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 210016 DNWH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6/20150615.pdf ·...

13
DNWH 《东南文化》 2015 年第 6 期总第 248 收稿日期 2015-10-31 作者简介 戴群( 1969- ),男,南京博物院古建筑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文物建筑保护。 基金项目 南京博物院课题“苏北传统建筑调查”阶段性成果(项目号: 08062015107 )。 内容提要:苏北传统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建筑结构还是传统工艺上都与苏南传统建筑存在 着较大差异。南京博物院古建所于 2012 年至 2015 年,在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对传统建筑进行了系 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因文保级别不同而保护状况参差不齐,建筑多为木结构、 浅基础、清水青砖砌筑墙体,类型丰富,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代表苏北民居特色的主要传统建筑 有南通丁古角住宅、扬州罗聘故居、泰州涵西四巷陈宅、盐城东台富安镇崔氏住宅、淮安李正泰宅、宿 迁道生碱店、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等八个典型案例。 关键词:苏北 传统建筑 调查报告 明清—民国 建筑特色 中图分类号K879.1TU-092.9 文献标识码:A 苏北传统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建筑结构 还是传统工艺上都与苏南传统建筑存在着较大 差异,即便是在苏北这一区域,不同地区之间的 建筑也风格迥异,形成了独自的风格体系。长期 以来对苏北传统建筑缺少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 究,鉴于此,南京博物院古建筑研究所于 2012 2015 年,在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对传统建筑 进行了以了解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形 态特征、传统工艺等为目的的系统调查。 调查对象 这是首次对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传统建筑 进行大规模、全面、系统性的调查。本次调研历时 3 年,共完成了 12 次基础调研,调查涉及 8 个地级 市及其所属区域,共计 327 处传统建筑和 18 个历 史街区,几乎涵盖了苏北地区大部分传统建筑, 其中重点调查和测绘 28 处(表一)。调查对象以 1949 年以前建成的建筑为主,并对中国传统样式 的建筑有所侧重。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普通调查 和重点调查。普通调查以走访、数字图像采集为 主;重点调查主要包括测绘、三维数字信息采集。 为了使调查更有意义和更具针对性,调查中对于 连云港、盐城、泰州等以前关注较少的地区给予 了较多的关注,对于以前已经有过大量工作的扬 州地区在工作量上有所消减。 主要案例 本文在选择案例时,更多地关注了调研中的 第一手资料,并选择其中极具特征的对象。篇幅 所限,每个地区仅选择一个案例。地区案例并不 代表这一地区的全部特点。 (一)南通—丁古角住宅 1.建筑背景 丁古角住宅,原来位于南通古城东南隅丁古 角巷北段西侧院内, 1998 年前后由于该处城市建 设的原因,迁建至八仙花苑东 1 号,随后此地又开 发为八仙城商业街。由于经过迁建,此建筑原始 环境无存,仅对其单体进行研究。 2.现状概述 建筑一栋,三间七架(图一),建造年代不详。 据现存木构形制推测建于明代中后期。在 2012 10 30 日和 2014 9 28 日两次调研时,该建 筑都在作为发廊使用。表观尚好,有白蚁。由于周 边建设原因导致室外地坪增高,建筑室内地坪相 对过低。使用者在明间檐柱轴下增加了八扇平开 落地长窗,非原物。 3.建筑本体 建筑目前坐北朝南,硬山,面阔三间 13.1、进 地域文明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 210016 99

Transcript of (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 210016 DNWH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6/20150615.pdf ·...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收稿日期 2015-10-31作者简介 戴群(1969-)男南京博物院古建筑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文物建筑保护

基金项目 南京博物院课题ldquo苏北传统建筑调查rdquo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8062015107)

内容提要苏北传统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建筑结构还是传统工艺上都与苏南传统建筑存在

着较大差异南京博物院古建所于 2012年至 2015年在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对传统建筑进行了系

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因文保级别不同而保护状况参差不齐建筑多为木结构

浅基础清水青砖砌筑墙体类型丰富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代表苏北民居特色的主要传统建筑

有南通丁古角住宅扬州罗聘故居泰州涵西四巷陈宅盐城东台富安镇崔氏住宅淮安李正泰宅宿

迁道生碱店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等八个典型案例

关键词苏北 传统建筑 调查报告 明清mdash民国 建筑特色

中图分类号K8791TU-0929 文献标识码A

苏北传统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建筑结构

还是传统工艺上都与苏南传统建筑存在着较大

差异即便是在苏北这一区域不同地区之间的

建筑也风格迥异形成了独自的风格体系长期

以来对苏北传统建筑缺少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

究鉴于此南京博物院古建筑研究所于 2012年

至 2015年在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对传统建筑

进行了以了解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形

态特征传统工艺等为目的的系统调查

一 调查对象

这是首次对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传统建筑

进行大规模全面系统性的调查本次调研历时

3年共完成了 12次基础调研调查涉及 8个地级

市及其所属区域共计 327处传统建筑和 18个历

史街区几乎涵盖了苏北地区大部分传统建筑

其中重点调查和测绘 28处(表一)调查对象以

1949年以前建成的建筑为主并对中国传统样式

的建筑有所侧重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普通调查

和重点调查普通调查以走访数字图像采集为

主重点调查主要包括测绘三维数字信息采集

为了使调查更有意义和更具针对性调查中对于

连云港盐城泰州等以前关注较少的地区给予

了较多的关注对于以前已经有过大量工作的扬

州地区在工作量上有所消减

二 主要案例

本文在选择案例时更多地关注了调研中的

第一手资料并选择其中极具特征的对象篇幅

所限每个地区仅选择一个案例地区案例并不

代表这一地区的全部特点

(一)南通mdashmdash丁古角住宅

1建筑背景

丁古角住宅原来位于南通古城东南隅丁古

角巷北段西侧院内1998年前后由于该处城市建

设的原因迁建至八仙花苑东 1号随后此地又开

发为八仙城商业街由于经过迁建此建筑原始

环境无存仅对其单体进行研究

2现状概述

建筑一栋三间七架(图一)建造年代不详

据现存木构形制推测建于明代中后期在 2012年10月 30日和 2014年 9月 28日两次调研时该建

筑都在作为发廊使用表观尚好有白蚁由于周

边建设原因导致室外地坪增高建筑室内地坪相

对过低使用者在明间檐柱轴下增加了八扇平开

落地长窗非原物

3建筑本体

建筑目前坐北朝南硬山面阔三间 131进

地域文明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戴 群

(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 210016)

9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地区

南通

扬州

泰州

盐城

淮安

宿迁

徐州

连云港

调研时间

2012年11月2014年9月2014年9月2015年8月2013年6月2014年7月2012年11月2014年12月2013年3月2014年9月2015年8月2013年3月2014年9月2013年3月2014年10月2012年11月2015年5月

调研点

(处)

19

42

39

46

126

12

27

16

测绘点

(处)

4

6

5

3

5

7

具体测绘点

南通濠河历史街区丁古角住宅冯旗杆巷21号冯旗

杆巷26号唐闸镇大生纱厂公事厅与青花间

泰州四巷陈宅多儿巷1号胡宅崇儒祠

兴化上池斋药店解家祠堂许家巷3号富安镇卢氏住宅董氏住宅崔氏住宅王氏(乙)住

宅安丰镇周法高故居

淮安区秦焕故居李正泰宅陈幼斋(陈济川)宅

徐州户部山郑家大院刘家大院徐州耶稣圣心堂

邳城镇若瑟天主堂土山镇天主教堂

连云港果城里民国建筑群南城镇东大街2930号

游戏室板浦镇汪家大院朝阳镇孙家碉楼

表一 苏北传统建筑调查对象统计

图一 南通丁古角住宅

10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深七架 73米明间前檐做凹廊整栋建筑用材较

大扁作月梁

木架构件中除明间最后一步抱头梁以外

其他构架风格统一具有该地区明代建筑特征

明间梁架为抬梁山面梁架为穿斗柱身全部落

地未见柱础因为建筑内部现铺设木地板推测

柱础应被覆于木质地板之下梁背两头做卷杀

梁下用丁头栱

明间露明构件有精美的木雕装饰如金檩下

串枋枋身做简单花纹和单卷如意头(图二)正脊

下斗栱做山雾云与云板装饰等梁身雕花纹样简

洁刻以两弯双曲线

通过测绘可知(1)该建筑建造规整斗栱比

例形制符合《营造法式》所载斗栱之规制(2)建

筑用材开间尺寸与明代营造尺(1尺asymp320毫米)

吻合整栋建筑除檐步进深 900毫米外其他步

架进深均为 1280毫米约合 4尺屋面举高 1955毫米前后檐檩间距 7300 毫米两者比值约 1375介于 13~14之间且

上金檩跌 194毫米(举高的

110)下金檩跌 79毫米(举

高的 120)与举折之制基本

吻合

(二)扬州mdashmdash罗聘故

1建筑背景

罗聘(1733mdash1799年)

清代画家ldquo扬州八怪rdquo中最

年轻者故居位于扬州市广

陵区东关街道彩衣街社区

弥陀巷 42 号(原 44 号)又

称ldquo朱草诗林rdquo清代建筑

建于乾隆年间(1736mdash1796年)2007-2008年进行了全

面的维修随后对外开放

展示罗聘生平

2现状概述

故居近周为传统建筑

十几米外即为现代建筑历史环境不完整罗聘

故居现存建筑面积 286平方米占地面积 4475平方米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原东部住宅与书斋间

以一长廊隔开廊中原有六角形小门相通现此

门已闭东侧住宅已拆改

3建筑本体

园内北端有书斋两间硬山顶据称此斋即

为ldquo香叶草堂rdquo堂前原有池书斋前西南依墙筑

一半亭原有晚清金石书画名家吴让之题ldquo倦鸟

巢rdquo木匾额半亭之西有面东客座三小间以短廊

相接在书斋西侧原有住宅前后两进现存第一

进[1]原院落东部住宅部分已不存在现存西部庭

罗聘故居沿小花园巷筑高大围墙南围墙由

客座的南山墙和东廊的南山墙及两者之间的围

墙组成为一面墙体两山墙为对称样式的云式山

墙下部为清水乱砖墙上部为三斗一卧空斗墙

(图三)一直砌到顶部砖细檐口下方墙顶为双

坡瓦顶脊部为一瓦条脊

脊头为砖细ldquo万卷书rdquo样式

大门设置在南院墙偏东位

置砖细门楼样式简单保

存完好门洞上方有简单的

青砖叠涩雀替大门左右两

侧有方形门枕石门枕石上

雕刻有仙鹤麒麟和凤凰等

吉祥图案

前住宅位于客座的北

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

深七檩东侧山墙与书斋共

用明间与次间由木板壁分

隔木板壁木框在次间一

侧在前步柱北侧安装对开

房门向次间开启明间两

后步柱间设屏门六扇门板

均向外侧开启明间地面为

箩底方砖铺地次间铺地为

木地板柱础样式为上石鼓

图二 丁古角住宅雕花串枋

图三 扬州罗聘故居南院墙云墙及转角处理

101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图四 泰州涵西街四巷陈宅总平面图

102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接下覆盆檐柱前有青石铺成沿阶石宽 370毫

米屋架形式正贴和边贴相同均为穿斗进深

七檩步柱造中柱落地明间次间满铺木板天

棚呈台阶状为后期加建檐柱和步柱之间天棚

高度与檐檩下皮平齐其余天棚高度与下金檩下

皮平齐南立面明间上设横风窗下面为六扇长

窗均向内侧开启两侧次间相对称上设横风

窗中间为三扇支摘窗窗下为清水砖砌槛墙支

摘窗内心仔花纹旋转 90deg与明间长窗一致屋面

由小青瓦铺制檐口设滴水瓦件屋脊为一瓦条

脊脊头为砖细ldquo万卷书rdquo样式

其他建筑单体从略

(三)泰州mdashmdash涵西四巷陈宅

1建筑背景

陈宅位于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2]四

巷 7-10号(文物档案登录为 8号)属普通民居

陈宅的主人和建筑年代不可考推断建于清代

2现状概述

2013年夏调研时五条巷中除四巷外其他

均已修缮除东北角的几户人家外原居住者已

经迁出室内场地基本整洁天井内杂草丛生该

组建筑单体损坏较为严重院落格局保存完整

仪门及砖雕尚存建筑屋脊损坏屋面坍塌植被

丛生瓦件损坏脱落木构件糟朽地面损毁仪

门砖雕损坏墙体开裂歪闪存残窗五扇门全

无搭建改造的痕迹亦清晰可见(如墙体表面遗

留的白瓷砖屋面为增加采光增设的老虎窗改

造或更换的简易门窗等)残损的状态暴露出来

图五 泰州涵西四巷陈宅立面剖面图

103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的内部结构为研究建筑做法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完整的平面空间对了解当地民居的院落布局有

很大帮助

3建筑本体

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共六进有东西厢房(图

四)陈宅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这些建

筑虽被认定为一组但前三进与后三进风格不

一院落明显相对独立有独立的出入口推测应

为先后建造的两组三进院落在下文中暂将前三

进院落命名为A组后三进院落定义为B组以便

表述

A组院落东厢完整无西厢主院落和东厢房

之间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现状主入口位于院

落东南角仪门位于第一进院落东墙与其相对

的西墙处有砖雕照壁第一进房屋为半披(罩

厅)朝北第二进房屋(厅屋)三开间体量高大

檐下有轩做响堂西侧有一个开间较大的跨间

并独立形成跨院第三进房屋(堂屋)三开间西

侧并列一栋三开间建筑并列的建筑轴线略向西

偏两栋建筑外部院落相通内部有门相连院落

进深约为 32~36米(图五)B组院落东西厢完

整包括前厅中堂后堂主院落和东厢房之间

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形制较A组而言相对规

整从做法看较A组院落略晚主入口位于院落东

北角设有门房和水井推测第三进东耳房为厨

房东南角火巷南端开便门与A组院落相通A组与B组之间的院子和B组第一进院子的东墙开

仪门其中后者疑为后代改建东厢有人居住未

得进入西厢两组三间共六间

B组除前厅为四间七架外中堂和后堂都是

三间七架前厅面阔 3+1间139米进深七架

54米明间后侧凹进成廊梁架为抬梁与A组厅

屋构造相同但整体用材规格等级较低明间与

次间地面不存唯见素夯土地面与散落满地的青

砖推测为室内方砖下的砖墩残留西侧套间方

砖平铺方砖尺寸 330times330毫米西侧山墙开两个

壁龛墙身有护墙板中堂面阔三间99米进深

七架53米中柱落地梁架为穿斗(图六)明间

前侧凹进成廊与前厅呼应外廊青砖十字平铺

明间平铺方砖尺寸约 380times380毫米次间遗留夯

土地面疑原为木质地板铺地明间构架露明脊

檩下做连机步檩下做连机垫板串枋次间做

梯形木质吊顶西侧山墙可见木筋与护墙板后

堂与中堂形制大小几近相同不予赘述

(四)盐城mdashmdash富安镇崔氏住宅

图六 涵西四巷陈宅B组中堂穿斗梁架

图七 盐城富安镇崔氏住宅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1建筑背景

崔氏住宅(以下称ldquo崔宅rdquo)位于盐城东台市

富安镇米市北路西侧丁家巷内明代建筑[3]根据

当地文化站提供的资料崔氏乃当地明清盐商巨

2现状概述

崔宅产权现属东台市房管局出租给私人使

用根据文物资料现院落中堂屋和西厢房为原

物西厢房有檐廊室内有使用者后加的吊顶梁

架不能见其详堂屋立面门窗有改动但木构尚

存以下重点介绍堂屋

3建筑本体

堂屋坐北朝南硬山面阔三间进深七架

(图七)

明间次间的门窗均作过改动根据明间次

间残留的门楹榫口痕迹可以推测明次间门窗均

安装于步柱明间为八扇隔扇门已缺失次间推

测为木槛窗遂形成前廊由于铺地改动原铺地

情况不可见地坪提高也导致柱础不可见但根

据地方做法推测明间铺砖两次间铺木地板明

间与次间之间以木板隔开板壁靠前步柱一侧开

对开小门门上方仍保存一帘架近门下部板壁

则开有火焰形小猫洞

木构架七檩对称明间次间均中柱落地即

中柱造明间扁作用月梁挖底剥腮月梁两端

作卷杀底部刻有线条构架形式更接近穿斗檩

上用双面椽花檩下用短机于中柱金童柱做插

栱承接木雕装饰用于短机斗及金童柱(图八)

斗做成花斗童柱底部用石榴花纹另外前上金

檩下有四个挂灯的金属件次间用木板吊顶故

边贴梁架样式不可见但从落地柱推测木构样式

应与明间一致但草架样式更为简化

东次间有天花天花呈水平状至后步柱斜

铺角度向下似覆斗另外山墙内侧用木壁板

木椽样式为荷包椽檐部不用飞椽但出挑

距离较大檐椽竖直(垂直地面)截断用封檐板

木椽上现为望砖但为新作疑为木望板改之

堂屋山墙伸出与檐口齐平墀头上部砖叠涩

出挑无砖雕屋瓦重新动过现使用瓦当滴水

屋脊以望砖砌筑多层上端盖瓦脊东端残损西

端尚存脊头起翘较大脊端弧线下部以灰塑装

饰使用卷草纹外端以望砖砌筑镂空图案装饰

(五)淮安mdashmdash李正泰宅

1建筑背景

李正泰宅位于淮城镇南门大街 162号据文

图八 崔氏住宅金童柱柱脚雕花

图九 淮安李正泰宅

105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物资料清末李正泰开办ldquo聚泰银坊rdquo并从王家

购得此房此宅为清末富庶商贾住宅是研究清

末淮安普通民居的代表性案例

2现状概述

李正泰宅周边以住宅为主南面为塑料厂

据文物档案原房屋 16栋并约 200平方米的花

园现存房屋 8栋李宅格局已不完整经现场调

研其中只有 4处房屋保存较完整其它均改动较

大李宅除了花房空置其余均有人居住但产权

混杂住户包括租住户以及李氏各房后代院落

有各种搭建室内多重新装修

3建筑本体

此次研究的四座建筑单体属于建筑群核心

区包括前后两进堂屋西厢房以及西侧花园的

花房(图九)

李宅南屋是典型淮安堂屋做法面阔三开

间进深七檩圆作明间与次间以隔板分隔近

老檐柱处设对开小门明间砖铺地古镜柱础正

贴步柱造抬梁结构边贴金柱造檩下用连机

下金檩下用花板用六种图案花板包括六角宫

式斜球海棠万字等纹样南屋为硬山砖封檐

建筑南立面一门两窗窗有雨搭对开木板门

门洞角用砖叠涩门洞过当用砖雕门洞东开一

猫洞西次间窗户有三层外层为对开木窗中层

由上下窗组成下层为玻璃窗上层为木雕支摘

窗内层为两块暖板窗设四根竖向菱形柱防盗

内墙设有灯龛

李宅北屋与南屋在一轴线上规模用料较

大为三开间七檩建筑圆作正贴步柱造边贴

中柱造亦用木板分隔开间原对开小门现已改

明间方砖铺地次间木板铺地古镜石础台阶正

中一块条石两边铺方砖三架梁与五架梁头均

做雕刻童柱底部作鹰嘴脊童柱两旁用雕花云

板(图十)北屋亦为硬山北面砖墙南立面明间

木檐次间砖檐明间六扇门设在檐柱位置明间

外檐抱头梁雕花上承挑檐檩以雕花替木承接

抱头梁头下用撑拱支撑次间用砖封檐向南开

窗木檐使用飞椽檐椽竖直截断飞椽垂直截

断大小连檐不做封檐板椽头外露檐柱外椽

上用望板内用望砖屋脊属大脊做法

西厢房与北屋花房搭接后墙开有一门可

通往花园门外就是依墙而建的花房西厢房亦

是三开间七檩构架圆作明间与次间用雕花隔

扇门隔开老檐柱旁对开雕花小门周边饰有冰

裂纹前檐通长木檐明间 8扇次间各 6扇隔扇

门正贴步柱造边贴金柱造明间梁头有雕花

明间西侧老檐柱间原有屏门檩条下用连机仅

明间西下金檩以下用花板东金枋下有挂灯笼的

铜钩外檐做法与北屋相似只是挑檐檩下不用

替木外檐木雕只用于明间檐柱撑拱后墙用砖

封檐开有门洞两角叠涩

花房依西厢房后墙而建交接处后墙向上砌

出半圆形面阔三开间进深五檩硬山建筑木

材用料小正贴抬梁边贴中柱落地明间檩条下

均用长机次间仅脊檩下用长机其余用短机南

立面明间 6扇门次间为槛窗推测前后均为木

檐不用飞椽勾头滴水均为尖头形花房屋脊为

亮脊做法

(六)宿迁mdashmdash道生碱店

1建筑背景

道生碱店位于宿迁市幸福路 70号建筑始建

于 1897年是宿迁人张道生建造用以经营销售洋

货的商业建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后功能历经变

图十一 道生碱店南立面图

图十 李正泰宅北屋脊童柱两旁雕花云板

106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图十二 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

107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迁现作为宿迁文化名人馆

2现状概述

道生碱店曾经是东大街古建筑群的代表性

建筑也是宿迁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建国后

作为招待所使用200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2011年宿迁市政府开展东大街开发计划将道生碱店

整体向东平移 28米抬升 09米并对建筑结构进

行了加固建筑经过移动外部的历史环境已经

改变

3建筑本体

道生碱店平面近长方形东南角内收一角

整体呈东西走向建筑面阔 247进深 8总高 135米总面积 747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为四层另

有半地下室一到三层建筑层高分别为 333435米局部四层高 3地下层高 24米该建筑为

砖混结构内墙抹灰外墙以青砖清水砌筑间嵌

红砖装饰和线脚檐口处亦有砖砌仿斗拱样式

建筑不对称南北立面一层主入口位置都不

居中南立面二三层外廊拱券的布置亦不对称

入口两侧拱券排列的数量和样式都不相同除一

层外建筑各层楼面均为木地板木楼梯位于平

面的中部正对入口并沿北墙设置三层屋顶为

平顶上人屋面并设有西式砖砌栏杆出屋面楼

梯间不临外墙的三面均辟门仿中式建筑的屋顶

形式四角攒尖瓦屋面并于墙身侧面出披檐以

完形屋面檐口

道生碱店南立面为正立面形式上为不均匀

的八开间每层都有部分由大小相连的砖砌拱圈

组成的连廊并在一层与连廊一起形成门厅(图

十一)主入口的柱式和各层联拱下的栏杆为西

方样式主入口的拱券上雕刻有精致的卷草图

案但非标准的古典柱式北立横向开十窗东西

立面与北立面处理方式相同入口和连廊为半圆

形拱圈窗为接近平拱的浅拱二者均为砖拱

道生碱店是一处以西方建筑形式和结构为

主在局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或与中国传统

样式进行结合的建筑为宿迁近代中西合璧建筑

中的典型案例

(七)徐州mdashmdash邳城若瑟天主堂

1建筑背景

若瑟天主堂位于徐州邳县邳城镇城河堰下

主体建筑建于 1899年此后又扩建了教会学校和

部分附属建筑是徐州地区历史最久的一座教

2现状概述

邳城天主堂现处于狭窄的街坊里巷之间在

鼎盛时期曾经是一处有房屋 100余间占地 30亩

的建筑群20世纪 60年代遭到破坏现只留存教

堂建筑和厢房作为礼拜堂和神甫修女宿舍(图

十二)另新建部分简单的配套建筑占地约 5亩

目前有礼拜和教友活动

教堂南面为入口与院落入口相对东南面

为内院北面和西面紧邻工厂和民居有围墙相

隔室外地坪变高原主入口与侧入口的踏步已

埋于新地坪下建筑外立面的勒脚由水泥抹灰

应曾有维修

3建筑本体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主入口位于南端通

过测绘可知其南北长 46东西宽为 105米和 16米建筑面积约 1000平方米最高点是南立面顶

部高 12米的十字架南面入口直接进入纵深的礼

拜大厅袖厅较短圣坛处高出地面室内作抹

角圣坛后有夹层作为礼拜活动准备间

南立面竖向由壁柱分为三段每段设一尖券

拱门中间略宽略高(图十三)水平方向设有中

式的门楣和檐线中间开设有圆形玫瑰花窗窗

的上方标汉字ldquo愈显主荣rdquo两侧为宗教符号和拉

丁文中间开间为尖顶样式如硬山山面上立十

字架两侧开间为类似卷棚山面样式建筑立面

中西合璧中轴线明显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和中国传统样式

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青砖墙面墙面细部

的檐口窗套线脚等也均用青砖砌成屋面为红

色机制瓦应为后期更换门窗样式基本一致为

砖砌尖券窗的矩形部分宽高比约为 1135尖券

部分的宽高比约为 115教堂主体为木结构结构体系较为独特首

图十三 若瑟天主堂南立面

108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先梁架具有明显的锤式屋架的特点但是又有

徐州地区金字屋架的大梁这使得锤式屋架中锤

撑(hammer-brace)具有了中国建筑中的斜撑的作

用而领撑(coller-brace)几乎相当于连在一起的

蜀柱(当地人称ldquo站人rdquo)和二梁其次锤式屋架

的教堂中通常屋面即为一跨而这栋建筑的梁

架为三跨(袖厅五跨)梁架分配与中国传统做法

中的厅堂非常相似第三在边跨中出现了斜向

支撑构建与桁架的斜杆又十分相似第四屋面

坡度接近水平 30deg角所有这些都使结构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外观形像和力学性能是为中西结合

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八)连云港mdashmdash朝阳镇孙家碉楼

1建筑背景

孙家碉楼位于连云区朝阳镇伊宋村建于

民国该地区 20世纪初期时匪患严重民众各自

建立防御设施以求自保因此这一地区的民居

中出现了明显的防御特征其功能和形式也因此

产生了变化

2现状概述

孙家碉楼所在村落及周边区域碉楼的存在

较为普遍但时过境迁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仍

图十四 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

图十五 孙家碉楼

10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地区

南通

扬州

泰州

盐城

淮安

宿迁

徐州

连云港

调研时间

2012年11月2014年9月2014年9月2015年8月2013年6月2014年7月2012年11月2014年12月2013年3月2014年9月2015年8月2013年3月2014年9月2013年3月2014年10月2012年11月2015年5月

调研点

(处)

19

42

39

46

126

12

27

16

测绘点

(处)

4

6

5

3

5

7

具体测绘点

南通濠河历史街区丁古角住宅冯旗杆巷21号冯旗

杆巷26号唐闸镇大生纱厂公事厅与青花间

泰州四巷陈宅多儿巷1号胡宅崇儒祠

兴化上池斋药店解家祠堂许家巷3号富安镇卢氏住宅董氏住宅崔氏住宅王氏(乙)住

宅安丰镇周法高故居

淮安区秦焕故居李正泰宅陈幼斋(陈济川)宅

徐州户部山郑家大院刘家大院徐州耶稣圣心堂

邳城镇若瑟天主堂土山镇天主教堂

连云港果城里民国建筑群南城镇东大街2930号

游戏室板浦镇汪家大院朝阳镇孙家碉楼

表一 苏北传统建筑调查对象统计

图一 南通丁古角住宅

10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深七架 73米明间前檐做凹廊整栋建筑用材较

大扁作月梁

木架构件中除明间最后一步抱头梁以外

其他构架风格统一具有该地区明代建筑特征

明间梁架为抬梁山面梁架为穿斗柱身全部落

地未见柱础因为建筑内部现铺设木地板推测

柱础应被覆于木质地板之下梁背两头做卷杀

梁下用丁头栱

明间露明构件有精美的木雕装饰如金檩下

串枋枋身做简单花纹和单卷如意头(图二)正脊

下斗栱做山雾云与云板装饰等梁身雕花纹样简

洁刻以两弯双曲线

通过测绘可知(1)该建筑建造规整斗栱比

例形制符合《营造法式》所载斗栱之规制(2)建

筑用材开间尺寸与明代营造尺(1尺asymp320毫米)

吻合整栋建筑除檐步进深 900毫米外其他步

架进深均为 1280毫米约合 4尺屋面举高 1955毫米前后檐檩间距 7300 毫米两者比值约 1375介于 13~14之间且

上金檩跌 194毫米(举高的

110)下金檩跌 79毫米(举

高的 120)与举折之制基本

吻合

(二)扬州mdashmdash罗聘故

1建筑背景

罗聘(1733mdash1799年)

清代画家ldquo扬州八怪rdquo中最

年轻者故居位于扬州市广

陵区东关街道彩衣街社区

弥陀巷 42 号(原 44 号)又

称ldquo朱草诗林rdquo清代建筑

建于乾隆年间(1736mdash1796年)2007-2008年进行了全

面的维修随后对外开放

展示罗聘生平

2现状概述

故居近周为传统建筑

十几米外即为现代建筑历史环境不完整罗聘

故居现存建筑面积 286平方米占地面积 4475平方米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原东部住宅与书斋间

以一长廊隔开廊中原有六角形小门相通现此

门已闭东侧住宅已拆改

3建筑本体

园内北端有书斋两间硬山顶据称此斋即

为ldquo香叶草堂rdquo堂前原有池书斋前西南依墙筑

一半亭原有晚清金石书画名家吴让之题ldquo倦鸟

巢rdquo木匾额半亭之西有面东客座三小间以短廊

相接在书斋西侧原有住宅前后两进现存第一

进[1]原院落东部住宅部分已不存在现存西部庭

罗聘故居沿小花园巷筑高大围墙南围墙由

客座的南山墙和东廊的南山墙及两者之间的围

墙组成为一面墙体两山墙为对称样式的云式山

墙下部为清水乱砖墙上部为三斗一卧空斗墙

(图三)一直砌到顶部砖细檐口下方墙顶为双

坡瓦顶脊部为一瓦条脊

脊头为砖细ldquo万卷书rdquo样式

大门设置在南院墙偏东位

置砖细门楼样式简单保

存完好门洞上方有简单的

青砖叠涩雀替大门左右两

侧有方形门枕石门枕石上

雕刻有仙鹤麒麟和凤凰等

吉祥图案

前住宅位于客座的北

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

深七檩东侧山墙与书斋共

用明间与次间由木板壁分

隔木板壁木框在次间一

侧在前步柱北侧安装对开

房门向次间开启明间两

后步柱间设屏门六扇门板

均向外侧开启明间地面为

箩底方砖铺地次间铺地为

木地板柱础样式为上石鼓

图二 丁古角住宅雕花串枋

图三 扬州罗聘故居南院墙云墙及转角处理

101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图四 泰州涵西街四巷陈宅总平面图

102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接下覆盆檐柱前有青石铺成沿阶石宽 370毫

米屋架形式正贴和边贴相同均为穿斗进深

七檩步柱造中柱落地明间次间满铺木板天

棚呈台阶状为后期加建檐柱和步柱之间天棚

高度与檐檩下皮平齐其余天棚高度与下金檩下

皮平齐南立面明间上设横风窗下面为六扇长

窗均向内侧开启两侧次间相对称上设横风

窗中间为三扇支摘窗窗下为清水砖砌槛墙支

摘窗内心仔花纹旋转 90deg与明间长窗一致屋面

由小青瓦铺制檐口设滴水瓦件屋脊为一瓦条

脊脊头为砖细ldquo万卷书rdquo样式

其他建筑单体从略

(三)泰州mdashmdash涵西四巷陈宅

1建筑背景

陈宅位于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2]四

巷 7-10号(文物档案登录为 8号)属普通民居

陈宅的主人和建筑年代不可考推断建于清代

2现状概述

2013年夏调研时五条巷中除四巷外其他

均已修缮除东北角的几户人家外原居住者已

经迁出室内场地基本整洁天井内杂草丛生该

组建筑单体损坏较为严重院落格局保存完整

仪门及砖雕尚存建筑屋脊损坏屋面坍塌植被

丛生瓦件损坏脱落木构件糟朽地面损毁仪

门砖雕损坏墙体开裂歪闪存残窗五扇门全

无搭建改造的痕迹亦清晰可见(如墙体表面遗

留的白瓷砖屋面为增加采光增设的老虎窗改

造或更换的简易门窗等)残损的状态暴露出来

图五 泰州涵西四巷陈宅立面剖面图

103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的内部结构为研究建筑做法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完整的平面空间对了解当地民居的院落布局有

很大帮助

3建筑本体

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共六进有东西厢房(图

四)陈宅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这些建

筑虽被认定为一组但前三进与后三进风格不

一院落明显相对独立有独立的出入口推测应

为先后建造的两组三进院落在下文中暂将前三

进院落命名为A组后三进院落定义为B组以便

表述

A组院落东厢完整无西厢主院落和东厢房

之间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现状主入口位于院

落东南角仪门位于第一进院落东墙与其相对

的西墙处有砖雕照壁第一进房屋为半披(罩

厅)朝北第二进房屋(厅屋)三开间体量高大

檐下有轩做响堂西侧有一个开间较大的跨间

并独立形成跨院第三进房屋(堂屋)三开间西

侧并列一栋三开间建筑并列的建筑轴线略向西

偏两栋建筑外部院落相通内部有门相连院落

进深约为 32~36米(图五)B组院落东西厢完

整包括前厅中堂后堂主院落和东厢房之间

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形制较A组而言相对规

整从做法看较A组院落略晚主入口位于院落东

北角设有门房和水井推测第三进东耳房为厨

房东南角火巷南端开便门与A组院落相通A组与B组之间的院子和B组第一进院子的东墙开

仪门其中后者疑为后代改建东厢有人居住未

得进入西厢两组三间共六间

B组除前厅为四间七架外中堂和后堂都是

三间七架前厅面阔 3+1间139米进深七架

54米明间后侧凹进成廊梁架为抬梁与A组厅

屋构造相同但整体用材规格等级较低明间与

次间地面不存唯见素夯土地面与散落满地的青

砖推测为室内方砖下的砖墩残留西侧套间方

砖平铺方砖尺寸 330times330毫米西侧山墙开两个

壁龛墙身有护墙板中堂面阔三间99米进深

七架53米中柱落地梁架为穿斗(图六)明间

前侧凹进成廊与前厅呼应外廊青砖十字平铺

明间平铺方砖尺寸约 380times380毫米次间遗留夯

土地面疑原为木质地板铺地明间构架露明脊

檩下做连机步檩下做连机垫板串枋次间做

梯形木质吊顶西侧山墙可见木筋与护墙板后

堂与中堂形制大小几近相同不予赘述

(四)盐城mdashmdash富安镇崔氏住宅

图六 涵西四巷陈宅B组中堂穿斗梁架

图七 盐城富安镇崔氏住宅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1建筑背景

崔氏住宅(以下称ldquo崔宅rdquo)位于盐城东台市

富安镇米市北路西侧丁家巷内明代建筑[3]根据

当地文化站提供的资料崔氏乃当地明清盐商巨

2现状概述

崔宅产权现属东台市房管局出租给私人使

用根据文物资料现院落中堂屋和西厢房为原

物西厢房有檐廊室内有使用者后加的吊顶梁

架不能见其详堂屋立面门窗有改动但木构尚

存以下重点介绍堂屋

3建筑本体

堂屋坐北朝南硬山面阔三间进深七架

(图七)

明间次间的门窗均作过改动根据明间次

间残留的门楹榫口痕迹可以推测明次间门窗均

安装于步柱明间为八扇隔扇门已缺失次间推

测为木槛窗遂形成前廊由于铺地改动原铺地

情况不可见地坪提高也导致柱础不可见但根

据地方做法推测明间铺砖两次间铺木地板明

间与次间之间以木板隔开板壁靠前步柱一侧开

对开小门门上方仍保存一帘架近门下部板壁

则开有火焰形小猫洞

木构架七檩对称明间次间均中柱落地即

中柱造明间扁作用月梁挖底剥腮月梁两端

作卷杀底部刻有线条构架形式更接近穿斗檩

上用双面椽花檩下用短机于中柱金童柱做插

栱承接木雕装饰用于短机斗及金童柱(图八)

斗做成花斗童柱底部用石榴花纹另外前上金

檩下有四个挂灯的金属件次间用木板吊顶故

边贴梁架样式不可见但从落地柱推测木构样式

应与明间一致但草架样式更为简化

东次间有天花天花呈水平状至后步柱斜

铺角度向下似覆斗另外山墙内侧用木壁板

木椽样式为荷包椽檐部不用飞椽但出挑

距离较大檐椽竖直(垂直地面)截断用封檐板

木椽上现为望砖但为新作疑为木望板改之

堂屋山墙伸出与檐口齐平墀头上部砖叠涩

出挑无砖雕屋瓦重新动过现使用瓦当滴水

屋脊以望砖砌筑多层上端盖瓦脊东端残损西

端尚存脊头起翘较大脊端弧线下部以灰塑装

饰使用卷草纹外端以望砖砌筑镂空图案装饰

(五)淮安mdashmdash李正泰宅

1建筑背景

李正泰宅位于淮城镇南门大街 162号据文

图八 崔氏住宅金童柱柱脚雕花

图九 淮安李正泰宅

105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物资料清末李正泰开办ldquo聚泰银坊rdquo并从王家

购得此房此宅为清末富庶商贾住宅是研究清

末淮安普通民居的代表性案例

2现状概述

李正泰宅周边以住宅为主南面为塑料厂

据文物档案原房屋 16栋并约 200平方米的花

园现存房屋 8栋李宅格局已不完整经现场调

研其中只有 4处房屋保存较完整其它均改动较

大李宅除了花房空置其余均有人居住但产权

混杂住户包括租住户以及李氏各房后代院落

有各种搭建室内多重新装修

3建筑本体

此次研究的四座建筑单体属于建筑群核心

区包括前后两进堂屋西厢房以及西侧花园的

花房(图九)

李宅南屋是典型淮安堂屋做法面阔三开

间进深七檩圆作明间与次间以隔板分隔近

老檐柱处设对开小门明间砖铺地古镜柱础正

贴步柱造抬梁结构边贴金柱造檩下用连机

下金檩下用花板用六种图案花板包括六角宫

式斜球海棠万字等纹样南屋为硬山砖封檐

建筑南立面一门两窗窗有雨搭对开木板门

门洞角用砖叠涩门洞过当用砖雕门洞东开一

猫洞西次间窗户有三层外层为对开木窗中层

由上下窗组成下层为玻璃窗上层为木雕支摘

窗内层为两块暖板窗设四根竖向菱形柱防盗

内墙设有灯龛

李宅北屋与南屋在一轴线上规模用料较

大为三开间七檩建筑圆作正贴步柱造边贴

中柱造亦用木板分隔开间原对开小门现已改

明间方砖铺地次间木板铺地古镜石础台阶正

中一块条石两边铺方砖三架梁与五架梁头均

做雕刻童柱底部作鹰嘴脊童柱两旁用雕花云

板(图十)北屋亦为硬山北面砖墙南立面明间

木檐次间砖檐明间六扇门设在檐柱位置明间

外檐抱头梁雕花上承挑檐檩以雕花替木承接

抱头梁头下用撑拱支撑次间用砖封檐向南开

窗木檐使用飞椽檐椽竖直截断飞椽垂直截

断大小连檐不做封檐板椽头外露檐柱外椽

上用望板内用望砖屋脊属大脊做法

西厢房与北屋花房搭接后墙开有一门可

通往花园门外就是依墙而建的花房西厢房亦

是三开间七檩构架圆作明间与次间用雕花隔

扇门隔开老檐柱旁对开雕花小门周边饰有冰

裂纹前檐通长木檐明间 8扇次间各 6扇隔扇

门正贴步柱造边贴金柱造明间梁头有雕花

明间西侧老檐柱间原有屏门檩条下用连机仅

明间西下金檩以下用花板东金枋下有挂灯笼的

铜钩外檐做法与北屋相似只是挑檐檩下不用

替木外檐木雕只用于明间檐柱撑拱后墙用砖

封檐开有门洞两角叠涩

花房依西厢房后墙而建交接处后墙向上砌

出半圆形面阔三开间进深五檩硬山建筑木

材用料小正贴抬梁边贴中柱落地明间檩条下

均用长机次间仅脊檩下用长机其余用短机南

立面明间 6扇门次间为槛窗推测前后均为木

檐不用飞椽勾头滴水均为尖头形花房屋脊为

亮脊做法

(六)宿迁mdashmdash道生碱店

1建筑背景

道生碱店位于宿迁市幸福路 70号建筑始建

于 1897年是宿迁人张道生建造用以经营销售洋

货的商业建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后功能历经变

图十一 道生碱店南立面图

图十 李正泰宅北屋脊童柱两旁雕花云板

106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图十二 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

107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迁现作为宿迁文化名人馆

2现状概述

道生碱店曾经是东大街古建筑群的代表性

建筑也是宿迁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建国后

作为招待所使用200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2011年宿迁市政府开展东大街开发计划将道生碱店

整体向东平移 28米抬升 09米并对建筑结构进

行了加固建筑经过移动外部的历史环境已经

改变

3建筑本体

道生碱店平面近长方形东南角内收一角

整体呈东西走向建筑面阔 247进深 8总高 135米总面积 747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为四层另

有半地下室一到三层建筑层高分别为 333435米局部四层高 3地下层高 24米该建筑为

砖混结构内墙抹灰外墙以青砖清水砌筑间嵌

红砖装饰和线脚檐口处亦有砖砌仿斗拱样式

建筑不对称南北立面一层主入口位置都不

居中南立面二三层外廊拱券的布置亦不对称

入口两侧拱券排列的数量和样式都不相同除一

层外建筑各层楼面均为木地板木楼梯位于平

面的中部正对入口并沿北墙设置三层屋顶为

平顶上人屋面并设有西式砖砌栏杆出屋面楼

梯间不临外墙的三面均辟门仿中式建筑的屋顶

形式四角攒尖瓦屋面并于墙身侧面出披檐以

完形屋面檐口

道生碱店南立面为正立面形式上为不均匀

的八开间每层都有部分由大小相连的砖砌拱圈

组成的连廊并在一层与连廊一起形成门厅(图

十一)主入口的柱式和各层联拱下的栏杆为西

方样式主入口的拱券上雕刻有精致的卷草图

案但非标准的古典柱式北立横向开十窗东西

立面与北立面处理方式相同入口和连廊为半圆

形拱圈窗为接近平拱的浅拱二者均为砖拱

道生碱店是一处以西方建筑形式和结构为

主在局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或与中国传统

样式进行结合的建筑为宿迁近代中西合璧建筑

中的典型案例

(七)徐州mdashmdash邳城若瑟天主堂

1建筑背景

若瑟天主堂位于徐州邳县邳城镇城河堰下

主体建筑建于 1899年此后又扩建了教会学校和

部分附属建筑是徐州地区历史最久的一座教

2现状概述

邳城天主堂现处于狭窄的街坊里巷之间在

鼎盛时期曾经是一处有房屋 100余间占地 30亩

的建筑群20世纪 60年代遭到破坏现只留存教

堂建筑和厢房作为礼拜堂和神甫修女宿舍(图

十二)另新建部分简单的配套建筑占地约 5亩

目前有礼拜和教友活动

教堂南面为入口与院落入口相对东南面

为内院北面和西面紧邻工厂和民居有围墙相

隔室外地坪变高原主入口与侧入口的踏步已

埋于新地坪下建筑外立面的勒脚由水泥抹灰

应曾有维修

3建筑本体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主入口位于南端通

过测绘可知其南北长 46东西宽为 105米和 16米建筑面积约 1000平方米最高点是南立面顶

部高 12米的十字架南面入口直接进入纵深的礼

拜大厅袖厅较短圣坛处高出地面室内作抹

角圣坛后有夹层作为礼拜活动准备间

南立面竖向由壁柱分为三段每段设一尖券

拱门中间略宽略高(图十三)水平方向设有中

式的门楣和檐线中间开设有圆形玫瑰花窗窗

的上方标汉字ldquo愈显主荣rdquo两侧为宗教符号和拉

丁文中间开间为尖顶样式如硬山山面上立十

字架两侧开间为类似卷棚山面样式建筑立面

中西合璧中轴线明显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和中国传统样式

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青砖墙面墙面细部

的檐口窗套线脚等也均用青砖砌成屋面为红

色机制瓦应为后期更换门窗样式基本一致为

砖砌尖券窗的矩形部分宽高比约为 1135尖券

部分的宽高比约为 115教堂主体为木结构结构体系较为独特首

图十三 若瑟天主堂南立面

108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先梁架具有明显的锤式屋架的特点但是又有

徐州地区金字屋架的大梁这使得锤式屋架中锤

撑(hammer-brace)具有了中国建筑中的斜撑的作

用而领撑(coller-brace)几乎相当于连在一起的

蜀柱(当地人称ldquo站人rdquo)和二梁其次锤式屋架

的教堂中通常屋面即为一跨而这栋建筑的梁

架为三跨(袖厅五跨)梁架分配与中国传统做法

中的厅堂非常相似第三在边跨中出现了斜向

支撑构建与桁架的斜杆又十分相似第四屋面

坡度接近水平 30deg角所有这些都使结构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外观形像和力学性能是为中西结合

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八)连云港mdashmdash朝阳镇孙家碉楼

1建筑背景

孙家碉楼位于连云区朝阳镇伊宋村建于

民国该地区 20世纪初期时匪患严重民众各自

建立防御设施以求自保因此这一地区的民居

中出现了明显的防御特征其功能和形式也因此

产生了变化

2现状概述

孙家碉楼所在村落及周边区域碉楼的存在

较为普遍但时过境迁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仍

图十四 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

图十五 孙家碉楼

10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深七架 73米明间前檐做凹廊整栋建筑用材较

大扁作月梁

木架构件中除明间最后一步抱头梁以外

其他构架风格统一具有该地区明代建筑特征

明间梁架为抬梁山面梁架为穿斗柱身全部落

地未见柱础因为建筑内部现铺设木地板推测

柱础应被覆于木质地板之下梁背两头做卷杀

梁下用丁头栱

明间露明构件有精美的木雕装饰如金檩下

串枋枋身做简单花纹和单卷如意头(图二)正脊

下斗栱做山雾云与云板装饰等梁身雕花纹样简

洁刻以两弯双曲线

通过测绘可知(1)该建筑建造规整斗栱比

例形制符合《营造法式》所载斗栱之规制(2)建

筑用材开间尺寸与明代营造尺(1尺asymp320毫米)

吻合整栋建筑除檐步进深 900毫米外其他步

架进深均为 1280毫米约合 4尺屋面举高 1955毫米前后檐檩间距 7300 毫米两者比值约 1375介于 13~14之间且

上金檩跌 194毫米(举高的

110)下金檩跌 79毫米(举

高的 120)与举折之制基本

吻合

(二)扬州mdashmdash罗聘故

1建筑背景

罗聘(1733mdash1799年)

清代画家ldquo扬州八怪rdquo中最

年轻者故居位于扬州市广

陵区东关街道彩衣街社区

弥陀巷 42 号(原 44 号)又

称ldquo朱草诗林rdquo清代建筑

建于乾隆年间(1736mdash1796年)2007-2008年进行了全

面的维修随后对外开放

展示罗聘生平

2现状概述

故居近周为传统建筑

十几米外即为现代建筑历史环境不完整罗聘

故居现存建筑面积 286平方米占地面积 4475平方米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原东部住宅与书斋间

以一长廊隔开廊中原有六角形小门相通现此

门已闭东侧住宅已拆改

3建筑本体

园内北端有书斋两间硬山顶据称此斋即

为ldquo香叶草堂rdquo堂前原有池书斋前西南依墙筑

一半亭原有晚清金石书画名家吴让之题ldquo倦鸟

巢rdquo木匾额半亭之西有面东客座三小间以短廊

相接在书斋西侧原有住宅前后两进现存第一

进[1]原院落东部住宅部分已不存在现存西部庭

罗聘故居沿小花园巷筑高大围墙南围墙由

客座的南山墙和东廊的南山墙及两者之间的围

墙组成为一面墙体两山墙为对称样式的云式山

墙下部为清水乱砖墙上部为三斗一卧空斗墙

(图三)一直砌到顶部砖细檐口下方墙顶为双

坡瓦顶脊部为一瓦条脊

脊头为砖细ldquo万卷书rdquo样式

大门设置在南院墙偏东位

置砖细门楼样式简单保

存完好门洞上方有简单的

青砖叠涩雀替大门左右两

侧有方形门枕石门枕石上

雕刻有仙鹤麒麟和凤凰等

吉祥图案

前住宅位于客座的北

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

深七檩东侧山墙与书斋共

用明间与次间由木板壁分

隔木板壁木框在次间一

侧在前步柱北侧安装对开

房门向次间开启明间两

后步柱间设屏门六扇门板

均向外侧开启明间地面为

箩底方砖铺地次间铺地为

木地板柱础样式为上石鼓

图二 丁古角住宅雕花串枋

图三 扬州罗聘故居南院墙云墙及转角处理

101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图四 泰州涵西街四巷陈宅总平面图

102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接下覆盆檐柱前有青石铺成沿阶石宽 370毫

米屋架形式正贴和边贴相同均为穿斗进深

七檩步柱造中柱落地明间次间满铺木板天

棚呈台阶状为后期加建檐柱和步柱之间天棚

高度与檐檩下皮平齐其余天棚高度与下金檩下

皮平齐南立面明间上设横风窗下面为六扇长

窗均向内侧开启两侧次间相对称上设横风

窗中间为三扇支摘窗窗下为清水砖砌槛墙支

摘窗内心仔花纹旋转 90deg与明间长窗一致屋面

由小青瓦铺制檐口设滴水瓦件屋脊为一瓦条

脊脊头为砖细ldquo万卷书rdquo样式

其他建筑单体从略

(三)泰州mdashmdash涵西四巷陈宅

1建筑背景

陈宅位于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2]四

巷 7-10号(文物档案登录为 8号)属普通民居

陈宅的主人和建筑年代不可考推断建于清代

2现状概述

2013年夏调研时五条巷中除四巷外其他

均已修缮除东北角的几户人家外原居住者已

经迁出室内场地基本整洁天井内杂草丛生该

组建筑单体损坏较为严重院落格局保存完整

仪门及砖雕尚存建筑屋脊损坏屋面坍塌植被

丛生瓦件损坏脱落木构件糟朽地面损毁仪

门砖雕损坏墙体开裂歪闪存残窗五扇门全

无搭建改造的痕迹亦清晰可见(如墙体表面遗

留的白瓷砖屋面为增加采光增设的老虎窗改

造或更换的简易门窗等)残损的状态暴露出来

图五 泰州涵西四巷陈宅立面剖面图

103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的内部结构为研究建筑做法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完整的平面空间对了解当地民居的院落布局有

很大帮助

3建筑本体

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共六进有东西厢房(图

四)陈宅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这些建

筑虽被认定为一组但前三进与后三进风格不

一院落明显相对独立有独立的出入口推测应

为先后建造的两组三进院落在下文中暂将前三

进院落命名为A组后三进院落定义为B组以便

表述

A组院落东厢完整无西厢主院落和东厢房

之间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现状主入口位于院

落东南角仪门位于第一进院落东墙与其相对

的西墙处有砖雕照壁第一进房屋为半披(罩

厅)朝北第二进房屋(厅屋)三开间体量高大

檐下有轩做响堂西侧有一个开间较大的跨间

并独立形成跨院第三进房屋(堂屋)三开间西

侧并列一栋三开间建筑并列的建筑轴线略向西

偏两栋建筑外部院落相通内部有门相连院落

进深约为 32~36米(图五)B组院落东西厢完

整包括前厅中堂后堂主院落和东厢房之间

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形制较A组而言相对规

整从做法看较A组院落略晚主入口位于院落东

北角设有门房和水井推测第三进东耳房为厨

房东南角火巷南端开便门与A组院落相通A组与B组之间的院子和B组第一进院子的东墙开

仪门其中后者疑为后代改建东厢有人居住未

得进入西厢两组三间共六间

B组除前厅为四间七架外中堂和后堂都是

三间七架前厅面阔 3+1间139米进深七架

54米明间后侧凹进成廊梁架为抬梁与A组厅

屋构造相同但整体用材规格等级较低明间与

次间地面不存唯见素夯土地面与散落满地的青

砖推测为室内方砖下的砖墩残留西侧套间方

砖平铺方砖尺寸 330times330毫米西侧山墙开两个

壁龛墙身有护墙板中堂面阔三间99米进深

七架53米中柱落地梁架为穿斗(图六)明间

前侧凹进成廊与前厅呼应外廊青砖十字平铺

明间平铺方砖尺寸约 380times380毫米次间遗留夯

土地面疑原为木质地板铺地明间构架露明脊

檩下做连机步檩下做连机垫板串枋次间做

梯形木质吊顶西侧山墙可见木筋与护墙板后

堂与中堂形制大小几近相同不予赘述

(四)盐城mdashmdash富安镇崔氏住宅

图六 涵西四巷陈宅B组中堂穿斗梁架

图七 盐城富安镇崔氏住宅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1建筑背景

崔氏住宅(以下称ldquo崔宅rdquo)位于盐城东台市

富安镇米市北路西侧丁家巷内明代建筑[3]根据

当地文化站提供的资料崔氏乃当地明清盐商巨

2现状概述

崔宅产权现属东台市房管局出租给私人使

用根据文物资料现院落中堂屋和西厢房为原

物西厢房有檐廊室内有使用者后加的吊顶梁

架不能见其详堂屋立面门窗有改动但木构尚

存以下重点介绍堂屋

3建筑本体

堂屋坐北朝南硬山面阔三间进深七架

(图七)

明间次间的门窗均作过改动根据明间次

间残留的门楹榫口痕迹可以推测明次间门窗均

安装于步柱明间为八扇隔扇门已缺失次间推

测为木槛窗遂形成前廊由于铺地改动原铺地

情况不可见地坪提高也导致柱础不可见但根

据地方做法推测明间铺砖两次间铺木地板明

间与次间之间以木板隔开板壁靠前步柱一侧开

对开小门门上方仍保存一帘架近门下部板壁

则开有火焰形小猫洞

木构架七檩对称明间次间均中柱落地即

中柱造明间扁作用月梁挖底剥腮月梁两端

作卷杀底部刻有线条构架形式更接近穿斗檩

上用双面椽花檩下用短机于中柱金童柱做插

栱承接木雕装饰用于短机斗及金童柱(图八)

斗做成花斗童柱底部用石榴花纹另外前上金

檩下有四个挂灯的金属件次间用木板吊顶故

边贴梁架样式不可见但从落地柱推测木构样式

应与明间一致但草架样式更为简化

东次间有天花天花呈水平状至后步柱斜

铺角度向下似覆斗另外山墙内侧用木壁板

木椽样式为荷包椽檐部不用飞椽但出挑

距离较大檐椽竖直(垂直地面)截断用封檐板

木椽上现为望砖但为新作疑为木望板改之

堂屋山墙伸出与檐口齐平墀头上部砖叠涩

出挑无砖雕屋瓦重新动过现使用瓦当滴水

屋脊以望砖砌筑多层上端盖瓦脊东端残损西

端尚存脊头起翘较大脊端弧线下部以灰塑装

饰使用卷草纹外端以望砖砌筑镂空图案装饰

(五)淮安mdashmdash李正泰宅

1建筑背景

李正泰宅位于淮城镇南门大街 162号据文

图八 崔氏住宅金童柱柱脚雕花

图九 淮安李正泰宅

105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物资料清末李正泰开办ldquo聚泰银坊rdquo并从王家

购得此房此宅为清末富庶商贾住宅是研究清

末淮安普通民居的代表性案例

2现状概述

李正泰宅周边以住宅为主南面为塑料厂

据文物档案原房屋 16栋并约 200平方米的花

园现存房屋 8栋李宅格局已不完整经现场调

研其中只有 4处房屋保存较完整其它均改动较

大李宅除了花房空置其余均有人居住但产权

混杂住户包括租住户以及李氏各房后代院落

有各种搭建室内多重新装修

3建筑本体

此次研究的四座建筑单体属于建筑群核心

区包括前后两进堂屋西厢房以及西侧花园的

花房(图九)

李宅南屋是典型淮安堂屋做法面阔三开

间进深七檩圆作明间与次间以隔板分隔近

老檐柱处设对开小门明间砖铺地古镜柱础正

贴步柱造抬梁结构边贴金柱造檩下用连机

下金檩下用花板用六种图案花板包括六角宫

式斜球海棠万字等纹样南屋为硬山砖封檐

建筑南立面一门两窗窗有雨搭对开木板门

门洞角用砖叠涩门洞过当用砖雕门洞东开一

猫洞西次间窗户有三层外层为对开木窗中层

由上下窗组成下层为玻璃窗上层为木雕支摘

窗内层为两块暖板窗设四根竖向菱形柱防盗

内墙设有灯龛

李宅北屋与南屋在一轴线上规模用料较

大为三开间七檩建筑圆作正贴步柱造边贴

中柱造亦用木板分隔开间原对开小门现已改

明间方砖铺地次间木板铺地古镜石础台阶正

中一块条石两边铺方砖三架梁与五架梁头均

做雕刻童柱底部作鹰嘴脊童柱两旁用雕花云

板(图十)北屋亦为硬山北面砖墙南立面明间

木檐次间砖檐明间六扇门设在檐柱位置明间

外檐抱头梁雕花上承挑檐檩以雕花替木承接

抱头梁头下用撑拱支撑次间用砖封檐向南开

窗木檐使用飞椽檐椽竖直截断飞椽垂直截

断大小连檐不做封檐板椽头外露檐柱外椽

上用望板内用望砖屋脊属大脊做法

西厢房与北屋花房搭接后墙开有一门可

通往花园门外就是依墙而建的花房西厢房亦

是三开间七檩构架圆作明间与次间用雕花隔

扇门隔开老檐柱旁对开雕花小门周边饰有冰

裂纹前檐通长木檐明间 8扇次间各 6扇隔扇

门正贴步柱造边贴金柱造明间梁头有雕花

明间西侧老檐柱间原有屏门檩条下用连机仅

明间西下金檩以下用花板东金枋下有挂灯笼的

铜钩外檐做法与北屋相似只是挑檐檩下不用

替木外檐木雕只用于明间檐柱撑拱后墙用砖

封檐开有门洞两角叠涩

花房依西厢房后墙而建交接处后墙向上砌

出半圆形面阔三开间进深五檩硬山建筑木

材用料小正贴抬梁边贴中柱落地明间檩条下

均用长机次间仅脊檩下用长机其余用短机南

立面明间 6扇门次间为槛窗推测前后均为木

檐不用飞椽勾头滴水均为尖头形花房屋脊为

亮脊做法

(六)宿迁mdashmdash道生碱店

1建筑背景

道生碱店位于宿迁市幸福路 70号建筑始建

于 1897年是宿迁人张道生建造用以经营销售洋

货的商业建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后功能历经变

图十一 道生碱店南立面图

图十 李正泰宅北屋脊童柱两旁雕花云板

106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图十二 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

107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迁现作为宿迁文化名人馆

2现状概述

道生碱店曾经是东大街古建筑群的代表性

建筑也是宿迁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建国后

作为招待所使用200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2011年宿迁市政府开展东大街开发计划将道生碱店

整体向东平移 28米抬升 09米并对建筑结构进

行了加固建筑经过移动外部的历史环境已经

改变

3建筑本体

道生碱店平面近长方形东南角内收一角

整体呈东西走向建筑面阔 247进深 8总高 135米总面积 747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为四层另

有半地下室一到三层建筑层高分别为 333435米局部四层高 3地下层高 24米该建筑为

砖混结构内墙抹灰外墙以青砖清水砌筑间嵌

红砖装饰和线脚檐口处亦有砖砌仿斗拱样式

建筑不对称南北立面一层主入口位置都不

居中南立面二三层外廊拱券的布置亦不对称

入口两侧拱券排列的数量和样式都不相同除一

层外建筑各层楼面均为木地板木楼梯位于平

面的中部正对入口并沿北墙设置三层屋顶为

平顶上人屋面并设有西式砖砌栏杆出屋面楼

梯间不临外墙的三面均辟门仿中式建筑的屋顶

形式四角攒尖瓦屋面并于墙身侧面出披檐以

完形屋面檐口

道生碱店南立面为正立面形式上为不均匀

的八开间每层都有部分由大小相连的砖砌拱圈

组成的连廊并在一层与连廊一起形成门厅(图

十一)主入口的柱式和各层联拱下的栏杆为西

方样式主入口的拱券上雕刻有精致的卷草图

案但非标准的古典柱式北立横向开十窗东西

立面与北立面处理方式相同入口和连廊为半圆

形拱圈窗为接近平拱的浅拱二者均为砖拱

道生碱店是一处以西方建筑形式和结构为

主在局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或与中国传统

样式进行结合的建筑为宿迁近代中西合璧建筑

中的典型案例

(七)徐州mdashmdash邳城若瑟天主堂

1建筑背景

若瑟天主堂位于徐州邳县邳城镇城河堰下

主体建筑建于 1899年此后又扩建了教会学校和

部分附属建筑是徐州地区历史最久的一座教

2现状概述

邳城天主堂现处于狭窄的街坊里巷之间在

鼎盛时期曾经是一处有房屋 100余间占地 30亩

的建筑群20世纪 60年代遭到破坏现只留存教

堂建筑和厢房作为礼拜堂和神甫修女宿舍(图

十二)另新建部分简单的配套建筑占地约 5亩

目前有礼拜和教友活动

教堂南面为入口与院落入口相对东南面

为内院北面和西面紧邻工厂和民居有围墙相

隔室外地坪变高原主入口与侧入口的踏步已

埋于新地坪下建筑外立面的勒脚由水泥抹灰

应曾有维修

3建筑本体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主入口位于南端通

过测绘可知其南北长 46东西宽为 105米和 16米建筑面积约 1000平方米最高点是南立面顶

部高 12米的十字架南面入口直接进入纵深的礼

拜大厅袖厅较短圣坛处高出地面室内作抹

角圣坛后有夹层作为礼拜活动准备间

南立面竖向由壁柱分为三段每段设一尖券

拱门中间略宽略高(图十三)水平方向设有中

式的门楣和檐线中间开设有圆形玫瑰花窗窗

的上方标汉字ldquo愈显主荣rdquo两侧为宗教符号和拉

丁文中间开间为尖顶样式如硬山山面上立十

字架两侧开间为类似卷棚山面样式建筑立面

中西合璧中轴线明显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和中国传统样式

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青砖墙面墙面细部

的檐口窗套线脚等也均用青砖砌成屋面为红

色机制瓦应为后期更换门窗样式基本一致为

砖砌尖券窗的矩形部分宽高比约为 1135尖券

部分的宽高比约为 115教堂主体为木结构结构体系较为独特首

图十三 若瑟天主堂南立面

108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先梁架具有明显的锤式屋架的特点但是又有

徐州地区金字屋架的大梁这使得锤式屋架中锤

撑(hammer-brace)具有了中国建筑中的斜撑的作

用而领撑(coller-brace)几乎相当于连在一起的

蜀柱(当地人称ldquo站人rdquo)和二梁其次锤式屋架

的教堂中通常屋面即为一跨而这栋建筑的梁

架为三跨(袖厅五跨)梁架分配与中国传统做法

中的厅堂非常相似第三在边跨中出现了斜向

支撑构建与桁架的斜杆又十分相似第四屋面

坡度接近水平 30deg角所有这些都使结构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外观形像和力学性能是为中西结合

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八)连云港mdashmdash朝阳镇孙家碉楼

1建筑背景

孙家碉楼位于连云区朝阳镇伊宋村建于

民国该地区 20世纪初期时匪患严重民众各自

建立防御设施以求自保因此这一地区的民居

中出现了明显的防御特征其功能和形式也因此

产生了变化

2现状概述

孙家碉楼所在村落及周边区域碉楼的存在

较为普遍但时过境迁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仍

图十四 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

图十五 孙家碉楼

10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图四 泰州涵西街四巷陈宅总平面图

102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接下覆盆檐柱前有青石铺成沿阶石宽 370毫

米屋架形式正贴和边贴相同均为穿斗进深

七檩步柱造中柱落地明间次间满铺木板天

棚呈台阶状为后期加建檐柱和步柱之间天棚

高度与檐檩下皮平齐其余天棚高度与下金檩下

皮平齐南立面明间上设横风窗下面为六扇长

窗均向内侧开启两侧次间相对称上设横风

窗中间为三扇支摘窗窗下为清水砖砌槛墙支

摘窗内心仔花纹旋转 90deg与明间长窗一致屋面

由小青瓦铺制檐口设滴水瓦件屋脊为一瓦条

脊脊头为砖细ldquo万卷书rdquo样式

其他建筑单体从略

(三)泰州mdashmdash涵西四巷陈宅

1建筑背景

陈宅位于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2]四

巷 7-10号(文物档案登录为 8号)属普通民居

陈宅的主人和建筑年代不可考推断建于清代

2现状概述

2013年夏调研时五条巷中除四巷外其他

均已修缮除东北角的几户人家外原居住者已

经迁出室内场地基本整洁天井内杂草丛生该

组建筑单体损坏较为严重院落格局保存完整

仪门及砖雕尚存建筑屋脊损坏屋面坍塌植被

丛生瓦件损坏脱落木构件糟朽地面损毁仪

门砖雕损坏墙体开裂歪闪存残窗五扇门全

无搭建改造的痕迹亦清晰可见(如墙体表面遗

留的白瓷砖屋面为增加采光增设的老虎窗改

造或更换的简易门窗等)残损的状态暴露出来

图五 泰州涵西四巷陈宅立面剖面图

103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的内部结构为研究建筑做法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完整的平面空间对了解当地民居的院落布局有

很大帮助

3建筑本体

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共六进有东西厢房(图

四)陈宅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这些建

筑虽被认定为一组但前三进与后三进风格不

一院落明显相对独立有独立的出入口推测应

为先后建造的两组三进院落在下文中暂将前三

进院落命名为A组后三进院落定义为B组以便

表述

A组院落东厢完整无西厢主院落和东厢房

之间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现状主入口位于院

落东南角仪门位于第一进院落东墙与其相对

的西墙处有砖雕照壁第一进房屋为半披(罩

厅)朝北第二进房屋(厅屋)三开间体量高大

檐下有轩做响堂西侧有一个开间较大的跨间

并独立形成跨院第三进房屋(堂屋)三开间西

侧并列一栋三开间建筑并列的建筑轴线略向西

偏两栋建筑外部院落相通内部有门相连院落

进深约为 32~36米(图五)B组院落东西厢完

整包括前厅中堂后堂主院落和东厢房之间

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形制较A组而言相对规

整从做法看较A组院落略晚主入口位于院落东

北角设有门房和水井推测第三进东耳房为厨

房东南角火巷南端开便门与A组院落相通A组与B组之间的院子和B组第一进院子的东墙开

仪门其中后者疑为后代改建东厢有人居住未

得进入西厢两组三间共六间

B组除前厅为四间七架外中堂和后堂都是

三间七架前厅面阔 3+1间139米进深七架

54米明间后侧凹进成廊梁架为抬梁与A组厅

屋构造相同但整体用材规格等级较低明间与

次间地面不存唯见素夯土地面与散落满地的青

砖推测为室内方砖下的砖墩残留西侧套间方

砖平铺方砖尺寸 330times330毫米西侧山墙开两个

壁龛墙身有护墙板中堂面阔三间99米进深

七架53米中柱落地梁架为穿斗(图六)明间

前侧凹进成廊与前厅呼应外廊青砖十字平铺

明间平铺方砖尺寸约 380times380毫米次间遗留夯

土地面疑原为木质地板铺地明间构架露明脊

檩下做连机步檩下做连机垫板串枋次间做

梯形木质吊顶西侧山墙可见木筋与护墙板后

堂与中堂形制大小几近相同不予赘述

(四)盐城mdashmdash富安镇崔氏住宅

图六 涵西四巷陈宅B组中堂穿斗梁架

图七 盐城富安镇崔氏住宅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1建筑背景

崔氏住宅(以下称ldquo崔宅rdquo)位于盐城东台市

富安镇米市北路西侧丁家巷内明代建筑[3]根据

当地文化站提供的资料崔氏乃当地明清盐商巨

2现状概述

崔宅产权现属东台市房管局出租给私人使

用根据文物资料现院落中堂屋和西厢房为原

物西厢房有檐廊室内有使用者后加的吊顶梁

架不能见其详堂屋立面门窗有改动但木构尚

存以下重点介绍堂屋

3建筑本体

堂屋坐北朝南硬山面阔三间进深七架

(图七)

明间次间的门窗均作过改动根据明间次

间残留的门楹榫口痕迹可以推测明次间门窗均

安装于步柱明间为八扇隔扇门已缺失次间推

测为木槛窗遂形成前廊由于铺地改动原铺地

情况不可见地坪提高也导致柱础不可见但根

据地方做法推测明间铺砖两次间铺木地板明

间与次间之间以木板隔开板壁靠前步柱一侧开

对开小门门上方仍保存一帘架近门下部板壁

则开有火焰形小猫洞

木构架七檩对称明间次间均中柱落地即

中柱造明间扁作用月梁挖底剥腮月梁两端

作卷杀底部刻有线条构架形式更接近穿斗檩

上用双面椽花檩下用短机于中柱金童柱做插

栱承接木雕装饰用于短机斗及金童柱(图八)

斗做成花斗童柱底部用石榴花纹另外前上金

檩下有四个挂灯的金属件次间用木板吊顶故

边贴梁架样式不可见但从落地柱推测木构样式

应与明间一致但草架样式更为简化

东次间有天花天花呈水平状至后步柱斜

铺角度向下似覆斗另外山墙内侧用木壁板

木椽样式为荷包椽檐部不用飞椽但出挑

距离较大檐椽竖直(垂直地面)截断用封檐板

木椽上现为望砖但为新作疑为木望板改之

堂屋山墙伸出与檐口齐平墀头上部砖叠涩

出挑无砖雕屋瓦重新动过现使用瓦当滴水

屋脊以望砖砌筑多层上端盖瓦脊东端残损西

端尚存脊头起翘较大脊端弧线下部以灰塑装

饰使用卷草纹外端以望砖砌筑镂空图案装饰

(五)淮安mdashmdash李正泰宅

1建筑背景

李正泰宅位于淮城镇南门大街 162号据文

图八 崔氏住宅金童柱柱脚雕花

图九 淮安李正泰宅

105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物资料清末李正泰开办ldquo聚泰银坊rdquo并从王家

购得此房此宅为清末富庶商贾住宅是研究清

末淮安普通民居的代表性案例

2现状概述

李正泰宅周边以住宅为主南面为塑料厂

据文物档案原房屋 16栋并约 200平方米的花

园现存房屋 8栋李宅格局已不完整经现场调

研其中只有 4处房屋保存较完整其它均改动较

大李宅除了花房空置其余均有人居住但产权

混杂住户包括租住户以及李氏各房后代院落

有各种搭建室内多重新装修

3建筑本体

此次研究的四座建筑单体属于建筑群核心

区包括前后两进堂屋西厢房以及西侧花园的

花房(图九)

李宅南屋是典型淮安堂屋做法面阔三开

间进深七檩圆作明间与次间以隔板分隔近

老檐柱处设对开小门明间砖铺地古镜柱础正

贴步柱造抬梁结构边贴金柱造檩下用连机

下金檩下用花板用六种图案花板包括六角宫

式斜球海棠万字等纹样南屋为硬山砖封檐

建筑南立面一门两窗窗有雨搭对开木板门

门洞角用砖叠涩门洞过当用砖雕门洞东开一

猫洞西次间窗户有三层外层为对开木窗中层

由上下窗组成下层为玻璃窗上层为木雕支摘

窗内层为两块暖板窗设四根竖向菱形柱防盗

内墙设有灯龛

李宅北屋与南屋在一轴线上规模用料较

大为三开间七檩建筑圆作正贴步柱造边贴

中柱造亦用木板分隔开间原对开小门现已改

明间方砖铺地次间木板铺地古镜石础台阶正

中一块条石两边铺方砖三架梁与五架梁头均

做雕刻童柱底部作鹰嘴脊童柱两旁用雕花云

板(图十)北屋亦为硬山北面砖墙南立面明间

木檐次间砖檐明间六扇门设在檐柱位置明间

外檐抱头梁雕花上承挑檐檩以雕花替木承接

抱头梁头下用撑拱支撑次间用砖封檐向南开

窗木檐使用飞椽檐椽竖直截断飞椽垂直截

断大小连檐不做封檐板椽头外露檐柱外椽

上用望板内用望砖屋脊属大脊做法

西厢房与北屋花房搭接后墙开有一门可

通往花园门外就是依墙而建的花房西厢房亦

是三开间七檩构架圆作明间与次间用雕花隔

扇门隔开老檐柱旁对开雕花小门周边饰有冰

裂纹前檐通长木檐明间 8扇次间各 6扇隔扇

门正贴步柱造边贴金柱造明间梁头有雕花

明间西侧老檐柱间原有屏门檩条下用连机仅

明间西下金檩以下用花板东金枋下有挂灯笼的

铜钩外檐做法与北屋相似只是挑檐檩下不用

替木外檐木雕只用于明间檐柱撑拱后墙用砖

封檐开有门洞两角叠涩

花房依西厢房后墙而建交接处后墙向上砌

出半圆形面阔三开间进深五檩硬山建筑木

材用料小正贴抬梁边贴中柱落地明间檩条下

均用长机次间仅脊檩下用长机其余用短机南

立面明间 6扇门次间为槛窗推测前后均为木

檐不用飞椽勾头滴水均为尖头形花房屋脊为

亮脊做法

(六)宿迁mdashmdash道生碱店

1建筑背景

道生碱店位于宿迁市幸福路 70号建筑始建

于 1897年是宿迁人张道生建造用以经营销售洋

货的商业建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后功能历经变

图十一 道生碱店南立面图

图十 李正泰宅北屋脊童柱两旁雕花云板

106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图十二 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

107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迁现作为宿迁文化名人馆

2现状概述

道生碱店曾经是东大街古建筑群的代表性

建筑也是宿迁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建国后

作为招待所使用200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2011年宿迁市政府开展东大街开发计划将道生碱店

整体向东平移 28米抬升 09米并对建筑结构进

行了加固建筑经过移动外部的历史环境已经

改变

3建筑本体

道生碱店平面近长方形东南角内收一角

整体呈东西走向建筑面阔 247进深 8总高 135米总面积 747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为四层另

有半地下室一到三层建筑层高分别为 333435米局部四层高 3地下层高 24米该建筑为

砖混结构内墙抹灰外墙以青砖清水砌筑间嵌

红砖装饰和线脚檐口处亦有砖砌仿斗拱样式

建筑不对称南北立面一层主入口位置都不

居中南立面二三层外廊拱券的布置亦不对称

入口两侧拱券排列的数量和样式都不相同除一

层外建筑各层楼面均为木地板木楼梯位于平

面的中部正对入口并沿北墙设置三层屋顶为

平顶上人屋面并设有西式砖砌栏杆出屋面楼

梯间不临外墙的三面均辟门仿中式建筑的屋顶

形式四角攒尖瓦屋面并于墙身侧面出披檐以

完形屋面檐口

道生碱店南立面为正立面形式上为不均匀

的八开间每层都有部分由大小相连的砖砌拱圈

组成的连廊并在一层与连廊一起形成门厅(图

十一)主入口的柱式和各层联拱下的栏杆为西

方样式主入口的拱券上雕刻有精致的卷草图

案但非标准的古典柱式北立横向开十窗东西

立面与北立面处理方式相同入口和连廊为半圆

形拱圈窗为接近平拱的浅拱二者均为砖拱

道生碱店是一处以西方建筑形式和结构为

主在局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或与中国传统

样式进行结合的建筑为宿迁近代中西合璧建筑

中的典型案例

(七)徐州mdashmdash邳城若瑟天主堂

1建筑背景

若瑟天主堂位于徐州邳县邳城镇城河堰下

主体建筑建于 1899年此后又扩建了教会学校和

部分附属建筑是徐州地区历史最久的一座教

2现状概述

邳城天主堂现处于狭窄的街坊里巷之间在

鼎盛时期曾经是一处有房屋 100余间占地 30亩

的建筑群20世纪 60年代遭到破坏现只留存教

堂建筑和厢房作为礼拜堂和神甫修女宿舍(图

十二)另新建部分简单的配套建筑占地约 5亩

目前有礼拜和教友活动

教堂南面为入口与院落入口相对东南面

为内院北面和西面紧邻工厂和民居有围墙相

隔室外地坪变高原主入口与侧入口的踏步已

埋于新地坪下建筑外立面的勒脚由水泥抹灰

应曾有维修

3建筑本体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主入口位于南端通

过测绘可知其南北长 46东西宽为 105米和 16米建筑面积约 1000平方米最高点是南立面顶

部高 12米的十字架南面入口直接进入纵深的礼

拜大厅袖厅较短圣坛处高出地面室内作抹

角圣坛后有夹层作为礼拜活动准备间

南立面竖向由壁柱分为三段每段设一尖券

拱门中间略宽略高(图十三)水平方向设有中

式的门楣和檐线中间开设有圆形玫瑰花窗窗

的上方标汉字ldquo愈显主荣rdquo两侧为宗教符号和拉

丁文中间开间为尖顶样式如硬山山面上立十

字架两侧开间为类似卷棚山面样式建筑立面

中西合璧中轴线明显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和中国传统样式

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青砖墙面墙面细部

的檐口窗套线脚等也均用青砖砌成屋面为红

色机制瓦应为后期更换门窗样式基本一致为

砖砌尖券窗的矩形部分宽高比约为 1135尖券

部分的宽高比约为 115教堂主体为木结构结构体系较为独特首

图十三 若瑟天主堂南立面

108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先梁架具有明显的锤式屋架的特点但是又有

徐州地区金字屋架的大梁这使得锤式屋架中锤

撑(hammer-brace)具有了中国建筑中的斜撑的作

用而领撑(coller-brace)几乎相当于连在一起的

蜀柱(当地人称ldquo站人rdquo)和二梁其次锤式屋架

的教堂中通常屋面即为一跨而这栋建筑的梁

架为三跨(袖厅五跨)梁架分配与中国传统做法

中的厅堂非常相似第三在边跨中出现了斜向

支撑构建与桁架的斜杆又十分相似第四屋面

坡度接近水平 30deg角所有这些都使结构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外观形像和力学性能是为中西结合

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八)连云港mdashmdash朝阳镇孙家碉楼

1建筑背景

孙家碉楼位于连云区朝阳镇伊宋村建于

民国该地区 20世纪初期时匪患严重民众各自

建立防御设施以求自保因此这一地区的民居

中出现了明显的防御特征其功能和形式也因此

产生了变化

2现状概述

孙家碉楼所在村落及周边区域碉楼的存在

较为普遍但时过境迁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仍

图十四 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

图十五 孙家碉楼

10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接下覆盆檐柱前有青石铺成沿阶石宽 370毫

米屋架形式正贴和边贴相同均为穿斗进深

七檩步柱造中柱落地明间次间满铺木板天

棚呈台阶状为后期加建檐柱和步柱之间天棚

高度与檐檩下皮平齐其余天棚高度与下金檩下

皮平齐南立面明间上设横风窗下面为六扇长

窗均向内侧开启两侧次间相对称上设横风

窗中间为三扇支摘窗窗下为清水砖砌槛墙支

摘窗内心仔花纹旋转 90deg与明间长窗一致屋面

由小青瓦铺制檐口设滴水瓦件屋脊为一瓦条

脊脊头为砖细ldquo万卷书rdquo样式

其他建筑单体从略

(三)泰州mdashmdash涵西四巷陈宅

1建筑背景

陈宅位于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2]四

巷 7-10号(文物档案登录为 8号)属普通民居

陈宅的主人和建筑年代不可考推断建于清代

2现状概述

2013年夏调研时五条巷中除四巷外其他

均已修缮除东北角的几户人家外原居住者已

经迁出室内场地基本整洁天井内杂草丛生该

组建筑单体损坏较为严重院落格局保存完整

仪门及砖雕尚存建筑屋脊损坏屋面坍塌植被

丛生瓦件损坏脱落木构件糟朽地面损毁仪

门砖雕损坏墙体开裂歪闪存残窗五扇门全

无搭建改造的痕迹亦清晰可见(如墙体表面遗

留的白瓷砖屋面为增加采光增设的老虎窗改

造或更换的简易门窗等)残损的状态暴露出来

图五 泰州涵西四巷陈宅立面剖面图

103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的内部结构为研究建筑做法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完整的平面空间对了解当地民居的院落布局有

很大帮助

3建筑本体

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共六进有东西厢房(图

四)陈宅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这些建

筑虽被认定为一组但前三进与后三进风格不

一院落明显相对独立有独立的出入口推测应

为先后建造的两组三进院落在下文中暂将前三

进院落命名为A组后三进院落定义为B组以便

表述

A组院落东厢完整无西厢主院落和东厢房

之间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现状主入口位于院

落东南角仪门位于第一进院落东墙与其相对

的西墙处有砖雕照壁第一进房屋为半披(罩

厅)朝北第二进房屋(厅屋)三开间体量高大

檐下有轩做响堂西侧有一个开间较大的跨间

并独立形成跨院第三进房屋(堂屋)三开间西

侧并列一栋三开间建筑并列的建筑轴线略向西

偏两栋建筑外部院落相通内部有门相连院落

进深约为 32~36米(图五)B组院落东西厢完

整包括前厅中堂后堂主院落和东厢房之间

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形制较A组而言相对规

整从做法看较A组院落略晚主入口位于院落东

北角设有门房和水井推测第三进东耳房为厨

房东南角火巷南端开便门与A组院落相通A组与B组之间的院子和B组第一进院子的东墙开

仪门其中后者疑为后代改建东厢有人居住未

得进入西厢两组三间共六间

B组除前厅为四间七架外中堂和后堂都是

三间七架前厅面阔 3+1间139米进深七架

54米明间后侧凹进成廊梁架为抬梁与A组厅

屋构造相同但整体用材规格等级较低明间与

次间地面不存唯见素夯土地面与散落满地的青

砖推测为室内方砖下的砖墩残留西侧套间方

砖平铺方砖尺寸 330times330毫米西侧山墙开两个

壁龛墙身有护墙板中堂面阔三间99米进深

七架53米中柱落地梁架为穿斗(图六)明间

前侧凹进成廊与前厅呼应外廊青砖十字平铺

明间平铺方砖尺寸约 380times380毫米次间遗留夯

土地面疑原为木质地板铺地明间构架露明脊

檩下做连机步檩下做连机垫板串枋次间做

梯形木质吊顶西侧山墙可见木筋与护墙板后

堂与中堂形制大小几近相同不予赘述

(四)盐城mdashmdash富安镇崔氏住宅

图六 涵西四巷陈宅B组中堂穿斗梁架

图七 盐城富安镇崔氏住宅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1建筑背景

崔氏住宅(以下称ldquo崔宅rdquo)位于盐城东台市

富安镇米市北路西侧丁家巷内明代建筑[3]根据

当地文化站提供的资料崔氏乃当地明清盐商巨

2现状概述

崔宅产权现属东台市房管局出租给私人使

用根据文物资料现院落中堂屋和西厢房为原

物西厢房有檐廊室内有使用者后加的吊顶梁

架不能见其详堂屋立面门窗有改动但木构尚

存以下重点介绍堂屋

3建筑本体

堂屋坐北朝南硬山面阔三间进深七架

(图七)

明间次间的门窗均作过改动根据明间次

间残留的门楹榫口痕迹可以推测明次间门窗均

安装于步柱明间为八扇隔扇门已缺失次间推

测为木槛窗遂形成前廊由于铺地改动原铺地

情况不可见地坪提高也导致柱础不可见但根

据地方做法推测明间铺砖两次间铺木地板明

间与次间之间以木板隔开板壁靠前步柱一侧开

对开小门门上方仍保存一帘架近门下部板壁

则开有火焰形小猫洞

木构架七檩对称明间次间均中柱落地即

中柱造明间扁作用月梁挖底剥腮月梁两端

作卷杀底部刻有线条构架形式更接近穿斗檩

上用双面椽花檩下用短机于中柱金童柱做插

栱承接木雕装饰用于短机斗及金童柱(图八)

斗做成花斗童柱底部用石榴花纹另外前上金

檩下有四个挂灯的金属件次间用木板吊顶故

边贴梁架样式不可见但从落地柱推测木构样式

应与明间一致但草架样式更为简化

东次间有天花天花呈水平状至后步柱斜

铺角度向下似覆斗另外山墙内侧用木壁板

木椽样式为荷包椽檐部不用飞椽但出挑

距离较大檐椽竖直(垂直地面)截断用封檐板

木椽上现为望砖但为新作疑为木望板改之

堂屋山墙伸出与檐口齐平墀头上部砖叠涩

出挑无砖雕屋瓦重新动过现使用瓦当滴水

屋脊以望砖砌筑多层上端盖瓦脊东端残损西

端尚存脊头起翘较大脊端弧线下部以灰塑装

饰使用卷草纹外端以望砖砌筑镂空图案装饰

(五)淮安mdashmdash李正泰宅

1建筑背景

李正泰宅位于淮城镇南门大街 162号据文

图八 崔氏住宅金童柱柱脚雕花

图九 淮安李正泰宅

105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物资料清末李正泰开办ldquo聚泰银坊rdquo并从王家

购得此房此宅为清末富庶商贾住宅是研究清

末淮安普通民居的代表性案例

2现状概述

李正泰宅周边以住宅为主南面为塑料厂

据文物档案原房屋 16栋并约 200平方米的花

园现存房屋 8栋李宅格局已不完整经现场调

研其中只有 4处房屋保存较完整其它均改动较

大李宅除了花房空置其余均有人居住但产权

混杂住户包括租住户以及李氏各房后代院落

有各种搭建室内多重新装修

3建筑本体

此次研究的四座建筑单体属于建筑群核心

区包括前后两进堂屋西厢房以及西侧花园的

花房(图九)

李宅南屋是典型淮安堂屋做法面阔三开

间进深七檩圆作明间与次间以隔板分隔近

老檐柱处设对开小门明间砖铺地古镜柱础正

贴步柱造抬梁结构边贴金柱造檩下用连机

下金檩下用花板用六种图案花板包括六角宫

式斜球海棠万字等纹样南屋为硬山砖封檐

建筑南立面一门两窗窗有雨搭对开木板门

门洞角用砖叠涩门洞过当用砖雕门洞东开一

猫洞西次间窗户有三层外层为对开木窗中层

由上下窗组成下层为玻璃窗上层为木雕支摘

窗内层为两块暖板窗设四根竖向菱形柱防盗

内墙设有灯龛

李宅北屋与南屋在一轴线上规模用料较

大为三开间七檩建筑圆作正贴步柱造边贴

中柱造亦用木板分隔开间原对开小门现已改

明间方砖铺地次间木板铺地古镜石础台阶正

中一块条石两边铺方砖三架梁与五架梁头均

做雕刻童柱底部作鹰嘴脊童柱两旁用雕花云

板(图十)北屋亦为硬山北面砖墙南立面明间

木檐次间砖檐明间六扇门设在檐柱位置明间

外檐抱头梁雕花上承挑檐檩以雕花替木承接

抱头梁头下用撑拱支撑次间用砖封檐向南开

窗木檐使用飞椽檐椽竖直截断飞椽垂直截

断大小连檐不做封檐板椽头外露檐柱外椽

上用望板内用望砖屋脊属大脊做法

西厢房与北屋花房搭接后墙开有一门可

通往花园门外就是依墙而建的花房西厢房亦

是三开间七檩构架圆作明间与次间用雕花隔

扇门隔开老檐柱旁对开雕花小门周边饰有冰

裂纹前檐通长木檐明间 8扇次间各 6扇隔扇

门正贴步柱造边贴金柱造明间梁头有雕花

明间西侧老檐柱间原有屏门檩条下用连机仅

明间西下金檩以下用花板东金枋下有挂灯笼的

铜钩外檐做法与北屋相似只是挑檐檩下不用

替木外檐木雕只用于明间檐柱撑拱后墙用砖

封檐开有门洞两角叠涩

花房依西厢房后墙而建交接处后墙向上砌

出半圆形面阔三开间进深五檩硬山建筑木

材用料小正贴抬梁边贴中柱落地明间檩条下

均用长机次间仅脊檩下用长机其余用短机南

立面明间 6扇门次间为槛窗推测前后均为木

檐不用飞椽勾头滴水均为尖头形花房屋脊为

亮脊做法

(六)宿迁mdashmdash道生碱店

1建筑背景

道生碱店位于宿迁市幸福路 70号建筑始建

于 1897年是宿迁人张道生建造用以经营销售洋

货的商业建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后功能历经变

图十一 道生碱店南立面图

图十 李正泰宅北屋脊童柱两旁雕花云板

106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图十二 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

107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迁现作为宿迁文化名人馆

2现状概述

道生碱店曾经是东大街古建筑群的代表性

建筑也是宿迁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建国后

作为招待所使用200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2011年宿迁市政府开展东大街开发计划将道生碱店

整体向东平移 28米抬升 09米并对建筑结构进

行了加固建筑经过移动外部的历史环境已经

改变

3建筑本体

道生碱店平面近长方形东南角内收一角

整体呈东西走向建筑面阔 247进深 8总高 135米总面积 747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为四层另

有半地下室一到三层建筑层高分别为 333435米局部四层高 3地下层高 24米该建筑为

砖混结构内墙抹灰外墙以青砖清水砌筑间嵌

红砖装饰和线脚檐口处亦有砖砌仿斗拱样式

建筑不对称南北立面一层主入口位置都不

居中南立面二三层外廊拱券的布置亦不对称

入口两侧拱券排列的数量和样式都不相同除一

层外建筑各层楼面均为木地板木楼梯位于平

面的中部正对入口并沿北墙设置三层屋顶为

平顶上人屋面并设有西式砖砌栏杆出屋面楼

梯间不临外墙的三面均辟门仿中式建筑的屋顶

形式四角攒尖瓦屋面并于墙身侧面出披檐以

完形屋面檐口

道生碱店南立面为正立面形式上为不均匀

的八开间每层都有部分由大小相连的砖砌拱圈

组成的连廊并在一层与连廊一起形成门厅(图

十一)主入口的柱式和各层联拱下的栏杆为西

方样式主入口的拱券上雕刻有精致的卷草图

案但非标准的古典柱式北立横向开十窗东西

立面与北立面处理方式相同入口和连廊为半圆

形拱圈窗为接近平拱的浅拱二者均为砖拱

道生碱店是一处以西方建筑形式和结构为

主在局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或与中国传统

样式进行结合的建筑为宿迁近代中西合璧建筑

中的典型案例

(七)徐州mdashmdash邳城若瑟天主堂

1建筑背景

若瑟天主堂位于徐州邳县邳城镇城河堰下

主体建筑建于 1899年此后又扩建了教会学校和

部分附属建筑是徐州地区历史最久的一座教

2现状概述

邳城天主堂现处于狭窄的街坊里巷之间在

鼎盛时期曾经是一处有房屋 100余间占地 30亩

的建筑群20世纪 60年代遭到破坏现只留存教

堂建筑和厢房作为礼拜堂和神甫修女宿舍(图

十二)另新建部分简单的配套建筑占地约 5亩

目前有礼拜和教友活动

教堂南面为入口与院落入口相对东南面

为内院北面和西面紧邻工厂和民居有围墙相

隔室外地坪变高原主入口与侧入口的踏步已

埋于新地坪下建筑外立面的勒脚由水泥抹灰

应曾有维修

3建筑本体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主入口位于南端通

过测绘可知其南北长 46东西宽为 105米和 16米建筑面积约 1000平方米最高点是南立面顶

部高 12米的十字架南面入口直接进入纵深的礼

拜大厅袖厅较短圣坛处高出地面室内作抹

角圣坛后有夹层作为礼拜活动准备间

南立面竖向由壁柱分为三段每段设一尖券

拱门中间略宽略高(图十三)水平方向设有中

式的门楣和檐线中间开设有圆形玫瑰花窗窗

的上方标汉字ldquo愈显主荣rdquo两侧为宗教符号和拉

丁文中间开间为尖顶样式如硬山山面上立十

字架两侧开间为类似卷棚山面样式建筑立面

中西合璧中轴线明显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和中国传统样式

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青砖墙面墙面细部

的檐口窗套线脚等也均用青砖砌成屋面为红

色机制瓦应为后期更换门窗样式基本一致为

砖砌尖券窗的矩形部分宽高比约为 1135尖券

部分的宽高比约为 115教堂主体为木结构结构体系较为独特首

图十三 若瑟天主堂南立面

108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先梁架具有明显的锤式屋架的特点但是又有

徐州地区金字屋架的大梁这使得锤式屋架中锤

撑(hammer-brace)具有了中国建筑中的斜撑的作

用而领撑(coller-brace)几乎相当于连在一起的

蜀柱(当地人称ldquo站人rdquo)和二梁其次锤式屋架

的教堂中通常屋面即为一跨而这栋建筑的梁

架为三跨(袖厅五跨)梁架分配与中国传统做法

中的厅堂非常相似第三在边跨中出现了斜向

支撑构建与桁架的斜杆又十分相似第四屋面

坡度接近水平 30deg角所有这些都使结构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外观形像和力学性能是为中西结合

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八)连云港mdashmdash朝阳镇孙家碉楼

1建筑背景

孙家碉楼位于连云区朝阳镇伊宋村建于

民国该地区 20世纪初期时匪患严重民众各自

建立防御设施以求自保因此这一地区的民居

中出现了明显的防御特征其功能和形式也因此

产生了变化

2现状概述

孙家碉楼所在村落及周边区域碉楼的存在

较为普遍但时过境迁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仍

图十四 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

图十五 孙家碉楼

10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的内部结构为研究建筑做法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完整的平面空间对了解当地民居的院落布局有

很大帮助

3建筑本体

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共六进有东西厢房(图

四)陈宅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这些建

筑虽被认定为一组但前三进与后三进风格不

一院落明显相对独立有独立的出入口推测应

为先后建造的两组三进院落在下文中暂将前三

进院落命名为A组后三进院落定义为B组以便

表述

A组院落东厢完整无西厢主院落和东厢房

之间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现状主入口位于院

落东南角仪门位于第一进院落东墙与其相对

的西墙处有砖雕照壁第一进房屋为半披(罩

厅)朝北第二进房屋(厅屋)三开间体量高大

檐下有轩做响堂西侧有一个开间较大的跨间

并独立形成跨院第三进房屋(堂屋)三开间西

侧并列一栋三开间建筑并列的建筑轴线略向西

偏两栋建筑外部院落相通内部有门相连院落

进深约为 32~36米(图五)B组院落东西厢完

整包括前厅中堂后堂主院落和东厢房之间

由一米多宽的火巷分隔形制较A组而言相对规

整从做法看较A组院落略晚主入口位于院落东

北角设有门房和水井推测第三进东耳房为厨

房东南角火巷南端开便门与A组院落相通A组与B组之间的院子和B组第一进院子的东墙开

仪门其中后者疑为后代改建东厢有人居住未

得进入西厢两组三间共六间

B组除前厅为四间七架外中堂和后堂都是

三间七架前厅面阔 3+1间139米进深七架

54米明间后侧凹进成廊梁架为抬梁与A组厅

屋构造相同但整体用材规格等级较低明间与

次间地面不存唯见素夯土地面与散落满地的青

砖推测为室内方砖下的砖墩残留西侧套间方

砖平铺方砖尺寸 330times330毫米西侧山墙开两个

壁龛墙身有护墙板中堂面阔三间99米进深

七架53米中柱落地梁架为穿斗(图六)明间

前侧凹进成廊与前厅呼应外廊青砖十字平铺

明间平铺方砖尺寸约 380times380毫米次间遗留夯

土地面疑原为木质地板铺地明间构架露明脊

檩下做连机步檩下做连机垫板串枋次间做

梯形木质吊顶西侧山墙可见木筋与护墙板后

堂与中堂形制大小几近相同不予赘述

(四)盐城mdashmdash富安镇崔氏住宅

图六 涵西四巷陈宅B组中堂穿斗梁架

图七 盐城富安镇崔氏住宅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1建筑背景

崔氏住宅(以下称ldquo崔宅rdquo)位于盐城东台市

富安镇米市北路西侧丁家巷内明代建筑[3]根据

当地文化站提供的资料崔氏乃当地明清盐商巨

2现状概述

崔宅产权现属东台市房管局出租给私人使

用根据文物资料现院落中堂屋和西厢房为原

物西厢房有檐廊室内有使用者后加的吊顶梁

架不能见其详堂屋立面门窗有改动但木构尚

存以下重点介绍堂屋

3建筑本体

堂屋坐北朝南硬山面阔三间进深七架

(图七)

明间次间的门窗均作过改动根据明间次

间残留的门楹榫口痕迹可以推测明次间门窗均

安装于步柱明间为八扇隔扇门已缺失次间推

测为木槛窗遂形成前廊由于铺地改动原铺地

情况不可见地坪提高也导致柱础不可见但根

据地方做法推测明间铺砖两次间铺木地板明

间与次间之间以木板隔开板壁靠前步柱一侧开

对开小门门上方仍保存一帘架近门下部板壁

则开有火焰形小猫洞

木构架七檩对称明间次间均中柱落地即

中柱造明间扁作用月梁挖底剥腮月梁两端

作卷杀底部刻有线条构架形式更接近穿斗檩

上用双面椽花檩下用短机于中柱金童柱做插

栱承接木雕装饰用于短机斗及金童柱(图八)

斗做成花斗童柱底部用石榴花纹另外前上金

檩下有四个挂灯的金属件次间用木板吊顶故

边贴梁架样式不可见但从落地柱推测木构样式

应与明间一致但草架样式更为简化

东次间有天花天花呈水平状至后步柱斜

铺角度向下似覆斗另外山墙内侧用木壁板

木椽样式为荷包椽檐部不用飞椽但出挑

距离较大檐椽竖直(垂直地面)截断用封檐板

木椽上现为望砖但为新作疑为木望板改之

堂屋山墙伸出与檐口齐平墀头上部砖叠涩

出挑无砖雕屋瓦重新动过现使用瓦当滴水

屋脊以望砖砌筑多层上端盖瓦脊东端残损西

端尚存脊头起翘较大脊端弧线下部以灰塑装

饰使用卷草纹外端以望砖砌筑镂空图案装饰

(五)淮安mdashmdash李正泰宅

1建筑背景

李正泰宅位于淮城镇南门大街 162号据文

图八 崔氏住宅金童柱柱脚雕花

图九 淮安李正泰宅

105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物资料清末李正泰开办ldquo聚泰银坊rdquo并从王家

购得此房此宅为清末富庶商贾住宅是研究清

末淮安普通民居的代表性案例

2现状概述

李正泰宅周边以住宅为主南面为塑料厂

据文物档案原房屋 16栋并约 200平方米的花

园现存房屋 8栋李宅格局已不完整经现场调

研其中只有 4处房屋保存较完整其它均改动较

大李宅除了花房空置其余均有人居住但产权

混杂住户包括租住户以及李氏各房后代院落

有各种搭建室内多重新装修

3建筑本体

此次研究的四座建筑单体属于建筑群核心

区包括前后两进堂屋西厢房以及西侧花园的

花房(图九)

李宅南屋是典型淮安堂屋做法面阔三开

间进深七檩圆作明间与次间以隔板分隔近

老檐柱处设对开小门明间砖铺地古镜柱础正

贴步柱造抬梁结构边贴金柱造檩下用连机

下金檩下用花板用六种图案花板包括六角宫

式斜球海棠万字等纹样南屋为硬山砖封檐

建筑南立面一门两窗窗有雨搭对开木板门

门洞角用砖叠涩门洞过当用砖雕门洞东开一

猫洞西次间窗户有三层外层为对开木窗中层

由上下窗组成下层为玻璃窗上层为木雕支摘

窗内层为两块暖板窗设四根竖向菱形柱防盗

内墙设有灯龛

李宅北屋与南屋在一轴线上规模用料较

大为三开间七檩建筑圆作正贴步柱造边贴

中柱造亦用木板分隔开间原对开小门现已改

明间方砖铺地次间木板铺地古镜石础台阶正

中一块条石两边铺方砖三架梁与五架梁头均

做雕刻童柱底部作鹰嘴脊童柱两旁用雕花云

板(图十)北屋亦为硬山北面砖墙南立面明间

木檐次间砖檐明间六扇门设在檐柱位置明间

外檐抱头梁雕花上承挑檐檩以雕花替木承接

抱头梁头下用撑拱支撑次间用砖封檐向南开

窗木檐使用飞椽檐椽竖直截断飞椽垂直截

断大小连檐不做封檐板椽头外露檐柱外椽

上用望板内用望砖屋脊属大脊做法

西厢房与北屋花房搭接后墙开有一门可

通往花园门外就是依墙而建的花房西厢房亦

是三开间七檩构架圆作明间与次间用雕花隔

扇门隔开老檐柱旁对开雕花小门周边饰有冰

裂纹前檐通长木檐明间 8扇次间各 6扇隔扇

门正贴步柱造边贴金柱造明间梁头有雕花

明间西侧老檐柱间原有屏门檩条下用连机仅

明间西下金檩以下用花板东金枋下有挂灯笼的

铜钩外檐做法与北屋相似只是挑檐檩下不用

替木外檐木雕只用于明间檐柱撑拱后墙用砖

封檐开有门洞两角叠涩

花房依西厢房后墙而建交接处后墙向上砌

出半圆形面阔三开间进深五檩硬山建筑木

材用料小正贴抬梁边贴中柱落地明间檩条下

均用长机次间仅脊檩下用长机其余用短机南

立面明间 6扇门次间为槛窗推测前后均为木

檐不用飞椽勾头滴水均为尖头形花房屋脊为

亮脊做法

(六)宿迁mdashmdash道生碱店

1建筑背景

道生碱店位于宿迁市幸福路 70号建筑始建

于 1897年是宿迁人张道生建造用以经营销售洋

货的商业建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后功能历经变

图十一 道生碱店南立面图

图十 李正泰宅北屋脊童柱两旁雕花云板

106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图十二 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

107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迁现作为宿迁文化名人馆

2现状概述

道生碱店曾经是东大街古建筑群的代表性

建筑也是宿迁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建国后

作为招待所使用200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2011年宿迁市政府开展东大街开发计划将道生碱店

整体向东平移 28米抬升 09米并对建筑结构进

行了加固建筑经过移动外部的历史环境已经

改变

3建筑本体

道生碱店平面近长方形东南角内收一角

整体呈东西走向建筑面阔 247进深 8总高 135米总面积 747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为四层另

有半地下室一到三层建筑层高分别为 333435米局部四层高 3地下层高 24米该建筑为

砖混结构内墙抹灰外墙以青砖清水砌筑间嵌

红砖装饰和线脚檐口处亦有砖砌仿斗拱样式

建筑不对称南北立面一层主入口位置都不

居中南立面二三层外廊拱券的布置亦不对称

入口两侧拱券排列的数量和样式都不相同除一

层外建筑各层楼面均为木地板木楼梯位于平

面的中部正对入口并沿北墙设置三层屋顶为

平顶上人屋面并设有西式砖砌栏杆出屋面楼

梯间不临外墙的三面均辟门仿中式建筑的屋顶

形式四角攒尖瓦屋面并于墙身侧面出披檐以

完形屋面檐口

道生碱店南立面为正立面形式上为不均匀

的八开间每层都有部分由大小相连的砖砌拱圈

组成的连廊并在一层与连廊一起形成门厅(图

十一)主入口的柱式和各层联拱下的栏杆为西

方样式主入口的拱券上雕刻有精致的卷草图

案但非标准的古典柱式北立横向开十窗东西

立面与北立面处理方式相同入口和连廊为半圆

形拱圈窗为接近平拱的浅拱二者均为砖拱

道生碱店是一处以西方建筑形式和结构为

主在局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或与中国传统

样式进行结合的建筑为宿迁近代中西合璧建筑

中的典型案例

(七)徐州mdashmdash邳城若瑟天主堂

1建筑背景

若瑟天主堂位于徐州邳县邳城镇城河堰下

主体建筑建于 1899年此后又扩建了教会学校和

部分附属建筑是徐州地区历史最久的一座教

2现状概述

邳城天主堂现处于狭窄的街坊里巷之间在

鼎盛时期曾经是一处有房屋 100余间占地 30亩

的建筑群20世纪 60年代遭到破坏现只留存教

堂建筑和厢房作为礼拜堂和神甫修女宿舍(图

十二)另新建部分简单的配套建筑占地约 5亩

目前有礼拜和教友活动

教堂南面为入口与院落入口相对东南面

为内院北面和西面紧邻工厂和民居有围墙相

隔室外地坪变高原主入口与侧入口的踏步已

埋于新地坪下建筑外立面的勒脚由水泥抹灰

应曾有维修

3建筑本体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主入口位于南端通

过测绘可知其南北长 46东西宽为 105米和 16米建筑面积约 1000平方米最高点是南立面顶

部高 12米的十字架南面入口直接进入纵深的礼

拜大厅袖厅较短圣坛处高出地面室内作抹

角圣坛后有夹层作为礼拜活动准备间

南立面竖向由壁柱分为三段每段设一尖券

拱门中间略宽略高(图十三)水平方向设有中

式的门楣和檐线中间开设有圆形玫瑰花窗窗

的上方标汉字ldquo愈显主荣rdquo两侧为宗教符号和拉

丁文中间开间为尖顶样式如硬山山面上立十

字架两侧开间为类似卷棚山面样式建筑立面

中西合璧中轴线明显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和中国传统样式

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青砖墙面墙面细部

的檐口窗套线脚等也均用青砖砌成屋面为红

色机制瓦应为后期更换门窗样式基本一致为

砖砌尖券窗的矩形部分宽高比约为 1135尖券

部分的宽高比约为 115教堂主体为木结构结构体系较为独特首

图十三 若瑟天主堂南立面

108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先梁架具有明显的锤式屋架的特点但是又有

徐州地区金字屋架的大梁这使得锤式屋架中锤

撑(hammer-brace)具有了中国建筑中的斜撑的作

用而领撑(coller-brace)几乎相当于连在一起的

蜀柱(当地人称ldquo站人rdquo)和二梁其次锤式屋架

的教堂中通常屋面即为一跨而这栋建筑的梁

架为三跨(袖厅五跨)梁架分配与中国传统做法

中的厅堂非常相似第三在边跨中出现了斜向

支撑构建与桁架的斜杆又十分相似第四屋面

坡度接近水平 30deg角所有这些都使结构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外观形像和力学性能是为中西结合

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八)连云港mdashmdash朝阳镇孙家碉楼

1建筑背景

孙家碉楼位于连云区朝阳镇伊宋村建于

民国该地区 20世纪初期时匪患严重民众各自

建立防御设施以求自保因此这一地区的民居

中出现了明显的防御特征其功能和形式也因此

产生了变化

2现状概述

孙家碉楼所在村落及周边区域碉楼的存在

较为普遍但时过境迁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仍

图十四 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

图十五 孙家碉楼

10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1建筑背景

崔氏住宅(以下称ldquo崔宅rdquo)位于盐城东台市

富安镇米市北路西侧丁家巷内明代建筑[3]根据

当地文化站提供的资料崔氏乃当地明清盐商巨

2现状概述

崔宅产权现属东台市房管局出租给私人使

用根据文物资料现院落中堂屋和西厢房为原

物西厢房有檐廊室内有使用者后加的吊顶梁

架不能见其详堂屋立面门窗有改动但木构尚

存以下重点介绍堂屋

3建筑本体

堂屋坐北朝南硬山面阔三间进深七架

(图七)

明间次间的门窗均作过改动根据明间次

间残留的门楹榫口痕迹可以推测明次间门窗均

安装于步柱明间为八扇隔扇门已缺失次间推

测为木槛窗遂形成前廊由于铺地改动原铺地

情况不可见地坪提高也导致柱础不可见但根

据地方做法推测明间铺砖两次间铺木地板明

间与次间之间以木板隔开板壁靠前步柱一侧开

对开小门门上方仍保存一帘架近门下部板壁

则开有火焰形小猫洞

木构架七檩对称明间次间均中柱落地即

中柱造明间扁作用月梁挖底剥腮月梁两端

作卷杀底部刻有线条构架形式更接近穿斗檩

上用双面椽花檩下用短机于中柱金童柱做插

栱承接木雕装饰用于短机斗及金童柱(图八)

斗做成花斗童柱底部用石榴花纹另外前上金

檩下有四个挂灯的金属件次间用木板吊顶故

边贴梁架样式不可见但从落地柱推测木构样式

应与明间一致但草架样式更为简化

东次间有天花天花呈水平状至后步柱斜

铺角度向下似覆斗另外山墙内侧用木壁板

木椽样式为荷包椽檐部不用飞椽但出挑

距离较大檐椽竖直(垂直地面)截断用封檐板

木椽上现为望砖但为新作疑为木望板改之

堂屋山墙伸出与檐口齐平墀头上部砖叠涩

出挑无砖雕屋瓦重新动过现使用瓦当滴水

屋脊以望砖砌筑多层上端盖瓦脊东端残损西

端尚存脊头起翘较大脊端弧线下部以灰塑装

饰使用卷草纹外端以望砖砌筑镂空图案装饰

(五)淮安mdashmdash李正泰宅

1建筑背景

李正泰宅位于淮城镇南门大街 162号据文

图八 崔氏住宅金童柱柱脚雕花

图九 淮安李正泰宅

105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物资料清末李正泰开办ldquo聚泰银坊rdquo并从王家

购得此房此宅为清末富庶商贾住宅是研究清

末淮安普通民居的代表性案例

2现状概述

李正泰宅周边以住宅为主南面为塑料厂

据文物档案原房屋 16栋并约 200平方米的花

园现存房屋 8栋李宅格局已不完整经现场调

研其中只有 4处房屋保存较完整其它均改动较

大李宅除了花房空置其余均有人居住但产权

混杂住户包括租住户以及李氏各房后代院落

有各种搭建室内多重新装修

3建筑本体

此次研究的四座建筑单体属于建筑群核心

区包括前后两进堂屋西厢房以及西侧花园的

花房(图九)

李宅南屋是典型淮安堂屋做法面阔三开

间进深七檩圆作明间与次间以隔板分隔近

老檐柱处设对开小门明间砖铺地古镜柱础正

贴步柱造抬梁结构边贴金柱造檩下用连机

下金檩下用花板用六种图案花板包括六角宫

式斜球海棠万字等纹样南屋为硬山砖封檐

建筑南立面一门两窗窗有雨搭对开木板门

门洞角用砖叠涩门洞过当用砖雕门洞东开一

猫洞西次间窗户有三层外层为对开木窗中层

由上下窗组成下层为玻璃窗上层为木雕支摘

窗内层为两块暖板窗设四根竖向菱形柱防盗

内墙设有灯龛

李宅北屋与南屋在一轴线上规模用料较

大为三开间七檩建筑圆作正贴步柱造边贴

中柱造亦用木板分隔开间原对开小门现已改

明间方砖铺地次间木板铺地古镜石础台阶正

中一块条石两边铺方砖三架梁与五架梁头均

做雕刻童柱底部作鹰嘴脊童柱两旁用雕花云

板(图十)北屋亦为硬山北面砖墙南立面明间

木檐次间砖檐明间六扇门设在檐柱位置明间

外檐抱头梁雕花上承挑檐檩以雕花替木承接

抱头梁头下用撑拱支撑次间用砖封檐向南开

窗木檐使用飞椽檐椽竖直截断飞椽垂直截

断大小连檐不做封檐板椽头外露檐柱外椽

上用望板内用望砖屋脊属大脊做法

西厢房与北屋花房搭接后墙开有一门可

通往花园门外就是依墙而建的花房西厢房亦

是三开间七檩构架圆作明间与次间用雕花隔

扇门隔开老檐柱旁对开雕花小门周边饰有冰

裂纹前檐通长木檐明间 8扇次间各 6扇隔扇

门正贴步柱造边贴金柱造明间梁头有雕花

明间西侧老檐柱间原有屏门檩条下用连机仅

明间西下金檩以下用花板东金枋下有挂灯笼的

铜钩外檐做法与北屋相似只是挑檐檩下不用

替木外檐木雕只用于明间檐柱撑拱后墙用砖

封檐开有门洞两角叠涩

花房依西厢房后墙而建交接处后墙向上砌

出半圆形面阔三开间进深五檩硬山建筑木

材用料小正贴抬梁边贴中柱落地明间檩条下

均用长机次间仅脊檩下用长机其余用短机南

立面明间 6扇门次间为槛窗推测前后均为木

檐不用飞椽勾头滴水均为尖头形花房屋脊为

亮脊做法

(六)宿迁mdashmdash道生碱店

1建筑背景

道生碱店位于宿迁市幸福路 70号建筑始建

于 1897年是宿迁人张道生建造用以经营销售洋

货的商业建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后功能历经变

图十一 道生碱店南立面图

图十 李正泰宅北屋脊童柱两旁雕花云板

106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图十二 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

107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迁现作为宿迁文化名人馆

2现状概述

道生碱店曾经是东大街古建筑群的代表性

建筑也是宿迁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建国后

作为招待所使用200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2011年宿迁市政府开展东大街开发计划将道生碱店

整体向东平移 28米抬升 09米并对建筑结构进

行了加固建筑经过移动外部的历史环境已经

改变

3建筑本体

道生碱店平面近长方形东南角内收一角

整体呈东西走向建筑面阔 247进深 8总高 135米总面积 747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为四层另

有半地下室一到三层建筑层高分别为 333435米局部四层高 3地下层高 24米该建筑为

砖混结构内墙抹灰外墙以青砖清水砌筑间嵌

红砖装饰和线脚檐口处亦有砖砌仿斗拱样式

建筑不对称南北立面一层主入口位置都不

居中南立面二三层外廊拱券的布置亦不对称

入口两侧拱券排列的数量和样式都不相同除一

层外建筑各层楼面均为木地板木楼梯位于平

面的中部正对入口并沿北墙设置三层屋顶为

平顶上人屋面并设有西式砖砌栏杆出屋面楼

梯间不临外墙的三面均辟门仿中式建筑的屋顶

形式四角攒尖瓦屋面并于墙身侧面出披檐以

完形屋面檐口

道生碱店南立面为正立面形式上为不均匀

的八开间每层都有部分由大小相连的砖砌拱圈

组成的连廊并在一层与连廊一起形成门厅(图

十一)主入口的柱式和各层联拱下的栏杆为西

方样式主入口的拱券上雕刻有精致的卷草图

案但非标准的古典柱式北立横向开十窗东西

立面与北立面处理方式相同入口和连廊为半圆

形拱圈窗为接近平拱的浅拱二者均为砖拱

道生碱店是一处以西方建筑形式和结构为

主在局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或与中国传统

样式进行结合的建筑为宿迁近代中西合璧建筑

中的典型案例

(七)徐州mdashmdash邳城若瑟天主堂

1建筑背景

若瑟天主堂位于徐州邳县邳城镇城河堰下

主体建筑建于 1899年此后又扩建了教会学校和

部分附属建筑是徐州地区历史最久的一座教

2现状概述

邳城天主堂现处于狭窄的街坊里巷之间在

鼎盛时期曾经是一处有房屋 100余间占地 30亩

的建筑群20世纪 60年代遭到破坏现只留存教

堂建筑和厢房作为礼拜堂和神甫修女宿舍(图

十二)另新建部分简单的配套建筑占地约 5亩

目前有礼拜和教友活动

教堂南面为入口与院落入口相对东南面

为内院北面和西面紧邻工厂和民居有围墙相

隔室外地坪变高原主入口与侧入口的踏步已

埋于新地坪下建筑外立面的勒脚由水泥抹灰

应曾有维修

3建筑本体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主入口位于南端通

过测绘可知其南北长 46东西宽为 105米和 16米建筑面积约 1000平方米最高点是南立面顶

部高 12米的十字架南面入口直接进入纵深的礼

拜大厅袖厅较短圣坛处高出地面室内作抹

角圣坛后有夹层作为礼拜活动准备间

南立面竖向由壁柱分为三段每段设一尖券

拱门中间略宽略高(图十三)水平方向设有中

式的门楣和檐线中间开设有圆形玫瑰花窗窗

的上方标汉字ldquo愈显主荣rdquo两侧为宗教符号和拉

丁文中间开间为尖顶样式如硬山山面上立十

字架两侧开间为类似卷棚山面样式建筑立面

中西合璧中轴线明显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和中国传统样式

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青砖墙面墙面细部

的檐口窗套线脚等也均用青砖砌成屋面为红

色机制瓦应为后期更换门窗样式基本一致为

砖砌尖券窗的矩形部分宽高比约为 1135尖券

部分的宽高比约为 115教堂主体为木结构结构体系较为独特首

图十三 若瑟天主堂南立面

108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先梁架具有明显的锤式屋架的特点但是又有

徐州地区金字屋架的大梁这使得锤式屋架中锤

撑(hammer-brace)具有了中国建筑中的斜撑的作

用而领撑(coller-brace)几乎相当于连在一起的

蜀柱(当地人称ldquo站人rdquo)和二梁其次锤式屋架

的教堂中通常屋面即为一跨而这栋建筑的梁

架为三跨(袖厅五跨)梁架分配与中国传统做法

中的厅堂非常相似第三在边跨中出现了斜向

支撑构建与桁架的斜杆又十分相似第四屋面

坡度接近水平 30deg角所有这些都使结构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外观形像和力学性能是为中西结合

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八)连云港mdashmdash朝阳镇孙家碉楼

1建筑背景

孙家碉楼位于连云区朝阳镇伊宋村建于

民国该地区 20世纪初期时匪患严重民众各自

建立防御设施以求自保因此这一地区的民居

中出现了明显的防御特征其功能和形式也因此

产生了变化

2现状概述

孙家碉楼所在村落及周边区域碉楼的存在

较为普遍但时过境迁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仍

图十四 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

图十五 孙家碉楼

10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物资料清末李正泰开办ldquo聚泰银坊rdquo并从王家

购得此房此宅为清末富庶商贾住宅是研究清

末淮安普通民居的代表性案例

2现状概述

李正泰宅周边以住宅为主南面为塑料厂

据文物档案原房屋 16栋并约 200平方米的花

园现存房屋 8栋李宅格局已不完整经现场调

研其中只有 4处房屋保存较完整其它均改动较

大李宅除了花房空置其余均有人居住但产权

混杂住户包括租住户以及李氏各房后代院落

有各种搭建室内多重新装修

3建筑本体

此次研究的四座建筑单体属于建筑群核心

区包括前后两进堂屋西厢房以及西侧花园的

花房(图九)

李宅南屋是典型淮安堂屋做法面阔三开

间进深七檩圆作明间与次间以隔板分隔近

老檐柱处设对开小门明间砖铺地古镜柱础正

贴步柱造抬梁结构边贴金柱造檩下用连机

下金檩下用花板用六种图案花板包括六角宫

式斜球海棠万字等纹样南屋为硬山砖封檐

建筑南立面一门两窗窗有雨搭对开木板门

门洞角用砖叠涩门洞过当用砖雕门洞东开一

猫洞西次间窗户有三层外层为对开木窗中层

由上下窗组成下层为玻璃窗上层为木雕支摘

窗内层为两块暖板窗设四根竖向菱形柱防盗

内墙设有灯龛

李宅北屋与南屋在一轴线上规模用料较

大为三开间七檩建筑圆作正贴步柱造边贴

中柱造亦用木板分隔开间原对开小门现已改

明间方砖铺地次间木板铺地古镜石础台阶正

中一块条石两边铺方砖三架梁与五架梁头均

做雕刻童柱底部作鹰嘴脊童柱两旁用雕花云

板(图十)北屋亦为硬山北面砖墙南立面明间

木檐次间砖檐明间六扇门设在檐柱位置明间

外檐抱头梁雕花上承挑檐檩以雕花替木承接

抱头梁头下用撑拱支撑次间用砖封檐向南开

窗木檐使用飞椽檐椽竖直截断飞椽垂直截

断大小连檐不做封檐板椽头外露檐柱外椽

上用望板内用望砖屋脊属大脊做法

西厢房与北屋花房搭接后墙开有一门可

通往花园门外就是依墙而建的花房西厢房亦

是三开间七檩构架圆作明间与次间用雕花隔

扇门隔开老檐柱旁对开雕花小门周边饰有冰

裂纹前檐通长木檐明间 8扇次间各 6扇隔扇

门正贴步柱造边贴金柱造明间梁头有雕花

明间西侧老檐柱间原有屏门檩条下用连机仅

明间西下金檩以下用花板东金枋下有挂灯笼的

铜钩外檐做法与北屋相似只是挑檐檩下不用

替木外檐木雕只用于明间檐柱撑拱后墙用砖

封檐开有门洞两角叠涩

花房依西厢房后墙而建交接处后墙向上砌

出半圆形面阔三开间进深五檩硬山建筑木

材用料小正贴抬梁边贴中柱落地明间檩条下

均用长机次间仅脊檩下用长机其余用短机南

立面明间 6扇门次间为槛窗推测前后均为木

檐不用飞椽勾头滴水均为尖头形花房屋脊为

亮脊做法

(六)宿迁mdashmdash道生碱店

1建筑背景

道生碱店位于宿迁市幸福路 70号建筑始建

于 1897年是宿迁人张道生建造用以经营销售洋

货的商业建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后功能历经变

图十一 道生碱店南立面图

图十 李正泰宅北屋脊童柱两旁雕花云板

106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图十二 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

107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迁现作为宿迁文化名人馆

2现状概述

道生碱店曾经是东大街古建筑群的代表性

建筑也是宿迁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建国后

作为招待所使用200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2011年宿迁市政府开展东大街开发计划将道生碱店

整体向东平移 28米抬升 09米并对建筑结构进

行了加固建筑经过移动外部的历史环境已经

改变

3建筑本体

道生碱店平面近长方形东南角内收一角

整体呈东西走向建筑面阔 247进深 8总高 135米总面积 747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为四层另

有半地下室一到三层建筑层高分别为 333435米局部四层高 3地下层高 24米该建筑为

砖混结构内墙抹灰外墙以青砖清水砌筑间嵌

红砖装饰和线脚檐口处亦有砖砌仿斗拱样式

建筑不对称南北立面一层主入口位置都不

居中南立面二三层外廊拱券的布置亦不对称

入口两侧拱券排列的数量和样式都不相同除一

层外建筑各层楼面均为木地板木楼梯位于平

面的中部正对入口并沿北墙设置三层屋顶为

平顶上人屋面并设有西式砖砌栏杆出屋面楼

梯间不临外墙的三面均辟门仿中式建筑的屋顶

形式四角攒尖瓦屋面并于墙身侧面出披檐以

完形屋面檐口

道生碱店南立面为正立面形式上为不均匀

的八开间每层都有部分由大小相连的砖砌拱圈

组成的连廊并在一层与连廊一起形成门厅(图

十一)主入口的柱式和各层联拱下的栏杆为西

方样式主入口的拱券上雕刻有精致的卷草图

案但非标准的古典柱式北立横向开十窗东西

立面与北立面处理方式相同入口和连廊为半圆

形拱圈窗为接近平拱的浅拱二者均为砖拱

道生碱店是一处以西方建筑形式和结构为

主在局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或与中国传统

样式进行结合的建筑为宿迁近代中西合璧建筑

中的典型案例

(七)徐州mdashmdash邳城若瑟天主堂

1建筑背景

若瑟天主堂位于徐州邳县邳城镇城河堰下

主体建筑建于 1899年此后又扩建了教会学校和

部分附属建筑是徐州地区历史最久的一座教

2现状概述

邳城天主堂现处于狭窄的街坊里巷之间在

鼎盛时期曾经是一处有房屋 100余间占地 30亩

的建筑群20世纪 60年代遭到破坏现只留存教

堂建筑和厢房作为礼拜堂和神甫修女宿舍(图

十二)另新建部分简单的配套建筑占地约 5亩

目前有礼拜和教友活动

教堂南面为入口与院落入口相对东南面

为内院北面和西面紧邻工厂和民居有围墙相

隔室外地坪变高原主入口与侧入口的踏步已

埋于新地坪下建筑外立面的勒脚由水泥抹灰

应曾有维修

3建筑本体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主入口位于南端通

过测绘可知其南北长 46东西宽为 105米和 16米建筑面积约 1000平方米最高点是南立面顶

部高 12米的十字架南面入口直接进入纵深的礼

拜大厅袖厅较短圣坛处高出地面室内作抹

角圣坛后有夹层作为礼拜活动准备间

南立面竖向由壁柱分为三段每段设一尖券

拱门中间略宽略高(图十三)水平方向设有中

式的门楣和檐线中间开设有圆形玫瑰花窗窗

的上方标汉字ldquo愈显主荣rdquo两侧为宗教符号和拉

丁文中间开间为尖顶样式如硬山山面上立十

字架两侧开间为类似卷棚山面样式建筑立面

中西合璧中轴线明显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和中国传统样式

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青砖墙面墙面细部

的檐口窗套线脚等也均用青砖砌成屋面为红

色机制瓦应为后期更换门窗样式基本一致为

砖砌尖券窗的矩形部分宽高比约为 1135尖券

部分的宽高比约为 115教堂主体为木结构结构体系较为独特首

图十三 若瑟天主堂南立面

108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先梁架具有明显的锤式屋架的特点但是又有

徐州地区金字屋架的大梁这使得锤式屋架中锤

撑(hammer-brace)具有了中国建筑中的斜撑的作

用而领撑(coller-brace)几乎相当于连在一起的

蜀柱(当地人称ldquo站人rdquo)和二梁其次锤式屋架

的教堂中通常屋面即为一跨而这栋建筑的梁

架为三跨(袖厅五跨)梁架分配与中国传统做法

中的厅堂非常相似第三在边跨中出现了斜向

支撑构建与桁架的斜杆又十分相似第四屋面

坡度接近水平 30deg角所有这些都使结构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外观形像和力学性能是为中西结合

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八)连云港mdashmdash朝阳镇孙家碉楼

1建筑背景

孙家碉楼位于连云区朝阳镇伊宋村建于

民国该地区 20世纪初期时匪患严重民众各自

建立防御设施以求自保因此这一地区的民居

中出现了明显的防御特征其功能和形式也因此

产生了变化

2现状概述

孙家碉楼所在村落及周边区域碉楼的存在

较为普遍但时过境迁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仍

图十四 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

图十五 孙家碉楼

10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图十二 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

107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迁现作为宿迁文化名人馆

2现状概述

道生碱店曾经是东大街古建筑群的代表性

建筑也是宿迁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建国后

作为招待所使用200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2011年宿迁市政府开展东大街开发计划将道生碱店

整体向东平移 28米抬升 09米并对建筑结构进

行了加固建筑经过移动外部的历史环境已经

改变

3建筑本体

道生碱店平面近长方形东南角内收一角

整体呈东西走向建筑面阔 247进深 8总高 135米总面积 747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为四层另

有半地下室一到三层建筑层高分别为 333435米局部四层高 3地下层高 24米该建筑为

砖混结构内墙抹灰外墙以青砖清水砌筑间嵌

红砖装饰和线脚檐口处亦有砖砌仿斗拱样式

建筑不对称南北立面一层主入口位置都不

居中南立面二三层外廊拱券的布置亦不对称

入口两侧拱券排列的数量和样式都不相同除一

层外建筑各层楼面均为木地板木楼梯位于平

面的中部正对入口并沿北墙设置三层屋顶为

平顶上人屋面并设有西式砖砌栏杆出屋面楼

梯间不临外墙的三面均辟门仿中式建筑的屋顶

形式四角攒尖瓦屋面并于墙身侧面出披檐以

完形屋面檐口

道生碱店南立面为正立面形式上为不均匀

的八开间每层都有部分由大小相连的砖砌拱圈

组成的连廊并在一层与连廊一起形成门厅(图

十一)主入口的柱式和各层联拱下的栏杆为西

方样式主入口的拱券上雕刻有精致的卷草图

案但非标准的古典柱式北立横向开十窗东西

立面与北立面处理方式相同入口和连廊为半圆

形拱圈窗为接近平拱的浅拱二者均为砖拱

道生碱店是一处以西方建筑形式和结构为

主在局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或与中国传统

样式进行结合的建筑为宿迁近代中西合璧建筑

中的典型案例

(七)徐州mdashmdash邳城若瑟天主堂

1建筑背景

若瑟天主堂位于徐州邳县邳城镇城河堰下

主体建筑建于 1899年此后又扩建了教会学校和

部分附属建筑是徐州地区历史最久的一座教

2现状概述

邳城天主堂现处于狭窄的街坊里巷之间在

鼎盛时期曾经是一处有房屋 100余间占地 30亩

的建筑群20世纪 60年代遭到破坏现只留存教

堂建筑和厢房作为礼拜堂和神甫修女宿舍(图

十二)另新建部分简单的配套建筑占地约 5亩

目前有礼拜和教友活动

教堂南面为入口与院落入口相对东南面

为内院北面和西面紧邻工厂和民居有围墙相

隔室外地坪变高原主入口与侧入口的踏步已

埋于新地坪下建筑外立面的勒脚由水泥抹灰

应曾有维修

3建筑本体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主入口位于南端通

过测绘可知其南北长 46东西宽为 105米和 16米建筑面积约 1000平方米最高点是南立面顶

部高 12米的十字架南面入口直接进入纵深的礼

拜大厅袖厅较短圣坛处高出地面室内作抹

角圣坛后有夹层作为礼拜活动准备间

南立面竖向由壁柱分为三段每段设一尖券

拱门中间略宽略高(图十三)水平方向设有中

式的门楣和檐线中间开设有圆形玫瑰花窗窗

的上方标汉字ldquo愈显主荣rdquo两侧为宗教符号和拉

丁文中间开间为尖顶样式如硬山山面上立十

字架两侧开间为类似卷棚山面样式建筑立面

中西合璧中轴线明显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和中国传统样式

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青砖墙面墙面细部

的檐口窗套线脚等也均用青砖砌成屋面为红

色机制瓦应为后期更换门窗样式基本一致为

砖砌尖券窗的矩形部分宽高比约为 1135尖券

部分的宽高比约为 115教堂主体为木结构结构体系较为独特首

图十三 若瑟天主堂南立面

108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先梁架具有明显的锤式屋架的特点但是又有

徐州地区金字屋架的大梁这使得锤式屋架中锤

撑(hammer-brace)具有了中国建筑中的斜撑的作

用而领撑(coller-brace)几乎相当于连在一起的

蜀柱(当地人称ldquo站人rdquo)和二梁其次锤式屋架

的教堂中通常屋面即为一跨而这栋建筑的梁

架为三跨(袖厅五跨)梁架分配与中国传统做法

中的厅堂非常相似第三在边跨中出现了斜向

支撑构建与桁架的斜杆又十分相似第四屋面

坡度接近水平 30deg角所有这些都使结构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外观形像和力学性能是为中西结合

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八)连云港mdashmdash朝阳镇孙家碉楼

1建筑背景

孙家碉楼位于连云区朝阳镇伊宋村建于

民国该地区 20世纪初期时匪患严重民众各自

建立防御设施以求自保因此这一地区的民居

中出现了明显的防御特征其功能和形式也因此

产生了变化

2现状概述

孙家碉楼所在村落及周边区域碉楼的存在

较为普遍但时过境迁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仍

图十四 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

图十五 孙家碉楼

10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迁现作为宿迁文化名人馆

2现状概述

道生碱店曾经是东大街古建筑群的代表性

建筑也是宿迁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建国后

作为招待所使用200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2011年宿迁市政府开展东大街开发计划将道生碱店

整体向东平移 28米抬升 09米并对建筑结构进

行了加固建筑经过移动外部的历史环境已经

改变

3建筑本体

道生碱店平面近长方形东南角内收一角

整体呈东西走向建筑面阔 247进深 8总高 135米总面积 747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为四层另

有半地下室一到三层建筑层高分别为 333435米局部四层高 3地下层高 24米该建筑为

砖混结构内墙抹灰外墙以青砖清水砌筑间嵌

红砖装饰和线脚檐口处亦有砖砌仿斗拱样式

建筑不对称南北立面一层主入口位置都不

居中南立面二三层外廊拱券的布置亦不对称

入口两侧拱券排列的数量和样式都不相同除一

层外建筑各层楼面均为木地板木楼梯位于平

面的中部正对入口并沿北墙设置三层屋顶为

平顶上人屋面并设有西式砖砌栏杆出屋面楼

梯间不临外墙的三面均辟门仿中式建筑的屋顶

形式四角攒尖瓦屋面并于墙身侧面出披檐以

完形屋面檐口

道生碱店南立面为正立面形式上为不均匀

的八开间每层都有部分由大小相连的砖砌拱圈

组成的连廊并在一层与连廊一起形成门厅(图

十一)主入口的柱式和各层联拱下的栏杆为西

方样式主入口的拱券上雕刻有精致的卷草图

案但非标准的古典柱式北立横向开十窗东西

立面与北立面处理方式相同入口和连廊为半圆

形拱圈窗为接近平拱的浅拱二者均为砖拱

道生碱店是一处以西方建筑形式和结构为

主在局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或与中国传统

样式进行结合的建筑为宿迁近代中西合璧建筑

中的典型案例

(七)徐州mdashmdash邳城若瑟天主堂

1建筑背景

若瑟天主堂位于徐州邳县邳城镇城河堰下

主体建筑建于 1899年此后又扩建了教会学校和

部分附属建筑是徐州地区历史最久的一座教

2现状概述

邳城天主堂现处于狭窄的街坊里巷之间在

鼎盛时期曾经是一处有房屋 100余间占地 30亩

的建筑群20世纪 60年代遭到破坏现只留存教

堂建筑和厢房作为礼拜堂和神甫修女宿舍(图

十二)另新建部分简单的配套建筑占地约 5亩

目前有礼拜和教友活动

教堂南面为入口与院落入口相对东南面

为内院北面和西面紧邻工厂和民居有围墙相

隔室外地坪变高原主入口与侧入口的踏步已

埋于新地坪下建筑外立面的勒脚由水泥抹灰

应曾有维修

3建筑本体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主入口位于南端通

过测绘可知其南北长 46东西宽为 105米和 16米建筑面积约 1000平方米最高点是南立面顶

部高 12米的十字架南面入口直接进入纵深的礼

拜大厅袖厅较短圣坛处高出地面室内作抹

角圣坛后有夹层作为礼拜活动准备间

南立面竖向由壁柱分为三段每段设一尖券

拱门中间略宽略高(图十三)水平方向设有中

式的门楣和檐线中间开设有圆形玫瑰花窗窗

的上方标汉字ldquo愈显主荣rdquo两侧为宗教符号和拉

丁文中间开间为尖顶样式如硬山山面上立十

字架两侧开间为类似卷棚山面样式建筑立面

中西合璧中轴线明显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和中国传统样式

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青砖墙面墙面细部

的檐口窗套线脚等也均用青砖砌成屋面为红

色机制瓦应为后期更换门窗样式基本一致为

砖砌尖券窗的矩形部分宽高比约为 1135尖券

部分的宽高比约为 115教堂主体为木结构结构体系较为独特首

图十三 若瑟天主堂南立面

108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先梁架具有明显的锤式屋架的特点但是又有

徐州地区金字屋架的大梁这使得锤式屋架中锤

撑(hammer-brace)具有了中国建筑中的斜撑的作

用而领撑(coller-brace)几乎相当于连在一起的

蜀柱(当地人称ldquo站人rdquo)和二梁其次锤式屋架

的教堂中通常屋面即为一跨而这栋建筑的梁

架为三跨(袖厅五跨)梁架分配与中国传统做法

中的厅堂非常相似第三在边跨中出现了斜向

支撑构建与桁架的斜杆又十分相似第四屋面

坡度接近水平 30deg角所有这些都使结构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外观形像和力学性能是为中西结合

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八)连云港mdashmdash朝阳镇孙家碉楼

1建筑背景

孙家碉楼位于连云区朝阳镇伊宋村建于

民国该地区 20世纪初期时匪患严重民众各自

建立防御设施以求自保因此这一地区的民居

中出现了明显的防御特征其功能和形式也因此

产生了变化

2现状概述

孙家碉楼所在村落及周边区域碉楼的存在

较为普遍但时过境迁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仍

图十四 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

图十五 孙家碉楼

10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先梁架具有明显的锤式屋架的特点但是又有

徐州地区金字屋架的大梁这使得锤式屋架中锤

撑(hammer-brace)具有了中国建筑中的斜撑的作

用而领撑(coller-brace)几乎相当于连在一起的

蜀柱(当地人称ldquo站人rdquo)和二梁其次锤式屋架

的教堂中通常屋面即为一跨而这栋建筑的梁

架为三跨(袖厅五跨)梁架分配与中国传统做法

中的厅堂非常相似第三在边跨中出现了斜向

支撑构建与桁架的斜杆又十分相似第四屋面

坡度接近水平 30deg角所有这些都使结构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外观形像和力学性能是为中西结合

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八)连云港mdashmdash朝阳镇孙家碉楼

1建筑背景

孙家碉楼位于连云区朝阳镇伊宋村建于

民国该地区 20世纪初期时匪患严重民众各自

建立防御设施以求自保因此这一地区的民居

中出现了明显的防御特征其功能和形式也因此

产生了变化

2现状概述

孙家碉楼所在村落及周边区域碉楼的存在

较为普遍但时过境迁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仍

图十四 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

图十五 孙家碉楼

109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苏北地区传统建筑调查与初步认识

然在居住使用的更少孙家碉楼是其中之一孙

家碉楼目前仅存入口处一座建筑为一栋单层建

筑并一个两层的碉堡户主另建 2层住房于碉楼

以北与其形成院落原院落形态不明

3建筑本体

孙家碉楼现在的院落坐北朝南碉楼位于现

在院落的门屋位置建筑基底面积 25平方米建

筑面积 75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其中房屋部

分为三间一层碉楼一间三层并于东端(图十四

十五)

建筑外墙为不规则形状石块砌筑内外包

砌中间填以碎砖石厚约05米

房屋部分为较简易的金字梁架硬山搁檩

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斜梁(当地成为ldquo梁把子rdquo)

上加垫砖石木块为防止檩条下滑檩条上为成色

较新的胶合板望板屋面瓦为红色机制瓦水泥

脊望板以上是使用者新修的

碉楼部分屋内两层石梁石楼板除楼梯外

无其它设施其中一楼至二楼有固定楼梯二楼

至楼顶无楼梯用活动爬梯联系屋顶石活工艺

较为粗糙可见其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屋顶上

人是防御功能的核心位置用于观敌和攻敌设

有射击孔和掩体女儿墙加高至 144米用作掩

体西侧山墙亦局部加高碉楼总高度 7宽 4深47米

房屋部分立面门窗上方用长条的石材作为

过梁碉楼部分一层不开洞口二层以上设射击

孔洞口内大外小雕镂部分的屋顶还设有排水

沟槽和排水口雨水可直接排到建筑外部

建筑门窗早已经过改造由于外部道路建

设目前室内地坪明显偏低

三 简要结论

(一)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存在状况

本次所调研的苏北传统建筑中从管理角度

来看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存在于历

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没有纳入任何保护范畴

的历史建筑等几类

1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省级以

上)大多进行过修缮建筑安全性表观和整体

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修缮性文

物信息损失也即在修缮过程中一些传统做法

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遗失有些墙基处出现水泥

勾缝明显是拆掉后重新建成的因此想要获得

最原始传统做法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未曾修缮

过的传统建筑

2一般文物建筑(市县级和一般文物建筑)

这一部分建筑中条件较好的(一般指产权问题

易于解决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充

足)能获得修缮反之则处于自然生存状态自

然生存状态一般指(1)一组建筑的产权为多户

人家所有埋没于众多隔墙和搭建中院落拆建

情况较为严重有很多明面关系已经难以识别

(2)一般文物建筑除前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面临

摘牌和被拆除的危险

3非文物的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工业建

筑等公共建筑目前仍有使用功能的在使用过程

中进行了维护保存状况较为良好(例如徐州邳

城镇的教堂南通大生纱厂的厂房等)一般民

居民房根据所处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保存

情况差异较大有些随时面临拆迁的危险(如丰

县刘邦广场两侧的民居和商铺)有些由于房主

外出工作生活房屋闲置还有些居民作为自主

用房使用有自发维护

(二)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

1工艺特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结

构墙体一般为非承重墙墙基处以夯土的方式

进行简单处理承重木柱下端以砖石加固基本

上属于浅基础地面的方式有箩底砖条砖和灰

土地面其中箩底砖是级别最高并极具地方特点

的地面做法是用大方砖正铺或 45deg斜铺其下以

瓦缸倒扣架空(响堂)或砖砌方格地垄墙架空用

以阻隔潮湿柱础的形式以素平鼓镜覆盆等三

种基本形式为主有出现柱础组合的情况个别

的有木櫍梁架有举折和直坡屋面两种淮安地

区以抬梁为多连云港地区有人字屋架和抬梁

徐州地区以人字屋架为主扬州泰州地区以穿

斗为主亦有抬梁偶见抬梁明间穿斗次间的混

合体系墙体多为清水青砖砌筑有空斗屋望有

望砖望板望笆(席)柴把望等瓦多为小青瓦

连云港地区多仰瓦其余地区以仰瓦加盖瓦的方

式为主脊脊兽和翘脊的做法较为多样以实脊

为主少有花脊

2类型特点苏北传统建筑中有着极其丰富

的类型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调研对象中有

民居文庙试院园林会馆寺庙教堂钟楼

商业建筑作坊旅社近代工业建筑军事旧址

等多种类型

[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1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6期总第248期

ldquo扬州市罗聘故居rdquo相关条目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五巷mdash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至工人路东至草

河南至中央国际购物中心和锦泰商城以及东进西路

西至青年北路以五条巷为骨干和主轴各主要巷道布

列于两侧成爪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3]万里春《富安明代民宅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 1期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Northern Jiangsu

DAI Qun(Nanjing Museum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Jiangsursquos northern partshow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from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concerning the styl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Museum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su from 2012 to 2015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were dated from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ny of them were built with wood structures shallow foundation and brick walls They were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ywere recognized as These architectures cover a broad range of categorizes The Dinggujiao Residence inNantong the Luo Pinrsquos residence in Yangzhou the Chenrsquos Residence in Sixiang Taizhou the Cuirsquos Residence in Fursquoan Yancheng Li Zhengtairsquos residence in Huairsquoan Daosheng Soap Shop in Suqian thechurch joseph in Picheng Town and the Sunrsquos defensive residence in Chaoyang town Lianyungang areeight typical cases of them

Key words northern Jiangs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survey repor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the Republican perio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东南文化》启事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了答谢广大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历年发表文章及最新动

态关注热点等本刊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官网知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开通《东南文化》网站与微博期待

与广大作者读者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相关网站与微博近期正在建设完善中敬请关注参与

南京博物院官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njmuseumcom知网东南文化网址 httpdnwhchinajournalnetcn新浪微博东南文化地址 httpweibocom2005055595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编辑部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