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24
主題論文 課程研究 14 1 2019 3 1-23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王俊斌 摘要 本研究以「自主學習」為焦點,首先,以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與苗圃蒙特梭 利中小學為對象,分析不同實驗教育機構對於「自主」理念的不同想像,並釐清學 校制度及其課程規劃的轉化歷程。其次,以臺北市公辦公營臺北市大安區和平實驗 國民小學為例,探究公辦公營模式的實驗理念建構,以及其課程發展與教學實踐的 連結作法。最後,本研究綜合前述分析,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實驗教育共同 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E-mail: [email protected] doi: 10.3966/181653382019031401001

Transcript of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Page 1: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主題論文

課程研究

14卷 1期 2019年 3月 頁 1-23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王俊斌

摘要

本研究以「自主學習」為焦點,首先,以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與苗圃蒙特梭

利中小學為對象,分析不同實驗教育機構對於「自主」理念的不同想像,並釐清學

校制度及其課程規劃的轉化歷程。其次,以臺北市公辦公營臺北市大安區和平實驗

國民小學為例,探究公辦公營模式的實驗理念建構,以及其課程發展與教學實踐的

連結作法。最後,本研究綜合前述分析,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實驗教育共同

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E-mail: [email protected]: 10.3966/181653382019031401001

Page 2: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March 2019, Vol. 14, No. 1, pp. 1-23

A Study of Pictures, Practices and Refl ections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From Experimental Ideas to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Chun-Ping Wa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dea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main purposes are

as follow: firstly, analyzing picture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two experimental

institutions, Seeding School and Miao-Pu Montessori School, and inquiring their

transformative mechanisms of school institution and curriculum plan; secondly, taking

Taipei Municipal Ho-Ping Experimental Elementary School as the other example,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concept of this public management

of public school, and it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transformative process;

fi nally, synthesizing this paper’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viding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dea understanding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for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an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Keywords: 12-year basic educati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xperimental education,

learner centered

Chun-Ping Wang, Professor, Graduate School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E-mail: [email protected]

doi: 10.3966/181653382019031401001

Page 3: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3

壹、前言

如果「讀書為考試,考試為升學,升學為就業」反映出社會主流觀點,那麼

「不是為了就業、升學或考試而讀書,純粹是為了興趣與生活而學習」,這種觀

點就帶了些理想性或浪漫性,說得更直接,會是「不切實際」!為了未來能有個像

樣工作而努力讀書,這當然不會有錯,但若將讀書過度導向成績或成就的競爭,

這就會是問題了。為了個人興趣或問題解決而自主學習,這也同樣很值得期待,

然若把有意義學習等同於對學生自主性的絕對尊重,這不免會有爭議。相較之

下,是不是有可能介乎兩者之間?就以個人主義與自由民主為核心價值的美國社

會為例,一般總認為美國的學校應較重視學生的自主權,但事實卻非如此!如同

Nussbaum(2010)在《非為利益─為什麼民主需要人文教育》(Not for Profits:

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一書的觀察,她以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提供給大學新生的學校簡介為例:簡介的圖片都是學生坐在明亮的實驗

室裡,沒有一幅圖片是坐著思考的學生,而且所謂「課程介紹」也故意以醫學、

科學和就業相關學科課程為焦點。這個例子反映出一種普遍現象,美國學校教育

瀰漫著社會達爾文思維(social Darwinian thinking),也深深受制於資本主義價值

(Bowers, 2011),讀書的動力來自外在利益的競爭,較不會是個人興趣。

從K-12的教育來看,兒童階段離就業尚有段距離,但著眼全球化的壓迫,科

技技能被視為是最重要的能力,而批判思考或想像力則被視為是毫無作用的裝飾

品(Nussbaum, 2010)。縱使美國曾先後推動《沒有孩子落後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NCLB)及《邁向巔峰計畫》(Race to the Top, RTT),但這些計畫卻

仍極強度重視統一考試的成效評量,致使得教育的狀況變得更糟,也無助教育不公

平狀況的改善(王俊斌,2016a;陳成宏,2016)。這種「為考試而教」(teaching

to the test)實際占據著中、小學的課堂,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只要渴望並重視市場

化的競爭力,或者極度重視孩子未來的就業能力,想像力與批判思考能力等足以彰

顯自主學習之素養,仍只是充門面的作法,除非能真正面對學習者的差異,否則想

像力或批判思考能力不會是學校教育的真正目標(Tan, 2013)。

與美國的狀況相較,臺灣的學校教育又是如何?「反體制」可以說是臺灣解

嚴初推動「自主學習」理想的動力來源,當時民間社會成立「森林小學教育基金

Page 4: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4 課程研究 第14卷第1期

會」,並以回歸自然的「森林小學」為理念,期待讓孩子走出教室,在一所沒有

鐘聲、黑板、教科書和考試的學校中自由學習(〈山野作教室,自然即課本〉,

1988)。在森林小學成為臺灣最早成立的體制外學校之後,另一群不滿體制教育的

家長們在1994年共同發起的「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小學」(該另類學校的前身為「毛

毛蟲學苑」、「種籽親子實驗學苑」),他們認為教育應該是要能彰顯教會孩子自

主學習並熱愛生命的積極價值。他們認為「自主學習」不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或教學

策略,而是一種「生命態度」和「學習認知」。真正的「自主學習」應該要尊重每

個生命各自存在的意義,作為一個「人」,孩子應對自己的生命具有一定知覺,而

學校或家庭則必須提供一個情境、設計和機會,讓孩子有機會試著去了解自己、接

受自己,培養自己與環境良好互動的能力,並透過不斷反省修正的內在機制,以求

承載自己,開創生命(李雅卿,2006)。細讀森林小學或種籽學苑的教育想法,這

與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基本理念相近: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

「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

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

力,……以開展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

自信……。

國家教育研究院曾進行「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系統圖像之研究」整合性計

畫,該研究綜合世界圖像、人類圖像及學校圖像,認為三者之間皆觸及自發

(spontaneity)、互動與共生的理念。特別就「自發」而言,教育的效用在於彰顯

人的主體性和創發,這需要孩子的關係網絡連結者(孩子、教師、家長、學校、社

區、環境等),都是具有能動性的主體,不應是被動承受。

自主性雖是各關係主體其自主、創造及自由的根源,……學習的意義在於創造更

多學習─使人能自主的自我教育而自我實現。……尊重各教育網絡參與者的自

發性,修復其遭受壓迫摧殘的自發性,激勵其生生不息的自發性,無疑乃為重要

關鍵。(馮朝霖,2016)

對比美國主流學校教育實未能擺脫「為考試而教」的箝制,臺灣的學校教育雖受到

Page 5: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5

反體制與人權等運動的影響,也未能完全擺脫「為考試而教」的局限。總綱所標舉

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吸納另類教育的觀點,同時又因《實驗教育法》賦予公立學校

更大辦學的自主空間,學校教育應走出以為學生能懂就會做的「主智主義者的神

話」(intellectualist legend)(蘇永明,2015),唯有如此,也才能引導學生「全

人」開展,具備「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教育部,2014)。

本研究以「自主學習」為焦點,首先選擇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理念的實驗機

構為例(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苗圃蒙特梭利中小學),分析「自主」內涵的不

同想像,並說明學校制度與課程規劃如何進一步轉化不同想像;其次則以臺北市第

一個依據《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條例》全新籌建之公辦公營實驗教育(臺北市大安區

和平實驗國民小學)為例,該校籌辦的核心思考也以促成孩子的「自主學習」為

目標(黃志順,2016),對照民間實驗機構的「自主」圖像,公辦公營模式如何建

構其實驗教育理念?其課程發展與教學實踐等轉化歷程又如何呈現理念與實踐的連

結?最後,本研究將綜合前述分析,對於十二年國教與實驗教育共同關注的「自主

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貳、走出體制:民間「自主」實驗的想像與實踐

根據2018年修正的《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3條:「本條例所稱學校

型態實驗教育,指依據特定教育理念,以學校為範圍,從事教育理念之實踐」,同

時,「特定教育理念之實踐,應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之多元文化、信仰及多元

智能,課程、教學、教材、教法或評量之規劃,並以引導學生適性學習及促進多

元教育發展為目標」。條例開宗明義便述明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必須以「特定教育理

念」為基礎。簡言之,實驗教育到底在「實驗」什麼?這個問題便需回到「理念」

的基礎來回答,若只有「實驗」的表象,而沒有支持實踐的恰當「理念」,便會讓

教育流於形式化,甚至空洞化。舉例而言,安排單車環島、登玉山或學種菜都是時

下流行的課程活動,也有學校強調要規劃全英文學習,這些都可以是學校特色課程

或行事曆中的重要活動,根本不需要「被實驗」。若為了看來「像在實驗」,就將

各種活動套上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合作力、問題解決力或國際視野」,理念

與實踐連結的合理性與必要性若不充分,便會是湊數而已。

Page 6: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6 課程研究 第14卷第1期

不同於過去,在2014年《實驗教育法》通過之後,掛名實驗的學校大增,各種

教學理念百花齊放,卻也衍生教育根本問題被忽略的困境,諸如實驗教育學校數激

增,支持特定理念教學的軟、硬體卻未能到位;學生家長為了孩子而一窩蜂追求,

輕易投入卻未必真正適合孩子;實驗教育辦學者應是先有辦學理念,然後找到團隊

來形成課程支持理念,但理念若是由上而下的指導,則理念容易成空,也難長期落

實(陳雅慧,2018)。除此之外,推動實驗教育也可能成為縣市政府爭取資源和博

取政績的手段,在政策風向的鼓勵下,實驗教育實際也已出現「年段課程偏重某領

域」、「不符合學理」、「難以契合教學目標」等亂象,這樣的實驗學校課程、教

材如何禁得起考驗(陳香蘭,2017)?正因如此,從理念建構、課程發展、教學轉

化、學習成效評估,最後再回到實驗理念省思及課程修正,實驗的歷程必須環環相

扣。

當實驗教育宣稱以「自主學習」為核心價值時,實驗教育主張的「自主」是

什麼?又是什麼樣的「自主」?舉例而言,在分組合作學習引導下的學習行為,

學生當然具有某種意義的「自主」,或者是讓孩子自行決定並規劃校外教學活動,

這也具現某種「自主」,但這些教學不等於就是以「自主」為理念的實驗教育。

有關「自主」是什麼?是否真正採取「學習者中心」(learner centered / student

centered)?Dewey(1956)對傳統主流教育(即「舊教育」(old education))的

批判可以作為參考,Dewey認為「舊教育」是指學校所有的規劃都是為了能夠支持

讓學生「靜聽」而設計,這種「靜聽」的單向設計預設著幼小心靈對成熟個體的依

賴,學校教材只是為協助學生有效率吸收而已。

顯然,「自主學習」絕不會是放任式的教育,也就是說,單純提供學習任務

或增加課室對話也同樣並不等於「自主學習」!借用Dewey(1956, pp. 14-16)將

學習者「真實經驗」視為學習的起點之主張,在此一前提下的學習才算得上是「自

主」:

一方面我們應該不要把教材當作某些固定不變的,它也不是兒童經驗之外的;另

外一方面,兒童經驗也不是截然不變的東西,而是快速變化、處於形成之中的、

而且是有生命力的展現。

教學因此會是一個連續的歷程,它將學生從自身當下的經驗之中,透過學科教材

的學習讓其學會系統性呈現的事實。正因為有著「經驗的連續性」 (the continuity

Page 7: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7

of experience)及「經驗的交互作用」(the interaction of experience)等理念作為準

據,一切學習都源自於學習者個人的實際經驗(Dewey, 1997)。

有鑑於此,若學習者不在場(即抽空個人的真實經驗),那麼任何「自主」

的宣稱都是空的。除了Dewey的觀點之外,Freire(2000/2003)則認為教育的目

的在於使人獲得真正的自由,為了追求這樣的自由,個人就必須成為主動與負責

任的個體,而不是成為機器中的奴隸或安置妥當的螺絲。自由教育(libertarian

education)存在的理由在於導向和解(reconciliantion),也就是透過師生矛盾的解

決,達成真正的「解放」,也就是讓「每個人贏回自已的權力」,真正「說自己的

話,為世界命名」。顯而易見,同樣支持「自主」,Dewey是從實用主義與問題解

決的角度切入,Freire則是以存在主義與意識自由為基礎,相信教育的目的在於重

新賦予主動性與批判能力的真實人性。

如果說某種教學實踐可能反映著某種「自主」,那麼透過實際課程與教學的

分析,我們便能較清楚區分某種實驗會是「什麼樣的自主」?就以1994年由李雅

卿與一群關心教育的家長共同創辦的「臺北縣烏來鄉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

為例(以下簡稱種籽),實驗理念整合中國哲學與西方自由主義思維,加入民主國

家分權制衡的架構,以「綠色、和平、人文」為精神,以「討論文化」做貫串,並

以「自由、尊重、責任、支持、開放、信任、民主」為核心(種籽親子實驗國民

小學,2018a),主張「自主學習」是一種最注重個人「真」的教育方法,學習動

力也完全來自於個人內在真實需求。因此,為能保有孩子「求真」的內在渴望,種

籽發展出「自選導師制」、「生活討論會」、「種籽法庭」、「平等師生關係」等

自由民主的學校制度,期待賦予學習者最大的學習權、選擇權與參與權,逐步養成

「在自由中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薛雅慈,2017)。種籽提供一個讓孩子浸泡

在其中的情境,「空堂」是用來協助孩子練習選擇、取捨、承擔、自處和與別人相

處;「法庭」則是提供孩子練習說明白自己的挫折或委屈,協助孩子練習相互尊

重。除了由民主校園制度體現非正式的生活課程外,國語、數學等學科課程是可以

提供給孩子「學習如何學習」的基本功、自然探索或戲劇等選修課程則可提供給孩

子滋養,讓孩子可以透過課程獲得一種興趣、一種用來自處或是交朋友的觸媒。此

外,還有一些課程則像是提供與外部世界的探尋和連結的翅膀,從孩子自身的經驗

出發,向外擴展到更大的世界(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2018b)。

不同於公辦民營的種籽「自主」圖像,一群熱心教育事務者於1999年組成彰

化縣全人教育協會,並向彰化縣政府提出國小階段蒙特梭利實驗教學計畫,採取

Page 8: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8 課程研究 第14卷第1期

非學校型態的團體共學方式經營,機構正式定名「苗圃蒙特梭利中小學」(以下簡

稱苗圃)(苗圃蒙特梭利中小學,2018)。苗圃以「兒童中心」為理念核心,基於

蒙特梭利哲學「我聽見了,但隨後忘了;我看見了,也就記得了;我做了,我就理

解了」之主張,蒙特梭利教育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學習

是為了自我實現,所以必須尊重他們對學習的選擇。苗圃的創辦人梅世傑(2018)

解釋所謂「尊重兒童」應具體展現於認同兒童情緒與了解其感受之上,當一個孩子

被尊重,便容易有自信、有安全感。只是「兒童中心」不是極端化地對孩子寵得過

頭,或施加虐待或屈辱。基於「尊重」,蒙特梭利教育重視給予兒童自由的選擇

權,讓孩子可以自己選擇想要做的事,如孩子可以在教室裡自由走動,自由選擇他

想要做的「工作」,原因是因為當這項教具是他自己選擇的時候,孩子比較能維持

興趣,因為不是大人指定我做的,是我自己選的!一旦孩子真正感興趣,注意力自

然就會提高,也會有「重複」操作教具的情形,這不是強迫,而是真正想要學會

(梅世傑,2018),而這也才是真正的「兒童中心」。

所以,蒙特梭利的「自主學習」是以自由為前提,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鼓勵

孩子成為主動的學習者。為了實現「兒童中心」,在苗圃的孩子,他們有權選擇不

被打擾的單獨學習,也可以選擇與群體共同工作,或透過觀察他人學習的方式來學

習,甚至可以選擇不學習。對於教學者的定位而言,蒙特梭利教育認為教師應是

「引導者」(director),而非指導者:

對於選擇過程中所產生的衝突,則以介紹更適合的教具、鼓勵共同工作、或引導

其等待及觀察,藉以培養孩子建立主動、獨立、負責,且相互尊重的態度。(博

苑教育,2017)

教師必須要能好好觀察孩子,跟著孩子走,順著他可以學習的東西,把教具適

時的帶進來,教師因而是一位觀察者,不是一位「教」的人。傳統教學下的孩子無

法自由利用他的心,孩子的心被種種的規矩、威儀驚嚇得呆住了而動彈不得。相反

的,當孩子自己能發現,這遠比大人告訴他的效果好(梅世傑,2018)。在「兒童

中心」與「教師角色」的引領下,蒙特梭利教育尊重個別成長差異,採取混齡教

學,課程沒有統一課程表,教師會依照每位孩子不同需求而個別設計,而課程的範

圍包涵九大學習領域(語文、數學和幾何、科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歷史、地理、

地球科學、社交、延伸教學和藝術等)(苗圃蒙特梭利中小學,2018)。至於沒有

Page 9: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9

統一課表到底要怎麼教?蒙特梭利的「自主」仍回到「尊重」的基礎、教學要能回

應孩子的引導,讓孩子「告訴」教師,設計並提供能夠支持個別學習的操作性教

具,據此回應孩子的興趣,而真正的「自主學習」便順理成章發生。當孩子能夠從

工作中得到滿足和快樂,且是以受尊重和成就感的方式進行,物質獎勵也就變得沒

必要。如同蒙特梭利的提醒,我們可以把學校比擬為療養院,兒童在這兒發生的第

一件事,就是恢復心智健康。教育除了課業學習,健康的人格更為重要。為了涵育

喜愛秩序、自動自發、自律、專注而快樂的人格,苗圃除了利用各種教具幫助兒童

學習,更要讓孩子透過專心工作而經歷的內在轉變,以及井然有序的外在環境,逐

漸發展出健全的人格。因此,苗圃極強調自由應與責任並存,讓孩子在有紀律且明

辨善惡的觀念下可依獨立意志而自由選擇學習的權利,因此,其所謂的自由並非無

限擴張,而是要同時承擔選擇背後的責任(梅世傑,2018)。

參、跳脫體制:公辦公營學校的「自主學習」實驗

一般多會將「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習者一開始在教學者引導下,透過管理或

調整自我學習的過程,進而逐漸養成積極主動學習態度」(吳清山,2017),正是

因為傳統填鴨教育無法符合期待,致使民間有「實驗」的教育需求。不同於由民間

推動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臺北市政府依據2014年公布的《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

施條例》,於2015年初核准籌辦第一所公辦公營的實驗教育小學─臺北市立和平

實驗國民小學(以下簡稱和平實小)。有別於其他由公立小學轉型的實驗學校,和

平實小從106學年度開辦招收小學部1~3年級,每年級2班,共計6班,幼兒園2班。

目前,和平實小實驗教育已走完第一年,後續將小學部逐年增設2班,至109學年度

國小部12班、幼兒園2班。和平實小設立之初即以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為實驗目

標:

(希望)促成孩子的自主學習,旨在彰顯孩子作為學習者的主體性,化解視「分

科知識」為學習唯一範疇,以及單一考試分數為學習成效的框架。深刻的學習是

伴隨並經由,且為了豐富「經驗」而發展生成。自主學習強調學習歷程中之知

識、情意、技能與生活情境的深度結合,讓學生從經驗出發,透過「問題本位學

習」(PBL)導向將問題匯聚焦點引導學習歷程,並成為教學活動設計。(黃志

Page 10: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10 課程研究 第14卷第1期

順,2016)

實驗之所以必要是為了有別於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和平實小希望透過

「主題課程」規劃,給予孩子能有選擇、尋求支援、實踐、分享、反省和檢討的機

會,據此實現以孩子為主體的「自主學習」理想(國立教育廣播電臺,2018)。根

據和平實小的理念描述,「自主學習」的內涵如圖1所示。

選擇

能負責

尋援

能合作

實踐

能分享

反思

能修正

規劃

能調整

圖1 和平實小之「自主學習」內涵。引自「『自主學習』是什麼?臺北市和平實小的辦學核心思考」,黃志順,2016。111教育發展協會電子報,取自http://www.111ea.org/dp/node/138。

為了自主學習的理想有實踐的可能,和平實小雖也遵循教育部公告的課綱,但

學校並不採用坊間通過編審的課程,學期依春、夏、秋、冬四季之別採四學期制,

教學總週次與總時數與一般公立國小相同,且完全由教師自編課程,希望擺脫課本

的束縳,讓教師有空間引導孩子合作討論與解決問題,也能結合多元評量並運用教

學科技輔助孩子的學習歷程及評量結果,讓孩子擁有自己思考、主動學習、培養團

隊合作的能力,且能在生活中展現及運用習得的素養(黃志順,2016)。至於如何

落實「自主學習」理念?也就是如何將實驗理念轉化為可具體實踐的課程?和平實

小將「自主」進一步開展為「學力自主」、「情緒自主」和「健康自主」三個教育

願景(如圖2所示)。具體課程與教學時數分配,相關規劃如下:

Page 11: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11

圖2 和平實小實驗課程架構。引自「【和平實小側記】為什麼我選擇讓孩子進入和平實驗國小?(下)」,實驗媽咪,2017。親子天下,取自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428。

一、基礎課程

課程主要包括國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英語等,每週上課節數分配分別為

低年級7節,中年級6節,高年級5節。另外,全校所有學生每日安排1節體適能課

程。

二、主題課程

課程分別依「學力」、「情緒」與「健康」三項願景規劃24個主題課程,每週

上課節數分配分別為低年級9節,中年級10節,高年級12節。

三、選修課程

課程類別安排動手做相關課程(如小魯班工坊),可依興趣提出開課需求,也

Page 12: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12 課程研究 第14卷第1期

可由1~3位同學提出獨立研究課程申請。選修課程規劃從中年級開始實施,每週上

課節數分配分別為中年級6節,高年級8節。

四、家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

除每日的導師時間、慶典活動與多元社團之外,學期間固定每週五排訂2節的

家族課程,課程採混齡方式將全校從小學部三年級到幼兒園,以混齡方式讓孩子們

成為四大家族,分別是天空、大地、樹居及海洋,家族課程採取探索教育(project

adventure),提供戶外任務導向學習經驗。

至於「自主學習」課程的實際例子,由學期與課程的鬆綁,和平實小有著比

其他公立小學更大的彈性,如傳統音樂課會將教學重點放在基礎樂理、視譜唱歌

及音樂欣賞,但和平實小由於是教師自編教材,音樂課則是以主題統整課程的方式

實施,以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為出發,先是教導學生唱日本歌謠,接著再安排和服妝

扮或日本美食等配合活動,統整性活動課程讓音樂課不只是音樂課(國立教育廣播

電臺,2018)。另外,像「家族課程」配合以10週為長度的學季,混齡教學家族課

程的大家族活動像是學季開學典禮、家族慶典(分為秋學季的中秋節、冬學季的冬

至、春學季的兒童節及夏學季的端午),學年最後一次課程則是讓四大家族各自發

展出具家族特色的探索教育課程(如海洋家族去泛舟搭淡水河藍色公路、天空家族

去福州山登高望遠、大地家族去富陽生態園區探索導覽、樹居家族去信義活動中心

進行抱石攀岩訓練),期待透過家族課程給予孩子總結一年學習的高峰經驗(黃志

順,2018)。

就形式而言,不論是九年一貫總綱提出的統整教學,或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跨領域教學,這與和平實小教師實施的主題統整教學是一致的。一般公立小學推動

的校外活動或者特色課程(如登高山、學浮潛或自行車環道),表面看來也像和平

實小的「家族課程」,甚至也可能以促進學生獨立、自主與合作等能力為目標,若

是如此,和平實小實踐「自主」的作法,後續應深化核心理念以引導未來實踐。

Page 13: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13

肆、多元「自主」圖像:理念與實踐之間的連結

一、 理念的定位:關於「什麼是自主?」及「什麼樣的自主?」的思考

根據「自主」(autonomy)的字源分析,“autonomy”一字包括兩個部分:即

“auto”和“nomos”,前者係指個體或自我,後者則指個體必須依循之律則。因此,

“autonomy”意即為「自我的規則」(self-rule),它原來是被用於描述城邦中任

何自主個體能夠自為謀生、能夠獨立與自由思考,且讓自己能夠表現優秀等意涵

(Cuypers, 1992)。因此,一個自主的個體(autonomous agent),會是自為管理

的,所有行為會在自己的控制之下(Frankfurt, 1999)。換言之,「自主」是一種

「自我治理」(self-governance),它不可能毫無限制,真實的「自主」是由個體

對於自己的行動進行高層次的反思,有了內在的認同才產生的(梁雲霞,2012),

而為了個人需求或興趣而有的「自主選擇」(autonomous choose),這才是「自主

學習」。

相較於哲學存有論與認識論角度“autonomy”的翻譯,一般多會從實務狀況來

談「自主」,諸如因課堂沉悶、教學失效而提出「還課堂給孩子」,給予學生更

多課堂參與的機會活動(如學生當小老師、小組活動、合作學習)。也有受惠於

資訊科技發達所賜,主張未來的學習可發揮數位網路的學習優勢(如「翻轉教

學」),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趙志成,2014)。除此之外,尚有從認知

心理學與學習評量來界定「自主」與「自主學習」的觀點,也就是根據認知發展理

論的自我調適過程(self-regulated process)的解釋「自主」。所謂“self-regulated”

顯然較不強調「人」的本質界定,也較不著墨人是如何認識世界,或者個人經驗

是如何生成變化(becoming)。“self-regulated learning”預設個體是一個有機體,

能夠主動學習,其主要理論基礎來自於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 cacy theory)、社會

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訊息處理理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等(吳清山,2017)。從有效學習的角度,“self-

regulated learning”的學習者在教師指導之下,能依自我的需求管理或調整自己的學

習內容、方式、過程和時間,進而達成引導學生具備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之教學目

Page 14: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14 課程研究 第14卷第1期

標(吳清山,2017)。

到底人的本質是「生而自由」?還是只是享有「部分的自由」?若是前者,

教育或學習的目的就在於讓人「找回自由」;若是後者,則是讓人有「更大的自

由」。顯然,這個根本出發點當然會影響教育的具體作為,而對於孩子「真實內

在需求」的回應方式也就會有所不同。像是英國由A. S. Neill創辦的「夏山學校」

(Summerhill School),就屬於前者(臺灣的森林小學、全人實驗中學或種籽學苑

也較接近這種的看法)。Neill相信人性的善良,兒童若能在自由的氣氛中成長,將

能成長為能「自主」的成人,他認為「自主」(self-regulation)的意思是一個兒童

能自由的生活之權利,沒有來自外在對心理及身體的權威與壓力。

自由對兒童的成長是有必要的,只有在自由環境中,兒童才能自然成長,而且是

往最佳的方向成長。任何在身體及精神上的限制都應該解除,在夏山學校,人與

人,甚至師生之間的尊重並不是來自於遵守硬性的規矩,或對懲罰的恐懼心理,

而是因為互相平等的對待,尊重相互的空間,與出自內心自然的誠懇態度,這些

都表現在眼神與聲音中。(郭實渝,2008)

與此相較,華德福(Waldorf)學校則屬於後者,華德福學校的創始人R.

Steiner在其人智學中指出「人的行動是一半不自由,一半自由的」(梁福鎮,

2013),這種觀點即屬於後者。如同Steiner的說法:「人在知覺世界中覺得自已是

不自由的,而在精神世界中實現自己是自由的」(梁福鎮,2013)。所以,自由對

於個體而言當然是重要的,只是這種自由並不是人際之間的相處方式,而在於拓展

個人的精神領域,讓人成為一個精神自由的人。也正因如此,華德福教育並不支持

過早的讀、寫、算訓練,反而極度重視音樂、藝術、詩歌為涵育,透過「優律思

美」(eruythmy)來引導其精神性開展,期待能在最適切的時間,順應孩子天性的

自然需求,達成身、心、靈的全面發展。

從前述兩種不同理念的對比中,「自主」絕對不能想當然爾的簡化為給予孩

子「參與機會」,因為「參與機會」只是教學的形式或手段,是要使之成為「民

主社會的理想公民」?或是要使成為「身、心、靈均衡開展的全人」?換言之,目

的是什麼才是關鍵。雖然種籽、苗圃與和平實小都以「自主學習」為目標,但彼此

對「自主學習」有著本質性的區隔。像是種籽主張「『自主學習』是一種最注重個

人『真』的教育方法,學習動力也完全來自於個人內在真實需求」,深究所謂「個

Page 15: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15

人內在真實需求」,其實就是學習能否真正出自個人「自由意志」(free will)之

自發選擇。就種籽而言,「自主」是展現在校園中的民主參與,以及學生的自由選

擇之上。至於苗圃的蒙特梭利教育,教師被視為「引導者」,教師的任務在引發學

習動機,並以適當的教具支持學習者的自主探索,不是出自於上對下的強迫,而是

出自對孩子的了解與尊重。蒙特梭利教育會給予孩子自由選擇學習活動,以及自主

操作教具的空間,認為當孩子真正感興趣才會集中注意力「重複」操作教具,這不

是強迫,而是為了培養出獨立學習的能力與習慣。對照自由民主哲學或蒙特梭利哲

學,和平實小「自主」理念的圖像內涵是什麼?當和平實小將「自主」圖像描繪為

「給予孩子選擇機會、尋求支援的機會、實踐的機會、分享的機會,以及反省和檢

討的機會」,或許從「給予」或「提供」的角度來看,和平實小給的不是教具或個

別學習任務,而是規劃主題課程或跨域協同教學,據以體現學生「參與其中」的自

主性。只是「參與其中」是否能實際連結「健康身體、情緒穩定、有效學習」?同

時是否能區隔其與一般公立學校主題活動或特色課程的差異?凡此問題及其解決,

這應該是和平實小下一階段的實驗焦點。

二、實踐的轉化:課程規劃與教學方法的運作機制

當前對於速度與效率的追求,深深控制我們對於教育的看法,像是麥當勞的得

來速,PChome購物的6小時到貨、Google以平均不到0.25秒的速度回應檢索需求,

或者新一代的5G行動通訊都是同一套價值,這是一套追求利益的資本主義邏輯,

而這套邏輯早已滲透到社會所有系統之中,教育系統也是其中之一。

諸如教育場域的套裝課程,模組化教學或數位行動學習,早有學者提出「麥當勞

化課程」的批判。出於「求快」,直接的知識填鴨以及價值的灌輸,為讓學生快

速記下知識與規範內容……物理與化學實驗往往都在規劃完善的操作步驟框架

下,學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動地按圖索驥,一步步地依序完成,最後,當然是毫無

意外,導出唯一的客觀知識與科學定律。……唯有價值重構,從「求快」回歸

「求慢」,嘗試放棄效率至上的迷思,教學活動若能留給學習者更多時間,不要

太快給出「標準答案」的限制性框架,那麼想像力也才能讓科學教學育有機會展

現科學課程美學的藝術性層次,而科學的「發現脈絡」(context of discovery)也

才有被開啟的契機。(王俊斌,2017)

Page 16: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16 課程研究 第14卷第1期

簡言之,課程觀與教學方法的改變重點在於能否真正回應學習者的需要或意

願,也就是應合乎學習者「自願性」,而非強制灌輸。

自由的概念涵蓋了兩項主要成分:其一是對人們其願望或抉擇的保證,其二是排

除加諸人們的限制。對成人而言,其願望的保證是理所當然的,當這些願望受到

限制時,才會引發自由的問題。然而,在教育情境中,自由原則的應用並不如此

直接,通常在定義上,教育是一種對兒童願望加以限制的情境。首先,兒童就

是被強迫入學的,這不是建立在兒童自由之原初點上。雖然,也有兒童是自願

入學的,但法律的強制性與父母的壓力,至少與自由的抉擇與行動並不是很契

合。……教育情境對環境的設計與控制,在兒童的學習中,應鼓勵其選擇事物及

遵循其興趣。兒童的自發性與自主性非常必要。不過,這種選擇卻常常被限制在

一些可欲性事物的範圍內……這些控制的活動,都對兒童的願望構成了限制。成

人藉著這些措施,形成了對兒童種種溫和性的壓力。(Peters, 1966/2017)

雖然「自主」的概念很容易和「自由」聯想在一起,理論上「自由」是「自

主」的充分條件,也就是說,個人唯有真正的自由,才能展現完整的自主。然而,

教育場域顯然更為複雜,若以尊重之名給予孩子絕對的自由,那麼教育唯一能做的

事就只有等待,等待孩子自己走進教室。事實上,這樣的「自主」會像是「放生」

或「任其生長」,更會是反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必須透過一定的引導

歷程(即課程與教學的安排),循循善誘使其具備自我實現的潛能。回到不同實驗

教育機構的課程與教學,它們各自呈現理念的轉化機制:

(一)種籽的「自主」特色在於涵育民主社會的理想公民

種籽的課程與學校生活的安排,透過「自選導師制」、「生活討論會」、「種

籽法庭」、「空堂」、「平等師生關係」等學校制度,充分給予學生「選擇」與

「參與」的權利,透過正式與潛在課程,期待孩子能漸漸養成「在自由中對自己行

為負責」的態度。

(二)苗圃的「自主」特色展現在對學習者的「適性引導」

苗圃重視個別成長差異,教學採取混齡方式,沒有全班統一的課程與教學進

度,教師必須尊重孩子的差異,藉由設計並提供足以支持個別學習的操作性教具,

回應孩子的興趣,鼓勵共同工作,或引導其等待及觀察,進而培養孩子具備主動、

獨立、負責與尊重他人之良好品格。

Page 17: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17

(三)和平實小的「自主」特色則是「跳出體制框架」

和平實小雖然遵循教育部公告的課綱,但所有教材完全由教師自編課程,可說

是教師賦權的專業自主。學制採取四學期制、刻意淡化學習的競爭排名、家族混齡

學習等作法,則是對公立學校制度的「鬆綁」(deregulation)。此外,讓孩子有更

多合作、討論與解決問題的機會,教學目標在於激發孩子思考與合作能力,逐步發

展其學習自主的潛能。

從學習者中心或人本的角度,「自主」即「自我治理」,學習則為個人因其需

求或興趣而有「自主選擇」,這樣的「自主學習」期待個人能具備自由意志與問題

解決能力,能依照個人的價值與目標作為判斷標準,不會受到外在標準或評論的

左右,而這便是攸關個人的「能動性」(angency)(王俊斌,2016b;Sen, 1999,

pp. 18-19)。對比三種不同「自主」,種籽透過選擇及參與的正式與潛在課程來涵

育,苗圃則是在了解與尊重的前提下引導孩子獨立探索。若將「兒童中心」與「教

師中心」放在光譜的兩端,因為和平實小由教師規劃主題課程或安排學習任務的成

分較多一些,自然會比前兩者更趨向中間。由於和平實小關注學生的學習歷程,也

較注重孩子的參與及合作,比一般公立小學更有條件實現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善

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的理想。

伍、結語:與理念同行的教育旅程

本研究前述有關不同實驗機構「自主學習」圖像之分析,實驗教育的實施必須

要本於「特定教育理念」,理念看似抽象無實質作用,實為實驗教育能否順利推動

的關鍵。許多實驗教育機構會遭遇的問題,若無法給出清晰明確的理念定位,教學

者便無法體會實驗的精神,教學活動也就會徒具形式,日子一久,實驗教育不免淪

為空洞的口號。相對來看,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宣示未來的

課程發展將本於全人教育,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期待學生能

夠成為自發主動的學習,一般學校要能真正實踐課綱的理想,借鑑實驗教育的經驗

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實驗教育機構課程與教學,諸如主題課程、選修課程或空堂等

彈性之規劃,混齡學習或自主探索等教學方法之配合,以及生活討論會、學生議會

等體現師生平等關係之潛在課程安排,這些都是可供參考的作法。

不論學校型態是實驗機構也好,是體制內的學校也好,「自主學習」的真諦在

Page 18: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18 課程研究 第14卷第1期

於能否「將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學生,幫助學生找回學習的溫度與原力」(鄭勝耀,

2018)。教育不能放任,合理的引導仍是必要的,對學生的尊重更是核心,「自主

學習」一種與理念同行的教育旅程,而「使人成人」將是這趟教育歷程的目的地。

Page 19: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19

參考文獻

山野作教室,自然即課本(1988,6月13日)。聯合報,11版。[The mountain field is a

classroom, and nature is the textbook. (1988, June 13). United News, p. A11.]

王俊斌(2016a)。教育制度中的社會正義理論分析─多元觀點與比較基礎建構。臺灣教

育社會學研究,16(2),29-63。[Wang, C.-P. (2016a). A study of social justice theories

in educational systems: Multiple-perspectives and construction of comparative foundation.

Taiwan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6(2), 29-63.]

王俊斌(2016b)。能動性、相對正義與教育的公共善─Amartya Sen 的能理取向理論

及其批評。關渡通識學刊,12,1-21。[Wang, C.-P. (2016b). Agency, relative justice,

and educational public goods − Amartya Sen’s capability approach theory and its criticism.

Guandu General Studies Journal, 12, 1-21.]

王俊斌(2017)。論Immanuel Kant的想像力詮釋及其教育美學蘊義。臺灣教育哲學,

1,47-77。 [Wang, C.-P. (2017). On Immanuel Kant’s interpretation of imagination roles

in critical philosophy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educational aesthetics. Journal of Taiwa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1, 47-77.]

吳清山(2017)。自主學習。教育研究月刊,278,133-134。[Wu, C.-S. (2017).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Monthly, 278, 133-134.]

李雅卿(2006)。另類教育•自主飛翔。載於唐宗浩、李雅卿、陳念萱(主編),另

類教育在台灣(頁6-11)。臺北市:唐山。 [Li, Y.-Q. (2006). Alternative education,

autonomous fl ying. In Z.-H. Tang, Y.-Q. Li, & N.-S. Chen (Eds.),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Taiwan (pp. 6-11). Taipei, Taiwan: Tsbooks.]

苗圃蒙特梭利中小學(2018)。關於苗圃、課程內容。取自http://miaopuschool.org/aboutus.

php [Miao-Pu Montessori School. (2018). About Miao-Pu, curriculum content. Retrieved

from http://miaopuschool.org/aboutus.php]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2018,7月16日)。教育新亮點─北市和平實小:布一個孩子自主

學習的局。取自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8f/5b4850841

13dfb0005f0251c/ [National Education Radio Station. (2018, July 16). A new highlight of

education − Taipei municipal Ho-Ping experimental elementary school : A schooling plan for

self-regulative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ac5fd8a01e

Page 20: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20 課程研究 第14卷第1期

2df018f/5b485084113dfb0005f0251c/]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作者。[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4).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Taipei, Taiwan:

Author.]

梁雲霞(2012)。以自主為弓,學習為箭,做個自主學習的人。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

149,1-14。[Liang, Y.-H. (2012). Take the autonomy as a bow, learn to be an arrow, and be

a self-learning person. National Civil Service College T&D Flight, 149, 1-14.]

梁福鎮(2013)。教育哲學:新興議題的探究。臺北市:五南。[Liang, F. (2013).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e exploration of the new issues. Taipei, Taiwan: Wu-Nan Book.]

梅世傑(2018)。瑪利亞•蒙特梭利對教育的基本觀念。取自http://miaopuschool.org/

people.php?id=2 [May, R. (2018). Maria Montessori’s basic concept of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miaopuschool.org/people.php?id=2]

郭實渝(2008,10月)。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生態文化的角色。論文發表於

第八屆當代教育哲學學術研討會,臺北市。[Guo, S.-Y. (2008, October).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culture

pedagog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8th Conference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aipei, Taiwan.]

陳成宏(2016)。「沒有孩子落後」之後:NCLB豁免計畫的角色定位、法理基礎與實施

爭議之探討。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1),69-89。[Chen, C.-H. (2016). Role, legal

found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controversy of the NCLB waiver.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 61(1), 69-89.]

陳香蘭(2017)。小校變身實驗學校 全教總批:教育部閉著眼睛往前衝。新頭殼。取

自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12-05/105957 [Chen, X.-L. (2017). The small school

turned into an experimental school – 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Teachers Unions approve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ushed with closed eyes. Newtalk. Retrieved from https://newtalk.

tw/news/view/2017-12-05/105957]

陳雅慧(2018)。實驗學校量產背後,凸顯哪些教育隱憂。親子天下,98,80-84。[Chen,

Y.-H. (2018). Educational problems behind the mass production of experimental schools.

Education, Parenting and Family Lifestyle, 98, 80-84.]

博苑教育(2017)。孩子成長的自然法則─蒙台梭利教育的十大特點。取自https://

read01.com/2h-tw/j0Ay48.html#.XHYA5S33XOQ [Boyuan Education. (2017). The natural

Page 21: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21

law of children’s growth − The ten characteristics of Montessori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read01.com/2h-tw/j0Ay48.html#.XHYA5S33XOQ]

馮朝霖(2016)。乘風尋度─教育美學論輯。新竹市:道禾書院。[Fong, C.-L. (2016).

Wind-seeking: Educational aesthetics. Hsinchu, Taiwan: Natural Ways.]

黃志順(2016,6月12日)。「自主學習」是什麼?臺北市和平實小的辦學核心思考。111

教育發展協會電子報。取自http://www.111ea.org/dp/node/138 [Huang, Z.-S. (2016, June

12). What is “self-directed learning”? The core thinking of Ho-Ping experimental elementary

school. 111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E-Newsletter. Retrieved from http://

www.111ea.org/dp/node/138]

黃志順( 2 0 1 8)。和平魔法森林。取自 h t t p s : / / w w w. f a c e b o o k . c o m / p r o f i l e .

php?id=100008375341554&hc_ref=ARQdKH9QcWJsusGV3_UYVBf5BWd8vrdQQ2cjk

CUKySntMsGavCgTX1-w8BKTWBtY0oA&fref=nf [Huang, Z.-S. (2018). Ho-Ping magic

fore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375341554&hc_

ref=ARQdKH9QcWJsusGV3_UYVBf5BWd8vrdQQ2cjkCUKySntMsGavCgTX1-

w8BKTWBtY0oA&fref=nf]

實驗媽咪(2017)。【和平實小側記】為什麼我選擇讓孩子進入和平實驗國小?(下)。

親子天下。取自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428 [Experimental

Mommy. (2017). [Ho-Ping Profi le] Why did I choose the Ho-Ping experimental school for

my children? (II). Education, Parenting and Family Lifestyle. Retrieved from http://best.

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428]

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2018a)。種籽緣起與歷史。取自http://www.seedling.tw/%E7%

A8%AE%E7%B1%BD%E7%B7%A3%E8%B5%B7%E8%88%87%E6%AD%B7%E5

%8F%B2/ [Seeding Experimental School. (2018a). Origin and history of Seeding School.

Retrieved from http://www.seedling.tw/%E7%A8%AE%E7%B1%BD%E7%B7%A3%E8%

B5%B7%E8%88%87%E6%AD%B7%E5%8F%B2/]

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 2 0 1 8 b)。課程規劃前言─選課指南─行事曆─

課表。取自h t t p : / / w w w. s e e d l i n g . t w / w p - c o n t e n t / u p l o a d s / 2 0 1 8 / 0 7 / 1 0 7 - 1 -

% E 8 % A A % B 2 % E 7 % A 8 % 8 B % E 8 % A 6 % 8 F % E 5 % 8 A % 8 3 % E 5 % 8 9 % 8 D

% E 8 % A 8 % 8 0 - % E 9 % 8 1 % B 8 % E 8 % A A % B 2 % E 6 % 8 C % 8 7 % E 5 % 8 D % 9 7 -

%E8%A1%8C%E4%BA%8B%E6%9B%86-%E8%AA%B2%E8%A1%A8.pdf

[Seeding Experimental School. (2018b). Preface to curriculum plan − Course election

Page 22: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22 課程研究 第14卷第1期

Guide − Calendar and schedule. Retrieved from http://www.seedling.tw/wp-content/

uploads/2018/07/107-1-%E8%AA%B2%E7%A8%8B%E8%A6%8F%E5%8A%83%E

5%89%8D%E8%A8%80-%E9%81%B8%E8%AA%B2%E6%8C%87%E5%8D%97-

%E8%A1%8C%E4%BA%8B%E6%9B%86-%E8%AA%B2%E8%A1%A8.pdf]

趙志成(2014)。香港推行自主學習的探索。教育學報,42(2),143-153。[Chiu, C.-S.

(2014). Orientations for facilitating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Hong Kong schools. Journal of

Education, 42(2), 143-153.]

鄭勝耀(2018,9月5日)。實驗教育改革─找回學習原力。國語日報,13版。[Cheng, S.-

Y. (2018, September 5). Experimental education reform – Retrieving the force of learning.

Mandarin Daily News, p. A13.]

薛雅慈(2017)。種籽實驗小學實踐經及其與十二年國教課綱理念的對話。載於馮朝霖

(主編),臺灣另類教育實踐經驗與十二年國教課綱的對話(頁87-112)。新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Hsueh, Y.-C. (2017). Seeding experimental school’s practice and its

dialogue with the idea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line. In C.-L. Fong

(Ed.), Taiwan alternative education experiences and dialogues with the idea of the 12-

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line (pp. 87-112). New Taipei City, Taiwan: 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蘇永明(2015)。當代教育思潮。臺北市:學富。[Su, Y.-M. (2015).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thoughts. Taipei, Taiwan: Pro-Ed.]

Freire, P. (2003). 受壓迫教育學(方永泉,譯)。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於2000)

[Freire, P. (2003).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Y.-C. Fang, Trans.). Taipei, Taiwan: Chuliu.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00)]

Peters, R. S. (2017). 倫理學與教育(簡成熙,譯)。臺北市:聯經。(原著出版於1966)

[Peters, R. S. (2017). Ethics and education (C.-H. Chien, Trans.). Taipei, Taiwan: Linking.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6)]

Bowers, C. (2011). Educational reforms for the 21st century: How to introduce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reforms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studies. Eugene, OR: Eco-Justice

Press.

Cuypers, S. (1992). Is personal autonomy the fi rst principle of education?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26(1), 5-18.

Dewey, J. (1956).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And the school and society. Chicago, IL: The

Page 23: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

王俊斌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23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ewey, J. (1997).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NY: Free Press.

Frankfurt, H. (1999). Necessity, volition, and love. Cambridge,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Nussbaum, M. C. (2010). Not for profit: 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en, A. (1999). Development as freedom. New York, NY: Anchor Books.

Tan, J. (2013). Aims of schooling for the twenty-fi rst century: The desired outcomes of education.

In Z. Deng, S. Gopinathan, & C. K.-E. Lee (Eds.), Globalization and the Singapore

curriculum (pp. 33-47). Singapore: Springer.

(本篇已授權收納於高等教育知識庫,http://www.ericdata.com)

Page 24: 「自主學習」的圖像、實踐與反思: 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關注的「自主學習」圖像,提出綜合性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十二年國教、自主學習、實驗教育、學習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