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 心中有底气 创作有激情 - jjjcb.cn · 现,针对这些表现,共编写了...

1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刘同华 电话:(010)59598076 邮箱:[email protected] 8 文苑 文化 周刊 小时候问母亲:星星是什么?母亲说:死去的人都 变成星星。如今,我常常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 父母在,世态再炎凉总有一处温暖;父母不在,我 们就只剩下永远的坚强! 母亲病倒的前一个周末,我回了一趟乡下的家。 当时,她虽然行动不利索,但还是正常的生命状态。母 亲知道我最喜欢吃芋头,临离家时,她带我到菜地里挖 了一袋子的芋头。看着她颤巍巍的身子,蹒跚的步履, 不禁联想起我儿时记忆里的模样,倍感岁月无情。母 亲任劳任怨,一辈子没有跟谁计较过,没有跟谁红过 脸,更不用说是吵架;跟所有的邻居都相处得非常融 洽,得到了全村人的敬重。她的爱总是满满地洋溢着, 对待子女如春风拂面,温润入怀,她心平似水,从没有 偏袒过谁。 母亲一生坎坷。她是养父母带大的,养父母即是 她的舅舅舅妈。母亲上面有七个哥哥,她是生母家最 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儿。母亲的舅舅舅妈结 婚多年未产子,求子心切。南方农村有“抱儿带路”的 习俗,意思是,夫妻结婚多年没生孩子的话,就去抱养 一个孩子,抱养的孩子极有可能成为带路人,会带出弟 弟妹妹来。于是,母亲就这样到了养父母的家里。到 养父母家后不久,养父母就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接连 生了四个儿子。除了一个年幼夭折外,其余的全部长 大成人。在母亲那个年代,穷与苦是生活的底色。童 年的困苦磨炼了母亲坚韧隐忍的性格,也滋长了她坦 然面对灾难的信心与力量。 我家乡是个毛竹之乡,家家户户编竹器、做草纸、 绑扫把、削筷子,增加点微薄收入。那时,白天要参加 生产队干农活,只有晚上抽空干点私活。我家离集镇 很远,农产品交易都要到跨地区的华安县城进行,来回 近45公里,走路要八个多小时,还要经过九龙江一个 渡口。当时农产品的价格非常低,100双筷子不到三 毛钱。一个赶集的日子,母亲挑着一大担筷子出发,走 到华安县城对岸,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刚好一只渡船正 在启航,大家怕耽搁,争先恐后往上挤。母亲先人后 己、一贯礼让的性格,让她落到了最后,等她要上船时, 船已经离岸了。母亲以为能够跨得过去,作了努力的 尝试,不料失败了,在前脚跨上船的那一刻,由于重心 的偏移,母亲连同一大挑筷子一起掉进九龙江里,船上 的人慌忙伸出扁担,把母亲拉上来。母亲得救了,但那 一 大 挑 的 筷 子 却 被 水 冲 走 。 要 知 道 ,那 一 挑 3000 双 的 筷子,是父母亲一两个月夜间劳作的成果,可想而知, 那时母亲的心情是多么的难受。母亲没有哭,只是望 着江面发呆,母亲知道生活还得继续。 时光在沉默中前行,母亲也在沉默中变得坚强。 我们从母亲的经历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生命 的顽强,以及生命的可贵。幸福与拥有多少无关,但与 内心紧紧相连。所有的不美好都是为了迎接美好的到 来,所有的困难都会为努力而让道。我想,我们来世上 这一遭,不为别的,只为贴着很多温暖,而这温暖里,一 定有很多美好的时光,让我一生,不能忘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时代和事业,最能赋予文艺创作以内生动 力。就像人逢喜事不禁哼起小调、登上高峰 总想纵声长呼一样,在时代和事业的引领和 感召下,内心表达欲往往会被唤醒,自然而 然地想流淌出一些文字。我的切身经历就是 这样,由于本职工作自发编写了一些小品 文,而在此过程中,自己手中一杆拙笔,竟 不知不觉间与“文艺创作”结缘了。 缘起,正是自己所从事的正风肃纪工 作。近年来,我有幸参与到破除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这项重要工作任务之中,对此作了 一些思考、梳理和研究。有种感觉,对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用“法言法语”或“纪言 纪语”作定性式的归纳概念,恐怕不够直 观,而如果用“举例子”“列现象”式的描 述,可能效果更好、更易于把握。工作之 余,有一次我忽然想到,如果再创新一下话 语风格,用“讲故事”的笔法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问题进行刻画,那么效果如何? 于是,我尝试着实践,针对“责任状满 天飞”这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 我选用“小小说”这种易读趣读的体裁,构 造了相关故事背景,把此问题放在其中展 现。这篇故事题为《责任状》,讲的是某上级 部门为了推卸自身责任,要求下级签领责 任,但工作又浮皮潦草,连责任状都拿去年 的模板照搬,年份都忘了改,最终闹了个 “责任状过期”的笑话。 令人欣慰的是,作品反响还不错,这篇 《责 任 状》 得 到 不 少 读 者 的 点 赞 和 表 扬 , 得 到 领导和同事肯定,他们还鼓励我多写一些。 写的过程,其实也是对破除形式主义、官僚 主义这项工作加深理解的过程。如果能搞出 来个“大工程”,对应每类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问题都编上个故事,来一个幽默通俗的 “面面观”式总览,当更有价值。 兴之所至散创几篇小小说,更多像是一 时心血来潮;分门别类地编写一系列小小 说,并试图以此全面生动、见人见事地表达 一个大主题,这或真可谓之“文艺创作” 了。我在努力学懂吃透中央精神的基础上, 对照中央纪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典型问题解构为4方面12大类50余种具体表 现,针对这些表现,共编写了50余篇小小 说,试图系统展现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 “众生相”。我把这一系列作品命名为《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现形记》,因为它们大多取材或 改编于真实的事例、案例,是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的“活样本”,复运用文学手法进行重 构,在揭露、讽刺、警示中把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晒”出来。 在具体的表达上,我始终坚持一个原 —要把故事讲得让人愿听、爱听、听得 下去。像这种结合工作的文学创作,往大了 说也是宣传工作的一部分,既然是宣传工 作,那就绝不能离开群众自说自话,绝不能 干干巴巴空洞说教,必须想方设法贴近时 代、接上地气,让读者感兴趣、愿意听。我 一方面在故事构思上下功夫,尽量把情节设 计得更跌宕,把悬念渲染得更吸引人,把包 袱抖得更有趣;一方面在“背景设置”上下 功夫,通过一些历史掌故、秘闻趣史、奇葩 套路,甚至是民间绝活、风水堪舆、鬼怪故 事等来起笔入题,给内容多加点“料”;再一 方面,在语言锤炼上下功夫,注重活灵活 现、生动到位,穿插一些流行语、网络用 语、新词热词、俚语俗语等,努力展现一种 轻松幽默接地气的新文风。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之所以力求“引 人入胜、妙趣横生”,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 “抓住”读者,以水到渠成地展示破除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的文章意旨,而这样的文章意 旨,正是我进行文学创作的底气所在。它能 够跳出嘲风弄月、寻章摘句,超脱一己悲 欢、杯水风波,牢牢立足于生活和工作来反 映和观照,特别是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重要指示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这一重要工作来开展文学创作,我由衷感觉 心里有底气、创作有激情、落笔有力道,由 衷感觉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将个人兴 趣与事业需要相调谐,是最明智的选择。作 为一名从事作风建设工作的纪检监察干部, 能够通过文学创作为事业发声,能够以文学 作品为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鼓与呼,这 实是自己点灯熬油、绞尽脑汁却乐在其中、 倍感充实的动力所在。当自己的文字偶尔能 让读者会心一笑、有所启发,乃至对破除形 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更多的了解和认同时, 心中快慰实是难以尽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 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广大文艺 工作者要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 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 责任、笔下有乾坤。我虽然不是“文艺工作 者”,最多算是个“业余文艺爱好者”,但认 真领会总书记语重心长的殷殷嘱托,特别是 认真体悟这“四有”的境界格局,同样能感 到热血沸腾、心向往之。古人讲“书生报国 无长物,惟有手中笔如刀”,如今作为一名共 产党员、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含毫命笔、操 觚染翰更应做到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 将创作爱好融入纪检监察事业需要之中,在 更高境界追求作品价值的实现,让文学创作 在本职工作中得到推动。 (作者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 井生这几天,工作不在状态,精神恍惚,像 丢了魂似的。 井生的父亲去得早,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 扯大。井生命里五行缺水,母亲让他拜水井为 干爹,在水井边寄了名,取名井生。 井生在母亲的呵护和水井干爹的保佑下茁 壮成长,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路拔尖。大学毕 业后,他走出乡村,进了一家行政单位,井生经 常想起家乡那口井,井是他的干爹,更是他生命 的源泉。参加工作之初,井生的心像井水那样 纯净无波。井水的清纯使他的事业风生水起, 十余年间的井生成了一名局长。 几天前,分管井生的副县长接受组织调查 之后,井生的心涌起波澜,坐立不安,还伴有 火气。 母亲说,孩子,是魂丢了吧?娘帮你喊回 来,顺便喝口老家的井水退退火。 井生不由得想起小时候,母亲曾为他两次 喊魂。 三岁时,井生病蔫蔫的,母亲说,那是魂丢 了。母亲带他来到井边,对着水井喊道“井 —我的儿—回来吧”。母亲的喊声怯怯 的,井生童真的影子和明亮清澈的井水融为一 体。在母亲柔柔的喊声中,井生觉得母爱灌注 全身,病很快就好了。 高考前夕,井生精神压力大,上课时经常 走神,母亲也为他喊过魂。那时母亲的喊声坚 定有力,喊得井水泛起波纹,喊得他头发竖 立。母亲的喊声和大山的回声融为一体。井 生站在井边,看到清亮的井水,心里顿时产生 一种凉爽的快意,这种快意仿佛在他体内融进 了一种青春的力量。 从此以后,一遇到井生精神萎靡,气势虚 弱时,母亲就会认为他“丢了魂”,为他喊魂。 井生大学毕业后,一直精气神很好,再没 喊过魂。井生甚至一度对喊魂产生怀疑。这 次他色厉内荏,但终究拗不过母亲,木然地跟 着母亲回到老家。 当他和母亲来到井边时,原来清澈的井水 变得浑浊,水井里的影子也变得模糊不定。母 亲仍然和当年一样扯长了嗓子为井生喊魂。 听着母亲嘶哑的喊声,看着年迈母亲十分 投入的神情,他的心里一阵酸楚。 母亲苍老的嗓子再也不能激起大山的回 音,枯了一半的水井也没被喊得泛起波纹。母 亲喊了三轮后,颓然地对井生说:“孩子,这回 你的魂真丢了,娘喊不回来了!”说罢,母亲老 泪纵横。 “娘,我的魂,决定由我自己找回来!” 第二天,井生走进了纪委。他相信,自己 的魂还没丢。 (作者单位:湖南省桂阳县纪委监委) 走大路,不糊涂 —评广播剧《村头一棵老槐树》 ■孙萍萍 “你说走大路,可别犯糊涂,带上一壶清 泉水,心中装上老槐树。送你走大路,你要 时刻看清楚,渴了喝口清泉水,累了想想老 槐树。” 这 是 广 播 剧 《村 头 一 棵 老 槐 树》 的 主 题 曲。该剧是由殷满仓、芦兴跃编剧,王波导 演的一部反腐题材广播连续剧,由陕西省委 宣传部、西安市委宣传部、渭南广播电视台 等联合录制。讲述了农家出身的县委书记张 克俭违规审批沿河防汛工程项目,陷入违规 违纪的泥淖中,在省委巡视组和三十年不遇 洪水到来前夕,在情与法、权欲与党性的矛 盾纠葛中,在亲情与乡情的感召下,终于幡 然醒悟、悬崖勒马,找回初心。 故事起于省委巡视组及三十年不遇的汛 期到来前夕,县委书记张克俭听到由他违规 审批的防汛工程有偷工减料的传言,情急之 中携刘科长以检查防汛为名勘验,发现工程 确实不达标;他要求刘科长抓紧联系他表弟 的公司返工加固,一是为堤坝安全,更主要 是掩盖其违规招投标的事实。然而施工单位 又以各种借口拒绝加固堤坝。当发现刘科长 偷藏在书里送给他的30万元的银行卡后他大 吃一惊,即刻要退还,却碰了软钉子。何去何 从,张克俭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迷茫中…… 面对老槐村一带几十万人的生命财产安 全,权力官位还是人民利益、继续隐瞒还是 勇敢面对,主人公进行着艰难痛苦的抉择。 亲情的加入使得这个题材晕染上温暖的色调。 剧中设定了主人公雨夜和自己影子的对 话。编剧把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痛苦的挣 扎过程通过心灵对话的形式形象地展现出 来,这样的设计也发挥了广播剧以声音见长 的优势。同时,梦境的设置也是将主人公内 心的矛盾挣扎以形象可感的方式表现出来, 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和丰满。 剧中张克俭的形象具有普遍的警示作 用。他出身农村,为人父、为人子、为人 夫、为一方父母官,对自己的亲人家乡饱含 着深情,想要大有作为、造福百姓,也知道 党纪国法底线。但就在疏忽大意间违规签 字,是继续隐瞒掩盖还是主动坦白揭发,取 决于主人公的选择。这个处于灰色地带、“湿 鞋而不失足”的党员干部形象在现实生活中 有着典型意义,让人感同身受。在妻子、好 友的追问下,张克俭承认糊涂犯错;最后, 母亲、妻子、乡亲们在失望之余,鼓励他勇 敢面对。 剧中多次出现古槐、清泉等富于象征意 义的物象,这象征了老槐村古朴自然、澄净 淳厚的民风及以德为重、和谐友爱的传统。 古槐被称为“瑞槐”,作为古老的树种,在我 国分布广泛。因此,在民间形成槐树崇拜的 文化现象。剧中多次出现老槐树为题的童 谣、诗歌和主题歌,都在反复强化它的顽强 不屈、苍劲隽永、乐于奉献的精神。例如课 堂上学生朗诵 《村头一棵老槐树》:“槐花 香,槐花素,村头一棵老槐树。不论荣与 枯,从来不媚俗。东西路,南北路。来去不 转向,进退不糊涂。村头一棵老槐树,祛百 病,解百毒。不管穷与富,硬朗身子骨。” 同样,村口的清泉井也有着悠久的历 史,被视为“神泉”,百姓相信清泉水可赐福 消灾。老歪叔是管理员,不准浪费糟蹋泉水 来洗衣服、喂牲口,禁止不孝敬老人的、偷 鸡摸狗的等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的人饮用。 这样的村规民约恰恰体现了民风的质朴自然 及村民们本真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为剧 情预设了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表达了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老槐 树、清泉井二者与勤劳朴实的村民群像有机 地融为一体,传递出古老乡村的自然和谐。 乡亲们善恶分明的朴素情感,幻化成一股净 化人物心灵的力量。 作为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广播剧艺术, 人物是故事叙述的核心推动力,通过对白、 独白、旁白等语言艺术塑造人物、推动着剧 情发展。以情动人是以声音元素为主要表现 手段的广播剧的艺术特征。《村头一棵老槐 树》表现了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有村民们爱 憎分明的朴素情感,有同甘共苦的夫妻情, 有隐忍奉献的母子情,还有相互鼓励、肝胆 相照的兄弟情。 情真则意动,每每情深意切之处,听众 就被作品中真情所打动,艺术感染力及审美 教育功能,也便由此而来。说演结合,人物 性格栩栩如生,情感力透纸背。借助声音, 听众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实现了人格的净化 与提升,激发出心中潜在的向善向真向美的 追求。 创作谈 创作谈 喊魂 (小 说) ■彭广业 心中有底气 创作有激情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形记》写作体会 ■常如洗 我的母亲 (散 文) ■陈文东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形记》,中国 方正出版社出版。本书通过 50多个幽默 讽刺故事,把当前各种常见的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具体表现晒了出来。这些 小故事大多取材或改编于真实案例,贴 近实际,描写生动,辛辣明快,具有较 强针对性和警示意义。 “没有不死的人,只有不朽的精神。” 我是在豫东平原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里长大 的,由于远离城市家里又穷,看不上电影和电视也就不 足为奇了,于是小人书便成了认识英雄的最好载体,董 存瑞、刘胡兰、黄继光、罗盛教……在儿时的印象中,只 要是不怕死的人就是英雄。 二十岁的时候,我到北京武警部队当了兵。烈日 下,踢腿摆臂,收腹挺胸;风雨中,站岗执勤,武装巡逻, 保卫首都的安宁。那时,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英雄。 如今,已经四十有几了,才终于明白—在这个世 界上,原来有着那么多的英雄!民警竹卫东在执行任 务时被歹徒持刀刺中,壮烈牺牲。鲜血从他的胸膛喷 涌而出,生命从他年轻的指尖轻轻滑落,他慢慢地倒下 了,倒在那个春风驰荡的黄昏,倒向这一片他深爱着的 故土。 农民工李学生,面对呼啸的列车飞身上前,用自己 怒放的韶华换取了那张含苞的笑脸。鲜花、挽联、无 语、哽咽……素不相识的温州百姓震撼于他的英勇,感 叹着他的悲壮,铭记着他的英魂。 教师靳伟杰,迎着脱缰野马般的汽车冲上前去,奋 力将四名学生推开,将生的希望给了学生,自己却永远 闭上了美丽的双眼。二十九岁的姑娘啊,无比美好的 青春,在刹那间化成了护花的春泥,化成一曲撼人的 壮歌。 付建州,勇斗四名穷凶极恶的歹徒,碧血洒落在厦 门的长街。挥舞的刀光里他英勇无畏,在危难中他毫 不退缩。在最后一刻,他的生命之花开得如此绚烂夺 目,如此荡气回肠。 高增玉,纵身跳入滚滚的珠江波涛里,用自己年轻的 臂膀,去擎起一个落水者的生命。那奋不顾身的一跃,幻 化成一道永不消逝的彩虹,熠熠闪耀着动人的光辉。 英雄的名字在中华大地上传颂,英雄的壮举在人 们心头激荡。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的名字将会更加闪 亮,他们的壮举,必将会持续地感动着国人。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曾几何时,我捧着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不管酷暑严 冬,驱车往返北京、河南、河北、江浙等地,逐个到英雄 的家乡和工作单位进行实地采访。这些英雄就在我们 中间,他们既是普普通通的人,更是一个个真正大写的 人,是民族和社会的脊梁…… 闪耀生活的光辉 ■李群杰 有评有剧 有评有剧

Transcript of 创作谈 心中有底气 创作有激情 - jjjcb.cn · 现,针对这些表现,共编写了...

Page 1: 创作谈 心中有底气 创作有激情 - jjjcb.cn · 现,针对这些表现,共编写了 50余篇小小 说,试图系统展现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 “众生相”。我把这一系列作品命名为

2019年7月 19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刘同华电话:(010)59598076邮箱:[email protected]

8 文苑文化 周刊

小时候问母亲:星星是什么?母亲说:死去的人都

变成星星。如今,我常常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

父母在,世态再炎凉总有一处温暖;父母不在,我

们就只剩下永远的坚强!

母亲病倒的前一个周末,我回了一趟乡下的家。

当时,她虽然行动不利索,但还是正常的生命状态。母

亲知道我最喜欢吃芋头,临离家时,她带我到菜地里挖

了一袋子的芋头。看着她颤巍巍的身子,蹒跚的步履,

不禁联想起我儿时记忆里的模样,倍感岁月无情。母

亲任劳任怨,一辈子没有跟谁计较过,没有跟谁红过

脸,更不用说是吵架;跟所有的邻居都相处得非常融

洽,得到了全村人的敬重。她的爱总是满满地洋溢着,

对待子女如春风拂面,温润入怀,她心平似水,从没有

偏袒过谁。

母亲一生坎坷。她是养父母带大的,养父母即是

她的舅舅舅妈。母亲上面有七个哥哥,她是生母家最

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儿。母亲的舅舅舅妈结

婚多年未产子,求子心切。南方农村有“抱儿带路”的

习俗,意思是,夫妻结婚多年没生孩子的话,就去抱养

一个孩子,抱养的孩子极有可能成为带路人,会带出弟

弟妹妹来。于是,母亲就这样到了养父母的家里。到

养父母家后不久,养父母就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接连

生了四个儿子。除了一个年幼夭折外,其余的全部长

大成人。在母亲那个年代,穷与苦是生活的底色。童

年的困苦磨炼了母亲坚韧隐忍的性格,也滋长了她坦

然面对灾难的信心与力量。

我家乡是个毛竹之乡,家家户户编竹器、做草纸、

绑扫把、削筷子,增加点微薄收入。那时,白天要参加

生产队干农活,只有晚上抽空干点私活。我家离集镇

很远,农产品交易都要到跨地区的华安县城进行,来回

近 45 公里,走路要八个多小时,还要经过九龙江一个

渡口。当时农产品的价格非常低,100 双筷子不到三

毛钱。一个赶集的日子,母亲挑着一大担筷子出发,走

到华安县城对岸,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刚好一只渡船正

在启航,大家怕耽搁,争先恐后往上挤。母亲先人后

己、一贯礼让的性格,让她落到了最后,等她要上船时,

船已经离岸了。母亲以为能够跨得过去,作了努力的

尝试,不料失败了,在前脚跨上船的那一刻,由于重心

的偏移,母亲连同一大挑筷子一起掉进九龙江里,船上

的人慌忙伸出扁担,把母亲拉上来。母亲得救了,但那

一大挑的筷子却被水冲走。要知道,那一挑 3000 双的

筷子,是父母亲一两个月夜间劳作的成果,可想而知,

那时母亲的心情是多么的难受。母亲没有哭,只是望

着江面发呆,母亲知道生活还得继续。

时光在沉默中前行,母亲也在沉默中变得坚强。

我们从母亲的经历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生命

的顽强,以及生命的可贵。幸福与拥有多少无关,但与

内心紧紧相连。所有的不美好都是为了迎接美好的到

来,所有的困难都会为努力而让道。我想,我们来世上

这一遭,不为别的,只为贴着很多温暖,而这温暖里,一

定有很多美好的时光,让我一生,不能忘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时代和事业,最能赋予文艺创作以内生动

力。就像人逢喜事不禁哼起小调、登上高峰

总想纵声长呼一样,在时代和事业的引领和

感召下,内心表达欲往往会被唤醒,自然而

然地想流淌出一些文字。我的切身经历就是

这样,由于本职工作自发编写了一些小品

文,而在此过程中,自己手中一杆拙笔,竟

不知不觉间与“文艺创作”结缘了。

缘起,正是自己所从事的正风肃纪工

作。近年来,我有幸参与到破除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这项重要工作任务之中,对此作了

一些思考、梳理和研究。有种感觉,对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用“法言法语”或“纪言

纪语”作定性式的归纳概念,恐怕不够直

观,而如果用“举例子”“列现象”式的描

述,可能效果更好、更易于把握。工作之

余,有一次我忽然想到,如果再创新一下话

语风格,用“讲故事”的笔法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问题进行刻画,那么效果如何?

于是,我尝试着实践,针对“责任状满

天飞”这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

我选用“小小说”这种易读趣读的体裁,构

造了相关故事背景,把此问题放在其中展

现。这篇故事题为 《责任状》,讲的是某上级

部门为了推卸自身责任,要求下级签领责

任,但工作又浮皮潦草,连责任状都拿去年

的模板照搬,年份都忘了改,最终闹了个

“责任状过期”的笑话。

令人欣慰的是,作品反响还不错,这篇

《责任状》 得到不少读者的点赞和表扬,得到

领导和同事肯定,他们还鼓励我多写一些。

写的过程,其实也是对破除形式主义、官僚

主义这项工作加深理解的过程。如果能搞出

来个“大工程”,对应每类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问题都编上个故事,来一个幽默通俗的

“面面观”式总览,当更有价值。

兴之所至散创几篇小小说,更多像是一

时心血来潮;分门别类地编写一系列小小

说,并试图以此全面生动、见人见事地表达

一个大主题,这或真可谓之“文艺创作”

了。我在努力学懂吃透中央精神的基础上,

对照中央纪委办公厅 《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典型问题解构为4方面 12大类 50余种具体表

现,针对这些表现,共编写了 50 余篇小小

说,试图系统展现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

“众生相”。我把这一系列作品命名为 《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现形记》,因为它们大多取材或

改编于真实的事例、案例,是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的“活样本”,复运用文学手法进行重

构,在揭露、讽刺、警示中把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晒”出来。

在具体的表达上,我始终坚持一个原

则——要把故事讲得让人愿听、爱听、听得

下去。像这种结合工作的文学创作,往大了

说也是宣传工作的一部分,既然是宣传工

作,那就绝不能离开群众自说自话,绝不能

干干巴巴空洞说教,必须想方设法贴近时

代、接上地气,让读者感兴趣、愿意听。我

一方面在故事构思上下功夫,尽量把情节设

计得更跌宕,把悬念渲染得更吸引人,把包

袱抖得更有趣;一方面在“背景设置”上下

功夫,通过一些历史掌故、秘闻趣史、奇葩

套路,甚至是民间绝活、风水堪舆、鬼怪故

事等来起笔入题,给内容多加点“料”;再一

方面,在语言锤炼上下功夫,注重活灵活

现、生动到位,穿插一些流行语、网络用

语、新词热词、俚语俗语等,努力展现一种

轻松幽默接地气的新文风。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之所以力求“引

人入胜、妙趣横生”,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

“抓住”读者,以水到渠成地展示破除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的文章意旨,而这样的文章意

旨,正是我进行文学创作的底气所在。它能

够跳出嘲风弄月、寻章摘句,超脱一己悲

欢、杯水风波,牢牢立足于生活和工作来反

映和观照,特别是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重要指示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这一重要工作来开展文学创作,我由衷感觉

心里有底气、创作有激情、落笔有力道,由

衷感觉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将个人兴

趣与事业需要相调谐,是最明智的选择。作

为一名从事作风建设工作的纪检监察干部,

能够通过文学创作为事业发声,能够以文学

作品为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鼓与呼,这

实是自己点灯熬油、绞尽脑汁却乐在其中、

倍感充实的动力所在。当自己的文字偶尔能

让读者会心一笑、有所启发,乃至对破除形

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更多的了解和认同时,

心中快慰实是难以尽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

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广大文艺

工作者要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

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

责任、笔下有乾坤。我虽然不是“文艺工作

者”,最多算是个“业余文艺爱好者”,但认

真领会总书记语重心长的殷殷嘱托,特别是

认真体悟这“四有”的境界格局,同样能感

到热血沸腾、心向往之。古人讲“书生报国

无长物,惟有手中笔如刀”,如今作为一名共

产党员、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含毫命笔、操

觚染翰更应做到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

将创作爱好融入纪检监察事业需要之中,在

更高境界追求作品价值的实现,让文学创作

在本职工作中得到推动。

(作者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

井生这几天,工作不在状态,精神恍惚,像

丢了魂似的。

井生的父亲去得早,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

扯大。井生命里五行缺水,母亲让他拜水井为

干爹,在水井边寄了名,取名井生。

井生在母亲的呵护和水井干爹的保佑下茁

壮成长,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路拔尖。大学毕

业后,他走出乡村,进了一家行政单位,井生经

常想起家乡那口井,井是他的干爹,更是他生命

的源泉。参加工作之初,井生的心像井水那样

纯净无波。井水的清纯使他的事业风生水起,

十余年间的井生成了一名局长。

几天前,分管井生的副县长接受组织调查

之后,井生的心涌起波澜,坐立不安,还伴有

火气。

母亲说,孩子,是魂丢了吧?娘帮你喊回

来,顺便喝口老家的井水退退火。

井生不由得想起小时候,母亲曾为他两次

喊魂。

三岁时,井生病蔫蔫的,母亲说,那是魂丢

了 。 母 亲 带 他 来 到 井 边 ,对 着 水 井 喊 道“ 井

生——我的儿——回来吧”。母亲的喊声怯怯

的,井生童真的影子和明亮清澈的井水融为一

体。在母亲柔柔的喊声中,井生觉得母爱灌注

全身,病很快就好了。

高考前夕,井生精神压力大,上课时经常

走神,母亲也为他喊过魂。那时母亲的喊声坚

定 有 力 ,喊 得 井 水 泛 起 波 纹 ,喊 得 他 头 发 竖

立。母亲的喊声和大山的回声融为一体。井

生站在井边,看到清亮的井水,心里顿时产生

一种凉爽的快意,这种快意仿佛在他体内融进

了一种青春的力量。

从此以后,一遇到井生精神萎靡,气势虚

弱时,母亲就会认为他“丢了魂”,为他喊魂。

井生大学毕业后,一直精气神很好,再没

喊过魂。井生甚至一度对喊魂产生怀疑。这

次他色厉内荏,但终究拗不过母亲,木然地跟

着母亲回到老家。

当他和母亲来到井边时,原来清澈的井水

变得浑浊,水井里的影子也变得模糊不定。母

亲仍然和当年一样扯长了嗓子为井生喊魂。

听着母亲嘶哑的喊声,看着年迈母亲十分

投入的神情,他的心里一阵酸楚。

母亲苍老的嗓子再也不能激起大山的回

音,枯了一半的水井也没被喊得泛起波纹。母

亲喊了三轮后,颓然地对井生说:“孩子,这回

你的魂真丢了,娘喊不回来了!”说罢,母亲老

泪纵横。

“娘,我的魂,决定由我自己找回来!”

第二天,井生走进了纪委。他相信,自己

的魂还没丢。

(作者单位:湖南省桂阳县纪委监委)

走 大 路 ,不 糊 涂——评广播剧《村头一棵老槐树》

■孙萍萍

“你说走大路,可别犯糊涂,带上一壶清

泉水,心中装上老槐树。送你走大路,你要

时刻看清楚,渴了喝口清泉水,累了想想老

槐树。”

这是广播剧 《村头一棵老槐树》 的主题

曲。该剧是由殷满仓、芦兴跃编剧,王波导

演的一部反腐题材广播连续剧,由陕西省委

宣传部、西安市委宣传部、渭南广播电视台

等联合录制。讲述了农家出身的县委书记张

克俭违规审批沿河防汛工程项目,陷入违规

违纪的泥淖中,在省委巡视组和三十年不遇

洪水到来前夕,在情与法、权欲与党性的矛

盾纠葛中,在亲情与乡情的感召下,终于幡

然醒悟、悬崖勒马,找回初心。

故事起于省委巡视组及三十年不遇的汛

期到来前夕,县委书记张克俭听到由他违规

审批的防汛工程有偷工减料的传言,情急之

中携刘科长以检查防汛为名勘验,发现工程

确实不达标;他要求刘科长抓紧联系他表弟

的公司返工加固,一是为堤坝安全,更主要

是掩盖其违规招投标的事实。然而施工单位

又以各种借口拒绝加固堤坝。当发现刘科长

偷藏在书里送给他的30万元的银行卡后他大

吃一惊,即刻要退还,却碰了软钉子。何去何

从,张克俭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迷茫中……

面对老槐村一带几十万人的生命财产安

全,权力官位还是人民利益、继续隐瞒还是

勇敢面对,主人公进行着艰难痛苦的抉择。

亲情的加入使得这个题材晕染上温暖的色调。

剧中设定了主人公雨夜和自己影子的对

话。编剧把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痛苦的挣

扎过程通过心灵对话的形式形象地展现出

来,这样的设计也发挥了广播剧以声音见长

的优势。同时,梦境的设置也是将主人公内

心的矛盾挣扎以形象可感的方式表现出来,

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和丰满。

剧中张克俭的形象具有普遍的警示作

用。他出身农村,为人父、为人子、为人

夫、为一方父母官,对自己的亲人家乡饱含

着深情,想要大有作为、造福百姓,也知道

党纪国法底线。但就在疏忽大意间违规签

字,是继续隐瞒掩盖还是主动坦白揭发,取

决于主人公的选择。这个处于灰色地带、“湿

鞋而不失足”的党员干部形象在现实生活中

有着典型意义,让人感同身受。在妻子、好

友的追问下,张克俭承认糊涂犯错;最后,

母亲、妻子、乡亲们在失望之余,鼓励他勇

敢面对。

剧中多次出现古槐、清泉等富于象征意

义的物象,这象征了老槐村古朴自然、澄净

淳厚的民风及以德为重、和谐友爱的传统。

古槐被称为“瑞槐”,作为古老的树种,在我

国分布广泛。因此,在民间形成槐树崇拜的

文化现象。剧中多次出现老槐树为题的童

谣、诗歌和主题歌,都在反复强化它的顽强

不屈、苍劲隽永、乐于奉献的精神。例如课

堂上学生朗诵 《村头一棵老槐树》:“槐花

香,槐花素,村头一棵老槐树。不论荣与

枯,从来不媚俗。东西路,南北路。来去不

转向,进退不糊涂。村头一棵老槐树,祛百

病,解百毒。不管穷与富,硬朗身子骨。”

同样,村口的清泉井也有着悠久的历

史,被视为“神泉”,百姓相信清泉水可赐福

消灾。老歪叔是管理员,不准浪费糟蹋泉水

来洗衣服、喂牲口,禁止不孝敬老人的、偷

鸡摸狗的等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的人饮用。

这样的村规民约恰恰体现了民风的质朴自然

及村民们本真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为剧

情预设了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表达了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老槐

树、清泉井二者与勤劳朴实的村民群像有机

地融为一体,传递出古老乡村的自然和谐。

乡亲们善恶分明的朴素情感,幻化成一股净

化人物心灵的力量。

作为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广播剧艺术,

人物是故事叙述的核心推动力,通过对白、

独白、旁白等语言艺术塑造人物、推动着剧

情发展。以情动人是以声音元素为主要表现

手段的广播剧的艺术特征。《村头一棵老槐

树》 表现了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有村民们爱

憎分明的朴素情感,有同甘共苦的夫妻情,

有隐忍奉献的母子情,还有相互鼓励、肝胆

相照的兄弟情。

情真则意动,每每情深意切之处,听众

就被作品中真情所打动,艺术感染力及审美

教育功能,也便由此而来。说演结合,人物

性格栩栩如生,情感力透纸背。借助声音,

听众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实现了人格的净化

与提升,激发出心中潜在的向善向真向美的

追求。

创作谈创作谈

喊魂(小说)

■彭广业

心中有底气 创作有激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形记》写作体会

■常如洗

我的母亲(散文)

■陈文东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形记》,中国

方正出版社出版。本书通过 50 多个幽默

讽 刺 故 事 , 把 当 前 各 种 常 见 的 形 式 主

义、官僚主义具体表现晒了出来。这些

小故事大多取材或改编于真实案例,贴

近实际,描写生动,辛辣明快,具有较

强针对性和警示意义。

“没有不死的人,只有不朽的精神。”

我是在豫东平原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里长大

的,由于远离城市家里又穷,看不上电影和电视也就不

足为奇了,于是小人书便成了认识英雄的最好载体,董

存瑞、刘胡兰、黄继光、罗盛教……在儿时的印象中,只

要是不怕死的人就是英雄。

二十岁的时候,我到北京武警部队当了兵。烈日

下,踢腿摆臂,收腹挺胸;风雨中,站岗执勤,武装巡逻,

保卫首都的安宁。那时,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英雄。

如今,已经四十有几了,才终于明白——在这个世

界上,原来有着那么多的英雄!民警竹卫东在执行任

务时被歹徒持刀刺中,壮烈牺牲。鲜血从他的胸膛喷

涌而出,生命从他年轻的指尖轻轻滑落,他慢慢地倒下

了,倒在那个春风驰荡的黄昏,倒向这一片他深爱着的

故土。

农民工李学生,面对呼啸的列车飞身上前,用自己

怒放的韶华换取了那张含苞的笑脸。鲜花、挽联、无

语、哽咽……素不相识的温州百姓震撼于他的英勇,感

叹着他的悲壮,铭记着他的英魂。

教师靳伟杰,迎着脱缰野马般的汽车冲上前去,奋

力将四名学生推开,将生的希望给了学生,自己却永远

闭上了美丽的双眼。二十九岁的姑娘啊,无比美好的

青春,在刹那间化成了护花的春泥,化成一曲撼人的

壮歌。

付建州,勇斗四名穷凶极恶的歹徒,碧血洒落在厦

门的长街。挥舞的刀光里他英勇无畏,在危难中他毫

不退缩。在最后一刻,他的生命之花开得如此绚烂夺

目,如此荡气回肠。

高增玉,纵身跳入滚滚的珠江波涛里,用自己年轻的

臂膀,去擎起一个落水者的生命。那奋不顾身的一跃,幻

化成一道永不消逝的彩虹,熠熠闪耀着动人的光辉。

英雄的名字在中华大地上传颂,英雄的壮举在人

们心头激荡。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的名字将会更加闪

亮,他们的壮举,必将会持续地感动着国人。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曾几何时,我捧着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不管酷暑严

冬,驱车往返北京、河南、河北、江浙等地,逐个到英雄

的家乡和工作单位进行实地采访。这些英雄就在我们

中间,他们既是普普通通的人,更是一个个真正大写的

人,是民族和社会的脊梁……

闪耀生活的光辉■李群杰

有评有剧有评有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