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機械工程學系oiasystem.ntu.edu.tw/admission/files/dept/1011/... · 國立臺灣大學...

5
臺大機械系智慧車輛 446 國立臺灣大學 概況 2018 - 9 1 0 2 二|機械工程學系 簡介 臺大機1943年,本系以「因應科技與工業之發展趨勢 ,以培養具前瞻與領導能力之優秀機械工程人才為宗 旨」為教育目標。在這個指導原則下,本系悠久的歷 史已培養出許多國內機械與精密機電產業中的領導人 。為創造世界一流的教育與研究環境,本系已於2005 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並且在2018年持續通過第三週 期認證,透過國際相互認可機構的專業認證,達到提 高學術聲譽、社會認同、國際化等目標。除了落實傳 統機械固力、設計、製造、熱流、控制五個專業領域 之基礎課程訓練外,本系亦因應大環境需求強化「新 能源」、「精密機械」、「生醫晶片」與「智慧型機 器人」等跨領域新興學程的訓練。在研究方面,為了 因應國際機械工程科技之發展趨勢,除了當前最迫切 的精密奈米製造、新能源技術、智慧型機器人的研究 外,本系在微機電系統、次世代引擎燃燒技術、奈米 科技、分子動力學、結構完整性及可靠度分析、流固 耦合力學、製程熱流分析、系統動力、精密控制等各 領域均有極傑出的表現。研究成果包括每年發表SCI期 刊論文超過200篇及技術專利20件以上。研究成果亦 受各方肯定與推崇,獲得科技部的獎項者,目前已有 特約研究員24人次、傑出研究獎31人次、吳大猷先生 紀念獎6人;校內的獎項,則有15人獲聘為臺灣大學 特聘教授;業界及社團法人的獎項,則有東元科技獎 4人、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教授4人、機械工程學會傑 出教6人、自動化學會自動化獎章1人等重要獎勵。在 全體師生同仁共同努力下,本系在2018年之QS世界排 名躍升至第35名,充份顯示出本系在研究教學的表現 在國際上是一流水準並有高知名度。

Transcript of 二|機械工程學系oiasystem.ntu.edu.tw/admission/files/dept/1011/... · 國立臺灣大學...

Page 1: 二|機械工程學系oiasystem.ntu.edu.tw/admission/files/dept/1011/... · 國立臺灣大學 概況 2 0 1 8 - 2 0 1 9 二|機械工程學系 簡介 臺大機1943年,本系以「因應科技與工業之發展趨勢

臺大機械系智慧車輛

446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概 況 2 0 1 8 - 9102

二|機械工程學系

簡介

臺大機1943年,本系以「因應科技與工業之發展趨勢

,以培養具前瞻與領導能力之優秀機械工程人才為宗

旨」為教育目標。在這個指導原則下,本系悠久的歷

史已培養出許多國內機械與精密機電產業中的領導人

。為創造世界一流的教育與研究環境,本系已於2005

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並且在2018年持續通過第三週

期認證,透過國際相互認可機構的專業認證,達到提

高學術聲譽、社會認同、國際化等目標。除了落實傳

統機械固力、設計、製造、熱流、控制五個專業領域

之基礎課程訓練外,本系亦因應大環境需求強化「新

能源」、「精密機械」、「生醫晶片」與「智慧型機

器人」等跨領域新興學程的訓練。在研究方面,為了

因應國際機械工程科技之發展趨勢,除了當前最迫切

的精密奈米製造、新能源技術、智慧型機器人的研究

外,本系在微機電系統、次世代引擎燃燒技術、奈米

科技、分子動力學、結構完整性及可靠度分析、流固

耦合力學、製程熱流分析、系統動力、精密控制等各

領域均有極傑出的表現。研究成果包括每年發表SCI期

刊論文超過200篇及技術專利20件以上。研究成果亦

受各方肯定與推崇,獲得科技部的獎項者,目前已有

特約研究員24人次、傑出研究獎31人次、吳大猷先生

紀念獎6人;校內的獎項,則有15人獲聘為臺灣大學

特聘教授;業界及社團法人的獎項,則有東元科技獎

4人、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教授4人、機械工程學會傑

出教6人、自動化學會自動化獎章1人等重要獎勵。在

全體師生同仁共同努力下,本系在2018年之QS世界排

名躍升至第35名,充份顯示出本系在研究教學的表現

在國際上是一流水準並有高知名度。

師資

特聘研究講座:2人

專任教師:57人

兼任教師:1人

教授兼系主任

黃美嬌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Email:[email protected]

特聘研究講座

何志明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

劉錦川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

專任教師

教授

黃秉鈞 烏克蘭奧德薩制冷研究院榮譽博士

吳錫侃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廖運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馬劍清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

吳文方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黃漢邦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陳希立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單秋成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楊宏智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博士

陳炳煇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陽毅平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

鄭榮和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顏家鈺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申語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陳復國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陳振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陳達仁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伍次寅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黃光裕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工程博士

李志中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楊鏡堂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楊燿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陳湘鳳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博士

陳亮嘉 澳洲南澳大利亞大學博士

王富正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潘國隆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蕭浩明 美國西北大學博士

林沛群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范士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

孫珍理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馥菱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詹魁元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廖洺漢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莊嘉揚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蔡孟勳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

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邱文祥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

副教授

鍾添東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劉霆 美國羅格斯大學博士

陳漢明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盧中仁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蔡曜陽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

李貫銘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黃信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李 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士進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黃育熙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助理教授

蘇偉儁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

劉建豪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廖先順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陳志軒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蔡協澄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張鈞棣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鄭憶中 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

許麗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林峻永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徐冠倫 美國田納西理工大學博士

兼任教師

副教授

溫家俊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博士

教學研究設備

本系的教學研究主要在工綜館,另分佈在舊數學館、

新數學館、實習工場及永齡生醫館等處,除提供本系

師生所需之教室、研究室、研討室外,更有各類輔助

教學及研究之實驗室九十多間。其中量測原理、機工

實驗、創新實作中心及機械實習工場可以提供大學部

學生之各項機械工程實驗與實作課程。

至於其他實驗室研究主題有:燃燒、熱流雷射、二相

流、計算流力、塵粒、鍋爐、校正、低溫冷凍、太陽

能、太陽能車、新能源研發、能源管理、燃料電池應

用、環保電動車輛研發、風力發電機、破壞、疲勞及

斷裂、金屬成形、塑膠加工、機械材料、表面改質、

鑄造、切削加工、磨潤、放電加工、工廠自動化、精

密量測與加工、半導體製程設備開發、機械設計、精

密機械、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機密系統控制、系統

模擬、機器人、智慧型車輛、機電整合、微機電系統

、RFID、奈米工程、奈米量測、軟性電子、生物力學

、生物晶片製作、生醫輔具開發、潔淨室技術等相關

之研發,加上各類電腦及網路設備,構成一個環境極

佳之教學與研究體系。

課程規劃

大學部

依目前的規定,本系最低畢業學分總數為系訂必修69

學分,選修47學分,共同必修與通識共24學分,共計

140學分。選修47學分中,至少必須包括本系所規劃

之知識領域選修科目21學分。另外,體育必修4學分

,服務課程必修三學期(零學分),但不計入畢業總

學分內。

必修課程如下:

微積分甲上(4)、微積分甲下(4)、普通物理學甲

上(3)、普通物理學甲下(3)、普通物理學實驗上

(1)、普通物理學實驗下(1)、普通化學丙(3)

、普通化學實驗(1)、機械工程概論(0)、機械工

程實務(2)、靜力學(2)、動力學(3)、工程圖

學(2)、工場實習(1)、熱力學(3)、工程數學

上(3)、工程數學下(3)、工程材料(3)、機動

學(3)、機械製造(3)、材料力學(3)、機械設

計原理(3)、量測原理與機工實驗一(2)、量測原

理與機工實驗二(2)、流體力學(3)、自動控制(

3)、熱傳學(3)、計算機程式(2)

研究所

本所分固體力學、機械設計、機械製造、熱流科學、

系統控制五組進行教學與研究。碩士班學生必須於修

業年限內(一至四年)選修研究領域課程24學分,並完成

碩士論文一本,通過論文口試後始能畢業,獲得碩士

學位。

博士班學生不分組,但分成熱流學、控制學、固體力

學、機械設計學、機械製造學五個主修學門。博士班

學生須選定一學門參加資格考核,至多參加兩次,且

所有科目須於入學(或轉入)起4個學期內通過,否

則以退學處理。此外,博士班學生須於修業年限內(二

至七年),修滿18學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須修滿

30學分),提出論文、通過學位考試,並完成語言及

於EI或SCI收錄之期刊發表論文至少二篇(其中至少一

篇發表於SCI收錄之期刊)等相關要求後始可畢業,授

予博士學位。

學術活動

1. 本系已於西元2005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並且在

2018年持續通過工程教育認證。

2. 本系每週定期舉辦專題研究討論,邀請國內外專家

學者演講,促進學術交流。

3. 本系每年不定期舉辦或協辦許多國內外的學術研討

會,邀請國際知名學者蒞臨訪問,促進國際交流合

作與提升研究水準。

4. 本系教師及研究生不定期出席國際會議發表論文或

到國外知名學術機構進行短期的研究與交流。

5. 本系和密西根州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韓國高麗

大學、法國UniversiteJosephFourier-UJF、德國伊爾

梅瑙工業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機械工程學

院、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中國同濟大學

簽訂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

就業與進修管道

■ 可習之專業能力

1. 固體力學工程,材料力學、機械振動、機械結構等。

2. 熱學工程,如原動力廠、引擎、冷凍空調等。

3. 體力學工程,如流體機械、真空技術、航空工程等。

4. 機械設計,如電腦輔助設計、機構與機械設計等。

5. 機械製造,如切削、鑄造,塑膠加工等。

6. 控制工程,如自動化工程、機器人機電系統等。

7. 奈米技術與微機電系統,如微感應器、微驅動器等。

■ 主要進修領域

1. 機械工程研究所。

2. 應用力學研究所。

3. 航空太空研究所。

4. 材料科學及工程研究所。

5.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

6. 電機工程研究所。

7. 光電工程研究所。

8. 環境工程研究所。

9. 工業工程研究所。

■ 就業管道

1. 高科技產業,精密機械產業、機電產業與新興科技

產業。

2. 政府機構,如經濟部、環保署、交通部與地方各級

政府。

3. 教育機構,如大學校院之機械工程相關科系。

4. 專業之研發單位,如工研院、中科院、航太工業發

展小組、顧問公司等。

資訊交流

系 主 任 | 黃美嬌教授

電 話 | (02)3366-2720

傳 真 | (02)2363-1755

網 址 | http://www.me.ntu.edu.tw

電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Page 2: 二|機械工程學系oiasystem.ntu.edu.tw/admission/files/dept/1011/... · 國立臺灣大學 概況 2 0 1 8 - 2 0 1 9 二|機械工程學系 簡介 臺大機1943年,本系以「因應科技與工業之發展趨勢

輪腳複合機器人 鋰電池車於椰林道

447

學術單位 || 工學院 || 機械工程學系

簡介

臺大機1943年,本系以「因應科技與工業之發展趨勢

,以培養具前瞻與領導能力之優秀機械工程人才為宗

旨」為教育目標。在這個指導原則下,本系悠久的歷

史已培養出許多國內機械與精密機電產業中的領導人

。為創造世界一流的教育與研究環境,本系已於2005

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並且在2018年持續通過第三週

期認證,透過國際相互認可機構的專業認證,達到提

高學術聲譽、社會認同、國際化等目標。除了落實傳

統機械固力、設計、製造、熱流、控制五個專業領域

之基礎課程訓練外,本系亦因應大環境需求強化「新

能源」、「精密機械」、「生醫晶片」與「智慧型機

器人」等跨領域新興學程的訓練。在研究方面,為了

因應國際機械工程科技之發展趨勢,除了當前最迫切

的精密奈米製造、新能源技術、智慧型機器人的研究

外,本系在微機電系統、次世代引擎燃燒技術、奈米

科技、分子動力學、結構完整性及可靠度分析、流固

耦合力學、製程熱流分析、系統動力、精密控制等各

領域均有極傑出的表現。研究成果包括每年發表SCI期

刊論文超過200篇及技術專利20件以上。研究成果亦

受各方肯定與推崇,獲得科技部的獎項者,目前已有

特約研究員24人次、傑出研究獎31人次、吳大猷先生

紀念獎6人;校內的獎項,則有15人獲聘為臺灣大學

特聘教授;業界及社團法人的獎項,則有東元科技獎

4人、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教授4人、機械工程學會傑

出教6人、自動化學會自動化獎章1人等重要獎勵。在

全體師生同仁共同努力下,本系在2018年之QS世界排

名躍升至第35名,充份顯示出本系在研究教學的表現

在國際上是一流水準並有高知名度。

師資

特聘研究講座:2人

專任教師:57人

兼任教師:1人

教授兼系主任

黃美嬌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Email:[email protected]

特聘研究講座

何志明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

劉錦川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

專任教師

教授

黃秉鈞 烏克蘭奧德薩制冷研究院榮譽博士

吳錫侃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廖運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馬劍清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

吳文方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黃漢邦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陳希立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單秋成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楊宏智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博士

陳炳煇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陽毅平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

鄭榮和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顏家鈺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申語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陳復國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陳振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陳達仁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伍次寅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黃光裕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工程博士

李志中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楊鏡堂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楊燿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陳湘鳳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博士

陳亮嘉 澳洲南澳大利亞大學博士

王富正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潘國隆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蕭浩明 美國西北大學博士

林沛群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范士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

孫珍理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馥菱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詹魁元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廖洺漢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莊嘉揚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蔡孟勳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

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邱文祥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

副教授

鍾添東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劉霆 美國羅格斯大學博士

陳漢明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盧中仁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蔡曜陽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

李貫銘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黃信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李 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士進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黃育熙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助理教授

蘇偉儁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

劉建豪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廖先順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陳志軒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蔡協澄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張鈞棣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鄭憶中 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

許麗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林峻永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徐冠倫 美國田納西理工大學博士

兼任教師

副教授

溫家俊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博士

教學研究設備

本系的教學研究主要在工綜館,另分佈在舊數學館、

新數學館、實習工場及永齡生醫館等處,除提供本系

師生所需之教室、研究室、研討室外,更有各類輔助

教學及研究之實驗室九十多間。其中量測原理、機工

實驗、創新實作中心及機械實習工場可以提供大學部

學生之各項機械工程實驗與實作課程。

至於其他實驗室研究主題有:燃燒、熱流雷射、二相

流、計算流力、塵粒、鍋爐、校正、低溫冷凍、太陽

能、太陽能車、新能源研發、能源管理、燃料電池應

用、環保電動車輛研發、風力發電機、破壞、疲勞及

斷裂、金屬成形、塑膠加工、機械材料、表面改質、

鑄造、切削加工、磨潤、放電加工、工廠自動化、精

密量測與加工、半導體製程設備開發、機械設計、精

密機械、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機密系統控制、系統

模擬、機器人、智慧型車輛、機電整合、微機電系統

、RFID、奈米工程、奈米量測、軟性電子、生物力學

、生物晶片製作、生醫輔具開發、潔淨室技術等相關

之研發,加上各類電腦及網路設備,構成一個環境極

佳之教學與研究體系。

課程規劃

大學部

依目前的規定,本系最低畢業學分總數為系訂必修69

學分,選修47學分,共同必修與通識共24學分,共計

140學分。選修47學分中,至少必須包括本系所規劃

之知識領域選修科目21學分。另外,體育必修4學分

,服務課程必修三學期(零學分),但不計入畢業總

學分內。

必修課程如下:

微積分甲上(4)、微積分甲下(4)、普通物理學甲

上(3)、普通物理學甲下(3)、普通物理學實驗上

(1)、普通物理學實驗下(1)、普通化學丙(3)

、普通化學實驗(1)、機械工程概論(0)、機械工

程實務(2)、靜力學(2)、動力學(3)、工程圖

學(2)、工場實習(1)、熱力學(3)、工程數學

上(3)、工程數學下(3)、工程材料(3)、機動

學(3)、機械製造(3)、材料力學(3)、機械設

計原理(3)、量測原理與機工實驗一(2)、量測原

理與機工實驗二(2)、流體力學(3)、自動控制(

3)、熱傳學(3)、計算機程式(2)

研究所

本所分固體力學、機械設計、機械製造、熱流科學、

系統控制五組進行教學與研究。碩士班學生必須於修

業年限內(一至四年)選修研究領域課程24學分,並完成

碩士論文一本,通過論文口試後始能畢業,獲得碩士

學位。

博士班學生不分組,但分成熱流學、控制學、固體力

學、機械設計學、機械製造學五個主修學門。博士班

學生須選定一學門參加資格考核,至多參加兩次,且

所有科目須於入學(或轉入)起4個學期內通過,否

則以退學處理。此外,博士班學生須於修業年限內(二

至七年),修滿18學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須修滿

30學分),提出論文、通過學位考試,並完成語言及

於EI或SCI收錄之期刊發表論文至少二篇(其中至少一

篇發表於SCI收錄之期刊)等相關要求後始可畢業,授

予博士學位。

學術活動

1. 本系已於西元2005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並且在

2018年持續通過工程教育認證。

2. 本系每週定期舉辦專題研究討論,邀請國內外專家

學者演講,促進學術交流。

3. 本系每年不定期舉辦或協辦許多國內外的學術研討

會,邀請國際知名學者蒞臨訪問,促進國際交流合

作與提升研究水準。

4. 本系教師及研究生不定期出席國際會議發表論文或

到國外知名學術機構進行短期的研究與交流。

5. 本系和密西根州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韓國高麗

大學、法國UniversiteJosephFourier-UJF、德國伊爾

梅瑙工業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機械工程學

院、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中國同濟大學

簽訂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

就業與進修管道

■ 可習之專業能力

1. 固體力學工程,材料力學、機械振動、機械結構等。

2. 熱學工程,如原動力廠、引擎、冷凍空調等。

3. 體力學工程,如流體機械、真空技術、航空工程等。

4. 機械設計,如電腦輔助設計、機構與機械設計等。

5. 機械製造,如切削、鑄造,塑膠加工等。

6. 控制工程,如自動化工程、機器人機電系統等。

7. 奈米技術與微機電系統,如微感應器、微驅動器等。

■ 主要進修領域

1. 機械工程研究所。

2. 應用力學研究所。

3. 航空太空研究所。

4. 材料科學及工程研究所。

5.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

6. 電機工程研究所。

7. 光電工程研究所。

8. 環境工程研究所。

9. 工業工程研究所。

■ 就業管道

1. 高科技產業,精密機械產業、機電產業與新興科技

產業。

2. 政府機構,如經濟部、環保署、交通部與地方各級

政府。

3. 教育機構,如大學校院之機械工程相關科系。

4. 專業之研發單位,如工研院、中科院、航太工業發

展小組、顧問公司等。

資訊交流

系 主 任 | 黃美嬌教授

電 話 | (02)3366-2720

傳 真 | (02)2363-1755

網 址 | http://www.me.ntu.edu.tw

電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Page 3: 二|機械工程學系oiasystem.ntu.edu.tw/admission/files/dept/1011/... · 國立臺灣大學 概況 2 0 1 8 - 2 0 1 9 二|機械工程學系 簡介 臺大機1943年,本系以「因應科技與工業之發展趨勢

448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概 況 2 0 1 8 - 9102

簡介

臺大機1943年,本系以「因應科技與工業之發展趨勢

,以培養具前瞻與領導能力之優秀機械工程人才為宗

旨」為教育目標。在這個指導原則下,本系悠久的歷

史已培養出許多國內機械與精密機電產業中的領導人

。為創造世界一流的教育與研究環境,本系已於2005

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並且在2018年持續通過第三週

期認證,透過國際相互認可機構的專業認證,達到提

高學術聲譽、社會認同、國際化等目標。除了落實傳

統機械固力、設計、製造、熱流、控制五個專業領域

之基礎課程訓練外,本系亦因應大環境需求強化「新

能源」、「精密機械」、「生醫晶片」與「智慧型機

器人」等跨領域新興學程的訓練。在研究方面,為了

因應國際機械工程科技之發展趨勢,除了當前最迫切

的精密奈米製造、新能源技術、智慧型機器人的研究

外,本系在微機電系統、次世代引擎燃燒技術、奈米

科技、分子動力學、結構完整性及可靠度分析、流固

耦合力學、製程熱流分析、系統動力、精密控制等各

領域均有極傑出的表現。研究成果包括每年發表SCI期

刊論文超過200篇及技術專利20件以上。研究成果亦

受各方肯定與推崇,獲得科技部的獎項者,目前已有

特約研究員24人次、傑出研究獎31人次、吳大猷先生

紀念獎6人;校內的獎項,則有15人獲聘為臺灣大學

特聘教授;業界及社團法人的獎項,則有東元科技獎

4人、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教授4人、機械工程學會傑

出教6人、自動化學會自動化獎章1人等重要獎勵。在

全體師生同仁共同努力下,本系在2018年之QS世界排

名躍升至第35名,充份顯示出本系在研究教學的表現

在國際上是一流水準並有高知名度。

師資

特聘研究講座:2人

專任教師:57人

兼任教師:1人

教授兼系主任

黃美嬌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Email:[email protected]

特聘研究講座

何志明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

劉錦川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

專任教師

教授

黃秉鈞 烏克蘭奧德薩制冷研究院榮譽博士

吳錫侃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廖運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馬劍清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

吳文方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黃漢邦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陳希立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單秋成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楊宏智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博士

陳炳煇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陽毅平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

鄭榮和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顏家鈺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申語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陳復國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陳振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陳達仁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伍次寅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黃光裕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工程博士

李志中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楊鏡堂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楊燿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陳湘鳳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博士

陳亮嘉 澳洲南澳大利亞大學博士

王富正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潘國隆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蕭浩明 美國西北大學博士

林沛群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范士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

孫珍理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馥菱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詹魁元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廖洺漢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莊嘉揚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蔡孟勳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

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邱文祥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

副教授

鍾添東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劉霆 美國羅格斯大學博士

陳漢明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盧中仁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蔡曜陽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

李貫銘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黃信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李 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士進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黃育熙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助理教授

蘇偉儁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

劉建豪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廖先順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陳志軒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蔡協澄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張鈞棣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鄭憶中 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

許麗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林峻永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徐冠倫 美國田納西理工大學博士

兼任教師

副教授

溫家俊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博士

教學研究設備

本系的教學研究主要在工綜館,另分佈在舊數學館、

新數學館、實習工場及永齡生醫館等處,除提供本系

師生所需之教室、研究室、研討室外,更有各類輔助

教學及研究之實驗室九十多間。其中量測原理、機工

實驗、創新實作中心及機械實習工場可以提供大學部

學生之各項機械工程實驗與實作課程。

至於其他實驗室研究主題有:燃燒、熱流雷射、二相

流、計算流力、塵粒、鍋爐、校正、低溫冷凍、太陽

能、太陽能車、新能源研發、能源管理、燃料電池應

用、環保電動車輛研發、風力發電機、破壞、疲勞及

斷裂、金屬成形、塑膠加工、機械材料、表面改質、

鑄造、切削加工、磨潤、放電加工、工廠自動化、精

密量測與加工、半導體製程設備開發、機械設計、精

密機械、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機密系統控制、系統

模擬、機器人、智慧型車輛、機電整合、微機電系統

、RFID、奈米工程、奈米量測、軟性電子、生物力學

、生物晶片製作、生醫輔具開發、潔淨室技術等相關

之研發,加上各類電腦及網路設備,構成一個環境極

佳之教學與研究體系。

課程規劃

大學部

依目前的規定,本系最低畢業學分總數為系訂必修69

學分,選修47學分,共同必修與通識共24學分,共計

140學分。選修47學分中,至少必須包括本系所規劃

之知識領域選修科目21學分。另外,體育必修4學分

,服務課程必修三學期(零學分),但不計入畢業總

學分內。

必修課程如下:

微積分甲上(4)、微積分甲下(4)、普通物理學甲

上(3)、普通物理學甲下(3)、普通物理學實驗上

(1)、普通物理學實驗下(1)、普通化學丙(3)

、普通化學實驗(1)、機械工程概論(0)、機械工

程實務(2)、靜力學(2)、動力學(3)、工程圖

學(2)、工場實習(1)、熱力學(3)、工程數學

上(3)、工程數學下(3)、工程材料(3)、機動

學(3)、機械製造(3)、材料力學(3)、機械設

計原理(3)、量測原理與機工實驗一(2)、量測原

理與機工實驗二(2)、流體力學(3)、自動控制(

3)、熱傳學(3)、計算機程式(2)

研究所

本所分固體力學、機械設計、機械製造、熱流科學、

系統控制五組進行教學與研究。碩士班學生必須於修

業年限內(一至四年)選修研究領域課程24學分,並完成

碩士論文一本,通過論文口試後始能畢業,獲得碩士

學位。

博士班學生不分組,但分成熱流學、控制學、固體力

學、機械設計學、機械製造學五個主修學門。博士班

學生須選定一學門參加資格考核,至多參加兩次,且

所有科目須於入學(或轉入)起4個學期內通過,否

則以退學處理。此外,博士班學生須於修業年限內(二

至七年),修滿18學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須修滿

30學分),提出論文、通過學位考試,並完成語言及

於EI或SCI收錄之期刊發表論文至少二篇(其中至少一

篇發表於SCI收錄之期刊)等相關要求後始可畢業,授

予博士學位。

學術活動

1. 本系已於西元2005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並且在

2018年持續通過工程教育認證。

2. 本系每週定期舉辦專題研究討論,邀請國內外專家

學者演講,促進學術交流。

3. 本系每年不定期舉辦或協辦許多國內外的學術研討

會,邀請國際知名學者蒞臨訪問,促進國際交流合

作與提升研究水準。

4. 本系教師及研究生不定期出席國際會議發表論文或

到國外知名學術機構進行短期的研究與交流。

5. 本系和密西根州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韓國高麗

大學、法國UniversiteJosephFourier-UJF、德國伊爾

梅瑙工業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機械工程學

院、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中國同濟大學

簽訂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

就業與進修管道

■ 可習之專業能力

1. 固體力學工程,材料力學、機械振動、機械結構等。

2. 熱學工程,如原動力廠、引擎、冷凍空調等。

3. 體力學工程,如流體機械、真空技術、航空工程等。

4. 機械設計,如電腦輔助設計、機構與機械設計等。

5. 機械製造,如切削、鑄造,塑膠加工等。

6. 控制工程,如自動化工程、機器人機電系統等。

7. 奈米技術與微機電系統,如微感應器、微驅動器等。

■ 主要進修領域

1. 機械工程研究所。

2. 應用力學研究所。

3. 航空太空研究所。

4. 材料科學及工程研究所。

5.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

6. 電機工程研究所。

7. 光電工程研究所。

8. 環境工程研究所。

9. 工業工程研究所。

■ 就業管道

1. 高科技產業,精密機械產業、機電產業與新興科技

產業。

2. 政府機構,如經濟部、環保署、交通部與地方各級

政府。

3. 教育機構,如大學校院之機械工程相關科系。

4. 專業之研發單位,如工研院、中科院、航太工業發

展小組、顧問公司等。

資訊交流

系 主 任 | 黃美嬌教授

電 話 | (02)3366-2720

傳 真 | (02)2363-1755

網 址 | http://www.me.ntu.edu.tw

電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Page 4: 二|機械工程學系oiasystem.ntu.edu.tw/admission/files/dept/1011/... · 國立臺灣大學 概況 2 0 1 8 - 2 0 1 9 二|機械工程學系 簡介 臺大機1943年,本系以「因應科技與工業之發展趨勢

臺大機械系機械工程實務(總整)課程學期末合照

24

449

學術單位 || 工學院 || 機械工程學系

簡介

臺大機1943年,本系以「因應科技與工業之發展趨勢

,以培養具前瞻與領導能力之優秀機械工程人才為宗

旨」為教育目標。在這個指導原則下,本系悠久的歷

史已培養出許多國內機械與精密機電產業中的領導人

。為創造世界一流的教育與研究環境,本系已於2005

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並且在2018年持續通過第三週

期認證,透過國際相互認可機構的專業認證,達到提

高學術聲譽、社會認同、國際化等目標。除了落實傳

統機械固力、設計、製造、熱流、控制五個專業領域

之基礎課程訓練外,本系亦因應大環境需求強化「新

能源」、「精密機械」、「生醫晶片」與「智慧型機

器人」等跨領域新興學程的訓練。在研究方面,為了

因應國際機械工程科技之發展趨勢,除了當前最迫切

的精密奈米製造、新能源技術、智慧型機器人的研究

外,本系在微機電系統、次世代引擎燃燒技術、奈米

科技、分子動力學、結構完整性及可靠度分析、流固

耦合力學、製程熱流分析、系統動力、精密控制等各

領域均有極傑出的表現。研究成果包括每年發表SCI期

刊論文超過200篇及技術專利20件以上。研究成果亦

受各方肯定與推崇,獲得科技部的獎項者,目前已有

特約研究員24人次、傑出研究獎31人次、吳大猷先生

紀念獎6人;校內的獎項,則有15人獲聘為臺灣大學

特聘教授;業界及社團法人的獎項,則有東元科技獎

4人、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教授4人、機械工程學會傑

出教6人、自動化學會自動化獎章1人等重要獎勵。在

全體師生同仁共同努力下,本系在2018年之QS世界排

名躍升至第35名,充份顯示出本系在研究教學的表現

在國際上是一流水準並有高知名度。

師資

特聘研究講座:2人

專任教師:57人

兼任教師:1人

教授兼系主任

黃美嬌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Email:[email protected]

特聘研究講座

何志明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

劉錦川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

專任教師

教授

黃秉鈞 烏克蘭奧德薩制冷研究院榮譽博士

吳錫侃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廖運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馬劍清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

吳文方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黃漢邦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陳希立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單秋成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楊宏智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博士

陳炳煇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陽毅平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

鄭榮和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顏家鈺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申語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陳復國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陳振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陳達仁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伍次寅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黃光裕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工程博士

李志中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楊鏡堂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楊燿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陳湘鳳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博士

陳亮嘉 澳洲南澳大利亞大學博士

王富正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潘國隆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蕭浩明 美國西北大學博士

林沛群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范士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

孫珍理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馥菱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詹魁元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廖洺漢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莊嘉揚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蔡孟勳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

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邱文祥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

副教授

鍾添東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劉霆 美國羅格斯大學博士

陳漢明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盧中仁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蔡曜陽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

李貫銘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黃信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李 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士進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黃育熙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助理教授

蘇偉儁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

劉建豪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廖先順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陳志軒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蔡協澄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張鈞棣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鄭憶中 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

許麗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林峻永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徐冠倫 美國田納西理工大學博士

兼任教師

副教授

溫家俊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博士

教學研究設備

本系的教學研究主要在工綜館,另分佈在舊數學館、

新數學館、實習工場及永齡生醫館等處,除提供本系

師生所需之教室、研究室、研討室外,更有各類輔助

教學及研究之實驗室九十多間。其中量測原理、機工

實驗、創新實作中心及機械實習工場可以提供大學部

學生之各項機械工程實驗與實作課程。

至於其他實驗室研究主題有:燃燒、熱流雷射、二相

流、計算流力、塵粒、鍋爐、校正、低溫冷凍、太陽

能、太陽能車、新能源研發、能源管理、燃料電池應

用、環保電動車輛研發、風力發電機、破壞、疲勞及

斷裂、金屬成形、塑膠加工、機械材料、表面改質、

鑄造、切削加工、磨潤、放電加工、工廠自動化、精

密量測與加工、半導體製程設備開發、機械設計、精

密機械、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機密系統控制、系統

模擬、機器人、智慧型車輛、機電整合、微機電系統

、RFID、奈米工程、奈米量測、軟性電子、生物力學

、生物晶片製作、生醫輔具開發、潔淨室技術等相關

之研發,加上各類電腦及網路設備,構成一個環境極

佳之教學與研究體系。

課程規劃

大學部

依目前的規定,本系最低畢業學分總數為系訂必修69

學分,選修47學分,共同必修與通識共24學分,共計

140學分。選修47學分中,至少必須包括本系所規劃

之知識領域選修科目21學分。另外,體育必修4學分

,服務課程必修三學期(零學分),但不計入畢業總

學分內。

必修課程如下:

微積分甲上(4)、微積分甲下(4)、普通物理學甲

上(3)、普通物理學甲下(3)、普通物理學實驗上

(1)、普通物理學實驗下(1)、普通化學丙(3)

、普通化學實驗(1)、機械工程概論(0)、機械工

程實務(2)、靜力學(2)、動力學(3)、工程圖

學(2)、工場實習(1)、熱力學(3)、工程數學

上(3)、工程數學下(3)、工程材料(3)、機動

學(3)、機械製造(3)、材料力學(3)、機械設

計原理(3)、量測原理與機工實驗一(2)、量測原

理與機工實驗二(2)、流體力學(3)、自動控制(

3)、熱傳學(3)、計算機程式(2)

研究所

本所分固體力學、機械設計、機械製造、熱流科學、

系統控制五組進行教學與研究。碩士班學生必須於修

業年限內(一至四年)選修研究領域課程24學分,並完成

碩士論文一本,通過論文口試後始能畢業,獲得碩士

學位。

博士班學生不分組,但分成熱流學、控制學、固體力

學、機械設計學、機械製造學五個主修學門。博士班

學生須選定一學門參加資格考核,至多參加兩次,且

所有科目須於入學(或轉入)起4個學期內通過,否

則以退學處理。此外,博士班學生須於修業年限內(二

至七年),修滿18學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須修滿

30學分),提出論文、通過學位考試,並完成語言及

於EI或SCI收錄之期刊發表論文至少二篇(其中至少一

篇發表於SCI收錄之期刊)等相關要求後始可畢業,授

予博士學位。

學術活動

1. 本系已於西元2005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並且在

2018年持續通過工程教育認證。

2. 本系每週定期舉辦專題研究討論,邀請國內外專家

學者演講,促進學術交流。

3. 本系每年不定期舉辦或協辦許多國內外的學術研討

會,邀請國際知名學者蒞臨訪問,促進國際交流合

作與提升研究水準。

4. 本系教師及研究生不定期出席國際會議發表論文或

到國外知名學術機構進行短期的研究與交流。

5. 本系和密西根州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韓國高麗

大學、法國UniversiteJosephFourier-UJF、德國伊爾

梅瑙工業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機械工程學

院、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中國同濟大學

簽訂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

就業與進修管道

■ 可習之專業能力

1. 固體力學工程,材料力學、機械振動、機械結構等。

2. 熱學工程,如原動力廠、引擎、冷凍空調等。

3. 體力學工程,如流體機械、真空技術、航空工程等。

4. 機械設計,如電腦輔助設計、機構與機械設計等。

5. 機械製造,如切削、鑄造,塑膠加工等。

6. 控制工程,如自動化工程、機器人機電系統等。

7. 奈米技術與微機電系統,如微感應器、微驅動器等。

■ 主要進修領域

1. 機械工程研究所。

2. 應用力學研究所。

3. 航空太空研究所。

4. 材料科學及工程研究所。

5.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

6. 電機工程研究所。

7. 光電工程研究所。

8. 環境工程研究所。

9. 工業工程研究所。

■ 就業管道

1. 高科技產業,精密機械產業、機電產業與新興科技

產業。

2. 政府機構,如經濟部、環保署、交通部與地方各級

政府。

3. 教育機構,如大學校院之機械工程相關科系。

4. 專業之研發單位,如工研院、中科院、航太工業發

展小組、顧問公司等。

資訊交流

系 主 任 | 黃美嬌教授

電 話 | (02)3366-2720

傳 真 | (02)2363-1755

網 址 | http://www.me.ntu.edu.tw

電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Page 5: 二|機械工程學系oiasystem.ntu.edu.tw/admission/files/dept/1011/... · 國立臺灣大學 概況 2 0 1 8 - 2 0 1 9 二|機械工程學系 簡介 臺大機1943年,本系以「因應科技與工業之發展趨勢

450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概 況 2 0 1 8 - 9102

簡介

臺大機1943年,本系以「因應科技與工業之發展趨勢

,以培養具前瞻與領導能力之優秀機械工程人才為宗

旨」為教育目標。在這個指導原則下,本系悠久的歷

史已培養出許多國內機械與精密機電產業中的領導人

。為創造世界一流的教育與研究環境,本系已於2005

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並且在2018年持續通過第三週

期認證,透過國際相互認可機構的專業認證,達到提

高學術聲譽、社會認同、國際化等目標。除了落實傳

統機械固力、設計、製造、熱流、控制五個專業領域

之基礎課程訓練外,本系亦因應大環境需求強化「新

能源」、「精密機械」、「生醫晶片」與「智慧型機

器人」等跨領域新興學程的訓練。在研究方面,為了

因應國際機械工程科技之發展趨勢,除了當前最迫切

的精密奈米製造、新能源技術、智慧型機器人的研究

外,本系在微機電系統、次世代引擎燃燒技術、奈米

科技、分子動力學、結構完整性及可靠度分析、流固

耦合力學、製程熱流分析、系統動力、精密控制等各

領域均有極傑出的表現。研究成果包括每年發表SCI期

刊論文超過200篇及技術專利20件以上。研究成果亦

受各方肯定與推崇,獲得科技部的獎項者,目前已有

特約研究員24人次、傑出研究獎31人次、吳大猷先生

紀念獎6人;校內的獎項,則有15人獲聘為臺灣大學

特聘教授;業界及社團法人的獎項,則有東元科技獎

4人、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教授4人、機械工程學會傑

出教6人、自動化學會自動化獎章1人等重要獎勵。在

全體師生同仁共同努力下,本系在2018年之QS世界排

名躍升至第35名,充份顯示出本系在研究教學的表現

在國際上是一流水準並有高知名度。

師資

特聘研究講座:2人

專任教師:57人

兼任教師:1人

教授兼系主任

黃美嬌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Email:[email protected]

特聘研究講座

何志明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

劉錦川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

專任教師

教授

黃秉鈞 烏克蘭奧德薩制冷研究院榮譽博士

吳錫侃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廖運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馬劍清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

吳文方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黃漢邦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陳希立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單秋成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楊宏智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博士

陳炳煇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陽毅平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

鄭榮和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顏家鈺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申語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陳復國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陳振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陳達仁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伍次寅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黃光裕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工程博士

李志中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楊鏡堂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楊燿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陳湘鳳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博士

陳亮嘉 澳洲南澳大利亞大學博士

王富正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潘國隆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蕭浩明 美國西北大學博士

林沛群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范士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

孫珍理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馥菱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詹魁元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廖洺漢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莊嘉揚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蔡孟勳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

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邱文祥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

副教授

鍾添東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劉霆 美國羅格斯大學博士

陳漢明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盧中仁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蔡曜陽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

李貫銘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黃信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李 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楊士進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黃育熙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助理教授

蘇偉儁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

劉建豪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廖先順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陳志軒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蔡協澄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張鈞棣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鄭憶中 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

許麗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林峻永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徐冠倫 美國田納西理工大學博士

兼任教師

副教授

溫家俊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博士

教學研究設備

本系的教學研究主要在工綜館,另分佈在舊數學館、

新數學館、實習工場及永齡生醫館等處,除提供本系

師生所需之教室、研究室、研討室外,更有各類輔助

教學及研究之實驗室九十多間。其中量測原理、機工

實驗、創新實作中心及機械實習工場可以提供大學部

學生之各項機械工程實驗與實作課程。

至於其他實驗室研究主題有:燃燒、熱流雷射、二相

流、計算流力、塵粒、鍋爐、校正、低溫冷凍、太陽

能、太陽能車、新能源研發、能源管理、燃料電池應

用、環保電動車輛研發、風力發電機、破壞、疲勞及

斷裂、金屬成形、塑膠加工、機械材料、表面改質、

鑄造、切削加工、磨潤、放電加工、工廠自動化、精

密量測與加工、半導體製程設備開發、機械設計、精

密機械、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機密系統控制、系統

模擬、機器人、智慧型車輛、機電整合、微機電系統

、RFID、奈米工程、奈米量測、軟性電子、生物力學

、生物晶片製作、生醫輔具開發、潔淨室技術等相關

之研發,加上各類電腦及網路設備,構成一個環境極

佳之教學與研究體系。

課程規劃

大學部

依目前的規定,本系最低畢業學分總數為系訂必修69

學分,選修47學分,共同必修與通識共24學分,共計

140學分。選修47學分中,至少必須包括本系所規劃

之知識領域選修科目21學分。另外,體育必修4學分

,服務課程必修三學期(零學分),但不計入畢業總

學分內。

必修課程如下:

微積分甲上(4)、微積分甲下(4)、普通物理學甲

上(3)、普通物理學甲下(3)、普通物理學實驗上

(1)、普通物理學實驗下(1)、普通化學丙(3)

、普通化學實驗(1)、機械工程概論(0)、機械工

程實務(2)、靜力學(2)、動力學(3)、工程圖

學(2)、工場實習(1)、熱力學(3)、工程數學

上(3)、工程數學下(3)、工程材料(3)、機動

學(3)、機械製造(3)、材料力學(3)、機械設

計原理(3)、量測原理與機工實驗一(2)、量測原

理與機工實驗二(2)、流體力學(3)、自動控制(

3)、熱傳學(3)、計算機程式(2)

研究所

本所分固體力學、機械設計、機械製造、熱流科學、

系統控制五組進行教學與研究。碩士班學生必須於修

業年限內(一至四年)選修研究領域課程24學分,並完成

碩士論文一本,通過論文口試後始能畢業,獲得碩士

學位。

博士班學生不分組,但分成熱流學、控制學、固體力

學、機械設計學、機械製造學五個主修學門。博士班

學生須選定一學門參加資格考核,至多參加兩次,且

所有科目須於入學(或轉入)起4個學期內通過,否

則以退學處理。此外,博士班學生須於修業年限內(二

至七年),修滿18學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須修滿

30學分),提出論文、通過學位考試,並完成語言及

於EI或SCI收錄之期刊發表論文至少二篇(其中至少一

篇發表於SCI收錄之期刊)等相關要求後始可畢業,授

予博士學位。

學術活動

1. 本系已於西元2005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並且在

2018年持續通過工程教育認證。

2. 本系每週定期舉辦專題研究討論,邀請國內外專家

學者演講,促進學術交流。

3. 本系每年不定期舉辦或協辦許多國內外的學術研討

會,邀請國際知名學者蒞臨訪問,促進國際交流合

作與提升研究水準。

4. 本系教師及研究生不定期出席國際會議發表論文或

到國外知名學術機構進行短期的研究與交流。

5. 本系和密西根州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韓國高麗

大學、法國UniversiteJosephFourier-UJF、德國伊爾

梅瑙工業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機械工程學

院、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中國同濟大學

簽訂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

就業與進修管道

■ 可習之專業能力

1. 固體力學工程,材料力學、機械振動、機械結構等。

2. 熱學工程,如原動力廠、引擎、冷凍空調等。

3. 體力學工程,如流體機械、真空技術、航空工程等。

4. 機械設計,如電腦輔助設計、機構與機械設計等。

5. 機械製造,如切削、鑄造,塑膠加工等。

6. 控制工程,如自動化工程、機器人機電系統等。

7. 奈米技術與微機電系統,如微感應器、微驅動器等。

■ 主要進修領域

1. 機械工程研究所。

2. 應用力學研究所。

3. 航空太空研究所。

4. 材料科學及工程研究所。

5.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

6. 電機工程研究所。

7. 光電工程研究所。

8. 環境工程研究所。

9. 工業工程研究所。

■ 就業管道

1. 高科技產業,精密機械產業、機電產業與新興科技

產業。

2. 政府機構,如經濟部、環保署、交通部與地方各級

政府。

3. 教育機構,如大學校院之機械工程相關科系。

4. 專業之研發單位,如工研院、中科院、航太工業發

展小組、顧問公司等。

資訊交流

系 主 任 | 黃美嬌教授

電 話 | (02)3366-2720

傳 真 | (02)2363-1755

網 址 | http://www.me.ntu.edu.tw

電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