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sep Dskp Bc

60
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 K URIK ULUM STANDARD SEK O LAH RENDAH DOKUM EN STANDARD KURIKULUM DAN PEN TA K SIR A N 四四四 KEM EN TERIA N PEN D ID IK A N M A LAY SIA

Transcript of Konsep Dskp Bc

华文

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RENDAH

DOKUMEN STANDARD KURIKULUM DAN PENTAKSIRAN

四年级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课程与评价标准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gathering, interpreting, record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about pupils’ responses to an educational task. (Harlen, Gipps, Broadfoot, Nuttal,1992)

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合作解释资料、制作标准、描述进展、收集结果、记录反思和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的过程。Ellen, Weber.(1999). Student Assessment That Works: A Practical Approach.

什么是评价?

教学评价是在教育工作中收集,诠释,记录并应用学生反馈的信息的过程。

哈伦、吉普斯、布罗德福特、纳达尔 1992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提供有用的信息 具有反馈课程、评估水平、促进学习和强化教学等

作用。 它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的,对确保教师和学校

能有效地塑造平衡与和谐的人起着品管的作用。

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四年级课程标准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目的

参考《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DSK (BPK)DSP (LP)

什么是 DSKP?

课程与评价标准

DSKP

BPK

融合课程与评价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是当前各种质性评定方式的共同趋势。

-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 2005 , p.381

课程与评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先有课标,后有评标

部门不同,协调须时 / 需时 诠释学习标准的争议( membandkan S. Pembelajaran )

表现标准等级的界定不符合课程要求 Pentaksiran Sekolah – 应侧重形成性

评价 其他困扰与不安……

为什么 DSKP

应试 – mengajar untuk Standard Prestasi

证据 –要求完全达到,难度… 表现标准 ( 表现性评价 ) 的数量 文书繁重

??? ???

今天老师要考你们!天天考,有

没有搞错!又考什么?

GURU MALAYSIA, APRIL 2013

GURU MALAYSIA, APRIL 2013

GURU MALAYSIA, APRIL 2013

课程与评价标准

延续 PBS 的理念

Penekanan kepada JERI - aspirasi Falsafah Pendidikan Negara tidak tercapai

3

4

Mengapa perlu berubah?

Pendidikan berorientasikan peperiksaan - penglibatan dalam kokurikulum sangat kurang

Pengiktirafan keterlaluan kepada pencapaian akademik semata-mata - tekanan kepada guru, murid & ibu bapa

3

4

Menilai produk akhir berbanding proses pembelajaran - pengabaian pembentukan modal insan yang seimbang

3

Tekanan ke atas guru-guru untuk menghabiskan sukatan pelajaran -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diabaikan - kurang membantu dalam proses pembelajaran sebenarnya

Meningkatkan martabat profesion keguruan – guru lebih dihormati, peningkatan integriti dan keberkesanan guru

3 Sistem Pentaksiran Sesetengah Negara Maju telah Berubah – tiada peperiksaan awam di sekolah rendah dan menengah rendah

Pelaksanaan PBS untuk penambahbaikan UPSR dan PMR mulai Tahun 1 pada 2011dan Tingkatan 1 pada 2012

COMPANY LOGO

Akademik

PBS

Bukan Akademik

1. Pentaksiran Sekolah

2. Pentaksiran Pusat

1. Pentaksiran Psikometrik

2. PAJSK

4 komponen PBS iaitu Pentaksiran Pusat, Pentaksiran Sekolah, Pentaksiran Psikometrik dan Pentaksiran Aktiviti Jasmani, Sukan dan Kokurikulum

Petik dari Pelaksanaan PBS untuk penambahbaikan UPSR dan PMR mulai Tahun 1 pada 2011dan Tingkatan 1 pada 2012

动物学校有一天,动物们决定设立学校,教育下一代应付

未来的挑战。校方订定的课程包括飞行、跑步、游泳及爬树等本领,为方便管理,所有动物一律要修全部课程。

鸭子游泳技术一流,飞行课成绩也不错,可是跑步就无计可施。为了补救,只好课余加强练习,甚至放弃游泳课来练跑。到最后磨坏了脚掌,游泳成绩也变得平庸。校方可以接受平庸的成绩,只有鸭子自己深感不值。

兔子在跑步课上名列前茅,可是对游泳一筹莫展,甚至精神崩溃。

动物学校松鼠爬树最拿手,可是飞行课的老师一定要它自

地面起飞,不准从树顶上降落,弄得它神经紧张,肌肉抽搐。最后爬树得丙,跑步更只有丁等。

老鹰是个问题儿童,必须严加管教。在爬树课上,它第一个到达树顶,可是坚持用最拿手的方式,不理会老师的要求。

到学期结束时,一条怪异的鳗鱼以高超的泳技,加上勉强能飞能跑能爬的成绩,反而获得平均最高分,还代表毕业班致词。

另一方面,地鼠为抗议学校未把掘土打洞列为必修课,而集体抵制。它们先把子女交给獾作学徒,然后与土拨鼠合作另设学校。

1.接受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

2.教师善于发现后进生某一方面的强点,设计合适的活动,引导他们参与学习,让他们发挥特长。

自尊自信。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科学研究已证明每个学生都表

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和特点。“ 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差异,坚

持要所有的学生都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相同的内容,就破坏了多元智能的全部基础。”

传统教学评价 评价认知过于强调低层次思维 评价内涵忽略情意与动作领域 评价时机较忽略形成性评价 评价结果过于依赖量化测量

分数 TOEFL 考试(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阅读、听力、口试、写作。每部分满分 30分,整个试卷满分为 120分。

GRE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General考试,笔考包括 Verbal 、 Quantitative 两部分,均为 800分,满分共为 1600分

SAT 考试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主要分成三部分:英文、写作、数学;每一部分 800 分,共计 2400 分

我国大学英文考试 MUET, 最高 Band 6 ,最低 Band 1

传统教学评价排名、比较,给学生标签。评价结果较少鼓励、增强学生。评价目标较少顾及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评价测验试题编排未以学生为中心命题观念与技术仍有待加强 评分缺乏客观标准与自省思维 评价未能营造公平、良好施测情景

传统评价 思维僵化

窄化课程

功利主义 应试教育

智能至上 高分低能

分数挂帅

死记硬背

标签学生

恶性竞争

以偏概全 忽略差生

忽略德体育

成绩至上,谁的错?家长、学生、教师、校长、社会、县教育厅、州教育局、教育部、教育政策

人在旋涡,身不由己?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功能的不同

种类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主要目的 合理安置学生,考虑区别对待,采取补救措施

改进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案

证明学生已达到的水平,预言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

评价重点 素质、过程 过程 结果

手段 特殊编制的测验、学籍档案和观察记录分析

形成性测验、作业、日常观察 考试

测试内容必要的预备性知识、技能的特定样本,与学生行为有关的生理、心理、环境的样本

课题和单元目标样本 课程总教学目标样本

试题难度 较低 依据教学任务而定 中等

分数解释 常模参照、目标参照  目标参照 常模参照

实施时间 课程或学期、学年开始时,教学过程中需要时

每节课或单元教学结束后,经常进行

课程或一段教学过程结束后,一般每学期一两次

主要特点   “前瞻式” “回顾式” 摘自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照  

其结果能够指导以后的教学与学习的评价。可以是观察的,以确定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可以是紧跟在一节课后的评价活动。

形成性评价

Ellen Weber (1999). Student Assessment That Works: A Practical Approach.

形成性评价的改进对于(所谓)低成就学生的帮助大于其他学生组,因而减弱了两极分化,同时提高了学生整体的学业成就。 (Black and William,1998)

学习性评价

摘自伊恩 .史密斯《分享学习目标》

评价的迷思 评价就是准备试卷考给学生,看

他们会不会做! 评价有需要吗?我每天都跟学生

在一起,对他们的情形很了解。 我时常要用一些检核表或进行记

录、评价学生的进度,真是好麻烦!好累!

不重视有系统观察学生的表现!

不明白评价的功能!

把评价当考试!

轶事报告 表现 观察事项条目表

学生方案 专案式学习

观察 日记 家庭测试 口试 他评

学生自评 学生主导会议

录像带 检核表 访谈

成长记录袋 问卷调查 个人经历记录

语文学习档案资料

文献研究

范例考察 ……

评价工具

家庭作业、练习

示范 示范记录

试题(如填充题、是非、简答、多项选择、论述)

考试是评价的一部分 考试是测量的结果,是评价的一种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与评价的区别: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前者是局部,后者是整体。

有何看法?只要考试的内容与方法不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难在教和学两个方面有大的突破。 -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p113.

量化课程评价质性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基于标准的课程( Standard-based Curriculum )

基于标准的评价 (Standard-based Assessment)

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常模参照评价 (Norm Reference Assessment)

标准 / 目标参照评价 (Criterion Assessment)

基于标准的评价 (Standard-based Assessment)

其结果能够指导以后的教学与学习的评价。可以是观察,以确定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可以是紧跟在一节课后的评价活动。

形成性评价

Ellen Weber (1999). Student Assessment That Works: A Practical Approach

形成性评价的改进对于(所谓)低成就学生的帮助大于其他学生组,因而减弱了两极分化,同时提高了学生整体的学业成就。 (Black and William,1998)

学习性评价

摘自伊恩 .史密斯《分享学习目标》

语文评价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需以《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目标须与教学目标一致,要覆盖课程标准的全部重要内容。

语文评价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需求,重视教与学的质量、过程,并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 语文评价也应重视

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素养的积累。检测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评定的能力,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策略。

语文评价阅读能力的评价 考查学生的朗读与理解的能力。 着重测试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表现。

听说能力的评价 评价学生的听力、口头表达及口语交际的能力。 评价应在具体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书写能力的评价 评价学生的字体,以及书面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宜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

实感,并长期跟进学生的表现,避免一试定成败。

语文评价 语文评价必须能够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

的情况。传统的纸笔考试多以客观题为主,往往不易测试

到较高层次的认知范畴和思维能力。 评价应强调开放式内容,尽可能实践真实性评

价,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创意,为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基础。

纸笔考试 (paper and pencil)仅仅是评价的其中一种方式

语文评价 语文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语言能力。

语文评价需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便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并对教学活动起品管作用,以达致优质的教学。

进行总结性评价时,任务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避免模棱两可,且题型和测试方式要多样化,从不同角度考核语言能力。教师须杜绝编制怪题、偏题的现象,避免测试学生名词术语、语文规范知识和微枝末节或与语言能力无关之项目。

主观性评价如作文和实作评价需把评分者误差降至最低,命题不宜设置种种审题限制或陷阱,以免程度好的学生因为一念之差审题错误,而表现不好;而程度中等的学生因为审题正确,不过不失,而考到好成绩,从而影响了评价的信度与效度。

模组 - 听说读写整合内容 / 学习标

准学习表现 (水平 )

课程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学习表现尚未掌握有待改进基本掌握满意良好优良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创造

校本评价校本评价是完全由教师和学校方策划、进行、总结的评价工作。它是一项持续性工作,教师和学校需要有高度的期许和明确的方向,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力。校本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全面性:能够针对学生所表现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提

供全面的回馈信息。 持续性:评估与教学同步,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 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状态,应用多元化的评

估方法。 标准性:评价以表现标准为准绳,表现标准则以课程标

准的要求为根据。

四年级表现标准说明表现标准

学习表现 说明尚未掌握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尚未掌握学习标准,学习表现处于初学者的阶段。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薄弱,不能应付实际需要。学生语言材料积累极其贫乏,难以表情达意和与人沟通。

有待改进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语文能力有限,学习表现必须改进,才能达到学习标准的要求。学生约略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尚不足以应付实际需要。学生语言材料积累贫乏,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表达时往往词不达意。

基本掌握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文能力,学习表现中规中矩,处在最基础的阶段。学生能初步应用基本的语文技能来应付实际需要。学生积累了一般常用的语言材料,具备简单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能应用语言粗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年级表现标准说明表现标准

学习表现 说明满意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的语文能力较佳,学习表现

令人满意。学生能有效地应用语文技能来应付实际需要。学生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具备一定程度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能应用语言来表情达意,表现一般,并对学习语文初步产生兴趣。

良好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语文能力,学习表现良好。学生能于大部分情境中,根据实际需要应用语文。学生语言材料积累充足,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效地应用语言来表情达意,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并对学习语文有兴趣。

优良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语文能力表现出色,学习表现稳定,足以成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楷模。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正确地应用语文。学生语言材料积累丰富,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程度较高,能创造性地应用语言来表情达意,态度自信,有很好的表达技巧,并且热爱语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课程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2012 年中国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基 础 等 级 50

内 容 25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 达 25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较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20

特 征

立意深刻 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 语言表现力强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情景交融 材料较丰富 语言表现力较强 见解、构思有新意

立意略显深刻 情景结合 材料略显丰富 语言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地方描写较好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档次 各档次的给分范围和要求

未能传达给读者任何信息:内容太少,无法评判;写的内容均与所要求内容无关或所写内容无法看清

第一档( 差 )

1. 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2. 明显遗漏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试题要求 3.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4. 较多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5. 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不连贯6. 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第二档(较差 )

1. 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2. 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3.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4.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5. 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6. 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

第三档(适当 ):

1. 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2. 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3.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4.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5.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 6. 整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四档(好 )

1.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2. 虽漏掉 1 、 2 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3.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4.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准确,些许错误主要是因尝试较复杂语法结构或词汇所致5.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6. 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五档(很好 )

1.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2. 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3. 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4.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5.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6. 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4(Above Grade Level)

3(At Grade Level)

2(Approaching Grade Level)

1(Below Grade Level)

Focus/ SettingCCSS*: W –

3a W – 4

Responds skillfully to all parts of the prompt

Purposefully orients the reader by skillfully establishing a vivid situation (real or imagined) and introducing characters and/or a narrator

Responds to all parts of the prompt

Orients the reader by establishing a situation (real or imagined) and introducing characters and/or a narrator

Responds to most parts of the prompt

Establishes a situation (real or imagined) and attempts to introduce characters and/or a narrator

Responds to some or no parts of the prompt

Fails to establish a situation (real or imagined) and does not introduce characters and/or a narrator in a relevant way

 Organization/

PlotCCSS: W – 3a W – 3c W – 3e W – 4

Coherently organizes a clear event sequence that unfolds naturally

Skillfully connects a variety of transitional words and phrases to manage the sequence of events

Provides a conclusion that clearly follows from the narrated experience or events

Organizes a clear event sequence that unfolds naturally

Uses a variety of transitional words and phrases to manage the sequence of events

Provides a conclusion that follows from the narrated experience or events

Organizes some sequencing but might confuse the reader

Uses some transitional words and phrases to manage the sequence of events.

Attempts a conclusion that may or may not follow the narrated experience or events

Does not sequence narrative in a logical order

Uses few to no transitional words and phrases to manage the sequence of events.

Does not provide a discernible conclusion

 Narrative

Techniques 

CCSS: W – 3b W – 3d

Uses creative descriptions of actio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to develop experiences and events

Uses vivid dialogue to show the response of characters to situations

Uses concrete words and sensory details to make experiences and events come to life

Uses descriptions of actio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to develop experiences and events

Uses dialogue to show the response of characters to situations

Uses concrete words and sensory details to convey experiences and events precisely

Uses minimal or irrelevant descriptions of actions, thoughts, or feelings to describe experiences /events

Uses dialogue to support plot Attempts to use concrete

words and sensory details to describe experiences and events

Uses little to no description of actions, thoughts, or feelings to describe experiences /events

Does not use dialogue to support plot

Fails to to use concrete words or sensory details

 Language

 CCSS: L – 1 L – 2  

Uses purposeful and varied sentence structures

Demonstrates creativity and flexibility when using conventions (grammar, punctuation, capitalization, and spelling) enhance meaning

Utilizes precise and sophisticated word choice

Uses correct and varied sentence structures

Demonstrates grade level appropriate conventions; errors are minor and do not obscure meaning 

Utilizes strong and grade-level appropriate word choice

Uses some repetitive yet correct sentence structure

Demonstrates some grade level appropriate conventions, but errors obscure meaning

Utilizes vague or basic word choice

Does not demonstrate sentence mastery

Demonstrates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grade level appropriate conventions, and errors interfere with the meaning

Utilizes incorrect and/or simplistic word choice

*CCSS –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alignment (“W” = Writing strand; “L”= Language strand)

EGUSD – Narrative Rubric, Grade __4 California

http://blogs.egusd.net/ccss/educators/ela/rubrics-k-12/

纵向(隐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

知识和能力横向(显性)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设计的结构框架

掌握学习理论……一般型评价准则( Generic

Rubric )

整体评价

课程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创造

评价

分析

应用

理解

记忆

TAHUN, FAHAM DAN

BOLEH BUAT

DENGAN BERADAB MITHALI

TAHUN, FAHAM DAN BOLEH

BUAT DENGAN BERADAB TERPUJI

TAHUN, FAHAM DAN BOLEH

BUAT DENGAN BERADAB

TAHU,FAHAM DAN BOLEH

BUAT

TAHU DAN FAHAM

TAHU

教师的专业判断评价无结构 /随机

i. 师生交谈ii. 偶然会面

稍微有结构i. 调查问卷ii. 观察iii. 学生自评

较有结构i. 课堂评价ii. 检核表iii. 实际工作iv. 专案学习v. 个案研究

结构严谨i. 考试ii. 标准化考试iii. 出版性向测验

正式

--- Jim Tognolini

今年 7月杪已在全国各校抽样检验。

2014年全国小学四年级实验性推行以检测其可行性。

亟需多方面的信息反馈,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DSKP状况与展望

评价应被视为课程和教学的一部分,是协助学生学习达标的一个手段,而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适当地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来分析学生的表现,而不能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片面强调考试分数,置应试于语文教学之上,势必导致考试领导教学的流弊,实有悖教育原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