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他团队的故事 - cnepaper.com · 化应用到患者身上,做无声的生命保...

1
西 E - M a i l x c b 0 2 6 @ 1 2 6 . c o m w w w . a h s w m u . c n 2 5 3 1 6 5 0 2 6 3 1 6 5 0 2 7 ZONG HE WEN HUA BAN 4 责任编辑 汪帆 任诗雨 校对 王扬勇 俗语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 医生保命。 王晓斌,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 系主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 醉教研室主任,便是一位坚守于川 滇黔渝结合部麻醉学领域 27年的 “老麻醉师”。 近日,王晓斌教授带领的麻醉 学研究室喜迎捷报,其致力于快 速缓解抑郁症患者自杀念头的 “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 研究”项目,一举斩 获 2017年 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类二 等奖,为广大抑郁症患者带来福 音。 连冲三次 首获科室第一项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991年,王晓斌从西南医科 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留在麻醉 科至今。 多年来,在不断积累工作经 验的同时,王晓斌注重学习,不 断更新知识储备,还积极参与新 技术、新项目的研究,荣获云南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泸州市科技 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他还 当选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 优秀专家”、“中华医学会麻醉 学分会全国委员”等。为了填 补科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的空白,2011年, 王 晓 斌 连 续三年撰写标书,终于在最后 一次成功中标,为麻醉学科争 取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MicroRNA在氯胺 酮抗抑郁及抑郁症中的作用及机 制研究》,获得国家专项科研经费 70万元,该项目于2012年开始研 究,2016年按时顺利结题。 近五年来,王晓斌除了主持研 究这 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外,还参与科室的 3项国家自然基 金项目,今年,他个人申报 1项、 带领科室共申报 7项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 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成果已在 国内抑郁症患者麻醉过程中推广应 经过多年的麻醉学研究,王晓 斌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 向:全身麻醉药物的作用及机制研 究,并形成了两大研究方向和特 色:①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 制研究;②全身麻醉药物对术后认 知功能影响研究。 尤其是对于“氯胺酮快速抗抑 郁作用及机制研究”这一项目,王 晓斌已有长达 10余年的深入探索 研究。 从2008年开始,在他的带领 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始系 统地研究这一领域,在多个方面首 次、系统、详实证实了氯胺酮的快 速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制出副 作用更低和快速抗抑郁作用更明显 的艾司氯胺酮和 R-氯胺酮,一定 程度弥补了目前传统抗抑郁药物起 效慢、效果不理想等不足,对快速 缓解抑郁症患者早期自杀理念等抑 郁症状意义重大,对今后开发快速 起效的抗抑郁新药具有重要理论价 值。 据王晓斌介绍,这一成果目前 已推广应用到国内 20余家大型综 合及精神病专科医院,临床效果得 到证实,社会效益显著。 建立麻醉学科研平台 打造优 质科研团队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 成林!任何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团 队的支持,特别是在多学科交叉、 注重团队配合的医疗领域更是如 此。 从美国留学回来后,王晓斌就 萌生了组建麻醉学科研平台的想 法,2013年,在王晓斌的牵头下, 科室开始规划建立麻醉学专业研究 室,并向西南医科大学申请场地, 经过经费的逐年投入,于2015年 正式运行。 据王晓斌介绍,经过短短三年的 发展,研究室正在不断壮大,在科研 人员的配备方面进一步得到充实,现 在除了麻醉学科带研究生的 5名导师 外,还有 2名专职科研博士常年在研 究室工作,目前基本上能满足学科老 师相关的科研需求。 麻醉学科现为麻醉学专业医学 硕士授权点,承担麻醉学和临床 医学专业本科、麻醉学硕士研究 生、国外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 习任务,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 近 100名,现麻醉学教学团队为 省级教学团队,麻醉学专业为国 家级特色建设专业。 坚守麻醉学 27年 做一名“有 心人” 在人们心中,麻醉仅仅是手术的 辅助工作。其实,麻醉的意义并不止 是消除病人的疼痛,更重要的是保证 手术中患者的生命安全。 王晓斌犹记多年前手术台上的一 幕:当他在为一名成年男性患者做麻 醉时,发现其手心内的一行字—— 和儿子等你安全回家,这是患者妻儿 内心的祈盼。从此,这一幕深深地定 格在了他的脑海中,令他备感“患者 将生命相托”之重任。 “做一名有心之人”,这是王晓斌 从医多年对待患者的态度。在未来的 日子里,王晓斌和他的麻醉学团队仍 将坚守于无影灯下,并继续加强麻醉 的基础研究,不断将基础研究成果转 化应用到患者身上,做无声的生命保 护神,为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多一分 的安全与保障。 文/ 任诗雨 赖谦 图/ 梁婷 —— 记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王晓斌和他的麻醉学团队 全院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 界人士: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将于2018年建 设“数字院史馆”,旨在全面生动地展示医 院的奋斗历程,展现医学成就,传承优秀 传统,弘扬医院文化,培育爱院精神,现 特向全院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 各界人士征集院史资料。现就有关事项公 示如下: 1征集要求 重点征集医院历史资料和实物。所征集 的各类资料应尊重历史实事、线索清楚、考 证翔实、准确无误,能反映医院的办院历史 和成就,体现医院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展示 医院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2资料征集范围及要求 【征集范围】 (一)典型事件及人物 医院各个时期(川南医院、泸州福音医 院、泸州仁济医院、泸州医学院专科学校附 属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变迁和医 院重要转折点的事件。 国际领先、国内领先、西南领先、川南领 先、泸州领先且具有开创性的医疗、教学、科 研重大成果。 不同历史阶段参与重大公共医疗救助、 患者或家属在医院期间等发生的感人事件。 服务西南、川南地区百姓防病治病救治 工作中的重大事件。 履行国家、社会责任参与援外、援藏、援 疆,扶贫、服务基层等突出事件。 在历史发展的各阶段促进医院社会地 位提升的突出事件。 在学科发展中具有突出贡献及产生深 远影响的学科创始人、带头人。 为医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具有重要影 响的人物、事件等。 (二)老物品、老照片 反映医院、科室创业时期的老照片、老物 品、新闻报道、征文资料等。 医院各个时期重大活动、学科建设中具有 代表性意义的照片、物品、宣传资料等。 在国外研修、援外、支农、下乡义诊、援疆、 援藏、扶贫、抗震救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有 纪念意义的资料、照片、物品等。 患者或家属在医院治疗期间具有史料价 值的病历、物品及照片等。 (三)其他有史料价值和陈列价值的资料 和实物或线索等。 【征集要求】 可以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反映建院以来 医院重大事件、重大医教研成果、社会突出事 件的发生过程及结果。 照片、物品请配必要文字介绍和说明(包 括:时间、地点,有关照片、物品的场景或人物 说明),并注明拍摄(提供)人姓名、联系方式、 原身份、现从事职业、通讯方式等。 应征照片数量、尺寸不限,单幅、组照、黑 白、彩色均可,原则上要求提供原件,翻拍件、 电子版亦可。 3征集方式 接受捐赠。对无偿捐赠者,医院颁发捐赠 证书以致谢忱。捐赠物品由医院档案室永久保 管。 代管与复制。对珍贵资料、实物,医院可复 制后返还原件。 文字或口头提供。对本人或他人在院期 间工作、学习、生活状况撰写的文章,可以 纸质或电子方式送寄医院。对年事较高的老 同志,医院可派人前往录音、录像,做好影像 记录保存。 4征集时间 集中征集时间:2018年7月 -9月。 长期接受全院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及 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史料和实物。 5联系方式 本院离休、处休、退休、退休专家等支部在 泸的老同志,曾在本院工作过而现居住在外的 老同志 联系人:周莹 联系电话:0830-3165748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地址:老行政楼5层 祖辈或父辈在本院工作的青年职工 联系人:刁晓兰 联系电话:0830-316502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地址:行政楼7C65党办1办公室 梳理及提供现有档案具有史料价值的相 关材料,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分类归档 联系人:贺薪羽 联系电话:0830-3165013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地址:行政楼7C39院办机要室 社会各界人士 联系人:黄黎 联系电话:0830-3165095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地址:行政楼7C20宣传·统战部 2 办公室 邮寄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西南医科 大学附属医院宣传·统战部黄黎(收)(请注明 “院史资料”字样)邮编:646000 “竭诚欢迎并衷心感谢广大教职员工、离 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我院院史资 料征集活动,提供各种征集线索。” 来源宣传·统战部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关于征集院史资料的启事 专家简介 王晓斌,男,50岁,教授,研 究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 系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专业 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心胸血管 麻醉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 员,中国麻醉学教育研究学组常 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麻 醉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和《国际麻醉与复苏 杂志》杂志审稿专家和编委。 院史征集启事

Transcript of 他和他团队的故事 - cnepaper.com · 化应用到患者身上,做无声的生命保...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原泸医附院) E-Mail:[email protected] 医院网址:www.ahswmu.cn 地址:泸州市太平街25号 编辑室:(0830)3165026 3165027

ZONG HE WEN HUA BAN4 综 合 文 化 版 !"#$

年%

月&'

日责任编辑汪帆 任诗雨 校对王扬勇

俗语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王晓斌,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主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教研室主任,便是一位坚守于川滇黔渝结合部麻醉学领域 27年的

“老麻醉师”。

近日,王晓斌教授带领的麻醉学研究室喜迎捷报,其致力于快速缓解抑郁症患者自杀念头的

“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一举斩获 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为广大抑郁症患者带来福

音。连冲三次 首获科室第一项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991年,王晓斌从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留在麻醉科至今。

多年来,在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王晓斌注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还积极参与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他还当选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全国委员”等。为了填补科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空白,2011年,王晓斌连续三年撰写标书,终于在最后一次成功中标,为麻醉学科争取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icroRNA在氯胺酮抗抑郁及抑郁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获得国家专项科研经费70万元,该项目于 2012年开始研究,2016年按时顺利结题。

近五年来,王晓斌除了主持研究这 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外,还参与科室的 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今年,他个人申报 1项、带领科室共申报 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成果已在国内抑郁症患者麻醉过程中推广应用

经过多年的麻醉学研究,王晓斌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全身麻醉药物的作用及机制研

究,并形成了两大研究方向和特色:①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②全身麻醉药物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研究。

尤其是对于“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这一项目,王晓斌已有长达 10余年的深入探索研究。

从 2008年开始,在他的带领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始系统地研究这一领域,在多个方面首次、系统、详实证实了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制出副作用更低和快速抗抑郁作用更明显的艾司氯胺酮和 R-氯胺酮,一定程度弥补了目前传统抗抑郁药物起效慢、效果不理想等不足,对快速缓解抑郁症患者早期自杀理念等抑郁症状意义重大,对今后开发快速起效的抗抑郁新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据王晓斌介绍,这一成果目前已推广应用到国内 20余家大型综合及精神病专科医院,临床效果得到证实,社会效益显著。

建立麻醉学科研平台 打造优质科研团队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任何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特别是在多学科交叉、注重团队配合的医疗领域更是如此。

从美国留学回来后,王晓斌就萌生了组建麻醉学科研平台的想法,2013年,在王晓斌的牵头下,科室开始规划建立麻醉学专业研究室,并向西南医科大学申请场地,经过经费的逐年投入,于 2015年

正式运行。据王晓斌介绍,经过短短三年的

发展,研究室正在不断壮大,在科研人员的配备方面进一步得到充实,现在除了麻醉学科带研究生的 5名导师外,还有 2名专职科研博士常年在研究室工作,目前基本上能满足学科老师相关的科研需求。

麻醉学科现为麻醉学专业医学硕士授权点,承担麻醉学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国外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近 100名,现麻醉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麻醉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

坚守麻醉学 27年 做一名“有心人”

在人们心中,麻醉仅仅是手术的辅助工作。其实,麻醉的意义并不止是消除病人的疼痛,更重要的是保证手术中患者的生命安全。

王晓斌犹记多年前手术台上的一幕:当他在为一名成年男性患者做麻醉时,发现其手心内的一行字———我和儿子等你安全回家,这是患者妻儿内心的祈盼。从此,这一幕深深地定格在了他的脑海中,令他备感“患者将生命相托”之重任。

“做一名有心之人”,这是王晓斌从医多年对待患者的态度。在未来的日子里,王晓斌和他的麻醉学团队仍将坚守于无影灯下,并继续加强麻醉的基础研究,不断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患者身上,做无声的生命保护神,为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多一分的安全与保障。

文 /任诗雨 赖谦 图 /梁婷

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团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队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记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王晓斌和他的麻醉学团队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技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全院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将于 2018年建设“数字院史馆”,旨在全面生动地展示医院的奋斗历程,展现医学成就,传承优秀传统,弘扬医院文化,培育爱院精神,现特向全院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征集院史资料。现就有关事项公示如下:

1征集要求

重点征集医院历史资料和实物。所征集的各类资料应尊重历史实事、线索清楚、考证翔实、准确无误,能反映医院的办院历史和成就,体现医院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展示医院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2资料征集范围及要求

【征集范围】

(一)典型事件及人物医院各个时期(川南医院、泸州福音医

院、泸州仁济医院、泸州医学院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变迁和医院重要转折点的事件。

国际领先、国内领先、西南领先、川南领先、泸州领先且具有开创性的医疗、教学、科研重大成果。

不同历史阶段参与重大公共医疗救助、患者或家属在医院期间等发生的感人事件。

服务西南、川南地区百姓防病治病救治工作中的重大事件。

履行国家、社会责任参与援外、援藏、援疆,扶贫、服务基层等突出事件。

在历史发展的各阶段促进医院社会地位提升的突出事件。

在学科发展中具有突出贡献及产生深远影响的学科创始人、带头人。

为医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具有重要影

响的人物、事件等。(二)老物品、老照片反映医院、科室创业时期的老照片、老物

品、新闻报道、征文资料等。医院各个时期重大活动、学科建设中具有

代表性意义的照片、物品、宣传资料等。在国外研修、援外、支农、下乡义诊、援疆、

援藏、扶贫、抗震救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有纪念意义的资料、照片、物品等。

患者或家属在医院治疗期间具有史料价值的病历、物品及照片等。

(三)其他有史料价值和陈列价值的资料和实物或线索等。

【征集要求】

可以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反映建院以来医院重大事件、重大医教研成果、社会突出事件的发生过程及结果。

照片、物品请配必要文字介绍和说明(包括:时间、地点,有关照片、物品的场景或人物说明),并注明拍摄(提供)人姓名、联系方式、原身份、现从事职业、通讯方式等。

应征照片数量、尺寸不限,单幅、组照、黑白、彩色均可,原则上要求提供原件,翻拍件、电子版亦可。

3征集方式

接受捐赠。对无偿捐赠者,医院颁发捐赠证书以致谢忱。捐赠物品由医院档案室永久保管。

代管与复制。对珍贵资料、实物,医院可复制后返还原件。

文字或口头提供。对本人或他人在院期间工作、学习、生活状况撰写的文章,可以纸质或电子方式送寄医院。对年事较高的老同志,医院可派人前往录音、录像,做好影像记录保存。

4征集时间

集中征集时间:2018年 7月 -9月。长期接受全院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及

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史料和实物。5联系方式

本院离休、处休、退休、退休专家等支部在泸的老同志,曾在本院工作过而现居住在外的老同志

联系人:周莹联系电话:0830-3165748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地址:老行政楼 5层

祖辈或父辈在本院工作的青年职工

联系人:刁晓兰联系电话:0830-3165020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地址:行政楼 7C65党办 1办公室

梳理及提供现有档案具有史料价值的相关材料,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分类归档

联系人:贺薪羽

联系电话:0830-3165013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地址:行政楼 7C39院办机要室

社会各界人士

联系人:黄黎联系电话:0830-3165095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地址:行政楼 7C20宣传·统战部 2

办公室邮寄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西南医科

大学附属医院宣传·统战部 黄黎(收)(请注明“院史资料”字样)邮编:646000

“竭诚欢迎并衷心感谢广大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我院院史资料征集活动,提供各种征集线索。”

来源 宣传·统战部

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们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需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关于征集院史资料的启事

专家简介

王晓斌,男,50岁,教授,研究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麻醉学教育研究学组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麻醉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和《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杂志审稿专家和编委。

!

院史征集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