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汤圆猜谜语写祝福,...

1
立·足·老·人 立·足·原·创 ZAN BA ZAN MA 2019年2月 18 星期一 农历正月十四 总第 209 期 主编 汪武君 www.hfwb.com.cn 官方微博:@合肥晚报 发行投诉:64249439 广告热线:64249586 本版责编:洪欣美术编辑:王赞 版式设计:查云娥本版校对:瑶燕 新闻热线: 96511 吃元宵不忘敬老 糯米面端上来,老人们纷纷洗手准备 搓元宵,一次性手套不够,71岁的束维芝 笑着建议:“姐姐们歇着,我们‘年轻人’来 劳动。”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84 岁的胡朝英故意一本正经地说:“和我们 比,你们当然是‘年轻人’。” 热气腾腾的元宵盛在碗中,年长者又 享受了优待,胡朝英是参加活动老人中年 纪最大的,第一个品尝到美味的元宵,老 人笑着招呼 :“ 芝麻馅的,香,大家都吃 。” 看大家都夸赞元宵面细馅香味道好,72岁 的张维芝忙提醒,“元宵黏性大,我们老年 人不能贪嘴哦。” 70岁的严永兰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 动,现场的气氛使她深受感染:“在这里吃 元宵,比家里热闹多啦。” 乐相聚活动搭桥 煮元宵的间隙,志愿者们拿出早已准 备好的谜语卡片,猜中者有奖。老人们乐 了: “我们比赛,看谁奖品拿得多。” 考虑到老人们年纪都已七八十岁,看 字吃力,志愿者自告奋勇为大家大声朗读 谜面。“小时像逗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 得高,是捉虫冠军。”第一个谜面刚念完, 张维芝立刻报出答案:“青蛙!”70 岁的孙 腊梅一旁不住懊恼,“手举迟了。”“左手五 个,右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 。”“ 穿 件硬壳袍,缩头又缩脑, 水面四脚划, 岸上慢慢跑。”……谜语被老人们一个个 猜中,现场笑声一片。最后一个谜语,大 家特意留给胡朝英猜,“年纪并不大,胡子 一大把。不管遇到谁,总爱叫妈妈。”当胡 朝英不紧不慢地说出谜底“绵羊”,大家一 起鼓起掌来。胡朝英笑眯眯地得意着: “别看我年纪大,脑子还够用呢。”姐妹们 都笑了,“是啊,打牌不都是你赢的时候 多?” 活动接近尾声,老人们在“福”字打底 的红色卡片上写下新春愿望:“身体健康” “全家幸福”“孙子考上好大学”……老姐 妹们春节后第一次聚这么齐,胡朝英特别 开心,可她不会写字,着急之际,73 岁的陆 勤翠帮忙写下: “姐妹们越聚越开心!” 刘维梅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 者 洪欣 文/摄 虽然已瘫痪在床18年多,68岁的王 传英却始终保持好心态,给子女们带来正 能量;孩子们同样没有嫌弃母亲,各尽所 能照顾母亲,给母亲精神慰藉。每次亲人 相聚,家里都充满了笑声。 家人共担当 2000年,得知王传英遭遇车祸,熟悉 的人都禁不住哀叹:“她的家要塌了!”在 莲花社区汇林园居委会,王传英出名的能 干,老伴残疾,四个孩子中,三女儿和小儿 子还在上学,家里全靠她支撑。她的突然 倒下,让熟悉的人都在心里暗暗担心。 王传英的家人选择了勇敢面对。车 祸造成王传英腰椎粉碎性骨折,断了三 节,在医院住院治疗半个月的时间里,老 伴不顾自己身体不便,悉心照料王传英; 已经出嫁的两个女儿在服侍母亲之余,还 负责弟弟和妹妹的生活。三女儿和小儿 子同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小儿子那时在 合肥四中读高一,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 放学后还与姐姐一起做农活。 7年前,久卧的王传英生了褥疮,前来 探望的人背后悄悄叹息,“怕是挨不过年 了”,子女们却没有放弃,到处寻找名医、 特效药。王传英转危为安后,子女们吸取 教训,照顾得更加仔细,虽然收入都不高, 大家还是凑钱给母亲请了一位保姆贴身 照料。 彼此互体谅 父亲去世后,子女们尽管工作忙碌, 也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顾,大家还是将母 亲王传英的生活日常放在首位。儿子特 意选择离母亲家近的辖区做协警,这样可 以有多些时间给母亲翻翻身。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么多年 了,我没有听过一句重话,看过一次脸 色。”说起孩子们的孝顺,王传英眼睛里都 是笑。孩子们各有所长,对王传英的生活 需要也各有分工,大女婿负责水电维修, 太阳能的相关事宜二女婿主动认领,采买 物品则是三女婿的任务,儿子要保证随叫 随到。休息日不同,孩子们凑不到一起, 遇到给王传英洗头这样的“大事”,子女们 便约好一起过来。 每天卧床,王传英难免寂寞,但她不 愿过多打扰孩子们的生活,每天读报会带 给王传英许多乐趣。虽然没进过一天学 校的门,但曾经跟在农中毕业的老伴后面 学习过,王传英也认识了不少字,加上儿 子传授的秘诀,“不认识的字根据上下文 猜”,社区给她订阅的报纸,王传英基本上 可以通读。读报让王传英忘记了病痛,也 使她乐观面对生活,拍照时还不忘开玩 笑:“我的腿萎缩了,不过盖上被看不见, 面部还是正常的哦。” 除夕,看到孩子们在家里忙活着,王 传英很欣慰,却又不停自责,别家老人都 在为孩子忙,可自己却“成了拖累”。“我要 磨你们到哪一天啊。”王传英有些哽咽,可 孩子们的一句话又让她打心眼里觉得幸 福,“娘在,家就在!” 何春梅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文/摄 吃汤圆猜谜语写祝福, 一样不能少 本刊走进红莲园居委会,与老人共迎元宵佳节 2 月 13 日,《咱爸咱妈》 周刊联合红莲园居委会、孝 和堂居家养老中心举办活 动,共迎元宵佳节,辖区近 20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参加 了活动。香甜可口的元宵、 笑声不断的猜谜、简单朴实 的希望,老人们吃得高兴,玩 得开心。 不放弃不嫌弃,母慈子孝笑声多

Transcript of 吃汤圆猜谜语写祝福,...

Page 1: 吃汤圆猜谜语写祝福, 一样不能少newspaper.hf365.com/hfwb/pc/attachment/201902/18/cb25ff4e-89e6-46c0-8f... · 开心,可她不会写字,着急之际,73岁的陆

立 · 足 · 老 · 人 立 · 足 · 原 · 创

ZAN BA ZAN MA

2019年2月

18星期一 农历正月十四

总第209期主编 汪武君

www.hfwb.com.cn 官方微博:@合肥晚报发行投诉:64249439广告热线:64249586 本版责编:洪欣 美术编辑:王 赞 版式设计:查云娥 本版校对:瑶燕新闻热线: 96511

吃元宵不忘敬老

糯米面端上来,老人们纷纷洗手准备

搓元宵,一次性手套不够,71岁的束维芝

笑着建议:“姐姐们歇着,我们‘年轻人’来

劳动。”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84

岁的胡朝英故意一本正经地说:“和我们

比,你们当然是‘年轻人’。”

热气腾腾的元宵盛在碗中,年长者又

享受了优待,胡朝英是参加活动老人中年

纪最大的,第一个品尝到美味的元宵,老

人笑着招呼:“芝麻馅的,香,大家都吃。”

看大家都夸赞元宵面细馅香味道好,72岁

的张维芝忙提醒,“元宵黏性大,我们老年

人不能贪嘴哦。”

70岁的严永兰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

动,现场的气氛使她深受感染:“在这里吃

元宵,比家里热闹多啦。”

乐相聚活动搭桥

煮元宵的间隙,志愿者们拿出早已准

备好的谜语卡片,猜中者有奖。老人们乐

了:“我们比赛,看谁奖品拿得多。”

考虑到老人们年纪都已七八十岁,看

字吃力,志愿者自告奋勇为大家大声朗读

谜面。“小时像逗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

得高,是捉虫冠军。”第一个谜面刚念完,

张维芝立刻报出答案:“青蛙!”70岁的孙

腊梅一旁不住懊恼,“手举迟了。”“左手五

个,右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穿

件硬壳袍,缩头又缩脑, 水面四脚划,

岸上慢慢跑。”……谜语被老人们一个个

猜中,现场笑声一片。最后一个谜语,大

家特意留给胡朝英猜,“年纪并不大,胡子

一大把。不管遇到谁,总爱叫妈妈。”当胡

朝英不紧不慢地说出谜底“绵羊”,大家一

起鼓起掌来。胡朝英笑眯眯地得意着:

“别看我年纪大,脑子还够用呢。”姐妹们

都笑了,“是啊,打牌不都是你赢的时候

多?”

活动接近尾声,老人们在“福”字打底

的红色卡片上写下新春愿望:“身体健康”

“全家幸福”“孙子考上好大学”……老姐

妹们春节后第一次聚这么齐,胡朝英特别

开心,可她不会写字,着急之际,73岁的陆

勤翠帮忙写下:“姐妹们越聚越开心!”

刘维梅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文/摄

虽然已瘫痪在床18年多,68岁的王

传英却始终保持好心态,给子女们带来正

能量;孩子们同样没有嫌弃母亲,各尽所

能照顾母亲,给母亲精神慰藉。每次亲人

相聚,家里都充满了笑声。

家人共担当

2000年,得知王传英遭遇车祸,熟悉

的人都禁不住哀叹:“她的家要塌了!”在

莲花社区汇林园居委会,王传英出名的能

干,老伴残疾,四个孩子中,三女儿和小儿

子还在上学,家里全靠她支撑。她的突然

倒下,让熟悉的人都在心里暗暗担心。

王传英的家人选择了勇敢面对。车

祸造成王传英腰椎粉碎性骨折,断了三

节,在医院住院治疗半个月的时间里,老

伴不顾自己身体不便,悉心照料王传英;

已经出嫁的两个女儿在服侍母亲之余,还

负责弟弟和妹妹的生活。三女儿和小儿

子同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小儿子那时在

合肥四中读高一,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

放学后还与姐姐一起做农活。

7年前,久卧的王传英生了褥疮,前来

探望的人背后悄悄叹息,“怕是挨不过年

了”,子女们却没有放弃,到处寻找名医、

特效药。王传英转危为安后,子女们吸取

教训,照顾得更加仔细,虽然收入都不高,

大家还是凑钱给母亲请了一位保姆贴身

照料。

彼此互体谅

父亲去世后,子女们尽管工作忙碌,

也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顾,大家还是将母

亲王传英的生活日常放在首位。儿子特

意选择离母亲家近的辖区做协警,这样可

以有多些时间给母亲翻翻身。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么多年

了,我没有听过一句重话,看过一次脸

色。”说起孩子们的孝顺,王传英眼睛里都

是笑。孩子们各有所长,对王传英的生活

需要也各有分工,大女婿负责水电维修,

太阳能的相关事宜二女婿主动认领,采买

物品则是三女婿的任务,儿子要保证随叫

随到。休息日不同,孩子们凑不到一起,

遇到给王传英洗头这样的“大事”,子女们

便约好一起过来。

每天卧床,王传英难免寂寞,但她不

愿过多打扰孩子们的生活,每天读报会带

给王传英许多乐趣。虽然没进过一天学

校的门,但曾经跟在农中毕业的老伴后面

学习过,王传英也认识了不少字,加上儿

子传授的秘诀,“不认识的字根据上下文

猜”,社区给她订阅的报纸,王传英基本上

可以通读。读报让王传英忘记了病痛,也

使她乐观面对生活,拍照时还不忘开玩

笑:“我的腿萎缩了,不过盖上被看不见,

面部还是正常的哦。”

除夕,看到孩子们在家里忙活着,王

传英很欣慰,却又不停自责,别家老人都

在为孩子忙,可自己却“成了拖累”。“我要

磨你们到哪一天啊。”王传英有些哽咽,可

孩子们的一句话又让她打心眼里觉得幸

福,“娘在,家就在!” 何春梅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文/摄

吃汤圆猜谜语写祝福,一样不能少本刊走进红莲园居委会,与老人共迎元宵佳节

2月 13日,《咱爸咱妈》周刊联合红莲园居委会、孝和堂居家养老中心举办活动,共迎元宵佳节,辖区近20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参加了活动。香甜可口的元宵、笑声不断的猜谜、简单朴实的希望,老人们吃得高兴,玩得开心。

不放弃不嫌弃,母慈子孝笑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