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运作成本均需读者支持 - purdue.edu · 让世界的丰富与信仰的活水相遇...

66
8 2014-5 目录 境界素描 打开心中的眼睛看见不一样的《境界》 热辣时评 最难写的“文章”是“婚姻” 国际时评 最危险的时候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一个乞丐告诉许多的乞丐 复苏的渐冻人 比死更可怕的:毫无意义的生 拥抱杀儿凶手 母亲节特稿 美国麻省理工毕业的全职妈妈 人物访谈 黄绮珊:我终于从黑暗中回来 清明节特稿 妈妈,天上再见 复活节纪念 复活节是清明节的出路 教育前线 Home school多动症儿 艺术之上 好莱坞与上帝 心理境界 极端的抑郁是一种“自我拒绝” 04 05 07 12 16 22 28 32 36 40 45 49 56 60 封面专题 人物访谈 拥抱杀儿凶手 黄绮珊:我终于从黑暗中回来 T E R R I T O R Y 饮于苦难之泉

Transcript of 一切运作成本均需读者支持 - purdue.edu · 让世界的丰富与信仰的活水相遇...

82014-5

目录

境界素描

打开心中的眼睛看见不一样的《境界》

热辣时评

最难写的“文章”是“婚姻”

国际时评

最危险的时候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一个乞丐告诉许多的乞丐

复苏的渐冻人

比死更可怕的:毫无意义的生

拥抱杀儿凶手

母亲节特稿

美国麻省理工毕业的全职妈妈

人物访谈

黄绮珊:我终于从黑暗中回来

清明节特稿

妈妈,天上再见

复活节纪念

复活节是清明节的出路

教育前线

Home school多动症儿

艺术之上

好莱坞与上帝

心理境界

极端的抑郁是一种“自我拒绝”

04

05

07

12

16

22

28

32

36

40

45

49

56

60

封面专题

人物访谈

拥抱杀儿凶手

黄绮珊:我终于从黑暗中回来

TERRITORY

饮于苦难之泉

让世界的丰富与信仰的活水相遇

愿《境界》扩张你我的境界

订阅全年免费杂志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微信账号

newjingjie

关注境界微信公众账号

腾讯微博

境界 Territory

新浪博客

境界 Territory

facebook

境界 Territory

新浪微博

境界 Territory

即时信息更新

敬请关注信仰中国公共视野全人关怀原创报道

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

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美国恩福文化基金会会长

《恩福》杂志主编

原台湾校园出版社主编、《校园杂志》、

《佳音杂志》主编、翻译家

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信仰及公共价值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原美国关岛大学助理哲学教授

现山东大学哲学和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

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世界记者培训项目The media Project

首席执行官

美国前《时代》杂志资深记者

Patrick Henry College历史系教授

美国《Christianity Today今日基督教》

执行总裁

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MBA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 Berkeley分校

新闻学院终身教授

美国“A Journey through NYC

religions”网站出版人

《海外校园》董事会主席、前总干事

《举目》杂志主编、《海外校园》前主编

美国创世纪文字书苑主任

《生命季刊》主编

《生命季刊》执行编辑

《真爱》、《神国》杂志总编辑

杨凤岗

陈宗清

刘良淑

江丕盛

赵 晓

李向平

张守东

谢文郁

孙 毅

Arne H. Fjeldstad

David Aikman

Keith Stonehocker

Charles Lee

Carolyn Wakeman

Tony Carnes

苏文峰

郑期英

莫 非

王峙军

屈敬聆

苏文安

刘 阳

沈 颖

snow

艾 达 天路客

汪 苏 羚 子

王敏俐 白 陶

李永春 周小羊

李 婧 天路客

贾晓涛 留 馨

赵 晗 赵 杰

柴路得 戚振宇

张海燕

文 君 秋 菡

十 投

孙慧霞 李 晋

马 丽 夏 斌

J.J.

何 华 刘小乐

高振宁 王大鹏

王大鹏

秦 刚

天路客 snow

艾 达 王敏俐

成准强

版权声明:

《境界》电子杂志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属于本刊所

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者可将电子杂志内容用于人际转发、交流学习、研究或

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营利性用途,若将本网站任何内容用于商业性用途

或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电子杂志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 版权律师:成准强

感谢图片奉献:

总编辑:

执行主编:

副主编:

编辑:

文字记者:

音频:

视频:

翻译:

Logo设计:

美术编辑:

本期美术编辑:

新媒体技术顾问:

微信运营:

法律顾问:

《境界》为免费杂志

一切运作成本均需读者支持

请有感动的读者

用奉献支持《境界》可持续发展

(美国)

(美国)

(美国)

(北京)

(北京)

(上海)

(上海)

(加拿大)

(北京)

(南京)

(广州)

(上海)

(香港)

(美国,普度)

(广州)

(美国)

(北京)

(美国)

(北京)

(美国)

(北京)

(北京)

(美国)

(北京)

(上海)

(美国)

(美国)

范学德

临 风

安 平

郭易君

萨林娜

李 晋

马 丽

严 行

苏小和

齐宏伟

邓 航

危 舟

袁 浩

张海燕

成准强

王星然

张 凯

张绍梅

曹 志

黄瑞怡

于 歌

付 涛

颜新恩

许 宏

汪晓波

天国蜜女

马睿欣

咨询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特约作者(排名不分先后)采编团队

国内

支付宝账号

[email protected]

招商银行一卡通

6225881248835166

户名: 刘阳 招商银行沈阳分行

国际

Paypal账号

[email protected]

美国奉献到

Center on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stone Hall,

Room 347,700 W. State

Street,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IN 47907

支票抬头

Purdue University

注明:gift to CRCS Territory

有免税证明

TERRITORY

4

打开心中的眼睛看见不一样的《境界》

《境界》—中国第一份关注新闻热点、

文化思潮、职场家庭、个人成长的信仰类原创

电子杂志,由一群有信仰、关注公共议题的中

国媒体人集聚而成,不以营利为目的。

我们经历了由新闻专业主义信仰到追求

生命的信仰的转变。我们承诺,将以全人关怀

的报道情怀,充分尊重新闻规律,将《境界》

的帐幕搭设成一个让世界的丰富与信仰的活

水相遇的场。寻求信仰者可以遇到光,有信仰

者可以遇到世界。

我们深信,今天已有的媒体过多将眼目定

睛在物质经济、政策法令、社会组织、职业身

份所构成的外部世界,而忽略了心灵的真实和

灵魂的秩序存在着,就如民主制度所依赖的

民情,法律之上的怜悯,事实背后的人心。

当下的主流媒体高举客观报道原则时,

却不约而同屏蔽、肢解、曲解信仰的内容,将

自身的立场凌驾在被报道对象之上,只让林

书豪打球,不让林书豪说出他是“为神打球”,

《境界》力求还原并真实报道新闻事件中的

信仰元素及各类信仰人物。

《境界》将引入在广大的视野内人类不同

文明向信仰开放的例证,并打捞中国历史中被

遮蔽的信仰积淀。不仅批评世界,力求进入被

批评事物的处境,也真实面对内心自以为义和

骄傲论断的毒钩,自己恰是我们所批判的事物

的一部分,甚至是隐藏最深的那一部分。

除了关心宏大话题,《境界》同时注重人

的内在更新,反思属人之爱的局限,鼓励婚姻

中夫妻双方彼此委身,追求身心灵的合一,提

醒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

《境界》是 一项以 媒体为形态的服 务,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以负责任的态

度接受这个世界,却不被世界所模塑。探索如

何医治一个怏怏大国的精神疾病。在一个病

态社会里,人人都是病人。重建每个人的灵魂

秩序,是普世价值坚实的落脚点,没有一颗新

心,就没有新的国家。

最终,在所有的相遇里,《境界》希望您

能在这里遇到真实的自己,遇到起初的爱心、

未被伤害的善良、未受扭曲的品性、会认错的

诚实与肯宽恕的勇敢。

这就是《境界》。我们甚愿,您与我们一

起,扩张《境界》的境界。

总编辑:刘 阳

前《南风窗》常务副总编、

美国普度大学访问学者

执行主编:沈 颖

前《南方周末》资深记者、美国加州大学

Berkeley分校访问学者、普度大学访问学者

境界素描

TERRITORY

5

已婚艺人文章与第三者同游的照片、视频在

网络疯转。文章在微博上的认罪与妻子

的大气回应,以及直接进场与当事人肉搏的媒

体人,迅速成为热点,持续发酵数天,引发的关

注度甚至盖过了失踪的马航。

当年23岁的文章与年长8岁的马伊俐结婚。

《裸婚时代》、《小爸爸》中扮演的一系列婚恋

角色,将他塑造成一个现代好男人、好爸爸的样

板,如今一夕跌入谷底,落得满脸鸡蛋。

如今的中国,做个好老板、好领导不难,

但做好丈夫和好父亲却难于登天。文章找对了

戏路和商机,但这令无数成功男人竟折腰的角

色,演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这对经常接受访谈展示美满婚姻的夫妇,

显然低估了,当一个“脆弱的男人”以完美形象

在这个浊流涌动的世代,作为招牌亮相,究竟

有多危险!即使他们想要洁身自好,撕咬着无

数人心的欲望,亦将以各种面目化身于各种场

合、借各种机会试探他们,让他们当众溃败。他

们也低估了成熟女性对“好男人根本不存在”

的强大质疑力量。

他们以为这只是一次职业规划或成功的

品牌营销,却一不小心站在了无数男人的恐

慌点和无数女性的梦想上。如此才能解释,为

何文章出轨曝光后,无数围观群众不仅挑灯夜

战、刷屏不眠,更是激动万分,比马伊俐还愤

怒,上万人(多半是女性)涌进“小三”微博,借

评骂几句过瘾。

文章出轨引发的群情亢奋,暴露了更深层

次的社会心理—因好男人濒临绝种、夫妻不再

彼此信任、父亲在家庭中严重缺席,许多人已不

自觉地把理想男人的形象投射在文章身上。

一个女性网友对此评论道:“文章的事,更

多的是毁了我们对于好男人的美好憧憬……”

美国著名牧师葛培理曾说,最愚蠢的妻子

就是把她对情感的全部期望都寄托在一个好

男人身上。当然,把这样的期望寄托在一个好

演员身上就更不明智。正如一位男网友感同身

受地说,如果你每天的工作就是抱着一个美女

同事对着镜头,你能保证不出轨吗?

面对哗然舆论,文章第一时间发出微博公

开忏悔:“我文章,在生活中写就了一篇大错的

文章。我辜负了马伊俐和孩子,辜负了家庭,辜

负了丈夫和父亲的称呼,辜负了所有对我寄予

期望的人……”

而直接受伤者马伊俐淡定回应“恋爱虽

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围观群众按捺不

住了。为什么他们比马伊俐更愤怒?

有网友分析,这些人或曾被小三伤害过,

或曾做过小三。在这个劈腿与被劈腿的年代,

受害人与施害人的身份常常重合,人心中的纠

结蕴藏了大量的势能需要释放,强大的负面能

量在同一时间点以此为出口,借助社交媒体的

引爆,宛如一场情绪的狂欢,小伙伴们惊呆了。

一位前央视员工则发帖称,他见惯了三婚

四婚的主持人对着镜头挥舞道德大棒,他坦承

自己也曾出轨,眼下为保婚姻从中国逃到美国。

最难写的“文章”是“婚姻”评文章出轨引发的舆论海啸

文/王敏俐 沈颖

热辣时评

TERRITORY

6

他发现,西方人承认人性都有问题,男人有多

少女人都不满足,所以美国社会用法律和宗教

保护婚姻:美国男人不敢成为有责任离婚的过

错方,可能导致血本无归;而且他们每周去教会

反省自己,为婚姻保鲜。

芝加哥大学研究婚恋的教授卡斯夫妇说,

“西方文化多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令天生

倾向一夫多妻的男人接受一夫一妻的惯例制

度。这项工作运用社会约束力,经由宗教的教

诲和权威来支持……这些民德和约束力一消

失,男人就成为在性、家庭和民事上不负责任

的人,因为他们天性总是如此……以《圣经》为

本的信仰尤其是要驯化男性的性别特质和情

欲渴望,使其发挥出恰当的作用”。

由此我们或可窥见,文章出轨事件引发的

舆论海啸,背后揭示出来的重要问题——在婚

姻面前,谁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不是被钉在

耻辱柱上的文章,而是每个人心中深不见底的

欲望、牢不可破的自我。

对每一个人来说,最难写的“文章”是婚

姻。

在瞬息万变的情感和面目百变的欲望面

前,单独的个体很难抵御一波一波的诱惑和试

探,没几个人的情史可堪回首。因此,当主导曝

光的媒体人士以胜利者姿态讨伐文章时,诸多

网友开始批评他们。

当我们在婚礼上,向上帝发出无论贫穷富

裕、健康疾病,都将“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时,

不是我们能守住承诺,我们实在软弱,无力守

住诺言,而是在上帝面前立下的承诺将持守我

们,把我们从婚姻一次次面临解体的危机中拯

救回来。

当婚姻建立在自我满足的基础上,我们的

确很容易因种种外在因素选择放弃忠诚与委身

之约。众多女性最难忍受的是,好爸爸形象的文

章竟在妻子怀二胎月子期间,因自我需

求无法满足而出轨。心理学家说,

堕落之后的人类,即使用尽心力

想要在婚姻中彼此相爱,也必

然因着性格中的缺陷和软弱,

陷入彼此伤害的恶性循环。

作为妻子的马伊俐或许为

孩子、为面子、为星途顾全大局,

选择饶恕,但已被撕裂的爱该如何

缝补?饶恕意味着真正放弃自己愤怒与反击

的权力,不再计较过往的伤害与亏欠,不只强

势如马伊俐者难以吞忍,对于每个人都同样困

难。但若没有从心底而来的饶恕,出轨的记忆

将成为婚姻永远的痛处,继续腐蚀婚姻直到两

人心力交瘁。

表面隐忍不等于真正饶恕。一颗破碎的

心,只有经历从神而来的医治,才有真正饶恕

的可能。

我们之所以愿意学习彼此饶恕,因为自己

在过去人生中,也有无数的过错,上帝却主动

饶恕接纳了我们。这世界鼓励我们去恨,然而

神却要我们学着去爱;这世界教导我们凡事报

复,但神却要我们在破碎中彼此原谅。圣经里

说:“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

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

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

饶恕了你们一样。”

我们在婚姻中的嫌隙,是因为我们离爱的

源头—上帝已经太远,想要缝补婚姻必须

要先回到上帝面前,重建我们和神的

关系,承认我们在婚姻中所犯下自

私与骄傲的罪,得到从神而来的

饶恕与接纳。在神的怜悯与恩典

中,两个破碎的心才能学习彼此

相爱、彼此原谅,贪婪狂野的心也

可以找到安息,千疮百孔的婚姻也

可以复合。

在好男人缺稀的当下,当文章的好丈夫和

好父亲面具被戳破,我们重新认识了他的真实

面貌,但这其实也不过是你我每个人的真实面

貌—自私、贪婪、不顾他人感受只求自己享乐、

耽溺在情欲之中……

别忘了思想,旁观文章出轨之余,对我们

每一个人来说,最难写的文章是“婚姻”。

婚姻说到底,不是两个人之间的战争,不

是与他人的战争,而是与“人性中的软弱”这个

强大的敌人共同作战,我们要反躬自问,你我

手中有什么真正有效的武器,来防止下一个婚

姻失败的人不是你我?

热辣时评

TERRITORY

7

最危险的时候从韩国赵镛基牧师案谈起

“晚节不保”的韩国名牧

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刑事法庭2月20日

宣判,78岁的赵镛基牧师因犯下“贪污、渎职”

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期5年执行,并缴纳罚

金50亿韩元(约值人民币¥2830万元)。

赵镛基牧师所创立的“汝矣岛纯福音教

会”,加上分堂,40年来人数已近一百万之众,

是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教会。

此事发生于2002年,长老们通过决议,让

教会出钱购买赵镛基牧师长子赵熙俊所经营

公司的股票,不过是以高出市价四倍的价格。

法庭认为赵镛基牧师“渎职”。长子赵熙俊被判

三年徒刑,立即执行。

2006年,有批长老将此事告上法院,据说

当时赵牧师在大会中当众下跪,承认错误,向

文/临风

钱,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不值得追求。”对这位

经常把救恩、健康与成功结合在一起的赵牧师

来说,能讲此话实属不易,不过也留下“转移焦

点”的嫌疑。

法院宣判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一个如此

受人景仰的牧者和领袖,怎会做出如此不道

德又违法的事?认识他的美国Bob Rodgers

Sr.牧师、台湾张茂松牧师撰文说,赵镛基牧师

多年来住在教会所提供的一个93平米的小公

寓,他向来自奉甚俭,乐意捐献。这批朋友们

倾向于把绝大部分责任推到“不肖子”赵熙俊

身上。尽管发生此事,仍有人表示支持赵牧师,

“人非完美,继续为他祷告”。

另一方面,这次事件给人抹黑基督徒的机

会,造成虚假、伪善的形象。牧者本应做会众表

率,但赵牧师在收到判决后并没有公开认错,呼

国际时评

会众道歉。可是,教会当局事先捂住实情,直到

曝光后才向会众道歉,给人以权谋私的口实,

赵牧师难辞其咎。

在判决下达后,赵牧师承认说,这是他一

生中最艰难的一天:“从苦难中,我学到一个功

课,那就是,一个人在世界上不要拥有任何的

东西。除了健康外,所有身份、名誉、权柄、金

TERRITORY

8

国际时评

她的结论是:历史上最大的邪恶,如犹太

大屠杀,并非由一批狂热分子或精神病患执

行,反而是批平常人,接受了被社会认可的前

提假设,以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正当。

她因此引进了“邪恶平常化”或“邪恶的平

庸”的观念。人们对恶事已习以为常,良心的控

告已经消失。良心就像痛感,痛感消失,极端危

险。这是阿伦特对人类提出的警告。

198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

分钟时事杂志》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访问

一位犹太大屠杀的生还者,犹太作家亚希·迪

努尔。华莱士首先播放一段1961年审判阿道

夫·艾希曼的纪录片。

影片显示迪努尔走进审判庭,与艾希曼面

对面相遇,准备作证。这是自从他二十年前被

送进奥斯威辛集中营后第一次见到艾希曼。但

他说了几句后忽然停住,再也讲不下去,然后无

法控制地号啕大哭,最后昏倒在地。

华莱士问他:你当时在想什么,为什么如

此强烈的反应?是仇恨?害怕?痛苦的回忆?

迪努尔说:都不是。

他说,他忽然感觉到,眼前的艾希曼并不

像个把几百万人送进死亡的杀人魔王,他看起

来不过是个平常人,就像和蔼可亲的邻居。他

说:“我开始为自己害怕。我忽然想到,这事我

也做得出来。我—完全和他一样!”

结束访问时,主持人华莱士作结论说:“艾

希曼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里面”。这是个骇人听

吁世人同他一样都需要悔改,只呼吁大家不要追

逐名利,使人不禁质疑,这是否是宗教的失败?

危险是怎样一步步逼近的?

“我—完全和他一样!”

电影《洛奇》讲述了一个寂寂无名的拳手

洛奇·巴尔博亚,与重量级拳王阿波罗·克里德

争夺拳王的故事。

比赛前夜,洛奇(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饰)

向女友坦白说:“我只想证明一件事—我不是

个混混。就算他打破了我的脑袋,这也不要紧。

我想要做的唯一件事坚就是持到底。如果我跟

他周旋了十五个回合,铃声响起时,我仍然站

着,我就能知道,我不是个混混。”

我们每个人努力工作,关注自身“形象工

程”,至少有部分原因是我们想向自己或他人

证明:我不是个“混混”。在内心深处,我们总

觉得自己有缺陷、我的人生缺乏意义,需要借

助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拯救人类的蝙蝠

侠到拳击场上称雄的洛奇都是如此。

然而,为了不想被看作混混所做的努力,

却因人性上的缺陷而产生自大、偏颇、麻木、自

私、自是的心态,甚至诉诸贪污、渎职、掠夺、

暴力、凶杀行为来满足里头的贪婪和私欲,这

并非“坏分子”的专利,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政治理论学家汉娜·阿伦特1961年代表

《纽约客》杂志,访问正在耶路撒冷被审讯,负

责处理“最终方案”的设计者阿道夫·艾希曼。

“艾希曼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里面”。

这是个骇人听闻而真实的结论。因人性

上的缺陷,使得人不但有作恶的本事,人

在必要时就会作恶。只因遭遇不同,作

恶的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罢了。

被告人阿道夫·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审判期间。

国际时评

TERRITORY

9

第二 种 理 念是:我 顺 服、遵守上帝的 话

或某种生活守则,所以上帝接纳我,得到“救

赎”,我可能是世界上最缺乏“安全感”的人,

总被“惧怕”与“不安”驱动。我的价值建筑在

我在道德和社会上的表现。我若能活出心目中

的标准就快乐,达不到就沮丧,怀疑自己的信

心。我很洁身自爱,不屑与懒惰、道德上有缺陷

的人来往。我如果能表现出不是个“混混”,我

的人生就有意义了。

第三种的理念是:因耶稣基督的付出和替

代,我被上帝所接纳。因此,我在生活中顺服上

帝。这就是“福音”。

我或许外表道貌岸然,但我深知人性中的

残缺和罪性,并不比别人强。我生活的动力建

闻而真实的结论。因人性上的缺陷,使得人不但

有作恶的本事,人在必要时就会作恶。只因遭遇

不同,作恶的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罢了。

艾希曼不是没有道德感,他在法庭上还用

康德的道德哲学替自己辩解。同样,那些贪腐

者或杀人的暴徒,也都不是没有良心,没有道

德感。

阿伦特认为,艾希曼最大的障碍是,他缺

乏道德上自我反省的能力,他对自己做的事没

有罪恶感。这就是人类问题的根源。但是,绝

大多数的人可能宁愿相信,都是社会的恶,都

是他人的错,自己是个善良的受害者。受审的

艾希曼如此想,更何况你我?

我们常认为宗教可以提升心灵,达到“无

瑕无疵”、“远离罪恶”的境界。如果人人都有

了宗教信仰,距离大同世界就不远了,但这并非

基督教对人性的看法。

基督教认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可能心

里是个“混混”。一个打心里认为自己是个“混

混”的人,很可能更能够感受到“救赎”的需要。

“我们都是乞丐,这千真万确”

提姆·凯勒将人类生活方式分为三种:第

一种是“非宗教”,第二种是“宗教”,第三种是

“福音”。

第一种比较简单,我是自己的老板,按自

己想法和意愿生活。我期望至少在自己眼中不

是个“混混”。

立在对“恩典”存感谢的心。如果被批评,我会

难过,但我知道,我的价值不取决于人而在于

基督。我是否是个“混混”,不由我来决定,也

不由他人来决定,乃由上帝决定。

表面上,第二种和第三种生活有很多共同

点,但两者的实质南辕北辙。第二种生活方式建

立在形式和表现上,信徒靠着遵守信条和德行得

到“救赎”。第三种生活方式单单依靠对上帝“恩

典”的接纳。什么是“恩典”?就是不配拥有而得

到的礼物。正如改教家马丁路德临终时最后的一

句话:“我们都是乞丐,这是千真万确的。”

在“恩典”之下,如果一个人不原谅他人,

这并非他不顺服“饶恕”的规条,而是他不相

信自己是被“恩典”拯救的。如果他必须用谎

言来获得认可,那并非因为他不顺服“不可说

谎”的规条,而是他没有意识到,人生真正重要

的是获得上帝的认可。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靠着努力遵守经训而

成长。接受“福音”不仅是认识上帝的入门钥

匙,也是生命成长的钥匙。缺乏对“福音”的认

识和信心是我们人生停滞不前的主因。

假如离开了悔改的心

我们或许都听过耶稣说“浪子回头”的故

事: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向父亲提出分

家产的要求。拿到财产后,他离家出走,在远方

把家产挥霍精光。走投无路之下,又回到父亲

家里,意图某个差事糊口。

Martin Luther

我们都是乞丐,

这是千真万确的。

国际时评

TERRITORY

10

父亲 却毫无 保留地接 待 这个浪子。于是

素来中规中矩的大儿子,心里很是不平,向父

亲提出抗议。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

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

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

快乐。”

我们都能了解,父亲拥抱、接纳走投无路

的浪子正象征着上帝的“恩典”。虽然父亲已经

原谅了他,对小儿子而言,接纳“恩典”的意思

就是:他需要“悔改”,也就是承认错误,请求

父亲饶恕,而且决定重新做人。

提姆·凯勒在《一掷千金的上帝》书中更

进一步指出:

“要认识上帝,我们不但要为做错的事悔

改。如果那样,你不过只是个大儿子罢了。要真

正成为一个基督徒,我们必须对自己做好事的

动机悔改。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只悔改他们的

罪,然而,基督徒要为着我们那根深蒂固的,自

以为公义的源头悔改。”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像小儿子一样为罪

悔改,也要为大儿子那种“自以为是”的本位思

维悔改。因为,这种思维不过是人“自救”的天

性。那隐藏在“罪”和“义”下面的,不过是利

用上帝,以达到自己做自己老板的意图罢了。其

实,小儿子和大儿子都面临这问题。

宗教领袖们绝大多数都洁身自爱,但像赵

镛基牧师这样“晚节不保”的也有。有时候因为

人们崇拜权威,把领袖们推上宝座,他们也自

以为高人一等,不出事才是奇迹。

近年来轰动美国的有1987年郭尔顿·麦唐

纳(Gordon MacDonald)婚外情事件,2006

年泰德·哈格德(Ted Haggard)招男妓事件,

前几天刚被掀出来的高维理 (Bill Gothard)性

侵事件。

名牧的跌倒更说明了,无论非基督徒,还

是基督徒,人类的问题始终是“罪”。人人都是

罪人,自己是不可靠的,人都是不可靠的,看人

就跌倒了。只要离开了这种反思,离开了对上帝

的敞开,离开了悔改的心,都会出问题。名牧也

不例外。

在“福音”的框架下,“做坏事”的反面并

非“做好事”,而是对上帝恩典不断地接纳。

如果我们把这个信心生活的方式坚持到

底,它会改变一切:我如何与上帝、自我、他人、

世界交往,以及我的工作,我的罪,我的美德都

有了崭新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新生,它是如

此超乎我们的思维和想象。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托尔金在《魔戒》

里使用矮小的霍比特人来拯救人类?弗拉多、

山姆、皮平、梅利等等,这批矮人不像人类,他

们都知道自己“矮小”,没有什么足以傲人的地

方,这正是甘道夫选择他们的原因。他们反而

能够与邪恶抗争,担当“魔戒携带者”的任务。

在《王者无敌》的末尾,当他们完成使命,战

胜一切内在与外在的恶魔后,有这样一段对话:

“好了,又剩我们四个了,跟当初一起出发

时一样。”梅利说,“我们把其余的人一个接一

个地抛在后面,仿佛做了一个渐渐消失的梦。”

“我并不觉得,”弗拉多说,“我反倒觉得

这更像渐渐坠入梦乡。”

弗拉多是对的,与恶魔不断搏斗的日子是

真实的,而回到夏尔,在地洞里过平顺的日子

才像是做梦。

人与心中邪恶的对抗是场长期的奋斗。什

么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已够好了,就正是最危险

的时候。

浪子回头

11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封面专题

琼妮的故事:一个乞丐告诉许多的乞丐

复苏的渐冻人

比死更可怕的:毫无意义的生

拥抱杀儿凶手

残疾

疾病

集中营

饶恕

TERRITORY

12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一个乞丐告诉许多的乞丐

文/临风

Joni Eareckson残疾

忘记那无时不在的轮椅

琼妮·厄尔克森(Joni Eareckson)出生于

马里兰州一个平凡的家庭,她是家中四个女儿

中最小的一位。她聪明、美丽、活泼、能干、喜好

运动。1967年时她17岁,有次到切萨皮克湾游

泳。跳水时因为错估了水的深度,折断了颈椎。

从此她从肩膀以下完全瘫痪。

我们或许无法想象,这46年来她飞跃的心

灵被禁锢在一个几乎无法动弹的躯体里,瘫痪

的她连翻个身都不可能。她每周至少需要七个

助手,才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存,以度过一天。

她完全得依靠他人才能起床,每天早上需要花

两个小时漱洗、穿衣、化妆和身体按摩。

同样地,每天晚上她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

才能睡下。长久坐在轮椅上,到了晚上八点,她

的身体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她一位长期的助

手说,“作个瘫痪者是个全职工作!”

可是,琼妮还有另一份全职工作,那就是关

怀全世界的残障人士。46年来,她前后写了超

过50本书,鼓励身患残疾的人。她所成立的“琼

妮和朋友”组织积极地协助残疾人士,包括向政

府游说,参与联邦政府立法,呼吁人捐出损坏的

轮椅,并与监狱的受刑人合作,修复这些轮椅,

发送到全世界。

为了呼吁各国关心残疾人士,她访问了全

世界47个国家。在许多非洲国家,残疾的孩子

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因着她的奔走,这个问题开

始广泛受到重视。透过她和“琼妮和朋友”组

织,他们动员了大批基督徒义务同工,协助改善

TERRITORY

13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不到它的目的。我们愤怒,我们会控诉上帝,正

因为我们认为他背叛了我们的信任。一个无神

论者没有控诉上帝的理由,因为对他而言,这个

世界原本就是无常,就是偶然。但这并不等于他

就不会控诉。承受痛苦和折磨不仅是个哲学上

的问题,它直接挑战人类最深处对意义和生命

的期许。

今天,每当人们看到琼妮的时候,她总是给

人一种温暖、自信、非常善于表达的印象。人们

会不自觉地忘记了那无时不在的轮椅。但是,这

远非当年躺在医院里的琼妮。

1967年意外事故发生前不久,她刚刚接受

基督教信仰。她祷告说,求上帝帮助她更靠近

他。然而事故发生以后,琼妮在医院里躺了两

年的时间。医护人员企图稳住她的伤势,帮助她

复健。虽然家人非常耐心地照顾她,她的心情却

是极端恶劣,她经验到愤怒、沮丧、绝望。难道

这就是上帝答应她的祷告?

见她没有康复的可能,她的基督徒男友最

后也只好离她而去。这更增加了她的绝望。当

朋友们不肯帮助她自杀时,她就狠命地甩动脖

子,希望制造致命的伤害。她也开始抽烟,努力

期望在幻觉中丧失自己。

在这段时间里,她开始学习用牙齿咬着笔

画画。这也是医院的治疗方式,希望让她学得

一技之长。她借此发泄,用黑色墨水把整张白纸

涂黑,以表达她内心的愤怒,黑色的线条代表

她的世界一团漆黑。这就是她的心理状态!

在这最痛苦的日子,有人介绍了一位热情

的中学生给琼妮。史蒂夫(Steve Estes)比她

小三岁,是位迷上圣经的小伙子。他们开始一同

阅读圣经。琼妮的心情比较平静了下来。

她开始意识到,虽然这很难接受,但是上

帝看重她的灵魂更甚于她的身体。她开始反省,

看到在意外发生以前,自己的生命正在走向美

国青年人一般面临的滑坡。

然而,这次灾难竟然是上帝的旨意吗?她

本来对前途充满了憧憬,一个茁壮生长中的生

命好像突然被折断了,人生似乎没有了希望,这

怎么可能呢?她向史蒂夫陈诉自己的困惑。

史蒂夫想了一会,然后说:“让我还是用个

问题来回答你的问题吧。你认为,当耶稣痛苦地

死在十字架上时,那是上帝的旨意吗?”

他继续说:“耶稣不过是因着三十两银子被

出卖。那些喝醉酒的士兵拔他的胡须,残忍地鞭

打他。暴民们高喊着:‘钉死他!钉死他!’这怎么

这个世界向残疾人的对待。

琼妮1982年与同教会的肯·多田(Ken

Tada)结婚,婚后得到夫婿在工作上很多的协

助。她也从此被称为琼妮·厄尔克森·多田女士。

她透过“琼妮和朋友”,每天要制作五分钟

的广播节目,鼓励人们对上帝的信心。全美有超

过一千家电台每天播放她的节目。此外,她还到

各处教会传递负担,呼吁基督徒关心残疾人士。

此外,每个夏天她还举办家庭营会,宣扬上

帝的爱,以及上帝在她脆弱的身上所做的塑造

和改变。

最近十多年来,她孱弱的身体又加上持续

疼痛,让她饱受折磨。不但如此,2010年她的

助理发现琼妮胸口有了硬块。诊断的结果是第

三期的乳腺癌。让她又经历了割除手术和化

疗。因为她的骨质已经开始变脆,胸腔也开始萎

缩,所以医生决定暂时不用放射性治疗。

目前,还算暂时稳定。然而,这一切都没有

打倒她。真是让人诧异。不但如此,与癌症搏斗

更增进了他们夫妇的信心和相互间的感情。坐

在轮椅上与人谈话,她所绽放出来的热情、精力

和毅力让那些与他接触的健康人震撼。

多年来,琼妮的故事和事业感动了许多的

人。她也得到许多大奖,获得许多的荣誉,参与

并推动了许多救助残疾人的工作。在一般人的

眼中,她简直不是残疾者,而是个女强人!

控诉上帝后的顺服

苦难之所以难以接受,正因为它捅破了我

们的美梦;苦难之所以带来绝望,正因为我们看

琼妮1982年与同教会的肯·多田(Ken Tada)结婚,

婚后得到夫婿在工作上很多的协助。她也从此被称为琼

妮·厄尔克森·多田女士。

TERRITORY

14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可能是上帝的旨意呢?酷刑、不公、谋杀、背叛,

这些事怎么可能是上帝的旨意?”这段话让琼妮

哑口无言,因为她知道,上帝的计划就是让自己

的儿子走向十字架。这次的对话是个转机,让她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作思考。苦难的确是个奥秘。

上帝容让自己的儿子受苦,这说明了,救恩

也是借着苦难成就的。耶稣亲历苦难,所以他

能怜恤在苦难中挣扎的人。用琼妮后来的话说:

“上帝作为宇宙的创造者,当他藉着耶稣来到世

上,他实在是把自己放在残障的地位上。”

“我不过是乞丐中的一个”

人们注意到琼妮还是从她的画作开始,她

开始勤奋地工作,希望藉此重建破碎的人生。

她开始意识到,上帝往往用歪斜的枝子绘制出

一条直线。1976年,她出版了第一本畅销书《琼

妮》(中文译作《上帝在哪里》,2011年出版)。

1979年,在成立“琼妮与朋友”组织那年,

葛培理布道团邀请她在电影《琼妮》中扮演她

自己。不久,里根总统任命她为一个照顾残障人

士的委员会作顾问。她关注残障人的事业从此

开始。

他人看到的或许是个女强人,一个坚强的

基督徒,但是琼妮自己知道,她的信心很软弱,

经常要与残酷的现实奋斗。

每天早上一醒来,那瘫痪、无力、疼痛的身

体就告诉她,上帝也爱莫能助。可是她却用最正

面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尽力活出上帝的爱。她

的残疾提醒了她,这世上没有“兼职”的信仰。

她必须全力抓住上帝。

对她而言,上帝绝不含糊,在基督徒的信心

生活中,上帝把苦难放在正中央。“生活变得振

奋、有活力,不是‘纵使’有问题和打击,而正是由

于有问题和打击。”这种话从她的口里说出来,特

别真实。就是在治疗乳腺癌的痛苦过程中,她仍

然能够说:“我决定不让癌症把我打倒,我决定用

信靠上帝的态度来克服癌症的气焰。”

残疾人是上帝赐给教会的礼物

或许因为自己的残疾,琼妮更能体会人情

的温暖。她发现,人们对残疾有根本的恐惧。许

多社会有个巨大的潜规则,死亡比残疾还更好。

有残疾的人就是累赘,就是二等公民,他们是应

当被社会厌弃的。换句话说,生命的价值是用

他能否自理,能否生财来决定的。

琼妮深深体会:“一个社会的健康标志,就

是用它如何对待弱势者来衡量的。”看到许多

身体健康人的冷漠和短视,她不禁感叹说:“那

些感觉自己不需要上帝的人,很可能正是真正

有残疾的人。”

这是她这一辈子奔走奋斗的主要原因,她要

唤醒这个冷漠无情的社会。她所相信的不是一个

印在圣诞卡片上的耶稣,慈祥、和蔼、穿着白袍、

脸上放光。这位耶稣像圣诞老人一样,总是被一

群天真活泼,充满欢笑的健康孩子们围绕着。

许多人从小在教会里听到、唱到的,不就是

位含糖量很高、多愁善感的耶稣形象吗?这样

的耶稣更像是个无害的泰迪熊,他不过是人们

生活中的点缀和文化上的符号。

琼妮面对受苦的人群,那些被社会抛弃的

她告诉自己说:“这世上有许多比行走更重

要的事”。在一个采访中,她表示:“我让我的感

情服从我。我不容让它们领着我,掌管我的生

命。这就是知足的秘诀:知道活在当下,并用正

面的态度面向未来。”

琼尼在挣扎和软弱中抓住神。在一篇有关

苦难的书评中,她写道:我已信主多年,对圣经

上所有关于如何战胜苦难的章节都熟记于心,

也信靠上帝。但当我瘫痪平躺在床、还有肺部

感染并发症的时候,我的信仰就发生了动摇。

当我看到年轻的妈妈在她垂死的婴孩旁边哭泣

的时候,或是当我看到一个30岁的残疾水兵因

他的妻子无法承受煎熬而只能在养护院里接受

护理时,我就会对我所信靠的神产生怀疑。在世

界的某个角落,一个鸡圈开锁后,发现里面居然

躺着一个脑瘫婴儿饥渴交加时,我的信仰真的

会让我为之摇动。

她说:“多年来,我已深深体会到当自己正

身处切肤之痛时,即使是那些公义、正确、真

实的答案,也犹如在伤口上撒盐一般。当你撞

上人生的挫折和沮丧时,‘来自圣经的解释理

由’会让你不寒而栗。当你敞开心扉询问‘为什

么?’的时候,答案就都是好的;可是当你握紧

拳头咬牙切齿追问原因的时候,这些答案就会

给你带来伤害。”

她有次向听众谦卑地说:我不过是乞丐中的

一个,期望告诉其他的乞丐,到哪里去寻找食物。

也就是说,如何在受苦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她用

写作表达自己的体验:“有时候,上帝必须容许他

所憎恶的事情发生,来完成他所热爱的。”

TERRITORY

15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灵成天受到伤害,受到摧

残,这些人不需要一个软性的耶稣,那只能与婴

儿、绵羊和青鸟相认同。琼妮说:“你需要认识

的是个战士耶稣。”这个战士耶稣是严肃的,不

掺水的。他大有能力,要你振作起来。他要主导

你的情感,要改变你的生命。

我们如何去向一位身患绝症的孩子的母

亲去解释?我们如何去向那位因着遗传基因而

被癌症折磨的人去解释?如何告诉他生命的意

义?很多的苦难都是无解的,看不出意义的。人

们如何能够看见上帝?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报告,世界上有

10%的人是有残疾的。我们或许看不见,因为这

不是我们所放在心上的。琼妮向教会呼吁,要基

督徒积极关怀受苦的人群,显明上帝的爱。

其实,基督徒就是上帝在地上的使者,上

帝要求我们去安慰、疏解、扶助周围那些有残

疾和受苦的人,把他们带到教会,让他们经历到

温暖的爱。他们就是保罗所说身上“软弱的肢

体”,应当配得到更多的照顾、体恤。

琼妮认为,残疾人是上帝赐给教会的礼物,

他们帮助基督徒直面人生的苦难。只有当基督

徒开始认真接触周围遭难的人,我们才能体会

到什么叫做“严厉的恩典”。在帮助这些弱势找

到意义的时候,我们也才能对生命的意义和价

值有深一层的体会。

托尔金的《魔戒》和路易斯的《纳尼亚传

奇》为什么会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些故事把我

们带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那个幻想世界中的恶

魔、英雄和小人物的奋斗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孩

子们所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故事打开了他

们的想象空间,使他们感受到不同人生的可能。

可惜在现实里,我们所接触的不是这样的

世界。在这里,恶棍、小人、乡愿当道,怯懦、势

利、自大才是人生的现实。在这里,残疾人、贫

苦人和弱势者是要被淘汰的,因为他们碍眼,拖

累社会,带给人不愉快。在这里通行的货币是才

干、手段和关系,购买的是成功、财势和名声。

就连宗教也是一样,人们追求的不过是个能够

陶冶心性的信仰,好点缀严酷的人生,以积蓄奋

斗的能量。

至于不幸、灾难、残疾和受苦,这都是向上

游动的人所不愿面对的,也是他们拒绝面对的。

有时对于基督徒也是如此,正如琼尼所说:“要

承认的是,就像玻璃瓶内的腌菜一样,我们的脑

子常被世界的各种世俗的想法所包围,渗透。我

们被周遭舒适和便捷的文化所影响,所以我们

宁愿将苦难从圣经字典里移除。我们想要神来

支持我们的计划,让神做我们的‘同谋’,做一

个我们可以长期支配的人。如果他不是如此行,

就是对人的‘不友善’。”

但不是我们不愿面对,灾难和痛苦就不找

上门来,有时候你无处可逃。我们如果在心情

上暂时与现实世界疏离,我们就能对人生看得

更真切。这样,我们才有勇气,不单单寻求一个

“安全”的避风港,而是迎接挑战。《纳尼亚传

奇:狮子·女巫·魔衣橱》里有一段,当孩子们向

海狸打听亚斯兰的时候:

“噢!我以为他是个人。”苏珊说:“他很安

全吗?我害怕去见一头狮子。”

海狸夫人说:“亲爱的,你当然会紧张的。

如果有人站在亚斯兰面前而不会两腿打颤,那

么这个人不是比我们都勇敢,就是太愚蠢。”

“那他不很安全喽?”露西说。

海狸先生开口了:“安全?你难道没听见海

狸夫人吗?谁说安全?他当然不安全。可是,他

是良善的。我告诉你,他是君王。”

我们或许都是胆怯的,信心不足,或许本来

只想过个找乐子的人生,就像这些来到纳尼亚

的孩子一样。但是,狮子亚斯兰让他们坚强起

来,面对女巫。这也可以是我们人生的故事。

当现实的苦难象吼叫的狮子般遍地游行

时,它其实可以不再是我们唯一所关心的问题;

当我们看到那些受苦的人群的需要时,当我们

又看到那位受过折磨,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

站在我们的身边时,我们的视界就打开了。就如

路易斯所说的:“我相信基督教就像我相信太阳

的升起一样。并非因为我看到了太阳,而是藉着

阳光,我就能清楚看见一切其它的事物。”

(《境界》翻译义工苏瑾晞对本文亦有贡献)

TERRITORY

16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复苏的渐冻人

文/雷宇

当你不能再欢笑时,你才会意识到,能微微

翘起嘴角就是一种恩典;当你不能再举手梳头

时,你才会意识到,能轻轻抬起手臂就是一种恩

典;当你不能再跑步时,你才会意识到,迎风奔

跑原来是一种恩典。

太多的理所当然,让我们都在麻木中活着,

是上帝为我打开认识生命的窗户,让我明白,我们

活着不是理所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命运的底线被击穿

2003年,我住进了西安最大的军区医院—

疾病

西京医院,医生解决了我们全家人一年以来心

中最大的疑惑:“我到底是得了什么病?”

一年前我开始发现自己不能像正常人一样

跑步,慢慢上楼也很吃力,每次都要抓着扶手使

很大力气才能爬上楼梯,后来走平路也开始摔

跤。母亲觉得这不光是身体素质不好,或许我生

病了。

中考结束后,母亲带着我跑遍市里县里大

大小小的医院,可是没有一个医生能确切说出诊

断结果。直到住进西京医院,那里的老教授怀疑

我得的是免疫系统类疾病,但是他们光凭现有

的化验不能确认,我需要再做一次肌肉活检。

第二天,手术如期进行,当医生把麻药针扎

进我的大腿,我狠狠咬着牙齿,麻药就像千万只

蚂蚁在咬我,难受极了。腿渐渐麻木,医生用刀

子在我大腿上划出一道4厘米长的口子,当时我

还听到主治大夫一直在叮嘱开刀的医生:“她是

个女孩,你尽量开小点。”

做活检的肌肉必须是最靠近骨头的肉,所

以当伤口一层层剥开后,医生发现之前切口太

小,肌肉样本取不出来,而当他正要再切的时

候,我开始感觉到疼痛,我哭了,可是不敢出声,

因为我知道站在门外的妈妈已经虚脱了,如果

我再哭出来,她会受不了的。我不知道支撑我的

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终于有医生看到我在流泪,才知道原来我

TERRITORY

17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骨髓凝固的话,就要重新再抽。

蒙上帝的眷顾,我的骨髓每次都抽的很顺

利,而且培养的时间从来不会延期,都是如期回

输的。这次手术之后胸大肌基本没有萎缩的迹

象,并且慢慢开始长肉了,我的性命终于保住了。

回家休养的那段时间里,我焦急而又耐心

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些植入体内的干细胞修复

我损伤的肌肉,等待着有一天我也能象正常人

一样,行走自如。人比之前胖了一些,肌肉没有

再萎缩,但是力气仍旧没有恢复。我再次灰心想

要放弃,我知道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或许不该

再奢求什么。虽然没有等来身体的完全康复,但

就在我最失望的时候,一扇新的窗户为我打开

了,尽管当时的我那么悖逆。

还记得那天的阳光特别温暖,冬日里少有

的晴朗,母亲陪我一起去院子里晒太阳,同院的

阿姨看见我们就走上前打招呼。我们跟她并不

是很熟,只是交电费打过几次交道而已,但是

那天阿姨主动跟我们攀谈,说过几句之后,才知

道我们是去做手术了。她什么话都没说,就只问

了一句:“你们信耶稣吗?”然后她就跟我母亲

谈了很多教会的事情,大意是让我们信耶稣,因

为耶稣能医治人。她还送给我们一个牧师讲道

的MP3,我不屑一顾地揣进兜里。

母亲只要听说哪里可以治我的病,无论如

何她都要去看看的,即使当时她并不认识这个

信仰。每个星期天,她都会跟着那个阿姨去教

会。有一次弟兄姊妹唱诗歌的时候,母亲突然

哭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内心被很深

地触碰到,她根本不会唱,但眼泪却止不住流下

底整整五年,她总觉得还有希望,因为医生并没

有说这是绝症,哪怕终身服药也行。可是看到我

那副模样,她心里的最后防线也快要崩溃了。

整个暑假,母亲在家里每天都跟我说,要

不去北京协和医院,要不去成都华西医院。我心

里认定再治也是白花钱,反正一辈子这样过也

行,我就以北京奥运和汶川地震为由,拒绝了母

亲的提议。

我的性命终于保住了

一位同学提醒我,可以上网查查有没有相关

的先进治疗。我在网上找到一家石家庄的医院,

他们那里专门治疗这种病。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给母亲打了电话,结果母亲隔天就赶到学校,帮

我办好请假手续,带着我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经过一夜颠簸,我们来到那家医院门口,看

到那家医院后,我的心就凉了,那是一家又小又

旧的医院,我心里想,西京医院那么大,都治不

好我,何况这小医院呢!当时我就想着进去看

看,了了心愿就回家吧。但是当我们走进门诊大

楼的时候,导医台的护士一看见我,就猜到我大

概是什么病,要挂什么科。我当时很惊讶,以前

遇到的许多专家都没听过这种病,或许这家医

院真的很专业,我心里燃起一线希望。

等我们见到之前联系的免疫科主任时,他

告诉我们,因为我病史比较长,所以建议我们做

“间充质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骨髓用我自己

的,因为我没有兄弟姐妹,父母的排异性很大,

所以只能用自身的骨髓,每次大概要抽二十毫

升的的骨髓,总共抽3次,不过假如哪一次抽的

已经有痛感了,或许是因为麻药打少了,所以越

往下面疼痛会越明显,他们又给我注射了麻药。

直到出院后的五六年里,我伤口处的肌肉都没

有知觉。

终于没白受苦,检验报告出来,显示是肌肉

炎细胞浸润,最后诊断为多发性肌炎。医院用

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帮我治疗,可是直到出院

前,我没有任何好转,整个人却胖了一大圈,以

至于后来回学校看书的时候,只有把书举到眼

前才能看到字,因为我的脸肿得已经挡住了俯

视的视线。

出院回家后,母亲并没有放弃我的治疗,她

找各种各样的医生,各种各样的药方,不断针

灸,不断按摩,中药更是每天必有,我经常苦中

作乐地对同学说:“我每天都不用喝白开水了,

每天两大碗中药足以补充我体内的水分,治病又

解渴,一举两得。”我经常以为并且已经默认我

一辈子可能就是这样了,不好也不坏。

可是到了2008年,连这个想法也显得幼

稚,命运的底线再次被击穿。我的身体开始逐

渐消瘦,之前虽然因为激素的缘故胖了一圈,但

是很快就瘦回去,而且越来越瘦,力气也大不如

前。那年暑假回家,刚到楼下,就看到匆匆下来

接我的母亲,我并没有注意母亲的表情,就随她

上楼了。后来她才告诉我,当时她看到我第一眼

就倒吸一口凉气,因为我胸大肌已经严重萎缩,

她知道医生跟她说的时间快要到了。

2003年诊断结果出来,医生说如果没有疗

效的话要做好思想准备,假如将来胸大肌出现

萎缩便可能会窒息而亡。母亲把这句话压在心

TERRITORY

18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来。聚会结束后,讲台上有人问谁愿意相信耶

稣,母亲一下子冲到台前,把我和她的名字写在

上面。

谁能准确知道我们的缺乏

从那之后,教会知道我家的情况,她们一

行五六人同来家里看望我。她们大都是五十多

岁的教会同工,其中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

奶,她们并不知道我家的具体位置,但就凭着一

个地址一路打听着来到我家。

那天,天气特别冷,大白天我都钻在被窝

里,但她们却是顶着凛冽的寒风来到我家。她们

跟母亲聊了一会之后,就说要为我祷告,那时我

并不知道祷告是干什么,我只是呆呆地坐在那

里听她们祷告,突然有几个长辈哭了,而且哭得

特别伤心,仿佛那痛苦就是在她们身上一样。

自从我得病一来,尝尽了人情冷暖,就连亲

戚也与我们疏远,我能依靠的只有我的父母,更

多的是依靠我的母亲。但是她们的到来,她们

的祷告,让我看到了一群不一样的人,一群被爱

包裹,又用真诚的爱去爱别人的人,当时的我就

是被这种爱深深地吸引。

后来渐渐地我去教会聚会,而且我发现我

高中的数学老师竟然是那里的牧者,上高中时,

我就觉得他与其他人不一样,他的谦卑柔和就

像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一样,到教会之后我才

知道,原来信耶稣可以使人在生命中养成这样

的品质。

那段时间虽是回家休养,但每天还是要继

续吃药,继续打吊针。每个月高额的医药费,成

了家里最大的难题。

有一次在寄钱买药的前两天,母亲把家里

的硬币都拿出来凑数,也只凑到200多元,足足

差了两千多块钱。母亲那时候还不怎么会祷告,

而且母亲每次有什么事都是自己担着,从来不

跟我和爸爸说,免得增加我们的负担。

就在寄钱的前一天,教会的长辈们又来家

里看望,我们一起祷告完后,他们准备离开。走

的时候,母亲发现一位长辈正往我们家的沙发

缝里塞钱,她就拽着长辈的手,婉言谢绝,因为

能来探望,我们已经很感激了,再拿钱实在过意

不去。但长辈说这是神给她们的感动,说我们家

需要这些钱,让我们以感恩的心从神领受就好。

听到这样的话,我们虽然不是很懂,但只能先接

下来,因为确实很需要这笔钱。等大家走后,母

亲把塞的钱找出来,加在一起不多不少刚好是

差的医药费!

刚开始,母亲觉得是巧合,并没有多想。但

到后来只要我们药费一紧张,寄钱的前一天就

一定会有人来看望,每次给我们的都不多不少,

正好是我们所需的!这下母亲开始相信了,因为

没人知道我家的需要,而且每次的药费都不同,

医院配好药算好钱后才临时通知我们。如果说

有谁能准确地知道我们的缺乏,那就只有上帝!

是他把感动放在弟兄姊妹的心里,赐给我们这

一切所需的。

把自己完全交在他的手中

那段时间我的高中老师一有机会就来家里

看我。有一次他说,教会一直为我和另一个小男

孩一起祷告。那个小男孩是肾病患者,而且已经

很危险了,但教会为他祷告一段时间之后,小男

孩奇迹般地好了,等他再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医

生都不敢相信化验结果,他的肾脏一个加号都

没有,与常人无异。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兴奋,

我想只要我好好信耶稣,我也一定能好起来。

我殷勤地去参加主日,教会无论大小聚会,

我都去参加,我那时候完全是把主耶稣当成可

以让我痊愈的医生来信他。每次聚会我都不愿

意也不敢听见“奉献”这个词,因为我不知道我

把自己奉献之后要付怎样的代价,或许要去偏

远的地方,或许……总之,各种奇怪的念头好象

被塞进来充斥着我的脑袋,令我害怕“奉献”。

我不愿意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因此无法与神

建立亲密的关系。

终于,上帝藉着一次青年聚会教导我。在那

次聚会中,我看到全国各地年轻的弟兄姊妹一

TERRITORY

19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同聚在上帝的家里,述说上帝的恩典。我觉得很

惊奇,我一直以为信耶稣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或者象我这样是因为自己有需要才来的。可是

他们每个人都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为什么要信

耶稣?而且一看就是发自内心的相信,发自内心

的喜乐。

当我看到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小男生,在讲

台上真诚地讲圣经故事的时候,我的眼眶由湿

润到“决堤”。我终于在心里开始认识到这位神

是生命的主!

那天晚上回到家,我跪在客厅里,一个人痛

哭流涕地祷告:“主啊!我只有感谢赞美你!即

使是这样的我,你也不嫌弃,让我听到你的真

理。孩子竟然还不愿意把自己交在你的手中,除

了亏欠,还是亏欠。只有把自己以后的日子都交

在主的手中,惟求主带领孩子走过。”这样祷告

之后,心一下就开了,像是从捆绑中释放出来,

骤然轻松。从那天之后,我才开始认真读圣经,

认识这位神。

可以承受的重担

有一天,母亲在电视上看到,原来西安323

医院2003年就已经能做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

母亲后悔这么晚才知道这个消息。其实,我原本

是一个以为做任何事情只要自己尽最大努力就

一定能行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病,我很难真正伏

下身来跟主说:“孩子只有依靠你,孩子只有交

托你。”

2010年,在我准备复学之前,有一天我在

客厅里站着,觉得双腿特别有劲,我试着蹲下

去,想扶着膝盖站起来,之后就发生了意想不到

的事情,我真地站起来了!要知道,八年来我都

无法扶着膝盖站起来,但是那天我赫然站在客

厅里。

父母瞪着眼睛看着我,他们也不能相信这

个事实,因为那时已经过了恢复期,医生说半年

里会有效果,如果没有的话,之后基本也不会有

了。我们一家人都哭了,一起在客厅里唱诗祷告

赞美主!因为神知道我回学校所需的力量,就

如此加给我。

我 顺 利 大 学 毕 业,找 到了一 份工作,到

2013年的时候,我得病整整11年了,可能因为

工作很累的缘故,我的状况又开始变差。

7月,我再一次踏进西京医院住院部,想尝

试一下免疫球蛋白的疗效。2003年医生建议

过,但因为经济原因我们放弃了。入院后,情况

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所有的医生和教授都认

为十年前误诊了,我的病不是多发性肌炎,而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就是俗称渐冻症的遗传性

疾病,无药可治!

听到这些,希望轰然倒塌,多年来的最后一

根稻草终于落下来,压在我们身上。我以为我

会就此消沉,再也爬起不来,但是上帝知道一

切,我内心竟出奇的平静。我可以很坦然地跟弟

兄姊妹诉说我的病情,虽会流泪,但并不悲痛欲

绝。

如果2003年我就知道这个诊断,说不定我

已经活不到现在。一纸误诊,维系了我们一家十

年的希望,我上完了大学,找到了工作,像所有

同龄人一样体验着平凡生活。当弟兄姊妹知道

消息后,他们来看我,都觉得我住院前与住院后

情绪变化不大,我还是那个幽默爱笑的我,主

耶稣把平安放在我里面。

想想真是感恩,神知道2003年的我和家

人,担不起那副重担。当十年后我们得知真相,

我们已经强壮得可以接受。

更奇妙的是,当母亲拿到我第二次肌肉活

检的化验单,给2008年做手术的石家庄的医生

打电话时,她毫不惊讶地告诉母亲,当年我去的

时候,他们已经怀疑我是肌营养不良,只是那时

他们没有告诉我们,但用药时都在朝这个方向

用。虽然是误诊,但其实我的治疗并没有耽误。

就在西京医院说无药可治的时候,我们了

解到还有一种药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而这种

药就是石家庄的医院之前已经给我用的药。当

母亲跟西京医院的医生提起时,医生都不知道

有这种药。

而且,他们已经觉得我是个奇迹,因为按

他们的推算,最迟到2008年我应该已经瘫痪

在床了,但直到现在我还能走路,虽然走得不好

看,但我还能走,这真是解释不通!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只有感恩,只有赞美!

因着我还能呼吸还能走路,我感恩;因着我还

能写字还能唱歌,我感恩;因着我还能上班还

能参加聚会,我感恩;因着神赐下对我不离不

弃的母亲和细心教导爱护我的属灵长辈,还有

那么多爱我的弟兄姊妹与帮助我的朋友,我感

恩。

神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

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TERRITORY

20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蒙娜丽莎的微笑 处,说明女儿的情况希望能调到下铺,却碰到

了钉子。就在雷妈妈为女儿的住宿问题忧心不

已时,她遇到了学校领导,领导听完雷妈妈的

诉说(雷妈妈并不知道对方是谁,只是倾诉一

下),立刻安排雷宇住进了学校专为身体不便

的学生准备的特殊宿舍—比普通宿舍宽敞很

多的四人间,有四张舒适的单人床。此后大学

四年,雷宇就住在这里。

雷妈妈为了照顾雷宇,希望能在西北大学

找到一份兼职。可是没有任 何关系背景与熟

人的母女俩完全没有头绪。雷宇上体育课,雷

妈妈在旁边看着,想着去哪儿找工作。与雷宇

第一次见面的体育老师得知后,告诉雷妈妈,

学校后勤部刚有一名保洁阿姨嫌工资太低辞

职了—平时即使是保洁的工作,人员也是固定

的。雷妈妈于是很顺利地获得了这份既能照顾

女儿又能有点收入的工作。当时月工资只有几

百元,但她已经知足。

为了省钱留给女儿用,雷妈妈舍不得在校

外租房子,就睡在放清扫工具的工具间里。工

具间狭小拥挤,睡觉时身体舒展不开,只能蜷

身而眠。但雷妈妈觉得能让她有个不花钱的睡

觉的地方已经很好了。

工具间冬天里没有暖气,雷妈妈只有一条

薄棉被。她告诉雷宇,有一天晚上,她越睡越

冷,冷得浑身发抖,像掉入冰窟窿,感觉冻得快

要死掉了。她在睡梦里大喊:耶稣救我,主你救

我!然后,渐渐地她竟然不再觉得冷了,甚至暖

文/许嘉璇

初次见到雷宇时,我以为她是一位

害羞内向对人冷淡的女孩,因为她几乎

面无表情,说话的声音也很小很轻。

然而当我们一起促膝而谈,听她一

点一点地讲自己的故事,我才发现,雷

宇其实一直在微笑,发自内心的喜乐的

微笑—因为疾病,因为面部肌肉“不听

话”,她只能拥有淡淡的不易察觉的微

笑—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

雷宇得的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这到底是怎样的病,普通人难以理解,

她和家人也是用了十年时间才确诊。然

而除了“病人”这样的身份,生活中的她

和普通女孩一样,读完了初中高中;考上

了重点大学—西北大学中文系;在大四

临毕业时,她甚至先于班里很多同学找

到了一份文字编辑的工作。这样的经历

对于很多人来说顺理成章,而于她,实在

是奇妙的恩典。

初中高中,她能上课的时间连班里

同学的一半都没有。上学,休学,治病,

再上学……但她的成绩一直都很好,考取

了西北大学。

然而上大学第一天,她就开始面临

新的困难。大学宿舍是上下铺,她被安排

到上铺。送她来学校的雷妈妈去找管理

TERRITORY

21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和起来,于是安稳地睡沉了。第二天醒来,发现

薄棉被掉到地上了,可是她全身热乎乎的,脸

蛋都是红扑扑的,她就在工具间里赞美主。

从此,她住的工具间,虽然没有暖气,甚

至按理说是整个楼里最阴凉的地方,可是只要

一进去,热气就扑面而来,盖条薄棉被睡觉足

以。其他保洁同事听雷妈妈说她的工具间暖

和,都不相信,因为她们的工具间已经冷到湿

拖把都冻成冰块了。从此大家的拖把就都放在

雷妈妈的工具间,这样就不用每次先解冻了。

因为雷妈妈是新来的,保洁同事有意和她

过不去。比如刚扫干净的地面,转眼就被撒上

了雪花般的碎纸片……但雷妈妈从不去计较

什么,地上脏了就重新去收拾。她很单纯地相

信,不要恨别人,主会帮助她。过了一段时间,

同事们非常惊讶,觉得这个人很特别,真是好

人!渐渐地,雷妈妈反而成了被帮助最多的人:

需要请假照顾雷宇时,同事们就主动帮她干

活,不让她请假免得扣工钱;她太累身体吃不

消时,同事就让她坐在旁边,她的活她们帮她

干完。

雷宇大学期间只有一位腿部有残疾的室

友。等那位室友毕业离开后,偌大的宿舍就只

有雷宇一人住。宿管员看到雷宇和妈妈的情

况,主动请雷妈妈搬到雷宇宿舍住,这样雷宇

能获得更好的照顾,雷妈妈也不用睡得很辛

苦。雷宇的同学们都很喜欢来她的宿舍玩,因

为那里有家的温暖,雷妈妈也会给大家做很多

好吃的。所以西北大学的四年,对于雷宇和妈

妈来说,充满了温馨的回忆,充满了感恩。

快毕业的时候,雷宇看到同学们整天跑招

聘会,四处投简历找实习,她也很希望能找到

工作。雷妈妈安慰她说:“以你的身体情况,能

顺利拿到大学文凭已经很好了,毕业后回家,

妈养着你。”同学们也说,现在找一份工作多难

啊,我们都还没找到,何况你呢?同学们说得

也没错,雷宇走得很慢,赶公交车对她来说太

辛苦;她需要经常看病吃药休息,工作可能时

常会中断—什么样的工作或老板不在乎这些?

可是雷宇真的希望能有一份可以贴补家用的工

作,读了这么多年书,她也想体验一下工作的感

觉。她只能向主祷告。

离毕业没多久时,雷宇一位要好的同学告

诉雷宇,她所在的公司老板了解到雷宇的身体

状况后,依然愿意面试她。这位同学在这家公

司已经干了一段时间,她的老板希望她能帮忙

招聘员工,组建一个编辑小组。同学几乎立即

就想到了雷宇。而她的老板是医学专业出身,

对雷宇的疾病是有所了解的。同学向老板保证

说,雷宇虽然身体不好,可是专业扎实,工作认

真。面试后,老板不但愿意招雷宇,还给了她特

别的福利:平时在家办公,需要时再去单位,如

果因病需要请假也没问题。

雷宇就这样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工作,她高

兴极了,告知同学们好消息时,大家也高兴得难

以置信!而给她介绍工作的同学,在雷宇入职

后没多久就辞职了—她告诉雷宇,她早就想辞

职了,只是一直拖着;雷宇来了,她对这家单位

就更没有留恋啦—就好像把雷宇招进来后她

的任务就完成了一样。

这一切就像为雷宇切身安排好了一样,而

且安排得细致入微,恰到好处。雷宇和她的家

人知道,这些不是巧合,是她的主在帮助她,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雷宇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多。虽然大部分

时间是在家工作,但她丝毫没有松懈。老板日

益信赖她。她若是需要请假治病,这位私企老

板也不会扣她的工资。甚至当她身体吃不消

时,也同意她请长假休养。

“一路过来,我真的觉得加在我身上的恩

典数算不清。”雷宇轻轻地说道。我听着她的

经历,内心也充满了喜乐。曾经有一部日剧《一

公升的眼泪》,里面的女主人公得的病虽然和

雷宇不同,但症状比较像。女主人公从患病后

流了太多太多眼泪,也让看到她故事的人流很

多眼泪。

2014年春节后,雷宇和妈妈辞掉工作,离

开了西安,回到宝鸡老家。但与雷宇在一起,透

过她清澈单纯的眼睛,我只看到了满满的平安

喜乐。虽然展现不出开心的笑容,但她还有爽

朗的笑声,幽默的言语,美好的文笔。

即使这些她都展现不出来了,她还有一个

健康的被主爱充充足足包围的灵魂,以及爱她

和她爱的爸爸妈妈,弟兄姊妹。

TERRITORY

22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德国达豪集中营见闻录

文/范学德(发自德国慕尼黑)

位于慕尼黑市郊的达豪(Dachau)集中

营 ,大门套小门,小铁门上铸造了两行大字:

“ARBEIT MACHT FREI” (“劳动使人自

由!”)。

这是达豪集中营最著名的口号,出自德国

集中营

比死更可怕的:

毫无意义的生

作家Lorenz Diefenbach1872年的小说《劳动

使人自由》。马克思特别欣赏这句名言,达豪集

中营的头子、党卫队将军西奥多.艾克更喜欢,

并把它作为集中营的口号,也是纳粹其他集中

营的共同口号。

达豪集中营是纳粹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

并成为纳粹(国家社会主义)反人类的标志。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及其同伙上台,3月20

日,刚上任11天的慕尼黑警察头子希姆莱在新

闻发布会上宣告,要在达豪建立一座劳改营。次

日,报纸宣布,这座集中营将能容纳五千罪犯。

3月22日,达豪集中营正式启用。当天,第一批

囚犯—“政府不喜欢的人”或“人民祸害”被押

进集中营。

TERRITORY

23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说明,贴在一块块大白布上,白布悬在半空中,

微微飘荡,一时间,我觉得自己看到了中国传统

殡仪中举起的灵幡。

一张张大照片,显示了纳粹主义的“人种政

治”分类学,国家敌人、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

人、君主主义者、犹太教徒、教会的神职人员以

及耶和华见证人、同性恋者,都属于必须从社会

上被清除的同一种类:“人民的祸害”,共享一个

罪名:“危害国家安全。”

社会民主党人等政治犯佩戴红色三角形;

耶和华见证会人,紫色;同性恋者,粉色;吉卜赛

人和其他“反社会”或“好逸恶劳”的人,黑色;

普通罪犯,绿色。最重要的是,你的名字被取消

了,从此按照数字编号,这意味着,从此你不再

是人,仅仅是一组数字,随时可以抹掉的几个字

母和一个彩色的三角形。

我立刻联想到四九年后中国大陆的“人种

政治”分类学:地(地主)富(富农)反(反革命

分子)坏(坏分子)右(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

中,又加上了叛徒、特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

权派,后来,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无论你被

归到哪一类中,都是人民的敌人。

一张张“活人医学实验”的照片,立即让

我的心揪了起来。多年前看过《第三帝国的兴

亡》,那些“活人医学实验”的故事,曾令我心惊

胆颤。现在清晰的画面就在眼前,冻僵了的囚犯

被放到热水中,实验人员记录下他们复苏的数

据,但照片上显示的却是他们闭上了眼睛。另外

的照片显示,高压舱内,囚犯被持续加压,直到

死亡,又是“科学数据”,又是死一般的表情。

纳粹把这些实验者大都归类于“职业犯罪者”,

其实多为战俘。

据《达豪集中营》一书介绍,Dr.Claus

Schi l l ing 医生在1942年开始病毒实验,让

1100个囚犯感染上病毒。而后,多少人死于病

毒实验永远不可知。同年,党卫军医生Rascher

(拉舍尔),于5月15日写信给希姆莱,提出要进

行空气压力的医学试验,共200多位政治犯和

波兰神职人员被实验,其中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的人死亡。拉舍尔报告说,他们中有的人五脏六

肺都爆开了。

1942年8月开始,拉舍尔又进行了冰冻

医学实验。党卫军将囚犯穿上制服,浸入装满

冰水的大池子中达数小时之久。先后有360至

400位囚犯被实验,其中,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

人死亡。

《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美国作家威

廉夏伊勒说,党卫军医生从事这些“活人医学实

此后,达豪集中营一直使用了十二年,直到

1945年被美军解放。这是德国唯一使用如此之

久的集中营。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就是在此进

行的血腥的反人类活动。

80年后的今天,朋友潘尧之带我走进达

豪,我可以亲眼目睹这个非常所在。

首先进 入的展室,当年是 集中营的管 理

处,现在开辟为纪念馆,陈列着各种文献资料。

第一个强烈印象就是一张大地图上标注了纳粹

在各地所建的集中营,密密麻麻一大片。纳粹,

国家社会主义,有德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把整

个国家变成一座集中营。

“人种政治”分类学:从此你不再是人

当年走进这里的囚犯,头发和身上的毛发

都被剃光,裸体进行检查、淋浴、消毒,换上囚

服。佩戴上是哪一类人的胸章—涂上不同颜色

的一个三角形。然后,被关到囚室中。如今这里

几乎没有什么展品,更无任何装饰品,连颜色也

简化到几乎只有黑白两色。两排水泥柱子,一根

接一根支撑着囚室,中间,什么也没有,看不见

的恐怖,似乎还在四下徘徊。

几个图板上贴了一张张图片,有彩色的,但

大都是黑白的。上面,有纳粹的宣传画、游行图

片,还有他们的革命业绩。纳粹的宣传作得不错,

一方面,给德国人民打气,说他们站起来了,是最

优秀的种族,不再受英法这些腐朽国家的欺负

了;希特勒成了德国人民的大救星;另一方面,制

造敌人,一批接着一批,犹太人首当其冲。

一个展室接一个展室。一张张照片和文字

达豪集中营小铁门上铸造了两行大字:

“ARBEIT MACHT FREI”(“劳动使人自由!”)。

TERRITORY

24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验”,德国“全国成千上万名第一流的医生,知道

他们的罪行,但从所有的文件来看,这些人一生

中竟然没一个人提出最轻微的抗议。”

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思想家薛华在其名著《前车可鉴》中

梳理历史: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影响广泛,斯

宾塞更将这个有待进一步证明的生物进化理论

应用到人生的每个方面,发展成为社会达尔文

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中适者生存、弱肉强食都是

必然的过程。1872年巴佐特更将该理论应用在

民族发展上,形成种族主义。这种思想延续下

去,必然产生纳粹运动。希特勒本人就曾说,自

然界定律一定离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基督

教和基督教所讲的仁慈应该用“弱肉强食的伦

理观”取代。有这种想法,在达豪的种种行径就

不难理解,用毒气杀死600万犹太人的行动也

就成了自然的结果。纳粹兴起有许多原因,其中

一个是当时在德国传统的基督教舆论的影响力

已经消失。

“请记住我们是怎样在这里死亡的”

在极其压抑中,我和潘尧之走出了这长长

的一排展室。展室正中央前,一组深褐色黑色

的巨大青铜雕塑,悬在半空上,七个只剩下骨头

的囚犯身体,犹如骷髅一般,或躺,或跪,弯曲

着,倾斜着,向四方伸出了瘦得变形的手和脚,

但一面巨大的铁丝网拦住了他们,有的如鸡爪

子一般的手正被倒挂在铁丝网上。

这是在饥饿与死亡面前挣扎的囚犯。1968

年十月,艺术家Nandor Glid把这组群雕献给

Barbara Distel记载了在“点名操场”上发

生的一件事。1938年1月23日,一个囚犯逃离了

集中营。党卫军命令全体囚犯在操场上站了整

整一夜,寒冬,黑夜,阴冷,只有冰凉的小雪花,

一片片地飘下。落在囚犯的头上,钻进脖领子

中。那一夜,许多囚犯被冻病,死亡。

“点名操场”边上,有一排木板平房,就是

当年的囚室。陈列着囚犯当年使用的木床,上中

下三层,最上一层,几乎要到棚顶。我刚看过几

张照片,苦难中的囚犯,就是趴在这些床上,发

出了绝望的目光。

又一间,是抽水马桶,两排,十几个,一字摆

开,面对着面。隔壁,洗漱室,两个圆形的水龙

头。还有一间的样子像是教室,一些长条凳,一

行一行地摆开。莫非,这里也要政治学习。

我总觉得,强迫囚犯政治学习,这是苏俄

社会主义的发明,强迫自己的敌人接受自己的

思想,赞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及其伟大的领

袖。还有,斗争,帮助思想落后的囚犯。

达豪集中营著名的军营X建筑,就是集中

营的毒气室和焚尸炉。

入口处,在一排松柏的树荫下,立着一块青

灰色石碑,上面刻着几个大字:“请记住我们是

怎样在这里死亡的。”

我们走进焚尸房,两座焚尸炉就在眼前。每

座焚尸炉有两个炉口,现在都敞开着,空空荡

荡。而当年,每台一次可以焚烧两三具尸体,一

个个囚犯就是在这里被扔进炉子里,烧成灰烬。

日日夜夜,没有呻吟,没有叫喊,没有哭泣,没有

写下一行最后的文字,更没有亲人陪伴,只以待

了在集中营遇难的纳粹囚犯。雕像下面的大墙

上,是两组数字:1933—1945。

雕像面对着空旷的大广场,它能容纳几千

人,这就是当年的“点名操场”。

据介绍,点名非常严格。只要你不死,就必

须亲自参加点名。如果你死了,你自己来不了,但

在被正式注销前,其他人必须把你从囚室中抬

到你所在的位置。

站在这里,怎么也无法想象当年站在这里

的人,每一天,早晚两次,来这里,列队,立正,

屏息,被点名,被训斥,被惩罚,被羞辱,被叫出

来,被自杀,被枪毙。

站在“点名操场”,怎么也无法想象当年站在这里的人,

每一天,早晚两次,来这里,列队,立正,屏息,被点名,

被训斥,被惩罚,被羞辱,被叫出来,被自杀,被枪毙。

TERRITORY

25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罪之身,孤独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化为灰烬。

没人知道这两座焚尸炉焚烧了多少囚犯,

在集中营后期,这里一天到晚烧个不停,直到达

豪解放。美军到此后发现,大约还有7500具尸

体没来得及焚烧。衣物堆积如山。

战后,有关部门要拆除这座焚尸房,被达豪

集中营的幸存者们制止了,他们要留下纳粹党的

罪证,让世人看到,一个不受限制的极权制度会

造成如何的灭顶之灾。

焚尸房与毒气室直接相连。举世闻名的毒

气室不到两米高,屋中什么也没有,微弱的光线,

从窄小的铁窗口透进来的。天棚上有三个不起眼

的小洞,毒气,就是从这小孔中放进来。据说还

有冲洗的下水道口,但我没看到它们在哪里。

我的腿发软了,胸口闷,那种窒息的感觉好

久没有散去,心一阵阵地痛,欲哭无泪。接下来的

一个房间,也是空空荡荡,只在门上方写着一行

德文字—“Brausebad”(淋浴室),被押送到这

里的囚犯,被骗说要进去洗淋浴,他们脱光了衣

服,赤身裸体地走进了那一扇门—地狱之门。

焚尸房的一侧,有一个像是花园的去处,高

树林立,一道矮墙,分开了树林,地面上,厚厚

的一层藤叶,绿色犹存。这里就是处决囚犯的地

方,被称为“射击场”。当年,犯人被带到这里,

靠墙站好,枪毙。

1941年,第一批苏联战俘被押送到德国,

他们在途中被折磨死,从火车站到集中营,走不

动了,就被装进卡车中,到了集中营后,仅仅几

天,6000名战俘全部被枪毙。整个二战期间,

共有大约370万苏联战俘被送到德国。在达豪

枪毙了多少战俘,具体数字永远也不可知了。

囚笼里的聚会,“天堂的缩影”

达豪集中营有两个著名口号:其一“劳动使

人自由”;其二:“有一条路通向自由,其里程碑

是:服从,勤奋,诚信,有序,清洁,节制,真实,

自我牺牲,热爱祖国。”

于是,劳动,劳动,无尽无休的劳动,超负

荷的劳动,一天至少劳动9到11个小时,每周7

天。犯人只有高烧超过了40度(104F),或站不

起来了,才可以停止劳动。“劳动使人自由”,变

成了“劳改直至死亡。”

劳改犯们在饥饿的状态下从事劳动。饥饿

成为集中营内的首要问题,一张张皮包骨的照

片,成为饥饿的铁证。由于缺少维持生命的最

基本食物,许多囚犯被活活饿死。1945年,当纳

粹集中营被美军解放时,自由了的囚犯,终于吃

到了美军供应的丰富食物,万没有想到,因为胃

早已不适应如此丰富的食物,特别是肉,上百名

囚犯居然被“撑”死了。

据Barbara Distel报道,转移途中,上百人

被关在一节车厢里,卡车里,除了一片面包,没

有水,没有医药,没有一点照顾。几天转移中,

囚犯们甚至没地方能坐下休息一会。从1944年

7月2日到6日,2521名囚犯从Compiegne(贡

比涅)被转移到达豪,仅仅四天,就有984名囚

犯死于途中。1945年3月26日,就在达豪集中

营解放三天前,据希姆莱的命令,7000名囚犯,

在党卫军的冲锋枪下被强迫转移。踏上了从达

豪南部到泰根湖 (Tegernsee) 的死亡行军之

旅。在这六天死亡行军中,这些身体虚弱又饿

得半死的囚犯,任何一个人如果走不动了,立即

被枪毙,还有许多囚犯,没等到被枪毙,就已饿

死累死倒毙在路上。

在达豪劳改营,纳粹还发明了另一种折磨人

致死的酷刑,就是让犯人从事一种毫无意义的劳

动,把一堆石头从这里运到那里,然后,再从那

里运回来,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直到人发疯、自

杀。由于无法忍受痛苦,看不到活下去的任何意

义,一些囚犯选择了自杀或逃亡,但都死了。更恐

惧的是,当党卫军想摆脱某个囚犯时,他竟然命

令囚犯自己吊死自己,不然的话,就慢慢地把你

折磨死,于此绝境,许多囚犯选择了快速自杀。

弗兰克说:“人会为意义而生,也肯为意义

而死”,一旦失去了意义,人就活不下去了。“正

因为寻找意义,包括在苦难中活下去的意义,因

而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在集中营中,居然出现

了宗教热。”弗兰克说,“人就是这么奇特,他必

劳改犯们在饥饿的状态下从事劳动。饥饿成为集中营内

的首要问题。

TERRITORY

26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须瞻望永恒,才能够活下去。”

20世纪反映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三本独特

著作之一《密室》所记录的柯丽·邓·波姆一家

人在二战期间集中营内的真实经历,就给出了

这样的见证:在黑虱遍地、尸体成堆像阴间一

般的集中营里,信仰却保有了人的尊严,通过一

本藏起来的荷兰文圣经。

柯丽也深深体验到,集中营里有太多毫无

意义的苦难存在。从早晨直到夜晚熄灯时止,

只要女囚们不必出去排队点名,就聚在一起。

这个圈子越来越大,她们不明白为什么总有无

人监视的时刻赐给她们,她们好像一群无家可

归的弃儿,围着一堆熊熊的烈火,围聚在圣经旁

边,把自己的心交出去,让圣经中的光与热来护

庇她们。

在淡弱的光线下,柯丽重新翻开那一页。

“这就是了: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

要向众人忍耐。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

以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

追求良善”,这似乎是特别为集中营的生活而写

的。她和姐姐越来越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留在集

中营里,她们用上帝的话语教导人,

并用实际行动显明爱的力量比恨更

大。渐渐的,集中营中的女犯由常常

扭打咒骂、毫无尊严的状态转向习

惯说“对不起”和“没关系”。

“我们周围的黑夜越深沉,神

的话便燃烧得越明亮、越真实、越

美丽,‘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

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

聚会想必是天堂的预告和缩影。在最黑暗的时

刻,神的真理才照得最清晰,显出外面自由世界

所没有的合一。

幸存下来的柯丽则在战后四处演讲她在战

时的经历,她的见证感动并安慰了许多人,也包

括那些曾经迫害过她的德国人。在慕尼黑的一

个教堂礼拜结束后,柯丽遇到了她在集中营里

的一个狱卒。那个男人显然已经忘记了柯丽,

满面笑容地上前表达他的感激,因为她的信息

让他感到耶稣已经把他的罪洗干净了;于是,他

伸出手来要和她相握。曾多次传讲饶恕的必要

性的柯丽,这时却发现内里充满了愤怒和报复

之心,于是她默祷着请求上帝饶恕自己的罪。当

她终于能伸出手时,一件难以置信的事发生了。

“从我的肩膀,沿着我的手臂,通过我的手心,

有一股电流似乎从我身上传到他的身上,那时

我心中涌起一股对这个陌生人强烈的爱,几乎

把我完全淹没。”

也是在那一刻,柯丽才发现:“医治这世界

的能力不系于我们自己的饶恕,也不系于自己的

良善;乃系于上帝自己的饶恕和良善。当他吩咐

我们去爱我们的仇敌的时候,跟着这命令而来

的便是他所赐给我们的爱。"

忏悔:救赎德国苦难的途径

在小路尽头,我和潘尧之看到六十年代中

期以后陆续修建的三个纪念堂。正中是天主教

的纪念堂,两边分别是犹太教纪念堂和基督教

的教堂。一切似乎都要带领人进入更深的苦

难,在苦难中,受苦人呻吟,哭泣,喊叫,祈祷。

逼迫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不,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我们都

已经得胜有余了。’”

柯丽写道,“当碧茜读这段圣经时,我抬头

望着周围的人,每个人脸上都发着光。得胜有

余!那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件事实。我们知

道,因为我们一分钟又一分钟地经历到—我们

胜过了贫穷、仇恨和饥饿。我们得胜有余。那不

是说“我们将会”得胜,我们是现在就已经得胜

有余了!在集中营有两个不同阶层的生活,二者

大相径庭。其中一个是外表看得见的生活,这

种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可怕;另一种乃是与神同

在的生活,这种生活却一天比一天更好,真而又

真,荣上加荣。”

柯丽记录下的第28号集中营内的崇拜聚会

十分特殊。一次聚会也许包括一群罗马天主教

徒用拉丁文诵念圣母经,有一些信义会教徒低

声唱一首圣诗,再配上一组东正教妇女的低声

吟唱。每一刻她们周围的群众都会增加,大家

挤在附近的木台上,或者吊在床边,直到那些高

高的床架开始吱喳发声,向下倾斜。

最后由碧茜或柯丽打开圣经,因为

只有荷兰人才能听得懂荷兰文的圣经,

她们用德文把经文大声译出,就听到这

个赐人生命的道理被人用法语、波兰

语、俄语、捷克语沿着通道传下去,最

后终于又回到荷兰语。这些夜晚灯下的

《密室》记录了柯丽·邓·波姆一家人

在二战期间集中营内的真实经历。

TERRITORY

27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我记起了也曾被关进达豪集中营的德国牧

师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为了让世

人记住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一血腥耻辱,在波士

顿一块紀念碑上铭刻的一段话:

起初他们追捕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

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捕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

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捕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

我不是工会会员;

此后,他们追捕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

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当他们来抓我时,那时已经再没有剩

下一个人为我说话了。

他的诗歌是忏悔,也是警告。

尼莫拉曾经受到人们的误解,在成为牧师

之前,他曾在一战中指挥过一艘U型潜艇,也曾

在希特勒掌权之前支持过他。实际上,纳粹媒

体曾因为他在一战时的表现而将其树为样板。

但是,尼莫拉很早就与纳粹决裂。在1933年,

他组织了牧师紧急同盟,以保护路德宗的牧师

免受警察的骚扰。

马丁·尼莫拉极力主张,必须要对德国在二

战期间犯下的罪孽承担集体责任,以此作为救

赎德国苦难的途径。他宣称:“宁可烧毁教堂也

决不宣扬纳粹主义式三位一体(种族、血统和

土地)”。他对纳粹曲解所谓“积极的基督教”

以反对“消极的基督教”嗤之以鼻。“积极的基

督教”将德国人民的“特殊美德”树为不言自明

的公理,而“消极的基督教”则坚持认为所有的

人—无论其属于哪个种族——都犯有原罪,因

此都需要悔改。

1936年7月27日的时代杂志记录下来,

1936年奥运会前夕,在一份以典型的77宪章风

格写就、并被偷运出国境发表的著名宣言中,他

与另外9名牧师写信给希特勒:

“我们的人民正努力使神所确立的联合归

于破裂。那是一种对抗神的人类自负。就此而

论,我们必须警告元首,那就是屡屡向他表达的

敬意只能归于神。几年前,元首反对将他的照

片悬挂于新教的祭坛上。而今天,他的思想不

仅成为政治决策的依据,也成为了道德和法律

之源。他本人享有着祭司一般的尊严,甚至成为

了上帝与人之间的中介。我们要求给予我们的人

民自由,以使他们未来能在基督的十字架标记

下独立自主,免得我们的子孙诅咒他们的长辈,

因为他们将孩子们置于一个与上帝的国度相隔

绝的状态中。”

1937年以前,马丁·尼莫拉牧师受到外国

媒体和柏林上层有影响的朋友的保护。但最终,

他被捕入狱。那时起直到二战结束,他被囚禁

在萨克森豪森和达豪集中营里,险被处死。

战后,尼莫拉走出牢房,宣讲了《起初他

们》这首忏悔诗并广为人知。他帮助起草了斯

图加特悔罪书,在这份声明中,德国各新教教派

的牧师正式承认他们对希特勒统治下的苦难负

有连带责任。

1945年4月29日,达豪集中营这所人间地

狱终于倒塌了。从1933年3月22日达豪集中营

投入使用,到1945年4月29日美军解放达豪集

中营,12年间,这里关押的注册囚犯共20万,

据最新统计数字,死于达豪集中营的囚犯达

41,566之多。

德国人和他们的政府,终于有勇气面对自己

国家历史上最黑暗一夜,并为此而忏悔。 1965

年,由于巴伐利亚政府的财政支持,达豪纪念馆

终于建立起来并对外开放。现在,这里每年有

80多万游客访问。达豪纪念馆传达给世人的最

重要信息:“Never Again”!(“绝不重演!”)

德国诗人海涅1820年说的一段话,也被浇

注在达豪集中营纪念馆的一块铁板上。我没有

看到,也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原文是德文,

翻译成中文是:“这仅仅是前奏。他们在哪里焚

书,他们最终就将在那里烧人。”

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为了让世人

记住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一血腥耻辱,在波士顿一块紀念

碑上铭刻的诗歌,是忏悔,也是警告。

TERRITORY

28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拥抱杀儿凶手

录音整理:读者义工 Nic

17岁儿子莫名其妙被杀

2000年那一天刚好是圣诞夜,人家打电话

给我时是深夜,我已经睡觉了。不知道怎么那么

巧,每天晚上睡觉我都会把手机关机,那一天

手机却没关。

手机响了,我拿起来听,第一句话听到说:

母亲游林美云口述实录

饶恕

主编手记:

去年,我面对面见到了这个非常平凡而又

特殊的母亲:朴实的农村女性,她的名字叫“游

林美云”,17岁的儿子意外无缘无故被杀,她历

经濒临崩溃、发疯之后,神迹般的放下心中仇

恨,宽恕杀儿凶手,还用母亲般的爱关怀他,使

15岁凶手少年的人生可以重新来过。

《境界》本来想给她做一次专访,但因突发

急性盲肠炎进医院手术而作罢,我们特别转载由

台湾Good TV“真情部落格”节目对她的访谈。

选在耶稣受难日推出,是因为在这一天思

想这个母亲的故事,让我们特别体会到一点天

父饶恕的爱,我们这些罪人将他的独生爱子耶

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他没有找我们复仇,

而是饶恕了我们,当作他自己的孩子来爱,为要

我们从罪中醒悟过来,开始永恒的生命。

当游妈妈拥抱杀儿凶手那一刻,十字架上

舍己的爱就临在他们当中,废了冤仇。

TERRITORY

29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那时候我想小孩子随便说说的,我也随便

听听,但我真的没想到这件事情会实现。我今

天戴了这条项链,真的不敢看,因为看到它就会

想到他在医院的那一幕。

苦难中的抱怨

我先生刚开始是肝不好,后来是肝硬化,最

后转成肝癌。他后来开刀,也有连续治疗,就是没

有办法工作。因为我家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又

加上他身体不好,这重担就都加在我的身上。

除了生病的丈夫和阿德,我还有两个女儿,

还有生病的公公需要照顾。我刚开始去台北时

要帮助人家洗车,薪水根本就不够用。后来三个

孩子都上学了,而且那时我先生劳保的药有时

没法拿,要用自费的药,经济就比较困难了。我

不得不去兼一份工作,有两个工作,才能勉强维

持生活。我在餐厅刷盘子,刷碗,都是比较花费

体力的工作。

刚结婚时,公公对我蛮好的,印象也蛮好。不

知后来是不是他生病久了,心理上有一种不满和

猜测,他怀疑我去赌博,我说没有他就会不高兴。

其实我真的没有去赌博。有一次他打的我很重,

我走过去看到他站在那边,没有跟他吵架,也没

有防备心。我把竹子拿好放在肩膀上,我没有想

到我走过去一段路,他就拿铁棍往我的腰打。

打的时候我不知道,以为是我自己跌倒了,

邻居叫我赶快跑,我公公还要再打我。我想爬

起来已经爬不起来了。我转过头看到他还要再

打我,我已经站不起来,就只好爬出去,爬了一

段我起来走,就晕倒了,不省人事,醒来时发现

自己在医院。

我先生在世时跟我讲了一件事,照顾我公

公的责任本来是在他身上,因为他身体不好真

的没办法照顾他,他希望我替他照顾。

刚开始时我也会想,我从来没有害过人,我

对我的长辈也孝顺,什么事情我都忍耐,为什么

这些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而且我的儿子那

么乖,不曾跟人家出去,也从来没吵过架。那时

候我就一直埋怨,上天对我很不公平。

那时我们信的是传统的佛教,在台北过年

过节时要拜拜,晚上下班12点,第二天早上5、

6点钟赶回去上班还要拜拜。然后今天拜好,明

天又要赶回去上班。但是这样拜来拜去,不知

道在拜什么,人家都说拜拜有保佑。后来我想说

很奇怪,一直拜,一直拜,他根本也没有保佑我

的儿子平安。后来我就觉得这个拜拜只是一个

形式。

崩溃到差点疯掉

阿德去世后,我睡觉会觉得有人在叫,在敲

门,在叫妈妈。我知道是没有人的,但我会叫人

去开门,开门一看原来没有人。我会站在门口等

他,等不到了再把门关起来。吃饭也吃不下,碗

筷拿起来就想到阿德。刚开始我跟妈妈住,我

不吃饭,她也不吃,我哭她也哭。他们年纪那么

大了,我就不能哭,可是憋起来也很难受。后来

我就说自己要回去。

后来教会来看我的时候,我也是哭,我讲给

他们听的时候,心里很难过,我也会哭。他们也

流泪。那时候我一辈子都是为了儿子活着,有一

“你儿子阿德被人家杀死了!”我头脑一片空

白!那时我住在桃园我妹妹家,因为我先生前一

年肝癌过世,妹妹让我住在她家好照顾我。因

为我身体也不太好,有癫痫症,她怕我一个人住

有危险。

阿德才17岁,被人家杀死了,我差点崩溃,

我问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就说他们是去一个国

中校园内烤肉,我儿子和那个凶手杨同学并不

认识。杨同学才15岁,他进去时,我儿子和他的

同学在玩什么,说输的人要去做俯卧撑,我儿

子输了,他就去做。他们喝饮料,铝罐丢掉时落

地有砸声,杨同学就说不服气的人起来。之后

我儿子都没有和他们讲话,他只是一个人在旁

边,怎么那么巧,他们说算,算,算,罚几下就要

起来了,也不知中间发生了什么,杨同学突然拿

出一把水果刀刺了我儿子一刀。他们是在一个

学校,学校的校门都关了,救护车来了开始也进

不去,后来有同学去找老师,守夜的老师再来开

门,儿子已经流血过多死了。

我的儿子阿德是一个很少跟人冲突、很少

讲话的孩子,也很少跟人家在一起玩。因为我先

生的病,我们搬来台北十年,他都不曾跟人家出

去过,没想到这一次出去就没办法回来了。

阿德高职读了一年,为了分担家计,决定退

学找工作,赚的第一份薪水就给我买了一条项

链。他小时候说:“妈妈,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

有项链戴,你怎么没有?”那时候我就跟他说:

“别的妈妈有钱买,你的妈妈没有钱买。”他就

跟我说,“有一天我赚钱时,我要买一条送给

你。”我就很高兴跟他说好啊。

TERRITORY

30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次我常年生病的先生打我时我也会想,要不要

离开,但是我不能,我可以自己工作、生活,可小

孩子怎么办?我要忍耐,我怕我出去了,我先生

心情不好会拿小孩子出气,打他们。

我见到凶手杨同学的爸爸,第一个印象就

是他见到我就讲,我没有钱赔给你,儿子随便你

关几年。我听到这句话整个人都很气愤,我就想

说你儿子给我关几年有什么用,你儿子关了出

来,你还是有儿子,我的儿子却永远没有办法回

来了。而且我也没跟你开口说要赔多少钱。

更让我生气的是,他们还说是阿德自己不

小心跌倒,跌到刀上去的。现场其他的同学,都

证实阿德没有跌倒。那时候因为对方不给公道,

扭曲事实,出庭时我就把水果刀放到包里,我头

脑里有一个声音—“你用水果刀杀他,出庭时要

用水果刀替儿子报仇。”但我并没有动作去拿,

我的儿子好像浮现在我眼前,什么话都不讲。

犯罪被害人保护协会、更生团契义工邱松

山:那时她还可以每天去菜园工作,出去之前她会

把米洗好,放进电锅,中午回来就有饭可以吃了。

有一天她回来觉得奇怪,明明早上洗了米,怎么电

锅里面没有饭呢。她就一直去找,结果发现米被

倒进马桶里。有很多这样的行为异常现象。大太

阳之下,她好几次赤着脚,在柏油路上走了七八公

里,走到宜兰市。她之前没有去过百货公司,那天

居然奇怪的去了童装部,看到童装的洋娃娃模特,

她就要。店员就跟她讲这是卖衣服,不卖洋娃娃。

当时也不知道她怎么和人家交涉的,居然把三个

洋娃娃抱回家。她自己怎么走回来的,她自己完全

不知道。然后她给洋娃娃换上阿德小时候的衣

服,客厅摆一个,书房摆一个,房间摆一个。

我那时候会和洋娃娃讲话,会说阿德你在

那边过得好不好,妈妈很想你。你那边要是有什

么事情你要托梦给我知道。你要跟我讲,我才

知道要怎样去帮你。晚上睡觉抱着这些娃娃就

会哭。抱着他们就好像抱阿德这样。后来我还

接到诈骗集团的电话,被骗了几万块。

一直到更生团契义工邱松山等人的出现,

游妈妈的心锁才开始得到一定的释放。

那一次凶手杨同学的父母来看我的时候,

我也没有想到他们是来道歉的,也没有想到杨

爸爸看到我的时候就跪下。那时我心里突然恍

然大悟,就赶快去把他抱起来,他跪下的时候

我的心都好像打开了。我过去抱住杨妈妈,我们

俩抱头痛哭。

拥抱凶手,放下仇恨

我自动把法院判决的300多万减半,而且

是分期付款,都没有写契约。这么做是因为他们

确实也没有钱,我以前自己也是经济不好,我能

理解他们当时的困境。

后来我时常梦到我的儿子阿德在跟我说,

妈妈,现在只剩下你一个人,身体也不好,你以

前为我们那么辛苦,你现在要去做你自己高兴

TERRITORY

31

封面专题

饮于苦难之泉

的事情。那时我经常梦到儿子对我讲这些话。

从关心我的义工口中,我得知杨同学的爸

爸因为车祸截肢不能工作了,全家都靠杨妈妈

卖玉兰花,挑起家庭经济重担。她的情况跟我

差不多,我丈夫得癌一拖就是5年,将心比心,

我对杨妈妈产生了同情。

我除了提醒杨妈妈要多去监狱探望杨同学

外,自己也不禁会想到他不知过得怎样?

那年6月21日,游妈妈不顾家人强烈反对,在

犯罪被害人保护协会、更生团契的协助下,南下高

雄明阳中学(少年监狱)探望凶手杨同学。他被判

刑9年。

邱松山说,那时候她想去看凶手,我还怕她

去打,就和太太一起陪她去。谁知道在去之前的

信上游妈妈写着:“许多亲朋好友知道我要去看

你,都觉得我很无聊,为什么要去看一个伤害

我的人。想到你的父母,也因你吃了不少苦,我

真的很不忍心,决定來看你,并把你当儿子一样

关心,希望你重新来过,有机会创造一个美好的

未来。”

我一进去看到他时吓了一跳,因为在法庭

上看到他时他个子比我小,而这时他已经比我

高了。他看到我也吓了一跳,因为他说早上才看

到信。他和邱老师夫妇说,可不可以和游妈妈

单独讲话。他们同意了。

我就问他在这里好不好,吃的住的好不好。

他就说还可以。他看到我的时候,样子很尴尬,

头低低的反复说着:“游妈妈,对不起,我是无

心的!”我就说都已经过去了,有意无意,有心无

心都已经过去了,不要放在心上。

个头高壮的他突然问,可不可以抱抱。我

也吓了一跳,没想到他会这样说。后来我就想,

既然要原谅他,既然来看他,给他抱抱也没有关

系,就说好啊 。我们俩抱着时,他就一直哭,我

也一直哭,我抱着他好像是抱着自己的儿子。

我那时就想说,将心比心,今天这个事儿如

果是我儿子做的,我也希望人家能够原谅他。

当一直把仇恨放在心里头时,日子也不好过。我

就是想把这个仇恨放下。

凶手把游妈妈当自己的母亲

邱松山:其实她早就有来教会,只是到受洗

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克服,这期间我们有很多

关怀,她都很感动,她知道这些一定不是一个陌

生人能够做的,一定有神在动工。

那时候接触我的人都是基督徒,我跟他们

都不认识,他们却默默的为我付出,一趟一趟

的来,并不是需要的时候去走几趟,后来就不

来了。我就一直想,我跟他们也不认识,他们却

能够为我付出,我就觉得跟他们走在一起,很平

安,很喜乐,很快乐。

他们带我去教会,那时候我还没有受洗,我

就去教会走一走,看一看。后来我就觉得教会里

的基督徒都蛮有爱心的。我们传统的拜一拜,我

觉得也不见得有多好,在吃素,手在拿香,也就

是这样。我也看了很多,我就觉得做基督徒没什

么不好,好像还更好,年节又不用拜,基督徒也

过得很好。

游妈妈还跟着邱松山当教会的义工,有時候

写信给监狱里的杨同学时,想用的词句写不出来,

就打电话到监狱,拜托老师转达。

我后来也和杨同学写信联络,现在他已经

在读大学,用手机联络也很方便。他出来的时

候跟我说他要去找工作,他那时候出来才21岁,

我跟他很坦诚的说,你这样有前科,别人有好

的学历,好的家世都没办法找到工作,你这样去

找工作人家比较排斥。现在先不要急着去找工

作,你们是原住民,还有很多福利,你应该继续

读书。他就说好。我不知道他跟我说的是真的

假的,等他考上大学的时候,他通知我真的考上

了,我真的很高兴。有时候他妈妈管不了他时,

她就给我打电话。我说可是你是他妈妈啊,她说

我和他讲他不听,你的话他听。

杨同学后来说要把我当妈妈,我说如果你

要照顾我,你先要照顾好自己的爸爸、妈妈、还

有弟弟,然后有机会的话我就会让你照顾。

本来我一直把仇恨记在心上,后来去看他,

原谅他之后,他什么事情都会跟我讲,我就觉得

很安慰。我讲的话他能够听进去,这就象我儿

子跟我讲的,妈妈你要做让你高兴的事。

我现在也想和杨同学说,好好读书,好好作

人,拿个文凭,找个工作,好好听妈妈的话,你妈

妈照顾你很辛苦。他说好啊。我说不要只是嘴上

说好,心里面也要想到妈妈真的很辛苦。

杨同学曾给游妈妈回信说:您的包容、您的

爱,给我的不只是爱,也给了我在未來的人生可以

重新来过的信心。

如果和阿德说几句话,我想说,妈妈相信你

在那边看到妈妈做这些事情一定很高兴。妈妈现

在过得也很高兴,身体也比较好,你要放心。

Mo

the

r's D

ay

TERRITORY

32

母亲节特稿

当全职妈妈,我的人生之旅才开始

文君:我们好奇你这位曾在多家世界跨国

公司任职、成功创业的女强人,为何选择做全

职妈妈,亲自养育三个儿子?难道你不怕失去自

我?不怕牺牲带来的后悔吗?

佩蓉:年轻时这么奋斗,为了证实自己,想

要寻找自己。那股冲劲其实是一种迷茫中的摸

索。我觉得自己做了这个选择以后,人生之旅

才开始。我发现我开始有了空间探讨,什么对

我真正重要?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为什么

而活?

我发现我前一半辉煌的事业,学生时代,

都为别人而活,受别人的价值观左右,做全职

妈妈时,我需要学会取舍,需要放慢脚步思考:

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东西能让我开

心?现在回头,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对,尽管当

时很挣扎。

文君:挣扎什么?

佩蓉:我遇到的每个人都跟我说:真的很

浪费!母亲也说:你在家里拖地,换尿布,这是

一个没受教育的农村女孩能做的事,你为什么

要浪费麻省理工的教育来做这些?

工作辉煌时有颁奖,有奖金,有同事和老

板的认可,而在家常会听到老公问我,你今天

到底做了什么?我也不知道,今天又洗了一筐

衣服,很没成就感。甚至有时有很强挫败感,

我觉得我不适合这个工作,孩子这么调皮,我

别人的称赞是我做职场女强人时的“毒药”,

“全职妈妈”使我不再为别人价值观而活,

孩子发展最关键时,把最好的自己给他,

而不是最好的物质,

因结婚而和父母断绝过关系,

婚后吵架曾和丈夫分居,我们是最典型病人,

分享我的破碎和挣扎,

磨碎的香料才能散发香味

嘉宾:蒋佩蓉

访问:《境界》记者 文君

整理:慧敏

美国麻省理工毕业的全职妈妈

母亲节特稿

Mo

the

r's D

ay

TERRITORY

33

真的很不适合这种工作。

现在回头看,这是自我成长。我现在真的

不需要为任何人证明我是谁,也没有任何东西

可以损失,我现在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可以

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我可以跟别人说:你这

条路、你这种迷茫我走过,因为我也破碎过,

我也流泪过,但这是一条美好的路。

孩子最需要时,

我们把最好的自己给了他们

文君:你如何做出决定?

佩蓉:我们结婚时的伴郎是一个教会青少

年团契辅导,当时有一个女孩是孤儿,他是单

身男人不能担保这女孩,她在波士顿一所有名

的私立学校获得全额奖学金。那时我们刚刚结

婚,他问我们是否愿意当女孩的监护人,我们谨

慎思考后同意,成了一个16岁女孩的父母。这女

孩周末都住我们家,正好是青春期,有很多男孩

子在追她,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青少年。

我们后来在洛杉矶教会中辅导一群亚裔

犯罪青少年,他们有过偷车或其他犯罪行为,

很多青少年都是家庭背景非常有钱、非常好的

家庭,他们有个共同因素,跟家长缺乏亲密关

系,家长不愿意付出时间给他们。

那时我们就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有一个

约定说,以后我们有孩子一定要自己带。

之后我怀孕了,当时我的年薪是我以前的两

倍多,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很逻辑的决定,我先生

在家做全职爸爸。但我们双方父母没办法接受一

个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做全职爸爸,我们重新

思考和商量,我同意退下来做全职妈妈。

当时挺犹豫的,老板也劝我说:我们把半

个职位留给你,你做一半时间妈妈。但我很坚

持,我一定要把全部的时间给孩子。

我们当时经济条件好吗?其实没有,当时

我丈夫的薪水是我们收入的三分之一,生活起

来比较艰难,买东西都要考虑价钱,学习节俭。

现在往回看,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而是孩子

在发展最关键的期间,我们把最好的自己给了

他们,不是最好的物质,这是没办法相比的。

文君:你选择时还为什么焦虑?

佩蓉:以后孩子大了我就没用了,我该怎

么办?也没一技之长,一辈子要靠我的丈夫生

活,怎么办?

我受了这么高等的教育,我需要实现我的

天赋,我需要发挥我的能力,才有一种自我价值

感,这也是正确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某种成

就上获得满足,所以有的妈妈会觉得把自己限

制在家庭这个范围太小了,没办法发挥自己。

我们的“毒品”就是别人的称赞

文君:你有没有觉得被限制?

佩蓉:孩子还小时,觉得很被限制。当时先

生在教会服侍,有时参加一些特会,回来很兴奋

说多好多好。我心里就有怨恨说,为什么我就被

孩子绑架?什么地方都不能去?当时孩子也很

没规矩,我总是觉得我的两张翅膀被限制了。

“妈妈公主团”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称

呼,当时教会的一群姐妹们,有大学教授,也有

博士,都是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一群“女强人”,

有孩子后都决定做全职妈妈,我们跟其他全职

妈妈又不大一样,没兴趣一天到晚去Spa,或

找新餐馆,我们喜欢学习,继续成长。

另一原因是我们作为亚裔高成就女性,其

实有比较大自卑感,因为我们小时候都想用成

绩和成就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我

们没了这份工作和收入带来的价值感,就感觉

自己完全没价值了。

在欧美,有一个戒酒会团体,就是将酒精

上瘾的人组成一个团队互相支持,互相提醒,

他们的身份是上帝的儿女,不需要喝酒精安慰

自己。

而当时我们这些高成就女性的“毒品”就

是别人的称赞,别人的欣赏和别人的认可,我

们发现在家做全职妈妈时,这些东西都浮出水

面,所以我们开始叫自己“妈妈公主团”。

我们互相提醒:你是创造宇宙万物者的女

儿,你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证明你的价值。

有时也听别人说,那你把你的高等教育投资在

孩子身上,以后肯定要养一个神童、很有成就

的孩子,那又是另一种陷阱,我不需要孩子的

成就来证明我的价值,或我做母亲成不成功;

而是我为要跟孩子拥有更好的母子关系,我愿

意放下那些比较不重要的东西,时间有限,我

母亲节特稿

Mo

the

r's D

ay

TERRITORY

34

要把我最好的时间投资给我的孩子,不是期望

他以后能回报我,而是因为这关系比我跟工作

的关系和我跟老板的关系更重要。

文君:您有没有找不到公主的身份的经历?

佩蓉:我好几次想要回去工作,因为我觉

得我没任何价值,而且我的孩子调皮捣蛋得不

行。有一次孩子在教会游乐场里玩沙,喷水,全

身沾了湿湿的沙,就把身上的衣服全都脱掉,

然后进教会,我先生带敬拜时他们跑到台上去

跳舞,两个光着身子的孩子边跳边说:I make

it, I make it!负责的姐妹说,请你把孩子抱

走,我很尴尬。

两个孩子觉得挺有意思,整个教会的人都

在看着他们。不久教会另一个姐妹写一封信给

我,她是以前我们辅导过的青少年,她说:我

认为你不应该带孩子来教会,你没管教好自己

的孩子。

当时孩子还很小,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挣

扎,让我的情绪非常低落,我认为我不是一个

好榜样。

当时我们教会有很多很好的导师,有个阿

姨跟我说:我看过很严格的父母,也看过很放

纵的父母,但到最后,上帝的恩典都足够大家

用,你只要全心全意跟随主,他在每人生命里

都有一个很美好的故事,你就认真摸索你该写

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不要在意别人怎样想你。

这句话给我一个很大的释放,她也给我一

个提醒说,“万事互相效力”。作为基督徒很好

我的破碎和我的眼泪。

然后我就听到那声音对我说:这是我最喜

欢的,因为我的鞭伤别人得到医治,我也可以

把你的鞭伤成为别人的医治。那时我哭得很厉

害,讲员当时已经讲完了,我也不知道他在讲

什么,他到我旁边跟我讲一句话——“磨碎的

香料才能散发香味”。

还有一次,我对自己作为一个母亲觉得

很挫败,就去找另一个导师,我说我要去找工

作,因为我没任何成就感。导师对我说,因为

你的软弱,耶稣才能够刚强,当你很强时,别

人看到只会说这人很牛、很棒,很有才华,而

不能看到上帝在你身上的恩典,但当你在最大

挣扎时得到的恩典,你能分享给别人。

我也发现了这一点,当我把这些破碎经历

出版时,这本书成为我最畅销的一本书,眼泪、

破碎、挣扎,这正是大家最需要找到的答案,

一个跟我一样破碎、挣扎的人怎样得安慰的?

当我把这些讲出来,很多妈妈松一口气:哦,

原来我不是另类,原来她也有这种挣扎,那么

我肯定也能走出来。

我们给的是希望,而不是更多的指责:

看,我多强,我多牛,你不是这样的,那肯定是

你不够好。如果这样只会加强自责的声音,而

不是给予自由。

我们是最典型的“病人”

文君:您曾有没有过不由自主去看自己的

的一点,就是无论你多失败,多不完美,上帝都

能把一个最不好的变成一个祝福,这也是为什

么他能让我们的哀哭变为跳舞,这就是上帝的

专长。只要我们愿意把自己交托在他的手上,万

事都会互相效力,你要深深相信这一点。

我的破碎和我的眼泪,可以被神所用

文君:你说的恩典足够你用的,后来发现

是这样吗?

佩蓉:完全正确。这是一个关键,还有一

个关键,有次也是在教会,有个讲员呼召大家:

你有什么恩赐和才华,请你来献给上帝。当时

我跪在后面一直哭,眼泪哗哗流。

我说,上帝,我是一个中年家庭主妇,我

不年轻,也没美貌,我什么都没有,当时我内心

就听到一个声音,好像耶稣在问我:那你有什

么?我哭得越厉害,我说我什么都没有,只有

母亲节特稿

Mo

the

r's D

ay

TERRITORY

35

错误和失败,后来突然意识到,原来用恩典的

眼光去看是不一样的?

佩蓉:现在我写很多婚姻的专栏——怎样

经营婚姻?我大学毕业一年后就结婚了,当时

我们的大学同学打赌我们的婚姻超不过三年。

因为我们两个是极端骄傲,脾气又很冲,吵架

也特别激烈的一对情侣,当时我们是被认定会

离婚的。

其实我们结婚早期的确吵得很厉害,也

有一段分居经历。我们结婚时父母反对,我们

换了一个地点结婚,把一百多个客人丢在教会

里,在一个朋友家结婚。

差不多一年后,我们跟父母断绝的关系恢

复,我父亲做了一个决定,要办一个很大的宴

会来承认我们的婚姻,他花了好几万美金租了

一个很大的游艇,让台湾的亲戚都飞过来。在

这Party开始前的两个半钟头,我跟丈夫又吵

架了,他就自己调头一个人回去洛杉矶,把我

撇在后面。

这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例子,当时我想我一

辈子都没办法弥补这遗憾。一个月后我回洛杉

矶,我对我先生说我们要分居,同居的条件就

是我们要接受婚姻辅导,因为我们做得太差、

太失败了。

我先生对辅导老师说,我知道你们这行业

都是骗人的,你给我一个限制,几次完成?辅

导老师说:八次就结束。结果是,我们每个礼

拜接受一次辅导,持续了三年。我们现在很多

婚姻上的指导和知识都是从辅导而来的,我们

是“最典型的病人”。

我们大学有一对同学是青梅竹马,他们要

办离婚,我们就邀请他们来家吃饭。那妻子抱

怨说:你知道吗?我们吵架时他就摔灯!我们

俩跟着说,嗯,我们都做过。

他们说:你们这么恩爱的夫妻怎么可能?

我儿子凯文说:你不知道,上次爸爸妈妈吵架

时,妈妈丢了面,爸爸又拿菠菜放在妈妈的头发

上,妈妈花了好久才洗出来。那对夫妇嘴巴就

张大了,觉得不可思议,你们怎么变那么多?

我们以前的破碎现在成为帮助别人的资

本了,因为我们能体会当时的痛苦。

文君:我们每人的经历都在不断地受挫、

失败当中,我相信没有人的人生是没有这些经

历的。我知道有些人遁入空门了,甚至有些人就

自杀了。

佩蓉:信仰给我最大的就是这种反省的能

力,就是这种眼光。我们到中国时,先生的公

司没有付给他孩子上国际学校的学费,当时我

很挣扎,我在想:上帝啊,要是你真的爱我,你

为什么不供应我孩子需要的教育呢?但上帝没

有回应。

我记得要离开美国时,牧师对我们讲了一

句话:你们要记住,上帝给你呼召,他会供应你

们所需要的,但不是你们的欲望。

我和先生说,好吧,孩子上国际学校的教

育不是我们的需要,而是我们的欲望,我们交

托在你的手中。现在回去看,你要是问我们的

孩子:在中国最大的祝福是什么?他们会说:

是去当地的学校。因他们在那边经历了上帝的

帮助,经历了恩典。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受采访,主持人问我:

你是在国外接受教育的,你们的孩子也都是美

国人,在美国上学,你懂中国的教育吗?我回

答说:我的孩子读当地学校。大家就对我另眼

相待。

文君:很多没有信仰的家长,他们如何能借

鉴和分享到你这样的恩典,享受这样的智慧?

佩蓉:我刚开始认识上帝时我对他也不信

任,而且我第一年读圣经时,我觉得那些都是

瞎话。当时也是我身边的一些基督徒跟我成为

好友,继续关爱我。

我跟第一任男朋友分手时,想自杀,因为

我觉得我自己完了。但我身边有一个基督徒好

朋友,她没有跟我讲什么大道理,就是每天自

己做了些饼干放在我的信箱里,关怀我。

记得有次半夜两点半,我伤心得不得了,

就打电话跟她哭,她只是在电话那边听我哭,

也没讲什么,第二天过来帮我洗衣服。慢慢体

会后,就发现恩典越来越多。大部分妈妈读我

写的《妈妈经》时说,眼泪流个不停,你就在讲

我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是基督徒才会经历的,

是每位妈妈都会经历的。

要是因为我的痛苦你得到了安慰,这是我

最高兴的一件事。

TERRITORY

36

人物访谈

黄绮珊:我终于从黑暗中回来

访问者:善平(新加坡)

凭《我是歌手》里的惊艳亮相和非凡实力,黄

绮珊,这个曾被公认为“中国最好的女声”传奇般

的回归到公众的视野,凭《爱与罪》获得中国金唱

片奖,甚至获封2013年年度影响中国人物。

4月26日,46岁的黄绮珊将以名曲《等待》在

深圳继续她的首个“离不开你”巡回演唱会,她说:

“我已经为此等待了27年”。

与媒体火热报道的个人演唱会相比,鲜为人知

的是,基督徒黄绮珊在《我是歌手》中就已将每首歌

献给上帝,近年更频繁为主歌唱,参与音乐服事。

3月22日,黄绮珊参与了悉尼天歌归家音乐见

证会,据远志明在微博中透露,黄绮珊的丈夫22日在

她生日前一天,在见证会上流泪信主。

成为基督徒前,黄绮珊曾有过两次失败的婚

姻,心灵受到重创,也经历了深度的反思。2013年,

黄绮珊走入第三段婚姻,丈夫是她的音乐总监张

鹰,她曾对媒体说:“过去我把工作放在第一,而十年

前意识到家庭才是最重要的,我用了很多年一直在

预备做一个好妻子。”

她曾说:“等待对基督徒来说,意味着必须面

对实际生活的艰难和空虚,相信上帝可以借着这些

难处熬炼她。”

在这个娱乐圈离婚、出轨负面能量缠绕大众的

当下,《境界》特转载2012年黄绮珊在新加坡参与

圣诞见证赞美会的一篇访问记录,让黄绮珊自己与

大家分享,也曾经历软弱的她,如何从巨大的黑暗

中被主释放,被主拆毁、破碎又重建,将音乐恩赐归

给神,在两次婚姻失败、自杀阴影中打破爱情的偶

像,被主医治的真实生命历程。

她信主后有段时间离开教会,在娱乐圈的名利

虚浮、纸醉金迷中挣扎,觉得自己是个罪人,没有勇

气和脸面回到神的家中,但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催逼

她——“回家吧!孩子,回家!”她说,“我知道那是

天父上帝慈爱的呼唤,我终于降服了。”听她分享,

你就能明白,她在《我是歌手》中演唱的那首《回

来》为何如此动人心魄,因为歌中所唱的就是她真

实生命被浸透的一切—

“经过风风雨雨后,嘲笑自己模样;飘洒血泪在

故乡,痛苦浸透我的流浪;没有呼唤,何时才能到梦

乡;没有回答,哪里才是我的去向;经过悲欢离合后,

找不到逃脱的方向;遥望那温暖天堂,听到有个声音

说:回来!把内心变成天堂,永远对自己说:回来!”

编者手记

TERRITORY

37

人物访谈

“中国最完美的女声”

问:绮珊,我知道你是住在北京的重庆人,

从小热爱歌唱,早在1986年便进入娱乐圈,是

一名职业流行歌手。虽然新加坡有许多人不认

识你,但你其中一张专辑《只有你》很出名,得

过中国流行乐坛许多奖项。

黄绮珊:那是2000年发行的一张专辑,是

当时比较受欢迎的一张。

问:我在网上,看到很多著名的乐评人,

把你誉为亚洲最完美的女声!刘家昌先生说,

他走遍世界各地,发现你是华人中最棒的女歌

手。Sony全球唱片公司前副总裁说,你是中国

的Mariah Carey。你也被中国各大网站评为中

国流行乐坛十大女声的第一名!曾得过最具潜

质女歌手奖、多次获得十大金曲奖、全国媒介

推荐奖、全国DJ推荐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

佳歌艺奖等,很多很多。你真的非常棒!

黄绮珊:不敢当,他们过誉了。你才很棒,

搜查这么多资料。

问:你这么一位出色的歌手,到底是出于

什么原因,促使你现在愿意将生活的重心,转

向在教会服事,以及以当福音歌手为你未来的

目标?

黄绮珊:我三岁便会唱样板戏;在20多年

的职业歌唱生涯里,我没有在任何音乐学院进

修过,或跟随什么名师学习声乐技巧,就像刚

才你说的,我被中国的流行音乐圈公认为最完

结束了和父亲长达3年的离婚大战。父母的离

异,使我感到很无助、很孤单、很缺乏爱与安全

感,当时又没有人可以倾诉,为了逃避家里的冰

冷,17岁我萌发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就在那年

我报考了一所私立舞蹈团,顺利的达成了出走

的计划。由于极度缺爱,我就希望能从恋爱中

去寻找被爱的感觉。可是,由于错误的动机,对

婚姻又存着错误的期待,导致我后来结婚、离

婚、再结婚、再离婚,到最后还闹自杀,被送医

院抢救。

问:我相信失败的婚姻对你的打击一定很

大,这有没有造成后来的伤害?

黄绮珊:那是肯定的。我在事业的巅峰期

退出歌坛,嫁给台湾一位知名音乐人;这一段

婚姻只维持了5年,因对方的背叛而结束。那时

我26岁,忽然间,婚姻和事业什么都没有了,我

似乎又回到中学时期那样的无助,一个人孤伶

伶的,就萌生了自我了断的念头。所幸的是,被

人发现,送到医院,捡回一条命。后来回想起这

件事,我知道,那时,是上帝保守了我。

问:你活下来以后,一定是如获重生,比以

前更积极?

黄绮珊:不是,我变得很焦虑不安。我老不

停不停地想,为什么我会落得如此下场?我要如

何才能大红大紫?如果挣不到钱,那我妈怎么

办?我怎么办?自杀的念头常常钻进我脑袋里。

问:你后来是如何从这样的念头中跳脱出

来的?

2000年《只有你》专辑问世

美的声音。所以,我深深知道,我的好歌喉是上

帝的恩赐,因此,我要用我的歌声来赞美他、来

见证他。

问:你的意思是说,当你一信主,便意识到

你的好歌喉是神的恩赐,所以,决定用你的歌

声赞美神、传扬他?

黄绮珊:不是的,其实,从我不认识主,到

后来信主,到现在更多的参与教会的福音工

作,在这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波折和挫折;尤

其是我的婚姻生活和事业上的经历,让我重新

地检讨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我想结束这一切混乱的生活”

问:可否跟我们谈谈你的婚姻?

黄绮珊:我有过两次离异的婚姻。

问: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两段婚姻

都失败?

黄绮珊:我是独生子女,年轻的父母19岁

生下了我,中学时母亲终于在离婚书上签字,

TERRITORY

38

人物访谈

黄绮珊:有一次,在我又萌生自杀的念头

时,当时一名久未联络的演员何晴刚好打电话

过来,知道我情绪很不稳,便一整天陪着我。

跟我讲了一整天有关上帝的事,直到我平静下

来。后来,她邀请我到教会去。

问:从那时候开始,你就去教会?

黄绮珊:是的,感谢主,2003年我信主;

2004年6月,我受浸归入教会。

问:信主之后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黄绮珊:我的改变就是没有改变,在不清

楚的情况下,受洗也是白洗。过去我的生活圈

子很不健康,生命里头有许多伤害、许多污浊、

许多黑暗的事。信主之后我依然过着晨昏颠

倒、纸醉金迷的生活,以致我整个人生很缺乏

规律性,没有好的见证,甚至有3年时间,我离

开了教会,过着自以为很自由的生活。现在回

想起来,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信主之后,我的

生命依然没有改变。那是因为我从没有认认真

真的认识主耶稣,没有认认真真的读圣经。

问:你是什么时候醒悟过来的?

黄绮珊:2009年的一天早晨,突然有种要

结束黑暗生活、远离罪恶的决心,很想很想重

回到天父上帝的家里,我跪下来,认真的在天

父面前做了一个祷告:“天父,我现在知道离开

你是什么滋味了,我想结束这一切混乱的生活,

请你帮助我,我想从头开始”。

那段时间,中国另一位知名的主内的演员

吕丽萍姊妹,给我打来好几个电话,她很感动

的对我说:“终于找到你了!”她说最近每次读

经跪下祷告时圣灵就感动她,让她脑海里一直

出现04年我受洗那天,我和她一起去服事小朋

友的画面,上帝一直催逼她给我打电话,刚开

始时我很挣扎,没勇气,觉得自己是个罪人,没

有脸面回家,但有一个声音一直催逼我—“回

家吧!孩子,回家!”我知道那是天父上帝慈爱

的呼唤,我终于降服了。印象里第一天回家,穿

上了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一套衣服。

“我不想再偷窃上帝的荣耀”

问:从那时再回到教会,你的人生就不再

一样了。

黄绮珊:或许说,是在主耶稣的保守下,我

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吧。大家都知道,

我所处的娱乐圈,是一个很容易受试探、受诱

惑的地方,是一个为了名利而你争我夺的圈子。

在那种你死我活的追逐中,被人伤害,也伤害

别人。2000年,我因《只有你》这个专辑红遍

中国,但我却没有大家期待的大红大紫,有言

论说我不会做人,说我孤傲不可一世等等。

问:你一定很难受。

黄绮珊:不,我感谢神。后来,因着这些经

历,上帝让我发现,自己其实是个骄傲虚荣的

人,偷窃了神的荣耀,滥用他所赐的恩典,把一

切从人而来的赞美当做自己骄傲的本钱,在工

作场合常常不可一世的挑剔别人。

可是,上帝真的爱我,他拿走我可能有的

名和利,只留下他赐给我的歌喉。既然音乐是

神赐给人类其中一件最美的礼物,它本来就应

该用来赞美神的;但音乐也很容易让人陷入名

利的诱惑中,就像过去的我,用来追逐自己的

成功,利用上帝的创造,在这个大染缸里拼命

的争取自己的荣耀。

问:所以,你明白了以后,就决定要为神而

歌唱?

黄绮珊:是的。我想藉着唱歌来分享神的恩

典,既然我歌唱的天赋是从神而来的,我就希望

把荣耀归给神,我不希望再为名利而歌唱,不为

炫耀,不为人的赞美。我现在从头学起,希望发

挥上帝赐给我的专长,不再随性的选择做自己

喜欢的事。我渴望活着是为了荣耀他。

问:感谢主,我相信在场许多人和我一样,

从你的信仰经历中,得到了许多的启发和感动。

TERRITORY

39

人物访谈

词:洛兵

打开这深夜抚摸寒星光

我只想走进圆月亮

依旧太寂寞依旧太凄凉重复着孤单的飞翔

没有呼唤,何时才能到梦乡

没有回答,哪里才是我的去向

经过风风雨雨后,嘲笑自己模样

飘洒血泪在故乡,痛苦浸透我的流浪

经过悲欢离合后,找不到逃脱的方向

遥望那温暖天堂,听到有个声音说

回来...回来...回来...回来...

用我的泪水把黑夜照亮

洗去了灵魂的迷茫

用所有生命,用所有梦想

燃烧这瞬间的辉煌

月光朦胧阵阵诱惑在摇晃

不再迷失不再改变

我要那太阳

为何不能地老天荒,是否前世只有疯狂

带着忏悔飘荡,我总看到坚强在生长

为何不拥抱希望,让我寂寞双眼是星光

把内心变成天堂,永远对自己呼唤

回来...回来...回来...回来...

飘洒血泪在故乡,找到逃脱方向

遥望我的天堂,听到是谁在讲

带着忏悔飘荡,看到坚强在生长

内心变成天堂,永远对我呼唤

回来...回来...回来...回来...

回来...回来...回来...回来...

《回来》黄绮珊:荣耀归给上帝。

问:绮珊,我听说你在读神学,是吗?

黄绮珊:是的,当我决定将人生的方向,转

向事奉上帝时,我便发觉自己需要接受装备,

以便能合乎主用。因此,2009年,我报读了厦

门一间神学院的三年的教会音乐文凭课程。这

个班级原先只录取有大学音乐学位的申请者,

但却愿意破例让我成为试读生。感谢主,我通

过第一年的试读,成为正式的全修生。

问:那你开始事奉了吗?

黄绮珊:我边学边在教会里实习,可越事

奉就越发觉自己还是不足,因此又参加了神学

院的延伸班,希望进一步装备自己更懂得《圣

经》的知识。(2013年,她又赴新加坡读神学)

结语:见证会前,黄绮珊演唱了《回家》和

她的获奖金曲《等待》,之后她又与诗班一起献

唱了诗歌《我得救》。

黄绮珊从乐坛的一颗耀眼的歌星,到今天

愿意为了侍奉神,而接受装备,承认最美的歌喉

是来自神,并将恩赐和才能归给神使用,她从纸

醉金迷的生活,到如今淡泊名利,历经了生活的

磨砺与磨难,最终因认识主而发生了内心深处的

蜕变,而成为一名打动无数人心的“灵魂歌手”,

为神而歌唱。

(转载自2012年黄绮珊在新加坡参与圣诞见

证赞美会的一篇访问记录,《境界》转载时有修改,

标题均为《境界》编者所加)

TERRITORY

40

清明节特稿

噩耗

妈妈七年前因脑出血留下失语和半身不遂

的后遗症,之前犯了几次病,每次都转危为安。

2013年12月22日下午两点多,爸爸打来

电话把我从喜悦的山峰拉到谷底,“你妈又犯

病了。”

正忐忑间,弟弟电话进来,“妈妈马上要

进ICU抢救。”还没容我回过神来,姐夫电话

进来,“妈妈的心跳已停止。”

“啊”!感觉心被重锤击了几下,痛得不

行却没有泪,只知道要带着孩子快回老家。

我在几个房间走来走去,放下这拿起那,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起上网订火车票,刚

坐到电脑前,忍不住号啕泪奔。

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我没有妈妈了!再

也见不到妈妈了!”内心深处很珍贵很温暖的一

块突然被撕裂扯去,留下很大的一块空洞,恐

惧、失落、悲痛像冰冷的潮水一样淹没了我。

无助间,仰头呼问,神啊,真的就这样发

生了?

两月前我离家准备回京时,妈妈不舍得但

口不能言,拉着我的手老泪纵横。每次这个时候

妈妈都痛哭。我总是安慰她,不要难过,北京离

徐州很近,三小时高铁,说回来就回来了。

但现在,妈妈走了,我再回那熟悉的小院

时,再也没有最亲爱、最熟悉的笑脸迎着我了!

北京和徐州虽近,但生和死却那么远!似

乎清晰看见死亡之手,残忍,恐怖,不禁打一个

寒颤。急难中恳切呼求,天父,求你给我力量,

让我不要恐惧,给我确据,让我知道妈妈跟你

在一起!

瞬间,一股更大的潮水充满我,里面有平

安,有安慰,有盼望,心头的伤口好像被膏油

涂抹,似乎已不再那么疼痛。心里的空洞好像

也被填满。我安静下来。

“妈妈终于解脱了!不再被肉体的痛苦捆

绑,不再每日困在轮椅上,她已经到了那个好

得无比的地方,她的灵魂可以自由飞翔,她现

在很喜乐。”这些信息在我意识里清晰出现,

让我的心里立刻有说不出的平安。

祷告

回徐州的高铁上,我凝视窗外,妈妈的一

生像电影闪回。

妈妈王静敏,1945年生于苏北小乡村,是

妈妈,天上再见

文/羚子

TERRITORY

41

清明节特稿

农村同龄人中少见的高中生,会弹琴,会唱歌,

会写文章,种地也是一把好手。村里有重男轻

女的风俗,妈妈接连生了四个女儿,被人瞧不

起。爸爸在城里工作,在家的日子并不多。妈妈

成了一家之主。她很要强,无论家里家外,辛

苦操持,不懒不贪。

最清苦的日子里,妈妈的坚韧和乐观成为

我们姐妹生命里的阳光。70年代晚上邻村放电

影,妈妈安排我们早早吃了晚饭,用平板车拉着

四个年幼的女儿去看电影。路上有村民看见了,

半开玩笑半讽刺地说,“呦!瞧啊!王门女将又

出征了!”妈妈不急也不恼,笑着扬声应着。

记不清哪一年,妈妈信主。最初我只记得

临睡前,妈妈常取出《圣经》让我读给她听。那

是我当时见到最厚的书了,像一块砖头,用红

色的丝绒包着书皮。

书里都是繁体字,很多我不认识,妈妈耐

心地教我。当时我对基督教一点都不了解,读

《创世纪》时就感觉跟读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差不多。

再后来,妈妈成了当地教会带领人,讲道、

排练节目、看望病人,很忙碌。我那时已离家去

南京上大学,有两件事印象深刻。

一是放假回家偶尔看见妈妈一个人跪在

卧室地上,头贴着地,很投入地祷告。声音很

低,却很有力量,结束时说“阿门!”,特别响

亮清晰,迫切,是从心底发出的。

另一件事,是妈妈屡次很认真地对我说,

孩子,你在外面如果 遇 到危险,一定要大声

说,我妈妈信的耶稣,请你来救我!我那时并

不明白,出于孝心点头说好。

虽不明白,我对耶稣却有好感。七八十年

代的苏北乡村,贫穷落后,物质非常匮乏。爸爸

在外工作,妈妈一个人把我们姐弟五个(妈妈

终于在38岁那年生下儿子)拉扯大,肉体上的

劳累和苦楚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孤单

和凄苦。

我知道那些年妈妈流了很多眼泪,有许多

是在孩子们看不见的时候流的。耶稣是她苦涩

生活中的寄托,这是我当时的想法,跟很多人

一样,我还不明白耶稣对于人还有比“寄托”

更为宝贵的意义。

为了表示我对妈妈的爱,我从大学里给她

寄圣诞贺卡,但我依然不知耶稣到底是谁,基

督教到底在说什么。直到2004年,我从人民

大学硕士毕业之后第二年,偶然听到福音,好

奇地去上福音班。在那里我真的认识了耶稣,

成了一个基督徒。

妈妈听说我信主了,非常高兴。她说,“神

真爱我。我真没想到,我二闺女上了研究生,

在北京还信了主。”

她的意思是人知识越多,越容易骄傲,就

越难认识神。我知道神拣选我有他特别的心

意,我也相信,许多年前,在我家阴暗的老屋

里,妈妈跪在地上的迫切祷告中,一定有许多

是为了我们姐弟五个的得救。

现在我们姐妹四个都已经受洗,弟弟还在

寻求中。

试炼

妈妈在61岁遇到一个极大的试炼。

2006年8月23日,我儿子出生前两周,

从老家来北京照顾我坐月子的妈妈突发脑溢

血进医院。9月6日上午,北京复兴医院,我儿

子出生。同一天,救护车把妈妈从西苑医院接

出,送回徐州老家,留下失语和右侧半身不遂

TERRITORY

42

清明节特稿

的后遗症。

可以 想见,一 生 风风火火,做事利落的

妈妈,突然动不了又说不了话的感受。听爸爸

说,妈妈刚开始很沮丧,人也变得易怒,常常闷

头坐在轮椅里发呆。

村子里的风言风语多少传到她耳朵,让她

更痛苦。有的说,你信一辈子耶稣,怎么没保

佑你?有的说,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上

帝惩罚了?有的当面对妈妈说,我想不通你这

么好的人怎还得这病?耶稣要是能把你治好,

我现在就跟你去信耶稣!

爸爸很难受,私下跟我说,你妈妈太可怜

了,心里明白得很,就是说不出来。那时我要照

顾幼子,不能常回去看妈妈,只是偶尔打电话,

也常常是我说她听。

慢慢从电话里,我感到了妈妈明显的变

化。她能清晰地说“阿门”,她会大声跟我一起

唱赞美诗,会在我讲了某个笑话后纵声大笑。

我心里很觉安慰。只是我还有一些担心:

经历病痛,妈妈心里对神有没有抱怨和不满?

2007年5月,我携八个月大的儿子回老家。刚

进院门,就看见妈妈拄着拐棍在练习走路。

当天下午,我跟妈妈谈了好久。从约伯受

难谈到神不会给我们超出承受能力的重担,我

鼓励妈妈不要因患难而灰心。有一阵子妈妈很

激动,用我不懂的语言似乎在争论着什么。

我蹲在她轮椅前,双手握着她的手,注视

着她的眼睛说,“妈妈,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我

知道你很不容易。但你一定要记住,耶稣在十

字架上受的苦,比这要大多了。而你受的这一

切的苦都是暂时的,很快会过去。等耶稣再来

时,你这拐棍也不要了,轮椅也扔了,”我亲昵

地拍拍她的膝盖,“这破旧的老肉体也不要了,

你会像天使一样自由地飞,再也没有这些痛苦

捆绑了。妈妈,这就是我们基督徒的盼望。任

何时候,你都不要丢了这个盼望。”

妈妈听着我的话,眼睛突然亮起来。她

抬头看了看天,又用手指了指天,然后攥起拳

头,有力地做了个加油的动作。

我拉着妈妈的手做完祷告后,鼓励她也开

口祷告。她有些犹豫。我逗她,“妈妈,你的语

言很特别。我们听不懂,不过上帝听得懂,你

心里所有的话他都明白。”妈妈点点头,开口

祷告了。

她的话说得很快,几段之后就开始声泪俱

下,我听出了许多委屈,像受伤的孩子见到父

亲一样。我也流着泪一起默默祷告。

祷告快结束时,妈妈的语速变慢,哭泣也止

住,然后是听上去很坚定的宣告,最后是一句响

亮清晰、充满力量的“阿门!”我立刻想到二十

多年前我家老屋里俯伏在地上切切祷告的妈

妈,那句同样响亮清晰、充满力量的“阿门!”

我含泪赞美主,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我

知道,妈妈没有因病痛的试炼放弃神,神也没

有因她的软弱抛弃她,她已经在神永恒的约里

有份,世上任何的苦难都不会夺去这份祝福。

葬礼

一进家门,就看见花圈已摆满院子。灵棚

已搭起来,照片里的妈妈笑容甜美,正是我最

熟悉最喜欢的表情。想起上次离别时妈妈的

泪脸,眼泪立刻掉下来。

妈妈躺在客厅中间的一张床上,身上蒙一

块白色的绸布。上面有一个红色的十字架,十

字架下有圣经经文—“复活在我,生命在我。

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白布另一头

露出妈妈的脚,穿着簇新的绣花鞋。妈妈从

来没穿过这种鞋,让我觉得有点陌生。我捂着

嘴,抑制哭声。不知为什么,我不愿意号啕大

哭,宁愿静静流泪。

弟弟掀开白布。我看见妈妈的脸。她神态

很安详,脸色跟平常一样,脸颊上似乎还有些

TERRITORY

43

清明节特稿

红润。我伸手摸了摸妈妈的脸,柔软,冰凉。我

叫了一声“妈妈!”眼泪唰唰流下。

爸爸看起来憔悴很多。妈妈生病以来,爸

爸悉心照顾她七年多,两位老人朝夕相伴,现

在妈妈先走了,最痛的就是爸爸。

院子一角,七八位婶子大娘正缝孝衣串纸

钱。另一边,几口大铁锅已经支起来,要为出

殡当天准备宴席。

妈妈活着时,曾跟我说过,“等我死了,

千万不要给我烧纸钱,买点鲜花就行了。”我

跟爸爸和姐夫商量,能不能给妈妈举行一个基

督化的葬礼?不要纸钱,不要扎纸人纸马,请

教会来做追思礼拜。

爸爸沉吟着没说话。他常跟妈妈一起祷

告,在北京的教会也曾决志信主,但我觉得他

内心深处并没真的信。姐夫说,“都知道咱妈

是信耶稣的,肯定尊重她的遗愿。不过也得考

虑别人的感受。如果不扎纸人纸马,舅舅们肯

定不同意,邻居也得笑话咱。折中一下,纸人纸

马也扎,教会也请。”几经争取,最后还是按姐

夫的说法为妈妈办葬礼。

农村的葬礼,程序特别复杂。出殡之前还

有许多仪式,包括豁汤、送盘缠等,一天要从

家到村头田地折返多次。每次出发,女儿要用

孝袍兜一大兜纸钱,边走边哭边撒。我早已

决定不撒纸钱,家人也同意。姐姐妹妹们虽然

也信主,但是一来她们敬拜读经较少,信心不

足,二来都在徐州,本乡本土的,怕乡邻说道,

上很好,将来有一天咱们在天上还能见到妈

妈。”姐姐哭着问我,“真的吗?”我抱着她说,

“当然是真的!你安静在神面前好好祷告,神

会给你信心。”

教会的腰鼓队来了,穿着鲜艳的绿色绸

服。在村里人看来,这么艳丽的颜色,跟丧事似

乎不太协调。但我想妈妈应该会喜欢。锣鼓声

响起时,我抬头看着天空,默默地说,亲爱的

妈妈,你在天上看见这一切吗?我知道这不完

全是你想要的葬礼,不过这已不重要了,重要

的是你在天上很快乐。

简短证道后,一个话筒递到我面前,我完

全没思想准备,就简单说了几句。大意是说我

妈妈信了一辈子耶稣,现在被神接回天家了。

我妈妈生病之后,有乡邻觉得我妈妈没福气,

孩子大了,自己却病倒了。其实妈妈很有福气,

因为她认识了耶稣,得到了永生。我盼望借今

天的葬礼,所有亲朋好友都能认识耶稣,得到

耶稣赐的福气。

环顾四周,我看到从手里拿着菜刀的大

厨,到串纸钱的婶子大娘再到旁边看热闹的乡

邻,都在认真听我讲话。我心里暗暗祷告,我

虽然笨口拙舌,希望神自己做工,让寻找的人

寻见他。转身看见一个不认识的姊妹,正在发

福音单张,心里一下热乎起来。

她递过来一个福音单张,我转手递给弟

弟。妈妈生病对于不信主的他是个打击,妈妈

这么爱主却还得了这样的重病,他想不通。我

还是按照乡俗撒纸钱。

24日下午有一个仪式,出发前,照例姐妹

们要抱纸钱。我听见帮装纸钱的一个大婶说,

“别给老二了,她信耶稣!”

快到村东头路口时,我看见一个婶子跑到

前面去,跟管事的说了些什么。到了路口,队伍

停下。管事的拿砖头在地上画了个圈,又烧了

纸钱,然后站起来冲西南方向大喊三遍,“五

星的娘,上天堂!”(五星是弟弟小名)

出殡当天,亲朋好友来了四百多人,流水

宴席办了四十多桌。不停有人来到灵柩前吊

孝。按照丧葬规矩,只要有人来哭灵,我们五

个儿女就要大声陪哭。

姐姐是长女,几乎每周都要来看妈妈,更

受不了妈妈的突然离去。她最近身体状况不

好,人都哭虚脱了。我说,“姐你别哭了,得保

重身体。你要想到咱妈妈是基督徒,她现在天

TERRITORY

44

清明节特稿

盼望他能早一点明白,有一种爱,超越了眼睛

可见的病痛愁烦;有一种信,超越了现世的得

失成败。

下午四点多,送葬队伍启程,要把妈妈的

灵柩送到地里。按习俗,弟弟作为唯一的儿

子,在前头打帆。妈妈一生喜爱鲜花,我们特

意准备了四束鲜花,姐妹四个,每人手捧一束,

康乃馨,百合花,娇黄和雪白的菊花。

四个女儿,四束鲜花。四个女儿曾是她的

羞辱,后来成为她的安慰,我抬头看天,心里

对她说,怎么样妈妈?喜欢吗?泪水静静流下,

心底有微笑泛上来。

还是有点遗憾,若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化葬

礼,我们可以捧着鲜花,哭着笑着分享见证妈

妈的一生,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忘怀的细节,那

些我们曾经跟妈妈一起笑得肚子疼的笑话,那

些我们曾经共同享受过的快乐时光。葬礼,也

可以是很美好的。

得胜

灵柩入土,人们忙着挥锹,垒起坟堆。有

人忙着把成车花圈摆好。有人忙着准备烧纸

钱。三个负责烧纸钱的婶子,特别仔细地在坟

前划线,确定方位,又将一空碗扣地,在碗上

烧纸钱。

烧完之后,领头的婶子说,“咱们把碗打

开,看大嫂有没有来拿钱。要是来了,碗底下会

有印儿。”她小心翼翼地把滚烫的碗翻开,一

看,没什么印儿。三人有点失落。其中一个肯

定地说,“大嫂上天堂了,不来拿钱了。”

看着认真忙碌的人们,我突然明白一点,

之所以葬礼会有繁杂的礼节程序,人们如此

较真纠缠每一个环节,是因对于葬礼的另一主

角—死亡无能为力。不仅是无能无力,人们甚

至不敢对视它,不敢跟它过招,于是用这些繁

文缛节解构对死亡的恐惧。

于是惊讶地发现,我怎会如此平静?我原

本是那么害怕死亡的。爷爷奶奶在我很小时过

世,当时我想到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死,夜半无

法入睡,恐惧得似乎要掉进死亡的黑洞。后来

上大学,读硕士,知识长了一些,但对死亡依然

无知,跟幼时一样充满恐惧。

在我看来,死亡好像一个青面獠牙的怪

兽,在每人生命的某个点蹲伏着,等人走到他

面前,就毫不留情地把人吞噬掉。没人能预

知。没人能幸免。

这样的想法常常让我有些悲观,人生的意

义是什么?如果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天天走向死

亡,那活着的意义在哪?死亡之门外是什么?

若真的如村里老人讲的“人死如灯灭”,那人

生岂不荒谬?这些疑问缠绕着我,百思不得其

解,于是索性就回避。

2004年春天听到的福音改变了我的生

命。研读《圣经》,我才明白,原来生命并不只

是从生到死这么一段短暂的旅程,而有更广阔

的内涵。人死不是如灯灭,肉体消亡之后,灵

魂还要面临另一种存在。

人的肉体本是有限的,但如果靠着信心跟

无限的神连接,接受他的恩典和救赎,就能胜

过死亡,进入与神无限的同在。上帝爱他手所

造的世人,所以为我们预备了救恩,差遣耶稣

来到世上,为世人的罪受死,复活。叫一切信

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基督徒把死亡称作“回天家”,的确,对基

督徒来说,死亡之门外,不是阴冷、恐怖的未

知黑暗,而是耶稣温暖的怀抱,欢迎的笑容。

这多么美好。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55中写

道,“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

毒钩在哪里?”若没有上帝的恩典,必有一死

的人怎能这样自信地向死亡夸胜?

没信主前,我曾想过,如果将来我妈妈去

世了,我肯定会哭得死去活来。没想到,我以

这样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她的去世。

妈妈在世时,她在徐州,我在北京,尽管

我们心灵相通,但还是觉得相隔较远。

现在妈妈在天上,我在地上,似乎距离更

远,但我却觉得跟妈妈更贴近了。每次我抬头凝

望天空,每次我低头安静祷告,都感觉妈妈就在

我身边,跟我和神在一起。而原本对我来说遥

远的天堂,因为妈妈在那里,离我更近了。

在午后的阳光下跟孩子嬉戏时,或是一句

熟悉的赞美诗响在耳边时,常常不期然地想起

妈妈,于是,在泪水和微笑中对妈妈说,妈妈,

好想你,天上再见。

Ea

ster a

nn

ivers

ary

TERRITORY

45

复活节纪念

“为什么在死人中寻找活人呢?”

年年三四月,中国和西方,分别有两个重要

的节日,这就是中国的清明节和基督教的复活

节。对比这两个节日,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清明,这个有2500多年历史的节日,是中

国最早的民间节日之一。而这一节日,是关于死

亡的。“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

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是宋

代诗人高翥的《清明》诗中的句子,它描述了人

复活节是清明节的出路

为何在死人中寻找活人呢?

坟墓不是寻找生命的地方。

清明节所传达的死,与复活节所传达的活,

代表世界的绝望和基督信仰的盼望。

因着耶稣,死亡死了!

如果没有复活,人类的哲学、科学、历史、政治、经济……

全归虚空。

因死亡,终将否定它们展示给人的一切幻相。

们扫墓的情景,也表达了人们哀绝的心情。静

静的坟茔,杂踏的往来人,在飘动的纸灰下,低

低传出不绝如缕的啜泣……此情此景,与桃李

芬芳柳暗花明的春景形成何等大反差!一边是

欣欣向荣的生机,一边是暗无天日的死亡。

“死者长已矣”,生者何可堪?坟墓不仅

言说逝者无法转还,更提醒活人之必然终局。

清明,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节,长伴悲情。不

禁令人想到圣经中的喟叹:“死啊,你得胜的

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哥林

多前书15:55)

而基督教的复活节却是个令人欣喜的节

日。万象更新的春光里,信徒欢庆基督耶稣从

死里复活、大有荣耀地升上高天、坐在父神的

右边。

与中国清明节所祭奠的亡者一样,耶稣基

督也曾经死了;但不同的是,他是道成肉身来

救人脱离必死命运的救主,他虽无罪,却甘愿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用他无罪的死,来打败死

亡!因此,主耶稣是不能被死所困住的,他下

到阴间,进入坟墓,但三日后他复活了!从此,

耶稣基督复活的日子,成了普世信徒欢喜庆祝

的节日,两千年来,他们唱诗赞美这一天,心中

充满大有确据的盼望。

文/严行

Ea

ster a

nn

ivers

ary

TERRITORY

46

因此,基督徒从来不会对着埋葬主耶稣

的坟墓哭泣,因为那坟墓已经空了。天使对前

来寻找主的妇女说:“为什么在死人中寻找活

人呢?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路加福音

24:5-6)

人可能会问:怎会有这样的事呢?

诚然,“复活”是一个靠人的经验,靠人的

知识和理性,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事。然而,

更不可解的是,若揭开人的文化史,就可以清

楚地看见,其实,千百年来,人苦苦寻求的,恰

恰是期盼“活”能胜过“死”,期盼不死,期盼

永活!只是,人的有罪与有限,让他一直在错

误地“在死人中寻找活人”。

没有复活节前,世界被清明节主导

所有伟大的宗教,伟大的文化,伟大的哲

学思想之中,必然有一个绝对不可或缺的元

素,就是对“永恒”与“不朽”的探讨。超越有

限,超越死亡的追求,构成了人最本质的存在,

并从而迥异与动物界。

没有人能真正说明这一动因的来源,它

绝不出于某种外在的诱惑,而是人内在的潜

能——它出于创造人的上帝,传道书三章11节

说:“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

安置在世人心里。”这是人区别与所有动物的

唯一解释,也是进化论谬误的最好否定。纪念

碑上刻的“永垂不朽”四个大字足以叫唯物论

破产,它证明心灵的存在是超过了物质的存在。

“永恒”,表达了对“时间的超越”的渴望;“不

朽”,则表达了对“生命的超越”的希求。这是

人的终极追求,是人无可回避的内在需求。

哲学家周国平说“死亡如太阳一样不可直

视”,尽管如此,内在的动力依然催动人逆流

而上。千百年来,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求索”的历程里,可以排列出一条长长的

墓道:苏格拉底、柏拉图、庄子、海德格尔、加

谬……都先后倒毙在这里,并留下旷世喟叹。

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死亡,也引导他们身后

的哲学家继续“在死人里寻找活人”。

对中国人来说,这种追求更多地不是表达

在思想和哲学中,而是在祖先崇拜的民俗活动

中。祖先崇拜是一种慎终追远的感念,清明扫

墓是对先人的缅怀,既是诚心的致敬,也是对死

亡的安顿:期望通过神格化祖先,赋予他们能

庇佑后代的能力,从而带来现实的平安顺利。

中国文化缺乏西方哲学的死亡意识,孔子

“未知生,焉知死”一语代表了中国人的现世

主义态度。祖先崇拜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对“不

朽”所采取的典型的实用主义应用,这一行

为,也同是一种“在死人里寻找活人”的行为。

实用目的的局限性,也使祖先崇拜的“慎

终”与“追远”都只能浅尝辙止,两头不到底,两

头不见神。“慎终”,不能推至终极,发现天国;

“追远”,不能达到始祖,并认识人是上帝所造。

“慎终追远”落在形式主义的半途而废中。

结果,不过是是按照“远近亲疏”来截取

与自己比较相关的祖辈来纪念,以求心安。这

显示了祖先崇拜的虚伪性和荒唐性:一个有罪

复活节纪念

为什么在死人中寻找活人呢?

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路加福音24:5-6)

Ea

ster a

nn

ivers

ary

TERRITORY

47

有限的人,只因死后归入“祖先”,就化作可膜

拜的对象,何来说服力?清明节洒在祖坟上的

纸灰和泪,与这种崇拜一同成为虚空。

清明节所传达的死,与复活节所传达的

活,分别代表了世界的绝望和基督信仰的盼

望。这世上,没有复活节以前,一直都是为清

明节所主导的,因着基督耶稣的复活,这种情

形才被彻底打破了。

因着耶稣,死亡死了!

“复活”不是人能构想出来的。哲人的深

思抵达不了,古老的文化演化不出。即使在 宗

教里面,无论佛教、道教、印度教……也都没有

复活的教义。 复活的观念,不出于古埃及,不

出于古希腊,不出于古罗马,也不出于中国传

统文化,唯有在上帝的启示里我们看见基督信

仰里才有“复活”观念。

新约哥林多前书十五章告诉我们:“死的

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此语回答

了世世代代人都归于死地的原因,也是清明节

存在的前提。人是上帝所造亚当的子孙,亚当

悖逆神致使罪进入他的心,让其后世子孙都陷

在罪中,也死在罪中。

世上没有力量能胜过死亡,无论人怎样通

过自身努力,以实现生的意义,都不能填平死

的遗恨。“留取丹心照汗青”也罢,“文死谏,

武死战”也罢,泰山鸿毛、取义成仁……到头

来,都不过“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

丘”!因为胜不过罪,就胜不过死,所有在世人

眼里高大伟岸留名千古的英雄,在上帝看来,

仍不过是一个罪人,必要死在罪中。

罪是死的根源,死是罪的结果。这个因果

循环,似乎没有止境。那么,脱离死的捆绑,进

入永生的期盼在哪里?复活在哪里?若是从来

没有复活、没有永生,为什么人心底会有这不

灭的愿望?若是复活是可能的,谁又是那无罪

可免一死的人呢?

答案在约翰福音三章16节中:“神爱世

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

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耶稣基督为此

而来,他为此而死,也为此复活。而所有这一

切—耶稣的救赎与复活,都是上帝创世以先

的伟大设计,是神缜密的安排!圣经真理启示

世人:人的生不是偶然的,死也不是偶然的,

复活更不是无根由的。

亚当所带来的死,在基督的复活中被打

败,因着耶稣,死亡死了!正如哥林多前书所

言:“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

而来。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

众人也都要复活。”基督的死,解决了罪的问

题,而他的复活,解决了死的问题。他在十字

架上流出宝血,洁净人的罪;他三天后复活,

让信他的人称义,永远活在义里,活在荣耀的

生命里。

复活,这是生命的出路!每一个希望超越

死亡找到永生的人,只要信主耶稣,信他的拯救

也能救你,信他为你钉十字架并复活,就必得着

这复活的生命!这信仰是上帝特为世人预备的,

“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复活,

是人所不解的奥秘,复活,也是神极大的恩典。

恩典,即白白可得的,只要你愿意认他为你生命

的主!—因为主耶稣说“因为凡祈求的,就得

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孔子的坟墓不是在曲阜的孔林里吗?释

迦牟尼的舍利子不是分藏于许多庙宇吗?苏

格拉底不是葬于雅典吗? 停止在这些死人中

找永生的摸索吧,他们自己都死了,他怎样把

永生赐给人呢?

人间最大的讽刺就是活人在坟墓那里找

生命,就是在清明的纸灰中寄托心愿,而不肯

倾听那真正来自天国的声音,主耶稣怜悯地

责备世人说:“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

命。”(约翰福音5:40)这就是问题的根本,神

愿意世人都得救,两千年前就赐下这救恩期待

人回转,而人却不肯到耶稣这里来得生命。

因他活着,夺回人心,不再惧怕

复活是基督信仰的根基。所以,复活节绝

非徒然。

生、死、复活,此三个问题,是一切哲学、

宗教、文化所关注的核心,但几千年来,哲学、

宗教、文化都未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到准确

答案。因为这不是人可以回答的,只能由上帝

启示而来。圣经告诉世人,生,是上帝的创造,

复活节纪念

Ea

ster a

nn

ivers

ary

TERRITORY

48

死是罪的后果,而复活是上帝的大能!

复活是宇宙间最难的事。

旧约创世记开篇即是上帝创世。宇宙诞

生,这样一 件恢宏浩大惊心动魄的事件,圣

经的文字表述十分镇静,完全没有提到“力

量”“大能”这样的词语,只是上帝用“说”(话

语)就完成了。或者说,上帝一吩咐,“事就这

样成了”。上帝说有就有,命立就立,十分了

然。可是,圣经新约在讲述“复活”这件事上,

却反复提到上帝使用了他的“大能”。以弗所

书清楚地提到,主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下到阴

间之后,上帝“照他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

能大力,使他从死里复活”(以弗所书1:19-

20)。每个信徒蒙拯救得新生命,也同样靠的

是这样的“大能”。这就是福音,这就是罗马书

所说的:“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神给他所创造的人的最好礼物,是“自由

意志”。这是神最冒风险的一件事。因为人一

旦拥有自由意志,就有了选择的权柄,终有一

天会在选择顺服神的旨意还是选择跟从自己

的喜好的矛盾中,选择抗拒神,这是躲不开的

墨菲定律:人迟早会偏离神而偏向体贴己意。

果然,亚当就失败于此。上帝以他的独生爱子

道成肉身,来完成这一件人不可能完成的任

务—夺回人心。

耶稣以他对上帝的完全顺服,扭转了亚当

传下来的那股悖逆神的趋向,并让所有信他

的,可以靠着他所赐的力量,胜过自己旧生命

中的与神摔跤的意志,从而因着爱神,甘愿舍

己,做一个顺服神心意的人。

中国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无论

多么看起来软弱、渺小的人,哪怕是小孩子,他

的意志都是非强力可以改变的。上帝的福音在

人身上所做的,正是这样一件远远超过创世之

功的大事,所以圣经称信主重生的基督徒是上帝

“新的创造”,是上帝的再造之功!在亚当里失

去的,神要在耶稣基督里重新得回来,悖逆神的

亚当死了,顺服神的耶稣活了,全本圣经,都在

向人讲述这样的美好真理,这样的奇异恩典!

复活必定是一件事实。如果没有复活,不

但世界没有盼望,就是人类的哲学、宗教、科

学、历史、政治、经济……全都要归于虚空。因

为死亡,终将否定它们展示给人的一切幻相。

保罗说:“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

因为明天要死了。”并且他进一步说:“若没有

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若基督

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

也是枉然。”

哪里有死亡,哪里就是绝望;唯有哪里有

复活,哪里才有盼望。所以耶稣的复活,才成

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因他活着》一诗,唱出

了真信仰带给人的真力量:“因他活着,我能

面对明天,因他活着,不再惧怕,我深知道,他

掌管明天,生命充滿了希望,只因他活着。”

为什么在死人中寻找活人呢?坟墓不是寻

找生命的地方,从上帝而来的新生命不再属于

这个范围,他从信的那一天起,已经进入永生

了。耶稣呼召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

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

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多么简单啊,只要你“口里认耶稣为主,

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复活

节会向你清晰地讲出这一福音。

复活节,是清明节的答案。请走出清明节

吧,相信耶稣基督的拯救,你便会在复活节里

复活。

复活节纪念

TERRITORY

49

教育前线

《境界》有声版主持人:文君 嘉宾:宋艳红 录音整理:读者义工 鲍婕

不是超前,而是无奈

《境界》:知道你做妈妈的经

历之后,我想很多读者会和我一

样,把焦点集中在“这个孩子现在

是怎么变这么优秀的”,世面上这

么多教育观点,你是以什么标准来

做选择的?为什么选择了现在好象

很时髦的在家教育?

宋艳红:当我们从加拿大回

来的时候,不知道回来会进什么

学校,所以就在那边给他找了一

个新医生做了一个综合测试,包

括智商在内。当时他有两项特别

弱,一是注意力,一是速度。注意

力他在所有的同龄人里边,94%

的人都比他强,这意味着他在这

方面有很严重的问题。

这个结果其实跟他幼儿园老

师给我的反馈是一致的。就像刚

到加拿大的时候,他的幼儿园老

师就给我介绍了一个专家。天天

从小确实是很聪明的,我当时还

特别高兴,以为这个专家是来发

现我儿子有什么大的天赋,结果

越听越不对劲,英文那种专业名

词听不太清楚,我就记下来,回家

一查我才知道是“多动症”!专家

近几年,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教育纠结,对学校教

育不满,因此在一些城市“Homeschool”(即“在家教

育”)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流行,《境界》本期采访了一位

目前家住北京的基督徒母亲宋艳红,她曾经是一家外

企的驻华代表,有着丰厚的收入和令人羡慕的头衔,可

是儿子天天却被诊断为多动症,以至于没有学校肯接

收。

Home school多动症儿

这位母亲离开职场,一边带领她所在教会的姐

妹们学习《圣经》,一边借助美国homeschool的教

材,在家教育孩子。天天今年15岁,目前已经是在加

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大二学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

少年。让我们来听听她为什么选择“Homeschool”

教育自己的儿子,她又如何从儿子被诊断为多动症的

痛苦中走出?

TERRITORY

50

教育前线

说天天有多动症,所以他特别希望

我配合,因为加拿大有这个规定,

如果确定哪个孩子是多动症,老师

就可以不再要求他、不再管他。当

时我也想了很多的办法提高他的

注意力,比如说在加拿大的时候报

名去学Kumon(编者注:源自日本

的数学教学法),当时它的一个训

练卖点就是可以特别有效地提高

孩子的注意力。我带天天去参加,

进去之后先有一个测试,人家让他

做一些基本的加减乘除,我就跟负

责人在外边聊天。时间到了,我们

朝里一看,才发现他根本没做,而

是拿着一根铅笔“唔唔唔”到处飞

飞机,结果负责人就说“这孩子我

们可管不了”。

这些给我一种特别大的挫折

感,我就特别后悔,活在一种一定

要找出一个原因的纠结中。我就

想一定是剖腹产造成的,然后又

想是不是婴儿期学爬的时候没有

好好练,因为爷爷奶奶怕他累着,

当他懒不愿意爬的时候就让他躺

着,还说“别累着他了”。我就把

这些都倒腾出来。

现在看,在家教育成了一个又

超前又智慧的选择,其实当时实

在是没办法,因为想来想去我觉

得他到学校一定会给毁了,就是

他的长处也一定得不到发挥,于

是就决定在家里教他。就算是在

家里,注意力的问题也是特别挣

扎的,比如说如果你给他安排一

项任务,他一会儿就走神儿了;让

他写一个东西,过一会儿你回来

检查,一个字没写。所以我心里其

实特别纠结。

不是病,而是罪

《境界》:你怎么确定天天是

可以教出来的?如果那时候别人走

进你家里去看的话,可能对在家教

育的幻想全破灭了,根本看不到现

在的结果。

宋艳红:确实 如此。当然 每

个妈妈都爱孩子,甚至“有病乱投

医”。当时我在报纸上看到右安门

医院有一个专治多动症的秘方。

我就带天天去看。那个医生就说:

“先 做个测试吧”。测试完了我

问:“他是多动症吗?”医生就说:

“他不是多动症,谁是多动症啊?

他是严重的多动症啊!”然后就给

我开了几千块钱的药,第二天我就

开始给天天吃,但是吃了一次我

何锻炼呢?他的意志力从未受到

过训练。如果你不管教、不约束、

没有界限,其实对孩子来说,他就

是一种随意的、他想做什么就做

什么,他想不注意就不注意,不是

说他不聪明。他可能没准想别的

呢,天马行空。没有被训练过,他

的能力从何而来呢?所以我当时

就把他归结为是教育理念的错误

而造成的必然结果,根本不是吃

药能够改变过来的。

我们每一个人的处境都不一

样、孩子的状况不同,我们的智

力、能力各方面都不同,所以没有

任何一个人可以照搬其他的人经

验,但是上帝的话却可以更新我

们的生命,让我们越来越有智慧,

让我们可以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

自己处境里面的困难,找到合宜

的解决办法。

拿保姆当妈妈

《境界》:每个妈妈都充满了

挑战,所以妈妈们常会借助于一些

专业的咨询、或者彼此交流一些

看法。但对于寻找从上帝而来的智

慧,这种方式对许多人来说是完全

陌生的。你自己是如何经历的?

就心里不平安。如果一个孩子注

意力一直不能集中,一定是脑子

里面的问题,那么这个药如果有

效就要能管理住大脑,我觉得这

个太玄了,如果弄不好把孩子吃

坏了就麻烦了。

当时关于多动症看了许多资

料,做了很多思考和反省,最后我

归结为是“父母没有管教好造成

的”。 其实一个人要完成一项任

务,是需要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的,这就是我摸索出来、我自己的

观点,不一定对或者说适用于每

一个孩子,我只是说针对我自己的

孩子,我认为“这个不是病,而是

罪”。 我也真是感恩,如果不回

国、如果在加拿大,那个专家为什

么会跟我谈话呢?因为他们也会

给他吃药,而且孩子吃了那药就变

老实了。但是我不知道药的机理是

什么,会不会破坏人的大脑、抑制

人的情感、创造力。

现在有一种倾向,把很多东

西都说成是病,这样相关的人就

不用负责任了。天天从出生一直到

他6岁的这个过程中,好像一直都

是全家宠爱的对象,都是他想干

什么就干什么,那他的意志力从

TERRITORY

51

教育前线

宋艳红:没有信基督教之前,

我也是特别热衷于教育孩子的。怀

孕的时候,从医院领来的小喇叭,

每个晚上都给孩子放音乐听,也看

很多育儿专家的书。但是信主之后

我发现一个最本质的区别,我们读

书、学习的时候都是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但是你用什么标准判断精华

和糟粕呢?其实人无法超越自己的

思想,最终我所接受的观点其实就

是我自己当时的水平。

《境界》:可以举个例子吗?

宋艳红:比如没信主的时候,

我更重视孩子的智力,没有意识到

关系的重要性。当时有两个人对我

影响很大,一个是Montessori(编

者注:蒙特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

利心理学家兼教育学家玛丽亚•

蒙特梭利<1870-1952>发展起来

的教育方法,强调独立、有限度的

自由和对孩子天然心理发展的尊

重),一个是Karl Witte(编者注:

卡尔•威特认为每个孩子都具备

成为天才的潜力,你可以将你的孩

子造就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

Montessori的书里有很多育儿方

法,有限的我看到的就是它特别有

利于孩子的早期智能开发,而不觉

得游戏、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更重

要的是在培养我和孩子的关系。

当时我请的阿姨很聪明又负

责,说实在的,我现在回想起来我

不像一个妈妈,我更像一个学校

的校长,而阿姨才是妈妈,是具体

接触孩子的老师。我会给她安排

任务,教她跟孩子做很多游戏,

孩子的智力确实通过这些得到了

很大发展。但是孩子本该和我建

立的关系,转到了阿姨身上。所以

天天睡醒了不是叫“妈妈”,而是

叫“阿姨”。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去

买菜,路过一个大坑,我逗天天说

“妈妈掉进去了”,他一点反应也

没有。我跟阿姨说,“你说你掉进

去了”,阿姨就说“哎哟,阿姨掉

进去了”。他就抱着她哇哇大哭。

在情感上,他是跟保姆建立了很

深的类似于母子的感情。

即使信主以后,刚开始一段

时间,我同样是带着固有的思想

来断章 取 义读《圣 经》的,比如

说原来所信奉的教育理念,就是

现在社会上非常流行的赏识的教

育—爱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对人

的罪性很无知的状态的理论。结

果到了天天五六岁的时候,确实

是管不下去了。

瘸腿的爱

《境界》:之前你就是用爱和

赏识,信主之后接触到的信息、还

是要爱,你就觉得你对天天采取的

态度是完全正确的。

宋艳红:所以当时我觉得我真

聪明,尽管我没信主,但是你看《圣

经》的话跟我说的一样。可是孩子

到了5、6岁的时候,这个模式根本

维持不下去了。

当时在加拿大,有一次圣诞

节的时候孩子们在献唱,气氛庄

严又喜乐。天 天 坐在我旁边,他

就说“我也想上去唱”。我当然是

“爱+赏识”不加管教地鼓 励到

这样的地步—我拍了他一下,说

“去吧”。结果天天就“蹭蹭蹭”上

了台,一把抢过那个领唱的孩子

的话筒,对着话筒“喂喂喂,噗噗

噗”。当时我们教会有一个执事特

别生气,说“这是谁的孩子”。我

当时心里想“哼,教会怎么还有这

么没有爱心的人”!

《境界》:等到你系统地学习

《圣经》之后,再来看你的“赏识

和爱”的时候,对爱的理解有没有

变化?

宋艳红:完全改观了,我才发

现自己的无知。其实作为妈妈谁不

爱自己的孩子呢?我以前一向是以

自己是一个阳光、非常有爱的人而

窃喜。但《圣经》却让我非常严肃

地面对人的罪性。

《境界》:你现在认为对孩子

正确的爱是什么?

宋艳红:正确的爱肯定离不开

管教。如果我们知道,人的爱是有

原罪的,其实你就会发现,现在流

行的赏识教育的弊病。举个例子,

加拿大的幼儿园基本上也是这种

教育模式,我在幼儿园的墙壁上

看到一个标语,当时觉得特别好,

“Save for no to big issue”(把

“不”字留给重大事件),意思是

说,除非是极其重大的事件,不要

跟孩子说不。背后的理念是,鼓励

TERRITORY

52

教育前线

孩子好的,忽略不好的,他好的部

分就会蓬勃成长,坏的就会自然而

然消失,因为没有人关注到他的不

好。我认真读过《圣经》之后,发现

这是不对的,人的罪性是不会自然

而然就没了。

其实整本《圣经》都在向我们

讲述:人是怎么犯了罪,人犯罪之

后就没有办法靠自己恢复到上帝本

来创造我们的那种荣美的样式。上

帝借着祂的救赎计划,要救人脱离

罪。《圣经》其实一直是两条线的,

一个是正面激励,一个就是管教。

如果你看以色列的历史,特别生动

地看到神的这种工作。犯罪需要管

教,一个美好的行为需要鼓励。如

果你去掉任何一面,那就不叫爱。

因为上帝是爱。上帝从来没有把爱

和管教甚至惩罚分开。

《境界》:你才发现自己的爱

是瘸腿的,是只有一边的。

宋艳红:是啊,那之后,《圣

经》里边的话就蹭蹭往心里面跳,

比如“舍不得 杖打孩子的,是恨

他。爱孩子的,随时管教”。而且

和读那些育儿书不同,我相信《圣

经》是上帝的话,不是人有限的思

想,我读任何人的书,如果他的思

想跟我的不一样,我可以说“他错

了,我比他聪明”,但是面对《圣

经》的话,我从来不会觉得“如果

《圣经》上说的跟我的想法不一

样,是《圣经》错了”。当我在《圣

经》的真理面前降服,就发现自己

的眼睛好象被打开了一样。

让我如何不舔墙

《境界》:您的儿子天天,起

初接受的是赏识教育,其实没有

被管教过,这导致孩子到了5、6岁

的时候,您已经拿他没有办法了。

宋艳红:已经完全管不住了。

实际上,两岁多就已经出现了,有

一段时间他喜欢用舌头舔墙,我

就说,“天天,你别拿舌头舔墙”,

“为什么”,“因为墙脏”。“脏为

什么就 不能 舔呢”?“因为墙上

有细菌,你舔进去了容易生病”。

“为什么我舔进去就会生病呢?

我有牙,可以把细菌咬死”。“细

菌,你是咬不死的”,“为什么”?

“舔了你会生病,到时候给你送

到医院会开刀”,“开刀有什么可

怕,我不怕疼”。

你想想,两岁的一个小孩,既

不懂什么是细菌,也不懂开刀有多

痛苦。但是当时我就是讲道理,就

是认为孩子要耐心讲道理,不能管

教。那个时候的确是极有耐心,都

不是我本性里面所能有的。

《境界》:如果放在今天,舔

墙这件事你会怎么处理?

宋艳红:在他第一次舔的时

候,我会让他停止。如果他不停,

可能会拿一个小木棍抽他屁股一

下,告诉他不能舔墙。因为他懂不

了那么多。我记得听过美国的一对

牧师讲的育儿经,他说,上帝在这

个世界设立的物质层面的定律,其

实人很容易遵守。比如,一个小孩

未必知道墙是不能撞的,但是可能

有一次他想“为什么我要走门,而

不能从墙穿过”?那他可能就撞到

脑袋,疼痛袭来,他立刻就从这个

经历里学到了功课,这事不能做。

《境界》:这是规律。

宋艳红:是的。实际上,道德

层面上帝也设立了规律。所以那

个牧师的建议就是越早把适度的

疼痛带进孩子的生活越好。他是

建议2岁,拿一个小木勺子,要给

他讲清楚,比如墙是不能舔的。他

执意要这样做的时候,就打他一

下,肯定要让他感觉到他疼,并且

告诉他,妈妈这样做是爱你。

《境界》:给你疼痛、制止你,

都是爱你。

宋艳红:对。

第一次,我打了孩子三下

《境界》:很多家长会担心:

“我要 打他、开始管教他,孩子

都会记着,这破坏我们之间的关

系”。还有一种顾虑是,“我要打了

孩子,就会给他造成心理伤害,长

大这孩子可能会抑郁”。你有没有

这两方面的顾虑?

宋 艳 红:没有。很 多 家长 顾

虑,打孩子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其

实我认为不是打本身,而是态度,

反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原则忍着忍

着,然后暴怒一通,然后把孩子揪

过来臭揍一顿。这个对孩子伤害很

大。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讲清楚哪

些行为是不可以的,讲清楚的意思

就包括,如果他违背会得到什么惩

罚,而这个惩罚,是爱他,而不是

恨他,不是发泄自己的怒气。

《境界》:你说的这些做法,

都是受《圣经》影响的吗?

宋艳红:是的。但是《圣经》

不会给你具体的步骤,所以一定不

TERRITORY

53

教育前线

要把《圣经》当做快餐,而是学习

原则。比如,《圣经》让我们看到,

上帝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妈妈需

要效法的榜样。即使以色列那样

悖逆、犯罪,上帝真的管教他们,

但也同样为他们描述一个非常美

好的未来,而且不断强调自己是多

么爱他们。我觉得这些原则都是

要在我们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实践

出来的。也就是说,不能因为孩子

犯了错,你打他的时候就表达出一

种对他的排斥,或者因为你自己的

情绪问题无法处理,就在孩子身

上泄气。如果把握住这个,管教孩

子的过程不但不会伤害孩子,而

且会不断地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把神的道德律深化

到他的内心,并且他会很深地知道

你对他的爱。比如,我管教天天之

后,都会跟他说:“打在你的身上,

比打在妈妈身上更疼。其实妈妈

最不愿意打你了,我也知道,其实

你靠着上帝的恩典,一定可以不再

犯这个错。妈妈打你是爱你。”我

会不断强调这个信息。

《境界》:你可不可以分享一

个完整的管教案例?

宋 艳 红 :6 岁 之 前 我 从 来

没有 打过他。后来回国了,开 始

homeschool,之后半年又回加

拿大卖房子,当时正好有一个北

京的基督徒歌手,带着全家去做

布道会。天天就和他的两个可爱

的女儿成了好朋友。那天晚上他

们要开布道会,天天却一定要其

中一个女孩去我们家玩,那个女

孩也有一个唱歌的节目,天天就

大哭大闹。我们教会的人只能感慨

“我看你对你的这个儿子实在是

没办法”。我带天天回去之后就给

写了一个规矩,“你要听你妈妈的

话”,妈妈说不可以的时候你还坚

持做,我会数三下,如果你还坚持

做的话,我会打你一下,肯定会特

别疼;如果你当众这样,我会打三

下。我当时还特别正式地写了一

张合同一样的纸,还让他签字。他

也明白,也认为是应该的。所以我

说下次就这样了,如果你再像今天

一样,我会狠狠地打你三下。

我们谈清楚了,当天晚上就去

看布道会。举办的教会有一个儿

童活动室,按年龄天天是可以进

的,但是因为他个子高,管理员不

让他进。等我来的时候,他就大哭

大闹。我制止,他也不停,所以那

天晚上回家我人生第一次打了他

三下,打在屁股上。

人必须有约束自己的能力。

由着自己的性子,很多时候家长以

为那是培养他的个性,其实不是,

你会发现越来越把他推向一个自

我放纵的地步。好像“我想要干什

么,就一定要干什么”,纯粹是把

孩子往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

的方向推。

《境界》:有些家长担心孩子

心理受伤害。

宋艳红:按照神的真理来教

养孩子,管教不是目的和终极。最

关键的核心还是,他也要从小开

始学习上帝的话,知道何为正路。

管教他的目的是让他更好地跟随

上帝、去顺服上帝的话。《圣经》

不是说“人心诡诈,坏到极处”嘛,

孩子也一样,他特别会操纵大人,

比如孩子特别明白,妈妈很在乎

跟他的关系,他也会用这个来逃

脱惩罚、或者达到他的目的。

我记得,他跟我说:“你要是

打我,将来我就不跟你好”。所以

如果我们自己的生命没有在 神的

话语里建立得坚强、稳固,有很多

担心和惧怕,就会该管的时候不

敢管,不该鼓励的时候瞎鼓励。所

以当时我就跟他说:“我呢,肯定

是要按照上帝的话来管教你、带领

你的,至于你将来对我怎么样,那

是你要向上帝负责的。让他背经文

‘孝敬父母,使你得福’,我说孝敬

父母这不是为我的益处,但是你孝

敬不孝敬,关系到你会不会得神的

祝福。

其实天天应该说还属于柔顺

的,那内心也有这种“大 人的策

略”。还有一次他对我说:“行,你

打我吧,出出你的气”。

《境界》:哈哈哈。

宋艳红:我就说我打你不是

为了出我的气,是因为你犯了该

打的错,我打你是为了管教你。我

原来的偏差是没有管教,刚才围

绕了很多怎样管教来展开,请大家

别误解,以为教育的核心就是“打

他”。我花心思和精力最多的是带

他学上帝的话。

谁评价我们这些妈妈

做得如何

宋艳红:他5岁多的时候,我

开始带他读《圣 经》。我 会 选 一

些特别有针对性的经文让他背,

TERRITORY

54

教育前线

比如说他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

管任何场合,想多大声喊叫就要

喊叫,想急就急,从来没有试图控

制过情绪。我就让他背《圣经·箴

言》“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制

服己心的强如取城”。他背这个经

文,就会对照自己的生命看到反

差。这个时候我就会跟他讲为什

么我们需要耶稣基督的救恩,因

为没有人自己可以胜过自己。但是

我们悔改,归信耶稣基督,靠着神

的恩典是可以做到的。

《境界》:在一个小孩子的认

识当中,他既要知道他跟那个完全

美善的标准之间的差距,又得知道

他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宋艳红:他知道上帝会帮助他

不断朝向那个方向努力。这其实是

一个很长的过程。一旦一个坏习惯

养成是很难改的,会有很多挫败的

时刻,觉得为什么这么多努力仍然

看不到我期待的果效。

每当这个时候,上帝的话就

会把我救拔出来。我记得当时给

我极大安慰的就是,上帝会如何

衡量我们这些做妈妈的?上帝不

是依据孩子的成就来衡量我们,

祂依据的是我们是否在祂面前尽

心尽力了。而且至终评价我们的,

不是别人而是上帝。我们很多的

时候说是爱孩子,其实也掺杂着

一些比如“孩子的表现不好,是不

是会 给 我们丢脸”。这个很微 妙

的。慢慢地我们就会知道别人的

评价都不重要,上帝如何评价我

们是最主要的。所以如果我做了

我当做的,我就平安了。

《境界》:我相信神也没有在

《圣经》中跟你说,你的儿子一定

能考上大学吧?

宋艳红:哈哈,当然。

《境界》:但是它会告诉你,如

果你这样教导孩子,就会引导他走

上正路。

宋艳红:是。其实在2008年

的时候,我彻底放弃了想让孩子

上大学的念头。不是说他不学习,

他自己愿意看书的时候多长时间

都可以。但是如果你安排他的任

务,他的注意力一直都是很大的

问题。当然已经改善多了,但是他

最多只能做10以内加减法,而且

也就做对80%。

当时我跪在地上,真地是向

上帝哭喊:“主啊,为什么到现在

还不动工,到底到什么时候你才

不纠结,就会更把全部的注意力、

创造力都放在怎么样更好地在神

的话语和各样的学业上装备他,

这就是尽本分,上帝在掌权,自己

反而特轻松。

那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之前

吧,我确实心里总是纠结着。到他

10岁多的时候,好像一下就特别地

和谐,就因为没有上大学这个短期

目标了,所以反而能够放开手脚去

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比如他想要

做网站,那就鼓励。比如他读一本

书,我跟他讨论这个书,可能就讨

论到一些思想性的需要更深入交

流的,可能真是要讨论半天,所以

都是挺美好的时光。春暖花开的时

候,我就带他去公园,带两本书,

又读书又跳绳,结果到他10岁,他

自己就特别想要上大学,因为他说

在家里面学,不怎么能够满足他的

求知欲了。所以快11岁的时候,从

我观察来看,就像是发生了一个突

变,但如果你看内心呢,就会看到

一个人的主动性,他要做的事情必

然就会带给他专注。所以最终考

SAT也不是问题了。

《境界》:那需要保持专注四

个多小时呢。

动工?”祷告之后我特别清楚地

知道,上帝一直在动工,而你要做

你该做的。那一次我才放下了上大

学的包袱。其实很多焦虑来自于

想到将来上大学,就是说即便现

在homeschool,至终他得考大学

吧,即便上外国的大学也得考SAT

(编者 注: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

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

考)、AP(编者注:美国高中阶段

开设的大学预修课程,成绩可作为

申请大学的参考)。如果他不能够

专心地、高度注意力地去完成一个

考试,显然就上不了大学。

《境 界》:所以你当时 的 担

心,不知不觉就集中在这了。

宋艳红:是啊,上不了大学,

我 这homeschoo l不就白教了

嘛!但是那次我是彻底放下了焦

虑。上帝造天天有祂自己的目的,

如果上帝认为他应该上大学,必

定会预备他上大学;如果上帝认

为他不需要上大学,那这个世界

没上过大学却给世界带来积极改

变 的人 太 多了。贝尔,发明电话

的,没上过大学;爱迪生没上过大

学;富兰克林,也没上过大学;好

像一下就不再纠结了。如果你一旦

TERRITORY

55

教育前线

宋艳红:结果他做模拟题,真

地是全做对了。我当时都不敢相

信,好像神迹一样,在神的面前泪

流满面地祷告,我觉得就好像是

神给的一个大礼包一样。好像这

么多年的一切,这么辛苦都是那

么值得。

《境界》:但其实那时候已经

不是为了大学学习了。

宋艳红:是的。有这样一个结

果,超乎了我的所思所想所求。

儿子说,学习是为了向神交账

《境界》:你看到神的话反映

在天天的生命中吗?

宋 艳 红 : 我 们 刚 开 始

homeschool不久我就注意到了。

当时有一首流行 歌,叫“老鼠 爱

大米”,天天特别困惑“老鼠爱大

米,这个怎么能叫爱?大米不是老

鼠吃的吗”?因为当时还跟另一

个朋友的小孩儿在一起,那个朋

友就逗他“那你说什么是爱”,他

就特认真地回答“爱不是不求自

己的益处吗”?因为当时也让他背

《圣经•哥林多前书》13章“爱

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那一段,

其中有一句就是“爱是不求自己

的益处”。他立刻就说“明明就是

求自己的益处,怎么还说是爱这

个大米”?

《境界》:他判断事物的标准

已经在建立了。

宋艳红:对,对。他慢慢按照

上帝的话来建立判断是非对错的

标准。现在他上大学,仍然是这

样。你想这个世界,多少思潮,在

大学这样一个环境里很容易就迷

失了,也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

做什么、什么是重要的。

《境界》:他有没有回家跟你

说:“这个观点怎么跟我从小被教

育的价值观不一样?”

宋艳红:其实各种思潮对他

都不陌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我

选择sonlight(编者注:美国一家

知名的在家教育課程出版社)的原

因。因为它不是把孩子保护起来,

这也是我的一个教育的理念,在这

个世界的各种思潮里边,你是需要

影响别人的,而不仅仅是做一个验

钞员,只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甚至说,如果我分辨了是错的,就

赶紧躲开,那样的话就越来越失去

带给世界积极影响的能力。所以我

的理念从来就不是,除了圣经不许

看别的。sonlight的书慢慢会带入

很多世界的思潮了,他们选的书并

不完全是基督徒的作品,也会有一

些书阐述的观点是和圣经不同的,

我就需要引导孩子说“他为什么会

这样想”。

圣经永远是根基,但是他就

会越来越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这

样想”,他就会影响别人而不是被

别人影响。

如果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过

程中,除了圣经,别的什么也没有

接触过。他大一点了会觉得有很

多新鲜的东西,他会想“哎呀,我

以前接受的对吗”?到这时候就晚

了。我的想法得益于他小时候被

诊断为多动症的体会。当时我认

为天天的意志力、注意力因为没

有被训练过,所以很弱。各种能力

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慢慢训

练,包括分辨力,包括明白一个思

想它出现的背后的原因。为什么

神的话确实就是比它更对的呢?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

在思考,现在就不会被别人影响,

而是可以影响别人。

《境界》:你期待他的不是功

成名就,而是他在上帝的标准里面

成为健全的人,同时他还能够把他

的生命祝福到别人。

宋艳红:是的。我 举 一 个 例

子,这也是我非常感动的。14岁

时,我带他去滑铁卢大学面试,

当时给了他最高标准的National

scholarship(国家奖学金),特

别少的学生才能获得,而且是给

那些不单学业好,而且在行业等广

博的领域里有创新精神和领袖才

能的学生。我当然特别满意,就问

他:“你自己觉得有成就感吗?”

他说:“成 就 感 ?现在 不是 还 在

成就的过程中吗?还谈什么成就

感?”我问:“那什么时候谈?”他

说:“就是见主面的那一天啊!”

我就特别感动,看到他完全

不是为了人的肯定,好像这个世界

给他的一个什么荣誉而学习,真

地是有一个将来要向主交账的愿

景。我觉得离开上帝,他怎么可能

做到这样呢?

TERRITORY

56

艺术之上

好莱坞领导美国世俗化潮流

过去这些年,宗教情结浓厚

的美国越来越世俗化,在美国世俗

化的进程中,好莱坞则似乎是在领

导世俗化的新潮流。

如果你问一位美国福音派的

基督徒,美国的哪些方面对基督教

的信仰带来最大的负面挑战,他或

她一定会把好莱坞排在前列,因为

在许多基督徒的印象中,过去这些

年,好莱坞拍了不少充满暴力、色

情、以及对基督教不友好的电影。

美国有70%的人称自己为基

督徒,有一半的美国人至少一个月

好莱坞与上帝

要去一次教会,但在好莱坞的电影

里,很少有角色祷告或去教会。

在许多限制级的电影中,角色

们不骂街就说不出话,诅咒的话更

是张嘴就来。更有一些电影,在一

些邪恶角色的胸前挂起巨大的十

字架,其用意非常明显,牧师、基督

徒是最容易被讽刺挖苦的对象。

此外,在美国政界,民主党是

推进美国世俗化进展的政党,无

论是支持堕胎、还是支持同性婚

姻,民主党都演变成了中间力量,

好莱坞在这许多自由派价值观传

播上给予有力的配合,在政治上,

好莱坞则是民主党的大本营,绝大

多数演员是自由派的民主党人。

可是,在好莱坞主导美国世

文/袁晓明

《挪亚方舟》

TERRITORY

57

艺术之上

上世纪50年代出品的《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因忠实于圣经,受

到大众的欢迎,基督教界也给予赞扬。

《上帝之子》

俗化进程的同时,2014年却成了

好莱坞的“圣经电影年”,至今已

推出了以《挪亚方舟》、《上帝之

子》等圣经题材电影,接下来还有

《出埃及记》、《玛丽亚》、《出埃

及记》、《末世密宗》等。有意思的

是,《挪亚方舟》、《出埃及记》等

大制作的导演都是无神论者,这似

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高票房驱动圣经题材热?

事实上,从 好莱坞历史看,

过去好莱坞也拍过一些直接与圣

经、基督教有关的电影,比如,上

世纪50年代出品的《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宾虚》

(Ben-Hur)、以及本世纪初上映

的《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基督诞生记》

(The Nat iv i t y Stor y)、《与

王一夜》(One Night with the

King)。

这些电影有的忠实于圣经,如

《十诫》,受到大众的欢迎,基督教

界也给予赞扬,有的是在圣经基础

上的再创作,大众看一个热闹,但

基督教界对电影传播的信息却有

争议,如刚上演的《挪亚方舟》在

上映那周就夺得票房冠军,虽然制

作公司坚持电影的改编在价值观

上反映了圣经的原意,但却并没有

得到美国主流基督教界的认可。

《挪亚方舟》、《出埃及记》这

些出自于无神论者的大片,目的是

以市场手段获得利润。2004年,

好莱 坞的名导和明星梅尔.吉布

森,自己出资推出大片《耶稣受难

记》,改编以新约《约翰福音》为

蓝本,几乎是忠实圣经,尽管影片

非常暴力,被美国电影协会定为限

制级电影,但得到多数基督教界领

袖的支持,美国上下的教会都在推

荐这部电影,有些教会还包场,让

教会的全体会众去看。

当时,美国基督教界几乎 一

致认为,忠实于圣经的《耶稣受难

记》对传播基督的福音将有很大

的帮助。

《耶稣受难记》一片在美国获

得3.7亿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为

6.12亿美元,制作成本只有3千万

美元,梅尔.吉布森的冒险得到了

丰厚的回报。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耶稣

受难记》却没有带来美国基督教

期望的复兴,据Barna机构在电影

公映后的调查,美国的信仰状态没

有多大的变化。

2014年3月,《上帝之子》由

一对基督徒夫妇制作推出,由于

在一些方面并没有完全忠实于圣

经,并未得到美国基督教界的普

遍认可,但也有华里士等著名牧师

极力推荐,至4月6日,票房收入达

到5800万美元,也算不错,但票

房和影响都大大不如《耶稣受难

记》,不用等民意调查,《上帝之

子》一片对美国基督教的现状也

不会有多大的改变。

2014年成了好莱坞的圣经电

影年,对基督徒和基督教界来说,

好莱坞拍更多以圣经题材大片自

然是好事,当然,好莱坞不是教会,

以圣经为蓝本拍的电影也会变味,

但至少有一点令人欣慰,那些电影

激发更多的人去阅读圣经。

此外,除了好莱坞的圣经大片

外,2014年,还有《上帝没有死》

(God’s Not Dead)此类的小制

作独立电影,出人意外的是,《上

帝没有死》已获得超过2000万美

TERRITORY

58

艺术之上

元的票房。《上帝没有死》一片由

一家基督徒的小制片厂出品,讲述

一个基督徒大学生如何捍卫自己

的信仰。

过去几年,好莱坞出现了几家

基督徒的制片厂,推出了一些反映基

督教价值观的电影,今后还会有更

多类似的低成本、小制作电影,但

在好莱坞,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

而好莱坞也会为这些电影贴一个标

签“基督教电影”,更具体一点,“保

守的基督教电影”,要把这些电影

与好莱坞主流电影区别开来。

好莱坞抓住了

普世共鸣的价值观?

美国基督徒,尤其是福音派

基督徒,对如今的好莱坞没有多少

好印象,认为其完全“堕落”了,除

了那些圣经题材的电影,其实,好

莱坞与上帝的关系并非可以简单

定义,好莱坞也不是想象的那样

敌视基督教。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带领西

方文化的输出和影响上,主要以流

行文化的形式,而主导的是电影,

也就是好莱坞。

电影是美国人必须消费的文

化,外面对美国的了解,在很大程

度是从美国的电影和电视,在对外

文化和价值观输出上,好莱坞的作

用没有其他渠道可以代替。从表面

上看,好莱坞提供的是娱乐,其实

却是价值观的传播。

如 果 我 们 注 意 好 莱 坞 历史

上最卖座的前100部电影,其中

包括这样三个类别的电影:一是

动画片(animated);二是奇幻

片(fantasy);三是超级英雄片

(Superhero)。

2013年11月,迪斯尼出品的

《冰雪奇缘》(Frozen),毫无暴

力、性 方面的内容,不仅获得 奥

斯卡最佳动画片奖,而且在过去4

个月,在美国的票房狂收近4亿美

元,全球票房突破十亿。

由小说改编的奇幻电影《指

环王三部曲》,全球票房收入30亿

美元,还有2012年、2013年上映

的奇幻电影《饥饿游戏》(Hunger

G a m e)之一、之 二分获4亿 美

元票房,还有超级英雄电影《超

人》(Supermen)、《钢铁侠》

(Iron Men)、《蜘蛛侠》(Spider

Men)、《雷神》(Thor)等,也都

受到大众热捧。

2014年4月初上映的《美国

队长:冬天战士》在美国就狂收1

亿美元,海外票房收入2亿美元,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中国第一

周就创票房3500万。而这些电影

并非属于限制级,也就是说,语言

比较干净,在暴力、性方面的内容

上也有相当的限度。

海内外一致的高票房也反映

全球观众都有同样的口味。无需

否认,这些电影都有绝妙的电影

特技,尤其是观看3D的电影,画

面和效果让人享受无比,但主要还

是电影的内容,也并非完全是复杂

和惊奇的故事情节,而是电影基于

的理念和价值观,有着普世共鸣。

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牺牲

的爱。《冰雪奇 缘》画 面的确 很

美,3D效果更是其美无比,但抓

住观众的还是影片中展现的牺牲

之爱,以及牺牲之爱融化了冰雪

遮盖的心、将诅咒变成了祝福。渴

求爱是超文化和地域的,这就是

为什么《冰雪奇缘》创造全球票房

纪录。

《美国队长:冬天战士》的结

尾也展示出,宁可自己死亡也不还

手,要去拯救那陷在捆绑中的朋

友,又一个牺牲自己的爱。

在《饥饿游戏》中,姐姐同样

是以牺牲的爱去替妹妹面对死亡,

如果姐姐只是面对自己临到的死

亡,也并非能让人那么感动,本不

属于她的死亡,但她却去承受、去

斗争、拯救许多的人。

统领世界的不是那貌似强大

《上帝没有死》一片由一家基督徒的小制片厂出品,讲述一个基督徒大学生如何捍卫自

己的信仰。

TERRITORY

59

艺术之上

的狮子,而是显得温顺的羔羊。在

《功夫熊猫》中,谁能想到那绝顶

高手却是最不可能有功夫的熊猫,

而他的师傅却是一只小小的耗子。

无论是《蜘蛛侠》,还是《变

形金刚》,超级英雄最初都是弱小

之人。在奇幻片《指环王三部曲》

中,小矮人完成了摧毁象征邪恶的

指环,而并非是一位勇猛的人。

谁能真正满足

对真爱和救赎的渴望?

在几乎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

中,都有这样的故事主线——世界

一片混乱,邪恶的力量似乎要压倒

正义,人类都面临被毁灭的危险,

最终得到一位超级英雄的拯救,

正义得到了伸张。

在一些故事中,超级英雄为

拯救人类几乎献出自己的生命。始

于40年前的《超人》,是生命力最

长的超级英雄电影,也提供了一个

最完整的主线—

一位在天上的父亲把自己的

儿子送到地球,那位超自然能力的

婴儿降到一个农场里,一对名叫约

瑟和玛丽亚的农民夫妇收养了他,

并将他养大,他长大后,在30岁时,

开始了在地球上惩治邪恶、执行公

义、拯救人类的使命,他死过,但复

活了,继续在地球上的使命。

2006年,《超人归来》上映

后,美国作家Stephen Skelton

因此出版了一本书,题目是“世界

最伟大的超级英雄讲述的福音”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he

World's Greatest Superhero)。

Skelton这样介绍他的这本书:

从天上,一位“天父”将他的

独生子(超人)送到地球,目的是

为了拯救人类。超人父亲的名字

叫“EI”,在希伯来语中,就是“上

帝”。超人在地上的父母,名叫“约

瑟”和“玛丽亚”。超人的电影、电

视、连环画的故事主线类似于耶

稣的死亡、埋葬、复活和再来。

按 照Ske l ton的理 解,《超

人》的创作源泉来自耶稣基督的

生平。Skelton的理解,有他的道

理,好莱坞的这些电影里有太多

圣经中的元素,耶稣基督出生、死

亡、复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

事,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的此类电

影能创造票房纪录。

《冰雪奇缘》一片彰显了牺牲

的爱,而在两千多年前,拿撒勒的

耶稣告诉门徒:“人为朋友舍命,人

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正是这位耶稣,他不仅这样

说,而且这样做,把他的真爱给了

他的门徒和所有的人。在《饥饿游

戏》游戏中,姐姐替自己的妹妹去

死,那是替死,但那是为了拯救自

己心爱的妹妹。耶稣却是为了他的

敌人而死,为了拯救世人。

这是一个堕落的世界,也是

一个渴求真爱和拯救的世界。好

莱坞的电影展现了这个世界的混

乱,描述了人们对真爱、拯救的渴

望,但好莱坞却不能提供人们真正

需要的真爱和拯救。

观众对此的渴慕寄托在电影

中,似乎得到了一种满足,但那是

暂时、虚幻的,从电影故事中走

出,又回到这个令人失望的堕落的

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好莱坞的

电影要不断地展示这样的真爱和

拯救,超级英雄惩治了邪恶、拯救

了世界,但在下一部电影中,新的

邪恶人物又出现了,黑暗又笼罩了

世界。

其实,好莱坞的美好想象不

能填满人心中的空洞,只有耶稣基

督能提供人渴望的真爱和拯救,

耶稣基督的出生、死亡、复活其实

是历史的事实,而不是《超人》的

虚构。

如果你愿意了解耶稣和他的

真爱和拯救,不能仅停留在好莱

坞的电影,即便是描述耶稣生平

的《上帝之子》,而是从耶稣门徒

所撰写的四本耶稣传记中去了解

他,那就是圣经中的《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

翰福音》,那里有历史的细节。

《冰雪奇缘》一片彰显了牺牲的爱,而

在两千多年前,拿撒勒的耶稣告诉门徒: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

的。”

TERRITORY

60

留美博士弑父母自杀的心理剖析极端的抑郁

是一种“自我拒绝”

本期心理样本

主持人:据媒体报道,江苏扬州一位留美

博士竟拿起菜刀砍向自己的父母,这场悲剧就

发生在今年除夕前一天。

20 0 4 年 阿成凭优 异成 绩 考入中科大,

2007年到美国五年硕博连读,他的优越感一直

非常强,今年1月20日从美国回来之后一切都

发生了改变。

归国后的阿成暂时没什么资本,他目睹昔

日同学开宝马、住豪宅,成双入对,就连家乡的

堂哥堂姐也住上了别墅,开着小车,内心优越

感瞬间荡然无存。

之后阿成又遭遇了相亲失败,他觉得自己

孑然一身、生不如死,就想自杀解脱。最后阿成

怕自己死后无母无依无靠,就用菜刀先后砍向

父母后自杀未遂,父亲死亡,母亲重伤。案发后

阿成向当地派出所自首,目前他已被检察院批

准逮捕。

刚才这则消息当中的这位留美博士,当发

现自己优势尽失时,过不了关,造成了人生的悲

剧,当然,抑郁症也可能是他走向悲剧的原因,

是什么造成了他的抑郁症?我们来听听对美国

心理咨询师林老师的访谈。

心理境界

TERRITORY

61

文君:新闻报道说他是在一家

美国知名企业工作,年收入相当于

40万元人民币,其实很不错,但他

回国后跟同学聚会,发现大家有开

宝马车、家庭事业都很美满,自己

就被比下去了。

林老师:他一下就引发如此极

端反应,不是突然发生的。通常我

们认为某些个性的人受挫,反应

会比一般人更强烈。他的基本个

性可能是这种趋向的人。

他可能从小自己的观念、周

围文化、家庭观念,使他对自我的

价值界定在他的成绩上。报道说

他从小都很聪明,成绩一直名列

前茅,所以他自视很高。

很可能他从小就觉得他的价

值,就在于他的表现是否好,小时

候看他的成绩有多好,考到什么

重点学校。记者的访问没有描写

他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如何。他

很在乎别人对他的夸奖,可能说

他是天才,村上的人都以他为傲。

很多年轻人都有此种倾向,

都觉得自己价值的界定,是看周围

人怎么看我们。

很可惜,多半这种基于专业、

学业的价值观,就等于事业上赚

多少钱的价值 观,我的价值、我

的成功建立在,我在多长时间达

到“五子登科”?“五子”就是“帽

子”即学位,“车子”、“房子”、

“妻子”。

他回来才发现自己不过是拿

了美国学位,薪水跟国内同学一

比,也不见得多,他看到同学成双

成对;甚至有的已经生了“儿子”,

比较之后,他发现原来自己并没像

他所想的那么成功,觉得很失落。

完美主义的脆弱

文君:这样的思想来源怪谁?

林老师:很难说怪谁,只能说

这个人走到29岁,有很多因素影响

他。有一些人天生气质就叫“完美

忧思型”,就是什么东西他都要完

美,如果达不到他的标准,他就觉

得他只是半个人,就是“残废人”。

我们在分析抑郁症时,哪些

因素造成的,其实非常复杂,我自

己比较接受的一种是说在生理、

心理和社交这三个因素加起来。

在生理上,有些人天生气质、

个性是细腻、感性的,这跟基因有

关,感性的人容易被感觉牵引。世

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人在心理、

《境界》有声版主持人:文君

嘉宾:Esther Lin

(美国加州执业家庭治疗师)

比较心理背后扭曲的价值观

文君:这个事件当中的主 人

公,他的心理有什么问题?

林老师: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故

事,这个年轻人显示极端的抑郁。

文君:在心理学上,怎么定义

“抑郁”?

林老师:“抑郁”被定义为一

种情绪病,但人的情绪为何会变

得这样极端、负面,甚至绝望?背

后是他的思想偏激。

思想分为三个层面,当事人对

自己的看法,对周围人的看法和

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都非常的

负面,而且与现实脱节。

他这种负面的思想,使他的

情绪不受控制,有的出现不能睡

觉,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严重会自

杀,看不到任何希望。

有些人变得暴饮暴食,也有

一些人失去胃口,还有些人觉得

活在世上没有意义,他觉得自己

毫无价值。

生理上都有比较弱的地方,越早知

道我们就可以越早预防或提醒。

“完美忧思型”的人也有他

的长处,念书非常好,比较完美,

有几 种职 业 的人 就 特 别 有此个

性,像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我

听过其实有很多医生的个性比较

完美。

如果他的家族里有人比较容

易得抑郁症,几率比较高。如果得

抑郁症是因为考试没考好,或女

朋友、男朋友跑了,情绪恶化,我

们就会帮他开解,从那些极端、非

黑即白的思想中慢慢走出来,用

药物加辅导,加运动和营养。

报道中说这个年轻人从小就

不是那种开朗,或者说是那种社

交很多、爱讲话的人,所以很多时

候他只是一再地表现好,我们看

到他很好,其实他从小是不是就

有抑郁倾向?

极端的忧郁

是一种“自我拒绝”

文君:阿成的案例很极端,但

人很普遍的都会跟他一样去跟别人

比,或父母也拿我们跟别人比,这

种外在的原因跟抑郁症有关么?

心理境界

TERRITORY

62

林老师:社交就是你所处的社会和

社会文化怎么看人的价值;我们知道人

都有羞耻感,父母可以用简单而偷懒的

方法来让孩子乖乖念书。比如对孩子说

“你看,他比你好”,孩子就会知道“我

要好,爸爸妈妈才会接纳我,我才是个

好孩子,我才能被爱”。

父母使用的动力就是利用孩子的羞

耻感。因为我们不喜欢被拒绝,“极端的

忧郁是一种自我拒绝”,是从被别人拒

绝而内化成自我拒绝。

孩子不喜欢被爸爸妈妈拒绝,拿他

跟隔壁的小明比,当他被比下去时,别

人会肯定小明比我多,我受到的拒绝比

较多,以后内化成自己拒绝自己。

文君:所以原因其实错综复杂?

林老师:几乎每个原因他都会有一

点,可能他天生个性是完美忧思型,再

加上他可能把自己的价值感完全定义在

“他有什么”,而不是定义在他其实是一

个特别的人,他本身就有价值。

这很 难,因为我们的文化就不健

康。如果你从小没人爱,你是个孤儿,

你的价值就比较差;你穷,你挣钱不够

多,你的价值就比较差。

我们的人性就把我们的价值定义

在我是谁?我做什么?我有什么?对不

成功的人我们就比较不尊敬,觉得成功

的人比较有价值,不成功的人一

定是不努力,就开始打分数,做比

较。因此我们人常常就以比较来

鉴定自己是谁,以比较来筛选我

喜欢和不喜欢的人。

圣经说我们都不是完全健康

的,,我现在越来越明白耶稣在约

翰福音中说:我来是为了救罪人,

有病的人才需要医生。

我们自从离开神,就失去了自

己的价值。神本来给我们的价值

就是:你是我造的,你就有价值,

无论我把你造得高矮胖瘦,IQ高

EQ低,或EQ高IQ低,你是我的

孩子,就是你的价值。这就是为什

么神叫我们从小从父母那里学,有

一种说法叫“瘌痢头的孩子自己

的好”,因为他是我生的,他是我

的孩子,他就有价值。但很多父母

也做不到。

人最重要的价值建立在关系上

文君:基督信仰对自我的认

识有怎样的看法?

林老师:不健康的看法比如

“短暂的失败就是永远的失败”,

像阿成,现在29岁的我,跟同学

比,失败了,那就表示我这个人就

永远失败了。他没有想过,十年后

怎么样。

他觉得朋友很成功,可能也

只不过是外面看上去好,他不知道

他们是不是在事业上也有挫折;

他看到朋友都有爱情,结婚了,他

不知道婚姻也有婚姻的困难,别

人在家还吵架呢。

他看到那个北大的女孩拒绝

他,扭曲的思想告诉他,现在的失

败就代表永远的失败。这就是一

种极端的想法,是非黑即白。

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最后

的价值其实是在关系上。对阿成来

说,那个女孩拒绝了他,可能是他

这么多被拒绝中最重的一笔,因为

那是属于关系上的。或许他很喜欢

那个女孩,而那个女孩不喜欢他,

女孩拒绝了他,他就马上拒绝自

己,我是个很差的人,他没有想到

也许这个女孩跟他不适合。

人终极的价值到底在哪?如

果阿成一直交往都失败呢?我们知

道有些女孩结婚后又离婚,再结婚

又离婚,一直在失败中,她也拼命

在平衡自己,她觉得她已经很辛苦

了,那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价

值感,是建立在关系上。

心理境界

TERRITORY

63

可能在想下半辈子日子好过了。

现在他觉得自己很烂,想把

自己杀了,父母该有多伤心!为了不

要让他们伤心,就把他们杀了吧!

有些85、90后年轻人的父母

越穷越苦的,没办法在社会立足

的人,他们越想要在孩子身上寻

找补偿,一方面实现他们自己没实

现的目标,一方面想让孩子脱离他

们的穷困。

有些父母可能本身就有一些

心理、思想或情绪的问题,父母加

上父母双方的父母,六个大人全

部期望在一个年轻人身上,他们

所给的爱是物质的,其实在精神

和爱上很贫瘠。

这对孩子形成了双重压力,

虽然环境变得比较好,有自己的

独立性,实际他们很依靠父母,

从小没有与自己同年龄的弟弟妹

妹,有很多还是被祖父母带大的;

其实他们并没得到健康的父爱母

爱,造成一种不平衡,学业、专业

方面很强,IQ很高,科技很强,经

济也不错,但在人际关系上很空

虚。等到成人后,他们心灵上还是

一群孩子,脆弱的“草莓族”,很

自我,经不起考验,经不起失败。

文君:有些家长可能会有个问

题,我也知道我的孩子可能有其

他长处,但不努力让他学习,他将

来怎么办?

林老师:有些孩子再努力他也

只能进到二等大学,如果他念书

很快乐、很有自信,他还是可能成

功的。但有些孩子的资材不是上

一等大学的却硬要去念,像阿成

这样的例子会越来越多。我知道

在美国常春藤学校有很多学生自

杀,因为竞争非常大。

本来中学时,他在一 个小镇

全校第一,但进了哈佛却发现自己

没有那些人聪明,把原本所有的

自信心都念丢了。

当然,这有点极端,我并不是

鼓励孩子不努力,而是我们要知

道,更重要的是要接纳孩子,帮助

孩子真正知道他是谁,一个人如果

心理、思想健康,他更容易成功。

现在在中国和美国有很多成

功的人,就像阿成,外表看上去很

成功,当事情发生时就知道,其实

他里面的自信心非常脆弱,与别人

一比就自杀了。

这样的人,他可能有很好的学

业学位,可以赚很多钱,但如果他

没有接受医治,他里面不快乐,他

的潜能可能在美国没有完全发挥

出来。

所以我们不能看一个人的外

表,而要各方面都平衡、健康,不

要只有一方面非常强。我从小在台

湾长大,那时联考压力非常大,到

我长大后过了几十年,都还常常做

在考场上考不出来的噩梦。

如何从自我唾弃中走出

文君:您有没有接触过抑郁

症的案例?

林老师:有,还很多。我有一

个让人非常难过的案例,一个年

轻人,他19岁时,我做他的心理辅

导,他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很

聪明,我看他有很多长处,可他说

的都是自己的短处。

他15岁从柬埔寨被迫移民美

国,他跟我说他在国内时有朋友,

没有语言障碍,非常开心。其实他

有一些家庭因素,他从小就是一

个完美忧郁的孩子。

他来美国后,抑郁症越来越严

重,我问他你想回国做什么?他说

想回去改善他的国家,柬埔寨很腐

败,穷人很多。我说那很好,如果你

学业、车子、金钱,这些都像

一个代号,背后是接纳,我有没有

被别人、被自己接纳?这些东西如

果我们去跟成功的人讲,他们会

说:好,我应该学习接纳。但如果

你去跟一个一辈子都生活很苦的

人说就很难。

阿成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家,

他的爸爸妈妈爱他,所以他知道

如果他死了,爸爸妈妈会伤心,有

些人自杀了,他也说不出世界上有

哪个人会为他伤心。所以说,人最

在乎的还是关系。当我们想到人

真正的价值,在信仰上,我们的神

说,因为你是我造的,世人都可以

拒绝你,但我接纳你。

父母贫瘠的爱

文君:他还做出一件让人觉

得极端残忍的事,就是用杀死他

父母的方式来使他自杀以后得解

脱,为什么?

林老师:当他病态时,当他的

思想极端扭曲、极端低落时,他把

杀掉父母想得非常合理,理由是:

父母就我一个独子,他们一生的心

血和愿望都放在我身上,而且我从

小就这么优秀,现在又留美,父母

心理境界

TERRITORY

64

妈妈让你回去你就回去吧!结果他

回去后也不开心,没有好好医治抑

郁症,后来又回到美国。

他的家族在柬埔寨很穷,回去

后他的亲戚都不谅解他,说你那么

不容易去了美国,为什么不等拿绿

卡或拿到美国公民再回来?别人的

批评,使他更忧郁,所以又偷偷回

来美国,那时他已二十出头。

后来警察告诉他妈妈,不知

道他从哪里弄了把枪自杀了。也许

别人会觉得很惊讶,但我不惊讶,

因为我知道他的一些家庭背景。

文君:林老师,您不会活在别

人判断的价值中,比如我可能会

想,这个孩子怎么没治好?

林老师:我还是会难过,还是

会怪自己,但我怎么从那种忧郁中

出来?我慢慢从经验和知识中明

白,抑郁症是一种情绪病,但它确

实跟思想有关,越多的知识和经验

会改变我们的思想。

如果知识不够,当我碰到一个

失败案例,我就归咎自己我是一个

不够好的辅导,我也曾经这样。所

以我要常常用正确的理解告诉自

己这个孩子来找我时,其实已经病

得相当重了。而且心理辅导其实都

福音后整个人都变了,从那种自我

唾弃,觉得自己生命没有光中走

出来。有些人会说这是不是精神

麻药?但如果是真的东西,我不

需要跟你辩论,也许我不能证明

给你看,但我确实看到很多人的生

命被改变。

我不能说阿成是一个不可怜

的人,可能阿成有一些苦处我们

都不知道。我做心理辅导时间长

了就知道,像阿成这样我不能随

便批评他,也许阿成曾受过某些

伤我们不知道。

有些人越受伤、里面越有羞

耻感,他越要拿他的学业好来遮

盖。是什么原因造成阿成走到这

么极端?

我可以公正地说,你和我都不

知道,只有神知道,因为我们不是

神,我们不知道他一生的故事,甚

至他的父母都不知道,因为他一生

的伤害,关系上的伤害可能来自他

的同学、老师,也可能来自小时候

别人说了一句轻蔑的话,我们心里

会觉得很羞耻,我们告诉自己说将

来再也不要让别人看轻我,那么我

反而在学业方面更努力。

我也接触有些人真的很苦,

他们没有这么多薪水,也没有这么

多学问,他们真的是遍体鳞伤,从

小被虐待、性虐待,有些孩子还有

宗教上的虐待,被拿去献给鬼。

这些人人格无限扭曲,太痛

苦了,有的就卖身,有些人变成同

性恋者,有些人吸毒。当他们最痛

苦时,有人传福音给他,当然他们

还是要接受辅导,还要戒毒。

当他们整个人变了后,他们知

道世人可以弃绝我,神告诉我说

他爱我,我要相信他。他相信神在

十字架上为他死,就表示神看他

的价值很高,那他就知道他是有

用的,他还是被爱的!那么这个人

的思想就会越来越正面。

节目尾声:

文君:伴随对林老师的访谈,

我不断地问自己:“我是一个病人

吗?我有没有能力走出错位的价

值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我有足够体恤周围人的能力吗?

我 该 如 何 面 对他 们 的 焦 虑 或 抑

郁?”这些问题对我来说都将是

一生之久的提问,也将是我一生

之久的寻求,希望我们能一同寻

找答案。

是他做一半,我做一半。

就像阿成,也说不定在美国有

人发现他需要辅导,他如果不去那

也没有用。就像你去看医生,医生说

你得了这个癌症,你需要这样做,但

医生还是不能强迫你去开刀。

主耶稣说我可以饶恕你,可以

拯救你,但主耶稣不强迫我们接纳

他的饶恕,要我们自己愿意。

阿成还不算很苦,我现在辅

导的一些人,他们的一生比起阿

成大概困难几百倍,有些人接受心理境界

TERRITORY

65

天属你,地也属你;

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为你所建立。

(诗篇八十九:11)

The heavens are yours, and yours

also the earth; you founded the world

and all that is in it.

(Psalm 89:11)

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

宁可在我 神殿中看门,

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

(诗篇八十四:10)

Better is one day in your courts

than a thousand elsewhere; I would

rather be a doorkeeper in the house

of my God than dwell in the tents of

the wicked.

(Psalm 84:10)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

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

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太七:11)

If you, then, though you are evil, know

how to give good gifts to your children,

how much more will your Father in

heaven give good gifts to those who ask

him!.

(MAT 7:11)

小乐画话

订阅全年免费杂志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关注境界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账号 newjingjie