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研究院計 畫 編 號 . naer-102-06-a-1-02-04-1-13. 國家教育研究院...

339
NAER-102-06-A-1-02-04-1-13 國家教育研究院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綱要內容前導研究」整合型研究 子計畫四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和生活課程 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 研究主持人:張茂桂研究員(中央研究院) 共同主持人:陳國川院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慈淑教授(東吳大學) 汪履維講師(國立臺東大學) 吳璧純教授(國立臺北大學) 何思瞇副研究員(國家教育研究院) 秦葆琦副研究員(國家教育研究院) 王浩博副研究員(國家教育研究院) 研究助理 :林欣誼國家教育研究院陳俐靜(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 李岳芳(國家教育研究院) 研究期程:民國 102 7 月至民國 102 12 執行單位:國家教育研究院 102 12

Transcript of 國家教育研究院計 畫 編 號 . naer-102-06-a-1-02-04-1-13. 國家教育研究院...

  • 計 畫 編 號

    NAER-102-06-A-1-02-04-1-13

    國家教育研究院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綱要內容前導研究」整合型研究

    子計畫四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和生活課程 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

    研 究 報 告

    研究主持人:張茂桂研究員(中央研究院)

    共同主持人:陳國川院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慈淑教授(東吳大學)

    汪履維講師(國立臺東大學)

    吳璧純教授(國立臺北大學)

    何思瞇副研究員(國家教育研究院)

    秦葆琦副研究員(國家教育研究院)

    王浩博副研究員(國家教育研究院)

    研究助理 :林欣誼(國家教育研究院) 陳俐靜(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 李岳芳(國家教育研究院)

    研究期程:民國 102 年 7 月至民國 102 年 12 月 執行單位:國家教育研究院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2 月

  • 《社會領域篇》目 錄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2 

    壹、研究目的 ............................................................................................................ 2 貳、研究問題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現行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問題與展望 ............................................................ 5 壹、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問題 ................................................................ 5 貳、檢討現行國高中社會領域學習內容並預見十二年國教的銜接問題 ............ 9 參、現行社會領域學習節數∕學分數的問題 ...................................................... 14 

    第二節 領域與學科之關係 ............................................................................................ 17 壹、社會領域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內涵 .................................................................. 17 貳、美國和日本社會課程的領域與學科之關係 .................................................. 18 參、我國社會課程的領域與學科關係之變遷 ...................................................... 22 

    第三節 各國社會類課程的內涵與取向 ...................................................................... 25 壹、前言 .................................................................................................................. 25 貳、英國社會類課程的內涵與取向 ...................................................................... 26 參、美國社會類課程的內涵與取向 ...................................................................... 28 肆、中國大陸社會類課程的內涵與取向 .............................................................. 31 伍、香港社會類課程的內涵與取向 ...................................................................... 32 陸、芬蘭社會類課程的內涵與取向 ...................................................................... 35 柒、日本社會類課程的內涵與取向 ...................................................................... 38 捌、結論與參考建議 ..............................................................................................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3 

    第一節 研究問題 .......................................................................................................... 43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3 

    壹、先期研究成果與重要文獻 .............................................................................. 44 貳、其他研究方法 .................................................................................................. 4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48 

    第一節 社會領域的綜合討論 ...................................................................................... 48 

  • 壹、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理念與目標 .......................................... 48 貳、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之各科目組合方式 ...................................... 52 參、社會領域與重大議題之「融入」 .................................................................. 54 

    第二節 國小社會 .......................................................................................................... 70 壹、研究過程 .......................................................................................................... 70 貳、研究結果與討論 .............................................................................................. 73 參、未來建議 .......................................................................................................... 99 肆、附錄 ................................................................................................................ 103 

    第三節 歷史 .................................................................................................................. 136 壹、研究過程 ........................................................................................................ 136 貳、現況分析 ........................................................................................................ 136 參、未來建議 ........................................................................................................ 141 肆、內容選擇與組織方向之實例說明 ................................................................ 142 伍、小結 ................................................................................................................ 143 陸、附錄 ................................................................................................................ 144 

    第四節 地 理 .............................................................................................................. 150 壹、研究過程 ........................................................................................................ 150 貳、現況分析 ........................................................................................................ 151 參、未來建議 ........................................................................................................ 156 肆、內容選擇與課程組織 .................................................................................... 157 伍、小結 ................................................................................................................ 163 陸、附錄 ................................................................................................................ 165 

    第五節 公民與社會 ...................................................................................................... 166 壹、研究過程 ........................................................................................................ 166 貳、現況分析 ........................................................................................................ 169 參、未來建議 ........................................................................................................ 177 肆、內容選擇與課程組織 .................................................................................... 178 伍、小結 ................................................................................................................ 182 陸、附錄 ................................................................................................................ 1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237 

    第一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理念與目標之建議 .............................. 237 壹、社會領域課程之理念 .................................................................................... 237 貳、社會領域課程之目標 .................................................................................... 237 參、核心素養與社會領域的關係及轉化方式 .................................................... 237 

    第二節 社會領域重要學習內容選擇與組織方向之建議 ........................................ 242 第三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架構之建議 .......................................... 245 

    壹、社會領域中的公民教育的科目名稱問題 .................................................... 245 

  • 貳、關於總綱草案中,有關將國、高中的社會領域時數同時下修四分之一的問

    題 ............................................................................................................................ 245 參、關於時數∕學分數減少後關於排課的問題 ................................................ 245 肆、對於技術型、綜合型、單科型高中之課程架構 ........................................ 246 

    參考書目 ........................................................................................................... 247 

  • 《社會領域篇》表次

    表 2-1-1 國中與國小教科書中「台灣」相關的主題和教材綱要 .................................... 10 表 2-1-2 國中七年級台灣史主題與高中一年級台灣史教材綱要對照 ............................ 11 表 2-1-3 高國中公民課程重複的內容 ................................................................................ 12 表 2-2-1 美國加州和明尼蘇達州中學階段歷史─社會科課程架構 ................................ 20 表 2-2-2 美國明尼蘇達州 Eden Prairie 高中的社會科課程舉隅 ...................................... 21 表 2-2-3 日本中小學現行社會科課程架構 ........................................................................ 21 表 2-3-1 各國社會類之學科名稱及學習階段 .................................................................... 25 表 2-3-2 各國社會類之學科合、分科狀況 ........................................................................ 41 表 3-2-1 各次核心會議─討論重點摘要(依日期排序) ................................................ 45 表 3-2-2 各科其他研究方法細目 ........................................................................................ 46 表 4-1-1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社會領域建議一覽表* .................................. 55 表 4-1-2 環境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社會領域建議一覽表* .......................................... 58 表 4-1-3 家政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社會領域建議一覽表* .......................................... 62 表 4-1-4 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社會領域建議一覽表* .......................................... 64 表 4-1-5 生涯發展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社會領域建議一覽表* .................................. 66 表 4-1-6 海洋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社會領域建議一覽表* .......................................... 67 表 4-2-1 國小社會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 72 表 4-2-2 「性別平等教育」重大議題,融入舉例如下 .................................................... 96 表 4-2-3 「人權教育」重大議題,融入舉例如下 ............................................................ 96 表 4-2-4 「環境教育」重大議題,融入舉例如下 ............................................................ 96 表 4-2-5 「海洋教育」重大議題,融入舉例如下 ............................................................ 97 表 4-2-6 「生涯發展教育」重大議題,融入舉例如下 .................................................... 97 表 4-3-1 國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基本能力主題軸分段能力指標與高中歷史課程綱要核

    心能力對照表 ...................................................................................................... 137 表 4-3-2 高中歷史課綱的核心能力表述與分析(民國 100 年) .................................. 137 表 4-4-1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前導研究地理科研究小組 .............................................. 150 表 4-5-1 公民與社會科工作小組名單 .............................................................................. 166 表 4-5-2 諮詢人員名單(依首字排序) .......................................................................... 168 表 4-5-3 公民與社會科工作小組會議─討論重點摘要(依日期排序) ...................... 169 表 5-1-1 學習重點(「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的雙向細目架構)概念示意 ...... 240 表 5-1-2 領域∕科目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雙向細目表呼應表(以國中社會、高中歷史

    科為例) .............................................................................................................. 241 

  • 《社會領域篇》圖次

    圖 4-1-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學科組合方式架構 .............................................. 53 圖 4-4-1 地理學知識體系的概念系統 ................................................................................ 159 圖 4-4-2 地理學學習經驗的發展過程 ................................................................................ 160 圖 4-5-1 工作階段甘特圖 .................................................................................................... 167 圖 4-5-2 公民與社會科課綱內容建構發展方向 ................................................................ 179 圖 4-5-3 螺旋性課程組織方式的立體示例 ........................................................................ 180 圖 4-5-4 螺旋性課程組織方式的理念型示例說明 ............................................................ 181 圖 5-1-1 核心素養在課程綱要的轉化層次 ........................................................................ 238 

  • 《社會領域篇》附錄

    附錄 4-2-1 國小社會領域訪談大綱 .................................................................................. 103 附錄 4-2-2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基本理念 .............................. 110 附錄 4-2-3 現行中小學學制課程綱要中社會領域各階段課程目標之對照 .................. 111 附錄 4-2-4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節錄) .............................................. 113 附錄 4-2-5 社會領域的過程技能(預計增列的主題軸) ................................................... 114 附錄 4-2-6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之情意目標的補充說明 ...... 115 附錄 4-2-7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中有關「科學態度」的能力指標 ...... 117 附錄 4-2-8 社會領域的價值與態度(預計增列的主題軸) ............................................... 118 附錄 4-2-9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修訂說明(節錄) .............. 119 附錄 4-2-10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節錄)

    .......................................................................................................................... 120 附錄 4-2-11 學習重點(「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的雙向細目架構)概念示意(以國

    中社會、高中歷史科為例) .......................................................................... 124 附錄 4-2-12 重大議題融入領域教學示例 .......................................................................... 125 附錄 4-2-1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實施要點 .............................................. 127 附錄 4-2-14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實施通則 .......................................................... 131 附錄 4-3-1 台灣史:國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 V.S.高中歷史課程綱要 ........................... 144 附錄 4-3-2 中國史:國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 V.S.高中歷史課程綱要 .......................... 145 附錄 4-3-3 世界史:國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 V.S.高中歷史課程綱要 .......................... 147 附錄 4-3-4 國中、高中「中國史─先秦和兩漢時期」教科書目次對照表 .................. 149 附錄 4-4-1 地理科 8-12 月主要細目 ................................................................................. 165 附錄 4-5-1 公民科課程與綱要對照:國中組 .................................................................. 183 附錄 4-5-2 公民科課程與綱要對照:高中組* ................................................................ 205 附錄 4-5-3 焦點座談整理 .................................................................................................. 212 附錄 4-5-4 問卷調查整理 .................................................................................................. 224 

  • 《生活課程篇》目 錄 中文摘要 ........................................................................................................... 262 

    Abstract ............................................................................................................ 263 

    第一章 緒論 ................................................................................................... 264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26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26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266 

    第一節 統整課程的世界趨勢與內涵 ........................................................................ 266 第二節 統整課程的正面效益 .................................................................................... 269 第三節 生活課程作為統整課程的特性與內涵 ........................................................ 271 第四節 生活課程的實施現況與所遭遇的問題 ........................................................ 27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82 

    第一節 研究規劃與設計 ............................................................................................ 282 第二節 問卷調查 ........................................................................................................ 282 第三節 文件分析 ........................................................................................................ 283 第四節 統整教學方案發展 ........................................................................................ 28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284 

    第一節 生活課程的實施現況 .................................................................................... 284 第二節 生活課程與綜合活動領域的關係 ................................................................ 2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312 

    第一節 結論 ................................................................................................................ 312 第二節 建議 ................................................................................................................ 314 

    參考文獻 ........................................................................................................... 316 

  • 《生活課程篇》表次

    表 1 老師覺得生活課程教學最棒的事 ............................................................................. 285 表 2 老師覺得生活課程對學生最大的幫助 ..................................................................... 286 表 3 教師對於生活課程教學困擾項目之排序 ................................................................. 288 表 4 現場教師對於生活課程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異同的看法 ..................................... 294 表 5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內涵架構與第一年段的能力指標 ............................................. 296 表 6 生活課程內涵架構與能力指標 ................................................................................. 297 表 7 生活課程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異同分析 ................................................. 299 表 8 南一版綜合活動與生活課程 2 上教科書有關社區的主題內容 ............................. 303 表 9 包括綜合活動在內的四個學習領域的統整生活課程 ............................................. 305 表 10 具有聽覺藝術成分的生活課程統整教案 ............................................................... 309 

    《生活課程篇》圖次

    圖 1 康軒版綜合活動 1 上教科書主題單元 ..................................................................... 301 圖 2 康軒版生活課程 1 上教科書主題單元 ..................................................................... 302 

  • 《社會領域篇》

  • 中文摘要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和生活課程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為整合型計畫之

    子計畫四,目的在因應十二年國教之實施,為課程綱要更新預作研究準備。本計畫「社

    會領域」之研究分為國小社會、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以及國小生活課程五組。其

    中國小生活課程以獨立方式呈現。本研究參考先期重要研究成果與相關學術論文,並配

    合諮詢社會領域之教師、專家、學者的焦點座談、深度訪談、工作坊、問卷調查等方式,

    以瞭解現況,對未來提出建議。

    本研究擬定社會領域之目標,在於(1)增進對於社會領域學科知識及核心議題之

    探究、理解、統整與評估的能力;(2)培養對於地方、社會、國家和世界重疊公民身分

    之敏察覺知,以及多元認同、公共關懷與責任意識;(3)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

    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能力;(4)提升自主思考、價值判斷、道德思辨、理性

    決定與創新應變的能力;(5)強化民主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與社會參與等公

    民實踐的能力。

    未來擬定領綱時,建議(1)應審慎落實螺旋漸進的課程設計方式,強調階段間的

    相關知識,除可能上下勾連性、先備性之外,也有拓廣、互補、發展抽象整合能力的部

    分;(2)特別重視「表達方式」淺顯易懂,用語準確且易於操作,避免過於籠統含混;

    (3)各階段社會領域、各科的課綱敘寫方式應統一,且各分科課綱能由一個團隊進行;

    (4)課程組織上,應重新詮釋現行課程以「空間或社會關係的同心圓」來逐步擴展的

    思維;(5)應具備領域及跨教育階段的整體關照,不宜切割或各自為政,造成教學目標

    移動、內容遺漏、跳躍、重覆等問題;(6)未來有關「重大議題」教育,以「融入」模

    式實行。

    關鍵詞:社會領域、生活課程、前導研究、課綱修訂、十二年國教

    I

  • Abstract 

    “The Pilot Study for Social Studies and Life Curriculum of the Twelve-Year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is the fourth division of the whole integrated project. Its purpose is to

    prepare curriculum revis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elve-year national education.

    This division has five sub-groups: Grade 5-6 Social Study, History, Geography, Citizenship

    and Society, plus Grade 1-4 Life curriculum. The Grade 1-4 Life curriculum will be presented

    separately in this report. This study examines existing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ports,

    consulted teachers, experts and scholars of Social Studies through focus group discussion,

    in-depth interview, workshop,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echniques. It identifies current issues

    and proposes revision suggestions.

    This study drafts the goals for Social Studies as in the following: (1) to enhance the

    exploring, comprehending, integrating and evaluative capabilities for the knowledge and core

    issues of various subjects of Social Studies; (2) to nurture the sensitivities and awareness of

    the multiple-layered citizenship for local, social, national and global level, and that of the

    multiple identities, public concerns and responsibilities; (3) to develop self-consciousness,

    including self-discipline, self-governing, self-advancement and self-actualization; (4) to

    promote the abilities for independent and rational thinking, moral judgment, and that for

    innovation and changing; (5)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ies for citizenship practices, including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team work, problem solving and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proposes thes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curriculum guideline

    revision: (1) to employ the “spiral curriculum” method conscientiously, emphasizing the

    connectednes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learning, and the expanding, complimentary, and abstract

    thinking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earning; (2) to put special importance on the clarity and

    accuracy of the languages and writing styles of curriculum guidelines, avoiding ambiguous

    uses of words with broad meanings; (3) to unify the styles and formats for curriculum

    II

  • III

    guidelines for all levels and all subjects, and to have one single curriculum drafting

    committee of each of the subjects throughout; (4) to re-interpret the proper uses of the

    “con-current circle” way of developing new curriculum guideline; (5) to organize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different levels with reference to the general purposes of Social Studies, not to

    divide them into unrelated and separated subjects, resulting the shifting of education goals,

    and missing, jumping or redundant teaching; (6) to adopt the assimilation method to

    incorporate all “big issues”.

    Key words:Social studies, life curriculum, pilot study, curriculum revision, twelve-year

    national education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國家教育研究院(前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下文簡稱「國教院」)自 98 年 6 月

    開始,即在教育部的委託下進行「中小學及幼兒園課程相關基礎性研究」,為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更新做好研究準備。行政院於 100 年 9 月 20 日核定「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其配套措施中「2─1 建置十二年一貫課程體系方案」即由國教

    院主政,其中重要工作事項之一即是「研擬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此

    建議書已由國教院研究團隊在 101 年 12 月完成草案,並於 102 年元月送交「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進行討論,未來將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體系指引

    (草案)」、「高中數學及自然領域微調課綱」和「高職化工群、商管群、動力機械群

    及設計群微調課綱」等文件,形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修訂之重要基礎性

    研究,使我國之國民教育課程發展得以朝向長期性、系統性與研究性的目標邁進。

    十二年國教課程強調連貫與統整,而國民中小學課程與後期中等教育課程的銜接即

    是其中一大挑戰,因此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綱要

    內容之前導研究」的整合型研究計畫,除解決某些學科知識內容過量及重複等縱向連貫

    與橫向統整等相關問題外,並重新釐清各學習領域的理念目標、課程組織方式,進而提

    出各學習領域的課程組織方式與要項。

    此整合型研究計畫包含九個不同領域之子計畫,本子計畫四全名為「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社會領域和生活課程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即為其中之一。由於目前國小一、二

    年級並不獨立存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而是將其融入生活課程之中,因此在本計畫中將

    生活課程納入,分「國小生活課程」、「國小社會」、「歷史」、「地理」、「公民與

    社會」五組進行。「國小生活課程」之相關研究成果另外獨立成篇,本文以下將僅報告

    社會領域各科目,即「國小社會」、「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

    本計畫參考以下十二年國教相關重要文件:

    一、國教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和生活課程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計畫書。

    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草案。

    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連貫統整發展指引草案。

    1本節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和生活課程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計畫書。

    1

  • 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理念與目標。

    五、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研修原則。

    六、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實施通則。

    本計畫為教育政策2之研究,經會議討論確立分工與合作原則,各分科工作小組藉

    由文獻探討與會議討論,擬訂待解決之重要問題,並透過諮詢、座談、工作坊、問卷等

    方式,除了檢討與分析現行課綱施行問題,並進一步提供未來領綱訂定之參考策略與建

    議。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依據上述研究背景與相關重要文件設定之方向及指引,本研究對社會領域的理念、

    目標與學習內容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與論述,期能對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發展提出方向、

    原則與架構的建議,以利後續課綱研議。

    壹、研究目的 

    於此,本研究計畫主要目的包括對於現況之分析與未來之規劃。以下分別敘述之:

    一、 現況之分析

    (一) 社會領域內各科目垂直連貫的問題:

    1. 各科目在國中、高中,二階段的連貫問題。

    2. 國小社會科與國中階段社會領域的連貫問題。

    (二) 社會領域內各科目橫向整合的問題

    1. 各科目在國中階段橫向整合的問題。

    2. 各科目在高中階段橫向整合的問題。

    (三) 其他現行中小學社會領域及領域內各科目的相關問題與發展。

    二、 未來之規劃

    因應十二年國教之推廣,針對未來擬定以下問題進行未來規劃之建議:

    (一) 社會領域及領域內各科目之意涵、理念與目標。

    2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綱要內容之前導計畫」第三次聯席會議紀錄案由一子計畫四之

    決議。 3本節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和生活課程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計畫書。

    2

  • (二) 社會領域及領域內各科目的名稱斟酌。

    (三) 社會領域及領域內各科目之縱向連貫(之原則與建議)。

    (四) 社會領域及領域內各科目各階段內之橫向整合方式(之原則與建議)。

    (五) 社會領域及領域內各科目的課程組織方式與要項。

    貳、研究問題 

    對應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嘗試檢視探討之具體問題可延伸分為:①檢討現行領域

    內各階段各分科課程問題、②規劃並建議上述課程之未來發展,二部分來敘述。4在實

    際研究工作進行時,各科目分組則各自依據其工作重點,在有限時間與資源的條件下,

    對下列相關問題進行選擇之探討。

    一、 檢討現行領域內各階段各分科課程問題:

    (一) 現行課程理念與目標?

    (二) 現行學科的劃分是否合理?

    (三) 現行不同學習階段學習內容的連貫、統整及知識量問題?

    (四) 現行課程是否符合不同教育階段的特性與學生的身心發展?

    (五) 現行學習內容表述方式(國中小─能力指標、高中職─教學大綱)及其與總綱

    理念目標能否連結呼應的相關問題?

    二、 規劃並建議上述課程之未來發展:

    (一) 未來社會領域及領域內各科目的課程問題與發展趨勢為何?

    1. 未來的國際發展概況與趨勢?

    2.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理念下,課程理念與目標如何建構與論述?

    3. 核心素養與課程理念與目標的關係及連結方式?

    (二) 未來如何規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及領域內各科目的課程組織方

    式?

    1. 學習領域的界定與範疇是什麼?在十二年課程組織的意義與作用為何?

    4根據本計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和生活課程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第二次核心會議

    之決議與會後研擬之工作備忘錄。

    3

  • 4

    2. 課程組織的理念與原則是什麼?包含:課程組織如何考量國小、國中、後中不

    同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性向、興趣、差異性、教育目標、未來社會或科技的

    高瞻與創新、學用合一…等問題。

    3. 領域內學科的組合方式與學科架構及其與領域的關係?

    4. 學習內容的組織方式?例如:採取同心圓、螺旋式、議題式…。

    5. 不同學習階段學習內容的連貫與統整方式及知識量的訂定原則?

    6. 學習內容的選擇及安排,如何因應必選修、不同學制、是否分基礎與進階?

    7. 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及社會重大議題的編織原則⁄模式?

    8. 學習內容的表述方式為何?

    9. 跨領域學習的可能性與設計?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九年一貫國教課程自民國 88 年開始試辦,歷經修訂施行至今達 13 年,而高級中等

    學校課綱自九九課綱施行至今也已達4年,各界迭有檢討。本章節從既有的相關文獻中,

    整理各界對於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現況與未來展望,並參考各國發展趨勢以作為借鏡。

    第一節 現行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問題與展望

    近年來國民中小學之社會領域課程,最受關注的議題包括在國中小的合科與分科問

    題,及國中小台灣史內容的重複與過量等。本節分成社會領域分科與合科的問題、社會

    領域理念與內涵、社會領域的課程組織重大議題的融入等四方面,進行文獻探討與分

    析。

    壹、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問題5 

    一、社會領域分科與合科的問題

    依據秦葆琦(2012:184)在「國民中小學各類課程內涵與取向研析」之社會(我

    國篇)研究結果指出:我國社會類科課程,傳統上小學有常識或社會科、史地課程等不

    同的設置;國中則長久以來均以歷史、地理、公民等三科分科設置,師培機構均以此結

    構進行課程規劃。但九年一貫課程將行之有年的小學社會課程與國中歷史、地理與公民

    三科課程加以統整為「社會學習領域」,一方面欠缺理論的論述,一方面因缺乏事前的

    溝通與討論,加上師資培育機構的課程結構並未隨著課程綱要而更動,造成社會領域在

    統整課程綱要、配套措施、教科書編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等五方面,都產生不少問

    題。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有鑑於國中社會領域的統整,無論在教科書或教學方面,

    均有窒礙難行之處,故教育部於 2005 年公布了「七至九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

    將國中社會領域分成地理、歷史、公民三科,分別訂定其基本內容大綱,並列出每項基

    本內容應達成的能力指標,將國中社會領域以分科方式進行教科書編寫與教學。這樣先

    以能力指標,繼增以基本內容的特殊課程發展過程,為今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

    5本段作者:秦葆琦副研究員(社會領域前導研究之期末報告---文獻探討 102.12.18)。

    5

  • 國中與高中之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進行連貫與銜接所必需要面對的問題。

    整體而言,國小社會領域之統整合科教學,行之有年,問題相對不大;但國中之統

    整合科教學則因應「七至九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之公布,事實上已採分科教學

    方式,在考慮未來與高中課程銜接的問題時,必須加以面對。

    二、社會領域理念與內涵的問題6

    在課程理念與內涵部分,國中小九年一貫雖明訂「社會學習領域」,但綱要中對其

    界定並不清楚。如周珮儀(2009)認為學習社會學習領域的理由不夠充分,且其領域性

    質概念不清,學習領域性質與涵蓋學科之間的關係不夠清晰。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

    程綱要列出十條課程目標:

    (一) 瞭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的問題。

    (二) 瞭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開發的

    重要性。

    (三) 充實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

    (四) 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

    (五) 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六) 培養瞭解自我與自我實現之能力。

    (七) 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 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

    (九) 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十) 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

    其中第一至三條偏重認知層面,第四至六條偏重情意層面,第七至十條則偏重在技

    能層面。但這十條課程目標卻無法對應九個主題軸及其能力指標,從能力指標明顯可見

    其仍偏重認知部份(周珮儀,2009)。

    若再進一步探究主題軸與能力指標的內涵,更可發現社領域課程綱要中的許多問題,

    如鄧毓浩(2006)認為目前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中的能力指標呈現方式太過抽象與籠統,

    6本段作者:秦葆琦副研究員(社會領域前導研究之期末報告---文獻探討 102.12.18)。

    6

  • 造成每個人的解讀與詮釋有所差異。陳新轉(2000)則認為以「主題軸」及「分段能力

    指標」的形式架構社會領域是一項創舉,對以學科為主的傳統課程觀念帶來很大的挑戰,

    有些人將主題軸視為統整社會領域的架構;有些人視其為學科;有些人則將它看作是課

    程主題或學習目標。吳進喜(2006)更指出各版本地理教科書編輯的能力指標,很明顯

    集中在少數幾個主題軸,如第一軸「人與空間」與第九軸「全球關聯」。

    林碧雲(2009)則從各方對社會學習領域的界定,提出幾個關鍵概念:①社會學習

    領域並非一個獨立的學科,而是有三個以上的學科混合而成的學習領域;②社會學習領

    域系從各學科內涵來建構領域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基礎;③強調「統整學習」,打破領

    域內各學科互不連貫的現象,以利於統整知識概念,並與生活經驗結合。但林碧雲認為

    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並未對其內涵與主要教育目的作清楚說明,且附錄一「九大主題

    軸及其內涵」只是對主題內難以理解的能力指標做解讀說明及訂定的目的(why to learn),

    卻未說明學習內涵有哪些(what to learn、how to learn)。林碧雲(2009)明確指出社會

    學習領域學習內涵的問題,在於其刻意拆解傳統歷史、地理與公民的學科知識,但卻未

    在主題軸與能力指標中確立社會領域獨立的知識系統,最後實際編製課程內容與教科書

    時,仍得依賴傳統學科架構作為基本內容的矛盾現象。

    至於高中課綱,因為實際上、傳統上一直強調各科分科授課,學科知識分化已經行

    之多年,對於「社會領域」的內涵或理念,均鮮有著墨。

    三、社會領域課程組織的問題

    因為在社會領域理念與內涵均不明確的情況下,各家對於各科課程組織概念,有很

    大落差。如 Seixas(2001)就認為社會領域課程只是一個統整各學科的學習範圍,通常

    無課程組織順序,也不易建構知識概念的難易階層。林碧雲(2009)指出 2001 與 2007

    年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並無課程基本要素或知識類別等相關

    論述,無法據此分析其組織結構。僅能透過三個與傳統分科較相近的主題軸來進行分析:

    人與空間(地理)、人與時間(歷史)與自我、人際與群己(公民)。結果發現,這三個

    主題軸的知識概念組織既非線性結構、階層性結構,也非網狀式結構,更非螺旋式課程

    7

  • 結構(pp.67─70)。未來課程組織,必需先對社會領域的屬性加以探究,界定其目的與

    內容,並能考慮不同學習階段的需要,予以釐清。

    四、九年一貫重大議題「融入」社會領域的問題

    九年一貫課程設置「重大議題」,在課程實施中規定「重大議題如何融入各領域課

    程教學,應於課程計畫中妥善規劃」(教育部,2003:15),重大議題未安排固定的學習

    節數,但卻都發展了課程綱要,各學習領域也相繼發展了將不同重大議題融入其領域的

    設計。部分議題,如:性別平等教育、海洋教育等更已透過立法,須在學校中實施固定

    的時數。然而在學校實際的執行層面,仍因其未設固定教學時數而不易落實。

    中央團教師、縣市輔導員和中小學教師,針對七個重大議題的保留、融入相關學習

    領域和取消三個選項做選擇,結果在七個重大議題中,只有「資訊教育」得到六成「保

    留」的意見,顯然這是受大多數輔導員和學校教師所重視的「議題」,應予保留。而在

    焦點座談所得到的結果是更進一步的將此「資訊教育議題」與「生活科技⁄工藝」組成新

    的領域──「科技」,以與世界先進國家將「科技」列為科目相呼應,可以說是所有重大

    議題在各種不同人員中最具有共識的一項。

    其他「家政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海洋教育」

    和「環境教育」等議題,都是「融入學習領域後取消」的百分比超過五成或接近五成。

    接著再從問卷的開放答案中得到「各議題適合融入哪個或哪些學習領域」的結果,其中

    適合融入社會領域的議題,包括「人權教育」和「性別平等教育」。

    贊成「人權教育」融入社會領域的百分比,從 54.6%到 58.6%,超過五成的比例,

    因為社會領域中本有「權力、規則人權」的主題軸,因此未來人權教育融入社會領域,

    也是很清楚的趨勢。

    「性別平等教育」在開放答案中所得到的結果,和問卷選項的統計數字一樣,沒有

    任何一個領域得到多數的共識,但似乎可以分別融入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和社會等三

    個學習領域中,也未嘗不是一種可行的解決途徑。

    其他「環境教育」、「海洋教育」、「家政教育」和「生涯發展教育」等四個重大議題,

    8

  • 雖不以社會領域為其主要融入對象,但若其能力指標與社會領域之能力指標相關者,亦

    可融入社會領域,以確保重大議題之實質內容繼續存在。

    貳、檢討現行國高中社會領域學習內容並預見十二年國教的銜接問題 

    在社會領域學習內容方面,由於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並未明確呈現教材

    內容的架構,而是以九大主題軸及其下之能力指標為課程發展的依據,因此,若要探究

    國小、國中到高中課程的架構,只能從現行各版本的教科書為例進行初步的探討。以下

    將從歷史科和公民與社會兩科為例,探討其銜接與重複的問題。

    一、以歷史科為例7

    以下將分別從國小社會領域中和國中、高中歷史科中重複問題最嚴重的台灣史部分,

    探討其學習內容重複的問題。

    (一) 國小社會領域和國中歷史中有關「台灣」內容的重複問題

    以涵蓋「台灣」相關內容的國小翰林版(胡應銘,2012)與國中南一版(王秋原、

    吳圳義、林有土,2013)為例,即可明顯看出其中內容重複與過量問題(表 2-1-1)。

    7本段作者:秦葆琦副研究員(社會領域前導研究之期末報告---文獻探討 102.12.18)。

    9

  • 表 211   國中與國小教科書中「台灣」相關的主題和教材綱要 

    級 國小五、六年級 台灣主題 國中七年級 台灣主題

    五年級上學期

    一、台灣的環境

    二、台灣的資源

    三、台灣的社會

    七年級上學期第一篇台灣的環境(上)

    一、地理位置與範圍

    二、地形

    三、海岸與島嶼

    四、天氣與氣候

    五、水文

    六、台灣的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五年級下學期

    一、追尋先民的足跡

    二、邁入國際舞台

    三、移民的新故鄉

    四、現代化的開端

    五、日本統治下的台灣

    六、中華民國在台灣

    七年級上學期第二篇台灣的歷史(上)

    一、史前台灣與原住民文化

    二、國際競爭下的台灣

    三、鄭氏時期的經營

    四、清朝前期的政治與經濟

    五、清朝前期的社會與文化

    六、清朝後期的開港與建省

    六年級上學期

    一、經濟生活

    二、近代台灣的經濟發展

    三、社會的變遷法治你我他

    四、多元的社會

    五、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七年級下學期第一篇台灣的環境(下)

    一、人口

    二、第一級產業

    三、第二、三級產業

    四、聚落與交通

    五、台灣的區域特色

    六、台灣區域發展的差異

    六年級下學期

    一、國際社會中的台灣

    二、兩岸關係的展望

    七年級下學期第二篇台灣的歷史(上)

    一、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二、日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三、日治時期的社會與文化

    四、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

    五、戰後台灣的外交與兩岸關係

    六、戰後台灣的經濟與社會

    從上述國小五、六年級到國中七年級等三年的社會學習領域主題看來,學生其實是

    在國小與國中重複學習與台灣地理、歷史、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的內容。此外,

    國中每學期社會學習領域每週的上課時間只有三節課,大多數學校均將此三節課平均分

    10

  • 給地理、歷史、公民與社會,每學期每週均各一節課,主題與單元的份量明顯是過重的。

    (二) 國中和高中歷史科中有關「台灣」內容的重複問題

    若再將「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歷史』課程綱要」(教育部,2011)中高一上學

    期台灣史的課程綱要,與國中七年級中台灣史的內容加以比較(見表 2-1-2),更不難發

    現其重複的問題。

    表 212   國中七年級台灣史主題與高中一年級台灣史教材綱要對照 

    級 國中七年級 台灣史主題(南一版) 高中一年級 歷史第一冊教材綱要

    七年級上學期第二篇台灣的歷史(上)

    一、史前台灣與原住民文化

    二、國際競爭下的台灣

    三、鄭氏時期的經營

    四、清朝前期的政治與經濟

    五、清朝前期的社會與文化

    六、清朝後期的開港與建省

    七年級下學期第二篇台灣的歷史(下)

    一、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二、日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三、日治時期的社會與文化

    四、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

    五、戰後台灣的外交與兩岸關係

    六、戰後台灣的經濟與社會

    一、早期台灣

    1. 台灣原住民

    2. 荷西與明鄭

    二、清代的長期統治

    1. 政治經濟的發展

    2. 社會文化的變遷

    3. 外力衝擊的近代化

    三、日本統治時期

    1. 殖民統治前期的特色

    2. 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3. 戰爭期的台灣社會

    四、當代的台灣與世界

    1.政治:從戒嚴到解嚴

    2.經濟:成長與挑戰

    3.社會:變遷與多元

    4.世界體系中的台灣

    由上述的討論可知,學生在國小五、六年級、國中七年級和高中一年級等四年中,

    三次學習台灣歷史,其內容架構相近,只是內容一次比一次多,在學生學習時間有限下,

    台灣歷史的重複需要進行連貫性的思考與整理。

    11

  • 二、以公民與社會科為例8

    我國課程的垂直設計,向來採用螺旋加深加廣的模式;但國高中的公民課程綱要的

    形式與架構差異很大,造成課程銜接缺乏具體、明確的一貫性,導致學習內容的重疊(尤

    其在概念的定義、分類等方面,重疊情形尤其嚴重)。本研究檢視高國中課綱和主要版

    本教科書(高中為南一、龍騰和三民版,國中為南一、翰林和康軒版)的內容,區分「重

    複」、「概念類似而深淺不同」、「國中特有」和「高中特有」四個類目,詳細比對連貫和

    重複的問題。以下依照「自我、社會與文化」、「政治與民主」、「道德與法律規範」和「經

    濟與永續發展」四個範疇,列出幾乎完全重疊的內容,如表 2-1-3 所示;其他「概念類

    似而深淺不同」、「國中特有」和「高中特有」等之詳細內容,請參見第四章第五節(附

    表 4-5-4、4-5-5)。

    表 213   高國中公民課程重複的內容 

    範疇

    冊 課 別 幾乎完全重複之內容

    國 中 高 中

    自我、社會與文化

    第一冊第二課: 和諧的性別關係

    第一冊第二課:人己關係與分際第三冊第六課:民法與生活

    1. 性別角色 2. 性別刻板印象 3. 性別平權:子女姓氏

    第一冊第三課: 家庭生活

    第三冊第六課:民法與生活 親子關係:自然血親與法定血親

    第一冊第四課: 家庭協奏曲

    第三冊第六課:民法與生活 選修(上)第七課:現代刑法新趨勢

    1. 親權、監護權、扶養義務2. 家庭暴力的定義、家庭暴力防治法

    第一冊第五課: 友善校園與終身學習

    第一冊第二課:人己關係與分際第一冊第三課:人與人權

    同儕的定義

    第二冊第二課: 社會中的團體

    第一冊第五課:公民社會的參與 1. 團體的定義 2. 團體的分類方式

    第二冊第三課: 社會規範

    第三冊第一課:道德與社會規範 1. 社會規範意義與重要性 2. 社會規範的種類

    第二冊第四課: 社會中的文化

    第一冊第七課:文化與位階 1. 文化的意義與特徵 2. 主流文化的定義 3. 青少年次文化

    第二冊第五課: 變遷中的社會

    選修(上)第二課:社會流動 社會流動的定義

    第二冊第六課: 選修(上)第三課:社會安全制 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國民就業、社

    8本段作者:董秀蘭副教授(十二年社會領域學習內容的組織、銜接與重複的問題 12.17)、秦葆琦副研究員,由張茂桂研究員綜合整理。

    12

  • 道德與法律

    第四冊第一章: 法律的基本概念

    第三冊第三課:法律基本理念與架構

    1. 法律的定義 2. 法律的制定與修正 3. 法律的位階

    第四冊第二章: 人民的權利與義務

    第三冊第四課:憲法與人權 1. 人民的基本權利的內涵 2. 基本權利間限制與衝突

    第四冊第三章: 民法與生活

    第三冊第六課:民法與生活 選修上冊第六課:私法自治的民法

    1. 法律行為、行為能力 2. 婚姻成立的要件

    第四冊第四章: 刑法與行政法規

    第三冊第五課:行政法與生活 行政法規的意義、行政處分

    第四冊第五章: 權利救濟

    第三冊第七課:刑法與生活 第三冊第八課:紛爭解決機制

    1. 民事訴訟、和解 2. 普通法院、行政法院、審級制度、司法人員

    3. 告訴乃論、非告訴乃論 4. 訴願與行政訴訟

    經濟與永續發展

    第五冊第一章: 選擇與消費

    第四冊第一課:經濟學基本概念第四冊第二課:市場機能

    1. 選擇問題 2. 機會成本 3. 需求者、需求法則、需求線、需求量變動

    第五冊第二章: 生產與投資

    第四冊第二課:市場機能 1. 生產要素 2. 生產者、供給法則、供給線、供給量變動

    第五冊第三章: 市場與貨幣

    第四冊第二課:市場機能 選修下冊第六課:貨幣與銀行 選修下冊第七課:物價與失業

    1. 經濟活動循環圖 2. 產品市場、要素市場 3.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社會福利 度 會住宅與社區營造(國民住宅)

    政治與民主

    第三冊第一課: 現代國家與民主政治

    第二冊第一課: 國家的形成與目的

    1. 國家的組成要素 2. 國家存在的目的

    第三冊第二課: 中央政府

    第二冊第三課:政府的體制 總統、行政院、立法院間的權力關係

    第三冊第三課: 地方政府

    第二冊第三課:政府的體制 1. 中央與地方權限爭議,由立法院解決

    2. 地方政府的組織:行政機關 vs 立法機關

    第三冊第四課: 政黨與利益團體

    第二冊第五課:政治意志的形成 1. 政黨的意義與功能 2. 政黨輪替 3. 利益團體的定義與類型 4. 利益團體與政黨的比較 5. 利益團體的作用

    第三冊第五課: 選舉與政治參與

    第二冊第六課:人民的參政 1. 選舉的意義、功能與原則2. 公民投票選舉人資格

    第三冊第六課: 政府的經濟功能

    第二冊第三課:政府的體制 選修(下)第一課:民意、媒體與政治

    1. 監督政府的效能:行政部門間的相互監

    2. 大眾傳播所扮演監督政府的角色

    13

  • 4. 通貨膨脹的意義

    第五冊第四章: 分工與貿易

    第四冊第一課:經濟學基本概念 比較利益與絕對利益的意義與計算

    第五冊第五章: 個人與家庭經濟

    選修下冊第七課:物價與失業 就業與失業的定義

    第五冊第六章: 經濟發展與現代社會

    第四冊第一課:經濟學基本概念 永續發展的意義

    第六冊第一章: 多元文化

    第一冊第八課:多元文化社會與全球化

    文化交流的原因(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

    第六冊第二章: 科技發展

    第三冊第六課:民法與生活 選修上冊第六課:私法自治的民法 選修下冊第一課:民意、媒體與政治

    1. 智慧財產權、專利權(法)、商標權(法)、保障的措施

    2. 媒體近用權

    第六冊第三章: 國際社會中的互動

    第一冊第五課:公民社會與參與 非政府組織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上表中各階段、各版本的知識內容與概念雖有可能深淺不一,篇幅多寡不一的情形,

    但並無法達到「螺旋」式課程設計所強調要因應「階段學習」而發展的特色。

    綜上所述,社會領域課程所面對的問題錯綜複雜,除需建構社會領域的理念與內涵

    外,亦須釐清其在三個學習階段各科目內容的發展與層次,才能訂出適宜的學習內容方

    向與要素。

    參、現行社會領域學習節數∕學分數的問題 

    一、國民中小學學習節數的問題9

    目前國中社會學習領域的內容,由歷史、地理、公民三門學科組成。在實踐上,三

    門學科合成一本課本,每週上課三節。大部分學校由三門學科專業的教師分教,即歷史

    專業教師教歷史部份、地理專業教師教地理部份、公民專業教師教公民部份,每一專業

    學科每週上課一節(45 分鐘)。上述的情況至少會產生三項問題:

    (一) 社會學習領域,徒有合科統整之名,而無合科統整之實。

    (二) 每一專業分科每週上課一節,一節 45 分鐘,扣除維持教室秩序之外,上課時

    間所剩無幾。這種情況導致學習過程零碎化。另一方面,一週一節課,常因校

    9本段作者:秦葆琦副研究員(社會領域前導研究之期末報告---文獻探討 102.12.18)、陳國川教

    授(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學科結構的雛議),由張茂桂研究員綜合整理。

    14

  • 慶、模擬考、段考、校內外活動、天候(颱風)因素等,影響授課進度。甚至

    因間隔前次上課過久,導致學習不連續,需重新複習。

    (三) 就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而言,國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正處於從具體運思到形

    式運思的過渡階段。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踐,首需強調「從做中學」。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才是較有效的教學。一週一次上課只有不到 45 分

    鐘的時間,顯然無法設計多元的活動式學習,也難以透過合作學習或學習共同

    體進行延伸性的議題討論。

    此外,在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各領域學習節數調整之研究之成果報告書(黃政傑等,

    2005)中,曾分別歸納歷年國中小各學科教學節數比例之發展趨勢,以之與九年一貫課

    程各領域學習節數所佔百分比作一比較。其在國小社會領域方面的結論為:社會科與九

    年一貫課程相比,歷來都屬於教學時間分配偏低的情形,其約佔總教學時間的 4~12%;

    其在國中社會領域方面的結論為:過去皆為歷史科、地理科、公民科分科的情況,為與

    九年一貫課程相比較,將其合併計算節數,其百分比約在 12~21%之間,比九年一貫課

    程社會學習領域 10~15%的百分比略多。而依據「中小學課程內涵與取向的研析」整合

    型研究計畫之子計畫四《中小學社會類課程內涵與取向之研析》(秦葆琦、王浩博,2010:

    96-97)的研究發現:在教學時數方面,傳統上均以每週的上課節數來規範,九年一貫

    課程改以百分比規範,國中每週可排四節,卻需分成三科教學,導致部分學校為省卻彈

    性安排的麻煩,自動將社會學習領域的時數減為每週三節,成為一科一節課,只剩過去

    各科上課節數的一半,造成教師教學極大的困擾。因此針對社會領域之學習節數,提出

    下列建議(P.98):

    (一)在教學時間方面,建議取消百分比的設計,改以其他方式規範,以確保教材份量

    與時間的配合。

    (二)國中課程內容的編列,建議配合實際教學時數減少份量,並在教科書審查時嚴格

    把關,以避免過多的教材內容影響教學的深度。

    又依據「中小學課程政策之整合研究」之子計畫一能力指標與領域教學議題探究(黃

    嘉雄,2011:138),也針對國中階段的社會學習領域建議:可以酌量的增加教學時間比

    15

  • 例。

    綜上所述,目前國小社會領域之學習節數為每週三節,尚屬適當,但是國中每週 3

    ~4 節,分成三科教學,則每科每週僅 1 節課,建議一則應增加每科之學習節數,或者

    應減少教科書之份量,以利實際之教學。

    二、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學分數的問題10

    依據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教育部,2010)之規劃,普通高中之社會領域並為部

    定一般科目,其必修總學分數為 24,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分科教學,各佔 8 個學分,

    高一和高二上下學期各必修 2 學分,另有社會學科類之校定選修課程,和語文類、數學

    類、自然科學類合併計算,高一可開 0~2 學分,高二可開 0~3 學分,高三則可開 0~

    19 學分。因三科之學分數固定,自 100 學年度實施至今,並未發現重大問題。

    但是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教育部,2010)和綜合高中課程綱要(教育部,2010)

    中所規範的社會領域學分數,相較於普通高中則相對較少。其中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規定在部定一般科目中,社會領域之總學分數三科合計為 6~10 學分,分別是高一 2~4

    學分,高二上學期 2 學分,各校可自行決定所開的科目;綜合高中課程綱要在部定一般

    科目中,規定社會領域之總學分數僅為 6 學分,三科均開在高一,各 2 學分,可採上下

    學期對開的方式。

    在高中教育政策白皮書工作計畫(潘慧玲、周麗玉、陳佩英,2011:34)中,針對

    高級中學課程規劃問題,提出「學生每日上課節數多,教與學負擔沈重」的問題,認為

    高中學生必選修科目合計,每週應學習科目都在 14 科以上(其中社會領域即有歷史、

    地理、公民與社會等三科),使學生疲於不同學科的要求,不但課業負擔沈重留校時間

    也長,學生因而失去學校外的生活學習與身心調劑的機會,精神壓力頗大。因此建議:

    未來在高中課程綱要中,不要規定全國一致性的每學期應修習科目名稱及學分數,只要

    規範學習領域、科目、每日或每週上課總節數的與修習科目數之上限以及三年間各科目

    之總學分數即可,以增加教務排課與學生選修之彈性(P.39)。

    綜上所述,普通高中部定必修社會領域的總學分數為 24,雖然沒有問題,但學生每 10本段作者:秦葆琦副研究員(社會領域前導研究之期末報告---文獻探討 102.12.18)。

    16

  • 週應學習科目多至 14 科,是否需要高一和高二每學期三科均需修習?則可以做深入探

    討;此外,職業學校群科課程及綜合高中課程的部定必修社會領域學分數,分別為 6-10

    學分和 6 學分,與普通高中的 24 學分相較,僅為其四分之一或稍多,目前是明顯不足,

    未來似可考慮酌增加。

    第二節 領域與學科之關係11

    壹、社會領域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內涵 

    社會領域課程探究過去、現在和未來在不同空間下,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

    或生態之間,因互動或依賴關係而產生的行為(Michaelis & Garcia, 1996; Parker, 2011;

    Savage & Armstrong, 2008)。探究這些行為涉及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法

    律學、經濟學、文化人類學和心理學等主要學門的知識、觀點和方法的學習(Banks, 1990;

    Gross & Dynneson, 1991; Beal, Bolick & Martorella, 2008; Savage & Armstrong, 2008;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Consortium, 1996)。

    歷史學探究跨越時間的人類行為。學科內涵的重點包括以下面向的編年敘事、綜合、

    解釋和因果關係:文明、文化傳散(cultural diffusion)和創新,人類與環境的互動,價

    值、信念、政治理念與制度,衝突與合作,人類重要發展的歷史比較,以及社會和政治

    互動的型態(Banks, 1990; Gross & Dynneson, 1991; Beal, Bolick & Martorella, 2008;

    Savage & Armstrong, 2008)。

    地理學探究跨越空間的人類行為。學科內涵的焦點有:位置、空間、人類與空間的

    關係、移動和區域等(Gross & Dynneson, 1991; Beal, Bolick & Martorella, 2008; Savage &

    Armstrong, 2008)。

    社會學探究人類在團體中的互動行為。學科內涵的重點包括社會系統與制度、社會

    團體、團體階層化、團體內和團體間的關係、社會變遷、溝通和互動以及社會問題等(Beal,

    Bolick & Martorella, 2008; Savage & Armstrong, 2008)。

    政治學探究人類如何回應異議和衝突的行為,以建立組織與制度,並為人類社會做

    11本節作者:董秀蘭副教授(領域與學科之關係 12.23)。

    17

  • 權威性的價值分配。學科內涵的重點包括:個人的政治角色、態度與信念,政治社會化,

    政府與政策、正義與政府的角色、衝突管理與解決等(Gross & Dynneson, 1991; Beal,

    Bolick & Martorella, 2008; Savage & Armstrong, 2008;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Consortium, 1996)。

    法律學處理人類制訂、適用和執行法規以預防、管理衝突,並進行權利救濟的行為。

    學科內涵的重點包括:法律的性質與位階,道德與法律規範的關係,法律制訂、裁決與

    執行的原理原則,法律變遷與社會發展,法律與公民權利保障等(Savage & Armstrong,

    2008)。

    經濟學處理人類面對「稀少性」的選擇和行為。學科內涵探究不同經濟體制下如何

    回應生產、消費和交換問題,以達成經濟成長、經濟效率、經濟安全、經濟穩定、經濟

    平等和經濟自由等目標(Beal, Bolick & Martorella, 2008; Savage & Armstrong, 2008; Sunal

    & Haas, 2002)。

    文化人類學探究人類文化的建立與發展。學科內涵主要包括傳統社會、民族、我族

    中心主義、文化變遷與革新、文化交流與衝突、比較文化與多元文化、涵化與同化等

    (Gross & Dynneson, 1991; Beal, Bolick & Martorella, 2008; Savage & Armstrong, 2008)。

    心理學聚焦於理解個人的心智歷程和行為,包括基因控制(先天)的和學習(後天)

    的行為。學科的重點主要有:個別差異、自我、情緒和動機、認知學習以及道德認知發

    展等(Beal, Bolick & Martorella, 2008; Savage & Armstrong, 2008)。

    貳、美國和日本社會課程的領域與學科之關係 

    上述社會領域的相關學科內涵,在不同國家呈現不同的領域與學科之組織關係;而

    在採用「社會科」一詞做為學校正式課程名稱的國家中,西方以美國為代表,而東方則

    為日本。以下即以此兩國的社會課程為例,分析不同學習階段的領域與學科之關係。

    一、美國

    美國的學校教育和課程規劃屬於地方分權的範圍,原本沒有統一的國家課程標準或

    綱要。為因應美國學生學習表現日漸下滑的危機,美國國會於 1992 年通過「公元 2000

    年美國教育目標法案」(The 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明訂部分科目必須訂定全

    18

  • 國性課程標準,以供各州訂定州課程標準之參考,使美國學校課程的發展除了顧及各州

    及地方的特色之外,亦能具有共同基礎,以激勵學生的學習成就,並能對學生學習成就

    進行州際或跨地方之比較。依據該法案而頒訂課程標準的科目包括:藝術、公民與政府、

    經濟、英語、外國語文、地理、歷史、數學、體育、科學、及職業教育,其中並無「社

    會」科。

    何以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未指定社會科為應訂定全國性課程標準的科目?其原因

    是社會科常常被視為一個整合多學科的學習領域,可以在不同學科中分別教授,但有時

    也可以視為一個科目來教授(NCSS, 1994)。不過,如果僅有公民與政府、經濟、地理

    和歷史等分科課程標準,將無法兼顧社會科做為一個領域的全貌。有鑑於此,美國民間

    學術組織「美國社會科協會」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NCSS)自力完成「追

    求卓越:社會科的課程標準」(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以下簡稱「社會科課程標準」),說明整個社會科的課程設計和教學目標,主張

    社會科的課程設計應以「社會科課程標準」為綱領,再依據公民與政府、經濟、地理和

    歷史等分科課程標準訂定各科各年級的學習內容,以兼顧領域的統整性和學科的特殊性

    和系統性(NCSS, 1994)。

    在學校課程的實際安排上,小學階段通常將社會科視為一個科目來教授,採取擴展

    社區式的課程組織順序(expanding communities curriculum sequence/pattern)。擴展社區

    式的課程組織,強調從依照學童所處的社會環境,逐年擴展學習的範圍:在 K 至 1 年級

    學習自我與家庭,然後再依照鄰里、社區、州、國家和世界等不同層級的社會環境,逐

    年擴展學習範圍(Brophy & VanSledright, 1997; Beal, Bolick & Martorella, 2008)。這種課

    程組織模式,將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律學、經濟學、文化人類學和心

    理學等相關的內容結合在一起,把部分科目統合兼併於範圍較廣的新科目(社會科),

    其本質屬於融合課程(fused curriculum;或稱合科課程)。

    美國中學(middle school)階段的年級劃分,各州或學區具有差異,有些州或學區

    為六年級至八年級共三個年級,有些則僅為七年級至八年級二個年級,但大體上這個階

    段均有「社會科」的課程名稱。Beal、Bolick 和 Martorella(2008)以及 Sunal 和 Haas

    19

  • (2002)指出,美國中學階段的社會科重點大致上具有類似的組織模式,最多的模式為

    六、七年級學習世界文化、歷史和地理,八年級學習美國歷史和地理;加州教育部頒佈

    的「歷史-社會科學課程架構」為典型的例子(參見表 2-2-1)。但亦有六、七年級以歷史

    為主、其他科目(公民與政府、經濟和地理)為輔,八年級以地理為主、其他科目為輔,

    例如:明尼蘇達州(參見表 2-2-1。綜合來說,美國中學階段社會科課程的組織順序雖

    呈現多樣性,學校課程實際的開設以社會科為名,重視統整的學習,但亦有分科學習的

    實質,本質上屬於融合課程加相關課程的模式。

    表 221   美國加州和明尼蘇達州中學階段歷史─社會科課程架構 

    州 別 年 級 課 程 內 涵

    加 州

    6 世界歷史和地理:古代文明

    7 世界歷史和地理:中世紀和近代

    8 美國歷史和地理:成長和衝突

    明尼蘇達州

    6 明尼蘇達研究 主:歷史,輔:公民與政府、經濟、地理

    7 美國研究(1800 至現在) 主:歷史,輔:公民與政府、經濟、地理

    8 世界研究 主:地理,輔:公民與政府、經濟、歷史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 California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2000)和 Minnesota

    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2)。

    美國高中(high school)階段通常為九至十二年級,社會科課程重視學科專精化的

    學習,以培養學生未來在大學成功學習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明尼蘇達州高中階

    段的社會科分五個課群,分別是公民與政府、經濟、地理、美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各有

    不同的學分規定(Minnesot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2)。以該州的 Eden Prairie 高中

    實際開設的課程為例,課程提供世界文明、心理學、社會學、美國歷史、比較政治、世

    界問題與地理等課程以供學生選修,亦有大學先修科目(Advanced Placement)的課程

    (參見表 2-2-2)。簡言之,美國高中課程的組織模式是在將社會科視為歸類範疇,將屬

    性相近或相關的獨立科目歸屬於此一領域,但各教學科目分化獨立,兼具相關課程

    (correlated curriculum)和科目本位課程(subject curriculum;亦稱學科課程)的性質。

    20

  • 表 222   美國明尼蘇達州 Eden Prairie高中的社會科課程舉隅 

    課 程 名 稱 學 分 年 級

    American History / Geography 9 A / B 2 9

    Advanced Placement U.S. History 10 A&B 2 10 Psychology 1 11/12 Sociology 1 1 11/12

    Sociology 2 1 11/12 World Issues and Geography 1 11/12 Advanced Placement Comparative Politics 1 11/12

    Advanced Placement US Government 1 11/12 Advanced Placement European History 2 11/12 Advanced Placement Macroeconomics 1 11/12

    Senior Social Studies Seminar A: Government & Domestic Policy 1 12

    Senior Social Studies Seminar B: Economics & Foreign Policy 1 12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 Eden Prairie 2013-2014 Registration Guide, Available at:

    http://www.edenpr.org/domain/269

    二、日本

    日本的中小學課程之中,小學和中學設有「社會科」,高中階段則分設「地理歷史

    科」和「公民科」(請參見表 2-2-3 的日本中小學現行社會科課程架構)。

    表 223   日本中小學現行社會科課程架構 

    學習階段 學年 學科名稱與課程內涵⁄科目

    小學

    1-2 生活科

    3-4 社會科:鄉土學習

    5 社會科:產業、地理

    6 社會科:日本史、政治、國際和平

    中學 1-2 社會科:地理、歷史

    3 社會科:歷史、公民

    高中 1-3

    地理歷史科:世界史 A、世界史 B、日本史 A、 日本史 B、地理 A、地理 B

    公民科:現代社會、倫理、政治經濟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文部科學省(2008a)、文部科學省(2008b)、文部科學省(2009)。

    21

  • 依據日本文部科學省頒佈的「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日本小學階段的社會科於第

    一、二學年與理科合為生活科,在學習指導要領中有獨立一節的敘述與規範。真正的社

    會科學習從第三學年開始,直到第六學年;第三和第四學年合併訂定目標、內容與內容

    之實施,第五和第六學年則分別訂定。第三、第四學年的學習內容為鄉土學習,從住居

    的社區(區、町、村),逐漸擴展至更大範圍的縣(都、道、府);第五學年的內容則以

    日本的產業與地理;第六學年的內容主要為日本歷史、政治和國際和平(文部科學省,

    2008a)。基本上,日本小學階段的課程組織模式與美國類似,亦是採用擴展社區式的融

    合課程組織順序。

    中學階段的「中學校學習指導要領」(文部科學省,2008b),明訂中學第一至第三

    學年均學習社會科,但指導要領中依照「地理領域」(地理的分野)、歷史領域(歴史的

    分野)和公民領域(公民的分野),分別訂定目標、內容與內容之實施,並規範原則上

    在第一、二學年當中,地理領域和歷史領域的學習並行,第三學年則改為歷史領域和公

    民領域的學習(文部科學省,2008b)。從學習指導要領的規範來看,日本中學階段的社

    會科課程是屬於領域中分科的模式,在社會科課程的大概念之下,分別學習地理、歷史

    和公民的系統化知識,兼具融合課程和相關課程的性質。

    高中階段的課程完全未出現「社會科」之科目名稱,而是分設「地理歷史科」和「公

    民科」學科(原文為「教科」)。「地理歷史科」之下明列世界史 A、世界史 B、日本史 A、

    日本史 B、地理 A、地理 B 等科目(原文即為「科目」),分別訂定目標、內容、內容之

    實施以及學分數;「公民科」之下亦列出現代社會、倫理以及政治經濟三科目,分別訂

    定目標、內容、內容之實施以及學分數(文部科學省,2009)。依據學習指導要領的規

    範,日本在高中階段採取科目本位課程的組織模式,各教學科目分化獨立,也具有朝向

    專門化學習的大學預科性質。

    參、我國社會課程的領域與學科關係之變遷 

    關於社會領域的相關學科內涵,我國在小學階段原設置「社會科」承擔課程與學習

    的規劃;民國 87 年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公布之後,改為「社會學習領域」。至於在國

    中和高中階段,傳統上歷史學主要由歷史科目承擔課程與學習的規劃,地理學由地理科

    22

  • 目承擔,而社會學、政治學、法律學、經濟學、文化人類學和心理學等則涵括在國中的

    「公民與道德」科以及高中的「公民」科、「現代社會」科的課程與教學之中。九年一

    貫課程實施之後,國中原有的歷史、地理和公民與道德合併為社會學習領域;高中部分,

    雖有科目名稱的變動,基本上維持分科而非領域的課程模式。以下分述國小、國中和高

    中各學習階段領域與學科關係之變遷。

    一、國小階段

    我國最早出現「社會科」是民國 12 年之「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初等小學校教學

    科目中,其後經歷以下的演變(洪若烈,2009;歐用生、楊慧文,1998):

    在民國 17 年的小學課程暫行標準以及民國 21、25 年的小學課程標準中,小學

    中低年級為常識,高年級為社會;

    依據民國 31 年小學課程標準和民國 41 年國民學校課程標準的內容,小學中低

    年級為常識,高年級為歷史、地理、公民三科;

    民國 51 年國民學校課程標準(第一次修訂)的規定,小學低年級為常識,中

    年級為社會,高年級為史地;

    民國 57 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頒佈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小學低年級為仍

    為常識,中高年級則合併為社會(含史地)。

    民國 64 年修訂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將一到六年級通稱為社會,包括地理、

    歷史、公民。

    民國 82 年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一到六年級仍通稱為社會,但包含地理學、

    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及文化人類學七大學科。

    民國 87 年公布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民國 92 年 1 月公布正式的九年一貫課

    程綱要,一、二年級為生活課程(含社會學習領域、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

    科技),三年級到九年級為社會學習領域。

    從上述我國小學階段社會科課程的演變來看,雖然科目名稱略有變化,但基本上維

    持社會科中整合歷史、地理和公民相關學科的合科學習模式,其本質屬於領域不分科的

    23

  • 融合課程,與美國和日本的情形類似。

    二、國中與高中階段

    我國國中階段的社會課程自民國 25 年開始即採分科方式,本來為歷史、地理、公

    民與道德(民國 57 以前為「公民」與「道德」兩科分設)三科獨立並行開設(洪若烈,

    2009)。自民國 83 年公布的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國一增設「認識台灣」科目,包括歷史

    篇、地理篇及社會篇三部分,以分別取代原有國一「歷史」、「地理」和「公民與道德」

    課程;國二、國三則仍維持既有三科並立之模式。民國 89 年公布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

    要之後,國中一年級開始實施社會學習領域,終結我國國中歷史、地理、公民與道德分

    科的課程模式,並由領域課程綱要取代原有的分科課程標準;民國 95 和 97 年分別修訂

    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也均維持領域不分科的模式,然而在教科書的編寫和學校實際的課

    程和教學實踐方面,少有領域統整之實。整體而言,中學階段的社會課程,從早期的科

    目本位課程演變為九年一貫課綱所採用的融合課程,但因學校環境資源、師資和教科書

    等因素,社會課程在國中階段實際仍偏向分科本位的課程。

    高中階段的社會課程一直維持獨立設科的方式,歷史、地理和公民分別有獨立的課

    程標準,有時甚至又細分為「本國歷史」、「外國歷史」、「本國地理」、「外國地理」(民

    國 18 年的「中學課程暫行標準」)、「人文地理」(51 年「中學課程標準」)、「現代社會」、

    「世界文化歷史篇」、「世界文化地理篇」(84 年高級中學課程標準)等不同科目(洪若

    烈,2009)。民國 93 年 8 月 31 日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公布之後,三科雖仍維持

    獨立設科,但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高中課綱首次出現「社會領域」的類屬,將歷

    史、地理和公民與社會歸類為社會領域,且由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從上述高中社會

    課程的演變來看,我國高中階段早期較為偏向科目本位課程的組織模式,各教學科目分

    化獨立,也無「社會科」之名,與日本較為類似。但 93 年之後的課程組織模式則與美

    國較為類似,將屬性相近或相關的獨立科目歸屬於同一領域,社會領域只是一種歸類範

    疇,各教學科目仍為分化獨立,兼具相關課程和科目本位課程的性質。

    24

  • 第三節 各國社會類課程的內涵與取向12

    壹、前言 

    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民國 97 年「中小學課程發展之相關基礎性研究」之區塊

    二研究的整合型計畫一「各國近期中小學課程取向與內涵的比較研析」中(洪若烈,

    2009a),曾對美國、英國、日本、中國大陸、香港、芬蘭等國家或地區的課程綱要進

    行研析,茲將所蒐集的各國近期社會類之學科名稱及學習階段資料,歸納如表 2-3-1 所

    示。

    表 231   各國社會類之學科名稱及學習階段 

    學科名稱

    國家∕地區

    學習階段∕年級

    基礎教育

    國小 國中

    臺灣 生活課程(第 1 學習階段,含社會、自然、藝術與人文)、社會

    學習領域(第 2─3學習階段)

    社會學習領域(第 4學習階段)

    中國大陸 品德與生活(1─2年級) 品德與社會(3─6年級)

    思想品德* 歷史與社會(或選擇歷史、地理)

    香港 常識科(含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育)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日本** 生活(含社會、理科,1─2年級) 社會(3─6年級)

    社會(含歷史、地理、公民)

    芬蘭 環境和自然研究(含生物學和地理學、環境和自然研究學、物理

    學和化學、健康教育學,1─4年

    級)

    生物學和地理學(5─6年級) 歷史(5─6年級) 社會科(5─6年級) 宗教教育*(1─5年級) 倫理*(1─5年級)

    7─9 年級

    生物學和地理學 歷史 社會科 宗教教育*(6─9年級) 倫理*(6─9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