等。

关于涨价。笔者认为是现在社会普遍的『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到了我们学校食堂价格。现在的价格与

原价相差 0.5 元/份左右。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

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通货膨胀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消费物价指数,现在已有明显的通货膨胀表现,

因此,饭菜的适当涨价还是可以接受的。

7

8 9

注释:

7:午餐套餐实例。

8:明码标价的菜单。

9:涨价告示。

学校食堂调查研究报告│科学思维

118 119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现在的电视广告片拍得越来越好看了。有的传达给我们一个时尚的消费信念。

有的对我们的陈规陋习进行规劝。在众多的广告片中,唯独一个广告使我感慨

万千,令人深思。

这是一则提倡我们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不污染空气的广告。广告的内容是:

在一个拍卖会上,主持人将所要拍卖的物品一一陈列出来。他拿出一个大烧杯,

里面放满了清水。他指着烧杯里的水说:“这是最后一杯没被污染的水资源。”

人们都举起手中标有价格的牌子,争先恐后地来买这杯水。……最后,主持人

又拿出一个用很薄的玻璃片做成的透明空心球,里面装的是空气。他蹲下来,

抚摸着这个大玻璃球,深情地说道:这是最后一些没有被污染的空气,无价!”

人们都惊呆了,一拥而上……

这则广告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总是在担心着,真有那么一天:树木被砍伐,

河流被污染,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灰尘、烟雾——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将如何

生存呢?

我非常喜欢这则广告,因为它能给人们一个启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让有

良知的人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一起来保护我们

这个仅有的大家园——地球。

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总要组成部分,想到这里,你是否开始对我们学校日常

的资源消耗量感兴趣了呢 ? 笔者就学校日常资源消耗这个问题,在总务处老师

的热情帮助下进行了一些数据的统计

以下为我校日常资源消耗量:

水 H2O

2010 年 1~3 月 (2 月放假,可以无视掉) 16922m3

2012 年 1~3 月 (由于新校区寝室楼的启用比 2010 年 24000 多 m3

同期每月分别多 3000 多 m3)

总结:主要用于日常用水,浇灌绿化等,约 3 元 / m3 ,因每月用量有限定,所以用水量超出标准的部分

有罚款。

电 Electricity

2011 年 1~3 月 (2 月放假,可以无视掉) 407147 千瓦时(度)

2012 年 1~3 月 (初中部班级增加、新校区启用)470000 千瓦时(度)

未来 可能每个季度再多 45000 千瓦时(度)

天然气 CH4

2010 年 30675 m3

2011 年 38804 m3

2012 年 45000 m3

Believe It Or Not ,不管什么说,这些数据是否已经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呢?由于资源消耗量逐年增加,

所以学校经费也日益紧张了起来,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免去了我们每学期近 400 元的住宿费、

水费等。很多同学因此就毫无节制地浪费着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为此,笔者发出以下倡议,希望各位

同学们节约自然资源:

·随手关灯,不必要的时候不要开太多灯

·刷牙、洗脸时关闭水龙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电视机大屏幕不用时随手关闭(他很耗电)

·尽量学会洗“战斗浴”*

·坚持参加“地球一小时”等活动

让我们节约自然资源,回归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积极倡导“减法生活”,做“绿色公民”,请大家在

本页下方的横线上签上自己的姓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提醒每一位地球人:节约资源——从你我做起。

签名:

*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为

了倡议人们节约用水,

抛出洗一个洗澡三分钟

足够的说法,被大家称

为“战斗浴”。

By 2_7182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从你我做起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科学思维

120 121

思索Think Deeply

思索Think Deeply

从快子到中微子试验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疑似中微子超光速的消息出来的时候被大家广泛

关注的快子吗?我们先从快子讲起……

中微子

·快子

快子(Tachyon)也被称为迅子、速子,是一种理论上预测的超光速次原子粒子。这种由相对论衍生出的

假想粒子,总是以超过光速的速度在运动。

·相对论的有关知识

传统上,c 表示光速,平均每秒 186,000 英里。根据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相对论,表示地球上的钟

表测出的时间长度(T),表示由以匀速飞行的飞船上的表测得的时间长度(T '),简单的公式为:爱因斯坦:美籍德国犹

太裔,理论物理学家,

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

物 理 学 奠 基 人。1921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9 年被美国《时代周

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不要怕,我可以保证这

是本文唯一的一个公式)

以上公式中,用常见的速度代替根式中的,这个根式的值接近 1,那么 T 和 T' 基本相等。但是如果你给

v 一个值为 0.5c,或 0.75c,或 0.9c(高速亚原子粒子达到的速度),时间延迟会相当大,在实验室就可

以进行测量。为了看起来更舒服一些,我们把他换成相乘的形式:

让我们凝视这个等式 10 秒钟,解读一下它的含义:当 V 的速度相比光速很小的时候,比如我们的汽车、

火车都不及光速的百万分之一,则约等于 1,这个公式又退回到了我们熟悉的伽利略变换式 t=t',但如果

我们的速度能达到光速,则 t'=0,这代表什么,没人知道,我们姑且认为这代表时间停止了,天哪,这

不是克赛吗,人间大炮一级准备,人间大炮二级准备,人间大炮三级准备,人间大炮,放!时——间,

停止吧!小时候的回忆真温暖啊。那如果我们的速度能超过光速呢?那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负数的平方

根,大家知道这叫虚数,那这个虚数用在时间上表示什么?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穿越吗?

哦,不,这不代表时光倒流,虚数没有现实意义。请你有一点耐心,这次奇妙

的时空旅程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奇景等待我们前去观赏。

为了让这个公式看起来更加简洁一点,我们把 这个时间 t 前面的系数记

为 γ(读作伽马),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个公式写做:t'=γt,这个 γ 就是流芳

千古的“相对论因子”,也被称为“洛伦兹因子”。你可能奇怪为什么不叫爱

因斯坦因子,那是因为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Lorentz,1853-1928)首先写出了

这个式子,但他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个式子的时空含义,可怜的洛伦兹与相对论

只有一步之遥,而他的工作却大大启发了爱因斯坦,关于洛伦兹的事情我们这

里先放一放,让我们来思考时间变慢意味着什么……

你可能已经在心底呼唤终于找到了长寿的秘诀,因为运动的速度越快,时间就

能变得越慢,我们姑且认为这没错,那么让我们来粗略地计算一下,你到底能

年轻多少岁呢?先从坐火车开始吧,近似的认为现在火车的速度是 200 公里 /

小时,也就是 55 米 / 秒,相对论因子 γ ≈ 0.999999983,什么意思,就是说在

这列火车上坐了 100 年以后下来,你下了车,会发现你比你的双胞胎兄弟年轻

中微子

思索│科学思维

122 123

了 53.6 秒。火车太废材了,你暗骂一声,给我换飞机。好,那我们就换飞机吧,

飞机的速度大概是 300 米 / 秒,γ ≈ 0.9999995,就是说你坐飞机 100 年以后下

来,你年轻了 26.3 分钟。原来飞机也这么废材,你有点怒了,给我换登月船。

满足你,我把你换到登月船上,阿姆斯特朗尽管很不愿意看到你这副嘴脸,但

也只能忍气吞声,登月飞船的速度是 10500 米 / 秒,γ ≈ 0.999387312,就是说

你在登月船上飞 100 年下来后,你年轻了 22.4 天。 这次你可能真的发火了,什

么,登月飞船上飞行 100 年也只能年轻 22.4 天?这叫什么世道啊。给我快,快,

快,再快一点,在你的淫威之下,我发明了速度可以达到 0.9c 的飞船,现在坐

上这艘飞船会发生什么呢?相对论因子达到了 0.44,也就是说你的衰老速度差

不多只相当于地面上人的一半,你的一年等于他们的 2 年,这个 γ 的神奇之处

在于它会随着速度接近光速而迅速减小。

比如我们的速度如果能达到 0.99c,则 γ ≈ 0.14,也就是你的 1 年相当于地球

人的 7 年,如果达到了 0.99999c,则 γ ≈ 0.004,也就是你的 1 年相当于地球

人的 250 年,我们不用再算下去了,因为我知道你已经禁不住开始狂喜了,哈

哈哈,原来长生不老真的可以实现啊。对不起,我不得不再次粉碎你的这个长

生不老梦,我的计算确实没错,如果你坐上了 0.99999c 的飞船飞了 1 年回来后,

地球确实已经过去了 250 年之久,但是对于你自己的感受来说,你真真切切的

也只活了 1 年,一秒钟不会多,一秒钟不会少。如果你的寿命是 100 年,你一

直在飞船上飞,当你回到地球的时候,地球确确实实过去了 25000 年,但是对

于你自己来说,你仍然只能感受到你自己生命中的 100 年,一天也没有多出来,

一天也没有少掉,每天仍然是 24 小时,1 小时仍然是 60 分钟。只是在走出飞船

舱门的那一刹那,你看着地球上的景物,已经隔世,你只不过用自己的一生验

证了你向前穿梭了 25000 年的时间而已,但你仍然已经老去从我们地球人的眼

里来看,其实你也并没有比我们潇洒多少,虽然你的 1 分钟相当于我们的 250

分钟,可是在我们眼里,你的一切动作全都变慢了,我们吃一个包子 1 分钟就

完了,而在我们眼里,你吃一个包子却要 250 分钟,我们打一个响指只用 1 秒钟,

而在我们眼里,你却花了 250 秒钟才慢慢腾腾地把一个响指打完。我们在地球

上仰望着飞船中的你,感慨道:“噢,可怜的人啊,行动得比蜗牛还慢,活着

还有什么意思呢 ?”

等等,好像偏题了,关于这个长生不老的话题我们先放一放,尽管你可能还没

有彻底死心,因为很可能这是到目前为止本文最能让你觉得有用的一个知识,

至少看上去比张悟本的方法来得更科学些。

·快子电话

下面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在未来的某一天,布朗教授想他发明了一部快子电话,因为快子的运动速度很快,

所以布朗教授可以正常地跟他在另一个星系的朋友伽马教授通电话。

布朗教授正在给他的学生讲一个试验:

明天中午,我用我的快子电话和伽马教授通话,我告诉他挂断电话,

让他数经过窗外的飞机的数目,然后再给我的电话告诉我飞机的数目。

助手:这可不行,先生。

……

中微子

科学思维│思索

124 125

·时间悖论

大家一定对故事的结局很感兴趣吧,在公布结果之前,我们向来对这个故事进

行一个分析。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刚才这个公式,刚才已经讲过快子总是以超过光速的速度

在运动,那么通过相对论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如果快

子是存在的话,他们随时间逆向运动。

所以,我们再回到故事中来,聪明的你一定已经猜到结局了!

……

布朗:为什么不行?小姑娘。

助手:因为快子是逆着时间走的。伽马博士会在中午前一个小时接到你的电话,

他再打过来的电话时又往回一小时。所以,你就是在你提问之前 2 个小时就得

到了回电,这不可能。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这句话对证明没有必要让人回到过去而产生这样一个悖论。如果任何一种信息

或物体在时间上回溯,就会产生矛盾。例如,布朗在星期一对自己说:“下个

周五,我要把我的领带放在这台时间机器里,把它送回星期二,也就是明天。”

的确,星期二他在时间机器里找到他的领带。假设他接着把那条领带烧了。那

么倒星期五,就没有领带可送回来了。又是如此,在星期五,领带视乎既存在,

又不存在。当布朗教授把它送回到星期二时,它是存在的,但是现在是周五,

却没有领带回来。

但是,快子被很多物理学家看重。根据相对论原理,光速是普通粒子速度的上限。

然而,物理学家推测,可能存在一种范伯格称之为快子的粒子,其运动速度一

直比光快得多。对于快子来说,光速是它的速度的下限。相对论要求,如果这

种粒子存在,则它必须时间向后推移。

这个电话悖论没有证明快子不可能存在。但这的确表明,如果快子存在,它们

是无法用于通讯的。如果用了,就会出现上述的逻辑矛盾。

补充:见《科学美国

人 》1970 年 2 月 G.

范伯格写的《比光子

还快的粒子》一书

欧洲 OPERA 中微子超光速实验

思索│科学思维

126 127

·时光倒流

1994 年初,一架意大利客机在非洲海岸上空飞行,突然飞机从地面控制室的雷

达屏幕上消失了。正当机场工作人员焦急万分之际,客机又在原来的空域出现,

雷达又追踪到客机信号,最后这架客机安全降落在意大利境内机场。

然而,客机上的机组人员和 315 名乘客,并不知道他们曾经“失踪”过,机长

巴达里疑惑不解地说:“我们的班机由马尼拉起飞后,一直都很平稳,没有任

何意外发生,但控制室说失去班机的踪影。实在有点奇怪,”不过,不容置疑

的是:到达机场时,每个乘客的手表慢了 20 分钟。

无独有偶,据资料记载,1970 年也发生过类似的奇闻。

当时,一架 272 客机在飞向迈阿密国际机场的旅途中,也无故失踪了 10 分钟。

10 分钟后,客机也在原来的地方出现;接着,也安全飞抵目的地。

客机上的所有人也都不知道发生了此事,而最终使他们相信的理由也是因为所

有的手表慢了 10 分钟。

对此现象,专家们认为,唯一的解释是:在“失踪”的一刹那,时间“静止”不动了,

或者说出现了时光倒流。

人类的智慧至今尚不能阻挡时间的飞逝,然而从理论上来说,时光倒流绝非不

可能。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时间和空间可以在光速中变化。所以,假如一个物体以

300000 千米的光速飞行时,空间可以缩短,时间可以变慢。科学家们已经发现

宇宙中存在比光速还要快的神秘质点,还发现,当太空船经过重力场时,如把

重力场的拉力转换成推力,太空船在那段时间内便可以以光速甚至超光速飞行,

一些专家创立了“时空一场共振理论”,这是以爱因斯坦和德国物理学家海森

堡的“统一场论”为基础建立的。其要旨是:借助电磁、重力、光速和时空共

同演变的伸缩性,瞬间跨越恒星际空间。

最近,美国物理学家福特和罗曼在《科学美国人》上撰文指出:时光倒流在理

论上是可能的。他们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没有排除光速的旅行和时光旅行,

但时光旅行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即“虫孔”可以互通,“负面能源”可以抗拒

地心引力,用来打开“虫孔”,稳定“时光隧道”。

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家强森教授也相信有朝一日,人类不仅能够遨游宇宙,也能

够遨游古今。只不过,回到过去的人,只能做一个“时光旅客”,而不能改变

过去。

到了那时,时光倒流将不再是一个待揭之谜。

欧洲 OPERA 中微子超光速实验

思索│科学思维

128 129

让我们再回到中微子的问题上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微子吧!

·中微子

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不带电,质量极小,几乎不与其他物质作用,在自然

界广泛存在,以接近光速运动。太阳内部核反应产生大量中微子,每秒钟通过

我们眼睛的中微子数以十亿计。

我们了解了中微子后,再一起用原先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如果中微子超光速的话

会发生什么。

真聪明,如果中微子超光速的话,他们也是随时间逆向运动的,与快子不同的是,

中微子是真正存在的,这就意味着……

来自欧洲的实验:

2011年11月20日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难以解释的中微子超光速现象,

这一现象违背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人员目前对此持谨慎态度,希望全球科

学家能共同探究原因。据报道,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下属的一个名为

OPERA 的实验装置接收了来自著名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两地相距

730 公里,中微子经过这段距离的时间比光速还快了 60 纳秒(1 纳秒等于十亿

分之一秒)。

欧洲 OPERA 中微子超光速实验

分析

欧洲的科学家在测量中微子速度时,光与中微子同时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放出

并运动到 OPERA,在此过程中,中微子如果超光速运动的话,他们就是沿时

间逆向运动的,因此,在 OPERA 的科学家们理应会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放出

中微子之前就已经收到他们了,这很显然出现了和刚刚一样的逻辑矛盾。

……如果测量数据是真实的话,也不是没有中法来解释这个矛盾,第一种解释

是时间倒流,关于这种假设,我不想花太多的笔墨,因为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时

间真的倒流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第二种解释,那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是错误的!

即:如果相对论是错误的话,想要不出现逻辑矛盾公式中 的值就要大于零,

也就是说,光速不是世界上任何物质的极限速度,光子不是世界上运动最快的

粒子,中微子的速度比光快但它却不是逆着时间走的……,这一切的一切似乎

都已证明了相对论的错误……。

欧洲 OPERA 中微子超光速实验

思索│科学思维

Up to Lexington 125, feel sick and dirty more dead than alive.

130 131

于是,整个物理界顿时哗然,大家也都明白,要么是理论出了问题,要么是实

验出了问题。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看上去是如此完美的理论,而且也经历了上

百年的验证,成为了近现代物理学的一大基础理论,因此,物理界也和此时的

读者你一样不愿意相信是理论出错了,而都倾向于实验本身出了问题,于是冒

出来各种各样的解释。但从总体上来说,所有的解释都还是建立在相信小爱的

相对论成立的基础上的,几乎没有人站出来质疑理论的根基是不是出了问题……

这时,《科学》发话了。

去年有关中微子比光跑得快的发现曾震惊科学界,但这个实验结果实际上是由

于操作失误,电脑与 GPS(全球定位系统)设备之间的光缆连接松动所致。

尽管在科学界最权威的《Science》提出了这样的可能,但假设永远是假设,只

有事实才能证明和推翻假设,最终得到真理。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已经宣布将在今年再进行一次试验,真心希望到那时,真相能大白于天下!

文 / 2_7182

向中国学科学的学生致以我最美好的祝愿。我相信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是非常幸

运的,因为他们都属于一个全球的家庭。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让所有的人们都

感觉到,他们不仅是某个特定国家和文化的成员,而且也是全人类家庭的一个

成员。■

——Walter Kohn(瓦尔特·科恩)

思索│科学思维

普朗克科学定律: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132 133

视界Horizon

视界Horizon

时时刻刻The Hours

1925 年,英国的 Hogarth Press 出版了一部叫做 Mrs Dalloway 的小说。本来,作家想把它取名叫 The

Hours。日后,这本小说成为了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

1923、1951、2001 三个年代互相穿插,一切的故事都由 Virginia Woolf 的一部 Mrs Dalloway 展开,电影

讲述了 3 个女人在一天中的 24 小时。

Virginia Woolf:也就是本书的作者,长期以来受

精神病困扰。她正在构思一部新的小说,Virginia

设想在小说的最后杀了女主角。

然而那天下午,她的姐姐来访。姐姐的孩子们在

花园里发现了一只死鸟。她饶有兴致地给这只鸟

举行了葬礼(这件事本身就不可思议)。这只死

鸟的眼睛虽然张着,但已经失去了灵魂,目光宁

静而又停滞。

她随后决定让女主角活下来,而杀死另外的人,诗人,有梦想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人死?这样才能

让活下来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她也许是从这只鸟的眼睛里看到了死亡的意义。因为活着的人生孤独而漫长,才更显得死后的世界魅力

无穷。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火烧。这或许也成为她 1941 年自杀的一个原因吧。

对于 Virginia, 只是“她想讲的故事成为了故事的本身”。

Clarisa Vaughan:纽约的一名杂志编辑,今天她要

举办一个派对,为了庆祝她的好朋友 Richard 获得

文学奖。Richard 总喜欢称呼她为 Mrs Dalloway。

Richard 和 Clarisa 本来是一对恋人,后来 Richard

迷 恋 上 了 同 性。 虽 然 Richard 得 了 艾 滋 病, 但

Clarisa 深爱着他的心一直未变。毫不夸张地说,照

顾 Richard 才是她生活的重心,为了 Richard,她

已放弃了自己的生活,甚至失去自我。然而 Richard 却觉得自己是为了她而活。

Laura Brown: 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主妇。今天

是她丈夫的生日,怀孕六个月的她有点心神不宁。

她正在看一本叫做 Mrs Dalloway 的书。

她准备给丈夫办一个生日派对,然而这派对却与

一般意义上的“众人狂欢”截然不同。参与派对的,

没有其他人,一家三口而已。

她的家庭美满而富足,令人羡慕,但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生活。还是离开吧,放下家庭,过一个全新的人生。

看着母亲的照片,他终于懂了母亲当年的选择。

生存在一个自己无法理解又没有人理解自己的世

界里真是痛苦。文学奖只是人们给他的安慰,因

为他患有艾滋。其实,只要他死了 Clarisa 就必须

得面对她自己的生活。■

文 /Tracy

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视界

02视界

128 个书架:最为完整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放在 128 个书架上。

134 135

东邪西毒许多人把爱情看做是摆脱孤独的好方法。然而不可预料的是

最后竟使自己更加孤独,孤独到只能对着自己的倒影练剑(独

孤求败),孤独到甘愿定居于沙漠(欧阳锋),孤独到喝下

能擦去记忆的酒(黄药师)。

欧阳锋在寂寥的荒漠中独自经营着一家客栈,他的生活无外

乎就是每天看着黄历数日子。偶尔有几个人来他这儿歇脚(洪

七、慕容燕或慕容嫣、盲剑客),偶尔招待几个朋友(黄药师)。

但他也经常会盯着前方那片广袤的沙漠出神,别以为他在思

考沙漠的背后是什么,经过这么多年,他早已明了这片沙漠

的背后只是另一片沙漠罢了。除此之外他还会思念一个女人,

只是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喜欢他的女人最后成为了他的嫂子。

影片最后欧阳锋说了这么段话,我想这不仅仅是

欧阳锋对自己说的,更是王家卫想对万千观众说

的,也是我想对你们说的:没事干的时候,我会

望向白驼山。我清楚的记得曾经有一个女人在那

边等着我。...... 其实 " 醉生梦死 " 只不过是她跟我

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

候,你反而记得越清楚。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

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

要忘记。■

文 /Tracy

而本片的第二主角,即东邪黄药师,也是个孤独

的极品。他爱上了一个女人,与所有故事的开头

一样,这是一个他不该爱的女人。这个女人给了

他一坛叫做“醉生梦死”的酒。喝了之后,可以

叫他忘了以前做过的任何事。因为这个女人,他

伤害了很多人(桃花、慕容嫣或是慕容燕、盲剑

客);也正是因为这个女人,他每年惊蛰都会去

看一次欧阳锋;还是因为这个女人,他才会喜欢

桃花,原因是每年桃花开的时候,他都能有借口

去探望她。黄药师喜欢这个女人,却迟迟没有告

诉她,因为他知道这个女人的心里只能装下那个

每天看黄历的男人。如今,这个女人是谁我们也

都有了答案。

视界

136 137

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

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 1926 年摄制了中国

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 1930 年又摄

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

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

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

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

兔赛跑》等 20 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 20 世纪 40 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第一

部中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

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

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

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

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大闹画室

论动漫  

中国制作的原创动画片,可以说是新一代国产动画片中最优秀的作品。它是迄

今为止,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具有国外写实英雄动画片雏形的、中国原创的

作品。

经典案例

中国“原创”动漫《高铁侠》实为抄袭日本动漫《铁胆火车侠》,这部号称中国原创动漫作品的《高铁侠》

与日漫《铁胆火车侠》的同步率高达 4000%,不管是人物形象。还是剧情方面全部来自于日漫《铁胆火车侠》,

从网络视频对比得知两者仅有的不同之处是《高铁侠》用了 3D 画面,而且人物贴图也变成了国内动漫

经常使用的幼齿形象,据悉这部 3D 版原创动画《高铁侠》将于 2011 年 8 月份暑期档上映,随后又推迟

到 10 月份上映。

案例概括

以下为部分中国“原创动漫”与日漫的对比

《梁春日的忧郁》 《凉宫春日的忧郁》

《宠物小精灵传奇》 《宠物小精灵》

《侦探江柯南》 《名侦探柯南》

《课堂笔记》 《死亡笔记》

《大嘴巴嘟嘟》 《蜡笔小新》

《大耳朵图图》 《蜡笔小新》

《晶码战士》 《数码宝贝》

《破案三兄妹》 《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可爱》

《心灵之窗》 《秒速 5 厘米》

《星系保卫战》 《高达 00》

梁春日的忧郁 凉宫春日的忧郁

中国与日本动画体制的区别

·日本动画题材一般由漫画、游戏或小说改编;中国动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由编剧原创;

·日本动画在固定档一周播出一集,影响时间跨度长,便于商业操作及按观众要求修改;中国动画全剧

集完成后才能申领动画许可证;

·日本动画有清晰的分级制度,并由映伦等机构审查;中国动画完全没有分级审查制度,一般由广电总

局负责审查,由于现时制作的动画多为低智类,所以中国动画只要制作的越幼稚就越容易通过。而日本

动画倾向全年龄,不像中国只准对青少年,所以观看范围较大。

·中国动漫大部分寓意深刻,助于儿童向发展,对少年教育颇大,但对大多数看过国外动画的青少年来说,

国产的动画的教育意义大过娱乐意义很多,且颇于幼稚化,导致国产动画的质量愈来愈差。

视界

138 139

1999 年的《宝莲灯》

制作这部动画用了 4 年,投资 1200 万,它的特点是制作

方式与国际接轨,并且,大量的使用了二维动画和三维

动画结合,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创举。另外它面向的观

众年龄,也比同时期其它的动画提高了,比如邀请了徐

帆、姜文、陈佩斯这些名人为动画配音,还有李玟、张

信哲、刘欢为它演唱主题歌,制作非常大气,获得了很

好的市场收益。但这部动画也有缺点,比如有模仿美国

动画的痕迹,还有,它内容的定位仍然有低龄的嫌疑。

宝莲灯

我为歌狂

一部应该提到的动画就是 2002 年的《我为歌狂》,这部

动画在当时可是被动漫迷们看成是中国动画的希望啊,

因为它的定位是一部青春题材动画,不管人物 设计,还

是剧情设定,都非常时尚,甚至有点叛逆。但是,轰轰

烈烈的前期宣传过后,好像却没什么动静了,这部片子

没有真的大红大紫的原因,就是大家看到的动画成品,

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很多地方都显得很不精细,

好多不该用 Q 版的地方莫名其妙地用了 Q 版人物,这

让动漫迷们都非常失望。

我为歌狂

尾声

中国动画、动漫行业的衰弱,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

是复杂的,多样的:

创意的缺失:就以 3D 动画电影而言,目前中国无法制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源并

不在于技术,《功夫熊猫》等许多大片的制作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国的团队完成的。

可见,目前中国人缺乏的是对动画的创意以及对人物形象设计上的能力,如果

中国的动画形象依旧停留在虹猫、蓝兔的阶段,那中国动画是难以长足发展的。

成熟的体制与产业链的缺乏:日本的动漫之所以发达,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日本

成熟而发达的产业体系。日本有许多著名的动漫公司,还有专业的声优进行配音。

又如引文《中国与日本动画体制的区别》中所述,中国由于长期在此方面的忽视,

在体制上仍旧比较落后。这需要长期的努力与不断的改进。

急功近利的心态:当下中国的动画行业充斥着一种浮躁的心态,一味地追求效

率与收益而忽视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直接抄袭日本动漫,滥竽充数。这样

做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品牌效应的缺乏:说道动漫,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日本,“日本动漫”这一产

品的品牌效应可见一斑。而中国的动画知名度低,观众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

为中国动画缺乏上述品牌效应。要中国动画创出品牌,就目前而言相当困难。

但是,国人正在努力。

我们在谴责《高铁侠》、《梁春日》的同时,也欣慰地看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

看到了《秦时明月》,看到了《我为歌狂》。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动

画终将冲出黑暗,走向光明。■

文 / 杨逸文

视界

140 141

校园问答

校园问答

03所有人问所有人

校园问答│所有人问所有人

◇一个琴友 问 其他琴友为什么没有一个钢琴社啊?

答:因为没有人申请啊,如果你有精力的话可以自己组织建立一个,相信一定会有很

多人参加的。

◇高一二班张行健 问 中预 7 班张行健 : 看在咱同名同姓的份上认识一下怎么样 ?

答:他们已经认识了……

◇全校总人数。

答:我校共有学生 1735 名,初中部共 1337 名,高中部共 390 名

◇每年有几个活动 ? 分别是什么 ?

答:爱心月、社团节、班班有歌声、十大歌手、运动会、圣诞节等。

◇为什么取消了每周三的家长探视?

答:因为有闲杂人等借机进入学校的情况,为了保障我校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所

以取消了家长探视。

◇某两人 问 校长 or 学校 : 据说我们学校的二号楼和三号楼,四号楼和五号楼三楼以

上不连通是因为风水问题,这是真的吗? ( 其中一人又语 : 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不接

通同学想去一趟对面得跑上跑下,挺累的……)

答:并不是这样的,学校如此设计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提倡环保,不做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也可以增加同学们课间的运动量,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佚名 问黄炜老师 : 学校对于社团经费来源是怎么处理的 ?

答 : 社团经费由浦外团委监管,学生使用。

◇高二一班 玛丽 问 孙政庭老师为什么学校天文台不能对同学开放呢?(好想去看看

啊)

答 : 因为设施长时间未养护,已经陈旧,再加上无人管理等诸多原因,所以导致不能

开放,请学生们谅解。

◇ Tracy 问 苗桢老师 : 浦外的六年里多次目睹苗老师在周一的早晨绕操场外围跑圈,

请问苗老师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跑步呢 ?

答:因为这么多年下来已经养成习惯了不跑怪难受的。

◇佚名 问 Solo:你们搞这个活动压力大不大啊?

Solo:起初压力非常之大,结果发现重复问题暴多,而且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仅仅问了

校园内的问题,于是这活动就成了校园问答。

◇无数人问 Solo:Solo 这名字是哪里来的?

Solo:你若把这期杂志看到了这里一定早就知道了答案。

◇无数人问:学校食堂怎么这么难吃?怎么这么贵?食材卫生吗?(关于食堂的一切

抱怨)

Solo:如果你们对这期杂志的食堂调查报告还有什么疑问的话,那就请联系校方或邮

箱联系我们。总之,我们生活在美好的 21 世纪,吃的总会越来越好的,而且目前的食

堂已经做到了他们力所能及的了。■

某老师矫健的声影。

142 143

一日谈One Day Talk

一日谈One Day Talk

2012 年 1 月 11 日,6 个室友聚于碰巧路过的夏布洛尔咖啡馆,发现此乃谈天说

地之佳境,于是占领该地长达一整个下午。期间常伴随激动的喧哗与大逆不道之

言语,与该咖啡馆所营造的小清新氛围极为不符,然而某宅男店主似乎听得不亦

乐乎。一场沙龙,一回清谈,一番关于人生的头脑风暴。

一日之谈,所得问题太多,以六人之力实难想明白。故我们诚邀了更多人参与话

题讨论。

人生如一日,在清谈中,仿佛是在审视整个生命,从此凡涉及任何问题的深度探

讨,皆可称为一日谈。

1 死前的十分钟

我们想探讨的不是死前想做的事,毕竟只有十分钟,我们想探讨的或许是死的

方式,给你十分钟,你如何面对它?

Tracy(座谈会参与者):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电话给那些我爱的人,告诉他

们我很爱他们。选择这批人是因为他们是我在这人世的牵挂,没有他们也就没

有我。不是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在这个今生

的弥留之际,也算是对前世的自己有了个交代。也没必要说明我即将离去,就

让这天成为平凡的一天,死亡没必要搞得轰轰烈烈。电话内容就大致是聊聊家常,

说些有感而发或是无关痛痒的话,表达爱意就好,打电话只是个方式。

PL(座谈会参与者):我希望在最后一刻能走入一个真实世界所创造的幻境,

就是仿佛在此刻你脱离了世界,脱离了你这一生大部分时间所扮演的身份,甚

至当一天的书报亭老板娘。我也希望这个地方有阳光、空旷的自然风光,或者

能让你感到舒适与洒脱。比如跑到海边,跑到城市的边缘,跑进一所一家私人

的如客厅一般的咖啡馆里。最后我还是想现实点,希望能在 10 分钟内安置好后

突触传递活跃时

一日谈│所有人问所有人

144 145

事,写一封信,然后给朋友打个电话,把我的一些信物分配给那些人们。

海苔君(打酱油者):我要吸毒,我想试试。

广陆(座谈会参与者):这个死法的前提条件是 10 分钟后我一定会死,不然的

话太憋屈了。 对我来说,世上没有太多的事情是我可以直接说了算的,就连生

命也是。要或是不要都不是我的主观意识可以控制,前者是由我父母决定,后

者的决定因素则更加多了。所以如果 10 分钟后要死,我一定会选择在 9 分 59

秒的时候自己了断自己。怎么说呢,就是为了想要有最后对于自己生命的把握

感吧。 海苔君的想法和我曾经的想法很像,就是在死前做一些活得好好的时候

不会做的事,小时候是吃河豚,吸毒我也有想过,只是再想下去可能就变成杀

人放火了,所以之后我就没敢再想。 现在再回到那个前提,这个前提的憋屈之

处在于其本身的不成立。你永远都不知道 10 分钟后你是否真的会死掉,可能在

第 9 分 59 秒时你有一个契机得以延长寿命。而对于我来说,这种不可能性会导

致我永远都不采用自己了断自己的死法。

章剑杰(浦外校友,“搭车日记”主创之一):“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

作为生的另一部分永存。”——这是我高一时读了《挪威的森林》后印象最为

深刻的一句话。小时候一直受我奶奶的影响,她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告诉

我人死后将进入天堂或地狱,我也一直将信将疑,直到看到这句话。死只是生

的一部分,它是不是象征着无,我们现在也无从去证明。对于仍在世的人的影

响就是,在生时无法再见到死者生的样子。所以对于他们,也就是我最在乎的

仍活着的人们,我只想写个纸条告诉他们:我活着的时候很快乐,死的时候也

请不要为我悲伤。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我只想感叹一切有多美好,然后一个

人安静地离开。对于想尝试吸毒的那几个同学,我记得前几年有部电影叫《little

miss sunshine》,里面有个爷爷的角色,他被家人送进养老院以后经常吸毒被抓,

他孙子说爷爷我也想试试,他立马教训他说:你疯了才这么小就吸毒,我是疯

了这么老还不吸毒。我想说我理解你们的想法,但在最后一刻,我宁可用我最

理智和最清醒的状态来面对。■

2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把学费拿来念书?还是环游世界?

电影 “第三十六个故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广陆:通常情况下我会选择前者——拿来念书。只是这个念书是指念我想念的

书。虽然很喜欢到处逛,喜欢冒险的那种快感,但还是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退

缩。人各有志吧,方式不同而已,其实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愉悦自己。有人觉得

念书就像是一种旅行,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让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这里

是指广义上的教育,而非某一种特定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念书充满了安全

感;有人觉得旅行是让肉体和精神合二为一的经历,这样的经历比之念书更为

立体,更为深刻,处处充满惊喜,让富有冒险精神的人蠢蠢欲动。其实有时候

看到的世界越大,恐惧会越深。就像研究哲学一样,想的越深入,往往会越绝望。

但是对于更远的世界,往往会抱有更大的期望,这时的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像

念书就是一种,有时只是单纯的长大)来提升自己,做好准备,再来进一步探

索这个世界。

PL:这个话题本身可能有一些矛盾,因为学费就是上学的花费嘛,或许这个话

题可以约等于对于毕业后 Gap Year 的选择。如果可以选择,那么我一定会毫不

一日谈│所有人问所有人

146 147

犹豫地选择旅行。首先我在上海这座大都会长大,始终有一种被困住的感觉。

虽然这里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丰富,但是这不该是我被这里牵制的理由。我相

信有一种旅行,方法很贫穷,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我希望能在读书的时候花

一年的时间完成一次壮游(Grand Tour),用最穷的方式走遍亚欧大陆。和广

陆一样我也有畏惧,但我认为我自身的缺乏安全感一部分源于眼界的狭窄,这

里的眼界不只是指自身知识的储备,固然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知晓这个世界,但

却永远不能知晓这个世界的一切,眼界必须包含实地的体会。在心智尚不成熟,

还没有定型前,我想用一次壮游决定今后的人生方向,我认为这个与广陆所说

的“人各有志吧,方式不同而已”是必须分开来讨论的。电影中拥有 36 个城市

故事的周群青虽然环游世界但是在文化层面上极为贫瘠,我认为这是一个极端

且矛盾的例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希望在旅行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

Tracy:我会选择念书。我始终觉得念书可以使人清醒。一般来说,在时间有限

的情况下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便在于此人念过多少书。读文科培养感性的神

经,念理科了解普遍存在的自然规律。而且,仅从“念书”二字而言,不知道

是哪种教育体制下的:或是小组讨论或是 40 人一个教室的应试。我想尽管处于

这应试教育制度之下,芸芸众生之中应该会有一个两个以此为乐吧。

章剑杰:这乍看之下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当然首先我同意以上同学们的观点,

即对于此处“念书”的定义。我简单讲一个朋友告诉我的事情(其实就是戚伟

民同学),他大学交流去瑞典的时候,有一个哥们儿,家里是开伐木场的。他

在那个大学已经念了 n 年书了,通常就是回家伐木一阵,再回来学校图书馆泡

几个月,反复这样。而他伐木的时候呢就是带着耳机听金属乐,在空无一人的

森林里一颗一颗地伐木。这是我听说过的最爽的生活。再举个例子,《into the

wild》里的男主角,他周游北美大陆,随身始终带着书。我想说的是,这两种

选择在这种前提之下,并不是矛盾和对立的,相反,它们本身就是一脉相承。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实际上我们不必陷入这个不存在的问题,

带着书上路,就行了。■

3 一天 24 个小时,留给多少时间给梦想(via 一个月就倒闭书店)?

PL:这件事随着人的成长已经是愈来愈困难的事情了,小时候谁不喜欢成天做

白日梦?现在估计会觉得幻想就是浪费时间,而这个想法总让我自己觉得可悲。

从某种方面来说,我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梦想打基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现实的各种因素一直在不停地使今天的我偏离昨天的我,儿时的梦想可能早已

成为了儿戏。尽管如此,我每天总会在空闲的时刻,譬如睡觉前与吃饭的时候,

想想自己现在这一刻的努力方向究竟是什么,偶尔也会想到很远以后,每次想

着想着都觉得挺幸福的。最后跑题一下,我认为其他人们所说的“认准一个目

标就去死干且永不放弃”是很不靠谱且误导人的说法。生活无论看似多么死板,

但总是会有无数机会的,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干,越不靠谱越要干。

广陆:睡前留一个小时 YY 已经是雷打不动的习惯了。而这一小时中有多少给

梦想,怕是也说不清楚。有的梦想很近,一个月后,这周末,甚至第二天早上,

有的梦想很远,远到成家立业,头发花白,甚至远到死前的财富分配。无论如何,

梦想对我来说更像是对于未来的规划,乐在其中,所以梦想的时间永远是一天

中最美好的时间,不管这时间计算起来到底有多长。

Tracy:我认为可以达到的叫目标,不太可能达到的叫梦想。如果不分得这么仔

细。那我每分每秒都在梦想着。为了那个“让自己读书成绩更好”的目标 keep

moving. 如果梦想是那个不太容易达到的,那大概一个月的加在一起有可能也就

只有几分钟。■

一日谈│所有人问所有人

148 149

4 历史要怎么传承下去

广陆:历史要怎么传承下去。这里的历史不知道指的是什么。是之前的史实呢,

还是传统风俗? 如果是前者,那么官方就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很别扭的角色。古

代的时候官方史官还是算公正的,公信力也很高,历史得以传承,至于现代,

这玩意儿可不太好说。 如果是后者,我并不喜欢听到类似于“古今并重”,“传

统与现代结合”这类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答案,然而实践起来,恐怕也只能这样。

众口难调,有人觉得这是自己的根,是本,丢掉了就不再对得起自己的民族身份;

也有人觉得应该推陈出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最后就变成了像“古今并重”,

“传统与现代结合”这种怪模怪样的“有机体”。然而谁知道呢,还有人觉得

这样是用旧元素体现了新价值呢。

Tracy:在此我就狭隘的把此处的“历史”当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好了。只有把

基础普及到中小学生才能使之拥有生命力。课堂的形式虽然有点死板,但总比

没有的好。小时候在家里看的动画片的主题曲( 《小邋遢》、《马丁的早晨》……)

依然是寝室中点唱率最高的歌曲。

或许哪一天会不会被《梁祝》的十八相送所代替?■

5 关于。。。爱情

PL:我的一位朋友问:“爱情存在吗?因为我突然想到,就我之前一直觉得爱

情是理解、包容、互相帮助和彼此空间,但细想一下不对啊,这不是爱情而是

“维持一段关系”,然后我就想到譬如对彼此忠诚,这也不是爱情而是“互信”。

那爱情与其他爱的关系的不同在哪里呢,就是有性关系吧。但反推过来又不对,

建立在性关系上的可以是炮友,而炮友又不需要忠诚。这样看来,爱情是想成

为对方的唯一以及把对方占位己有,one and only,这个“对方”会陪你走很远,

而且能满足你身心需求,性焦渴的时候能被满足,精神空虚情绪失落时能有个

人不离不弃,理想状况下这被称作“终身伴侣”——这又不是爱情了这是陪伴

(company)!

所以,我想了好久,结果我觉得 love does not exist! ”

广陆:我个人认为爱与性是分不开的。初三的时候我特意编了个小说讨论性与

爱到底哪个更为重要,当时懒,就每节课下课跟说书一样编到哪里讲到哪里。

后来同学听了,说,可是爱与性是分不开的啊。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 柏拉图

认为爱是完全可以精神上的,这是基于二元论的。但在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告

诉我们任何感觉都是各种腺体分泌各种激素通过各种传导而产生的,这就不得

不说到肉体上的性。把性广义来看,可以看做是一种欲望冲动,这倒符合了关

于“爱”的科学解释。然而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正是因为他应该有纯精神上

的爱人之心,关心(care),也有叫做在乎,这导致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性质加上

了单一性这一条。然而爱与性往往是同时出现,互相影响的,这就导致了爱与

性的难以分离。所谓一见钟情,产生的到底是性冲动还是倾慕之心也说不清道

不明。这是讨论不可能没有性的爱。然而单纯的性有吗?答案几乎可以肯定,有。

商品化的性,还有问题中所说到的炮友。但想一下,这样的性算是真正意义上

性吗?从科学意义上来讲,肉体上产生的快感似乎是没有两样的,但精神上的

主观意识却是没有爱的,这样产生的快感已经如同吃饭满足食欲的性质了。所

以说很多人难以接受没有爱的性,拿强奸来说,受侵犯的一方所有的关于性的

一日谈│所有人问所有人

150 151

肉体上的快感并没有不一样,然而精神上剧烈的抵抗让这种快感荡然无存,说

明精神上的允许和渴望是性产生快感的必要条件。就像填饱肚子的方法很多,

青菜豆腐,树皮杂草,似乎都可以,但人们并不觉得吃那个可以满足食欲,而

会追求更美味的,精神上更渴求的食物。这是讨论不可能没有爱的性。

储筱珏(大三学生,华东理工大学):关于爱情,总是不敢有太多的发言,特

别是在周围的人都谈着恋爱,手牵手各自走在学校的小道上。恋爱的技巧大家

都捻熟于心,合得来便谈的久一些,合不来便一拍两散,下次偶尔见面还能喝

喝咖啡,回想起原来不曾注意到的优点。似乎,你牵着的那个,换做谁都可以。

但这种类似陪伴却不能否定爱是真真切切的无处不在。我见过她的刚烈,在一

个 T 徘徊在与异地男友的拉锯战和同校女友的缠绵,爱死了同校女友却总怀着

对异地男友的内疚,自拔不能,始终没法放掉心爱的 P。也领略过她的神奇,

新婚的一对夫妻(男的是 gay 女的是 T)因同一个屋檐下而修成正果,情比金坚。

爱是不能玷污与诋毁的东西,她是类似女神一样的存在,到哪里都不容忽视,

我爱你 不能随口而来只能慎重为之。但她又是冲动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在爱身上,你能绝顶雄风英姿飒爽一日千里,你也能萎靡不振面容枯槁秋风瑟瑟。

所有的这一切,才构成了爱最美好的部分,一如无人喜欢白得的喜悦。爱值得

我们用一辈子去感受。

Tracy:没有亲眼见过能够真真切切感染到我的爱情,所以不信。

章剑杰:我头一个女朋友是我高中的时候,当时和你们现在恐怕是晚上手牵手

走着同样的小路,被差不多的几个老师逮个正着。爱情这东西可能是每个人的

定义最千差万别的东西,有一拼的恐怕只有幸福或者快乐。几位同学们的看法

主要是集中在存不存在的问题上。我觉得吧,这玩意儿,你觉得存在就存在。

即使你现在觉得不存在,哪天它愣是落在你头上,我也不信你还是死撑着不信。

大贤说的话我们都可以反驳,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是没有正确答案的,更没

有必要纠结。我能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打开自己,去感受。■

6 我的高三

Tracy:我只是想知道不同的人的高三是怎样的。

章剑杰(2004 年从浦外毕业):我的高三就是个悲剧。没错这个教育体制确实

是扭曲的,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不公平的,但我们却无法逃离。我想说的是:一

边咒骂一边拼死地做题吧,逃出这个牢笼我们才更有机会把它给掀翻。

June Sun(老一代大学生,现就职于某高新技术公司):1984-1985,也是教育

改革后的第一届高三毕业才能参加高考的一届;又得等一年才高考,耐心吧,

解题解题再解题,几个小圈子的同学渐渐地将解难题当乐趣,晚自习开开心心

在黑板上为大家讲解,花了太多的精力在擅长喜欢的科目上,却忽略造成严重

偏科,影响了我的总分,擅长的科目高分再加一分难,严重偏科目低分花点时

间加一分更容易;要让擅长的科目加分,不擅长的科目保分,可惜当时不懂忽

略这点;我的清华我的北大,本来从来没敢想过这样一流学校,没想到高考若

偏科的多几分就有希望了,许多事是不可预测的呀,也许不同的出处不同的人

生视野,没有网络的时代真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视野不同的熏陶。

颜彬(即将在 2012 年从浦外毕业):

1. 与清华擦肩而过,真的很美妙。

2. 感觉到了与天真这种东西非常绝望的割裂感。

3. 高三后暴瘦啊,压力什么的绝对减肥良药啊。

这时,若你对答案不甚满意,寻求更为详细的解答,请看下篇文章。

一日谈│所有人问所有人

152 153

无题

小朋友一定很好奇高三是什么样的,但是别人的都是别人的,自己的才是自己的。

作为一个高考的卢瑟,就随便写点好了。

先介绍下自己,07 考入上海中学,徘徊在年级 50 左右,高三加物理,从此一

蹶不振,高考考的一坨屎靠着自招加分混入交大机械试点班,然后被各路大神

虐的体无完肤。

我的高三,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清华北大的加分轮不到我,裸考清北虽然口

头上信心满满但是心里还是虚的,复旦交大是轻松的不然上中也就白混了,于

是我就尴尬的夹在当中,稀里糊涂的走过了传说中的高三。

不管你是高考状元还是年级垫底,吃的苦是一样的。早上起来晨跑,手里不拿

本书拿张卷子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晨跑是高三的“特权”,高一高二在那

边厢做广播体操我们在这边集合,每当这时就特别忧伤,小朋友在嬉皮笑脸互

相吹牛跟我们当年一样,但是我们连升国旗都会被宿舍楼挡住。高三所有的痛

苦来源于对比,与其他无关。

我的交大自招拿的特别晚,于是看着同学一个个拿到清北复交的报送加分,尤

其是那些原本不如你的同学,而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是整个高三最难熬的一

段时间,但是当最终终于混到自招,有交大保底以后,人整个就松懈下来了。

我一直觉得,如果我高三什么自招优惠都没拿到,神经一直紧绷的话清北也不

是不可能。

高三做再多卷子考再多试也无所谓反正早就麻木了,但是中午,晚上加自修是

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尤其是听到楼外高一高二小屁孩谈笑风生,打篮球的

声音,心里那是一个空虚寂寞冷。而且高三自修的时候大家特别认真,对于我

这种习惯自修时闲扯捣蛋的人来讲特别难受。但是有意思的是,我现在对于小

学初中高一高二自修时干过什么事全都忘得一干二净,只有高三时做了个超大

的中指模型贴在窗帘上拉上拉下像升国旗那样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然后在老师杀

到之前装出一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的样子记得特别清楚,那是我高三自修唯

一一次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在上中晚上熄灯去厕所开夜车是老一辈传下来优良传统,我们宿舍厕所塞下一

个寝室四个人绰绰有余,高一高二基本是几个人搬椅子进去纵谈国家大事班上

女生,打牌下棋看闲书,到了高三所有人扔掉手中的扑克闲书换上各种卷子题典,

当然扯淡依旧。把一天憋的话全说出来,整个人都放松下来,虽然几个钟头也

做不了几道题,但却是高三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你们老师一定讲过撑过高中三年到了大学一切大不同。这种鬼话骗了我们所有

人。小朋友们一定珍惜现在的日子,尤其是高一高二,尤其是高二下半学期。

当然高三虽然苦,在现在看来依然如同梦境。每天走进固定的教室固定的位子,

看着同样的脸开着一样的玩笑,被老师臭骂一通转身做个鬼脸的日子一去不复

返。虽然我知道就算说了你们也一定不屑一顾就像当年的我一样,但是高一高

二就不要在意什么考试考多差作业做不完了,把高一高二当高三一样过,是最

悲惨的事情。在高一高二多干点有意思的事,是你能撑过高三的莫大动力。

最后,每当你想要抱怨生活太苦逼的时候,看看介绍衡水中学的视频,你就知

道自己是多么幸福了。

徐燕隽 工科男,文笔还望见谅。

一日谈│所有人问所有人

154 155

七 年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高三 1 班的蔡玄。很荣幸,能够作为高三年级的学生代表为母校——“浦外”送上临别赠言。

对于台下的大多数人而言,今天或许只是初夏中平凡的一天;然而对于我们高三的学子,浦外的操场上

将留下我们最后一次参加升旗仪式的身影;浦外的寝室里将留下我们最后的狂欢;浦外的课堂上将留下

我们最后的琅琅书声;浦外的校园里也将留下我们最后的足迹。太多太多的“最后”蕴藏着那数不尽的“第

一次”,也不禁让我回想起了在浦外七年的点点滴滴。

不会忘记,男生中预时的寝室楼就是如今高三年级的教学楼,当我们感觉学习疲倦时,身处曾经的寝室

楼回味儿时的美好生活也不失为一种调剂品;

不会忘记,那栋民工房曾被我们当作是一切怪谈的发源地,凭借着丰富的联想,

那简易的房屋便成为了晚自修结束后勇敢者的探险地,漆黑夜晚中鬼故事的主题;

不会忘记,早上课间喝牛奶的时间曾经是我们口中的“黄金时段”,喝完的牛奶盒有的被当成课间游戏

的工具,更多的是被当作搭建金字塔的宝物。“牛奶盒金字塔”活动也由此而生,作为宣传环保的校园

大型活动

……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参与了浦外的首次圣诞晚会,品尝过浦外的首顿圣诞大餐。还记得那美味的冰淇淋

蛋糕、水果色拉、火腿和汉堡吗?还记得圣诞夜的篝火晚会上,我们年级的师生带动全校首次一起跳起“兔

子舞”吗?还记得晚上回到寝室后,一边小心地防着生活老师,一边欢快地庆祝平安夜,等待着 12 点对

面楼房钟声的敲响吗?自此,圣诞夜便成为了一学年中最大的期盼;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看见了体育馆的落成,尝到过新食堂的饭菜,感受了寝室楼的翻新,我们同样一幕

一幕地望见越来越多的荣誉加冕于我校。记得申请实验性示范性学校便是七年前开始的行动,各式各样

的评审,不同级别的调研,都让浦外在各方面建立了很好的声誉,而我们也同样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我

是浦外人。这是浦外的成长,我们见证了一切。

7 年过去了,

曾经会因为想念妈妈而偷偷地在被窝里哭泣的女生们,如今已长大成了独立自

主的淑女;

曾经会因为小冲突而冲动到和同学打架的男生们,如今已长大成了温文尔雅的

书生;

曾经只有 4 幢教学楼的浦外,如今已成长为拥有恢宏建筑的美丽校园。

这七年是我们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七年的日子融着汗水、融着泪水,将我们

比同龄的学生经历过更多更有意义的活动。

这七年是我们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七年的日子融着汗水、融着泪水,将我们

与浦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奋斗,共同成长。正是这七年的青春,让岁月

一天天洗炼,一天天保存,散发着最耀眼的光芒。

这七年中,我们与浦外不曾分离,而过了这一周,我们却将与浦外告别。我们

将会维系着这种羁绊,带着对浦外的眷恋与不舍,更带着在浦外所学到的知识

向着高考作最后的冲刺。“十年磨一剑”,我们会将这七年的奋斗与努力化作

丰硕的成果回报给母校多年的培养,在高考场上挥洒出人生壮丽的篇章。

七年,这是浦外的七年,我们的七年!

谢谢大家!■

说道高三,或许更多的是回忆与成长,而每年 5 月底高三学生最后的升旗仪式上这些即将毕业学生的讲

话或许能更好地诠释高三学生的心境。感谢 2008 年毕业的校友蔡玄同学提供的文章。谨以此文作为“我

的高三”的结尾。

一日谈│所有人问所有人

156 157

返场·03Encore

返场·03Encore

实验音乐略谈

鉴于实验音乐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有很多杰出的音乐人都被历史所埋没,而类似于环境噪

音之类的声音艺术就不介绍了,咱们还是把它当做个当代艺术好了。很多被贴上实验音乐标签的专辑初

听真的不悦耳,但多听后那种感动是深沉且源远流长的,这是任何有商业化色彩的音乐所完全不能比拟的。

在此仅仅介绍历史上特别著名的两张专辑以及一枚土摇专辑以讴歌孜孜不倦的中国地下音乐人。

Suicide (自杀乐队)- Suicide (杀死我)1977

1977 年尚是朋克乐的天下,嬉皮士们终于回老家进入中产阶级了,新一代高呼“I

want a Riot”的朋克小青年们终于站起来了! Suicide 诞生于著名的孕育了朋克乐的

纽约 CBGB 小酒吧,却几乎打了朋克一记耳光。初听此张专辑的人一定会心中肿胀:

这算音乐么?确实 Suicide 离正统摇滚乐远了点儿,Alan Vega 神经质的碎碎念加上

Martin Rev 操纵的合成器,一首曲子一个动机到底,而从中可以听出后来大行其道

的极简主义电子乐。有时候简单的才是最能打动人的,当然部分人会觉得这音乐冰

冷地有些恐怖,总之 Suicide 完全领先了那个年代。

Kraftwerk(发电机乐队) - Autobahn(高速路) 1974

后来这个名为发电机的德国电子乐队红遍全球甚至 Micheal Jackson 也喜爱并深受

其影响。那时一群德国的实验音乐家试图用合成器创造一种只属于德国的声音。

Kraftwerk 刚进入英国市场是被当成异类,不过这也挺正常,这帮西装革履版刷头

的 Geek 完全不同于当时的那些摇滚大腕儿们,并且型男们还自称为 Musik Arbeiter

(音乐工作者)与其他乐手划清界限。这是乐队早期作品,实验元素还很明显,长

达 22 分钟的 Autobahn(高速公路)就考验着听众的耐心。这是充满画面感的声音,

Kraftwerk 探索着声音的无限可能性。

不一样的电影

落水狗

Reservoir Dogs

伟大的昆汀·塔伦蒂诺的处女作,情节设定十分简单:一群抢匪抢一家珠宝店,

中间混了个卧底。这六个抢匪都有代号:Mr.Pink, Mr. Orange, Mr.White,(昆汀

本人饰演 Mr. Brown) 互相之间却不知道彼此的真名。一个人一段故事,这片儿

就成了。

P.S.《无间道》中梁朝伟的那句“对不起,我是警察。”出处就是这里。

世界尽头的奇遇

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导演 Herzog 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更有人情味的南极。采访了一个在南极种蔬菜的

博士生,他说:“我想来到南极的人都是那些把地球捡起来抖一抖就掉下来的人,

所以我们就这样掉到南极了。”Herzog 还拍下了一只离群出走的企鹅,像大山

进发,试过把他拉回到队伍中,但他还是会继续往那个方向前进,即使山的那

头是死亡也在所不惜。他应该就是那群企鹅中的冒险家吧。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如果可以实现,你会不会在大脑中删去所有与前男友有关的记忆?一旦程序开

始,就不能停止,但如果后悔了怎么办?会不会把自己搞得像逃难一样狼狈?

总之,亲爱的,请相信,有些事就叫命中注定。

P.S. 片中 Kirsten Dunst 朗诵 Alexender Pope 诗的场景,真是清纯。■

文 /Tracy

讲到 Kraftwerk,于是再来普及一下关于德意志老酸菜实验摇滚音乐(或称为 Krautrock)的知识:

在二战后,德国的人民们,尤其是文艺青年们普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街小巷的妇女儿童们欢快地

传唱着那些泡泡被称作 Schlager 的泡泡糖歌曲儿,孰不知德国内部一直政治动荡,骚乱阵阵。最后,文

艺青年们从电子音乐中找到了新生。以下几张碟实在太经典了,可供扩充用:

Can - Tago Mago Tangerine Dream - Phaedra Neu! - 75 Faust - Faust IV

返场

158

Snapline (施耐普莱恩)- Phenomena(现象) 2012

“面对信息交织的世界,每一秒所面对的成千上万个选择,好与坏的判断

究竟是如何做出的?智者可以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庸才只能寄希望于匆匆

划过的流星,即便看起来是这样,总是有一些无法触及或被故意忽视的东

西,它高高在上,自得其所,以抛弃了主观色彩的观察者的角色存在于每

个角落,跟随人们的轨迹,嘲讽,激励,叹息,或者无视你的存在。而我

们却渺小到只能偶尔看到它的影子——现象。但是,顺着声音这个线索,

找到可以振动的物体,使用话筒、乐器和录音技术,我们可以以记录某些

现象的方式来为理解这个世界增加又一个视角。”(来自本专辑介绍文案)

纽约和柏林绝对是世界二大音乐变革之地,那么下一场革命在哪呢?北京?很有可能!北京是近几年来

地下新乐队(或称之“土摇”)发展最凶猛的地儿。这队儿其实是笔者接触的第一支后朋克乐队,那时

仅仅是被 Aphasia、Flu 等曲儿感动到而已,如今他们在客观与主观上依旧是我心中最棒的后朋克乐队之一。

这队儿比起一众“牛逼烘烘”的土摇大腕(请参见迷笛与草莓音乐节的 Headline)显得低调与皮实了许多。

乐队成员皆为清华、北理的理工科 Geek,故偏爱纽约与德国的实验、后朋克、新浪潮老乐队。这个重录

版玩的是概念,虽然笔者在听到 Party Is Over 时还是忍不住眼眶微湿,当然这只是由于个人情节。最后,

第一段那堆呈长的专辑介绍文案其实可以用乐队的李维斯的话概括为:“这是一张献给时代中的无奈者

的唱片,它是黄昏太阳的低语和深夜地铁的嚎叫,试试吧,没有比这个更丧的玩意儿了。”

最后的碎碎念

最近听到一张 1982 年英国三无乐队(无资料,无正规厂牌,无乐评人知晓)Solid Space 发行的唯一专

辑 Space Museum,心中一颤:绝啊,听着听着就要飞向太空了! Last.fm 上的某人甚至评论称它为 80 年

代最爱。历史上被低估的专辑太多了,这些音乐人当时都没有什么“我要拯救音乐!”宏图壮志,把对

声音的探索当做自己的最大爱好而已。Snapline 的李青在采访中说过“我的目标就是我死后有好多人听

到我们的音乐”,这些较真的音乐人有时候真是让我感动地稀里哗啦。听音乐注重内心体验,其实就是

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而听这些实验音乐就是在感触我们自身与周遭的一切,因为大家都幸运地是宇宙中

渺小又孤独的人类,而非永远感知不到自身存在的动物。■

文 /PL

160 161

出口我在浦外

“你就浪费了大好青春!说好的买外卖,谈恋爱,把妹,看帅哥呢?!”

“浦外很美好,还有一年即将离开,很珍惜现在单纯的生活。”

“最重要的六年。”

“再次选择,依旧如此。PFLS is always the home.”

“最懂我的人都在浦外,这种关系如同亲人,或许这就是浦外对我最大的意义吧。”

“浦外是个神奇的地方,在现实中到处都有回忆,

虽然美好,但也想快离开这种混沌的状态,有一个新的地方新的开始。”

"It just happens to be the way I've made."

My dreamplaces and dreams“去北京,当一个月无业游民。”“秋叶原。”“池袋,去逛各种漫画店。”“去硅谷,全

世界 IT 梦想发源的地方。”“非洲,那种黑人种并且神秘的地方。”“佛罗伦萨,大概会沿着某

游戏的进程巡礼一圈。”“去德国看一赛季的球,跟着拜仁打欧冠。”

……

“在昏天黑日中,赶在截稿日期前画原稿,不然就在工地上穿梭。”

“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追求属于自己的艺术。”

“十年后,背包客,环游世界;三十年后,在海或湖边有一幢房子。”

“事业,事业,事业,没有家庭……”

“在将来的十年内,要去马尔代夫、维也纳、冰岛和西藏,二十年内要结婚、有稳定工作、最好有宝宝。”

“消失在人海里。”

“若干年后,一定是生活着,而非生存着!”

想对未来的我说“你他妈到底在干嘛啊!要奔三了你到底有没有点人生目标啊!如果还没有买到甲壳虫就赶快工作啊,

和以前同学的约定究竟有没有实现啊!有这么多事儿要干你还看什么帅哥美女面壁去吧!”

“你还和十年前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并愿意为之奋斗吗?”

“以前总觉得自己做得太不够好了,但是回首才发现自己走过的路真的很伟大。”

“不要太憧憬未来,不能总怀念过去,你现在的生活已经是最最好的生活啦,

多挤出点时间发展兴趣吧,对自己好些。”

“抱歉,现在所谓的“不顾一切追求梦想”透支的后果要你买单了。”

“不知道当初的路有没有选对,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Who will save your soul?”

烦恼与现实“苦恼的是日子过得不洒脱,人格里的另一个我讨厌这个我。”

“现在最苦恼的是数学,鉴于再过 40 多天这辈子都不用再学化学和物理那就这样了吧。”

“现在长不大,将来变不小。”

“未来看不见,过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日子。”

“身不由已。”

“就算以前从来都不知道努力是什么的我,也想为了未来好好拼一次,

人生就像自行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放弃了一些东西,只是为了让自己倾斜的青春找到平衡点。

就算这场旅行没有目的地,那就当它是华丽的冒险。

每一段时光都是独一无二的,或许走到终点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重要的不是目的地,

而是你在路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We try to reach where we imagine. ■文 /来自浦外的你

162 163

封底无敌 SOLO 棋游戏规则

1

2 31 4

1. 棋盘规则:这个不用解释了吧。注意第五格的超级跳跃每局只有第一位选手可以使用。

2. 骰子规则: 请按照右边的示意图裁剪制作,如果使用普通骰子可以把5当做1,把6当做“换”。

注意,“换”的意思是掷到的人必须与场上的一个选手交换棋子位置,即使你是场上走得最快

的人。

3. 抽卡规则:抽卡游戏靠的是反应速度。凡走到“抽卡”格,须有掷到的人抽一张右边的卡,

抽卡速度必须快且能让所有人看到卡面内容。

卡片游戏规则:

黑丝:场内所有选手必须快速喊出“毛怪”,喊错的人或最后一个喊的人输。

毛怪:场内所有选手必须快速喊出“黑丝”,喊错的人或最后一个喊的人输。

黑怪:所有选手迅速拍打另一位选手,被拍到最多次的选手输。

毛丝:选手们必须迅速将一只手叠在这张卡上,最后把手叠上来的人输。

输的代价:退回起点!

棋盘绘制:冯宸皓

164 165

“父母 / 孩子——我想对你说,心里话传递”调查问卷

请在 6 月 12 日前将问卷交给每个班级的班长。上交问卷可以免费换取 Solo 10 明信片(每张问卷换取一张,可以复印、手写)。2012 年下半学期 Solo 将在学校公布调查结果。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个家长都希望能和自己的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自己的孩子,看

着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然而随着孩子们进入青春期,他们有了一定的特定意向和责任感,他们开始尝

试着自己做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与家长发生碰撞甚至冲突。不少家长甚至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来形容彼此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能游刃有余地处理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为了帮助孩子了

解家长的心理诉求,更好的和家长沟通,更好的和家长沟通,理解家长的关怀。Solo 携手昂立智力方展

开“亲情沟通,和谐校园”主题调研问题。

孩子,我想对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浦东外国语学校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

1 孩子今年就要中考 / 高考了。这个星期是学校的月考,今天是他出成绩的日子,回家后,发现孩子一

个人坐在沙发上闷闷不乐。果然,他的名次下滑了十名,此时,家长的反应是:

A)帮孩子找补课老师,让他参加补习

B)责怪孩子学习不努力,让他少和同学出去玩,花更多时间学习

C)安慰孩子一次失败不重要,要从失败中吸取原因,和他一起寻找成绩下滑的原因,鼓励孩子下次去的

好成绩

2 最近孩子迷上了网络交友,每天都要和网上的好友聊天,还一直嚷嚷着要和网友见面。父母多次劝阻

都没有效果,因为这个已经许多争执。这个星期天,他再一次要求出去见网友,父母应该:

A)告诉孩子,交网友不安全,不允许他出去

B)自己注册一个帐号,和孩子通过网络聊天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

C)让孩子去见网友,自己偷偷跟着,保护他的人身安全,等到他没兴趣再见网友。

3 最近,同学之间流行聚会,遇到各自生日与重要节日都要出去聚会,每次的花销不少。今天早晨,孩

子再次要钱,不给,他就开始不满。

A)给孩子钱,现在同学都这样,要是不给,孩子出去没面子。

B)不给孩子钱,不能培养他这种互相攀比的浪费习惯,并告诉他,表达心意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能光通

过花钱的方式来表现。

C)告诉孩子,聚会需要的钱,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取。

4 上周,孩子和学校同学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了争执,受到老师批评,他心里很委屈,这几天上课时一直

不开心。今天上午,他不愿意去学校,说讨厌老师,讨厌学校,看着躺在床上不起的他,我应该:

A)告诉孩子要尊敬老师,让孩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带着孩子去学校找同学,让双方进行沟通,解决矛盾

C)带着孩子去找老师评理,如果老师确实冤枉了孩子,要求老师赔礼道歉

感谢您的配合。

WE TRY TO REACH

WH

ER

E W

E IM

AG

INE

Thank You.

Solo 11?To be continued.

无敌SOLO棋无敌SOLO棋无敌SOLO棋无敌SOLO棋无敌SOLO棋

违反校纪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