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

1
08 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吴晓华 版式编辑 杨诚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 湖南日报2月9日讯(记者 彭 婷 通讯员 杨柳盎) 今天一早,湘乡 市龙洞镇社工站人员来到镇敬老 院,为特困老人测量体温,宣传防疫 知识。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湘潭市 各社工机构、社工站闻令而动,积极 加入服务团队。社会工作者上门为独 居老人、特困家庭送防疫物资;协助 民政部门对疫区往返人员进行电话 回访……同时,社工们还发挥专业优 势,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心理疏导、 危机干预等服务。 “一老一小”等弱势群体是疫情 防控的重点。湘潭市民政局从市级 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 22.5万 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依托乡 镇社工站,结对帮扶45个乡镇特困 供养老人和儿童,在防疫期间点对 点、一对一为他们提供社工服务。据 统计,湘潭市已有15家社工机构、 70 个 乡 镇 ( 街 道) 社 工 站 、近 200 名 社工投入到疫情防控中来,服务居 民 3.4 万人次。 除了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也 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截至2月8 日,湘潭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等 113个社会组织捐款超300万元,捐 赠防疫物资60多万元,发动1500余 名志愿者参与防疫保障工作。 湘潭: 社工与社会组织联动抗疫 通讯员 曹良海 胡权 湖南日报记者 胡信松 郑丹枚 一年之计在于春。2 月 8 日,农历 正月十五,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花 瑶姑娘奉迟英趁着闲暇时节,和新 婚的丈夫沈德井来到自家的金银花 地里培土施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 冠肺炎疫情,奉迟英、沈德井取消了 筹备已久的婚礼,将精力放在春耕 生产上。 其实,他们开始是要办婚礼的, 可乡村干部来做工作了。“日子都定 了,东西也买好了,不摆酒,媳妇不 来了怎么办?让亲戚朋友看我笑话 啊!”面对上门劝导的乡村干部,新 郎官沈德井开始满脸不高兴。 在沈德井等瑶族同胞心目中, 花瑶地处高寒山区,离县城又远,过 年时节,又没多少外人来旅游,参加 婚礼的多是邻里乡亲,不会有什么 风险。更让花瑶同胞顾虑的是,婚礼 是花瑶同胞的婚姻被亲戚朋友认可 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办婚礼就等于 未向乡邻公布。 考虑到民族风俗习惯,为打消 新娘新郎的顾虑,乡、村干部多次 上门做思想工作,将目前疫情的情 况和需要注意的科学防疫事项反 复解释。几经周折,奉迟英、沈德井 以及双方家长终于同意不办喜宴, 并表示一定大力支持和配合疫情 防控工作。 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虎形山 瑶族乡 14 支由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 宣传队活跃在一个个村组院落,他 们采用抖音视频、打铜锣瑶汉双语 喊话、村村响、流动宣传车等多渠 道、多方式进行宣传,引导群众不宴 请、不聚集、不串门。 千年瑶寨无喜宴。这个春节,昔 日热热闹闹的花瑶喜宴场景不见 了,花瑶同胞取消婚宴、寿宴等喜宴 71 起。 千年瑶寨罢宴记 湖南日报记者 李杰 “第二批医疗物资已经启程,明天 凌晨可到常德。”2 月 8 日 15 时许,装着 1.3 万套防护服、9200 只 N95 医用口罩 的大货车从深圳直奔常德,湖南平安医 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大田终于歇 了一口气。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常德市 医疗防护物资严重缺乏。1 月 23 日,常德 市紧急调度,要求利用所有资源,全球采 购医疗防护物资。作为本土医械商贸企 业,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接下“军 令状”。 平安医械公司与 10多个国家的医 贸企业有业务往来。“我动用了各种人 脉和资源,但是厂家基本上没货,各个 国家也难以采购到这么多的物资,最 后是南非一家医药器械公司帮我们找 到了货源,想方设法筹集了3万只口罩 和 2.4 万套防护服。”郑大田告诉记者。 这家南非的医药器械公司和平安医 械公司是多年的业务伙伴,负责人吴昌 峰祖籍中国台湾,虽然移民南非多年,但 血浓于水,对中国大陆发生的疫情特别 牵挂。得知常德急需专业防护服和口罩 后,吴昌峰立即行动,上下奔走,在一个 星期内采购到这批物资。 南非和常德有7个小时的时差,临危 受命的郑大田,从农历大年三十起进入 “白加黑”工作状态:白天协调国内物资运 输等事务,晚上处理国外采购事宜。曾经 当选省劳模的郑大田告诉记者,一直到今 天,他几乎没有休息过。 “就等着所有物资 全部抵达常德后,再好好睡个觉。”郑大田 揉着红肿的眼睛说。 医疗物资筹备到位了,如何在最短 的时间运送到常德?“从南非飞北京的航 班不多,每周一、周五各有一趟。我们决定 从南非飞香港,再从香港机场海关提货出 关,陆路运回常德。”郑大田介绍说。 如何打通香港机场海关报关出关环 节?常德市市长曹立军想到了华润集团 下属华润环保董事长陈运龙,他是常德 人,对家乡非常关心。陈运龙接到求援电 话后,马上安排香港公司熟悉海关业务 的工作人员组成6人志愿者团队,对接 南非和海关,在最短时间内办好了货物 出关手续。 3万只口罩和 2.4万套防护服须分 2 次 运输。2月3日,首批物资从南非发货, 2 月 5 日凌晨 4 时许运抵常德。2 月 7 日, 第二批物资发货。 郑大田告诉记者,两批物资在南非 发货前,志愿者们已提前办好相关手续 和证明。在香港机场,也有志愿者帮着 跑海关、备资料、办手续、搬运货物,整 个跨境物流环节非常顺利。“物资仅2个 小时就全部出关,由香港的老乡一路护 送至深圳边境,再由专车马不停蹄运回 常德。” 常德国外采购医疗防护物资 3万只口罩、2.4万套防护服驰援疫情防控一线 湖南日报2月9日讯(记者 肖 军 通讯员 滕珊珊) “抗击疫情,用 ‘心’陪伴,线上心理咨询来啦!”2 月 6日,一条微信公众号链接被转发到 麻阳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住 户微信群。麻阳易地扶贫搬迁联席 办成立了心理援助小组,将县里咨 询专业团队的 8 位国家级心理咨询 师的联系方式推送到户,在线上为 搬迁户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社区居民都是从农村搬来的, 突发情况极容易造成心理恐慌,心 理咨询很有必要。”麻阳易地扶贫搬 迁安置小区龙升社区党支部书记范 文忠介绍,龙升社区共有搬迁户966 户、3472 人,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党 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楼栋长迅速到 岗到位,上门排查一户不漏,对从湖 北回社区的搬迁户实施居家隔离。 怀化市十分重视易地扶贫搬迁 户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市实施的 “四级干部集村部集社区”行动中,组 织各村、各社区联合党支部,分别对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 340个集中安置 小区 14630 户和分散安置户 11163 户实行拉网式排查、实时监控,实现全 覆盖疫情防控,防疫到每一户每一人, 做到一天一情况通报。市、县易地扶贫 搬迁联席办在搬迁中开展送6副“药” (即勤洗手、戴口罩、宅家中、调心理、 重饮食、不聚集)活动,广泛开展宣传 发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疫情防控实 现了以搬迁群众“自防自治”为基础的 “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工作新机制。 据介绍,截至 2月 7日,全市易地 扶贫搬迁户没有发生一起新冠肺炎疫 情,已排查出的湖北返乡人员均没有出 现发热症状,没有发生疑似病例报告。 怀化易地扶贫搬迁户 “疫情防控网”全覆盖 湖南日报2月9日讯(记者 肖 霄 通讯员 邓忠林) 2月4日15时30 分,建行邵阳市分行营业部接到通 知,一笔市财政局汇入市红十字会救 助基金的275万元款项,因汇入账号 多了一个数字,导致款项已挂账,可 能需要退回处理。 考虑到该款项用途备注为“疫情 防控物资采购款”,该营业部立即启 动防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致电省 行将挂账款项划入建行邵阳市分行, 并联系市红十字会办理入账手续,同 时网点经理及对公柜员迅速赶至网 点做账务处理。16 时许,救助资金成 功汇入邵阳市红十字会账户。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邵阳市 启动市人民银行、市级分行、县级支 行和业务受理支行联动响应,开通 “绿色通道”,保证各项防疫资金快 速拨付到位。截至目前,该市通过 “绿色通道”共拨付防疫资金66笔, 金额达 5077.47 万元。 邵阳: 防疫资金拨付开通“绿色通道” 湖南日报2月9日讯(记者 邹 娜妮 通讯员 张胜兰 黄中华) “同学 们,下课休息。”2月 8日上午,娄底三 中高三年级主任李本新正在为学生 “云讲课”。授课内容由教师提前录 播,再通过智慧校园网线上平台播 出。疫情防控期间,为实现高考生学 习进度不落下,该校教师利用“云端” 技术,搭建“云课堂”,对 1000余名高 三学生进行网络教学。 为减轻疫情对学生学业的影响, 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局统一部署,鼓励 全区各中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 学”,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线上教学。 娄底四中利用“升学 e 网通”平台,为 高中学生免费提供全国各地名师讲 解的微视频课程14000多节,供学生 自主选择。娄底二中制定详细的自主 学习计划,由年级备课组负责遴选复 习内容、复习试卷,通过班主任转发 到家长群,任课教师及时进行线上辅 导。 该区初中小学纷纷启用“线上 导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疫情的认 知。娄底五小、三小等学校安排学生 绘制疫情防控手抄报、录制拍手歌 小视频等,引导学生当起小小防疫 宣传员。 防疫期间,娄星区教育局精准 施策,夯实网格管理,以区教育局 为总网格,中小学(幼儿园)及二级 机构为一级网格,各个班级为二级 网格,全面实施网格化、地毯式排 查,每天落实“三级”网格报平安制 度,即“家长报班主任、班主任报学 校、学校报教育局”,织密织实三级 防疫情报网,守好教育系统防疫防 线。 娄星区: 网格报平安 停课不停学 湖南日报2月9日讯(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张兴国 秦亚欧) 2月6日,永州 市零陵区朝阳办事处老渡口社区的杨 文斌,在“智慧社区”平台下单购物,不 到1个小时,社区临时党支部的3名党 员志愿者谭建民、杨水艳和张制云,就 将他订购的50公斤大米、5公斤猪肉送 到了家门口。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后,如何让 居民“不出门”就能买到生活物资呢?对 此,老渡口社区利用集“办事大厅”“基 层党建”“城市创建”等功能于一身的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让这一问题迎刃 而解。社区居民待在家里,只要动一动 手指,就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在城区的 各大超市购物。居民下单后,超市将物 品打包统一配送到社区,然后由辖区内 的4个临时党支部的70多名党员志愿 者根据居民的住址送货上门。 目前,该区城市小区共成立了56个 临时党支部和131支志愿服务队,组织 5400余名党员干部投身到“智慧社区” 平台,按照“网格-小区-楼栋-户-人” 的模式进行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地毯 式在小区开展宣传、检测、消毒、上门服 务等工作,用党徽构筑起防疫屏障,让 城市小区居民增强了安全感。 “智慧社区”抗疫显身手 湖南日报2月9日讯(记者 鲁融 冰 通讯员 童聪) 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 心。连日来,常德桃源人冯中明用手中的 画笔,创作出 10 多幅感人的作品,向坚 守一线的战“疫”勇士们致敬。 冯中明今年60岁,是桃源县交通运 输局的一名退休职工,热爱绘画。退休 前,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创作,展现 交通人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同事们都叫 他“冯大师”。 “那么多人奋不顾身,坚守在抗疫 一线,让人敬佩。”冯中明告诉记者, 虽然自己退休了,不能到抗疫一线去 工作,但抗疫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 神,让他情不自禁拿起了手中的画 笔。 这些天,冯中明以素描的方式,将疫 情中的交通管制、防疫检查等工作场景, 用画笔定格下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 品,让更多的人知晓非常时期的交通防 疫保障,也让战友们振奋精神,早日打赢 疫情防控阻击战。 桃源退休职工 以画战“疫” 打击“问题口罩”不手软 2月9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对查获的医用“问题口罩”进行 清点、封存。连日来,该县组织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集中开展口罩、消毒产品等防 疫防护用品的执法检查,对坐地起价、销售假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切实保 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市场稳定。 刘强 向明 摄影报道 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吴广 通讯员 周凡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决战的生死线上, 定点救治医院无疑是绷得最紧的那根弦。 消毒,采血,打针……2 月 8 日,记者 再次来到岳阳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君山区人民医院,透过监控视频,看 到隔离病房里忙碌而有序的工作画面。 医生护士个个脚底生风,与“疫”竞速。岳 阳市卫健委副主任、君山定点医院管理 领导小组组长刘志敏说:“他们在跟病魔 抢人!” 背水一战,建设定点医院 2月7日,记者初次进入君山定点救 治医院。只见门诊楼、住院楼之间已设立 隔离带,拉上警戒线。 “目前入院的 42 名确诊患者全部安 置在住院楼。”在门诊部大厅,透过紧锁 着的玻璃门,刘志敏指着灯火通明的6 层大楼告诉记者。楼外静谧安详,里面却 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岳阳,是湖南战“疫”前沿阵地。1 月 28 日,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 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岳阳市将君山区 人民医院定为市级第二个定点救治医 院,指定市第二人民医院负责筹建和运 营。项目交由市住建局承建、市公路桥梁 基建总公司施工。 1 月 29 日 ,市 政 府 安 排 1000 万 元 医院改造资金。次日,岳阳路桥抽调 128 名精兵良将,24小时三班倒作业,协同 项目指挥部、业主方、设计方拿方案,边 设计边施工;该院院长刘文龙带领筹建 组,与设备资产、技术改造、消毒检验、 后勤保障等小组日夜奋战。2 月 5 日,医 院改造完工,分为感染一区、感染二 区、感染三区、重症监护区4大救治区 域,设置感染控制、发热门诊、放射诊 断、检验等辅助科室。刘文龙说:“现在 医 院 可 以 收 治 60 个 确 诊 病 人、10 个 疑 似病人。” 号角漫天,逆行驰援战“疫” “他是医生,理当冲锋在救死扶伤的 前线!”2 月 5 日晨,市二医院医生杨晓辉 的妻子眼含泪水,目送丈夫出征。 集结号响,一呼百应。2月 4 日晚,市 二医院倡议成立抗疫先锋队,全院医护人 员主动请缨, 5 小时内报名人数达 210 人。 5日8时,市二医院首批33名医护 人员到岗,与君山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 会师。9时,所有医护人员迅速进入战地 医院,熟悉环境,接受培训。 给他们做培训的是市二医院院感科 专家侯敏。年前,她紧锣密鼓张罗培训, 一直工作至今,儿子初次领着女友回来, 也没顾上多聊几句。“他们8日回广州, 只能下次再见!”跟记者说这话时,她没 能忍住眼泪。 “好多 20 多岁的小姑娘都是瞒着家 人报名的!”侯敏说。报名当晚,连续工作 6天的男护士周莎疲倦不已,回家倒头 就睡,错过了报名。“我是党员,有 8年临 床护理经验,请批准我上前线!”次日,他 找领导求情,才补上了。 “我申请参战,不论生死,不计报酬, 绝不退缩……”这是君山区人民医院医 生徐芳的请战书。1 月 29 日,她曾与新冠 病毒短兵相接,面诊出该区首位疑似病 例。“病毒传染性强,谁都怕。但作为医 生,面对患者遭受病魔侵袭时,就想不了 那么多了。” 逆风驰援,握指成拳。这场与“疫”竞 速的接力赛上,来自全市众多医院的 220 多位勇士,同心同德,并肩作战。 集中救治,上演生死竞速 2 月 5 日 19 时,18 名来自华容县和 临湘市的新冠肺炎患者陆续从救护车上 下来,被两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接 入病房。医生彭小辉、向迪凯和李当、周 莎、李秋萍、龙凤等 8 名护士已穿戴好防 护服、护目镜,准备进去。 进隔离病房前,护士长陈萍不放心, 为他们把防护服整理了一遍又一遍,反 复问:“这样舒服吗?” “不知怎么的,我马上想到了我妈妈, 眼泪一下涌了上来,赶紧背过身。”龙凤说。 防护服短缺,护士实行六班制,一个 班 4小时,不能喝水、上厕所、坐下。“穿 上厚厚防护服,在病区听到最多的,还是 自己的呼吸声。很快,护目镜上雾气朦 胧,额上汗珠顺流而下,浸入眼内,流进 口腔,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周莎说, “长时间缺氧,偶尔会头晕。” 6 日 10 时,16 名确诊患者入院。市 卫健委急调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蒋沁娟等6人组成的ECMO团队驰援。 15时,医院会议室里,众多专家商讨救 治方案。 16时13分,护士李当和李秋萍协助 病人大便后,突然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血 氧下降。专家们迅速转战隔离病房会诊。 “上呼吸机”“气管插管”“动静脉置 管”…… “抢救成功后,我还在平复情绪,李当 和李秋萍又给病人打留置针、导尿……”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龙凤钦佩不已。 侠骨柔情终有憾,战地黄花分外香。 8日晚,忙碌了一天的龙凤早早睡了。睡 前,她用手机记录: “如果不是从房间窗口 看到路边的红灯笼,我都忘记元宵节到 了,汤圆是吃不上了,等战‘疫’胜利,再 回家吃团圆饭吧。” “等战‘疫’胜利,再回家吃团圆饭” —岳阳市君山“战地医院”见闻 一线 医护 湖南日报记者 周俊 通讯员 肖星群 彭峰 “鲁崇,今天情况怎么样?要给你送点 蔬菜来么?” “身体情况良好,蔬菜还真需 要一点。”2月 3日 9时许,涟源市人和新 村村主任陈桂林向武汉返涟人员发出信 息后,马上提着自家的蔬菜和油豆腐送到 了鲁崇的住处。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在涟源感受 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来自湖北孝感市 汉川的鲁崇动情地说。 1 月 24 日 18 时 30 分左右,陈桂林 在惠民小区发现停有一辆鄂 A 牌照的 小轿车。经过排查,很快确定该车车主 系租住在小区的来涟务工人员鲁崇。 陈桂林和派出所民警敲开了鲁崇 的门,得知鲁崇于1月16日到武汉接 父母来涟源一起过春节。陈桂林当即 安排鲁崇的父母住到小区另一套房屋 内,并每天对鲁崇及其父母身体情况 进行询问,帮助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 人和新村是城中村,人口密集,陈桂 林对接的湖北返涟、来涟人员就有21 人。她每天向他们进行政策宣传,定期询 问情况,上门测体温和心理疏导,提供生 活必需品,让21名自我隔离对象既没有 心理上的负担,也没有生活上的困扰。 做食品批发生意的汪攀,因有亲人 1月15日从湖北返涟,一家8口正居家 隔离。周边住户非常敏感,让汪攀有不 少心理负担。 陈桂林不定期和医护人员来到小区 “现身说法”,居家隔离措施是一种手段,自 我隔离对象并不可怕。小区住户慢慢转变 了看法。 “陈主任帮助我们回归了小区大家 庭,让我们在涟源感受到家的温暖。”即将 解除居家隔离的汪攀和家人非常感激。 从除夕到现在,陈桂林没有在家做 过一顿饭菜。这些天,更是把家庭主妇 的角色交给了丈夫,自己天天为疫情防 控做好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作为一名 党员和村干部,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陈桂林说。 “在涟源感受到家的温暖” 湖南日报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周畅 罗金 “怎么又去外面抢修送电了?身旁 的同事,麻烦提醒他吃药,你们一定要 保护自己平安!” 2月7日晚,国网南县供电公司运 检部主任邓军的妻子刘娟在她的微信 朋友圈隔空喊话,叮嘱同事提醒邓军按 时吃药,引发人们纷纷点赞。 抗疫保电战斗打响后,邓军一直奋 战在一线。1 月 29 日,他带领党员服务 队奋战两天两夜,抢时间完成了定点医 院南县人民医院新建项目 10 千伏的送 电任务。接下来的几天,他又马不停蹄 带队对重点保电线路进行特巡和测温。 2 月 4 日凌晨,邓军突然咳血,到医院检 查是咽喉炎导致咽喉毛细孔扩张,需输 液和吃药治疗。 “这次咳血,是因为他连续加了 一个多星期的班,太累了。医生嘱咐 他一定要多休息、少说话。保一方用 电,也要保自己平安。”刘娟既无奈, 又心疼。 虽然对丈夫诸多“不满”,刘娟还是 支持他:“关键时刻,邓军从没掉过链 子,我愿意做他最坚强的后盾。” 2月7日中午,刚刚从一线抢修完 赶到医院输液的邓军,打开手机看到妻 子的朋友圈,沉默许久。他哽咽着说: “现在是特殊时期,我必须尽好自己的 责任,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 妻子隔空喊话抢修送电的丈夫 “保一方用电,也要保自己平安”

Transcript of 湘潭:...

Page 1: 湘潭: “等战‘疫’胜利,再回家吃团圆饭”hnrb.voc.com.cn/hnrb_epaper/images/2020-02/10/08/... · 08 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吴晓华 版式编辑

08 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吴晓华 版式编辑 杨诚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

湖南日报2月 9日讯(记者 彭婷 通讯员 杨柳盎)今天一早,湘乡市龙洞镇社工站人员来到镇敬老院,为特困老人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湘潭市各社工机构、社工站闻令而动,积极加入服务团队。社会工作者上门为独居老人、特困家庭送防疫物资;协助民政部门对疫区往返人员进行电话回访……同时,社工们还发挥专业优势,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

“一老一小”等弱势群体是疫情防控的重点。湘潭市民政局从市级

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 22.5 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依托乡镇社工站,结对帮扶 45 个乡镇特困供养老人和儿童,在防疫期间点对点、一对一为他们提供社工服务。据统计,湘潭市已有 15 家社工机构、70 个乡镇(街道)社工站、近 200 名社工投入到疫情防控中来,服务居民 3.4万人次。

除了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也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截至 2 月 8日,湘潭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等113个社会组织捐款超 300万元,捐赠防疫物资60多万元,发动1500余名志愿者参与防疫保障工作。

湘潭:

社工与社会组织联动抗疫

通讯员 曹良海 胡权湖南日报记者 胡信松 郑丹枚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花瑶姑娘奉迟英趁着闲暇时节,和新婚的丈夫沈德井来到自家的金银花地里培土施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奉迟英、沈德井取消了筹备已久的婚礼,将精力放在春耕生产上。

其实,他们开始是要办婚礼的,可乡村干部来做工作了。“日子都定了,东西也买好了,不摆酒,媳妇不来了怎么办?让亲戚朋友看我笑话啊!”面对上门劝导的乡村干部,新郎官沈德井开始满脸不高兴。

在沈德井等瑶族同胞心目中,花瑶地处高寒山区,离县城又远,过年时节,又没多少外人来旅游,参加婚礼的多是邻里乡亲,不会有什么风险。更让花瑶同胞顾虑的是,婚礼

是花瑶同胞的婚姻被亲戚朋友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办婚礼就等于未向乡邻公布。

考虑到民族风俗习惯,为打消新娘新郎的顾虑,乡、村干部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将目前疫情的情况和需要注意的科学防疫事项反复解释。几经周折,奉迟英、沈德井以及双方家长终于同意不办喜宴,并表示一定大力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虎形山瑶族乡14支由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宣传队活跃在一个个村组院落,他们采用抖音视频、打铜锣瑶汉双语喊话、村村响、流动宣传车等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宣传,引导群众不宴请、不聚集、不串门。

千年瑶寨无喜宴。这个春节,昔日热热闹闹的花瑶喜宴场景不见了,花瑶同胞取消婚宴、寿宴等喜宴71起。

千年瑶寨罢宴记

湖南日报记者 李杰

“第二批医疗物资已经启程,明天凌晨可到常德。”2 月 8 日 15 时许,装着1.3 万套防护服、9200 只 N95 医用口罩的大货车从深圳直奔常德,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大田终于歇了一口气。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常德市医疗防护物资严重缺乏。1月23日,常德市紧急调度,要求利用所有资源,全球采购医疗防护物资。作为本土医械商贸企业,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接下“军令状”。

平安医械公司与 10 多个国家的医贸企业有业务往来。“我动用了各种人脉和资源,但是厂家基本上没货,各个国家也难以采购到这么多的物资,最后是南非一家医药器械公司帮我们找到了货源,想方设法筹集了 3 万只口罩和 2.4 万套防护服。”郑大田告诉记者。

这家南非的医药器械公司和平安医械公司是多年的业务伙伴,负责人吴昌峰祖籍中国台湾,虽然移民南非多年,但血浓于水,对中国大陆发生的疫情特别牵挂。得知常德急需专业防护服和口罩后,吴昌峰立即行动,上下奔走,在一个星期内采购到这批物资。

南非和常德有7个小时的时差,临危受命的郑大田,从农历大年三十起进入

“白加黑”工作状态:白天协调国内物资运输等事务,晚上处理国外采购事宜。曾经当选省劳模的郑大田告诉记者,一直到今天,他几乎没有休息过。“就等着所有物资全部抵达常德后,再好好睡个觉。”郑大田揉着红肿的眼睛说。

医疗物资筹备到位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运送到常德?“从南非飞北京的航班不多,每周一、周五各有一趟。我们决定从南非飞香港,再从香港机场海关提货出关,陆路运回常德。”郑大田介绍说。

如何打通香港机场海关报关出关环

节?常德市市长曹立军想到了华润集团下属华润环保董事长陈运龙,他是常德人,对家乡非常关心。陈运龙接到求援电话后,马上安排香港公司熟悉海关业务的工作人员组成 6 人志愿者团队,对接南非和海关,在最短时间内办好了货物出关手续。

3万只口罩和2.4万套防护服须分2次运输。2 月 3 日,首批物资从南非发货,2 月 5日凌晨 4时许运抵常德。2月 7日,第二批物资发货。

郑大田告诉记者,两批物资在南非发货前,志愿者们已提前办好相关手续和证明。在香港机场,也有志愿者帮着跑海关、备资料、办手续、搬运货物,整个跨境物流环节非常顺利。“物资仅2个小时就全部出关,由香港的老乡一路护送至深圳边境,再由专车马不停蹄运回常德。”

常德国外采购医疗防护物资3万只口罩、2.4万套防护服驰援疫情防控一线

湖南日报2月 9日讯(记者 肖军 通讯员 滕珊珊)“抗击疫情,用

‘心’陪伴,线上心理咨询来啦!”2月6日,一条微信公众号链接被转发到麻阳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住户微信群。麻阳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成立了心理援助小组,将县里咨询专业团队的 8 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的联系方式推送到户,在线上为搬迁户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社区居民都是从农村搬来的,突发情况极容易造成心理恐慌,心理咨询很有必要。”麻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龙升社区党支部书记范文忠介绍,龙升社区共有搬迁户966户、3472 人,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楼栋长迅速到岗到位,上门排查一户不漏,对从湖北回社区的搬迁户实施居家隔离。

怀化市十分重视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市实施的

“四级干部集村部集社区”行动中,组织各村、各社区联合党支部,分别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 340 个集中安置小区 14630 户和分散安置户 11163户实行拉网式排查、实时监控,实现全覆盖疫情防控,防疫到每一户每一人,做到一天一情况通报。市、县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在搬迁中开展送6副“药”

(即勤洗手、戴口罩、宅家中、调心理、重饮食、不聚集)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疫情防控实现了以搬迁群众“自防自治”为基础的

“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工作新机制。据介绍,截至2月7日,全市易地

扶贫搬迁户没有发生一起新冠肺炎疫情,已排查出的湖北返乡人员均没有出现发热症状,没有发生疑似病例报告。

怀化易地扶贫搬迁户“疫情防控网”全覆盖

湖南日报2月 9日讯(记者 肖霄 通讯员 邓忠林)2月4日15时30分,建行邵阳市分行营业部接到通知,一笔市财政局汇入市红十字会救助基金的275万元款项,因汇入账号多了一个数字,导致款项已挂账,可能需要退回处理。

考虑到该款项用途备注为“疫情防控物资采购款”,该营业部立即启动防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致电省行将挂账款项划入建行邵阳市分行,

并联系市红十字会办理入账手续,同时网点经理及对公柜员迅速赶至网点做账务处理。16时许,救助资金成功汇入邵阳市红十字会账户。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邵阳市启动市人民银行、市级分行、县级支行和业务受理支行联动响应,开通

“绿色通道”,保证各项防疫资金快速拨付到位。截至目前,该市通过

“绿色通道”共拨付防疫资金 66 笔,金额达5077.47万元。

邵阳:

防疫资金拨付开通“绿色通道”

湖南日报2月 9日讯(记者 邹娜妮 通讯员 张胜兰 黄中华)“同学们,下课休息。”2月8日上午,娄底三中高三年级主任李本新正在为学生

“云讲课”。授课内容由教师提前录播,再通过智慧校园网线上平台播出。疫情防控期间,为实现高考生学习进度不落下,该校教师利用“云端”技术,搭建“云课堂”,对1000余名高三学生进行网络教学。

为减轻疫情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局统一部署,鼓励全区各中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娄底四中利用“升学e网通”平台,为高中学生免费提供全国各地名师讲解的微视频课程14000多节,供学生自主选择。娄底二中制定详细的自主学习计划,由年级备课组负责遴选复

习内容、复习试卷,通过班主任转发到家长群,任课教师及时进行线上辅导。

该区初中小学纷纷启用“线上导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疫情的认知。娄底五小、三小等学校安排学生绘制疫情防控手抄报、录制拍手歌小视频等,引导学生当起小小防疫宣传员。

防疫期间,娄星区教育局精准施策,夯实网格管理,以区教育局为总网格,中小学(幼儿园)及二级机构为一级网格,各个班级为二级网格,全面实施网格化、地毯式排查,每天落实“三级”网格报平安制度,即“家长报班主任、班主任报学校、学校报教育局”,织密织实三级防疫情报网,守好教育系统防疫防线。

娄星区:

网格报平安 停课不停学

湖南日报2月9日讯(记者 唐善理通讯员 张兴国 秦亚欧)2月 6日,永州市零陵区朝阳办事处老渡口社区的杨文斌,在“智慧社区”平台下单购物,不到 1 个小时,社区临时党支部的 3 名党员志愿者谭建民、杨水艳和张制云,就将他订购的 50公斤大米、5公斤猪肉送到了家门口。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后,如何让居民“不出门”就能买到生活物资呢?对此,老渡口社区利用集“办事大厅”“基层党建”“城市创建”等功能于一身的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社区居民待在家里,只要动一动手指,就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在城区的各大超市购物。居民下单后,超市将物

品打包统一配送到社区,然后由辖区内的 4 个临时党支部的 70 多名党员志愿者根据居民的住址送货上门。

目前,该区城市小区共成立了56个临时党支部和 131 支志愿服务队,组织5400 余名党员干部投身到“智慧社区”平台,按照“网格-小区-楼栋-户-人”的模式进行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地毯式在小区开展宣传、检测、消毒、上门服务等工作,用党徽构筑起防疫屏障,让城市小区居民增强了安全感。

“智慧社区”抗疫显身手

湖南日报 2月 9日讯(记者 鲁融冰 通讯员 童聪)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连日来,常德桃源人冯中明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出 10 多幅感人的作品,向坚守一线的战“疫”勇士们致敬。

冯中明今年60岁,是桃源县交通运输局的一名退休职工,热爱绘画。退休前,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创作,展现交通人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同事们都叫他“冯大师”。

“那么多人奋不顾身,坚守在抗疫一线,让人敬佩。”冯中明告诉记者,虽然自己退休了,不能到抗疫一线去工 作 ,但 抗 疫 工 作 者 无 私 奉 献 的 精神 ,让 他 情 不 自 禁 拿 起 了 手 中 的 画笔。

这些天,冯中明以素描的方式,将疫情中的交通管制、防疫检查等工作场景,用画笔定格下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知晓非常时期的交通防疫保障,也让战友们振奋精神,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桃源退休职工以画战“疫”

打击“问题口罩”不手软2月9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对查获的医用“问题口罩”进行

清点、封存。连日来,该县组织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集中开展口罩、消毒产品等防疫防护用品的执法检查,对坐地起价、销售假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市场稳定。 刘强 向明 摄影报道

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吴广通讯员 周凡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决战的生死线上,定点救治医院无疑是绷得最紧的那根弦。

消毒,采血,打针……2月8日,记者再次来到岳阳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君山区人民医院,透过监控视频,看到隔离病房里忙碌而有序的工作画面。医生护士个个脚底生风,与“疫”竞速。岳阳市卫健委副主任、君山定点医院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刘志敏说:“他们在跟病魔抢人!”

背水一战,建设定点医院2月7日,记者初次进入君山定点救

治医院。只见门诊楼、住院楼之间已设立隔离带,拉上警戒线。

“目前入院的42名确诊患者全部安置在住院楼。”在门诊部大厅,透过紧锁着的玻璃门,刘志敏指着灯火通明的 6层大楼告诉记者。楼外静谧安详,里面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岳阳,是湖南战“疫”前沿阵地。1月28 日,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岳阳市将君山区人民医院定为市级第二个定点救治医院,指定市第二人民医院负责筹建和运营。项目交由市住建局承建、市公路桥梁

基建总公司施工。1 月 29 日,市政府安排 1000 万元

医院改造资金。次日,岳阳路桥抽调 128名精兵良将,24 小时三班倒作业,协同项目指挥部、业主方、设计方拿方案,边设计边施工;该院院长刘文龙带领筹建组,与设备资产、技术改造、消毒检验、后勤保障等小组日夜奋战。2 月 5 日,医院改造完工,分为感染一区、感染二区、感染三区、重症监护区 4 大救治区域,设置感染控制、发热门诊、放射诊断、检验等辅助科室。刘文龙说:“现在医院可以收治 60 个确诊病人、10 个疑似病人。”

号角漫天,逆行驰援战“疫”“他是医生,理当冲锋在救死扶伤的

前线!”2月5日晨,市二医院医生杨晓辉的妻子眼含泪水,目送丈夫出征。

集结号响,一呼百应。2月4日晚,市二医院倡议成立抗疫先锋队,全院医护人员主动请缨,5小时内报名人数达210人。

5 日 8 时,市二医院首批 33 名医护人员到岗,与君山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会师。9时,所有医护人员迅速进入战地医院,熟悉环境,接受培训。

给他们做培训的是市二医院院感科专家侯敏。年前,她紧锣密鼓张罗培训,一直工作至今,儿子初次领着女友回来,

也没顾上多聊几句。“他们 8 日回广州,只能下次再见!”跟记者说这话时,她没能忍住眼泪。

“好多20多岁的小姑娘都是瞒着家人报名的!”侯敏说。报名当晚,连续工作6 天的男护士周莎疲倦不已,回家倒头就睡,错过了报名。“我是党员,有8年临床护理经验,请批准我上前线!”次日,他找领导求情,才补上了。

“我申请参战,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绝不退缩……”这是君山区人民医院医生徐芳的请战书。1月29日,她曾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面诊出该区首位疑似病例。“病毒传染性强,谁都怕。但作为医生,面对患者遭受病魔侵袭时,就想不了那么多了。”

逆风驰援,握指成拳。这场与“疫”竞速的接力赛上,来自全市众多医院的220多位勇士,同心同德,并肩作战。

集中救治,上演生死竞速2 月 5 日 19 时,18 名来自华容县和

临湘市的新冠肺炎患者陆续从救护车上下来,被两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接入病房。医生彭小辉、向迪凯和李当、周莎、李秋萍、龙凤等8名护士已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准备进去。

进隔离病房前,护士长陈萍不放心,为他们把防护服整理了一遍又一遍,反

复问:“这样舒服吗?”“不知怎么的,我马上想到了我妈妈,

眼泪一下涌了上来,赶紧背过身。”龙凤说。防护服短缺,护士实行六班制,一个

班 4 小时,不能喝水、上厕所、坐下。“穿上厚厚防护服,在病区听到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呼吸声。很快,护目镜上雾气朦胧,额上汗珠顺流而下,浸入眼内,流进口腔,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周莎说,

“长时间缺氧,偶尔会头晕。”6 日 10 时,16 名确诊患者入院。市

卫健委急调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蒋沁娟等 6 人组成的 ECMO 团队驰援。15 时,医院会议室里,众多专家商讨救治方案。

16时13分,护士李当和李秋萍协助病人大便后,突然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血氧下降。专家们迅速转战隔离病房会诊。

“上呼吸机”“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

“抢救成功后,我还在平复情绪,李当和李秋萍又给病人打留置针、导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龙凤钦佩不已。

侠骨柔情终有憾,战地黄花分外香。8日晚,忙碌了一天的龙凤早早睡了。睡前,她用手机记录:“如果不是从房间窗口看到路边的红灯笼,我都忘记元宵节到了,汤圆是吃不上了,等战‘疫’胜利,再回家吃团圆饭吧。”

“等战‘疫’胜利,再回家吃团圆饭”——岳阳市君山“战地医院”见闻

一线医护

湖南日报记者 周俊通讯员 肖星群 彭峰

“鲁崇,今天情况怎么样?要给你送点蔬菜来么?”“身体情况良好,蔬菜还真需要一点。”2月3日9时许,涟源市人和新村村主任陈桂林向武汉返涟人员发出信息后,马上提着自家的蔬菜和油豆腐送到了鲁崇的住处。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在涟源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来自湖北孝感市汉川的鲁崇动情地说。

1 月 24 日 18 时 30 分左右,陈桂林在惠民小区发现停有一辆鄂 A 牌照的小轿车。经过排查,很快确定该车车主系租住在小区的来涟务工人员鲁崇。

陈桂林和派出所民警敲开了鲁崇的门,得知鲁崇于 1 月 16 日到武汉接父母来涟源一起过春节。陈桂林当即安排鲁崇的父母住到小区另一套房屋内,并每天对鲁崇及其父母身体情况进行询问,帮助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

人和新村是城中村,人口密集,陈桂林对接的湖北返涟、来涟人员就有 21人。她每天向他们进行政策宣传,定期询问情况,上门测体温和心理疏导,提供生活必需品,让21名自我隔离对象既没有心理上的负担,也没有生活上的困扰。

做食品批发生意的汪攀,因有亲人1 月 15 日从湖北返涟,一家 8 口正居家隔离。周边住户非常敏感,让汪攀有不少心理负担。

陈桂林不定期和医护人员来到小区“现身说法”,居家隔离措施是一种手段,自我隔离对象并不可怕。小区住户慢慢转变了看法。“陈主任帮助我们回归了小区大家庭,让我们在涟源感受到家的温暖。”即将解除居家隔离的汪攀和家人非常感激。

从除夕到现在,陈桂林没有在家做过一顿饭菜。这些天,更是把家庭主妇的角色交给了丈夫,自己天天为疫情防控做好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作为一名党员和村干部,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陈桂林说。

“在涟源感受到家的温暖”

湖南日报记者 杨军通讯员 周畅 罗金

“怎么又去外面抢修送电了?身旁的同事,麻烦提醒他吃药,你们一定要保护自己平安!”

2 月 7 日晚,国网南县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邓军的妻子刘娟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隔空喊话,叮嘱同事提醒邓军按

时吃药,引发人们纷纷点赞。抗疫保电战斗打响后,邓军一直奋

战在一线。1 月 29 日,他带领党员服务队奋战两天两夜,抢时间完成了定点医院南县人民医院新建项目 10 千伏的送电任务。接下来的几天,他又马不停蹄带队对重点保电线路进行特巡和测温。2月 4日凌晨,邓军突然咳血,到医院检查是咽喉炎导致咽喉毛细孔扩张,需输

液和吃药治疗。“ 这 次 咳 血 ,是 因 为 他 连 续 加 了

一个多星期的班,太累了。医生嘱咐他一定要多休息、少说话。保一方用电,也要保自己平安。”刘娟既无奈,又心疼。

虽然对丈夫诸多“不满”,刘娟还是支持他:“关键时刻,邓军从没掉过链子,我愿意做他最坚强的后盾。”

2 月 7 日中午,刚刚从一线抢修完赶到医院输液的邓军,打开手机看到妻子的朋友圈,沉默许久。他哽咽着说:

“现在是特殊时期,我必须尽好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

妻子隔空喊话抢修送电的丈夫

“保一方用电,也要保自己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