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MICRO 000

32
micro 000

description

Micro art magazine is an independent publication based in Shanghai, China.

Transcript of 微MICRO 000

Page 1: 微MICRO 000

micro 微 000

Page 2: 微MICRO 000

微小

精微

微笑

清微

微妙

希微

微独

积微

微观

纤微

微辞

曦微

微行

贫微

微生物

紫微垣

微积分

慎微者著

微澜不惊

幽微杳远

山抹微云

防微杜渐

微言大义

谈言微中

知微知彰

白壁微瑕

识微见远

福生于微

析微察异

微薄之力

少微四星

人微权轻

万物皆微

by 以前

Page 3: 微MICRO 000

卷首语 Editorial

鲁滨逊的心理工作坊

Shrink Office

无标度网络

Scale Free Network

立场

Position

跑题

Stray

WHYNOT

微脉冲

Short, Fast & Critical

烂柯山

Lanke Mountain

黑风山

Black Wind Mountain

03 青春期叛逆遭遇中年危机---裴晶访谈

Adolescence Rebellion Meets Midlife Crisis ---Interview with PeiJing 文/ 张颖飞,以前,Zoojoo

01 by 以前

09 Gold Shield Music 文/ Marco Donnarumma

11 暗物质 Dark Substance 文/ 了了 15 西南部 West and South

17 边民 & 诗两首 Minorities & Two Poems by 程绍韬 20 Three Poems by Shelly Bryant

21 Weltschmerz 文/ Suzanne Junker23 强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文/ 巢佳幸

25 我听 I Listen 文/ 高远

28 记梦 Recording Dreams 文/ 菩萨蛮

27

30 by Zoojoo

封面人物:邱 加

1977年生于上海,2004年毕业于上海大学

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并于2007--2008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 现为上

大美院教师。参加过联接—京、沪、杭三

地艺术家联展,09上海美术大展,上海优

秀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以及第十届全国美

展。近期作品多以蝴蝶榫木制雕塑为主,

探讨人的生存境遇,思维结构与榫头构建

的相似性,提供观者窥见自己的途径。

(下图为其作品“芥末”)

主编 Editors Zoojoo,以前

编辑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Editors Committee Alex Carroll,Elsa Leung,Zoojoo,以前, 香瓜侠公社,哲别,菩萨蛮

设计 Layout and Graphics Elsa Leung,Zoojoo,娇娇,海鸥

撰稿 Contributor Marco Donnarumma, Shelly Bryant,Zoojoo, 张颖飞,巢佳幸,程绍韬,

菩萨蛮

网站支持 Web Designer Zoojoo

01 | 02

Page 4: 微MICRO 000

> 鲁滨逊的心理诊所 Shrink Office

青春期叛逆遭遇中年危机---裴晶访谈 Adolescence Rebellion Meets Midlife Crisis ---Interview with Peijing 文/ 张颖飞, 以前, Zoojoo

Page 5: 微MICRO 000

编者按,裴晶简称裴,心理咨询师飞飞简称微,文章猛烈删节(原文

152个“我”平均每42个字就出现一个我,令编者无法淡定),全文

请访问网站,作者所喷非本刊观点,红字所指却是小编吹毛求疵。

微:您以前接受过不少采访吧?

裴:以前一些采访,我都烦了,没新鲜的,无非就是北京到上海来,怎么融合

的......我根本不要接轨融入,艺术家都是很个人的,我他妈一个人,我融入

谁呀?我的圈子要老一点,50后60后的,老一辈的都比较装,把自己当大师,

因为他们在大学里都当教授带研究生了。这帮人是我最讨厌的,我用不着反别

的,光反他们就足以把自己树立起来了。上海大多的当代艺术展都比较装,他

们的作品基本就是言不由衷的,我一定要跟他们拉开距离。

微:可是您还是在从事艺术。

裴:明确声明,我不是艺术家。我比艺术家还要低一档,我画的画都是大家能

看得懂的,春宫画,它的艺术层次就是不高。艺术的价值之所以高在于大而无

用,这话骗了我20年。我那时候被骗得搞艺术,画大画,搞行为,我现在明白

了。

微:记得您最大而无用的艺术尝试吗?

裴:那时候跟他们玩的最大的一次是1988年上海美术馆搞了《最后的晚餐》,

李山、王景国、孙良、张建君、周长江、宋海东、萧小兰、吴亮、栗宪庭、予

森和我,这帮当时上海滩最火的画家,我年龄最小。在美术馆里搭了个脚手架

就一笼子蒙布,我们就傻坐在那里。为了不凸出某一个人,我们还都把脸蒙上

了,穿着我让戏剧学院学生做的衣服。观众来了以为我们要演戏呢,都坐下了,

很混乱,展出了20分钟后,消防就以安全的名义给封了。我们倒是感觉很好,

艺术家有那么多人崇拜,我们沿着美术馆楼梯走上去还向人群挥手,飞吻,特

有成就感。这是我做的没用的最大的一件事情,以后也不可能再超过了。

微:如果现在有人搞这样的艺术,您会?

裴:现在要还有类似的事情,我看都不去看。天天有各种展览讯息,我只要看

看标题就知道又在装了。你名字都不会起,到了秋天弄了个《秋问》,美术馆

搞什么《上海,海上》,这不都是脑子有病的么?

微:我们去看这次双年展《巡回排演》,发现很多作品挺好的,但是一看艺术

评论反而不懂了。

裴:太对了,我骂的就是这些人。他们就热衷这个,象美院之流,他们特喜欢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归纳,整理,拔高。从主观到

客观然后再到表现,如何内心的升华,他们讲的话最好大家都听不懂。

微:我有时候提醒学心理咨询的人,不能学了心理学连正常话都不会说了,动

不动说人“投射”,这不是人话。

裴:原来你们也一样呀!那我感觉好多了。这些艺术家都有个通病——强迫给

观众一个概念。什么是概念?嘣,一想就冒出来的东西,就是一想法。说人话

的事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居然那么多艺术家没搞懂,还在那里骗人。这在

八十年代骗骗还可以,九十年代骗骗小姑娘也管用的,到现在你还这么玩?

03 | 04

Page 6: 微MICRO 000

微:那您怎么慢慢转变到现在的观点的呢?

裴:我原来的目标就是向大师迈进,都是书本上教的,勇攀高峰。但是在实践

中我悟到,画些小画特舒服,可以到把玩的程度。这种反复的琢磨就是把玩的

过程。我的这些画就是一种观看。

微:您新的系列将女性阴部刻到砚台上,或乳房形状茶壶……

裴: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对一个陌生女性这样观看,对方绝对可以报警的,这

是一种侵犯。对异性性器官的观看大概只有医生被允许。我的作品其实是触犯

了普适的道德法律,所以我的艺术家朋友努力一把也许日后都可以在美术馆办

展览,但我这辈子是不可能了。

微:要是有一天您的作品允许进美术馆了,您觉得怎么样?

裴:这不可能。不过我的作品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是因为和社会有些对立我才高

兴,对立的消除使得我的画不稀奇了,我还能高兴么?那我她妈的多痛苦和失

败呀?

微:您画这些比较过分、对立的有多长时间了?

裴:至少十年了。因为中国这种小画永远是藏在什么地方的,象抽屉文学。据

说还有个什么人物,通过中间人买了我好几张画,那家伙不但喜欢我的画不

说,还私下里到处去花钱找女的拍照。照的过程中相机坏了,找人修,人家修

好了一看,靠,全他妈是女人。中间人后来对我说:“老裴,你把这人给带坏

了!”(嘿嘿笑)

微:平时制作这些性意味明显的作品时,您的心情如何?

裴:……文革刚结束后79年北京开了个星星美展,震动挺大。有一次我舅舅寄

来了几张黑白照片,其中有张男女裸体的线条,我看到很激动,就临摹到纸

上。有个小子告密送班主任了。班主任找我谈话说:“人家是艺术家,可以

画,你,现在还是个学生,不能这么画”。这事对我印象很深,打击非常大。

我这人记仇。其实很多画家都画过裸体,这不稀奇,我甚至走得更远,直接面

对生殖器,或者让动作非常不雅,我现在对自己为什么观看的心理都不知道

了。是不是有点变态?

Page 7: 微MICRO 000

微:您是通过画画在试图将自我融合,但是这部分东西拿到社会上去,社会就

不融合了。

裴:是的。我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就是要声明脱离美术圈,只有脱离了才能骂

他们:艺术,我操他大爷!我骂的其中一点就是所谓大师,什么达芬奇啊,是

祸害。他混好了变达芬奇,没混好就张悟本了,两者有什么区别?达芬奇干什

么什么不成,他画画一生没几张作品,一张蒙娜丽莎画得跟死人一样僵,一天

忙着干别的。他在他的时代,他能忽悠,前面只要站两个人,他就敢跟这两个

人演讲,脸皮有多厚?因为从小的教科书里就说他是大师,任何一本美术史,

写他的那章字数都最多。要是二流三流的画家,提起来就一排字,甚至还排不

进去。我以前也认为他是大师,后人都一个劲的把达芬奇公认大师,还没人反

对。二流画家虽然画得好,但一被划入二流,你看上去也不免觉得有点俗气

么。我就是二流画家,甚至三流,永远不追求那个瞎扯淡的一流。我在生活里

挺随和的,不和同事吵架,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就这么极端。

微:能说说您最近的展览吗,听说有几个“上空”美女?

裴:我最近的展出说要10个裸女围着我,展出些可以把玩的茶壶,砚台,扇

面和小册页。但筹备了一年半找不到这10个人。还是画廊找的公关公司很有办

法,他们专门跟人打交道,但这种在公开场合脱衣服,没一个人肯的。到了展

出当天的4点,才找到3个女孩。我不想让女孩走来走去,太刺激,观众都看

女孩,没人看我了,我还要坐在那里演讲骂艺术呢。

微:现场的演讲过激么?

裴:讲稿大意:今天各位艺术界的朋友要见证一段历史,是上海49年以来从来

没有过的,由我老裴来完成。我这人一向很低调,但今晚如果低调了,要对不

起帮助过我的所有人,所以今晚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想不牛逼都不行的裴晶,演

讲的题目是:艺术,我操他大爷。我成为艺术家有三个阶段:业余艺术爱好

者,已经成为专业艺术家了,还有就是期望成为大师。很多艺术家也都是这么

想的,但是我要抛弃艺术,然后变成——妖。艺术家到最后经常是些阴阳怪气

的人,怪到说话讲一半讲不清楚的人。我奇怪的是所有艺术家为什么都想变大

师而不想变成妖?

05 | 06

Page 8: 微MICRO 000

以下为咨询师飞飞,第三方编者章鱼和以前的观察对话。

飞飞:观察报告——生于部队大院,长于文革末期 “阳光灿烂的日子”,青

少年时期从北京移居上海,没有经历生活剧变的裴晶其实成长中充满微创。孩

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慢慢扩大自己的行动空间,甚至不惜采用挑衅试探的方法。

从一个移居上海,成绩不佳,画画有特长的少年身上,可以看到慢慢积累的能

量,有挫折、愤怒也有渴望被关注。大学毕业留校从教让生活再次风平浪静,

然而能量终要爆发,欲望岂肯止歇?

被封闭的青春欲望,到了中年,自然不会以青涩朦胧的面貌呈现,于是有了

“把玩”“观看”的春宫画。小小试探,似无不妥,于是有了“样板戏”“奥

运会”,有了乳房壶,有了阴部砚,直到“上空”模特的展览和操他大爷的宣

言。裴晶撒野着成了裴爷。什么才是真正的裴晶,“好人”是,“坏人”呢?

反之如何?

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不能接受自己,在于无法自我整合,但裴晶的艺术创

作,既是欲望的宣泄,何尝不是一种整合与疗愈?只是,当事人自己也未必看

得明白吧,才会有“我是不是分裂”一问。真实面对自己才会健康。人最后能

走到哪?对内自知,对外无非知道界限罢了。

章鱼:他轻度狂躁+轻度自恋+轻度偏执,自我同一性不足但社会适应良好,动

不动还有机体不适之感。 适合艺术从业身份及变妖妄想症。

飞飞:我的习惯是会说些温和的话。诊断当然好,裴爷吃得消么?

章鱼:事后裴爷看了此稿一身冷汗,觉得你把他都问干了,自己说漏嘴了,焦

虑的不行。

Page 9: 微MICRO 000

飞飞:我担心的就是这个,采访把人揭开了,要有人收拾缝合的。

章鱼:他是不是真的心理有个结?你给他治好了,他就不会画春宫画了。说实

话,我觉得裴爷一点也不反叛。所以我标明了红字,都是他自己前后矛盾的地

方,:又说自己骂权威,又很得意八十年代参与过行为艺术;又说操他大爷,

又总是大师大师大师个没完。我第一次看这个文章,觉得真爽,骂的痛苦,第

二次看就彻底的烦躁起来。不过裴爷艺术家,不会真生气什么的,要换个企业

老总就会提刀子杀人了。

飞飞:我们做咨询的,不用扎刀子,用的是“扰动”,就是让他自己通过说

话,发现自己的矛盾,困境,然后自己寻找出路。

章鱼:搞艺术的,个个有问题,还缺乏自我认知。艺术家被捧惯了,需要有人

棍喝,甚至用地下的那种不要命的姿态。微心理的使命,就是杀一个佛杀一个

神。齐白石在世,也要让飞飞去访谈访谈,问问,自卑的湖南童年什么的。把

名人剥光,爽!

飞飞:哎呀,那我们心理学人怎么做出不要命的姿态呢......艺术的境界,是

要走的极致,心理成长,则是要整合圆融通达。我喜欢章鱼的激烈和鲜明,但

希望保持自己的温和坚定。

以前:我同时挺你们两个。你们一个野路子,一个学院派。但是章鱼也有艺术

家的通病,貌似豁出去,20年后也不过发现是“大而无用”。

章鱼:章鱼我就是裴爷骂的人,也就是裴爷。大家都是一种颜色的鱼。

07 | 08

Page 10: 微MICRO 000

> 无标度网络 Scale Free Network

Golden Shield Music : Sonification of IT censorship technologies 文/ Marco Donnarumma

Internet censorship is often an overlooked issue, although it affects all Internet networks worldwide.The conventional definition of Internet censorship is to detect, block, hide or delete pornography, racists contents and all other kind of potentially offensive contents that are not considered suitable to users' experience. However, increasingly often Internet filtering goes beyond child pornography and affects socio-political and informational contents; governments worldwide are deploying their networked tentacles to censor information; what is ambiguous here is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ood and bad information.

Although some of the most well-known suspect censorship cases refer to Australia, UK, Italy, Finland and China, it is important to outline that such subtle filtering of meaningful contents happens constantly worldwide. Australia and UK governments were the subject of several controversy regarding its IT censorship policy which also caused disruptions to Wikipedia users; as revealed by national newspaper L'Espressoii, the Italian police recently signed a deal with Facebook which granted Italian

authorities free access to the social network users' profile; the Internet activist Matti Nikkiiii has been researching and reporting several flaws in the Finnish Internet censorship program through his web page Lapsiporno.info, which has eventually been censored too; according to Wikipedia, China government has agreements with web search engines and hosting provider in order to filter contents relating to sensitive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issues.

I believe it is essential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Internet censorship because it can significantly modify the way how information is diffused; and within today's information society is power.Current society lives and relies on the business of information; whereas who have access to the most meaningful information owns the power, who does not have access risks to lie in the shadow of present social structures, at the boundaries of one's own community.

Far from wanting to promote a gratuitous political propaganda, I believe the role of a maker is to excite viewers' perception with meaningful insights related to our

Page 11: 微MICRO 000

09 | 10

societal structures. I thus decided to challenge my aesthetic and to deal with the topic of censorship in a transparent, meaningful and creative way. Being an artist implies responsibilities: as one's work is being presented to an audience a message is being released; such message will always cause a reaction in viewers' cognition, an extemporaneous shift capable of drawing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n a given matter.

Golden Shield Music (Marco Donnarumma, 2009) is a generative composition for eight audio channels that sits somewhere between net.art and sound art which I originally created for the Zeppelin 2009 exhibition at the Barcelona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e.

The work is inspired by the Golden Shield Projectix,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 The project started in 1998x and began operations in November of 2003.

Golden Shield Music collects the twelve website’s IP addresses that are most screened by the Golden Shield. Therefore IP numbers are listed in a text file which feeds

an automated MIDI polyphonic synthesizer. The latter translates each IP in a single note formed by 4 voices with a specific velocity. Resulting notes are ordered by the amount of pages the Golden Shield obscured for each IP address: the website’s IP obtaining the highest page result on Google.com becomes the first note of the score and the others follow in decreasing order. Data organizes the musical notation, establishing an abstr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information and musical algorithms which sounds harmonious and “handcrafted”.

Censorship technology has been semantically displaced and re-used to create a generative piece of music which does not focus on the structure or aesthetic of the composition, but simply makes a free, creative use of a technology created to subtly constrain the freedom of the Internet as a global Network.

Page 12: 微MICRO 000

> 立场 Position

暗物质 Dark Substance --- 关于向利庆,叶凌翰,王煜宏的作品

文/ 了了

Page 13: 微MICRO 000

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 —— 尼采

在无比浩瀚宏大的宇宙中,暗物质是由天文观测推断存在于宇宙中的不发光物

质。早在30年代,瑞士科学家弗里兹-茨维基就设想宇宙间存在着某种不为人

所知的暗物质。暗物质是什么?在我看来,暗物质就好像是个谜,是至今还没

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而在当代艺术中,向利庆,叶凌翰,王煜宏的作

品同样也是一个谜。一个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以及推理方式无法解释的未解之

谜。他们不那么耀眼,属于那些不发光的“物质”。但他们不是“非存在”,

而是一种“不在场”的存在,一种否定的差异力量。

11 | 12叶凌翰《最终实验飞行体》

Page 14: 微MICRO 000

向利庆,叶凌翰,王煜宏三人都有中国美院学习背景和居住上海的现状。向利

庆一直对于差异和同化有着特别的关注。他的作品有种“无碰撞”的特性,许

多作品之间是断裂的,同时也是“低温”的,观者看不到艺术家的情绪所在,

把情绪控制在零界状态,表达的是一种无焦点的失落感。他尝试将各种东西,

包括人和物置于非正常状态下所能产生的意义,他让我们“体验日常看不见摸

不着的情景危境”。叶凌翰的动画作品尽力达到人们所能理解,触及的极限。

在我看来,它们更像一个“黑洞”,一个充满了异界幽冥的吞噬一切的黑洞

体。 如果我们一旦像艺术家那样把世界看成了“洞”,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就

一定会多出某种虽看不见的、但却令人惊异的东西。这一幅幅静态图像组成的

貌似连续的景象,构成了一种非真实的虚幻景观。这些“弯曲的空间”似乎已

经“脱离了诠释结构的封闭性”,这种自由的幻像来自他的特殊的爱好,和常

人不同的是他喜欢饲养蛇等别人害怕的动物。他努力挖掘并表现了人性结构中

的灰暗、绝望、阴冷、怨恨、复仇等非理性的一面,而他作品中的黑暗幻境的

气息使得日常的观察充满了神奇。对于王煜宏,生活变成了无数微小的碎片。

我曾纂文指出,“我们可以看到,她使用‘他者’,来代表了弱者,边缘的立

场。这些作品表面上陷入了晦暗的主题,但作者调动了多种元素来重新审视我

们周围存在的熟识无堵的暴力和死亡”。王煜宏和我们探讨这样一个事实,为

什么明明存在的事物,我们却看不到?还是我们根本不愿看到?

叶凌翰《叙事电影中的一个局部-3》

王煜宏《中国礼物》展出现场

Page 15: 微MICRO 000

在这里,一切的线索已经缠结在一起了,一切“似乎正在破裂为散乱的片

断”。真实的生活经验被打碎,事件的真实度被篡改。真实在向利庆,叶凌

翰,王煜宏面前变得那么零乱,意义渐渐退化为虚无,呈现着无静止的荒谬

感。我们不断地陷入了黑暗之中。虽然没有人限制我们在黑暗中的自由移动,

但这些黑暗会让我们恐慌。黑暗中的一切是一种厄运,常人是无法承受的,

它是一种彻底的“荒谬”。就像加缪在《局外人》中形象地体现了关于“荒

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

此刻,我们感觉正被黑暗笼罩,实际我们一直麻木地生活在黑暗之中,毫无

察觉。

鲁迅在《两地书》(1925年3月18日)中写到,“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

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所以

很多着偏激的声音。其实这或者是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许未必一定的确的,

因为我终于不能证实,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我们对于黑暗的世界是无

能为力的,不抱任何幻想的。固然我们从他们三个人的作品那看到了黑暗,一

种希望渺茫的感觉。但是我们还看到了某种“拒绝认同”的姿态,他们挑战了

为传统所认可的界限。在这里,没有了是非,没有了未来,只有自我的任意

性。与宏大宇宙不同的是,他们的世界是微观的,这微观凝视并非限于向对空

间的差异,“而且还发展出一种流通式或操作性的凝视。”他们的作品,是如

何面对差距的问题,以及各文化之间差异和人们缺乏相互理解的现实。在他们

的语言之中,一种差异被释放了出来,它们超越了作品自身建立的结构。

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当代艺术主要是以达达和波普的跟风为主流,而向利

庆,叶凌翰,王煜宏三人一直以“自隐”的方式处在边缘,或者说处在反面。

至于那些其他人所称的“闪亮的发光体”或耀眼的“明星”,则他们被平静地

一概归与堕落的名下。“不反射”,“不受影响”,“没有关系”,他们的近

乎冷漠姿态,和同时代人之间划清了界线。

2010-11-13 于上海

* 图片及文字由香瓜侠公社提供

13 | 14

向利庆《抬起来比较好》(50 x 36.8 cm)

王煜宏《中国礼物》展出现场

Page 16: 微MICRO 000

> 尴尬的立场 Awkward Position

西南部West and South

Page 17: 微MICRO 000

Throughout the 1950s, Los Angeles artist Charles Brittin ( *1928), was the unofficial house photographer for the beat community that coalesced around artist Wallace Berman. Brittin settled in Venice Beach, California, in 1951, and his tiny beach shack became a hang-out for the Berman circle, which included actor Dean Stockwell, artist John Altoon, curator Walter Hopps, and poet David Meltzer, among many others. In the early 1960s the focus of Brittin's life shifted dramatically when he became involved with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As the 1960s progressed he compiled extensive documentation of the anti-war movement, and by the end of the decade was devoting most of his time to the Black Panther Party. These two very different social revolutions are at the heart of Charles Brittin: West & South.

Exhibition schedule: Michael Kohn Gallery, Los Angeles, opening April 2011 | And further venues

Charles BrittinWest and South

Edited by Kristine McKenna, Lorraine Wild, texts by Charles Brittin, Kristine McKenna, graphic design by Lorraine Wild English, Hatje Cantz publishers

15 | 16

Page 18: 微MICRO 000

《走在前面的藏族青年》    梳了一个马尾头,走路一晃一晃,经常把头歪过去,举起药材问人要不要,脸上总笑呵呵的,问人的时候更加强烈。听到说不要,他嘴角弯着,头歪向另一边,头发从前面看起来象光头,阳光强烈时更是这样,走到暗点的地方,可以看见头发被后面的皮筋拉紧,贴在头皮上。    一直走在前面,看来也要过地道,应该是去找地道出口的那些藏族人一起摆摊。他长的有点象以前见过的一个四川诗人,身材更加高大壮实,全部大了一号。都是短细的眼睛,颧骨要小些。走向地铁入口的路上,行人更少,他跨大了步子,走得更快,头歪过来歪过去。    路上在唱歌,经常变换的半张脸,还是兴高采烈。碰到一个高音或者节奏加快的部分,抬一下左手的药材盒。盒子用锦缎做的,配了玻璃,放的像是鹿鞭。    地道里车多,有点阴暗,充满助动车发动机、自行车轮轴、脚和轮胎踏上台阶的声音,过了一个拐弯,可以看到女叫化子趴在那里。他还在唱歌,刚进地下,就提高了声音。    通向隧道出口的台阶,阳光扔在那里,象边角整齐的梯形冰块。台阶中间是一长溜扶手,有人扛着车逆方向下来,他让开了几个骑在人身上的车,在最后的台阶上停了一下,往前走了几步,站住。发出觉得奇怪的声音。等我走到台阶上时,那些经常在这里摆摊的藏族人还没有来。      

> 跑题 Stray

《边民》- 速写系列 Minorities - Sketch Serie

by 程绍韬

《大屁股蒙古少女》   刚才给隔壁小孩画了五张猪卡片,现在问我要了三张白纸,很高兴的蹦出去。问了几次,你才能确认更喜欢隔壁孩子中的女孩,我开始也是,因为她很漂亮,虽然脸有时很脏,时常能看到果断,一把刀随着眼睛的转动,从左眼角到嘴巴的右侧,锋利。她已经被我亲了两次。我分不清更喜欢那个,那个男孩很憨厚,总在桌子地下爬来爬去,拿木手枪划店堂的玻璃,嘿嘿走过来,没有戒备的样子,使我更放心。    不知道你怎么样,据你说见过一些强人和坏人。你了解日子但不知道怎么操纵日子,大概是用画面思维的原因,在不远的以前和现在,我也同样用画面思维,听说过用语言走出世界的说法,很多人不用这样,时上时下,左右走动。你和我都不选择日子,被日子选择。在树顶的上面,除了天没有什么了。

在桥上,想到自己的特点,想给你说:冷漠、孤僻、暴躁、自私、耳背、口吃、多疑、懒惰、肥胖、恶毒、犹豫、多变、脆弱、阴险,你听了不会有什么反应,你是天生的人,我是一半天生的人,什么都是一半,二分之一之后是四分之一直到无数分之一,吃西餐的莽汉背后是鸡奸整班级女生的知识分子。你总是抱怨越来越胖,丑的和我愈发像。我爱你,直到你翘起大骨盆撑起的肥屁股,我只用手指和龟头进入过你的肛门。这样下去,直到无法解脱或者永久解脱,都行,我困了。      

  

Page 19: 微MICRO 000

《藏族姑娘》   不是最漂亮的那个,今天她的摊位摆在书报厅的背后,和我认为最漂亮的藏族女孩背对着,离开有5、6米的距离,当中隔了两个相像的藏族男人。    她的面前有个上海中年男人,刚才蹲着,现在站起来了,说话的速度很快,过一会就有唾沫星飞出,落在中间放药材的布上。男的裤管稍短,荡在小腿上。把手插进夹克口袋,又伸出来,表情变的很快。    一开始他说服了她同意以十元的价格卖掉十五元的药材,后来他犹豫了一下,想更多拿一些东西,不能成交。给了钱拿了药材,他没有走,继续表达对刚才交易的不满意。    她也举起一块药材,想说服男人买,会有更便宜的价格。男人继续说着委屈,偶尔盯着对面的药材。全身的肌肉放松了一下,说刚才的价钱应该还可以拿这块药材,很快伸出手,抓住药材,往自己的方向拉。    她伸出另一只手拉住药材,脸泛出红色,绷紧下巴,很快拿回了东西,周围的汉人笑了,发出哈哈的大声。她看上去有点惊吓又有点惊喜,看不出愤怒。吁了一口气,比刚才更响的说话,说那些钱根本不能拿这东西,接着又继续推销手里的东西。

     

17 | 18

《朝鲜族餐馆老板》   这个害羞的人,他开的餐馆叫越岭阁,石锅拌饭很不错,现在坐在我的店里,话不多。我是个话少的人,为了招呼好他,有点罗嗦,不是很成功,我们通常会沉默一会,然后想起什么再问答几个回合。他没有什么尴尬,坐了很长一会。他小个子,平头,钩鼻,精瘦,眼神精明干净。聊天的时候,外面天气很好,有云移动,一直明亮。    以前在餐馆门口经常能见到他走来走去,穿着整齐,手叉在背后,头微低着巡视自己的地方。今天和果酱、鲸一起去那里吃饭,他热情的打了招呼,过了一会拿了一包韩国烟过来,拆开放在台子上,整理饭桌上的东西。他平的额头,眉骨高。稍稍抬头,顺着鼻子看过去像在仰望。    我喜欢这个人。   

2003.06.05

正确答案:戴海飞的蛋屋的准备工作,

在丈量基座,所以3 是正确的。

Page 20: 微MICRO 000

> 跑题 Stray

诗两首 Two Poems

《木耳和流氓》

在港汇广场

寒舍门口

一把白椅子上

看没云的天

枯树长出木耳

慢慢的

声音很轻

我带着浑身的黑木耳

和银耳

进去等一个姓居的人  

 

  

《雨或下雨》

在胡同的尽头

就是胡同的尽头

想过去的话

可以打一个洞

或者翻越

现在下着雨

如果是夏天

屋里就有人脱光衣服

咬住嘴唇性交

在胡同口和尽头

下着差不多的雨

从洞里钻过去

那里的雨也差不多

by 程绍韬

Page 21: 微MICRO 000

The Nature of the CityYoung boys on BMXsOld men lounging in the shadeSome of both with rods and netsSurrounding the man-made pondHorns from cars barely hiddenBehind the dense row of treesSeparating town gardenFrom the busy expresswayThe Great Outdoors in confinedCarefully assigned spaces

First Lightbright morning sunbeamsthrough yellowy clouds fallingonto urban turfquotidian sceneryin paradise's hues garbed

UntitledEuterpe's image cast in a neon glarefitfully lighting a back hunched over broom and dustpanin her hum, an old tale set to the tune of desire

Three Poems

19 | 20

by Shelly Bryant

Page 22: 微MICRO 000

Having just hosted the World Expo, and with other tragedies, Shanghai is suffering Weltschmerz a kind of world weariness, a langour, a melancholy pain, indescribable, but there nonetheless.

Terence Lloren and Chris Gill, two long term Shanghai based foreignartists have created a project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at will takevisitors on a journey through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the Shanghaipsyche. Lloren has recorded several thousand hours of sound, and Gill has painted several tens of thousands of centimeters of canvas. Combined together into a unique landscape that reflects the city, with visual and sound elements

that are intended to offer some insights, to meditate what it is to be in Shanghai, what it is now, and what it was before, who we are and where we are going.

As we enter this period of post expo ennui, it is a good time to rediscover the city, now all the parachutists, hustlers, diplomats, hookers, grifters and showboats have left town. There were some nice people too. Both artists, though aliens, have an ongoing conversation with the people of Shanghai. Lloren records Shanghai dialect, the sounds of the city and 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s. Gill works mostly in visual imagery, sometimes frighteningly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future,

> WHYNOT

Weltschmerz Text / Maren von TomajaCurator / Susanne Junker

Page 23: 微MICRO 000

and also musing the changes in people's mental and physical makeup.

Using portable recorders and sometimes elaborate on-location recording sessions, Terence LLoren creates a snapshot of the current life and reality of present day Shanghai. His personal works are more documentary than art,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somewhat esoteric, relating specifically to Shanghainese or individuals with a particular interest in field recording and sound art. Lloren emphasizes the concept of time in his recordings, resulting in long-term projects lasting several years or months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true candid character of a location over several seasons or events.

The recordings for Weltschmerz are 6-hour continuous recordings made in the Shanghai municipality with hidden tape recorders randomly placed throughout town. No two days will be alike during the normal operating hours of the gallery until the end of the exhibition.”

21 | 22

Page 24: 微MICRO 000

“也许过了十年以后,《手感》会攒成一部比较有意思的文献。”,“我们不

想以一个所谓的群体或者团队的姿态去做这些事情,我们更加希望它成为一个

完全开放的主题,任何合适的艺术家或作品都可以加入,仅仅如一个介质一

般”这是几位参与《手感》展览的艺术家时常提到的几句话。

《手感》展览从2006年第一次初展以来已经是第三回了,今年的《手感》已

经悄然走出了新的轨迹,变得更加细化,开始有了指向更明确的选题,所谓

“强迫症”锁定的是个人怪癖式的体验过程,一种类似本能反应的嗅觉,显现

为对流行漠不关心的微妙心理。正如艺术家倪有鱼每天如一日用铁锤敲击硬

币,用小笔悉心描画上来自于中国古画中的种种图像,于吉和邓叶明用他们

强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 WHYNOT

文/ 巢佳幸

Page 25: 微MICRO 000

强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的行为作品《升高0.2摄氏度》以重复的方式去带领观者进入一种敏感的气氛

当中,进而进入愈演愈烈的压迫感的心理状态,刘任从抄四六级单词演变到抄

录字典,他的创作探讨显然进入了对形而上的迷恋,林国成用纠结反复的钢笔

线条缠绕成仿古的山水图,怪诞之余诉诸了个人对艺术家身份的困惑和周遭隐

秘干扰的无所适从,比利时艺术家LORE用她的视觉组合方式来找到通向合理

世界的通道。张如意用纤弱的材质疯狂埋头制作针筒状物,她说“也许我内心

始终是不安全的,几百上千回的重复过程也许能麻痹自己的不安定状态”。如

此种种,13位艺术家的作品并置在DDM这个煞白和冷净的空间内,微微的病

态基调使人感到无处不在的紧张感。

他们在思维观念和艺术创作上的思维状态和困扰恰恰符合了精神病学中的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一种被称为神经官能症的精神疾病

的病理特诊不谋而合。这些艺术家几乎都属80一代,他们生活和创作要伴随

着外界的庞杂信息,要承受时常被提醒的责任和社会意义,与大多数同年龄艺

术家不同的是,他们选择了相较钝拙的“重复”去反映种种的谜团和未解,或

许过时,抑或老气横秋却也真实质朴。

有意思的是,从第一次“手感”展览开始至今我都非常熟悉,参与期间的艺术

家有熟知的同学也有朋友,他们自发组织策划,经历了自己去选择联系展览场

地,经历被拒绝的懊丧,被理解和支持的欣喜,也同样包括筹划展览中的反复

讨论和布展时遭遇的手忙脚乱。仅时隔一年后的M5O也就是《手感》展览第

二次之时,部分过去的参与者已经悄然远离了艺术之外,有去了建筑装潢公司

的,也有投身时尚行业,全然进入了另一种生活的,也同样有像我这样从一个

旁观者到了一个参与策划角色的。这些有意思的变化可能随着逐年的推移会变

得更加剧烈。确定的是它消解了某个群体的概念,仅仅跟随“手感”这个母

题,使其始终处于开放可以延伸的状态,这也让如今参与之中的每个人有理由

去憧憬一个将来,将对艺术创作行为的质朴心绪持续到可预见的阶段。

23 | 24

Page 26: 微MICRO 000

我听 I Listen

> WHYNOT

文/ 高远

Page 27: 微MICRO 000

据说搞中文的人大都有种情结,看到文字总把它想成声音形象,脑子里下意识

的默念。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所有的人都会如此吧。

下水道里的奇异声响,音箱中的杂音,嘈杂的人声与寂静的物语,我们能听到

吗?会注意吗?玩声音的颜峻把这些声音都灌成cd,又灌进我们的耳朵,很

好,我们又有了一次集体的听觉记忆。纪念汶川地震天安门广场上“自发”的

吼声:“中国万岁”,这是一次集体听觉,细听现场录制的声音,领声者的引

导清晰明了,明显地有组织有纪律嘛。其实“集体听觉”往往不是很清白的,

它大都笼罩上了政治的阴影:从过去的高音喇叭到今日的校园广播。这不像电

台广播,不想听可以随时关掉收音机,这种广场式的户外扬声器不能拒绝收

听,只要走过路过经过,不管爱听不爱听的,都强行钻入您的耳朵,毕竟没人

能够闭上耳朵。喇叭里播放的从《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到《走进新时

代》、《好日子》,再到周杰伦孙燕姿,我们的思维其实很容易被统一。试想

在美国,哪天校园里搞一个大喇叭,大肆播放,说不定有人会以“听觉侵犯”

把当事人告上法庭。

声音,在这里,仅仅是声音本身,而不是它所叙述的事物或者它的意义。就如

马格利特画的烟斗,他在质问“这是一支烟斗吗?”的同时,已经把烟斗这个

形象击碎了,剩下的只有颜料和画布。声音被录制出来,我们再来听,仿佛是

我曾经在场的“尸体”,颜峻如此比喻。这些声音是过去的,没有在场感,也

就失去了声音存在的立场,声音死了。

“无声”也是种声音。时间收容声音,或者声音收容时间。John Cage把钢琴

盖打开到合上的4’33秒内的所有外界声响,构成了这首“无声”的钢琴曲;而

颜峻“来自月球的声音”亦是一种无声的狂想。但是它真的能够如他说的排除

历史人文的束缚,远离世俗人情的羁绊吗?这是一种一厢情愿,一种狂想。历

史是不在场的,未来亦是虚无缥缈的,唯有现在,唯有现在的这个声响,才是

真实的。萨特说过,艺术作品唯有被观看的时候才是存在的。因为我们在听,

所以这些声音才存在,正是因为听到了这些声音,才能意识到我们的存在。

声音是种体验,听的体验。颜峻的音乐,不,他的声音,作为一种异乎寻常

的个人体验而存在。一个人独特的听觉体验,可以被视为一个人听的自由,不

应当妨碍其他人的听的自由,在这里,民主似乎成了一个要被考虑的元素。面

对滔滔而来的视觉体验,我们的听觉体验,完全个人的听的体验要发挥作用

了:等等,我好像听到了在电脑风扇微弱的震颤中夹杂着的我的心跳,我仔细

听,发现这就是世界的声音。

2010-12-11晚25 | 26

Page 28: 微MICRO 000

>> 世界最小画廊 C”EST LA VIE GALLERY 征集作品和计划。

请联系“微”编辑部或者访问 www.cestlaviecube.com >>“水墨接力”征集热爱宣纸毛笔的有爱人士,男女老幼咸宜,文武乱不

档,笔笔含情,请发电子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 报名和询问,

并关注“微”的后续报道。

Chinese ink drawing relay open call, check out our website: www.art-micro.com or email zoojoo.

>> OVGallery 转换的定义

Shifting Definitions, explore feminism issues, about the struggle and choice of female artists in New China.

* 艺术家 Artists: 计文于和朱卫兵 Ji Wenyu & Zhu Weibing, 李宝怡 Bovey Lee, Virginie Lerouge Knight, Monika Lin, Phoebe Man, 晶莹 Ching Ying, Sally Smart, Heidi Voet, 吴梦 Wu Meng,崔岫闻 Cui Xiuwen,& 许志锋

Xu Zhifeng。

Exhibition Date:11/06 - 02/1, 2011. Address: 上海市绍兴路19号, Shaoxin Rd No.19.

>> 上海同时代画廊常设展--龙门蓝(油画), 马云飞(油画),长谷部哲(摄影)

DOHJIDAI GALLERY of ART in Shanghai, Collection Exhibition -- Ai Ryumon (oil painting) , Ma Yunfei (oil painting) , Satoru Hasebe (photograph)

Exhibition Date:12/10 (Fri), 2010 - 02/27 (Sun), 2011. Address: 上海市威海路696号11号楼102(近陕西北路)

102, Building 11, 696 Weihai-rd (near Shanxibei-rd).

艺术是资本的谎言,得大麻者得天下。

—— 某导演的牢骚

你以为这是一块地毯,但经年累月下来,无数灰尘甚至痰迹遍布其上,你最终

不过躺在这些灰尘上。

——《换一种方法去听都市》 颜峻讲座中谈及被意义过度干扰的聆听习惯,

并非关注声音本身。

看到JR的巨幅作品在红坊画廊区的户外招贴中,是广告,是作品?与JR贴在巴

西贫民窟乱楼会外墙时的创作初衷已全然不同了,是一种被确认的艺术仪式?

它使原来犀利的目光变得虚伪。

—— 香瓜侠公社

> 微脉冲 Short, Fast & Critical

Page 29: 微MICRO 000

记梦:又在幽冥界

天是暗沉色的,我走在一条萧瑟的街道上,风扬起灰尘跟纸屑,却看不到一个

人。每次只有遇到岔路的时候,我才晓得自己要往哪里走,但是始终不晓得目

的地,只能等每个节点的指引,但是我知道,这里是冥界。最后,我停在一个

钢铁结构的废弃大楼前,大概有六七层高,楼梯在外墙一侧,由于露天的,已

经锈迹斑斑。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有个短头发的女人已经跟踪了很久,于是忽然

暴怒,用气流将其围绕挟带到面前,她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也在这个时候我才

意识到,自己比平常高大很多倍,穿着仿佛圣斗士的圣衣,黑金色的,宽大的

黑色外袍或者风衣遮盖着,我俯看着她冷冷问道:“你为什么跟着我?”,她

小脸灰白,怯生生地回道:“我也已经死了很久了”,我忽然觉得应该认识她

的,便放开她,而后独自转身往楼梯上走去,金属的鞋子踩在同样金属的楼梯

上,发出巨大的动静。

最高层是一个绍兴风格的小酒家,梦说正是我的目的地。店主是一对老夫妻,

刚才的短发女人俨然是他们的儿媳,只见她自然的从婆婆手中接过大概一岁大

小的宝宝给他喂奶。他们客气又畏惧地想招呼又不晓得怎么招呼的样子,我好

似有什么梗在胸口说不出来,再三平复后问道:“我是小谷啊,不认识我了

么?”老人一呆,惊讶道:“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什么样子?我疑惑

地扭头往柜台一侧的墙面镜上看自己,我的脸居然是气态的,流动的,细微的

动作都能令它变形,而且上半截脸还带着黑色的面具,我拿下面具,用意念将

脸聚合成固态,发现眼睛至颧骨处有一道对应的黑金色图案,尾部斜斜地飞插

入鬓角。梦说这是鬼界地位的符号,我心说难怪刚才街上,我明明感觉大家都

躲在门背后。

老人貌似百感交集,但是不论我跟他们家庭的关系还是我现在诡异的冥界地

位,都导致我们没有办法正常的沟通,终于还是我开口问:“他怎么了?”,

他应该是他的儿子,老人说的吞吞吐吐:“他还活着,我们都没有办法知道他

活得怎么样……”我晓得人间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很多人都殒命了。我环

视这个只缺了一个家庭成员的家,想着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又该如何的情何以

堪,人间所谓坚强活着的口号,是多么虚妄,想到这里不禁冷笑着轻哼一声,

一家人都噤若寒蝉,我知道他们误会了,可是就是觉得好疲惫,不想解释,

但再回看了一眼那女人。情绪良多,不愿点检,我回过头往楼梯走,要去趟

人间。

我看着自己往楼梯走,背影落寞,一对黑金色的翅膀了无生气地垂着,不禁心

头一酸,赶紧快跑几步跟上前去牵住自己的钢铁手,那是截然不同尺寸的两个

自己,铁手一颤,低头看看小几号的自己,便安心地握住继续往下走。脚步声

“噹-噹-”传来,连绵不绝。

2009-4-6

> 烂柯山 Lanke Mountain

记梦 Recording Dreams文/ 菩萨蛮

27 | 28

> 微脉冲 Short, Fast & Critical

Page 30: 微MICRO 000

> 烂柯山 Lanke Mountain

记梦:见鬼的桃花源

街的背面是个很庞大的露天家宴现场,好几百桌的样子,我的奶奶,一个干瘦

又威严的陌生老太太柱着龙头拐杖在台上宣布家宴目的,貌似是家里的哪个晚

辈得了什么功名,我百无聊赖地靠在墙上看热闹,结果被她一把拖上台,那建

筑像江南的古戏台,一半是在屋里,却原来是个祠堂,墙壁上挂着列祖列宗的

画像,她一一指点给我看,我却不耐烦,趁族人都来祭拜的乱,偷偷挣脱溜到

外面。

现场吃得一片狼藉,明晃晃的阳光下,我发现自己居然在酗酒,手里拿着喝剩

半瓶的五粮液,顿觉胃里难受,撑墙壁上呕吐起来,吐完尤不忘拿酒漱口,居

然只有隐约的酒味,心说自己千杯不醉许是基因优良。

慢慢往外面转开去,或洗碗或聊天或坐或站,全部都是家人邻居,大家沿着河

岸,和睦忙碌的样子,这时候看到堂弟跟婶婶,他还是十多岁的样子,我走过

去坐他边上,他看见我,十分欢喜。这时大姑姑端了一碗羹过来给弟弟吃,看

到我也在,倒是表情尴尬起来,忙说也给我去端一碗,弟弟非要把他的让给

我,我推说不喜甜食,继续站起来往外走开去。

忽然下起雨来,春末夏初季节的中雨,人们开始慌忙奔跑避雨,我发现自己原

来戴的是斗笠,窃喜起自己的英明来,越发大胆的往雨幕深处走。

不远处一座古朴的小石桥,过桥之后,就几乎不见人迹,赫然眼前的是座古村

落,寂静的连鸡犬之声都听不到,但是风景绝美,看起来这里不是望族,房子

都是一个挨一个的独门独户,建筑风格及整体格局均错落有致,浑然天成,不

过房子相对矮小,更像是古徽州的简装版。

再往前,出现一条幽深的街,都是平房,屋檐伸出差不多一米长,于街心汇合

覆盖,正好遮住天,两边有酒肆粮店布坊等,但店家都是泥塑,心说莫非是风

情展览街,便走了进去,四顾间撞到一个行走匆匆的老头,连忙道歉,不想对

方恨恨然边回头看我边往街外走,我继续深入,转角看到一个大宅子,四五个

老人穿着民国的对襟衣裳用锡箔叠元宝,听到动静,均面无表情地看着我,我

一激灵,忙假笑着退出。

跑到街口,忽然头发披落开来,原来发簪已然被谁拔走,回头一看,是适才相

撞的老人,我连忙作人畜无害状边说对不起边欺身靠近一把夺过簪子就跑,是

新买的牦牛骨簪子,一头锋利地翘着。他果然不肯放过,我却怎么都找不到来

时候的那座桥,被逼入了一个湖边的亭子,见无退路,猛然转过身举起簪子。

特别自信,甚至好像已经看到了对方被我刺破喉管后汩汩流出的鲜血。

Page 31: 微MICRO 000

> 黑风山 Black Wind Mountainby Zoojoo

29 | 30

请问右图的她是在做什么呢?

1. 研究几何学

2. 一种巫术的准备阶段

3. 造房子

4. 一种新的跳房子游戏

正确答案请访问

www.art-micro.com/hfs/ 或在本期中寻找。

深圳新联美术印刷厂

联系人_刘露小姐 电话_13048944243;QQ_603072539专业印刷,高档书刊, 精美画册, 产品目录, 海报, 台历, 挂历等

微 MICRO

www.art-micro.comQQ_1474627221手机Mobile_18964015190 13916103420

Page 32: 微MICRO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