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jjsb.cet.com.cn/zgjjsb/20190517/A01.pdf2019/05/17  ·...

1
CHINA ECONOMIC TIMES 中国经济新闻网:www.cet.com.cn 本报协办单位: 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200 2019 5 17 星期五 5844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 8 零售价: 1.20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值班编委:王 本版责编:李海楠 电话:( 010 81785188-3025 电子邮箱: bluesealhnsina.com 美术编辑:孟宸永 组版:梅雪荣 本报在北京、长沙、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 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 weibo.com/cetwb 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 102209 电话:( 010 81785188 (总机) ( 010 81785188-5100 (编辑部) ( 010 81785186 (广告部) ( 010 81785178 (发行部) 传真:( 010 81785121 电邮: 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 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 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 010 81785188-5100 81785111 国内邮发代号: 1-218 国外代号: 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 010 81785178 全年定价288 微信公众号 中国经济新闻网 2 版:聚焦多群体 就业创业 3 版:小股东应得到 充分尊重 很高兴出席第十届中国民航发 展论坛,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 贺!民航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正在经历一轮以数 字化转型为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的 变革。本届论坛以“智慧民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 的民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体 现了新形势下民航系统抢抓机遇的 远见和勇于变革的决心。对此,我 讲三点看法。 一、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力军 当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创 新发展催生了数字技术主导的新技 术群落,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 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 其他领域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新一 轮科技革命的突破口。除此之外, 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 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也取得重大突 破。各类前沿技术呈现多点突破态 势,正在形成多技术群相互支撑、多 头并进的链式变革。 未来 1520 年,新一轮科技革 命将进一步加快全球技术进步与创 新步伐,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从当前技术影响范围、渗 透深度,以及综合世界各大机构对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预测看,数字技 术具备了引发产业变革的关键特 征,成为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力军。 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创新已经 从过去的单点突破进入多技术协同 推进、群体性演变的爆发期。源于 数字技术的颠覆性,云计算、物联 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呈 现出扩散速度加快、迭代周期缩短 的特点,技术进步和创新将以指数 方式加速发展。数字技术的交叉融 合、深度融合特征更加明显,并快速 向各领域拓展。比如,数字技术与 制造、能源、交通等各行业技术相结 合,带动了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智 慧交通的迅速增长。脑科学与数 理、信息等学科领域的结合,正在催 生脑—机交互技术,将极大带动人 工智能、复杂网络技术发展。可以 预见,基于数字技术衍生的具有良 好发展前景的各种新技术将层出不 穷,并在历次科技革命基础上向更 高水平发展。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带来的巨 大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势必引发 国际产业分工和生产格局的大调 整、大变革。在新技术革命驱动下, 制造业服务化、专业化、产业链分工 精细化等特征凸显,进一步促进国 际生产格局向网络化、分布式方向 发展,个性化定制、大规模定制,以 及社交化的制造平台等新制造模 式不断涌现。新技术革命还将为 企业换道超车、迈入前沿带来重大 机遇,一些新兴科技企业抓住“技 术变轨”的机会窗口进入了世界领 先行列,成为改变全球数字化格局 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市值排行榜前 十名公司中,数字企业已从 2007 1 家增加到 2018 年的 7 家,其中包 括中国的阿里和腾讯。目前,中国 已经是全球领先的数字技术投资与 应用大国,孕育了全世界三分之一 的独角兽公司。 二、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些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攀升。 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从海量数 据到人工智能、从生活消费到生产 制造,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增长。《中 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 2019 年)》显示, 2018 年,我国数字 经济规模达到 3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34.8%,成为推动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数 字技术日益成熟,作为生产要素的 大数据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生产全过 程,并通过网络和平台载体不断向 全面、深度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 经济深刻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生产方 式和商业模式,它所体现的创新、高 效、包容、开放等特征符合高质量发 展内涵。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带 动数字变革,将新技术新产业基因 源源不断地注入到高质量发展中。 我国经济越来越呈现数字化特征, 越来越从数字经济中汲取发展新动 能。以数字产业化为基础、产业数 字化为主题的经济活动,通过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深 度融合,助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三 大变革。 第一,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产 品和服务质量,推动质量变革。 我国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相对落 后,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总 体不高。数字化转型将改变传统 制造业的研发与生产流程,逐步 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以生产制造 业环节为例,通过对生产过程中 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进一 步优化生产流程参数,并对可能 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提高产品 和服务质量。 □□□□□□□□□□ (下转 3 版) 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伟 周子勋 继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 之后,又一事关未来区域发展的 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问世。在 5 13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 会议上,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 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 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 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 策部署。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 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和关键。要 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 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 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建设世界 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 排头兵,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 位。该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 江、安徽三省一市, 2018 年,长三 角地区常住人口 2.25 亿,占全国 16%;经济总量超过 21 万亿元, 占全国的 23%,已经成为我国经济 增长的重要引擎。 伴随我国发展步入新时代,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进入了新阶 段。从一定意义上说,加快推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我国而言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实现高 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 际化步伐的内在要求。可以看 到,去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已全面提速,跨省市合作机制实 体化运作。2018 6 月,为进一步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三省一市印 发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 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近 期工作要点、若干重点研究事项、 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等文 件,并就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分解 320 项具体任务。去年 11 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 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 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 家战略。2019 3 5 日,国务院 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 指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 规划纲要。 不过,需要注意,从长三角地 区的区域竞争与合作来看,即使 是在同一个行政省市内,区域经 济差异都会产生区域“争斗”。而 江苏 、上海 、浙江 、安徽的最新发 展规划中,对一体化的发展仍然 是基于省市利益来考虑的。有研 究指出,长三角地区一些重要领 域行政性壁垒未能消除。市场环 境建设仍显分散,商品、金融、劳动 力等统一大市场尚未形成。交通 设施配套衔接不够, “断头路”问题 依然突出,港口建设存在无序竞 争,民用机场缺乏有效分工合作。 科技创新、信息网络、公共服务、环 境保护等,都存在不同程度体制机 制障碍,制约一体化发展进程。 由此可见,要推动长三角地 区一体化发展,亟须打破行政分 割和市场壁垒,依靠地缘优势,通 过分工协作,推动经济要素有序 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 一融合,实现共同发展。正如此 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强调 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 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 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从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未 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是促 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产业链升 级。可以预见,如果长三角区域 能够锐意改革,打破制度和行政 区域限制,完全有可能发展出一 个“增强型的长三角地区”。由 此,我国只要熬过了这一轮全球 贸易摩擦恶化和反全球化带来的 痛苦期,今后就有可能迎来依靠 地缘优势和国内市场扩大带来的 新发展时期。 厦门是座外向型城市。受惠于 这样的城市定位,早些年厦门制造 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引进了很多 台资企业,且由于不断扩大开放,厦 门这座城市具有更为先进的发展理 念,制造业绿色转型先行一步,为制 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 正是因为“外向”,中美贸易摩擦不 断升级,对于厦门制造业的负面影 响将尤为显著。未来,厦门除了持 续扩大开放,还须进一步完善创新 环境,强化大企业造“新”能力,带动 整个厦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绿色转型先行一步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研发现,受 益于持续的开放,厦门这座城市具有 更为先进的发展理念,让厦门制造业 的绿色转型升级走在了前列。 “厦门市很小,所以在规划时就 定好了什么样的企业能进,什么样 的企业不能进。”厦门市环境保护局 规财处主任科员徐志敏对记者表 示,在这个框架内,企业分布就不会 无序,并且将环保要求前置,保证进 驻企业环保要求达标。从上个世纪 九十年代开始,这项工作一直在推 进。厦门制造业绿色转型先行一 步,离不开环保前置给转型升级铺 垫的基础。 不过,他也指出,随着国家对企 业环保要求的逐渐升级,从审批角 度来看,厦门市的制造业发展也存 在一些压力。为缓解压力,厦门进 行了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负面清 单,对于符合条件的,加快环评审核 通过速度,让企业可以尽快开工建 设,为其发展提供先机。 近年来,厦门制造业绿色发展 的布局更加完善。据厦门市经济 和信息化局运行处处长叶新介 绍, 2018 年,《厦门市绿色制造体 系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将从绿色 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 供应链、绿色服务体系方面入手 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力争到 2020 年,培育 3 家市级第三方绿色制造 评价机构,认定市级绿色示范工 20 家、市级绿色产品 20 种,培 育绿色示范园区,探索绿色供应 链示范企业建设,并推动上报国 家级认定,完成 5 个以上国家绿色 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设,初步建 立具有厦门市特色的绿色制造体 系推进机制。 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其负 面影响对于厦门这样的外向型城市 将尤为显著。记者调查发现,总体 上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于 2018 厦门制造业影响有限,但鉴于近期 美国启动对 2000 亿美元中国输美商 品加征至 25%的关税政策,预计今 年厦门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将加大。 □□□□□□□□□□ (下转 3 版) 时报时评 长三角一体化: 须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 开放条件下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调查·厦门篇 厦门:持续开放 强化大企业造“新”能力 本报记者 张丽敏 赵海娟 王丽娟 何树河 5月16日,与会嘉宾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高峰会上发言。当日,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Transcript of 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jjsb.cet.com.cn/zgjjsb/20190517/A01.pdf2019/05/17  ·...

Page 1: 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jjsb.cet.com.cn/zgjjsb/20190517/A01.pdf2019/05/17  · 十名公司中,数字企业已从2007年 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7家,其中包

CHINA ECONOMIC TIMES

中国经济新闻网:www.cet.com.cn

本报协办单位:

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00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第5844期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8版零售价:1.20元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值班编委:王 本版责编:李海楠 电话:(010)81785188-3025 电子邮箱:bluesealhn@sina.com 美术编辑:孟宸永 组版:梅雪荣 本报在北京、长沙、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weibo.com/cetwb□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102209 电话:(010)81785188(总机) (010)81785188-5100(编辑部) (010)81785186(广告部) (010)81785178(发行部) 传真:(010)81785121 电邮: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号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010)81785188-5100 81785111□国内邮发代号:1-218 国外代号: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010)81785178 全年定价288元

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新闻网

2版:聚焦多群体就业创业

3版:小股东应得到充分尊重

很高兴出席第十届中国民航发

展论坛,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

贺!民航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正在经历一轮以数

字化转型为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的

变革。本届论坛以“智慧民航——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

的民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体

现了新形势下民航系统抢抓机遇的

远见和勇于变革的决心。对此,我

讲三点看法。

一、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力军

当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创

新发展催生了数字技术主导的新技

术群落,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

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

其他领域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新一

轮科技革命的突破口。除此之外,

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

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也取得重大突

破。各类前沿技术呈现多点突破态

势,正在形成多技术群相互支撑、多

头并进的链式变革。

未来 15—20年,新一轮科技革

命将进一步加快全球技术进步与创

新步伐,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从当前技术影响范围、渗

透深度,以及综合世界各大机构对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预测看,数字技

术具备了引发产业变革的关键特

征,成为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力军。

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创新已经

从过去的单点突破进入多技术协同

推进、群体性演变的爆发期。源于

数字技术的颠覆性,云计算、物联

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呈

现出扩散速度加快、迭代周期缩短

的特点,技术进步和创新将以指数

方式加速发展。数字技术的交叉融

合、深度融合特征更加明显,并快速

向各领域拓展。比如,数字技术与

制造、能源、交通等各行业技术相结

合,带动了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智

慧交通的迅速增长。脑科学与数

理、信息等学科领域的结合,正在催

生脑—机交互技术,将极大带动人

工智能、复杂网络技术发展。可以

预见,基于数字技术衍生的具有良

好发展前景的各种新技术将层出不

穷,并在历次科技革命基础上向更

高水平发展。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带来的巨

大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势必引发

国际产业分工和生产格局的大调

整、大变革。在新技术革命驱动下,

制造业服务化、专业化、产业链分工

精细化等特征凸显,进一步促进国

际生产格局向网络化、分布式方向

发展,个性化定制、大规模定制,以

及社交化的制造平台等新制造模

式不断涌现。新技术革命还将为

企业换道超车、迈入前沿带来重大

机遇,一些新兴科技企业抓住“技

术变轨”的机会窗口进入了世界领

先行列,成为改变全球数字化格局

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市值排行榜前

十名公司中,数字企业已从 2007年

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7家,其中包

括中国的阿里和腾讯。目前,中国

已经是全球领先的数字技术投资与

应用大国,孕育了全世界三分之一

的独角兽公司。

二、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些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攀升。

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从海量数

据到人工智能、从生活消费到生产

制造,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增长。《中

国 数 字 经 济 发 展 与 就 业 白 皮 书

(2019年)》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

经济规模达到 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 34.8%,成为推动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数

字技术日益成熟,作为生产要素的

大数据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生产全过

程,并通过网络和平台载体不断向

全面、深度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

经济深刻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生产方

式和商业模式,它所体现的创新、高

效、包容、开放等特征符合高质量发

展内涵。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带

动数字变革,将新技术新产业基因

源源不断地注入到高质量发展中。

我国经济越来越呈现数字化特征,

越来越从数字经济中汲取发展新动

能。以数字产业化为基础、产业数

字化为主题的经济活动,通过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深

度融合,助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三

大变革。

第一,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产

品和服务质量,推动质量变革。

我国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相对落

后,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总

体不高。数字化转型将改变传统

制造业的研发与生产流程,逐步

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以生产制造

业环节为例,通过对生产过程中

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进一

步优化生产流程参数,并对可能

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提高产品

和服务质量。

□□□□□□□□□□(下转3版)

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伟

■周子勋

继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

之后,又一事关未来区域发展的

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问世。在

5月 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

会议上,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

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

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

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

策部署。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

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和关键。要

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

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

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建设世界

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

排头兵,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

位。该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

江、安徽三省一市,2018 年,长三

角地区常住人口 2.25 亿,占全国

的 16%;经济总量超过 21万亿元,

占全国的23%,已经成为我国经济

增长的重要引擎。

伴随我国发展步入新时代,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进入了新阶

段。从一定意义上说,加快推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我国而言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实现高

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

际化步伐的内在要求。可以看

到,去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已全面提速,跨省市合作机制实

体化运作。2018年 6月,为进一步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三省一市印

发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

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近

期工作要点、若干重点研究事项、

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等文

件,并就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分解

了 320 项具体任务。去年 11 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

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

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

家战略。2019年 3月 5日,国务院

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

指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

规划纲要。

不过,需要注意,从长三角地

区的区域竞争与合作来看,即使

是在同一个行政省市内,区域经

济差异都会产生区域“争斗”。而

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的最新发

展规划中,对一体化的发展仍然

是基于省市利益来考虑的。有研

究指出,长三角地区一些重要领

域行政性壁垒未能消除。市场环

境建设仍显分散,商品、金融、劳动

力等统一大市场尚未形成。交通

设施配套衔接不够,“断头路”问题

依然突出,港口建设存在无序竞

争,民用机场缺乏有效分工合作。

科技创新、信息网络、公共服务、环

境保护等,都存在不同程度体制机

制障碍,制约一体化发展进程。

由此可见,要推动长三角地

区一体化发展,亟须打破行政分

割和市场壁垒,依靠地缘优势,通

过分工协作,推动经济要素有序

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

一融合,实现共同发展。正如此

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强调

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

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

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从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未

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是促

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产业链升

级。可以预见,如果长三角区域

能够锐意改革,打破制度和行政

区域限制,完全有可能发展出一

个“增强型的长三角地区”。由

此,我国只要熬过了这一轮全球

贸易摩擦恶化和反全球化带来的

痛苦期,今后就有可能迎来依靠

地缘优势和国内市场扩大带来的

新发展时期。

厦门是座外向型城市。受惠于

这样的城市定位,早些年厦门制造

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引进了很多

台资企业,且由于不断扩大开放,厦

门这座城市具有更为先进的发展理

念,制造业绿色转型先行一步,为制

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

正是因为“外向”,中美贸易摩擦不

断升级,对于厦门制造业的负面影

响将尤为显著。未来,厦门除了持

续扩大开放,还须进一步完善创新

环境,强化大企业造“新”能力,带动

整个厦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绿色转型先行一步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研发现,受

益于持续的开放,厦门这座城市具有

更为先进的发展理念,让厦门制造业

的绿色转型升级走在了前列。

“厦门市很小,所以在规划时就

定好了什么样的企业能进,什么样

的企业不能进。”厦门市环境保护局

规财处主任科员徐志敏对记者表

示,在这个框架内,企业分布就不会

无序,并且将环保要求前置,保证进

驻企业环保要求达标。从上个世纪

九十年代开始,这项工作一直在推

进。厦门制造业绿色转型先行一

步,离不开环保前置给转型升级铺

垫的基础。

不过,他也指出,随着国家对企

业环保要求的逐渐升级,从审批角

度来看,厦门市的制造业发展也存

在一些压力。为缓解压力,厦门进

行了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负面清

单,对于符合条件的,加快环评审核

通过速度,让企业可以尽快开工建

设,为其发展提供先机。

近年来,厦门制造业绿色发展

的布局更加完善。据厦门市经济

和 信 息 化 局 运 行 处 处 长 叶 新 介

绍,2018 年,《厦门市绿色制造体

系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将从绿色

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

供应链、绿色服务体系方面入手

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力争到 2020

年,培育 3家市级第三方绿色制造

评价机构,认定市级绿色示范工

厂 20 家、市级绿色产品 20 种,培

育绿色示范园区,探索绿色供应

链示范企业建设,并推动上报国

家级认定,完成 5个以上国家绿色

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设,初步建

立具有厦门市特色的绿色制造体

系推进机制。

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其负

面影响对于厦门这样的外向型城市

将尤为显著。记者调查发现,总体

上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于 2018年

厦门制造业影响有限,但鉴于近期

美国启动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

品加征至 25%的关税政策,预计今

年厦门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将加大。

□□□□□□□□□□(下转 3版)

■时报时评

长三角一体化:须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

■开放条件下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调查·厦门篇

厦门:持续开放 强化大企业造“新”能力

■本报记者 张丽敏 赵海娟

王丽娟 ■何树河

5月16日,与会嘉宾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高峰会上发言。当日,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