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_教案

6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五年級 中國語文科單元教學設計(五) 班別:5D 教節時間 三教節 校本單元課程(六)第二課《陋室銘》 單元主題 文言文 學習目標 在知識方面,學生能: 1. 理解課文的內容大意:作者通過對自己簡陋居室的描寫,表現了自己潔身自 好、孤芳自賞,不與世俗權貴同流合污的思想情趣。 2. 理解文言文常用字詞:斯、則、唯、吾、之 3. 認識銘文體 4. 欣賞譬喻、對比、隱寓、用典的寫作手法 在技能方面,學生能: 5. 鞏固學生對對偶句的認識 在品德情意方面,學生能: 6. 反思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並培養追求高尚道德的堅定信念 教學步驟 第一教節 時間 教學目標 學習活動 提問/ 講述/ 指示 3 指示: 1. 整理桌面準備上課 2. 桌面上要有:課本、備課冊、文具 7 (引入) 重點三 認識銘文體 提問: 1. 利用題目字詞來猜測文章大概內容: 「陋」、「室」、「銘」 2. 「銘」字的部首是甚麼? 3. 為甚麼作者要把「銘」字作為題目? 4. 古人用甚麼物件來記載文字、文章? 講述: 1. 「銘」文體的來源、特色及目的 2. 「銘文」的圖片及古代漢字

Transcript of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_教案

Page 1: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_教案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五年級 中國語文科單元教學設計(五) 班別:5D

教 節 時 間 三教節

教 材 校本單元課程(六)第二課《陋室銘》

單 元 主 題 文言文

學 習 目 標

在知識方面,學生能:

1. 理解課文的內容大意:作者通過對自己簡陋居室的描寫,表現了自己潔身自

好、孤芳自賞,不與世俗權貴同流合污的思想情趣。

2. 理解文言文常用字詞:斯、則、唯、吾、之

3. 認識銘文體

4. 欣賞譬喻、對比、隱寓、用典的寫作手法

在技能方面,學生能:

5. 鞏固學生對對偶句的認識

在品德情意方面,學生能:

6. 反思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並培養追求高尚道德的堅定信念

教學步驟

第一教節

時間 教學目標 學習活動 提問/ 講述/ 指示

3

指示:

1. 整理桌面準備上課

2. 桌面上要有:課本、備課冊、文具

7

(引入)

重點三

認識銘文體

提問:

1. 利用題目字詞來猜測文章大概內容:

「陋」、「室」、「銘」

2. 「銘」字的部首是甚麼?

3. 為甚麼作者要把「銘」字作為題目?

4. 古人用甚麼物件來記載文字、文章?

講述:

1. 「銘」文體的來源、特色及目的

2. 「銘文」的圖片及古代漢字

Page 2: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_教案

3. 課文題目的意義

7

認識作者及

其時代背景

延伸知識

讓學生頭腦

先作熱身,

以便易於理

解稍後的課

文內容

分享備課

成果

朗讀

提問:

1. 試簡述作者生平及寫作風格

2. 試從備課資料中找出作者於文學方面的專長:寫詩

講述:

1. 簡述唐代的時代背景

2. 重溫唐代的著名文體:唐詩

3. 介紹一首作者所著的唐詩

指示:

1. 一起朗讀《烏衣巷》一次

提問:

2. 試利用詩句說明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9

重點一

理解課文大

意(一)

朗讀

指示:

1. 課文可以分成三個部份。

現在請根據投影片上的斜線先把文章分劃開來。

2. 講讀一遍課文的第一部份

提問:

1. 分別請三位同學為我們解釋首三句。

2. 根據句子結構及語譯,找出「則」的意思。

3. 文章說到作者所介意是山的高度、水的深度嗎?

4. 作者介意自己住在一所「陋室」中嗎?為什麼?

5. 試引述文中句子代替上題答案。(唯吾德韾)

6. (解「德韾」)那麼「唯」和「吾」字的意思是?

講述:

1. 指出「斯」、「吾」在文言文中能作代詞用。

Page 3: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_教案

2. 舉「其」、「余」、「爾」、「之」、「朕」、「寡

人」等例指出文言代詞的多樣。

3. 利用本部份的句子重申文言文用字精煉的特色。

指示:

用兩分鐘整理好第一部份的資料

4

重點一

理解課文大

意(二)

重點六

反思城市的

物質生活

重點五

鞏固對偶的

修辭知識

小組討論

(3 分鐘)

指示:

1. 課文的第二部份比較簡單易明,現請同學分成小組,用

三分鐘時間,分別找出投影片中四道題目的答案。

(每組只需完成一道題目)

5

提問:

1. 作者居所的景色如何?

2. 這些景色給你甚麼感覺?

3. 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可以看得到這種景色嗎?(不)為

什麼?(比較市區和鄉郊)

4. (投票)你喜歡這種綠意盎然的景色嗎?

指示:

1. 一同朗讀「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一句。

2. 糾正讀音「上」,指出該字屬動詞,讀「賞(第五

聲)」

3. 再讀一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提問:

1. 這兩句的句子結構很相近,它們運用了甚麼修辭?

Page 4: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_教案

5

由學生總結

全課內容,

讓學生整理

知識,並讓

教師對學生

所學進行簡

單評估

問答 提問:

1. 本課節我們學過了甚麼?

2. 課文作者居住在何種地方?

3. 作者的居所景色如何?

4. 作者喜歡住在陋室嗎?為什麼?

5. 有沒有不明白地方?

指示:

1. 交代功課:抄(二)課一次

2. 備課:從文中找出其他對偶句;

背文章一、二部份

第二及三教節

時間 教學目標 學習活動 提問/ 講述/ 指示

2

指示:

1. 整理桌面準備上課

2. 桌面上要有:課本、備課冊、文具

3 (引入) 問答

提問:

1. 上節課我們學到第幾部份?(二)

2. 我們完成了四道題目中的多少道?(一道)

3. 請問哪一組同學能用白話文告訴我陋室的景色?

講述:

1. 在這節課中我們會繼續了解作者的日常生活和他對物質

生活的想法,暫時放下筆,我們先留心聽和說,稍後我

在題目之間會給予時間讓你們整理答案。

25

重點一

理解課文大

意(二)

問答

提問:

1. 有誰能從課文舉出一句對偶句?

2. 試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 「白丁」意思為?

4. 為什麼古時會把窮及沒有知識的人叫作白丁?

5. 也就是說,作者喜歡與那種人交朋友?為什麼?

6. 那麼,作者平日有甚麼活動呢?

7. 「素琴」、「金經」即是甚麼?

8. 放在這兩個詞語前的「調」、「閱」屬甚麼詞性?

9. 你們對這種生活有甚麼感覺?

Page 5: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_教案

觀看影片

(悶、高雅、脫俗、簡樸)

10. 那麼作者覺得這種生活愜意不愜意?為什麼?

11. 「絲竹」、「案牘」即是甚麼?(根據語譯)

12. 你們聽過絲竹和素琴的聲音了嗎?(沒有)

13. 「之」字代表甚麼意思?

講述:

1. 素琴的外貌;

2. 絲竹概括的樂器種類;

3. 播放素琴及絲竹的音樂各一首(不說明哪首是絲竹或素

琴),配合模擬作者在陋室吟詩的畫像,讓學生自行分

辨。

指示:

1. 朗讀課文第二部份

10

重點二

理解課文大

意(三)

重點五

鞏固對偶修

辭知識

重點四

認識用典

朗讀

問答

指示:

1. 請一組同學為我們朗讀文章第三部份

提問:

1. 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2. 為什麼作者原來好好的寫著自己的曰常生活,忽然又提

到了諸葛亮和楊雄的住處?

講述:作者隱寓了自己的志氣品格像以上兩位名人一樣清高、脫

俗,不追求富貴!

提問:

3. 為什麼他用自己身份來說「何陋之有」?為什麼要引孔

子話語?作用在哪?

4. 由此可見,除了喜歡自己的陋室外,作者對自己的陋室

還有甚麼感覺?(引以為傲、滿足等……)

5. 這部份有沒有對偶句?如有,試讀出來。

講述:

1. 此句亦同時運用了另一種修辭:用典(引用典故,著名

的人或故事來突出自己想說明的東西)

Page 6: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_教案

20

重點二

理解全文主

重點六

反思對物質

生活的追求

及影響

問答

填充

小組討論

提問:

1. 作者其實想借文章,借他的陋室說明甚麼?

2. 試用三分鐘完成「作者通過_______,表現了自

己_________,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

趣。」一句。

指示:

1. 試以小組形式互相討論答案,修訂出最合理的答案。

2. 選出三組說出答案由同學評鑑答案的優劣。

講述:

1. 總結課文主旨。

提問:

2. 你的生活和作者的生活有何不同?

3. 你認同作者的生活態度嗎?為什麼?

4. 你認為物質生活對人有甚麼影響?

5. 你認為當我們追求簡樸的生活時,可能會遇到甚麼困

難?

6. 面對這些困難時,我們應該怎樣做?

7. 試分享你的交友之道

2 指示:

1. 整理課文筆記,準備分析課文的寫作手法。

13 鞏固課堂所

學知識

小組填充

問答

講述:

1. 指出「斯是陋室,唯吾德韾」的作用:抒情

2. 分析、總結課文第二部份:寫景、人、事

指示:

1. 完成投影片中的表格

5 總結課堂 個人分享

提問:

1. 分享你對讀完本課的感受

2. 指出本課所學

3. 交代功課:背(二)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